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人文歷史常識3
時間:2022-12-08 02:30:00
導語: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人文歷史常識3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考情動態綜述
從一個考生對人文、歷史常識掌握程度如何,可以看出他的文化基本功及文學素養如何,這些也是考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體現,在考試當中常會有人文常識的知識點出現,表現形式主要為單項選擇題。考試當中的人文常識主要涵蓋了歷史常識、文學常識以及文化常識等,內容十分豐富。中國古代史考點精講與真題拓展
中國歷史
一、先秦(170萬年前至公元前221年)
這是指中國大地上開始有了人類活動至秦統一前的歷史。這段歷史時期,歷經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
(一)原始社會
中國的原始社會經歷了1OO多萬年。按生產力和考古學的劃分,分為舊石器和新石器兩個時代;按古人類學家的劃分,則分為猿人、智人兩個階段;按社會組織則分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階段。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資料公有,人們共同勞動、共同消費,沒有階級、沒有剝削。眾多的原始社會遺址表明,中國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中華民族的文明是多元的。
(二)夏、商、周
公元前21世紀,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16世紀,商湯推翻了夏桀的統治,建立商朝。公元前14世紀,商王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小屯),因此商朝也叫殷朝,它是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周厲王時發生了“國人暴動”,起義的平民和奴隸攻人王宮,周厲王出逃,于是出現了“共和行政”的局面。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西周末年,社會矛盾進一步加深,公元前771年,少數民族犬戎攻人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幽王的兒子周平王繼位后,將王都遷到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夏、商、周這一歷史時期創造了燦爛的文明,青銅器、甲骨文和金文,是這一時期文化的代表。西周的典章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采取的鞏固統一措施有:建立專制統治,地方實行郡縣制;統一貨幣、文字和度量衡;力口強思想控制,“焚書坑儒”;修筑長城;進軍和開發嶺南。
(二)兩漢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稱帝,建立西漢,定都長安。漢初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在維護封建統治階級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減輕對人民的剝削,推動了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出現了“文景之治"和漢武帝時的強盛局面。
公元25年,參加過農民起義的漢宗室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劉秀以“柔道”治天下,加強中央集權,減輕農民負擔。經過多年努力,社會安定,經濟恢復發展,出現了“光武中興”。
(三)三國兩晉南北朝
公元208年,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280年至316年中國再次統一。4世紀初到5世紀前期,北方進人十六國的長期戰亂,南方則是偏安江東的東晉王朝。4:39年,北魏統一黃河流域,以后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東魏又為北齊代替,西魏為北周所篡奪。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總稱為“北朝”。420年,劉宋取代東晉,此后南方歷經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史稱“南朝"。南朝和北朝合稱為“南北朝”。
三、隋唐(581年至907年)
這一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了重要發展,封建社會進入繁榮時期。
(一)隋唐時期政治、經濟的發展
隋唐是我國歷史上兩個極為重要的統一封建王朝。隋的統一,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割據狀態,隋文帝時期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開皇之治”,隋朝時開鑿了古代世界上最長的大運河。隋速亡后,唐朝統治者,吸取隋亡教訓,進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改革,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從而大大地促進了唐朝的社會發展,唐太宗時期出現了“貞觀之治”,唐玄宗時期則開創了“開元盛世”的良好局面,是中國封建社會少有的繁榮昌盛時期。
(二)民族關系與對外關系
隋唐時期,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文化發展,交通便利,統治階級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和對外開放政策,使民族關系、對外關系出現繁榮。
(三)輝煌燦爛的文化
隋唐時期,國家統一,經濟發達,對外開放,統治者推行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在魏晉南北朝發展的基礎上,文化進入了輝煌燦爛的高峰期。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學、史學、教育、文學、藝術方面呈現出全面繁榮景象。天文、歷法方面,在隋唐時期發展成熟,唐朝杰出的天文學家僧一行是當時最有成就的天文學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測算出子午線的長度,并創制了系統周密、符合天文實際的《大衍歷》,表明了我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唐朝是中國古典詩歌最輝煌的時期。唐代遺留下來的詩歌將近五萬首,其中著名詩人人數也大大超過了戰國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詩人的總和。
四、五代、遼、宋、夏、金(907年至1271年)
這是封建經濟繼續發展和各個民族政權并立,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的時期。
(三)少數民族政權與民族關系
少數民族政權與中原王朝并立,其間有戰有和。少數民族統治的邊疆地區,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在與中原封建王朝的和戰中,接受了中原先進文化,加快了本地區的發展和交流。在和平時期,通過榷場等形式,加強了雙方經濟的交流。通過政治、經濟、文化等交流,民族融合也進一步得到加強
五、元、明、前清(鴉片戰爭以前,1271至1840年)這是我國古代再度形成大一統局面和封建社會由盛轉衰的時期。
(一)政治狀況
元、明、前清時期是中國古代再度形成大一統局面的時期。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中央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鞏固,奠定了中國今天疆域的基礎。元、明、清又是中國封建社會由盛而衰的時期。其間三朝雖都有過強盛階段,但并未改變整體衰落的總趨勢,這種衰變表現在政治、經濟、階級矛盾、對外關系和思想文化諸方面。
(二)經濟的發展
明清時期,封建經濟的發展,手工業的進步,商品經濟的活躍,為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創造了條件。到明中期以后,隨著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棉紡織業興起,在江南一些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三)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和鞏固
元朝統一后,實行行省制度,有效地行使了國家管理。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版圖,元政府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西藏地區。元朝在云南等周邊地區設行省,在澎湖設巡檢司。明清時,我國政府通過反擊外來侵略的戰爭,維護領土主權的完整。
(四)對外關系
元朝疆域遼闊,國力強大,對外交通發達,元朝統治者在對外交往中采取主動。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元朝和朝鮮、日本經濟文化聯系密切。元朝和歐洲、非洲經濟文化交往空前繁盛。《馬可波羅行紀》對中國富庶的描述,成為新航路開辟的誘因之一。明清時期,在對外關系上與隋唐宋元相比,失去了主動性。由于實行閉關政策,封建統治者對已勃興的西方資本主義不了解,中西發展有了差距,中國處境日益被動。
(五)文化成就
這.一歷史時期,建立在自然經濟基礎上的科學技術仍走在世界前列,集大成的科技著作問世。出現了明代李時珍的巨著《本草綱目》,這是世界醫學的重要文獻,還有明后期徐光啟的農業百科全書——《農政全書》以及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明末科學家宋應星編著的《天工開物》等總結性的科學巨著。元朝最著名的畫家和書法家是趙孟頫,他的畫有“神品”美譽。江南畫壇出現了以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為代表的“吳派”。清代中期,最著名的畫家是“揚州八怪”,其中鄭板橋的蘭竹圖尤為有名。這一歷史時期的文化特點,總的來說是承古萌新,文學藝術繁榮興盛,科技由發展而停滯;西學東漸,中西文化交流加強。
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開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開始到終結的歷史;同時也是中國民主革命從發生、發展到勝利的歷史。
一、從鴉片戰爭到太平天國運動失敗(1840年至19世紀60年代)這一歷史時期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農民戰爭時期。
(一)鴉片戰爭
迅速成長的歐美資本主義與封建社會末期的中國,圍繞著瘋狂的殖民擴張要求和落后的閉關政策產生了尖銳的矛盾和斗爭,最終以鴉片問題為矛盾的爆發點,引發了鴉片戰爭。
三、從義和團運動失敗到前(20世紀初至1919年前)
這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化和中國資產階級領導民主革命時期,也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中西文化碰撞和新舊文化并存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展,民主與共和成為當時兩大思潮,中國的近代化加快。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集中體現在廣大人民群眾同帝國主義支持的清朝統治階級和北洋軍閥統治的矛盾。
四、從到國民大革命的失敗(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
這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和國民大革命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人民與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之間的矛盾,是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1919年爆發的,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中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
五、從南昌起義到七七事變(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
這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國人民利益的中國共產黨與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之間的矛盾。但自1931年后,隨著日本侵華步驟的加快,中日民族矛盾逐漸成為主要矛盾。
六、從七七事變到抗戰勝利(1937年至1945年)
這是中華民族的全面抗戰時期。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日民族矛盾始終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廣大人民群眾與為首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政權的矛盾雖存在,但一直居于矛盾的次要地位。“七七”事變爆發后,中國全民族的抗日戰爭開始。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國人民終于贏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抵御外國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亡到振興的轉折點。
七、從抗戰勝利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1945年9月至1949年1o月)
這是解放戰爭時期,即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推翻了國民黨政權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與廣大人民同美國支持的國民黨政權之間的階級矛盾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中國現代史
中國現代史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努力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曲折發展歷史,是中國進人社會主義時期的歷史。按照歷史發展,中國現代史分為下列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12月底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第二階段,從1956年底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到1966年5月開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開始探索中國式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時期。第三階段,從1966年5月“”開始至1976年“"結束,這是“”的十年動亂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遭受嚴重挫折時期。第四階段,從1976年10月“”結束至今,是全面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主義時期的歷史。按照歷史發展,中國現代史分為下列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12月底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第二階段,從1956年底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到1966年5月開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開始探索中國式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時期。第三階段,從1966年5月“’’開始至1976年“"結束,這是“”的十年動亂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遭受嚴重挫折時期。第四階段,從1976年10月“”結束至今,是全面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主義時期的歷史。按照歷史發展,中國現代史分為下列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12月底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第二階段,從1956年底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到1966年5月開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開始探索中國式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時期。第三階段,從1966年5月“’’開始至1976年“"結束,這是“”的十年動亂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遭受嚴重挫折時期。第四階段,從1976年10月“”結束至今,是全面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 上一篇: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人文歷史常識1
- 下一篇:法律常識民事訴訟法知識考查精要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