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功能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2 14:42:3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生理功能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生理功能

腦的生理功能研究論文

【關鍵詞】腦生理功能病理特點

隨著臨床中醫腦病學的開展以及世界范圍內有關腦及腦病研究的興起,中醫腦理論也逐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本文擬從腦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現兩方面加以論述。

1腦的生理功能和特點

1.1腦主元神“元神”一語,出于道家,本屬哲學范疇。如《太上靈樞神景內經》云:“天門自開,元神自現,頂竅開而竅竅開,元神居而神神聽命”[1]。宋·白玉蟾云:“唯人頭有九宮,其一宮名曰谷神”。“谷”可訓為“元”,故谷神即元神也。經醫學家的改造,用以論述人體生理、病理,便具有醫學涵義而成醫學概念。元神,是指人體最本原,最重要的神。它是人體百神之主,具有統御眾神的功能,人體的各種神明活動均由其主宰。其涵義有二: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稱;二是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即心理活動。

1.2腦司五感而主運動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軀體冷、暖、痛、癢等感覺是由五官和皮膚感覺而得,它雖接受五臟的功能支配,但感覺正常與否,卻是腦中元神主宰下的五臟系統共同協調配合的結果。若腦神健旺,五臟功能正常,則人體視明耳聰,嗅味靈敏,軀體感覺正常。反之,在病理條件下若五臟功能正常而腦神衰弱,或腦神健旺而五臟功能失常,官竅不利,均可導致人體感覺失常。如《靈樞·口問》說:“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傾,目為之眩。”[2]《素問·氣厥論》說:“膽移熱于腦,則鼻淵。”[2]腦與五官諸竅通過經絡聯系而發揮接受感覺信息的功能。如《靈樞·大惑論》說:“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并為系,上屬于腦”,[2]說明腦和目系經脈相聯。在十二經中,六陽經上循頭面,二經別亦循于頭項,故《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通過頭面空竅,腦與全身經脈相聯系。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但肌肉骨節協調運作,完成各種運動,還需在腦的支配下。若腦有病變,可引起運動障礙,舉止失常,如《靈樞·海論》說:“髓海有余,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1.3腦統意志而御五臟現代心理學認為記憶是指對過去感知過的事情、思考過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后,其印象仍保留在頭腦里,在一定條件下能重現出來的過程。記憶作為一個心理過程,主要包括習得、保持和提取階段。習得是通過學習對材料進行編碼和組織,使它們儲存在記憶中,學習過的事情在頭腦里存留一段時間后,在必要時或在一定情景下重新出現在意識之中,這就是保持和提取。記憶可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記憶是人認識過程的一個階段,如學習、思維、想象、聯想、語言等也都是屬于腦的功能。心理的實質是:心理是腦的機能,即心理活動產生于腦,心理活動是腦的高級機能。從個體發育來看,隨著腦的發育、復雜,心理亦相應發展,解剖生理學研究證明,任何一種心理活動都和腦的一定部位有關。臨床觀察發現,任何一種腦部位的損傷都在發生生理機能變化的同時也發生心理變化。由上可見,腦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腦的機能。腦神學說認為,腦是接受萬物以進行思維的器官。故一切心理活動都由腦主持。在生理情況下,若髓海充足,真氣充沛,則腦中元神健旺而思維敏捷,記憶力強而多智。反之則思維遲鈍,記憶力下降而智弱。《素問·脈要精微論》說:“頭者,精明之府。”《素問集注》說:“諸陽之神氣,上會于頭,諸髓之精,上聚于腦,故頭為精髓神明之府。”[3]說明腦是精神匯聚之所,以主神志活動。腦通過藏元神統志意,以主持人的情感、意識、思維活動,一旦腦失所養,或邪犯于腦,使元神散亂,則可引起神識不清,思維錯亂,言語無序,行為失常等意識思維障礙之癥。腦神發揮記憶,學習思維和智力的正常功能還需五臟功能活動的協調配合。根據臟腑功能表現,腦主思維的功能主要靠心主血脈,脾胃運化氣血和肝藏血功能的支持。《靈樞·營衛生會篇》曰:“血者神氣也”。腦主元神的功能,除血外還必須有髓做為其物質基礎。腎藏精生髓,主伎巧,又主智。腎精足,則生髓有源,腦海充足,故記憶力強而多智。臨床上益智多補腎填精充腦。七情五志是現代心理學中的情緒過程和意志過程。在認識世界的同時,人對事物產生喜歡或不喜歡的態度和體驗,即情緒過程。人為了達到預期目標,不斷自我調節,克服重重困難,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品質,稱意志過程。腦具有接受外界精神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和調節,表現出各種情志活動的生理功能。情志活動雖有五臟神的主持,但其表現均為腦主元神、總眾神的結果。腦為思維器官,當外界精神刺激通過各種感覺器官傳入人體時,首先到腦,由腦神再根據刺激的種類,分屬于具體主司的臟來加以表現。如令人發怒的精神刺激作用于人體時,通過眼或耳等感覺器官入腦,腦再分屬于肝,于是肝做出相應的反應:“怒則氣上”,表現為面紅目赤,粗聲大氣。腦為元神之府還表現在它是生命活動的最高調控中心,深藏于顱骨之內,不能受絲毫損傷。腦有所傷,輕則大病,重則立死,如《素問·刺禁論》說:“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臨床上,腦髓病變不單可引起感覺運動障礙,甚至引發整個機體的功能紊亂而危及生命。腦的生理特點:程昭寰認為腦為髓海,髓至清至純,水谷精液和合而為膏者才為髓,較之五臟之氣血津液尤為所貴;頭為陽經交會之所,督脈主一身之陽,腦賴陽氣通達,才能使精氣布達于全身,且腦藏元神,以清靜明亮內持為貴,動擾則掉搖散亂,無所適從[4]。因此,他總結腦的特性有五點:①中清之臟;②純陽之臟;③喜靜惡擾;④喜盈惡虧;⑤喜通惡郁

查看全文

植物鈣素生理功能論文

摘要:鈣作為一種大量的營養元素,在園林植物上的應用十分廣泛。綜述了近年來園林植物鈣素生理的研究進展,主要包括園林植物鈣素的存在形式,鈣的生理功能,鈣對果實品質的影響等。

關鍵詞:鈣;園林植物;生理代謝

鈣是一種根重要的礦質元素,是植物生長發育的必需營養元素之一,在植物生理活動中,既起著結構成分的作用,也具有酶的輔助因素功能,它能維持細胞壁、細胞膜及膜結合蛋白的穩定性,參與細胞內各種生長發育的調控作用。由于鈣在土壤中含量比較豐富,一向不被人們所重視。近年來,隨著園林植物鈣調素的發現與研究的深入,鈣與園林植物的生理關系也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本文就近年來鈣素在園林植物生理代謝中的作用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一、鈣在細胞中的存在形式

植物從氯化鈣等鹽類中吸收鈣離子,鈣離子無色、無磁性,并且不參加任何氧化還原反應。鈣在細胞中以多種形式存在,當細胞中的鈣含量在0.1-10mmol/L時,可分為游離鈣、結合鈣和貯存鈣。不同形態的鈣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鈣主要存在于葉子或老的器官和組織中,它是一個比較不易移動的元素。

二、鈣在植物體內的功能

查看全文

腦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現研究論文

【關鍵詞】腦生理功能病理特點

隨著臨床中醫腦病學的開展以及世界范圍內有關腦及腦病研究的興起,中醫腦理論也逐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本文擬從腦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現兩方面加以論述。

1腦的生理功能和特點

1.1腦主元神“元神”一語,出于道家,本屬哲學范疇。如《太上靈樞神景內經》云:“天門自開,元神自現,頂竅開而竅竅開,元神居而神神聽命”[1]。宋·白玉蟾云:“唯人頭有九宮,其一宮名曰谷神”。“谷”可訓為“元”,故谷神即元神也。經醫學家的改造,用以論述人體生理、病理,便具有醫學涵義而成醫學概念。元神,是指人體最本原,最重要的神。它是人體百神之主,具有統御眾神的功能,人體的各種神明活動均由其主宰。其涵義有二: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稱;二是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即心理活動。

1.2腦司五感而主運動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軀體冷、暖、痛、癢等感覺是由五官和皮膚感覺而得,它雖接受五臟的功能支配,但感覺正常與否,卻是腦中元神主宰下的五臟系統共同協調配合的結果。若腦神健旺,五臟功能正常,則人體視明耳聰,嗅味靈敏,軀體感覺正常。反之,在病理條件下若五臟功能正常而腦神衰弱,或腦神健旺而五臟功能失常,官竅不利,均可導致人體感覺失常。如《靈樞·口問》說:“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傾,目為之眩。”[2]《素問·氣厥論》說:“膽移熱于腦,則鼻淵。”[2]腦與五官諸竅通過經絡聯系而發揮接受感覺信息的功能。如《靈樞·大惑論》說:“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并為系,上屬于腦”,[2]說明腦和目系經脈相聯。在十二經中,六陽經上循頭面,二經別亦循于頭項,故《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通過頭面空竅,腦與全身經脈相聯系。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但肌肉骨節協調運作,完成各種運動,還需在腦的支配下。若腦有病變,可引起運動障礙,舉止失常,如《靈樞·海論》說:“髓海有余,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1.3腦統意志而御五臟現代心理學認為記憶是指對過去感知過的事情、思考過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后,其印象仍保留在頭腦里,在一定條件下能重現出來的過程。記憶作為一個心理過程,主要包括習得、保持和提取階段。習得是通過學習對材料進行編碼和組織,使它們儲存在記憶中,學習過的事情在頭腦里存留一段時間后,在必要時或在一定情景下重新出現在意識之中,這就是保持和提取。記憶可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記憶是人認識過程的一個階段,如學習、思維、想象、聯想、語言等也都是屬于腦的功能。心理的實質是:心理是腦的機能,即心理活動產生于腦,心理活動是腦的高級機能。從個體發育來看,隨著腦的發育、復雜,心理亦相應發展,解剖生理學研究證明,任何一種心理活動都和腦的一定部位有關。臨床觀察發現,任何一種腦部位的損傷都在發生生理機能變化的同時也發生心理變化。由上可見,腦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腦的機能。腦神學說認為,腦是接受萬物以進行思維的器官。故一切心理活動都由腦主持。在生理情況下,若髓海充足,真氣充沛,則腦中元神健旺而思維敏捷,記憶力強而多智。反之則思維遲鈍,記憶力下降而智弱。《素問·脈要精微論》說:“頭者,精明之府。”《素問集注》說:“諸陽之神氣,上會于頭,諸髓之精,上聚于腦,故頭為精髓神明之府。”[3]說明腦是精神匯聚之所,以主神志活動。腦通過藏元神統志意,以主持人的情感、意識、思維活動,一旦腦失所養,或邪犯于腦,使元神散亂,則可引起神識不清,思維錯亂,言語無序,行為失常等意識思維障礙之癥。腦神發揮記憶,學習思維和智力的正常功能還需五臟功能活動的協調配合。根據臟腑功能表現,腦主思維的功能主要靠心主血脈,脾胃運化氣血和肝藏血功能的支持。《靈樞·營衛生會篇》曰:“血者神氣也”。腦主元神的功能,除血外還必須有髓做為其物質基礎。腎藏精生髓,主伎巧,又主智。腎精足,則生髓有源,腦海充足,故記憶力強而多智。臨床上益智多補腎填精充腦。七情五志是現代心理學中的情緒過程和意志過程。在認識世界的同時,人對事物產生喜歡或不喜歡的態度和體驗,即情緒過程。人為了達到預期目標,不斷自我調節,克服重重困難,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品質,稱意志過程。腦具有接受外界精神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和調節,表現出各種情志活動的生理功能。情志活動雖有五臟神的主持,但其表現均為腦主元神、總眾神的結果。腦為思維器官,當外界精神刺激通過各種感覺器官傳入人體時,首先到腦,由腦神再根據刺激的種類,分屬于具體主司的臟來加以表現。如令人發怒的精神刺激作用于人體時,通過眼或耳等感覺器官入腦,腦再分屬于肝,于是肝做出相應的反應:“怒則氣上”,表現為面紅目赤,粗聲大氣。腦為元神之府還表現在它是生命活動的最高調控中心,深藏于顱骨之內,不能受絲毫損傷。腦有所傷,輕則大病,重則立死,如《素問·刺禁論》說:“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臨床上,腦髓病變不單可引起感覺運動障礙,甚至引發整個機體的功能紊亂而危及生命。腦的生理特點:程昭寰認為腦為髓海,髓至清至純,水谷精液和合而為膏者才為髓,較之五臟之氣血津液尤為所貴;頭為陽經交會之所,督脈主一身之陽,腦賴陽氣通達,才能使精氣布達于全身,且腦藏元神,以清靜明亮內持為貴,動擾則掉搖散亂,無所適從[4]。因此,他總結腦的特性有五點:①中清之臟;②純陽之臟;③喜靜惡擾;④喜盈惡虧;⑤喜通惡郁。

查看全文

腦的生理功能分析論文

1腦的生理功能和特點

1.1腦主元神“元神”一語,出于道家,本屬哲學范疇。如《太上靈樞神景內經》云:“天門自開,元神自現,頂竅開而竅竅開,元神居而神神聽命”[1]。宋·白玉蟾云:“唯人頭有九宮,其一宮名曰谷神”。“谷”可訓為“元”,故谷神即元神也。經醫學家的改造,用以論述人體生理、病理,便具有醫學涵義而成醫學概念。元神,是指人體最本原,最重要的神。它是人體百神之主,具有統御眾神的功能,人體的各種神明活動均由其主宰。其涵義有二: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稱;二是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即心理活動。

1.2腦司五感而主運動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軀體冷、暖、痛、癢等感覺是由五官和皮膚感覺而得,它雖接受五臟的功能支配,但感覺正常與否,卻是腦中元神主宰下的五臟系統共同協調配合的結果。若腦神健旺,五臟功能正常,則人體視明耳聰,嗅味靈敏,軀體感覺正常。反之,在病理條件下若五臟功能正常而腦神衰弱,或腦神健旺而五臟功能失常,官竅不利,均可導致人體感覺失常。如《靈樞·口問》說:“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傾,目為之眩。”[2]《素問·氣厥論》說:“膽移熱于腦,則鼻淵。”[2]腦與五官諸竅通過經絡聯系而發揮接受感覺信息的功能。如《靈樞·大惑論》說:“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并為系,上屬于腦”,[2]說明腦和目系經脈相聯。在十二經中,六陽經上循頭面,二經別亦循于頭項,故《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通過頭面空竅,腦與全身經脈相聯系。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但肌肉骨節協調運作,完成各種運動,還需在腦的支配下。若腦有病變,可引起運動障礙,舉止失常,如《靈樞·海論》說:“髓海有余,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1.3腦統意志而御五臟現代心理學認為記憶是指對過去感知過的事情、思考過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后,其印象仍保留在頭腦里,在一定條件下能重現出來的過程。記憶作為一個心理過程,主要包括習得、保持和提取階段。習得是通過學習對材料進行編碼和組織,使它們儲存在記憶中,學習過的事情在頭腦里存留一段時間后,在必要時或在一定情景下重新出現在意識之中,這就是保持和提取。記憶可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記憶是人認識過程的一個階段,如學習、思維、想象、聯想、語言等也都是屬于腦的功能。心理的實質是:心理是腦的機能,即心理活動產生于腦,心理活動是腦的高級機能。從個體發育來看,隨著腦的發育、復雜,心理亦相應發展,解剖生理學研究證明,任何一種心理活動都和腦的一定部位有關。臨床觀察發現,任何一種腦部位的損傷都在發生生理機能變化的同時也發生心理變化。由上可見,腦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腦的機能。腦神學說認為,腦是接受萬物以進行思維的器官。故一切心理活動都由腦主持。在生理情況下,若髓海充足,真氣充沛,則腦中元神健旺而思維敏捷,記憶力強而多智。反之則思維遲鈍,記憶力下降而智弱。《素問·脈要精微論》說:“頭者,精明之府。”《素問集注》說:“諸陽之神氣,上會于頭,諸髓之精,上聚于腦,故頭為精髓神明之府。”[3]說明腦是精神匯聚之所,以主神志活動。腦通過藏元神統志意,以主持人的情感、意識、思維活動,一旦腦失所養,或邪犯于腦,使元神散亂,則可引起神識不清,思維錯亂,言語無序,行為失常等意識思維障礙之癥。腦神發揮記憶,學習思維和智力的正常功能還需五臟功能活動的協調配合。根據臟腑功能表現,腦主思維的功能主要靠心主血脈,脾胃運化氣血和肝藏血功能的支持。《靈樞·營衛生會篇》曰:“血者神氣也”。腦主元神的功能,除血外還必須有髓做為其物質基礎。腎藏精生髓,主伎巧,又主智。腎精足,則生髓有源,腦海充足,故記憶力強而多智。臨床上益智多補腎填精充腦。七情五志是現代心理學中的情緒過程和意志過程。在認識世界的同時,人對事物產生喜歡或不喜歡的態度和體驗,即情緒過程。人為了達到預期目標,不斷自我調節,克服重重困難,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品質,稱意志過程。腦具有接受外界精神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和調節,表現出各種情志活動的生理功能。情志活動雖有五臟神的主持,但其表現均為腦主元神、總眾神的結果。腦為思維器官,當外界精神刺激通過各種感覺器官傳入人體時,首先到腦,由腦神再根據刺激的種類,分屬于具體主司的臟來加以表現。如令人發怒的精神刺激作用于人體時,通過眼或耳等感覺器官入腦,腦再分屬于肝,于是肝做出相應的反應:“怒則氣上”,表現為面紅目赤,粗聲大氣。腦為元神之府還表現在它是生命活動的最高調控中心,深藏于顱骨之內,不能受絲毫損傷。腦有所傷,輕則大病,重則立死,如《素問·刺禁論》說:“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臨床上,腦髓病變不單可引起感覺運動障礙,甚至引發整個機體的功能紊亂而危及生命。腦的生理特點:程昭寰認為腦為髓海,髓至清至純,水谷精液和合而為膏者才為髓,較之五臟之氣血津液尤為所貴;頭為陽經交會之所,督脈主一身之陽,腦賴陽氣通達,才能使精氣布達于全身,且腦藏元神,以清靜明亮內持為貴,動擾則掉搖散亂,無所適從[4]。因此,他總結腦的特性有五點:①中清之臟;②純陽之臟;③喜靜惡擾;④喜盈惡虧;⑤喜通惡郁。

2腦的病理表現

腦的病證范圍廣泛,但總的病機不外虛實兩端。虛證多緣精氣虧損,腦髓不足;實證多因腦氣郁閉引起。

查看全文

腹膜解剖及生理功能論文

樹突狀細胞(DendriticCells,DC)是目前體內功能最強的專職抗原呈遞細胞,具有啟動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的功能。本文介紹DC在血液腫瘤中誘導的自身腫瘤殺傷活性、移植免疫、治療及預后等方面的研究。

樹突狀細胞(DendriticCells,DC)是近年來倍受人們關注的專職抗原呈遞細胞(AntigenpresentingCells,APC),能攝取、加工及呈遞抗原,啟動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DC于1973年首次由Steinman和Cohn發現。近年來關于DC分化、發育及抗腫瘤應用尤其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對血液腫瘤DC的研究作一綜述。

1DC誘導的自身腫瘤殺傷活性

Choudhury等[1]報道,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與細胞因子-粒單核細胞集落刺激因子(CM-CSF)、白介素4(IL-4)、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在體外共同孵育后,產生了形態學、免疫表型具有DC特征的細胞,熒光原位雜交(FISH)表明這些細胞中t(9;22)的存在,說明它們來自白血病細胞。特異的體外測定DC的功能證實這些細胞具有潛在刺激淋巴細胞增殖的作用。體外產生的白血病DC刺激自體T細胞產生了強烈的抗白血病細胞的細胞毒活性,但對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匹配的正常異體骨髓細胞表現為低反應。用DC刺激的自體T細胞抗CML靶細胞的細胞毒活性,是體外單用IL-2培養擴增的自體T細胞作用的4~6倍。DC刺激的T細胞也抑制CML克隆前體的生長。這些結果表明,體外細胞因子誘導CML細胞向DC分化,這些DC具有明顯的T細胞刺激功能。體外產生的DC通過對白血病特異性抗原的有效傳遞產生抗白血病作用。Robinson等[2]報道,急性白血病(AL)細胞在上述細胞因子的作用下亦能向DC分化。作者用21例AL患者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與GM-CSF、TNF-α共同孵育,15例細胞成活,其中12例可觀察到符合DC典型的形態學特征。流式細胞分析顯示,這些細胞有DC特異性抗原CD1a、CD83的表達,成熟DC還有HLA-DR、CD40、CD80、CD86的表達。9/12例中混合淋巴細胞反應(MLR)測定,這些培養的細胞具有很強的抗原呈遞功能,經FISH分析證實,一些AML的DC起源于5q-及ph+白血病細胞,另外2例髓系和淋巴系雙表型白血病CD19持續異常表達。AML惡性轉變發生在多能干細胞水平,但是體內隨后白血病細胞的分化被局限于某一細胞系、然而體外白血病克隆50%可自然向單核細胞、粒細胞成熟,另外在細胞因子的作用下可進一步終末細胞分化。該研究證實了AL原始細胞衍生的DC是惡性起源的,表明一種惡性細胞向具有潛在抗原呈遞能力的細胞轉變,這類細胞具有很強的呈遞腫瘤相關抗原的能力,因此可以用于誘導抗白血病免疫反應。需指出的是,DC的白血病起源由以下證據支持:①在培養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白血病原始細胞占90%~98%,細胞數量在整個培養階段維持穩定且具有恒定的高存活力;②在GM-CSF、TNF-α中培養后觀察到的DC占73%~92%,比在相同條件下正常祖細胞衍生的DC比例高;③AL單個核細胞生成的DC與正常DC前體行為不一致。體外來自12/15例AL所產生的潛在抗原呈遞DC,這一發現提出的兩大重要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研究:①一種早期干細胞表型是這種現象的先決條件嗎?AL與其它白血病的進一步研究,需要確定是否如此,以及該現象的真正頻率和生物學重要性;②這種體外成熟能允許假定的白血病相關抗原更有效地呈遞到有適當受體的細胞毒T細胞嗎?

Choudhury等[3]報道,AML包括一組血及骨髓中原始髓細胞克隆積累的疾病,惡性細胞表現為髓細胞分化的變異程度及與許多特征性的細胞遺傳異常和基因重排有關,特殊的細胞遺傳變化通常與特殊疾病表型和臨床后果有關。正常多能造血干細胞與白血病克隆共存于骨髓。成功的抗白血病治療后,骨髓正常造血干細胞的造血功能得以恢復,但大多數病例,緩解僅為暫時的。因此,對于大多數AML病人的治療上的挑戰就在于防止復發,以期達到長期緩解。為此,Choudhury等[3]開展了體外誘導AML細胞分化成DC的工作,并以此來刺激自體的抗白血病的T細胞反應。他們在體外用GM-CSF+IL-4聯合TNF-α或CD40配體(CD40L)產生DC,對象19例不同染色體異常的AML病人,除1例外均產生了DC的形態學表型特征及T細胞刺激特性,這些細胞高表達MHC-Ⅰ類、Ⅱ類抗原及共刺激分子CD86和ICAM-1。有3例通過FISH分析染色體異常。自體淋巴細胞與AML衍生的DC共同培養能溶解自體白血病細胞,并注意到少許抗自體的正常細胞的細胞毒活性,這些正常細胞來自于病人緩解期。結果顯示有DC表型、功能的細胞能從多數人AML標本中獲得。如果已知AML的生物學異質性,就不會奇怪實驗結果的變異及偶爾有AML細胞標本未顯示有向DC分化。進一步研究這些細胞確保可決定靶抗原而進行被觀察到的免疫活性。這些工作潛在治療上的應用是重要的,白血病DC可潛在地被用作體內細胞的白血病疫苗或體外產生抗白血病的T細胞而用于免疫治療。它們在免疫治療上的應用于這種通常致死性疾病可消除微小殘余疾病及將暫時的反應轉變成持久緩解。

據Cao等[4]報道,GM-CSF可誘導鼠紅白血病細胞(FBL-3)分化成類單核細胞的細胞來刺激宿主對白血病的免疫反應,即經GM-CSF處理后的FBL-3細胞,DC的特異性標志33D1及NLDC-145的表達陽性率顯著升高,同時MHC-Ⅱ類分子,CD80、CD86的表達及血管細胞粘附分子1(VCAM-1)表達顯著上調,通過電鏡觀察到DC典型的形態學。功能上,GM-CSF誘導的FBL-3細胞可明顯刺激初始異基因的和自體的T細胞的增殖,并誘導特異的細胞毒T細胞的產生。總之,這些結果對白血病的免疫治療有重要啟示。

查看全文

藏象學說教學論文

【關鍵詞】藏象學說;教學

《中醫基礎理論》是學習中醫的入門課,藏象學說又是其中的核心教學內容。但是由于中醫學的基本理論產生于二千多年前,內容古樸而抽象,而且其中一些概念與現今不盡相同,這些都令初學者難以掌握。如何提高學生對本章內容的感性認識,加深學生對中醫藏象學說的理解,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就此,筆者結合個人教學體會,談幾點粗淺看法。

1講清西醫、中醫臟腑器官的區別

中西醫學是在不同指導思想、思維方式影響下形成的不同醫療體系,由于看問題的方式角度不同,必然要產生不同的認知結果。因此,中西醫學中所涉及到的臟腑或器官雖有共同的稱謂,但本質上兩者差別很大。所以,在給學生授課時,必須要將這一點強調清楚。以便同學在后面的學習中能夠更好理解相關知識。我們可以舉例講解這個問題:西醫中肝的本名應為Liver或hepar,西醫學傳入我國,借用了我們約定俗成的“肝”這一中文稱謂來表述西醫中的Liver這一器官。所以西醫中的肝是一個消化腺,是人體的化工廠;而中醫學中的肝則完全不同,它是具有主疏泄功能、可以調節血的蓄溢的一個臟。可見中醫的肝不單純是一個解剖學的概念,更重要的則是概括了人體某一系統的生理和病理學概念。雖然其與現代人體解剖學的臟器名稱相同,但在生理或病理的含義中,卻有很大差別。其余臟腑中西醫概念的異同與之相仿。通過這樣的講解,可以使學生全面了解此問題的本質與核心。

2以氣為紐帶,系統介紹各臟腑的生理功能

中醫學中所講的氣,既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又是臟腑功能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臟腑的很多功能活動都要依賴氣的運動變化而實現。所以在講授臟腑的功能時,可以初步講授氣的功能特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演各臟腑的功能,同時闡發臟腑生理病理與氣的聯系。例如在講授肺的生理功能時,先講肺氣的運動特點:宣發、肅降,正是基于肺氣的這些運動,才產生了肺的其他生理效應:主氣、司呼吸、通調水道、輔助物質的輸布代謝;脾氣的運動方式是向上,所以脾才具有主升清、運化水谷、統血等一系列的功能;胃主通降,其氣以降為和,所以胃氣也助六腑傳化糟粕。在藏象學說中,有很多方面都涉及到這些內容,所以在講授時應以氣的運動變化為主線,先講清臟腑與氣的這些聯系,然后再講解由氣的運動變化所產生的生理效應—臟腑的功能,進而延伸到各臟腑的病理變化。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使課程的內容更具有邏輯性,同時,也可以兼顧講授內容的前后聯系性。氣的概念比較抽象,我們在這里講了氣與臟腑功能的關系,就可以增強學生對氣的感性認識,在以后講到氣的概念時,學生就會覺得確有其物,而且這樣做也能夠使同學們充分認識到氣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老齡化輔助性醫療產品創新設計研究

摘要:在我國老齡化人口持續增長的同時“空巢鄉村”的現象導致鄉村留守老人的比重也穩居不下。本論文主要探討在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結合“互聯網+鄉村”的發展模式,調研鄉村留守老人這一特殊群體的真正醫療輔助需求點,側重分析農村老齡化人口存在的醫療問題和現有的輔助性醫療產品,并且針對這一特殊群體的需求提出創新設計和開發。

關鍵詞:美麗鄉村;老齡化;輔助性

醫療產品我國在2013年首次提出要建設美麗鄉村的奮斗目標,在全民積極響應美麗鄉村建設的熱潮的同時,我們考慮到農村本身具有復雜性和特殊性的特點,針對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如何更好的解決農村老齡化人口對于醫療輔助性產品的使用,是當前在農村建設中所必須面對和考慮的形勢之一。目前美麗鄉村的建設在醫療保障方面收到環境經濟人文等因素的限制,是存在少許問題的。我們現階段提出對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老齡化人口的醫療產品的創新設計研究意在通過本身的醫療資源模塊加上鄉村老齡化人口的特點來解決各地區鄉村老齡化人口對于輔助性醫療產品的需求性。

一、美麗鄉村老年人需求分析

據研究表明,自2004年以來“老年人”才被認定為是巨大且同質化的群體。目前對于“老年人設計”大部分是建立在功能化的基礎上解決老年人的生理問題。尤其是鄉村老年人這一特殊的群體。鄉村自古至今都是具有復雜性特點的群體生活環境。落后的基礎設施建設,貧瘠的物資缺乏一直是鄉村存在的問題。雖然現在大力發展“美麗鄉村”的建設,但實際上對于鄉村老年人的需求并沒有真正的關注到。現在的鄉村建設也正在和時代接壤,“互聯網+鄉村”的出現預示著鄉村即將不再只是處在封閉落后中,隨著5G時代的到來,“5G+鄉村“的模式在未來能給鄉村會帶來更多的發展和資源。但目前這種模式仍存在一定的缺陷,鄉村現在滯留的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居多,留守老人對于新技術的接受能力是具有一些排斥心理。但鄉村的數字化轉型發展也必將成為鄉村在未來的發展中的必經之路。所以筆者考慮在這種情況下鄉村老人對科技化產物的接受能力和使用能力也相應提高。目前農村留守老人數量已超過5000萬人口,其中81%的留守老人仍舊需要靠自我勞動生存,并且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同時患有各種疾病的風險也在顯著提高,特別是農村老人的身體素質由于受到各方面的條件約束相比城市老人的身體狀態要差很多,所以為了維持基本的正常生活自立能力,鄉村老年人對輔助產品的需求也就相應增加,因此,有必要單獨研究鄉村老年人群使用輔助器具的情況。筆者通過對比分析城市老人和鄉村老人基于生活環境特點、醫療環境特點以及收入水平、教育水平等群體個性情況的對比分析,明確鄉村的老年人存在以下幾種問題:(1)鄉村老年人由于常年的勞作以及對自身的生活習慣的不重視,導致自身的生理機能相較于城市老人更加容易衰退,患慢性病甚至突發疾病、致殘性疾病的可能性更高于城市老人;(2)由于受到地域和環境交通的限制,特別是偏遠鄉村的老年人,在定期檢查和重大疾病前期征兆出現時等各方面時,無法及時就醫檢查而忽略病情導致重大疾病的發生;(3)留守老人的外出子女大多在外打工,普遍是年終返鄉,有的甚至數年不歸。這就導致留守老人生病需要照料時子女不能協助照料,甚至在重大疾病前期征兆時也容易忽視老人疾病的嚴重性,從而出現不能及時就醫、生病期間無人看護或得不到良好看護的現象;(4)由于鄉村老年人較于城鎮老年人的體力活動更多,其身體的基本生理功能包括視覺、聽覺、味覺以及肌肉關節的活動能力和記憶力衰退更為顯著。同時導致相應的行為能力(比如起床時的起臥能力、蹲下站起的能力、家庭衛生清理現象、對吃藥劑量和吃藥時間的遺忘等能力)也都出現明顯的下降。鄉村的留守老人其實不僅在生理機能衰退上容易產生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問題,同時在心理上也存在子女不能陪伴的孤寂感。所以筆者認為在考慮輔助性醫療產品的創新時不僅是維持鄉村老年人獨立生活日常的自理能力,社會參與能力和生命存續之外,也要考慮這個群體的心理需求。

二、美麗鄉村老齡化醫療輔助性醫療產品

查看全文

中醫與西醫比較優勢研究論文

關鍵字:慢性病;亞健康;養生;保健

摘要:中醫源自民間,源自生命體驗,中醫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她的健康理念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已明晰形成,而在兩千多年后的今天看來乃極具先進科學性。中華傳統醫學在促進和維護生命健康中所使用的技術方法在今天看來更是綠色、環保、天然、無公害。在臟腑功能達到和處于正常狀態的情況下,亞健康所表現出的各種生理或心理的不適癥狀就會自然消失。減緩各臟腑功能普遍地、逐漸地降低速度,就是延緩衰老,就是延年益壽。

時至今日,并非是中華傳統醫學迎合了世界潮流,而是世界在回歸自然,是現代醫學模式在向傳統醫學模式回歸,人類需要反撲歸真,人類的生命健康需要傳統中醫的呵護,我們已看到博大精深的傳統中醫在日趨贏得世人的敬仰,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21世紀是自然醫學興盛的世紀。

中醫源自民間,源自生命體驗,中醫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中醫是自然的產物,她以順應自然的方式方法在悠悠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為中華民族的身心健康和繁榮昌盛做出了重要貢獻;她的健康理念在《黃帝內經》中就已明晰形成,而在兩千多年后的今天看來仍極具先進科學性,這就是“恬淡虛無,真氣存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益經氣”,“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氣血正平,長有天命”等防治和養生思想;中華傳統醫學在促進和維護生命健康中所使用的技術方法在今天看來更是綠色、環保、天然、無公害,這就是中醫特色的針、灸、刮痧、按摩、拔罐、導引和對自然界動、植、礦物的外敷和內服,中華傳統醫學在促進和維護生命健康中已呈現出三大優勢。

一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治療優勢

查看全文

人體生理學案例教學選擇與構建

【摘要】案例教學法相比傳統教學形式具有許多優點,在人體生理學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大量的臨床病例中如何選擇適合在案例教學中使用的病例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篩選出合適的病例后如何將其構建成優秀的案例也需要深入研究。通過近年來的生理學案例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好的教學案例必須目的明確、內容精煉、信息豐富和知識綜合,這幾點是在選擇教學案例時應優先考慮的。生理學教學案例的構建應緊扣“學習和掌握生理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理論原理”這個教學目標。此外,文章還介紹了案例內容的設計安排以及我們所構建的教學案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案例教學;生理學;基礎醫學;教學體會;教學方法;構建

1案例教學是傳統教學的有益補充

人體生理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學好人體生理學需要掌握大量關于人體各器官、系統生理功能方面的知識,例如,學生必須要知道心臟的泵血過程、肌肉的收縮機制、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生理功能、尿液濃縮和稀釋的原理等重要內容,以及許多關于人體生理功能的細節。對這門課的掌握意味著學生要具備正確回憶出教材中的大部分內容的能力,因此,生理學教學的重點是提高學生回憶相關知識的能力。選用適當的教材、傳統的理論課課堂講授,以及相關的實驗課教學是達到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但大量研究和實踐表明[1-5],案例分析教學可以作為傳統生理學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幫助學生加深和鞏固對生理學知識、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成績的更高效的教學方法。此外,也有助于在醫學生的早期學習階段通過介紹案例分析來培養他們的綜合、分析和邏輯思維能力[6-7]。而且有助于培養一種認識,即學好人體生理學對于今后學好臨床專業知識并成為合格的臨床從業人員至關重要;僅僅積累大量的生理學知識以應付考試絕不是本課程或任何類似課程的唯一目標,如果能夠正確地將學到的人體生理學知識應用到臨床實踐中,才算真正學好了這門課。

2生理學教學案例的選擇

人體生理學雖然是一門基礎醫學課程,甚至是其他基礎學科的基礎,但它與臨床課程密切相關,學好生理學是今后進一步學習臨床專業知識的基礎。現實生活中的臨床病例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若干人體生理學知識。但不是所有的臨床病例都適合作為生理學教學案例。通過近年來的生理學案例教學實踐,逐漸優化出將案例分析整合到本科生理學課程中的教學方法,同時也發現好的教學案例有以下幾個顯著特征:明確的學習目標,內容精煉、簡潔,信息豐富,知識綜合。所以在選擇生理學教學案例時應注意這幾點。2.1目的明確。教學的對象是剛學習過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的大二學生,幾乎沒有接觸過臨床專業知識,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學習和掌握生理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理論原理,所以盡量選擇那些涉及到生理學最基本和最重要理論知識的案例;這不同于臨床課程案例教學中案例的選擇,臨床課程所選的案例雖然可能也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生理學知識,但其教學目的主要是為了臨床專業知識的學習,所以所選的案例更偏重于臨床。2.2信息豐富。每次案例教學課安排3個課時(共計120分鐘),只討論1個案例,時間比較寬裕,所以案例可以有多個場景,這些場景能提供大量的信息供學生分析討論,并能根據這些信息得出明確的結論。在場景設計時要仔細考慮每個場景能涉及和引出哪些重要的生理學理論知識。2.3內容精煉。案例的內容可以包括文字、數字、圖片、表格、檢查報告、視頻等。但應將這些內容進行優化,按照其內在的邏輯關系進行整合,與病例診斷、分析、討論無關的內容一概刪除。文字部分要簡明扼要,不要艱澀難懂,根據我們的經驗,教學效果好的案例通常很短(少于10個句子),但描述得很清楚,能提供所有相關信息,沒有不必要的或模糊的內容。2.4知識綜合。人體各組織、器官、系統之間存在功能上的密切聯系,一個器官或系統的功能發生變化會通過體液或神經因素影響其他器官或系統的功能。但傳統的理論課教學是按照章節來授課的,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只能孤立地、分散地學習某一器官、系統的生理功能,而不能將各個器官、系統的功能聯系起來,這是傳統課堂理論課教學的一個大的缺點[8-9],而案例教學能夠避免這樣的缺陷。這就要求在設計生理學案例教學的案例時一定要涉及到多個章節,能夠將多個章節的重要的知識點串聯起來。

查看全文

完善腎內科患者生存質量效果評論

腎內科患者存在其特有的特點,如腎臟周圍局部癥狀體征、尿液異常等,患者也因其疾病的這些特點而受到極為不利的影響,具體表現在生理、心理等多個方面,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護理在臨床治療過程中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是在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方面。本研究就循證護理模式在改善腎內科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進行觀察,現報道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選取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于本院腎內科進行治療的9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模式組)和觀察組(循證護理模式組)各45例。對照組男24例,女2l例,年齡30--68歲,平均年齡(51.34-5.1)歲,病程1.5一14.5個月,平均病程(9.8±2.1)個月,疾病種類:腎病綜合征16例,狼瘡性腎炎10例,腎功能衰竭lO例,腎小球腎炎6例,其他3例。觀察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30-67歲,平均年齡(50.8-t-5.4)歲。病程1.5—15.0個月,平均病程(9.6±2.2)個月,疾病種類:腎病綜合征15例,狼瘡性腎炎11例,腎功能衰竭10例,腎小球腎炎5例,其他4例。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及疾病分類方面進行比較,P>0.05,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2.方法。2組患者在同種疾病的治療方案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常規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包括給予患者飲食、治療、體位、休息、健康宣教及心理護理等多方面的護理,主要為根據患者的癥狀、體征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充分給予治療配合方面的護理。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模式進行護理,雖然同種疾病有其共有的特點,但是每位患者的疾病卻也具有其特點,因此,針對每位患者的疾病特點制訂針對性的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制訂護理程序的方法為根據每位患者的疾病及其自身的特點進行評估,然后根據評估結果采用查閱取證的方式進行護理細節的制訂,查閱的資料主要為,來自各大權威醫學數據庫及以往成功的護理經驗資料,包括飲食、治療、心理疏導等多方面的護理細節均采用此種方式進行制訂及實施,并且在實施的過程中根據患者的性格特點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同時這種針對每位患者查證制訂針對性護理措施的方式也使患者感受到重視,從而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觀察指標。對2組患者采用sF一36進行生存質量的評估。sF-36評分涉及患者生存質量的生理和心理兩大方面的評分,主要包括8個維度,分別為角色狀態、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健康狀態、活力、疼痛及總體健康狀況,每個方面的總分均為0~100分,除“疼痛”外,分值越高表示評估項目狀態越好,反之則越差【2J。

4.數據處理。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13.0進行相應的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互土s表示,采用t檢驗處理,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