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0 10:54: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糖尿病病人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糖尿病病人監護綜述
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者發生的糖尿病高度特異性血管并發癥,其發生原因與患者自身的糖尿病病程長短、血糖控制情況以及是否發生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等情況有關,也是導致患者發生眼睛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1]。本文將對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來就診的37例糖尿病合并視網膜病變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并對患者進行護理后所達到的效果進行記錄并分析,以確定能夠達到理想療效的正確護理方法,為糖尿病合并視網膜病變患者進行視力恢復的護理提供有效依據,現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來就診的37例糖尿病合并視網膜病變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30至72歲;糖尿病病程10至21年。
1.2方法
37例患者均進行血糖控制護理,每日清晨空腹測量血糖,進食之后再次進行測量,合理應用控制血糖藥物。合理膳食[2],控制脂肪、鈉鹽及熱量的攝入,補充碳水化合物、維生素、食物纖維以及蛋白質。同時注意患者的用眼衛生,謹防低血糖反應,及時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對所有患者通過有效的護理后所達到的效果進行記錄并分析。
腫瘤化療糖尿病病人護理研究
摘要:[目的]評價護理風險管理在腫瘤合并糖尿病的化療病人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90例腫瘤合并糖尿病化療病人,按照1∶1比例分為兩組,對照組病人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病人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護理風險管理,比較兩組病人護理干預后風險事件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4.44%,明顯低于對照組20.00%(P<0.05);護理工作滿意度為97.7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22%(P<0.05)。[結論]對腫瘤化療合并糖尿病病人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可以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進一步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
關鍵詞:腫瘤;化療;糖尿病;護理風險;風險管理;并發癥
近幾年糖尿病發病率有明顯的遞增趨勢,糖尿病、惡性腫瘤合并情況也開始居多,糖尿病、腫瘤疾病的合并會在相互作用下加重病情發展,降低病人生活質量[1]。基于糖尿病合并腫瘤化療病人的特殊性,護理風險事件發生增多,影響護理工作的同時也增加了護患糾紛發生率[2]。護理風險管理是在發現并處理潛在護理風險的基礎上通過護理干預降低風險發生幾率,提高護理工作質量以及病人的安全性[3]。現就我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腫瘤化療合并糖尿病病人為研究對象,總結護理風險管理實施情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腫瘤化療合并糖尿病病人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經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為2型糖尿病,腫瘤經病理檢查確診,且生存期>3個月,病人及家屬知曉研究方案且同意。排除標準:病人合并意識、溝通、認知以及精神障礙。按照1∶1比例將90例腫瘤化療合并糖尿病病人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齡42~76(51.30±6.80)歲;糖尿病病程1~18(10.30±3.50)年;腫瘤類型:結直腸癌、食管癌病人各10例,鼻咽癌、乳腺癌病人各12例,腦部腫瘤病人1例。對照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齡42~75(51.60±6.50)歲;糖尿病病程1~19(10.50±3.60)年;腫瘤類型:結直腸癌病人8例,食管癌病人10例,鼻咽癌病人12例,乳腺癌病人13例,腦部腫瘤病人2例。兩組腫瘤化療合并糖尿病病人性別、年齡、腫瘤類型以及糖尿病病程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1.2.1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向病人及家屬普及糖尿病、腫瘤疾病、化療方案相關知識,遵醫囑處理化療并發癥,并根據病人綜合情況指導其運動、飲食、控制血糖,同時做好生命體征監測。1.2.2觀察組在實施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護理風險管理。①強化護理人員的風險教育。對相關護理工作人員定期安排專業知識、技術培訓,提高護理人員對糖尿病的認知、化療工作風險的識別以及應對能力,能夠及時發現并發癥并進行對癥處理。②鼓勵病人參與風險管理。護理人員向病人說明糖尿病并發癥,并進行預防指導。另外,合理安排糖尿病、化療知識講座,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③強化高危病人風險管理。護理工作期間需要強化監督高齡、肝腎功能異常等高危病人,觀察病人血糖指標變化以及化療藥物可能導致的周圍神經病變情況,及時進行對癥處理,并鼓勵病人合理運動。④心理風險管理。此類合并癥病人心理狀態明顯不佳,護理人員需要在與病人溝通中了解病人的心理變化,鼓勵病人建立化療信心,維持化療期間的平穩心態。⑤化療風險管理。針對病人糖尿病情況進行治療,以積極控制血糖水平,通過控制血糖水平達到提高化療治療安全性的目的;觀察病人化療期間相關化療藥物對血糖的影響,了解病人的消化道反應和進食情況;化療完成后需要進行血常規、血糖、肝腎功能檢測,對白細胞計數降低病人需要預防感染,有貧血表現的病人需要強化安全教育以預防跌倒,有血小板降低表現的病人需要維持情緒平穩、排便暢通以預防出血。
糖尿病病人監護干涉
糖尿病是由于體內胰島素分泌絕對缺少、相對不足或由于胰島素抵抗而導致代謝紊亂綜合征,以糖代謝紊亂為主,臨床上以持續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慢性全身性內分泌代謝性疾病[1]。因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科學的護理對患者至關重要。為探討臨床護理對糖尿病患者療效的具體影響,選取筆者所在醫院72例糖尿病患者進行觀察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2例,男47例,女25例,年齡51~67歲,病程10個月~19年,其中25例為初發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0~21mmol/L,診斷結果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均采用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補充治療,隨機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和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隨訪6個月,比較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紅蛋白(HbAlC)和并發癥發生情況[2]。血糖檢測采用羅氏血糖儀,糖化血紅蛋白由Bio-Rad全自動血紅蛋白檢測儀檢測,由院內兩名專業醫師測定。對照組和實驗組均采用內分泌科常規護理,主要由入院時為患者介紹醫院和科室情況,主管醫生和護士情況,建立良好的醫護關系,向患者講解疾病知識、住院的目的和可能的治療方案,患者出院后,自行進行鍛煉和飲食控制。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取包括心理護理、用藥護理、飲食護理、運動護理和血糖監測等的綜合護理措施,具體如下[3]。
糖尿病病人社區監護干涉
將血糖控制在正常標準下,同時控制血壓和血脂在正常范圍,減輕體重,就能減緩或遠離糖尿病并發癥。社區護理干預對于幫助慢性病患者戰勝疾病有重要意義[1]。本研究主要總結對糖尿病患者實施社區護理干預的經驗,并探討其實際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月~2010年1月本社區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對所有患者均實施出院后1年的跟蹤隨訪,并隨機將所有患者均分為兩組,各50例,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53~75歲,平均(59.8±8.7)歲,體質量指數:24~29,平均27.1±1.3;對照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54~76歲,平均(59.3±8.6)歲,體質量指數:24~28,平均26.8±1.2,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的護理,如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電話隨訪,不適隨診等。觀察組護理方法如下:
糖尿病藥物以外治療分析論文
【摘要】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對糖尿病的控制起著很大的作用,通過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可起到藥物所不能替代的療效。
【關鍵詞】糖尿病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
糖尿病是繼心血管、腫瘤、艾滋病之后的第四大致人死亡疾病。我國糖尿病(DM)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趨勢,根據統計,目前我國患病率達3.2l%,比10年前提高了3~4倍,有2/3已確診的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不良。糖尿病的治療效果除了與患者病情和現有的醫療條件等因素有關外,尚有賴于患者自身,而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識與技能是患者實現有效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礎,因此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在糖尿病的治療中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在當前護理工作中,如何開展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探討最適宜的教育模式,是擺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一大難題[1]。
1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的必要性
1.1我國糖尿病病人對糖尿病的基本知識、檢查治療及自我護理知識普遍缺乏了解一項對216例糖尿病病人調查中發現,58.33%的病人不了解糖尿病的預后情況,21.29%的病人不了解飲食控制的重要性,75.61%的病人不了解高血糖的危害性。有47.9%的新診斷糖尿病病人從未接受過糖尿病教育。87%的病人不了解如何正確使用降糖藥物及如何避免其副作用;60%的病人不控制飲食;72%的病人不會自我監測血糖和尿糖;92%的病人不了解如何適度活動,病程中34%的病人發生過低血糖;88.4%的病人愿意積極配合治療;90.7%的病人認為接受糖尿病知識教育非常必要[2],說明絕大多數糖尿病病人渴望接受全面、系統的指導,從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
1.2接受過健康教育后,療效明顯提高有人將98例糖尿病病人隨機分為“健康教育組”和“傳統教育組”,住院期間向傳統教育組的病人進行傳統的糖尿病知識宣教;健康教育組則由責任護士按程序對住院病人實施系統化的健康教育。分別觀察兩組病人掌握相關知識、掌握相關技能及認識態度(遵醫行為)等3個項目,結果顯示:健康教育組分別為91.5%、93.5%、96.0%,傳統教育組分別為74.6%、73.4%、,88.1%,(P<0.01、P<0.01、P<0.05)。國外有研究人員將1395例高危糖尿病病人(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糖耐量減低、靜坐生活方式者)隨機分為教育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由接受過專業糖尿病知識培訓的護士對病人進行教育、監督。并由經主治醫師進行督促;而對照組病人則不接受任何訓練。3個月后隨訪發現,干預組病人中分別有15%、16%和6%接受了運動、飲食和減重計劃,而對照組中相應的比例分別為2%、3%和2%(P<0.05),說明護士教育和醫師督促相結合,在高危糖尿病人群中能增加其對運動、飲食和體重控制的依從性,從而預防糖尿病及其并發癥。
急性心肌梗死時血糖變化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時血糖變化的臨床意義。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根據入院時的空腹血糖分為血糖正常組,血糖升高合并糖尿病組和血糖升高無糖尿病組,比較發病時的癥狀,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發生率和病死率。結果入院時高血糖且合并糖尿病組無痛性心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發生率和病死率高于其余兩組。結論早期血糖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并發癥多,病死率高。有糖尿病病史者發生無痛性心梗的可能性較大。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血糖;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并發癥
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常見暫時血糖應激性升高。為了研究血糖升高在病程的發展及預后的臨床意義,本文通過對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空腹血糖結合臨床表現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病例隨機選自我院2005-2008年住院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診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根據病史及入院時空腹血糖分為三組:血糖正常的38例,血糖升高合并糖尿病32例,血糖升高但無糖尿病的36例。比較三組病人發病時的癥狀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發生率及病死率。
2結果
獨家原創:糖尿病護理研究論文
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隨而來的疾病也似乎越來越多。雖然說由現在的科技我們還有很多疾病不可以根除,但我們并沒有停止治療的腳步。現在在我們身邊不用說什么基因遺傳病,就是一些常發病,例如:糖尿病、白血病、敗血病等都讓我們一些朋友或親人帶來極大的痛苦和壓力。我是一個護理人員,我是十分清楚的知道了解到,當一個人患上某種疾病時,患者本人的痛苦無助和給家庭所帶來的壓力。所以我衷心的希望每個人都健健康康,我們都知道想要有健康的身體的首要條件是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個人飲食習慣。但當我們身邊的人患上疾病時我們應該給與他更多的照顧和鼓勵。現在就讓我簡單的介紹一下有關糖尿病的護理及其一些注意事項。
一.糖尿病分類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發生于青少年,其胰島素分泌缺乏,必須依賴胰島素治療維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見于30歲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島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還偏高,病因主要是機體對胰島素不敏感(即胰島素抵抗)。妊娠期糖尿病是源于細胞的胰島素抵抗,不過其胰島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婦女分泌的激素(荷爾蒙)所導致的。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自愈。其中胰島素是人體胰腺β細胞分泌的身體內惟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島素抵抗是指體內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外周組織如肌肉、脂肪對胰島素促進葡萄糖攝取的作用發生了抵抗。
二.糖尿病的治療方式
當我們身邊的人不幸患上這種糖尿病時,我們不該驚慌害怕,因為糖尿病并不是什么絕癥,不是無藥可救的疾病,它是一種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堆積過多的疾病。只要我們細心照顧患者,患者也是可以開心的生活下去的;但雖然說不是什么絕癥,但我們也不可以忽視,因為即使糖尿病不是什么絕癥,但它會引起很多并發癥導致人身體的不健康甚至死亡。在這些并發癥中,出現率最高的是視網膜癥、腎病和神經障礙,被稱為"糖尿病"的"三大并發癥"。
早在50年代以前,中外治療方案均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質飲食為主。據臨床實踐證明,這種飲食結構對糖尿病病人的胰島功能并無益處,而高脂肪飲食還會加重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病變,高蛋白飲食則會致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增高。當前醫學專家則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質攝入的飲食結構,對改善血糖耐量有較好的效果。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護理對策論文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60~80歲為糖尿病患病年齡高峰[1]。目前已公認,心理社會因素對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及其轉歸都有一定的影響,心理護理可以提高部分病人的常規治療效果,對病人不同的心理問題實施不同的護理和干預,對糖尿病的代謝控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對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2,3]。1年來,我們對8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取得較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2001年3月~2002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5例,男49例,女36例,年齡60~85歲,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壓35例,糖尿病性心臟病28例,糖尿病性腦血管病16例,糖尿病腎病12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18例,糖尿病合并眼底病變15例。糖尿病病史2個月~32年。
2心理問題及護理對策
2.1老年糖尿病主要心理問題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問題的典型發病特征有[4]:高抑郁、回避痛苦、注意力分散、對應激的喚醒水平低,不善于延遲的需求,要馬上得到滿足,以及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難集中、智力下降、疑慮、憂郁、自卑等表現,主要是情感、性格的異常和自我保健能力下降。常見為以下幾種情形[5]:(1)憂思過度。有些患者對疾病不是積極地就醫治療,而是思慮重重,整日擔心治不好怎么辦?出現并發癥后怎么辦?陷入苦惱煩悶和憂郁之中,對疾病的治療很不利。(2)心煩不安。有些患者對糖尿病知識了解甚少,對疾病缺乏正確認識,希望一吃藥就能藥到病除,一旦病情沒有馬上控制或出現并發癥,就煩躁不安、夜不能寐,不利于疾病的治療。(3)緊張恐懼。有的病人把糖尿病理解為不治之癥,整天害怕,擔心并發心臟病和腎衰怎么辦?要是截肢?眼睛失明怎么辦?(4)急躁易怒。有人得了糖尿病后,不能接受現實、積極主動地改變生活方式或習慣,以適應病情需要,而是對周圍事物和環境厭煩、急躁,遇人遇事易動肝火,總認為別人對自己照顧不周。(5)悲傷易泣。有些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患有多種合并癥,家庭經濟狀況不良,醫療保障不遂心意,家人的關心照料不周,心境不好的病人,容易對前途喪失信心,對治療感到無望,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對醫護人員的治療不能積極配合,一般不易控制病情,對這種病人一定要耐心勸導,只有排除心理障礙,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2.2護理對策
護士糖尿病知識培訓工作匯報
糖尿病是臨床各科都要遇到的常見病、多發病,如果治療護理不當,易引發醫療糾紛;患者的血糖控制能否達標,最終影響著各種并發癥的發展、轉歸。面對日益增大的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教育已成為糖尿病預防和治療的重要手段,建立一支龐大的糖尿病健康教育隊伍勢在必行。自年以來,我院就如何開展臨床護士的糖尿病知識培訓、擴大糖尿病教育隊伍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滿意效果。
年我院采取了各種方法對全院護士進行糖尿病知識培訓,年底,我們針對全院護士進行了糖尿病知識問卷調查,抽取世界健康基金會中國糖尿病教育項目組織提供的表格式問卷之一“糖尿病知識問卷四”共30題,內容涉及糖尿病飲食、運動、心理、血糖監測、藥物治療以及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等方面。發放問卷200份,全部回收,正確率達到85%,其中胰島素知識正確率達到90%,血糖監測知識正確率達到92%,正確率遠遠高于其他醫院所作的調查。
這個結果與我們多年進行護士的糖尿病知識培訓有著截然的聯系。調查表明,97.1%的護士需要進行糖尿病知識培訓。臨床護士糖尿病知識薄弱,加上護士的工作要24小時輪流值班,如何開展培訓,怎樣保證全體護士都能得到培訓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現就我院開展的各種培訓方法及其優缺點加以討論。
1開展糖尿病知識培訓班
護理部定期組織糖尿病知識培訓班。培訓班的形式有兩種,分別為集中授課和循環式周期性授課。
1.1集中授課:這種培訓班集中一周的各個下午,進行連續講解,涉及的內容較多,涵蓋了糖尿病治療“五馬車”的各個方面,包括糖尿病飲食、運動、血糖監測、藥物治療和教育及心理調節,也包括糖尿病基礎知識和流行病學,分別由內分泌科護士長及護理骨干擔任授課,也請內分泌醫療專家針對糖尿病治療新知識、新進展作專題講解。這種培訓方法優點為培訓內容系統全面,時間集中;缺點是由于內容過于專科化,非內分泌科的護士短時間內接受大量信息較為困難,聽過后能記住的較少;另外由于工作的關系,一次授課不能集中全體護士參加,反復進行又要花費較多的時間、精力。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護理研究論文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60~80歲為糖尿病患病年齡高峰[1]。目前已公認,心理社會因素對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及其轉歸都有一定的影響,心理護理可以提高部分病人的常規治療效果,對病人不同的心理問題實施不同的護理和干預,對糖尿病的代謝控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對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2,3]。1年來,我們對8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取得較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2001年3月~2002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5例,男49例,女36例,年齡60~85歲,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壓35例,糖尿病性心臟病28例,糖尿病性腦血管病16例,糖尿病腎病12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18例,糖尿病合并眼底病變15例。糖尿病病史2個月~32年。
2心理問題及護理對策
2.1老年糖尿病主要心理問題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問題的典型發病特征有[4]:高抑郁、回避痛苦、注意力分散、對應激的喚醒水平低,不善于延遲的需求,要馬上得到滿足,以及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難集中、智力下降、疑慮、憂郁、自卑等表現,主要是情感、性格的異常和自我保健能力下降。常見為以下幾種情形[5]:(1)憂思過度。有些患者對疾病不是積極地就醫治療,而是思慮重重,整日擔心治不好怎么辦?出現并發癥后怎么辦?陷入苦惱煩悶和憂郁之中,對疾病的治療很不利。(2)心煩不安。有些患者對糖尿病知識了解甚少,對疾病缺乏正確認識,希望一吃藥就能藥到病除,一旦病情沒有馬上控制或出現并發癥,就煩躁不安、夜不能寐,不利于疾病的治療。(3)緊張恐懼。有的病人把糖尿病理解為不治之癥,整天害怕,擔心并發心臟病和腎衰怎么辦?要是截肢?眼睛失明怎么辦?(4)急躁易怒。有人得了糖尿病后,不能接受現實、積極主動地改變生活方式或習慣,以適應病情需要,而是對周圍事物和環境厭煩、急躁,遇人遇事易動肝火,總認為別人對自己照顧不周。(5)悲傷易泣。有些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患有多種合并癥,家庭經濟狀況不良,醫療保障不遂心意,家人的關心照料不周,心境不好的病人,容易對前途喪失信心,對治療感到無望,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對醫護人員的治療不能積極配合,一般不易控制病情,對這種病人一定要耐心勸導,只有排除心理障礙,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2.2護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