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價值觀養成教育探究
時間:2022-11-28 03:15:25
導語:歷史價值觀養成教育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突出教學重點,解決價值觀關鍵性問題
一般富有深刻價值的歷史感必然是厚重和深刻的理念,優秀的歷史課必然會有靈魂,也是智慧精髓。《文藝復興》一課的核心即人文精神,學生學習文藝復興目的在于進一步理解和感悟其中的人文精神,此章節內容和學生未來是否能形成正確歷史價值觀有著緊密聯系,所以在設計教學時需要突出人文精神。但必須熟知的一點即人文精神并非人文主義,雖然兩者有較大的共通性,然而也有根本性區別。歷史教師可以著名壁畫《創造亞當》為主要線索,通過此畫將人文精神發展歷程貫穿于教學中,同時將其引入在新知講解前、中間過渡以及結尾點題三大教學步驟中。該章節主要為了讓學生充分認識人文精神重獲新生,和人文主義一起閃耀在文藝復興時代,宣揚不斷努力的自身價值觀。這個時代處于動態發展過程中,也正式在此時代的人類形成合力,但也有研究學者對其解讀為:“過于耀眼的光芒會讓人失去繼續前進的動力”,由此寓意消極因素已經出現在人文主義發展中,借此召喚理性主義時代,上述教學過程緊緊圍繞人文精神,幫助學生對人文精神精髓進行深入準確理解,為形成正確歷史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創設教學情境,引領學生探究歷史史實
相關調查研究結果指出,如果學生沒有充分感受到形象直觀的歷史,那么很難形成歷史概念。創設歷史情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點和難點,也有利于學生對歷史價值觀升華。歷史教師可以借助語言描述、文字、視頻、圖片、音樂等創設教學情境,但在創設之前應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盡可能將創設的教學情境符合教學目標要求。對于《文藝復興》一課而言,其教學難點和重點為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內涵,因此需要借助相對合適的內容作為教學載體,在情境教學中通過學習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和其典型代表作品,必要時可結合文字材料、視頻和圖片,而歷史教師也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思維并為其創造充滿感性且理性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形成歷史價值觀目標。首先針對該章節選擇的第一位大師為彼得拉克,他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歷史教師就選擇一名學生深情朗讀其代表作《滿腦子甜蜜的幻想》,在學生朗讀中搭配和其文字契合的古典音樂,學生在這種學習情境中充分認識人類對自由欲望的肯定和人性的美好。第二位大師是著名文學家但丁,教師從其經典的愛情故事作為教學切入點,借助現代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他的經典油畫作品《但丁邂垢貝雅特麗齊》,借此畫作調動學生積極性后過渡到《神曲•地獄篇》解讀。通過渲染地獄氣氛引導學生感受但丁游歷歷程,之后再借助文中有著極大反差的角色展開對比,讓學生在理性思考氛圍中理解但丁新舊過渡的顯著特點,即挑戰教皇權威的同時捍衛傳統信仰,進一步感受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
三、合理設置問題,完成對歷史價值觀升華
問題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不可缺少的途徑,有利于活躍學生思維,最重要是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價值觀。教師應引導學生獨特理解所學歷史內容并形成自主觀點,使學生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在《文藝復興》一課最后環節,歷史教師將中國現實問題聯系所學的文藝復興知識,并以一年前著名報刊《南方周末》在2007年12月刊登的關于“中國是否需要一場文藝復興”為論戰素材設置成問題拋給學生,事實上讓學生在集體思維碰撞以及自身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將對人文精神理解科學合理應用至中國發展現狀等問題探討分析中,幫助學生進一步內化和升華歷史價值觀。可以說這種問題對學生歷史素養要求較高,教師就展示報刊中權威主義和自由主義兩個論戰雙方的觀點作為學生參考,而學生在此過程中自然而然會產生有一定價值的提問,例如中國的文藝復興的基礎是否基于傳統文化?文藝復興和中國之間有何關系?中國社會究竟是被壓抑的任性還是過于張揚的人性?此時就需要歷史教師積極引導,不將正確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與學生開展平等溝通交流,并給予學生充足的討論和反饋時間,由此激發不同論點碰撞。
作者:莫菲 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新華中學
- 上一篇:綠色活動促進養成教育
- 下一篇:淺議賞識教育在小學語文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