新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范文
時間:2023-03-23 22:23: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新西蘭;職業道德規范;啟示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0)14-0136-01
一、新西蘭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分析
新西蘭的注冊執業教師必須是在促進學生的學習過程中, 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能力、文化背景、性別、年齡和發展階段, 努力為學生提供最高水平的專業服務。這項復雜的專業工作是教師與同行、學生、學生家長(監護人)和家人, 以及更廣泛的社會成員的合作中完成的。我們可以看到新西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充分的了解到學生自身的特點,體現了新西蘭教師的專業性,同時對學生的教育不是教師單一責任的完成而是在教師的作用下,學生,家長,社會齊抓共管中完成的,使教育的環節緊密聯系,形成了一個有序而合理的教育鏈條。新西蘭教師的專業互動依據以下4條基本原則:“自主性: 尊重并保護他人的權利。公正性: 分享權力, 防止權力被濫用。求善: 善對他人, 把對他人的傷害降到最低。求真: 誠實對待他人和自己。”從這四個基本原則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互動時對待學生首先不是把學生看做是教育的對象而是一個享有基本權利的人,教師的教育活動是不能觸犯并且傷害到學生的最基本權利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能以愛的名義做傷害人的事。對新西蘭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分析:
(一)對學生應付的責任
為學生負責是注冊教師的首要原則。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獨立行為能力, 并努力鼓勵所有學生對民主社會的基本價值觀有明智的理解和認同。教師應努力做到:
以最有利于學生為前提, 建立并保持專業和諧的師生關系;讓自己的專業實踐建立在以下基礎之上: 不斷的學習有關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最佳獲知, 對所教學生的盡可能了解;向學生呈現教學內容時, 做到來源可靠、觀點科學;鼓勵學生對重大社會問題進行批判的理性思考;服務于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促進學生在身體、情感、社交、智力、精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對在專業服務過程中獲得的有關學生的信息要依法保密。
新西蘭教師職業道德的第一個要求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把對學生負責作為首要的原則。最終是要把學生培養成有思想,獨立并有社會共同價值觀的一個人。要做到這些要求老師首先是在以學生為本的前提下以專業的師生關系為出發點在實踐基礎上建立專業知識,要保證自己所傳授的專業知識的準確性,教學中聯系重大社會問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新西蘭教師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服務者,這樣就更利于建立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最后就是不能侵犯學生的隱私權。
(二)對學生家長、監護人及家人的責任
教師應該意識到, 自己與學生的家長、監護人及家人是合作的關系, 應鼓勵他們積極地參與孩子的教育。教師應該意識到, 他們擁有對孩子的福利和進步情況向教師進行咨詢的權利; 教師必須尊重法律許可下的家長權力, 盡管教師的專業決定必須總是以什么對學生最有利為依據。讓他們參與有關孩子的照顧與教育的決策;與他們建立開誠布公、相互尊重的關系;尊重他們的隱私權;尊重他們獲得有關孩子信息的權利, 除非出現對孩子不利的情況。
從這些要求中我們得知新西蘭教師需與家長建立合作關系,這點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不僅是在學校中進行的,家庭教育尤為重要,教師和家長合作能更好的實施教育活動,學生從學校學到的知識如果能夠在家庭得到應正,有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內化。
(三)對社會的責任
公眾賦予了教師信任和責任的同時, 在很大的程度上, 也期望能夠與教師一起為學生的人生做好準備。為了履行自己對社會和學生的責任,教師應該努力做到:
積極支持有關促進人人機會平等的政策和計劃;平等合作, 把學校建設成為民主典范;傳授廣為社會接受的積極的價值觀, 并以身作則, 鼓勵學生學以致用, 并批判地理解它們的重大意義。
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是要服務社會的,教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教師的以身作則不僅可以贏得學生尊重更重要的是可能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平等,民主等重要積極的價值觀都會從教學及教師的日常行為中表現出來從而影響學生。
(四)對本職工作的責任
鑒于教師職業的教學質量對國家及其國民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 教師應盡其所能地維持、提高職業標準, 努力營造出一個鼓勵運用專業判斷的氛圍, 并為吸引值得信任的人從教創造條件。為了更好的履行自己對教學職業的職責, 教師應該努力做到:
通過負責的、合乎操守的實踐活動促進教學職業的利益;將自己視為學習者, 不斷致力于專業發展;在做關于資格與能力的陳述時說真話;為合理的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貢獻力量;為營造一個開放的、善于反思的職業文化貢獻力量;尊重同事和助手, 與他們平等合作, 共同促進學生的學習;為新教師的入職提供幫助;尊重同事的隱私權, 除非法律要求或有足夠說服力, 不得泄露同事隱私;如有同事的行為嚴重違背本規范, 須舉報。
對本職業的責任要求老師要專業,誠實,奉獻,反思,尊重,合作,最后是監督,是教師之間的監督,這樣的監督會對教師彼此之間形成約束力,使教學活動更好的進行。
歌德說過,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從新西蘭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中我們可以看到最為重要的就是責任,對學生,家長,社會和本職業的責任。基于這些責任要求教師以學生為本體現專業性,合作性,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責任基本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必須按照學生的發展狀況來進行教育活動,而不能按照自己的價值觀要求來處理有關事物,即教師必須代表學生的利益要求來進行決策和行為,而不能代表教師自身的利益要求進行決策和行為,也就是我們說的以學生為本;另一方面教師必須按照“最大價值率法則”來處理有關事物,即教師必須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發揮自己的最大聰明才智,來履行教師責任。
二、對我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啟示
我國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為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從這些規范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強調思想性,要去教師奉獻,負責,以學生為本,以身作則,不斷提高專業性,與新西蘭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我國職業道德規范不是很強調師生關系,更多的是從教師應具備的素質上來要求,我們的不足之處可以向新西蘭借鑒。新西蘭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帶給我們的啟示:
(一)建立有效的教師,家長,社會的合作機制
在我國大多數認為教育就是教師的事,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教育是培養健全人格的系統工程,學校、家庭、社會都是影響其成敗的關鍵因素。因此,我們要調動家庭、學校和社會力量共同合作。建立有效的學校,家長,社會的合作機制,比如定期家長和教師互相溝通學生的情況,家長積極配合和支持教師的工作,社會多提供實踐機會,只有通過多種渠道,齊抓共管,實施全方位教育,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二)德育寓于智育之中
目前我國的還是更為重視的還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忽視對學生的價值觀的培養,學生花在主課的學習時間遠遠大于一些德育的實踐活動時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積極的價值觀,把的德育寓于專業知識中,一舉兩得,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建立有效的教師監督機制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執行力對教學活動的成敗有重要影響。科學完善的規章制度是教師高效執教的基礎,有效進行的重要手段。因此,學校要強化監督機制,健全規章制度,保障執行力度,提升教師教學質量。
(四)強化績效考核制度
績效考核是促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績效考核體系建設應該圍繞整個教學活動而建立,要設計一套績效評價指標,既有明確的目標導向,又有對關鍵指標的考核;既堅持了公正的原則,又體現個人與教師團隊之間的平衡,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體現出簡潔、實效、操作性強的特點。同時,還可以實施薪酬激勵、培訓激勵等方法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整個教學的績效。
篇2
一、 堅定信念,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
作為一名教師是無尚光榮的,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教師對人才的培養和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師工作,就必須首先熱愛教育事業。忠誠教育事業是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靈魂。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小學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準,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
“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教師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層內涵,也是一個民族在教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富有強大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行為,是提高民族素質、培養民族精神的動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一項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系統工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這一工程順利實現的根本保證。
二,不斷進取,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現今社會是知識社會,學習的社會,知識更新加快。因此,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要以寬廣扎實的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真正掌握教書育人的本領,尤其是必要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以教師的創造性勞動來實現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的目標。
教師的職業道德不是一個空洞的思想外殼,它是教師高尚的人格品質和嫻熟的業務技能與執著的敬業精神的結合點。面對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世界,教師不能墨守陳規,固步自封。面對挑戰和機遇,我在教育教學中樹立起了“終身學習”“永遠探索”的思想,要潛心學習理論,運用理論,為教育事業不停攀登,終生奮斗。在工作實踐中,教師應十分注重自身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拓寬知識視野,以此來作為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三、無私奉獻,關心每一位學生的成長
奉獻是世世代代進步人類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質、道德行為、道德境界。一名教師應該對學生無私奉獻。
篇3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學習心得一
我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學習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感覺任重而道遠,要心系教育,具有為教育獻身的精神。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是社會進步的橋梁和紐帶。教師給人類帶來了文明和發展,正是老師的平凡工作,連接著老一代和新一代,承載著人類的過去和未來。教師從事的職業是高尚的也是神圣的,但是教師的職業特點又是平平凡凡、瑣瑣碎碎的,沒有權利、沒有榮耀。也沒有悠閑自在的安逸和清閑。但是只要是一名教師就要把國家和任命的利益放在首位,必須熱愛和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必須具有把自己的知識和才華青春和生命奉獻給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和信念。正因為如此,人們一提起教師才會把他與人梯,蠟燭,基石聯系在一起。這既是對教師極為崇高的評價和肯定,也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標。因此教師勞動的本質特征在于奉獻,教師的精髓在與奉獻。
其次是把愛灑向人間。教師的職責在于育人,教師的人際關系就是師生關系。所以教師應把愛奉獻給學生,教師的指責只有通過愛學生,通過教書育人才能真正表現出來,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屬于血緣關系,不出于個人需要,而是源于對職業的理解,教育是人與人心靈最微妙的接觸,教師的愛可以讓學生健健康康的成長,這種愛表現在對學生的期望感,親近感和獻身的熱情。它可以在師生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可以轉化學生自身學習和進步的內在動力,有時候我感覺自身很疲乏,但當我一走進教室就會精神振奮,,頓時渾身是勁,我認為這就是愛的力量。這種愛讓我把什么權利,金錢和享樂都拋到九霄云外,教育是愛的教育,這種愛的教育戰勝了一切。沒有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就不可能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就不可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就不可能獲得學生的支持,就不可能獲得教育教學的高效。
再次,要以身作則,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作為一名優秀教師,不僅應該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愛國情懷,不僅要有無私的愛心,還要有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精神,自覺的高標準的嚴格要求自己。時時刻刻注意小節上注意自己,細微之處樹榜樣。在學生心目中老師是智慧的象征和人格的化身,教師的思想言行和品質時刻影響著學生,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師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學校無小事處處是大事,與正人先正己,身正為范。同時作為一名教師,要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做別人的榜樣,讓自己具有健康、完好、和諧的人格。德才兼備,不拘小節,聰明過人,言行一致,舉止文正等。
總之,當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意味著我們時刻要培養自己的人格修養,時刻面臨著人格的挑戰。當今社會,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時刻注意嚴格遵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做一名優秀的小學老師。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學習心得二
王細樹
本學期我認真學習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深深地理解新時期的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起著“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忠誠、熱愛黨的教育事業
教師是為國家輸送人才的階梯。然而,教師又是很平凡的。我想,偉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因為,平凡中,我們一樣能夠奉獻。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意在表達教育這一職業的無私和偉大。所以,教師從自己執教之日起,就該對教師這一職業有充分的認識,才能徹底清楚“拜金主義”、“仕爵主義”觀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獻給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我是一名在教育崗位上干了十年的教師。我的信念就是干一行,愛一行。象陶行知所說的那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因為我們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只有愛的付出,才有愛的收獲。因此,作為一名教師的我,一直堅信以愛為本,用愛來感化學生,來凈化學生的心靈。無論何時,我都能夠理直氣壯地說,投身教育事業,我終生無悔。作為一名教師我感到無尚光榮的,教師對人才的培養和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因此要做好教師工作,就必須首先熱愛教育事業。忠誠教育事業是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靈魂。
二、無私奉獻,關愛每一位學生
教育是一門藝術,只有走進學生心靈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愛是教育的原動力,教師關愛的目光就是學生心靈的陽光。孔子曾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一名老師,傳的不僅僅是學之理,更應該是人之道,一名老師,職為授業,更為樹形。所以教師要有完美人格,讓他的一言一行使學生們的成長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所以教師要有崇高師德,不管是教書,還是育人,都能讓他的學生全盤接受,永記于心。
在我們班有這樣一個學生,學習成績較差,并且不遵守紀律,上課不認真聽講,還影響周圍同學,作業經常不完成,我也經常和他談話,并不見有什么效果。和他的家長聯系之后,他的媽媽說,其實這個孩子在家很聽話,從不強嘴,并且還很勤快。了解到這些內容后,我就想起來,何不給他個職位,讓他有事可干,找到自己的價值,讓他有責任感,這樣他就會收斂自己的行為,慢慢變成一個聽話、愛學習的學生。此時,剛好班上需要一個圖書管理員,我就想到了他,和他談話后,把職責給他講了:每周三第二節課,組織同學借閱圖書,自己也要多讀書。他欣然接受了任務,每個周三他都很認真地組織學生去圖書室借閱,平時,他也愛讀書了,作業也能按時完成了,老師們都為他的改變而感到高興。
教育是藝術,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
三、為人師表,做學生的表率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小學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準,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為人師表”是教師最崇高的榮譽,也是教師的神圣天職。作為一個人民教師,負擔著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提高全體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責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師為人師表的水平,才能勝任人民教師的歷史使命,無愧于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這就要求我們要時時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凡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學生不遲到早退,教師自己就不能遲到早退;要求學生文明禮貌,教師自己言談舉止切切不可粗魯;要求學生遵守行為規則,教師應自覺遵守教師守則。否則,光要求學生,而自己又不身體力行,反而胡作非為,學生就認為這樣的老師言行不一,出爾反爾而不可信賴。
總之,我們教師時時刻刻都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加強修養,讓自己成為一個具有高尚師德的人,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呼喚,更好地培養“四有”新人,才不辜負黨和人民賦予我們教師的光榮使命。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學習心得(第2頁)三
高廟小學高燦
隨著新學期的到來,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明確提出“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六點要求,這表明了黨和政府對教師的高度重視,社會對教師的高度關注。
作為一名教師是無尚光榮的。教師對人才的培養和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師工作,就必須首先熱愛教育事業。忠誠教育事業是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靈魂。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準,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終生獻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鑰匙,打開學生踏入科學知識的大門,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就說最引人注目的“保護學生安全”問題,平時工作中,我們學校都是非常重視的。忽視學生生命的保護,對于我們來說,那是不可能的事。地震災區的無數教師在地動山搖的瞬間,盡力用自己的軀體去庇護學生讓世人感動。近日,“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因救學生舍去雙腿,感動著無數“愛的接力”。我想如果自己身處其間,一定也會這樣奮不顧身的,因為那是教師的職業本能,對學生,我們就像父母。
現今社會是知識社會,學習的社會,知識更新加快。因此,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要以寬廣扎實的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真正掌握教書育人的本領,尤其是必要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以教師的創造性勞動來實現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的目標。教師的職業道德不是一個空洞的思想外殼,它是教師高尚的人格品質和嫻熟的業務技能與執著的敬業精神的結合點。面對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世界,面對挑戰和機遇,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樹立起“終身學習”“永遠探索”的思想,要潛心學習理論,運用理論,為教育事業不停攀登,終生奮斗。在工作實踐中,應十分注重自身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拓寬知識視野,以此來作為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不違規加重學生課業負擔,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也是第一次寫入師德規范當中,它是克服教育浮躁現象的科學教育觀。但現實不容樂觀,盲目片面追求短見的成績,學生受罪,老師受累的事屢見不鮮。我覺得真正要做到以上規范,需要教師以博大的胸襟和長遠的目光面對學生,關注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怎樣科學量化評價學生的課業負擔,我覺得是個問題。不論怎樣,我一直在堅持探索少而精的作業數量,讓學生的學習保持良好的效率。
篇4
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出臺相關政策,繼續辦好師范院校,合理安排農村小學教師編制,做好新教師的增補工作,宏觀上保證新老教師的進出平衡。出臺優惠政策,規定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吸收優秀的師范院校畢業生,分配到各地區農村小學任教,不斷充實農村小學教師隊伍。同時,進一步拓寬師資來源渠道,除每年按照政策分配新畢業生外,面向其他專業畢業并已取得教師資格證書的應、往屆畢業生進行公開招聘,把聘用的新教師安排到農村基層學校任教,使農村學校教師結構逐步年輕化。另外,繼續加大“特崗計劃”的實施力度也是吸納新教師的良好渠道。
加大力度建立教師交流機制,兼顧剛柔并濟。修訂完善相關法規,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制定適當剛性制度約束教師隨意流動,探索多樣柔性教師交流制度,鼓勵城鄉教師雙向交流[1]。實行教師動態管理,促進縣城教師和農村教師互動。例如,建立合理的置換機制,以一至三年為一個周期,互換城區小學和農村小學青年教師的工作崗位,給農村小學增添活力。建立縣城青年教師輪流支援農村小學制度,確定服務期限,服務期滿調回縣城。在農村小學服務期間,在評優、評先、職稱評聘方面給予照顧。另外,也可以制定相關政策,鼓勵縣以上骨干教師定期到農村小學任教,作為以后評定職稱、評優提干的必備條件。
師德教育的關鍵還是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尤其是農村小學教師對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更大。所以,要用中國特色理論體系武裝頭腦,系統學習《公民道德實施綱要》、《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把師德教育作為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首要內容。要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來要求和規范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并通過座談、討論、自我反思和師德知識競賽等有效方式,提高教師對師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陶冶教師的情感,引導教師的行動。要多渠道、分層次地開展各種形式的師德教育活動。農村小學可以舉行師德事跡報告會,開展觀看有益電影、師德演講、評選師德標兵等有效主題活動。此外,也可以利用“黨的生日”、“教師節”等傳統節日開展一系列有效的主題活動,讓教師把師德規范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之中,使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和生活中,隨時隨地受到生動具體的教育,從而陶冶道德情感,錘煉道德意志,堅定道德信念,使師德規范成為教職工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
加強和改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理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特別是對于青年教師,要開展一些有效的主題活動,來重點加強他們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師德教育要靠一整套規章制度作為保障,使教師在師德修養中有章可循。根據小學教師特點和職業道德建設的規律,要建立和完善教師職業道德考核、獎懲等制度,如《教師師德考評細則》,進一步規范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并定期組織人員對學校和教師進行全面考核。對學校的考核評估,將師德教育作為學校辦學質量和水平評估的重要指標。對教師的考核評估,重點考核教師職業道德狀況、教學態度、育人效果等。要將教師職業道德教育作為教育督導評估的一項重要內容,促進其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通過各種手段如讀書沙龍、宣傳典型、表彰先進,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和教師成長的有利環境,建設富有高尚師德、較高教學素養的教師隊伍。尤其要加大先進典型的挖掘和培養力度。要積極挖掘和培養工作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典型,培養自己的名師,為教師們樹立學習的榜樣,提供趕超的目標。同時,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師德建設成果和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弘揚主旋律,展現當代教師的精神風貌,提高人民群眾對教師隊伍整體形象的認同感。
積極開展向典型學習的活動,在廣大教師中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趕超先進的良好風氣。教師教育事業屬于公益性事業,教師培訓工作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要將農村小學教師培訓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政府要出臺相應的政策,落實教師培訓的經費,規范教師培訓經費的管理,在經費的使用上,應更偏重于農村教師的培訓,這對農村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目前,國家針對農村教師正在實施“國培計劃”,各級地方政府也應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推出“省培計劃”、“市培計劃”、“縣培計劃”等支持農村教師培訓的項目。我們應該改變傳統培訓中自上而下的“大一統”的培訓形式,舉行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許多地方在嘗試不同的教師培訓方式,有的采用教師置換研訓方式,實現在校生和在崗教師的“雙贏”;有的通過跟崗培訓形式,使培訓陣地前移和培訓重心下移,來培養農村骨干教師。
篇5
一.當前師德的主要內涵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素質,師德為魂。師德是指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員應該遵循和履行的道德規范的總和,它是一名教師的知識水平、文化修養、精神面貌和道德水準的綜合體現。有研究者認為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時代內涵是求善、求真、求美、求新。有的認為教師職業道德的內涵主要分3個層次,即“學高為師――師德之基,身正為范――師德之本,熱愛學生――師德之魂。”有的則認為對師德應從廣義角度從高到低分為3個不同層級――“師之大德、師之本德、師之品德”。“師之大德”是教師之魂,體現其思想政治素質,由社會主義大學的性質決定,也是大學的根本任務使然;“師之本德”是教師能否勝任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大任的專業素質和知識資本,除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豐厚的知識資本外,還包括其治學態度;“師之品德”指教師的特有品行,即教師的職業道德。也有研究者認為2007年8月同志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對全國廣大教師提出“四點希望”:希望廣大教師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刻苦鉆研、嚴謹篤學;勇于創新、奮發進取;淡泊名利、志存高遠。這是對新時期師德規范的新概括、新闡述,為全國廣大教師為師從教指明方向。同志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寄語廣大高校教師:要“切實肩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要“加強師德建設”,“以高尚師德、人格魅力、學識風范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還有研究者提出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和為人師表應是師德的核心內容與最基本要求。
二.“80后”高校青年教師群體師德現狀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做人、從教的核心要素。大部分研究者則認為“80后”高校青年教師群體師德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從主觀方面看,“80后”高校青年教師群體有如下特點:一是思想活躍,充滿朝氣,精力充沛,富有激情,善于接受新事物,敢于直面社會弊病,敢于創新,但是大多重業務、輕思想,缺乏堅定的政治信念,理想信念較模糊,抗干擾能力和辨別是非能力較弱,政治鑒別力和判斷力欠缺,不拘小節,師表意識淡薄;二是學歷層次較高,知識結構新,但是相對缺少實際工作鍛煉,缺乏社會磨礪,社會閱歷較淺,大多對師德認識不足、理解不夠深刻;三是理論知識扎實,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先進,知識面廣,競爭意識較強,但是大多愛崗敬業意識淡薄,治學態度不夠嚴謹,刻苦鉆研精神缺乏,合作觀念較弱,職業認同感低;四是懷有遠大抱負,充滿自信,進取心較強,但是大多教學基本功不扎實,缺乏對教育內容教學效果的深入探索與深刻研究;五是求知欲望強烈,渴望繼續深造,注重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但是輕視理論學習,存在急功近利、好高騖遠的功利心態,甚至存在輕視職業道德傾向;六是年齡與學生接近,代溝較小,容易溝通,親和力強,與學生關系更加和諧融洽,但是忽視角色定位,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責任感和使命感淡化,難以形成教師人格。
從客觀方面看,“80后”高校青年教師群體師德建設存在如下問題:一是忽視了職業道德的層次性。由于受到家庭環境、教育水平、個人能力等多種因素影響,每個人的整體道德水平以及某些層面的道德水平存在差異。教師道德水平具有不同層次性特點,用同一標準要求所有教師顯然違背道德自身規律和道德的層次性特點;二是高校所制訂的師德標準過高。傳統的師德建設過多地強調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認為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理應遠遠高于其他職業。“80后”高校青年教師對自己從事的職業尚處在適應階段,對他們提出如此高的要求不切實際;三是師德建設的實踐性不足。師德建設來源于實踐需求,又能解決現實中問題。然而,目前高校師德建設內容空洞,缺乏實踐性,缺乏應用價值。四是缺乏正確的考核評價機制。目前不少高校師德考核評價制度過分看重教師的教學、科研成果和服務社會,但很少涉及師德師風方面問題。
三.借鑒國內外有益經驗,促進“80后”高校青年教師群體師德養成
“80后”高校青年教師入職前沒有受過專門、系統的教師職業道德培訓,沒有經過全面教師教育、助教培養就直接擔任主講教師,他們把“初次走上講臺”作為充分展示“自己本領”的機會,而不是作為一個新的“學習歷程”的開始。他們不知道,要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需要經歷很多困難,需要掌握更多的實踐性知識和技能。初次走上講臺的“80后”青年教師,對新職業的思想準備和未來的學習認識不足,對將要面臨的困難預見不夠。近些年來,師德教育方面的探討偏重于教育和灌輸,但是師德內蘊于教師內心,外現于其行為。“生硬的教育和說教型灌輸都是外在手段,在社會腐敗現象、急功近利的學術氛圍、媒體對金錢、奢華消費等不正確導向的環境下,難以取得效果。關鍵要使外在教育和灌輸起作用。”從教育實踐來看,“80后”高校青年教師群體師德應是一個自我養成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漸進過程。應嘗試學習和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和有益做法,探索一種從說教的方式向潛移默化的方式轉變,從以灌輸讓教師被動接受的方式,向以養成促教師主動內化的方式轉變。有研究者認為“當前,國內對‘80后’新教師的研究只是散見于個別報紙、雜志的報道。諸多報道中指責、抱怨‘80后’新教師的居多,提出針對性建議的鮮見。”因此,如何制定符合這個年齡段的高校青年教師群體的年齡、心理特點、成長成才規律的職業道德規范,促進其師德養成,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一)立足便于實施操作,劃分師德規范結構層次時
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師德規范既要有理想性,又要有現實性。西方國家注重區分師德規范的不同層次,對教師整體與個體提出不同層次的職業道德要求。美國師德規范大體包括從高到低三個不同層次的道德要求:師德理想、師德原則、師德規則。
師德理想。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最高層級,也是對教師提出的最高要求,用以指明教師應當努力的方向。美國的師德理想是:“相信每一個人的價值和尊嚴,追求真理,力爭卓越,培養民主信念。”不僅美國重視這個層次的要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師德理想也體現了這個方面的要求。1966年10月該組織通過的《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書》中提出的師德理想是:“應以人類個性的全面發展,以集體精神的、道德的、社會的、文化的和經濟的進步,以及以對人權和基本自由極大尊重的諄諄告誡為目標,將最主要的注意力集中于教育對于和平以及對于各民族、種族或宗教集團間的了解、寬容和友誼所作的貢獻上。”
師德原則。它是以師德理想為基礎,受最高層級制約的指導教師行為的第二層級準則。主要包括對待學生和事業兩個方面。一要教師關心和熱愛每個學生,力爭幫助他們實現自身的潛能,使他們成為有價值而且有用的社會成員;二要教師竭盡全力提高自身專業水準,學校要爭取條件來吸引那些值得信賴的人從事教育工作,并且防止不合格的人從事教育專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的師德規范的指導原則是:“將對學生的教育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師德規則。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第三層級,也即最低要求。在美國《教育專業倫理規范》中,師德規則所占比重最大,它反映的是作為一個稱職的教師最基本的要求。與師德理想、師德原則相比,美國的師德規則更加明確和具體,在教育實踐中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它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行為,制約著教師日常行為各方面的表現。這些規則包括教師對待學生和專業兩個方面。其一,在對待學生方面:教師不得無故壓制學生求學中的獨立活動;不得無故阻止學生接觸各種不同的觀點;不得故意隱瞞或歪曲與學生進步有關的材料;不得有意為難或者貶低學生;不得不公正地排斥任何一個學生參加任何課程,剝奪任何一個學生的任何利益;不得利用與學生的專業關系牟取私利;不得隨意泄露專業服務過程中獲得的有關學生的信息;其二,在對待專業方面:教師不得在申請某一專業職位時故意做虛假的陳述,或者隱瞞與能力和資格相關的重要事實;不得出具不符事實的專業資格證明;不得造謠中傷或誹謗同事等等。《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書》中提出具體師德規則如下:教師不得以種族、膚色、性別、宗教、政治見解、民族、社會成分或經濟狀況為理由,以任何形式歧視學生;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可能的、最充分的受教育機會;應具有必要的德、智、體的品質,專業知識和技能;要盡一切可能與家長密切合作;要積極參加社會和公共生活;應參加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設備的改進工作;要公正地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應避免學生發生事故意外等。
在1986年美國新修訂的《教育職業倫理準則》中指出:“教育工作者相信每一個人的價值和尊嚴,認識到追求真理、栽培人才、養育民主精神具有至高無上的重要性。這些目標的基礎是保護學習和教學自由,保證對所有人教育機會平等。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堅持最高的道德準則。教育工作者意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固有責任的重要性。獲得同事、學生、家長和社區成員尊重和信任的愿望,為他們達到如何保持最高道德品質提供了原動力。”這充分體現了師德最高規范和師德最低要求的有機結合。
《教育專業倫理規范》是專門就師德問題公布的文件,此外還有其他一些規定也反映著有關師德的要求。如美國的《優秀教師行為守則》,從教學行為方面對優秀教師提出了一些更為嚴格和細致的道德要求。其中涉及師德內容要求教師必須做到:記住學生姓名、對學生不持偏見、對學生真誠公道、言而有信、不使用威脅性語言、注意聽取學生的不同反映、敢于承認錯誤、與學生廣泛接觸、保持精神飽滿、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等等。
由此可見,師德規范不是空洞的師德理想,而是包括具體的行為規則,它一方面可以直接制約教師個人的從教行為,規范教師群體的道德修養;另一方面體現出師德規范的不同結構發揮不同的功能作用:理想發揮激勵作用,原則發揮指導作用,規則發揮約束作用。
(二)摒棄生硬灌輸,以內化促養成
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形成,既不是先天具有,也不是自發形成,而是建立在學習和實踐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磨練逐步養成的。西方國家雖重視教師職業道德教育,但在職前和職后的培訓過程中,不以師德為名專門設置課程進行簡單的灌輸或空洞的說教,而是將其滲透在學校及社會的日常道德教育之中,注重職業道德習慣的養成。西方國家的師德教育途徑、方法多種多樣,主要采取:間接教育,全方位滲透;將教師道德與責任義務教育融入“公民教育”與“公民責任”教育之中;將師生關系作為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核心內容;培養學生首先是具有愛國精神和盡責盡義務的“公民”;強調在道德實踐中將師德規范內化為師德行為。我國對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把通過開設專門的師德教育課,采取強制性的說教或硬性的灌輸作為主要模式。但在新時期,隨著教師專業化發展趨勢的不斷增強,教師專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對我國教師備選者和在職教師來說,教師職業的主客觀環境、內外部條件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對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應轉向注重教師職業師德內化與行為養成,使從教者和教師備選者真正從內心、從價值趨向上認同教師職業,使從教者變成一種內心的自由選擇,在自主的道德踐行過程中提升職業道德水準。
道德的表現方式具有一定隱蔽性。對于道德的考核、評價、衡量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對于道德的修養和完善只能有賴于個人的主觀意識。作為教師對于職業道德和師德的追求也必定是一個反復磨練、不斷完善的過程。作為入職時間不長、尚處于職業適應期的“80后”高校青年教師群體,師德更是一個不斷養成、不斷修煉的艱苦過程。“養成教育”就是培養教師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包括正確行為的指導、良好習慣的訓練,語言習慣、思維習慣的培養。養成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成功的人格。“80后”高校青年教師就是要通過不斷的修養,逐步生成一個純粹的人、高尚的人,一個能夠慎獨的人。
(三)結合現有法律規定,重新建構師德規范
傳統道德觀認為,道德只通過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而非法律的強制處罰。我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制定的依據,是基于對教師職業的崇高性認識而作出的對教師的人格期待。在日常社會生活中,教師在人們心目中往往被定格為理想的“道德化身”,由此對教師提出遠高于其他職業的職業道德及人格修養要求――“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其實,這只是一種理想期待,缺乏堅實的法律基礎和社會生活基礎。在西方國家,師德規范的提出是基于社會法律準繩的,各種行為規則都必須定位在法律的框架之內,它首先是對公民的基本義務要求,在充分考慮教師職業特點的基礎上,遵循憲法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來制定。例如,規范中的各種人際關系――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同事等關系的處理準則,都是由法律所規定的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派生出來的。這樣,教師自身對職業道德要求的理解和踐行都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即作為一個公民或公職人員應具備的基本道德品質和職業修養。因此,在我國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過程中,應當結合我國現有的法律來規定、細化、具體化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使教師充分認識到,如果他違背了職業道德規范,不僅涉及道德問題,而且涉及法律問題,進而養成在法律的意義上強化自己的職業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
篇6
教師不是神,愛情婚姻、子女家庭、經濟收入、名譽地位等種種人生瑣事必然會影響自己的情緒。當心情不好時,很容易將內心的煩躁投射到學生身上,語言不檢點,甚至動手施暴,打碎了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學生感到緊張、委屈、怨恨,給學生造成負面影響,造成學生對社會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做人有做人的準則,干工作要求具備起碼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如果說對教師有什么特別的要求,我認為,比“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更重要,還是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價值和意義的深刻認識和堅定信念,這是21世紀教師素質的最重要的方面。在個人和社會之間,體制和人性之間,國情和人情之間,傳統和現代之間尋找一種張力,教師就會用自己柔弱的雙肩盡量抵擋一下來自四面八方的擠壓,給學生騰出盡量多一點的自由空間和時間,讓每一位學生得到最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教師必須時刻牢記自己肩負的社會和歷史責任,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自覺維護教師職業道德,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廉潔從教、精心育人、團結協作、勇于創新。在教師之間,師生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形成互相尊重、互相愛護、善于交流、及時溝通的氛圍,也是保持教師心理健康的必要環境。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教師職業道德素質高低,直接關系億萬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刻苦鉆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
有人把教師比作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是對教師的崇高評價和美好贊譽。世人給教師帶上了如此美麗的“花環”,我們更應當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為這頂“花環”增添光彩。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是要熱愛教育事業,只有充滿了對教師職業的無限熱愛,才會在教育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同時,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熱愛學生。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愛,師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學生感覺到教師的溫暖,產生愉快的情緒,激發學習的興趣,感受到別人對他的希望,集體對他的信任,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教師要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視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事,自己堅決不做,以免給學生留下壞的印象,言傳身教比單純說教有效百倍;另外,教師還應具備刻苦鉆研,嚴謹治學的態度,要有活到老,教到老,學到老的進取精神,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鮮知識來充實自己,以適應時展需要。在市場經濟、影視文化、網絡浪潮的背景下,教師必須要經常的讀書學習。學校是讀書的場所,是書籍的王國,真正的教師必定是一個讀書愛好者。教師的讀書習慣會影響學生。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世界,培養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燈,這些都取決于教師。不管教師讀書難的理由有千萬條,但每個教師自己應該清楚,作為教師,必須要堅持讀書。
有人說快樂是一種選擇,有的人快樂,有的人痛苦,在于一念之差。教師職業給我們帶來的體驗是苦是樂呢?這就必須考察這一行業在物質和精神上給廣大教師帶來的滿足程度。從物質收入角度看,在我國,目前這一職業尚不盡人意,工資在總體上處于中、低收入之間。當然我們也看到,教師的待遇正在不斷改善。近幾年來,隨著教師工資收入、政治地位、社會地位的提高,職業穩定性的優勢愈顯突出,“清貧”不再是教師的代名詞。從精神滿足這一角度看,教師職業具有明顯的優勢,職業生活的情感性在當今利來利往的商品社會中已成為教師行當的另一大優勢。教師職業有其苦,但更多的是樂:機智應變,巧引善導之樂;啟愚化頑,學子轉化之樂;弟子情操,慰師謝教之樂;桃李八方,來鴻千里之樂……我們當教師的,不僅僅在奉獻,在孩子們中間,我們同樣在汲取,在更新,在升華,親眼看到學生一天天茁壯成長,就會由衷高興,產生一種強烈的幸福感,這種職業的成就感是其他職業無法比擬的。
篇7
我認真學習貫徹重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通過學習,我充分認識到新時期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準確地理解了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并自覺用新《規范》規范自己的言行,做新時期師德楷模。
1、修師德,從勤于育人做起
當您漫步在校園時,您便會發現在這塊實驗田里,每一天都有一串動人的故事在編織著。在教書育人中我們要努力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是對那些特困生,更是“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于發現,并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2、修師德,從小小微笑做起
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永恒話題。如何體現教師的愛,如何讓學生接受教師的愛,我認為,最簡單、最容量做到的、最好的效果是從微笑面對學生做起。
“微笑”的力量是無窮的。每天給學生燦爛的微笑,會讓學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發展。微笑,是一把閃閃發光的金鑰匙,能開啟教育成功的大門,幫助學生們茁壯成長。
在教育教學中,我學會了微笑,學會把微笑奉獻給每一位學生,把這溫暖的陽光灑向每一位學生,讓它滋潤學生心田,讓它點燃學生奮進的火花:當孩子們遇到難題時,我給他們送去鼓勵的微笑;當孩子們淘氣時,我給他們送去寬容的微笑;當孩子們取得成功時;我給他們送去贊賞的微笑……面對微笑,孩子們也學會了鼓勵,學會了寬容,學會了贊賞。
3、修師德,從精于教書育人做起
蘇霍姆斯基說:“只有把自己知識的百分之一用于課堂講授就夠了的教師,不是真正熱愛自己學科的人。”可見,作為教師必須嚴謹治學,勤練基本功,既要精通學科知識,又要博采相關知識,還要有過硬的有關本領。為師者只有達到厚積薄發,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應變不驚,勝任教師職業。為此,我認為,在教育事業中,我們除了熱愛自己所教學科,深入鉆研教材,靈活地運用教材,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并理解教材。還要注重夯實基本功,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努力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積薄發,時時刻刻準備著“一眼泉水的水”來供給學生“一碗水”。
4、修師德,從多一點思考做起
嚴謹治學這一師德規范是指教師在求知和傳授知識和學問的過程中要做到嚴密謹慎、嚴格細致。它包含有非常廣泛而深刻的內涵,其中包括努力鉆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學方法,提高科研水平等。
篇8
關鍵詞:知行合一;中職學校;師德建設;途徑
一、“知行合一”的含義
“知行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明武宗正德三年,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說。
王守仁認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為“兩截”。他說:“知行原是兩個字,說一個工夫”。從道德教育上看,他極力反對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脫節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歸之于個體的自覺行動。道德意識離不開道德行為,道德行為也離不開道德意識,二者互為表里,不可分離。
以知為行,知決定行。王守仁說:“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說,道德之知是人行為的指導,而行動是達到“良知”的工夫。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認識和道德意識必然表現為道德行為,如果不去行動,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認為:良知。無不行,而自覺的行,也就是知。
二、中職教育對教師職業素養的要求
教師既是知識種子的傳播者,又是文明之樹的培育者,既是人類靈魂的塑造者,又是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開拓者,是年輕一代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和光輝典范。因而,教師是學生的鏡子,教師的言行是構成對學生影響的最現實的因素之一,它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況及其效果,而且影響著學生人格等心理品質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發展水平。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僅僅是個人的行為,而是聯系著整個社會,聯系著人類歷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國的國情和教育體制,決定了中職教育的對象是中考的失利者,由于諸多的主客觀原因,導致他們中的大多數成了意志品質和行為習慣、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等多方面均差的“后進生”,而中職教育的目標就是要把這樣的后進生培養成為地方經濟建設的合格人才,這就要求中職教育者必須具備更高的職業修養,不僅要有較高的教學專業技能水平、教育管理能力和藝術、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性,更要有“海納百川”的博懷,包容、接受學生的種種不良言行;要確立“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個個人才”的新型成才觀,常懷一顆平常心,善于蹲下身來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不計得失,為學生的成長發展忘我工作。在教育中,既要言傳,更重身教,身體力行,以自己的優良品質教育影響學生,處處為師,事事為范。所以,中職學校更要重視師德建設,理論學習與教育實踐并舉,促使教師知行合一,言行一致,養成高尚的職業情操。
三、中等專業學校師德建設途徑
中職教育的特點,給教育者的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中職學校不僅要注重對教師專業技能的培訓,更要高度重視師德建設,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職業素養,這樣才能有效地防止教師職業倦怠心理的形成,有效提高教育成效。
近年來,我校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把師德建設融入學校文化制度建設和教師個人成長規劃中。在校黨支部的統一組織領導下,以工會為主體,教導處、學生處、教科室、專業部等學校各職能部門聯動,以培訓為主體、活動為載體、考核為抓手,務實細致強化師德師風建設。
1.培訓育德
學校重視對全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培養,把師德師風建設列入學校工會常規工作。
(1)重視新教師入門培訓
新教師進校任教,師德規范學習是培訓的第一課,通過學習討論《中小學教師師德規范》,內化規范內涵,促使新教師深刻理解《中小學師德規范》中的“三愛”“二人”“一學”的含義。愛國守法是教師的基本要求,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通過培訓學習,讓每一個新教師邁好從業第一步,促使良好師德的形成。
(2)常規化全員培訓
只有提升全體教師的職業素養,才能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近年來,無論教育教學常規工作多繁忙,堅持每學期至少一次的師德主題集中學習活動,結合現階段實際,對全體教師進行師德培訓。近幾年先后組織全體教職工集中觀看了前中國職教學會學術委員會會員、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理事、特級教師蔣乃平老師的題為《師德與快樂德育》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講座視頻,哈爾濱衛生學校副校長、中國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黑龍江省衛生職業教育心理學會副會長李曉凡老師的題為《讓師德在教育中閃光》的系列講座視頻和中國樂知素質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講師、家庭教育和學習方法的終生推廣者徐曉東主任所作的《師德來自感謝與愛》的視頻講座及《全國優秀教師事跡報告會》視頻等,還聘請專家給教師進行師德專題講座。通過學習熏陶,提高了廣大教師對新時期師德要求的認識,讓優秀形象常駐在心,他們就會自覺塑造新時期良好的教師形象。
2.環境養德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一切資源,營造良好的育德環境。
學校教學樓上,醒目掛著的不僅有校訓、校風,還有教風和學風,使廣大教師抬頭就能看到,提醒自己時刻履行職責。
開展師德格言征集活動,并把每一位教師的師德格言制作成桌簽放置在辦公桌上,讓老師不忘履行自己的承諾。
充分發揮校園網的宣傳功能,設立師德師風專題,開設師德每周贈言欄目,勉勵教師以德修身,恪守師德;以德修己,弘揚師魂;以德育人,桃李芬芳。
3.活動載德
只有借助一系列的活動,才能把培訓所學內化為教師的言行。工會會同相關部門,以“立師德,鑄師魂”為主題,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活動,以活動為載體,內化師德內涵。先后組織開展了《新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解讀大討論、《身邊的師德榜樣》和《師德規范之我見》《中職學校師德規范》等演講比賽、“讀一本好書”讀書活動、每學期主題學習活動心得征文評比等一系列學習活動。組織教師參加慈善捐贈活動,為災區、貧困地區的學生和本校困難學生捐款贈物;開展師生結對幫教活動,每學期每位教師與一到兩名德困生或學困生結對,幫助轉化思想、指導學習方法,使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專業技能不斷提高。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幫助廣大教師內化師德學習內涵,使他們學有榜樣,行有目標;活動中教師把所學所感付之于實踐,促使教師更好地踐行師德規范,知行合一。
4.評比促德
各類學習、活動培訓,必須依托考核評比,才能真正行有實效。
嚴把考核關,每學期堅持以《江陰市中小學教師師德考核標準》對每一個教師進行師德考核,并列入教師年度考核,促使廣大教師自覺學習并踐行師德規范,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自覺地以師德規范的要求規范衡量自己的言行,快樂學習,幸福工作。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評優是樹立身邊典型的最佳途徑,能較好地發揮先進的作用,激勵廣大教師向身邊的先進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近年來,學校不僅積極、認真、嚴格組織開展各級各類教育教學先進的評選工作,還組織開展校內“南華好人”的評比表彰工作,樹立南華各類先進典型,激勵全體教師吸取先進經驗,修煉內功,提高自己的職業修養,并轉化為自覺行動,為學校的內涵發展積極進取。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一個學校教育質量的優劣,根本在教師,關鍵在教師。中職學校的教育特點決定了師德建設的重要性。多途徑加強師德建設,激勵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努力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先進經驗,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培養高度的責任感、事業性和寬闊的胸懷,樹立“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個人成才”的新型成才觀和學生觀,學會用欣賞發展的眼光看學生,以教育培養學生為己任,為學生的成長發展而努力。促使教師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完善、超越自我,提升師德修養,并匯聚教師團隊的道德力量,樹立教師群體職業道德風范,營造良好的師德氛圍,激勵教師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以敬業勤勉、無私奉獻的職業精神感染學生,以公平民主、包容博愛的職業品質引導學生,成為學生為人處世、立德立功效仿的榜樣、學生成長路上的明鏡。堅信一定能使后進生個個成為地方經濟建設的合格人才,中職學校的教育也一定會碩果累累。
參考文獻:
篇9
師德建設太理想化,其最大特征是高而難攀,用太理想化的要求去要求所有的教師,是很難實現的。
教育境界分層:處于職業生存之境的教師,處于專業發展之境的教師,處于事業追求之境的教師。
教育理解分層:處于教育認識層次的教師,處于教育信念層次的教師,處于教育信仰層次的教師。
從業態度分層:處于敬業層次的教師,處于勤業層次的教師,處于樂業層次的教師。
教師愛生分層:處于尊重層次的教師,處于理解層次的教師,處于關愛層次的教師,處于嚴愛層次的教師。
我國的師德規范主要強調的是師德理想與師德原則方面的內容,而對師德規則要求太少。
教師對職業道德的把握存在層次之分:不知層次、知道層次、理解層次、信念層次與信仰層次。
針對只重正面要求的問題明確規定底線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師德建設中,注意力過度集中在正面要求上,缺乏底線規定。例如,1997年8月7日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提出的是八條: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
師德建設重正面要求,當然是必要的,但應防止兩個問題:一是太理想化,其最大特征是高而難攀,用太理想化的要求去要求所有的教師,是很難實現的;二是務虛,正因為太理想化,也很難做到務實。
針對這一問題的對策是明確規定師德的底線。任何一名教師只要做了超越師德底線的事情,就是違背了師德,就該受到相應的懲處。一般可以通過先及時勸誡,再嚴肅處理,最后撤銷教師資格并予解聘的方法懲處。
例如,天津河西區教育局在2004年新學年開始之際出臺了師德“五條禁令”:“不準諷刺、挖苦、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嚴禁指責、訓斥學生和家長;不準接受學生或家長的宴請或饋贈,嚴禁以教謀私;
不準公開排列學生的考試成績,嚴禁單純以學習成績評價學生;不準擅自缺課、調課、擅離職守,嚴禁在上課時間使用手機;不準參與有損教師形象的活動,嚴禁在教學區或學生面前吸煙。”針對只重劃一要求的問題實行分層建設
我國在師德建設過程中,過度重視劃一性,即用一個標準、一種規范去要求所有教師。這忽視了師德上存在的差異性,沒有做到因層制宜。事實上,教師的職業道德無論在教育境界層次、教育理解層次,還是在從業態度層次與愛生層次不可能是完全整齊劃一的。對所有教師都采取統一的師德建設方式,成了現今師德建設的一大問題。針對這一問題的對策是實行分層建設。因為師德存在不同的層次,教師所處師德層次不同,其師德表現肯定存在差異,師德建設也必須依層次不同而不同。實行分層建設必須注意:
一是教育境界分層
(1)處于職業生存之境的教師,其顯著表征是謀生,其工作動機受個人利益等因素的影響較大;
(2)處于專業發展之境的教師,其教育行為往往表現為謀求發展,盡心盡力、盡職盡責,不斷提升自身的素養、達到自我實現,成為其工作的目的與追求;
(3)處于事業追求之境的教師,把教育工作視為一生可以為之執著地追求、奉獻且無怨無悔的社會活動,其顯著表征是忘我。
二是教育理解分層
(1)處于教育認識層次的教師,對本職工作的看法粗淺,難以轉化為教育者的教育實踐;
(2)處于教育信念層次的教師,對本職工作的理解已經內化為可以確信并愿意作為自身行動指南的教育認識或看法,并最終轉化為其教育的行為。
(3)處于教育信仰層次的教師,對教育和社會發展價值已經極度信服和尊重,并內化為一種極其強烈的情感狀態,它能指導教師矢志不渝地履行自己認同的教育行為。
三是教師從業態度分層
(1)處于敬業層次的教師,能夠專心致志于本職工作并將其做好,能夠在本職工作中盡職盡責盡義務,具有較強的責任心與教育良心;
(2)處于勤業層次的教師,能夠對自己從事的本職工作勤勉努力,做到勤奮向學、勤勉從教,比別人投入更多的精力,花費更多的時間,耗費更多的心血,盡力尋求教育學生的最佳方略;
(3)處于樂業層次的教師,一方面把自己從事的本職工作視為有趣味的、可享受快樂的工作,另一方面對自己從事的本職工作樂此不疲,做到了誨人不倦。
四是愛生分層
(1)處于尊重層次的教師,能夠對學生一視同仁,做到與人為善,做到心胸開闊;
(2)處于理解層次的教師,能夠做到盡可能多地去了解學生,做到從心理換位的視角去理解學生,做到從發展的視角去理解學生,做到從民主的視角理解學生;
(3)處于關愛層次的教師,能夠既關心學生的健康,又關心學生的發展,能夠做到盡可能地愛護學生與保護學生;
(4)處于嚴愛層次的教師,能夠正確理解愛與嚴的共生關系,并努力做到嚴而有格、嚴而有情、嚴而有理與嚴而有行。
針對只重簡約要求的問題追求細致入微
自古以來,我國對教師的師德要求就一直過度重視簡約。1991年制定《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是簡約的,只有6條238個字符。1997年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雖然由6條改為8條,字數也增至596個字符。
簡約固然有其易記之益處,但卻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粗略。即對很多師德沒有詳細的具體要求,只是大致的、不精確的規定。例如,何謂“教書育人”,這是一個很模糊的詞匯。二是遺漏。即有些必須有的規定與要求沒有寫入。例如,如何處理與學校領導的關系問題、如何對待學生集體問題等。針對這一問題的對策是,追求細致入微。所謂細致入微,就是師德規范必須明確、具體、精細、周密、可操作性強。
這種細致入微具體表現在:一是師德規范必須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師德理想、師德原則與師德規則。從這個角度思索,我國的師德規范主要強調的是師德理想與師德原則方面的內容,而對師德規則要求太少。二是師德規范必須包括下列內容:對待教師職業、對待自身、對待學生、對待學生集體、對待學生家長、對待同事、對待領導、對待社會等的要求。而我國的師德規范有些內容卻被忽略了。在這方面,《俄羅斯師德規范》比我國的師德規范要細致得多。三是師德規范必須對教師的教育行為提出一些具體細致的道德要求,以制約教師行為,規范教育職業。為此,我們建議在修訂《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礎上制定更為詳細的實施規定。在這方面,《美國優秀教師行為守則》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東西。
針對只重宣傳教育的問題加強制度建設
我國在師德建設中一直非常重視宣傳教育的作用。然而,宣傳教育也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具有溫和而不強烈的特征,二是說教問題,就是生硬而機械地空談理論。事實上,教師對職業道德宣傳教育內容的把握,存在層次之分:不知層次、知道層次、理解層次、信念層次與信仰層次。
篇10
一、關注新教師心理健康 增強職業認同感
(一)進行理論學習,增強新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首先,新教師要認真學習與幼兒園緊密相關的政策及法規等指導性的文件,如《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認真解讀、分析自身的差距及所面臨的適應問題,充分認識到教育教學工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取得的工作業績也需要一定時間的學習、積累才能升華。幼兒教育不僅是一種職業,更需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長期不懈的專業學習和實踐探索才能實現自我專業的成長。
其次,新教師要了解幼兒園的發展歷程、幼兒園的辦園思想、教育理念和校園文化的內涵;明確幼兒園的規章制度,熟悉幼兒園教師工作的內容,履行責任和義務,樹立勤奮、敬業的思想,以從事幼教工作為樂,讓新教師從內心萌發一種愛,這種愛既包含對職業的熱愛、對幼兒的關愛;也包含同事之間的互愛,使她們感受到自己是團隊的一員,形成堅定的職業情懷,增強職業認同感。
(二)學會溝通交流,幫助新教師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幼兒園應注重新入職幼兒教師心理保健,關注她們的心理健康,及時發現其心理動態,給予正確的疏通和引導,使她們學會處理復雜多變的人際關系,面對多層面的人際關系,溝通和交往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新教師應不斷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組織管理能力,能夠正確處理自己與幼兒、同事及家長的關系問題。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與人友善,善于微笑。敢于面對壓力和挫折,不要一味的抱怨和忍耐,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樂觀的情緒。學會適應壓力,變壓力為動力,使自己變得理性,心智和經驗不斷成熟起來。
(三)了解工作要點,學會獨立工作
新教師要迅速適應由學生到幼兒園教師的角色轉變,學會自我管理,擺脫依賴心理,提升自身工作的主動性,學會獨立工作。在工作中,幼兒園要幫助新教師明確幼兒教師身兼保育教育的工作,幼兒園一日生活皆課程。教育不單是組織幼兒一日教學活動,作為教師,更要注重一日常規工作中的保育和養育,增強新教師的保教并重的意識。
二、知行結合,多種形式開展新教師入職培訓
(一)樹立師德為先的培訓理念
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是引領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該標準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幼兒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師德建設是教育發展的靈魂,師德修養是幼兒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因此,幼兒園有針對性地開設《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怎樣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教師職業禮儀》等方面的課程,不斷加強新教師的道德修養,培養新教師的職業意識,為其專業成長打下堅實的師德基礎。
(二)根據新教師特點,設置專題培訓內容
1. 理念引領模塊
我們設置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解讀等內容。另外,結合自身園所的辦園思想和教育理念,還設置了一些與校園文化、校園核心標準化相關的培訓內容,幫助新教師盡快融入幼兒園。
2. 常態組織模塊
常態組織模塊我們圍繞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基本流程開展,從教師的晨間接待到護送幼兒離園的每個環節,幫助新教師組織好幼兒的一日生活,使她們對一日工作的基本流程更加清晰,從而更高效地投入工作。 3. 教學解析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