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3-30 16:17: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小學科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學科學信息技術分析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與教育領域的結合越來越緊密。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科學技術,給學生提供了更好的平臺去觀察世界、探索新知事物的機會。本文將從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整合的內容、方式、評價體制等方面作以淺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科學;整合
一、影響小學科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因素
(一)教學設備與教學理念的落后。即使現在科學技術與經濟水平已經明顯的提升,但是仍然有一些偏遠的地區無法享受較好的教育資源,很多中小學僅僅是配備了簡單的多媒體設備,對于大型的計算機教室幾乎沒有,不能實現網絡資源的共享,無法快速獲取一些時事政治及教學資料,教學設備的匱乏以及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認知程度也不是太高,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信息技術與小學技術的整合。最重要的一點原因就是教師與學校領導對信息技術的認識不夠,只是一味的去提高學生的成績,不去重視信息技術與教學資源的整合,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深蒂固,認為信息技術只不過是簡單的網上瀏覽,這樣還不如讓學生去買幾本課外書讀,沒有充分認識到網絡化世界里資源的實時共享性,傾向于自身多年來的教育習慣,不去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來進行合理化教學。此外,學校領導注重的只是學生的升學率與成績,根本不去在意這些關于信息化與科學的整合,簡單的認為學生只要學會利用計算機搜索學習資料就可以了,沒有真正意義上去理解信息技術與科學整合。(二)教師自身能力與時間的限制。少數教師還沒有很好的從傳統教育模式中脫離出來,不理解整合的內涵,無法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課件。新課改相關要求需要讓教師不但要具備課程的講解能力還需具有信息技術整合能力,這對于那些早期從事教育事業的老教師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技術的發展也是十分迅速的,教師整日忙碌于教案的編寫,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關注信息技術相關軟硬件的更新,造成教師使用信息技術工具的能力較低,不能熟練的操作信息技術設備,發揮其最大的功能。與此同時,評價體制與課時的限制也是制約信息技術與科學整合進步的主要因素。大多數老師的課時每周一般都在16節左右,可能還需要兼職一些看管實驗室和教學儀器的任務,占用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而精心準備一節整合課的時間遠遠大于一節基礎課的時間。因此,絕大多數老師根本沒有充裕的時間去完好的完成整合課程的教學方案設計與實施。此外,就是教學評價機制的陳舊。目前,筆試成績仍然是考量一個學生成績好壞的主要標準,成績的來源也主要以筆試的方式來完成,很難體現體現出一個學生的信息素養與整合能力,沒有科學的評價機制,學生不愿意自主去探索信息技術,教師的付出也得不到相應的結果,這些都是制約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整合進程的主要因素[1]。
二、信息技術與科學整合的有效措施
(一)加強教師能力培訓、革新教師教學理念。教師是推行信息技術與科學整合的主導者,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對于執行信息整合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假若教師都不能達到要求,那信息整合更是無從談起。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革新教師的教學理念,改革教師傳統的教學模式,廢除以往講授式的教學方式,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環節中,有效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糾正教師對媒體與信息技術的看法,摒棄無意義論。學校要定期組織活動與講座對老師進行培養,更新知識,讓教師對信息技術有一個正確的理解,掌握教學改革的方向,優化教學課件與講課方式,形成先進的教學理念。學校領導指派專人去信息技術整合先進模范學校參觀學習,為本校的教育發展奠定基礎。還要不斷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相關科學教師不但需要熟練掌握有關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熟練應用信息技術軟件與硬件的能力,多學習多媒體技術,將信息技術實實在在的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探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信息技術與科學整合的新思路[2]。(二)合理應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的整合不但影響著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更關乎到未來學生是否能夠快速的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大數據時代。所以,學校需要克服重重困難,建立起內容豐富的信息資源庫,為教師設計課件與教學模式的創新提供一個便利的條件,相關教師在日常活動中要多積累一些重要的信息資源,這樣不但可以增強自身教學的魅力,還可以為自己的教學內容增添豐富的素材。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的整合花費的時間比一般課程多出好幾倍,如何去調整各科之間的時間,將所有有用的資料分類整理最后集中在一起,這需要老師的綜合素養達到一定的高度,同時這項工作花費的時間也將更多。但是當建立起一個強大的信息資源庫,實現信息的共享,運用局域網等科學技術手段進行有效的傳播,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在實際的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融合為一體,就可以節約教師的信息采集時間,并給學生創造一個理想的教學環境。熟練的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工具,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知度,運用現代教學思想與教育理念,使其信息技術與基本授課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完成信息技術與科學的整合。(三)實現知識的補充與再現。大數據與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以網絡和媒體為主宰的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了當代人觀察世界、探索世界、拓展視野的一種便捷方式。現代信息技術具有交互性、廣播性、便捷性為小學科學的整合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學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感受信息科學的文化底蘊。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帶去精彩的知識,實現舊知識的再現與新知識的補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去網上查找相關的學習資料,經過整理收集之后,再組織學生課堂交流,講述每一個人對某一知識點的拓展與理解,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知識點的興趣與欲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再現知識背景,讓學生深刻感受知識點應用的場所,讓孩子們在龐大的信息流中學會尋找有用的信息。通過查詢、整理、歸納、講解這一過程,學生的思維空間也會不斷擴張,創新能力也提高了,有效的實現了知識的再現與補充,使其小學課堂更加具有時代感,授課內容更加的豐富,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也有了加強,也為課堂注入了新鮮的血夜,這樣才能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打破瓶頸,將教材中的內容及時、準確的反映出來[3]。
小學科學探究論文
一、探究并不是唯一的教學方法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探究式教學是科學教育的主要特征,但是沒有把探究式教學當作教學的唯一方法。科學教學應該包括多種教學方法。即使是在探究式教學中也包含著多種形式和方法。
教師必須為完成特定的學習目標確定最有效的教學方法,這些特定目標包括形成概念性理解、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和體會科學探究等。參加強調動手的活動,閱讀有關資料,開展班級討論,教師進行示范演示,參加有助于提高能力的活動,觀看影片、錄像,進行科學探究等諸多方法,只要適當地加以運用,就都是很重要的教育手段。對于教師而言,教學目的就是要在教學方法、學生自主探究和教師指導這三方面創造一種教學平衡。如果教師過于僵化科學探究和其他教學方法之間的關系,就會大大削弱成功地進行科學教育的可能性。
二、不是所有強調動手的活動都是探究,也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動都要強調親自動手
如今,課堂教學可以利用許多高質量、強調動手的科學課程和科學材料。但是,使用強調動手的教學法并不總能保證教學科學進行的有效性,強調動手的教學法不一定就是探究式教學法。在探究活動中,學生應有機會提出自己的問題,計劃、設計并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回答其中的一些問題,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問題、互相交流,以發展概念并為自己的發現辯護。
用探究的方法教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允許學生擁有適度的自主權,即讓學生有機會接觸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并尋找合適的途徑解答這些問題。這并不意味著每個學生都從他自己的問題出發進行工作或是獨立地進行科學探究。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動可以由全班學生就同一個問題展開探究活動,或是分小組探究不同的問題。
科學素養與小學科學教學策略
摘要: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通過明確教學目標、形象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式和開展探究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設計與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基于上述策略筆者對《點亮小燈泡》這節課設計了實驗探究、討論分析、修正再認識、畫電路圖四個活動,經過教學實踐發現,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科學素養;小學科學
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每一位公民的科學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機會寓于課程之中,培養學生科學素養重在課堂。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一門科學啟蒙課程。在小學開展科技教育,普及科技知識,提倡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對我們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義重大。筆者從事小學科學教學多年,經過實踐教學發現:通過明確教學目標、形象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式和開展探究學習的方式進行小學科學的教學設計并開展課堂教學,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
一、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在教學前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要充分把握課程目標的三個領域,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課程目標出發,科學設計教學目標,從而達成課程目標。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把它放在課堂教學的首位。我們目前的教學過多看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這兩個目標,忽視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而在小學階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恰恰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可以將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點亮小燈泡》一課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確立為:“激發學生對電的探究興趣,體會探究的快樂”。興趣是學生科學探索的起點,學生對“電”感興趣,才會有探究的動力,所以本節課要從激發學生興趣入手,鼓勵引導學生去探究。
二、形象教學內容
學科化規范化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的措施
摘要:在新課改逐漸深入各個教育領域的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改革也被提上了日程,其要求開展教學之前,對小學科學教學進行設計,進而保證教學內容、方式與小學生生理特點、心理特點相符,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就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科化和規范化的缺失進行分析,對小學科學的整體設計規范性進行闡述,探討小學科學教學方式、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同時提出小學科學教學規范化與學科化的建議,應用實踐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關鍵詞:學科化;規范化;小學科學教學
1.引言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一般是在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指導下,使用有效方式設計和規劃各個教學環節,也就是教學設計主要介于教學實踐、教學理論與學習理論之間。通過教學設計與定位,有助于教師、學生充分掌握教學重點與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可見,對小學科學教學進行規劃設計,是小學教學必不可少的部分。但當下教學設計過程中,存在學科性和非規范化的缺失傾向,因此,需要尋找有效的解決措施,促進小學科學教學的設計正常開展。
2.小學科學教學設計中學科性和規范化比較缺失
按照當下教學設計模式、最新理論與教學發展趨勢,以及過去的教學實踐與研究,同時充分結合國內教學實踐與教學改革需要,人為地對小學科教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其中包含板書設計、教學難點與重點、教學反思、教學目標與教學策略等,要具體到教學設計的每一個方案,但是設計全過程中存在較大差異,具體表現如下:
小學科學教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摘要】在當前的小學教育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講述基礎性的理論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小學科學的教學,從而不斷開闊學生的眼界,幫助學生樹立完善的科學意識,使學生更加熱愛科學、熱愛生活。在當前的小學科學教學中,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以及質量,教師需要開展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要將自主探究教學模式滲透到小學科學的各個環節中,保證學生能夠加深對相關知識內容的印象,促進學生科學意識有效養成。
【關鍵詞】小學科學;自主探究;教學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索欲望
在小學科學教學課堂中開展自主探究式教學時,教師要立足教材中的內容,為學生創設一些問題情景,激發學生進行自主性探究的欲望,從而保證能夠激發學生對課堂知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更有條理和有邏輯地進行知識內容的學習。教師在課堂開始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結合學生當前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及質量,還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教學的優勢,為學生創設非常生動性的教學情景,從而保證學生能夠認識到認真學習科學知識的樂趣以及重要性,促進學生探究欲望的有效激發。教師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要從學生內心的質疑意識入手,有針對性地擴展學生的發展曲線,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探究能力,深入挖掘存在于課本中的知識內容。還要利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從而提高問題情境教學模式的效果以及質量,保證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讓學生能夠領悟課本中的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在小學科學教學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時,教師要認識到小學科學學科教育的特征,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小學科學主要是由理論知識和科學實驗而組成的,教師要認識到這一教學特征,利用多媒體技術開拓學生的思維,將抽象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和直觀,保證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提高。
二、給予學生主動權,提升學生探索熱情
在自主性探究課堂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在班級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主動權和自主權,從而使學生能夠更熱情地進行知識內容的探索以及學習,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提高。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對學生的學習思路進行良好的引導以及指導,從而使學生能夠豐富自身的學習,感知發現問題的本質性內容。另外,在班級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讓學生從實踐中感知到問題的存在,激發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提出內心的疑惑,如果這些問題是來源于學生本身的話,那么學生會更有興趣地進行知識內容的學習。因此,在班級教學中,教師要將整個課堂教學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來加深對相關知識內容的印象,從而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教師還要充分發揮多媒體基礎教學的優勢,將抽象的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攻克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點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提高。比如,在班級中為學生講解“太陽和影子”時,由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很難理解影子和太陽之間的關系,以及影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因此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視頻中為學生展示有關地球公轉和自轉方面的內容,將地球運動和太陽進行緊密的連接。在向學生展示完這部分知識內容之后,教師要向學生提問:“同學們,當了解完地球運動和太陽之間的關系之后,那么對于不同的時間來說,影子有什么變化呢?同學們有沒有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過呢?”當教師向學生說完這句話之后,每個學生都會回憶自身的生活經歷,因為有些學生會有一些不解的地方,也有一部分學生并沒有認真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所以這在無形中激發了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學習的興趣以及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一些問題,帶著問題進行科學知識的有效驗證,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來為學生進行完整的展示,再加上這種生動性的描述,既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也有助于使學生充分把握這部分知識內容,更積極地進行知識的學習,掌握這節課所要講述的知識重點。在后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在多媒體軟件中向學生模擬一天不同時期影子的變化,通過生動和直觀地展現,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內容的印象,促進學生形成完善的科學素養。
小學科學課研討感悟
聽了《液體的熱張冷縮》、《探索宇宙》、《一天的垃圾》三節精彩的課,第四節有三位老師精彩點評。下午,老師還作了題為《探究——科學課之魂》的專題講座。一天的時間匆匆而過,留給我們更多的是收獲、反思。尤其是下午老師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這次活動給我傳達了當前科學課的教學要求,既要改變以前常識課中的重知識輕過程的教法;也要改變新課程改革以來,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過程輕知識的現象,往往一節課下來,學生既沒有掌握方法,也沒有學到科學知識。教師誤以為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就拼命進行探究,拋棄了知識的傳授,結果得不償失。
二、教師要立足教材,不拘泥教材,老師要做到立足教材,不拘泥教材,變教材為用教材,發現、搜集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課本只是教學的工具,是學生學習的一個媒體。可要求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與課文有關的資料,來充實課文的內容,從而對教材有所拓展。
三、科學課要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學素養。
本次活動中教師的課體現了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獨立進行探索、實驗和研究。把科學視為一種有意義的探索過程,從“提出問題、進行假設(猜想)、設計實驗、交流、驗證假設”這些步驟來進行。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孩子們積極思考,認真做實驗,細心觀察,細致記錄。孩子們的探究精神和科學素養得到了培養。
總之,本次活動所帶來的新課程教學理念,讓我深受啟發,使我獲得了課堂教學的許多實用經驗。
小學科學教學現狀及解決措施
摘要:小學科學教學課程的設置,其目的不僅僅是培養未來的科學家,而是要普遍提高我國公民的科學素養,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培養樂于助人、樂于探究、樂于學習的好少年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目標。由此可見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小學教學中,小學科學卻被置于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之中,其作用幾乎被忽視殆盡。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現狀;解決措施;重要性
小學科學教學課程的設置,其目的不僅僅是培養未來的科學家,而是要普遍提高我國公民的科學素養,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培養樂于助人、樂于探究、樂于學習的好少年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目標。由此可見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小學教學中,小學科學卻被置于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之中,其作用幾乎被忽視殆盡。本文旨在對當前小學教學中科學課程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
一、小學科學教學現狀
(一)小學科學的重要性得不到重視
小學科學學科的重要性得不到重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分別是學校、教師和家長。這三者普遍將小學科學當成“副科”,認為語文和數學這兩門學科才是小學生學習的重點,是決定學校的升學率高低、教師能否獲得職稱評定、學生能否考入好中學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實際小學科學教學中,學校、教師和家長不約而同的將科學學科忽視掉,將語文和數學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這就使得小學科學的重要性得不到重視,成為一門可有可無的“雞肋”課程。
小學科學教學方法探討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小學科學課程在小學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直接影響到學生科學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對我國科學事業的未來發展產生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小學科學教師采用何種的教學方法會對小學科學的教學效果產生重大的影響,如何選用小學科學教學方法成為小學科學課程與教師必須回答的問題。
一、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的內涵解析
小學科學教學方法是在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依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年齡特點等,結合學校教學的實際情況,教師與學生為了完成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任務,實現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的手段與方式。小學科學教學方法作為一門學科,既有其他學科選用教學方法的共性,又有自身的選用特性,一般而言,小學科學教學方法具有四個方面的特性。其一,參與性。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的參與性主要是指學生與教師在雙向的溝通與交流過程中,共同參與小學科學的教學過程。由于小學科學更重視學生的創造思維與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更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強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鞏固與內化知識,因此,小學科學教學方法比其他的學科更重視學生的參與的程度。其二,過程性。小學科學教學方法要能夠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在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科學的精神、價值與成果,并能夠讓學生在體驗中深化科學知識、升華科學精神、內化科學價值,真正的實現小學科學教學的目的。其三,活動性。小學科學的內容比其他學科更關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現象,這些科學現象需要以活動的形式加以表現,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日常生活的真實情境,在情境中掌握科學的原理與應用。其四,開放性。小學科學課程的設計來源于日常生活現象,很多生活現象與學生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會根據自己原有的認知經驗來同化、順應現有的新知識,從不同的角度來重新構造自己的認知結構,多視角、多維度的來認識事物的多層次性。通常情況下,小學科學教學常采用的方法為以直觀感受法、語言傳遞法、實際訓練法及欣賞體驗法等等。
二、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的選用問題
(一)小學科學教學方法選用方法的合理程度不夠
新課程改革中將科學課程單獨作為一門課程進行設計與規劃,從自然課程向科學課程的轉變需要一段時間來調整與適應,同樣,小學科學教學方法從傳統走向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也需要時間來轉變。在傳統的自然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為講授法,憑借語言功能、實物直觀、模型展示等方法來教授自然科學的內容,但主要以語言講授為基本方法。新課程改革以后,小學科學代替自然課程成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主要課程,講授式的教學方法也不再適應小學科學的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應運而生,為新課程改革后的課程體系帶來了新式的策略方法。由于教師以往教學觀念的影響,傳統教學方法更便于課程的學習,減少教師備課的時間及教授的困難,造成很多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不思進取、止步不前,造成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的不合理性。
小學科學教學策略研究論文7篇
第一篇:小學科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這是對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的根本性挑戰,更加利于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這正是現代人才所必備的重要素質。科學課作為一門重要課程,肩負著提高學生科學素養與探究能力的重要責任。在小學科學課的教學中,不能機械地向學生灌輸科學常識,而是要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自主獲取,成為探究的主人。那么如何來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呢?
一、興趣,探究的動力
正如布魯納所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本身的興趣。學生的自主探究正是建立在對認知對象濃厚的興趣基礎之上,沒有興趣,學生就會消極參與甚至會視而不見,這自然會大大影響學生的探究熱情與參與程度,無法實現自主探究。為此,我們要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與培養,要向學生展現科學世界的奇妙與美好,激起學生內心探究的動力。
1.媒體展現。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很強的模擬與演示功能,不再是傳統的黑板與粉筆的枯燥教學,也不是傳統課件的高度固化教學,而是以不同的視角來傳達更多的信息,帶給學生以新鮮感與愉悅感,這不失為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手段。如“地震”一課,教師就可以來播放相關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地震時房屋倒塌,道路錯位,樹木被連根拔起的景象,進而激起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關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制造懸念。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這正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內在動力。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制造懸念,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展開主動的探究。如在學習“金魚”時,我讓學生思考魚鰓一分鐘要開合好幾次,不斷地在喝水,會讓小魚脹破肚子嗎?這樣就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心理期待,進而展開主動的探究。
小學科學教學方法選用策略研究
摘要:小學科學教學方法有很多,在選擇的時候要熟練的使用各種策略因素。本文根據收集到的資料,提出在選擇的時候要堅持貼近實際教學需要的基本策略,堅持靈活應用的策略,就如何應用這些策略提出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科學探索興趣、通過教學競賽激發創新、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等建議,希望能夠對小學科學教學提供一些幫助和啟示。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方法;策略;對策
小學科學是培養學生科學意識、理念和精神的重要學科,對小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伴隨著教學方法進步,小學科學教學可選擇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每一種方法都適合每一堂課的教學,在選擇的時候必須運用一定的策略,達到一定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每堂課的教學方法符合教學內容需要。
一、小學科學教學方法選用策略因素
1.貼近教學內容
小學科學教學時間跨度比較大,在選擇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應該根據所學的內容進行選擇,比如說三年級的內容比較簡單,所選擇的教學方法也應該比較簡單,如果教學方法比較復雜,教學往往會適得其反。教科版三年級上第三單元第一節《大樹和小草》一節的學習當中,這兩種事物都是學生經常看到的,但是卻最容易忽視的事物,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帶到室外去觀察,一些學校當中有大樹和小草,不過種類并不多,沒有條件的可以讓學生在校園里觀察,有條件的可以帶領學生到公園、植物園當中進行觀察,在觀察當中可以讓學生簡單的畫出大樹和小草的樣子,也可以讓學生使用手機拍下自己所看到的各種大樹與小草,看看有多少種類,如何區分不同種類的大樹和小草,然后說明大樹和小草在自然界當中的作用,回去讓學生就觀察簡單的寫一篇總結,這樣相信學生能夠更好的認識和了解大自然中的大樹與小草。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小學生家長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