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才觀心得
時間:2022-11-29 04:31:00
導語:科學人才觀心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是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創新,具有十分豐富而深刻的科學內涵。科學發展觀與科學人才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科學人才觀是以“以人為本”、堅持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的,而這正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內涵。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發展的歷史是一個伴隨著人類及個體的本質力量或人的才能的不斷生成與升華的歷史,是以人民為主體的一代又一代人才推動著社會發展的。以人為本的核心要義是:以人為中心,一切從人出發,把人作為觀念、行為和制度的主體;人的解放和自由,人的尊嚴、幸福和全面發展,應當成為個人、群體、社會和政府的終極關懷;作為主體的個人和團體,應當有公平、寬容、誠信、自主、自強、自律的自覺意識和觀念。提出“以人為本”,目的在于明確人是社會發展的價值目標,也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發展依靠人才、人才推動發展尤為突出。
科學發展觀和科學人才觀的核心都是以人為本。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把促進人才健康成長和充分發揮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這是由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才及其作用的緊密聯系來加以闡發的,并由此構成了科學人才觀最主要的內容。《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也明確指出:“小康社會,人才為本”,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開發國內國際兩種人才資源,緊緊抓住培養、吸引、用好人才三個環節。”這些重要論述,應當成為我們對以人為本就是以人才為本這一重要含義的基本認識,而且還可以說以人才為本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堅強人才保證與廣泛智力支持,以人才為本作為一種人即主體的自覺而能動的力量是作用于科學發展觀始終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以人才為本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所在。
體現人的全面發展目標與社會全面發展目標的統一。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全面發展的前提條件,社會全面發展是通過人的全面發展來實現的,社會全面發展又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充分條件從而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因而可以說,科學發展觀就是關于人的全面發展觀與社會全面發展觀內在統一的新發展觀或新價值觀,就是社會發展要以人為本,社會發展是由人來作為并最終都是為了人自身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這也體現了馬克思說過的“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提出的“三好”學生、“又紅又專”,鄧小平提出的“四化”干部、“四有”新人,同志提出的“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以及以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提出把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作為黨和國家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抓緊抓好,努力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都是既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時又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體現著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
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人才觀。觀念是行動的先導。科學的人才觀,就是對于什么是人才、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如何用好人才等一系列問題的科學認識。樹立和落實科學人才觀,對于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具有重要意義。強化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人才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作用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的觀念。要充分認識人才是社會生產的第一要素。人才作為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重要創造者和傳播者,是生產要素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是當今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要充分認識人才是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資源開發和利用不僅可以直接促進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而且有助于從根本上提高其他生產要素的利用與配置效率,帶動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強化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這是科學人才觀的中心內容,揭示了科學人才觀的主要內容和特點。要把實踐作為衡量人才的根本標準,為那些能為社會作出貢獻而沒有學歷和職務職稱的人才開辟一條發展途徑。要改進人才評價方式,對黨政人才的評價重在群眾認可,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評價重在市場和出資人認可,對專業技術人才的評價重在社會和業內認可。要深入研究人才資源的開發與培養,正確運用自主性開發、培養性開發、使用性開發和政策性開發等多種辦法。強化以人為本的觀念。要尊重人才的人格,尊重人才的個性,尊重人才的選擇,尊重人才的需要,尊重人才的勞動,尊重人才的創造,使各類人才有實現自身價值的滿足感,有貢獻社會的成就感,有得到社會承認和尊重的榮譽感。要關心人才,帶著感情來關心人才。要正確對待人才的正當利益和合理需要,關心人才的事業和利益,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幫人才之所困,多辦實事、多辦好事,從政治上、思想上關心人才,保障人才的健康成長和發展。要大力倡導和弘揚崇尚創新、鼓勵創新的精神,大力宣傳各類優秀人才典型的先進事跡,使科學人才觀深入人心,為造就一支浩浩蕩蕩的人才大軍、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 上一篇:高校黨建工作創新思考
- 下一篇:八意識思想交流
精品范文
10科學課學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