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歷史常識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8 21:21:5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人文歷史常識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人文歷史常識3
考情動態綜述
從一個考生對人文、歷史常識掌握程度如何,可以看出他的文化基本功及文學素養如何,這些也是考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體現,在考試當中常會有人文常識的知識點出現,表現形式主要為單項選擇題。考試當中的人文常識主要涵蓋了歷史常識、文學常識以及文化常識等,內容十分豐富。中國古代史考點精講與真題拓展
中國歷史
一、先秦(170萬年前至公元前221年)
這是指中國大地上開始有了人類活動至秦統一前的歷史。這段歷史時期,歷經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
(一)原始社會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人文歷史常識1
一、四大文明古國
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古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的文明表現在:象形文字,十進制位的計算方法,制定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等。古巴比倫王國的文明表現在:楔形文字,制定《漢謨拉比法典》,用肉眼觀測月蝕等。古印度的文明表現在:《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兩部世界著名史詩,建筑和雕刻藝術發達。古中國的文明集中表現在:火藥、指南針、印刷術和造紙術四大發明。
英王查理一世于1640年召開議會,企圖通過征收新稅,以討伐蘇格蘭起義,遭到議會反對,議會反而要求限制王權,這一事件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內戰,清教徒克倫威爾率議會軍打敗王黨,成立共和國。1660年,查理二世復辟,死后其弟詹姆士二世繼位,1688年,輝格黨人聯合一部分托利黨人發動政變,趕走詹姆士二世,邀請信奉新教的荷蘭執政威廉和瑪麗共同入主英國,史稱“光榮革命”。1689年,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共同繼位,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
四、美國獨立
1773年,以“波士頓傾茶事件”為導火索。1775年春,英軍與北美民兵在來克星頓交火,北美獨立戰爭開始。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英屬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告獨立。1777年,美國取得薩拉托加大捷,1781年英軍投降,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五、法國大革命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人文歷史常識
一、古代文化常識
(一)年齡稱謂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孩提:指2~3歲的兒童;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豆蔻:指女子十三歲;及笄:指女子十五歲;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稱“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歲;不惑之年:指四十歲;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歲;古稀之年:指七十歲;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期頤之年:一一百歲。
2.內容
四書、五經等,規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
二、中國古典十大悲、喜劇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人文歷史常識
一、上古神話
1.所謂神話,是上古時代的人們,對其所接觸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所幻想出來的藝術意味的解釋和描述的集體口頭創作。
2.上古神話的主要內容有:
(1)解釋自然現象的:女媧補天、女媧造人、盤古開天辟地。
(2)反映人類同自然斗爭的:鯀禹治水、后羿射日、精衛填海。
(3)反映社會斗爭的:黃帝戰蚩尤。
公務員行測常識判斷部分試題解析
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剛剛結束,其中的常識判斷部分試題跟往年相比,尤其是和去年相比,還是出現了較大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關法律方面的知識類試題明顯減少,這與今年的考試大綱給出的試題樣本基本吻合,往年的大綱樣本給出的都是法律方面試題,沒有其他類型的代表,但是今年的樣本卻給出了人文方面的一個例子,這也預示著今年的常識判斷有可能過渡到2014年以前的樣子,即包含多種的常識性知識考察,而不是單純的法律知識,試題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所以有關法律的只占了六七個題,其他的都是人文、經濟、科技和時政等幾個方面的綜合知識,這種命題思路更多體現了常識判斷更應側重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而非單純的法律知識。
二、歷史類試題更加具有靈活性,不是某一單一事件,而是多個點的綜合和比較。如考察司馬遷的史記和文景之治的發生時間的先后;齊桓公、商鞅變法、秦統一等幾個事件的比較排列;文藝復興的代表事件;兩彈一星戰略目標確定年代;歷史的縱深感更為突出。
三、時政類試題緊扣與近幾年有關的熱點和事件。如奧運會上出現的"和"最早出現在諸子百家的哪一家?哪一年取消了農業稅?經濟體制改革最早出現在哪個省份?這些都是大家非常應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應該對此有所了解。這也體現了作為一名國家公務人員應該具備的知識點。
四、經濟類試題與當前經濟形勢緊密相關。如三十年實際GDP平均保持的增長率;次貸危機中"次"含義等;GTP的理解;"橄欖型"收入的含義;試題更加靈活多變,與最近聽到的新聞有直接關系。
五、地理知識試題更多體現面的廣泛性。如天然氣、太陽能和水能都豐富地區等。
如何把握09國考常識判斷
將常識判斷作為基本考點放在了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試卷的第一位,是2014年公務員考試新大綱中首要且突破性的變化,相信很多人拿到新大綱,有都為之一“震”之感。這是以往的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調整,將本來放在五大模塊第四位的考試題型一躍放到了試卷的首位,大部分考生甚至在驚呼過后將2014年定位是公考的大突破之年,并由此覺得之前的復習可能與新大綱有許多偏差,進而出現慌張情緒。事實上,這樣的認知只應該在第一時間成立,因為只需再仔細看一下這個“重大突破”后,并結合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部分的考試史就會發現,這其實只是一個小的調整而已。
為什么給出這樣的判斷呢?經過華圖公務員考試中心老師們的慎重分析后認為,2014年常識判斷部分的考核主旨是沒有偏差的,只是在常識判斷考試范圍存在突破。
回顧公務員考試近五年的考試范圍,不難看出,此次考試范圍所設定的知識點加寬了,已經保持了兩年的常識判斷部分幾乎全部考核法律知識的設置被重新打破,又貌似回到了2014年前的常識判斷考核知識點上。
看似是有歷史性的回歸,仔細對照考核的范圍列舉又會發現,它其實不僅僅是簡單地回歸,而是更準確地定位了公務員考試中常識判斷應該考核考生的知識點,即將原來的寬而泛的人文知識的考核變成了對歷史、自然知識的綜合考核。
那么之前大家對于法律知識的復習是不是就是浪費時間呢?考生們大可放下這個疑慮,在此,可以很肯定地說,同學們早前的復習方向仍是準確、有效,且不悖離新大綱的主旨的。
我們可以從新大綱的具體表述中洞悉到:大綱對常識考核的最后一句重點說明“側重考查應試者的法律知識運用能力”。鑒于此,之前考生們對法律知識的關注,正是抓住了常識判斷考核的重點所在,并且為考生在政治常識及理論素養上都打下了較厚實的基礎。其他考核部分如經濟、管理、歷史、自然、科技等,第一,考查的題量會非常小,建議考生在隨后的備考準備中據此做出適當的調整即可;第二,從復習層面而言,它們也難于在備考中找到恰當的依托材料展開書面復習。
常識判斷命題思路分析
根據《09年公務員考試大綱》,常識部分涵蓋法律、政治、經濟、管理、歷史、自然、科技等方面,側重考查應試者的法律知識運用能力。常識判斷重點在于考查應試者在這些方面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基本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
以下兩表格清晰地反應了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常識判斷歷年考查情形:
表一:常識判斷十年命題趨勢分析表
注:根據09年考試大綱,常識部分涵蓋法律、政治、經濟、管理、歷史、自然、科技等方面,側重考查應試者的法律知識運用能力。因此,人文相應地替代為“歷史”與“自然”。
表二:法律常識十年命題趨勢分析表
注:1.本表格“其他”是指法律常識中法理學、法制史等法律領域所涉及個別試題。
大學英語思政教學改革路徑
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徹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學英語課同思政類課程一樣,都肩負著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四個自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責任,幫助學生養成優良的思想品德、健康心理,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2019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吳巖司長提出:高校要建設新文科,做強大外語。所謂大外語就是外語教學要有大格局,要跳出語言和文化教育的小格局,培養既胸懷祖國,又具有國際視野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為國家發展戰略服務。因此,醫學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培養的應該是胸懷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胸懷人類的身心健康、堅定地追求醫德的真善美的醫學生。將醫學人文融入英語教學有助于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屬性,實現醫學教育的社會性和人文性雙重屬性。高等醫學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培養學生具備嫻熟的專業技能,同時還要培養醫學生在未來的醫務崗位上能夠從心理、情感等各個方面出發接待和診治患者,做到既能緩解和治療疾病,又能從心理和精神上給予患者慰藉。
1大學英語課程融入醫學人文思政元素設計思路
本文將探討如何將思政內容和語言技能課程相融合,有效借助新媒體的優勢,豐富教學環境,優化教學模式,依托單元主題和內容,根據《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和《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設計大學英語每單元的語言學習目標和育人目標,根據BOPPPS有效教學設計模型設計教學任務,把思政內容融入語言學習,貫穿“教-學-練-測-評”整個閉環。將學科內容課程和語言技能課程相融合,有效借助線上教學平臺的優勢,通過“線上+線下”“課內+課外”兩結合,構建一種適合本校實際教學情況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英語語言知識傳授和醫學人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1)充分利用現有教材,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剖析課文主題,其中夢想、求職、教育、環保、性別平等和種族歧視等問題涉及到了課程思政的根本任務,即培養什么樣的人和為誰培養人,也涉及到平等、公正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選擇添加思政材料:引導學生將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國家發展結合起來;通過文化對比,幫助學生建立公正的文化觀;結合時政介紹種族歧視的歷史和現狀,深化平等、公正的價值取向。選取合適的大學英語思政素材,主要來源為大學英語教材,包括單元主題、語言點和課后練習。結合本單元主題補充其他素材,包括:政府工作會議及報道、中國文化典籍、學習強國、中外媒報刊、音視頻和網絡資源等。選擇有代表性的、著力點強的素材,融入國內外重大新聞時事和一些突發事件,將人文精神、科學精神、使命擔當、家國情懷和信念教育融入課程教學。(3)與高校金課建設相結合:引領學生進行思辨性閱讀,結合思政目標布置探索性作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協作精神。
2大學英語融入醫學人文內容的教學目標及實施步驟
2.1制定教學目標:以專業學習能力培養為主線
大學英語和醫學人文教學是同一教學目標的兩個層面,二者可以合理結合,改善大學英語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參照《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2002)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中的“較高要求”,以培養醫科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為主線制定教學目標。具體如下:(1)培養醫學生的溝通技能:使學生能夠流利得體地運用英語進行一般場合的社交活動和醫學場景的交流活動。(2)培養醫學生的信息管理能力:使學生能廣泛閱讀各類與醫學專業相關的英語資料,提取有用信息進行分析和總結,并運用于口頭或書面表達。(3)培養醫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透過英語語言的表達層面深入思考,對不同信息源的信息進行批判性評價和分析的能力。
美術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
摘要:我國傳統文化具備獨特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融入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要挖掘美術課本中的傳統文化素材,還需要對課內的美術知識進行延伸,引領學生自主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出美術課程的審美價值、人文價值、德育價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主要是對傳統文化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融入進行深度剖析,希望對教師優化美術課程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初中;美術教學
美術作品蘊含著獨特的藝術內涵、視覺沖擊力,在初中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深入挖掘美術教材知識的人文內涵和人文魅力,增強學生的文化榮譽感、文化認同感,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人文素養。同時,美術本身就是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美術作品和文學知識、歷史知識、哲學知識的關聯較為密切,在初中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展示出美術學科的“隱學科”功能與屬性,在美術課程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在帶領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的時候,讓學生用眼睛、用心去感知美術作品蘊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實現美術教學和美育的融合,引領學生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一、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一)豐富美術教學內容
在美術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豐富美術教學內容,不再把美術教材作為唯一的教學素材,而是要拓展課內美術知識,選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優秀傳統文化,如傳統民間工藝、傳統書畫、紙藝民間藝術、生活節氣常識等,在豐富學生美術知識面的同時,開闊學生的生活視野和文化視野,為其之后參與社會活動做足準備工作。
文化通識教育與人文素質的提高
通識教育是目前在教育界廣泛認同的、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高尚的道德情操、全面發展的社會棟梁之才的必由之路。自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很多教學專家、學者和教師開始不斷地思考如何將本科階段的學生培養成既有良好的專業知識又具有一定的人文修養的優秀大學生,能夠在邁出校門走向社會以后積極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中去,并能充當一個中國文化的傳播者以及中華傳統美德的踐行者。每個中國人從小就受中國文化的熏陶,人文地理作為通識教育的重要分支,給予青年人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但是當前大多數高校的課程設置都不夠合理,沒有系統的用漢語授課的中國文化課程,更談不上用英語授課的中國文化課程。可是時隔這么多年,我們的學生對于西方主流文化的理解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而大學生還要不要深化中國文化的教育呢?本篇論文著眼于研究在校大學生的中國文化知識現狀及對人文素質提高的影響。
一、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的形式,問卷的內容主要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中國人文地理知識填空題,要求學生用漢語作答,題目基本上都是常識,一部分是高中階段需要反復背誦的高頻題。第二部分由兩道開放題構成,第一題要求受試者提綱挈領地闡述人文地理在通識教育中的意義。第二題要求受試者介紹自己的家鄉。本次調查共抽取大一至大三年級共八個班級,發出問卷153份,收回有效問卷153份。
二、調查結果分析
所有題目都是有關中國文化各個領域但以人文地理為重心的很淺表層的常識性問題,在接受調查的這些班級中有兩個是大一的班級,剛剛經歷了高考,本應非常熟悉這些問題并能輕松作答,但是結果卻與預想的差距很大。正確率最高的問題是問孔孟之道的代表人物,正確率為74.5%。孔孟之道是中國文化的精粹,但仍然有25.5%的學生無法作答。接下來正確率比較高的題為第14題,所問內容為五岳之首的泰山位于哪個省份。結果半數以上的學生沒有答對。而對于第三題的戰國七雄也僅有32%的學生能準確作答;只有31.4%的學生知道世界屋脊為青藏高原。第15題問古代的城與池的所指是什么,只有6名學生答對,占總人數的3.9%。從表中看到,第10、11、12、18、19題竟無一人答對。題目分別問的是有關省份的簡稱、明清時代的三級考試、中國的戲曲祖師等問題。涉及范圍雖廣,但作為已經接受了12年正規教育的中國學生來講,竟無一人答對,著實令人感到遺憾。究其原因,一部分同學反映學習的時候確實記得,可是長時間不涉及也就忘記了,還有一些同學反映高中階段的考試內容大多數都是很深入的內容,很少有這樣常識性的知識。其實,最終的原因仍然是應試教育的后遺癥,考什么就學什么,成績高就是最終目的,不考自然就不會去“浪費”時間。第二部分為兩道開放題,第一題要求受試者提綱挈領地闡述人文地理在通識教育中的意義。第二題要求受試者介紹自己的家鄉。對于第一題絕大多數的受試者都認為人文地理在通識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希望學習傳統文化、經典歷史故事、中國節日由來、飲食文化、周易、名勝古跡、古詩詞及民間藝術等等。有一半的同學強調千萬不要把它設為考試,因為他們認為如果考試的話,學習的重心就會變成應付考試,也就對此失去了興趣。11名同學認為,沒有必要引入中國文化的教學,本專業的學習已經很難應付了。如果想學習的話課后可以通過去圖書館或是上網等途徑自學,沒有必要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對于第二題介紹自己的家鄉,在受試者中有接近一半的同學來自沈陽,另外一部分同學來自遼寧省的其他城市,還有一小部分同學來自安徽、新疆、內蒙,浙江等地區。有一位家鄉為沈陽當地的同學的問卷十分詳細地介紹了沈陽城市名字的由來及變遷,并提到沈陽大學的前身為奉天實業學堂。該受試者還提到其興趣愛好就是四處走走看看,了解某個城市、地區或街路橋梁的名字,體會其背后的趣味。除了這位受試者以外,絕大多數的同學能夠列舉出家鄉的名勝及歷史人物、特色小吃等,但是無法對此進行追根溯源。字里行間表達出青年一代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但卻缺乏對一地文化底蘊的深層理解。由此可見,多年來大學生都始終在關注本專業學業的發展,未能注重個人知識領域的全面發展,忽視對腳下這一方水土的深刻認識,足見當前的高等教育在中國傳統文化修養的培養上是一塊短板。在國內各級各類的學科競賽中就可見一斑。以演講辯論以及寫作比賽為例,參賽的學生能在已備展示中表現優秀,但是在即興部分無法旁征博引深刻論述社會問題,使得很多比賽流于形式,無法成為大學生展示個性,揮灑青春的舞臺。青年一代是國家建設和發展的中流砥柱,承載著社會責任,不僅應該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更應具備優秀的文化素養,具有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針對這一問題,筆者提出幾點看法,以期為培養全面發展、具有競爭力和創造力的優秀大學生提供一些思路。
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