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科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3 08:57: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神經內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神經內科述職小結
各位領導、同事:
大家好,在這歲末迎新的時刻,我就擔任神經內科護士長這兩年的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在科主任及護理部的領導下,全面負責產房的行政管理和護理質量管理工作。
二、按護理部及產科質量管理要求,負責制訂護理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檢查各項規章,各班崗位職責以及各項護理技術操作規范的執行落實情況,并及時總結講評,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三、根據產房的工作任務和助產士的具體情況,優化護理力量的組合,進行科學合理的排班,制定各班崗位職責。
四、組織業務學習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定期提問或采用其它形式考核,并做好獎懲考核工作。
神經內科工作述職述廉
大家好,在這歲末迎新的時刻,我就擔任神經內科護士長這兩年的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在科主任及護理部的領導下,全面負責產房的行政管理和護理質量管理工作。
二、按護理部及產科質量管理要求,負責制訂護理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檢查各項規章,各班崗位職責以及各項護理技術操作規范的執行落實情況,并及時總結講評,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三、根據產房的工作任務和助產士的具體情況,優化護理力量的組合,進行科學合理的排班,制定各班崗位職責。
四、組織業務學習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定期提問或采用其它形式考核,并做好獎懲考核工作。
五、督促所屬人員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及無菌操作,按計劃和要求定期進行產房無菌區域的空氣、物品和工作人員手的細菌培養,并鑒定消毒效果。
提高神經內科護理管理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藥特色護理質量評價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的應用效果,為提高護理質量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開展神經內科中醫藥特色護理質量評價。實施前后分別對小組成員進行護理人員中醫護理理論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繼續教育情況、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規范性、中醫護理方案實施、中醫護理科普宣教水平、中醫護理過程中錯漏事件的發生以及處理過程進行測試評分。實施前后各分別隨機抽取120例神經內科住院患者對中醫藥特色護理質量的滿意度進行評價。結果:小組成員的中醫護理質量評分(中醫護理理論基礎、中醫繼續教育情況、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規范性、中醫護理方案實施、中醫護理科普宣教水平、中醫護理錯漏事件處理)均明顯高于實施前(P<0.05);患者滿意度為94.2%,顯著高于實施前的82.5%(P<0.05)。結論:中醫藥特色護理質量評價能顯著提高神經內科護理管理效果和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中醫藥特色護理;護理質量評價;神經內科;護理管理;患者滿意度
中醫護理是中醫重要的組成部分,與中醫的理念相一致,具有獨特的整體觀、辨證施護等理念。中醫藥曾一度備受爭議,其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也受到了一定阻礙。有研究指出,這與中醫藥缺乏標準化的統一規范相關[1]。而隨著國家政策對于中醫藥等相關學科的扶持,中醫護理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其科學性也越來越被國際所認可。近年來,神經內科收治的患者數量持續增長,這給護理工作帶來了許多挑戰[2-3]。有研究指出,中醫特色護理質量評價對于提高護理管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等具有良好效果[4-5],而中醫特色護理質量評價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報道仍罕見。為了探究中醫藥特色護理質量評價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的應用效果,本研究于2019年在醫院神經內科開展中醫藥特色護理質量評價,旨在為提高神經內科護理管理質量提供數據支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構建中醫藥特色護理質量評價小組:由醫院神經內科11名護士、1名醫師組成。推選1名組長,負責對評價小組計劃項目的組織和策劃。小組定期對神經內科護理人員和護理質量進行考核和評價。小組成員平均年齡(31.2±7.5歲),男1名,女11名。實施前后小組成員未發生變化。實施前后各分別隨機抽取120例神經內科住院患者對中醫藥特色護理質量的滿意度進行評價。實施前后患者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1.2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開始實施中醫藥特色護理質量評價,項目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符合倫理原則,參與者均知情同意。參考相關文獻[1,4],采用結構評價、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的方式開展,主要內容:①結構評價:工作計劃是否與《中醫護理指南》相符;各級護理人員崗位職責是否對應;是否具有相適應神經內科中醫護理培訓計劃體系等。②過程評價:對神經內科中醫護理質量有持續改進的方案和記錄;神經內科中醫護理病歷中有針對患者的中醫護理方案、中醫護理技術實施記錄、中醫護理查房記錄以及疑難病歷討論記錄等;定期對神經內科在職在崗人員進行中醫護理培訓和考核,并提供相關學習資料等。③結果評價:分析神經內科相關中醫護理技術的實施情況、神經內科中醫護理方案的實施情況等。1.3觀察指標。(1)中醫護理質量評分:包括中醫護理理論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繼續教育情況、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規范性、中醫護理方案實施、中醫護理科普宣教水平、中醫護理過程中錯漏事件的發生和處理過程,每項10道題,每道題答對得1分,答錯或不答得0分。實施前后采用兩套不同的評分試卷。(2)患者滿意度:對患者進行中醫特色護理滿意度評價,分為滿意、較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四級。1.4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Excel進行錄入和整理,采用SPSS18.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和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神經內科護理質量提升分析
神經內科疾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臨床神經類疾病,在發病過程中時間較急、病情嚴重,導致治療過程也非常漫長。如果不能夠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將會使患者產生各種功能性障礙,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將會產生嚴重的影響。神經內科疾病在治療過程中采用合理的護理措施能對患者病情康復有一定的促進作用[1]。臨床資料顯示,采用精細化護理管理方式能夠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神經內科患者為主要研究對象,對采用精細化護理管理方式在神經內科護理質量提升方面的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6~12月本院神經內科收治的患者82例,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1例。納入標準:對患者進行檢查,患者在醫學影像和醫生的檢查確認下,認定兩組患者均為神經內科患者;患者及其家屬全部知情,并且簽訂同意協議書。排除標準:有其他先天性疾病的患者。觀察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45~78歲,平均(65.25±1.12)歲。對照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41~77歲,平均(66.52±1.2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方式,處理方法是對患者的病情檢測以及生命體征的測量,并提供相應的治療方案。觀察組主要實施精細化護理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①人員管理精細化:為保證分工合理,據護理人員的個人能力和學歷展開;護理人員的整體護理質量由護士長進行監督,做好護理任務的安排工作。責任護士主要對患者的健康知識教育進行科普,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生命體征時刻監測,助理護士配合責任護士做好護理工作;②工作流程精細化:患者在住院時需要熱情接待,將醫院的科室和醫院的整體環境進行詳細的介紹;患者入院之后,需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宣講,并且根據患者的實際問題制定好解決方案;③管理制度精細化:不定期的進行全體會議的召開,制定相應的護理措,對患者的癥狀進行綜合評估,準備好護欄防止易墜床患者墜床,張貼警示標示在易滑倒的患者病房,必要時告知家屬陪同治療[2-3]。1.3觀察指標。①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②滿意情況,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1.4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2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68%,高于對照組的75.61%(P<0.05),見表1;觀察組滿意度為95.12%,高于對照組的75.61%(P<0.05),見表2。
3討論
康復護理模式神經內科腦卒患者觀察
【摘要】目的探討康復護理模式在神經內科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7月~2018年7月間作為本次研究時間段,選擇此時間段內在神經內科住院的106例腦卒中患者納入研究,無典型特殊性患者。采用隨機信封法劃分到基礎組與研究組。基礎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模式,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模式。將兩組患者的康復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結果兩組患者在康復治療有效性方面差異明顯,研究組數據明顯優于基礎組,數據差異達到統計學結果意義標準(P<0.05);護理干預之前研究組與基礎組患者的能力無明顯差異,差異數據未達到統計學標準(P>0.05),護理干預之后研究組患者的能力相對于基礎組而言存在明顯優勢,差異顯著,達到統計學標準(P<0.05)。結論神經內科腦卒中患者采用康復護理模式有著非常顯著的臨床效果,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同時在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以及神經缺損問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神經內科;腦卒中;康復護理;臨床效果
腦卒中屬于危害性較高的一種臨床疾病,臨床中比較常見,同時在致殘、致死多方面均具備較高的概率,患者臨床癥狀普遍較為嚴重,在治療之后患者往往會存在一定的后遺癥,導致預后效果不理想。腦卒中在臨床中會引發多種并發癥,功能障礙便是其中較為普遍且危害嚴重的一種。對此,為了探討康復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將我院無典型特殊性的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7月~2018年7月間作為本次研究時間段,選擇此時間段內在神經內科住院的106例腦卒中患者納入研究,無典型特殊性患者。采用隨機信封法劃分到基礎組與研究組,每組患者53例。基礎組中,男32例,女21例,患者年齡32~66歲,平均(51.2±3.3)歲;研究組中,男35例,女18例,患者年齡33~69歲,49.1歲。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方面無差異,P>0.05不符合統計學對比的基本要求。
1.2護理方法基礎組患者采用臨床常規的護理方法,研究組則在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具體如下。(1)心理護理患者在發病之后往往會因為疾病困擾而形成負面心態,同時因為心態的影響導致不愿意參與到康復護理中,從而阻礙康復護理效果。對此,護理人員需要保障患者心理情緒的穩定性與積極性,提高患者在康復護理方面的參與熱情,保障整體護理效果;(2)體位護理。在采取正確的體位可以有效的預防或減弱患者發生審計痙攣、屈肌痙攣等現象,可以每個一小時幫助患者更換體位;(3)康復鍛煉先對患者實行肢體康復鍛煉的相關宣教,讓患者意識到康復的重要性。在患肢力量得到一定恢復之后可以指導患者實行自我鍛煉,逐漸強化鍛煉強度;(4)并發癥護理強化患者的口腔清潔護理,確保呼吸道通暢性,及時采取吸痰處理,在輸液治療中需要定期更換位置,預防靜脈炎的發生。無任何不良反應,病情恢復理想,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60%以上;有效:相對于治療前恢復效果突出,康復效果采用Fug1-Meyer評分評價,評分越高說明患者康復效果越理想。
神經內科精細化護理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神經內科實施精細化護理管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所在醫院神經內科2015年8月~2018年8月70例神經內科就診患者,根據護理方法分組,觀察組實施精細化護理管理,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對比2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服務態度、護理操作、風險管理、流程管理的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精細化護理管理實踐操作性比較高,能夠顯著提高科室護理質量評分,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神經內科;精細化護理管理
神經內科是臨床重要科室,就診患者往往病情復雜,且合并不同程度功能性障礙,需要醫護人員配合,做好診療工作。對神經內科患者提供細致入微的護理服務,是現階段臨床工作重點改進方向。神經內科于2016年8月開始在全科范圍內開展精細化護理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現選取近三年來神經內科滿足研究條件的70例就診患者,對其護理管理方法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神經內科70例神經內科就診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所有病例均滿足診療標準[1],患者本人或家屬對臨床診療情況知情。根據護理方法分組,觀察組(n=35)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62.53±3.52)歲。對照組(n=35)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62.49±3.61)歲。病例收集工作滿足醫學倫理委員會要求,納入治療依從性較高及中途未停止治療者。排除合并免疫系統、造血系統、惡性腫瘤等嚴重疾病者,同時排除合并心肺功能、肝腎功能嚴重損傷及無法定監護人者。2組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性(P>0.05),具有分組研究價值。1.2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一般護理干預,就診期間,結合病情,護理人員按照科室相關制度及醫囑,為患者做好護理,滿足患者基本需要,保證就診安全。觀察組患者接受精細化護理管理,具體操作方法如下:(1)人員管理:開展精細化管理,需要對科室內部護理人員護理服務意識、護理技能進行強化,加強培訓,使科室內部人員能夠不斷提高操作實效。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對每個護理人員的崗位職能進行明確。與此同時,采取彈性排班模式,保證護理人員能夠為科室提供連續性服務,滿足危重患者需要。(2)精細化護理流程:為有效提高患者在神經內科的就診質量及效率,要求全體科室人員認真做好患者接待工作,協助患者辦理入院手續,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病房。及時介紹科室情況,做好宣導工作。根據病情,協助患者做好各項檢查,降低風險。(3)精細化病種劃分:對患者病情變化情況進行密切關注,監測相關指標時間盡量與診療時間錯開,結合患者需要,明確每日護理服務重點。對分級護理進行細化,護理人員判斷患者自理能力及病情進展情況,以Ⅰ級A、Ⅰ級B、Ⅱ級A、Ⅱ級B、Ⅲ級為標準,將神經內科主要病種的臨床護理路徑確定下來,并予以實施。(4)精細化安全管理:對患者就診期間危險因素進行判斷,如疼痛、壓瘡、跌倒/墜床等,加強質控管理,降低患者臨床風險,減少不必要麻煩,提高患者就診效率。1.3觀察指標。對2組患者開展問卷調查,結合科室評價標準,對護理人員服務態度、護理操作、風險管理、流程管理的護理質量評分進行判定,每項取分范圍0~100分,得分越高說明該項護理質量評分越好[2],做好統計及對比工作。1.4統計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則用(%)表示,采用x2值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神經內科護理精細化管理探討
神經內科患者在臨床實踐中相對于其他科室患者的病情,具有發病時間快、年齡較大以及病情較為嚴重等特點。針對神經內科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進行探討,以此有效的提升神經內科的護理效果。這對于臨床護理工作和工作認真要求更加深入。為此,本文以我院接治的120例神經內科患者作為本文研究對象,探索精細化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F將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間接治的120例神經內科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在45~75歲,平均年齡為(63±3.2)歲;對照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在43~72歲,平均年齡為(61±3.5)歲;120例患者均經臨床MRI或CT掃描確診,且伴隨有不同程度的病癥,其中23例患者為腦梗死、27例患者伴隨有頭暈,暈厥患者為35例,腦出血患者為15例,眩暈綜合征患者20例。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各60例,在年齡、性別、病癥等神經內科基礎資料方面,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通過對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法,主要是科學服藥指導、心理疏導這些流程。同對觀察組在常規護理上再加精細化護理。具體設計人員、護理工作、風險管理等方面。精細化管理首先針對護理人員的個人素質、護理技能、資質等進行管理,根據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將其分為基礎護士、責任護士、責任護士長以及責任護理組長四個級別。不同級別的護理人員分工不同,其中基礎護理人員負責患者的臨床基礎護理工作,責任護士需要能夠認真和科學的執行醫生的治療方案,配合醫生開展治療,數量操作各種醫學儀器和知悉護理操作技能,并對患者的病情、心理狀況等進行密切的觀察記錄。責任護理組長則需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況、生理情況等予以評估,同時督導護士人員開展護理工作。護士長需要綜合協調各護理人員工作分配,是精細化管理的具體推動者。護理工作的精細化管理則是建立在科學護理、人性化護理的基礎上,在盡可能保障患者休息等基礎上,開展生命體征的監測,如血壓、呼吸等,同時將不同護理操作細節進行標準化管理,制定時間表和責任護理人員,予以執行,在護理進程中給予患者健康宣教工作、科學飲食指導,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贏取患者治療的積極性和依從性,從而提高患者康復水平。與此同時,需要關注神經內科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如跌倒、自殺、墜床等,盡可能的避免護理風險的出現,同時通過風險管理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識別、評估予以預防能力和意識。
神經內科護理精細化管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精細化管理的護理效果。方法搜集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神經內科進行護理的156例病患,根據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兩組各78例,參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精細化管理,觀察對比最終的護理效果。結果精細化管理實施前后,基礎護理、病房管理、護理文書和操作技能評分等相關指標,觀察組與參照組相比差異很大(t=7.22、5.37、5.94、7.08,P<0.05);對比護理滿意度,觀察組97.44%(76/78)與參照組85.90%(67/78)相比差異大(=6.80,P<0.05);對比意外事件、不良反應、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組2.56%、2.56%、1.28%與參照組11.54%、10.26%、8.97%相比差異大(=4.79、3.90、4.74,P<0.05)。結論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精細化管理的護理效果十分顯著,可以有效提高我院醫護人員的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臨床護理價值更高。
關鍵詞:神經內科;護理管理;精細化管理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生活壓力的加大,神經內科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向著年輕化的方向發展,其臨床常見的癥狀為頭痛、意識、感覺或者運動障礙等,因此,神經內科疾病的臨床護理顯得尤為重要[1]。本文針對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神經內科進行護理的156例病患進行研究,觀察對比精細化管理實施前后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搜集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神經內科進行護理的156例病患,根據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兩組,觀察組78例,年齡24-77歲,平均(55.29±3.07)歲;其中男40例,女38例。參照組78例,年齡范圍25-75歲,平均(54.61±3.31)歲;其中男42例,女36例。對比分析兩組病患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差異?。≒>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參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則給予精細化管理,第一是對護理人員進行精細化管理,將所有護理人員分為若干組,每組設置一名組長,全面掌握病患的資料,對病患的各項身體指標和心理指標進行護理和監測,并責任落實到人。第二是工作流程的精細化,規范好每日的護理流程,嚴格按照流程進行護理工作,監測病患的生命體征,掌握病患的情緒,協助病患好好休息[2]。第三是風險管理精細化,預見病患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對有特殊病情的病患要放置床頭警示牌,對危險活動區域要放置溫馨提醒警示牌,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3]。第四是績效考核精細化,將護理人員的出勤、能級、工作量、護理質量、風險事件及滿意度進行比例分配,將各項所占分值的總和作為每月的績效考核總分[4]。第五是安全教育精細化管理,規定每周至少組織2次安全教育活動,并對病患進行針對性的2-3次/周的安全教育,包括疾病的相關知識、治療方式及風險事件的預防等,提高病患的意識,緩解病患的焦慮情緒[5]。1.3統計學分析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基礎護理、病房管理、護理文書和操作技能等相關指標的組間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護理滿意度、意外事件、不良反應、并發癥發生情況等計數資料,采用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1.4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觀察精細化管理實施前后的基礎護理、病房管理、護理文書和操作技能等相關指標及護理滿意度,并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相關指標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護理質量越好。再對意外事件、不良反應、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精細化管理的效果。
2結果
神經內科患者護理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神經內科患者護理中應用基于循證理念的護理管理對護理風險事件的防范作用。方法:我院神經內科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實行基于循證理念的護理管理,將該時間段數據與實行前(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數據進行比較。實行前選取20位護理人員、90例患者,實行后選取21位護理人員、92例患者。對比實行前護理管理質量與護理風險事件。結果:實行后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專業技術、服務態度評分遠高于實行前(P<0.05),護理風險事件出現率遠低于實行前(P<0.05)。結論:神經內科患者護理中應用基于循證理念的護理管理可促進護理管理質量的提高與護理風險事件的減少。
關鍵詞:循證理念;神經內科;護理風險
護理風險事件即為患者在醫院接受護理服務期間由不確定因素導致直接或間接傷害,出現的不安全事件[1]。神經內科患者病情較為嚴重且容易變化,伴隨癱瘓、精神異常、吞咽功能異常等問題,面臨著很高的護理風險[2]。在護理管理中加強防范是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重要途徑。本次研究將探究基于循證理念的護理管理的作用。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作者單位:)我院神經內科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實行基于循證理念的護理管理,將該時間段數據與實行前(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數據進行比較。實行前20位神經內科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年齡26-40歲,平均(35.2±4.5)歲;實行后護理人員21位均為女性,年齡25-42歲,平均(36.0±4.2)歲。實行前后護理人員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1.2方法(作者單位:)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間實行常規護理管理。按照醫院與科室規定、患者需要開展護理管理,維持環境整潔,護理風險相關知識教育等。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間實行基于循證理念的護理管理。尋找循證支持。查找相關文獻,檢索“神經內科”、“風險事件”等關鍵詞,總結以往文獻中關于風險事件發生的原因、類型、預防措施,結合臨床經驗與科室實際情況,制定護理管理方案。定期培訓護理人員,增強其風險防控意識,并隨機抽查其工作情況;根據神經內科病房特征,組織護理人員集中討論風險問題與防范措施,促進護理人員風險管理重度程度的加強;在患者入院后為其配置腕帶,以便及時識別其身份;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了解其困惑與心理問題,積極疏導與解釋;評估患者病情,預見性處理危險因素;定期清潔、消毒病房,避免積水;妥善固定相關管道,定期檢查管道松緊度,避免意外拔管;加強對胃管使用情況與飲食情況的監測,避免誤吸;床邊設置圍欄,預防墜床。1.3研究指標(作者單位:)(1)實行前后護理管理質量。包括風險防范意識、專業技術、服務態度,每項分數為0至100分,分數越高,護理管理質量越好。(2)實行前后護理風險事件。實行前與實行后分別選取90例、92例患者統計護理風險事件。1.4統計學分析(作者單位:)本研究工具為SPSS22.0,用t、χ2檢驗計量(-x±s)和計數(%)資料,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淺談神經內科住院病患感染防控應對策略
摘要:目的:了解神經內科病房醫院感染狀況。方法:對2008年收治的2060例住院患者進行回顧性調查。結果:醫院感染率為6.04%,≥60歲患者為高危人群,感染發生部位依次為呼吸道、泌尿道及胃腸道等;主要基礎病為腦出血、腦梗死、顱內感染;住院天數≥15d感染者占85.08%。結論:神經內科病房為醫院感染的重點區域,年齡、住院時間、基礎病、侵入性操作等為影響因素,防治關鍵是減少危險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做好消毒隔離。
關鍵詞:神經內科;醫院感染;防護對策
醫院感染多發生在高齡、重癥患者。神經內科患者以年齡大、癱瘓多、意識障礙多、病情危重等為特點,成為院內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探討神經內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特點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為確切了解我院神經內科醫院感染率和病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對本院神經內科2008年收治的所有住院患者進行回顧性調查,以分析危險因素,提出防治措施。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神經內科收治的所有出院患者病歷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