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9 16:55: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入學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入學教育

入學教育講話

抓住有利時機,發憤學習,刻苦鉆研

為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而努力奮斗

——入學教育講話

新學年開始了,我們以新的步伐,新的戰斗姿態,跨入了新的學年。今天我校隆重地舉行入學教育,我代表學校黨、政、工、團對前來我校求知就讀的高中新生,致以熱烈的歡迎,并祝愿你們刻苦學習,發憤讀書,作一名合格的中學生。下面我講幾個問題,希望同志們,同學們參考。

一、介紹我校的基本情況

民和高級中學,始建于1938年,是民和縣歷時最長的一所中學,1986年被確定為青海省首批重點中學之一,并被省教育廳先后命名為“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電化教學實驗學校”。

查看全文

入學教育體會感慨

在這個希望的季節,我結束了我的高中生活,同時又迎來了我的大學生活,我懷著一份激動而又迷茫的心情來到了這個學校。

在入學的四天里,我們計算機學院的學生接受了入學教育,在各位老師的講解中,我了解了許多心中不明白的問題,首先在第一堂課中,我感受到這是一所擁有嚴格而又完善制度的學校,對于家庭貧困、學習優異的學生,學校都有幫助和鼓勵,這給了我們努力學習,奮發向上的動力,同時對于違反學校規定的學生又有很嚴格的處分,這種獎罰分明的制度,可以很好的規范學生的一言一行。

在老師的講課中我感到受益匪淺,最讓我銘記的是:大學的成功=身心健康+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社會經驗+職業化心理素質和團隊意識+旺盛的人生成就欲望,連老師是一個很成功的人,對他的欽佩由心而發,連老師有問我們“你為什么而活著”我們都是有責任心的人,入黨申請書都是存希望的人,為了明天得更好我們努力、懷有希望的活著。

每一位老師都是經歷過許許多多風雨的前輩,他們的話里都有許多的人生的真諦、從他們的話中我收獲了許多努力都得不來的知識。

我們應該做一位自強不息,追求卓躍的大學生,在這個學校的生活我們都應該有一個很好的人生規劃,塑造完美的生活價值觀,在社會實踐和學習過程中總結經驗,更為以后的學習和進入社會打好堅實的基礎。

最后,希望我在計算機學院的學習深涯中開心快樂。

查看全文

義務教育入學政策與教育公平研究

一教育政策與教育公平概說

(一)教育政策。對于教育政策,學術界暫時還沒有統一的界定。日本學者村田翼夫認為“教育政策乃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公共方針之體系”[1]。婁成武、史萬兵學者認為“教育政策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的動態發展過程,是政黨、政府等政治實體在一定歷史時期,為了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和任務而協調教育的內外關系所規定的行動準則和依據。[2]”張煥庭學者在《教育辭典》中把教育政策定義為:“黨和政府在一定歷史時期為教育工作制定的基本要求和準則。[3]”根據以上觀點的羅列,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各位學者對教育政策的內涵并沒有統一的解釋,但卻有著共通之處。概括而言,教育政策就是指國家政治實體為實現一定教育目標而制定的行動準則,它具有以權威性、目的性、實用性等特征。(二)教育公平。對于教育公平的內涵和定義,學術界也沒有統一的解釋。劉平秀學者認為:“教育公平是指人們不受政治、經濟、社會地位和民族、種族、信仰及性別差異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權利和機會。[4]”李之國學者認為:“教育公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人類受教育的基本權利的平等與受教育的非基本權利的不平等。[1]”胡森學者對教育平等有三個方面的解釋:“一是起點均等,指入學機會均等;二是過程均等,指教學條件均等;三是結果均等。”根據以上觀點的羅列,可以看出,學術界從不同角度對教育公平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存在較大差異。綜合以上觀點,筆者對教育公平的內涵和特征做如下概括。1.教育公平具有普遍性。人人都具有享受教育的權力和機會,不受外界任何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的影響,存在于全人類之間,具有普遍性。2.教育公平具有相對性。從橫向上看,所有學生在相同階段應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和權力;從縱向上看,所有學生在不同階段應根據實際情況應該享有不同的教育機會和權力,因此具有相對性。3.教育公平具有過程性。入學機會平等是最基本的平等,是最低訴求,處于金字塔底部;過程公平是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感受到的公平程度,處于金字塔中間;結果公平是對教學效果的要求,是教育目標層面的體現,處于金字塔頂端。教育公平是一步一步達成的,具有過程性。(三)教育政策與教育公平的關系。1.教育政策作用與教育公平教育政策是一種政策導向,具有相應的行為標準和準則,當人們在執行標準和準則的同時,就體現了統治階級的教育意志,是偏向于經濟發達地區而忽視落后地區還是全面均衡發展,是偏向于城鎮而忽視農村還是城鄉統籌發展,這些都體現了教育政策的態度,有關教育公平的問題也就自然產生,教育公平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政策執行的結果,是教育政策執行結果的衍生,因此,教育政策作用于教育公平。2.教育公平反作用于教育政策在教育政策執行之后,相伴而來的是教育公平問題。教育政策在執行之后所反映出來的教育公平問題又反作用于教育政策,黨和政府會根據教育政策的執行所體現出的教育公平問題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反映而不斷調整修改教育政策,因此,教育公平反作用于教育政策。

二義務教育入學政策與教育公平

(一)義務教育入學政策解讀。1986年,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第九條明文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設置小學、初級中等學校,使兒童、少年就近入學。”“就近入學”政策就此產生,由此,各級地方政府在各地劃分學區,學生只能在規定地理范圍內的學校就讀,不得跨學區就讀,學校也只能在所轄地理范圍內招生,不得跨學區招生。2006年,重新調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對“就近入學”政策有一定的調整,在第十二條中規定:“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在進一步強調“就近入學”政策的同時,增加了戶籍制度的限制,學生必須在戶籍所在地才能入學。2015年,重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保留了2006年的“就近入學”規定,可以看出,“就近入學”政策將繼續貫穿于義務教育入學政策。(二)義務教育入學政策對教育公平的影響。“就近入學”政策明確了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的權利,明確了地方各級政府保障其在戶籍所在地就近入學權利的義務和責任。“就近入學”政策經過多年的推行,成績斐然,據調查表明,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有73.46%,近四分之三的學生實現了就近入學,且我國66.64%的家長認為就近入學是常必要的,這充分說明“就近入學”政策取得不錯的成績和效果,極大地促進了教育公平事業的發展。但是,雖然大多數學生實現了就近入學,大多數家長也認為就近入學是非常必要的,但“就近入學”這一政策在教育公平問題上也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主要有以下兩點。1.高額的擇校費有失教育公平與“就近入學”政策相伴而來的是“擇校”現象的產生,擇校費居高不下有失教育公平。“擇校”就是在教育資源不夠均衡的情況下,選擇上一所好的學校。雖然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有近四分之三的人選擇了就近入學,但依然有26.54%的學生選擇了“擇校”。盡管擇校費居高不下,家長和學生依然希望贏在教育的起點,為將來做好鋪墊,由此,“擇校”便成為一股浪潮。客觀地說,人人都有上學的權力,人人都有接受高質量教學的權力,“擇校”是人們追求高教育質量的結果,因此它并不是“就近入學”政策的對立面,但是,許多有著較好教育資源的學校向學生收取高額擇校費,使得底層人民無法承受,只能放棄高質量的教學,獲得普通教學,這又有悖于失人人都有接受高質量教學權力的公平性,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就近入學”政策的本意,有失教育公平。2.流動人口子女難享教育公平《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二條明文規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在非戶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適齡兒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為其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可以看出,國家正在大力解決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問題,但是,流動人口子女上學依然不易。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全國流動人口超過1.2億。隨父母進城的農民工子女有近2千萬,失學率高達9.3%,這就意味著全國有近200萬流動兒童失學、輟學。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就近入學”政策戶籍制度的限制。流動人口子女流入所在地公立學校教育資源有限,且部分地區存在地方保護主義,公立學校在滿足本地學生就學的情況下,很可能無暇顧及流動人口子女,使得他們不得不轉向私立學校,而私立學校學費昂貴的現象一直存在,這些就造成了流動人口子女上學難、上學貴的問題,進而加劇了失學率和輟學率。

三建立義務教育入學政策公平機制的途徑

(一)改進“就近入學”政策實施環境。“就近入學”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教育的基本公平,有利于學籍管理,總體運作良好,但仍然需要完善。第一、增加義務教育經費,合理配置教學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縮小校際差距,尤其是縮小教學質量的差距。第二、統一學校建設標準,實行義務教育標準化發展,讓每一位學生享受同等的教學環境。(二)完善戶籍制度。戶籍制度的本意是方便學籍管理,保障教育公平,但是,流動人口子女也正是因為戶籍制度政策而產生了上學難、上學貴的問題,由此,應當進一步完善入學戶籍制度。第一、義務教育是政府行為,加大政府關于流動人口子女上學問題的責任、增加對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經費的投入以及健全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制度,以此來保證流動人口子女有學可上的基本權利。第二、逐步調整戶籍制度,破除體制限制。根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某網站新聞中心聯合開展的一項有11168人參加的調查顯示,91.7%的人認為有必要進行戶籍制度改革,對普通人而言,戶籍制度改革最大的作用是方便孩子上學,持這種觀點的占總體的51.7%;由國務院14個部門組成的6個調研組,2006年分赴幾個省市就戶籍制度改革工作進行綜合調研后認為,當前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已經具備了許多有利條件,時機基本成熟。解決流動人口子女上學問題是教育公平的體現之一。

查看全文

通識教育下中醫藥院校入學教育探索

摘要:與綜合類大學相比,中醫藥院校的學生群體的學業壓力相對更繁重,入學時的公共教育課程相對更少。在中醫藥大學生入學時對其進行立體前導式的入學教育,培養中醫藥大學生適當的文化素養及個人綜合素質,對其未來的個人發展尤為重要。該課題以新媒體平臺實踐為例,結合中醫藥傳統文化,對中醫藥院校入學教育進行了大膽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可以應用新媒體的實踐方法,可為入學教育的創新實踐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通識教育;入學教育;中醫藥院校;新媒體

目前,國內對入學教育的研究多集中于綜合類大學。相比而言,中醫藥院校的學生群體的學業壓力相對更繁重,入學時的公共教育課程相對更少。同時,由于中醫藥專業課程設置周期更長,學生從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到穩固的過程中,不確定因素更多。因此,在中醫藥大學生入學時,及時對其進行立體前導式的入學教育,培養中醫藥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分析思辨能力、表達溝通技巧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對其成長成才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學生進入大學之前的教育和生活環境有較大差異,興趣愛好也相差較大,所以,入學教育的課程要有足夠的廣度,使學生有足夠的機會接觸新事物,轉變思維方式,形成更成熟的價值觀和更理智的擇業觀。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大學要實行“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培養制度”。國內外高校通識教育都強調對綜合性知識的掌握,重視跨學科學習,致力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大學運用通識教育理念進行入學教育很有必要,中醫藥大學亦是如此。該課題以新媒體平臺實踐為切入點,結合中醫藥傳統文化,對中醫藥院校入學教育進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實踐方法,可為入學教育的創新實踐提供一定參考。

1當前中醫藥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研究現狀

資料顯示,目前國內中醫藥大學入學教育的研究內容主要涉及入學后的學習適應、心理問題、人際關系、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大致分為以下幾類:根據具體某醫學專業的特點,針對所需的業務素質、人文素質、心理素質、道德素質和身體素質等方面的要求,開展的入學教育研究體系;為使中醫藥大學新生樹立專業思想,對開設中醫文化教育課程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對新生適應性的調研結果與分析;基于專業導讀理念,對新生入學教育模式的探究。但基于新媒體平臺的中醫藥大學入學教育研究,相對較少。

2當前入學教育方式的現狀分析及實踐經驗借鑒

查看全文

護理學新生入學教育思路

一、護理學本科生的特點

護理學12級錄取本科生234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200人,由于專業的特殊性,男生比例較少,約占17%,而且大多是填報了護理志愿的情況下被調劑過來的,家庭條件比較艱苦,他們的特點主要表現在:1.新生報到初期,不免有些失望,由于護理學院是新成立的學院,他們對于新學院也有不同的看法和誤解,認為學院發展歷史不夠悠久,加上師資各方面還不成熟,難以達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學院,沒有匹配的教師給自己充電。2.對護理專業的發展前景認識不夠全面,認為護士職業不長久,是青春飯,最多只能做到護士長,沒有前途。3.對于升學也不大了解,認為考研只能考取本專業的研究生。也有一部分新生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寧愿選擇升學考研從事護理管理或者護理教育,也不愿從事臨床護理工作。4.親戚朋友普遍對專業不看好,認為本科生出來就是伺候人,那是中專生或者是大專生才干的活;而護理工作社會地位地下,工作又繁瑣,面對的服務對象素質參差不齊,很多時候還得不到服務對象的尊重。護理體系不健全,極少數的高等學歷護理人才在工作崗位得不到合理安排,在工作中與低學歷護士沒有明確分工[1]。5.雖然大部分新生選擇了這個專業,但是為了就業而考慮,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學生在擇業時主要考慮經濟待遇和發展機會,在個人發展上,他們更看重的是工作本身能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發展機會,追求的是更高層次的成就感和自我價值的實現[2]。6.對于新環境不適應,心理產生落差感,渴望友情和同學的關心關懷,同時又缺乏溝通和交際的技巧。

二、新生入學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為了幫助護理學本科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適應從高中到大學的蛻變、明確大學的教育方式和自己的奮斗目標,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順利地實現角色轉變,筆者所在的學院結合自身的特點制訂了新生入學教育方案。

1.新生入學教育之適應性教育———為使護理學新生盡快熟悉校園環境,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

(1)環境適應性教育經過十年的寒窗苦讀,終于來到夢寐以求的大學。來到陌生的環境,很多新生既新鮮好奇又迷茫,為了使新生盡快熟悉學校的環境和生活設施以及學院的基本情況,可邀請學校或者學院領導教授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介紹學校的歷史、學院情況、科研情況,使學生對校史和學院的基本情況有個初步的認識,增進新生對學校和學院的愛校情懷。學校圖書館也應面向新生開展使用培訓,使新生學會利用圖書館的書籍充實自己。(2)學習適應性教育由于很多新生在初入大學還是習慣性地沿用高中填鴨式的學習模式,這種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大學期間是自律性較強的階段,高中的學習模式、只為高考去學習的理念已經不能沿用。可通過組織老生新生座談會,請高年級的優秀學生結合他們的切身體會介紹護理學專業的特點及學習方法,幫助新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認識到高中與大學之間的差異,使他們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和成才觀。另一方面,大學又是自由開放式的校園,為學生提供很多社團活動,可邀請分管學生工作的領導或者是團委書記為新生進行黨團方面的知識介紹,使新生對黨組織和團組織有更深一步的了解,鼓勵新生合理安排時間,積極參與到黨組織和團組織的建設中去,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增長才干。

查看全文

信息學院入學教育總結

為了讓學生們盡快適應大學的新環境、新生活,成功地實現由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變,信息學院組織新生們接受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入學教育活動,其中包括安全教育、專業教育、校史文化等方面的報告,新生黨員見面會、初級黨課培訓,校、院系領導、輔導員、班主任的講話等。

校長報告介紹了我校目前的發展情況,而書記則主要從品德修養方面給新生上了重要的一課。上大學除了讓學生獲得專業的知識以外,更高層次上是實際能力的獲得以及人的素質的提高。通過各場報告,新生來了解了學校的具體信息,更知道了“做事”“做人”過程中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可謂收益豐厚。

在信息學院的學院開學典禮和專業教育及新生與班主任見面會上,各位領導、老師介紹了信息學院的具體情況,包括所學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專業特點、該專業的發展和就業、院系師資情況、學風教風、暑期實習等,讓新生了解了所在學院和所學專業,幫助新生端正專業思想,增強對專業學習的信心和動力,提高學生對專業的學習興趣。輔導員也對新生們進行了引導,步入大學,自由的時間變得多了,學生應該善于制定合理計劃,既要努力學習,也要參加一些集體活動,進行體育鍛煉等,另外,要學會利用圖書館和網絡各種資源來充實提高自己。

在信息學院的新生黨員見面會上,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分別介紹了各自的人員構成、特色活動等具體情況,書記也提出了對新生黨員的一些建議和要求,讓新生黨員感到了黨支部的溫暖和關懷。在三次黨課培訓中,新生接受了關于理想信念、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榮辱觀和做好自我心理調適等方面的教育,學習了黨的綱領和入黨流程,明確了黨員的標準,黨委書記及一些學長也提出了給初步入大學生活的新生們的一些建議,引導新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明確學習目的,樹立目標,做好學習和發展規劃,明辨是非,獨立思考,對于一些被調劑到本專業的學生,要摒除成見,不要帶著抵觸心理。新生在黨課上收到了多方面的鼓勵和教育。

校史報告不僅介紹了我校的創辦經歷、發展歷程,還列舉了很多對外經貿大學歷屆的優秀學子,激發學生愛校熱情,加強新生對學校的了解,進而增進學生以校為榮的自豪感,讓學生們感到驕傲和對學校的信心、集體榮譽感,同時,這些優秀的學長學姐也成為激勵新生努力拼搏的目標。

另外,游惠園、院學生會和志愿團招新等活動讓新生很快熟悉了校園環境和院系學生組織,這些集體行動既讓大家彼此熟悉,又適應了大學的生活。

查看全文

學前教育人才培育的入學教育

入學教育是大學生進入高校的第一課,是學前教育專科人才培養的起點。新生入學教育主要是指高等院校為剛入學新生提供的各種活動、課程和服務,目的是幫助他們盡快地適應大學生活,順利完成大學學業。[1]學生只有從思想觀念、行為模式等方面真正適應、融入大學生活,熱愛學校和所學專業,才能保證教學活動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早日成為學歷與能力并重、研究與教學兼能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一、學前教育專科人才培養的專業思想教育

專業思想是大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和學科的認識、理解和態度,是專業教育和教學的根本點和出發點。[2]專業思想教育就是要讓學生知曉自己專業和學科性質,了解未來的就業方向和考取研究生的專業方向,從而激發專業興趣,煥發攻讀熱情,樹立新的人生目標。[3]很多剛進入學前師范高專學校的大學生面臨外部環境、專業學習等方面的變化,使他們對于自己的角色定位和發展方向感到茫然。為此,必須加強學前教育專科人才培養的專業思想教育,從而激發學生對專業的熱愛之情,進行正確的個人定位,為今后就業、創業奠定基礎。

為增強專業思想教育的針對性,深入了解學前教育專業新生的專業思想情況,筆者對某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一年級新生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33份,回收453份,回收率84.99%,有效問卷381份,有效率84.11%。有效問卷中男生10人,占2.62%,女生371人,占97.38%;三年制學生176人,占46.19%,五年制學生249人,占53.81%。調查所使用的問卷共18題,最后進入統計計算的是經過篩選后保留的13個題目。

表1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興趣

從表1中數據可以看出,非常感興趣的學生有32人,占8.40%;感興趣的學生有178人,占46.72%;感覺一般的學生有152人,占39.90%;而很不感興趣,想轉專業的學生有19人,僅占4.99%。因此,對缺乏興趣的學生進行積極引導是做好入學教育的第一步。

查看全文

新同學入學教育大會上的講話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在同學們已經初步感受了大學生活以后,借此機會再給同學們講一講關于大學的話題。為什么要講大學的話題呢?因為既然同學們上了大學,就應當先知道大學是怎么回事。我們現代學子不能像有的大學的同學那樣,上了大學卻不了解大學,甚至直到畢業了還不懂大學。不提前弄懂大學怎么能上好大學?我們現代學子應當避免渾渾噩噩地上大學。所以,關于大學的話題就很有意義。

關于大學的話題很多,也很復雜,許多內容都有待同學們親身經歷,今天就先挑出一個入門式的話題——“大學與大學史”進行討論。雖然是入門式的話題,但也會順便帶出一些稍微深入一點的理論甚至爭論來供同學們參考,并且盡可能多地聯系我們的辦學實踐。希望能對同學們今生只這一次的大學經歷有所幫助。

一、大學的定義

關于大學的定義,就我所涉獵的知識范圍,似乎顯得相當龐雜,而且大都是描述性的,就是說“大學在做什么”或“怎么做才是大學”,而不是說“什么是大學”。在這里我就順便舉一些例子。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大學……是一種特殊的學校。學生在大學里不僅學習知識,而且要從教師的教誨中學習研究事物的態度,培養影響其一生的科學思維方式。”這里強調的是研究事物的態度和培養思維的方式。

查看全文

在新同學入學教育大會上的講話

在新同學入學教育大會上的講話

**大學現代學院董事長兼院長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在同學們已經初步感受了大學生活以后,借此機會再給同學們講一講關于大學的話題。為什么要講大學的話題呢?因為既然同學們上了大學,就應當先知道大學是怎么回事。我們現代學子不能像有的大學的同學那樣,上了大學卻不了解大學,甚至直到畢業了還不懂大學。不提前弄懂大學怎么能上好大學?我們現代學子應當避免渾渾噩噩地上大學。所以,關于大學的話題就很有意義。

關于大學的話題很多,也很復雜,許多內容都有待同學們親身經歷,今天就先挑出一個入門式的話題——“大學與大學史”進行討論。雖然是入門式的話題,但也會順便帶出一些稍微深入一點的理論甚至爭論來供同學們參考,并且盡可能多地聯系我們的辦學實踐。希望能對同學們今生只這一次的大學經歷有所幫助。

一、大學的定義

查看全文

廣西民歌融入學前教育專業思考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學生是未來的幼兒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音樂素養才能在畢業后更好地開展幼兒教育工作。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學是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提升和音樂技能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應該不斷豐富音樂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提升音樂素養。廣西民歌是廣西民間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它的種類豐富、形式多樣,對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學有著很大的幫助。文章就廣西民歌融入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學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運用廣西民歌這一載體來促進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發展,更好地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廣西民歌;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

一、研究背景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也越來越重視。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要具備較好的音樂素養和音樂技能,而音樂教學就是培養該專業學生音樂素養和音樂技能的主要方式。廣西民歌是指扎根在廣西本土、世代傳承、有地域和民族特色文化的民間歌曲;包含了在廣西各地區流傳的漢、壯、苗、瑤、侗等多個民族的民歌,民歌資源十分豐富。作為廣西區內招收和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師范院校,將廣西民歌融入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學中,就應該積極運用廣西民歌這一優秀的民間傳統音樂文化,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全面發展。

二、廣西民歌融入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學習興趣。廣西民歌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一種具有很高審美價值和人文研究價值的文化財富,是廣西人民精神氣質的象征。學習廣西的民歌,可以使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對廣西民間傳統音樂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培養學生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也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同時,廣西民歌的種類繁多,演唱形式豐富,旋律優美動聽;在各少數民族聚集地的地區,更是擁有豐富的民歌資源,每到節慶活動,人們都會聚集在一起用本地的方言演唱民歌。我們招收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基本都是來自廣西各地區,她們對廣西各地的語言都特別熟悉,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廣西各地的方言來演唱歌曲更容易引起她們的共鳴;所以,我們將廣西民歌融入音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熟悉的語境中學習,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現代的教育和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各學科的教師都在進行教學研究和實踐,希望在本學科的教學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音樂教學也不例外。廣西民歌所具有的特點之一就是即興性,特別是在對唱山歌時,演唱者需要在短時間內進行歌詞的編創,考驗的就是演唱者的即興創造能力;我們可以運用廣西民歌的這一特點來激發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該專業的音樂教學中,選取廣西民歌中的一首對歌曲目作為學習內容;在學生學會歌曲的旋律后,根據老師設計的某個主題來展開編創歌詞并進行對歌的實踐練習;在編創歌詞的過程中,學生要根據歌曲旋律的節奏特點進行歌詞設計,這樣可以很好地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的創造力的發展。3.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類課程包含了《樂理視唱練耳》《聲樂》等課程。在這些課程的教材中,一般都是選用中外傳統曲目或者現代創編的樂曲作為教學內容,涉及民族音樂的內容較少。廣西民歌形式多樣,優美動聽,把它們融入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課程中,可以極大地豐富這些課程的教學內容。如: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根據教學的要求選擇單聲部或多聲部的廣西民歌旋律作為視唱內容;這樣學生既學會了不同聲部旋律的視唱,對民族調式的曲調也有更深的印象,同時也能很好地訓練學生的聽音能力。在聲樂課中,可以選擇廣西民歌特別是其中的兒歌進行教學,這樣可以極大地豐富聲樂教學的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也有助于學生畢業后在幼兒園的工作中開展幼兒歌曲教學活動。4.有利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在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對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廣西民歌作為廣西優秀傳統文化之一,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而地方高校也承擔著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在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學中融入廣西民歌,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掌握演唱、收集廣西民歌的能力,有利于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當學生畢業后走上幼教的工作崗位,可以將自己所學的廣西民歌融入幼兒園的各類活動中,讓孩子們從小就能接觸到廣西的民歌,使廣西民歌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