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教育建議范文
時間:2024-03-11 17:42: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入學教育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大學是人生發展和思想形成的關鍵時期,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知識,增強本領的階段。因此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切實滿足和解決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問題是當務之急。由于新生入學的管理關乎基礎性,加強對這項工作的研究和探討就顯的更為重要。
一、打好基礎,形成氛圍
1.定調子
在新生中樹立弘揚正氣、奠定基礎、立足現在、放眼長遠、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注重學習、注重鍛煉的氛圍。
新生在經歷了緊張的高考進入大學后,難免對大學的學習有所放松,加上本科階段的學習環境、學習方法、學習規律與高中相比有明顯的區別,很多學生對此了解不夠、準備不足,喪失了學習的興趣與信心;還有一部分學生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面對這樣的情況,輔導員要以入學教育為契機,采取多樣性、靈活性、互動性的教育方式,使新生了解大學、了解專業。例如:邀請專家,舉辦名師講壇,為新生介紹所學專業的研究方向以及專業發展前景;參觀實驗室和先進實驗儀器;組織優秀的高年級學生與新生進行學習經驗交流,使新生對所選專業的學習生活有個整體認識,不斷激發新生求知的愿望,樹立自信,有利于盡快適應大學學習生活。
2.定思路
既有總體規劃,又有個性發展指導,結合每名學生的特點,幫助學生選擇適合專業發展方向,盡快縮短學生由高中向大學過渡的時間過程,營造一種“比、學、趕、幫、超”的氛圍,摒棄無所事事、不適應大學生活,對自我前途茫然的思想,樹立正確對待自我前途的良好學風。
從大一起,抓好學風建設,有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可在新生中開展“學風建設月”活動,組織學習經驗交流會,邀請優秀學生總結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供廣大同學交流、討論,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院、學校以及省市級的各種學習競賽和科創活動。如:數學建模、知識競答、英語演講比賽、讀書報告會等活動。將學風建設貫穿于學生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良好的學風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前提與保證。形成良好的學風的教育機制,可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3.定措施
結合班級男女同學比例、黨團員比重,相對優劣生的占比,結合所學專業和學科方向,制定班級的總體培養目標和方向,確定成才率和就業率的量化指標,使每個學生發展有方向、學習有重點、人生有目標。
二、加強管理,形成慣性
1.加強新生入學教育
加強新生對學校校史、校規、校紀的學習了解,加強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和學習,加強對學生學習態度和人生目標的規范和糾偏,加強對新生的紀律管理,加強對新生的入學教育,包括大學適應期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黨的基本知識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專業思想教育、文明修身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其中對于社會實踐教育,要以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為載體,引導學生把書本知識同社會實際結合起來,在社會的大舞臺中檢驗知識、增長才干,提升新生責任感。認真組織學生參加軍訓,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大學生科技創新,勤工助學等實踐活動。通過志愿服務,用自己的行動肩負起社會責任,服務于社會,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例如:組織學生清明掃墓,讓學生認識到身上肩負的歷史的神圣使命,激發愛國愛黨的熱情;組織學生愛心支教、到敬老中心慰問老人,以實際行動服務社會;利用寒、暑假送科技下鄉,走訪農戶,調查農村現狀,反饋農民問題。使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貫穿學生四年大學生活,便于學生盡早接觸社會,積累實際經驗,受教育,長知識,同時喚醒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大學生成長成才。
2.強化新生班級建設
輔導員首先要從建立班級目標著手,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科學的管理措施,在目標確立和調整過程中,逐步完善班級的建設。班級的建設目標,要經過班級學生集體充分醞釀和討論制定,只有體現大多數人的意愿,才能得到高度的認同,才能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向共同目標努力的過程中,形成凝聚力、戰斗力、感染力,從而使班級的每一名學生都能進步。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鼓勵和引導學生加入社團組織,做到管理從學生中來并運用到學生中去,不斷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實現的人生歷程和目標,不斷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交際能力、專業能力、協調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綜合素質。打造班級特色文化,就是要在完成學校、學院發起的活動同時,創造性地結合班級特點,開展富有個性的班級活動。以個人發展促班級建設,以班級進步帶動個人提升,促進班級建設的和諧性和創新性。
3.建立健全新生管理規章制度
在新生中推行制度化建設,是班集體得以形成并向優秀班集體發展的有力保障,為學生提供了可參考的行為標準和規范,使學生做到有章可循、有約可依。例如,建立課堂考勤制度、請假制度,評先創優制度、班級干部崗位輪換制、社會實踐指導辦法、主題班會制度、政治學習制度、寢室長責任制、寢室衛生紀律條例、文明寢室倡議書、學風建設綱要,等等。在制定各項制度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廣泛征求意見,遵循教育規律,符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同時具體可行、便于操作。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這些規章制度的重要性,不斷增強自制力,從他律走向自律。
4.加強輔導員對學生教育工作的服務與管理
輔導員要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針對性地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關注學生心理危機,引導新生正確運用心理調適方法,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切實做好評獎、評優工作,獎、助學金發放工作。關心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從思想上、經濟上予以關心和幫助,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助學貸款和資助工作,引導他們參加勤工助學和社會公益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自立自強、艱苦奮斗的優良品質和實踐能力。
對于學生工作的研究是無止境的,這是一個需要不斷深入探討和研究的課題,新生管理工作更是年年遇到、熟而不透、管而不精,是個不斷踐行的課題,如果能把新生建設管理工作形成一種常態,上升到一種文化的高度,形成體系,這項工作我們不僅能夠做好,而且可以為學校、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有用的人才,這既是種目標,也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李浩.大學新生班級建設的思考與探索.教育理論,2010,(02).
篇2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第一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10-185-01
一、實踐教學的內涵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理論研究主要包括實踐教學的內涵、形式、重要性、操作方法和存在問題及對策等方面。那么,何為實踐教學呢?有的學者說,實踐教學就是富含“社會實踐性”的教學。有的學者認為,把握和判定的標準,主要不是教學場所是否“在社會中”,而是與課堂理論課相區別的具有實際操作性的教學環節和模式。這其實是廣義的實踐教學。對實踐教學持狹義論的學者則認為以課堂內外為區分,認為實踐教學應是課堂之外開展的,與理論教學相對應的教學環節。前者體現功能論,后者體現場所論。有的學者則認為:“思政課實踐教學就是指以思想政治理論為指導,來處理人和自然、人和人(社會)的關系的實踐活動,可以劃分為三種:身體力行――體悟是實踐教學;參與社會活動――參與式實踐教學;用理論解決問題――應用式實踐教學。”①
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涵,筆者傾向于前者――功能論。在本文中,筆者想以自己所在學校的實踐教學過程為例,來談談自己將實踐教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課堂方法的初步探索。
二、實踐教學的形式
根據場所的不同,實踐教學的形式被區分為四種形式:課堂實踐教學、校園實踐教學、基地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如上文關于實踐教學內涵的狹義和廣義劃分,有的學者相應地將實踐教學分為兩種:校園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他們否定課堂實踐教學。筆者認為,課堂實踐教學亦可以起到“富含社會實踐性”的功效。筆者以自己的課堂教學為例。
(一)課前精彩八分鐘
大學新生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新生對大學生活充滿了好奇和期待,我們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積極鼓勵學生參與,一來豐富課堂,二來可以更好地鍥入學生的內心,以更好地引導學生成長。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在第一堂課做好課堂示范:做一個簡單的PPT,PPT講述在3到5分鐘,學生集體討論3到5分鐘,總體時間控制在8分鐘,講述內容貼近課程內容。筆者鼓勵學生自主參與,集體協作。因為有具體示范,加上筆者以鼓勵為主,新生們的參與熱情還是很高的。比如,有一次講到關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的內容,當時娛樂節目“非誠勿擾”中的女嘉賓馬諾的拜金主義觀點,鬧得沸沸揚揚。有學生就作了一個關于“你是愿意坐在寶馬上哭,還是愿意坐在自行車上笑?”為主題的課前演講。學生搜集了圖片、配上音樂,再加上自己的理解,總體而言是拜金主義觀點進行了批評,最后同學們對這一主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我們說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要具有實效性,學生們從搜集資料到進行講述,再進行討論,就是一種思想的交鋒,就是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一種體現。
(二)作業的設置
筆者在給新生上課的時候,會給學生布置三道題目:1、你從哪里來?2、你要到哪里去?3、怎么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有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的部分,筆者布置這個作業,然后叮囑同學們在大學畢業的社會在來看看自己的答案。尤其是對第3個問題,筆者會強調詳細和計劃性。并且筆者會鼓勵學生,這樣的作業,與其說是交給老師看,不如說是交給自己看,老師不會給予不好的成績,因為,需要交代的,是自己。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筆者布置的作業會是:1、一年的大學生活,你收獲了什么?2、最近看的一本書是什么,所獲得的啟發是什么?學生的作業可以部分體現學生的想法。在這個變化快速的時代,我們思政課教師唯有更好地貼近學生,了解學生,才能將課程內容的實效性發揮出來。當然,這里有一個前提,就是我們思政課教師要不斷加強業務水平,這樣才能起到引導作用,實現教學相長。
(三)直接實踐與間接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模式
基于安全考慮和基本設施方面的因素,我們可以將直接實踐和間接實踐相結合。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我們以教師為領隊,在所在班級推舉幾名學生,集體參觀革命紀念館。對于直接參與的學生,我們予以拍攝照片、做PPT以及搜集相關資料的任務,要求他們負責將自己耳聞目見的內容告知同學,說說自己的感官,同時讓學生參與。鑒于希望更多的學生參與直接實踐,我們建議學生不重復參與此項活動。這算得上是全校范圍內的參與模式,學生參與積極性比較高,效果良好。
三、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反思
關于實踐教學的分歧,焦點在于到底是課堂內還是課堂外。思政課教師當然希望采取狹義的實踐教學方式,但是基于實際狀況下的大班教學、經費有限以及安全考慮等因素的制約,校外實踐很難全面展開。而實踐教學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是個體獲得高級心理技能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學以致用的表現形式。從實踐教學的根本目的來看,實踐教學應該走向社會實踐,但是在條件有限的實然狀態下,思政課教師可以從廣義的界定模式下,盡可能得將實踐教學融入第一課堂。
有些人說思想政治課教師是一個重復教學的過程,這個觀點并不合理。面對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學生(一本院校、二本院校;本科生、專科生),老師們的教學模式和方式是應該略有差別的,恰如孔子所言“因材施教”或許才是可行且有效之方。
篇3
論文關鍵詞:文化;文化導入;問卷調查;教師文化意識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其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大學英語教學必須在進行語言知識教學的同時.進行文化導入,傳授文化知識,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人文地理、歷史傳說、風俗習慣、價值取向和社會觀念等,從而避免因文化差異而引起的語用失誤。
一、問卷調查分析
為了對文化導人這一問題的現狀有更好的了解,筆者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從南京郵電大學大學英語教師中隨機抽取45人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問卷包含25個問題,涉及跨文化意識和知識、教學方法、教師跨文化教育能力、繼續教育四個方面。
(一)跨文化意識和知識
作為文化導入的主體和操縱者,教師是否具備跨文化意識和了解相關的文化知識是影響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人的客觀因素。筆者從這一方面對教師展開跨文化意識和知識的統計圖表分析。如圖1:
圖1顯示教師普遍比較重視通過閱讀加強對目的語國家文化的學習與理解,但對用目的語來表達本國文化的接觸較少。
從表l調查統計的結果可見,多數教師的跨文化知識比較有限。而盡管老師對本國文化有著較深的了解,但卻只有26.7%的被調查教師能熟練地用英文介紹中國的文化、風俗、歷史和地理,表明用英語表達目的語文化好于用英語表達中國傳統文化。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教師不太重視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在英語教學中受到冷落。表1還顯示有半數以上老師意識到目的語文化在語言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
(二)教學方法
具備了跨文化意識,有了相關的文化知識儲備。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文化導入的成效。有關教師教學方法的統計圖表分析見圖2:
圖2說明多數教師注重學生對目的語文化的理解,并能利用各種形式使學生了解有關英美的文化知識。但只有少數教師能經常設計多種多樣的活動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這說明仍有相當多的教師還不太善于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
表2清楚的表明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比較重視文化背景介紹,對目的語文化的重視程度遠遠超出對母語文化的重視。在英語教學中采用傳統語法翻譯法的教師所占比例已大大減少.而相應的采用交際法和聽說法的比例大大增加。該表顯示教師已從以往注重單詞和語法轉向聽說訓練,顯示出教師對語言能力訓練的重視和教學觀念的改變,但相比之下對文化背景的教學不夠重視。
(三)教師跨文化教育能力
以下是就教師跨文化教育能力所展開的相關的統計表分析。如下:
由上面一系列表總結得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文化能力的培養意識不強。另外。將表3—3與3—4比較可以看出,75.6%的教師經常對英語成語、諺語進行講解,而在遇到漢語成語翻譯時卻只有51.1%的教師通過文化分析比較來講解,這表明教師更加注重單向的文化教育即目的語的文化學習.而忽視了培養學生母語文化意識。
(四)繼續教育
圖3是就教師是否愿意進一步深造。參加繼續教育來提升跨文化教育能力所展開的相關的統計圖表分析。
圖3說明多數教師已經意識到要通過多種途徑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據調查,88.9%的教師希望在近期參加繼續教育,這說明絕大多數的教師注重自我提高。多數教師的出發點是希望通過出國進修學習獲得有關目的語文化的第一手材料,直接感知外國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人文歷史與地理等,從而加深對目的語國家的理解和認識。此外,教師對于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能力較為重視。而針對系統的理論研究則不太重視。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文化導入存在的問題
通過問卷調查和相關資料分析,可以看出大學英語教師在文化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師缺乏文化意識和文化教育能力
這也是調查中凸顯的主要問題。盡管許多英語教師文化意識有所提高,但他們普遍缺乏跨文化的視野,認為外語教學就是講授語言知識,重視語言形式,忽略社會文化因素。教師普遍對母語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作用認識不夠,在英語教學中不太重視培養學生的母語意識,忽略了對母語文化的介紹與傳播。在外語技能日益得到重視的今天,教師跨文化教育的知識普遍不足,可供參考的資料也極其有限。
(二)文化教學的內容不全面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還沒有形成體系.文化教學尚無綱可循。語言教學中,經常把文化教學的目標和通過語言教學獲得的文化成果混為一談。我國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教材和閱讀材料多是介紹西方世界的社會和文化背景,關于跨文化方面的知識較為缺乏,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也很少。同時也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識和社會知識。不利于開擴視野,提高英語表達水平和交際能力,順利進行跨文化交流。
(三)文化教學的方法相對簡單
教師不善于靈活運用文化教學方法。從目前情況看,多數英語教師還不能掌握各種現代教學法,特別是還不太善于根據具體教學目的需要選擇各種教學法中最適用的部分。教學中偏重語法和句法.偏重語言交際,忽視文化因素以及非語言交際。教學中往往注重書本知識,而在如何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西方文化和獲取跨文化交際知識,拓寬學生知識面等方面重視不夠,方法不得當。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和方法,既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大學英語教師文化意識培養途徑
培養大學教師的文化意識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同時,文化意識的養成又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要提高教師的文化意識,必須通過多樣化的形式。
(一)更新教育觀念
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精神,大學英語教師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多元化角色發展,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評價者,而且還要成為教學資源的開發者,大膽地擺脫教材的束縛,圍繞教材布置任務,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自主性。
(二)提高思想認識
英語教師必須廣泛地吸取當今世界一切有用的文化成果,增強自身的文化知識的底蘊。大學英語教師不僅應精通所學語言本身,還要具備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的知識,同時還應具備自然科學的知識,并密切關注其發展動態,“與時俱進”。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這對教師來說,既是一種挑戰,又是自我完善的良好機遇。
(三)充分利用繼續教育機會,有效地培養和提高文化洞察力
加強自我學習意識,強化自我進修,保證個人實時學習。在繼續教育中。要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深入細致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傳統節日等等。為改善英語教學創造必要的條件。文學作品是了解一個民族最生動、最豐富的材料,在繼續教育中可以把一些最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學作品的閱讀作為我們學習英語文化知識的重要方面。
篇4
一、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語言的巧妙運用,適合的肢體語言,與對學生的期待相結合,能產生較佳的良好的課堂氣氛和效果。在課堂上,我常用“今天,我們一起走入……這一課。”“同老師一起去探討一下……”“老師說得全面不全面?”“請你來補充……”“請你來評一評,他讀得怎么樣”等話語引導學生,讓學生進入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的氛圍中。講課時,給學生鼓勵的眼神、動作、話語,讓他們受到鼓舞。在和諧的課堂教學中,師生共同探討問題、學習知識,形成良好的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受到心靈的重塑和洗滌。
二、創設積極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
選擇他們最關注、最渴望解決、最想了解的問題,是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又一方法。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劑、推動力,興趣也能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價值的不斷完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文本特點、學生特點、教師自身的教學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和技巧,調動學生的參與度。在上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語文天地-怎樣愛護小動物的討論中,我先讓學生自由回答,在學生興趣極濃的情況下,我突然問學生:“你們知道法布爾的《昆蟲記》嗎?”學生愕然。我又說:“誰知道法布爾小時候的故事?”有幾個學生就非常高興舉手,嚷道:“我知道,我知道,在書上的91~92頁。”學生紛紛都翻到91~92頁讀《裝滿昆蟲的口袋》。等他們讀完,我馬上說:“誰來說,法布爾是怎樣觀察昆蟲的?”學生爭先恐后地說,要有耐心,仔細觀察,還要動腦筋。“那么,我們現在看到筆下生花,填填___最喜愛的動物___?以此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拓展了學生思路,學生靜下心,邊思考邊寫,很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的學習主動積極,生動活潑,學生不僅 “會學”而且“樂學”。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就能取得小語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效果。
三、創設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克服厭學情緒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獲得成功的機會,讓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感。原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教師對學生的思路、解答中的某一步都加以肯定,對差錯或不足之處,啟發學生自己發現、修正,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形成學生的成功心理和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內部動力,成為學習的成功者。
四、尊重學生人格,讓學生形成陽光心態
在進行教學時,我盡量不挖苦、諷刺學生,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每個學生,尤其是學習潛能生的人格。原蘇聯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認為積極的課堂氣氛是恬靜與活躍、熱烈與深沉、寬松與嚴謹的有機統一。在課堂教學中,對班上的生性膽小、自卑、性格內向的男、女生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才能健全他們的心理。他們特別害怕在課堂上朗讀課文,我就有意為他們創造機會。
五、允許學生犯錯,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合作意識
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合作意識。我一直對學生說課堂是允許犯錯誤的地方,答錯了也不應該受到批評或嘲笑。答錯一次下次還有機會,絕不為難學生。告訴他們,失敗是成功之母。在上《裝滿昆蟲的口袋》時,學生在初讀課文后,出示要求:本文講了主人公是誰?講了他哪些事?學生紛紛舉手回答,課堂上舉手者眾。學生積極發言。回答對錯與否學生都可以坐下。他們在輕松的氣氛中學習,從不怕回答錯,心理也非常活躍,參與意識強烈。我還讓他們結對子,相互探討問題,相互讀書,相互聽寫,相互批改作業,這樣做是通過課堂管理,培養學生自主、自律的能力,盡量做到消除引起課堂紀律問題的不利因素,維護和增進學生心理健康。
六、學校文化建設和語文教學結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學生歸屬感
篇5
一、初中入學范圍界定及指標分配政策
我市義務教育初中階段入學實行“免試、劃片、相對就近”的原則。完成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學生應在戶籍所在地初中就近入學,城內初中服務區域戶籍的應在市教育局確定的服務區域初中入學。
在規定初中就讀的學生,享有就讀初中優質高中分配指標資格。初中畢業升高中時,符合條件的可享受就讀初中優質高中分配指標,否則不能享受。為充分享受優質高中指標分配到校優惠政策,小學畢業生必須在規定的初中入學。
今年我市仍然將部分優質高中的招生計劃按有關原則分配到初中學校,分配比率為80%。
二、關于占用優質高中分配指標的資格確認及條件
(一)戶籍及戶主:未滿18周歲在校生的第一監護人為父親和母親(監護人依法或自然轉移者除外)。學生父母戶口在本市的,擁有自己的住房,學生戶籍的戶主應為父(母)親,父母無自己的住房也可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與父(母)、本人為一戶;父母戶口在本市外的,需提供父母親的戶口本,學生戶籍的戶主可為本市戶口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學生的監護人依法或自然轉移的,其戶籍的戶主應為其他法定人。
學生戶籍變更的,須提供父母購房、多套住房、工作變更、婚姻關系變故、戶籍與住房相一致的證件原件及復印件,經審核符合《省常住戶口登記管理規定》的給予確認,否則不予確認。
在校生單立戶或將戶口掛靠在親戚名下的,入學審核時現戶籍入學資格不予確認,以原戶籍確認。
(二)住房:指購買或修建的自家私產住宅用房。
住房確認時,家庭戶須按房產所屬性質提供房產證件:
1.房屋產權證或房地產管理部門備案的商品房購房協議(合同)、交款收據、入住證等。
2.自建住房(無房產證)的宅基地使用權證。
3.未過戶二手房的買賣協議(合同)、公證書等。
集體戶有住房的按家庭戶要求提供房產證件。
學生戶籍戶主的非住宅用房(商鋪、商業店面房、工業廠房、儲藏室、車庫等)、違法建造的房屋不能作為學生入學住房依據。已交購房款,未建成交付使用入住的住房也不能作為學生入學的住房依據。
學生戶籍的戶主、住房、住房的產權人三者要一致。學生戶籍的戶主具有兩處住房及以上的,以戶籍的住房確認。
(三)分配指標資格的條件:學生初中入學至畢業,戶籍和住房均須在就讀初中服務區域內,且三年直升至初中畢業。
三、城內初中入學工作
(一)城內初中入學原則和辦法
我市城內初中,現有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和北城中學五所。
今年城內初中入學服務區域的劃分繼續實行“戶籍、住址、分片、分配”的辦法。我市城內初中入學工作要做到政策、計劃、范圍、結果四公開,實行陽光招生。依法保障服務區域內適齡少年按規定公平、公正、有序入學,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入學前,市教育局要對市直及三個街道所轄小學畢業生的戶籍、住房、學籍、文化戶口等相關信息逐一進行審核,并分類做出詳細統計。審核時間及方式另行通知。凡屬城內初中服務區域戶籍的在外就讀小學畢業生,要求回原籍上學的,持全家戶口本、家庭房產手續、畢業證、學籍卡等原件及復印件,于8月1日至8月15日到市教育局報名并填寫回原籍就讀初中申請表,并提供學生本人的全國學籍號,同時審核相關證件。
相關入學證件審核結束后,依據城內初中入學原則和辦法,確定學生入學學校,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相關規定下達入學通知。
(二)城內初中入學計劃
今年,我市市直及三個街道共有小學畢業生1665名(不含屬城內初中服務區域戶籍在外就讀小學的)。城內初中計劃招收42個班,其中三中12個,四中10個,五中8個,六中8個,北城中學4個。
城內初中的總服務區域
五所城內初中的服務區域為我市三個街道所轄76個居(村)委(市區32個居委、非市區44個村委)。76個居(村)委具體為:
(四)城內各初中的服務區域
凡具有城內初中服務區域戶籍的小學畢業生,戶籍與住址一致的按下列規定入住相應初中學校;戶籍與住址分離的按住址分配入學;只有戶籍無房產的根據戶籍屬地對應分配就讀北城中學、五中、六中。
(五)城內初中班容量及編班
根據省、市規范辦學行為相關規定,我市從2014年起,在義務教育初中階段全面實行均衡配備教師、均衡編班制度,城內初中的班容量要嚴格控制在50人以內。
今年我市在義務教育初中階段繼續全面實行均衡配備教師、均衡編班制度。各初中學校要按照“統籌兼顧、平衡配備”的原則,提前均衡配備班主任和代課教師。對新生編班繼續采取“控制規模、電腦排位、隨機編班、直達班級”的方法,統一實行均衡編班、陽光編班。各班學生和各班代課教師隨機掛鉤。編班結束后,及時將各班學生花名和班主任及代課教師花名向社會公示,公示后不得更改。同時于8月下旬擇時將邀請我市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學生家長現場參與并監督初中入學新生編班工作。
四、城外初中入學工作
(一)要依法做好本鄉(鎮)初中入學工作。
依據《義務教育法》的規定,所有小學畢業生必須依法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監護人有法定責任和義務督促小學生到初中學校繼續就讀。各鄉(鎮)中心校要主動協調當地政府,努力創造條件、優化辦學設施,大力宣傳并積極動員本鄉(鎮)在城內上小學的畢業生返鄉就讀,確保本轄區內適齡兒童少年全部接受初中階段義務教育,使適齡少年按規定能充分享受優質高中指標分配到校優惠政策。
(二)合理劃分初中服務區域
鄉(鎮)初中入學實行“免試、就近、劃片”的原則。
各鄉(鎮)所轄行政村的本籍畢業生就近入住本鄉(鎮)范圍內初中。有兩所及以上初中的中心校,要依據學生居住村方位、入學習慣,本著方便家長和學生的原則合理劃分服務區域。
初中班容量及編班
今年我市城外初中的班容量,依照省教育廳的規定,要力爭控制在45至50人范圍內,未經教育局批準,不得隨意增加規制、減小班容量。
各鄉(鎮)初中的新生入學及編班工作,由各中心校和初中學校負責,其要求及方法參照城內初中執行。
五、關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工作
依法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階段初中教育。務工人員子女,憑父母就業證或就業協議或工商營業執照、現居住地一年以上居住證(本市的不提供)、學籍卡(就讀學校所屬的縣區學籍管理部門出具的學籍證明)等相關證件入住初中學校。對符合入學條件的,租房或住房屬地為我市三個街道的,由市教育局依照學生家長的租房或住房屬地北城、東城、南城對應分配入住北城中學、五中、六中;居住在我市鄉(鎮)的,由居住地所屬鄉(鎮)中心校安排入學。
為使每位務工人員子女都能充分享受優質高中指標分配到校的政策,市教育局對五中、六中、北城中學學生初中升高中實行傾斜政策。
若務工人員在我市城內購有住房或長期(2年以上)打工或具有我市城內初中服務區域戶籍,其子女入五中、六中、北城中學就讀,三年直升至初中畢業,升高中時可享有就讀初中優質高中分配指標資格。
若務工人員在我市城外(本市的在外鄉鎮)購有住房或長期(2年以上)打工,其子女入住居住地所屬鄉(鎮)初中就讀,三年直升至初中畢業,升高中時也可享有就讀初中優質高中分配指標資格。
凡不符合上述條件的務工人員子女,初中畢業升高中時不享有就讀初中優質高中分配指標資格。
六、其它
(一)積極做好初中入學宣傳工作
各單位要認真學習本《意見》,領會其精神實質,切實做好初中入學宣傳工作,并嚴格按本《意見》執行。初中學校不得違犯規定擅自招收非本服務區域內的學生,否則學籍部門不予學籍備案,該生中考不能享受就讀學校分配指標,且中考成績不計入就讀學校。
(二)簽訂放棄占用優質高中分配指標協議書
新生入學后,學校要與非服務區域內學生(因打工等原因可占指標的除外)的監護人簽訂放棄占用優質高中分配指標《協議書》。協議書簽訂后,學校方可給該生在本校電子學籍備案,不簽訂協議書的,須教育引導其返回戶籍初中學校就讀。
(三)建立學生檔案
入學工作結束后,各初中校要積極配合做好學生的戶籍、住址等復核工作,按要求建立學生學籍電子檔案,建檔時須嚴格按入學通知造冊;市招辦要建立城內各初中校學生花名冊,將學生的戶籍、房產等相關證件復印件建檔,供中考報名、高中錄取時資格審查使用;市教育局學管科要依照分配指標資格確認條件對備案的新生進行資格審查確認。市已在統一實行初中學籍電子化管理的軟件中設置規范班數、規范班容量的指令,如超班容量,超出部分將不能在電子學籍中備案。未按規定建立學生學籍電子檔案的,不予分配優質高中招生指標。
(四)相關照顧政策
1.本市烈士子女、符合條件的現役軍人子女、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傷殘警察子女、本市引進高層次人才子女和支援湖北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及其他各類優撫對象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執行。
2.本市初中教師子女在其父母任教學校就讀;本市南城街街道的圪塔、龍渠兩居委的本籍原農戶子女到三中就讀;本市南城街街道的莊則、上莊、谷口三個行政村的本籍畢業生到北城中學就讀,且三年直升至初中畢業,升高中時可享有就讀初中學校優質高中分配指標資格。
篇6
1.離異家庭學生的特點
父母離異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是多方面的。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心理、學習、品德行為都有影響,使之呈現出明顯的特點。
1.1心理、性格特點。父母離異導致家庭破裂給子女帶來了嚴重的心理打擊,面對突如其來的客觀現實,這些學生一時無所適從,心境突變,容易產生自卑、孤獨、冷漠、怯懦和粗暴等心理、性格特點。
1.2學習、行為特點。離異家庭學生由于家庭的破裂造成的陰影,變得心情煩躁、萎靡不振,這必然影響他們的學習和行為的發展,其特點有:智力受到影響,它主要表現為認識能力下降、接受能力差、反應遲緩等;學習成績下降,行為異常,主要表現為拒絕接受教育,在學校發展成為學習、表現都差的"雙差生",甚至部分學生為了發泄內心的痛苦,染上抽煙、酗酒、沉迷網絡游戲等不良習慣。
2.離異家庭學生的教育方法
班主任在對待離異家庭學生教育上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2.1心靈哺育。班主任對離異家庭學生要傾注更多的愛心,要用自己的情感去復蘇他們的心靈。愛,是人的一種本能需要,同時,愛本身也是一種教育。對離異家庭的學生來說,尤其需要愛的溫暖和愛的激勵。當離異家庭的學生犯了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時,班主任在教育中要注入積極的情感因素,批評、期望、鼓勵、慰勉都應該用真摯的情感。即使離異家庭學生犯了嚴重錯誤,也要積極挽救,教師在嚴肅指正其錯誤的同時,更要注意用自己的情感去喚醒他們的良知,在對他們進行教育時盡可能多剖析、少指責,多慰勉、少埋怨。在批評中寄予殷切的希望,在慰勉中引導他們鼓起勇氣,在剖析中讓他們看到自己行為的危害性。讓學生通過體會老師的愛,調動其內因,喚起改正錯誤的決心。
2.2情感的引導。班主任要幫助離異家庭學生對自己的處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讓他們明白,父母離異是因為他們生活在一起不再感到幸福,需要重新選擇自己的生活,這是父母的權利,做子女的不能過多地干涉。況且,父母離異已經客觀存在,如果長期不能自拔而苦惱、自卑,只能加重自己的負擔。只有正確對待,努力消除不利處境的影響,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自我。班主任還要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讓他們主動把自己置于同學、同伴等群體中,鼓勵他們揚起生活的風帆,熱愛生活,做生活的強者,盡快從父母離婚的陰影中解脫出來,適應新的家庭生活。
2.3行為矯正。俗話說得好,澆樹澆根,育人育心。班主任教育學生時要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以情育人,這比任何說教都更有效。如:針對他們智力發展遲緩和學習不良,通過必要的補課、個別輔導以及鼓勵同學之間進行互教互學活動對他們進行智力、學習培養;針對他們的孤獨、憂郁等,可以通過組織各種集體活動,班主任有意識地讓他們在這些活動中承擔一定的任務,加強人際交往,進行合理的情緒疏導。針對部分離異家庭學生的遲到、曠課、破壞課堂紀律等違紀現象,班主任可以開展有效的個別談心活動,對他們加強紀律行為的訓練。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要進行適時鼓勵:應重視和發現離異家庭學生的優良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并努力加以扶植、鼓勵。比如,一般離異家庭學生獨立意識較強,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等。只有充分認識并積極發掘離異家庭學生的積極因素,才能更好地遏制、克服消極因素,才能實事求是地對他們施以良好的教育,使他們在緊張、和諧、歡愉的氣氛中成長。
篇7
論文關鍵詞:化學史教育,科學探究能力,質疑精神,化學教學
1851年,英國科學促進會(BAAS)主席在一次演講中呼吁,我們要教給年輕人的,與其說是科學結論不如是科學方法,更不如說是科學史。科學史作為人類長期以來認識自然、征服自然的真實記錄,每個章節都留下了先行者探索的足跡,字里行間都流露出前人的卓越智慧[1]。因此,科學史能從科學的方法、精神和態度等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科學史還能從科學家的人格魅力等人文精神等方面的陶冶學生的情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時科學史能讓教師在每一個偉大的歷史瞬間中得到自我充實并提高[2]。
化學史作為科學史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對大自然中相關的化學知識的系統描述,它是從化學發展的歷史角度,對化學科學孕育、產生和發展過程的真實記錄[3]。在化學教學中,通過化學史的講述,可讓學生們知道,他們所學的知識點并非憑空出現的,不是純粹偶然的,而是科學家經過長期研究得出的。再現這些化學探究過程,也是幫助學生學習相關知識點的過程,可使學生掌握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能力質疑精神,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4]。以下是筆者聯系教學實際,有關化學史融入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通過化學史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應該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去在孩子們身上把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出來。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的這句話說的含義是用盡一切辦法去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5]。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對學生介紹那些古往今來偉大的化學家成功的事跡,是誘發學習動機的一個極好的動因。教師可利用化學史上的故事,引導學生去尋覓化學家成長的足跡,追溯化學歷史發展的長河,把學生引進化學家進行科研創造的實驗室之中,了解每個科學成果背后或辛酸、或感人、或有趣的故事,從而積極有效地調動他們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怎么寫論文。
例如:在鹵素的教學中,可以向學生介紹氯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作為化學武器的歷史故事,1915年,伊普爾前線陣地上,德軍和英法聯軍兩軍對陣,英法聯軍指揮官通過陣前觀察,發現德軍陣地上出現大量的“啤酒桶”,頓時感到大惑不解,竊以為德軍在開玩笑,遂不以為然,掉以輕心。甚至,指揮官還說:“打贏了大家就有啤酒喝了!”話音剛落,只見德軍戰壕里許多士兵迅速擰開了“啤酒桶”桶蓋。在綿延幾公里長的戰線上,所有的“啤酒桶”全被打開了,冒出來的非但不是啤酒反而是濃濃的黃綠色的煙。頓時,在風的推動下,一人多高的黃綠色氣浪緊貼地面,像潮水一樣撲向英法聯軍陣地。跟在黃色煙霧后面的德國軍隊,沒有開一槍打一炮,就輕松地突破了英法聯軍防線,把整個戰線向前推進了至少4公里,重新占領了失去的一些重要的戰略要塞。在這次毒氣襲擊中,英法聯軍死傷慘重,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悲劇,僅僅是由于這個簡單的分子式:Cl2。通過這簡單介紹歷史史實,使學生認識到氯氣的毒性。不僅可以活躍課堂,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學生喜歡上化學課,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引入化學史教育,可以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珍貴的求知欲望。通過化學史料故事的催化質疑精神,培養并保持學習化學的熱情,使之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動力。
通過化學史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是指科學家們用于研究自然,對所獲得的證據提出解釋的多種不同途徑[6]。利用化學史料,使學生重復化學家曾經經歷過的、成功的研究途徑和采用的科學方法。從提出問題開始,到提出假說、設計實驗、實施實驗、收集實驗事實、處理與分析化學實驗事實、運用一系列的邏輯方法進行科學抽象,直到得到規律性的認識,再用實驗檢驗認識成果。這種做法易使學生產生親臨其境的感覺,把自己放在科學發展的過程之中,這就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受到科學方法的教育,從中學習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的正確方法。
例如在《苯的結構和性質》這節課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講述苯的結構課堂教學做如下設計,將課本知識還原為發現這一知識的歷史背景中。19世紀的歐洲,在電燈還未被發明的年代里,許多國家尋常百姓家里都使用煤氣照明,煤氣儲存和運輸通常都是壓縮在桶里,用了一段時間后,桶里總會產生一種油狀液體,但這一現象長時間被人忽視。1825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這一現象后,立即對這種液體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了提取這種液體花費了法拉第整整五年的時間,當時他把這種液體命名為“氫的重碳化合物”。直到近十年后的1834年,德國科學家米希爾里希通過蒸餾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了與法拉第所制取的液體相同的一種物質,并把它命名為苯。此后,隨著有機化學中的正確的分子式概念的建立,法國化學家日拉爾等人又確定了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78,分子式為C6H6。其中碳的組成含量如此之高,使化學家們感到困惑。如何確定它的結構式呢?當時包括凱庫勒在內的化學家們都倍感為難。
苯的結構應該是怎樣的?如果在座的各位是當時的科學家,根據你們所學的知識能不能推測出苯分子可能的結構?提出問題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在學生熱烈的討論過程中,實時啟發學生進而培養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然后不失時機地再引入化學史。在1858年,這個時間距苯的分子式被確定已有二十多年了,德國化學家凱庫勒集中所有精力,花了七年的時間,對大量的實驗事實進行系統分析了之后,終于在1865年,對苯的結構提出兩個大膽的假設:1)苯的6個碳原子形成了環狀閉鏈,即平面六角閉鏈;2)原子之間存在著單、雙鍵交替形式怎么寫論文。在座的“科學家們”, 如果你們真的在當時知道了這些,如何驗證凱庫勒所提出的結構是否正確?
學生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其中有些學生提出用實驗來驗證質疑精神,結果發現這個結構式存在不合理之處。肯定了同學們的觀點之后,講述化學史上被人津津樂道的凱庫勒關于蛇形苯環的奇幻故事,據凱庫勒自己的描述這源自一個夢。那時他任教于比利時的根特大學,某天晚上,又是用功了一整天之后,犯困的他趴在書桌上打起了瞌睡,眼前立刻浮現出不停旋轉的碳原子。碳原子構成的長鏈就像是一條蛇盤繞彎曲,突然這條蛇不顧一切地咬住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盤旋在天空中。就在這時他觸電般地清醒了,又繼續工作了一夜,提出了苯環結構這個極具創意的假說。但是,苯分子的真實結構應當是:六個碳連成環狀,苯分子中,既沒有單鍵,也沒有雙鍵,而是介于單鍵和雙鍵之間的一種獨特的鍵。凱庫勒的這個結構式雖然是錯的,但卻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后人為了紀念他在苯結構探究中的巨大貢獻,至今一直沿用了他的結構式。
通過講述這樣不朽的傳奇故事,學生不僅理解了苯的抽象結構,也深刻領悟到苯分子結構的發現絕非偶然,而是科學家們敢于質疑、勤于思考,忠于實驗,勇于探究的必然結果,這能使學生深刻理解科學探究的內涵,并迸發出學習化學的熱情。
通過化學史教育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化學是實現中學化學教學目的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徑和方法,貫穿于中學化學教學全過程[7]。實驗是一種探究性活動,是有效實施中學化學教學目標的重要且必要的前提條件,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科學試驗由兩個步驟組成: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理解。科學家在實驗中觀察到的不是對象的自然變化,而是人造變化。通過觀察這些變化來認識對象的客觀性質,對實驗作出解釋,而解釋的前提是理解。同科學觀察一樣,科學實驗也必須遵循客觀性原則,必須實事求是地對實驗結果進行觀察和理解,切忌主觀主義。
例如:1822年,在著名化學家巴拉爾發現元素溴的前四年,德國著名化學家李比希收到德國商人給他的海藻灰的濾液,分析這瓶浸泡過海藻植物的溶液成分,借助當時李比希的實驗設備和技術,完全有能力也有條件通過化學分析實驗,從這瓶液體中發現新元素溴。但是,李比希在沒有做任何系統詳細的實驗情況下,只用眼睛觀察,就急于下結論質疑精神,認為瓶中之物是氯化碘,然后隨手將這瓶液體放入實驗柜里,這一放可就是四年。1826,法國化學家巴拉爾宣布,發現了新元素溴這種元素性質介于氯和碘之間,這一重大發現震驚了化學界。李比希看到了巴拉爾的報告以后,立即想起那四年前被他放進實驗柜里的氯化碘,他急忙翻箱倒柜,把那瓶棕色液體找出來,認認真真的做起化學分析實驗,確定這瓶棕色液體既不含氯,更不含碘,也絕非他所猜測的氯化碘,這正是巴拉爾所發現的新元素溴。如果四年前李比希采取嚴格的科學態度,認真通過實驗分析那瓶棕色液體,那么發現元素溴的不是巴拉爾,而將是李比希。也許那時他只要通過實驗驗證一下自己的判斷,不輕易下結論,這個重大的科學發現不會與他失之交臂。
通過結合化學家的真人真事進行化學史教育,不但可以使學生重視化學實驗,還可以使學生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在沒有通過實驗檢驗之前,絕不要輕易下結論,更不能用肉眼代替實驗。從而在思想上重視化學實驗,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體驗科學家們的科學觀察、科學談究的過程,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科學實驗能力。
通過化學史教育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
學則需疑: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宋人張載這句話指的是,做學問必須敢于質疑,勇于提出問題,從事科學研究,問題意識極為重要怎么寫論文。只有敢于懷疑,勇于向所謂的權威提出不同意見,勤于思考,對事情有自己的見解,才有可能提和明確存在的問題。因此有人說,質疑是探求發展真理的前提和基礎。將化學史教育融入化學教學中,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懷疑精神。每個化學史上偉大的發現,或多或少都起源于懷疑精神,質疑或許有時也會有出錯,但是,只有經過千百次的錘煉,在不斷糾正錯誤中探尋真理,才有可能獲得科學上的重大突破。因此質疑精神,只有在懷疑中學會思考,才能提高學生對科學研究過程的認識,從而有利于學生養成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近代化學的奠基者、懷疑派化學家波義耳如果沒有強烈的創造愿望和敢于懷疑的創新精神,便不可能促使化學從醫藥和煉金術中分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德國化學家維勒、柯爾柏也正是因敢于懷疑“生命力”學說,先后合成尿素、醋酸,打破了“生命力”學說的神話,推動有機化學的迅速崛起。然而德國化學家李比西、維勒卻由于一時的疏忽,使他們與溴、釩元素的發現失之交臂,遺憾終生;普利斯特里雖已發現并制出氧氣,但受傳統的“燃素學說”束縛,讓真理從自己的鼻尖下溜走了。
這一個個生動的例子,不僅讓學生識到質疑精神在科學發明和創造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時,還可以給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如何質疑提供了認識論的指導。如果學生們了解到科學史上許多當時的權威科學家,都曾犯過較為嚴重的甚至有些愚蠢的錯誤時,這難道不會大大增強他們質疑前人的勇氣和信心?
古羅馬西塞羅說過,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出生之前發生過什么事情,在生活中就會像一個無知的孩童。這個道理非常正確,西塞羅指出了歷史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而化學的歷史則是化學學科中最寶貴的一部分,因為科學只能給我們知識,而歷史卻能給我們智慧。因此,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把化學史引進課堂,結合化學史進行教學,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探索精神,啟迪學生的思維和智慧,實驗科學的教育目的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日華.試論在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J]. 考試周刊 2008,(28): 181
[2]龐正龍.化學教育中滲透化學史教育的研究[R].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碩士論文,2007
[3]孫建新.談高中新課程化學史滲透教學的策略[J]. 廣東化工,2008,34(10): 124-127
[4]宋付州.化學史教育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R].山東:山東師范大學教育碩士論文,2003
[5]張家治.化學史教程[M]. 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6]張子高.中國化學史稿(古代之部)[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64.
[7]郭保障.20世紀化學史[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篇8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和《上海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以及《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本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滬教委基〔〕26號)等法律法規及工作要求,為促進依法辦學,規范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現就本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國家和上海市的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辦好每一所學校為目標;以構建面向每一位適齡兒童、少年的教育服務體系,切實維護中小學生的合法權益,規范辦學行為為原則,依法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依法招生的原則,規范辦學行為,依法實施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工作。
2、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免試就近入學”的原則。
3、堅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辦好每一所學校,滿足每一位適齡學生的入學需要,切實維護少年兒童的合法權益。
4、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多種形式主動、及時向社會公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信息,并加強與家庭、社會之間的相互溝通與理解。
三、具體要求
1、各校要在鎮政府的領導下加強對本轄區內生源的摸底調研(南橋城區生源由教育局統一摸底調研;非南橋城區生源由所在鎮區、社區學校摸底調研),并根據學校辦班規模、公辦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原則和本區域的實際情況制定招生計劃,確保轄區內符合規定的適齡學生都有相應的學位。
2、根據本地區實際,南橋城區學校原則上班額控制在40人,其他鎮區學校班額控制在40人以內,接納農民工同住子女的學校班額可適當放寬。有條件的學校,小學班額可在30人以內,初中35人以內。
3、各校要切實貫徹就近入學原則,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招生計劃之外自行招收學生。各類初中學校不得招收無學籍材料的學生。
4、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招生過程中,不得以創辦特色為名舉辦重點班,不得以任何形式測試選拔學生,不得將創建特色學校與招生入學工作掛鉤。
5、公辦學校應按照區教育局確定的就近入學招生范圍和招生計劃安排適齡兒童、少年入學。不得拒絕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聽力殘疾和視力殘疾的適齡兒童攜帶相關證明到區特殊教育康復指導中心報名咨詢,經教育行政部門核定后,安排進入相應的特殊教育學校就讀。
6、跨區縣就讀的小學五年級學生,應在就讀學校參加小學畢業考試。小學畢業后可根據實際情況回戶籍所在區縣就讀初中,或在就讀學校所在區縣就讀初中,辦理回戶口所在地就讀手續的截止日期為4月30日。要求回本區就讀初中的學生,由區教育局根據本區制定的初中招生入學的規定和實施辦法安排就讀學校。
7、各學校要通過學校網站公告、發放新生入學《告知書》、在社區張貼《招生告示》等形式,向轄區內適齡兒童家長告知招生工作政策、報名時間、地點,以及報名所需攜帶的各種證件,5月22、23日為全市公辦、民辦小學新生報名時間,民辦小學可同時開展面談。
8、按照市教委關于民辦學校招生工作的政策,民辦學校自主招生辦法、招生廣告及招生簡章首先須在4月10日前向區教育局申報備案,經教育局審核后向社會公布并實施。
民辦初中報名時間為5月8、9日,5月15、16日采用電腦派位或面談的方式決定錄取名單,與5月30日前完成招生錄取工作。民辦小學報名時間為5月22、23日,于6月13日前完成招生錄取工作。
民辦學校招生必須執行滬教委基【】26號文要求,并嚴格按照區教育局核準的招生計劃和招生范圍招生計劃和招生范圍招生。有寄宿條件的經區教育局審核并報市教委備案后,方可跨區縣招生。
9、切實做好持有《上海市臨時居住證》(以下簡稱《臨時居住證》)人員子女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工作。凡符合市教委《關于加強持有上海市臨時居住證人員子女入學工作管理的通知》(滬教委基〔〕8號)規定條件的臨時居住證人員子女,由區教育局統籌安排。小學階段以進入公辦學校為主,部分地區的公辦學校限于條件不能完全接收招生地域范圍內農民工同住子女的,區教育局統籌安排進入以招收農民工同住子女為主的民辦小學就讀。小學畢業的持有《上海市臨時居住證》人員子女,統一安排到公辦初中就讀。
對持有《上海市臨時居住證》人員子女及在本市借讀的其他非本市戶籍學生,學校應告知學生及家長完成義務教育后報考高中階段學校等的相關政策和規定。
10、加強對體育、藝術特色項目學校的整體規劃和招生工作管理。經市、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的中小學體育傳統特色項目學校、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可以按有關規定招收批準項目與計劃的體育、藝術特長生。(招生辦法、計劃另發)
11、各類學校應按區教育局規定的時間節點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
四、監察要求
1、教育局行政監察部門負責監督招生入學有關政策和工作要求的貫徹落實,依法依紀查處招生入學工作過程中的違紀違規事件,協助解決本地區中小學招生工作中出現的突出問題,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規范有序進行。區教育督導室要對本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進行專項督導,重點督導持有《臨時居住證》人員子女招生入學、體育及藝術特長生招生、民辦學校規范招生等。
篇9
1.突出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重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的運用,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和鍛煉;重視組織教法的創新,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如:來自濟寧黃莉梅老師給我們展示的籃球課,課上黃老師通過直線運球和曲線運球,使大部分學生基本掌握了行進間運球技術,黃老師加入到學生練習中,學生練習樂此不疲,巧妙利用語言激勵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2.注意創建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重視運用情境教學、體育游戲、激勵性評價、師生互動等多種多樣的方法和手段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激勵,并愉快地投入到學習和鍛煉中。如:來自淄博商文杰老師給我們展示的一節精彩的耐久跑示范課,從體驗跑、間歇跑到用太極動作放松,整個課環環相扣,精彩的隊列隊形變換,場地的靈活應用,使整個教學過程豐富多彩,把耐久跑真正變成趣味體育課。
3.關注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
在傳統體育課堂教學中,我們過于注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以及體能的發展,不僅教學的方法手段機械單調,而且有時對待學生的態度極其惡劣,很少顧及到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理感受,常常把學生推向尷尬的境地,學生的自尊自信受到了嚴重的損害。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的人性化越來越受到關注,新課程強調要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培養良好的情感態度,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學生參與體育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感受。為此,我們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首先,要深入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了解學生的需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從而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心理體驗;其次,要組織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活動是學生獲得心理感受的載體,只有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才能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心理感受,包括:喜悅、沮喪、緊張、興奮、勞累等;再次,要建構讓學生交流心理感受的平臺。就是當一項活動結束后,組織學生講述自己參加活動的情況的學習結果,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和相互學習,而且便于教師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想法,以便教師改進和完善教學;最后,教師要細心觀察活動中的學生。學生心理會隨著活動情景的變化而變化,教師往往要通過觀察學生的心理變化而及時調整教學。
4.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
4.1認真傾聽的習慣。特別是在新授內容教學時,要求學生認真聽老師的講解,了解動作技術的要領、做法、結構、技巧,等等,如果學生做到了這一點,他在練習時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練習時還應注意傾聽老師的語言提示。如在練習前滾翻時,老師會提示:低頭、含胸、抱腿,學生就會下意識地根據老師的提示做。
4.2仔細觀察的習慣。體育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一邊是老師對動作的講解示范,一邊是學生的觀察模仿。學生在學習動作時,觀察是重要的一環,善于觀察的學生,能很快地了解動作的實質,抓住動作的關鍵,那么他在練習時就會有針對性地對動作難點加以注意。教師應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觀察老師的動作示范,在練習過程中老師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示范對比,讓學生仔細觀察,并以提問的方式讓他們找出各動作的不同點,找出可取之處和錯誤動作產生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4.3善于思考的習慣。在體育學習及活動中同樣需要參與者動腦筋,尤其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顯得更重要。學生的學習過程是由不會到會,最后達到自動化。這個過程就要求學生動腦筋思考動作的重點、難點,結合自己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會,分析該動作怎樣做、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再進行反復練習并用心感覺,直到做得滿意為止。
4.注重運用體育游戲
4.1選擇體育游戲的內容。教師應當根據課程的任務選擇體育游戲,培養小學生的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加強組織紀律性,增強身體素質,培養創造能力。如果是為了幫助學生盡快地進入良好的運動狀態,就可選擇趣味性較強、易使注意力集中的游戲內容,協調性和靈巧性的游戲可安排在體育課的基本部分之外;如果課程內容全為體育游戲,就應當按教學任務安排;如果同其他項目配合使用,則必須注意相互配合、補充,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4.2游戲場地和器材用具的準備。體育游戲的場地應當寬敞平坦、清潔衛生,室內場地還要注意通風和采光;場地的在一定范圍內不能有障礙物,以免發生傷害事故;根據游戲的內容和需要,劃出場地上的固定界限,如起跑線、終點線、折返線、投擲區,并設置好游戲所需的各種標志物。
4.3游戲的講解和示范。講解游戲時,要充分運用語言技巧,引起他們的注意與興趣,讓他們理解并掌握體育游戲的目的、方法、規則和要求。
4.4組織和引導。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情緒和積極性。對游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應做出及時準確的引導;對學生違反規則、不遵守紀律的行為,要及時制止,進行教育。教師還應對每位學生的活動情況進行觀察,并根據活動場上的具體情況,采取靈活而必要的措施,如增加或減少比賽的次數、擴大或縮小場地、及時停止游戲等,達到最佳的活動效果。
5.注重德育滲透
篇10
關鍵詞:學生心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3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8-0380-01
隨著當前經濟社會的大發展,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和社會的廣泛關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已成為為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參與生產服務和推進技術應用的人才輸出平臺。然而在學生的培養教育過程中,除技能的培養之外,還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簡言之,就是要在培養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樣才能使學生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如何培養學生擁有良好心理素質,我們要針對學校不一,生源不同,文化差異等各個方面進行思考。
從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的構成看,大部分的學生來自農村,是以農村生源為主的職業教育。如何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內問題。
目前,我們國家農村學校教育工作相對薄弱,存在師資力量不足、教育基層設施跟不上、家長對孩子教育管理不夠等諸多問題,這樣就導致農村學生在沒有得到全面發展,一些孩子家長疏于監管,學生校外生活中熱衷于網絡,接受網絡的信息量比較大,但缺乏對網絡信息正確與否的判斷,思想活躍,逆反意識強,基本上屬于初中階段班里最"調皮"的孩子。初中畢業后開始分流,班里學習成績好一點的上了高中,學習成績不理想的上了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這些不同鄉村地區卻有共同性格特點的學生進入中職學校后,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些不良的習慣和愛好與思想便集體、集中體現出來,大致表現為學習過程中存在焦慮恐懼不愿學習,承受挫折能力弱,嫉妒心理比較強,容易動怒、對網絡十分依賴,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格和勞動,缺乏集體觀念,生活自理能力差、貪圖享受、太過自我、缺乏社會責任感等。
要做好這些孩子的心理教育,必須深入分析并把握其心理存在的問題,通過多年教學積累,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大致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心理問題:
(1)在個性心理方面,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沒有正確的理想和追求,存在混日子的想法;迷戀網絡,責任意識差,不愿意擔當;自卑心理嚴重,自我中心意識過強,自私自利心理普遍。
(2)在學習心理方面,學習目標不明確,沒有正確理解學習與今后就業的關系;學習的認知能力水平較低,缺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習慣不良。
(3)情感心理方面,情緒不穩定,情緒自控能力弱;缺少獨立思考與判斷總問題的能力,感情容易遭受挫折,而且耐挫折能力極弱。
(4)人際關系心理方面,對教師不尊重,對教師的管教言語理解不到位且產生厭煩情緒;班級同學之間沒有大家庭觀念,彼此缺乏信任,還有部分學生存在盲目崇拜班級內蓄意違反紀律的人;與家長關系隔閡日趨明顯,存在對父母長輩欺騙隱瞞的心理。
(5)就業心理方面,存在擇業緊張焦慮心理,對自己不自信,總認為自己找不到工作有家人管理自己。
以上幾個方面,大體包含了中職在校學生的不健康心理狀態。對此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展教育活動:
(1)加強對學生心理情況的了解,教育活動做到有的放矢。平時的工作中,要從學生的學習、與別人相處中存在哪些不良心理,怎樣對待家長、老師的批評等點滴方面,全面了解學生,詳細掌握孩子的性格秉性思想傾向,認真梳理歸類學生存在的問題,再針對問題去思考解決的辦法。在這個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充分了解學生,將其行為與思想徹底把握清楚,然后再分析對策,否則,教師的教育就會出現"文不對題"的結果,教師一個勁地要求學生這樣做或那樣做,結果學生卻無動于衷,甚至產生厭煩的情緒,導致教育無效果。
(2)強化教師對學生齊抓共管,將心理教育貫穿于課堂教育之中。中職學校的在校生,大多處于15到19歲的年齡,他們身上雖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一些問題,但他們的性格還是具有可塑性的。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對學生的心理教育,以往的觀念認為只有在政治課和心理健康教育課中才能夠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其實不然, 在各個學科中都有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不同的學科,有其獨特的教學內容,結合不同的學科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全面大有裨益。所以,我們和各學科的教師從所教的教材中挖掘并開發有價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帶著新的思路和眼光認真研究在自己所教學科的課堂上如何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每一堂課上,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教育氛圍,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3)強化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是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目前中職的在校學生,大多數不想讓家里知道自己的成績,也不愿意班主任、輔導員和父母聯系,認為自己不是以前的中學生或者小學生,什么事情都要父母管。對此,我們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要讓學生適應和融入學校環境,產生歸屬感。要使學生對教師在心理上產生親近感,以融洽的師生關系為家校合作打下良好的情感溝通基礎。其次要注意與學生家長溝通的方式與內容,不能一與家長聯系就是"告狀",學生差的表現要與家長溝通,好的、一般的表現也要和家長經常溝通,經常性與家長溝通是消除學生抵觸家校聯絡情緒的好方法。最后是要提高家長與學校溝通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要通過教師主動聯系等多種途徑讓家長充分理解多與學校教師聯系的好處,從而提高家長與學校溝通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 上一篇: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 下一篇:民生實事征集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