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指標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2 02:58: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統計指標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優化社會統計指標系統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到本世紀60年代中期,隨著經濟、科技、社會的迅速發展,在美國社會研究領域內掀起了一場“社會指標運動”。參與這場運動的有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統計學家和其他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目的在于探索建立一套社會統計指標體系,彌補經濟統計指標體系的不足,借以全面地系統地反映社會發展狀況,反映社會福利的提高情況,為研究社會與經濟、科技的協調發展問題提供數據。在美國社會指標運動的影響下,其他一些國家和國際性組織也開展了類似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工作。在我國,比較正規的社會統計指標體系研究始于80年代初期。1981年國家統計局社會司開始組織力量,就建立中國社會統計指標體系問題進行研究。經2年的努力,借鑒國外經驗,結合了我國的實際情況,圍繞社會生活這個主題,從社會領域各個專業統計指標中,經過反復篩選和加工整理,于1983年提出了我國第一套社會統計指標體系方案。這套社會統計指標體系包括自然環境、人口與家庭、勞動、居民收入與消費、勞動保險與社會福利、住房與生活服務、教育與培訓、科學研究、衛生與環境保護、文化與體系、生活時間分配、社會秩序一與安全、政治活動和社會活動參與情況等13大類。接著又組織力量進行了兩次試編,并于1985年和1987年將試編材料匯編成書,正式出版了《中國社會統計資料》。我國第一套社會統計指標體系的制訂,基本上是成功的,為加強社會統計工作,提高社會統計工作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兒年我國的社會環境,人們的社會生活等諸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上述社會統計指標體系已不能適應客觀形勢發展的需要,急需修訂和完善。
二、(一)在設計社會統計指標體系(以下簡稱體系)時,我們注意把握以下兒點:
l。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對此“體系”應予以適當反映。
2.人民群眾是社會生活的主體,“休系”要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社會社會生活的實踐來反映社會的發展狀況。
3。社會是由個人、家庭、群體、組織、民族、社區等組成的,“體系”應反映我國主要社會結構的現狀及變化趨勢,并以之作為“體系的分類基礎和各組成部分橫向聯系的紐帶。
4。根據社會主義生產目的要求,“體系”要把反映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放在重要位置。
審計統計指標研究論文
審計統計是審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確定審計統計指標是做好審計統計的前提條件,下面結合審計工作實際談一談對審計統計指標的認識。
一、審計統計的主要作用
審計統計是運用統計方法對審計工作情況進行統計,為國民經濟健康運行與社會和諧發展提供統計資料和統計咨詢意見的活動,是審計工作過程中產生的信息、情報、成果在審計統計報表中的集中反映,是審計機關工作成果和工作成效的直接體現。審計統計具有以下作用:
1.為提高審計工作質量提供參考依據。審計統計工作主要包括審計項目臺帳登記、審計統計報表匯總和審計統計分析。按照審計項目編制統計臺帳是做好審計統計的基礎性工作。審計項目臺帳記載了審計項目有關情況的原始數據,審計機關通過審計項目臺帳可以直接生成本級月度、季度和年度審計統計報表,上級審計機關可以逐級匯總下一級審計機關的審計統計報表。審計統計報表反映了一個單位、一個地區乃至全國審計機關,在一定時期內的審計單位個數、審計查出主要問題情況、審計處理情況、審計處理結果落實情況、審計結果利用開發情況、審計項目工作量、審計業務經費等統計信息。它用報表的形式和統計數據直觀地反映了審計工作情況,記載了審計工作成果,為審計機關領導了解審計工作情況提供了直接依據。統計人員根據審計統計報表和年度審計計劃,分析計劃完成情況,撰寫審計統計分析報告,為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審計成果水平提供參考依據,從而更好地指導審計工作的開展。
2.保障國民經濟健康運行。2003年1月13日,朱镕基在審計署考察時強調,審計是國民經濟運行的衛士,是領導決策和民眾的眼睛。審計統計報表中的審計查出主要問題直接反映了國民經濟運行的狀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例如違規問題金額、管理不規范金額、損失浪費金額等統計數據。通過分析這些審計統計數據,并依法向上級審計機關和政府有關部門報送審計統計分析報告或者依法向社會公布審計統計結果,能夠揭示國民經濟運行中帶有普遍性、傾向性的問題,充分發揮審計統計的信息監督和咨詢服務作用。審計署每年6月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關于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公布、分析上一年度財政收支審計結果和審計查出主要問題等審計統計數據,并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開,讓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監督國家財政資金使用情況,保障了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
3.促進政府加強宏觀調控。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入,適應經濟全球化、市場多元化和政府宏觀調控的需要,黨和國家對經濟和社會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多,對信息情報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審計統計信息是政府審計機關以科學的審計手段和合法的審計程序,通過扎實有效的審計監督活動搜集、發現、統計出的信息情報,它真實地反映了國民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的狀況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新聞媒體提供的信息相比,審計統計信息更加客觀、準確、全面,它是國民經濟運行的監測器和社會發展狀態的晴雨表,為政府加強宏觀調控、實行科學決策和管理提供了真實可靠的依據。
審計統計指標研究論文
審計統計是審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確定審計統計指標是做好審計統計的前提條件,下面結合審計工作實際談一談對審計統計指標的認識。
一、審計統計的主要作用
審計統計是運用統計方法對審計工作情況進行統計,為國民經濟健康運行與社會和諧發展提供統計資料和統計咨詢意見的活動,是審計工作過程中產生的信息、情報、成果在審計統計報表中的集中反映,是審計機關工作成果和工作成效的直接體現。審計統計具有以下作用:
1.為提高審計工作質量提供參考依據。審計統計工作主要包括審計項目臺帳登記、審計統計報表匯總和審計統計分析。按照審計項目編制統計臺帳是做好審計統計的基礎性工作。審計項目臺帳記載了審計項目有關情況的原始數據,審計機關通過審計項目臺帳可以直接生成本級月度、季度和年度審計統計報表,上級審計機關可以逐級匯總下一級審計機關的審計統計報表。審計統計報表反映了一個單位、一個地區乃至全國審計機關,在一定時期內的審計單位個數、審計查出主要問題情況、審計處理情況、審計處理結果落實情況、審計結果利用開發情況、審計項目工作量、審計業務經費等統計信息。它用報表的形式和統計數據直觀地反映了審計工作情況,記載了審計工作成果,為審計機關領導了解審計工作情況提供了直接依據。統計人員根據審計統計報表和年度審計計劃,分析計劃完成情況,撰寫審計統計分析報告,為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審計成果水平提供參考依據,從而更好地指導審計工作的開展。
2.保障國民經濟健康運行。2003年1月13日,朱镕基在審計署考察時強調,審計是國民經濟運行的衛士,是領導決策和民眾的眼睛。審計統計報表中的審計查出主要問題直接反映了國民經濟運行的狀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例如違規問題金額、管理不規范金額、損失浪費金額等統計數據。通過分析這些審計統計數據,并依法向上級審計機關和政府有關部門報送審計統計分析報告或者依法向社會公布審計統計結果,能夠揭示國民經濟運行中帶有普遍性、傾向性的問題,充分發揮審計統計的信息監督和咨詢服務作用。審計署每年6月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關于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公布、分析上一年度財政收支審計結果和審計查出主要問題等審計統計數據,并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開,讓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監督國家財政資金使用情況,保障了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
3.促進政府加強宏觀調控。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入,適應經濟全球化、市場多元化和政府宏觀調控的需要,黨和國家對經濟和社會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多,對信息情報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審計統計信息是政府審計機關以科學的審計手段和合法的審計程序,通過扎實有效的審計監督活動搜集、發現、統計出的信息情報,它真實地反映了國民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的狀況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新聞媒體提供的信息相比,審計統計信息更加客觀、準確、全面,它是國民經濟運行的監測器和社會發展狀態的晴雨表,為政府加強宏觀調控、實行科學決策和管理提供了真實可靠的依據。
創建小康社會統計指標系統
中共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在21世紀的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順利實現這一奮斗目標,就應在正確理解小康社會的科學內涵的基礎上,科學設置統計指標體系及指標數量標準。以便對全面小康社會進行評價和監測。
一、設計小康指標的原則
建立評價全面小康社會的指標體系,確定指標的臨界值,要能夠切實反映小康社會基本特征。因此應遵循以下原則。
1.合理反映小康社會的內涵和基本特征。要以反映居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為主體,綜合考慮經濟與社會發展質量,不能只追求數量和發展速度。
2.要堅持統一性原則。全面小康社會,是由于針對目前存在的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不平衡的總體水平提出來的,目標是建設一個惠及13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發展比較均衡的社會。因此,在設計指標體系時,應體現全面原則,即在全國范圍內小康的衡量標準應是統一的。另外我國地區發展不均衡,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相差很大,應用同一個衡量標準,有助于縮小地區差異和城鄉差別。
3.堅持發展進步的原則。時代在不斷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小康社會進程是一個動態進程,因此,我們要以發展眼光和態度來確定指標體系及臨界值,從而合理把握中國小康社會的進程。
地方社會統計指標系統研究
一、引言
黨的十六大將“社會更加和諧”確立為全面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又正式向全黨、全國人民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任務。黑龍江省自第九次黨代會以來,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大和總書記對黑龍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建設和諧龍江的奮斗目標。因此,認真研究構建和諧龍江的統計指標體系,對和諧社會要求的諸多方面進行定量評價,對于正確測度和諧龍江建設的實際進程,從而科學地規劃和推進和諧龍江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目前,國內已有部分學者和研究機構對和諧社會統計指標體系作出了一些探索,這些研究從涵蓋的范圍來看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就全國范圍的和諧社會統計指標體系,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國家統計局課題組所做的和諧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研究,在準確理解和諧社會內涵的基礎上,提出包括6個層面25個理論指標構成的指標體系,但其中部分指標缺乏可操作性,不能進行測算。另一類是各地區的和諧社會統計指標體系,諸如和諧深圳統計指標體系、南京和諧社會統計指標體系、和諧廣東統計描述和評價方法、浙江臺州和諧社會考核指標體系以及湖北省政府、福建統計局對當地和諧社會統計指標體系進行的研究,可以說從不同的視角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這些區域性的指標體系都有明顯的地方特色。而黑龍江省具有其區別于其他省份和地區的特殊省情,顯然既不能直接采用國家的和諧社會指標體系,也不能用其他省區的和諧社會評價體系來評價和諧龍江的建設進程,因此,必須構建和諧龍江的統計指標體系。
二、影響黑龍江省建設和諧社會的因素
(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是建設和諧龍江的基礎建設和諧龍江必須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創新發展思路,堅持改革開放,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實現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一是選擇能夠讓老百姓富起來的項目。既要建設那些能夠富縣、富市、富省、富財政的項目,也要建設能夠富城、富村、富民、富百姓的項目;既要建設能夠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大項目,也要建設能夠惠及民眾的小項目;既要建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項目,也要建設能夠充分吸納勞動力、就地加工型的項目。二是積極開發黑西北地區,促進黑龍江省區域經濟相對的均衡發展,實現區域共富。三是實現糧食大省向食品工業大省的轉變。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近些年糧食加工業發展很快,但基本還是糧食的初加工、粗加工,應把糧食大省轉變為食品工業大省。這樣,黑龍江省農村的富裕進程就會大大加快,從而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和諧。
(二)解決民生問題、保證安居樂業是構建和諧龍江的核心構建和諧龍江,必須解決好民生問題,黑龍江省委、省政府近年來通過開展專項利民行動,加大領導力度,強化財政資金扶持,有效地解決了擴大就業、助學、幫困、解難、助殘等民生問題。但從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來看,尚有不少問題需要認真加以解決。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強調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需要解決的水、路、能、教、醫、保問題人手。而就全省而言,要著重解決三個問題。一是路,就是交通瓶頸制約問題。目前,黑龍江省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為14.77公里,全國排名第26位,其中,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為0.46公里,全國排名第24位;有鋪裝路面占23.01%,全國排名第28位;高速公路不足1000公里,全國排名第20位;不通公路的鄉鎮全國共有70個,黑龍江省占13個,全國排名最后;行政村公路通暢率只有16.3%,全國50.3%,全國排名還是最后。盡快改善黑龍江省交通狀況,是構建和諧龍江的必然要求。二是保,就是社會保障能力低的問題。目前,全省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保險、工傷和生育保險還沒有實現完全覆蓋,一些困難企業及職工參保繳費比較困難,私營企業、個體勞動者、靈活就業人員及農民工尚未納人,統籌層次低。進城務工人員、失地農民等特殊群體社會保障問題比較突出。城市居民低保標準不高,社會救濟、優撫安置、社會福利等都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是農村保障能力比較脆弱。這些都是影響龍江和諧的重要因素,建設和諧龍江必須提高社會保障能力。三是醫,就是就醫看病難問題。由于衛生資源配置機制不合理、醫療保障體系不健全、醫療機構補償機制不完善、“醫藥不分”和“以藥養醫”等原因造成看病貴、就醫難,特別是農村衛生條件較差,鄉鎮衛生院中有近一半急需重建和新建,有90%的衛生院滿足不了疫情和疾病防治需要,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雖然社會治安問題、安全生產問題、部分居民的住房問題等,在一些地方也很突出,也要解決,但都是局部性的,而上述三個問題,不僅突出而且面大,在一定意義上說,是全局性、全省性的,也是建設和諧龍江的過程中最需急迫解決的問題。
(三)良好的生態是構建和諧龍江的一大獨特優勢黑龍江省生態環境良好,大森林、大濕地、大草原、大河流等很多地方仍然保留著古樸、自然、壯美的原始風貌。這樣的生態省份,在我國是不多有的,這是黑龍江省的一大亮點,也是和諧龍江的最大特色。但在幾十年的開發建設中,黑龍江省也有過并且現在仍然存在著破壞環境、侵害生態、人為地與大自然不和諧的問題。一是在礦產資源開發中的無序和浪費以及對地面環境的破壞。如煤炭,據國土部門統計,全省僅年產3萬噸(包括3萬噸)以下的小煤礦就多達805個,占煤礦總數1585個的51%。二是水系污染。伴隨著工業廢水和城鎮生活污水的排放,一些有毒、有害物質進人江、河、湖水體,其中,未經處理或未經有效處理的高達80%一90%。三是濕地減少和功能萎縮。黑龍江省雖現有濕地面積434萬公頃,占全國的16%,但由于開發建設破壞比較嚴重,僅三江平原濕地面積已由建國初期的443萬公頃下降到巧6萬公頃。不少濕地水位下降、水量減少,一些生物、微生物物種滅絕,存在著嚴重的濕地干化、堿化,生物鏈斷鏈的危險。四是在耕地保護方面,主要不在于面積的減少,而在于地質的退化。黑龍江省水土流失極為嚴重,流失面積占1.7億畝耕地的55%,黑土地的黑土層已由開墾之初的50、80厘米減少到20、30厘米,如不治理,再過四五十年,將流失殆盡。在未來的發展中,生態環境就是競爭力,因此,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友好相處是建設和諧龍江的重要構成內容。
建立小康社會統計指標系統
社會統計是社會經濟統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統計范圍比較廣,究竟應當包括哪些內容,還需要深入研究。按照我國現行的統計制度,社會統計包括人口、計劃生育、一勞動力、勞動生產率、工資福利、科學研究、文化、文物、教育、衛生、出版、廣播、體育、環境等統計。為了更好地為經濟上實行進一步調整、政治上實行進一步安定的方針服務,為編制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服務,社會統計工作需要大大加強。現在,以現行統計制度為基礎,對做好當前社會統計工作提出幾點意見。
一、人口統計是調查研究人口的數量、構成、分布、增減變動等情況的。人口統計數字是反映一個國家國情國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又是國家編制生產和消費以及文教衛生等計劃的一個重要依據。如按人口平均的國民收入、按人口平均的消費水平,平均每萬人口的在校學生數和醫院病床數,技人口平均的居住面積等等,都是以人口數字為基礎來計算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制定計劃、政策、措施都要反映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辦事倩、想問題都要從我國有近切億人口出發。為了有利于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國家還把有計劃地炸制人口的增長,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因此,人口統計工作能否搞好,對編制計劃、制訂政策關系極大。此外,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古世界人口的近四分之一。我國的人口數字,也是世界各國所關注的。當前,我國人口統計還遠遠不能滿足國內外的需要。為此,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在工98藝年進行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這次普查的內容比1353、1964年的普查都要復雜,還要使用電子計算機匯總。全國Z億多戶、近10億人口,逐戶逐人進行普查登記,組織工作、調查工作和技術工作量很大。因此,各級都要成立人口普查領導機構,統計部門要與有關部門共同來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當前首先要把省級普查機構充實健全起來,抓緊人口普查試點,加快電子計算站建設和加強人員培訓工作。一在進行普查準備工作的同時,經常性的人口統計工作需要繼續抓好。隨著國民經濟調整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開展,經常了解人口變動的數字顯得更加重要。在經常性人口統計中,要特別強調實事求是的作風,如實反映出生、死亡數字,不能因為夸大計劃生育的成績而少報出生人口。現有人口報表中有些指標的計算方法如農業與非農業人口的劃分,還不夠合理,需要進一步研究改進。
二、勞動力統計,主要包括在業的社會勞動者和待業人員的統計。勞動者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全面、及時、準確的在業社會勞動者和待業人員人數資料是國家制訂勞動政策、編制與檢查勞動計劃的重要依據。在當前國民經濟調整中,搞好這方面的統計,尤為重要。因為:
(一)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在數量上十分豐富的國家。近四年來,勞動就業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遺留到1981年需要安置的城鎮待業人數還不少,加上當年需要安排的畢業學生和復員轉業軍人等,安置任務仍很艱巨。1981年經濟進一步調整,要大力壓縮基建戰線和關停并轉一部分企業,又有一部分職工需要重新安置,這就進一涉增加了安置勞動力就業的任務。所以,各級領導要求統計部門經常、及時地反映勞動就業的進度和問題。
(二)無論社會主義社會或資本主義社會,都要求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的分配有一定的比例。十多年來,我國社會勞動力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受不合理的經濟結構的影響,沒有能夠根據社會主義生產的客觀需要,有計劃按比例地進行,各部門、各地區之間和部門內部勞動力的構成比例都存在著不協調的問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影響城鄉人民生活的改善,又造成不少行業人浮子事,而有些行業則有事無人千的現象。為了四化建設的需要,黨和國家正在積極進行經濟結構的調整,‘加上安排大里人員就業,勞動力在地區、城鄉、所有制關系、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分配上必然會起較大的變化,需要我們及時反映和研究這些變化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
(三)我國近10億人口中有8億多人口住在農村,有3億多農業勞動力。隨著農村人口的自然增長,特別是農業技術改造的進行和農村各項經濟政策的貫徹落實,農村生產中將會有較多的勞動力逐步多余出來。目前我們黨已開始重視并提出發展農村多種經營和重點建設小城鎮的政策措施,農業勞動力逐步向非農業轉移是不可避免的,但必須以保證農業有足夠的勞動力和農業努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為前提。因此,這個轉移將在什么時候、什么條件下,以何種規模和速度來進行比較適宜,也必須通過統計及時反映,認真研究。我國已分別在全民所有制和城鎮集體所有制及其他經濟類型的單位中建立了職工人數的月、季、年報制度,對農村也建立了勞動力年報。另外,勞動部門還按季對城鎮待業人員安置情況進行統計。當前,我們要在搞好各項專業勞動力統計的基礎上,加強勞動力綜合平衡統計,積極創造條件,爭取按年試編勞動力資源與分配平衡表,以研究社會勞動力資源的利用和潛力,掌捏社會勞動者在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部門內部、各地區、城鎮和農村、各種所有制之間的分配與使用情況。同時,要重點抓好全民所有制和城鎮集體所有制職工人數的增減情況定期快報,以檢查勞動力計劃的執行情況,反映安排勞動力就業的進度;還要搞好今年新建立的關停企業職工安置情況調查,以反映關停企業安置職主的進度、去向及工資發放情況,要研究現有企業勞動力的使用情況與經濟效果。在可能情況下,還要多做一些典型調查,了解勞動力安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農村勞動力進城的情況等。勞動力統計具有面廣、頭緒多、指標復雜、政策性強等特點,,目前在業務建設上還存在著如指標體系不完整,統計方法單一化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當前任務與力量不相適應,應當盡快予以充實加強。
商業銀行統計指標構建及完善對策
摘要: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銀行和金融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商業銀行統計指標體系是全面反映商業銀行日常運作績效和水平的重要工具,也是有效管理和經營銀行系統日常業務的依據。我國現行商業銀行統計指標體系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無法完全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基于此本文對我國現行商業銀行統計指標體系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對策,為健全和完善商業銀行統計指標體系提供參考。
關鍵詞:商業銀行;統計指標;對策
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金融效率和增強社會投資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商業銀行的金融統計工作對商業銀行的運作和管理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是有效管理和經營銀行系統日常業務的重要基礎。隨著信息技術和金融業的迅速發展,根據我國現行金融統計制度,我國商業銀行系統已經初步建立了一套統計指標體系,對銀行各方面信息進行反映和統計。
1.我國商業銀行統計指標體系存在的缺陷分析
我國商業銀行統計指標體系的設置依據主要是銀行的工作職能,一般包括銀行存款統計、銀行貸款統計、結算統計、貨幣流通統計、銀行財務統計、國際收支統計等幾個部分?,F行的商業銀行金融統計制度為全科目統計制度,主要是根據會計科目設置銀行統計指標。銀行統計指標體系中具體指標在設置過程中缺乏統一的標準,不同的銀行數據系統之間缺乏統一的規則和相互聯系,以至于無法直接反映多個工作職能或工作情況。隨著專業銀行性質的逐漸轉變,傳統的銀行統計指標體系和企業化的銀行管理職能之間開始出現矛盾和不適應的地方,缺乏和商業銀行具體管理職能相對應的統計指標體系。除此以外,按照現行商業銀行統計指標體系進行銀行統計時,其數據主要來源于銀行會計科目,對相關科目進行加總求和。銀行統計和銀行會計之間具有較強的統一性和密切的聯系。但是銀行會計從其職能上來說更加傾向于對銀行金融業務本身的核算和反映,而銀行統計則要求在反應金融業務本身的同時對經濟發展和銀行金融業務之間的聯系進行揭示,對各種相關的經濟現象以及經濟現象之間的聯系進行分析和反映,因此,現行商業銀行統計指標體系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2.商業銀行統計指標體系補充完善思路
農產品物流統計指標體系論文
1問題的提出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物流已從最初的簡單運輸式的原始物流逐步發展成信息化、現代化、社會化的新型物流,幾乎涵蓋了各產業的所有領域和部門,具有很強的產業關聯度和帶動效益,成為促進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和主要載體,國家為全面掌握了解我國現代物流業的規模、結構,監測分析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和運行狀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發改運行[2006]625號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組織實施社會物流統計核算和報表制度的通知”。正式啟動了我國定期的社會物流統計調查與核算工作。經國家統計局批準,自2006年起將社會物流統計核算試行制度轉為正式制度,定期開展社會物流統計核算工作。
中國是農業大國,且處于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的小農經濟階段,因此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的物流不僅數量巨大,而且供應非常分散,與農業生產物流相比,農業銷售物流,即農產品物流顯得更為重要。然而我國目前的農產品物流尚缺乏一個科學而客觀的統計指標體系,定期開展的社會物流統計也只是簡單的涉及到了農產品物流總額和農產品物流費用總額兩個社會性指標,導致很多地區、部門在推進農產品物流時比較盲目,實際效果不顯著。國家應該在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初期就制定農產品物流統計指標體系,以便于更好地把握中國農產品物流發展水平,從而進行科學、合理的決策,推動農產品物流的發展。
2農產品物流統計指標體系設計的原則
根據我國現階段農產品物流發展水平,本文提出以下設計農產品物流統計指標體系應遵循的原則:
2.1綜合性原則
房地產經濟統計指標優化及建議
摘要: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發展,對我國的社會經濟穩定、國家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近幾年來,我國的房地產行業發展速度較快,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柱產業。要想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并且成為實現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核心力量。本文從統計指標體系構建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房地產統計指標體系的建立要點。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重視并完善房地產數據的原始記錄工作、完善房地產統計的調查方法與指標體系、加強房地產登記工作的電子化建設等方面的策略,旨在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房地產企業;統計指標;構建;優化
房地產行業發展形勢的不確定性、需求變化、供求變化等因素,給房地產企業做出科學化的市場決策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要想促進房地產市場實現健康發展,就需要逐步完善層次分明的房地產市場統計指標體系。如果缺乏完善的房地產市場統計指標體系,就無法獲得完整的房地產市場統計數據信息,無法提出可行性較強的調控政策,落實管理方案。在經濟社會體制不斷完善的背景下,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統計提出明確的要求。由此得知,探究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統計指標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十分重要。
一、統計指標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一)住房現狀
在構建房地產統計指標體系之前,做好住房現狀的分析工作十分重要。在房地產市場的發展進程中,住房消費則屬于城鎮居民新的消費熱點。這也表示著我國住房建設成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增長點。所以,房地產企業需要對住房現狀進行全局性的分析,了解出現的新情況、問題等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農科院科技管理統計指標體系構建
1農業科研院所科技統計的現狀及問題
在中國,長期以來,農業科技管理的主體主要是以各級政府縱向調控和直接領導為主,而農業科技管理機構由于缺乏主體地位,其應有的作用提升緩慢,使得其對科技投入和產出不能提出明晰的統計指標,導致科技支撐容易喪失準確方向和適宜力度,嚴重影響了地方農業經濟的發展。其次,科技統計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不象項目管理、成果管理工作具備產出性,因而極易被忽視。目前90%以上的農業科研院所沒有專職的科研統計人員,均以其他管理人員兼職,科技統計力量極為薄弱。同時,農業科研院所的科技統計活動多是由兼職統計人員單獨完成,科技統計人員業務水平和理解能力參差不齊,容易造成指標間的概念混淆。科研統計主要是為制定規劃和政策,確立發展目標和方向提供科學依據,沒有規范、全面、準確的統計數據,就不可能做出科學合理的分析。但科技統計工作涉及面廣,耗時長,尤其是規模較大、成果較多的農業科研院所,每年的統計報表工作量大,表間關系及其復雜,只要統計指標稍微變化,就會影響科技資源在科技活動的分配和合理利用。統計指標內容繁多,指標的連續型、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程度不高。中國在對科技活動、特別是R&D(研究與實驗發展)活動的定義方面,存在地區之間統計對象主體差異較大、與國際統計口徑不一致的現象[3]。每一農業科研院所每年均需針對不同的上級部門報送相似又不同的科技統計,更換表頭、形式或改換一兩個指標的統計報表在農業科研院所的科技統計工作中尤為常見。此外,農業科研院所科技統計管理普遍信息化程度低,各項科技統計調查之間缺乏有效的綜合管理和工作關系協調,難以實現信息綜合利用和信息共享。
2科技統計的設計原則
OECD是最早開始收集科技統計數據的國際組織,筆者結合目前科技管理創新需要,在遵從以下指標設計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對現有農業科研院所科技統計指標進行調整和改進。
2.1科學性
所設計的統計指標應響應國家“科教興國”的戰略目標,能客觀、科學地反映農業科研單位的科技投入、科技產出等科技活動,從而為當地農業科技發展提供導向性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