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科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7 19:52:1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就業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社保系統就業科工作安排
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頭一年和開篇之年,為貫徹落實省廳《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工作方案》和《印發門市貫徹落實<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邁好我市就業工作“十二五”規劃的第一步,著力落實就業工作“1139”計劃,確保我市全面完成年省、市就業工作各項目標和任務,制定如下工作計劃:
一、工作思路
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統籌就業制度,建立公共就業均等化服務,完善創業帶動就業政策體系,增加就業崗位,改善就業結構,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保持就業持續增長。
二、主要目標
以就業促進社會比較充分就業為總體目標,以創業帶動就業為工作重點,著力實現“1139”計劃,即建立1個省級創業孵化基地,創建1個縣級創業型城市,實現3個就業率達90%以上(新成長勞動力轉移就業率90%以上;當年登記認定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率達90%以上;本地生源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0%以上)。具體目標:全市每年將新增就業4.5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5萬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5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為3.2%以下。力爭每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雙困”畢業生就業率達100%,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2萬人以上。
三、工作進度安排
市勞保局分管就業科個人述職報告
根據市委的統一部署,下面就我個人一年來的德、能、勤、績、廉情況向大家作述職報告,請予審議。
一、認真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一年來,我和大家一樣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十七大報告和同志關于科學發展觀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刻認識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積極參加中心組學習,認真撰寫學習心得體會,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努力改造自已主觀世界,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局黨組的決定,執行民主集中制,維護班子的團結和權威,顧全大局,不爭名奪利,不計較個人得失,以人為本,民生為重,認真履行副手職責,做到不越權,不越位,誠實謙虛,團結同志,關心集體,著力解決就業再就業的熱點難點問題,為穩定湛江就業局勢做出了貢獻。
二、認真履行職責,努力抓好分管工作
黨組分工,我是分管就業科、退管科和就業中心工作。一年來,在局黨組的領導下,在同志們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我按照上級的部署和勞動保障工作的要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和推動工作,認真履行職責、克服金融危機對就業再就業帶來的影響,主動作為,敢于負責,積極協調管理,指導科室、單位開展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經常和分管科室、單位研究工作,理清思路,制定方案,充分發揮和調動大家積極性,千方百計和力所能及地參與和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在大家的支持和幫助下,在分管科室和單位全體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上一年實現了時間過半、完成任務過半的目標,各項工作都在穩步推進。在分管工作中,主要抓了如下幾項工作:
1、認真抓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充分運用中央、省、市的各項就業優惠政策,積極扶持幫助解決大中專畢業生、農民工和困難群體實現就業。1-6月全市新增就業人數3.3萬人,完成目標任務55%,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0.2萬人就業,完成目標任務56%,就業困難群體就業0.26萬人,完成目標任務52%,全力促進社保補貼崗位補貼和小額擔保貸款的落實。
傳統工科女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及對策
【摘要】當今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中,女大學生的比例日益增加,在礦業類等傳統工科中,女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顯得較為突出。關注大學生就業,尤其是工科女大學生這個“弱勢”群體的就業問題已經刻不容緩。本文分析了礦業類等傳統工科女大學生就業現狀,剖析工科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提出相應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傳統工科;女大學生;就業難;對策分析
伴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國家教育體制和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大學生也越來越市場化,就業形勢日益嚴峻。隨著高校招生規模擴大,在校女大學生比例亦不斷增加。實際就業中,女生未能體現出就業優勢,尤其是在一些工科專業,男生就業機會甚至遠超于女生,且就業質量更優。礦業類等傳統工科女大學生比財經、師范院校的女大學生面臨著更大的就業壓力。受2020年疫情影響,工科女大學生就業更是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一些工科女大學生盡管成績優異、綜合能力強、專業素質高,卻仍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與男生相比,工科女生就業面臨著就業率低、就業質量低、就業保障低的“三低”情況。此類現象的發生有社會、經濟、個人等多方面的原因,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工科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就需要社會各部門齊抓共管,促進工科女大學生就業。
一、原因
(一)政策未落到實處。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男女平等,女性和男性有同等的權利、義務和地位,但是關于保障婦女勞動權益的法律法規比較籠統,缺乏相應的具體配套措施,使得企業需要承擔女性員工的生育成本和勞動保護的責任,從而導致女性員工的雇傭成本有所提高。對于逐年擴招的高校而言,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的現象已經凸顯,而制度的不完善則為某些企業在招聘時帶有性別歧視提供了可能。(二)專業對口公司工作強度大。礦業類等傳統工科畢業生的對口單位大多是一些礦山企業、建筑行業、施工企業等。在這類企業中,工作強度大、環境艱苦是常態,且經常需要員工加班加點或長期出差,此類性質的工作單位在招聘時,往往會優先考慮專業對口的男生,而不會去考慮女生。(三)社會中性別歧視現象依然存在。一些企業考慮到女大學生工作后,婚假、產假等不能避免的假期,會以此為由而不愿招聘女畢業生,更有甚者,企業在招聘條件中明確寫出“此崗位僅限男生”,這對于工科女大學生找工作無疑是雪上加霜。除此之外,很多人認為女性在數理、工程、電子等工科類專業方面的學習能力會明顯不如男性,而文科類才是更適合女生學習的專業,這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工科女大學生就業。(四)工科女大學生實踐能力普遍較弱。工科專業女大學生盡管學習態度端正、理論知識扎實,考研率遠高于男生,但在實踐方面,動手能力普遍略遜于男生。加之工科專業大多涉及到體力、機械、設備等,較多女生在此類實踐環節中會避而遠之,最終導致工科女大學生在理論和實踐上出現了很嚴重的脫節現象,這也不利于工科女大學生就業。(五)未將自身情況與現實相結合。當前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現象:對于找工作沒有進行理性的前期調研,把自己的就業愿望投射于電影中,一味盲目幻想,導致實際找工作時的落差很大。
二、對策
社保就業科工作年度計劃書
**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頭一年和開篇之年,為貫徹落實省廳《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工作方案》和《印發江門市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邁好我市就業工作“十二五”規劃的第一步,著力落實就業工作“1139”計劃,確保我市全面完成**年省、市就業工作各項目標和任務,制定如下工作計劃:
一、工作思路
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統籌就業制度,建立公共就業均等化服務,完善創業帶動就業政策體系,增加就業崗位,改善就業結構,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保持就業持續增長。
二、主要目標
以就業促進社會比較充分就業為總體目標,以創業帶動就業為工作重點,著力實現“1139”計劃,即建立1個省級創業孵化基地,創建1個縣級創業型城市,實現3個就業率達90%以上(新成長勞動力轉移就業率90%以上;當年登記認定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率達90%以上;本地生源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0%以上)。具體目標:全市每年將新增就業4.5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5萬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5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為3.2%以下。力爭每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雙困”畢業生就業率達100%,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2萬人以上。
三、工作進度安排
信息學科高年級女大學生就業困惑及應對策略
摘要:文章主要以信息學科大三年級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其面臨的主要就業困惑及其最期待的學校的就業指導方式和內容,實踐研究應對策略,以期為高校就業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學科;就業;困惑;指導
信息學科是指與計算機、網絡和通信技術相關的科目。女大學生就業困惑是指女大學生因為外部客觀原因及本身主觀特點導致其就業困難等問題,從而引發女大學生的焦慮、迷茫、困惑。近年來,我國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就業形勢異常嚴峻[3],信息學科屬于理工科,由于性別、專業、行業及崗位性質等各方原因,導致該學科女大學生就業存在一定的困難,應受到高校及社會的特殊關注。大三作為大學階段最關鍵的時期,大三的學生經歷了大一點懵懂和大二的浮躁,紛紛開始關注自我定位與發展,因此本文將以信息學科大三年級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其就業困惑及應對策略,以期為高校就業工作提供參考。本次調查,筆者選取了150位信息學科大三女生作為調查對象,共發出問卷150份,收回147份,有效回收率達98%,調查結果真實有效。下面將結合調查結果開展具體分析。
1信息學科女大學生存在主要就業困惑
由圖1可見,想到就業,女生們覺得最困惑的是:95人選擇個人能力不足,占22.5%;其次依次為:選就業方向不清晰69人,占16%;選求職方法技巧欠缺46人,占11%;認為個人自信心不足、缺乏社會關系均為40人,各占9%;選擇畢業生人數眾多、競爭激烈,以及學校就業指導不夠都是34人,占8%;選對相關行業及用人單位不了解、擔心招聘單位性別歧視、擔心專業對口問題,是否能從事與專業對應的工作及父母與自己的就業意向不一致及其他的,分別為32人、17人、10人、2人、3人。
2當前信息學科女大學生就業困惑原因分析
后金融危機大學生就業走勢分析
一、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產業結構的變化特征
后金融危機時代是指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世界各國通過政策的不斷調整使經濟回升并達到正常發展水平的一段過渡性時期。伴隨著金融風暴的來襲,我國經濟出現需求不足、產能過剩、企業效益下降及經濟增速明顯放緩的現象。盡管如此,中國政府迎難而上采取種種措施對我國經濟發展策略作出及時調整,使得國內經濟在金融危機發生后也仍然能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對于我國的產業發展而言,金融危機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種機遇而非挑戰。因此,在全球產業調整的背景之下,必須抓住機遇實現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以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圖1反映的是2005年至2012年我國第一、二、三產業占GDP比重的演變示意圖,從演變趨勢來看,第一產業比重持續下降,由2005年的12.4%下降至2012年的10.1%,減少了2.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自改革開放以來已由42.9%上升至2007年的49.2%。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趨勢開始顯現,2008年起,第二產業占GDP比重開始呈現出明顯下降的趨勢,2012年第二產業比重已減少至45.3%;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在2005年前后一直維持在40%左右,2009年第三產業比重比2008年提高了2.5個百分點,隨后呈穩步增長態勢。至2012年,第三產業比重已達到44.6%,僅低于2012年第二產業比重0.7個百分點。總之,第一產業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呈逐年降低的走勢,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開始下降,第三產業貢獻率則自金融危機爆發起逐年上升,至2012年已接近第二產業貢獻率,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一道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產業。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進一步鞏固農業基礎,繼續優化工業結構并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上取得突破,提高服務業對國家經濟的貢獻率。[1]
以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為政策導向,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轉型升級、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服務業大發展的戰略部署。具體來看,我國產業內部結構調整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首先,在現代農業的發展方面堅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1)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鼓勵大宗農產品發展,促進設施農業、畜牧業、水產健康養殖及林業的發展。(2)加快農業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生物育種創新和推廣應用,開發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新品種;加強高效栽培等領域的科技集成創新和推廣應用;發展農業信息技術。(3)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農產品流通服務。其次,通過轉型升級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根據科技進步新趨勢發揮我國產業在全球經濟中的比較優勢。其中包括:(1)改造提升制造業,重點發展方向包括裝備制造、船舶、汽車、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輕工、紡織,并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加快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增強產品開發能力,促進信息化改造升級。(2)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新興科技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為先導性、支柱性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3)優化海洋產業結構,積極發展海洋油氣、海洋運輸、海洋漁業、濱海旅游等產業,培育壯大海洋生物醫藥、海水綜合利用、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最后,推動服務業的大發展是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要求拓寬新領域、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熱點,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包括有序拓展金融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推動農產品、大宗礦產品和重要工業品等重點領域物流發展;培育壯大高技術服務業,加快發展研發設計業、信息服務業等;規范提升商務服務業,發展管理咨詢、市場調查等專業服務、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財務顧問等企業管理服務及人才推薦等人力資源服務。[2]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重點在于商貿服務業、特色化旅游業、以社區為重要依托的家庭服務業以及全面發展體育產業。
總體看來,后金融危機時代產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呈現出淘汰性、轉型性、科技性、信息性、特色性和前沿性的特點。淘汰性表現在產業結構中的落后產能方面。2013年7月,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和《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下達2013年19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的通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了2013年包括煉鋼、煉鐵、銅(含再生銅)冶煉、造紙、制革化纖等在內的19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的名單。[3]轉型性的特征是指產業結構的優化需要通過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來提高內部競爭力。產業的轉型升級必須以科技化和信息化為手段進行提升改造,即為產業結構調整的科技性和信息性的特點。海洋產業結構優化、旅游業特色化等體現出了產業結構調整的特色性,也是產業自身特色的要求。戰略性新興產業因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的基礎上而具備前沿性特點,它代表著未來科技和產業的發展方向并對于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全局帶動和重大的引領作用。
二、后金融危機時代大學生就業的總體態勢
后金融危機時代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對人力資源的需求結構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產業結構的調整決定著勞動者的就業結構及變化。在社會化大生產中,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結合的自然形式和就業容量取決于社會各產業所提供的就業崗位總量。從全國勞動力總體情況來看,我國三次產業的就業人數與三次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嚴重失衡。圖2為近七年來我國就業人口構成比例示意圖,其中,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由2005年的44.8%下降到2012年的33.6%,下降了11.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就業人口所占比重由23.8%上升至30.3%,上升了6.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就業人口所占比重由31.4%上升至36.1%,上升了4.7個百分點。后金融危機時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表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第一產業就業容量不斷縮小,第二產業就業容量呈曲線變動趨勢,第三產業就業容量則逐年擴大。然而,與三次產業的產值相比,我國就業人口的產業分布很不合理。第一產業的產值比例已經下降到2012年的10.1%,但是就業人口卻仍然占33.6%。這說明第一產業的剩余勞動力較多,勞動生產率較低。形成明顯對比的是,第二產業的產值所占比例高達45.3%,高出第一產業產業35.2個百分點,而就業人員比重卻低于第一產業就業人員比重,僅占30.3%,可見二者之間存在較大的偏差。這與這一時期國企改革以及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由勞動力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轉變有很大的關系。第三產業的產值比例為44.6%,雖與就業人口的比例之間的偏差相對較小,但仍存在供需不對稱的問題,也可稱為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5-2012年度教育統計數據作為全國就業人員的一大主體,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近年來,全國大學畢業生規模進一步增大,給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也帶來了更大的壓力。中國的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高校畢業生人數已由2005年的338萬迅速增加至2013年的699萬人。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高校畢業生增加了361萬人。如圖3所示,教育部所統計的數據顯示無論是普通本科畢業生、普通碩士畢業生還是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均呈現逐年增加趨勢。其中,普通本科畢業生人數由2005年146.6萬人增長為2012年303.8萬人,普通碩士畢業生由16.2萬人發展為2012年43.5萬人。所以,在當前產業結構升級的步調不斷加快的背景之下,從高校視角出發促進畢業生就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相協調是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的根本途徑。盡管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成持續上漲趨勢,而根據國家相關部門統計,如圖4所示,2005至201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截止畢業當年8月31日)并未同人數增長的走勢保持一致,而是呈現出V型曲線,即在2007年到達最低點并隨后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在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與北京大學教育學院聯合編著的《全國大學生就業狀況》中,編者依據教育部所統計的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統計數據為基礎,按照一定計算方法,得出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總體狀況。圖5為2005至2010年高校畢業生、本科畢業生以及碩士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演變圖。與圖4所示雖然存在一定出入,卻一致顯示隨著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到來,大學生就業局勢有所好轉。實際上,具體到不同學歷類型的畢業生初次就業率,情況則各異。據圖5走勢圖所顯示,本科生初次就業率呈曲線微增長的態勢,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走勢基本保持一致。碩士生的初次就業率總體上呈下降趨勢,且2010年的初次就業率低于2005年初次就業率8.7個百分點。以上數據表明,本科畢業生與高校總體畢業生就業形勢基本保持一致,而碩士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則令人堪憂。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的背景之下,高校畢業生總體的初次就業率有所好轉,不過與大幅度增加的畢業生人口基數相比,小幅度提升的初次就業率并不能減緩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局面。隨著待就業人數的逐年累積增加,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依然是當前社會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藥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指導
【摘要】在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黨和國家關注的一專業畢業生就業指導,以藥學學科發展為基點,多角度指導藥學專業視野下藥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指導。
【關鍵詞】藥學學科發展;藥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指導
一、藥學學科發展
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中,藥品安全性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談論的火熱話題。我國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從不同角度入手客觀分析藥品安全性問題,優化完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組織體系,加大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力度。隨著藥品不良反應病例報告持續增加,我國借助信息化手段,構建了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系統,監測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相關的監測制度日漸優化完善,利于大幅度提高各類藥品監管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藥學學科發展,藥學服務具有鮮明的信息化、智能化服務特征,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經濟建設。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我國藥學學科發展有了全新的突破,但整體水平有待提高,要加大藥物自主創新研發力度,注重流行病藥物研究,科學解決用藥風險問題等,促進藥學學科領域全面發展,為藥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利保障。
二、藥學學科發展視野下藥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指導
(一)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高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在開展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中,藥學院校要客觀分析藥學學科領域動態發展,以此為基點,對藥學專業畢業生進行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強化他們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基礎上,具備較高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藥學院校要根據新時期藥學學科發展具體要求,優化畢業生就業指導方法、服務體系等,以社會市場為導向,對藥學專業畢業生進行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向其提供針對性職業發展服務,不僅僅是職業理論知識、海量就業信息等,全方位正確把握藥學學科發展情況、藥學專業人才需求情況等,正確認識自身優缺點、專業特長等,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此過程中,藥學院校要多層次強化藥學專業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根據藥學學科發展情況,開展多樣化的就業指導實踐活動,不斷提高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準確定位自身,清楚職業生涯發展方向、職業意向等,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就業觀,將自身職業理想和社會需求、國家利益等巧妙融合,進行合理化的職業生涯規劃,使其符合新時期藥學學科發展客觀要求,為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做好鋪墊。(二)強化就業指導服務意識。在藥學學科發展視野下,藥學院校要綜合分析多方面影響因素,不斷強化就業指導服務意識,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主動為藥學專業畢業生提供優質的就業指導服務。藥學院校要以藥學學科發展為基點,定期開展多樣化的就業知識講座,邀請專家、教授等到學校,講解就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藥學專業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在互動、交流中幫助畢業生解決在就業方面遇到的問題,為接下來的就業做好各方面準備。同時,在藥學學科發展背景下,藥學院校要開展多樣化的就業指導服務工作,舉辦多樣化的模擬招聘會,便于藥學畢業生在模擬招聘會中掌握必要的面試技巧,具備較高的應聘能力,要多和相關企業構建長期合作關系,構建合理化的就業指導服務小組,根據畢業生各方面情況,將其安排到適宜的實習崗位上,在崗位實踐中不斷提高他們就業競爭力,提高就業指導質量。此外,藥學院校要根據就業指導要求,科學整合各方面資源,校友資源、社會企業資源等,科學構建畢業生資源庫,隨時了解畢業生各方面情況,為其提供優質的就業指導服務。(三)提高就業核心競爭力。從某種角度來說,藥學學科健康穩定發展需要大批“高素質、高水平”專業人才。在日常運行過程中,藥學院校需要全方位準確把握新時期藥學學科發展中對藥學專業人才的客觀要求,科學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引導藥學專業畢業生客觀認識自己,不斷提高自身多方面技能,具備較高的就業核心競爭力,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在開展就業指導工作中,藥學院校要客觀分析一系列影響藥學專業學生求職的因素,比如,社會需求、人才培養質量、就業能力,通過不同途徑積極引導藥學專業畢業生,圍繞藥學學科發展,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科學選擇畢業后從事的職業,結合職業前景、職業崗位等,制定科學的職業目標,科學設計職業生涯。輔導員要對畢業生進行合理化測評,客觀評價他們制定的職業生涯規劃,向學生提出針對性建議、意見,加強自身薄弱環節訓練,有效提高就業核心競爭力,更好地走上工作崗位,充分展現自身多方面價值。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建構與發展
摘要:大學生就業在當前經濟環境中面臨諸多挑戰。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是針對大學生開設的職業規劃課程,為學生的就業觀念培養提供了良好平臺。然而很多學校的就業指導課在建構過程中存在缺乏實踐性、針對性的問題。本文針對就業指導課的發展情況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
我國大學生的學習任務主要基于教育部和大學共同設定的課程與教材,呈現學術化、理論化、抽象化的特點,而這種教育方法在培養實踐型、創新型、應用型人才方面則有所欠缺。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在很大程度上給難以接觸社會、尚未形成就業觀念的大學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就業教育和信息交流平臺。
1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建構意義
多數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往往局限在校園之內,只在大四有不到一年的實習時間。雖然不乏自主實習、創業的優秀案例,但大多數大學生在所學知識脫離現實需要的情況下,與社會的聯系也相對較弱,這就導致很多大學生在畢業面臨眾多職業選擇時束手無策。而就業指導課程可以提前培養學生對工作、職業選擇的危機感,從而提高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和緊迫感。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在指導大學生的專業學習和職業素質培養方面都可以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從而幫助大學生快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提早規劃。2007年出臺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更是強調了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要地位,可見該課程的確有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并能提高學生的職場競爭力。
2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構的現狀
重點企業用工常態化服務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總結延續重點企業用工調度保障機制的有效做法,不斷加強企業用工服務,按照省人社廳通知安排,建立重點企業用工常態化服務機制,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總結經驗、常態推進,突出重點、主動作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著力為重點企業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常態化的用工服務和指導,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二、工作內容
(一)確定重點企業清單。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重點任務,主動協調發改、工信、開發區等部門,確定重點企業清單,建立臺賬并動態更新。重點企業范圍包括重要醫用物資生產、生活必需品生產、保障城市運轉等疫情防控相關企業,重點產業鏈、龍頭企業、重大投資項目等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相關企業,帶動就業能力強、用工規模大的相關企業及當地確定的其他重點企業。(責任單位:就業局)
(二)設立人社服務專員。設立重點企業用工常態化服務機制人社服務專員,每名人社服務專員對應一家企業實行定點服務。主動了解重點企業員工總數、缺工人數、空崗結構等情況,形成用工需求清單。積極對接重點企業生產經營和用工中出現的困難問題,及時研究并推動解決,形成問題解決清單。(責任單位:就業局)
勞動保障市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和區委三屆八次全會精神為指導,積極貫徹落實“”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以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為重點,努力改善就業環境,提高就業質量;以健全社會保障機制為重點,努力縮小城鄉保障差異,提高農村的保障水平;以推進勞動合同制度為重點,努力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以創建文明行業為重點,努力改進工作作風,不斷提升勞動保障工作的社會滿意度,樹立勞動保障隊伍好學、團結、敬業、親和的良好形象。充分發揮勞動保障工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的基礎性作用,推進我區新郊區新農村建設。
二、工作目標
1、繼續推進新增就業崗位,確保新增本地勞動力就業崗位3萬個,其中非農就業6000人,城鎮失業登記數控制在市政府規定14430個以內。
2、完成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1.5萬人,其中本區戶籍農村富余勞動力3000人。
3、自主開發30個青年就業實習基地,實習人數達到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