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合作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9 23:28: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科技合作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科技合作

對外科技合作計劃

對外科技合作是我省科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進一步明確對外科技合作在新時期的指導思想、目標和任務,根據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若干意見》和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發展綱要》及《**省**科技發展計劃》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計劃。

一、形勢與現狀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經濟全球化進程明顯加快,科學技術國際化趨勢不斷加強。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能否在高新技術及其產業領域占有一席之地,能否在重大的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活動中充當重要角色,已經成為維護國家主權、保障經濟安全和發展高新技術的關鍵所在。

**期間,我省的對外科技合作堅持為科技進步服務,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促進技經結合、技貿結合,做好引進人才、技術和資金,推出技術和產品的工作。通過與國內外開展合作研究開發,為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提供技術來源,做好技術儲備。目前,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的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格局已初步形成。

合作與交流的范圍不斷拓寬。國際方面,我省已同世界上4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官方或民間的科技合作與交流關系,與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期間,全省共派出科技人員11600人次,赴國外進行科技合作與交流;邀請來華的國外專家學者共13100人次;在我省舉辦學術會議和科技展覽會共165個;專家學者在國際會議上2500多篇;共執行對外科技合作項目260項。組建了中俄合作巨化氟化工研究所、中德合作能源與環境研究所、中日合作竹子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所等中外合作、合資研究開發機構。國內唯一以企業為主體的中外科技合作園--**巨化中俄科技合作園正式開園,科技部稱之為中俄科技合作的突破,被譽為中俄科技合作的典范,得到了李嵐清同志的批示肯定。巨化與俄羅斯的成功合作,帶動了我省與俄羅斯的全面科技合作。國內方面,**期間,省政府相繼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中國航天機電集團等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目前,全省已有5000多家企業與全國50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引進技術、人才、資金方面的作用日益明顯。杭州高新區和11個省級高新園區內共有中外合資企業243家,引進外資5.2億美元。杭州、寧波留學人員創業園被列為國家級試點,寧波國際軟件園已成為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

查看全文

國際科技合作征集申請材料

為了鼓勵本市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在市科委與國外地區政府間的合作框架下,圍繞**市科技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結合雙方的技術優勢和本地的實際需求,開展以我為主的對外科技合作,加快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進一步提升本市科研水平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融入國際創新體系,切實推進本市與這些地區的科技交流和友好關系的實質性發展,**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現開始征集*年度政府間國際科技合作項目。

一、申請條件:

1、申請單位應為本市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且與國外研究機構有實質性的合作,并簽有相應的合作協議或合同。申請單位的國外合作伙伴與合作研究內容應符合以下合作地區及相應領域或方向:

1)加拿大艾伯塔省(Alberta):信息和通信技術、生命科學和醫學、納米技術、環境技術和替代能源技術。

2)加拿大魁北克省(Quebec):信息和通信技術、生命科學。

3)加拿大(NationalResearchCouncil):清潔能源(特別是燃料電池和氫能)、環境保護、多媒體技術。

查看全文

科研機構擴大科技合作意見

國務院各有關部委、直屬機構科技主管部門、引智工作歸口管理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廳(委、局)、外國專家局: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年)》,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資源,加大引進國外智力工作力度,全面提升國際科技合作的質量,增強我國在前沿技術、競爭前技術和基礎科學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實現國際科技合作以項目合作為主向以機構間合作為主的轉變,根據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實施綱要》和國家外國專家局《引進國外智力工作“**”規劃》的要求,科技部與國家外國專家局將在全國重點支持一批科研機構,擴大國際科技合作,與國外相應的高水平科研機構建立合作研究開發中心或聯合實驗室,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

一、支持重點科研機構擴大國際科技合作是新形勢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迫切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科技合作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已與100個國家簽署了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在此框架下開展了一批卓有成效的研發項目,引進了一大批優秀科技人才,為加快科技進步、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促進外交工作做出了貢獻。我國的引智工作也取得長足進步,據統計,現在每年全國聘請的外國專家有20萬人次以上,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一大批急需人才。通過長期合作,我國的一些科研機構與國外伙伴建立了聯合研發機構,在提高合作層次、創新合作方式上做了許多有益嘗試。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戰略部署,在新的全球化形勢下,我們將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加強引進國外智力工作,力爭在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層次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把政府對國際科技合作的支持重點從以項目合作為主轉變為以機構間合作為主,實現項目、人才、基地相結合。通過將機構間合作納入政府間雙邊、多邊科技計劃和引智計劃,促進國際科技合作、引智工作與國內重點科研任務緊密結合,推動這些重點科研機構成為聚集人才的國際化研發基地。為此,科技部與國家外國專家局將支持一批重點科研機構作為擴大國際合作的試點,引導和推動全國科研機構進一步擴大國際科技合作,引進國際優秀人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二、支持重點科研機構開展擴大國際合作的方式和措施

查看全文

科技合作與交流的工作意見

為貫徹落實《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決定》,加強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效支撐,特提出本實施意見。

第一條增強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意識。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在內陸省份科技創新、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特殊重要作用,把加強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工作提到重要議事日程。要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加強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的宣傳,提高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企業和全社會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的意識,營造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的良好社會氛圍。

第二條明確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的戰略目標。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效率和水平,努力實現利用國內外科技資源的能力大幅提升,合作與交流機制更加完善,重點產業領域和關鍵技術對外合作與交流取得新突破。

第三條建立健全組織管理機構。在各市、縣科技行政管理部門要設立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管理機構和專職人員,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可以設立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管理機構和專職人員,中小企業可以設立專管人員。各級人民政府要建立相關部門間的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協調機制,加強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的指導。

第四條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依托重點學科、科研基地、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項目、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建設項目,建立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人才信息庫。鼓勵用人單位采取高薪聘用、兼職、技術入股、合作設立研發機構等多種形式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和智力。加大省籌資金資助中青年優秀科技人員出國留學的力度,對回國留學人員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創新創業活動,省相關科技計劃予以優先支持。完善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管理人員、翻譯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制度,建設一支懂技術、懂法律、懂外語、熟悉國際規則和外交禮儀的高素質的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管理隊伍。

第五條搭建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平臺。充分發揮科技合作與交流中介機構的重要作用,加強與國內外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和大型企業集團的廣泛聯系,有針對性地舉辦和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技術合作、產品交易和專題論壇等活動,多形式、多渠道地為省內有關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和企業搭建對外科技合作交流平臺,建立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的長效機制。

查看全文

基于區域創新的科技合作研究

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的歷史與現狀

長江中游城市群開展科技合作具有深厚的區域協作基礎。20世紀80年代中期,長江沿岸城市就開始在“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中南經濟技術協作區”、“武漢經濟協作”的框架下開展區域合作。[6]隨著2006年國務院《促進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見》的頒布與實施,長江中游地區的區域合作開始集中到“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和“中部論壇”這兩個重要平臺上來。“中部博覽會”和“中部論壇”舉辦7年來,中部六省交流合作日益深入,在戰略協作、項目合作、產品交換、產業互動以及人員往來等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由于地緣、歷史和文化等原因,湘鄂贛的經濟社會聯系較中部其他省份更為緊密。2011年中部六省省會城市中,武漢與長沙之間的經濟聯系強度為65.82%,位列第1位,緊隨其后的是武漢與南昌之間的經濟聯系強度,為42.74%。[7]縣域層面的經貿協作則將湘鄂贛之間的緊密依存關系表現得更為直觀。例如,成立于2004年的湘鄂贛邊貿協作組織已為三省29個毗鄰縣、市架起了一座學習、交流、協作、發展的平臺,為促進邊貿大流通、大商貿、大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實踐探索,湘鄂贛省際交流機制逐步健全,部門對接進一步強化,技術交流更加頻繁,產業協作更為便捷。2012年2月,湘鄂贛共同簽署了《加快構建長江中游城市群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形成了構建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綱領性文件。在隨后的半年多時間里,三省密集簽署了涵蓋交通、商務、旅游、科技、農業、知識產權、文化等方面的十多項合作協議。2012年3月,湘鄂贛科技行政管理部門共同簽署了《長江中游城市集群科技合作框架協議》,這是三省在科技領域的首個跨區域合作協議,標志著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進入正式啟動和具體實踐階段。事實上,近年來湘鄂贛已在微觀層面開展了許多科技合作行動。例如,由湖南省袁隆平院士和湖北省朱英國院士率領國內雜交水稻研究水平最高的兩個團隊,跨省共建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南隆平高科在“湖北•中國農谷”建立了一系列農業技術示范推廣基地;湖北省政府與中國南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向以株洲電力機車為代表的中國南車旗下企業引進技術;武漢鋼鐵公司與湖南三一重工、江西江聯等龍頭企業采取共同研發、聯合投標等多種形式建立起長期合作關系,還聯合湖南華菱鋼鐵、江西新余鋼鐵等行業知名企業在海外開辟更廣泛市場;江西省與武漢大學建立省校全面合作與科技合作關系;華中農業大學在江西省建設“農作物品種研究試驗站”、“農業土壤觀測試驗站”等試驗基地;湖南大學與江西省萍鄉市建立校市技術合作平臺等。雖然上述科技合作行為缺乏統籌安排與指導,多為創新實體的自覺自愿行為,但是足以證明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意愿之強烈、合作方式之多樣、合作領域之廣泛。

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的基礎與條件

長江中游城市群開展科技合作的現實基礎和有利條件至少包括科技創新政策、科技創新潛力、科技創新載體、科技經濟結合等4個方面。(一)科技創新政策。湖北、湖南作為傳統科教大省,歷來重視科技創新政策對區域創新的重要影響。江西省的科教實力雖然相對較弱,近年來也出臺了不少有分量的政策措施。湘鄂贛系列科技創新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極大改善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的政策環境。1993年,湖北省在全國率先提出了科教興省戰略,1995年頒布了《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并于2009年修訂。此后,湖北省又先后制定了《關于科教興鄂的決定》、《關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湖北的決定》、《關于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意見》、《關于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加速湖北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意見》、《湖北省區域創新體系建設規劃綱要》、《關于加強縣(市、區)科技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基本形成了促進區域創新能力提升的政策體系。2012年6月召開的湖北省第十次黨代會,明確將建設“創新湖北”作為未來湖北發展的5個目標之一。此外,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作為全國僅有的4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之一,享有國家賦予的先行先試權利,為長江中游城市群實現創新政策的更大突破提供了難得機遇。湖南省于1997年制定了《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并于2012年修訂。“十一五”以來,湖南省先后出臺了《關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湖南的決定》、《湖南省高新技術發展條例》、《關于促進產學研結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意見》、《關于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的意見》等系列文件。2012年,湖南省頒布了《建設創新型湖南綱要》,在湘鄂贛率先召開了科技創新大會,推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十大創新工程”計劃,將湖南科技創新政策推升到一個新的水平。江西省近年來密集出臺了《關于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的實施意見》、《江西省專利獎勵辦法》、《關于加強科技金融緊密結合促進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若干意見》、《江西省依靠科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示范縣(市、區)認定管理辦法(試行)》、《江西省鼓勵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試行辦法》等文件,且正在加快《江西省科技創新促進條例》的立法進程。江西省于2012年10月召開了科技創新大會,把《關于大力推進科技協同創新的決定》作為推動創新驅動江西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綱領性文件,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科技協同創新,巧借外力,借梯登高,聚集省內外創新資源和要素為我所用,是大幅提升江西區域創新能力的重要路徑”。上述政策舉措為增強江西省的科技競爭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二)科技創新潛力。湘鄂贛創新資源豐富,科技投入和產出逐年提高,科技進步環境不斷改善,使長江中游城市群開展科技合作具有很大潛力。湖北省擁有各類高校120余所,其中直屬高校8所;擁有各類科研機構近1400家,含中國科學院在中部地區的唯一分院;擁有在校大學生超過100萬人,數量居全國第1位;擁有湘鄂贛唯一的國家實驗室和2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數量居全國第3位;擁有兩院院士61人。2011年,湖北省R&D經費支出增長25%,占全省GDP的1.7%,科技活動投入指數位居全國第10位;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1200項,實現專利申請量42510件,[8]科技活動產出指數位居全國第8位;5個主要科技指數均居中部第1位,參見表2。表22011年湘鄂贛主要科技指數全國排序注:數據來源為《中國科技統計資料匯編(2012)》湖南省擁有各類高校105所,其中直屬高校3所;擁有各類科技人員179萬人,數量居全國第7位。2011年,湖南省財政科技支出增長16.3%,爭取國家科技經費21.2億元,同比增長30%;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836項,實現專利申請量29516件,同比增長31.9%,發明專利批準量連續第三年居全國第9位和中部第1位。[9]盡管除科技進步環境外的4個科技指標均處于全國中等水平,但是其表征創新潛力的重要指標———知識創新潛力和創新績效潛力已于2010年躍升為全國第1位。江西省科技創新潛力相對較弱,但其主要科技指數都有明顯提高。2011年,江西省R&D經費支出110.1億元,省級財政安排科技支出6.1億元,同比增長11%;爭取國家科技計劃項目839項,經費11.26億元,同比增長近100%;實現專利申請量近8000件,同比增長42%[10],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最好水平。該年度江西省獲得國家科技獎勵數和科技成果登記數都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三)科技創新載體。科技創新載體是長江中游城市群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的不可或缺因素,也是開展科技合作的重要執行者。科技創新載體主要包括實驗室及技術研究中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高新區與產業基地、創新資源共享平臺等方面。湘鄂贛圍繞優勢產業、特色產業、支柱產業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引進“大院名校”聯合共建科技創新載體,組建了一大批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研發中心和產業共性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湘鄂贛在若干重點行業建立起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強化了區域性產業關鍵技術聯合研發的能力。湘鄂贛科技中介機構具有相當規模,各級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近萬家,且省、市(地)、縣三級均建立有規模不等的技術中介服務機構。例如,湖北是我國首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誕生地,目前擁有各類孵化器70多家(國家級孵化器23家、省級孵化器21家),累積孵化完成2287家科技企業,并擬投資100億元建設科技企業加速器和企業加速器網絡。湘鄂贛共有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10個,武漢東湖高新區是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綜合保稅區,長沙高新區是國家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區,還有國家級農業高新園區、省級科技園區等科技工業園區300多個。湘鄂贛已各自建立了大量共性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如軟件開發與測試服務中心、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企業信息協同服務中心、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文獻共享平臺等。科技創新載體的發展壯大不僅有力推動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科技成果轉化,還為進一步開展科技合作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四)科技經濟結合。湘鄂贛科技與經濟結合的程度與東部及沿海發達省市有一定差距,但其日益緊密的結合態勢同樣為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創造了必不可少的有利條件。從湖北省科技與經濟結合情況看,2011年湖北省共簽訂技術合同7799項,成交金額121.4億元,增長33.5%;完成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325.96億元,同比增長23.4%,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7.1%;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1.7%。2011年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勵結果,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現狀和發展態勢的最好寫照。一是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結合日益緊密。除自然科學獎以外的獎項均是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成果。二是企業獲獎比例和創新水平大幅提高。在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成果推廣獎中,由企業獨立或以企業為主完成的成果占60.35%。三是科技成果應用轉化效益明顯。2011年的獲獎項目都經過了三年以上實踐檢驗,并取得了顯著經濟效益,其中效益超過10億元的有26項,超過1億元有119項。據統計,湖北省高新技術產業化指數和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指數均居中部第1位。[11]從湖南省科技與經濟結合情況看,2011年湖南省簽訂技術合同5654項,成交金額35.39億元;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888億元,同比增長30.9%;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14.7%,已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極;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2006年的47%提高到51.5%。湖南省級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轉化示范縣、科技成果轉化示范企業建設都走在全國前列,取得了明顯成效。[12]湖南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明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獲得很大提高。從江西省科技與經濟結合情況看,2011年江西省簽訂技術合同2241項,成交金額34.3億元,增長48.8%,實現歷史性突破;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1568.32億元,增長21.6%;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994.3億元,增長29.9%。江西省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尤為重視各類科技園區和基地建設,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科技成果產業化示范體系,已成為區域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推動力。[13]

以科技合作提升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創新能力的建議

長江中游城市群開展跨行政區科技合作,要始終圍繞提升區域創新能力這一核心目標,通過跨行政區域的科技“大合作”,打造以協同創新為特色的“大科技”,形成科技對經濟、社會、生態和文化發展的“大支撐”,實現區域又好又快的“大發展”。科技合作有別于其他類型的區域合作,其不僅是短期的合作行為,更是在較長時期內有助于調動各種創新資源實現創新效應的長期行為。長江中游城市群要卓有成效地開展科技合作,需要鄂湘贛三省行政管理部門、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個參與主體的協調與配合,需要鄂湘贛共同制定政策與措施,需要破除妨礙科技合作的體制機制障礙,需要在產學研用各個層次建立起開放性的科技合作機制。[14](一)制定科技合作路線圖,建立組織保障體系。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的機制創新、領域選擇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科技合作之初就應加強戰略規劃、做好頂層設計,讓領導層和實施層對科技合作的總體部署、階段性任務、重點工作、保障機制等達成統一認識,并按照“政府牽頭、專家參與、統籌協調、利益兼顧”的思路,建立健全科技合作的組織保障體系。[14]首先,湘鄂贛應根據《長江中游城市集群科技合作框架協議》,迅速制定并實施科技合作路線圖,明確科技合作的指導方針、具體目標、推進思路,編制項目庫、工作指南、計劃安排、資金配置等細則,選擇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盡快啟動合作進程。其次,由國家部委領導和鄂湘贛分管科技工作領導共同組成“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領導小組”,總體上負責科技合作過程中的決策、實施與協調。在領導小組框架內成立“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聯席會議”,由三省科技管理部門共同負責,承擔制定合作專項規劃、遴選跨區域合作項目、組織科技交流、需求信息和推廣合作成果等具體工作。再次,適時組建“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咨詢委員會”,定期舉辦區域創新合作論壇,為學術界、企業界和政府官員共商科技合作熱點問題提供交流平臺。充分發揮鄂湘贛三省科技專家、特別是兩院院士等高級專家的智力優勢,由咨詢委員會組織“院士專家顧問團”不定期赴三省調研。(二)共建科技基礎平臺,完善信息共享機制。長江中游城市群應大力加強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合作,完善已有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的共享共用機制,共建滿足區域創新需求的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建議湘鄂贛有關部門聯合對現有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設施、自然科學資源等進行整合、重組與優化,迅速制定《湘鄂贛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共享規則》,率先相互開放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中試基地等實驗平臺。長江中游城市群要加快科技信息整合與服務一體化建設,采用大數據管理、云計算、物聯網、社交網絡等最新技術成果搭建“湘鄂贛科技創新綜合服務平臺”,建設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數據庫,整合科技計劃管理系統、科技獎勵評審系統、科技成果轉化征集系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服務系統、創新型試點企業動態管理系統、科普統計管理系統等,提供科技文獻、科技成果、科技報告、科技數據等信息資源的共享,強化平臺的信息、信息查詢與信息交流等功能。(三)促建協同創新機制,推動人才柔性流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要大力推進協同創新,既要提高不同區域之間開展協同創新的意識與能力,也要建立以區域內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三省可聯合組建協同創新平臺,合作培養協同創新團隊,共同實施協同創新項目,攜手打造協同創新成果轉化基地。一是支持針對湘鄂贛產業中具有一定優勢而又急需的關鍵技術進行協同攻關。二是鼓勵三省具有共同研究目標和需求的企業牽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并共建合作研發實體。三是鼓勵更多企業在三省高校設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中試基地。四是鼓勵三省高校將科學研究向企業重大項目延伸,不僅參與新技術新產品研發,而且采取工程教育、高級研討班等多種形式為企業培養人才。四是引導三省相關的行業協會密切協作,組建跨區域行業協會聯盟,促進產學研主體建立市場化協作機制。五是發揮科技非政府組織的作用,建立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項目第三方考核評估機制。[15](p45-47)長江中游城市群還要按照優勢互補、共享共用的原則,推動科技人才的共同培養與共同利用。一是率先在人才交流服務、高層次人才共享、緊缺人才培訓、專業技術職務聘任、職業資格互認、引進國外智力資源等方面實現合作。二是探索統一人事制度和就業制度的可行方案,建立共享的學生實習、畢業生創業基地,共同吸引更多的畢業生在三省范圍內就業。三是制定“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專家一體化行動計劃”,通過相互委托的異地專家、專家互聘等方式搭建一體化專家服務框架,形成三省專家人才信息的交換與機制,推動高級科技人員的共享共用。(四)突出管理體制創新,構建長效交流機制。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要打破地域、行業、部門和所有制的界限,推動創新要素在區域內便捷流動,降低流動成本和交易成本。一是對關系區域發展的關鍵問題和共性技術,由三省專家共同篩選確定項目庫,由三省科技管理部門聯合招標,對重點項目實行重點協調和協同管理。二是對區域科技合作的代表性成果進行共同獎勵。三是激勵和引導科技人員盡可能在本地區實現成果轉化,聯合建立激發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主動性的有效機制。四是相互承認對方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成果、高新技術產品、科技型中小企業、外資研發機構和科技中介機構等,并可同時享受三省的優惠政策。五是引導更多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鼓勵它們在其他兩地建立分支機構。六是在三省范圍內完善“雙向科技特派員”制度,不僅要從高校、科研機構向企業派出科技人員,還要鼓勵企業選派優秀的技術與市場人員參與高校、科研機構的相關工作,重點支持本省企業、高校與科研機構優先向其他兩省派出科技人員。湘鄂贛科技管理部門要致力于構筑長期穩定的合作交流關系,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可實施“科技管理人才交流”工程,通過互派科技管理干部到對方部門掛職鍛煉、學習,加強三省科技工作在內容、計劃與重點等方面的銜接,相互借鑒對方的先進管理經驗,共同提高科技管理能力。

查看全文

對外科技合作經驗交流

建省以來,省委、省政府堅持積極的對外開放政策,××與海外的交往越來越多、日益頻繁。在這些交往中,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是一種重要的形式。給我們感受最深的是越來越多的海外科教人員、專家學者活躍在××的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各個行業,在建設工地、工廠、校園、實驗室、田野、海洋、原始雨林,甚至在蔚藍天空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為××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教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建省以來,外事僑務工作在服務國家總體外交的同時,致力于為××經濟建設服務,包含了工業、農業、旅游、對外經濟貿易、科學技術、文化、教育、衛生、環保等各個方面。對外科技合作是涉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是為發展對外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環境等為目的;對科教機構而言,它貫穿于研究開發、教育、培訓工作全過程;對企業而言,它是技術創新和貿易的重要部分。

一、提高對外交往的質量與水平

在當今國際關系中,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上升,我國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特別是周邊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尤其是近幾年來,我國與世界先進國家在尖端科技領域的中長期合作越來越密集和頻繁。這對于××加大對外交往力度,提高交往的質量和水平十分有利。我們一定要有機遇意識,要有緊迫感和使命感。面對新形勢、新機遇,外事僑務部門要充分發揮對外接觸面廣、渠道暢、朋友多、信息量大的優勢,積極利用各種對外交往手段,不斷拓展對外交往的領域和渠道,服務并促進××的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有利于提高我省對外交往的層次和質量,使外事僑務工作更好地服務于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二、充分挖掘和利用博鰲亞洲論壇的獨特資源,開辟對外交流新渠道

一年一度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都有眾多外國政要、專家學者和跨國企業領袖與會。過去,我們的很多工作僅僅停留于接待服務的層面,沒有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參會的世界知名企業家及著名專家、學者等寶貴的資源。今后,我們要努力在這方面探索尋求突破,動員全社會參與利用這些資源,更好地服務于××的經濟建設。要在做好服務保障的過程中,主動與這些重要客人接觸和交朋友,并做好跟蹤服務工作,在加深了解的基礎上建立信任和友誼,借助他們的特殊身份、影響和智慧,為我省的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開辟新的渠道和領域。

查看全文

市振興科技合作項目申報材料

為貫徹黨的*和全國科學技術大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振興*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部署,鼓勵和促進*的科技力量參與*建設,進一步服務全國,*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現征集*年度本市參與振興*科技合作項目。為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提高政府資金投入效益,市科委將在專家評審的基礎上,選擇部分重點項目給予支持。

一、合作領域:

1、現代農業:農業節能環保設施技術,特色經濟作物的培育及加工技術的推廣應用;

2、現代裝備制造業:重大裝備及自動化控制技術、安全監控設備的技術改造;

二、合作地區:

遼寧、吉林、黑龍江。

查看全文

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經費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國發〔2005〕44號,以下簡稱《規劃綱要》),規范和加強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經費(以下簡稱專項經費)的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科技部關于改進和加強中央財政科技經費管理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56號)和國家有關財務規章制度,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專項經費來源于中央財政撥款,主要用于支持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具有法人資格的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內資或者內資控股企業開展的高水平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項目。

第三條專項經費由財政部、科技部共同管理,科技部負責具體組織實施。

第四條專項經費項目的組織實施按照“集中力量、突出重點、政府引導、合理配置、專款專用”的原則,緊密圍繞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目標和《規劃綱要》的重點任務與要求,以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為中心,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國家外交工作兩個大局,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資源,促進我國科技進步和國家競爭力的提高。

第五條科技部建立專項經費項目管理數據庫。將項目預算安排情況、項目承擔單位及項目負責人、承擔單位承諾的科研投入、外方合作單位及科研投入、合作研發成果及知識產權管理情況等內容納入數據庫進行管理。

查看全文

外事僑務工作促進對外科技合作交流

建省以來,省委、省政府堅持積極的對外開放政策,××與海外的交往越來越多、日益頻繁。在這些交往中,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是一種重要的形式。給我們感受最深的是越來越多的海外科教人員、專家學者活躍在××的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各個行業,在建設工地、工廠、校園、實驗室、田野、海洋、原始雨林,甚至在蔚藍天空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為××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教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建省以來,外事僑務工作在服務國家總體外交的同時,致力于為××經濟建設服務,包含了工業、農業、旅游、對外經濟貿易、科學技術、文化、教育、衛生、環保等各個方面。對外科技合作是涉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是為發展對外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環境等為目的;對科教機構而言,它貫穿于研究開發、教育、培訓工作全過程;對企業而言,它是技術創新和貿易的重要部分。

一、提高對外交往的質量與水平

在當今國際關系中,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上升,我國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特別是周邊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尤其是近幾年來,我國與世界先進國家在尖端科技領域的中長期合作越來越密集和頻繁。這對于××加大對外交往力度,提高交往的質量和水平十分有利。我們一定要有機遇意識,要有緊迫感和使命感。面對新形勢、新機遇,外事僑務部門要充分發揮對外接觸面廣、渠道暢、朋友多、信息量大的優勢,積極利用各種對外交往手段,不斷拓展對外交往的領域和渠道,服務并促進××的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有利于提高我省對外交往的層次和質量,使外事僑務工作更好地服務于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二、充分挖掘和利用博鰲亞洲論壇的獨特資源,開辟對外交流新渠道

一年一度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都有眾多外國政要、專家學者和跨國企業領袖與會。過去,我們的很多工作僅僅停留于接待服務的層面,沒有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參會的世界知名企業家及著名專家、學者等寶貴的資源。今后,我們要努力在這方面探索尋求突破,動員全社會參與利用這些資源,更好地服務于××的經濟建設。要在做好服務保障的過程中,主動與這些重要客人接觸和交朋友,并做好跟蹤服務工作,在加深了解的基礎上建立信任和友誼,借助他們的特殊身份、影響和智慧,為我省的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開辟新的渠道和領域。

查看全文

科技廳對外合作與交流意見

為貫徹落實《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決定》,加強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效支撐,特提出本實施意見。

第一條增強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意識。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在內陸省份科技創新、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特殊重要作用,把加強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工作提到重要議事日程。要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加強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的宣傳,提高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企業和全社會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的意識,營造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的良好社會氛圍。

第二條明確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的戰略目標。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效率和水平,努力實現利用國內外科技資源的能力大幅提升,合作與交流機制更加完善,重點產業領域和關鍵技術對外合作與交流取得新突破。

第三條建立健全組織管理機構。在各市、縣科技行政管理部門要設立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管理機構和專職人員,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可以設立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管理機構和專職人員,中小企業可以設立專管人員。各級人民政府要建立相關部門間的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協調機制,加強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的指導。

第四條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依托重點學科、科研基地、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項目、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建設項目,建立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人才信息庫。鼓勵用人單位采取高薪聘用、兼職、技術入股、合作設立研發機構等多種形式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和智力。加大省籌資金資助中青年優秀科技人員出國留學的力度,對回國留學人員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創新創業活動,省相關科技計劃予以優先支持。完善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管理人員、翻譯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制度,建設一支懂技術、懂法律、懂外語、熟悉國際規則和外交禮儀的高素質的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管理隊伍。

第五條搭建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平臺。充分發揮科技合作與交流中介機構的重要作用,加強與國內外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和大型企業集團的廣泛聯系,有針對性地舉辦和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技術合作、產品交易和專題論壇等活動,多形式、多渠道地為省內有關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和企業搭建對外科技合作交流平臺,建立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的長效機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