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價值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4 13:01: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歷史價值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歷史價值

抗日題材電視劇歷史價值觀分析

1歷史價值觀概述

歷史價值觀屬于歷史觀和價值觀兩個概念的結合,即在關注歷史的時候所采用的價值觀念。抗戰劇的歷史價值觀即使用正確的觀念、態度來看待與評價與抗戰歷史相關的人物與事件的一種行為。在研究歷史的過程中,具備一個體系的歷史價值觀是必不可少的。在最近幾年中,電視上陸續出現了抗日神劇,這些“神劇”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敘述與評價存在巨大的偏差,原因就在于歷史價值觀混亂。因此,影視劇對于抗戰史首先必須具備一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否則,大眾對于抗戰史的認識就會出現一系列錯誤認知。

2熒幕“擬態環境”下的歷史價值觀表達

近年來,抗日劇在數量上增長迅速,據CSM媒介研究,2012年的抗日題材電視劇為30部,所占電視劇總發行的5.9%。在抗日劇蓬勃發展的同時,一系列問題也展現出來,如人物形象臉譜化、故事情節戲謔化、倫理道德扭曲化。由于影視制作方對抗戰歷史缺乏基本認知與尊重,一味迎合受眾,將武俠、暴力、時尚、情色等具有話題性的元素植入劇中,從而逐漸演變成一部部抗日神劇,如“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裸女敬禮”等,其雷人情節令觀眾咋舌。美國著名學者李普曼曾在《公眾輿論》中提出“擬態環境”概念。認為“擬態環境”并不是現實環境鏡子式的再現,而是由大眾媒介對象征性事件或信息進行選擇加工、重新加以結構化以后向人們提示的環境[1]。大眾傳播時代,受眾因自身的局限性,越來越多地依賴媒介提供的信息來了解和認知身邊的世界。這造成受眾了解到的現實,往往是經過大眾媒介所構建的現實。在一些抗戰劇中,電視熒幕通過塑造一系列“象征性現實”,如英勇的八路軍游擊隊員毫不費力的干掉幾十個鬼子,輕易地躲避日軍子彈和炮彈的襲擊,把日本軍人當猴耍,在普通大眾面前潛移默化地營造出抗戰是很輕松的一件事,甚至一些娛樂化的情節讓公眾覺得抗戰是一件好玩的事,從而扭曲了公眾對抗戰的認知。抗戰劇將殘酷的戰爭敘事以娛樂的方式表現出來,實則是對歷史的褻瀆和不負責任,因為真實的抗戰比熒幕上殘酷得多。淞滬會戰唯一健在的川軍老兵、96歲的張文治回憶:“與鬼子對戰,一旦有絲毫的疏忽,都是致命的,鬼子的戰斗力實在比國軍強太多”[2]。

3影響受眾的認知

大眾媒介每時每刻都在建構著擬態環境,使受眾將擬態環境與現實環境混淆,并對受眾的認知、心理和生活等方方面面產生影響。格伯納認為,電視等大眾傳播媒介營造的“象征性現實”,對受眾認知和理解現實世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媒介傳播內容通常具有特定的價值和意識形態傾向,對人們的現實觀和社會觀會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是一個長期的、涵化的過程[1]。影視劇作為營造熒幕“擬態環境”重要的媒介手段,既發揮了教育傳承的功能,也在進行“一場持續的文化重構”,它通過影像符號引領主流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深刻影響并塑造著社會大眾的價值取向、行為認知、審美情趣、知識結構等。公眾沉浸在粗制濫造的抗日劇中,難免會受到抗日劇所構筑的擬態環境的影響。抗日神劇中大量出現的虛假情節,如手撕鬼子、石頭炸飛機、蔬菜手雷等,摻雜了編劇個人的想象力,歪曲了真實的抗日歷史。現實生活中,受眾往往根據媒介提供的信息來認識與了解抗戰史。尤其是廣大青少年群體,本身對歷史了解就有限,又缺乏相應的媒介素養和理性判斷,打開電視,接觸到各種奇葩抗日劇,就會認為電視中呈現的是真實的歷史。大量的抗日神劇呈現在熒幕中,使得長期觀看此類神劇的受眾群體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熒幕擬態環境下的歷史價值觀就被扭曲化了,使觀眾形成了錯誤的歷史觀、價值觀。

查看全文

歷史價值論研究論文

摘要:在當代凸顯歷史價值論研究,有助于確立唯物史觀體系上的完整性和內容上的豐富性,深化對唯物史觀本質及其當代性的理解。從生成論角度看,歷史價值是歷史主體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從功能論角度來看,歷史價值是歷史客體對增強主體的本質力量所具有的作用和意義。歷史價值活動包括歷史價值認識活動、歷史價值創造活動和歷史價值實現活動三種類型。歷史價值活動都是遵循一定規律來進行的。歷史評價是主體根據人的需要對歷史客體包括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等做出價值判斷,即主體關于歷史客體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所做的判斷。歷史進步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一個辯證統一的過程。

關鍵詞:歷史;歷史價值;歷史評價;歷史進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一、問題的提出

歷史價值論探討的是歷史客體對于歷史主體的意義何在,即歷史有無目的、有無進步,歷史對人有什么意義以及如何認識歷史意義的問題。歷史價值論研究,在國內尚屬起步,至今尚未見一本有關歷史價值論研究的專著問世。這些年來國內對歷史哲學、價值哲學的研究,均有令人矚目的進展,但對二者交叉形成的“歷史價值論”研究則相對薄弱。原因當然是十分復雜的。馬克思、恩格斯在他們的著作中沒有專門論述,甚至從未使用過這一提法,他們的有關思想主要體現在唯物史觀之中,有待于我們今天去挖掘、提煉和系統化。國內改革開放之前,“歷史價值論”這一概念無人提及,更談不上深入系統研究。人們往往傾向于把唯物史觀單純地理解為一種對歷史過程的純客觀解釋,并由此出發,把人類歷史僅僅視作必然性的展開過程,從而抹煞了人類史不同于自然史的特質。其后果是,從理論上看,我們在歷史哲學中,一定程度地存在著某種見物不見人、忽視甚至撇開歷史及人的價值層面的傾向,從而偏離了馬克思歷史觀的真諦。從實踐上看,社會主義的歷史也一再表明,那種缺乏價值尺度范導的對歷史必然性的信念是非常有害的,它使得歷史疏遠了人。改革開放初期,國內一大批有識學者,如劉奔、李連科、李德順、王玉梁、袁貴仁、賴金良等人,開始從科學尺度與價值尺度統一的角度對唯物史觀進行新的詮釋。

1978年以后,國內學界開始關注歷史價值論的研究,發表了一些論文。如,李德順、龍斌的《社會歷史與人的價值活動》一文指出,價值觀與歷史觀的統一是一個雙向的建構過程:一方面要使價值論研究向歷史觀高度提升,即要有以唯物史觀為基礎的價值觀;另一方面也要使歷史觀的研究向價值觀的高度提升,也要有以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為背景的歷史觀。通過這種雙向建構、更新與融合,才能奠定價值觀與歷史觀統一的廣泛基礎。此后,崔緒治、王曉升《馬克思的歷史真理論與歷史價值論》,周海春《科學實踐觀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價值論,陳新夏《唯物史觀價值維度的當代建構》和《唯物史觀與人的發展理論》以及筆者多篇論文中,都探討了在唯物史觀視野下如何確立歷史與人的發展的價值維度的問題。筆者欣喜發現,在近年來出版的韓震、孟鳴岐的《歷史哲學——關于歷史性概念的哲學闡釋》(2002年)和黃凱鋒的《價值論及其部類研究》(2005年)兩書中,首次出現了專門論述“歷史價值論”的章節。這說明“歷史價值論”研究已逐漸引起國內學者的關注和重視。但這恐怕還只是一個良好開端,有待于共同努力去開墾這塊理論寶藏之地。

歷史價值論的研究意義在于:第一,在當代凸顯歷史價值論研究,有助于確立唯物史觀體系上的完整性和內容上的豐富性,深化對唯物史觀本質及其當代性的理解。唯物史觀的內容理應包含歷史本體論、歷史認識論、歷史價值論、歷史審美論、歷史方法論等重要組成部分。“歷史”就是人的活動史。而要探究人的活動,就自然不僅應反映人及其活動的機制和規律(主要由歷史本體論和歷史認識論來完成),也應確定人及其活動的目的和價值取向(主要由歷史價值論來完成),還應直觀和領悟人及其活動中的美的感受和自由超越性(主要由歷史審美論來完成)。三者對待“歷史”的方式是有區別的,分別是認識的方式、價值的方式和審美的方式。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在解讀唯物史觀時,往往主要強調歷史本體論、歷史認識論,而淡化甚至忽視歷史價值論的研究。殊不知,唯物史觀在探究歷史本體及其認識時,處處貫穿和滲透著歷史價值論維度和思想。第二,回應西方學者對唯物史觀的種種非難和批評的需要。我們只有進一步堅持和發展唯物史觀,尤其是加強歷史價值論的深入研究,搞清討論問題的實質,才有資格和能力有理有據地對辯難做出科學回答,從而維護唯物史觀的權威地位。第三,歷史價值論研究在實踐上為當代中國社會發展提供歷史價值選擇,以便尋求超越“西化”的現代化模式而適合本民族發展的現代化道路;有助于在實踐中確立和實現“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促進入的自由全面發展。

查看全文

鄉土歷史資源利用價值

內容摘要:鄉土歷史資源作為歷史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有十分積極的影響。本文就其具體影響進行探究。

關鍵詞:鄉土歷史資源;教材補充;愛國主義

中國是一個地域廣闊、民族眾多、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歷史上影響全國歷史發展的重大事件,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鄉土歷史資源的開發“有利于完成中學歷史教學的各項任務,豐富歷史教學的內容和活動,能夠進一步提高歷史教學的水平,推動歷史教學的發展。”

一.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成正比,當學習熱情得以激發后,學生就容易從學習中愉快的獲取知識。由于學生與歷史學科的知識時空距離較遠,掌握其中歷史事件、人物、規律就比較困難,鄉土歷史資源就有助于拉近學生與歷史的時空距離。“鄉土史”是中國歷史的細胞,也是中國歷史的縮影,ii鄉土歷史資源更是“鄉土史”的核心部分。心理學告訴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離不開與社會環境的長期交往,這種長期交往,致使人們對自己熟悉或親近的地點、環境、人物、事物較其他東西更為注意,這就是地理上的接近性和情感上的接近性。”iii學生通過直接碰觸文獻資料、風俗人情、文物遺跡等,大大縮短了過去的歷史與今天的生活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了學習歷史的興趣。比如在講到八年級下冊第6課《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時,學生首次接觸“”和“”內容,對新中國能在此期間取得重大成就表示不理解,難道這些成就是這兩大“錯誤”造成?在本課學生真正搞懂全面社會主義建設、理解“鐵人”精神、理解全國各戰線的努力,便能懂得取得成就的原因不是兩大“錯誤”。在此補充王進喜的生平資料,有助于學生的理解,也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王進喜于1923年10月8日在玉門出生,曾放牛、被抓壯丁,逃脫后受雇到石油河畔老君廟開采石油。1950年在玉門油礦成了鉆井工人。近代中國因沒有石油、進口洋油受到列強剝削,王進喜卻想著中國的地下一定有石油。1960年發現大慶油田后,王進喜帶著鉆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會戰,沒有鉆機起重設備,他們就“人拉肩抗”,將五六十噸的鉆機從火車上卸下運往目的地,從安裝鉆機到第一口井完鉆他沒有半步離開。打第二口井時,當發生井噴事故時,他第一個跳入泥漿池并用身體攪拌,他渾身被活堿燒出了大泡。這就是“鐵人”,這種艱苦創業的精神就是“鐵人”精神。學生通過對王進喜的生平事跡的了解,不僅有自豪感,也對艱澀的課堂內容有了興趣。

二.有助于對部編教材內容進行補充與擴展

查看全文

高中歷史價值教育實踐策略分析

【摘要】價值教育主要是指讓人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并且發揮作用得到發展的教育,高中歷史教學中開展價值教育,應該將通過學習開拓學生的事業,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感受到人生的意義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從當前的情況來進行分析,價值教學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更加的重視學生的成績而不是學生的心理發展,這并不利于高中歷史價值教育發揮最大化的作用。在這一情況下,應該探究基于核心素養目標的高中歷史價值教育實施策略,并將其落實。

【關鍵詞】核心目標;高中歷史價值;教育;實踐;策略

價值教育,能夠讓人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增強價值素養。歷史學科是社會人文類型的學科,對于價值教學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高中歷史教育中開展價值教育能夠使學生得到發展,更加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之中,發揮自身的價值。但是,從現實情況來進行分析,高中歷史價值教育出現了一些不足,需要采取措施進行解決。

一、高中歷史價值教育提出的背景

開設高中歷史課的初衷是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具備基本的歷史文化精神,還應該培養學生基本的人文素養,提升學生的歷史文化修養,繼而實現提高學生人生境界的目的。然而,在實際的歷史課堂教學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少十沒有發揮價值教育良好的教學效果,致使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效用,還削弱了對于學生價值的教育功能。事實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還存在著價值缺失和價值扭曲的現象,使得高中歷史學科的教育出現過于片面化的間題,導致歷史教學的智慧以及情感屬性均被弱化,致使學生的價值教育出現缺失。1.1受到“工具價值”主導,歷史價值教育功能缺失。在傳統的教學中,高中歷史學科的價值教育極少受到教師和學生們的關注和重視,因為傳統歷史教學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主要是圍繞如何讓學生提分,卻沒有從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來授課,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歷史教學的重點主要停留在歷史知識的學習掌握以及對歷史文化概念的學習方面,少十沒有重視到歷史學科的價值教育方面。傳統的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教學方式,不容易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容易使高中歷史教育偏離了應有的歷史教育軌道,更不用說對學生的歷史價值素養的培育和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等的培育了。工具主義思想的主導,讓在陳舊的高中歷史課堂中,突出了教學的應試化和教條化,雖然我國在素質教育改革推進下,這種現象有所改觀,但是應試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依舊占據歷史課堂的主要上風。高中階段,學生普遍面臨了較大的升學壓力,歷史學科非語數英這類主科科目,所以有限的教學時間,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想象能力,無法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因此也致使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并不能充分發揮價值教育應有的效用。1.2歷史教學實踐價值扭曲,缺乏正確的價值引領。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存在著錯誤的或扭曲的價值教育間題,導致學生產生錯誤的價值認識,這些情況的出現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思想健康,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部分學生根本沒有弄清楚歷史學習的意義,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一味的死記硬背,沒有把握住歷史學習的關鍵,也沒有真正形成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解元朝行省制度的課程時,通常會向學生們介紹元朝在當時的強大的統治力和管轄權等知識,但這樣的授課方式,容易讓學生們產生錯誤的戰爭偉大和侵略光榮的歷史觀念和思想觀念;比如,在抗日戰爭課程中,教師的講述過于強調戰爭的血腥和殘酷,讓學生們產生了仇恨他國的心理,激發了學生內心的憤怒,而這些價值扭曲或價值偏離,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未來的思維判斷力,容易誤導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意識基本上已經形成,而這些情況的出現普遍會產生較壞的結果,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對歷史價值教育的核心目標和實踐戰略進行深人的分析和探索并提出科學的意見。

二、高中歷史價值教育實踐策略

查看全文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價值分析

2020年5月11日至5月14日在山西考察時強調,“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資源加強文化建設……增強文化自信。”[1]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制度有力推動了我國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制度保障[2]。嘉興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歷史文化名城,它的歷史文化價值、水鄉風貌價值、城鎮格局價值和紅色文化與創新基因價值(圖1),為我國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3]。歷史文化名城以及相關的文化遺產研究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清華大學張杰應用CVM(意愿價值法)對喀什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價值進行了評估,運用回歸模型對確定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對喀什古城的保護提出了相關建議[4];同濟大學常青認為遺產的價值在于它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復興的推動作用,而遺產的保護與再生需要平衡好增量開發與存量建設的問題,要實現古為今用、新舊拼貼就必須深入探究遺產價值與其轉化機制及可行性[5];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楊波、任云英等對榆林歷史文化名城資源綜合價值進行評測,他們認為在歷史文化遺產價值評價中需要構建起資源信息數據庫,加強相關學科交叉融合[6];華南理工大學劉暉認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價值是保護規劃的基礎,因此保護規劃應該重點構建遺產的價值保護體系、遺產展示系統和實施保障的內容[7];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李昊教授認為,在西安明城區的保護中,要在歷史厚度和活態持續方面從“歷史靜物”走向“共生遺產”[8];浙江大學楊劍雄、胡曉鳴等對安徽歙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研究,認為古城保護和遺產資源利用相輔相成,古城開發需要保持定力和耐心,需要長期精心運營,細致保護,并經受市場考驗[9]。

1背景與意義

嘉興于2011年1月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并取得成功,以其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底蘊、突出的紅色文化基因聞名于世。因此,有必要對嘉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價值進行研究:首先,響應國家經濟發展政策方針,發揮路徑探索價值,為國家的轉型發展貢獻嘉興力量;其次,將名城保護工作與城市發展有機結合,剖析名城文化傳承價值,為水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供嘉興經驗;第三,對名城風貌類型和歷史遺存進行梳理歸納,展現名城遺產存續的價值,使遺產保護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最后,對名城空間格局和嘉興城鎮體系網絡進行分析,彰顯名城空間格局延續的價值,為城市空間肌理保護和高效城鎮體系網絡構建提供依據。

2嘉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價值和特點

2.1路徑探索價值:創新基因,世代傳承,革新求變,開拓性強

2.1.1勤本務實,敢為人先改革開放以來,嘉興人抓住機遇,艱苦創業,村鎮企業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嘉興商品遠銷海外。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嘉興制造業面對不確定的挑戰和機遇時,他們大膽革新,引進先進技術,率先打響轉型升級之戰,在毛衫紡織、緊固件制造、箱包、皮草、集成吊頂、光伏和家電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2.1.2深化改革,創新求變嘉興一直走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前列。改革的國家經濟建設、社會治理進入新時代,浙江省成為國家政策先行先試的重要試點省份,嘉興在試點國家政策的同時,創新求變,不斷在體制機制、政策革新、產業發展、社會治理方面作出新的貢獻。

查看全文

論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優缺點及影響

一、公允價值會計模式的優缺點及對企業影響

公允價值在資本保全方面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為資本是企業的實物生產能力或經營能力獲取得這些能力所需要的資金或資源,很明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耗費這些能力,同時為了進行再生產又必須購回這些能力,只有這樣簡單再生產才能維持,擴大再生產才有基礎,由此可見回購能力的計算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公允價值計量下,不管是何時耗費的生產能力一律按現行市價或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計算,則計算出的余額即使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也可在現時情況下購回原來相應規模的生產能力,這樣就使得企業的實物資本得到了保全,企業的生產將在正常狀態下進行。但隨著金融危機的愈演愈烈,公允價值也飽受爭議,原因在于有一些種類的資產已經沒有市場可以作為計量參考了,出于會計謹慎性原則,一些企業不得不計提了巨額的資產減值,這些天文數字的“賬面價值”扭曲了投資者心理,使得市場陷入了恐慌,另一方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編制的財務報表,主觀性過強,再加上各種數據波動幅度大,市場也在頻繁的變動,這就導致了一些數據不容易取得,并且統計口徑也存在著差異,造成了投資者和市場分析人士無法對數據進行比較,容易導致企業利用公允價值進行利潤操控,使得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失真,給管理層的決策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其次,在新的會計準則中規定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但如果公允價值變動較大將給企業當期的利潤狀況帶來很大的波動,這對于資本市場還欠完善,利潤操縱現象嚴重的企業來說,大量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將會加劇問題的嚴重性,特別是對持有金融工具的企業而言,采用公允價值計量需要對金融工具的市場價格進行重新估計,還要確認由于價格波動所引起的未實現利得或損失,這會導致企業利潤激烈的波動,加劇了金融市場的波動,增加了金融風險。另外,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將給評價經營人員當期的業績帶來困擾,因為,金融工具的價格變動不是本公司經營人員所能控制的,它往往受外部經濟這個大環境的影響。

二、建立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相結合的全新會計計量模

式是趨利除弊的必然選擇通過對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單純以歷史成本計量或單純以公允價值計量都是不利于企業發展的。單純以歷史成本計量,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影響信息的可靠性,從而不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確的決策。單純以公允價值計量,不僅會造成社會財富的不公平分配,同時也會擾亂尚不成熟的市場體系,影響國內資本市場的競爭能力。我國現階段正處于經濟轉型期,資本市場還處于弱勢,金融市場也處于發展初期規模較小,因此,即使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存在不一致,但會在很長時間內處于并存狀態。我國新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采用歷史成本。”這實際上是在強調歷史成本在我國會計計量屬性中的主導地位,同時也說明我國在堅持以歷史成本計量基礎的前提下,引入了公允價值及其他會計計量。至此就形成了一種以歷史成本為主,公允價值為輔的全新會計計量模式。首先,歷史成本最大的缺點就是缺乏相關性,而公允價值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兩種會計計量模式相結合后,就從很大層面打破了歷史成本缺乏相關性的局限性,使得資產的會計計量既有可靠的歷史數據,又不脫離市場,真正做到了直接客觀的反映企業資產的價值。其次,公允價值最大的缺點就是難以獲取性,以及獲取方法的難量化性,而歷史成本具有較強的可靠性、客觀性以及可驗證性,兩種會計計量模式相結合后,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對于一些缺乏完善市場的資產和負債,難以通過市場獲取資產完備信息的困難,減少了估值技術夸大的影響,使得金融體系變得更加完善和穩定,更加符合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最后,兩種會計計量模式相結合后,使得會計反映方式由原來的單賬戶反映方式轉變成了現在的雙賬戶放映方式,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反映資產的減值,而且可以反映資產的增值,使得企業的經營者更加全面。細致的了解企業資產的價值,做出合理的決策,同時也使得經營者從單純的以利潤為中心的怪圈中跳出來,轉變為以提升企業的市場價值為中心,立足于企業的長期發展。綜上所述,伴隨著資本市場的活躍和科技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我國市場經濟環境的進一步改善,這種新的會計計量方式將日益顯示出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也必定會進一步提高和改善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系統的質量,進一步維護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的利益,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促進企業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更加有效的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潛在經濟機會,融入全球化的世界經濟體系。

本文作者:高蓉工作單位:巴陵石化公司物裝部財務室

查看全文

大理圣源寺歷史文化價值及保護

大理圣源寺又名“圣元寺”,是大理地區早期佛教寺院之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號稱“佛都”,有“大理第一寺”的美稱。圣源寺(東經100°06′,北緯25°50′,海拔2028m)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古城北20km,喜洲鎮慶洞村西,蒼山五臺峰東麓。現存寺院為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重修,整座建筑坐西朝東,按中軸線布局,自山門進入依次為過廳、南北廂房和大殿。大理市人民政府1985年公布其為大理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圣源寺因曾經保存《白國因由》一書的雕版,以及正殿格子門上以觀音十八化為題材的精美浮雕而遠近聞名。現今,殿廊左右墻壁上還留有清光緒年間手書《白國因由》和《阿育王傳》的墨跡。然而,現存圣源寺受自然災害和人為損毀嚴重,亟待保護。

一、圣源寺溯源

圣源寺始建于隋末唐初,曾有“殿閣庵堂數十所”[1]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宗教建筑群。唐貞觀年間,觀音大士在此顯圣,助南詔蒙氏建國,于是蒙氏重修圣源寺。至宋朝,真宗年間,大理國段氏重修;炎宗①年間,平國公高順貞復建。元朝,元帥楊智重修。迨明時,楊黼、李元陽等都曾對圣源寺重修、擴建。明末水患曾嚴重毀壞了寺院,以致偌大的圣源寺只剩下前殿后塔昭示古跡,直到明末,才有雞足山圣峰寺和雅禪師之徒徹空和尚成為圣源寺住持,修復寺院。清康熙年間,住持中也大師帶領大齡、惺機、含弘、闊周等弟子在殿后開辟新址,又“改創堂殿,左為樓,右為禪室,右辟一所,改鐘樓為觀音閣,左右禪室稱之,前建三教殿……(中略)為祠壇三楹于殿閣之間”[1]。中也大師圓寂后,大齡等弟子“庚午冬建過道,壬申年蓋大門”[1],此舉是對圣源寺的大規模恢復、改建,整個寺院也由原來的坐北朝南改為坐西朝東。七年后(即1706年),住持寂裕將中的觀音十八化部分內容刊刻于大殿隔扇門上。其后,咸豐丙辰(1856年)、同治庚午(1870年),圣源寺兩度遭遇兵燹,“千百年古跡竟成焦土”[2]。光緒壬午(1882年)后又經十余年,終將寺院修復,形成圣源寺如今的格局形式。民國時期,對圣源寺的修復工程主要有兩次,分別于民國七年(1918年)、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留下《重塑圣源圣像并修殿閣廊廡募引》和《重修圣源寺記》兩通碑刻。時期,圣源寺曾遭到嚴重損毀,寺內供奉的佛像皆被破壞,大殿隔扇門上所雕刻的《白國因由》也被刮掉,現在只能依稀看到一些模糊的輪廓,唯殿廊頂上的精美彩繪得以幸存。殿廊兩側墻壁上光緒癸未年(1883年)所留《白國因由》和《阿育王傳》的墨跡,曾被石灰涂抹掩蓋,直至1999年,圣源寺現任住持演圣法師對圣源寺進行搶救性修復,在沖洗墻壁時,才讓這些字跡得以重見天日。距圣源寺南側約15米有觀音閣,為明代建筑②。這里原是圣源寺的鐘樓,坐西朝東,明末水患后,圣源寺主體建筑被嚴重損毀,鐘樓得以留存。清康熙年間,中也禪師重修圣源寺,將其改為觀音閣。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清軍從蒼山花甸壩攻打杜文秀政權,雙方在這里發生了一場激戰,圣源寺被焚毀,獨有觀音閣幸存下來。此閣為重檐歇山頂木結構亭閣式建筑,是大理地區現存古代建筑中年代較早的一處,對于研究白族建筑有一定的價值。云南省人民政府1987年將觀音閣公布為云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圣源寺北側隔墻有“神都”,為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重建。其建筑亦為坐西向東,按中軸線布局,自東向西依次為照壁、大門、過廳、南北廂房、大殿。神都中所供奉最高神癨為“五百神王”,名叫段宗榜,他統率著周圍71個村莊的本主。相傳他不僅是南詔清平官,曾因奉南詔國王勸豐佑的派遣,應緬甸王國的請求,率兵打敗了入侵的獅子國部隊,被南詔封為十八功臣之一,同時還是大理國王族段氏的遠祖。神都是是蒼洱地區較為典型且名氣較高的白族本主廟,民間稱之為“建國神宮”或“中央皇帝廟”。

二、圣源寺歷史文化價值

(一)圣源寺與《白國因由》

《白國因由》是一部記述大理古代歷史與觀音神話傳說的故事集。前述白國因由,后分18段,記述觀音化為梵僧降狀羅剎,金齒龍泉寺下易羅叢村茉莉與黃龍生九子,授記細奴羅立國稱王,救助閣羅鳳擊敗唐朝李宓軍,幫助段思平建大理國,并講經說法,以佛教淳化大理風俗民情等內容。末段為寂裕的后記,簡述其緣起。這部神話傳說式的故事集,將蒙、段兩氏開國神話予以佛教化,從中亦可了解大理受佛教影響極深。這部著作的作者與創作年代均不詳。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圣源寺住持寂裕將《白國因由》做成雕版刻本,并將其中觀音十八化的部分內容刊刻于圣源寺大殿隔扇門之上。1957年2月,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研究委員會曾用原存圣元寺之版片重印,原版片毀于“”之中。1984年,大理州圖書館曾根據原本重排,印成線裝本。1998年10月,又收入《南詔大理歷史文化叢書》由巴蜀書社出版,成為如今通行的版本。在大理地區,這并非第一部以佛教故事講述建國歷史的著作。《南詔圖傳》(創作時間約為公元898年①),是大理地區現存最早將觀音融入到建國歷史中的作品。它對其后云南地區的方志著述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而至今盛行于云南,尤其是大理地區的觀音傳說皆濫觴于此。元末明初成書的《白古通記》,記述了從觀音伏羅剎到阿育王與白國淵源,再到南詔時觀音顯圣七化助南詔建國,三靈白帝育大理開國皇帝段思平的歷史,使得這種將封建王權與佛教的觀音相結合的表述模式不僅得到了繼承,還有所發展。這部“通過編纂白子國譜系,載述南詔大理至明初史事及傳說,為白族展現了古代大理地區輝煌的歷史和一個可以與漢文化相頡頏的儒佛交融的神奇世界”[3]的《白古通記》,它給處于朝代更替的動蕩時期的白族先民以精神慰藉,讓他們有了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及至《白國因由》,學者侯沖曾將它作為“白古通”系小說,對其內容進行了考證。筆者認為,《白國因由》雖然成書較晚,佛教意味較重,甚至在表述歷史時也多為佛教傳說,但這部書將清康熙以前所有的史料、傳說雜糅在一起,并將它們都依附于當地佛教信仰的最高神癨———觀音,終于形成“觀音十八化”②。南詔大理國的王權通過“佛教的阿育王與觀音、土著的女神與山神,以及中國官方文獻描述西南時所記載的重要人物”[4]混合組成一種“怪誕的系譜關系”[4],它“在某種程度上也有傳達史實的功能……是我們理解云南施行佛教意識形態內容及狀況的重要材料”[5]。如今,在圣源寺正殿的墻壁上,我們有幸依舊能看到這樣神奇的組合———除了為人熟知的刊刻于大殿隔扇的《白國因由》及殿廊頂上的彩繪,還有那兩面墻壁留存的墨書,南墻的下闕來自于《白國因由》的序跋,北墻的上闋雖不能完全辨認,但依稀可以看到“阿育王”、“釋迦佛”等字跡。《白國因由》所載的觀音幻化故事,一直與南詔、大理的開國歷史聯系在一起。它所保存的古老傳說神話,對了解和研究大理地區民族、宗教、文學、歷史,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而《白國因由》出現并僅存于圣源寺并非巧合。因為圣源寺所處的喜洲地區文化歷史悠久,那里不僅是傳說中白國國王張氏、大理段氏、大中國高氏的故里,也是南詔國統一后使用的第二座都城。同時,那里也被認為是《白國因由》一脈承襲的《白古通記》的創作地[6]。據張錫祿考察,圣源寺及觀音閣皆為密宗寺院,且圣源寺內原有大理地區密教十方壇之一的觀音壇[7],足見圣源寺在大理地區佛教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如今,圣源寺觀音閣所供奉“觀音老爹”,白眉長須,面含笑意,和藹可親。“從造像風格來論,他已經完全擺脫了梵僧觀音那副苦行僧的模樣,也沖破了阿嵯耶觀音之神圣化和概念化的手法。觀音老爹造像富于寫實,充滿世俗的生活氣息,并極受民眾信仰和崇拜”[8]。由此亦略可窺知大理地區佛教的一個特征:它不僅曾經代表了南詔大理國的王權特點,并且也已和蒼洱之間的世俗文化融為一體。

查看全文

初中歷史教育新價值觀研究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與人類不斷進步,百姓教育價值趨向更加走向以實行個人價值為主,于此種趨勢狀況下,初中歷史教育追求價值中亦逐步轉為人文本質、終身教育、個性教育。歷史教育新價值觀的產生對初中歷史教學方案提出更高要求。本文主要以初中歷史教育教學新價值觀作為導向,來分析初中歷史教學的整個基本層次發展趨勢與新變化,將更新陳舊教學方式為初中歷史教育教學方針,探尋科學化的歷史教學目標,為自身于未來歷史教學實踐做好準備。

一、怎樣進一步改革初中歷史新價值觀教學

實現新價值觀教育形式的主要途徑為教學活動,高效的教學方案為實現新型價值觀教育根本保障,在新型價值觀的初中歷史教育理念下,為教學方案進一步提出相應的要求,從而促使目前初中歷史教育教學進一步改善。主要是從初中歷史教師備課中進行初步改善,內容如下:備課準備工作。初中歷史教師需實時按照課程目標予以備課,在備課時,教師需專心思考,怎樣將學生價值觀、情感、態度培養及學生探究式與自主學習與學習方法合理化的融入于教師的教學備課中。比如,在學習時,內容有維新思想的特點、內容、失敗因素及意義,可對以上內容進行以下設計:通過對梁啟超、康有為的維新運動與新思想的探究中,鍛煉學生應用唯物主義角度探究歷史現象的學習能力。對進行科學化評估,對歷史發展進程曲折與趨勢必要性分析,鍛煉學生評估歷史事件學習能力。在新型的初中歷史教育價值觀下,教師備課時,需要更加強調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之間關系。

二、歷史教育新型價值觀下的初中歷史教學

歷史課堂教學已成為中學歷史教育實踐的主要環節,是為實現新價值觀初中歷史教育的目的,教學目標隨著新型價值觀的改革,課堂教學內容亦隨之相應的變化。1.初中歷史新型價值觀教學下的情感、態度。于此種目標指導下,初中歷史教學中需以育人為最終目的,培養初中學生熱愛中華與祖國民族的傳統歷史文化的思想,對國家社會與民族有高度責任感與使命感,善待生命、以人為本,社會主義與集體主義的新型價值觀,優良的人格,重視科學精神。因此,初中歷史教師需具備優良的思想與廣博的知識,并且具備感染學生的能力,初中歷史教師亦可于課堂中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歷史中的文物圖片,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觀。例如,播放南京大屠殺等視頻或者影視資料,從而加深對日本主義侵略本質的認識,進而增加學生的憤慨之情。2.初中歷史新型價值觀教學下的歷史作業。歷史作業為歷史教師按照教學目標,評估自身教學作用與學生學習狀況而設計的一種教學實踐環節。主要方法是預習作業,初中歷史新型價值的產生與課程目標改革,促使預習作業教學方案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例如,安排部分學生家里具有上網的條件或者喜愛上網的同學,可在網上收集與查看和課題相關的歷史資料;以上具體歷史課堂活動主要依據學生的不同愛好進行。因此,初中歷史教師需提前按照學生喜愛的學習方式設計與課程相關的題目,從而能夠讓促使學生帶著問題去思想與處理,進而可協助學生初步對課文了解。3.初中歷史新型價值觀教學下教學思想。傳統教學理念,主要是教師處于主體,而學生處于被動狀態;于當前新價值觀教學下,逐漸轉為學生自主的一種探究學習理念。例如,教師在闡述有關春秋戰國期的百家爭鳴時,可以先讓學生進行10分鐘閱讀;閱讀后,安排學生進行探析各家各派的思想,并要求學生將該課文的主要人物、時期、主要觀點、學派,使用表格方式列舉出來。再隨機抽出幾名學生于講臺上寫出已整理的表格,教師并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講述與分析。課后,教師將全班學生列舉出的表格收集,仔細評閱后;再將具體狀況反饋于學生。如此一來,學生于初中歷史教師指導下進行列表、討論,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三、結束語

查看全文

政黨價值觀形成的歷史條件

政黨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不是孤立的,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社會歷史條件是最基礎的條件。本文擬從社會經濟條件、政黨的階級基礎和政治文化傳統三個方面對此作一探討。

一根據唯物史觀的原理,價值觀的歷史發展是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歷史發展的觀念表現,物質生產及其賴以進行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為價值觀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礎。社會經濟形態的變化必定會反映出價值觀的變化。

首先,一定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經濟形態決定著政黨價值觀的性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是唯物史觀的一條基本原理。作為社會的上層建筑,政黨價值觀的形成和確立需要特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人類社會的發展史表明,人類社會的物質生產活動和社會經濟狀況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政黨及其價值觀是社會物質生產和經濟狀況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從人類社會的不同發展階段來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物質生產水平和經濟狀況不可能產生現代意義上的政黨,也就更不可能出現政黨價值觀。政黨及其價值觀是近現代社會的產物。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只有在政治權力能夠成為一種可以用來實現某種利益的力量,商品經濟生產的自由平等原則滲透到了政治領域時,政黨現象才有可能產生。[1]當人類歷史發展到近代社會,社會物質生產水平和經濟狀況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平,政黨和政黨價值觀才得以產生。從這個意義上講,政黨及其價值觀的產生與經濟發展的階段和水平密切相關,社會物質生產和經濟條件的發展為政黨價值觀的形成提供了根本性前提和基礎。作為特定階級或政治集團意識理論化、系統化的政黨價值觀,自然反映并受制于特定社會物質生產、社會經濟形態和政治狀況。“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會生存條件上,聳立著由各種不同的、表現獨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觀構成的整個上層建筑。整個階級在它的物質條件和相應的社會關系的基礎上創造和構成這一切。”[2](P•611)舉例來說,誕生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土壤之上,憑著一股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的進取精神,為維護資產階級利益而奮斗的資本主義性質的政黨,這些它們產生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和經濟狀態就決定了其價值觀必然體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的需要,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

社會化大生產大大普及、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成熟階段不僅決定了無產階級的產生成為歷史的必然,同時也決定了它們的價值觀必然體現無產階級性質和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這就表明,政黨價值觀不是孤立存在的,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基礎之上形成的。從現實情況來看,不同國家和地區具有不同的社會經濟條件,從而產生了不同性質的政黨和政黨價值觀。在美國,發達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經濟模式孕育了共和黨和兩大資產階級政黨,它們的價值觀也都包含著“民主”、“自由”等資產階級性質和元素;在德國,資本主義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環境污染等問題,同時也喚起了民眾的環保意識,于是德國綠黨應運而生,其價值觀也相應地是重視環保的生態主義。這些例子,說的是社會經濟條件對政黨價值觀的決定性作用。在政黨價值觀中,必然包含著政黨在經濟方面的主張。對于任何政黨和政黨價值觀而言,其經濟主張都是在特定的經濟條件基礎上提出來的,都是以社會的物質生產水平和經濟發展狀況為根據。比如,在瑞典長期執政的社會一貫主張“民主社會主義”和“在自由平等的基礎上建立人民之間的伙伴關系”,并全面推行和強化社會改良與社會福利措施,這實際上是依據瑞典的經濟條件尤其是經濟模式而提出的。只有如此,才能使政黨價值觀符合經濟發展狀況和要求,符合民眾的經濟利益和需要,政黨才能更好地生存與發展。相反,如果政黨的經濟主張和價值觀脫離了社會經濟條件,政黨就不能代表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而最終走向失敗。這是社會經濟條件對政黨價值觀具有決定性影響的重要表現。

其次,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決定著政黨價值觀的變化與更新。任何社會的經濟條件都處于不斷變化之中。社會經濟條件變化的影響因素很多,比如勞動者的素質、生產工具的應用、經濟政策的實施以及外來經濟因素的影響等。隨著人類認識能力的提高和社會實踐的發展,人類社會的總體經濟形勢是不斷向前發展的,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生產關系不斷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和要求。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科技革命的進行尤其是先進生產技術的廣泛應用,世界上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社會經濟條件和經濟發展狀況處于急速的發展變化之中。實踐證明,社會經濟條件的發展變化會引起政黨價值觀的變化與更新。如前所述,政黨的價值觀具有社會歷史性。這就決定了,政黨價值觀不僅是在一定的歷史經濟條件下產生,而且會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的發展變化而不斷地變化與更新。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發展階段和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經濟條件都有特定的表現和反映,處于特定時代(階段或時期)的政黨都會面臨著特定的任務和使命。相應地,政黨價值觀必然與這些特定時代的特定任務和使命聯系在一起。形勢和任務變了,政黨價值觀也會隨之變化。只有不斷調整、更新政黨價值觀,政黨及其價值觀才能不斷適應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和要求,從而穩固自己的經濟基礎。從政黨實踐來看,因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而引起政黨價值觀變化的現象屢見不鮮。特別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突飛猛進,商品、技術、信息,尤其是資本在全球市場自由流動,世界各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不少新情況新問題,如商品、資本流動加快,各國經濟的相互依存度增強,局部的危機很可能產生一種一損皆損的連鎖反應。針對以上情況,西歐各國政黨積極調整價值觀,尋求對策:在德國,施羅德的“新中間主義”更多考慮到德國工會傳統勢力較為強大的現實特點,在謹慎吸收新自由主義的若干做法的同時特別注重維護社會公正和基本社會福利保障,以避免與工會勢力發生直接沖突;在英國,布萊爾的“第三條道路”從英國保守黨連續執政十多年、保守主義經濟政策根深蒂固的實際出發,主張重新界定政府、市場和個人的作用,通過政府、企業、個人的共同參與,建立一個更加公開、公正和繁榮的社會,因此在經濟社會領域接納了較多的新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的東西,以便贏得選民的認可和支持;在法國,若斯潘的“新社會主義”則繼承了法國社會黨的獨特傳統,并顧及到左翼執政聯盟內共產黨、綠黨等左翼激進政黨的政治主張,提出“要市場經濟,不要市場社會”的口號,并呼吁對經濟全球化進行必要的調控。這樣的例子還很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綜上可見,政黨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無不與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和變化著的社會經濟條件密切相關。這是我們探討政黨價值觀時必須注意的問題。

二政黨是代表特定階級、階層利益和愿望的政治組織,階級性是政黨的本質特性。在社會政治狀況中,階級基礎成為最重要的方面。政黨價值觀作為政黨所代表的那部分階級意識的理論化和系統化形式,自然受到階級基礎的制約。階級基礎是影響政黨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另一根本因素。其一,有什么樣的階級基礎,就會形成什么樣的價值觀。比如,資產階級各政黨是以大大小小的資產階級作為自己的階級基礎,由此形成了反映資產階級思想觀念的各種價值觀,如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法西斯主義、國家主義等。資產階級政黨盡管有形形色色的派別,但其價值觀根本上是資產階級性質的,目的是鞏固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試圖把政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永遠維護資產階級或不同資產階級集團的利益。資產階級政黨標榜的“自由、平等、博愛”,宣揚所謂的“自由、民主、人權”,聲稱代表著全人類的價值觀,但具有明顯的虛假性和局限性。比如,資產階級政黨標榜的“民主”的價值觀絕非普通民眾的真正的民主,是資產階級的虛假的民主,其實質是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實行專政。列寧在“十月革命”后援引馬克思主義教導工人的話說:“一分鐘也不要忘記這種‘民主’的資產階級性質,忘記它是有歷史條件的和有歷史局限性的,不要‘迷信’‘國家’,不要忘記,不僅在君主制度下,就是在最民主的共和制度下,國家也無非是一個階級鎮壓另一個階級的機器。”“資產階級不得不偽善地把實際上是資產階級專政,是剝削者對勞動群眾的專政的(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說成‘全民政權’或者一般民主,純粹民主。”[3]

查看全文

歷史條件黨的價值追求挑戰及應對

摘要:探討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價值追求面臨的挑戰及對策對堅定黨的理想信念,增強黨的凝聚力、戰斗力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通過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分析我黨的歷史使命和現實責任。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價值追求面臨諸多挑戰,如改革開放的艱巨性、長期性,發展市場經濟過程中的負面現象,西方的“價值滲透”,黨內的不良現象或傾向等。基于此,我黨應重視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引導,加強黨內法治建設,重視完善黨的選賢任能制度,營造良好的黨內民主氛圍和環境,以真正實現黨的理想目標和價值追求。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價值追求;挑戰;應對

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追求、實踐活動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始終肩負著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服務的使命和責任。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黨的價值追求必須立足的現實。新時代我國主要矛盾表現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間的矛盾。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我黨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我黨政治生活的主題和基本的價值追求。

一、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價值追求的意蘊

一個政黨的價值追求是在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是“社會生活中的人們對政治世界的認識所形成的觀念,包含人們對某種政治系統及與其相關的政治活動的規范的看待、評價,還包括由此形而成的政治主體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的選擇規范”[1]。政黨的價值追求直接影響著政治行為主體的政治信念、信仰、立場及行為。政黨的價值追求具有一定的階級性和民族性,也具有相對穩定性,但它終會隨著社會歷史和人類政治文明的推進而不斷演變。“黨的根本性的建設是黨的政治建設,也控制著黨的建設的方向及效果。”[2]黨的政治建設蘊含黨的價值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與黨的歷代領導集體一樣,十分重視黨的政治建設。許多新的思想、觀點及理論被逐漸提出,充分反映出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價值追求。在黨的報告中明確提出,黨的政治建設是根本性建設,要放在首要的位置;而始終不忘黨的價值追求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關鍵。新時代黨的性質和宗旨即“為人民服務”始終不變,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即“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始終不變,這是黨的根本價值追求。我國發展進入新時代,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時一系列新矛盾、新困境、新挑戰也隨之顯露出來。中國共產黨應該如何做到:不忘初心和使命,從容應對國內外所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這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黨的價值追求必然面對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價值追求面臨的挑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