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經濟失衡的特征與原因
時間:2022-12-06 08:45:23
導語:淺談經濟失衡的特征與原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科技進步,國際市場各項規則體制的建立完備和要素流動的壁壘降低,要素中尤其是資本和技術要素的流動性增強,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要素分工的趨勢顯現。要素流動、重組、分工與合作深刻改變了全球經濟的融合方式和運行機制,在要素扭曲與要素集聚的推動下,演化成全球經濟失衡格局。
關鍵詞:全球經濟失衡;要素扭曲;要素集聚
當前全球經濟失衡系統中呈現三角式的分工關系:一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依靠具有知識技術密集特征的金融產業和虛擬經濟,去工業化進程加快,成為全球市場上最大的需求方;二是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依靠具有勞動力密集特征的制造業出口成為全球市場上最大的供給方;三是以石油輸出國為代表的中東和北非國家,依靠其資源密集特征的能源出口為美國和其他制造業國家提供能源保障。當前全球經濟失衡具有內生性,是全球經濟體系內要素扭曲、要素集聚的長期規律導致的一種長期狀態。
1全球經濟失衡的特征
當前全球經濟失衡是全球經濟運行體系中內在的長期因素積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本質上具有內生性和系統性,且與各國國內根深蒂固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及全球生產與金融網絡體系息息相關。1.1全球經濟失衡內生于當代國際生產網絡體系。當代國際生產網絡體系是在國際直接投資迅速發展和國際產業轉移進程加快的基礎上,通過全球要素配置與各國資源稟賦互補,不同經濟體之間逐漸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分工模式,即要素分工模式。全球生產網絡體系以及生產方式與分工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要素流動、積聚、分工與合作,使得一國成為了要素集聚與合作的平臺或載體,在傳統的貿易統計標準體系下,開放收益的衡量存在偏差。不同國家間的貿易收支不平衡正是由各國在國際生產體系和要素分工中扮演的角色所決定的:處于全球生產網絡體系的主要加工制造與資源供應環節的東亞新興市場經濟體成了全球經常賬戶的盈余方,而不斷地進行要素轉移乃至產業生產基地的大規模轉移的美國等主要發達國家則主要擔當全球生產網絡體系下需求方角色并相應地積累經常賬戶的赤字。1.2全球經濟失衡內生于現行國際金融網絡體系。全球金融體系失衡主要包括國際資本流動、金融市場結構以及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比例等多層次失衡問題。各主要經濟體在全球金融體系中地位的差異,決定其在金融資本流動中扮演角色差異:國際儲備貨幣發行國—美國成為資本流入中心,東亞新興市場國家和石油輸出國為其提供融資,成為金融資本輸出國。隨著金融規則與監管的放松、金融衍生工具的創新,以華爾街金融為代表的金融模式席卷全球,美國的金融集聚進程加速。金融全球化既是要素流動和要素配置全球化的必然產物,又為世界經濟提供了更廣泛的、更多樣性的要素合作方式,使全球化條件下的要素合作效率更高。當一國參與以要素流動為本質特征的金融全球化,為要素配置效率提高創造條件卓越,金融全球化的風險也成為全球經濟平衡運行的最嚴峻挑戰,虛擬經濟規模過度膨脹以及虛擬經濟的自我強化模式最終演化成全球金融網絡體系失衡。1.3全球經濟失衡內生于各主要經濟體的內部經濟發展模式。當前全球經濟失衡與各主要經濟體的國內經濟發展模式,尤其是與中美兩國的國內經濟發展模式密切相關。美國以債臺高筑的方式來支撐國內消費,通過財政赤字大量舉債和國際金融市場上的低成本融資實現美元國際循環和保證經濟持續運行,這種債務經濟循環模式是美國儲蓄率過低、過度消費、“雙赤字”等失衡問題的根源所在。以中國為首的東亞新興經濟體在參與國際分工的過程中形成了依賴歐美外部市場和外國直接投資流入的“出口導向”的經濟增長模式,國內消費普遍較低、儲蓄傾向較高。各國內部失衡問題與外部失衡問題交織在一起共同演化成全球經濟失衡。
2全球經濟失衡的原因
全球經濟失衡的本質,即是各國以一種或幾種特定要素參與全球化條件下的國際化生產,從而導致生產與出口在一部分國家和地區集中這一新的要素分工格局的集中體現?;?0世紀90年代以來要素分工趨勢日益增強的背景下,全球經濟失衡規模相應的積累起來,如滾雪球般越積越多,日趨嚴重并威脅到全球經濟平穩持續進行。以下將從要素的視角進一步闡述全球經濟失衡的原因。2.1要素流動的偏向性導致全球經濟失衡。全球經濟失衡具有內生性,其本質是伴隨著制造業成本的不斷上升和以跨國公司為載體的資本國際擴張需求而產生的。生產要素在流動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別,即優質要素包括資本、知識產權、生產技術等要素流動性較強,而勞動力、土地、資源等低質要素在市場分割的作用下,流動性較弱。正是這種差別性導致生產要素在地理方向上存在著流動偏好。要素在空間布局和地理方向上存在著分布不均和區域集中的特點,即資本、技術等優質要素向勞動力、資源等低質要素所在地流動,與當地的生產資源和生產網絡相結合,呈現出產業在國家和地區之間遷出和轉移的格局。我們可以發現全球要素合作,尤其是低質要素所在地東亞新興經濟體產業升級模式呈現如下步驟:要素流入→新的成長產業→主導產業→出口→開放收益??傊斍暗娜蚪洕Ш馐墙⒃谝亓鲃优c要素合作這一微觀基礎之上的。2.2要素扭曲放大全球經濟失衡的規模。生產要素之間的流動性差異,決定了生產要素的價格差異。即流動性強的要素,例如資本、知識產權、生產技術等呈現出報酬均等化趨勢;而流動性較弱的要素的報酬在國家和地區之間保持著較大差異,即勞動力、土地和自然資源等要素報酬在市場分割、國家政策、生產經營體制的作用下,呈現出價格低估和要素扭曲的現象。要素扭曲產生于兩方面因素:一是外部因素。資本有著擴張逐利的內在需求,以跨國公司為載體的資本、技術等優質要素,必然與勞動力成本最低的國家和地區的生產要素相結合。很顯然,當勞動力成本最低時,資本的投資報酬率最大??鐕緩娜驊鹇缘慕嵌瘸霭l,有意降低其中間環節的生產成本,培育全球范圍的協同優勢,增強自身資源整合能力。二是內部因素。發展中國家普遍面臨著保持經濟增長和提高經濟效率兩大難題。發展中國家因為國內經濟發展落后,勞動力市場分割的戶籍制度,社會保障體制不健全和出口導向戰略的需要,促使要素市場發生扭曲??傊Y本要素追求利潤的本質特性,以及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要素扭曲,決定了當前的要素分工格局,并進而決定了全球生產與消費失衡的格局。2.3要素集聚的非均衡性導致全球經濟失衡。要素集聚是優勢要素如資本、知識產權、技術水平、法制制度等和低質要素勞動力、土地、自然資源等相互合作,在少數國家或地區集中以達到利潤最大化的目的,在客觀上呈現出要素集聚的效果。要素集聚本身具有非均衡性特征,對少數國家和地區分布具有較強的歷史路徑依賴,使得順差國和逆差國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集中,全球經濟失衡產生。在所有的要素中,生產性要素的價格對生產成本起著決定性作用??鐕驹谌蚍秶才胖虚g環節的生產,首先要做的是“搜尋成本”,按照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安排生產。生產要素在勞動力成本更低的東亞新興市場國家集聚時,帶來生產制造能力的集中和貿易順差的積累。但是這種順差并非是東亞新興市場國家產業競爭力提高的表現,而僅僅是要素集聚的結果,是全球產業資本獲取要素紅利的平臺。金融集聚與產業集聚相伴而生,當所有產業資本在勞動力成本的作用下集聚在東亞新興市場國家之時,全球金融資本則在金融制度、法律體系的作用下集聚在歐美發達國家。信息化與信息技術革命引發的金融全球化,使得金融資本越來越明顯趨向于發達國家和地區流動,信息化水平較高的中心城市正成為金融網絡體系空間上的網絡節點。金融資本本身就是是金融機構和金融專業人才等優質要素的集中,金融業的發展又依賴于金融信息流、金融信息化水平。因此,金融集聚發生在信息服務水平較高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外國銀行紛紛進入美國金融市場始于20世紀60年代,70年代是其在美擴張的高峰期,10年間機構數目翻了兩翻,新增機構平均每年32.7個。到了80年代,擴張進一步加劇,在美外國銀行的資產總額上升至7665億美元,來自60個國家的460家銀行在美開設了1036個分支機構。截至2011年底,來自86個國家和地區的284家外國銀行在美資產總額已高達11265億美元,設立各類金融機構總計達1246個。在金融集聚的過程中,發達國家物質產業的制造能力弱化,產業空心化特征明顯,加上龐大的國內市場,從而成為制造業最大的需求方??傊丶鄞偈沽水a業資本集聚在東亞新興市場國家,金融資本集聚在發達國家,演化成全球物質產業生產體系和虛擬經濟金融資本體系。全球產業體系和金融體系的交換失衡,最終導致全球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失衡。
3結語
綜上所述,要素在全球流動過程中出現的要素扭曲、要素集聚等不均衡的狀況是全球經濟失衡的根本原因,經濟發展中的長期因素,如人口、資源、技術等決定全球經濟格局。除非美國出現了可以產業化的重大科技創新浪潮,或者產業轉移趨勢發生逆轉,全球經濟失衡的現象才能得以根本扭轉。反之,在基于要素差異的產業差異的作用下,全球經濟失衡是一種各國經濟增長并存的動態均衡,無法逆轉,也難以通過匯率等政策性因素的調節在短期內得以改變。
參考文獻
[1]陳錫進,呂永剛.“全球經濟再平衡”與中國經濟戰略調整——基于國際分工體系重塑視角的分析[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9(6).
[2]黃益平,陶坤玉.中國外部失衡的原因與對策:要素市場扭曲的角色[J].新金融,2011(6).
[3]何亞東.從“要素參與國際分工”到“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反思與重構中國的全球化模式[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8(5).
作者:吳云雁 單位:江漢大學商學院
- 上一篇: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前景探討
- 下一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制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