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的生理功能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2 04:35:00
導語:腦的生理功能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腦生理功能病理特點
隨著臨床中醫腦病學的開展以及世界范圍內有關腦及腦病研究的興起,中醫腦理論也逐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本文擬從腦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現兩方面加以論述。
1腦的生理功能和特點
1.1腦主元神“元神”一語,出于道家,本屬哲學范疇。如《太上靈樞神景內經》云:“天門自開,元神自現,頂竅開而竅竅開,元神居而神神聽命”[1]。宋·白玉蟾云:“唯人頭有九宮,其一宮名曰谷神”。“谷”可訓為“元”,故谷神即元神也。經醫學家的改造,用以論述人體生理、病理,便具有醫學涵義而成醫學概念。元神,是指人體最本原,最重要的神。它是人體百神之主,具有統御眾神的功能,人體的各種神明活動均由其主宰。其涵義有二: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稱;二是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即心理活動。
1.2腦司五感而主運動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軀體冷、暖、痛、癢等感覺是由五官和皮膚感覺而得,它雖接受五臟的功能支配,但感覺正常與否,卻是腦中元神主宰下的五臟系統共同協調配合的結果。若腦神健旺,五臟功能正常,則人體視明耳聰,嗅味靈敏,軀體感覺正常。反之,在病理條件下若五臟功能正常而腦神衰弱,或腦神健旺而五臟功能失常,官竅不利,均可導致人體感覺失常。如《靈樞·口問》說:“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傾,目為之眩。”[2]《素問·氣厥論》說:“膽移熱于腦,則鼻淵。”[2]腦與五官諸竅通過經絡聯系而發揮接受感覺信息的功能。如《靈樞·大惑論》說:“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并為系,上屬于腦”,[2]說明腦和目系經脈相聯。在十二經中,六陽經上循頭面,二經別亦循于頭項,故《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通過頭面空竅,腦與全身經脈相聯系。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但肌肉骨節協調運作,完成各種運動,還需在腦的支配下。若腦有病變,可引起運動障礙,舉止失常,如《靈樞·海論》說:“髓海有余,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1.3腦統意志而御五臟現代心理學認為記憶是指對過去感知過的事情、思考過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后,其印象仍保留在頭腦里,在一定條件下能重現出來的過程。記憶作為一個心理過程,主要包括習得、保持和提取階段。習得是通過學習對材料進行編碼和組織,使它們儲存在記憶中,學習過的事情在頭腦里存留一段時間后,在必要時或在一定情景下重新出現在意識之中,這就是保持和提取。記憶可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記憶是人認識過程的一個階段,如學習、思維、想象、聯想、語言等也都是屬于腦的功能。心理的實質是:心理是腦的機能,即心理活動產生于腦,心理活動是腦的高級機能。從個體發育來看,隨著腦的發育、復雜,心理亦相應發展,解剖生理學研究證明,任何一種心理活動都和腦的一定部位有關。臨床觀察發現,任何一種腦部位的損傷都在發生生理機能變化的同時也發生心理變化。由上可見,腦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腦的機能。腦神學說認為,腦是接受萬物以進行思維的器官。故一切心理活動都由腦主持。在生理情況下,若髓海充足,真氣充沛,則腦中元神健旺而思維敏捷,記憶力強而多智。反之則思維遲鈍,記憶力下降而智弱。《素問·脈要精微論》說:“頭者,精明之府。”《素問集注》說:“諸陽之神氣,上會于頭,諸髓之精,上聚于腦,故頭為精髓神明之府。”[3]說明腦是精神匯聚之所,以主神志活動。腦通過藏元神統志意,以主持人的情感、意識、思維活動,一旦腦失所養,或邪犯于腦,使元神散亂,則可引起神識不清,思維錯亂,言語無序,行為失常等意識思維障礙之癥。腦神發揮記憶,學習思維和智力的正常功能還需五臟功能活動的協調配合。根據臟腑功能表現,腦主思維的功能主要靠心主血脈,脾胃運化氣血和肝藏血功能的支持。《靈樞·營衛生會篇》曰:“血者神氣也”。腦主元神的功能,除血外還必須有髓做為其物質基礎。腎藏精生髓,主伎巧,又主智。腎精足,則生髓有源,腦海充足,故記憶力強而多智。臨床上益智多補腎填精充腦。七情五志是現代心理學中的情緒過程和意志過程。在認識世界的同時,人對事物產生喜歡或不喜歡的態度和體驗,即情緒過程。人為了達到預期目標,不斷自我調節,克服重重困難,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品質,稱意志過程。腦具有接受外界精神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和調節,表現出各種情志活動的生理功能。情志活動雖有五臟神的主持,但其表現均為腦主元神、總眾神的結果。腦為思維器官,當外界精神刺激通過各種感覺器官傳入人體時,首先到腦,由腦神再根據刺激的種類,分屬于具體主司的臟來加以表現。如令人發怒的精神刺激作用于人體時,通過眼或耳等感覺器官入腦,腦再分屬于肝,于是肝做出相應的反應:“怒則氣上”,表現為面紅目赤,粗聲大氣。腦為元神之府還表現在它是生命活動的最高調控中心,深藏于顱骨之內,不能受絲毫損傷。腦有所傷,輕則大病,重則立死,如《素問·刺禁論》說:“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臨床上,腦髓病變不單可引起感覺運動障礙,甚至引發整個機體的功能紊亂而危及生命。腦的生理特點:程昭寰認為腦為髓海,髓至清至純,水谷精液和合而為膏者才為髓,較之五臟之氣血津液尤為所貴;頭為陽經交會之所,督脈主一身之陽,腦賴陽氣通達,才能使精氣布達于全身,且腦藏元神,以清靜明亮內持為貴,動擾則掉搖散亂,無所適從[4]。因此,他總結腦的特性有五點:①中清之臟;②純陽之臟;③喜靜惡擾;④喜盈惡虧;⑤喜通惡郁
2腦的病理表現
腦的病證范圍廣泛,但總的病機不外虛實兩端。虛證多緣精氣虧損,腦髓不足;實證多因腦氣郁閉引起。
2.1腦髓不足如《靈樞·決氣》說:“腦髓消,脛酸,耳數鳴”;《靈樞·海論》的“髓海不足”引起的視聽感覺和運動功能低下之癥。人體由于先天腦髓不充或久病損耗,使得腦神失職變生神志異常之病。腦病病機還與脾腎有關。因于恐傷腎或房勞傷腎,致腎失藏精,腎精不足,化髓無源,而見腦髓不充,表現為頭暈,神疲、耳鳴,眼花及記憶力下降等癥。飲食失調或思慮太過而傷脾,使脾失運化,則氣血不足,無以養神;清陽不升無以榮腦。水谷精微不足,髓失后天化源之本,均可致腦髓不足、腦中真氣虛弱,而見乏力神疲,記憶力下降等癥。
2.2腦氣郁閉多因情志不節,實邪阻滯,導致陰陽失調,氣血逆亂。腦氣郁閉。如《靈樞·大惑論》在討論腦病眩惑成因時,認為內因“精神魂魄,散不相得”,外因“邪中于項……隨眼系以入于腦。”又如《靈樞·五亂》說:“亂于頭,則為厥逆,頭重眩仆。”《靈樞·海論》的“髓海有余”之實證,引起腦興奮太過,機能亢進,不能自制而“自過其度”等,以運動障礙為主的神志失常。
2.3痰淤郁腦腦為清靈之臟,神明易擾,氣機易遏,而產生痰飲瘀血等病理產物。這些病理產物郁遏于腦府中,加重病情。肺脾腎功能失調,常致津停而為痰,痰隨氣行,閉阻腦竅,腦氣不舒,腦神失司,可見眩暈,癲狂,神昏等病癥,此即“無痰不眩”。若挾內風上行則成風痰之患;或與火熱交結,則成痰火上擾,“痰火迷神”之變。
3腦病的病理特點
3.1腦病易擾神明,髓海易損而空腦主元神,腦病易擾神明。同時七情失調也是形成腦病的重要原因。腦為髓之聚,內藏精氣,故稱精髓之海。生理上腦以精髓為體,喜盈而惡虧。腦病發病與五臟皆有關系,與脾腎關系最為密切,亦可由心肝之病引起。在病理條件下,常因致病因素耗損精髓或髓之化源不足而致髓海不足,出現病端。故曰精髓之海,髓易損空。
3.2腦病多因虛致實,本虛標實脾腎虧虛不調引起的以髓海空損為主要病理特點的腦病,與奇恒之府中的三焦與膽府關系也十分密切。《靈樞·經脈》曰:“三焦手少陽之脈,……其支者,……交頰至目銳眥”。“膽足少陽之脈,超于目銳眥……。其支者,……目銳眥后;其支者,別銳眥,下大迎”。根據上述經文,從目系入腦的經別有足少陽膽經,從目周圍孔竅組織入腦的有手少陽三焦經,這些經絡的循行路線間接通腦,是經氣循環往復,流注感應傳導出入的交叉點。膽主決斷,三焦是臟腑內部運行元氣和津液的通道。腦病多易罹患膽、三焦。三焦水液代謝障礙,氣機升降失常,積液化痰化飲,清陽不升則頭暈目眩,神志昏糊,膽郁痰擾,痰熱內擾,膽氣不寧,痰熱循經上擾,則驚悸不寐,頭暈目眩耳鳴。老年人年高體弱,臟腑功能日趨疲憊,腎脾有損,氣血不調,日久腎虛髓少,無以奉養腦神,致使清竅失靈,導致神志錯亂,氣郁熱熾,化火動風,挾瘀,痰,濕濁,上蒙清竅,發為“神志疾患”。腦為諸陽之會,手足陽經及督脈均上會于頭(腦),故腦為純陽之臟。生理上以陽氣布達為用,在病理狀態下,各種致病邪氣常可郁閉腦陽而致陽氣亢盛,出現火熱之癥。故曰陽熱易亢。
【參考文獻】
[1]道藏.上清洞真九宮紫房圖一卷,九宮紫房三丹田訣[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457.
[2]郭靄春.黃帝內經素問校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67,45,87.
[3]張志聰.素問集注[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59:43.
[4]程昭寰.中醫腦主神明說成析[J].江西中醫藥,1993,4:53.
- 上一篇:林業局木制品加工廠副書記事跡材料
- 下一篇:林業局廉政建設述職述廉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