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職能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4 01:41: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機構職能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鄉鎮機構改革與職能轉換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為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加速職能轉換提出了新的課題。盡管目前社會上對鄉鎮機構改革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有一點是可以達到共識的,那就是鄉鎮機構改革的前提在于轉換職能,最終達到的目的也在于轉換職能。
鄉鎮是國家組織管理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階層,擔負著穩定一方社會、發展一方經濟、服務一方群眾的職能。透析目前農村鄉鎮在職能上存在的問題,“缺位”、“越位”、“錯位”現象十分突出,這也是造成鄉鎮機構不作為或不能很好作為的痼疾所在。
“缺位”,簡單地說就是份內該干的事沒有干好。造成鄉鎮政府職能缺位,一種是由于認識不到位,對于一些本應該由鄉鎮政府承擔起來的職能,沒有自覺地承擔起來,這種可以叫做無意識缺位。
另一種是由于受鄉鎮政府經濟能力、干部素質等方面因素的制約,使已經認識到應該做好的工作也沒有完完全全地履行好,我們把它稱之為有意識缺位。這兩種情形共同構成了缺位的原因。
“越位”,就是指做了超越政府職能范圍和權限的事。該放的權不放,不該管的事偏管,黨政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整天忙忙碌碌,工作費力不討好,群眾不買賬。
“錯位”,就是不做自己的事,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表現為有利益的事爭著搶著干,沒有利或責任大的事不聞不問,推諉扯皮。群眾遇到為難事,找誰誰不管,今天推明天,明天支后天。甚至出現了無執法權的非財稅鄉鎮干部收稅的違法問題。
職能配置內設機構方案
根據市政府第27次常務會議和市機構編制委員會第7次會議精神,修訂**經濟技術開發區(**臺商投資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開發區管委會)職能配置、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規定。
一、主要職責
(一)招商引資。負責制定開發區招商引資工作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組織編制年度對外招商合作項目,組織與國內外投資者及各類經濟組織的聯系和投資合作,組織各種形式的聯絡互訪、投資考察、招商洽談等,會同有關部門組織赴國(境)內外開展招商活動。
(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制定并組織實施開發區經濟、社會及科技、產業發展規劃和計劃,著重抓好工業經濟、科技和工業性投入(技術改造);綜合管理開發區各類項目,做好項目的審批、審核報批、管理、會審和統計等工作。
(三)統計及統計管理。負責組織實施有關統計的法律、法規和規劃;依據《統計法》和有關法規、政策,監督檢查區內各部門和單位的統計和經濟核算工作,協助配合市統計行政部門查處統計違法行為;牽頭組織開發區重大國情國力和區情普查工作;搜集、整理、開發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統計資料;對開發區的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等情況進行統計分析、預測和監督,提供統計信息和咨詢服務。
(四)鄉鎮街道及社會事務管理。按照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和市政府授權,負責所轄范圍內鄉、鎮、街道的綜合治理、計劃生育和社區管理等社會發展工作;配合市相關部門做好農業農村、林業、水利和民政等有關社會發展與管理工作。
國稅局機構職能
**省國家稅務局是**省主管國家稅收工作的職能部門,為正廳級全職能局。
(一)內設機構
**省國家稅務局內設12個行政處室,級別為正處級;另設巡視工作辦公室、機關黨委辦公室、離退休干部管理辦公室。
1、辦公室
制定局機關和系統的年度工作計劃及長遠發展規劃,處理局機關日常政務,起草和審核有關文件和報告;負責會議組織、秘書事務、文電處理、文書檔案、文印、信訪、保密、調研、政務信息和外事工作;負責稅收宣傳工作;制定辦公規章制度;指導辦公自動化工作;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協助局領導對有關工作進行綜合協調。
(主要負責人:*)
市容局機構職能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批準黨政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字[]號)和《市黨政機構改革實施意見》(黨通[]號)精神,設置市容管理局。市容管理局是負責市容市貌管理工作的區人民政府行政管理部門,代表政府統一行使行政管理職能。
主要職責
1、負責行使對城管大隊、環衛局、愛衛辦的行政領導。
2、貫徹執行國家、自治區、有關市容環境衛生政策、法規;擬定轄區市容市貌、環境衛生管理和社會衛生管理、戶外廣告設置的有關規定,并監督實施。
3、行使市容環境衛生、城市規劃、綠化、市政、環境保護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規的行政處罰權。
4、負責執法隊伍建設和管理,負責組織行政執法培訓、考核和評比。
信息職能與機構配置
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把推進信息化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各地推動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發展的舉措更加有力,東南沿海地區加快了建設進程,中西部地區正在奮力趕超。各盟市信息化建設亮點紛呈,一些盟市在某些領域的建設和發展已經走到了市的前面。市十屆二次全委會議要求樹立現代管理理念,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形成新的增長后勁。為加快市信息化和信息產業建設步伐,申請調整市信息辦職能設置與內設機構配置,以強化職能,加大信息化建設推進力度,加快信息產業發展,以信息化服務富民強市建設,以信息產業發展增添經濟增長后勁。
一、主要職責
1、貫徹執行國家、有關信息化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規章;擬定包頭市信息化工作的有關法規和政策、發展規劃和計劃,并組織實施。
2、負責全市信息產業的統計及信息工作,協調解決信息化工作中的有關問題。
3、負責對全市信息企業進行協調管理,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包頭市信息行業及市場的監督和管理。
4、負責信息應用技術的創新、成果轉化和產品化、產業化推廣工作,協助技術監督部門制定地方信息化技術標準及應用標準,并組織實施。
監察局內設機構及職能
一、辦公室
1、負責起草工作計劃、報告總結和委、局領導講話等文字材料;
2、負責區紀委常委會、全委會、局長辦公室及有關會議的籌備和組織工作;
3、負責公文處理、印信、檔案、安全、保密等工作;
4、負責編發紀檢監察信息工作;
5、負責機關各室有關工作的溝通、機關人事、財務、老干部、后勤管理和接待工作;
警察機構職能權限差異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美國沒有統一的中央警察機構,多稱為執法機關;美國每個州政府都有自己的警察機構;城市警察因其規模、作用和社會影響,是美國機構中最龐大、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縣警察機構是縣行政司法長官領導的縣行政司法署,它的管轄范圍是大城市以外的中小城鎮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美國政府系統中的警察機構分為四種、聯邦調查局是美國最大的聯邦警察部門,也是最重要的聯邦執法機構、另外兩個較為重要的聯邦政府警察機構、在美國發生一起案件可能幾個部門同時開展調查、美國各州還有一些較小的州警察機關和負責某個領域的專門執法機關、美國縣警察機構數量不少,但規模小,大多數缺少正規警察等,具體本請詳見。
1915年美國學者福思迪克在《歐洲警察制度》一書中,將歐洲警察制度分為兩類:歐洲大陸警察制度(法國為代表)和盎格魯·撒克遜警察制度(英國為代表)。前者主要維護中央集權,因此職責繁雜,權力較大。后者側重保護個人及地方安全,職責簡單,權力也有限。英國的警察制度傳入美國后,由于歷史傳統和政治制度的關系,其特征表現的比英國本土還突出,形成了更為分權的"民主警察"制度。這種分散式的管理體制,能最大程度地對不同客戶的要求做出反應,并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美國政府系統中的警察機構分為四種,即聯邦警察機構、州警察機構、城市警察機構、縣警察機構,除聯邦警察直接接受聯邦政府或聯邦級中央部門統一領導外,其他三種警察機構均直接受地方政府領導,與聯邦政府沒有垂直的上下級關系。聯警察、州警察、城市警察和縣警察雖然同屬于警察機構,但由于它們各自實施的法律不同,其職能和權限有所差異。
一、美國沒有統一的中央警察機構,多稱為執法機關,分屬于聯邦政府下設的行政分支機構(即司法部、國土安全局和財政部等下屬機構),它們各自分散,完成各自分管的業務工作,主要職能是執行各項聯邦法律和打擊全國性的重大違法犯罪。
聯邦調查局是美國最大的聯邦警察部門,也是最重要的聯邦執法機構,它對違反聯邦法律的一切活動具有管轄權。調查范圍包括間諜、破壞、叛國、違反聯邦民權法、襲擊或謀殺聯邦官員、綁架、搶劫銀行、劫持飛機、有組織犯罪和跨州的刑事犯罪活動等。聯邦調查局也為地方執法機構提供重要的服務,如提供犯罪資料、幫助鑒定重要物證等。近年來,美國的聯邦法律正在擴大聯邦調查局的權限,以彌補各州法律在同犯罪做斗爭中存在的漏洞。
另外兩個較為重要的聯邦政府警察機構是:中央情報局(CIA)和國家安全署(NSA)中央情報局的責任關系到美國的國家安全,但是美國法律禁止它在美國本土上執行任何任務,中央情報局在美國本土沒有搜查、抓捕、拘留和監控的權力,他們的重點放在防止國外對美國的威脅上。在美國總統的直接監控下,中央情報局的主要任務是負責收集、匯聚證據以及提供準確、及時的國外有關美國安全的情報和針對國外間諜的反間諜活動。
銀監分局內設機構和職能調整報告
2014年國銀行業新的監管體制運行以來,對銀行業的監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工作量日益增大,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任務不斷加重。基層銀監分局在監管中存在的問題也不斷凸顯,作為銀監會的派出機構,基層銀行監管職能部門有必要立足轄內銀行業實際,在認真學習和貫徹執行《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的基礎上,按照銀監會提出的總體監管要求,通過采取各種切實有效的辦法和措施,內設相應的機構,調整職能,不斷提高基層金融監管的能力與水平,強化對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有效控制與處理各種金融風險與隱患,維護和促使轄內金融業的健康、持續與穩定發展。
一、銀監分局組織機構運行績效和存在的問題
1.銀監分局組織機構基本上是按照行政管轄區域劃分和組建。地、市分局作為基層監管機構的一級組織平臺,承擔市縣兩級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監管工作。縣級監管辦事處是從人民銀行縣支行的監管部門分離的,并作為分局監管觸角的延伸,在分局統一領導下履行屬地監管職能。分局內設部門及職能劃分也是依據上級局統一模式和要求建構。
2.銀監分局組織機構在實際運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第一,監管責任明確。按機構設崗位、定職責,有利于監管人員明確責任,實行統一的監管行動。第二,監管任務綜合化,有利于監管人員全面掌握銀行業機構狀況。第三,按地域分層次,各監管部門及監管辦能針對監管對象的實際,實行有效的一對一監管。第四,實現了貼身跟進式監管,能及時發現區域內銀行業機構的風險,便于及時報告和處理。
但這種監管機構體系運行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表現是:監管機構組織市縣兩級制,造成監管力量過于分散,組織效率不高;現場檢查和非現場職能分不細,監管精細化、專業化程度不高;監管目標任務無差別化,使得基層監管機構疲于應付上級統一任務,自主開展監管創新較少;監管手和監管信息系統現代化程度不高,基層監管效率亟待提高。
二、影響銀監分局工作效能的主要因素
股權質押活動中的機構職能探討
《物權法》頒布以后,有不少業內人士對產權市場及其股權托管登記機構開展股權質押活動的合法性產生了疑慮。其實,這些疑慮的產生,恰恰是沒有認識到股權托管機構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股權質押活動中承擔的不同職能所致。
正確理解《物權法》相關規定
股權托管登記機構可以接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委托開展出質股權設立之前的相關業務。雖然《物權法》規定質權由出質登記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最終設立,但是,并未禁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委托股權托管登記開展與股權質押相關的前期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完全可以根據質押股權的信息對稱、清晰程度等相關情況,委托依法設立的專業股權托管登記機構開展此項工作。
在股權質押活動中,股權托管登記機構與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承擔不同職能。股權托管平臺是一個市場平臺,開展股權管理等(包括股權質押)業務,受到與當事人共同簽訂的《股權登記托管的協議》約束。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是行政執法機關,依法對出質股權進行設立,維護市場交易秩序,保證出質股權的法律效力。
所以,股權托管登記機構主要是從市場平臺的公示力和公信力出發,解決股權質押中市場當事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則是從市場執法機關的層面,通過行政作為保證股權質押活動具有法律效力。
股權托管機構具有自身優勢
機構改革中政府的職能轉變和權力轉移
在世界各國的現代化進程中,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問題,一直是體制改革中最為敏感的問題。市場機制能否充分發育,政府行為是否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相協調、相一致,往往成為一國社會現代化進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和最鮮明的標志。我國的市場經濟是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母體”中逐步發育和生成的,經濟的市場化進程不僅表現為生產力的更替,而更重要的是表現為體制的轉換即由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揚棄舊體制,創造新體制,其間新舊體制的磨擦和碰撞必然會使一系列的深層社會矛盾,諸如:市場運作機制的滲透與適應現代市場經濟規律的政府職能和機制建設卻相對滯后的矛盾、政治權力的公共性與少數權力腐敗的矛盾、社會利益格局的分化與共同富裕目標的矛盾、勞動力資源配置的市場化與工人階級主體地位的矛盾以及政治文化價值多元化與社會共同理想的矛盾等在一定程度上凸現出來,中國經濟的市場化進程步履艱難,面臨著諸多難題的重重包圍。諸多矛盾的存在直接構成了對現行政府職能和權力運行的挑戰,決定著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必然要成為經濟改革攻堅時期政治體制改革的重點和關鍵。
假如我們不能審時度勢,通過積極而穩妥的以政府機構改革為重點的政治體制改革來化解這些矛盾,那末經濟體制改革深化所遇到的深層障礙性因素就很難排除,整個改革事業也就很難有新的突破,而且以往所取得的改革成果也就難以鞏固甚至會喪失掉。“只搞經濟體制改革,不搞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也搞不通,因為首先遇到人的障礙。……從這個角度講,我們所有的改革最終能不能成功,還是決定于政治體制改革。”(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4頁。)“不改革政治體制,就不能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經濟體制改革繼續前進,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阻礙四個現代化的實現。”(注:《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6頁。)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經濟市場化向縱深發展的改革攻堅時期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其實質就是要解決政府職能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間較為尖銳的矛盾,使其適應經濟市場化和社會現代化的規律,以調適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圍繞這一改革的總方向,在政府職能和權力運行體制上,就需要深入解決以下三個相互關聯的基本問題:
(一)政府職能轉變要與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相協調、相同一,加強對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
根據政治學的一般原理,國家作為政治實體具有兩個最基本的功能,一是政治統治,二是實現對社會的全面管理。而國家對社會管理的核心內容是實現對經濟發展的管理。恩格斯曾經這樣概括國家權力對于經濟發展反作用的三種形式,“它可以沿著同一方向起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就會發展得比較快;它可以沿著相反方向起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像現在每個大民族的情況那樣,它經過一定的時期就要崩潰;或者是它可以阻止經濟發展沿著既定的方向走,而給它規定另外的方向——這種情況歸根到底還是歸結為前兩種情況中的一種。”(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1頁。)這實際上也是政府在執行經濟職能時可能出現的三種情況。與一定的經濟形態和經濟發展保持同一方向,以保護和促進經濟發展,而防止沿著相反的方向或其它方向阻礙經濟發展的情況發生,是現代政府經濟職能運行所依據的根本原則,更是社會主義國家政府正確履行其經濟管理職能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國進行了幾次較大的政府機構改革,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但由于歷史條件的制約和宏觀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環境的限制,傳統的“直接控制型”管理體制并未得到根本性突破,政府機構存在的諸多問題也未能得到根本解決,現行的政府經濟管理模式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不僅機構龐大、人員臃腫、效率低下、官僚主義嚴重等弊端長期難以消除,而且在新舊體制的磨合期,國家的經濟管理職能卻又產生了一種新的“二律背反”現象:在經濟轉軌時期,一些機構和部門仍習慣于舊的體制和做法,企圖用強制性權力對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干涉和控制;違背市場經濟客觀規律的強制性管理,必然又會與經濟發展產生尖銳矛盾,導致另一種極端——放松甚至放棄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從而使市場的某些弱點和消極方面得不到有力抑制和有效引導,使轉型期的經濟生活必定出現某種程度的紊亂和非常態。因此,隨著經濟市場化程度和現代化進程的繼續深入,新一輪的政府機構改革勢在必行,“不改革就沒有出路”。
國家的經濟職能及相應的政府管理體制必須與經濟發展的方向相協調、相同一,是推進轉型期機構改革所要解決的實質性問題,也是政府職能定位所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在機構改革中首先必須要依照現代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規范政府職能,這是實踐的先導。根據上述原則,政府的經濟職能大體可歸并為三類:宏觀調控、保障監督和協調服務。政府所要直接管的就是與這三個方面有關的事情,除此以外的一切經濟事務,都應放手讓企業和社會中介組織自己去管理。從這樣的職能定位出發,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的總趨向就是:調整和減少專業經濟部門,逐步削弱行政控制性部門,切實加強宏觀調控性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