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觀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7 21:06: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人才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人才觀

煙草企業人才觀

煙草行業一直是“香餑餑”的行業,其用人制度幾乎沿用“子承父業”,很少在人事用人上改革。潮起潮落,煙草也加入市場行列,引進人才成為煙草目前大刀闊斧的行動,但如何留用員工,又吸引人才,激活整個企業呢?

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用人和留人也許是最讓管理者們頭疼的兩個環節,而恰恰正是這兩個環節左右著企業的命運。實際上,人用好了,留人則成功了一半。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但是,作為一個人力資源管理者,不管是空降兵,還是從一線員工提拔起來的,在企業里總會面對形形色色的員工,有初出茅廬一張白紙的應屆大學生,也有升遷潛力巨大的競爭者,甚至還有輩分比老板都大的開國元老。如何用其所長,最大化地發揮人力資源效用是每個管理者的核心目標,不過,前提是——知人,才能善用。

不論來自什么背景,有何過往經歷,或是出身于某某名牌大學,既然可以通過面試進入到企業中來,至少應該說明該員工的經驗或技能與空缺職位存在一定的匹配度,所以人力資源管理者或直線主管應該在新員工入職后15-30天內密切留意其工作情況,這段時間我們稱之為“觀察期”。觀察期內的主管應隨時隨地與新員工交流工作心得,給予工作技能指導,灌輸企業精神和發展愿景。因為面對陌生的工作環境,新員工都會面臨一個磨合適應的過程,若引導不當,很容易使其產生煩躁、茫然的情緒,這也就是為什么大部分的辭職總是發生在入職后的3-4個月。

一般來說,通過觀察期的觀察與“密切跟蹤”,我們基本上可以把員工分為四種:a.投入工作且有能力的,b.投入工作但無能力的,c.不投入工作但有能力的,d.不投入工作且無能力的。這四種員工類型正代表了管理者和直線主管的四個工作重點。

a.培育高績效員工

查看全文

突破傳統人才觀進行電力人才選拔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電力企業統計人才應具備基本素質;電力企業統計人才的選拔兩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具有深厚的科技統計專業知識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能力以及較強的科研能力、服務至上的意識、通曉國際統計慣例、具有現代統計意識、風險意識和國際意識、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相應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良好的寫作基礎和表達能力、堅持樹立“有用即人才”的觀念、堅持樹立“有為即人才”的觀念重視培養電力企業統計人才隊伍的意識、堅持樹立“有人即人才”的觀念充分發揮統計人才作用的意識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當今世界,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而競爭的焦點又是人才的競爭。未來的時代里,哪個國家具有人才優勢,哪個國家將占據競爭的制高點。闡述了電力企業統計人才應該具備的素質,并對如何選拔人才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以其為有關人事工作者提供參考。

論文關鍵詞:電力;企業;統計;人才;選拔

何謂人才?以世人之傳統觀念,所謂人才,必要有高文憑、有高學歷、有高職稱,甚至還要有老資歷,“惟學歷論”的色彩甚為濃厚。然而無數事實證明,惟文憑、惟學歷、惟職稱的“人才觀”帶來的是大量人才的浪費和人才的埋沒。相對于國內對高學歷的崇拜,歐美發達國家似乎更為講究實效,更加注重人的能力。隨著經濟一體化、競爭全球化趨勢日劇,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選人用人的實際運作上正在對傳統的人才觀進行突破。

1電力企業統計人才應具備基本素質

(1)具有深厚的科技統計專業知識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能力以及較強的科研能力。

查看全文

科學人才觀經驗交流

全國人才工作會議提出了科學人才觀的問題,這是我國過去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進行科學總結的基礎上得出的科學理論,是做好新世紀人才工作的靈魂。各級黨委、政府和組織人事部門如何做好新時期人才工作,科學人才觀為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供了全新視角。

一、增強人才意識,樹立“第一資源”觀念

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歸根結底要靠發展。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離不開資源,離不開人才。人才優勢是最大優勢,誰擁有人才優勢,誰就擁有競爭優勢。正如張德江書記所說:“人才是提升廣東綜合競爭力的第一因素”。在新時期,人才意識是大局意識,政治意識,責任意識,發展意識。由人才組合而成的人才資源,是具有帶動性創造性的資源,是可以持續開發,產生遞增收益的資源,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為加快經濟發展,美國提出了“培訓21世紀美國人”的人才資源開發計劃,日本提出了“培訓通用21世紀日本人”的人才資源開發目標。我國有尊師重教、愛護人才的良好傳統,但也出現過造原子彈不如煮茶葉蛋、操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的現象。把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是我們黨在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深刻分析國際形勢的基礎上作出的科學論斷。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后,北京提出了要建成“人才之都”,上海在向“人才高地”邁進,廣東也在部署開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工作。作為經濟欠發達,文化較落后的粵西山區,樹立“第一資源”的觀念尤為重要。近幾年,高州市突出抓好鄉土人才資源的開發利用,造就了大批“田秀才”、“土專家”及能工巧匠,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我們只有樹立“第一資源”觀念,把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進而實現發展優勢,才能推動社會經濟快速發展。

二、正確理解人才概念,樹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

“具有中專以上學歷或初級以上職稱者為人才”一直是傳統人才觀用以界定“人才”的標準。因而,在人們眼里,人才似乎是高不可攀、遙不可及的事情,習慣于將那些知識水平高、做大事的頂尖人物或上大學、當了“官”的人物看作人才,而將那些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有一技之長的能工巧匠以及靠刻苦學習、勤奮工作取得較大成績的各行各業成功者排斥在人才這外,這是對人才狹隘、甚至錯誤的理解。科學人才觀認為,主要具有一定的知識和能力,能夠進行創造性勞動,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中做出積極貢獻的,都是黨和國家需要的人才。這就反映了人才的廣義性、多樣性、層次性和相對性,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人事管理長期以來把人才的概念局限在學歷、職稱等外延上的做法,轉變為注重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等內涵,這是人才概念的革命性突破。飛天英雄楊利偉固然是杰出人才,劉樹球、楊幸注、馮伯佳等一批農民企業家和“泥腿子”、“田秀干”又何嘗不是優秀人才。我們建設小康社會,既需要“高、精、興”人才,又需要“短、平、快”人才,既需要“象尖塔”里的人才,又需要“坭土堆”里的人才。只有人人成才,人人發展,社會才能全面發展。我們要牢固樹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把握好“品德、知識、能力、業績”這個衡量人才的科學標準,積極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都能成才,努力形成誰勤于學習,勇于投身時代創業的偉大實踐,誰就能獲得發揮聰明才能的機遇,就能成為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用之才的社會氛圍,創造人才輩出的生動局面。

三、樹立科學的用人觀念,選好用好人才

查看全文

科學人才觀心得體會

全國人才工作會議提出“樹立科學人才觀”,是新世紀新階段進一步加強我國人才工作的指導方針和基本要求,標志著我國人才工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自年以來,我國的人才觀大致經歷了兩個大的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遵循“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在人才預測中建立了以“學歷和職稱”為主要內涵的人才觀,從而培養造就了各個領域的大批優秀人才,為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第二個階段在20****年以后,根據黨的十六大確定的“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重大方針,建立了判別人才標準不能僅看學歷或職稱的高低,而主要應看實際能力和貢獻大小的“大人才觀”,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競相成才。從“兩個尊重”到“四個尊重”,這24年的跨越證明,樹立科學的人才觀,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強調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是在認真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人才工作的實際情況以后作出的戰略選擇。主要基于三大背景:

首先是源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定位。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小康大業,人才為本。人才為本必須觀念先行。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民心。只有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才能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拔尖新人才,真正把我國由人口大國轉化為人才資源強國。

其次是適應中國入世后人才開放形勢的要求。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將更深入地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人才爭奪已經成為國際競爭不可避免的現象。如果我們不采取措施,在人才觀念、人才體制和機制等方面加以改革創新和完善,就不可能在經濟全球化下取得人才競爭的主動權,就不可能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這是一個關系黨、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

第三是迎接世界人才競爭挑戰的急需。目前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都在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把人才資源開發作為參與新世紀國際競爭的根本舉措。美國提出通過網羅人才造就強國。他們從1950年代開始,多次修改移民法,規定只要是專業“精英”,可以不考慮其國籍、資歷和年齡,一律優先進入美國。日本決定通過綜合培養實現強國,提出從2000年6月起,實行240萬科技人才開發綜合推進計劃。德國主張通過培育環境贏取強國。他們為了吸引最好的“大腦”,專門制定吸引外國高級人才的特殊法規,營造一個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聚集發達國家的人才強國戰略,我們決不可掉以輕心,必須緊緊抓住機遇,努力使人才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查看全文

科學人才觀心得

科學發展觀是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創新,具有十分豐富而深刻的科學內涵。科學發展觀與科學人才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科學人才觀是以“以人為本”、堅持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的,而這正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內涵。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發展的歷史是一個伴隨著人類及個體的本質力量或人的才能的不斷生成與升華的歷史,是以人民為主體的一代又一代人才推動著社會發展的。以人為本的核心要義是:以人為中心,一切從人出發,把人作為觀念、行為和制度的主體;人的解放和自由,人的尊嚴、幸福和全面發展,應當成為個人、群體、社會和政府的終極關懷;作為主體的個人和團體,應當有公平、寬容、誠信、自主、自強、自律的自覺意識和觀念。提出“以人為本”,目的在于明確人是社會發展的價值目標,也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發展依靠人才、人才推動發展尤為突出。

科學發展觀和科學人才觀的核心都是以人為本。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把促進人才健康成長和充分發揮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這是由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才及其作用的緊密聯系來加以闡發的,并由此構成了科學人才觀最主要的內容。《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也明確指出:“小康社會,人才為本”,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開發國內國際兩種人才資源,緊緊抓住培養、吸引、用好人才三個環節。”這些重要論述,應當成為我們對以人為本就是以人才為本這一重要含義的基本認識,而且還可以說以人才為本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堅強人才保證與廣泛智力支持,以人才為本作為一種人即主體的自覺而能動的力量是作用于科學發展觀始終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以人才為本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所在。

體現人的全面發展目標與社會全面發展目標的統一。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全面發展的前提條件,社會全面發展是通過人的全面發展來實現的,社會全面發展又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充分條件從而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因而可以說,科學發展觀就是關于人的全面發展觀與社會全面發展觀內在統一的新發展觀或新價值觀,就是社會發展要以人為本,社會發展是由人來作為并最終都是為了人自身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這也體現了馬克思說過的“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提出的“三好”學生、“又紅又專”,鄧小平提出的“四化”干部、“四有”新人,同志提出的“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以及以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提出把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作為黨和國家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抓緊抓好,努力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都是既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時又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體現著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

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人才觀。觀念是行動的先導。科學的人才觀,就是對于什么是人才、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如何用好人才等一系列問題的科學認識。樹立和落實科學人才觀,對于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具有重要意義。強化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人才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作用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的觀念。要充分認識人才是社會生產的第一要素。人才作為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重要創造者和傳播者,是生產要素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是當今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要充分認識人才是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資源開發和利用不僅可以直接促進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而且有助于從根本上提高其他生產要素的利用與配置效率,帶動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強化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這是科學人才觀的中心內容,揭示了科學人才觀的主要內容和特點。要把實踐作為衡量人才的根本標準,為那些能為社會作出貢獻而沒有學歷和職務職稱的人才開辟一條發展途徑。要改進人才評價方式,對黨政人才的評價重在群眾認可,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評價重在市場和出資人認可,對專業技術人才的評價重在社會和業內認可。要深入研究人才資源的開發與培養,正確運用自主性開發、培養性開發、使用性開發和政策性開發等多種辦法。強化以人為本的觀念。要尊重人才的人格,尊重人才的個性,尊重人才的選擇,尊重人才的需要,尊重人才的勞動,尊重人才的創造,使各類人才有實現自身價值的滿足感,有貢獻社會的成就感,有得到社會承認和尊重的榮譽感。要關心人才,帶著感情來關心人才。要正確對待人才的正當利益和合理需要,關心人才的事業和利益,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幫人才之所困,多辦實事、多辦好事,從政治上、思想上關心人才,保障人才的健康成長和發展。要大力倡導和弘揚崇尚創新、鼓勵創新的精神,大力宣傳各類優秀人才典型的先進事跡,使科學人才觀深入人心,為造就一支浩浩蕩蕩的人才大軍、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查看全文

法律教育人才觀變革論文

[摘要]近代中國法律教育人才觀的變革,是伴隨著西法東漸和對我國傳統政治及文化的反省過程而發生的。甲午中日戰爭前,萌生的新興法律教育人才觀還未能突破“交涉公法”的范圍。戊戌前后,清代一些官員和知識界人士的新興法律教育人才觀念變革經歷了一個從自發到初步有意識的轉變。自清末新政起,一個更深刻、更宏闊的新興法律教育人才觀才真正勃興。近代中國法律教育人才觀的變革從一開始便呈現出復雜性和階段性,經歷了一個認識、選擇、再認識、再選擇的不斷探索的過程。

[關鍵詞]近代中國;法律教育;人才觀;現代化

鴉片戰爭后,古老的天朝大國由過去的文化輸出國一變而為文化輸入國。這種中西文化關系的逆轉,促使一批先進的中國人沖破閉關自守的樊籬,掙脫漢學的牢籠、宋學的枷鎖,把目光投向國外。開始接受西方法文化的影響,并為其傳播而奔走呼號。于是,在先進的知識分子和開明官僚中,經歷了一個由傳統法觀念向現代法觀念的更新過程,產生了新興的法律教育人才觀念。這種新興的法律教育人才觀隨著近代中國社會的進一步變革,逐漸成為廣大國人的自覺理念。

一、從保守到開放:新興法律教育人才觀的萌生

古代中國人沒有世界意識。長期的封建專制統治和根植于自給自足小農經濟基礎上的封閉型心理,影響了中華民族世界意識的形成。當歐美在17至18世紀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法制國家時,古老的中國還奉行著“天不變,道亦不變”的信念,困守著傳統的封建法制。直至19世紀中葉,當認識世界已同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聯系在一起的時候,這種狀態才被打破。正是伴隨著鴉片戰爭的劇痛,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了西方法文化的價值,并由此開始了中西法文化由沖突到吸收的運動過程。這種文化進程不斷改變著傳統法文化影響下的國人的社會習俗和心理態勢,促進了新的法律教育人才觀的形成。

早在鴉片戰爭前,面對日益嚴重的社會危機,一部分知識分子就開始大膽正視社會現實,對自己所處的時代進行反思,率先走出中世紀。龔自珍在其有名的《己亥雜詩》第一百二十五首中寫道:“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指陳在封建專制統治下,精神禁錮,言路阻塞,人才扼殺,呼喚安邦定國人才的降落。在《上大學士書》中,龔自珍又總結道:“自古及今,法無不改,勢無不積,事例無不變遷,風氣無不移易,所恃者,人材必不絕于世而已。”從而從人才問題的角度,觸及晚清社會在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沖擊下不得不面臨的社會改革、變法問題,呼吁培養經世致用的人才。可以說,中國近代史的序幕一拉開,人們就在大聲疾呼人才。當然,此時人們的人才觀是模糊的,尚處在感性認識的階段,并不能指明人才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再有,林則徐在受命赴廣州查禁鴉片期間,為了獲取“夷邦”的情報,讓其下屬收集西方國際法著作,并請美國傳教士伯駕和袁德輝將瑞士法學家和外交家瓦特爾所著的《國際法》中的大部分內容譯為中文,定名為《各國律例》。至此,在近代中國先進的知識階層中,開始構建起國際法的知識結構。

查看全文

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人才觀

科學發展觀是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創新,具有十分豐富而深刻的科學內涵。科學發展觀與科學人才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科學人才觀是以“以人為本”、堅持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的,而這正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內涵。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發展的歷史是一個伴隨著人類及個體的本質力量或人的才能的不斷生成與升華的歷史,是以人民為主體的一代又一代人才推動著社會發展的。以人為本的核心要義是:以人為中心,一切從人出發,把人作為觀念、行為和制度的主體;人的解放和自由,人的尊嚴、幸福和全面發展,應當成為個人、群體、社會和政府的終極關懷;作為主體的個人和團體,應當有公平、寬容、誠信、自主、自強、自律的自覺意識和觀念。提出“以人為本”,目的在于明確人是社會發展的價值目標,也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發展依靠人才、人才推動發展尤為突出。

科學發展觀和科學人才觀的核心都是以人為本。同志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談科學人才觀時強調指出:“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把促進人才健康成長和充分發揮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這是由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才及其作用的緊密聯系來加以闡發的,并由此構成了科學人才觀最主要的內容。《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也明確指出:“小康社會,人才為本”,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開發國內國際兩種人才資源,緊緊抓住培養、吸引、用好人才三個環節。”這些重要論述,應當成為我們對以人為本就是以人才為本這一重要含義的基本認識,而且還可以說以人才為本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堅強人才保證與廣泛智力支持,以人才為本作為一種人即主體的自覺而能動的力量是作用于科學發展觀始終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以人才為本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所在。

體現人的全面發展目標與社會全面發展目標的統一。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全面發展的前提條件,社會全面發展是通過人的全面發展來實現的,社會全面發展又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充分條件從而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因而可以說,科學發展觀就是關于人的全面發展觀與社會全面發展觀內在統一的新發展觀或新價值觀,就是社會發展要以人為本,社會發展是由人來作為并最終都是為了人自身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這也體現了馬克思說過的“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提出的“三好”學生、“又紅又專”,鄧小平提出的“四化”干部、“四有”新人,同志提出的“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以及以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提出把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作為黨和國家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抓緊抓好,努力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都是既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時又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體現著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

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人才觀。觀念是行動的先導。科學的人才觀,就是對于什么是人才、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如何用好人才等一系列問題的科學認識。樹立和落實科學人才觀,對于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具有重要意義。強化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人才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作用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的觀念。要充分認識人才是社會生產的第一要素。人才作為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重要創造者和傳播者,是生產要素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是當今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要充分認識人才是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資源開發和利用不僅可以直接促進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而且有助于從根本上提高其他生產要素的利用與配置效率,帶動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強化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這是科學人才觀的中心內容,揭示了科學人才觀的主要內容和特點。要把實踐作為衡量人才的根本標準,為那些能為社會作出貢獻而沒有學歷和職務職稱的人才開辟一條發展途徑。要改進人才評價方式,對黨政人才的評價重在群眾認可,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評價重在市場和出資人認可,對專業技術人才的評價重在社會和業內認可。要深入研究人才資源的開發與培養,正確運用自主性開發、培養性開發、使用性開發和政策性開發等多種辦法。強化以人為本的觀念。要尊重人才的人格,尊重人才的個性,尊重人才的選擇,尊重人才的需要,尊重人才的勞動,尊重人才的創造,使各類人才有實現自身價值的滿足感,有貢獻社會的成就感,有得到社會承認和尊重的榮譽感。要關心人才,帶著感情來關心人才。要正確對待人才的正當利益和合理需要,關心人才的事業和利益,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幫人才之所困,多辦實事、多辦好事,從政治上、思想上關心人才,保障人才的健康成長和發展。要大力倡導和弘揚崇尚創新、鼓勵創新的精神,大力宣傳各類優秀人才典型的先進事跡,使科學人才觀深入人心,為造就一支浩浩蕩蕩的人才大軍、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查看全文

新時期的組工人才觀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提出了人才強國戰略和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為做好新形勢新任務下的人才工作,努力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確立了基本思路。總書記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人才工作,落實好人才強國戰略,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當代世界和中國深刻變化著的實際出發,根據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樹立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科學人才觀”。

當前,****正處在一個十分重要的發展階段,能不能抓住最佳發展機遇期,掀起****新一輪的發展潮,人才是關鍵。市委八次黨代會和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深入實施“工業立市”、“四大跨越”的發展戰略,并提出了搞好“七個開發”,落實“雙百”計劃,“以人為本”、“人才強市”的具體要求,這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經濟發展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也說明了人才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作用。我市是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人才資源尤為短缺。作為組織工作的同志,必須認真貫徹執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的“人才強國”和市委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切實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為加快粵西經濟強市的建設步伐,實現“四大跨越”,為把****建設成美麗的現代化的海濱城市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新的人才觀對組工人員提出了新要求,要做好人才工作,組工干部必須克服在人才問題上的各種不合時宜的觀念,樹立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的科學人才觀。

一、要牢固樹立千秋大業靠人才的觀念

同志在建國初期就指出:“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在共產黨領導下,只要有了人,那就什么人間奇跡也可以創造出來。”同志所說的人,主要是指人才。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特別是建國五十多年來、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的發展,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人類生存發展所憑借的人力、財力、物力和信息這四大資源中,人類自身的能力最為重要。人類智慧和能力的發展決定著物質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廣度,人才資源開發是其他一切資源開發的決定因素。當代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成為可能,在向知識經濟形成邁進的過程中,人類經濟發展的資源依賴正在發生著根本性轉變,從以自然資源為主轉向以勞動者智力、人才資源為主。人才資源已上升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在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人才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重要創造者和傳播者。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直接統領和制約著其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當今世界,人才優勢已經成為最大的優勢,人才開發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清醒地認識人才資源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戰略地位,確立千秋大業靠人才的觀念,對于我們這樣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組工干部要充分發揮人才資源開發在經濟和社會發中的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作用。只有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廣泛的智力支持。

二、牢固樹立不拘一格選人才的觀念

人才的概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理解。實踐表明,有學歷或職稱的不一定都是人才,有些作出一定貢獻的人才未必有特定的學歷或職稱。十六大提出的“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賦予了人才概念以新的時代內涵。《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指出“人才存在于人民群眾之中。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識或技能,能夠進行創造性勞動,為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作出積極貢獻,都是黨和國家需要的人才。要堅持德才兼備原則,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選人才。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都能成才。”

查看全文

科學人才觀經驗交流

據說可口可樂公司的總裁曾說過這么一句話:即使公司在一夜之間焚毀殆盡,只要公司的人才存在著,依靠他們就能夠重新建立起一個新的、同樣強大的可口可樂公司。——人才!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這就是我們從中得到的啟示。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企以才強。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為我們勾畫出了新世紀人才工作的藍圖,廣大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一定要貫徹會議精神,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

人才強企,必須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人才觀。當前社會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人類經濟發展的資源已從以自然資源為主轉向以勞動者智力(人才)資源為主,人才資源已上升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直接統領和制約著其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作為當今南方最大的石化工業基地的****石化公司,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離不開眾多優秀人才的心血和汗水。當前,在石油原料資源和市場資源、設備設施等方面,****石化均不占優勢,要發展只能拼人才資源。必須看到,****石化現在雖然有30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但與當前1350萬噸煉量、38萬噸乙烯產量和將來2000萬噸煉量、100萬噸乙烯產量的發展規模相比,人才資源總量仍然不足;況且,公司的一些化工、石油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每個月都有流失到惠州乙烯、上海等石化企業的情況。擴大人才資源,是實施人才強企戰略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人才強企,必須樹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觀。什么是人才?人才是具有一定的知識或技能,能夠進行創造性勞動,能為社會作出積極貢獻的人。人才的概念須辯證地看待,“博士里面有庸才,工人里面有人才”。同志指出: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源,不唯身份。當前,****石化公司不但強調要發揮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的積極性,同時還要培養一大批技工人才。只有充分挖掘出公司現有的15000名職工的潛力,才算真正做到了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人才強企,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人才觀。人才強企戰略首先是做好人的工作,必須把促進人才的健康成長和充分發揮作用放在首要位置。企業要搞好協調、服務,著重抓好制度建設、力量整合、環境營造等工作,協調和發揮好各方面的作用。

20****年,****石化公司認真學習貫徹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實施人才強企戰略,爭取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建設一支能夠適應國際經營和市場經濟要求的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一支具有較高知識水平和創新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一支擁有豐富實際經驗和一技之長的技工人才隊伍,確保到20****年培養30名高級專業技術人才、50名高級管理人才、50名高級技師、100名戰略后備人才,順利實現公司的“3551”人才工程,并為公司的長遠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查看全文

科學人才觀的調研報告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發展靠人才支撐,政績靠人才創造。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誰擁有了人才優勢,誰就擁有了競爭優勢。只有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大力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重要保證。從這個角度講,科學人才觀是當代共產黨人繼承和開拓黨的偉大事業的戰略決策,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先導。

人才問題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為了實現全國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我們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科學人才觀,克服在人才問題上的各種不合時宜的觀念,緊緊抓住培養、吸引、用好人才三個環節,大力加強以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為主體的人才隊伍建設,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新局面,努力把各類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中來,把人才強國戰略轉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廣泛的智力支持。

第一,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優勢是最大的優勢,人才開發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共識。物質資源的開發利用是社會發展的基礎,而人類智慧和能力的發展則決定著對物質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廣度。因此,“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觀念的樹立和落實,將使領導干部對人才工作產生一個全新的理念,而領導干部有了這種全新的理念之后,就會珍惜人才、善待人才,通過富有成效的環境建設,拓展創業舞臺,增強創業保障,激發創新活力,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真正使各類人才有用武之地而無后顧之憂,有苦練“內功”的動力而無應對“內耗”的壓力,有專心謀事的成就感而無分心謀人的疲憊感,使之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而人才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也獲得全面發展。

第二,牢固樹立人人都可成才的觀念。樹立人人可以成才的觀念,各級領導干部就要堅持德才兼備原則,努力拓展識才、用才、育才的范圍,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選人才,把那些有較高知識水平、創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豐富實踐與一技之長的實用人才,納入人事部門的視野,促進各類人才協調發展。真正做到唯才是舉、廣納群賢,最大限度地把各類人才積聚到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中來。

第三,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以人為本,就要著眼于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既切實抓好教育、培養、引導人才的各項工作,又切實抓好使用、關心、激勵人才的各項工作。要一視同仁地為各類人才提供服務,努力營造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社會環境,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民。

第四,加大人才工作改革創新的力度,切實解決人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各級黨組織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善于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集聚人才、服務人才,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舉,用當其時,廣納群賢。在人才使用上,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于人才發揮作用的使用機制,有利于調動人才積極性的激勵機制,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破除求全責備的思想方法,著力營造有利于優秀人才大量涌現、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各類人才在改革和建設中的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