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教育學習總結范文
時間:2024-03-07 17:47: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入學教育學習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校長報告介紹了我校目前的發展情況,而書記則主要從品德修養方面給新生上了重要的一課。上大學除了讓學生獲得專業的知識以外,更高層次上是實際能力的獲得以及人的素質的提高。通過各場報告,新生來了解了學校的具體信息,更知道了“做事”“做人”過程中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可謂收益豐厚。
在信息學院的學院開學典禮和專業教育及新生與班主任見面會上,各位領導、老師介紹了信息學院的具體情況,包括所學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專業特點、該專業的發展和就業、院系師資情況、學風教風、暑期實習等,讓新生了解了所在學院和所學專業,幫助新生端正專業思想,增強對專業學習的信心和動力,提高學生對專業的學習興趣。輔導員也對新生們進行了引導,步入大學,自由的時間變得多了,學生應該善于制定合理計劃,既要努力學習,也要參加一些集體活動,進行體育鍛煉等,另外,要學會利用圖書館和網絡各種資源來充實提高自己。
在信息學院的新生黨員見面會上,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分別介紹了各自的人員構成、特色活動等具體情況,書記也提出了對新生黨員的一些建議和要求,讓新生黨員感到了黨支部的溫暖和關懷。在三次黨課培訓中,新生接受了關于理想信念、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榮辱觀和做好自我心理調適等方面的教育,學習了黨的綱領和入黨流程,明確了黨員的標準,黨委書記及一些學長也提出了給初步入大學生活的新生們的一些建議,引導新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明確學習目的,樹立目標,做好學習和發展規劃,明辨是非,獨立思考,對于一些被調劑到本專業的學生,要摒除成見,不要帶著抵觸心理。新生在黨課上收到了多方面的鼓勵和教育。
校史報告不僅介紹了我校的創辦經歷、發展歷程,還列舉了很多對外經貿大學歷屆的優秀學子,激發學生愛校熱情,加強新生對學校的了解,進而增進學生以校為榮的自豪感,讓學生們感到驕傲和對學校的信心、集體榮譽感,同時,這些優秀的學長學姐也成為激勵新生努力拼搏的目標。
篇2
關鍵詞:遠程教育;管理體系;問題;對策
為推動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進展,積極發展高等教育,2000
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學校建設網絡教育學院開
展遠程教育試點工作的幾點意見》,決定支持若干所高等學校建設網絡教育學院,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但沒有嚴格規定開展遠程教育的學院名稱應統一命名,只是規定了其應歸“網絡教育學院”管理。因此,網絡教育學院似乎是一個層次不定的單位,可以作為學校獨立的二級學院來設立,也可以附屬于其他二級學院或部
處而存在。除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少部分高校在網絡教育建立之初把網絡學院設在繼續教育學院(部)中之外,其他試點院校同時設置了網絡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或成人教育學院等,這就容易造成遠程教育中管理資源、教學資源、技術研究資源等方面的浪費和管理效率的低下。
一、遠程教育教學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入學考試缺乏監督
教育部在網絡教育學院的招生及入學考試形式上賦予試點院校很大的自,可以自行考試錄取學生,其入學標準完全由學校自己確定。試點之初,各試點高校招生入學考試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自己不組織入學考試,完全依據普通高考成績來錄取學生;第二種是雖然有自己組織的入學考試,但是只針對專科和專升本的學生,高起本必須參加全國普通高考;第三種是大多數院校采用的方法,即以自行組織入學考試為主。
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分數作為免試入學條件,這種入學考試在不同學校、不同地區有較大的差異。而第三種形式的試點院校是否組織了入學考試,還缺乏專門監督檢查機構,表現出不同“寬進”原則,降低了入學門檻,導致了少數學校辦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偏差。
(二)教學過程管理不達標
教學過程的管理是教學管理的重點,簡單地講,遠程教育的教學過程是指學生注冊到畢業的全過程。教學過程組織與管理是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成功與否的關鍵。
鑒于現代遠程教育辦學的特殊性,遠程教育的所有課程均由普通高校提供相應的教學媒體,包括教學大綱的制訂、教材的選定和編制、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課程的講授、考試命題等。但從部分高校教學人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在內的各方面人員的現狀來看,他們對現代遠程教育的了解并不深入,也沒有經過專門現代遠程教育的系統培訓,有些教師并不能適應遠程教育新的教學模式,存在著教師隊伍專業技能不強、教育觀念不新、教學方式陳舊等問
題。因此,在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及網絡課件制作、選取的教材以及日常管理等等事項上,往往將普招學生的那一套進行照搬或者濃縮,并沒有實際的針對性,教學過程管理很難達標。
(三)學習中心建設不規范
一是校外學習中心建設良莠不齊。一些學校為了爭奪生源,為了多招生,濫設校外學習中心,有的把校外學習中心設在不具有高等教育教學條件的臨時培訓中心,有的把校外學習中心設在無校園、無固定教室、無專職教師的“三無”民辦學校。二是招生工作不規范。按照教育部有關試點文件,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建立學習中心和招生要向當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經批準以后才能招生。不少學校根本不理睬,他們亂發廣告、亂設報名點,雇用大批社會閑雜人員進行招生。三是招差生,入學考試走形式,隨意降低錄取標準。四是教師隊伍建設不力。有的學習中心隨意變更教學計劃,對輔導教師選擇不嚴格,沒有把校內最好的教師用于遠程教育,讓一些經驗不足、教學水平不高的教師擔任輔導教師,達不到預期教學
效果。
(四)專業教師隊伍建設不完善
目前我國的網絡教育輔導教師制度還很不完善,在這種分離式的學習環境下無論是成人還是學生,多數人缺乏自我約束能力,這個必須從兩個方面解決:一是研究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二是用輔導教師的監督機制。對于學習者的特征和動機研究,應該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并找出相應對策,對于后一個問題來說,網絡學院的確還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據了解,很多遠程教育的學生如果在一周內不參加學習,絕對不會有教師進行督促。大多數高校遠程教育學院的在線輔導教師都是由學生或者兼職教師來擔任的,教學輔導過程也都是開放式的,不能顧及全體學生,很多高校遠程教育學院面對成千上萬的學生顯得無所適從。
(五)學習支持服務體系不健全
具體表現為:相當數量的試點高校還沒有建立起實用的學習支持服務平臺,也有一些試點高校的學習平臺雖然有了一些內
容,但是服務項目很少,學生可利用的資源更少;教學網絡不暢,網上課件點播、實時答疑等,因為網絡原因,經常導致教學中斷;學習支持服務機構不健全、學習中心硬件條件差,根本不能為學生學習提供必要的服務;學習支持服務形式、途徑少,甚至有的學校報到時直接發光盤讓學生自主學習,更不用說提供服務支持了。
(六)高校遠程教育資源建設重復、質量差
教育資源的內涵缺乏統一的標準,國家沒有具體的指導意見或者標準,各高校之間缺乏交流和借鑒,導致各高校從自己的認識角度出發對資源進行建設,雖然使教學資源呈現各自特色,但也導致了教學內容的重復建設,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利于教育資源更新頻率的加快。
(七)對資源的評價和反饋功能重視不夠
評價和反饋是網絡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目前網絡教學的評價方式僅限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習者自身的評價和協作者之間的評價很少,而這兩種評價和反饋對學生獲得成就感、提高學習效率是非常有效的。在網絡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很少,資源建設者只有通過有效的反饋途徑才能知道資源的利用程度,從而不斷地進行改進。
二、完善遠程教育管理體系的策略
(一)加強教學管理,加大入學質量監控力度
1.加強入學考試監督
實行遠程教育考試責任制,強化個人責任,實行“坐鎮督查,全程監控”制度,重視入學考試,讓考生重視入學考試和遠程教育學習形式的重要性,采取果斷措施,進行誠信考試教育,對于考試中舞弊行為、違紀事件嚴肅處理,加強考試管理和監督,實行考試高考模式、考試方式管理透明。遠程教育正在嘗試不通過統考的入學方式,是教學形式和學習方式研究探索的重中之重。
2.加強教學過程的管理
教學過程是提供支持服務最多的階段。它涉及教務管理、學生管理、技術服務等眾多部門以及輔導教師、管理教師等為學生提供的全方位的支持服務。加強網上課程、面授課、輔導課相結合管
理,實踐性教學學習支持服務管理和教學環節質量檢查與評估,推行遠程教育教學質量獎。設立教學獎評制度,建立與實施面授輔導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結果與網授教學,考核以及評、聘的經濟利益掛鉤。
目前,遠程教育教學對學員們關心最多的是課程的終結性考試,而對學習過程質量如何并不在意。筆者認為,終結性考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教學過程。因為遠程學習者與普通高校學生存在著差異,因而不能簡單采用傳統教育中以終結性評價為標準,應當把過程評價和課程終結評價結合起來,并在一定程度上向過
程質量傾斜。
(二)規范學習中心,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建設
1.規范學習中心
根據遠程教育學習中心的基本特點,提出經費保障、制度建設、站點管理、教學組織四個方面的“規范”,加大對遠程教育站點運行維護、教學資源建設、骨干隊伍培訓等監督力度,加強教學組織管理、設備維護、信息反饋等各項制度,建立和完善考核評比、責任追究、督促檢查制度,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做到配套設施完善、教學組織科學、管理制度健全等規范要求。
完善高校招生計劃管理系統,招生計劃專人負責,采用網上報名的方式,嚴格控制招生計劃,對相關區域招生計劃進行控制,對在本區域不可能出現的專業嚴格控制審核,防止出現跨區域的招生情況;加大對報考信息的審核力度,對上報的報名信息,從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的審核到聯系電話、通訊地址的審核,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生源情況,增強對信息的敏銳性;完善學生溝通平臺,和學生的溝通要做到無時空限制、無障礙進行,接受考生及家長的監督,對于接到的投訴,嚴查到底,無論是招生宣傳方面的還是考試期間的,凡是不符合規定的行為都應該徹查,以防打著學校的名義,欺騙考生,做出一些虛假承諾。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首先是加強教師遠程教育理論的培訓,通過對教師進行開放教育、遠程教育、網絡教育、社區教育、終身教育、終身學習、學習型社會、知識經濟等內容的培訓,讓教師接受教育新理念,并將這些新理念應用到工作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人才,創新模式。其次是加強技術培訓,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理論和技能應用的培訓。再者就是現代教育方法的培訓,通過現代教育方法培訓,將傳統課堂灌輸教育模式轉變為靈活的現代教育模式,變封閉為開放,變傳統為創新,變課堂面授為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相結合的授課模式。
(三)提供服務支持,加強資源建設
1.學習支持服務系統的建立
(1)學習中心為學生提供的支持服務
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持服務是學習中心提供教育服務支持的首要條件。學習資源包括以教學內容為內核的技術、媒體、材料和環境。學習材料包括教材、輔導資料,課件、電子教案,直播課堂,異步點播課件等;學習條件與環境包括多媒體教室、機房、網上閱覽室、網上圖書館、閉路電視系統、計算機局域網等及便捷的上網搜索、查詢各種信息的手段;相關支持服務包括網上教學平臺、網上討論區及教學管理平臺等。
(2)學習中心為教師提供的支持服務
學習中心組織教師學習遠程教育的基本理論知識,轉變思想觀念,提高教師對現代遠程教育的重新認識;聘請專家舉辦學術講座,學習、借鑒國內外其他院校的經驗;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管理模式的研究,組織教師交流心得體會、撰寫科教研論文,及時總結好的經驗與做法并予以推廣;對教師進行技術培訓,為教師開展教學資源建設和教學實踐提供教學素材、技術支持服務,適應現代遠程教育教學。
(3)教師為學生提供的支持服務
輔導教師引導學生去分析、檢驗、歸納、總結,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材料的設計、學習活動的組織、學習疑問的解答和學習方法的引導、學習資料的搜集和介紹等方面,要求教師有更廣泛的知識面,只有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教師“主體”地位向“主導”地位轉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加強高校網絡資源建設
加大對網絡教育需要的設備、技術和資金的投入,鼓勵社會民間資金和大中型企業介入高等教育,讓高校走出校園,實行共同合作、共同開發網絡課程;統一建設網絡教育資源,實現多個庫間的資源共享與互換,避免由于各廠商開發的系統不兼容,使網絡教育資源共享、交流和互動方便、快捷。
3.建立暢通的信息反饋渠道
對于教學管理系統和教學系統接到反饋信息后,針對遠程教育網絡的特殊性,建立遠程教育交互平臺,建立學生交流平臺、學習交流QQ群等渠道,用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將交流信息及時、順利地反饋給教學管理者和被評價者,以便對教學過程及時調控。
參考文獻:
[1]孫長忠.科學發展觀:現代遠程教育存在問題、發展趨勢及對策研究新視角[J].現代遠程教育,2005(5).
[2]李芳.國內現代遠程教育招生背景及發展現狀淺析[J].中國科技教育,2011(8).
[3]李嘉嶺.遠程教育教學質量控制與評價[J].現代遠程教育,2006(2).
作者簡介:
篇3
好就業易移民
選擇到國外進行職業教育培訓對于留學生未來就業前景十分可觀。隨著社會發展逐漸對實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上升,經過職業技能培訓的學生正好與社會需求接軌,更加容易就業。專家表示,隨著奧運會、世博會的腳步臨近,技能類的專業留學人才需求與日俱增,如翻譯、護理、汽車修理、空調技師、西餐師、設計等。服務與技能性的留學人才未來更容易找到工作,而且就業前景很可觀。
選擇到國外職業教育機構就讀能夠成為留學生獲得移民資格的有利“跳板”。經過國外職業教育培訓后符合實用技能型人才要求的學生未來工作概率大,更加容易獲得移民資格。專家說,如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根據澳大利亞的最新移民政策,學生畢業后需要找到相關工作才有機會申請移民。所以,準備出國學習職業教育的學生選擇專業的時候需慎重。此外,對當地而言職業教育屬于緊缺專業,所以頗受有移民意愿學生的歡迎。
國外職業教育:對于“三校生”是新選擇
國外職業教育對于高考落榜生、中專生、職業高中畢業生最適宜。業內人士說,由于留學國外職業教育學校的入學門檻相對較低,而且各個國家職業教育學校對學生的語言成績較之其他類別學校申請要求不高。另外,國外職業學校對學生錄取標準寬松。
據相關專家介紹,對于高中、中專以及職業高中畢業的學生選擇國外職業學校就讀是出國留學的新選擇。由于,國外職業學校的入學門檻相對較低,尤其對申請者的語言要求不高,如加拿大職業學校施行“雙錄取”制度,一方面學生有能力通過雅思6.5分考試方可錄取,另一方面沒有語言成績也可以被錄取,學生將獲得預錄取通知書。學生可以在申請學校或是學校指定的語言培訓機構學習達到所申請專業的語言成績。
此外,澳大利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錄取標準是:只要申請人擁有中國政府所承認的相當于高中畢業水平的證書即可,如中專畢業證書、職高畢業證書。
國外職業教育:入學門檻低成為有利優勢
由于國外一些企業的重要崗位對實用技能人才需求很大,職業學校成為社會崗位需求與學生就業要求對接的有利橋梁。同時,對于學生最有利的優勢在于國外職業教育入學門檻低,便于學生踏入國外職業教育的大門,掌握一技之長在未來擁有更大的發展以及上升空間。
專家特別介紹,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課程較為突出,以此為例總結職業教育課程有幾大優勢利于學生。首先,國外職業教育學習費用較低。國外職業教育課程的學習費用只相當于普通大學學費的一半左右,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實惠。
篇4
關鍵詞:開放教育;學習者;學習需求;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5-0016-01
1.開放教育學習者的特點
開放教育學習方式靈活,不受年齡、職業、時間、地理位置等的限制而且畢業證可以在教育部網上電子注冊,國家承認學歷,終身有效。這么好的學習方式為一切希望獲取更豐富知識并渴望終身學習,希望提高自身實踐應用能力和自身素質的人敞開了大門,吸引了大批求知者來加入學習。那么開放教育學生的特點有哪些呢?
1.1 入學方式不同,學習者差異較大。開放教育的學生是免試入學的,學生們的學習基礎差異較大,他們基于各自不同的學習動機,迫切需要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學歷層次,應對社會的需要。他們當中有普通高中、大專的學習者,也有中專、中職和高職的學習者,在理論基礎、知識水平、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
1.2 學習動機明確。參加開放教育學習,一般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比如為了提級、升職必須獲得某個層次的學歷教育文憑;為了適應新的職業或崗位要求必須掌握某個專業的知識技能;為了充實自己的生活或出于興趣愛好而修讀某些課程等。學習目標比較明確,大多希望能夠學以致用。
1.3 學習方式不同,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差,專業基礎薄弱。開放教育的學生以在職、業余、自主學習為主,學生可以按自己的學習需要、學習方式等自主選擇課程,自主安排學習進度。但是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實際上并不強,主要表現為學習者自主學習時缺少對資源的收集和利用能力,其次是專業基礎薄弱。
1.4 學習者工學矛盾突出。開放教育學習者絕大多數是在職從業人員,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學習時間無保障,工學矛盾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如果不能合理地安排工作、家庭和學習的時間,就沒有精力完成學習任務。
1.5 對各種學習資源的利用不充分。開放教育的學生以自主學習為主,對各種學習資源(包括多種媒體教材和多種現代化手段)的利用更具有多元化、個性化的特點,而學習者在自主學習時還是選擇以文字教材為主,對除文字教材以外的其他多種媒體資源使用不夠,計算機網絡的作用也沒有得到很好發揮。
2.開放教育學習者的學習需求
經過多年的開放教育教學實踐和有關調查顯示開放教育的學習者對學習支持服務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教材和多種學習資源。雖然以文字教材為主的多媒體教材已充分滿足了學習者的需求并受到普遍歡迎,但希望可以從校園網下載教學信息,希望學校可以提供多種音像資料使用途徑的學生還有很多。如何設計和發展適合于學習者自主學習的優質文字、音像教材和網上學習資源,使開放教育學習者能在良好的學習支持下,獨自進行個別化學習,成為十分重要的問題。
2.2 面授輔導。 受傳統教學觀念和學習經歷影響,許多學習者喜歡或習慣于面授方式,不喜歡獨立自主學習。根據不同專業不同課程特點,有所側重的精心設計一些面授的指導學習十分迫切,特別是對于一些學習者基礎較差的專業課程。
2.3 交互手段和形式。在自主學習遇到疑難或困難時,有些學習者習慣于選擇比較直接、便捷的方式與教師或教學管理人員聯系,然而在現代開放教育環境下,更多的學習者希望開放教育提供充分的網絡資源如E-mail、QQ群、MSN和BBS討論等等交互手段和平臺進行溝通和學習,不僅豐富了學習者自主學習活動,而且還促進了相互之間的協作學習。
2.4 提供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組織各種形式的教學實踐活動比如課程實驗、模擬實踐、專題講座、參觀訪問、文獻調研等實踐教學活動,引導他們了解所學課程理論研究前沿進展情況,觀察行業和地區改革發展動向和趨勢,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操作技能,增強綜合素質,以便學習者更好的學以致用,更好的把在開放教育學習過程中學到的知識在將來的工作實踐中充分發揮和利用。
2.5 對教師素質的要求。開放教育學習者對教師的期待值很高,希望教師具備很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有豐富的專業管理實戰經驗,能有效整合教學資源,運用電腦多媒體進行教學,還有就是希望老師們都熱心與他們交流,認真解答他們的疑問和學習上遇到的困難。
3.提高開放教育教學管理質量,為學習者提供更好的學習支持服務
3.1 要有實用的課程配置,豐富的學習資源,調動學習者的興趣,引導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有興趣; 而對一個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是使這個學科值得學習。可見,如何配置課程,讓學生學習怎么樣的課程內容,是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根本問題。為此,要根據時代需求和形勢變化,不斷地推出新專業,改造舊專業,讓學生感受所學專業對自身發展的有用性實用性。教學的設計和理念一定要將學習者置于核心地位。圍繞學習者,針對他們的學習欲望,巧妙進行學習資源的配置,為學習者排憂解難。
3.2 提升教師素質,加強對教師進行現代化信息技術培訓,特別是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培訓。教師不僅要熟練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而且要有很強的獨立獲取、加工、運用和創造教學信息的能力;具體網上開展教學工作的能力;能從課程的總體設計、教學要求、教學媒體及現代技術手段使用、學習方法等方面給學生以全方位的指導,特別是利用各種現代通訊技術手段加強對學生的輔導,使學生及時獲得學習幫助。
積極把握開放教育的學習特點和需求,激發和保持學習者的學習動力,努力探索開放教育教學管理新思維新路子,不斷加以總結和提升,是開放教育對電大教學管理體制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 余善云.現代遠程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
篇5
一學期來,在學校的統一計劃安排下,順利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使今后的班務工作更好的開展,特作總結如下:
一、全面進行素質教育,抓好德育工作,全面培養學生,教育學生遵紀守法、不做壞事,分辨好壞。通過耐心教育,學生的學習風氣更好了。
開學初重點抓好了學額鞏固工作,使入學率、鞏固率達100%。四月份重點抓好了愛國主義教育,結合思想品德課編講愛國故事。五月份主要抓好了愛集體、愛勞動教育。通過學習教育,同學們懂得了愛校如愛家,自覺維護學校利益。
二、抓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從期末考試來看,本學期比上學期有所進步,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如學困生的輔導還要繼續加強。
三、抓好了學生安全教育工作
一學期來至始至終沒有放松安全教育,嚴格按照學校制定的安全措施去抓,一學期來沒有發生任何意外事故。
四、抓好學生家訪工作,加強了家校聯系,對每一位學生都家訪一至二次。
五、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1.對學困生的輔導要繼續抓好,還須更耐心的輔導。
2.對學生的學風要狠抓,不能放松
篇6
一、 作為班主任要了解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班主任的職位雖然小,但對于教育,對于學生的未來卻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曾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男同學上課時被男老師攆出了教室,原因是這個男同學在老師講課時玩自己的玩具,還說話,影響老師上課。而當老師教育他時,他說:你教的我都會了,太簡單了。結果把老師氣得把他攆了出去,還說了狠話“你這樣的學生要能出息,我的名字就倒著寫!”這位老師說什么也不肯接收這個學生了,學校把他轉到了另一個班級。新班主任細致了解了這個學生的特點,他是非常有活力的學生,頭腦聰明,四肢好動,對于老師上課所教的內容一學就會,但由于太好動,學會了以后就有空余的時間玩和不聽課了。新班主任對于這個學生的特點,每次在上課的時候都給他布置多于其他同學的任務,滿足他的求知欲,并對各種題型的難題和他多探討研究,生活中多和他交流,告訴他自己應該改的小毛病有哪些,慢慢地和他成為即師即友的關系,而這位同學也在悄悄的變化,上課認真聽講了,多做習題,愛鉆研難題。結果在以后的求學道路上,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而他每逢過年過節都會來看新班主任,提起舊事,常感嘆多虧了班主任的教導,否則沒有他的今天。而這個新班主任就是我的父親。
而如今,我也是一名班主任了,我時常想起這件事,時常以它來警醒自己,話不可說冒,事不可做絕。不要一眼把學生看到底,對于缺點多的學生不要一棒子打死。平時要注意語言的影響力,不說刺激學生的話。要清楚自己不起眼的一句話會影響學生的心理變化。教育學生要從多角度考慮,多研究學生的個性差異,走入學生的內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 班主任工作要有藝術性
德國著名的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播知識,而在于喚醒,激發,和鼓舞。應當考慮到學生天性的差異,并且促進獨特的發展。不能也不應使一切人都成為一摸一樣的人,并教以一模一樣的東西。
作為班主任,在日常工作教育中,更要注重教育的藝術性。要深入學生內心,了解學生所需求的,才能真正讓學生接納我們。怎樣做才能走人學生的心靈呢?
1、 要做一名德才兼備的教師,活到老學到老。
平時多進修多學習,遵循教育學,心理學科學原理,準確把握青少年生理,心理特點。在授課方面體現出博學多識,讓學生欽佩你。在生活中,班主任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只有品德純潔高尚的教師,才能引導學生成為品學兼優的棟梁。
2、 要想走進學生的心靈,首先要具有一顆“學生心”。
“學生心”也就是“童心”,不管年齡多老的教師,要始終保持一顆“學生心”,多以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經常反思:如果我是學生,我會怎么想,怎么做。“學生心”是班主任和學生拉近距離的必要條件,你沒有“學生心”,就無從了解學生的思想,你對學生的教育就不可能深入他心。
3、 要想走入學生的心靈,還要具有“愛心”和“耐心”。
我們從心里喜歡學生,把他們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并讓學生感受到愛的溫暖。這樣學生才能愿意走近我們,愿意和我們說心里話。而耐心,是我們教育者所必須磨練的。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沒有足夠的耐心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好的教育者的。無論從授課方面,還是從對學生進行思想疏導,一定要耐心再耐心。
4、 要想走入學生的心靈,最關鍵的是要有“智心”。
篇7
關鍵詞: CRAA模型 體驗式入學教育 邏輯分析 遵循原則 發展策略
一、庫伯的CRAA邏輯模型
20世紀80年代,美國教育家庫伯教授在總結杜威、勒溫和皮亞杰等人經驗學習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經驗學習圈理論。經驗學習是一個由具體經驗(concrete experience)、反思觀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抽象概括(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及行動應用(active experimentation)四個環節構成的程序化、科學化的體驗循環過程[1]。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輔相成,即CRAA邏輯模型。體驗學習圈理論本質上并非一個單純的平面循環,而是一個螺旋上升的循環過程。各環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配合的,保證整個體驗過程處于一種均衡協調的狀態。
對學習者而言,體驗學習是一個適應周圍環境的過程,包含物理空間的轉移,如從家庭到學校、從學校到社會,以及人生的各個發展階段,也體現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中。由創設的具體情境體驗開始,歷經反思觀察與抽象概括到行動應用,再回歸于具體的情境體驗,在這一螺旋上升過程后,學習者的情境體驗與先前的情境體驗大為不同:所有體驗都是嶄新的體驗,所有學習都是嶄新的學習,體驗感受更深刻,學習成效更明顯。
二、CRAA模型的體驗式入學教育的邏輯分析與遵循原則
(一)CRAA模型的體驗式入學教育邏輯分析。
具體體驗。教育是屬于經驗、由于經驗和為著經驗的一種發展過程[2]。具體體驗通過直接感知周圍情境的過程而習得,是學習者完全投入一種新的體驗,是整個經驗學習過程的前提與基礎。該階段并不單單是教育活動的過程,側重于學習者內心的感受,在體驗中內化為品質。教育者應把興趣作為創設情境的內驅力,引導學習者認識教育真諦,真正達到在做中學、在做中獲得的目的。
反思觀察。反思觀察是學習者在情境體驗后對自身經歷過程加以思考的過程,是作為教育主體的學習者在教育組織者的引導下主動反思與觀察的過程。學習本身充滿緊張與沖突,學習者不僅要積極體驗,還要反思觀察。反思先前的經歷,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沒有反思便沒有感悟,學習過程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無所謂學習者的成長與發展。
抽象概括。抽象概括即抽象概念化,指學習者必須能理解所觀察的內容的程度并且吸收它們,使之成為合乎邏輯的概念,通過抽象概念化的過程形成。該階段教育者要不斷喚醒、發掘學習者的潛能,促進其自我探索、自主發展,使學習者分析創設情境體驗,總結遇到的問題疑難,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策略,形成合乎邏輯的概念,為行動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行動應用。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行動,是人們能動改造與探索現實世界的活動。人類經驗與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發展與創新,不可避免地依托于運用、嘗試、改造等社會實踐活動,行動應用恰恰是實踐活動的具體表現形式。主動實踐階段,學習者要驗證這些概念并將它們運用到制定策略、解Q問題之中。
(二)CRAA模型的體驗式入學教育遵循原則。
系統性原則。體驗式入學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各子系統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構成一個有機統一體。在各子系統中,其功能并不等價,但每一子系統都應融入整個體驗活動,并做到協調一致,最終達到體驗效果整體最優的目的。
程序性原則。體驗式入學教育排列組合具有程序性特點,四個子系統按照一定的內在邏輯結構排列,前一子系統功能發揮制約并影響后一子系統,而后一子系統又承接并制約前一子系統。
可行性原則。體驗式入學教育要實現預期目標,必須具備兩個可行性條件:符合主客觀條件,主觀方面考慮學習者身心發展特點與規律、原有知識結構及師資水平,客觀方面考慮教育教學條件等;具有可操作性,即體驗式入學教育能指導具體實踐活動。
反饋性原則。反饋性原則涉及體驗式入學教育效果評價問題,以體驗前后的變化及對體驗活動進行科學測量為依據。效果評價的目的在于獲取反饋信息,修正并完善原有的體驗活動。
三、基于CRAA模型分析體驗式入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具體體驗內容不明確,脫離學習者實際生活。
當前多數高校入學教育內容繁多,涵蓋校情校史、校規校紀、生活適應、心理健康、國防安全等諸多方面。入學教育大多集中在入學后一個月內,有限時間內,某些高校并沒有十分明確入學教育目標,安排幾場講座會或者報告就把所有內容灌輸給學習者。學習者自始至終被動接受,沒有親身參與其中加以體驗與領悟。鑒于大學生活與學習環境相比高中存在較大差異,學習者在思想、生活、學習及心理等方面面臨諸多不適,出現缺乏自信、不懂感恩、少有寬容、極為自我等現象。
(二)反思觀察程度不深入,停滯于較低層次。
體驗式入學教育著眼于學習者的全面成長,目的是促進其認知、情感、意志、行為、態度與技能等和諧發展。入學教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學習者的人文關照沒有達到應有的程度,有些高校在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時應付了之。在學生需求的情境創設方面沒有下功夫,在內容設計與安排上未能真正滿足學生實際需求。學習者沒有足夠的經驗應對新環境,加之不能很好地從教育者那里得到應有的指導,在創設的情境中難免存在反思觀察程度不深入、認識停滯于較低層面的問題。
(三)抽象概括力度不到位,不能滿足學習者內在訴求。
庫伯把學習描述為“一個起源于體驗并在體驗下不斷修正并獲得觀念的連續過程”。體驗是學習本源,要獲得新的認知與觀念,必須提高在情境體驗中抽象概括的能力。但在實際入學教育過程中,抽象概括的力度是不到位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學習者方面,受其自身局限性,不能對體驗內容進行有效的抽象概括與吸收消化,未獲得經驗性、理論性的總結與升華;教育者方面,經驗學習的概括化程度不高,沒有真正把教育內容與要素以抽象概括化且易于學習者吸收與消化的方式融入體驗情境中,不能滿足其內在訴求。
(四)行動應用實效不顯著,沒有實現應有目標。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的目的,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同時是檢驗真理性的標準,而行動應用恰恰是實踐的主要表現。如前所述,教育者應引導學習者懂得學習與生活及如何學習與生活,主動將自身形成的合乎邏輯的概念見之于現實生活世界,這是從教育學科“應然”視角得出的結論。從“實然”角度出發,結果遭遇尷尬:學習者往往不能學以致用,不能很好地將學到的知識、素質與能力遷移到實踐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力不從心,行動應用效果不明顯,沒有達到教育的預期效果。
四、基于CRAA模型的體驗式入學教育發展對策
前提:明確教育目標,創設體驗情境。明確教育目標是實施體驗式入學教育的首要環節,決定人才培養的方向與規格。人類學習與發展的源泉在于體驗,而體驗的先決條件是合理創設體驗情境。系統地創設符合學習者思想特征、情感依歸與心理狀況的體驗情境,將學習者導入預設的情境中,身臨其境地用手觸摸、用耳傾聽、用眼明察、用鼻聞息、用心體會、用腦思索,對學習者吸收知識與發展智力起著重要作用。學校應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習者在知識、能力及素質等方面的發展,科學合理地創設體驗情境。
保證:選擇學習經驗,加強反思觀察。皮亞杰強調,知識源于個體感官的經驗,智力于經驗中形成。可見經驗對于個體智力發展與思維能力提升舉重若輕。在選擇學習經驗時,首先要明確教育內容的重要性,適應學習者身心發展的特點與規律,結合院校實際工作情況將教育內容融入創設的具體情境中,引發其積極性與注意力,豐富其情感體驗,提高其參與意識與參與程度。如院校方面可借鑒PA課程(Project Adventure)的做法,結合校園熱點與社會現象開展學習活動,引導并加強學習者的反思觀察。
支撐:整合體驗內容,提高抽象概括。學習材料及經驗內容在情境創設過程中應該經過嚴密的設計、加工與處理,使教育內容形成相互聯系、相互溝通的有機統一體。盡管如此,學習者在體驗活動過程中獲取的信息與內容往往是零散的、碎片化的、不成系統的,這就要求學習者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整合體驗內容,對體驗到的內容進行加工與改造,合理內化到自身的認知結構當中,不斷訓練抽象概括水平;同時,教育組織者應主動引導與幫扶。當人們思考變得深刻時,便開始將具體內容變成抽象概念,繼而整理、提煉、升華成為新知識、新概念,形成自己的理念、信念、態度及價值觀。
關鍵:評價體驗結果,強化主動實踐。學習生活與社會實踐的鏈接能很好地為創設的情境體驗活動提供反饋信息。首先應明確評價對象――體驗結果,其次建立考核評價體系,根據評價指標實施全面評價,最后結果應用,做出評估改進。評價的目的是改進。體驗式教育可分為兩個層面:其一是內隱的,即內心體驗;其二是外顯的,即行為體驗,而行為體驗本身就是一種主動實踐的過程。應該認識到,只有在主動實踐過程中才能認識、參與并適應生活世界。學習者只有通過主動實踐,才能真正成為學習與發展的主體。以評促改:評中改、改中評,評改結合;以行求知:做中學、學中做,做學合一。
參考文獻:
篇8
(一)現象學教育學主要觀點
現象學教育學最初起源于歐洲,在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逐漸被歐美教育思想界所接受并形成現象學研究傳統。在20世紀末,現象學教育學逐漸在中國傳播開來,并成為影響當今中國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潮之一。在《現象學教育學與意義問題》中,范梅南首先談到現象學教育學有四個特點:(1)關注普通日常生活經驗,而不是沉重的認識論、本體論或形而上學的問題;(2)具有規范性傾向,而不是堅持社會科學的價值中立;(3)著重具體經驗的反思而不是理論的抽象;(4)現象學研究有一種不言自明的共識,即要求兼具寫作深刻文本的高超才能和反思性的學識。
(二)現象學教育學啟示
首先,教育應立足于具體的實踐場景,關注兒童真實的生活世界,使兒童、教師、學校、家庭和社會建立豐富的聯系。同時,把對真實生活的深厚描述和對話等現象學方式引入教育學恰恰有助于真實教學生活的自身顯現。
其次,教育研究范式的轉化與教師專業發展應得到重視。長期以來,教育受到自然實在論的理論范式的深刻影響,教育者們討論了教育的本質、規律、結構等,但是對于“人”的問題卻很少談及。“1980年代開始,國外課程研究對這一以工具理性為內涵的Tyler課程模式提出挑戰,產生了一系列有人稱之為后現代課程的哲學觀和教育觀。”其中,現象學教育學就是教育學科中的一個重要研究范式轉換。這一轉向帶來了教育研究把人的心靈成長而非客觀可測的知識和話語灌輸作為核心,同時也帶來了對課程的全新解讀。
再次,兒童應充分享有與教師、其他伙伴對話和互動的空間。現象學教育學認為,既然教育植根于生活世界,那么,教育者可以把交流作為一種形式,提倡與兒童平等地交往。同時,兒童也可以在教師的指引下,與其他伙伴進行會話、交流與互動。正是在這樣一種交互的、積極的和促進的多形式聯系中,教育在實現并顯現著智慧的價值和意義。
二、現象學教育學視角下的中學英語教學模式
(一)教學模式
1.教學內容
在去除了英語教材、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等等政策性文本左右英語教師選擇自主教學內容的影響后,他們應嘗試在文化視野下的“自然”選材,即教學材料與內容應結合英語國家文化背景及師生的日常生活經歷。考慮到中學生心智與認知正處于緩慢發展階段,教師可以選取一些能夠滿足青春期這個年齡層的學生興趣和愛好的內容,將其轉換成一個個動聽的故事,一張張優美的圖片,一段段美妙的音樂,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游戲,讓學生真正享受英語世界的美妙。
2.教學方法
在現象學教育學視角下,有效的教學方法能使中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首先,教師應該學會運用“還原”的方法把一切先前的偏見和預設都去除,從而看到那些被忽略的隱秘的,但恰恰卻是最原本的作為依據和意義來源的東西,進而獲悉對學生英語學習來說生活本質的東西。從青少年生活世界中的“事情本身”出發,即“回到事實本身”。其次,在直面師生生活本身的同時,教師又要敢于基于事實本身進行突破與創新,并與學生形成互動與交流共同體。“教育是人與人之間共同的精神建構,是一種相互之間的思想的交流、理解和溝通,而人的思想、人的精神是通過語言實現的。”英語教學作為一門語言的教學也不例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化的情境的同時,應該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互動、溝通與理解,而不是灌輸與強求。最后,英語教師要將反思作為教學實踐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兩者良性互補。這里的反思不僅包括教師自我的反思,也包括教師群體的反思。“生活的視角意味著教育學的理論主張不可能來源于某一種知識的演繹,而是來源于對教育實踐的思考。”在教育實踐的基礎上,英語教師要注重對教學過程和方法等等進行反思,在自我思考的同時與其他教師就教學實錄或教學感受取得思想的互通,這將對教師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及教學能力的提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學習模式
1.整合知識內容,建構整體性知識網絡
在現象學教育學的視角下,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當遇見新知識新內容時,他們應該不僅僅停留在對新知識的本身進行學習和思考,那樣的知識是缺乏系統性與整合性的。在這個時候,學生應該將新知識和曾經學過的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而使新知識回歸到知識本身的源頭進行思考,并最終將從學習內容基礎上抽象出來的知識體系逐步建構起來。依據現象學的觀點,從個別到一般的整體性建構知識是非常必要的。中學生在學習時,可以從具體的學習內容著手,逐步擴大知識儲備,在豐富知識積累的基礎上進行深加工,逐步建構自己個性化的整體知識體系。如在進行英語詞匯學習的時候,學生在學習新單詞時可以在腦子里形成一幅單詞網絡圖,這樣不僅容易進行單詞聯想,記住各個相關詞的意義,而且可以擴充單詞量。當然,英語語法、語音等等的學習都有異曲同工之處,來加以借鑒。
2.重視自我興趣,回歸體驗式學習
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不應該僅僅關注書本。現象學教育學非常重視學生的生活世界,以及學生作為主體的體驗與互動。因此,中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可以積極關注自己身邊感興趣的內容、話題,通過各種途徑如網絡、圖書館去搜索英文資料和素材,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去多視角地深入學習這個話題,并在課堂上展示出來,供大家相互學習、交流。這樣一種體驗式的學習,學生在其中學到的不僅僅是英語知識,更多的是如何找資料,如何深入挖掘興趣點,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何與他人交流等等知識與技能。
篇9
班主任工作組織過程主題班會顧名思義,主題班會就是以某一主題為內容,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的班會。這種以特定內容為主題的班會,其內容集中,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影響較深,教育效果顯著。同時,組織主題班會是項高密度工作,主題怎么確定、學生如何發動、各項工作怎樣安排等,都必須一一落實,那么,怎樣組織好主題班會呢?
一、明確主題班會的目的
主題班會作為教育學生的一種形式,需有明確的目的性、方向性。要有效地組織好主題班會,必須十分清楚地明白,組織這一活動究竟達到什么目的,起到怎樣的效果,這對于教育者或組織者來講,是個首要問題。如“話改革,議開放,談改革”這一主題班會,我們就要通過“話”“議”“談”使學生懂得改革開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增強學生對社會發展的責任感、緊迫感、義務感的認識,使自己的熱情轉化為一步一步的實際行動,這是該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感恩教育”這一主題班會,則要有更明確、更細化的主題——“學會感恩、與愛同行”,通過學生也熟知的容易讓引起共鳴的感恩活動,更要通過學生自己親歷的各種各樣的愉快的包括悲傷的只要是能讓自己感愛到愛的歷程,激發大家的感恩之心,真正做到教育學生懂得感恩,學會感恩:首先感謝父母給了我們鮮活的生命,無論貧窮與富貴,高尚與卑微,珍惜世上最關心我們的人;學會感恩,感謝我們的老師,是他們起早貪黑,不知疲倦,含辛茹苦的傳授我們知識,教會我們做人,愛惜陽光下最崇高的老師;學會感恩,感謝你身邊的每一個人,無論是幫助你、關心你、指點你,還是怨恨你、傷害你、拋棄過你的人,畢竟他們都是你短暫人生回憶中的精彩部分,用我們的真誠和善良,教會學生們都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二、確定主題班會的內容
主題班會的內容非常豐富,諸如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前途教育、黨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意志教育、集體教育、紀律教育、安全教育、學習目的教育、學習方法教育等。作為組織者應根據所需要的目的,針對性的選題。
1.主題富于時代特點
主題要富于時代特點,就是指結合形勢和時令而言。結合形式的如“學習十座談”“文憑與文憑的含金量討論”等;結合時令的,如“七一的太陽詩朗誦”“建黨九十周年唱紅歌”“虎年有虎勁演講”等。
2.主題要具有班級特色
要根據班上最近的學習、生活情況,有針對性選題,例如,某班面臨畢業,學生精神不夠振作,學風不如以前,班主任就確定開展一次“鼓足干勁,更上一層樓”的主題班會,讓每位學生都暢所欲言地談談心得體會,統一思想,樹立作終點沖刺的信心和決心。切合班上實際的主題班會內容很多,如“學習方法座談”“學習目的的討論”“校規校紀的深入學習”等方面也都是一種具有班上特點的班會。
三、講求主題班會的方式方法
要使主題班會開得熱氣騰騰、興趣盎然,應當講求方式方法。第一,采取生動、活潑的形式,大凡報告、座談、辯論、演講、文藝游藝、體育競賽、參觀、訪問等。第二,認真做好充分的準備,先要了解班級情況,并廣泛征求學生,特別是班支委的意見,然后,要在全班作動員,并細致地安排好每一項具體工作。活動的組織過程要充分體現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高度的民主作風,使活動的組織過程成為教育學生,增強班集體凝聚力的過程。第三,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既讓學生親自動手準備,又要求每個人都在會上活動(發言或表演等),并且讓班干部主持會議,以此培養全體學生的工作熱情、工作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鍛煉班干部的組織才干。第四,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班主任既要當好“導演”,又不包辦代替,在班會上既是組織會議的精神支柱,又只是與會者中普遍一員,要靈活地掌握會議,巧妙地左右進程,把活動引向深入。
篇10
關鍵詞:重要性; 認知教育;促進作用
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在第一部分“總則” 中明確提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 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由此,學前教育的目標更為明確,學前教育工作也必須對學前教育和終身教育的理念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認知。
一、學期教育對終身教育起到的作用
學前教育泛指0歲到6歲兒童的教育,其中包含了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即指孩子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社會教育即是社會設施和資助,如:幼兒園、托兒所等各種機構組織。
學前教育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也不斷的強大,學前教育已經成為獨立的教育階段,對兒童進行思想、學識教育,促進兒童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均衡的發展,引導兒童發展規律。
隨著教育學建立的不斷完善,學前教育理論也不斷的豐富起來,因為人的認知、社會性、情感健康等方面認識是在學前階段開始慢慢形成的,廣泛的傳播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等方面的教育,使學前教育更加的科學。從而促進終身教育的實行。
學前教育是終身教育的起點,是培養一個人的良好品行、道德意識、人生態度、社會觀點的重要階段,對兒童大腦的開發、潛能的激化、興趣的培養,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國內外一些研究表明,正確、科學的早期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兒童對知識的理解、吸收能力,提高教學的效率,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入學率升高、輟學了減少,就業能力不斷上升。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二、學前兒童認知培養對以后教育起到的作用
認知教育,是一切的教育的開端,培養兒童有一個正確,積極向上的認知,對教育的開展有著重要作用。
6對前,是兒童行為習慣、情感態度、人格品質、性格的初步形成期,是培養兒童禮貌、友愛、謙讓、責任心、道德心、活潑性格的重要時期,影響著兒童以后成長的社會性、人格的發展和水平。在兒童學前期,培養期良好的人格品質,道德觀念、認知思想,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有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成才。
嬰兒出生一個月后就會有記憶能力和分辨學習能力,嬰兒出生后每個家長照顧孩子的方式方法,就會對嬰兒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造成影響,隨著語言能力的得發育,兒童的認知水平就會快速的提高,他們學會看圖聽故事、幫忙脫衣服、玩簡單的游戲,知道年齡、性別、數字等個東西等。在這個階段,對兒童灌輸積極向上的思想,可以培養兒童正確積極的樂觀心態,使之以后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培養其自己動手動腦的能力,可以開發兒童的大腦,培養兒童的思維和創新能力,在以后的學習中,兒童便有自己的想法,對于不懂的知識敢于開發和創新,使學習更上一層樓。
兒童在2-6歲這個階段,通過自己的學習、理解和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的判斷,會對社會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如果兒童在學前沒有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念,在以后的學習階段會更加的難適應學校社會生活,厭學、逃學、不遵守紀律等情況增重,甚至會出現人格障礙,走向犯罪的道路。
在這個階段,要加強兒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告知他們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如:不可以亂扔垃圾,不可以隨地吐痰,不可以和小朋友打架,要學會用理性的方法覺得問題,而不是暴力;在家要幫爸爸媽媽做家務,不可以攀比,把自己的東西分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可以拿,飯前飯后洗手,做錯了事情要勇于承認等相關的教育。使兒童對道德觀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從而樹立道德意識,改正自身的錯誤,正確的定位道德價值和方向,避免以后的學習生活出現問題,為以后的自身發展奠定一個基礎。
三、學前教育促進教育事業發展,提高兒童以后的學習效率
學前教育作為整個教育歷程的基礎部分,對我國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響。通過學前教育,幫助兒童做好上小學前的準備,包括培養兒童的學習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正確的態度價值觀、良好的品德素質、良好的行為習慣等。幫助兒童更快的適應小學生活和教育模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6年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調研報告中指出:“受過幼兒教育的孩子和沒有受過教育的孩子相比,往往更能順利的入學,過早輟學的可能性也少的多”。由此可以總結出,學前教育對于整個教育結構有著重要的影響,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兒童在0-6歲的入學前階段,模仿能力、學習能力非常的強大,心理狀態也在這個時間段初步形成,心理學家把兒童的這個階段叫做“關鍵年齡”。學生學業的好壞,有很大的因素在于早期的教育,這個階段的兒童大腦的發展非常的迅速,接受知識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也非常的迅速,在學前對兒童進行合理的訓練,給予充足的學習機會,能夠促進兒童智力的開發,鍛煉大腦的思維活躍能力,促進大腦的發育,可以有效的提高兒童入學后的教學效率,提高教學的質量,從根本上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構建好終身教育,學前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正確的認識學前教育的作用,重視學前教育,重視學前兒童的素質訓練,確認終身教育的理念,跟上時代的腳步,完善教育體系,使之更加的科學化、實用化,為更好的促進終身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汪小燕.試論學前教育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中的作用.[D]201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