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規劃范文
時間:2023-04-07 18:59: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就業規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就業;競爭
【Abstract】It is high time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graduate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ways and measures about how to help students plan themselves career,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ability and enhance the degree of employment guide.
【Key words】Career;Plan;Employment;Competitiveness
蘇南位于太湖之濱,長江三角洲北翼,交通便利,有著良好的自然地理條件,是歷史上有名的“魚米之鄉”。蘇南憑借其得天獨厚區位和資源優勢,蘇南依靠其各相關聯企業之間各種社會資源與經濟要素的互補搭配關系,對地理區域內各種要素之間有效的進行整合調整,形成了以外資、民資、國資三足鼎立成為新蘇南模式發展的強勁動力。高職教育的發展必須立足于比較長遠的總體目標要求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依托蘇南縣(市)域經濟發展和改革成果。
在新蘇南模式中世界500強公司超過一半以上在蘇錫常落戶,民營經濟實力雄厚,全國百強民營企業達三分之一以上,蘇南企業成集團化趨勢,正處在二次創業,二次創新的加速時期。如“江陰板塊”現象,張家港“規模企業”異軍突起,常熟“中國名牌”半壁江山,昆山“臺資企業群”。因此,以蘇南縣(市)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需求為根據,重視構建就業服務體系,重點規劃好高職生的職業生涯設計和創業就業能力培養。通過面向企業的戰略合作和服務,提高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1 構建就業服務體系
加強學校與社會溝通,建立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和就業信息網絡。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信息收集,加強學院與地方勞動人事部門在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聯系與溝通,促進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與社會職業指導工作的有機結合。
為畢業生擇業提供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網絡實現畢業生供給與人才市場需求的信息聯通,構建全方位的就業信息服務體系。定期召開就業專題研討會議和就業工作匯報,研究就業工作對策。
就業指導辦公室負責制定就業創業指導大綱,并在學院范圍內做好就業創業講座和就業技巧、就業信息的,同時對職能部門的就業創業教育工作進行指導和考核。開設就業創業課,并列入教學計劃,由思政系列的教師承擔教學指導工作,開展教育活動,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就業觀,幫助學生認識市場,認識自我能力與社會需求。開設就業創業心理輔導,舉辦成功人士講座、創業設計大賽等活動。
2 學生職業生涯設計
職業生涯設計要符合學生自身特色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學生學好專業知識,增加學生就業信心和就業競爭能力培養。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改善學生道德面貌,提升學生精神力量,提高學生開拓技能,形成成功心理和內部動力機制。根據現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為企業群培養輸送具有成功理念和成功素質的具有“現代班組長”以上潛質的生產經營管理者。要針對學生自主性、個別性和追求成功的特點,落實“主體參與、情感體驗、積極創造”教育模式。
引導學生接受現代就業新理念,從入學開始給學生提供職業方向的信息和建議,分析自身性格特點等。了解專業各方向的現狀、特色和前景。了解現階段有待繼續解決的專業問題及如何解決專業問題的不同途徑方法。根據學生的特點,建議學生擇業方向和職業取向,在專業老師的輔導下,讓學生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方向,在職業生涯的整體框架下幫助學生發現自我和挖掘自身潛能,規劃自身的教育發展和職業計劃。
職業傾向測試:新生入學兩周內學生處心理健康咨詢中心負責進行職業傾向心理測試,并對每位學生的測試結果進行分析,進而幫助學生初步規劃職業與人生,給學生一個較為明確的努力方向。
職業規劃指導:兩課教研室負責職業規劃指導方案的制定,通過專題教學幫助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并指導好學生的職業規劃。為配合實施成功素質拓展計劃,建立成功訓練導師制。根據學生和專業教師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比例為學生配備成功訓練導師。
3 分階段性就業指導
入學階段就業指導:在學生入學之初,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愛好特長、素質能力等對其將來適宜的或者可能從事的職業進行成功職業設計導航,就學生為達到未來職業所需要完善的素質給予分析,對成功素質提升的具體方法和途徑提出合理化建議,指導督促學生完成學生職業規劃表。幫助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興趣有意識的選擇成功素質拓展項目,并引導他們有意識、有選擇地參加各種成功素質訓練活動。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特點和分析社會及職業對人才素質與能力的要求,了解高職生應具備的能力與素質,了解培養自身能力與素質的途徑與方法。側重建立開放的咨詢平臺,安排專業教師為指導主體,初步制定發展方向和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學習階段就業指導:給學生過硬的職業知識和技能、良好的人品和開拓技能培養,促進學生生命多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從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為學生提供個性和諧發展、潛在能力充分開發、在社會中生存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的生生不息的源。結合專業樹立正確的就業意識,培養良好的就業心理素質,儲備就業知識和能量。形成職業取向和自主就業能力。側重于就業觀念和就業素質指導,使學生明確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從事一線生產、技術、服務和管理工作人才。
就業階段就業指導:提供就業信息資源庫,積極拓展就業渠道,進行就業咨詢、就業形勢數據分析。熟悉求職的外在能力、技巧和有關就業政策法規。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服務新型工業化,促進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使學院成為“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輸送中心”、“中小企業的研發中心”、“大眾企業的培訓中心”,讓社會接納學生。側重于需求信息與,召開校內人才招聘會,畢業生就業基地建設,“現代班組長”人才培養目標落實,“產品”的就業競爭力和畢業生跟蹤調查等。
4 校企合作培養學生創業能力
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素質教育,是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有效途徑。因此要突出高職教育以就業導向進行課程模式改革。
學生在“工學結合、頂崗實踐”的教學模式中學習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能。為此,學院在理論教學方面相應進行系列調整。課程模塊化,教材項目化,按學科門類設置學科基礎課程平臺,結合企業需求設置職業技能模塊。江陰職業技術學院與江陰市舜泰呢絨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開發機床電氣控制技術項目教程研究,完成機床電氣控制技術項目教程校本教材,教材按“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要求,每個項目包括任務描述與分析、相關知識與技能、任務實施與拓展、實訓操作、項目考核五個部分編寫。按照企業具體設備情況,編寫個性化的教材和講義組織教學,教材內容面向企業、服務企業,培養出的學生能夠快速適應企業機電設備操作、調試、維護等方面技術崗位要求。同時對教學方式進行了調整,強調由結論性教學轉變為過程性教學,讓學生在教學中獲得足夠的就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校企合作根據區域特點和學校實際專業要求選擇恰當的模式進行實踐,并在實踐中求異、創新。合作辦學如化工系學生到中國軟塑材料生產基地一一申達科技集團(上市,國家863計劃科技攻關新材料產業化基地),該集團擁有從德、意、日、美等國家引進的具有當代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和尖端設備。聯合辦學如紡織專業學生到精毛紡面料、服裝生產基地一一中國最大的精毛紡生產企業江蘇陽光集團(上市),學習世界一流的紡織、管理技術及高支薄型精紡生產及高支薄型精紡面料生產技術。訂單培養如機電、數控學生到停車設備專業化生產基地一一江蘇雙良停車設備有限公司(上市),熟悉該公司引進的美國、日本等國的噴丸、割、焊、沖壓、切削等先進設備,并學習模具設計、精密機械加工以及多層升降橫移式、垂直循環式等系列機械停車設備生產流水線等。系列合作服務與課程模式改革,使學生的在校教育與企業的生產和發展緊密銜接,有利于院校推進開放式辦學,也有利于企業獲得自己急需的人才,從而實現校企雙贏。
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術以自籌資金、技術入股等尋求合作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和發展方向,展現自己的才華和能力,最大程度地體現自己的價值。為自己和他人創造新的就業崗位,開辟新的就業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就業能力。開展創業教育,鼓勵創業,有利于讓學生轉變就業觀念,開發自主創業就業思想,拓寬學生的就業領域和就業途徑,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
5 結束語
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推動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既把學生培養成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適應專業技術要求的職業人,也培養成能適應社會和自身發展需要的社會人。促進社會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平.新形勢下研究生就業問題探析[J].高教探索,2005(2).
[2]吳江賢.職業教育與現代班組長培養[J].成人教育,2004(3).
篇2
[最規范的文秘資料網-文秘站網--寫材料的都知道!]
一、指導思想
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精神,加快推進我縣城鄉勞動力統籌就業的市場就業機構,按照“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和“政府扶持、齊抓共管、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創新機制、按需培訓、注重實效”的原則,開展我縣的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和培訓工作,為農牧民就業創造寬松環境。
二、主要目標和任務
“十一五”期間,全縣農牧區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占農牧區富余勞動力的50以上;農牧區勞動力培訓占轉移就業人數的60以上。進一步加快城鎮化步伐,實現人口進城、工業入圍、產業集中和要素聚集,積極引導農牧區富余勞動力向城鎮有序轉移,通過職業技術培訓實現就業,逐步形成以城帶鄉,以鄉促農,城鄉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預計到20__年,全縣城鎮率達到53以上,為有效吸納農牧區富余勞動力統籌城鄉就業,構建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走好第一步。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
對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和培訓工作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摸清情況、統籌安排,把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和培訓列入當地發展計劃目標,層層分解,作為考核各級政府工作的主要內容。同時要及時總結推廣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和培訓工作的經驗,分析解決存在的問題,積極推進城鄉勞動力統籌就業工作。
(二)加快發展經濟,努力擴大就業渠道
發展經濟是解決城鄉勞動者的根本出路。要把經濟發展與培育新的就業增長點結合起來。在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同時,鼓勵發展家政服務業;鼓勵發展個體、私營、民營、股份合作等多種所有制經濟擴大就業,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依托我縣新興的重化工等龍頭企業和特色市場以及工業園區、商業區和生活區的建設,促進農牧區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最大限度地實現農牧區勞動力就業的規模效益。
(三)逐步完善城鄉勞動力市場體系
要改革城鄉分割的就業管理體制,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為所有求職的城鄉勞動力提供就業服務,完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提升農牧民工的職業素質,嚴格實行就業準入,執行“先培訓、后上崗、先培訓、后就業”的規定,規范企業招工行為,消除一切制約農民工就業的障礙,維護農牧民工的合法權益,建立一體化的勞動力市場。
各級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全方位地為農牧民開放,實行免費職業指導、政策咨詢、職業介紹、就業訓練等一系列就業服務。全縣利用五年的時間完成鎮(街道)勞動保障平臺的勞動力市場職業供求信息網絡建設,使全縣的鎮(街道)辦事處的勞動保障平臺真正達到符合“六到位”的標準。
(四)建立城鄉一體化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建立以職業技術學校、技工學校等各類職業院校和就業訓練中心為主體社會力量和民辦培訓機構為補充的城鄉職業技能培訓體系。要積極采取措施,引導和鼓勵農牧民參加職業技術培訓。鼓勵用人單位、各類職業教育機構和民辦培訓機構開展農牧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充分發揮各級就業訓練中心的作用,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培訓。大力推進先進適用技術和農牧區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的培訓。對農牧區外出務工的勞動力開展以就業政策、法律法規知識、怎樣找工作、勞動合同、福利待遇、社會保險、勞動安全、維護權益和城市生活常識為主的引導性培訓。還要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訂單式定向培訓,使更多的農牧區勞動力掌握專項職業技能,對職業培訓結業的農牧區勞動者要進行職業技能鑒定,考試合格者發給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實行“市場引導培訓,培訓帶動鑒定,鑒定促進就業”的機制。
(五)加快農牧民的社會保障制度
根據農牧民工的特點,實行相關的社會保險措施,用人單位和農牧民工要依法繳納社會保險。城鎮企事業單位要按照《失業保險條例》為其招用的農牧民合同制工人辦理參加失業保險手續,由單位履行繳費義務,終止解除勞動合同后,應當為符合條件的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金。
全縣所有用人單位都要按《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為農牧民工參加工傷保險。
逐步要為不穩定就業的農牧民工建立大病醫療保險,探索和建立適合不穩定就業農牧民工特點的過渡性養老保險制度。
(六)建立和完善 進城就業農牧民權益保障制度
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要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切實解決企業在安全生產設施、勞動保護條件、職業病防治、使用童工等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對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參加社會保險、支付工資和兌現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執法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違反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要依法嚴肅查處。
(七)取消限制農牧民進城務工的一切不合理規定
各有關部門應對現行有關政策進行清理,對不利于農牧民進城務工的限制性政策應堅決取消。要進一步疏通農牧民進城務工的渠道,改善農牧民進城務工的環境。單位用工、子女入學、管理監督都要一視同仁。
篇3
所謂高校職業規劃教育,是指根據學生培養目標和學校教學特點,幫助學生了解國家就業政策和社會就業形勢,并結合學生身心特點與具體條件進行升學或就業分流選擇,引導學生以社會實際需求調整就業期望值,主動增強綜合能力,適應社會發展的施受過程。
國內外高校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對比
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指導起步較早,而且已經形成了較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具有早期性、個性化、實用性、專業性和連續性等特點。
以德國為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貫穿在對學生的職業定位和人生規劃之中,以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質為根本目標。德國的大學生就業采取“自我負責,自由擇業”的制度,呈現社會化和市場化的特點,但這并不意味著德國不重視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相反,德國各級政府、學校和社會都主動參與、重視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把職業生涯規劃視為就業工作的“發動機”。專業化的指導隊伍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不同內容、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分類指導,并能利用社會各種資源,形成一個高效合理、規范有序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這種體系是以政府為主體,學校、企業和私人咨詢介紹所等社會多方面力量共同參與,對學生進行實用技能培訓,實現學生與市場的“零距離”接觸,強調人與職業的和諧發展,謀求人在職場中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并使人的創造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發展。
而在我國,高等學校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視和開掘,尚未形成成熟的觀念,無相應的機制予以保障。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職業發展中心孫儀認為,現在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現狀是起步晚、發展快、任務重。無論從機構設置、職能的發展、職業化和專業化隊伍的建設,還是工作場地與經費,乃至職業指導理論的研究等任何一個角度看,目前的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都處于起步階段,雖有需求拉動,但與實際需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事實如此,我國高校普遍缺乏專職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專職從事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人員不僅數量少,而且素質參差不齊,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和可操作的技巧,離提供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服務還有很大距離;學生也很少考慮自己的職業興趣和能力傾向。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大學生“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使畢業生擇業的自越來越大,但由于職業觀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大學生的職業觀未能與時俱進,許多大學生的職業意識薄弱,對職業生涯規劃普遍不重視。
我國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若干思考
1.構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體系
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就業教育的重要內容列入教育計劃之中,創建例如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等機構,由學校領導、專業工作者以及專兼職輔導員、班主任和專業教師等人員組成,各類人員從不同角度發揮不同作用,適時地為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導和咨詢,并結合工作實踐開展研討活動。此外,打造一支職業咨詢師隊伍,促進職業指導工作向專業化、專家化邁進。對相關人員進行職業生涯設計理論和實踐、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人才測評與統計、就業求職心理研究、勞動人事制度及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專業培訓,從而為學生提供更為專業的職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
2.以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線,全面實施綜合素質教育
職業生涯規劃不是畢業前一朝一夕的事情,應貫穿學習生活和人生規劃的全過程。學生知識的儲備、能力的提高都是一個逐漸積累并發展的過程,人的職業興趣、能力發展也是一個長期、連續的過程。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實施分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將科學的理念傳輸給學生,同時教給學生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法,讓他們在思想素質、知識能力、心理狀態等方面都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擇業和就業的成功積累資本。
在大學一年級,注重對學生的理想教育和成功教育。這一階段職業規劃輔導目標應使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職業內容及職業生涯基本理論,展開自我探索,初步了解自己現時的職業興趣、能力、性格及價值觀,引發對未來職業的思考。
在大學二年級,拓展學生的素質,鍛煉綜合能力。這一階段職業規劃輔導目標是進一步探索自己的職業興趣、能力、性格及價值觀,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處理好專業與興趣、專業與職業的問題,加強綜合素質的培養,初步確定自己長期發展的職業目標。
在大三年級,強化專業學習,明確職業發展規劃教育為重點。強化專業課學習,不斷鞏固專業思想,進一步明確自己未來的職業目標。在明確自己未來職業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發展,特別是對進入社會前的職業準備期應有個明確的規劃。
最后,做好畢業班學生的就業、擇業與創業教育。通過舉辦各類培訓和講座,并開設相關課程,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就業指導。幫助大學生拓寬就業和自主擇業視野,提高自主創業意識和競爭能力。把擇業方向導向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和社會基層,使他們認識到“小企業,大舞臺”的意義,把學生的職業理想與社會的實際需求相結合。
3.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內容體系設計
針對開展職業規劃教育的目的,筆者認為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內容體系應包括以下五大部分:
第一,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生涯是指人終生發展的歷程,通常又稱為職業生涯,是個人一生職業、社會與人際關系的總稱。可見,職業問題是生涯的核心內容。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是了解“生涯”、只有在充分認識“生涯”的基礎上才能產生對職業生涯進行規劃的意識。通過職業選擇、職業生涯發展和職業錨等理論,幫助學生了解大學,認識大學生涯與職業發展的關系;掌握生涯規劃的概念、原則、意義,從而喚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
第二,自我探索與了解。引導學生對自我進行探索與了解。包括個人能力、性格、價值觀、興趣的測量等。用到的測試工具主要有:價值觀因素表、凱爾西氣質分類和霍蘭德職業興趣量表。在教學方法上采用游戲和討論等方式來引導學生關注自身需求和埋藏在心中的理想,自主規劃人生目標。
第三,了解工作世界。針對大學生職業知識缺乏、對職業社會與工作世界陌生的特點,引導學生了解企業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包括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就業方向、不同崗位任職要求、企業對大學生的期望。在教學方法上,可列出問題讓學生搜索相關信息,或者引導學生對相關行業的職業經理人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進行人物訪談,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和交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及早地認清當今所處的工作世界,避免擇業的盲目性。
篇4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 職業生涯規劃 自我定位 綜合素質 競爭力
一、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基本狀況
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總量上升較快,就業的總體形勢持續看緊。2005年普通高校畢業生總人數為280萬,2006年普通高校畢業生為338萬,2007年為495萬,畢業生平均就業率水平一直保持在70%左右。從這個數字上來看,每年都有幾十萬畢業生不能在當年找到合適的工作。從總體上看,就業壓力是比較大的。據相關部門的統計顯示:2004年我國高校的本科畢業生中約75萬處于待業狀態,2005年上升到95萬,2006年上升到106萬,呈現出年年遞增的趨勢。與此同時,近年來出現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與用人單位招人難的矛盾現象,導致“有人無事干”和“有事無人干”的局面。
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本身職業生涯規劃處于薄弱狀態,缺乏高水平的教師,缺乏科學具體的計劃和安排,尚不能為大學生提供完善的規劃服務,社會也缺乏相應的服務機構。由于缺乏足夠的指導,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了解只是停留在想法和文字層面,大部分并沒有一個完善的自我發展規劃,對自己的發展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不能準確的定位自己。
二、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及其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職業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其實就是“人生戰略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戰略選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貫穿于學生在校的整個時期,是在他們最重要的黃金時代所做的全面系統的人生規劃。毫無疑問,這一規劃將有利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職業理想,確定奮斗目標;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大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的核心競爭力。
1.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指導大學生的職業定向,明確奮斗目標。
職業選擇是人生價值的初步定位,能夠選擇一個理想的職業,對人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如果一進校門就能培養樹立正確的擇業意識,科學地評價與認識自我,合理地選擇職業方向,瞄準能夠最大限度發揮自己潛能的職業方向,有意識地鍛煉培養自己的核心能力,提高綜合素質,這樣的職業生涯才有可能是精彩的。
2.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人生價值。
大學生正處在身心全面發展的青春期,各種心理矛盾沖突相互交織,是一個迅速趨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階段。現代教育理念,實際上就是注重開發學生潛能,以學生可持續發展為第一要務。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正是注重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就業指導,把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落腳點,以一種長遠的發展眼光指導生涯規劃,使學生終身受益,實現價值的最大化。
3.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核心競爭力。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過去單一專業傾向的人才培養已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是否具有健全人格,是否善于與人溝通和交往,是否對工作傾注激情與責任等綜合素質,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關注。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正是強調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我設計未來,并根據自己的發展目標,立足當前,形成個性化的自我培養與鍛煉的教育方案。
三、加強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大學生就業
1.學生自身要重視職業生涯規劃。
(1)了解市場變化,轉變就業觀念。
如何應對就業壓力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針對我國從傳統的畢業分配到今天的畢業生市場化就業,在這歷史發展過程中,市場機制在形成,國民經濟在發展,這要求我們不能用計劃經濟只有幾十萬畢業生時的思維方式來思考現在畢業生碰到的問題。大學生需要正確處理好職業生涯理性設計與就業盲目從眾的矛盾、求職的高薪期望與就業崗位低報酬現實之間的矛盾、社會就業大眾化趨勢與大學生精英意識之間的矛盾,重新調整就業思路,降低擇業時的高期望值,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先生存,后發展”的觀念,辯證看待沿海與內地、城市與農村、機關和基層、外企與民營、事業與企業等用人單位,把目光鎖定在能充分發揮自己才干的各種領域、各種所有制、各種層次的單位。
(2)了解職業需要,準確自我定位。
在正確對待職業分工和職業差別的基礎上,根據社會需要和自身條件準確定位,選擇工作和職業。了解職業的內涵和職業在人生中的重要意義,明確目前的專業學習與未來所從事職業的關系。全方位地獲取職業需求的動態信息,詳細了解各種職業的性質、任務、待遇以及從業人員應該具備的條件、要求。對于職業內容進行研究并了解各種職業所需要的知識儲備、能力結構和發展前景。在對自我的學習能力、職業興趣、能力傾向和個性特征評估的基礎上進行職業定位,從而使自己有的放矢地學習,充分挖掘自身的學習潛力,為今后職業理想的實現做好準備。對大學生求職而言,文憑固然重要,但不是求職的惟一條件,知識最新化、能力綜合化、身心素質并重化才是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深化知識、轉化知識、更新知識、重組知識、提升能力、重構能力,以適應工作的需要。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長處,只要給自己找準恰當的定位,制訂適合自己的長期職業發展規劃,并通過不懈的努力去爭取,那么成功一定屬于自己。
(3)切合自身實際,制訂生涯規劃。
生涯規劃是目前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特色研究方向與重要內容,是指導對自己一生的各個階段所從事的工作、職務和職業發展道路所進行的設計和規劃。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包括確立階段性或長期職業目標;確定自己的發展道路、方式方法;明確將要進行的調整和各項準備、具體步驟。學生為實現職業生涯目標而確立行動方向、行動時間、行動方案的具體步驟分四步:一是評估自我。學生需依據自我和他人的評價,借助職業興趣測試、職業能力測試、性格氣質測試,加上自我探索和多方面的分析,從而對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類型、職業能力有較正確的認識。二是確定目標。學生要從自身個性特征、所學專業性質、職業社會需求、家庭社會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綜合考慮,確定自己職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及短期、中期目標。三是擬定規劃。根據總體目標所要求的素質和能力,分階段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制訂出發展計劃和實施措施。四是調整規劃。大學生在實施具體計劃的過程中,針對社會環境和自身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奮斗目標及其實施措施。
2.學校要加強師資建設,提供專業化指導。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高校一般都設立專門機構,使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呈現職業化、專門化、高素質的特點,學生一進校,就接受了較為系統和嚴謹的生涯教育和就業指導,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也日益成為現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們的高校指導不能僅僅停留在畢業前夕開設幾節就業指導課、組織幾次招聘活動等,而應從學生入學起就進行職業規劃的具體輔導與咨詢。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學校承擔著十分重要的責任。
(1)學校要加強職業指導的師資隊伍建設,實施全程的規范化的生涯規劃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它需要一支具有專業知識和能力的隊伍。美國學校職業生涯教育成功的特點之一就是教育內容的規范化。因此,開發與完善小學、中學和大學不同階段的職業生涯教育內容,是我國學校職業生涯教育急需跟進的工作。國內的學校要加強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在師資隊伍不健全的情況下可以聘請專家開設就業指導課程。此外,就業指導應貫穿大學學習全過程,從新生入學開始,按照認識自己、認識職業、人職配備的原則進行分級指導。
(2)學校要盡量創造條件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團隊訓練。團隊訓練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等。學校的職業規劃指導者應該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團隊訓練,學生團體活動以及一些講求團隊協作的素質拓展訓練等活動,使學生明確個人分工,了解共同目標,齊心協力完成既定任務。
3.完善社會服務體系。
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職業生涯指導已經成為一個專門職業,從業人員都是持證上崗。而在我國,由于我國人力資源管理和職業生涯設計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對于相當多的理論還采取拿來主義,沒有創新和改進,導致了在實際工作中工作效率不理想。因此,我們國家也要大力推行和建立職業生涯指導職業的認證制度,優化人員結構,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建立健全職業生涯指導的服務機構,完善學生的職業生涯指導體系。
總之,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項重要的、復雜的、持續的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和個人的共同努力。大學生處于個體成長的特殊發展階段,是一生中變化最激烈的時期,是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將為大學生的終生幸福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切實的貢獻。大學生只有進行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才能在以后的過程中少走彎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賈金玲.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分析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第15卷第4期,2005.12.
[2]王官祿.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實用教程[M].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4.
[3]王榮發.職業發展導論[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篇5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受高等教育的人越來越多。在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大學生就業困難問題逐漸顯露出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待業,找不到自己的出路,由此引發了我們對就業難大學生就業指導以及心理輔導教育的探究與分析,從而找出在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方面的欠缺,并找到具體的解決方法。
深度職業生涯規劃即從長遠未來以及深度探究職業規劃,我們在過去的對職業規劃的研究實際經驗中,往往進入職業規劃的誤區,第一個就是興趣傾向。大學生一般有固有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種思想,也都在從興趣方面尋找自己想要從事的行業與工作,但是興趣指導論在長遠看來如果不能產生成就感,也不能使人進步,也使得找工作成為一項難題。第二個就是性格傾向,在職業規劃中,性格因素可以說比興趣因素更加長久與穩定,對性格的過度解讀,則是步入了另一種極端。
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深入研究,我們則需要從自身的優勢出發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校長鄒廣嚴教授提出的“長板理論”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層面的理解是:只有充分發揮一個人的優勢,才有可能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從而得到職業生涯的最優化發展及良性循環,?M入一核雙驅的生涯規劃模型。這一理論在實踐層面切實解決了部分就業困難大學生的實際問題,也指導了其職業生涯規劃的深度探索。[1]
二、就業困難大學生對就業指導及心理輔導的不重視
目前,高校開設的專業課程眾多,專業指導性較強,但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課程方面有欠缺。課程開設時間不恰當,往往是在大學生剛對校園生活充滿好奇的大一、大二進行指導,大家可能對就業方面比較不重視,在大學生需要就業時的大三、大四,則缺少就業方面的指導,指導效果不明顯;在人數方面,大多數是在可以容量很多人的大教室進行,統一進行指導,人員不易管理,指導效果差;就業指導及心理輔導課程少,往往只利用幾個教學周進行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課程的講授,泛泛而談,起不到真正深度的指導作用。就業困難大學生往往很難尋求幫助,沒有專業的機構和部門進行指導,達不到指導的效果。
三、就業指導和心理指導缺少專業技能
在就業困難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中,缺少指導性專業人才,老師一般為兼任就業指導及心理輔導老師,沒有專業性較強的教師資源對就業困難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沒有專業的心理咨詢方面的知識可以運用,[2]導致大學生就業指導與心理輔導現實與系統發展與創新止步不前,指導跟不上時展潮流,難以適應當代大學生心理發展和現代社會就業的新形勢。宣傳力度不夠,大學生礙于面子,不太樂意向老師尋求幫助。并且分工不夠明確,就業指導與就業心理輔導兩個方面應當分開,兩者的協調性有待加強。
大學生本身的心理問題:大學生在找工作中所產生的就業困難問題,一部分是由自己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對自己的定位不準確,造成對自己工作的期望收入過高,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還有知識技能不足等,導致其求職屢屢碰壁。
大學生在就業困難時,忽視了就業困難的原因,忽視了學校的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造成了就算就業困難也不會想到求助于學校的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方面的老師。心理作用會對大學生的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當畢業大學生發現就業四處碰壁時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但自尊心作祟,就業困難的大學生自尊心受挫,往往會選擇隱藏自己,躲避人們的詢問,不會主動地尋求就業方面和心理方面的輔導,大學生的心理輔導在這時應當起到應有的作用。
四、關于就業困難大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心理輔導具體解決辦法
第一,對就業困難大學生進行統一就業指導。有些學生就業難往往是覺得自己的能力很強,存在眼高手低的現象,輕視基層工作,認識不到現代就業形勢,抓住問題的本質,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建立自選關系,就業困難大學生與他的心理成長環境有一定的關系。可以說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是受社會與學校的生活環境影響的,學校可以對學生的成長環境、家庭狀況等等進行分析調查,從而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針對存在眼高手低問題的學生,學校就要對他進行基層工作方面的教育,使他認識到必須從基層慢慢成長、慢慢進步。
第二,在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缺少專業技能方面,應當采取相應的解決辦法。在專業培養方面,學校應當聘用專業的心理咨詢方面的老師,在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方面對就業難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教育,或者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培訓,進而發揮指導的作用。同時,為了適應關于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的需要,高校可以開設相關的心理咨詢室,培養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可以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
第三,要解決就業難大學生本人對此問題的忽視,高校應當重視對這類學生的指導。心理問題一般都是由不合理的認知造成的,在就業難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中,指導老師要注意指導他們調整心理,促使他們改變態度,逐步地矯正,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達到心理輔導的目的。
第四,可以運用人才測評軟件,測試就業困難學生的興趣、長板,同時結合學習的專業知識,幫助就業困難大學生確立就業目標,增強他們的綜合職業核心能力。如此一來,既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其找到存在的價值,又能夠實際解決其就業問題,這可謂一舉兩得。[3]
篇6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化教育階段逐漸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待就業畢業生人數逐年增長,就業問題尤為突出。所以在新的形式下對大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工作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畢業就業形勢嚴峻原因分析
(一)人才市場供求關系不平衡隨著全國各高等院校的不斷擴大招生,首先在畢業生人數上每年都在增加,其次由于教育設施、場地、師資力量的限制,導致了畢業生專業結構失衡,同時教育質量并沒有預期的效果那樣高,畢業生綜合素養的下降影響了用人單位招收畢業生的積極性,使得畢業生人數的連年增長與社會就業崗位的相對不足成為了大學生就業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二)高等教育具有滯后性高等教育的滯后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實踐知識的滯后性,主要體現在專業課程上,由于知識更新換代比較迅速,致使畢業生學到的科學技術都是過時的,在面對用人單位的招聘面試時不占優勢。其次就是專業設置的滯后性,多數高校沒有前瞻性的分析國家政策、國家未來的學科負責人,使各專業學科學生數與社會的需求不夠緊密,出現的社會需求的人才數量很少,而學校培養的某些專業人才社會需求不大,造成當年熱門專業四年后冷就業的局面。(三)畢業生擇業觀念不成熟現如今一部分畢業生受到了社會上享樂拜金主義等不良觀念的影響,在擇業方面著重考慮經濟收入、工作區域環境和工作舒適程度等。而不是多考慮個人未來長遠的發展、國家建設的需要,對于剛剛脫離書本的大學生,用人單位更加傾向其能夠腳踏實地的從基層做起。(四)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體系不完善對于從學校即將邁入社會的大學生,他們需要全面的認識自我,明確的自我定位,清楚的認知社會,準確的預測發展。但是現在我國部分高校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缺乏對學生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的指導,就業指導課內容枯燥乏味,還僅停留在信息、面試的技巧、調整就業心理等方面。
二、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對大學生就業的意義
從就業指導工作者的角度來說,我們要積極正確的引導大學生進行自身定位、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指導及相應的就業指導課程應從大學一進入校門就開始進行,首先通過了解自己的愛好與特長、個人的價值觀與性格特征,在專業指導下進行自我定位,然后再結合大環境形勢下的崗位人才需求給自己定目標,然后通過四年里不斷地努力與及時的調整,最終在走出校門時使大學生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給用人單位一個合格滿意的人才。
三、如何落實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
(一)建立科學化專業化的就業指導理論就我國當下來看,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理論還處于初級階段,我們還需要組織專業人員更多的、系統的向西方學習借鑒其專業理論,并且更多的進行探索,逐步完善我國的就業指導理論,發展出適用于我國的指導性理論。(二)構建全程系統化指導體系首先明確全程系統化指導體系定義,就是從學生進入大學開始到畢業連續這四年里要接受的系統化的就業指導教育。它的目的是幫助大學生養成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最終實現學生的發展性就業。這種教育培養模式能夠應對新的發展形式下的普遍情況。但是對教育者而言也是一個新的挑戰,這需要教育者有著高度的專業性,不僅要對就業政策和法規比較了解,而且心理學、經濟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勞動人事學等相關專業知識以及行政管理意識突出,同時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對人才市場的敏銳度。(三)開展多元化專業教學、就業指導教育內容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應避免盲目性、專業趨同性,應該整合好每個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技能知識、特色知識、創新知識、前沿科技,使同學們接受多元化的特色教育,能夠與社會接軌,并且具有前瞻性。對于不同專業領域,就業指導也應該是不同的,比如土木工程專業與工商管理專業,土木工程作為工科專業更加強調技術性動手能力,而工商管理專業更強傾向于理論運用,土木工程專業則更加傾向于技術型。就業指導內容應是全面而多樣化的,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采取多種形式,包括測試、講座、咨詢、實踐、模擬招聘,我院通過開展優秀校友講堂,校友圍繞自己的工作經歷和人生感悟用真實案例與在讀大學生討論大學生涯如何規劃、如何提升自我等問題,縮減了同學們與職場的距離,提升同學們的就業意識。(四)注重以人為本的個性化教育模式無論就業指導理論體系多么完備,都是要以人為基礎的,所以我們需要以發展的觀點看待個體的職業生涯。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人情況結合理論指導做出最合理的職業規劃,并且在教育實施過程中及時的做出調整,從而幫助學生正確的自我定位,認知社會,使大學生能夠主動根據自身特點、綜合能力及職業價值觀來進行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具有自主選擇職業能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五)及時反饋,注重總結反思在現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很多理論總是跟不上實際,所以每當我們按照職業生涯規劃執行了一段時間,必須要及時的進行考評、測試,收集同學們、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同時傳統行業也會對從業者提出新的要求。同時對已經畢業的同學用人單位是否滿意也要進行跟蹤反饋,以便對正在培養的同學及時調整專業素質和知識結構。使大學生與用人單位達到雙向滿意。
[參考文獻]
[1]林蕙青.用改革的精神創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新機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3(4).
[2]廖碧君.淺議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意義[J].人力資源管理,2015(2).
篇7
關鍵詞:職業教育;培訓;場所;課程;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1)04―030―02
培訓是一種有組織的知識傳遞、技能傳遞、標準傳遞、信息傳遞、信念傳遞、管理訓誡行為,是為達到統一的科學技術規范、標準化作業,通過目標設定、知識和信息傳遞、技能熟練演練、作業達成評測、結果交流公告等現代信息化流程,讓員工通過一定的教育訓練技術手段,達到預期的水平提高目標。行業培訓、學校培訓、崗前培訓、崗位培訓、轉崗培訓等種類繁多,層出不窮。在科技高速發展,信息以爆炸的方式增長的當今社會,定期參加培訓成為就業者增強履職適崗能力的首要選擇。
黑龍江省教育廳非常重視職業教育師資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工作,借助國家投資上億元實施中職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東風,利用寒暑假期組織開展中等職業學校師資培訓工作,先后舉辦了英語、法律等專業教師培訓,效果顯著。2009年寒假舉辦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師資培訓,就是深入教學一線的充分調研和縝密分析后采取的重要舉措。
目前,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創業教育等在中職學校的教學中尚屬新興課程,任課教師多是其他專業課教師兼任或者由學校就業指導部門的工作人員客串,缺少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課專職教師,授課時數也難以保證。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職業生涯教育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專職教師的缺乏不能不說是培養學生職業發展和就業創業能力的最大障礙。克服這一障礙,強化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專業師資力量的培養勢在必行。
黑龍江省教育廳職成處,在中職學校教師范圍內及時啟動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師資培訓無疑是明智之舉。那么,如何抓好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專業師資培訓呢?筆者將結合所在單位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成功的培訓實踐經歷來加以闡述。
一、師資培訓的基礎――抓硬件設施建設,提供良好培訓條件
培訓場所是從事培訓教學、培訓研究、培訓課程開發和學員生活娛樂的重要處所,是提高參訓學員職業態度、職業目標、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重要基地。培訓場所及環境管理等的建設是培訓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教學改革、管理機制更新一起構成新時期培訓現代化建設的三大支柱。這些硬件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水平是反映培訓機構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因此,師資培訓機構的硬件設施建設應該先行一步,充分發揮人力、物力、財力的投資效益,不斷加強培訓硬件設施建設。
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學院一貫注重科學發展觀在職培訓工作中的運用。在學院財力不足的情況下,仍想方設法,積極采取貸款等方式籌措建設經費,于2009年底建成了占地面積為5000平方米的新培訓樓,正式命名為黑龍江省司法行政培訓中心,旨在為司法行政系統、教育系統及社會各行各業提供優質的培訓服務。在寒假培訓項目計劃申報的眾多培訓機構中,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學院能夠脫穎而出,最終被黑龍江省教育廳選中承擔全省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師資培訓任務,這與培訓條件的最優化是密切相關的。良好的培訓環境和教學設施對人無形中就會產生美的熏陶和積極向上的影響。
為給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為給全省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師資培訓學員提供完善的培訓學習和生活條件,學院將剛落成的培訓中心大樓正式投入使用,師資培訓班學員作為第一批客人人住到嶄新的培訓中心樓。當學員們身處氣勢宏大的學術報告廳、設施先進的中型多媒體教室、寬敞舒適的兩人或三人標準間中,接受星級賓館細致入微的貼心服務,無不感嘆學院提供的培訓條件和服務是他們參加歷次培訓中最好的,這使他們對培訓有了全新的認識。他們紛紛表示決不辜負培訓主辦方和承辦方的盛情美意,要努力學習,爭取學到培訓精髓,同時也衷心希望再次來學院參加培訓。
目前的培訓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培訓機構舍不得加大投入改善培訓條件,他們總認為在這方面投入是無益的。其實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好的環境和設施確實要加大成本,但培訓機構也應從培訓對象的需求出發考慮問題。參訓學員都是在職的中職學校教師,屬于典型的工薪階層,生活水平中等;培訓都是在寒暑假期間,本來工作一個學期就夠累的,放假時再參加培訓,從心理上就很難處于積極迎接培訓的狀態。在此情形下,參訓學員首先接觸到的培訓硬件設施無疑將對學員態度的轉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加大硬件設施建設是在夯實師資培訓的物質根基,培訓硬件設施建設的程度直接影響培訓的成敗得失。
二、師資培訓的關鍵――抓教學措施建設,提供精品培訓課程
培訓既要用良好的硬件條件招得進培訓學員,更要用科學合理、深淺適度的課程體系和精品課程、靈活多樣的教法留得住學員,以保證學員順利完成培訓,并將所學知識技能真正運用到工作實踐中,進而促進中職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抓好師資培訓教學質量是培訓工作提高層次,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最佳途徑。培訓教學質量的提高主要取決于課程體系的建立、師資力量的配備和教學方式方法的運用等教學措施的優化。
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培訓處在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師資培訓的訓前調研上下足了工夫,通過電話逐一細致了解預參訓學員的基本情況、專業狀況、職稱學歷和參訓需求。調研表明,學員成分較為復雜,學員專業不同,有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專業課教師,有法律專業教師,還有公共基礎課教師;學員職稱不同,有剛走上講臺的新教師,也有任教多年的高級講師;學員職務不同,有普通教師,有招生辦的工作人員,也有學校的校長、黨委書記等。我們在做好訓前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本著滿足不同層次學員需求的宗旨,反復研究,三易其稿,構建出深淺適度的較為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專業培訓教學課程體系,設計了以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創業教育三大教學模塊為主的15個專題,其中實踐操作教學示范占總教學時數的50%,既側重于系統性知識的傳授,又顧及個性化發展的需要,著力培養學員動手實踐的教學能力。
為確保培訓教學質量,除精選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的教師組建強大的校內教學團隊外,還專門聘請了多名國內、省內知名的職業指導師承擔實踐教學任務。在教學中,教師們靈活運用案例法、情景體驗法、項目導向法、現場測試法、游戲法等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有效增大知識信息傳授量,提高了實踐操作的參與率,活躍了培訓教學氣氛,真正做到了學中有樂、樂中有學、學有所得。培訓學員出勤率高,即使是晚課,出勤率也達到96%以上;每每下課時,學員們仍舍不得離去,圍著任課教師反饋信息,探討問題;教師
也經常應學員邀請,犧牲個人休息時間,與學員座談交流,切磋教學技藝等。這些都體現出學員對課程設置和教學措施的滿意程度。
師資培訓的終極目標,是教會學員怎樣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開展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實踐的指導。一系列教學措施的優化,使學員在大量的最新理論講授與教學實踐的示范引領下,提高了教學改革的參與意識,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師資培訓學習中。引導學員熱情參加授課經驗交流、職教論文撰寫、職業生涯規劃書設計、職業心理劇展演等大量的教學實踐活動,更是從根本上提高了學員的教學技能和水平。由此可見,教學措施的優化是關系到師資培訓質量的關鍵環節。
三、師資培訓的根本――抓教學管理建設,提供優質培訓服務
培訓教學管理過程,就是在遵循培訓工作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把人力、物力和財力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和手段,通過優化配置來發揮最大的效用,實現基地既定的培訓目標的過程。而培訓學員成長,培訓思路的實現,培訓質量、效益以及服務中職教育發展的能力的提高,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也依賴于培訓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培訓教學管理水平也是師資培訓基地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在培訓教學管理中建立控制、協調和激勵機制。堅持嚴格考核與人本服務相結合的方式,設立培訓班專職班主任,選配得力的學員干部,充分發揮學員自主管理的作用,嚴格執行請銷假制度,實行每日兩次點名考勤,累加三份實踐技能作業成績和考勤情況,評出最終考核成績。對成績優異者進行獎勵,并將優秀職教論文和實踐技能教案進行展示交流,實現教學管理考核的公開、公平、公正。
篇8
《人生規劃與就業指導》是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需要而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是政治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具有教強的針對性和實踐性的應用型課程。
設置本課程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夠招展視野,了解就業與創業的有關知識,掌握必要的就業政策和就業技巧,增強參與竟爭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確立高尚的職業理想,樹立正確的擇業與創業觀念,培育健康的就業與創業心理,正確地選擇職業或自主創業,成功地走向社會。
二、學情分析
本課程的教學對象為八年級學生,學生在七年級已學習了一些“職業與就業”方面的知識,但面臨就業,一些學生并沒有準備充分,對就業過程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和方法技巧認識不夠,甚至對就業形勢和某些職業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因此,應該結合我校的特點和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就業前指導。
三、教學原則和方法
(1)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不宜涉及過多過深的理論,應緊密聯系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進行教學,特別是要結合我校實際和當前就業實際以及學生的思想實際進行教學。
(2)堅持知行并重、知行統一的原則。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從知識到能力的轉換,結合理論教學,通過典型案例分析、模擬人才市場、社會實踐活動、座談會、報告會等多種形式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
(3)堅持針對性的原則。本課程應根據初中學校學生面臨的就業形勢,針對多數學生對就業與創業有關知識了解不夠、創業精神與創業心理素質不強等實際,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內容和實踐性教學環節。
四、教學提高
嚴格執行教學常規,做好課堂管理。
加強理論學習,認真準備校內督導檢查和業務考核,撰寫教學心得體會和論文,開展課題研究,全面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
認真學習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知識,能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手段進行課堂教學,在多媒體課件制作比賽中充分發揮水平,取得優異成績。
五、教材及教學對象
篇9
【關健詞】就業;職業;生涯規劃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的熱點,成為關乎我國經濟建設和發展、社會穩定和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一件大事。一方面,大學生就業制度由“統包統配”發展到“自主擇業”,體現了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符合了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滿足了大學畢業生自主選擇和個性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高等教育隨著精英化向教育大眾化教育的轉變,招生規模迅速擴大,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這與就業崗位增長緩慢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對巨大挑戰,高校應努力做到培養出有市場競爭力的畢業生,幫助大學生實現學業與職業的良好對接,達到人職匹配的理想狀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加強對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是急待解決的就業有效途徑之一。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與作用
1.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職業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根據自身的主客觀因素和客觀環境的分析,確立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并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的職業,以及制定相應的工作、教育和培訓的行動計劃,并按照一定的時間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動實施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一個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應當具備可行性、實時性、適應性和持續性的特性。主要內容包括自我分析、目標設定、目標實現策略及反饋與修正等四個方面。有學者研究發現,成功因素中的85%取決于積極的職業態度,15%才是本人的職業技能。
2.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職業生涯是職業的發展歷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對自己的職業發展進行合理規劃,做自己事業的工程師,對自己的時間進行合理的有效管理。其目的不僅是幫助個人根據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達到人崗匹配,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成才觀,從根本上確立個人的就業自助意識,為自己事業發展確定方向,籌劃未來,并根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既合理又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表現為,大學生通過自我評估和環境因素分析,結合職業理想與職業生涯的預期,規劃大學學習、生活、工作,提高綜合素質與就業競爭力,為未來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職業生涯規劃在就業過程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大學生在校期間明確目標,增強學習的動力,避免學習的盲目性和被動性。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可以使職業目標和實施策略能了然于心中,并便于從宏觀上予以調整和掌控,能讓大學生在職業探索和發展中少走彎路,節省時間和精力;同時,職業生涯規劃還能對大學生起到內在的激勵作用,使大學生產生學習、實踐的動力,激發自己不斷為實現各階段目標和終極目標而不斷努力。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就業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已成為評價高等院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標。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還是以專業學科為體系,注重對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培養,尚未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以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個人發展為中心的教育體系。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可以職業生涯規劃為突破口,在現有教育體系中注重把專業能力、行業發展、社會需求和成功素質有機結合起來,使大學生更具有就業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3.有利于大學生幫助自己確定職業發展目標,激發進取信心。通過分析,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估計自己的能力、智慧以及性格;找出自己的特點,明確自己的優勢;正確設定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并制定行動計劃,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以實現職業發展目標。
4.有利于大學生實現人職匹配,緩解就業壓力。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有效地控制目前高校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出現的“盲目擇業”“、高違約率”“、高就業成本”等現象,進而克服用人單位常說的的“招不到人”和學生卻“找不到單位”的現象,使就業市場向規范化和有序性方面發展,解決招工難和就業難的社會問題。在就業過程中有效地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引導大學生合理分析,準確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這樣才能為大學生擇業渠道的拓寬和分流起到良性的推動作用,從而達到緩解就業壓力的目的。
三、職業生涯規劃在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自我認知能力不足。大多數學生在大學期間沒有明確的職業目標,沒有對未來的職業生涯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導致畢業時沒有做好充分的就業準備,盲目擇業,被動面試,這樣的后果顯而易見,那就是在就業競爭中處于劣勢,甚至被淘汰。俗話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就業準備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在大學期間進行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樹立明確的職業目標,科學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精力與資源,有助于順利就業和更好的職業發展。
2.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缺乏。通過對應屆畢業生的訪談,我們發現,在校大學生普遍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他們對制作簡歷、寫自薦信、搜集就業信息、準備面試、就業基本禮儀等常識性問題了解甚少,表現為求職過程中缺少目標和想法,看到需求就投簡歷。在與用人單位溝通時,過分關注薪資待遇,而不考慮職業前景與長遠發展,更不考慮個人的能力和個性特點,擇業盲目,對未來的職業沒有預期,從而導致就業不穩定,出現經常跳槽的現象。
3.自我評價和職業發展期望值過高。很多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追求“三大”(大城市、大企業、大機關)和“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職位),不愿到條件艱苦的地區、鄉鎮鍛煉,不愿到新興行業、第三產業中的服務行業、中小城市的基層單位工作,很少有人主動愿意到西部或欠發達地區去從業,沒有把個人發展空間或者未來的發展前景放在首要位置。一些畢業生為了留在大城市甚至不惜犧牲擺在面前的大好發展機遇。一項調查顯示,95%的學生表示自己兩年內要做到主管位置,5年后成為部門負責人;70%的學生表示35歲之前要成為年薪30到50萬的職業經理人,20%的學生表示10年內在本行業成為有一點影響的人才。
4.職業生涯規劃課的師資隊伍欠缺。目前大多數高校從事職業生涯規劃課教學的教師大都是來自學校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各學院分管就業工作的副書記、部分輔導員和班主任等,基本上都屬于兼職教師。他們大多數人在就業指導方面經驗豐富,但在輔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知識和技能的欠缺,急需在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方面專業化的培訓和系統學習;而且許多老師在其它教學、科研和管理上已有大量的工作,沒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準備和教授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他們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缺乏足夠的直觀認識和操作經驗,對于課程的設置目的和意義理解、研究不夠,難以開展課程的建設和體系構建。此外,有些老師不愿意全職從事職業生涯規劃課的講授,因為在這方面的職稱評定等問題沒有一個有效的保障機制,導致職稱評定和晉升空間狹小,相比其它專業的研究,出成果的機會更小。因此,在很多高校缺乏一支專業化、職業化和全程化的師資隊伍。
5.社會用人機制趨于短期效果、功利化較嚴重。現在許多用人單位招聘人員的時候希望招到的學生最好有工作經驗,能立即上崗,獨當一面,且縮短試用期和培訓期,力求盡快盡早產生經濟效益,這本無可厚非,但這卻給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在校學生為了將來能找到工作,學習沒有方向感,到處考各種有關無關的證書,成了校園里“考證一族”,而沒有結合自己的個性特征和將來想從事行業的發展前景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有的同學為迎合將來企業的需要,只學習狹窄的幾門技術課程,一切只是為了就業而就業,而忽視很多人文學科的學習,導致綜合素質出現了“偏癱型”,對職業發展、個人成長成才帶來諸多不利。
四、以職業生涯規劃為核心的就業指導工作開展的策略
1.提高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視程度。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需要,是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是提高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質量的需要,是大學生成長、成才,實現最優化發展的需要。高校應該把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當作就業指導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來抓,有計劃有目的的邀請校內外職業指導專家、企業行業高管為學生做專題輔導,有效地促使大學生從跨進象牙塔就開始萌發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提高就業技能。要在高校各級管理層和授課教師中普及職業生涯規劃思想,讓他們每一個人都意識到規劃大學生人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變就業指導課程設置觀念,重視前瞻性的就業指導課程教學。
2.加快職業生涯規劃課的改革進程,積極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研究,為就業指導提供理論依據。我校把《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課列為教學計劃改革課程,重新制定了教學計劃和大綱,排入正常的課表,專門對上課教師進行培訓,從大一開始就進行學習興趣和專業學習目標的培養,分年級和主題進行規劃指導,引導學生合理定位,科學規劃,讓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針對目前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存在的盲目性、隨機性等問題,通過加強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進行專門研究,形成符合大學生特點的職業能力測試系統,以便更準確、科學地開展大學生職指導工作。
3.以職業生涯規劃為核心,合理安排就業指導課程。以職業生涯規劃為核心的就業指導課程是在現有的就業指導課程的基礎上引入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個性化就業指導課程。可以根據職業生涯規劃理論中人在這一年齡段的生涯發展特點進行,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大一:職業生涯認知和規劃;大二:基本能力、素質的培養;大三:職業定向指導;大四:就業準備和指導)有重點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選擇性地開設包括個人探索、職業探索、就業形勢和政策、求職策略與技巧、職業素質塑造、成功校友經驗分享、職業體驗等內容的課程學習,同時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增設“職業能力拓展訓練”,“精品職業指導講座”和“職業測評和職業咨詢”等特色講座,組織學生開展專業技能競賽、社會實踐活動等形式,幫助學生了解職業世界,包括行業、職位、工作性質、工作內容、職業道德要素與相關法律知識、工作的發展前景、薪酬收人、社會地位等,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提供立體式的服務,強化大學生培養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學會合理地規劃未來的職業。
4.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師資隊伍的建設。首先要穩定一支素質高、專業強、水平高的師資隊伍,這批人員可以從學校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各學院分管就業的副書記、輔導員和班主任中挑選組建,制定相關政策,給愿意長期從事這項工作的老師在職稱評定和晉升空間上給予政策傾斜或給予一定的照顧,讓大家看到有奔頭的前途,從而愿意來做;其次要提升這支隊伍的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的原則,請專業的培訓機構對學校的師資進行培訓,選派部分人員參加省市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諸如等級職業指導師的培訓,系統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掌握國內外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的最新動態、最新理念、最新方法;同時,加強各高校之間的交流學習,做到優勢互補,從而,結合學校實際,有針對性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
參考文獻:
[1]唐奕.基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視角下的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改革[J].法制與經濟,2011(10).
[2]杜映梅.職業生涯管理[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8.
[3]沈立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誤區分析[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21).
[4]徐春艷.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思考[J].職教探索與研究,2011(02).
[5]邵霞琳.以職業生涯規劃為核心開展就業指導工作[J].寧波大紅鷹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
[6]張宏偉,張輝.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J].繼續醫學教育,2011(8).
[7]石建新.淺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及對策[J].知識經濟,2011(10).
篇10
[論文摘要]近年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對大學生個體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要求日益提高,因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然而部分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卻存在一些誤區。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闡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消除部分認識誤區,引導大學生選擇正確有效的途徑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以應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
一、從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和重要性
1.當前大學畢業生面臨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
從1999年以來為了給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我國高等教育招生規模迅速擴大,高校畢業生與就業市場的供需矛盾也日顯突出。自大學擴招以來,我國大學畢業生的數量持續增長。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高校大學畢業生數量2001年為115萬,到2008年則達到559萬,不到10年足足增長了近5倍,預計2009年的大學生畢業人數將達到610萬,就業人數達到歷史高峰。然而受從去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社會就業崗位和就業機會相對減少,再加上國家對大學畢業生的相關幫扶政策措施和服務體系還亟待完善,以及大學教育和市場需求部分脫節等問題,當前的就業形勢可以說非常嚴峻。如何應對日益沉重的就業壓力,如何順利就業無疑成了當前大學生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和重要性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用人單位越來越高的聘用條件,如何才能在千軍萬馬的就業大軍中脫穎而出?良好的就業觀念和出色的綜合素質無疑成了大學生提高就業競爭力的基礎,而這些素質和能力的養成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大學生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大學生只有認清就業形勢,準確定位自我,不斷發掘自身潛力,方能做到心中有數、處驚不亂。
那么何謂職業生涯規劃呢?“職業生涯規劃,就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未來人生職業生涯的發展和社會人才供求齒輪的順利銜接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大學生更早地接觸職業世界和進入職業角色。 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大學生將學業與職業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在學習期間主動探索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和要求,引導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與目標職業要求趨同,以職業的要求來規范自己,來規劃自己的學業與大學生活,從而在無形中大學生就適應了目標職業的要求。當大學生進入目標職業時,就無須再重新適應和磨合了,這種無形的財富又會為其職場成功起到巨大的加速作用。
其次,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個性才能,增強大學生應對社會競爭的能力。目前,我們正處于知識時代,同時中國社會也正在社會轉型期,這兩個方面都對個性人才的培養提出了要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正確認識自身特點,確立符合自身愛好的職業目標,不斷豐富該目標下的知識與本領,從而幫助大學生增長自身的優良個性。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發展自我優良個性,能夠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從而提高大學生就業的競爭力。
再次,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所謂就業質量是指大學生就業是否實現學生與用人單位的雙贏。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能夠促使大學生為今后的就業早做準備。在校大學生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能夠了解自己的就業目標,努力完善自我,不斷養成職業目標所要求的能力與素質。在畢業選擇工作時,大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適合的工作和適合的單位。另外,用人單位也會傾向于選擇那些進行了自我職業生涯規劃的畢業生,從而實現合理的雙向選擇,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質量。
二、部分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認識誤區
筆者在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工作實踐過程中,通過日常的觀察思考和與一些學生的交流,發現部分大學生對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比較普遍的是以下三點:
認識誤區一:職業生涯規劃僅僅是為找工作而準備的。
很多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都對大學懷有美好的設想,認為大學是一個完善自我、塑造自我的精神殿堂,而非功利的只為了畢業后找到工作,因而對職業生涯規劃不太重視。從一定角度上講,這種看法是對的,大學的確是個追求自由、完善自我的地方,但也不是孤立地把職業生涯規劃單純的理解為找工作,有這種理解的學生本身就是對職業生涯規劃不理解。眾所周知,人的自我實現就是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這個位置就是你適合的職業。而職業生涯規劃是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如果可以在大學階段充分地為日后的職業發展做準備,那就可以相應地加快個人的職業發展歷程,職業生涯的發展也會促進個人生涯的發展。職業生涯成功的過程也就是人不斷完善自身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上講,職業生涯規劃是站在自我實現的高度上來探索職業、規劃職業的,并不僅僅是為找工作做準備,也不是功利的為了一時的成就而忽略了自身的發展。可以說,在大學階段科學合理地規劃職業生涯也是為人生負責的一種表現。
認識誤區二:職業生涯規劃靠聽講座等能速成。
目前,大學校園里經常舉辦各種形式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講座,一些大學生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無非就是聽聽一些職場成功人士的報告和專家教授的講座。誠然,在此類講座的教育引導下,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前程會有一定程度的關心和對職業環境的初步認知。但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必須經過實際驗證的漫長歷程,必須經過全面考慮才可以確定適合于自己的職業。而講座、報告等更多是大學生在沒有實踐或者實踐不充分的條件下參與的,因為這里有幾個重要的認知方面因素是在講座和報告上無法體現的,諸如“個人在工作情境中的真實表現,個人對工作方式和企業文化的實際認同,個人在職業生涯中的實際修正等等,況且就是在實際的職業探索中這些因素也是不斷變化的。”[2]所以說,講座和報告本身能達到的作用、能解決的問題是有限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必須要以實際職業經歷和職業能力來塑造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潛力開發等過程是無法通過理論來速成的。
認識誤區三:職業生涯規劃是高年級才考慮的事。
很多大學新生都認為,大一大二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言之過早。的確,大學生的職業生涯一般都是在大四畢業后才開始的,那這是否就說明了大一大二和職業生涯規劃沒有關系呢?首先,我們都知道,職業選擇與專業是緊密相連的。然而大學生在高考填報專業時,由于種種原因造成選擇的專業與興趣錯位,而這個錯位的彌補只能由上大學后的大一大二來糾正和確定。所以,大學生要在大一大二時通過實際的專業學習和探索來發現并選擇自己喜歡和適合的專業,然后去深入學習這個專業(這里所選定的專業往往不一定是自己所學的專業),最大限度精通自己所喜歡和選擇專業的一個細分領域。其次,學生上大學很大一部分是為了選擇一份好職業,而當意識到職業選擇時就已經客觀上產生了職業生涯規劃的需要,這個時間是完全可以由升入大學的大一開始。所以說,如果你深謀遠慮,未雨綢繆,那你就應該在大一時規劃你的職業生涯,安排大學生活。
三、大學生如何做職業生涯規劃
1.準確的自我定位
任何一個具體的職業崗位,都要求從事這一職業的人具備特定的條件,并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適應任何一項職業的,這就產生了職業對人的選擇,于是就要求大學生必須準確定位自我。一方面,大學生可以根據科學方法,如借助職業興趣測驗和性格測驗以及周圍人對你的評價來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清楚自己的職業興趣、能力、特征,清楚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另一方面大學生可以多參加實踐活動,如參加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校園創業活動等,這些實踐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大學生的能力,還能使大學生在活動中發掘自身潛在的優勢資源,進一步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總之,自我定位時要客觀、冷靜,不能以點帶面,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又要面對自己的缺點。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職業生涯規劃中的盲目性,做到規劃設計高度適宜。
2.清晰的職業定位
職業生涯規劃時除了要準確定位自我,職業定位也十分重要,它就是職業生涯的“鏡子和尺子”。大學生可以通過社會兼職、實習,或者參加校園招聘會等形式,了解某項職業所需要的職業素質要求和非職業素質要求,了解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職業能力,以及該職業人才供給情況、平均工資狀況、行業的非正式團體規范等等。大學生也可以通過社會調查,聽專業人士的講座等了解目標職業的現狀和發展前景,深入了解職業環境、了解各行業競爭發展機會、了解目標行業或機構的人才、資本、服務等。這樣才能夠對最適合自己的行業和目標進行合理化分析,提煉出進入這一行業或機構所需的要素。
3.有效的行動措施
有了準確的定位和良好的目標,如果沒有切實的行動計劃做保障,那一切都是空談。因此在實踐中,不僅要制訂詳盡可行的計劃,而且要落實目標的具體行動措施。這個行動措施主要包括教育、培訓、實踐等方面的措施。它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直接的措施,也就是為實現職業生涯規劃目標所需要具備哪些知識,掌握哪些技能,開發哪些潛能等;另一方面是間接的措施,通過哪些方式和渠道提高自己,也就是為了保障職業生涯規劃目標的實現而需要去做的事情。這些“行動措施”是職業生涯自我規劃能否順利實施并實現目標的關鍵。這些具體且可行性較強的行動方案會幫助你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實現目標。
總之,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要想在就業時脫穎而出,必須要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然而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大學生要想建立科學、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一定要有韌性,有耐心,并為之付出辛勤的汗水。這樣才能在未來職場這個大舞臺上演奏出自己美妙的樂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