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流動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4 20:12: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留守流動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留守流動

留守流動兒童服務體系調查報告

留守流動兒童工作是一項關系兒童健康成長、家庭幸福和諧、社會穩定發展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市積極探索關愛留守流動兒童的工作機制和模式,努力構建融家庭、社會、學校教育為一體的多方位的關愛服務體系,留守流動兒童工作逐步走上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一、構建關愛服務體系的探索與成效

針對留守流動兒童教育、管護這個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命題,我市經歷了一個探索、推廣、實踐、有序推進、健康發展的過程。2005年,我市由文明委牽頭,在三縣3個鄉鎮開展關愛“留守孩子”工作試點。之后,婦聯、教育、關工委、團委等相關部門各自為陣,發揮優勢。2007年,市婦兒工委爭取市政府重視支持,在全市實施留守流動兒童關愛工程。去年,又將留守流動兒童活動室建設納入政府民生工程。通過建立“四項機制”、完善“四種模式”、打造“四個品牌”,形成了“黨委重視、政府主導,婦聯協調,各方共管”的留守流動兒童工作關愛服務體系。

(一)“四項機制”推進,傾心構建關愛服務體系。

一是建立領導責任機制。2007年,經市政府第95次常務會議研究,明確留守流動兒童關愛工程由各級政府婦兒工委牽頭實施,宣傳、教育、衛生等12個部門為責任單位,以“十百千”行動(每個縣區在留守流動兒童集中的村、居、校建立10個“留守流動兒童之家”、培訓100名班主任或臨時監護人、聘請1000名“愛心家長”)為載體,開展關愛活動。市財政每年撥付15萬元關愛工程專項經費。2010年,在省婦聯的支持下,留守流動兒童活動室建設又納入了政府的民生工程,省財政為每個活動室配備2萬元的物品,由市婦聯牽頭組織實施,各縣鄉鎮長為責任人。目前,首批17個鄉鎮留守流動兒童活動室已建成。市、縣區和民生工程項目鄉鎮三級組織領導機制的完善為構建關愛服務體系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是建立目標管理機制。在7個文件中確立目標:在市政府辦公廳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婦女兒童工作的意見》、《關于實施“五項工程”解決“兩綱”重難點問題的意見》中將關愛留守流動兒童作為重點工作納入其中;在《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規劃》《市婦聯關于開展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家長學校創建活動的意見》中確定了建立留守流動兒童家長學校的目標措施;下發的《市婦兒工委關于組織實施留守流動兒童關愛工程的方案》、《市留守流動兒童活動室建設實施辦法》,《市留守流動兒童活動室管理考核辦法》使我市的留守流動兒童工作有章可循,有效管理,有序運行。

查看全文

鄉鎮關愛留守流動兒童工作意見

為切實從源頭上解決留守流動兒童問題,構建留守兒童教育監護體系,促進留守流動兒童健康成長,推動全街道上下切實關注關愛留守流動兒童,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關愛留守流動兒童工作以優化留守、流動兒童生存發展環境,促進留守流動兒童健康成長為目標。以動員社會支持,提高家長素質為著力點,通過“共享藍天”支持行動、維權行動、關愛行動、宣傳行動四大行動,切實推進留守流動兒童問題的有效解決,促進留守流動兒童健康成長。

二、工作內容

(一)開展留守流動兒童情況調查,建立留守兒童情況檔案。中小學校建立留守兒童情況登記、監護人聯系、結對幫扶、寄宿優先等制度,抓好農村寄宿制中小學的建設和管理,為留守兒童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二)開展關愛活動,營造留守流動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開展“家長”、“親情電話”、“城鄉少年手拉手”、組建“留守小隊”等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

查看全文

副市長在留守流動兒童推進會講話

同志們:

當全市人民以飽滿的政治熱情、緊鑼密鼓地迎接奧運圣火在我市傳遞之際,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市婦兒工委2010年度工作會議,暨實施關愛留守流動兒童工程推進會。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統一思想,認清形勢,總結交流去年工作,研究部署今年任務,進一步動員各方力量,不斷開創我市婦女兒童工作新局面。剛才,同志代表市婦兒工委全面總結了2009工作,對2010年工作提出了具體的安排意見,我完全同意。市教育局、縣、區村街道汲橋社區等部門,交流了開展關愛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經驗,這些經驗各具特色,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啟迪。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婦女兒童工作,認真實施《市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2年)》、《市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2年)》,強力推動全市婦女兒童事業健康發展。市婦兒工委及各成員單位圍繞實施“兩綱”,扎實工作、開拓創新,切實履行職責,狠抓工作落實,婦女兒童權益得到有效維護,婦女兒童生存、發展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和優化。特別是在推進生育保險、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促進零就業家庭就業、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等方面成績突出,走在全省前列。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市婦兒工委各成員單位的全力支持配合、與在座各位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和市婦兒工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一、提高認識,增強做好婦女兒童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提高認識是一句老話,但絕不是套話。只有認識到位,才能工作到位;只有思路清晰,舉措有力,才能開拓創新,才能提升工作質量和水平。占總人口數三分之二的婦女兒童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婦女兒童事業發展狀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首先,促進婦女兒童全面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重視和促進婦女兒童事業全面健康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體現了包括婦女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一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必然是一個注重男女平等、兩性協調的社會,注重下一代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社會。沒有婦女的幸福,難有家庭的穩定,就不可能有社會的和諧;沒有兒童的健康發展,就不可能有社會未來的發展和希望;沒有婦女兒童的全面發展,難有社會和諧穩定。沒有婦女兒童事業的發展,就談不上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查看全文

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營養狀況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流動兒童是指在本地居住時間超過半年但戶口在本地以外的未滿18周歲的兒童,留守兒童是指居住在戶籍所在地但父母雙方或其中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的未滿18周歲的兒童。選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在我市乳泉小學學習的兒童共538名,所有兒童均無嚴重疾病且調查配合度較高。在所有兒童及其家屬均簽署實驗責任書后,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n=269)和對照組(n=269)兩個小組。實驗組均為留守兒童,其中有男生154名,女生115名;兒童年齡在8~12歲,平均(10.5±1.4)歲。對照組均為流動兒童,其中有男生163名,女生106名;兒童年齡在8~12歲,平均(10.4±1.1)歲。兩組兒童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測量身高和體重。由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校衛生科的專業人員擔任測量,使用統一配置的學生體檢器材進行測量,測量身高時要求所有兒童脫鞋帽,立正姿勢站在底板上,兩手自然下垂,足跟靠攏,足尖分開約45°;足跟、臀、肩胛部三點靠立柱,軀干自然挺直;頭部保持眼耳水平位,兩眼平視前方;測試者立右側,輕移滑測板向下直到與頭頂點接觸,并記錄測量數據,以厘米為單位,精確到0.1cm。測量體重使用杠桿式體重秤,水平放置,使用前調節零點;被檢者穿單衣褲,赤足輕輕踏上秤臺,直立于正中或坐于板上,手不亂動或接觸其他物體;檢測人員面向受試者,調整砝碼至杠桿平衡,記下讀數,以公斤為單位,體重數據精確到0.1kg,同時根據身高和體重計算出每一名兒童的BMI指數。1.2.2評估營養狀況。根據《兒童青少年發育水平綜合評價》中的相關標準對所有兒童進行評估,若兒童的身高比對應年齡和性別的界值更低則表示兒童出現生長遲緩情況,若兒童的BMI指數比對應年齡和性別的界值更低則表示兒童為消瘦狀態,若兒童的BMI指數比對應年齡和性別的界值更高則表示兒童為超重或肥胖狀態。1.2.3質量控制。在實驗開始前對相關人員進行統一培訓,明確研究方法、研究器材等內容,同時組織專業人員維護實驗現場的秩序并進行質量監控。1.3統計學分析。將實驗獲得的數據輸入SPSS24.0軟件進行計算,對其中的計數資料采用(%)格式表述并通過χ2檢驗,對其中的計量資料采用(±s)格式表述并通過t檢驗,若數據對比結果為P<0.05則說明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兒童的身高和體重情況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兒童的身高與體重均隨年齡增長而增長,同時對照組兒童的增長幅度明顯高于實驗組且對照組兒童的整體身高、體重以及BMI水平均明顯好于實驗組。數據之間對比結果,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各項數據如表1所示。2.2兩組兒童的營養狀況對比。實驗組兒童的生長遲緩和消瘦檢出率遠高于對照組,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則遠低于對照組,數據之間對比結果,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各項數據如表2所示。

3討論

我國曾多次頒布《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其中明確強調在改善各類人群營養狀況的同時,要著重抓好兒童等弱勢人群的營養改善工作;同時近年來也不斷有報道指出兒童的生長發育情況不僅與遺傳因素有關,更與后天的營養支持密不可分,良好的營養供給可以有效促進兒童的身體發育,營養缺乏則會影響兒童的身體和智力水平,甚至引起各種疾病[2]。從實際情況來看,留守兒童出現生長遲緩和消瘦等發育問題的原因如下:①父母外出后,留守兒童往往缺乏良好的照料,日常飲食不容易保持規律性,飲食質量也會出現下降;②許多留守兒童都是由爺爺奶奶等長輩撫養,而老年人在飲食習慣上與兒童有較大差異,且老年人對發育、營養等概念的理解也不夠充足[3]。而流動兒童出現超重和肥胖等營養過剩問題的原因如下:①在工業發達的城市,快餐等高熱量的食物往往也比較常見,兒童過度食用則會導致脂肪堆積;②務工人員的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對營養均衡等養育策略不夠重視;③打工子弟學校各項資源都比較缺乏,無法為學生提供合理搭配的營養餐[4]。在本次實驗中,對照組兒童的整體身高、體重以及BMI水平均明顯好于實驗組,同時實驗組兒童的生長遲緩和消瘦檢出率遠高于對照組,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則遠低于對照組,這說明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的身體發育均呈現出不平衡的特點,其中留守兒童的發育問題比較嚴重,主要表現為生長遲緩和消瘦,并且流動兒童也逐漸出現超重和肥胖等營養過剩問題。這一結果與國內其他專家的研究報道也是一致的[5]。

查看全文

留守流動婦女兒童工作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省、市關于做好留守流動婦女兒童工作的部署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現就進一步加強留守流動婦女兒童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增強做好留守流動婦女兒童工作的責任感

農村留守和城市流動人群是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出現的并將延續相當長一個時期的社會現象,也是社會管理創新的內容之一。去年,總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把關愛留守流動婦女兒童和家庭作為基層工作的重點,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盡最大努力解決好留守流動婦女兒童和家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日前,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少軍同志也專門作出批示,要求有關職能部門提出做好留守流動婦女兒童工作的具體辦法措施。我區是商貿聚集區,人員流動性大,目前全區有留守流動婦女兒童近10萬人。近年來,各級各有關部門在關愛留守流動婦女兒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留守流動婦女兒童的生存發展仍面諸多困難和問題,這對我們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留守流動婦女兒童工作的重要意義,把這項工作作為基層工作的重點,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重要舉措,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解決留守流動婦女兒童的實際困難,使留守流動婦女兒童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社會穩定和諧。

二、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實施婦女兒童發展“十二五”規劃為抓手,以促進留守流動婦女兒童全面發展為目標,實施“關愛留守流動婦女兒童工程”,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積極為留守流動婦女兒童辦好事、辦實事,進一步優化留守流動婦女兒童發展環境,促進留守流動婦女兒童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工作目標:建立健全關愛留守流動婦女兒童工作長效機制,提高留守流動婦女增收致富能力,保障留守流動兒童接受良好義務教育,留守流動婦女兒童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發展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到2015年,每個鎮都要建立一所寄宿制學校,每個行政村居(社區)都要建立有固定活動場所、功能齊全的“婦女之家”,留守流動兒童集中的學校都要建立留守流動兒童活動站。

查看全文

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實施方案

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實施方案

為了進一步貫徹黨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各項要求,落實《關于貫徹落實中央指示精神積極開展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通知》精神,進一步發揮農場各級黨組織和各部門在推動農村留守流動兒童中積極作用,切實改善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生存發展狀況,促進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健康、快樂、全面成長,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動真情、想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為原則,深入開展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維護其合法權益,營造全社會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良好氛圍,培養他們“自覺、自理、自律、自強、自信”的能力,積極探索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長效機制,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培養更多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標

1、建立留守、流動兒童檔案,使留守、流動兒童分別建檔率均達100%。

查看全文

婦聯關于婦女兒童調查匯報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和勞務經濟蓬勃發展,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出現“男工女耕”的“留守現象”,城市外來流動人口不斷增多。為全面了解我市留守流動婦女兒童生存和發展現狀,切實做好留守流動婦女兒童的維權與保護工作,市婦聯于2011年4月至5月,對全市留守流動婦女兒童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留守流動婦女兒童基本情況

市女性總數為100.45萬人,0-18歲的兒童35.62萬人。

1、留守婦女整體情況。全市現有留守婦女4709人,占全市婦女總數的0.47%。其中,18-30歲以下的805人,占17.1%;31-45歲的2490人,占52.9%;45—60歲的1251人,占26.6%;60歲以上的163人,占3.4%。小學以下文化程度1522人,占32.3%;初中文化程度2934人,占62.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53人,僅占5.5%。

2、流動婦女整體情況。全市有流動婦女20520人。其中,18-24歲的5666人,占流動婦女總數的27.6%;25-49歲的12220人,占59.6%;50歲以上的2634人,占12.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4871人,占72%,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5649人,占28%。流動婦女中,市內縣區間流動7254人,占35%;市外流進13266人,占65%。

3、留守兒童整體情況。全市留守兒童3574人,占全市兒童總數的1%。其中,高中階段的556人,占留守兒童總數的15.6%;初中階段的1508人,占42.25%;小學階段的969人,27.1%;幼兒階段的541人,占15.1%。中小學階段的留守兒童居多,占69.3%。

查看全文

共青團加強留守兒童管理調查報告

近年來,留守流動兒童的問題不斷凸現,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團縣委積極履行職責,圍繞“監護、服務、關愛”做文章,扎實推進全縣留守流動兒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縣留守流動兒童概況

縣共有留守兒童2901人、流動兒童1688人。在留守兒童中,學齡前兒童約占留守兒童總數的9.2%,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生分別約占總數的73.3%、14.3%。父母雙方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1253人,約占留守兒童總數的43.2%。留守兒童主要和祖輩生活在一起的約占87%,和其他親戚生活在一起的約占3.9%,寄養在朋友家里的約占4.9%。在流動兒童中,學齡前兒童占總數的10.7%,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生分別占總數的72.5%、14.5%。據了解,留守流動兒童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家庭教育薄弱。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是隔代監護,長輩們物質上給予的多,精神上關注的少。流動兒童雖然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父母真正能夠和子女進行談心交流的較少,導致留守流動兒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二是心理問題突顯。許多留守流動兒童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在性格上表現為任性、冷漠、內向和孤獨。甚至還有一部分孩子受外來不良社會因素影響成為“問題孩子”,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三是意外傷害嚴重。留守流動兒童因為缺乏家庭管護,自我保護能力差,很容易出現意外傷害事件。

查看全文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保障問題研究

摘要:農村留守兒童是城鎮化背景下,由于人口的大規模社會流動出現的特殊群體,由于在受教育過程中處于相對弱勢地位,其教育保障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文章從社會流動的視角分析農村留守兒童在義務教育階段,水平流動與垂直流動上面臨的困境,分析導致困境產生的人口流出地與人口流入地教育保障政策問題及農村留守兒童在教育獲得上的先賦性與后致性影響因素限制,在此基礎上建議形成一個政府為主導,“家校聯合”,社會為依托,以留守兒童自我為中心的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保障體系。

關鍵詞:社會流動;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保障

一、相關概念界定

1.留守兒童。本文對留守兒童定義為,父母雙方或一方每年在外務工4個月以上,留守在家的18歲以下的兒童。

2.社會流動。社會流動分為水平流動和垂直流動兩個基本類型,分別指個人或社會價值變化的起點與終點之間的位置是否有方向上的變化,如果沒有變化,則這種社會流動可以稱之為水平變化;相反,則稱之為垂直流動。

二、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困境

查看全文

市關愛幫扶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會講話

各位領導、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全市關愛幫扶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會議,進一步貫徹落實去年9月信陽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下步工作,這對于進一步加強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的作用,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局面,促進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問題的有效解決,具有重要的意義。稍后,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崔振亭要作重要講話。我先把近年來全市開展關愛幫扶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情況向大家作以通報,并就下一步的重點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肯定成績,進一步增強做好關愛幫扶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責任感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和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外出務工農民數量的不斷增多,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問題日益突現。據統計,我市現有外出務工人員130萬,留在農村或隨父母進入城市的留守流動兒童27萬余人,占農村未成年人總數的20.8%,而且還呈增長趨勢。由于父母一方或雙方長期在外,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呵護嚴重缺失,極大地影響了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留守兒童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活失助、學業失教、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等問題,情感脆弱、自私冷漠等性格缺陷和厭學逃學、抽煙喝酒、沉迷網絡等不良行為,嚴重影響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農村留守流動兒童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后備軍,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最需要關注關愛的特殊兒童群體之一。妥善解決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在成長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切實保障他們的各項權益,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改善民生的現實需要,是切實為廣大農民做好事、辦實事的重要舉措,是推進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全市各級婦聯組織和有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指示精神,加強對留守流動兒童的教育、管理、關愛和幫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齊抓共管,關愛幫扶合力初步形成。06年11月,由市政府婦兒工委辦公室、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文化局、市衛生局、市婦聯、市關工委等8個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在全市實施“留守兒童關愛工程”的意見》,明確了工作總體思路和各有關部門的職責任務。07年9月,全省關愛幫扶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信陽會議召開后,我市迅速成立了安陽市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專題工作組,下發了《關于積極開展關愛幫扶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實施意見》、《安陽市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專題工作組工作方案》,以強化政府行為、動員社會支持、提高家長素質為切入點,開展了“共享藍天”全市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大行動,促進了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問題的解決。各縣(市、區)也相繼成立了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領導小組和專題工作組,積極開展農村留守流動兒童關愛工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