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16:43: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理心理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良好教學模式是保證教學質量的根本前提,也是直接影響課堂學習氛圍的教育方式,一般來說學生產生心理困擾的原因和學習有關,因為學習是學生的主導活動。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創建存在位置,每一個學生的主體作用是一堂成功地理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教師所構建的教學內容是圍繞他們而形成的,從而產生對地理課的認同感,盡可能給每一位學生在地理教學中提供相應的位置,能在課堂上展示自身能力和潛能。
如在學習“中國的氣候”時,制作“溫度帶和干濕區比較表”,讓學生參照”中國溫度帶分布”和“中國干濕區分布圖”兩張圖,分小組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寫,并讓學生討論“為什么我國的氣候特征那么復雜多樣”。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注意在小組間走動,及時了解各小組討論情況,對于有自主意見、討論較好的及時給予表揚,對于較為薄弱的小組給予適當的指導。由于初中生自我意識逐漸形成,自尊心較強,在學生回答問題不到位時,應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以“回答的方向很不錯,但能不能更具針對性一些”等類似的提示,在不打擊到學生的前提下引導學生進一步找出更好的答案。同時由于初中生思維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還可提出“西北干旱地區形成大片荒漠的原因是什么”等問題啟發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另外可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零距離接近教材和體會教材中的內容,從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如在學習“大洋和大洲”時,設計以“來自四大洋家族的自白”為主題的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扮演“四大洋”,說出“自己”的名稱、面積、位置等,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夠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也可充分活躍課堂氛圍,整個教學過程其樂融融,學生在短短的45分鐘內思維十分活躍,既深刻理解了知識,也表現出較強的表現力,大幅度地提升了學習效果。
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樹立全新教育理念
1.主動與學生溝通,以親切的態度面對學生。
每個學生都是由不同的個體構成,心理特征也存有差異,所以,需要各學科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心理予以全面深入的了解,以交朋友的方式了解學生性格特點和學業基礎。有些教師會在授課時帶入個人主觀情緒和思想,常常會以自己看不慣的現象對學生實施教育。其實,大部分的學生心理都十分單純和簡單,教師只要運用較好的心態與學生交往,會十分容易地除掉學生的戒備心理,師生關系自然而然會變得融洽。
2.發揚民主精神。
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造一種輕松、安全和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讓學生從內心對教師產生信任,因而可在教學中充分發揚教學民主氛圍,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讓學生提高自我認同感,每一位學生都希望自己擁有一定的發言權和自,如果滿足上述要求,學生自然會以積極合作的態度活躍在教學中,和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總而言之,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個機會展現自己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成果,幫助學生克服思想上的緊張心理,促使他們更自覺、更認真地上好每堂課。
三、開展地理實踐活動,重視課后輔導
地理學科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地理環境和人地關系,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也正是它的研究對象和學科特點決定了地理教學不能只局限于課堂,應到大自然中去,在實踐中發展和提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也是培養學生交往能力,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徑,讓學生通過在實踐中感受到人和事與生態環境,從而了解社會。如在學習“環境污染的防治”時,可以隨處可見的口香糖痕跡現象為例,讓學生走出校門做關于口香糖污染環境的調查,調查人們口中口香糖殘膠的去向,從而發現大量口香糖殘膠一旦吐到地上,就很難被環境消化,要樹立保護環境、尊重自然和減少廢物的意識,上述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面對不同的人群,該如何應付社會中的種種難題,要有意識地在實踐中滲透如何調整情緒起伏和人際交往,從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此外,教師還應重視課后輔導,地理教學中,最基本的基礎知識和最為突出的難點就是地圖知識,在實施課后輔導時,教師可以布置關于地圖作業,從其實用性出發。有了實用性作為作業鋪墊和要求,學生會對這樣一個需解決的實際問題充滿挑戰興趣,轉變學習思想,不再把學習地理當成心理負擔,以更好的心理狀態進行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篇2
1.1對象
本調查共設二組,一組是醫學新生組:2004年蘇州大學入學醫學本科新生。包括臨床、兒科、法醫、護理、口腔、醫學檢驗、預防醫學、放射醫學、核醫、影像10個專業,共437名學生。其中男生174名,女生263名,平均年齡(18.95±1.53)歲。二組是對照組:2004年蘇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入學新生,包括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生物信息3個專業122名學生。其中男生73名,女生49名,平均年齡(18.58±7.56)歲。同時與MMPI全國協作組修訂的具有大學文化水平的中國人常模,進行比較。
1. 2方法
1.2.1工具采用中國科學院宋維真主修的中國版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查表(MMPI 399題),該量表包含3個效度量表和10個臨床量表。3個效度量表包括說謊分數L、詐病分數F、校正分數K。10個臨床量表包括疑病Hs、抑郁D、癔癥Hy、精神狀況Pd、性別指數Mf、偏執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輕躁狂Ma、社會內向Si。該量表已證明有一定的信度和效率。
1.2.2測試方法2004年9月15~10月15,新生入學一個月內,以整群抽樣法,統一指導語,學生一次性完成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查表(MMPI 399題) 的測試,測試時間為45 min,統計其3個效度量表和10個臨床量表。通過比較各量表的原始分,分析醫學新生性別間、醫學新生與非醫學新生之間、醫學新生與全國大學學歷常模之間的人格特征差異。
1.2.3分析數據的統計分析均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包中的t檢驗完成。
2結果
2.1醫學新生人格特征性別間的比較醫學男生抑郁D值顯著低于女生(t=-2.56,P<0.05),差異有顯著意義,性別指數Mf值顯著低于女生(t=-10.81,P<0.01),差異有極顯著意義,輕躁狂Ma值顯著高于女生(t=2.43,P<0.05),差異有顯著意義,其余量表得分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表1)。
2.2醫學新生與非醫學新生的人格特征差異比較由表2可知,醫學新生與非醫學新生相比,男生校正分數值顯著高于非醫學男生(P<0.05),差異有顯著意義。疑病、癔癥、性別指數、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值顯著低于非醫學男生(P<0.05或0.01),差異有(極)顯著意義。女生精神狀況、輕躁狂、社會內向值顯著高于非醫學女生(P<0.05),差異有顯著意義。
2.3醫學新生與全國大學學歷常模的人格特征差異比較由表3可知,醫學新生與全國大學學歷常模相比,男女生在說謊分數、精神狀況、輕躁狂顯著高于常模(P<0.01),差異有極顯著意義。男女生詐病分數、疑病、抑郁、偏執、社會內向值顯著低于常模(P<0.05或0.01),差異有極顯著意義或顯著意義。并且男生校正分數K值顯著低于常模(P<0.01),差異有極顯著意義。女生的癔癥、精神衰弱顯著高于常模(P<0.05或0.01)。
3討論
3.1關于醫學新生性別間的人格特征差異入學對每一個新生來說是一種心理上的應激。本文結果顯示,醫學新生的抑郁值,男生顯著低于女生,表明醫學新生中男生比女生更具有自信,更加外向,善于交際,人格更趨向于社會化。男生輕躁狂值顯著高于女生,與有關研究一致。女生更膽小、內向、缺乏解決大事的能力、興趣狹窄,可能伴有衰弱、疲勞、人際關系淡漠、與別人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男生表現出樂觀、善交際、精力充沛的個性特征,但也有行為沖動,不能控制其行為,好競爭,對人敵意,易激惹等個性。產生差異的原因可能與傳統觀念、社會角色期待、家庭教育等方面是有關的。男生性別指數值顯著低于女生,反映女生性別角色的分化更加明顯,同時具有雙性化人格的傾向。有學者將人的性格分為雙性化人格、男性化人格、女性化人格以及中性化(不典型)人格。鄒萍的研究得出女生的雙性化人格形成與家庭(尤其與母親)的教養態度、方式以及母親的個性特點關系較大。因此類推,本文研究得出的女性男性化的成因亦如是。
3.2關于醫學新生與非醫學新生人格特征的差異分析醫學男生在相關一致性較強的疑病、癔癥、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值量表分值顯著低于非醫學男生,表現為醫學男生更傾向于敏感、靈活、合群、成熟、現實、適應良好和興趣廣泛,此結果與有關研究較為一致。這可能與當前醫學生就業、社會輿論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等對醫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格的要求提高有很大的聯系。醫學男生性別指數分顯著低于非醫學男生,又顯著低于醫學女生,反映醫學男生可能表現出沖動、冒險及粗心大意等個性特征。另外,醫學女生在精神狀況、輕躁狂顯著高于非醫學女生,而她們社會內向值雖高于非醫學女生,但卻顯著低于常模,表現她們社會外向而又任性、做作、沖動,與前面得出的結果一致。這些可能與當前女性社會角色的改變,女性地位的提高、社會競爭力等有關。醫學新生個性的整體一致性,可能是當前醫學生就業壓力,社會變革及經濟發展對于醫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要求作用的結果。所以,在醫學生的培養中應正確引導,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完善他們的人格,這也正是當前素質教育的要點。
篇3
1.研究工具。
測試選用癥狀自評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來評估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該量表又名90項癥狀清單(SCL-90),該量表包括90個條目,共9個分量表,即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該量表的每一個項目均采取1~5級評分:沒有(1分)~嚴重(5分),被試的總分和各因子的得分反映其心理健康水平。
2.統計方法。
本次2013級學生心理測試采用心海心理測試系統進行網上集體施測的方法,根據測試數據利用SPSS16.0及心理測試系統的統計結果進行數據分析。
二、研究結果
根據4488份問卷中各量表項目均完整者的問卷,計算被調查對象SCL-90總均分和各因子均分,作為判斷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指標,結果見表1。由表1可見,高職學生SCL-90各項因子得分及總均分均在0~1.99分之間,表明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整體良好。
三、討論
通過此次研究,我們取得了比較全面的高職學生心理狀況信息,為今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調查顯示: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整體良好,相比之下,高職學生中強迫癥狀和人際關系的問題比較明顯。針對高職生的心理健康調查結果提出以下對策。
1.以心理調研結果為指導,針對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此次心理測試中,我們發現以下問題,需要在工作中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和活動,提升其心理健康素質。強迫癥狀和人際敏感問題在2013級學生中表現的比價明顯,需要在課程、講座、團體心理輔導和其他心理活動中有針對性地設計相關內容進行知識的普及和技巧的傳授。
2.以課程和活動為載體,立體化滲透心理健康理念。
(1)以心理課程為主,全覆蓋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完善高職院校心理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體系建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我校的心理課程體系是包括1門必修課《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和2門選修課《經典心理電影賞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在內的心理課程,通過心理課程的開設旨在幫助大學生不斷加深對心理健康知識的了解,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意識、提升心理健康素質。(2)以心理活動為輔,多途徑培養心理健康意識。以5.25心理健康月為主要平臺和契機,以學生心理健康協會為主要抓手,多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巧妙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完善學生心理健康協會和各個院系的分協會的功能,并依托心協成員組織豐富多彩的典型活動。如5.25心理健康文化節(包括心運會、心理知識競賽、心理電影賞析等)、心理劇大賽、團體心理輔導等,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競賽中鍛煉了意志、培養了協作能力、增強了團隊意識,不斷提升心理素質。
3.以心理教育、輔導、干預為抓手,層級化推進心理健康幫助。
(1)心理教育預防心理問題。①開設心理課程、開展學生心理活動,有效預防心理問題。通過心理課程和學生心理活動兩個載體,可以做到全覆蓋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多途徑培養心理健康意識,立體化滲透心理健康理念,這些舉措都將有效地預防學生的心理問題。②開展心理普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及時發現心理問題。每年對大一學生開展心理普查工作、完善新生心理檔案,檔案中記有學生的基本信息、家庭情況、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測試結果以及個別危機干預記錄。學生在心理老師的指導下也可看個人的心理健康檔案,使學生能正確地認識自己,面對現實,積極進取。(2)心理輔導解決心理困擾。針對學生心理困擾,要切實做好學生心理輔導工作,及時解決心理困難學生的心理困擾。積極開展針對學生的個體輔導和團體輔導。做好學生的個別輔導工作,為來訪的學生提供輔導,對學生在成長,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給予指導,幫助他們排解心理困擾,對于個別有嚴重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學生,應及時識別并轉介到專科醫院就診。對問題學生的特殊情況要做到及時反饋,建立與院系、輔導員的雙向反饋,必要時還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以保證來訪者的安全。(3)心理干預化解心理危機。針對學生心理危機,高職院校需繼續完善心理危機預警機制,保障學生安全。建立信息傳輸和心理危機干預行動快速反應的制度和機制的有利于繼續完善我校的心理危機預警機制,保障學生安全、維護學校穩定。我們在對相關老師和學生干部做好培訓以使其能夠迅速、準確地發現心理危機狀況的基礎上,我們已制定天津職業大學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工作流程圖》及《天津職業大學校園心理危機干預應急預案》,聯合學校相關部門和力量,以使大家更加準確地了解我校危機干預中自己的職責及如何更好地保證危機干預信息的傳輸。此外,我們還將對進行危機干預的同學進行及時跟蹤與記錄,并做到干預情況及學生現狀及時上報。對在心理咨詢過程中發現的、院系上報的心理危機學生及時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并聯合院系一起做好危機學生后續的休學、關注、咨詢、轉介等工作。
四、結束語
篇4
(一)關于心理學成績的性別差異
在注意力上,男生注意力分散,穩定性較差,上課容易走神;女生則比男生更容易保持并集中注意力,上課聽講更認真,學習效果更好,因而成績也更高。在學習意志力上,中國受傳統封建思想的影響較深,在部分人中還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潛意識里使男生得到的社會支持比女生多,從而造成男生產生優越感。這種優越感會導致男生產生惰性而沒有女生學習刻苦,一遇到學習困難便選擇逃避不能堅持,從而學習成績也不如女生。其三,不同性別師范生的特點也可能影響到其學習成績。在大多數師范院校中,女生明顯多于男生,這樣也造成女生面臨更多的同性競爭,學習壓力使得她們比男生更加努力,以獲得更多的成就。而男生平時感受到的學習壓力比女生小,通常只是追求考試不“掛科”,學習競爭性較弱。同時,由于當前師范男生比師范女生的職業選擇更加廣泛,即使在應聘教師時,男教師也比女教師更受歡迎,這就造成師范女生面臨著更大的就業壓力,而學業成績是以后工作的重要基礎,師范女生會比師范男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和備考,以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二)關于師范生公共心理學成績的文理科差異
上述的研究結果表明,文理科師范生的公共心理學成績存在顯著差異,文科師范生的公共心理學成績顯著高于理科師范生。究其原因:其一,在學科性質上公共心理學這門課程更偏文科性質,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大多都是對一般理論進行簡單介紹,無論是平時考試還是期末考試,都需要學生進行機械式記憶,對知識進行實際應用的考查非常少。由于文科師范生在高中的政治和歷史的學習中,涉及許多理論概念和陳述性知識的學習,因而對公共心理學這類理論性課程的學習更加得心應手。而理科師范生比較擅長數理邏輯和實踐應用,在公共心理學這門課的初級學習中處于劣勢,因而成績不如文科師范生理想。其二,在學習動機和興趣特點上,理科生大多重視對一門技術的實際操作和掌握,對于一門偏理論的課程,大多數理科生學習動機不強,學習目的只是為了不“掛科”,因而缺乏學習興趣,沒有追求高分的動力。而文科生喜歡“咬文嚼字”,對心理學基礎課程的理解更加深透,對這門課也更加感興趣,因此學習效果更好。同時,大多數高等師范院校都以社會科學類學科見長,很多理工性質專業的學生都是調劑到自己所學專業的,部分學生不喜歡調劑的專業,因此對學習有抵觸情緒,學習動機低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文理科學生成績的差異。其三,傳統觀念和答題習慣的差異也可能對文理科學生學習成績造成影響。在傳統觀念上,理科生被賦予更多實踐操作性要求,大多數理科生不以分數論英雄,而更多關注實踐操作中的表現;而文科生實踐操作較少,只能靠分數來證明自己優秀。這種觀念經過長期積累,已經在學生的頭腦中沉淀下來,并且在無形中影響著他們的學習行為。在答題習慣上,理科生在答題時較少考慮條理性,很少做到分點闡述,大多是“一氣呵成”;而文科生在高中的政治和歷史考試中,養成了關于很多分點答題的習慣,在這方面有一定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文理科學生公共心理學成績的差異。
二、教學啟示
現階段高校的教學和考試從某種程度上說更適合女生和文科生,尤其是對公共理論課的考查,一般都是教師勾畫重點后讓學生去機械識記,很難考查到學生的真實水平。這種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等教育的發展,造成許多學生高分低能,這是值得人們深刻反思的。首先,學校應該建立科學規范的考試評估體系,制定出更加多樣化和客觀化的評價標準,以能更準確地反映學生學習水平。由于男生和女生、文科生和理科生在認知能力、接受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學習差異化,因此教學評價應考慮是否能真實地反映各類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適當引入實踐類或理論應用類考試內容,改變傳統書面閉卷的考試形式。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對知識查漏補缺,不斷成長進步,方能培養出更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其次,應該改進教學方法,根據文理科性質和學生性別差異實行差異化教學。對于文科生來說,適當引入實踐操作內容,鼓勵學生把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而對于理科生,則加強理論基礎的學習,同時注意應用更多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加理論教學的趣味性。在性別差異方面,遵循性別互補原則,使男女生都能夠發揮智力特色。根據男女生學習特點,提出不同要求,引導女生進行更多的抽象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的訓練,同時針對男生進行形象思維和注意力的訓練。在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尤其注重調動男生和理科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第三,根據師范男女生和文理科生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認知的調整。一方面,引導師范男生逐漸改變只追求不“掛科”的思想,使他們認識到學習成績的重要性,端正學習動機,保持適度壓力,增強學習競爭力,鼓勵他們努力學習。另一方面,對于理科生來說,要轉變“理科生在理論課的學習上不如文科生”的傳統觀念,樹立學習信心,相信自己通過努力同樣可以取得好成績;同時,要認識到教育理論課的重要性,培養對理論基礎課程的學習興趣。師范女生和文科生也要認識到成績不能說明全部問題,平時也要注意把理論應用到實踐之中,進行綜合能力訓練,全面提升自身素質。第四,培養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克服學習過程中的畏難心理。一方面,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幫助學生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另一方面,由于大學課程和高中課程有所不同,許多課程都是第一次接觸,難免會產生畏難心理甚至厭學情緒,因此教師要注意及時疏導和進行適當的心理干預,幫助學生克服畏難心理,以積極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之中,快樂地學習。
三、結語
篇5
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情況分析
1、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萎縮,招生連續滑坡
普通高中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逐漸放低了對學生的分數要求,從側面也造成了中等職業院校以及技工學校的生源不斷縮小,學生質量有所下降。因此,學校在進行學校管理和人才培養方面就增加了難度,培養的學生質量不高,直接影響就業。就業情況的不樂觀又反作用于學校,致使愿意報考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減少。
2、“零門檻”入學帶來學生群體素質的整體下滑
職業教育,原本是為了培養高質量的技能型人才,來適應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是屬于優勢群體的教育。但是,隨著觀念的改變,多數父母以及學生都希望得到更高層次的教育,職業教育已經不能滿足需要。面對生源的不斷減少,部分中等職業院校為吸引生源,甚至“零門檻”入學。這樣一來,學生的質量就無法得到保證。很多學生在中考中失利后,就來參加職業教育,不僅在學習方面潛力有限,還在日常生活、思想品德、行為舉止等各個方面表現不良。
二、中職學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學習行為方面的偏差
從學習行為方面來看,學生在整體上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問題。如有很大部分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對于專業課學習又缺乏興趣,上課聽不懂,下課不用功,進而產生厭學情緒;課下與老師缺乏溝通;不善于總結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組織紀律觀念薄弱等。這些直接影響著學校的管理工作。
2、人際交往方面的偏差
從人際交往方面來看,中職生一般處于青春期的年齡段中,在生理、心理上不成熟,受到來自各方面的誘惑,表現出一定的迷茫和困惑;很多學生學習成績相對較差,一直受到不公平待遇,又由于自身性格、成長環境等因素,極度希望得到他人贊賞,常以自我為中心,人際交流中急于表現自己,不注重方式方法,矛盾沖突不斷。這些都給學校的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
三﹑對中職學生管理創新的實踐探索
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者來說,在不斷加強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各項勞動技能的力度外,更應該投入大量精力在矯正學生的行為問題上,這樣做,才能為社會提供適應社會發展的高技能人才。結合筆者自身的工作經驗,學校可在管理創新以下幾方面作出改善:
通
(一)敢于接納和真誠對待學生的問題行為
問題行為學生的產生,究其原因,不僅受到不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影響,還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蝕。研究如何把問題行為學生培養成社會的有用之才,才是我們教育者不斷追求的教育境界。本來,問題行為學生在心理上就十分脆弱,常常郁結于心,就常借助不良的行為得到宣泄。對待問題行為學生,切不可急功近利,一定要認認真,循序漸進。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多找機會和時間去了解學生,根據他們的個人經歷、家庭情況,關心學生;和家長保持定時聯系,常與家長分享學生的進步;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找到人生定位;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情感,使他們感受到自身的尊嚴;以身作則,引導學生遵紀守法,因勢利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從而健康快樂的成長起來。
(二)把握社會主流,減少消極影響,引導正確思維。
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認知上的局限性,在看待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各種事情時,不能夠準確的把握社會想象的實質,常常做出一些錯誤的判斷。如很容易將一些非本質、非主流的社會現象當作社會的本質和主流,然后進行效仿。由此,教育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將社會中存在的社會現象進行分析、研究、歸類,在日常講課中穿插案例分析,明確對錯,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社會現象,把握社會發展的主流,從而自覺地抵制社會對于自身的不良影響。
(三)優化育人環境、營造和諧積極的校園環境。
校園作為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其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行為。要想消減校園不良環境對學生產生的消極影響,我們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應對:
第一,開展各項文體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如開展運動會,演講比賽,智力大比拼等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展示自我風采,還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從而逐漸形成積極進取的校園學風。
第二,發揮團委、學生會、社團的作用,組織和搭建交流平臺,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不拉幫結派形成小團體。
篇6
1.產生厭學心理
據調查,目前31.7%的中職學生都存在厭學情況。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中職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學習方面沒有自信;第二,學習的目標不夠明確,同時對學習的認識不足,認為學習是老師和自己以后的發展沒有任何關系,自己處于被動地位,被老師和家長強迫學習。
2.自身心理矛盾
有很多中職學生學習成績落后,表現差,在以往的學習和生活中被父母和老師忽視、訓斥、責備,這使得學生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變的自卑,同時也會出現自傲的心理,處于青春期的處于青春期的他們叛逆心理強,而且很多學生都不注意自己的心理變化情況。
3.情感變化
處于青春期的中職學生因為長期處于被忽視的環境中,情緒波動比較大,而自控能力比較薄弱,抗壓能力差,并且社會性的的情感突出的表現為冷漠。
4.人際關系處理不當
中職學生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表現的比較敏感,對異性產生好奇心理,缺乏與父母教師進行良性正常的溝通交流,網絡交往不正常。
5.個性強烈,問題重重
中職學生個性比較強烈,對自己的成長問題沒有過多的關注,也沒有很好地規劃自己的未來,自律能力比較差,適應社會的能力也比較薄弱,很容易走上歧途,性格會發生很大變化,很容易沉迷于網絡當中,比如:手機,電腦游戲,不良網絡信息瀏覽,不能夠正確使用電子產品。中職學生在青春期的這個階段有很多心理問題,主要有厭學問題、自身心理矛盾問題、情感問題、人際關系處理不當、個性強烈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有很好的解決策略,那么讓我來具體看看有哪些策略。
二、中職學生心理問題解決策略探究
1.建立心理檔案,做好管理工作
要解決中職學生的心理問題,那么首先學校要建立心理教育機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設立心理咨詢室,加強對心理咨詢的管理,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正常運轉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對新生做好心理檔案,每學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檢測,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在班級中挑選合適的人選為心理委員,并定期對其進行專業培訓,充分發揮同齡人心理輔導作用。
2.借助媒體做好宣傳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正常運轉,需要向老師和學生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讓老師和學生都認識心理健康知識,認識到心理健康問題。那么,這就需要充分地發揮媒體的力量,積極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讓學生組織心理健康教育節目,還可以讓學生參加心理健康教育設計大賽,在學校網站上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探討,利用學校宣傳櫥窗,適時設計宣傳專刊。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活動,團結和組織學生創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氣氛,讓學生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快樂和重要性。
3.舉辦心理輔導講座,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識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是提高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效率的有效方法,要充分了解中職學生現階段的年齡和身心特點,針對他們現有的知識水平,選擇合適的時間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比如:學校可以開展中職學生青春期心理教育活動,讓學生正確的認識自身這一階段的心理變化和生理變化,讓他們學會如何積極的處理這一方面的問題。還可以開展中職學生人際關系處理講座,如何正確上網講座,對自己未來的規劃講座等。通過這一系列的心理講座,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讓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4.開展集體活動,注重心理訓練
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要結合中職學生教育技能的培養特點來進行,要積極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教育心理教育主題活動,開展有效的心理訓練。提高中職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了解學生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展開不同的心理輔導活動。比如:學校可以組織心理設計大賽、心理游戲比賽,讓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心理教育活動,從而使得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也讓學生感受到成長的快樂,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在和同齡人交流的過程中,促進自己的成長。
三、結語
篇7
1.1關于學生日常管理系統軟件的重點功能
對學生的操行量化考核能有效提供,在學生考勤以及班級評比等方面有很好的管理功能。再者,有關學生助學貸款管理系統軟件的重點功能,能為學生提供助學貸款信息并錄入,對相應表格進行打印,管理學生助學貸款的貸后事宜等。
1.2有關學生綜合報表管理系統的思路
建立在學生的完整準確的數據信息基礎之上,提供更加便捷的查詢方式,對學生進行點選,再對所需求的字段進行選擇,相關的格式報表就會自動生成。尤其是相關的報表記錄以及字段,在一般情況下,對于工作效率以及數據準確性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由系統生成的報表一般不需要進行校對。
2目前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中的問題所在
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化的建設一般有以下兩條途徑,一是使用較為成熟的商業軟件,二是自己組織進行開發,通過實際的效果來看,這兩種途徑都是有問題存在的。
2.1對商業軟件的選擇與采購面臨的問題
一是信息化的建設存在一種現象就是重硬輕軟,在進行信息化的建設中,這種思想是一直都存在的。如今,許多院校的信息化建設都把精力放在硬件方面,對軟件的考慮非常的少,或是因為沒有發現管理軟件的效益與作用,把額外的費用看作是一種負擔。二是商業軟件的功能覆蓋面比較廣,看似是無所不能的,但是細化到某一個模塊,就會發現設計考慮并不周全。
2.2自行組織開發管理軟件面臨的問題
沒有健全的信息化推廣機制,主要是缺乏管理人才,不計入老師工作量評價體系,給信息化的應用與推廣帶來很大的影響。管理的行為主體是人才,也是高校信息網絡建設中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但是,因為現在我們國家的高級計算機人才比較缺乏,高校對人才又不具備吸收的條件,許多院校的信息網絡管理就出現難于應對的局面,不但不能滿足學校的教學以及科研的正常需求,深層次的應用與推廣就更無從談起。開發應用軟件不但是技術方面的問題,對于高校的教學以及學生的管理還要有深一步的了解,開發出的應用軟件才能真正滿足高校的需要。高校缺乏的是有效的激勵機制,讓開發人員能走進管理的一線,對管理的運作流程有一定的了解,并主動的參與到工作中去。
3新時期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完善性策略分析
3.1把全員信息化的意識提升起來,讓他們主動的投入到信息化的教育中去。
學院領導要及時的更新觀念,在信息化的發展過程中,要給予政策的引導與扶持。對于管理信息化中可有可無的內容要有清晰的認識,院領導在信息意識、信息思維、信息能力以及信息手段等具體內容以及信息素質方面要加強培養,這與學校信息化的建設水平、應用水平、推廣力度有著直接的關系,對一個學校在信息社會中所處的地位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信息化手段進行高效管理的成功與失敗,與學院管理人員對現代化的管理理念接受的程度,對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手段接受的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在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方向與進程中,教職員工的觀點與態度也起著一定的決定性作用。
3.2把信息化工作的專業管理團隊建立起來,對信息化的資源進行統一的管理與利用。
通過現代的管理經驗我們知道,學院建立相對穩定的專門信息化工作機構是必須的,這樣才能使學院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得到保證。高校中的資金困難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要對學校所有的信息化資源進行整合,包含了所有的軟件與硬件,以及專業的人員,由專門的信息化工作機構進行統一的管理與利用,開發與調配,維護以及服務。這樣不但可以避免出現重復投資,對信息化軟件以及硬件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而且,還能為資源的共享起到更加廣泛的意義。除此之外,還要把標準建立起來,并且要具有統一性與規范性,這樣才能把技術開發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的發揮出來,才能為了信息化的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4結束語
篇8
新教育積極倡導者朱永新教授對理想的智育具有獨到而又極為豐富的見解,他曾說過:“理想的智育,應該充滿民主精神,真正‘以人為本’,把‘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體現于教學的過程。”從這樣的角度講,學生學習歷史的創新、實踐也應當是充滿民主精神的,創新和實踐的全過程都應當是以我們的一個個極富個性的學生為主體的。平素的歷史課堂教學讓我們比較有意識地看到:我們傳統保守而又暴戾,把很多原本純真活潑肯思善動的學生變得循規蹈矩,畏首畏尾,尤其不可能讓學生通過學習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當把一些膽小、內向的學生引入積極奮進的創新狀態時,學生將會而且也將完全有可能成為開拓型人才。
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營造一種能讓學生創新實踐探究的時空,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精心呵護學生每一個具有新意的沖動和念頭,精心呵護每一個學生所具有的或課堂教學中旋即產生的沖動和念頭。如講到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時,就讓學生去探究為何將河姆渡說成是長江流域等問題。當然,創新理解是不可能立即到位的,也不是所有學生可以一下子就到位的。我們必須耐心等待,不要動不動就來個簡單的越俎代庖,那對學生學習歷史的創新實踐是極為不利的。教材《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西域都護的設置有效地管理了西域,漢朝對外交往充分體現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與滲透,而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文明(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藝術等)向外傳播的重要通道,也曾深刻地接受了外部文明的影響,使得古老的中華文明得以不斷更新、發展。這些歷史性的問題都不能由教師去簡單地告訴學生,而應當也完全必須由學生去創造性地解決。
二、培養學生創新實踐當形成學生創新互動
篇9
一.注重實驗的導入,構建科學探索的課堂氛圍
大多數老師都會注重一堂課的引入,但一個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怎樣導入?卻考慮得比較少,往往直接把實驗裝置擺上講臺進行演示,這正是當前課堂教學的弊端。事實上,一個好的實驗引入,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強烈興趣和求知欲望,還能為學生提供發現問題,運用知識的機會,提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條件,使他們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
實驗的引入十分重要。但如何更好地引入一個實驗呢?就其導入方式而言,主要有以下兩種:
1.原實驗原理(或舊知識)中導出新實驗的原理,再引入實驗。
2.舊知識中導入新實驗的所用器材,再引入實驗
所以實驗導入時,可以先推導出即將演示實驗的原理,也可以先導入其所用器材,進而介紹實驗裝置和實驗操作。不管哪種導入方式都必須注意“布局”,老師的提問或是學生自己發現的問題,都要能剌激學生心理產生疑問,使他們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進而激發探究的欲望,這樣學生才有探索的內動力,才易形成探索的課堂氛圍。學生一旦有機會運用知識解決一些問題,他們就會在推導過程中積極應用分析與綜合、演繹與歸納、分類與比較等各種思維方法進行思考,經歷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提高了邏輯推理能力,同時也激勵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二.注重實驗的實施,突出科學方法,顯化創新技法
一個成功的演示實驗,不僅要有理想的實驗裝置,更重要的是如何實施實驗的演示及教學,以充分發揮其教育、教學功能。法國科學家貝爾納說:“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發揮天賦和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卻削弱、甚至扼殺我們的才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把實驗中的技術、豐富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以及蘊含的創造原理與創新技法傳授給學生,對發展學生的物理創新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實驗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將它們“顯化”,加以突出,給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可以說,這相當于在培養與訓練學生的物理創新能力的進程中加進了一劑催化劑。
中學物理實驗中包含了許多重要的思想方法,如控制變量法,比較法,累積放大法,機械放大法,光學放大法,模擬法,還有替代法、轉換法、平衡法、補償法、共軛法等。而且每個實驗都是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而確定的,也是教育教學創造活動的結晶,因此,其中也不乏創新技法,如聯想創造技法、類比創造技法、設問創造技法、列舉創造技法和轉換創造技法等。教師應注重實驗教學的實施——突出科學方法,顯化創新技法。讓學生體驗創新活動的樂趣,使他們從中培養創新精神,掌握好物理思想和方法,獲得創新技法。可以說,學生對研究方法認識的進步,其意義并不比創新本身小。
但實驗教學的實施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物理創新能力,必須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讓學生在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設計新的實驗時,發生矛盾、遇到困難甚至導致失敗,由此產生困惑,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原有的認知存在局限性、存在缺點及適用條件,困惑的產生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當然,學生的創新活動不可能是憑空產生,因此老師應及時提供知識原型啟發學生,使他們經模仿、聯想再造出新的事物。這一過程中,學生掌握的研究方法(即科學方法和創新技法)就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三.注重實驗的創新設計,全面發揮實驗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作用
對現有的實驗大膽創新已成為當前物理教學的共識。教師該從何種途徑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創新設計呢?根據應用實驗手段研究物理問題時的基本過程,可歸納為如下幾種途徑:
1.通過改變實驗目的和要求進行創新
教師在原有實驗的基礎上,改變原有實驗的目的與要求,提出新實驗課題,要求學生利用原有的實驗器材(甚至可適當增減),對原有實驗進行創新改進,設計完成新實驗課題的實驗方案。從而培養學生改進原實驗、設計新實驗的創新能力。例如:學生在完成凸透鏡的焦距測定時,我要求學生將光具座上的蠟燭(光源)取走放上手電筒(如圖5),并讓學生在不拆開手電的情況下測出小燈泡s(可視為點光源)到燈罩玻璃(玻璃厚度不計)前表面的距離d。雖然使用的器材、實驗原理都相同,但改變了目的要求,該如何操作?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測什么物理量,后測什么物理量,就完全需要學生創設出新的適宜的實驗操作步驟,并確定所測物理量。
2.通過改變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進行創新
每個實驗都依據一定的理論提出來的,這個理論就是實驗原理。為達到同一實驗目的,可依據不同原理設計出不同的實驗方案。因此可以通過改變原有實驗的原理或實驗過程中使用的具體方法進行創新,依據新的實驗原理、實驗方法提出新的實驗方案。
3.通過改變實驗器材進行創新
這種創新情形需改變原有實驗的使用器材(包括測量對象)提出了在新的實驗器材基礎上測量原有的物理量或新的物理量的新實驗課題,一般學生應用原有的實驗理論和方法無法解答新的實驗課題,必須重新設計實驗方案或實驗步驟,這些都要求學生創造性地提出解決方法。
4.通過增設或改變實驗情景進行創新
現成的實驗裝置往往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課本上還有許多內容沒有現成的儀器配備,若不做,則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很難對學生講清楚,且內容顯得枯燥乏味。真所謂“千言萬語道不清,一看實驗便分明”,為此教師應開發一些新的實驗。教師也可以創設一種新的實驗情景和應用情景來改變原來的實驗,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實驗理論、方法及實驗技術來設計新實驗課題的新方案,處理新數據,解決新的實際應用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把所學的實驗理論、方法和實驗技術移植應用于新領域的創新能力。
5.通過改變觀察的感覺手段進行創新
物理科學離不開觀察,觀察就是調動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觀系統與物理現象、規律或本質發生作用,以獲得感性材料。不同的感觀手段會使人對同一物理現象產生不同程度的認識。因此,實驗創新時可根據其特點,改變觀察實驗的感受器官,以達到更深刻的感性認識。
篇10
衛生信息學基礎理論研究現狀
缺失特色理論一門學科的特色理論至少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代表本學科的科研水平與發展趨勢,成為學科發展的里程碑標志;二是對專業特有概念和特有規則從理論的角度進行系統解釋,使本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筆者認為,現階段還沒有一套成熟的基礎理論能夠明確標志衛生信息學成熟與完善程度,即衛生信息學尚缺乏較為系統的特色理論。究其原因,一是衛生信息學現有特色理論研究有待進一步的深化研究,理論闡述本身系統性欠缺,不能充分凸現衛生信息學的存在特征和發展需要;二是,衛生信息學的特色研究之間的關聯研究不夠。衛生信息學由于其是一門新興邊緣學科,主要由信息學、圖書館學和檔案學在衛生領域的應用而產生,因此,生命周期理論、核心價值理論、價值理論、全宗理論和價值鑒定理論被看作為衛生信息學基礎理論。但是衛生信息學有其本身學科特色,也有其特有的概念,這些特有的概念引伸出與衛生信息工作相符合的衛生信息工作規則與規律。如果簡單地把信息學、圖書館學和檔案學的理論套用到衛生信息學中,將會妨礙對衛生信息學自身理論特色理論深層面的挖掘。簡單套用現象從信息學、圖書館學和檔案學中“套用”其原理和方法應用于衛生信息學學科是現階段該學科的主要研究方法。衛生信息學中涉及情報學、信息學、圖書館學和檔案學等學科,它們之間的界限日趨模糊,套用信息學、圖書館學和檔案學的原理和方法,并移植于衛生信息學,能夠為本學科開拓出許多新的研究領域。然而這種方法容易造成簡單套用信息學等相關學科理論,使得衛生信息學基礎理論產生生搬硬套、生吞活剝的套用現象,失去學科生命力。筆者認為,應在衛生信息學研究中靈活運用信息學、圖書館學和檔案學相關學科的概念、理論、公式,并使之與衛生信息學進行有機融合,使套用而來的理論根植于衛生信息學學科,使衛生信息學學科理論更精巧、理論理解更簡便,并在此基礎之上發展衛生信息學的特色基礎理論。理論與應用脫節對衛生信息學進行理論與應用的研究有利于適應高科技帶來的新現象、新方法、新經驗。衛生信息學既是來源于實踐,又反作用于實踐。現階段衛生信息領域的現狀是基礎理論研究遠落后于應用實踐。如電子病歷,由于衛生信息領域的特殊要求,信息技術、標準、電子簽名技術、數據庫技術等運用與信息學學科是相一致的,但是其理論研究卻遠落后于信息學學科,進而造成電子病歷的理論研究與實際操作相互隔閡,阻礙了電子病歷信息資源的進一步開發與利用。另外,在衛生信息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對新事物、新技術不敏感,人云亦云,甚至生搬硬套外國衛生信息學者的研究,或把外國衛生信息學者的某些言論作為金科玉律。如對電子病歷的研究,其中有些研究者并不精通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與網絡技術方面的知識,對國外文獻不能領會其意,因此其研究成果讓人不知所以[3]。無庸諱言,如果這種情形得以存續,衛生信息學基礎理論研究將很難深入。
衛生信息學基礎理論研究思考
明確學科意義,調整理論研究的思維方式研究衛生信息學基礎理論的前提是明確什么是衛生信息學學科。衛生信息學學科是一個門類繁多、層次分明、結構復雜的知識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不僅包括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而且也包括在這三大領域之間由于門類交叉、學科交叉、知識交叉、方法交叉所產生的知識。但是任何科學知識,都有自己發育的過程,都有自己的演化歷史。衛生信息學學科知識也經歷了四個演化階段:準科學、前科學、常規科學、后科學[4]。該學科現階段仍處于前科學階段,它是研究者從各個不同側面觀察和研究事物表現效應的結果,因而對同一衛生信息實踐現象有著多種不同的認識和看法。前科學階段的批評或反駁對方的批評,無論怎么激烈,誰也難以取代誰。前科學階段,科學存在的形式乃是“多重態”的科學,不可能形成排斥異己的所謂“科學共同體”。這個階段的衛生信息學研究對象的眾說紛紜,衛生信息學內容結構劃分方法的各異,衛生信息學理論研究現狀的不同評價,片面追求學科分支的邏輯增長,過量移植相關學科的理論與方法等等。這是大科學觀正確認識某一學科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是以解放思想超越自身有限經驗的局限為前提,以人類衛生信息活動的全部歷史和實踐為對象的開放型思維,這一開放型思維是開展衛生信息學理論研究的思想基礎。拓展研究范疇,探尋理論研究生長點探尋衛生信息學學科新的知識生長點是面對新的信息環境研究衛生信息學基礎的重要課題,不研究這些新課題,衛生信息學基礎理論就沒有生命力,衛生信息學學科也就可能萎縮。研究衛生信息學基礎理論必須掌握衛生信息學學科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必須掌握與本學科研究領域有關的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先進的技術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創新性研究衛生信息學基礎理論。衛生信息學基礎理論的研究范疇,始終處于不斷更新和拓展的過程中,沒有更新就沒有發展,沒有局部的拓展就沒有全局的進步。在這方面,既不可墨守陳規,也不可人為地設置和障礙。不能只強求“同”,而不謀求“和”。應更加注重學科和學者的多樣化,更加關注學科的融合,探求衛生信息學基礎理論多元發展模式[5]。衛生信息學研究不能僅從病案、醫院等實體來進行研究,而是要順應跨學科研究的趨勢,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衛生信息學理論結合起來開展前沿性課題的研究。探尋學科新的知識生長點與加強衛生信息學理論研究不是矛盾的,而是有助于衛生信息學理論的創新。信息環境新變化和衛生事業的變革為衛生信息學基礎理論研究創造了發展的良機。在理論發展的前科學階段,衛生信息學基礎理論研究更多地是研究學科對象、性質、內容、結構、相關學科、研究方法等方面;而當衛生信息學處于整體變革這一特殊階段時,基礎理論研究應關注變革中出現的新問題,總結變革中出現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推動衛生事業變革的進行;要審時度勢,注重學科新的框架建構,為新理論、新方法的發展提供可容納的空間;還要關注衛生信息學應用領域中的基礎理論問題,離開了應用領域中具有普遍意義問題的研究,衛生信息學基礎理論就將成為無源之水。理論與技術融合,促進學科發展優勢融合理論與技術,創造學科發展新優勢,是衛生信息學基礎理論研究的一個新趨向。當前現代信息技術突飛猛進,衛生信息產業快速發展。衛生信息學特有的分類、編目、索引、文摘、檢索語言等專業理論和方法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衛生信息學在虛擬知識空間中并沒有失去繼續存在和發展的機會。信息技術專家主要考慮怎樣提供一種智能化、自動化、高效率的信息存取機制,而衛生信息學專家更多地考慮衛生信息內容本身的合理邏輯性,尋求科學的知識建構、組織和控制的途徑。這兩者應該相互補充和支持,因為衛生信息學是技術敏感型的學科,在衛生信息學發展史上,信息技術總是滲透到其業務工作和技術設備之中,并武裝了衛生信息管理員,成為衛生信息管理領域中最重要的生產力因素。在衛生信息學研究中,應用性技術研究無疑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衛生信息學理論和方法必須與現代信息技術緊密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創造交叉發展的學科優勢,并繼而使之轉化成為資源優勢,在虛擬知識空間中產生顯著的效益。理論與技術相融合的關鍵,在于正確處理基礎與應用的關系。重應用輕基礎乃至否定基礎研究的價值,這是當前衛生信息學研究中應該反對的一種思想傾向。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既相對獨立而又不可分割,應用技術的發展與完善是以相應的理論和方法為條件的;沒有基礎理論的指導,便沒有應用技術的發展,也無法解決衛生信息實踐所提出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