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失衡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7 01:40:2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全球經濟失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全球經濟失衡

全球經濟失衡應對措施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從廣受關注的全球經濟失衡現象談起,細分了全球經濟失衡現象的表象,并由此論述了全球經濟失衡的根源,指出全球經濟失衡不僅僅是外貿和匯率領域的問題,而是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內部結構失衡的外在表現。文章接著在分析了全球經濟失衡治理困難性的基礎上,強調了治理過程需要世界各經濟體長期共同努力,并闡述了中國面臨全球經濟失衡應該采取的措施。

近年來,全球經濟失衡問題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2005年10月舉辦的第七屆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聯合公報強調,不斷擴大的全球失衡風險等問題將加劇不穩定性并進一步惡化全球經濟的脆弱性,各方應承擔起責任,實施必要的政策,加快結構調整,化解風險。

近期,關于全球經濟失衡的問題的責任和應對等問題,再次成為討論的熱點,人民銀行的2006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以專欄的形式論述了全球經濟失衡問題,中國在經濟發展內外壓力共同作用的前提下,對緩解全球經濟失衡問題表現出更加積極的態度。

一、全球經濟失衡及其表現

2005年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托在題為“糾正全球失衡——避免相互指責”的演講中對“全球失衡”進行了概括:失衡現象是指一國擁有巨額貿易赤字,而與該國貿易赤字相對應的貿易盈余則集中在其他少數國家。當前全球經濟失衡的基本表現是,美國貿易赤字龐大、債務增長迅速,而日本、中國、亞洲其他主要新興市場國家等對美國持有大量貿易盈余。

目前,美國對外債務總額超過2.5萬億美元,經常賬戶赤字高達8000億美元,占到美國國內生產總值6.5%。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亞洲國家外匯儲備超過2萬億美元,儲蓄率居高不下。2005年,中國居民儲蓄存款超過1.7萬億美元。

查看全文

全球經濟失衡對策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從廣受關注的全球經濟失衡現象談起,細分了全球經濟失衡現象的表象,并由此論述了全球經濟失衡的根源,指出全球經濟失衡不僅僅是外貿和匯率領域的問題,而是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內部結構失衡的外在表現。文章接著在分析了全球經濟失衡治理困難性的基礎上,強調了治理過程需要世界各經濟體長期共同努力,并闡述了中國面臨全球經濟失衡應該采取的措施。

近年來,全球經濟失衡問題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2005年10月舉辦的第七屆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聯合公報強調,不斷擴大的全球失衡風險等問題將加劇不穩定性并進一步惡化全球經濟的脆弱性,各方應承擔起責任,實施必要的政策,加快結構調整,化解風險。

近期,關于全球經濟失衡的問題的責任和應對等問題,再次成為討論的熱點,人民銀行的2006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以專欄的形式論述了全球經濟失衡問題,中國在經濟發展內外壓力共同作用的前提下,對緩解全球經濟失衡問題表現出更加積極的態度。

一、全球經濟失衡及其表現

2005年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托在題為“糾正全球失衡——避免相互指責”的演講中對“全球失衡”進行了概括:失衡現象是指一國擁有巨額貿易赤字,而與該國貿易赤字相對應的貿易盈余則集中在其他少數國家。當前全球經濟失衡的基本表現是,美國貿易赤字龐大、債務增長迅速,而日本、中國、亞洲其他主要新興市場國家等對美國持有大量貿易盈余。

目前,美國對外債務總額超過2.5萬億美元,經常賬戶赤字高達8000億美元,占到美國國內生產總值6.5%。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亞洲國家外匯儲備超過2萬億美元,儲蓄率居高不下。2005年,中國居民儲蓄存款超過1.7萬億美元。

查看全文

全球經濟失衡的原因論文

摘要:最近幾年來全球經濟發展中最具有全面影響的事態,首推全球經濟失衡。盡管全球經濟失衡已延續多年,但中國作為一個剛剛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發展中國家,只是近年來才真切感受到它的影響,而且被強加了矯正失衡的責任。文章將從全球經濟失衡這個大環境中,找出一些應對措施,力求使中國的經濟增長更加健康和可持續。

關鍵詞:全球經濟失衡;經常項目順差;經常項目逆差;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

全球經濟失衡已經成為當前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現象,并已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不安。廣義地講,全球經濟失衡可以指全球經濟任何方面的不平衡: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南北貧富的差距、貿易和資本流動的不平衡等。不過在大多數場合,人們在談論全球經濟失衡的時候,是指美國巨大且不斷增大的經常項目逆差,以及相關聯的美國極低的儲蓄率和其他國家特別是東亞國家極高的儲蓄率。然而由于全球經濟作為整體是一個封閉經濟,在核算意義上它總是平衡的:美國的經常項目逆差一定意味著其他國家的經常項目順差;美國儲蓄不足,一定意味著其他國家儲蓄過剩。正如2005年2月2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托在題為“糾正全球經濟失衡——避免相互指責”的演講中指出,全球經濟失衡是這樣一種現象: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龐大,債務增長迅速,而日本、中國和亞洲其他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對美國持有大量貿易盈余。

經常項目衡量的是一國與他國商品和服務貿易以及資金往來情況。當一國出口收入和其他經常性收入不足以彌補本國進口和其他經常性支出的時候,經常項目逆差出現,并主要表現為貿易逆差。央行在分析中指出,作為失衡的一方,美國2005年貿易赤字總額達到了空前的7257億美元,占其GDP的比率由10年前的1.2%驟升至5.8%;而作為失衡的另一方,日本、中國等亞洲國家、主要石油出口國及部分歐洲國家的貿易順差則達到1000億美元的規

模。其中中國尤其受關注,2005年中國貿易順差達1019億美元,特別是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1142億美元。

一、全球經濟失衡的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

全球經濟失衡分析論文

一、全球經濟失衡的成因分析

1.全球性原因

從全球范圍看,全球經濟失衡主要來自現有的世界經濟、貿易、貨幣金融等格局的失衡。首先,全球經濟的非均衡性發展是根本性原因。一方面,美國經濟出乎意料地增長強勁,而日歐近年一直處于經濟緩慢增長期;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增長率超過西方國家的同時,兩者總體經濟的差距仍然在不斷擴大。其次,近年來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的變化是不平衡產生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發達國家把勞動密集型的生產和服務轉移或外包到發展中國家,其國內轉而生產更高檔次的產品或服務,以促進經濟結構提升并創造新的就業機會,而這一過程往往滯后一段時間,加上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往往不愿意向發展中國家輸出高新產品,為此貿易不平衡日益擴大,而各國的貿易、匯率政策等多種因素往往助長了這種趨勢。最后,全球性的儲蓄投資失衡是全球經濟失衡的另一內在根源,中國及亞洲一些國家由于經濟體制、消費習慣、人口結構及社會文化傳統等原因有著非常高的儲蓄率,加上國內投資途徑少、效率低,過多的儲蓄沒有全部轉化為投資,對應為貿易順差;而美國等發達國家在其擴張性政策下消費經濟的趨向不斷加強,使得逆差不斷擴大。

2.美國方面的原因

美國經常項目巨額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國的國內政策。首先是擴張性財政政策。當前美國經濟主要依靠消費拉動,近年政府大規模減稅、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以及個人收入和資產價值快速增長等因素都極大地刺激了個人消費增長;而美國為了實現其政治、經濟、軍事霸權,其公共開支一直是天文數字,而且不斷擴大。其次是儲蓄不足。在消費不斷擴大的同時,美國個人儲蓄率即儲蓄占實際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卻不斷下降。1995年美國的個人儲蓄率大約在4%~5%,而從2005年開始降至負數,這表明消費者不僅將全部可支配收入用于開支,而且還動用了儲蓄或進行貸款消費。最后,為自身利益對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施加影響。一方面,把勞動密集型及環境破壞型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再把產品由這些國家出口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美國大量進口消費品以滿足本國市場巨大需求的同時,卻對出口設置各種障礙,阻止本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到發展中國家,從而導致美國巨額的商品貿易逆差。

二、全球經濟失衡的主要表現及影響

查看全文

全球經濟失衡原因試析論文

一、全球經濟失衡的成因分析

1.全球性原因

從全球范圍看,全球經濟失衡主要來自現有的世界經濟、貿易、貨幣金融等格局的失衡。首先,全球經濟的非均衡性發展是根本性原因。一方面,美國經濟出乎意料地增長強勁,而日歐近年一直處于經濟緩慢增長期;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增長率超過西方國家的同時,兩者總體經濟的差距仍然在不斷擴大。其次,近年來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的變化是不平衡產生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發達國家把勞動密集型的生產和服務轉移或外包到發展中國家,其國內轉而生產更高檔次的產品或服務,以促進經濟結構提升并創造新的就業機會,而這一過程往往滯后一段時間,加上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往往不愿意向發展中國家輸出高新產品,為此貿易不平衡日益擴大,而各國的貿易、匯率政策等多種因素往往助長了這種趨勢。最后,全球性的儲蓄投資失衡是全球經濟失衡的另一內在根源,中國及亞洲一些國家由于經濟體制、消費習慣、人口結構及社會文化傳統等原因有著非常高的儲蓄率,加上國內投資途徑少、效率低,過多的儲蓄沒有全部轉化為投資,對應為貿易順差;而美國等發達國家在其擴張性政策下消費經濟的趨向不斷加強,使得逆差不斷擴大。

2.美國方面的原因

美國經常項目巨額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國的國內政策。首先是擴張性財政政策。當前美國經濟主要依靠消費拉動,近年政府大規模減稅、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以及個人收入和資產價值快速增長等因素都極大地刺激了個人消費增長;而美國為了實現其政治、經濟、軍事霸權,其公共開支一直是天文數字,而且不斷擴大。其次是儲蓄不足。在消費不斷擴大的同時,美國個人儲蓄率即儲蓄占實際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卻不斷下降。1995年美國的個人儲蓄率大約在4%~5%,而從2005年開始降至負數,這表明消費者不僅將全部可支配收入用于開支,而且還動用了儲蓄或進行貸款消費。最后,為自身利益對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施加影響。一方面,把勞動密集型及環境破壞型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再把產品由這些國家出口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美國大量進口消費品以滿足本國市場巨大需求的同時,卻對出口設置各種障礙,阻止本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到發展中國家,從而導致美國巨額的商品貿易逆差。

二、全球經濟失衡的主要表現及影響

查看全文

全球經濟失衡與我國的策略詮釋

摘要:全球經濟失衡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中的一個突出問題。美國正經歷著大量的經常項目逆差;與此相對應,石油輸出國、日本和我國出現了經常項目順差,其中我國的雙順差尤其引人注目。本文將分析全球經濟失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對我國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國際收支經濟失衡經濟建議

一、引言

全球經濟是否均衡可以通過各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得以反映。國際收支是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與其他國家或地區之間進行的全部經濟交易的系統記錄,包括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狀況,是貿易和投資以及其他國際經濟交往的總和。判斷一國的國際收支是否平衡通常是將國際收支平衡表上各個項目區分為自主性交易和調節性交易兩類不同性質的交易。如果一國國際收支不必依靠調節性交易而通過自主性交易就能實現基本平衡,那么就是國際收支平衡;反之,則為失衡。

二、對全球經濟失衡的分析

(一)全球經濟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

全球經濟失衡分析論文

一、對全球經濟失衡的分析

(一)全球經濟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失衡問題的日益突出,學術界對此的討論及相關文獻也越來越多,各有各的觀點。其中在2005年美國UCBerkeley的著名經濟學家BarryEichengreen做過一個較為全面的回顧。他認為可以將全球經濟失衡的原因分析歸為四個主要的觀點。第一種強調了美國儲蓄率太低對經濟不平衡的貢獻。第二種認為國際收支失衡的主因不是美國儲蓄率過低,而是因為美國經濟增長非常有活力,投資環境好,全球資本自愿流向美國。因此不需要擔心目前經濟失衡。第三種觀點認為東亞國家儲蓄過度、內需不足是失衡的主要原因。第四種則強調了東亞國家和美國經濟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導致了當前經濟現狀。美國是全球巨大的商品和金融市場,因此東亞國家可以將商品出口到美國。與此同時,資金也可以在美國的金融市場上獲得很好的運用。另一方面美國也依賴東亞國家,美國消費需求旺盛,但儲蓄率偏低,需要東亞國家向其提供巨額資金以彌補經常帳戶逆差。

上述四種觀點從不同角度描述了全球經濟失衡、國際收支不均衡的原因。但是單從某一個角度看都是不完整的,必須綜合起來才可能比較全面地解釋當前的國際經濟現象。

2、全球經濟不平衡的可持續性分析

當前全球經濟失衡的狀態能否繼續持續下去關鍵涉及到兩個問題:一是美國是否會繼續向世界上其他國家借錢,二是后者是否愿意繼續借錢給美國。如果美國會繼續借錢,那么其他國家的決定取決于兩個因素,即風險與回報。這里,外債余額占GDP的比例有多高是一個較好的技術指標。債務余額是經常項目逆差的累積,前者是后者的積分。美國經常項目逆差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逐步增加,90年代頭幾年有所好轉,但以后又進一步惡化,債務余額與GDP之比也迅速增加。從歷史上來看,澳大利亞的外債余額占GDP之比曾經達到60%,愛爾蘭為70%,而目前美國還遠沒有達到這一程度。因此,盡管美國經常項目逆差占GDP之比已經很高,我們還是不能確定說這種逆差已經不可持續。關鍵在于其他國家是否愿意繼續購買美國的國債或其他美元資產,從而為美國的經常項目逆差提供資金。如果答案肯定,那么這種不平衡狀態是可以維持下去的。

查看全文

外貿失衡加劇的原因與調整對策淺議

論文關鍵詞:國際分工,經濟全球化,外貿失衡,加工貿易

論文摘要:在我國成為全球經濟失衡承接者的情況下,世界經濟越全球化或者中國經濟越全球化,都會使我國承接全球經濟失衡的數額增大,即經濟全球化是我國外貿失衡加劇的原因。我國應采取調節外貿失衡的新思路,逐步提升我國在國際分工價值鏈中的位置,縮減沿海發達省市加工貿易規模,通過與世界多個國家共同政策協調來減少全球經濟失衡。不平等(不平衡)的國際分工導致全球經濟失衡,并且世界經濟越全球化,國際分工不平等(不平衡)越突出,全球經濟失衡越嚴重。我國在國際分工中價值鏈中的低端位置,使我國成為全球經濟失衡的承接者,這是我國外貿失衡的原因。

對于中美和中歐的貿易失衡,以往主要依靠兩種調節方法:第一種為匯率調整,第二種為大宗采購。但以上兩種方法作用有限,國內學者提出了其他方法:一是自動限制我國的出口。于鐵流和李秉祥(2004)認為,解決中美雙邊貿易摩擦,應當在充分了解美國政治、經濟運作機制的基礎上,我國采取更加有效的諸如自動限制出口、對外直接投資等對策。二是促使美國放松對華高科技出口管制。沈國兵認為,中美貿易平衡問題的化解離不開美國對華出口管制政策的改革。三是從中美兩國的宏觀經濟結構調整著手。婁圣睿認為,美國應該改變低儲蓄率的現狀,減少財政赤字;而我國應該通過健全社會保障體制,深化投融資渠道改革來刺激消費。

但是這些學者的方法在現實中缺乏可操作性,不能對平衡中國貿易收支起到根本作用。那么,面對中美和中歐貿易失衡和貿易磨擦,中國應當如何應對?在此,基于我國外貿失衡形成原因分析,找出減少中美和中歐貿易失衡的辦法。

一、文獻綜述

關于我國貿易順差的形成原因,現有多數研究認為我國貿易順差來源于國內實際因素,而非貨幣因素或外部因素,但至于是何種實際因素卻存在較大爭議,具體如下:

查看全文

小議經濟失衡的原因及對策

摘要:最近幾年來全球經濟發展中最具有全面影響的事態,首推全球經濟失衡。盡管全球經濟失衡已延續多年,但中國作為一個剛剛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發展中國家,只是近年來才真切感受到它的影響,而且被強加了矯正失衡的責任。文章將從全球經濟失衡這個大環境中,找出一些應對措施,力求使中國的經濟增長更加健康和可持續。

關鍵詞:全球經濟失衡;經常項目順差;經常項目逆差;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

全球經濟失衡已經成為當前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現象,并已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不安。廣義地講,全球經濟失衡可以指全球經濟任何方面的不平衡: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南北貧富的差距、貿易和資本流動的不平衡等。不過在大多數場合,人們在談論全球經濟失衡的時候,是指美國巨大且不斷增大的經常項目逆差,以及相關聯的美國極低的儲蓄率和其他國家特別是東亞國家極高的儲蓄率。然而由于全球經濟作為整體是一個封閉經濟,在核算意義上它總是平衡的:美國的經常項目逆差一定意味著其他國家的經常項目順差;美國儲蓄不足,一定意味著其他國家儲蓄過剩。正如2005年2月2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托在題為“糾正全球經濟失衡——避免相互指責”的演講中指出,全球經濟失衡是這樣一種現象: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龐大,債務增長迅速,而日本、中國和亞洲其他主要新興市場國家對美國持有大量貿易盈余。

經常項目衡量的是一國與他國商品和服務貿易以及資金往來情況。當一國出口收入和其他經常性收入不足以彌補本國進口和其他經常性支出的時候,經常項目逆差出現,并主要表現為貿易逆差。央行在分析中指出,作為失衡的一方,美國2005年貿易赤字總額達到了空前的7257億美元,占其GDP的比率由10年前的1.2%驟升至5.8%;而作為失衡的另一方,日本、中國等亞洲國家、主要石油出口國及部分歐洲國家的貿易順差則達到1000億美元的規模。其中中國尤其受關注,2005年中國貿易順差達1019億美元,特別是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1142億美元。

一、全球經濟失衡的原因分析

全球經濟失衡問題近來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學者、政策當局以及國際機構對于全球經濟失衡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這種全球性失衡狀況增加了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蕭條的風險。處于全球經濟失衡這種大背景下,中國作為全球市場經濟體系中的一個積極成員,經濟運行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研究中國經濟發展問題時,我們必須具備全球眼光,用全球的眼光看清世界經濟的發展狀況及其走勢。因此,分析全球經濟失衡的原因就顯得特別重要。

查看全文

淺談經濟失衡的特征與原因

摘要:隨著科技進步,國際市場各項規則體制的建立完備和要素流動的壁壘降低,要素中尤其是資本和技術要素的流動性增強,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要素分工的趨勢顯現。要素流動、重組、分工與合作深刻改變了全球經濟的融合方式和運行機制,在要素扭曲與要素集聚的推動下,演化成全球經濟失衡格局。

關鍵詞:全球經濟失衡;要素扭曲;要素集聚

當前全球經濟失衡系統中呈現三角式的分工關系:一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依靠具有知識技術密集特征的金融產業和虛擬經濟,去工業化進程加快,成為全球市場上最大的需求方;二是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依靠具有勞動力密集特征的制造業出口成為全球市場上最大的供給方;三是以石油輸出國為代表的中東和北非國家,依靠其資源密集特征的能源出口為美國和其他制造業國家提供能源保障。當前全球經濟失衡具有內生性,是全球經濟體系內要素扭曲、要素集聚的長期規律導致的一種長期狀態。

1全球經濟失衡的特征

當前全球經濟失衡是全球經濟運行體系中內在的長期因素積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本質上具有內生性和系統性,且與各國國內根深蒂固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及全球生產與金融網絡體系息息相關。1.1全球經濟失衡內生于當代國際生產網絡體系。當代國際生產網絡體系是在國際直接投資迅速發展和國際產業轉移進程加快的基礎上,通過全球要素配置與各國資源稟賦互補,不同經濟體之間逐漸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分工模式,即要素分工模式。全球生產網絡體系以及生產方式與分工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要素流動、積聚、分工與合作,使得一國成為了要素集聚與合作的平臺或載體,在傳統的貿易統計標準體系下,開放收益的衡量存在偏差。不同國家間的貿易收支不平衡正是由各國在國際生產體系和要素分工中扮演的角色所決定的:處于全球生產網絡體系的主要加工制造與資源供應環節的東亞新興市場經濟體成了全球經常賬戶的盈余方,而不斷地進行要素轉移乃至產業生產基地的大規模轉移的美國等主要發達國家則主要擔當全球生產網絡體系下需求方角色并相應地積累經常賬戶的赤字。1.2全球經濟失衡內生于現行國際金融網絡體系。全球金融體系失衡主要包括國際資本流動、金融市場結構以及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比例等多層次失衡問題。各主要經濟體在全球金融體系中地位的差異,決定其在金融資本流動中扮演角色差異:國際儲備貨幣發行國—美國成為資本流入中心,東亞新興市場國家和石油輸出國為其提供融資,成為金融資本輸出國。隨著金融規則與監管的放松、金融衍生工具的創新,以華爾街金融為代表的金融模式席卷全球,美國的金融集聚進程加速。金融全球化既是要素流動和要素配置全球化的必然產物,又為世界經濟提供了更廣泛的、更多樣性的要素合作方式,使全球化條件下的要素合作效率更高。當一國參與以要素流動為本質特征的金融全球化,為要素配置效率提高創造條件卓越,金融全球化的風險也成為全球經濟平衡運行的最嚴峻挑戰,虛擬經濟規模過度膨脹以及虛擬經濟的自我強化模式最終演化成全球金融網絡體系失衡。1.3全球經濟失衡內生于各主要經濟體的內部經濟發展模式。當前全球經濟失衡與各主要經濟體的國內經濟發展模式,尤其是與中美兩國的國內經濟發展模式密切相關。美國以債臺高筑的方式來支撐國內消費,通過財政赤字大量舉債和國際金融市場上的低成本融資實現美元國際循環和保證經濟持續運行,這種債務經濟循環模式是美國儲蓄率過低、過度消費、“雙赤字”等失衡問題的根源所在。以中國為首的東亞新興經濟體在參與國際分工的過程中形成了依賴歐美外部市場和外國直接投資流入的“出口導向”的經濟增長模式,國內消費普遍較低、儲蓄傾向較高。各國內部失衡問題與外部失衡問題交織在一起共同演化成全球經濟失衡。

2全球經濟失衡的原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