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市場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2 21:01: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糧食市場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糧食市場監督檢查思考
自從《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頒布實施以來,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作為監管糧食市場的執法官,充分履行了《條例》所賦予的監督職能,對糧食流通市場的規范有序起到了一定作用。一是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作為一個新的執法部門,完成了自身職能的轉化。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不僅是執行宏觀調控政策的載體,同時,也發揮了載體的調控機制和市場監管機制的作用。糧食流通監督檢查納入糧食流通管理體系,使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進入了依法行政的一個新階段,從而使糧食行政管理的社會地位和形象得以提升。二是糧食收購資格許可制度的建立,為糧食流通市場的規范有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實施糧食收購資格許可制度,既是糧食市場放開后,糧食經營多元化的要求,同時,也是因為糧食商品的特殊性和消費的不可替代性而必須實行宏觀調控的必然要求。嚴格把好糧食收購許可準人關,就成為糧食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責。三是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與其他糧食涉管部門對糧食流通整個過程實施監管,構筑了糧食安全包括數量安全和質量安全的防御體系。糧食行政部門從一個單純經濟管理部門轉變為一個具有執法權的行政管理部門,這就意味著承擔糧食安全的重任有了法律保障。對糧食的收購、運輸、保管以及糧食經營統計的執法檢查,對于維護糧食流通秩序,維護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證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實和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四是對糧食市場實施監督檢查,是保障國家惠農政策的落實,保護農民利益的重要手段。國家對“三農”問題歷來非常重視,將“三農”問題提高到關系國家穩定發展和全面達小康的高度來對待。沒有農村的穩定,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沒有農業的發展,實現“四個現代化”就成為一句空話;沒有農民收入的提高,就不可能全面達小康。對糧食市場實施監督檢查,就是要籍此手段防止“谷賤傷農”,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國家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其目的也緣于此。基于以上認識,作為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一、大力宣傳《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自《條例》頒布實施以來,我們通過各種媒體進行宣傳。同時,組織各種經濟成份糧食經營者集中學習《條例》,并通過市廣播電臺“空中立交橋”欄目,與廣大市民互動,向廣大市民宣傳。在“3.15”維權日、世界糧食日,我們在人流比較集中的地方設攤宣傳;在糧食收購季節,我們在各糧食收購點張貼布告宣傳。通過各種宣傳活動,其目的就是要使糧食經營者知法、守法;使廣大百姓特別是種糧百姓能夠懂法,并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二、嚴格把握糧食資格的許可。凡申請糧食收購資格許可的,我們不僅對其申請材料是否齊全進行形式審查,而且還對其儲存設施、計量設施、檢化驗設施進行實質審查。只有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都通過的,我們才發放《糧食收購許可證》。對于一些較大的公司制加工企業,在建設期間因未能辦理諸如房產證等資料的,通過實地勘查、填表登記確認后予以發放許可證,以便其盡快投產收益。三、加強巡回檢查。在收購高峰期間,監督檢查科的同志幾乎每天都在各收購經營點督查,發現問題,要求立即整改。對于已領收購證但又不入市收購或因自身條件的限制不能入市收購的,我們做其思想工作,要求其將收購許可證主動上繳退市。20*年,岳池縣糧食局有兩家主動上繳糧食收購證,退出了收購市場。四、督查最低收購價政策的落實。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是國家的惠農政策之一,落實得好差,涉及到保護農民利益的問題。執行最低價收購政策的主體雖然是改革后的國有糧食企業,但企業自身利益訴求與執行政策往往也有矛盾,對其實施監管必不可少。托市收購期間,我們主動配合國有收儲公司對各托市收購點的收購價格和收購質量進行督查。同時,對非托市收購點的收購經營者,也要求其把握收購質量,禁止收購不符合運輸條件的高水分糧。對糧食市場實施監督檢查,是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責。《條例》的頒布實施,對糧食行政部門依法行政規范糧食市場秩序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三年的實踐,也引發了我們的一些思考。一是涉糧管理部門多,責任難以理清。一個單一商品的糧食市場的管理,涉及到工商、質監、物價、衛生、糧食等眾多部門,每個部門只管糧食流通的一個環節或幾個方面,其監管就缺乏連續性。因此,責任也就難以理清和落實。如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某中央糧食儲備庫糧食灑水事件,工商部門認為是摻雜使假,要對其罰款。而我們糧食部門按照《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的權限,當即指出中央糧食儲備庫的管理權限在國家糧食局,而《條例》中根本沒有賦予省市工商、糧食部門管轄權。這種脫節的監管責任該誰負責,實在難以分清。又如對無收購許可證人市收購的行為,工商部門既可以管,也可以罰,而糧食部門對無證收購行為只有檢查權,沒有處罰權。要處罰,就需移交給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而工商管理部門是否處罰或處罰是否適當,糧食部門不得而知。同樣是執法部門,相比之下,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就成為弱勢部門,其社會地位和執法形象受到影響。二是糧食收購資格許可門檻過低,導致經營者都往這一市場擠。三萬元的資金和50噸的倉儲條件,夠資格的比比皆是,這就有可能使糧食市場處于過度競爭狀態,或者出現只領證不入市的狀況,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糧食多時少渠道、糧食少時多渠道”,這對構建有序的糧食市場是極為不利的。三是《條例》的一些規定與實際不符。如《條例》規定收購者未執行國家糧食質量標準的,由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予以警告,警告后仍不改正的,并造成農民或其他糧食生產者的利益受到損害的,可處以罰款。很顯然;將“造成農民或其他糧食生產者的利益受到損害”的作為罰款的前置條件,在實踐中就難以出現可處罰款的事實依據。經營者收購高水分糧,即使在儲存過程中變質,這是經營者的事情,他根本不可能造成農民利益或其他糧食生產者的利益受到損害,相反地省卻了農民整曬糧食的麻煩,這一規定實際上沒有實踐意義。當然收購時質價不符,則另當別論。又如《條例》規定,未建立糧食經營臺帳或糧食經營臺帳保留時間不足3年的,由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一個糧食經營個體戶,只要求有3萬元的資金和50噸的儲存設施,一年周轉十次也不過500噸,更何況一些個體戶年經營量不過百十噸,真不知建經營臺帳并保留3年時間,對相關決策部門起到什么作用。這一規定有什么實際意義。如此規定,那些農民經紀人的經營量人均都在300噸以上.又如何去管理呢?四是多頭執法不利于市場和諧。在前面已提及涉管部門多,責任難以理清的問題。實質上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而另一方面,多頭執法也存在擾民的問題,一個糧食經營者,今天工商部門來查,明天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來查,后天又是衛生、物價部門來查,如此眾多的檢查,糧食經營者苦不堪言。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在管理糧食工作上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技術優勢,建議決策部門授權“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充分行使監督檢查權,包括對糧油收購、加工、流通環節的監督檢查,這樣,既有利于責任明確,又可避免多頭執法擾民的問題。
糧食市場的構造設計研討
摘要: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核心,是廢除“雙軌制”,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用市場化的手段實現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和對糧食消費的保障。在市場主體、市場體系、市場結構、市場規則、企業戰略、政府職能等方面進行體制性和機制性的改革,建立企業完全市場經營,政府適當調控的運行體制;建立自主經營,自我約束的國有糧食企業經營機制;并配套建立市場化的農民利益保護機制,糧食安全保障機制;糧食產業化引導機制和糧食企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機制。我國糧食市場選擇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現實的,糧食市場結構的現實選擇應該是壟斷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從效率上講,介于完全競爭與純粹壟斷之間,可以發揮競爭和壟斷兩個方面的優勢。
關鍵詞:糧食經濟市場結構糧食流通體制
Abstract:Thereformofthegraincirculationsystemscore,isabolishes“thetwotracksystem”,raisesenterpriseseffectivenessofoperation,realizeswiththemarketabilitymethodtothefoodproductionsupportandthesafeguardwhichexpendstothegrain.Inaspectsandsoonmarketmainbody,marketsystem,marketmechanism,marketrule,enterprisestrategy,governmentfunctioncarryoninstitutionalandthemachinabilityreform,establishestheenterprisecompletemarketmanagement,thegovernmentsuitableregulationmovementsystem;Theestablishmentoperatesindependently,selfrestraintstateownedgrainenterpriseoperatingmechanism;Andnecessaryestablishmentmarketabilityfarmerbenefitprotectionmechanism,foodsecuritysafeguardmechanism;Grainindustrialproductionguidancemechanismandgrainenterprisestateassetinflationproofingandappreciationmechanism.Ourcountrygrainmarketchoicecompetescompletelythemarketmechanismmaynottake,isalsonotrealistic,thegrainmarketmechanismsrealitychoiceshouldbemonopolizesthecompetitivemarket,themonopolycompetitivemarketbyefficiency,betweenissituatedbetweencompetescompletelywithmonopolizespurely,maydisplaycompetesandmonopolizestwoaspectsthesuperiority.
Keywords:GraineconomyMarketmechanismGraincirculationsystem
糧食走向市場化,用市場解決市場中的問題,實質就是要提高糧食經濟發展的效率。糧食經濟的市場化首先應實現糧食經濟制度的市場化。
糧食流通問題的核心,是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用市場化的手段實現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和對糧食消費的保障。在市場主體、市場體系、市場結構、市場規則、企業戰略、政府職能等方面進行體制性和機制性的改革,建立企業完全市場經營,政府適當調控的運行體制;建立自主經營,自我約束的國有糧食企業經營機制;建立市場化的農民利益保護機制,糧食安全保障機制;糧食產業化引導機制和糧食企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機制,是糧食市場的結構設計的重點。
糧食市場監督檢查制度
為了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糧食市場體系,促進公平競爭,保護糧食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特制定本辦法。
一、監督檢查范圍
(一)糧食經營者在甘肅省行政區域內從事糧食收購、銷售、儲存、運輸、加工等經營活動(以下統稱“糧食經營活動”),適用本辦法。
糧食經營者,是指從事糧食收購、銷售、儲存、運輸、加工、進出口等經營活動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體工商戶。
所稱糧食是指小麥、稻谷、玉米、雜糧及其成品糧。
(二)糧食經營活動是否遵守自愿、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是否損害糧食生產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否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政府對糧食市場的管控模式思索
年,在國際糧價大幅波動的情勢下,總體看,我國糧價仍處于平穩運行階段。這其中雖然也有95%自給率因素的存在,但在更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國政府對糧食市場行之有效的管控模式。
一、管控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糧食流通環節的資源優化配置
我國是世界糧食生產和消費大國,需要面對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市場的平穩運行是我國政府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黨的十七大在新的形勢下重申,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在市場經濟中,糧食市場的穩定依靠的是資源的合理配置。因此,我國政府對糧食市場管控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糧食流通環節的資源優化配置。在有效的政府管控下,我國糧食市場實現了平穩運行,糧價波動被有效抑制、農民利益得到了合理體現。
顧名思義,資源配置(resourceallocation)就是對資源的安排和搭配,是將資源(生產要素)在各種潛在用途上進行分配,以生產出一組特定的最終產品的經濟方式。資源配置是經濟學的核心問題。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盡可能地將有限資源配置到更有效的地方,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目標。
隨著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細化以及市場經濟的日益繁榮,流通環節得以產生,其重要性也日益顯現。資源在流通環節中的優化配置是影響整個國民經濟運行效率的關鍵。有專家指出,產品從生產到消費,幾乎90%的時間用于流通。在市場經濟里,生產商品僅僅是為了銷售而不是消費。銷售和消費的脫節其實是很大的浪費,這種資源配置的效果根本沒有達到帕累托最優。而只有“物暢其流”,才能保障生產與消費的銜接,才能有效解決供需矛盾、資源浪費、產業發展等一系列問題。
二、管控的手段堅持以市場為主導。計劃與市場相結合
糧食市場營銷模式優化與創新
[摘要]中國糧食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國有企業占據了市場絕大份額。對于某些民營企業來說,雖然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且逐漸進入糧食行業的中高端市場,但與國有企業展開正面競爭時,并沒有顯著的優勢。從這一角度來看,需要對糧食市場的營銷模式進行重新評估,創新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優秀策略,促進行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糧食市場;營銷模式;市場模式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糧油企業在逐步發展的過程中,發展規模逐漸壯大,企業與經濟社會間存在緊密聯系,糧油市場面臨更加復雜的外部環境。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之下,如果單純被動地適應外部環境,顯然會阻礙自身發展。需要基于市場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企業競爭戰略,穩定行業趨勢。
1糧食市場的營銷環境
1.1經濟環境。從經濟環境來看,外部國際局勢正在發生顯著轉變,各種不確定因素使得我國的經濟形勢變得更加復雜,宏觀經濟問題成為當前糧食市場的主要問題。雖然我國的經濟正處于穩定發展階段,在全球經濟體中處于前列,但仍面臨不小的下行壓力。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機構改革也在全面推行,一系列政策的出現都體現著我國對民生改革的決心。在對外方面也積極采取開放政策,尤其是“一帶一路”的提出,改善了我國外部政策環境,也讓我國和其他國家建立了緊密的戰略關系。綜合來看,在一個平穩增長的經濟階段,需要對糧食市場保持足夠的信心,始終讓行業發展走在持續健康的目標之上[1]。1.2政策環境。從具體政策來看,我國是傳統農業大國,糧食作物保證了我國農業的穩定持續發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國人口基數較大,在政策方面會有相關產業的積極鼓勵措施,糧食市場在未來經濟發展中也會有巨大的機遇。從整體的經濟形勢來看,糧食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市場的進步,也確保了農業生產的穩定。2004年以來,我國不斷改進糧食收購政策,政府在進行宏觀調控的過程中,基于糧食產業進行了規劃管理。部分企業為了適應國家政策的轉變需要尋找自身的發展戰略,在優惠政策的影響下更好地維持自身的發展。1.3社會環境。目前,糧食不僅具備實用價值,還逐漸上升為一種傳統飲食文化,無論是水稻、小麥還是玉米,都已經走在綠色有機化的道路之上。因此,從整體的社會環境來看,消費者對糧食的需求仍不可或缺,證明糧食市場的發展前景不會受到嚴重影響。即便其他產業會因為經濟危機等因素受到不利影響,對于糧食產業來說,其始終是社會發展的必要產業。1.4技術環境。技術環境特指糧食產業的技術發展,其中包括技術研發、設備使用等。作為我國發展前景良好的糧食產業,需要更加關注技術環境,了解是否有技術提高的可能性與糧食流通體系的完整性。糧食的生產和銷售不需要過高的技術,需要技術支持的是糧食的加工儲存,要加大對該方面的投資,獲取穩定效益。
2市場競爭模式分析
小議政府對糧食市場的管控模式
摘要:我國政府對糧食市場管控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糧食流通環節的資源優化配置,管控的手段堅持以市場為主導、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管控的平臺基于由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組成的糧食市場體系以及儲備體系。在有效的管控模式下,我國糧食市場實現了平穩運行、糧價波動被有效抑制、農民利益得到7合理體現。
關鍵詞:我國政府;糧食市場;管控模式
2008年,在國際糧價大幅波動的情勢下,總體看,我國糧價仍處于平穩運行階段。這其中雖然也有95%自給率因素的存在,但在更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國政府對糧食市場行之有效的管控模式。
一、管控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糧食流通環節的資源優化配置
我國是世界糧食生產和消費大國,需要面對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市場的平穩運行是我國政府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黨的十七大在新的形勢下重申,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在市場經濟中,糧食市場的穩定依靠的是資源的合理配置。因此,我國政府對糧食市場管控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糧食流通環節的資源優化配置。在有效的政府管控下,我國糧食市場實現了平穩運行,糧價波動被有效抑制、農民利益得到了合理體現。
顧名思義,資源配置(resourceallocation)就是對資源的安排和搭配,是將資源(生產要素)在各種潛在用途上進行分配,以生產出一組特定的最終產品的經濟方式。資源配置是經濟學的核心問題。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盡可能地將有限資源配置到更有效的地方,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目標。
糧食市場價格分析探討
摘要:對中國糧食進口到岸價與國內批發價分析表明,美國、泰國等國外糧食進口到岸價總體高于中國國內批發價,目前國外糧食市場對中國尚不構成直接沖擊,但由于國際糧價波動幅度明顯高于中國,應防止國際糧價繼續下跌沖擊中國市場。從出口市場來看,中國與其他主要出口國糧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價相差不大,無明顯出口優勢。
關鍵詞:糧食;價格;對比。
1.國內糧價與國外糧價比較。
對國內外市場糧食價格長期走勢的研究表明,糧食價格變化大約每10年一個周期。長期以來國內、國際糧食價格走勢接近一致,兩個市場價格相關性呈逐步增強態勢。而通過對近年兩個市場的價格對比可以看出,近期糧價差距縮小,目前,國外糧食進口到岸價高于國內批發價,中國與其他主要糧食出口國糧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價格相差不大。由于影響價格對比的因素復雜,特選擇品種、品質及價格條件接近的進行比較。
1.1國內糧食批發市場價格與進口美國、泰國糧食到岸價比較。
國外糧食是否對國內沖擊,關鍵在于國外糧食進口至中國后與國內糧價的比較,在此通過選擇當前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市場(美國小麥、玉米及泰國大米),與國內糧食批發市場價格進行比較,可看出年以前,國內批發市場小麥、玉米價格一直比進口到岸價低30%左右,大米價格與進口到岸價接近,經過年國際糧價大漲大跌后,目前中國小麥、玉米及南方大米批發價格與進口到岸價接近。
整頓和規范糧食市場秩序規劃
一、整頓和規范工作的主要目標
2005年-2007年整頓和規范糧食市場秩序的主要目標:一是強化糧油儲存安全的管理,確保地方儲備糧油帳實相符、質量良好和儲存安全,保障糧油調得動、用的上,確保糧食經營者有安全的庫存數量,其儲糧、運輸符合標準和技術規范;二是加強糧食收購市場管理,糧食收購市場中的經營者全部合法經營,確保糧食收購者按照國家糧食質量標準,以質論價,不發生損害農民和其他糧食生產者的利益事件;三是建立糧食流通統計報告制度,達到所有符合條件的糧食經營者和用糧單位設立《糧食經營臺帳》、真實反映經營情況的目標,為國家實施宏觀調控政策提供可靠依據;四是強化陳化糧監管措施,杜絕陳化糧流入口糧市場;五是實施糧食質量監管,確保糧食質量安全;六是推進“放心糧油工程”,繼續規范糧食行業的經營、管理,凈化我縣糧油市場,使我縣“放心糧油”企業達到12個,“糧油銷售放心店”達到19個,“放心糧油”產品在縣城的市場占有率達到80%,在農村的占有率達到50%,
二、實施步驟
(一)糧油儲存安全實施步驟
2005年,按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以及《天津市地方儲備糧油庫存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結合本縣實際,完成《薊縣儲備糧油庫存管理辦法》的制定工作,使糧油保管庫存工作走上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
2006年,按照《糧食流通管理條理》和天津市有關規定,根據我縣實際,完成《薊縣糧食行業糧油儲存及運輸管理辦法》的制定工作,確保糧食經營者使用的糧油倉儲設施、設備符合有關標準和技術規范,儲存的原糧符合國家標準,儲存數量符合市政府規定的最低和最高庫存量的規定,糧食運輸符合國家技術標準和規范。
糧食市場供需調查及建議
一、當前樂山保障糧油供需平衡的措施及效果
(一)不斷增強宏觀調控能力樂山連續4年啟動稻谷最低保護價收購政策,連續5年啟動油菜籽臨時收儲政策,強化外調對接,深化糧食產銷協作關系,基本形成產銷銜接、適銷對路、優糧優價的樂山糧食流通新格局。2016年,全市從生產者購進糧食23.8萬噸、外購糧食70.5萬噸,購進菜籽油、花生油、調和油等食用油3.5萬噸。全年糧油市場總供給量達184.7萬噸,供需消費保障有力,多元化需求基本滿足,總體保持平穩。(二)提升儲備糧規范化管理水平全市有儲糧點51個,糧食儲備有效倉容42萬噸,現儲有中央儲備糧及省、市、縣三級地方儲備糧,常年儲糧保持在25萬噸以上;同時在沐川、峨邊、馬邊、金口河等4個區縣分別建立了1000-3000噸的縣級儲備,有效保障了邊遠地區的糧食供需。十二五期間,爭取涉糧項目資金1.93億元,完成“危倉老庫”維修改造及功能提升31.22萬噸倉容。當前正投資6092萬元實施全市11個低溫糧庫改造;爭取2200萬元資金推進糧庫智能化升級,擬建市級平臺1個,縣級終端10個,智能糧庫22個。全市糧食倉儲基礎設施明顯改觀,區域糧食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三)完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建立省、市、縣應急小包裝糧油5050噸,確定應急加工企業20個、應急配送中心15個、應急供應網點232個。建立健全重點地區、重點領域的糧食預警、監測和動態信息管理系統;進一步落實職責,加強演練,配備設施,確保糧食應急時能迅速調動、正常運轉。(四)深化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全市有國有或國有控股糧油購銷和儲備企業17家,糧油工業企業40家,其中27戶規模以上企業年糧油交易額51億元,工業總產值25億元,利潤6000萬元。市里引導糧食加工龍頭企業發展“農村合作社+基地+加工企業+配送銷售”全產業鏈模式,簽訂優質糧油訂單60萬畝;大力創建糧油品牌,全市現有糧油品牌14個,其中著名商標4個,知名商標3個;積極打造“放心糧油”招牌,建成放心糧油示范店88個、配送中心9個、示范基地5個。糧食產業的穩步快速發展,為糧油供需平衡提供了豐富優質穩定的糧源。(五)規范糧食市場流通秩序當前行政審批糧食收購許可118個,全市11個區縣均設立了監督檢查機構,執法主體明確,責任落實進一步強化。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計開展政策性糧食收購、糧油庫存、糧食統計制度執行、糧食質量等各類糧食流通監督檢查1845次,出動檢查人員5350人(次),檢查糧食企業3004戶(次),處罰違法違規案件87例。全市糧食流通秩序有條不紊。
二、樂山糧食供需的瓶頸與難題
(一)糧食產需矛盾仍然存在樂山地處丘陵,山多地少。現有犍為、井研、夾江、市中區、五通、沙灣、峨眉山7個產糧區縣,其中犍為和井研為產糧大縣;有沐川、馬邊、峨邊、金口河4個糧食純銷區。雖然產區縣多于銷區縣,但據調查顯示,市中、五通、沙灣、峨眉4個區縣產糧自給并不足,而4個邊遠高寒山區90多萬人的口糧,需依靠外購糧食供應。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勞動力轉移,糧食剛性需求不斷增加,全市農業人口通過市場購糧的情況呈逐年上升態勢。2016年全市糧食總產量110.7萬噸,社會需求總量180.8萬噸,產需缺口70.1萬噸,糧食自給率為61%;油料總產量7.9萬噸(折合食用油2.7萬噸),社會需求總量5.9萬噸,產需缺口3.2萬噸,油料自給率45%。由此可見,樂山自身的糧食產量尚無法滿足本地糧食市場需求。(二)糧食結構性失衡較為明顯以2016年為例,全市糧食消費總量中占比最大的是飼料用糧95萬噸,占消費量的52.5%;口糧位居第二,消費76.1萬噸,占消費量的42%;其他為工業用糧和種子用糧,分別占消費量的4.8%和0.1%。在飼料用糧中玉米用量最大,而從全市出產糧食品種結構看,玉米年產僅23.4萬噸,遠不能滿足消費需求;轉化及工業用糧103.7萬噸,主要用于飼料和食品加工,消費品種為小麥、玉米、大豆等。因此,小麥粉、玉米、粳稻、糯米、大豆、食用油等多個品種需從全國24個省和川內9個市州調劑才能滿足全市口糧和工業用糧需求。(三)優質糧油增長量難以滿足消費需求調查還發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糧食的需求也在發生著從量到質的轉變,如:粳米消費由人均17.5公斤增加到30公斤以上,秈米消費由85%下降到70%;北方玉米油、葵花油、大豆油融入南方;進口大米、橄欖油進入普通百姓餐桌。粗糧、細糧搭配顯現;中高低端產品市場進一步細分,中高端消費群體逐步增多;科技帶動糧食用途廣泛,如副產物的利用、藥用價值、工業燃料的提取等用量逐步增加。人們對優質糧油的需求正在逐漸增大,多元化的糧食消費市場已基本形成。綜上所述,既要保證口糧絕對安全,又要保證糧食市場供需平衡穩定是糧食安全保障的新要求。目前,樂山糧食供需處于銷區市場,糧食需求對外依存度極其明顯,全市糧食安全保障要通過不斷引進糧源,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樂山糧食流通及安全保障將面臨長期艱巨的任務。
三、樂山糧食供需平衡的對策建議
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立足“大糧食、大產業、大創新、大發展”思路,以服務民生、服務經濟社會大局為目標,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糧食工作的主線,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深化改革、補齊短板、提質增效,縱深推進“糧安工程”,積極培育糧食產業經濟新動能,著力破解糧食流通難題。(一)在“建”字上下功夫,加速推進“糧安工程”全面實施一是以建物流區暢通渠道。以“引糧入川”、“引糧入樂”為著力點,以實現糧食“四散化”為目標,依托樂山便利的交通樞紐及區位優勢,加快推進糧食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樂山10萬噸糧食物流園、峨眉山8萬噸中糧物流園、夾江豐收物流園以及井研、犍為、沙灣等區縣的省二、三級糧食物流區建設,形成糧食外聯、內通、下接互通網絡,把樂山打造成為“北糧南運”出入川糧食的重要物流集散中心,融入成-綿-樂糧油食品產業走廊,以穩固的糧源保障糧食供需平衡。二是以抓倉儲提升儲糧品質。圍繞糧食儲備能力提升,推進糧食現代倉儲體系建設,重點解決設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的問題。依托低溫庫、智能糧庫建設,推廣應用綠色生態智能儲糧技術,在市中區、峨眉山市新建2個總倉容18.25萬噸的低溫儲備庫,在五通、犍為、沙灣、沐川、馬邊、峨邊、金口河等區縣完成7個總倉容9.79萬噸的儲備升級低溫庫改造項目;以省定示范庫、儲備庫為重點推進現代智能糧庫建設。以科技信息化、管理精細化提升儲備糧管理,確保儲糧數量安全、質量安全、品質提升。力爭全市重點糧庫在十三五期間,基本實現“作業流程標準化、信息采集自動化、倉儲保管智能化、業務管理集成化、經營管理智慧化”。(二)在“穩”字上下功夫,強化糧食宏觀調控體系建設首先是穩定糧油購銷。根據市場需求,重點抓好糧源的有效銜接:堅持糧食政策性和市場化收購并重,積極探索市場化收購資金保障的長效機制;創新經營方式,主動融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訂單農業,發展優質糧油充實儲備;拓寬購銷渠道,加強產銷區對接和合作,建立和完善穩定的糧油購銷市場網絡。其次是完善糧油質量監管體系。與依法管糧“放、管、服”結合,建立科學的行業準入機制和生產許可機制,促進流通,搞活經濟;認真落實主體責任,嚴把儲備糧、社會糧食、加工糧食質量關,與工商、質監等部門配合,做好監督檢查、庫存檢查、質量調查、供需調查以及品質測報,確保數量真實、質量合標,嚴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流入口糧市場,切實營造規范、誠信、自律的糧食市場流通秩序。第三是健全糧情監測預警機制。認真執行保供穩價政策,在糧價波動超過15%且價差較大時,啟動預案平抑糧價;在供需發生較大變化時,動用儲備平抑市場;在發生自然災害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全力保證救災供應;進一步加強應急網點建設和維護,健全供應網絡,確保供應網點全覆蓋;適當增加小包裝儲備,加快應急供應“儲加調送”一體化建設,重點抓好馬邊、峨邊、金口河、沐川等4個邊遠縣區的應急保障。(三)在“融”字上下功夫,激發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活力一是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加快產權制度改革,探索國有資產經營和監管有效形式,逐步實現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推進國有及國有控股糧食企業戰略性兼并重組,對個別規模小、換庫壓力大、抗風險能力差的儲備企業進行改革;正確處理好國有企業與多元市場主體的關系,發揮好國有糧食企業在流通市場中的主導和示范作用,有效利用資源優勢,采取股份合作、交叉持股制等多種形式,引入多元經濟主體融合發展,壯大資本,發揮效能;摒棄“坐、等、靠”思想,創新經營,盤活存量資產,融入現代農業產業經濟,拓展業務、延伸鏈條,做強做大做優企業,搞活流通,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推進糧食產業經濟轉型發展。引導企業通過產業合作方式與專合組織、新型糧食生產主體建立產銷合同,實現優勢互補,推動糧食經濟的快速發展;指導企業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減耗降成,增強內生動力,為企業增效添亮點;發揮好專合組織作用,引導農戶調整種植結構,推優促新,擴大優質糧油基地,有效解決稻谷品種多而雜的問題,努力提高本地稻谷品質;以放心糧油建設、“中國好糧油”行動為契機,推進優質糧油工程,調優產品結構,開發綠色優質、營養健康、個性多元的糧油新產品,打造一批質量好、信譽度高、消費者喜愛的本地優質糧油品牌;大力實施“互聯網+糧食”行動,推動產購儲加銷有機銜接,培育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四)在“節”字上下功夫,促進區域內糧食節約減損一是幫助農戶科學儲糧。在現有4.8萬個標準化小糧倉的基礎上,繼續研制推廣適合農戶使用的新型儲糧用具和新藥劑、新技術;采用示范推廣的方式,指導“兩邊一川一區”等市內邊遠地區以及犍為、五通、井研等糧食主產區的農戶科學儲糧,幫助種糧農民減少糧食產后損失。二是廣泛開展愛糧節糧宣傳教育。利用“世界糧食日”等契機,綜合網站、報刊、新聞等多種媒介宣傳方式,大力開展愛糧節糧宣傳教育活動;持續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幫助消費者樹立科學的消費理念,強化愛惜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糧食的意識,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省糧食市場調查報告
為深入分析當前我省糧食市場情況,江西省價格監測中心牽頭于10月底至11月初對南昌縣、永修縣進行了調查。調查中,采用走訪、填寫問卷、開座談會的形式,調查了8個鄉鎮、20個農戶、16個糧食企業,下發調查問卷40份;召開了由糧食、物價、農業、農資、種糧大戶和糧食加工企業參加的座談會。調查基本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糧食種植及收益情況
糧食生產保持平穩。隨著中央促進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一系列政策的實施,農民種糧積極性得到了保護,今年我省糧食種植面積、糧食產量與去年相比均有所增加。以南昌縣為例,今年中晚稻種植面積分別為8.1萬畝和84.3萬畝,與去年相比持平;雖然晚稻受稻飛虱病蟲害影響,但受災程度小于去年,加之借助科學技術的力量,晚稻平均畝產485.8公斤,比去年增加28.6公斤。
種糧收益穩步提高。有國家最低收購價的支撐,農民種糧利益得到了有效保障。以南昌縣武陽鎮種糧大戶駱順心為例,他今年共種植晚秈稻50畝,產量共21250公斤,除去每畝購買種子、化肥、農藥費用以及機耕、機收費用共238元,平均每畝凈收益為340元,與去年相比每畝增加了20元。
(二)農民售糧及糧食企業經營的基本情況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糧食浪費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