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3-07-21 17:39: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統計學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對非數學或者經濟學專業的人士來說,統計學是陌生的;對我國研習法學或者刑事司法的人士來說,統計學更是一門枯燥而且令人望而生畏的學問。但是,統計學是很有用的??陀^世界中有許多令人不解的現象,對這些現象的解答絕大多數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處在“黑”“白”之間的“灰色地帶”。要揭示這些“灰色地帶”的規律,非統計學莫屬。由于諸多原因,我國的偵查學教育甚至偵查學研究中都幾乎找不到統計學的身影,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偵查學的發展,使偵查學教育長期徘徊在經驗傳授的低水平層次上,使偵查學無法擺脫“技藝”的身份而難以躋身于真正的學問之林。為了使人們認識到統計學在偵查學教育中的必要性,本文從正面討論統計學對偵查學意義的同時,亦從反面分析了統計學缺位給偵查學教育帶來的后果,從而論證了在偵查學教育中開設統計學這一課程的必要性。
一、統計學對偵查學的意義
事實上,在我國,統計學對偵查學的意義遠被低估了,因為我國偵查學者沒有真正認識到統計學能夠為偵查學做些什么,當然也就不知道統計學對偵查學的意義。時至今日,我國偵查學界的研究成果中,能夠找到熟練運用統計學的簡直是鳳毛麟角。偵查學研究者們的知識庫中,能夠找到統計學的更是少之又少。這便是我們沒有認識到統計學對偵查學的意義的有力證據。那么統計學對偵查學有什么意義呢?或者更為直白地說,統計學能為偵查學做些什么呢?
(一)統計學能夠幫助偵查學較為精確地揭示各類犯罪的特點
和犯罪學一樣,偵查學也要研究各種犯罪類型的特點。只不過,二者的研究角度是不同的。犯罪學研究犯罪特點的目的在于預防和改造犯罪人,它反映的是犯罪現象背后深層次的社會根源和心理根源;而偵查學研究犯罪特點的目的在于發現和證明具體的犯罪事件,因此,偵查學中的犯罪特點反映的是犯罪人在具體環境中的行為方式以及這些行為對環境的影響。比如,犯罪人的職業習慣、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社會經濟地位等等因素是犯罪學和偵查學都要關心的問題。然而,犯罪學只關心這些因素的差異是如何導致犯罪人犯罪的,又如何利用這些因素來預防、懲罰和改造犯罪人;而偵查學則要追問這些因素如何通過犯罪現場、犯罪痕跡、犯罪遺留物、目擊證人、被害人等途徑反映出來,又如何通過這些途徑來識別這些因素,從而最終識別犯罪人,建立特定犯罪人和犯罪事件的關聯。當然,應該承認,這些差異在偵查學著作中表現得也不是那么一目了然;但是,無論如何,偵查學是要研究各類犯罪的特點是沒有疑問的。要研究各類犯罪表現出來的行為特點或犯罪行為改變環境表現出來的特點,統計學在其中大有可為。還是拿犯罪人的職業習慣、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社會經濟地位等等因素來說,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能夠通過犯罪現場或者其他途徑反映出來?對此問題,偵查學著作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解答。但讓人遺憾的是,對這些問題的解答常常不能讓人滿意;因為缺少統計學這一工具,我們無法準確得知犯罪人的這些個人特征在多大程度上決定了犯罪類型、犯罪手法,這些個人特征各自是在多大程度上能夠通過特定途徑表現出來,是否有些因素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重要,是否這些因素之間的關系和作用也要影響具體的犯罪行為本身?我們習慣的方法是通過與偵查實務人員的經驗交流,通過案例的總結,根據個人生活經驗想當然地“反思”,對這些問題進行簡單化處理;到頭來,這些問題的答案在我們的著作中始終是一片混沌。反之,如果我們吸取社會學發展的經驗,對每個因素在犯罪中的反映程度、反映方式,以及因素之間的關系如何影響反映程度、反映方式等問題進行統計分析,對前面提出的這些問題相信會有一個準確的回答,而且還可能會有讓人意外的發現。
(二)統計學能夠幫助偵查學準確評價偵查方法和策略
特定類型的案件的特定偵查方法、策略是什么?這些方法、策略的效度(effectiveness)、效益(efficien-cy)及正當性(justifiableness)如何?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遷,這些方法、策略是否發生了改變?發生了多大改變?這些偵查方法、策略在多大程度上打了法律的球?公眾、其他司法機關、犯罪嫌疑人、偵查機關對有違法嫌疑的方法、策略有多大的容忍度?這些問題在我國偵查學著作中幾乎是沒有答案的,即使有,得出答案的過程也是非常草率的。然而,如果我們應用了統計學這一工具來進行研究,對不同類型的案件就會發現不同的偵查策略和方法,偵查學著作中就再也不會有所有案件的偵查方法大同小異的現象。如果我們對方法、策略在特定類型案件中的效度、效益和正當性進行了統計分析,就會減少偵查實踐中偵查方法、策略的設計與運用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也會促使偵查學界、訴訟法學界、偵查實務界就某些偵查方法和策略正當性這一問題達成一定程度的共識。應用統計分析的工具,我們就會發現一些偵查方法、策略的效度、效益及正當性的問題都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遷也在發生變化,對變化的程度、導致變化的因素都會有一個全面而準確的認識。總之,統計學可以幫助偵查學較為準確地評價偵查策略。實際上,將統計學應用于偵查策略的研究,在國外已經有了成功的范例,而這一成功范例是由偵查心理學家提供的。訊問策略和技術的評估,是國外偵查心理學家們長期研究的偵查策略問題。在1986年出版的一本偵查訊問手冊中,Inbau等人竭力推薦在訊問中使用“里德訊問技巧(ReidTech-nique)”,這項技巧是由Inbau和Reid二人于1962年提出的,技巧分為九個步驟[1]:直接正面接觸;幫助犯罪嫌人找到借口;對否認和抵賴的操控;平息異議;抓住并維持嫌疑人的注意力;控制嫌疑人的消極情緒;換一種形式提問;使嫌疑人口頭交代犯罪的各個細節;將口頭供述轉化為書面供述。這項“里德訊問技巧”也是無數審訊人員的經驗總結,而且這項技巧一直以來用于培訓美國的審訊人員,而且還一直為一些學者所引用。然而,有的偵查心理學專家對這項技術也有疑問:和強制程度較低的訊問技巧(里德訊問技巧具有較大的強制性)相比,運用里德訊問技術能獲得更多的供述嗎?使用雷德訊問技巧導致的虛假供述所占的比例是多大?[2]這些問題顯然是對里德訊問技巧的評估。而且,很明顯,單純從偵查人員的經驗感知出發,很難對這兩個問題有準確的答案,而且即使有答案,也只是憑個人感覺而得出的想當然的結論。經過偵查心理學專家們的研究發現,即使是犯罪嫌疑人在沒有犯罪的情況下,犯罪嫌疑人都有可能說自己有罪,冰島和北愛爾蘭的研究分別顯示20%和22%的犯罪嫌疑人都會如此[3];而Leo等人認為訊問成功的策略以及在訊問中成功使用的幾率如下[4]:訴諸犯罪嫌疑人的道德良心(97%);發現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矛盾(91%);“夸獎”(91%);為犯罪行為提供倫理和心理上的“正當”理由(90%)。從冰島、北愛爾蘭以及Leo的研究成果來看,這些研究成果都對“里德訊問技巧”提出的疑問進行了間接回答。而且,從上可以看出,對這些疑問的回答,依靠了統計學這一工具??梢?對偵查方法、策略的評估研究是應當應用統計學的,而如果引入統計學這一工具,將把我國偵查學中偵查方法、策略的研究引入一個嶄新的階段。#p#分頁標題#e#
(三)統計學能夠為偵查學建立證據的科學評估體系
目前,我國的偵查實踐中,對證據的評估完全是一種“跟著感覺走”的狀態,規范性和科學性很低。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國的偵查學沒有為偵查實踐提供一個科學的證據評估體系。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偵查學著作描述的多是對證據資格而非證明力的評估,對證明力也多是定性評估而非定量評估。然而,在偵查實踐中,證據資格評估和證明力評估是同等重要的;定性評估雖然不可少,但定量評估更有說服力。然而,要在偵查學中建立一個能夠定量評估證據證明力的方法體系,是離不開統計學的。在偵查中評估證據的證明力,要同時考慮肯定、否定兩個方面的情況。單純考慮某一證據可以確證或者可以否證某一犯罪事件或者犯罪事件中的某一要素,都是不科學的??陀^地說,任何一個證據對某一犯罪事件或者犯罪事件中的某一要素,既有確證能力又有否證能力,只是能力的強弱不同而已。而且,犯罪嫌疑人沒有最后定罪之前,證據對犯罪事件的確證和否證都實際上是一種假設。是否要選取某一證據,就要將證據對犯罪事件的確證假說和否證假說進行一番量化對比,然后根據量化標準來選取證據。根據這一思想,我們將證據標記為E,證據的確證假設標記為Hp,證據的否證假設記為Hd;那么,證據支持確證假設的概率可以表示為p(E|Hp),而證據支持否證假設的概率可以表示為p(E|Hd)。而要比較這兩個概率的大小,同時用于決定是否選取證據,則要引入一個概念,即概率比(LikelihoodRatio,LR)。這個概率比等于證據支持確證假設概率p(E|Hp)除以證據支持否證假設概率p(E|Hd):LR=p(E|Hd)[5]可見,若證據支持確證假設的概率越大,則概率比值越大;若證據支持否證假設概率的概率越大,則概率比值越小。假如,經統計分析發現,犯罪現場找到的某一枚彈頭由某一槍支發射的概率為80%,而并非由這一槍支發射的概率為10%,則兩個概率的比值為LR=80%/10%=8。那么,這個概率比值要達到多大才能作為證據呢?經過研究發現,可以將這些比值用自然語言劃定等級,用于幫助選取或者排除證據。表1列出了與LR等值的自然語言。當然,偵查實踐中遠比這上面的情況復雜得多:首先,證據可能會很多,其次,證據的兩個概率值不易獲得。對于證據很多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只需將前面的LR公式推廣就行了(由于推廣的過程有些繁瑣,茲不贅述);對于證據的兩個概率值的問題,誠然,并非所有證據的概率都容易量化,但可以肯定的是,偵查實踐中有相當一部分證據的概率值是可以量化的。所以,這一評估證據的方法體系,可以應用到偵查學中去,當然這一方法的實質還是統計學。其實,類似的方法早已在國外的法庭科學實踐中運用了。總之,在偵查學中,統計學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但是我國偵查學研究者中具有統計學知識背景的人卻少之又少,導致偵查學研究很少運用統計學。之所以如此,很大成程度上是由我國偵查學教育中統計學缺位造成的。
二、統計學課程缺位給偵查學教育帶來的后果
據Robertson和Fields二人于1986年對美國大學刑事司法專業開設統計學課程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四年制本科刑事司法專業都必修統計學這一門課程[7]。這還只是1986年調查顯示的結果,現在開設統計學的范圍應該更加廣泛了。而相反,只要了解一下國內數十所警察、政法院校偵查專業教學課程的設置情況,我們就會發現,偵查專業的教學計劃中是沒有統計學這一門課程的。那么,統計學課程在偵查學教學中的缺位,到底帶來了什么不良后果呢?
(一)使偵查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很不合理
偵查實踐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實踐,偵查人員需要有廣泛的人文、社會、自然科學知識,還需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才能勝任現代社會的犯罪偵查工作。因此,偵查學教育應該堅持通識教育的理念,在通識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偵查專業課程的設置應當堅持科技與人文并重、理論與實務并重的格局。然而,實際情況是,不管是警察院校還是政法院校的偵查學專業,其課程設置以人文學科為主,缺少科學技術學科;并且,偵查學教育長期重實踐、重應用,因此偵查課程設置也是重實務、輕理論。在這種課程設置的框架之下,是沒有統計學這一課程的,似乎也不需要有這門課程。然而,由于沒有設置統計學這一工具,使偵查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表現出不合理的特點:人文學科知識比重大而科學技術學科比重小;實務經驗比重大而理論比重小。因為,只有開設了統計學這門課程,現代自然科學技術才容易為偵查學專業的學生所接受;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現代科學技術都必須要運用統計學這一工具,而如果沒有這一工具,學生對任何自然科學技術都不可能深入學習、研究下去;這樣一來,在偵查學專業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將成為空談。此外,由于缺少統計學知識,學生便缺少了一項研究社會的工具,對偵查實踐這一社會現象的認識只能停留于偵查實務人士的工作經驗總結這一水平上,根本無法利用現代社會科學的研究工具,從而展開有計劃、有條理的、系統的偵查學理論探索;這樣的結果便是,實務經驗的價值被無限拔高,而理論思考和探索的價值被無限貶低。這一切都是因為沒有培養偵查學專業的學生的科學精神所造成的,而科學精神的培養,少了統計學是不可能的。此外,由于缺少統計學的訓練,在偵查實踐中,偵查專業人員常常不知道利用統計學工具來分析偵查實踐中的問題,也不知道使用統計學工具來對具體案件中的證據進行科學評估。
(二)使偵查學研究長期處于“缺少問題”的狀態
科學哲學認為,科學探索開始于問題。[8]也就是說,科學的發展是因為人們對自然、社會等等現象有疑問,而又有力圖解決疑問的強烈沖動,因而才有人花費無數的精力、財力和時間來進行科學探索??梢?提出問題在科學中的地位是無比重要的,而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意識就是問題意識;而如果有無數的問題需要某一門科學解決,那么這門科學將獲得無窮的發展動力,這門科學的發展前途將無限寬廣。我國的偵查學研究卻處于“缺少問題”的狀態。我們經??梢月犚姀氖聜刹閷W研究的人士感嘆:偵查學的問題太少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不是的,實際情況完全相反。且不說偵查學的概念體系需要厘清,學科體系需要完善,基礎理論需要完善和深化;就偵查實踐來說,亦有無窮無盡的問題需要偵查學研究者去研究、去解決。然而,人們為什么要感嘆偵查學“缺少問題”呢?道理很簡單,缺少發現問題的工具,而統計學則是一個發現問題的工具。偵查實務人士最關心的是具體工作目標怎么達成,如何清除阻礙工作目標實現的因素。對這些問題,偵查學界常常沒有一個好的答案,其原因在于沒有從這些表面問題看到更深入的問題,當然不會有好的答案。而要從表面問題看到更深刻的問題,沒有統計學這一工具是不行的;因為統計學可以將十分龐雜的社會調查資料進行深入分析和解釋,“統計學能使我們從資料中發現行為模式、設計有效的研究計劃、對大量信息進行簡化描述”。[9]然而,我們的偵查學教學計劃中卻沒有統計學這門課程,而這樣培養出來的偵查學研究者當然也沒有統計學知識,那么在研究中當然也就無法應用這一研究工具;因此,我國當今的偵查學研究者除了只能進行一下概念上的分析、觀念上的推演外,只能充當偵查實務人員的傳聲筒,根本無法對偵查這一社會現象進行科學、獨立的研究;這樣一來,偵查學研究怎么會有“問題”呢?沒有“問題”的科學是沒有前途的科學,我國的偵查學要找到自己的“問題”,得利用統計學。而偵查學要利用統計學,則需要有懂統計學的研究者,而懂統計學的偵查學研究者則絕大多數來自于學過統計學課程的學生。因此,在偵查學教育中開設統計學課程可以造就懂統計學的偵查學研究者,可以幫助偵查學找到“問題”,從而推動偵查學的發展。#p#分頁標題#e#
(三)使我國偵查學研究者長期無法與國外同行進行有效對話
托馬斯•庫恩(ThomasKuhn)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了科學研究的范式這一概念,他指出“‘范式’就是彼此糾纏的、復雜的理論信念和方法信念體系,它指導人們(在科學研究中)進行選擇、評估、批評”。[10]同樣,偵查學也有研究范式。我國偵查學的研究范式是借助自然語言對現象的描述進行觀念推演,而推演的過程和結論缺乏精度。而國外的同行進行的刑事司法研究(包括偵查學在內),深受西方社會科學范式轉換的影響(從單純觀念推演轉換到觀念推演與定量研究并重),一定程度實現了定量化研究。這主要體現在研究中大量利用統計學工具來獲取、分析、解釋資料。現在,國外的刑事司法學者(其中包括偵查學研究者)出版的論文、著作已經達到了這樣一種程度,即“大多數公開發表的研究實際上都是定量化了的,而且還要求用統計學方法分析資料”;[11]而查閱包括犯罪偵查在內的刑事司法文獻的學人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即“如果不怎么熟悉統計學,就幾乎不可能讀懂絕大多數公開發表的刑事司法文獻和社會科學文獻”。[12]然而,不熟悉統計學,正是我國偵查學研究者的“軟肋”。于是,我國偵查學研究者與國外同行之間的對話出現了這樣的局面:國外同行不習慣我們的研究范式,認為我們的研究缺乏科學方法和科學依據;而國內學者只能知道國外同行對偵查實踐中某一問題的研究結論,根本無能力對研究方法進行評估。這樣一來,我國的偵查學研究無法介紹給國外同行;同時,我們也只能被動接受國外同行的研究結論,結論是對是錯,根本無力進行評估。顯然,這是一個讓人無奈的對話過程。這樣的對話并沒有使雙方真正了解對方,是一種無效的對話。而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國偵查學研究者沒有受過統計學訓練所造成的,其根本原因同樣可以追溯到偵查學教育中統計學的缺位。
篇2
《衛生統計學》是使用數理統計原理和方法以及概率論收集―整理―分析醫學資料的一門學科,它的特點是應用性廣、實用性強。隨著醫學研究的發展,為了滿足醫學研究的需要,在目前的醫學院校中,醫學統計學成為了一門必修課。但是因為這門課程涉及到了抽象的概念、復雜的數學公式,對于醫學生來說學習起來的困難性比較高。所以,探討《衛生統計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對《衛生統計學》有效教學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
1 《衛生統計學》的課程特點
《衛生統計學》是利用統計學的原理對人群健康問題進行解決的一門應用性的學科?!缎l生統計學》的課程特點就是概念抽象、理論深奧、數據枯燥。在學習的過程中又和《醫學統計學》有所不同,學習的重點不是公式的推導和證明;同時,又不同于醫學學科的學習,學習的重點也不在于記憶和背誦,而是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深入的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實踐,所以《衛生統計學》又具有了邏輯性強、實踐性強的特點[1]。
2 《衛生統計學》的教學現狀
2.1 定位不明確
《衛生統計學》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和《醫學統計學》交叉的現象?!缎l生統計學》以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為基礎,將其運用在公共衛生領域,比較側重公共衛生學的社會性;《醫學統計學》側重的是醫學的生物性。所以兩者之間具有很大的區別。但是,目前在醫學院校的教學中,兩者的區別并不是很大。《衛生統計學》和《醫學統計學》的區分不明主要體現在教學安排、課程設置、教材編寫等方面,比如,有的醫學院校為《衛生統計學》專設了教學部門,但是這個部門開展的工作卻是編寫醫學統計學的教材,進行醫學統計學的教學;甚至有的醫學院校雖然設立了《衛生統計學》的碩士點,卻進行的是醫學統計學的考試。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兩者也經常被混為一談。這樣的情況給《衛生統計學》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2]。
2.2 教學重點不合理
第一,《衛生統計學》的教學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統計學基礎,其中涉及到的知識是數據資料描述、統計和分析,推斷統計分析,相關回歸分析,調查設計等;另一方面是專業知識,其中涉及到的內容是橫斷面研究資料統計分析,病例對照研究分析、隊列研究的分析和設計、生存分析、壽命表和Meta分析。目前,在很多醫學院校的教學中,教學的重點依然集中在基礎知識的學習方面,對于專業性知識部分涉及的內容非常少,甚至衛生統計調查方法、衛生統計制度等很多內容都沒有在現行的《衛生統計學》中涉及。這種情況給《衛生統計學》課程的普及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第二,《衛生統計學》在教學過程中,醫學院校的教學重點普遍是基本原理的介紹和具體公式的推導,沒有完善的培養學生統計思維的內容。統計思維對于《衛生統計學》的學習來說非常重要,它是一種透過數據就能對現象進行分析和判斷的方法。在《衛生統計學》的教學中,忽視了對統計思維的培養,對《衛生統計學》教學的發展會產生非常不利的作用。
2.3 缺乏電腦實驗課程
《衛生統計學》課程的應用性很強,為了保證課堂效果,在講授理論的同時,還要和電腦實驗相結合,通過具體軟件將抽象性比較強的統計學概念轉變為直觀的數據結果或者是形象生動的圖形,可以在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目前在大部分的醫學院校中,因為資金和課時的問題,還沒有開設電腦實驗課程,影響了《衛生統計學》的教學效果[3]。
2.4 教學形式過于單一
目前,在大多數的醫學院校中,在教學形式方面存在的問題就是過于強調單一統計方法的學習,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學習。缺乏《衛生統計學》知識的實踐應用,導致學生在遇到統計學問題的時候,不能運用統計學的相關知識對其進行解決,影響了《衛生統計學》的教學效果。
3 《衛生統計學》的教學模式
為了改變上述問題,就需要對《衛生統計學》的教學模式進行探討。在《衛生統計學》的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教學、案例分析教學、小組交流互動式教學、基于問題教學法等方法來改善《衛生統計學》的教學效果。
3.1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指的是在《衛生統計學》的課堂教學中引入案例,通過案例為學生設計某種情境,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理論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解決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的特點是:注重實踐,具有很強的能動性、創造性、仿真性,能夠很好的將啟發式教學、民主式教學和參與式教學融為一體。案例教學法的優點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實現《衛生統計學》的教學目的[4]。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流程如下。
第一,準備教學案例。在課程開始之前,要嚴格執行集體備課制度,以教學大綱為基礎,結合具體的教材內容,融合相關的科研成果和工作實踐,根據以上內容精心選取案例,對案例進行實際的分析,保證案例符合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保證選擇的案例在學生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第二,運用案例進行教學。運用案例進行教學,需要按照以下的流程來進行:案例介紹―提出問題―學生討論―教師評價和分析―問題解決的實際應用方法。具體的應用步驟如下:首先,在課程開始時教師引入案例,通過案例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對案例所反映的知識有一個明確的了解;然后,在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之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討論的方式可以是小組討論,也可以是集體辯論,還可以是個人發言;最后,教師針對學生的討論進行客觀的點評,對討論過程中的錯誤點和錯誤原因進行分析,然后對討論過程中不準確、不完整的方面給予指正。
3.2 基于問題教學法
基于問題教學法(PBL)的應用核心是“問題”,應用流程是:提出問題―收集資料―建立假設―論證假設―總結。這種教學法實施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捕捉、整合、判斷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質疑能力[5]。基于問題教學法的具體應用流程如下:
第一,理論的講授。應用基于問題法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教學的內容和各個章節的內容相結合,然后結合案例教學法,通過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入案例,從而引出問題,然后將處理問題的統計方法和統計思路運用到教學的過程中。
第二,問題的確定。在理論講授完成之后,授課老師根據授課的內容,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或者在文獻中曾經出現的統計問題,來確定學生的具體問題,在確定問題的過程中還要對學生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進行明確。
第三,討論學習。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然后由學習小組來收集解決問題需要用到的資料,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習小組可以針對文獻中的不足之處和教師或者同學進行交流分析,或者還可以對如何實現課堂效果的改進進行討論,對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匯報。
第四,總結評定。教師針對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并給出具體的建議,同時要對各個小組的討論報告進行總結歸納,然后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評定。評定的方式可以有三種,分別是:學生互相評價、小組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
通過基于問題教學法的實施,可以通過問題的設置來引導學生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收集資料和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知識系統,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3.3 實驗教學法
實驗教學法就是在《衛生統計學》的理論教學中,運用計算機的相關軟件來訓練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很多醫學院校的《衛生統計學》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相關的計算和檢驗問題時,大都是通過計算器來完成的。計算器在《衛生統計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不僅增加了計算量,導致計算過程繁瑣,而且還會浪費大量的課程時間,導致在《衛生統計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主動性難以得到發揮[6]。實驗教學法的應用因為涉及到配套設施的購買問題和相關課時的安排問題,所以要循序漸進的來實現。
首先,實驗教學的應用可以從預防醫學專業開始,在進行實驗課的教學過程中,針對其部分內容可以使用實驗教學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比如在學習方差分析的時候,因為這部分內容涉及的公式比較多,計算過程比較復雜,如果應用計算器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在計算方面會浪費過多的時間。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進電腦教學,將方差分析時需要的數據,比如:SS處理、SS總、SS區組、SS誤差等,通過幻燈片對學生進行講授,讓學生以這些數據為基礎對其進行方差分析。通過這樣的方式,《衛生統計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節約部分實驗課課時,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向學生介紹相關軟件的操作和使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3.4 搭建非實時課堂學習平臺
因為《衛生統計學》的內容非常抽象、實踐性非常強,通過上述方法進行教學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因為教學課時有限,僅僅通過課堂教學時間,學生很難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在這樣的情況下,搭建非實時課堂學習平臺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學生在實時課堂中可以對課程的難點、重點進行學習,在非實時課堂平臺中,通過網上課程輔導、網上討論、課件練習、網上作業、資料查找、網上論文指導、期末復習等環節,可以很好的實現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可以靈活學生的學習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衛生統計學》的開展。
篇3
關鍵詞:初等數學;概率和統計;教學方法
概率和統計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部分內容,就其內容而言,初等概率論屬于數學思維的范疇,而描述性的統計學屬于數學常識的范疇。中學“概率和統計”教學也只是初步傳授概率思想和介紹數據的分析與描述。當然,概率論的教學能提供更多的培養數學思維的機會,而統計是不能離開思維而進行的,它對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提高運算能力、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等都有很大益處。更重要的是,它對于完成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學生今后的全面學習和走上社會從事勞動生產及研究現代技術都有很大幫助。
一、通過介紹數學史使學生明確學習概率和統計的意義
教學應從概率論的淵源講起,如關于賭場的概率論從16世紀就開始了,1797年第一次出現了統計這個詞。歷史上,帕斯卡、費爾馬和貝努利都對統計學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但與研究確定性現象的數學問題相比它起步較晚,直到20世紀才作為一種數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登入科學殿堂。教學時,應引導學生認識我國概率統計學科教育的現狀,20世紀60年代大學數學系才有概率課,80年代以后才在理工大學普及,但也出現了許寶J這樣馳名世界的數理統計學家。通過數學史的講述,使學生明確學習概率統計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經常用到的工具,也是今后進一步深入學習的基礎。
二、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概率”部分中概念較多,公式規律性較強。教師應通過大量實例講清它們的意義,使學生正確理解并準確區分概念,學會利用有關定義和公式計算事件的概率,掌握求解一些事件概率的方法。在統計部分主要和數據打交道,如計算很大數據的平均數、方差等,需要一定的計算能力和靈活的計算方法,應該引導學生選擇最簡便的方法,使學生熟悉數學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
三、引導學生領會數學思想方法,形成數學觀念
在眾多數學問題中,隨機性數學與確定性數學緊密聯系。一方面,概率論的使用方法主要是確定性的數學方法,只是對推導出的結論作不同的解釋。如初等概率論中的概率計算主要使用排列組合的計算方法,而將結果給予概率解釋。另一方面,概率思想反過來推動確定性數學的發展,例如著名的蒙特卡洛方法就是用隨機數學方法求確定性的數學問題,這些都可舉例向學生闡述。
統計數據隱藏著概率特性,統計數字雖然枯燥,但有概率分析就活了起來。統計的任務是通過對樣本分析來推斷總體的特性。統計部分滲透了許多數學思想,如轉化、比較、估計等。當數據較大且在一定位置上下波動時求平均數或方差,若用常規方法計算量大且較煩瑣,因此可以“轉化”為用簡化公式的方法,通過對眾數、中位數和平均數的“比較”,從不同角度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還可以通過樣本平均數或方差來“估計”總體平均數或方差。
四、展現知識形成過程,激發學習興趣
本章概念較多,而正確理解概念是準確解題的關鍵。如引入概率定義時,可舉“生日問題”,與學生打賭,激發其學習興趣。統計部分中涉及的問題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如求數學平均成績,比較兩班學生成績哪個班較好,計算商店銷售額與純利潤相關程度等。這些問題學生都很感興趣,都能主動閱讀本章內容。教學時要充分利用課后的習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感到數學并非枯燥無味。本章教學若能注意到這一點,將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五、引導學生透過偶然看必然
篇4
【關鍵詞】 血細胞形態學觀察;血液系統疾病;診斷
血細胞形態學觀察是檢驗學科最基本的技能, 它以簡單、經濟、實用而著稱。當前全自動血液分析儀的不斷普及, 雖然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也存在著誤差。通過傳統的血液涂片染色檢查能夠有效提高診斷結果準確性[1], 因此, 該項技術仍然是是臨床上必不可少的檢查手段。本文通過對血液分析儀檢測中指標異常的血標本及正常的血標本進行血細胞形態學檢查, 探討血細胞形態學觀察對血液系統疾病診斷的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3年1~12月經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查結果異常的200例患者的血標本作為觀察組, 其中男112例, 女88例;年齡24~70歲, 平均年齡(40.5±11.3)歲;患者白細胞(WBC)、中性粒細胞百分率(N%)、淋巴細胞百分率(L%)、單核細胞百分率(M%)、嗜酸性粒細胞百分率(E%)、嗜堿性粒細胞百分率(B%)、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指標異常。200例血常規檢測中上述指標正常的血標本為對照組, 男114例, 女86例, 年齡22~71歲, 平均年齡為(41.0±10.2)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儀器及方法 將所有標本先進行血液分析儀檢查, 檢查嚴格按儀器操作要求進行;再進行瑞氏染色顯微鏡下血涂片形態學觀察, 檢查嚴格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進行, 對每一份標本做好記錄。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假陰性假陽性結果 對照組200例經涂片顯微鏡檢查結果異常7例, 假陰性率為3.5%, 觀察組200例經涂片顯微鏡檢查結果正常69例, 假陽性率為34.5%。詳見表1。
2. 2 血液分析儀檢測異常者顯微鏡下血涂片形態學分析 當WBC正常輕度增高或減低, 伴隨N%、L%、M%、E%、B%中某項輕度增高時, 血細胞形態學結果異常檢出率較低;當WBC正常、輕度增高或減低, 伴隨N%、L%、M%、E%、B%中某項明顯增高時, 血細胞形態學結果異常檢出率明顯增高。
3 討論
隨著科技的進步, 當前血常規檢查技術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已經基本得到普及, 它可以測定血細胞的數量、體積、分布及白細胞間的比例[2], 它的高效性、精密度備受業內推崇, 但它不能直接體現血細胞的質量形態, 易遺漏以胞結構異常為主, 而在細胞大小方面相似的病理細胞, 比如對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白血病等疾病的診斷可能會導致一定的誤差[3]。所以血細胞形態學的檢查仍是臨床檢驗必不可少的一項檢查, 它的直接、快捷仍然是高檔血細胞分析儀不能完全替代的。當血液分析儀檢查提示異常細胞或臨床上高度懷疑血液系統疾病的標本均應按照操作規程認真進行血細胞形態學檢查。本研究結果顯示, 對照組200例經涂片顯微鏡檢查結果異常7例, 假陰性率為3.5%, 觀察組200例經涂片顯微鏡檢查結果異常69例, 假陽性率為34.5%。該結果表明, 血細胞形態學檢查有助于提高疾病診斷準確率, 確保血細胞形態學檢驗質量。同時, 當WBC明顯增高或減低, 伴隨有N%、L%、M%、E%、B%中某項顯著增高時, 血液分析儀沒分類或M%或B%顯著增高時, 必須進行顯微鏡檢查, 以判斷是否有白血??;當RBC、Hb、MCV或RDW指標異常時則要通過進行細胞形態學觀察來診斷是否有貧血;當遇到M%顯著增高或M%和B%同時升高, 特別是M%>20%時, 必須顯微鏡下檢查, 以早期發現白血病[4]。
綜上所述, 血液分析儀只是一種過篩檢查, 雖能提供血細胞數量及其他相關參數, 但卻不能對血細胞質量(形態)改變提供確切信息。細胞形態學檢查能直接反應血細胞的質量、形態等, 當血細胞數量、比例、分布或直方圖等發生異?;蚺R床上有疑似血液系統疾病時, 一定要做血細胞形態學檢查, 它能夠為血液系統疾病的診斷提供直接有效的診斷依據。
參考文獻
[1] 叢玉隆, 樂家新.再論血細胞分析技術進展與臨床應用.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07, 30(4):365-370.
[2] 唐藝, 白鴿, 熊國干.血細胞形態學檢查對血液系統疾病診斷的臨床價值.內科急危重癥雜志, 2008, 14(5):259-260.
[3] 符志剛.血細胞形態學觀察與分析儀對血液系統疾病診斷的臨床價值比較.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8):181-182.
篇5
【關鍵詞】 教學模式; 醫學統計學; 教學效果
醫學統計學是醫學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也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基礎課程,其中實驗課是其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1]。長期以來,傳統的醫學統計學實習教學一般是在某一章節理論知識講授完之后,安排一次相應內容的統計實習課。實習課上,指導老師在重復理論課內容后再布置相應章節的作業,學生利用計算器套用課本例題格式,參照公式進行統計運算、作練習、交作業。然而這種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因此已不能滿足現代醫學生的需要。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可以有效地改變教學中“填鴨式”的知識灌輸、學生參與性主動性差以及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不足等弊端[2]。因此嘗試將pbl教學法運用于醫學統計學的實驗教學,現將相關結果報告如下 。
1 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某院2007級臨床醫學d班和e班本科生168人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急救醫學和心理學作為傳統組(即lbl組,83人),口腔醫學和兒科專業學生作為教改組(即pbl組,85人)。
1.2 教學方法
lbl組實習教學模式是僅安排學生做教科書上的有關思考題和練習題,pbl組實習教學模式是指除安排學生做教科書上的有關思考題和練習題之外,還指導學生進行醫學統計學相關內容的案例討論,具體過程如下:老師在講授專業理論知識基本完成后,將本章節相關內容的案例及資料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在實習課時提前以小組形式對該問題進行思考和準備,實習課時由指導老師引導各小組討論并做出總結,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留給學生課后進一步查閱文獻資料。兩組的授課時數相同,均為18學時。
1.3 調查方法
根據研究目的自行設計調查表,內容包括一般情況(如性別、年齡、來源地、高考得分等)和認知態度等。調查表在pbl組和lbl組同時統一發放,學生當場填完經核實無漏項后當場收回。
1.4 統計分析方法
資料經統一編碼后使用epidata3.1軟件建立數據庫,由2人2次平行錄入,在對數據進行邏輯查錯及整理后形成最終分析數據庫;數據分析應用spss for windows 12.0 統計軟件包,使用均數±標準差、頻數、率等指標進行資料的一般性統計描述,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分別進行兩組資料均數和構成比的比較。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比較
本研究共有學生168 名,其中pbl組85人,lbl組83人。兩組學生入學前的數學基礎(以數學成績占高考成績的百分比計算)、性別、來源地、戶籍構成差異和年齡差異上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組資料的人口學特征上具有可比性,均衡性較好。具體見表1。貴陽醫學院學報 35卷 1期嚴 征等 不同實習模式下醫學統計學教學效果的對比分析表1 pbl組和lbl組的一般情況比較(
2.2 不同實習模式的課程總體評價(重要程度)
在回答“你認為《醫學統計學》對你今后從事醫學專業工作的重要程度?”時,兩組學生回答選項的構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認為“有必要”的比例為最多,“沒有必要”為最少。具體見表2。表2 pbl組和lbl組課程重要性和主觀興趣的比較
2.3 不同實習模式的認知態度比較
對實習模式教學效果的認知態度涉及5題,具體內容見表3。經χ2檢驗,結果顯示兩組之間的認知態度在“提高解決實際統計問題的能力”、“培養和提高批判思維能力”和“促進師生互動”上回答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且均以pbl組的肯定回答比例為高,但其余項目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3 pbl組和lbl組的認知態度肯定回答比較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醫學科技及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社會對醫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醫學生的科學素質和科研能力已成為現代醫學教育的重要內容[3]。醫學統計學是將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原理和方法應用于醫學科研的一門應用性學科,貫穿了醫學科研工作的全過程,對培養醫學生科研能力方面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然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無論何種教學模式,兩組學生對醫學統計學的重要程度的看法并無差異,即均只有一半左右的學生能明確認識到醫學統計學對今后醫學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甚至還有二三成的學生對此表示“不清楚或不知道”。這可能一方面是因為與其他醫學課程相比,醫學統計學理論性和系統性較強,某些章節內容比較枯燥和抽象,公式難以辨別和記憶;另一方面是因為醫學生往往形象思維能力和記憶力較強,而數學演算和邏輯推理能力較弱,因此學生對學習醫學統計學的認同程度低,普遍存在畏難和煩躁情緒,甚至有個別同學表達出“應該取締”這門課程的過激觀點。
雖然目前大多數pbl研究采用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評價其教學效果[4~6],然而由于這一方式受主觀因素的影響較大,如出題教師和帶教教師的水平及側重點不同結果會有比較大的差異,再加上醫學統計學這一應用學科的教學改革目標并不是片面追求考試分數,關鍵是培養學生應用統計理論知識去解決醫學科研實際中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學生的主觀評價應該是最能直觀反映教學的效果。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與lbl組比較,pbl組在“提高解決實際統計問題的能力”、“培養和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和“促進師生互動”三方面給予了較高的肯定,說明本次以問題為主的pbl教學法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化和應用,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在培養學生對學術領域問題的批判思考能力方面顯得更為重要。
綜上所述,pbl方法為醫學生將來在實踐中獨立進行科學研究打下了基礎,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但在實踐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1)學生畏難情緒普遍存在,缺乏學習興趣。由于醫學統計學課程常需要涉及紛繁復雜的數學理論和公式,學生或教師常常將學習興趣的缺乏與較低的數學基礎聯系起來,但本次調查結果卻顯示兩組學生的數學基礎并無差異,因此有理由認為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過程中教師應處于主導地位,可首先考慮從高年資、科研經驗豐富的教師中開展,在學校硬件設施尚不完備的情況下,應淡化計算,注重統計學基本概念的學習、統計思維的培養,然后以點帶面完成全校學生的醫學統計學教學改革;(2)考核方式單一。作為方法性、技巧性和應用性很強的統計學來說,傳統的期末一次性考試方式不能充分反映出學生統計學知識的學習水平和運用能力,應轉向多形式的評估方法(如筆試、機考等),尤其應大大增加平時(或實習)成績的比例。例如本次教學改革活動中,不同于lbl法中學生的實習成績單純是以每次作業的成績相加取平均來計分,pbl模式下帶教老師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分,具體到每一位組員則采取小組自評方式進行,二者結合形成個人的本次實習成績,這一評分方式的出現可以有效地促進小組之間和小組內部的學習和競爭,從而更好地發揮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參考文獻】
[1]王萍玉,謝書陽.pbl教學法在醫學本科生醫學統計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醫學教育探索,2008(9):932-934.
[2]周忠信,陳慶,林藝雄,等. pbl教學模式的研究進展和現實意義[j]. 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7(8):72-74.
[3]胡剛,羅雯,張芳林,等. 試論醫學生科研能力培養[j].基礎醫學教育,2002(4):317-318.
[4]徐繼承,黃水平,孫桂香,等. 兩種不同實驗教學模式下醫學統計學教學效果的比較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8(26):195-196.
篇6
關鍵詞:醫學統計;方法;運用;原理;選擇
中圖分類號:C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5-00-01
一、統計學方法簡介
統計學方法包括統計軟件包、統計分析方法以及檢驗水準三方面的內容。其中醫學論文中常提到檢驗水準即α,它是用來表示組間實際無差別而統計結果判斷有差別,犯這類錯誤的概率。實際工作中常取α=0.05,當研究數據計算的P值小于0.05時,組間差異比較被認為有統計學意義。統計學方法包括統計描述和假設檢驗兩個方面的內容。統計描述是指根據資料及原始數據分布的類型,選擇正確的指標來描敘資料及數據的特征。而假設檢驗即組間差異性檢驗,是醫學論文中最常用的統計學方法。資料類型則包括能用具體數據表示的定量資料與不能用具體數值表示但能反映被觀察對象某一特征的定性資料。定性資料的統計描述包括率、相對比和構成比。而參數法及非參數法是常用的定量資料統計分析方法。參數法一般包括t檢驗、方差分析,非參數法常用的有秩和檢驗。
二、試驗設計中的統計學原理
合理的試驗設計與統計處理的可信度存在直接聯系,研究者在編寫醫學論文時應對醫學研究設計方法進行說明。在進行試驗設計時應遵循隨機、對照、均衡和重復四大原則。在進行試驗設計的時候通常會涉及到研究對象的選擇,研究對象的分組及選擇合理的檢測指標三個方面的內容。
醫學論文就是通過對樣本的研究來進行推斷總體,找出其共性,得出結論。因此研究者在選擇研究對象時應注意選擇樣本應具有一定數量,能反映出該事物的規律性特征,但又應注意例數不能太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其選擇的原則就是在保證試驗結果可靠性的前提下選擇最少的樣本例數。研究者在選擇樣本對象后應對其基本特征進行詳細的描述,比如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理分期、疾病診斷的標準等。此外在試驗中所用到的試劑、儀器的型號、規格等都應作出說明,以供讀者借鑒和做出判斷。選定好研究對象后就要對其進行分組。在進行分組時研究者一般遵循統計學中的“隨機分配”、“設立對照”以及“均衡”、“重復”的原則。隨機化原則是提高組間均衡性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資料分析時進行統計推斷的前提。有對照才有比較,在進行組間比較時,應確定好處理因素與實驗效應的關系。均衡性則是要使得對結果產生影響的非處理因素盡可能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保證對照的結果讓人信服。觀察實驗效應的指標主要有主觀指標與客觀指標。正所謂主觀指標就是通過問答的方式調查受試者自己判斷的主觀感受;而客觀指標則是通過儀器來檢驗和測量所得出的結果。在進行試驗設計時應選擇客觀性較強、高靈敏性和精確性的指標。
三、統計學方法的選擇
統計學方法的正確選擇是直接影響到論文結論可信度的重要依據,因此研究者在編寫論文時應注意選擇合適的統計學方法。不同的統計學方法應用的范圍不同。研究者在編寫醫學論文時常根據論文研究的目的、資料類型、試驗設計的方案、樣品大小、水平數、特定條件、數據分布特征以及綜合分析等來選擇對應的統計方法,同時還要根據專業知識與資料的實際情況,結合統計學原則,靈活地選擇。當定性資料正態分布時,研究者一般用均數和標準差來表示統計描述指標;當定性資料不符合正態分布時,則可選用中位數及級差來表示;當定量資料正態分布且組間方差齊時一般選用參數法,反之則選用非參數法。t檢驗一般適用于小樣本(n
四、常見統計學方法的誤用分析及對策
1.統計方法誤用。最常見統計方法誤用是對等級資料進行比較時應用秩和檢驗而誤用卡方檢驗。例如:在評價采取不同治療方法的兩組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療效中,治療組顯著有效、有效、無效三種分型分別為15例、10例、8例,對照組分別為14例、11例、9例。本資料例數較少,應選用等級比較的秩和檢驗,而有些作者卻認為只要是率的比較就可以采用字檢驗。研究者在選擇統計學方法時應根據相應的原則,對文章研究目的、資料類型、樣品大小、水平數、數據分布特征等進行綜合分析后,再來選擇對應的統計方法。
2.選用檢驗方法錯誤。在有些論文中,作者常將本應用方差分析和q檢驗的誤用t檢驗。t檢驗一般適用于小樣本(n
五、結論表述中的統計學應用
資料的統計處理不是醫學研究工作的最終目的,而是通過統計學分析為研究結論提供依據或者線索。因此,在對統計資料進行分析后應把握統計學術語,對結論做出科學的分析跟解釋。在根據統計結果得出專業結論時研究者應遵循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統計結論都是概率性的,不能絕對地肯定或否定。研究者習慣上將“P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流式細胞術;細胞形態學;腦脊液;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
[中圖分類號] R7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10(b)-004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flow cytometric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ells in the diagnos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 in children. Methods Used Double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with monoclonal antibodies,45 cerebrospinal fluid samples who ha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was analyzed with flow cytometric immunophenotyping and conventional cytology in January 2015 to March 2016,the results of flow cytometry were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cytology.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3.33% children had abnormal cells by flow cytometry and 20% children had abnormal cells by conventional cell morphology in 45 cases。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1). Conclusion Flow cytometriy analysi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agnosis of CNSL in children。
[Key words] Flow cytometry;Conventional cytology;Cerebrospinal fluid;Immunophenotyping;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
隨著化療方案的改進,我國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cute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療效獲得了顯著改善,兒童ALL誘導緩解率高達91%~94%,5年無事件生存(EFS)率達70%~80%[1-3]。中樞神經系統白血?。–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是導致白血病化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早期診斷CNSL具有重要意義。該文將對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間45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ˋ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腦脊液進行分析,以研究腦脊液FCM在CNSL診斷中的意義,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2014年制定的兒童 ALL診療建議(第四次修訂)為診斷標準[4],以明確診斷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患兒為對象,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臨床疑似中樞神經系統浸潤45例進行腦脊液CC及FCM檢測。符合以下任何一項,并除外其他原因導致的樞神經系統病變時,列為可疑中樞神經系統浸潤病例:①有神經系統癥狀;②腦脊液常規白細胞計數大于5×106 個/L時;③頭顱核磁或CT提示影像學病變。
1.2 腦脊液細胞常規計數
將留取無菌新鮮腦脊液標本2 mL充入細胞計數板,高倍鏡下計數有核細胞數。
1.3 腦脊液細胞學檢查
吸取 2~3 mL腦脊液,標本離心后涂片,干燥后進行瑞氏染色,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發現原始幼稚細胞則判定結果陽性。
1.4 FCM分析
采用單克隆抗體雙重直接免疫熒光素(FITC/PE)標記法。留取2~3 mL新鮮腦脊液于無菌試管中,離心(1 400 r/min,5 min)后棄上清,留取100 μL,加入相應抗體,充分混勻,在室溫、避光條件下孵育15 min,加入1 mL溶血素1 mL,混勻后避光,室溫放置8 min,離心(1 400 r/min,5 min)棄上清,用PBS洗滌細胞,離心(1 400 r/min,5 min)后,棄上清,加入約3 mL PBS洗滌細胞,離心后棄上清,加入約100 μL PBS后,震蕩混勻,立即上機檢測。流式細胞儀及所有抗體來自美國BD公司。含六種熒光抗體標記:FICT、PE、APC、PerCP、APC-Cy7、PE-Cy7。
1.6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45例兒童ALL的臨床特點
可疑中樞神經系統浸潤者45例,所有病例均進行FCM及CC檢測,其中男性28例, 女性17例, 年齡1~18歲,平均年齡(9.09±5.41)歲,其中B系20例,T系25例。45例病例中3例患兒有頭痛、嘔吐表現,44例患兒腦脊液常規白細胞計數≥5×106個/L,未發現頭顱核磁及CT的影像學改變。兩組檢測方法在年齡、性別、免疫型、白細胞計數及神經系統癥狀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FCM與CC兩種方法對45例ALL腦脊液異常細胞的檢測結果
45例懷疑中樞神經系統侵潤者的腦脊液細胞,其中FCM有15例發現異常免疫表型,其中B系6例,T系9例,陽性率為33.33%,CC發現9例存在原始幼稚細胞,其中B系3例,T系6例,陽性率為20%,兩者檢測方法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兒童CNSL發病率在2%~10%之間[5],目前CNSL診斷金標準仍是腦脊液細胞形態學發現異常幼稚細胞,但腦脊液標本細胞數量少,離體環境下容易發生自溶,受主觀經驗性判斷影響大,容易出現CNSL的誤診及漏診,假陰性率高達20%~60%[6],單純依靠腦脊液細胞學檢查并不能完全排除CNSL的診斷。FCM的細胞免疫分型是檢測微量異常細胞非常敏感的方法,通過細胞表面標記片段確定各細胞群性質,受細胞形態變化影響小,亦不易受主觀影響,能夠準確的檢測惡性腫瘤細胞,已廣泛用于腦脊液檢查中。
早期CNSL可無臨床表現、影像學陽性發現,甚至腦脊液常規檢查也無細胞數增高。蔣能剛等[7]報道,多參數FCM 分析在細胞數量較少情況下,顯示出明顯優越性。該次130例腦脊液中,發現1例細胞數為4×106 個/L的ALL(T系),CC-FCM+發現異常細胞群,異常細胞群占總細胞的54.14%,表達CD5。在45例懷疑CNSL的腦脊液中,15例診斷CNSL的病例中白細胞數在4~100×106個/L之間有6例,其中FCM+有4例,CC+有2例。腦脊液白細胞計數越高,形態學及FCM越容易發現異常細胞,其中細胞形態學更為明顯。而腦脊液白細胞數少時,FCM相較于CC更敏感。此外,有報道指出[8],當行FCM及CC檢測時,CC容易受到FCM結果影響。該次研究也存在類似問題,有2例腦脊液發現FCM陽性結果后,CC更改了起初陰性結果的判讀,可見,細胞形態學分析對于良惡性細胞的判斷主觀性仍較強。
腦脊液FCM在CNSL診斷中,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Mitri Z等[8]報道,腦脊液流式細胞術和CC的特異性均為100%,但前者的敏感性明顯高于CC,接近100%。Ranta S等[9-11]研究顯示,在高度懷疑中樞神經系統侵潤的淋巴瘤中,FCM的CNSL檢出率是細胞形態學的2~3倍。該研究對70例ALL患兒,共130例次腦脊液標本進行FCM及CC檢測,其中45例懷疑有CNSL可能,CC陽性檢出率為 20%(9/45),FCM的陽性檢出率為33.33%(15/45),是CC檢出率的1.67倍,與報道類似。建議對懷疑有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的患者,在進行腦脊液細胞形態學檢測的同時,進行FCM的評估,以提高早期診斷CNSL的陽性率。
綜上所述,腦脊液FCM 的陽性檢出率及準確性明顯高于傳統腦脊液CC方法,對CNSL的診斷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是診斷CNSL方法的重要補充。由于CNSL發病率較低,對于FCM及CC診斷的一致性仍需要今后大樣本進一步研究論證。
[參考文獻]
[1] Schrappe M,Reiter A,Ludwing WD,et al.Improved outcome in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despite reduced use of anthracyclines and cranial radiotherapy:results of trail ALL-BFM 90[J].German-Austrian-Swiss ALL-BFM Study Group,Blood,2000,95:3310-3322.
[2] 蔣慧,湯靜燕,張娜.年長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多中心療效分析[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3,34(7):581-586.
[3] 梁筱靈,憲瑩,戴碧濤,等.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單中心臨床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2009,47(12):939-941.
[4]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血液學組.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療建議(第四次修訂)[J].中華兒科雜志,2014,52(9):641-644.
[5] Pui CH.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 in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J].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2006:142-146.
[6] Wilson WH, Bromberg JE,Stetler-Stevenson M,et al.Detection and outcome of occult leptomeningeal disease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and Burkitt lymphoma[J].Haematologica,2014 Jul;99(7):1228-1235.
[7] 蔣能剛,朱煥玲,曾婷婷,等.腦脊液流式細胞免疫表型分析及其在中樞神經白血病診斷中的應用探[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41(4):664-668.
[8] Mitri Z, Siddiqui MT, El Rassi F, et al.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erebrospinal fluid flow cytometry for the diagnosis of leukemic meningitis in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lymphoma[J].Leuk Lymphoma,2014,55(7):1498-1500.
[9] Ranta S, Nilsson F, Harila-Saari A,et al.Detec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in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bycytomorphology and flow cytometry of the cerebrospinal fluid[J].Pediatr Blood Cancer,2015,62(6):951-956.
[10] Di Noto R,Scalia G,Abate G,et al.Critical role of multi-dimensional flow cytometry in detecting occult leptomenin-geal disease in newly diagnosed aggressive B-cell lymphomas[J].LeukRes,2008,32:1196-1199.
篇8
“哈哈,我來嘍!”剛喊完,他已經摔了個狗吃屎。引笑了不少人,但也沒人去扶他,因為這是他每次來到班級后的“禮儀”。
他剛在座位上坐下,手就馬不停蹄地忙活起來。一只手里拿著膠布,另一只手不知道拿著紙還是什么東西,往手指繞……等打扮好了,又左看右看,使出360度轉頭功,找人說話。等他終于把值日班干“吵”來了,他還不知道,“啪!”一棍子敲在桌子上,他才趕忙回過頭,一把抓起第一節課的書,亂翻起來……
“怎么啦?。课矣譀]搞他?。。 币宦牼椭朗撬诳煲鷼鈺r爆發出的吼聲。在他非常非常生氣時臉變成了大紅色,“珍珠”撒下來幾顆。一看這陣勢,我不由自主地想:啊!上來陰影了!閃電雷鳴要來了,第三次世界大戰要爆發了!!不料過了幾分鐘,看似很兇猛的暴風雨竟然變成經成了萬里晴空,事情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他的怒氣真是曇花一現。
他就是我們班的——季逸生
篇9
【關鍵詞】 統計學; 實驗設計; 檢驗; 正態分布
在正態總體條件下,關于數學期望的檢驗,只有在方差已知時才能用u 檢驗,這個前提條件大大限制了它的應用。相比之下,在實際問題中,為了節省成本,往往樣本數量小,方差未知,做均值比較,此時考慮用t 檢驗,它只需要獲得正態總體的一個小樣本,就可以推斷數學期望。此外,還能處理配對和成組比較資料問題,所以是統計學中最常見、最重要的一種檢驗。本研究就兩組比較中 檢驗使用條件和方法進行闡述。
1 兩組比較實驗設計類型
1.1 配對比較
所謂配對比較是指對配對資料的均值比較。將同質受試對象,即條件相同的受試對象兩兩配成對子(比如同性別、同月齡、同體重的兩只將康小白鼠配成一對),然后,讓每個對子中的兩個個體隨機的接受兩種不同的處理,這就是配對實驗。配對設計的特點是相同指標的觀測結果是成對出現的,每一對中的兩個數據來自同質個體(條件相同的受試對象),若每對中的兩個定量數據相減求得差值,若這些差值服從(或近似服從)正態分布,應用配對設計定量資料的 檢驗。該方法主要用于檢驗兩相關樣本或成對樣本所得均值間是否有顯著性差異,其優點是既節省樣本,又能排除受試對象個體差異的干擾,從而提高實驗效能。
該方法處理資料應滿足如下條件:(1) 該資料中兩個總體均應服從(或近似服從)正態分布;(2) 首先兩個樣本的觀察數目相同,其次兩樣本的觀察順序不能隨意改變;在應用領域中,主要的配對資料包括具有年齡、體重、性別、病況等非處理因素相同或相似者。若資料不服從正態分布,可進一步考慮對原始數據進行變量變換在判斷否滿足正態性要求。否則,可考慮非參數假設檢驗中的秩和檢驗。
例如為了檢驗某降低高血壓藥物的效果,收集到一批高血壓患者在服藥前后的血壓數據,檢驗患者在服藥前后血壓是否發生了顯著變化,如果血壓發生了顯著差異,則說明該藥物產生了顯著作用。這就是一個兩配對樣本的t 檢驗問題,首先兩樣本是配對的,因為收集的數據都是來自同一對象,而且服藥前后觀察樣本數目相同。每對數據都唯一對應一個患者,不能隨意改變觀察值順序,其次血壓數據可認為是來自正態分布。
1.2 兩個獨立樣本間的比較
所謂獨立樣本比較是指兩個樣本之間彼此獨立沒有任何關聯,兩個獨立樣本各自接受相同的試驗,研究者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兩個樣本之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
該方法處理資料應應滿足如下條件:(1) 兩組資料應服從(或近似服從)正態分布;(2) 若兩資料應是相互獨立的,即從一個總體中抽取一批樣本對從另一個總體中抽取一批樣本沒有任何影響。兩組樣本數目可以不同,順序可以隨意調整。滿足方差齊性條件,用t 檢驗處理;若兩組定量資料不滿足方差齊性條件,用t′ 檢驗處理;如果原始資料不服從正態分布,可進一步考慮對原始數據進行變量變換再判斷是否滿足正態性要求。否則,可考慮采用符號秩和檢驗。
例如從兩個不同的大學中分別隨機抽取若干個大一學生,分析他們的大學入學考試成績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這就是一個獨立樣本 檢驗問題。它滿足檢驗的前提條件,首先,抽取的兩個學校的大一學生這兩個總體是相互獨立的,分別在兩個學校抽取,不會相互影響,而且兩個學校抽取的學生人數可以不同。其次,大學考試的入學成績可以近似認為是服從正態分布。
2 案例分析
2.1 案例1
某研究者用某藥治療高血壓病人,對每個病人治療前后的舒張壓,進行來測量,結果如下:病歷編號12345給藥前120127141107115給藥后123128120107102該研究者用配對設計檢驗得P0.05,認為該中藥無統計學意義。哪種才是正確的呢?
辨析:在該項研究中,為了比較某藥是否對治療高血壓病人有顯著療效,資料的處理首先應考慮該資料是否服從正態分布,需要對資料的分布類型進行正態性檢驗,判明資料的分布類型后,再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通常有以下兩種:① 假設資料服從正態分布,因為該資料中同質受試對象先后接受兩種不同的處理,所以此時應考慮采用配對設計定量資料的t 檢驗。
② 對于資料如果服從正態分布,也可以考慮成組設計定量資料的t 檢驗。但需要注意的是對成組資料的均值進行比較時,應先判斷兩組資料是否相互獨立且滿足方差齊性,經驗表明,對于同質性較好的受試對象,兩組資料一般滿足方差齊性的,也可用F 檢驗進行嚴格的理論證明,如果滿足方差齊性條件,用t 檢驗,否則改用用t′ 檢驗處理。
針對該資料,用配對設計定量資料的t檢驗和成組設計定量資料的t檢驗兩種方法得到兩個截然相反的結論,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應該首先弄清楚兩種設計的區別:對于配對設計而言,兩個總體是來自同一個樣本的重復“測量”,他們是有關系的,不是相互獨立,我們通常求的是對子數據的差,配對資料中每組數據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對子數據的差,這個差值消除了病人諸方面的條件差異。而成組設計中,我們更關心的是兩個正態總體相互獨立同分布,組中的每一數據都是隨機排列、沒有先后順序的,不受表格形式的影響,也不會對數據逐個上下比較,成組設計是將條件相似的受試者完全隨機分成兩組后,綜合了所有可能的結果。在本組資料中兩組數據并不相互獨立,數據均來自同一組病人,兩組數據是有關系的,而配對設計正是處理這類兩相關樣本所得均值間是否有顯著性差異的。綜上說述,我們應該選用配對設計,得到的結論才是合理的。
2.2 案例2
兩個藥廠生產同一種藥物,為了判斷兩個藥廠所生產的藥物有效成分含量是否有差異,現從其產品中抽取若干樣品測定其有效成分含量,其結果如下:123456甲廠0.510.490.520.550.47 乙廠0.560.580.520.590.490.57辨析: 首先,從兩個藥廠抽取的樣品這兩個總體是相互獨立的,分別在兩個藥廠抽取,不會相互影響,而且兩個藥廠抽取的樣品數不同。其次,兩個藥廠所生產的藥物有效成分含量可以近似認為是服從正態分布。這樣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處理問題更加合理。
3 結論
對于多組計量資料,如果用兩均數比較的t檢驗來比較組間的差異,會加大犯I類錯誤的概率,從而可能把本無差別的兩個總體均數判為有差別。如共有6個對比組,若用t檢驗做6次比較,每次比較水準為α=0.05 ,則每次比較不犯I類錯誤的概率為1-0.05,6次比較均不犯I類錯誤的概率為(1-0.05)6,這時總的比較水準變為1-(1-0.05)6=0.26 ,比0.05大了許多,因此多組均數間的比較不能直接用兩均數t檢驗的檢驗水準和標準誤。
針對兩組比較應注意以下3點:①抽取樣本的總體須服從正態分布;但應注意在處理原始資料時,往往需要對數據進行處理:若觀測數據呈正偏態分布的場合,即較小的數據較多,而較大或偏大的數據較少,可將原始數據進行對數變換,對于多組成等比數列的資料,通常也采用對數變換,若觀測的數據服從Poisson 分布,可采用平方根變換,使其近似服從正態分布,若觀測的數據呈極嚴重的正偏態分布,因為此時的數據有少數特別大的,故可采用倒數變換,使其近似服從正態分布。②若是配對比較,樣本數相同,觀察順序不能改變;③若是兩獨立樣本,樣本數可以不同,觀察順序可以改變。如果滿足方差齊性條件,用 檢驗處理;若兩組定量資料不滿足方差齊性條件,用t′ 檢驗處理。
如果不考慮每種檢驗方法的使用條件,而只是機械的套用方法,所得到的結果不但不能正確地反映實際情況,甚至可能出現完全相反的錯誤,使其所得的結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少華.關于統計專業課程案例教學的幾點認識.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6,12:55~57.
2 劉定遠,主編.醫藥數理統計方法.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
3 蘇虹,朱啟星.科研資料統計分析常見問題.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04,10(2):126.
篇10
關鍵詞:《醫學統計學》;實踐性教學模式;網絡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7-0270-02
《醫學統計學》是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的一門必修基礎課程,該課程有理論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廣泛應用于醫學科研和實際工作中。學好《醫學統計學》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解決與統計學有關問題的技能等幫助極大。但該課程中公式多、理解難,統計方法介紹理論性強,概念抽象,因此學生常感覺“學,而不會”。實踐性教學是《醫學統計學》教學中鞏固理論教學知識,同時能提高統計方法應用技能的有效教學安排。因此,積極探索《醫學統計學》實踐性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合格的應用型人才有重要意義。
為此,本課題組在預防醫學本科生中開展了《醫學統計學》網絡輔助實踐性教學的探索。教學方法和手段為:首先,通過多媒體課件將實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實踐教學基本要求,統計軟件(如SPSS)的操作要領,以及實踐學習報告撰寫要求,等給學生作簡潔明了的講授,時間為40分鐘;然后,教師布置案例討論題,案例涉及內容基本覆蓋講授理論課時的教學內容,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討論中要求學生利用教師制作的網絡課程或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互聯網獲取優秀的《醫學統計學》網絡課程授課視頻和課件,對課堂上講述的內容進行再學習,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對案例分析的理解程度,針對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和薄弱環節,自主探索、尋求、交流問題的答案或解決的辦法,包括利用統計軟件對案例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做出推斷結論。學生完成案例討論練習后,教師對學生的實踐學習情況作點評并給出解決問題思路和方法或問題的參考答案(60~80分鐘)。最后,教師布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在課后完成3~5題統計學方法運用的案例應用分析題。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可以相關教學網站反復學習作業涉及的教學內容和課件,同時還可能通過微博、微信、QQ等互聯網交流平臺,隨時隨地與其他同學、老師、統計學愛好者等交流自己觀點和見解,以便有效高質量地完成實踐學習報告的撰寫和提高學習效果。
本文旨在通過調查了解學生對《醫學統計學》網絡輔助實踐性教學模式的認知評價情況,為更好地提高《醫學統計學》的教學質量提供參考信息。
一、對象和方法
1.調查對象。本研究于2015年以右江民族醫學院2012級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班全體學生為調查對象。共調查46人,其中男生17人,占36.96%,女生29人,占63.04%。
2.調查方法。先行訪談并參考相關文獻設計調查問卷,在《衛生統計學》基礎統計學方法實踐性教學結束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由學生匿名獨立完成,并當場收回。調查內容主要除學生性別、年級、專業等一般情況外,主要是對《衛生統計學》網絡輔助實踐性教學模式認知和評價等。
3.統計方法。采用Excel 2007建立數據庫,并對數據進行邏輯性檢查、糾錯和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分析
1.對網絡輔助實踐性教學模式的認知情況。46名調查對象中,絕大多數學生對網絡輔助實踐性教學模式的優點是非常認可的,其中認為該教學模式學習交流的互動性和廣泛性好占97.8%,其次是認為教學模式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占91.3%。但認為該教學模式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認為網絡教學內容良莠不齊,篩選并內化花時間占95.6%,見表1。
2.對網絡輔助實踐性教學模式的評價情況。46名調查對象中,認為網絡輔助實踐性教學模式對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鞏固統計方法理論的理解和提高統計方法的應用能力三個方面比較有幫助和非常有幫助的選擇率較高,分別為86.9%、82.6%和85.6%;對提高統計學課程重要性和實用性的認識、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統計軟件的操作和運用能力四個方面比較有幫助和非常有幫助的選擇率也分別達76.1%、69.6%、76.1%和71.8。但認為對提高學習統計學的積極性和興趣比較有幫助和非常有幫助的選擇率僅為56.5%,見表2。
三、討論
網絡輔助教學借助互聯網有關功能和交流平臺所建設的教學、交流討論等各種應用子系統和工具,實現對傳統課堂理論教學模式(多媒體講授或加課堂討論)和傳統實踐教學模式(教師指出實踐要求、學生課堂完成作業或討論、或再加撰寫實踐報告)等教學方法、方式和環節進行支持或輔助,其能充分利用網絡技術,使教學形式上的跨時空性打破了上課時間、地點的限制,促進了學生對教學內容學習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延伸,也促進了教學手段的更新,為《醫學統計學》提供了多渠道、多視野、多層次的教學和學習環境[1-3]。研究表明,網絡輔助教學使教材展示豐富生動,對教學過程進行連續的跟蹤與管理,是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的有力工具[4]。
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學生對《醫學統計學》實踐教學中采取網絡輔助教學模式的認可程度較高,對其優點有較好的認識,如認為該教學模式學習交流的互動性和廣泛性好占97.8%;同時也能較好認識到網絡輔助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如認為網絡教學內容良莠不齊,篩選并內化花時間占95.6%。大部分學生認為網絡輔助實踐性教學模式對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比較甚至非常有幫助的,選擇率最高(86.9%)。這與有關研究結果一致[5]。同時,也認為該模式對鞏固統計方法理論的理解和提高統計方法的應用能力等方面都是比較甚至非常有幫助的。但有56.5%的學生認為該模式對提高學習統計學的積極性和興趣有幫助甚至無幫助,這可能與學生參與科研和社會實際工作較少,于是將統計學知識運用少,未能充分體會到作為一門工具的重要程度有關,也可能與教師組織教學的水平不高或網絡輔助教學平臺或資源質量不高有關。
四、建議和結語
大數據時代已來臨,大數據時代的特點和變革意義以及目前統計學專業教學的現狀[6],醫學統計學的教學面臨嚴峻挑戰,我們在發揮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優勢的同時,應該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和資源的優點來組織教學工作,以滿足有不同需求和興趣的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的需要。但針對網絡教學內容良莠不齊,篩選并內化花時間等問題,我們必須優化網絡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專業學術信息新穎的高質量醫學統計學知識,才能實現高質量合格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李聞歆,單子鵬.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下“探究式學習”的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0,(1):66-69.
[2]史云燕.微博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軟件,2012,33(5):116-118.
[3]平智廣,劉莉,王愛英,等.微博在衛生統計學輔助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4,31(4):729-730.
[4]袁文業,彭惠茹,張洪亮,等.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生物統計學”教學改革及實踐效果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04):478-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