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經費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0 00:28:4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科技經費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科技領域的研究與經費分析
廣西經費投入分析
(一)一個是經費的絕對數;另外一個是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國際上通常以經費占GDP的比例,即經費投入強度作為經費宏觀結構的指標,該指標說明了支出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有的份額及其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地位。表1顯示,廣西經費投入由2001年的8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62.87億元,10年增長了7.85倍,年均增長率為22.9%。10年來,經費2001年———2005年增長比較緩慢,5年總量才54.98億元,占經費投入總量的22.9%,而且經費增量不大;從2006年開始,廣西經費投入迅速增長,2006年———2010年經費投入為184.4億元,占全部經費投入的77.1%,而年均經費增量達到10億元以上。隨著經費投入的不斷增長,廣西經費投入占GDP的比例也由2001年的0.35%增長到2010年的0.65%,10年增長了0.3個百分點,投入強度總的趨勢也是上升的,這說明廣西已認識到科技投入對經濟的促進作用。由表2數據可知,從絕對量看,2010年美國經費投入最多,達到3982億美元,占GDP比例為2.79%,投入最少的印度為92億美元,占GDP比例為0.76%,日本與韓國的經費投入強度最高,超過3%;中國經費投入為1043億美元,總量排第三,但是投入強度卻排在了第八。通過我國平均值和國際比較,我們得出:廣西經費投入強度不但遠遠低于美國、韓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也低于“金磚四國”中的巴西、俄羅斯和印度,2010年廣西經費投入強度僅僅為全國水平的36.9%。因此,無論是經費投入總量還是投入強度,廣西都顯得后勁不足,還需要更大的提高,而這也不符合廣西提出的跨越式、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二)經費來源結構經費來源主要有政府(包括事業單位)、企業、國外資金和其他資金(如金融機構貸款)等,其中政府和企業是經費來源的主要渠道。我們依據政府和企業的投資比例的不同,將經費的來源結構分為政府主體型(政府投入所占比例大于50%)、政府企業雙主型(政府、企業的投資比例相當,均在45%~50%)和企業主體型(企業投入所占比例大于50%)。如表3所示,目前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經費的來源結構都是企業主體型,日本企業資金比例最高,為78.2%,美國、德國、瑞士等國都在60%以上;而英國、加拿大、意大利等國企業資金比例相對較低,在45%,特別是意大利,則屬于政府企業雙主型國家,因此,就經費來源結構來看,在發達國家也沒有固定的一個模式,只能說明該國政府在科研經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政府科技責任較強,而2010年中國企業資金比例達到71.7%,屬于典型的企業主體型國家。表4中,10年來廣西經費中政府資金由2001年的1.16億增長到2010年的15.21億,年均增長率為29.3%,其占廣西經費的比例波動比較大,除2001年與2002年外,都達到20%以上,最高值出現在2004年的27.1%,10年來總體均值為22.8%。企業資金由2001年的5.57億增長到2010年的45.19億,年均增長率為23.2%,低于政府增長率,都是其占廣西經費的比例基本在70%左右,最高值在2008年的74.4%,最低值為2003年的61.5%,10年來總體均值為70.9%,說明廣西活動中企業已經占據了絕對的主體地位。其他資金由2001年的1.26億增長到2010年的2.38億,增長率僅僅為6.5%,其占廣西經費的比例由最高的2003年17.6%下降到2010年的3.7%,10年下降了13.9%,下降非常快。廣西經費中國外資金非常少,10年總共才0.53億,比例為0.4%,遠遠低于2010年我國1.3%的比例。要實現“創新型廣西”的目標,相對而言,廣西經費中政府資金的投入較少,比例偏低,不足以實現相對落后地區跨越式發展所要求的政府資金的帶動功能。相關研究表明:企業主導的投入模式,在我國研發整體基礎不雄厚的條件下,導致了財政資金在一些關鍵環節的不足與缺位,從而降低了整個創新體系的效率。[1]P104-109而國外的經驗表明:工業化發展的第一階段,以政府主導型模式為主,而從工業化發展的第二階段開始,則會逐步過渡到政府企業雙主導型,并最終過渡到企業主導型。[2]P23-26而廣西目前正處在工業化發展的第二階段,經費投入應該為政府企業雙主導型,政府科技投入責任明顯不足。由于政府對科技投入資金不僅可以起到導向作用,而且往往發揮著“點石成金”的效果,廣西的經濟發展處于對科技需求的旺盛期,今后無論是爭取中央財政對廣西的科技投入還是增強本級政府的自身投入,都是廣西各級政府在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增強區域競爭力中應重點考慮的問題,而企業主體型模式也值得我們反思。(三)經費支出部門分配結構的經費支出部門主要有四類:科研機構、企業、高等院校和其他事業單位。由表5可以看出,美國、日本和韓國,企業已經成為支出的最重要的主體,比例占到74%左右;德國、法國、俄羅斯和英國占63%左右,只有加拿大最低,為50.7%。2010年我國企業水平為73.4%,與美國、日本和韓國差不多。此外,中國的科研機構比例過高,而高等院校比例則偏低。表6中,廣西經費支出部門中,比例最大的是企業,由2001年的51.2%上升到2010年的62.6%,10年上升了11個百分點,是廣西經費支出的絕對主體;科研機構由2001的26.2%下降到2010年的20.3%,下降幅度不大,排名第二;高等院校由2001年的10.3%上升到2010年的13.2%,增長幅度不大;其他支出由2001年最高值的12.3%下降到2010年的3.9%,降幅非常明顯。通過表5與表6,我們得知:廣西經費中企業支出占的比重比日本低13.2%,與法國、俄羅斯接近,但是高于加拿大11.9%,總體來說,廣西企業支出比例偏低一點點;廣西科研機構支出比例相對發達國家來說過高,高等院校與發達國家差不多。對于處在工業化中期階段的廣西來說,企業比例過低,而科研機構的支出比重太高,比美國高10個百分點,比英國和日本高11.1%,比全國的平均水平高5%以上。在高等院校方面,廣西也比法國、英國和加拿大低的太多,與美國、日本和韓國差不多,但是高于我國平均水平與俄羅斯的7.1%。在其他支出方面,廣西和全國水平一樣,比例都偏高,而美國、法國等國家都基本在2%以下。這說明,廣西企業比例相對較少,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支出比例發達國家的水平較低,其他支出與發達國家偏高。(四)經費在活動中的分配活動主要可以分為三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在這三類活動中,基礎研究是對基本理論和原理的研究,成果多表現為學術論文和學術專著,短期內難以見到經濟效益,但從長期來看卻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應用研究是把基礎研究發現的新知識、新理論用于特定目標的研究。它是基礎研究與試驗發展研究之間的橋梁。試驗發展研究是把應用研究的成果直接用于生產實踐的研究,能夠在短期內就見到經濟效益。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在短期內雖然難以產生經濟效益,但是從長期看卻是一個國家和地區保持持久競爭力的源泉。從表7可以看出,意大利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比例最大,分別為27%和45.6%,法國次之,分別為25.4%和39%;美國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分別是17.3%和23.2%,日本和韓國在這兩方面的支出達到35%左右。而我國2010年的水平分別是4.6%和12.7%,,低于發達國家20%左右。廣西情況如何呢?表8中,廣西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上都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其中基礎研究由2001年的14.9%下降到2010年的3.7%,應用數據來源:中國科技部;OECD《研究與發展統計2011》。研究由2001年的19.4%下降到2010年的11.2%,均低于2010年全國平均水平。就試驗發展一項來說,我國水平是82.8%,而美國、日本和韓國只占62%左右,法國和意大利為30%左右,廣西2010年達到85.1%,不僅高于我國水平,也高于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國20%以上,高于法國和意大利接近50%。綜上可以看出,廣西與其他的發達國家和全國水平相比,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所占的比重過小,而試驗發展的費用所占的比重太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廣西經費中企業的資金占了大部分,而企業多是注重短期的經濟利益,因此對于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投入就少,而這部分投入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確實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這部分投入在國外多是由國家來進行的,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政府在投入上不足。
基本結論與對策研究
(一)1.經費投入強度低。10年來,廣西經費投入雖然增長迅速,特別是后5年,占了全部投入量的70%,經費投入強度不斷提高,2010年達到0.65%,比2001年提高了0.3%,但是增長幅度太小,經費投入強度太低,僅僅相當于全國水平的36.9%(2010年),不僅低于發達的美、日、德等發達國家2%以上,也低于“金磚四國”0.5個百分點。2.經費來源結構不合理。企業資金占據70%的絕對主體,過早地走上企業主體型階段,不利于科技創新;而政府資金占了四分之一,相對廣西工業化階段來說,比例太低,存在政府科技投入缺位現象。3.經費支出部門不合理。企業經費占60%左右,科研機構次之,高等院校比較穩定。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企業比例偏低10%,而科研機構比例偏高。4.經費活動分配結構畸形。試驗發展比例達到75%左右,而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比例不大,在12%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都低10%以上。(二)政策建議針對廣西經費投入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如下政策建議:1.全社會加大對經費投入從國際比較看,廣西投入水平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水平,強度至今未達到工業化中級階段發達國家強度的下限,在全國也屬于落后行列。從廣西科技發展戰略看,《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到2015年,全區科技發展總體目標是:科技創新環境明顯改善,創新型廣西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支撐引領產業發展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明顯提高,科技進步達到全國中等水平,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8%。廣西未來5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與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2.2%。目前廣西投入水平既不符合經濟發展階段,也不符合未來科技發展戰略目標,現階段繼續加大全社會經費的投入,爭取2015年達到2.2%的目標,任務艱巨但是意義重大。2.加大政府對企業的研發經費投入根據國際經驗,當一個國家經濟處于發展初期,/GDP一般在0.5%~0.7%左右;經濟起飛階段,該比例應上升到1.5%左右;進入穩定發展期,應當保持在2.0%以上。目前,廣西已經進入到經濟起飛階段,但是直到2010年,其/GDP的比例才達到0.65%,強度處于發展初期,這樣矛盾就產生了,經濟起飛需要科技的支撐,而廣西投入強度卻還處于發展初期階段,這一定會影響廣西整體創新能力。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對企業的研發經費投入,有關研究表明,政府的支出對企業的支出一直存在強烈的拉動作用和誘導效應,政府科技投入每增加1元,企業將額外追加投資01268元。[3]P22-26通過政府投入的引導作用,逐步提高企業的研發投入水平,這無疑是提高廣西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應大幅度提高政府科技投入力度,提高政府投入占社會總投入的比重。此外,在增加政府科技投入同時,要創新政府科技資金的投入方式和運作方式,實現投入方式多樣化和運作方式市場化,以使政府投入基金的運作更加有效率。3.優化經費的使用結構基礎及應用研究是創新能力建設的基礎,是知識的源頭,是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和專利的基礎。然而,正如本文上一部分所述,廣西對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活動的投入比重過低,2010年僅僅為3.7%,過低的基礎研究比例,會直接導致企業把技術引進和模仿作為的首要工作,而將獨創放在次要地位,這最終會導致經濟發展的技術動力不足,影響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綜合競爭力。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是屬科技創新源頭,廣西在這兩方面的經費支出不僅低于發達國家,也低于全國水平。由此可見,廣西科技創新的源頭建設存在較大差距,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應切實加大經費投入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大政府對省屬科研院所的投入力度。4.提高政府活動經費的使用效果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政府資金主要作用是引導投入和補助性投入。意在引導企業配套投入,提升產品或項目開發層次、開發積極性,帶動和提高廣西活動經費投入:加大應用研究項目和實驗發展項目的企業自選的比例,減少應用研究項目和實驗發展項目的市場轉換障礙;加強企業自選項目與科技計劃重大項目的整合,減少重大研究項目的市場轉化障礙;3)加強大學、科研院所的應用研究項目與企業自選項目的結合,減少大學、科研院所研究項目的市場轉換障礙;加強科技開發項目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基礎和引導作用;加強政府科技項目與地區經濟發展規劃、重點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的整合,加快地區產業結構的轉化和升級。[4]P14-165.建立健全科技創新體制首先,推進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強化政府科技決策、宏觀管理、協調服務功能,切實提高整合科技資源和組織重大科技項目的能力。一是建立健全各級科技宏觀協調機制,加強重大科技計劃和項目的實施管理,繼續組織實施廣西創新計劃,建立部門之間統籌配置科技資源的協調機制,進一步完善部區、廳市和廳際科技工作會商制度。二是推進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建立完善廣西科技計劃體系,完善科技計劃項目和經費管理,制定出臺重大科技專項管理辦法,完善科技項目的績效考核體系,建立科技信用制度;三是建立健全科技統計、監測和評價制度,完善市、縣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其次,深化和完善科研院所分類改革。推動已轉制的技術開發類科研院所繼續深化改革,支持其加強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穩步推進公益類科研機構的分類改革,合理布局,穩定支持主要從事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研究的科研力量,建立現代科研院所制度。再次,引導企業加大自主創新投入。全面落實國家和自治區有關鼓勵企業加強創新的優惠政策,引導、鼓勵、推動企業增加科技投入。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3%以上,有條件的大中型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2.5%以上。6.深化科技開放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實施科技“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發展戰略,加強引進吸收再創新,促進創新資源集聚,推動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發揮廣西在中國—東盟開放合作中橋頭堡作用,加快建設科技合作平臺,大力拓展與東盟的科技合作;加強與歐美、非洲、港澳臺、泛北部灣、泛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的科技合作,擴大與國內外大院大所合作,創新合作模式,大力開拓和構建對外開放合作的渠道和平臺,加強先進技術、人才、項目、資金和管理的引進,支持科技人員參與國際科技合作研發與交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高校院所到東盟等國外設立研發機構,積極引進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企業聯合共建科技創新載體,充分利用國內外創新資源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本文作者:熊婧工作單位:廣西科技情報研究所
財政科技經費管理意見
為進一步規范財政科技經費的管理,提高財政科技經費的使用效益,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財政局等三部門關于改進和加強本市財政科技經費管理若干意見的通知》精神,現就改進和加強**區財政科技經費管理提出以下若干意見:
一、完善科技資源配置的決策機制和統籌協調
(一)完善區內重大科技事項的決策機制。根據本區實際情況,由區科委、區財政局會同區發展改革委對全區重大科技事項進行統籌,其中涉及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大科技事項,要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報請**區自主創新工作領導小組或區政府決策。
(二)建立科技信息共享機制。對以財政經費資助的科技項目,要利用**市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科技項目信息的資源共享,避免財政科技經費使用的重復、分散和浪費。
(三)加強與市有關部門的聯系。各主管部門要加強與市有關部門在科技資源配置和科技經費管理方面的聯系,開展市區聯動,發揮地方資源優勢,積極承擔國家、市各類重點科技項目任務,保證市區聯動科技項目配套經費。
二、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優化財政科技投入結構
財政科技經費管理意見
在“**”開局之年,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了全國科技大會,做出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對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進行了全面部署,我國的科技事業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為全面貫徹落實《規劃綱要》及其配套政策,在確保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的同時,必須進一步規范財政科技經費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現就改進和加強中央(民口)財政科技經費管理提出以下意見:
一、完善科技資源配置的統籌協調和決策機制
1.完善國家科技計劃(基金等)及重大科技事項的決策機制。新設立(或在每個五年規劃期后需延續設立)的國家科技計劃(基金等)以及涉及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大科技事項,要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報請國家科教領導小組或國務院決策。
2.建立部(局)際聯席會議制度。定期交流部門年度重點科技工作,加強部門之間科技資源配置的協調溝通,推動科技資源共建共享,減少重復、分散和浪費。
3.加強對地方科技資源配置和科技經費管理工作的指導和協調。構建中央、地方信息溝通平臺,加強中央與地方之間科技資源配置的協調,發揮地方資源優勢,聯合推動重大科技項目的實施,推動區域創新體系的建設。
二、優化中央財政科技投入結構
財政局科技經費管理意見
為進一步規范財政科技經費的管理,提高財政科技經費的使用效益,根據《財政部科技部〈關于改進和加強中央財政科技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滬府發〔20*〕12號)精神,現就改進和加強本市財政科技經費管理提出以下若干意見:
一、完善科技資源配置的決策機制和統籌協調
(一)完善本市重大科技事項的決策機制。根據本市實際情況,由市科委、市財政局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對全市重大科技事項進行統籌,其中涉及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大科技事項,要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上報市政府決策。
(二)建立科技信息共享機制。本市各行政(預算)主管部門對以財政經費資助的科技項目,要通過*市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科技項目信息的資源共享,避免財政科技經費使用的重復、分散和浪費。
(三)加強與中央有關部門的聯系和對區縣的指導協調。各主管部門要加強與中央有關部門在科技資源配置和科技經費管理方面的聯系,開展部市合作,發揮地方資源優勢,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任務。加強對區縣政府在科技資源配置和科技經費管理上的指導與協調,加強市、區縣聯動,推動有關重大科技項目的實施。
二、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優化財政科技投入結構(四)穩步提高市和區縣兩級政府科技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到“*”期末,市級財政科技專項投入總量占當年財政支出的比例不低于7%,區縣級財政科技專項投入總量占當年財政支出的平均比例達到5%。
科技經費支出內部審計作用
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科技經費投入不斷增長。但越來越多的科技經費投入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則涉及到科技投入績效與科技經費監督。審計署2010年度審計工作報告顯示,部分科技經費使用和管理不夠規范,研究成果存在多頭充抵問題,社會公眾對科技經費投入的績效已經產生了疑慮。若監控無效,更大的“審計風暴”將會危及科研隊伍的穩定。以事后監督為主的外部審計力量難以解決這個問題,而以預防和過程控制為主、具有增值和免疫作用的內部審計的優勢和重要性則顯現出來。內部審計與審計對象天然結合,具有過程監管的優勢,能夠起到溫和的預警、糾正作用,有利于促進科技投入績效目標的實現。
一、科技經費投入績效內部審計作用研究現狀
(一)科技經費監督研究當前科技經費管理的主要特征是多頭管理,科技經費監督也是集權與分權并存。如,美國科研管理機構不統一,經費分配方式多達五種,由國會總審計署和各科研主管部門的總監察長辦公室來進行監督。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科技經費監督的體系與美國的情況相近。基于委托和博弈理論分析,我國的科技經費投入存在市場失靈,應由立法、財政和審計機構進行預算監督(王文巖,2005)。完善科技經費監督體系,使之制度化、規范化,應從監管理念、監管機制、績效評估、人員培訓四個方面來著力(周忠民,2010)。作為中國特色之一,紀檢、監察尤其是審計部門,是司法監督之外的主要的科技經費監督力量。
(二)內部審計與績效關系研究一是關于內部審計的價值增值作用。IIA在1999年內部審計的定義中,明確指出內部審計旨在增加組織的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Andrew等(2003)在內部審計專著中就指出了以價值增值為代表的研究新機遇;以Walker等(2005)為代表的案例研究和Leung等(2004)為代表的調查研究,以及其他大量的實證研究,都對內部審計所帶來的價值增值進行了驗證。內部控制等與審計有關的因素帶來增值(張濤,2008);內部審計從傳統的監督,發展為確認和咨詢,并明確其功能為價值增值(高文進,劉介星;2011);王守海、楊亞軍(2009)借助“內部審計質量”概念,運用類似DeFondetal(.2002)的審計費用模型進行實證,結果表明高質量的內部審計有助于減少審計費用。李鳳華(2007)則考察了管理內部審計在價值鏈中的價值增值功能,認為其實現形式是合理保證和咨詢。二是內部審計的免疫作用。審計是評價公共受托責任的重要機制,包括受托財務責任、尤其是受托管理責任,這是審計免疫作用的理論基礎。審計免疫作用的方式(或內在職能)體現為預防、揭示和抵御。黃震和孫小鴻(2010)把免疫作用的研究引入到內部審計領域,當更多地考慮風險時,內部審計的預防作用更為突出。張淑貞和孫文剛(2011)認為內部審計免疫作用受觀念、法制、環境、工作模式和審計方法的制約;林曉平和葉雪芳(2010)則總結出內部審計的預防、監視、自穩和修復等四大免疫作用,并形成由“內控機制、風險預警、持續監督”等構成的免疫系統。
(三)內部審計增值的量化評價研究理論上,內部審計的增值作用能通過績效評估來發現,并進行量化,目前主流的做法是借助內部審計業績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方向主要有兩個。一是評價指標的構建。WSAlbrech(t1988)提出三個標準(數量、質量、反饋),歸納出23個決定因素;Ziegenfuss(2000)從1997年IIA網絡調查中提出的84個指標中,精煉出最重要的25個指標。柳秋紅和林翰(2007)利用平衡計分卡模型,提出了四維度指標;孫青霞和韓傳模(2010)運用AHP方法,構建出分為3層的35個指標體系。二是評價工作的實施。Roth(2000)認為審后調查、客戶訪談和數量指標一樣能夠確認內部審計的增值;Ahlawat和Lowe(2004)運用案例研究方法,揭示了內部審計內置與外包兩種工作模式間的顯著績效差異,代表了內部審計增值量化研究的新趨勢。盧益群(2004)通過比較,研究了七種主要的內部審計增值評價方法及其組合運用;趙紅英(2005)研究了內部評價、外部評價兩種實施形式;陳偉(2011)研究了網絡審計環境下的四步驟績效評價方法。
(四)研究趨勢國內外學者在科技經費監督、內部審計促進組織績效方面取得了許多有價值的成果,但也容易看出,針對內部審計促進科技投入績效的研究中,在一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1)影響科技投入績效的關鍵“逆向”因素的析出和作用機理的研究。傳統的科研績效評價更關注影響績效的正向因素,而忽視“逆向”因素,從而忽視了“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破壞性力量。(2)科技投入績效評估中內部審計促進作用的研究。從審計過程與審計評價兩個層次,考察內部審計在科技投入績效中的增值和免疫作用。(3)以科技投入績效為目標的內部審計執行機制的研究。通過系統的制度設計來實現科技經費的績效目標,是解決科技經費內部審計監督工作的關鍵問題。這無論對構建相關理論還是指導審計實務,都是相當迫切的。
科技經費使用和管理匯報
近三年來,縣委、縣政府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縣發展進入快車道,逐步向全國50強挺進,科技管理工作也不例外,通過深化改革,整合科技資源,縣正在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科技創新體系,科技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步入全國先進行列。
一、科技經費投入實現穩步增長
1、2011年、2012年全縣科技經費分別投入4585萬元和6558萬元,占地方財政支出比重分別為1.2%和1.34%,達到了國家科技進步考核中“縣(市、區)本級科學技術支出所占比例:中部不低于1.1%”的要求。
2、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經費投入占產品銷售收入的比例2011年和2012年分別達到2.92%和3.5%,也超過了2.5%的全國縣(市)平均水平。2013年10月,縣第六次順利通過了國家科技進步考核。
二、科技項目監督管理規范到位
1、加強科技項目和經費的規范化管理。根據《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暫行辦法》、《國家科技計劃和專項經費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及省、市相關政策文件精神,制定了《縣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管理暫行規定》、《關于申報縣專利專項資金的暫行規定》、《縣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實施細則》和《縣重點產業科技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規定,確保科技計劃項目申報依據合法,立項程序合規、手續完備,下達項目批復及時,項目經費按規定及時足額撥付。
科技計劃項目經費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市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經費(以下簡稱"項目(課題)經費")的管理,進一步提高項目(課題)經費的使用效益,根據國家有關財務制度,結合本市的具體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凡涉及項目(課題)經費的使用和管理,均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項目(課題)經費是指由*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市科委")撥付的市財政經費。項目(課題)經費由市科委和*市財政局(以下簡稱"市財政局")共同管理。
第四條項目(課題)經費的資助方式分為成本補償式和定額補助式。
成本補償式是指對受資助項目(課題)的成本費用進行補償的資助方式;定額補助式是指對受資助項目(課題)提供固定數額經費的資助方式,如新產品補助、貸款貼息等。
科技支撐經費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規范和加強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以下簡稱支撐計劃)專項經費的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科技部關于改進和加強中央財政科技經費管理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56號)和國家有關財務管理制度,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支撐計劃專項經費(以下簡稱專項經費)來源于中央財政撥款,主要用于中國大陸境內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內資或內資控股企業等,圍繞《規劃綱要》重點領域及其優先主題開展重大公益技術、產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應用示范。
第三條專項經費管理和使用原則:
(一)集中財力,突出重點。專項經費要集中用于支持由支撐計劃承接的重大技術研究開發與示范應用任務,防止分散使用。對反映產業重大科技需求,具有明確市場應用前景,以產學研結合方式,開展重大產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研究開發與示范應用,能夠明顯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項目予以重點支持。
(二)分類支持,多元投入。根據項目和課題的特點,專項經費一般采取無償資助方式給予支持,積極探索實踐貸款貼息、償還性資助、風險投資等方式,發揮政府資金引導、帶動社會資金參與支撐計劃項目實施的作用。
科技局經費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進一步加強縣科技計劃項目及經費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科技計劃項目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高行政效能,規范行政行為,優化科技經費使用績效,根據科技部《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暫行規定》、《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省科技廳《浙江省科技計劃與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縣科技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是指根據*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縣財政科技經費支持或以科技政策調控、引導,由縣科技行政部門制訂并組織實施的科技研究開發及相關的科技進步活動。縣科技計劃項目(以下簡稱項目)是指列入縣科技計劃,由法人或自然人承擔,并在一定時期進行的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及相關的活動。
第三條項目管理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實行公開行政制度。在嚴格執行《科學技術保密規定》等科技保密法規的基礎上,公布項目管理辦法,公開受理項目申報,向社會公布確定的項目,向社會提供項目申報咨詢。
第四條項目管理實行回避制度。在立項、經費分配、項目驗收、爭議處理等環節中,相關管理人員與項目責任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第五條項目管理實行合同制。所有項目都應當簽訂科技計劃項目合同,明確各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按合同組織實施、管理經費、監督檢查和驗收項目。
第六條項目管理實行追蹤問效制和績效考評制。在研項目的責任人應當于每半年以及年終向縣科技行政部門報告項目進展、合同執行、經費使用等情況。已完成合同任務的項目由縣科技行政部門按合同條款組織驗收。項目承擔單位的項目執行情況作為該單位申報的下一個項目是否立項的依據之一。
科技局計劃項目經費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加強縣科技計劃項目及經費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科技計劃項目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規范行政行為,提高實施效率,增強科技持續創新能力,優化科技經費使用績效,根據《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浙江省科技計劃與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和《中共*縣委、*縣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縣科技計劃是指根據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以縣財政科技經費支持或以科技政策調控、引導,由縣科技局制訂并組織實施的科技研究開發及相關的科技進步活動。
第三條縣科技計劃項目(以下簡稱項目)是指列入縣科技計劃,由本縣范圍內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和其它組織承擔,并在一定時期進行的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及相關的活動。
第四條項目管理實行公開行政制度。在嚴格執行《科學技術保密規定》等科技保密有關規定的基礎上,向社會公布項目管理辦法,項目申報指南,公開受理項目申報,公布項目立項情況,接受社會監督。
第五條項目管理實行合同制。所有項目都應當簽訂科技計劃項目合同,明確各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按合同組織實施、管理經費、監督檢查和驗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