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改革財務整合方案范文

時間:2024-02-04 18:23: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機構改革財務整合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機構改革財務整合方案

篇1

一、機構編制工作

1、按照整合隊伍、提高效率、避免交叉執法的要求,推進市場監管、交通、農業、資源環境等重點領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

2、按照“大科室制”和“具有行政審批職能向一個科室集中”的要求,梳理全區承擔行政審批職能和設置有多個審批內設科室的單位、部門,按要求調整“三定”方案

3、按照整合資源,優化設置,提高效能原則,推進發改委、檢驗檢測中心與疾控中心、公共資源交易局的機構改革

4、按照《林區黨委2018年工作要點》要求,完成林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和木魚、坪塹行政執法中心建設。

5、繼續跟進監察委、環境監測監察改革工作,落實好后續工作。

6、按照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林區黨委政府和各級編委、編辦要求,完成好機構改革、編制管理其他相關工作。

二、審改工作

1、按照《省審改辦2018年工作一號店及責任分工方案》、《2018年放管服工作要點》和領導要求,細化要點任務,明確責任單位、時間節點和完成效果。

2、按照全省《深化“互聯網+放管服”改革行動方案》明確任務和要求,結合林區實際,擬定林區2018年度“互聯網+放管服”改革、“一張網”建設的行動方案,并細化任務責任單位、時間節點和完成效果。

3、開展一次紅頂中介專項整治的回頭看。

4、抓好審改辦承擔的審改工作落實,并以明確的時間節點進行工期倒排。

三、其他相關工作

篇2

一、組織動員、培訓骨干。于20*年11月在*市舉辦了全州農村牧區綜合改革第二次骨干培訓班,對市、縣、行委負責農村牧區綜合改革工作的主管領導及編制、財政、教育、農牧、民政等部門的50余名負責同志進行了專項培訓。

二、結合鄉鎮實際修改完善各地改革試點方案。一是明確除一類鄉鎮只設一個黨政綜合辦公室外,二、三類鄉鎮不再設立內設機構,只設立綜合性崗位。目前除*市郭勒木德鎮、都蘭縣香日德鎮、察汗烏蘇鎮和茫崖花土溝鎮四個鎮設置一個黨政綜合辦公室外,其余30個鄉鎮(不含冷湖鎮)一律不再設置內設機構,只設置綜合性崗位。二是明確改革后鄉鎮政府的主要職能是促進經濟發展、加強社會管理、搞好公共服務、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維護農村牧區社會穩定等五項職能。三是加大了鄉鎮事業單位整合力度。目前除*市、都蘭縣的五個一類鎮和一個二類鎮部分事業單位整合后設置了兩個綜合服務中心外,其余地區的鄉鎮事業單位整合后只設立一個綜合服務中心。鄉鎮事業單位整合后,由整合前的141個調整為93個事業單位。四是規范鄉鎮法庭、公安、司法、工商、稅務等垂直管理機構,對綜合服務中心實行以鄉鎮管理為主,受上級有關業務部門指導。畜牧獸醫站、水務管理所和林業環境保護站實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管理為主、鄉鎮協助管理的雙重模式。

三、認真做好鄉鎮工作人員競聘上崗前培訓。制定印發了《海西州鄉鎮工作人員培訓工作的意見》,明確了培訓責任制。于20*年12月開始,歷時20多天,分期分批對鄉鎮干部進行了培訓,同時規定集中面授時間不少于7天。全州累計培訓鄉鎮行政、事業人員1093人。

四、嚴格制定競聘工作程序實行全員競聘上崗。一是規定了鄉鎮機構改革中人員競聘上崗的范圍、條件、程序及人員分流的原則、途徑、組織領導等。二是幫助各地根據設置的鄉鎮機關和事業單位崗位制定職位說明書,明確每個崗位的職責、任職條件和相關要求。三是對鄉鎮機構改革人員競聘上崗工作作出安排。并指導各地制定了鄉鎮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推行競聘上崗實施方案。四是加強對各地區組織實施階段工作的指導。從有關部門抽調干部組成4個指導小組分赴八個地區,督促、檢查、指導農村牧區綜合改革工作。在鄉鎮干部職工全員競聘上崗工作中,全州34個鄉鎮(冷湖鎮除外)856名干部職工參加了筆試和演講答辯;經考試考核合格后上崗的759名;考試考核未能上崗的97名。對未能上崗的人員各地準備再次培訓后進行第二次競聘上崗。

五、深化農村牧區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一是將所有農村牧區中小學校和教學點收歸縣級教育主管部門管理,并對農牧區義務教育發展規劃、學校布局、教職工隊伍建設統一管理。二是結合鄉鎮撤并后的實際,綜合考慮,統籌安排,進一步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三是嚴格教職工準入制度,提出了中小學機構改革方案和配套制度及辦法。四是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逐步將農村牧區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保證農村牧區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六、建立鄉鎮政權正常運轉的財政保障機制。一是規定州財政通過轉移支付對財力困難的東部市、縣的一類鄉鎮每年補助公用經費12萬元,二類鄉鎮10萬元,三類鄉鎮8萬元。對西部市、行委鄉鎮每年補助6萬元。原縣級財政安排的鄉鎮公用經費不得減少,并隨縣域經濟發展同步增長。村社干部報酬農業村低于1000元的提高到1000元,牧業村低于1200元的提高到1200元。村級公用經費在原補助不變的基礎上,每個村每年新增村黨支部活動經費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經費各800元。二是在堅持預算管理權、資金所有權和使用財務審批權“三權不變”的基礎上,通過建立一個機構、完善三個機制、整合五塊資金、實現七個直達的管理改革,努力減少資金撥付的中間環節,確保鄉鎮政權運轉的基本支出需求。目前,州本級、*市、*市國庫支付機構已掛牌運行,其余三縣、三行委的國庫支付機構的辦公場所已落實,機構組建等工作正在抓緊進行。

七、積極探索化解鄉村債務的新辦法。根據“制止新債,摸清底數,明確責任,分類處理,逐年化解”的原則,基本完成了鄉村債權債務登記造冊工作,并對已清理出的713萬元債權、1374萬元債務,按照構成和成因分清類型登記造冊。有些地區還提出了化解鄉村債權債務的具體辦法。

篇3

一、圍繞服務發展大局,發揮機構編制保障職能

(一)積極做好鎮街機構改革工作,全力服務城鄉一體發展。在鎮街機構改革工作中,我們按照“正確把握改革關鍵、高度重視社會穩定”的原則,認真做好鎮街機構改革各項工作。一是深入基層,搞好調研。成立了鎮街機構改革工作調研小組,深入各鎮區街、企業和村,圍繞鄉鎮職能轉變、行政機構及事業站所設置等問題,通過座談、走訪、發放征求意見表等形式展開調研,充分聽取意見。共收集意見和建議16余條,為科學制定鎮街機構改革方案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二是統籌考慮,合理設置機構。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按照“精簡、便民、效能”的原則,緊貼全市中心工作、重點工作,圍繞優化整合站所資源,著力提高鎮街機構為民服務的能力,設立了精簡效能的綜合性工作機構,為全面建設美麗富庶和諧幸福新提供組織保障。三是圍繞職能,科學制定方案。通過調研,在對各鎮街原機構職能認真分析的基礎上,形成初步改革方案,幾經征求意見并多次向編辦匯報、溝通和爭取,最終形成了《市鎮(街道)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

(二)科學制定增人計劃,全力服務社會需求。圍繞我市產業發展和單位需求,堅持“三個”突出的原則,即:突出向衛生、教育等事關民生領域傾斜;突出監管、執法和一些嚴重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的單位需要;突出向缺編單位傾斜,兼顧人才培養的連續性,適當考慮相關單位人員需求。在認真調研,科學分析,統籌考慮的基礎上,于5月中旬制定了2012年度事業單位增人計劃,時間早于往年,確保了考錄人才的質量。今年,全市有關事業單位共擬增人170名,其中教育系統58名、衛生專業80名、其他事業單位32名。

(三)搞好重點領域調研,全力服務經濟建設。上半年,我們本著有利于開發區經濟發展的原則,積極探索制約發展的管理瓶頸,通過外出學習、調研等形式,就理順開發區管理體制等相關問題擬定了初步意見。同時,對開發區、高新區、度假區現有機構設置情況、人員編制等情況進行調研,廣泛征求三區有關人員的意見,因地制宜設置機構,使機構設置更趨科學、合理,能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此項工作現已進入領導決策程序。

(四)強化民生服務職能,全力服務社會事業。為增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在積極爭取的基礎上,設置了市食品藥品稽查大隊;為加強對道路運輸管理,將市道路運輸管理處的建制級別由股級調整為副科級,設置綜合科、客運科、貨運科和安全科四個股級內設機構。使事關民生和百姓安全的職能得到了加強,在機構、編制及人員方面予以了保障。

(五)深入鞏固改革成果,全力服務科學發展。為進一步鞏固政府機構改革成果,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提高行政效能,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從5月下旬開始,利用半個多月時間,我們對涉及政府部門職責和行政審批項目調整的31個部門,通過采取自查和實地查看相結合的方式,對落實情況進行了檢查,確保政府部門職責和行政審批項目調整落實到位。

二、圍繞落實制度規定,加強機構編制管理

(一)堅持機構編制“三個一”審批制度。為強化機構編制工作地位,推動機構編制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在機構編制管理中,凡涉及職能配置和調整、機構設立與變動、編制與領導職數的核定與增減、經費管理形式的確定與改變等機構編制事宜,都必須經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一個部門承辦,由編委領導“一支筆”審批,機構編制部門一家行文。各單位不得直接向市委、市政府或市領導打報告請示機構編制事宜,市直各部門不得在工作文件、領導講話、檢查評比中干涉機構的設置。以此杜絕機構編制管理政出多門、各行其是等不良現象。

(二)規范機構編制工作程序。為規范業務辦理程序,建立了機關、事業編制審批、增人進編審批、事業單位法人年檢、登記等工作流程,使各科室間的工作協作程序更加明確,減少重復性工作。同時,較好維護了編制工作的嚴肅性,促進各部門自覺遵守機構編制管理的各項規定,嚴格堵塞機構編制和人員管理中的漏洞。

(三)加強機構編制監督檢查。為認真貫徹《省機構編制監督檢查工作辦法》,我們以龍編辦〔2012〕3號文件下發了《關于對全市機關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的通知》,各單位自查結束后,組成三個檢查組利用兩個周時間深入各部門,通過采取聽匯報、查看有關資料等形式對全市機關、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執行情況進行實地檢查。檢查中做到“兩突出”即:突出檢點內容,主要對各部門“三定”規定執行情況、機構掛牌、事業單位信息公開、人員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指出;突出檢點部門,對這次市政府機構改革中,機構整合、職能調整較大的部門進行重點檢查,鞏固改革成果。通過檢查,切實維護了機構編制管理的法律效力。

(四)嚴格“編制實名制”。為強化對機構編制管理和人員選配工作的監督,2012年在原有紙質人員編制臺賬的基礎上,建立了電子版人員編制臺賬。同時,根據上級部署,建立了人員信息采集系統,對全市在編人員信息進行補充完善,并積極協調相關部門開通了政務專網,較好落實了“實名制”。制定了日常數據更新制度,凡人員編制變動,隨時進行審核登記,動態反應人員增減情況,確保編制數據的及時、準確。

三、圍繞規范管理,夯實事業單位管理基礎

(一)圓滿完成事業單位法人年檢工作。建立健全事業單位登記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規范年檢程序,嚴把審驗材料關,全面推行網上登記(試行)管理,圓滿完成了登記年檢任務。截止目前,需參加年檢的436個事業法人單位全部參加了年檢,年檢率達到100%。其中今年新登記法人單位3個,變更事項109項、注銷事業單位1個,補領證書4個。

(二)加強事業單位監管。在狠抓登記率、年檢率的同時,積極搞好后續跟蹤監管和維權服務。一是堅持日常管理與專項檢查相結合。定期和不定期地深入基層對事業單位法人執行《條例》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重點掌握單位名稱是否變更、法定代表人是否更換、住所是否搬遷、職能履行情況等。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規范意見和措施。二是堅持法人監管與法定代表人監管相結合。在事業單位年度檢驗中,充分發揮舉辦單位的作用,要求主管部門對其下屬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情況進行核查,并加蓋行政印章。通過單位自身的申報和主管部門的內部審計,完善了對事業單位運行狀況的監管鏈條,使登記管理部門對事業單位運行狀況一目了然。三是堅持登記管理與編制管理相結合。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實行綜合管理,把事業單位登記、年檢工作同機構編制管理、財政工資統發等結合起來,有效促進登記、年檢工作的開展。

(三)規范事業單位登記檔案。按照“材料齊全、內容完整、專人管理、存檔規范”的要求和市事業單位登記檔案檢查標準,上半年對全市事業單位登記檔案進行了統一整理、規范和完善。一是加大力度,整理資料。為做好事業單位登記檔案的規范歸檔工作,在人員少、各項工作比較繁忙的情況下,合理安排時間,加大檔案整理的力度,對不規范、不完善的檔案及時查缺補漏,確保歸檔的文件材料齊全、完整、有效、清晰,簽字蓋章手續完備。二是嚴格要求,規范歸檔。對事業單位檔案按單位的形式進行歸檔,按照登記、變更、年檢、注銷進行分類、排列、編制目錄、統一立卷歸檔保存,實行專人負責。保證檔案材料真實、有效、齊全。

四、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和諧穩定

(一)全力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在招商引資工作中,突出一個“早”字,早動手,早準備。在春節期間,利用節假日返鄉探親有利時機,全員發動,最大范圍搜集招商信息。同時,進一步創新機制,完善服務,從項目洽談、簽約到投產,實行全方位服務。目前,成功引進渤海騰飛塑業項目,已備案公示。

(二)認真做好“在線民聲”答復工作。“在線民聲”自開通以來,我們安排一名工作人員每天定時查看網站,第一時間將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答復。在職能范圍之內的,在詳細調查后,按照規定程序予以解決。在回復過程中,盡量將問題講明白、說透徹。在非職能范圍之內的,也是以最快的速度將事情調查清楚,并說明理由。真正做到“件件有說法,事事有回音”。截止目前,共收到“在線民聲”交辦案件7個,回復率為100%,處結率為100%。

(三)積極做好政協提案答復工作。上半年,我們共收到政協提案1件,針對提案的辦理工作,單位領導高度重視,認真研究,我們本著“提高辦理實效、保證辦理質量”的原則,對提案中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深入調研,認真答復,高質量地完成了政協委員提案的回復工作。

五、圍繞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整體工作水平

(一)以加強機關作風建設為主線,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通過加強領導,認真組織,強化措施,全面完成了學習討論、查擺問題和制定措施三個階段的各項工作任務。并把活動向深處延伸,貫穿整個編制工作之中,從而使機關作風建設制度化、長期化。一是加強學習,提高能力。堅持把提高“三基”能力貫穿整個工作,認真開展了政治理論、法律知識和業務知識的學習,開設了機關干部課堂,并堅持做到每周一學習,每月一討論,每季一交流,進一步提高了廣大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二是明確目標,強化責任。按照“一對一”原則,實行崗位目標責任制,對領導、科室及具體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任務目標進行明確。同時,制定了《市編辦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主要考核“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具體分“工作實績、作風紀律、民主評議和獎罰分”四部分。通過逐級分解、強化責任,形成層層抓落實的垂直工作責任目標鏈條。三是強化工作督查,抓好工作落實。在明確工作責任目標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編辦工作督查制度》,對市委、市政府及上級業務部門重要會議、文件、決定、交辦工作任務及崗位目標責任制等的貫徹落實情況進行督查,督查情況以簡報的形式進行公開,逐步形成剛性的、常態化的內部督查考核機制,強化工作落實效果。

(二)以“四德”建設為載體,全力打造和諧型機關。

篇4

論文摘要:檢察機關機構改革是走依法治國法制化建設的必由之路。檢察改革應與檢察權的性質、內容及其配置相適應。機構設置作為整合各項改革措施的基本載體,是推進檢察職業專業化的有效途徑。本文從基層檢察院的改革為切入點,探索相對合理的模式,為試點實踐提供參考。

中央十七屆二次全會傳出信號,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呼之欲出,作為國家機構基本框架“一府兩院”中的檢察機關,或將面臨新一輪機構改革的抉擇。現行的檢察管理體制行政色彩濃厚,不能真正體現檢察權的司法屬性,檢察機構改革已勢在必行。內設機構是推進各項改革的關鍵,筆者就基層檢察院的內設機構的設置略陳管見。

一、當前基層院內設機構現狀

修改后的《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二十條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根據需要設立若干檢察廳和其他業務機構,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可以分別設立相應的檢察處、科和其他業務機構”。根據上述規定,基層檢察院的內設機構設置機械地與上級檢察院內設機構相對應。因此,基層檢察院就出現了科室過多,官多兵少;重復審查,效率低下;職能交叉,力量內耗;分工過細、人浮其事;稱謂繁雜,缺乏統一等問題。

1、科室過多,官多兵少。目前,絕大部分基層檢察院設有辦公室、政治處、紀檢組、偵查監督科、公訴科、反貪污賄賂局、瀆職侵權檢察科、監所檢察科、民事行政檢察科、控告申訴檢察科(舉報中心、刑事賠償辦公室)、行政裝備科、職務犯罪預防科、法律政策研究室、技術科等內設機構。基層檢察院內設科室領導職數通常3人以下設一職,4至6人設一正一副,7人以上的設一正二副。由于科室設置過多,有的科室只有2人,甚至只有1人,加上人數較多的反貪污賄賂局增設政治教導員(屬正職)。這樣,就難免出現官多兵少的現象。

2、重復審查,效率低下。偵查監督科是負責對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和人民檢察院偵查部門提請批準逮捕的案件,審查決定是否逮捕,對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和人民檢察院偵查部門提請延長偵查羈押期限的案件審查決定是否延長,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而不立案以及偵查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等工作。公訴科是負責對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和人民檢察院偵查部門移送或不的案件,審查決定是否提起公訴或不訴,出席法庭支持公訴,對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實行監督,對確有錯誤的刑事判決、裁定提出抗訴等工作。這二個科主要是通過審查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和人民檢察院偵查部門移送的案件,一個審查決定是否逮捕,一個審查決定是否提起公訴或不訴來實現偵查監督。在檢察實踐中就勢必出現重復閱卷、訊問、熟悉案情,分別裝訂卷宗(副卷)等,降低辦案效率,浪費人力物力等現象,使人員緊張的矛盾更加突出。

3、職能交叉,力量內耗。反貪污賄賂局是負責對國家工作人員貪污、賄賂、挪用公款等職務犯罪進行立案偵查等工作;瀆職侵權檢察科是負責對國家工作人員瀆職犯罪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暴力取證、破壞選舉等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利的犯罪案件的偵查工作等工作。實際工作中,反貪部門線索多查案缺人手,瀆職侵權部門案源少,有力無處使;遇到一人涉嫌貪污、瀆職侵權兩罪分別查,遇到不是管轄的案件就轉查,不僅造成重復訊問取證,浪費司法資源,喪失破案良機,而且兩個部門之間容易產生矛盾,造成力量內耗。

4、分工過細、人浮其事。辦公室、政治處、紀檢監察及行政裝備科、技術科都是基層檢察院的管理、服務機構。其主要職能是負責機關的文秘、檔案、統計、保密、裝備、后勤、財會、行政事務以及政治思想、目標管理、人事管理、教育培訓、紀檢監察、黨建工作、局域網管理等工作。由于分工過細,出現人浮其事,有些事幾個管理部門都能管,又都不管。例如,要召開全體檢察干警的會議,辦公室、政治處、行政裝備科都可以發會議通知,但往往都不發,要院領導明確那個部門后才發會議通知。與此同時,勢必形成管理服務機構的人員所占的比例偏高,一般的基層檢察院要占全院總人數的30%以上,這不利于檢察業務工作的開展。

二、內設機構改革設想

內設機構的設置應本著“精干、高效、統一”的原則,突出重點、科學設置,避免科室職能重疊交叉;規范職能機構,做到縱向對應、橫向統一;綜合部門從簡,將力量充實到業務部門。從基層院的實際出發設置內設機構,以業務部門設置“一局、五科”即職務犯罪偵查與預防局、刑事檢察科、民事行政檢察科、控告申訴檢察科、預防職務犯罪檢察科、業務督導科,綜合部門設置“一處、一室”即政治處、辦公室為宜。

1、設立職務犯罪偵查與預防局。將反貪污賄賂偵查局、反瀆職侵權局合并在一起,將監所檢察部門和民事行政檢察部門的偵查職能也一并并入,并配有司法警察大隊。其職能為對公民和單位的舉報進行初查,立案偵查貪污賄賂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瀆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刑訊逼供、非法拘禁、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利的犯罪和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犯罪案件。收集和管理職務犯罪的信息、情報,掌握了解和綜合分析職務犯罪的情況;研究、制定預防職務犯罪的對策和措施;向案發單位提出預防職務犯罪的檢察建議等工作。該局人數以占全院人數25%為宜。將檢察機關的偵查權統一行使,形成“大偵查”的格局,一能夠理順“舉報——初查——偵查”之間的關系,避免重復偵查或案件偵查中的相互扯皮、推諉,易于案件初查與立案銜接;二可以增強辦案力量,形成合力集中辦案,易于大要案、串案的查辦;三便于統一指揮查處案件,提高辦案效率;四是將職務犯罪偵查與預防有效整合,形成互動。既可以借助預防職能熟悉相關單位業務、職能等,便于掌握職務犯罪線索,又可利用辦案成果,有針對性地開展預防。

2、設立刑事檢察科。將偵查監督科、公訴科、監所檢察科合并,設立一個科室。履行三個方面的職能,一為偵查監督職能,主要是刑事案件的審查批準逮捕、決定逮捕,立案監督、偵查監督,承辦提請復議、復核、延長羈押期限的案件及備案審查;二為公訴職能,即刑事案件的審查、出庭公訴、抗訴,審判監督;三為監所檢察職能,主要是對刑事案件判決、裁定的執行和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等變更執行的監督,對看守所的活動是否合法進行監督。該科人數以占全院人數的25%為宜。批捕職能與公訴職能不再是各部門各施其職。改革后的刑事檢察科完全體現人民檢察院對刑事案件的各項職責,一來將偵查監督科與公訴科合并,可以改變現行的兩科室各行其是,只關心本科室的案件能否捕、訴的問題,而對案件整體漠不關心的局面,更好的強化公訴職能,保證案件質量。二來將上述三個科室合并,可以進一步體現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和“大公訴”的格局,強化對刑事案件的監督。刑事訴訟各個環節的監督能夠及時反饋、減少了中間程序,避免了重復勞動,節省了人力和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設立民事行政檢察科。其職能是依法對人民法院的民事審判活動和行政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對人民法院已生效、確有錯誤的民事、行政判決裁定,按審判監督程序依法提請抗訴。該科人數以占全院人數的8%為宜。設立該科有利于進一步加強對民事審判和行政訴訟活動的監督力度,體現檢察機關對民事審判和行政訴訟活動的監督職能。

4、設立控告申訴檢察科。其職能是受理公民控告、申訴、舉報;復查刑事申訴案件;辦理刑事賠償事項。對受理的各類控告、申訴、舉報進行登記分流,但不再進行初查,對屬于本院管轄的案件分流到相關的職能科室,對不屬于本院管轄的案件流轉到有關的職能部門。該科人數以占全院人數的3%為宜。該科是檢察院的“窗口”,是受理各類案件的“口袋”,設立該科是便于群眾告狀有門,投訴有門,同時也便于檢察機關對刑事訴訟活動進行監督。

5、設立檢察業務督導科。負責案件的檢查、指導工作;對與檢察業務有關的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執行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提出對檢察工作適用法律問題的意見和建議;負責檢委會的日常工作。該科人數以占全院人數的5%為宜。設立該科可以對全院案件尤其是疑難案件、大要案進行質量把關,對法律法規的適用提出意見,以進一步提高案件質量。

6、設立政治處。將政治處(政工科)與紀檢組合并,其職能為負責紀檢、監察工作;負責干警的政治理論學習、隊伍政治思想教育;負責目標責任的考核管理;負責教育培訓、學歷學習、勞動工資、檢察官等級的晉升;負責檢察宣傳工作;負責離退休老干部工作等。該科人數以占全院人數的5%為宜。建設高素質的檢察隊伍是大力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的需要,是實現檢察事業跨世紀發展的重要組織保證。設立該科能夠抓緊抓好干警的政治思想教育,業務教育,為做好檢察工作提供組織保障、思想保障。

篇5

一、推進食鹽流通現代化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我國現行食鹽專營體制對于保障全國人民群眾食用合格碘鹽,降低碘缺乏病發病率,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是,在食鹽流通中仍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食鹽流通的組織化程度較低,專營網絡體系不暢;流通環節多、成本高、效率低;部分食鹽經營企業管理粗放,設施條件差;食鹽流向不盡合理,流通秩序尚不規范。因此,必須大力推進食鹽流通現代化。

推進食鹽流通現代化的指導思想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發揮食鹽專營優勢,樹立現代流通理念,發展新型營銷方式,保證合格碘鹽供應。

推進食鹽流通現代化的基本原則是:第一,貫徹《食鹽專營辦法》,滿足消費者普及碘鹽消費需要;第二,減少流通環節,發展統一配送,降低流通成本;第三,加強質量監督,保證碘鹽質量。

二、推進食鹽流通體制現代化的主要內容

加快建設以食鹽調撥配送中心和區域食鹽配送中心為主體的現代食鹽配送體系,通過對地、市、縣級鹽業公司的優化、重組和整合,構建一批區域食鹽配送中心的分銷站點,完善食鹽供應鏈;加強食鹽物流信息系統建設,形成符合食鹽專營的電子商務體系;積極探索構建食鹽連鎖經營網絡。

(一)建設食鹽調撥配送中心和區域食鹽配送中心

力爭在3年內,使整個中國鹽業系統的食鹽機械分裝率達到100%,食鹽物流配送機械化操作水平超過80%,使食鹽總體流通成本(按可比價格計算)比現在下降20%,流通效率比現在提高50%。

1、食鹽調撥配送中心

食鹽調撥配送中心承擔國家食鹽計劃調撥任務和儲備任務,執行相應的政府定價,負責食鹽的集中分裝、倉儲以及輻射半徑內區域市場的批發和配送。食鹽調撥配送中心應立足于食鹽主產區,依托生產企業而建。中國鹽業總公司通過食鹽調撥配送中心統一經營跨省調撥食鹽業務,力爭兩年內完成食鹽調撥配送中心建設。

食鹽調撥配送中心的建設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完成,一是利用現有流通資源進行改建,二是在食鹽生產企業附近新建。食鹽調撥配送中心的選址要立足產區,其年配送能力在20萬噸以上,公路運輸輻射半徑原則上不低于150公里,成品鹽庫存能力不低于一個月的銷售量。建設內容主要包括:辦公樓、信息機房、調度中心、原料庫、分裝車間、配送儲存倉庫以及停車場等其他配套設施。食鹽調撥配送中心的建設應在*7年以前基本完成。

食鹽調撥配送中心實行產權多元化,建設資金來源于企業投資人股金、國家撥款和各種貸款等。為了保證有效管理,確保國家調撥任務的完成,食鹽調撥配送中心由中國鹽業總公司控股。

2、區域食鹽配送中心

區域食鹽配送中心是食鹽調撥配送中心輻射能力的延伸,具有食鹽分裝(部分區域食鹽配送中心承擔跨省調入大包裝食鹽的集中分裝任務)、倉儲以及區域市場內批發和配送等功能。中國鹽業總公司要指導督促區域食鹽配送中心建設。力爭在三年內完成。

區域食鹽配送中心的建設,以經濟區劃為參照基準,主要利用現有食鹽流通資源整合改建,少數特殊情況下可以新建。區域食鹽配送中心的選址必須是多種運輸方式的交匯節點,是銜接干線運輸和區域內配送、集散運輸的主要物流節點,并應在土地空間上留有較大的發展余地。區域食鹽配送中心的配送輻射半徑原則上不低于100公里,年經銷配送食鹽量原則上不低于3萬噸,具有分裝功能的配送中心同時須具備至少一個月銷量的成品鹽倉儲能力。

區域食鹽配送中心采用股份制經營方式,鼓勵各地、各級鹽業企業對區域食鹽配送中心交叉持股。對承擔國家儲備任務,由中國鹽業總公司控股的,可認定為國家食鹽配送中心。

(二)積極構建食鹽分銷網絡,推進食鹽連鎖經營

要積極調整和優化基層鹽業公司的工作職能和組織結構,有效銜接集中配送和分散零售之間的關系,逐步將地市縣鹽業公司改進為各區域配送中心的分銷站點,形成從配送中心到廣大消費者之間的分銷網絡。各級鹽業公司可根據商標、商號、經營權等特許經營許可,結合區域分銷、城市零售或農村代銷的不同特點選擇直營連鎖、特許加盟連鎖以及許可證下的代售制等不同的連鎖模式,積極推進食鹽連鎖經營的試點。要重點推進商品形象宣傳、商品包裝,商品品牌、柜臺設計、商品陳列和運輸車輛的車體廣告等的統一,力爭實現食鹽銷售的統一管理、統一配貨、統一服務,將合格的食鹽快捷、安全地傳遞到消費者手中。

連鎖經營試點要以確保碘鹽供應為基礎,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發育情況,以及企業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連鎖經營模式。對食鹽經營不同環節,對農村地區、城市地區、發達地區與經濟相對落后的山區要區別對待。對連鎖經營模式的選擇要實事求是,重效果而不要追求形式的簡單統一。連鎖經營模式試點工作,各地要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逐步展開,不搞一刀切。中國鹽業總公司應加強對各地連鎖經營試點工作的指導。

(三)加強食鹽物流信息化建設,構建網絡管理平臺

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帶動鹽業流通體制與機制的創新,再造業務流程,構筑信息共享、集成統一、業務模式創新的鹽業物流信息管理平臺是推進食鹽流通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物流中,信息是流通最活躍的因素,信息系統構建了食鹽物流的中樞神經。因此,沒有現代信息網絡技術作支撐,就無法實現食鹽流通現代化。

鹽業物流信息管理平臺是借助于企業信息門戶技術,構筑由分銷資源、物流資源、人力資源、生產、財務、協同辦公和決策支持等組成的物流控制系統,以及由倉儲和配送管理組成的物流作業系統所構成。系統分為三個層次,即決策層、作業層、客戶層,實現訂單、調撥、入庫、分裝、出庫、配送、運輸管理、庫存、核算、財務、決策分析等的供應鏈管理與流通高度組織化的資源與信息的集合體。

食鹽物流信息系統建設分為三級。

中國鹽業總公司通過對各省級鹽業公司的數據集成,建立中國食鹽物流宏觀決策支持管理信息系統,負責全國食鹽計劃的組織實施、物流監控、決策分析等,保證國家食鹽計劃和合格碘鹽供應任務完成。

省級鹽業公司建立食鹽物流運營信息管理系統,負責本區域食鹽生產、倉儲、配送、結算等管理,通過數據交換與信息集成將生產、財務、人力資源管理與決策支持等構成物流信息系統,形成鹽業物流供應鏈一體化管理。

各地市縣鹽業公司、配送站、特許店,通過特定賬號(800電話/呼叫中心/EIP/銷售系統)登陸物流信息系統,進行銷售訂單的填報或上傳以及配送信息的查詢等。實現直面終端客戶營銷與高效物流配送信息化管理。

食鹽物流信息系統建設要實現五統一,即統一系統標準、統一編碼體系、統一數據接口、統一開發軟件、統一計劃管理,同時要體現先進性、安全性、實用性和可擴展性。

中國鹽業總公司要積極推進全國食鹽物流信息系統網絡的建設,督促與指導各省級鹽業公司按照“五個統一”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好食鹽物流信息系統規劃和實施方案。

三、加快食鹽流通現代化需要配套推進的幾項工作

(一)發揮國家食鹽分配調撥計劃對食鹽流通現代化工作的導向作用

隨著食鹽物流配送體系的建設,中國鹽業總公司在執行國家年度食鹽分配調撥計劃中涉及跨省調撥部分時。應逐步通過食鹽調撥配送中心予以落實;各省內食鹽分配調撥計劃應主要通過區域食鹽配送中心完成。

(二)調整和優化地市縣級鹽業公司組織結構

地市、縣級鹽業公司作為食鹽供應鏈中重要的下游環節,要在食鹽流通現代化過程中承擔起更重要的工作任務,轉換職能,深入挖掘終端市場,深層次滿足用戶需求。

各級地市、縣鹽業公司要因地制宜,在保證現有國家食鹽計劃調撥任務正常執行的前提下,積極推動組織機構改革。把組織機構改革同企業改組、業務流程改造和加強科學管理結合起來,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通過以下兩個階段,實現組織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第一階段:在條件成熟的地區,改地市縣鹽業公司為配送中心的分銷站點,取消其食鹽分裝業務,精簡人員,轉換職能。

第二階段:徹底轉換地縣級鹽業公司工作職能,大力構建終端零售網絡,深度挖掘市場,滿足市場深層次需求。

通過對地市、縣級鹽業公司組織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徹底實現地市、縣級鹽業公司的職能轉換,將其從食鹽分裝、倉儲以及紛繁的行政管理中解脫出來,使其在現代食鹽物流配送體系下。更充分有效地銜接集中化的物流配送與分散化的食鹽銷售之間的關系,有效整合資源,深度挖掘終端銷售市場,進而推動食鹽流通現代化整體進程。

(三)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極培育發展大型鹽業集團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推進食鹽流通現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要力爭用3-5年的時間,使中國鹽業系統的企業普遍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構建起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基本框架。大力推進人事制度、勞動用工、薪酬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企業約束和激勵機制,吸引新型管理人才,提高全員素質。積極推行股份制改革,倡導經營者持股,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一是要明晰產權,構建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在*6年之前,進一步明晰各級鹽業企業的產權主體,系統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在落實專營計劃的基礎上,各級法人企業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二是加快股份制改造。在全國范圍內積極推進鹽業企業的股份制改造,逐步實現鹽業企業的股權多元化和利益主體多元化。在壯大企業資本的同時,最大程度地激發企業活力和員工積極性。在不斷完善資本結構和改善經營狀況的基礎上,力爭*8年左右實現中國鹽業集團整體上市的目標。三是要深化三項制度改革。*6年年底之前,通過深化人事制度、勞動用工和薪酬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最終實現精簡機構、減員增效的目的,在中國鹽業系統內建立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積極培育和發展中國鹽業大企業集團,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打造中國鹽業品牌。要通過并購、重組等市場手段聯合各級鹽業公司、配送中心和零售網點,建立以資本為紐帶的中國鹽業企業集團。通過集團化運作和統一的戰略發展規劃,強化對全國鹽業市場的統一規范經營,提高決策水平,節約管理成本,構建企業文化,實施品牌戰略,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資本增值。

(四)加強食鹽流通現代化的培訓和學習

篇6

關鍵詞:金融風險;民間融資;防范機制;管理體制

一、項目背景分析

溫州,一座山水江海交融的濱海城市,一座充滿生機活力、民營經濟能力發達的城市。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創建,伴隨著該地區經濟的飛速發展,促使溫州這個城市快速走入全國的視野。21世紀初,溫州發展存在的種種問題也在“跑路”事件中暴露出來――民營經濟發達,民間資金充裕,民間金融活躍的溫州市,它的發展一直存在著民間的資金較多、但是投資困難,民間的小微企業較多、但是融資困難的“兩多兩難”現象。國務院總理在2012年3月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期間終于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我們對溫州市金融改革期間對民間融資、發展新型金融組織等十二項主要任務做了一系列調查和研究。

旨在通過深入溫州市各種中、小企業,以采訪與調查問卷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了解各企業在設立金融改革試驗區以來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能力有無提高,民間融資規范化程度是否增強,專業資產管理機構是否完善,地方金融機構改革是否得到了深化,溫州試驗區是否建立了金融綜合改革風險防范機制和地方金融管理體制是否得到完善。

一時間,溫州市金融試驗區的設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毫無疑問,這是國家給予浙江的一大支持政策,無論對民間金融還是中國經濟來說,都是一次不容錯失的機會。但與此同時,如何改革,是“頂層設計”還是“基層設計”,亦一直考驗著改革中的當事人們。

我小組通過本次的調查研究,旨在了解當前國家的時事熱點,了解溫州金融試驗區的執行情況以及受益群眾的涉及范圍和對該政策的意見及看法。

二、項目主要研究內容

我組成員通過利用學校試驗樓豐富的數據搜集、整合軟件以及大量的文獻搜索引擎對本項目進行不斷跟蹤調查了解,以便與該地區的發展狀況同步。除此之外,我組成員都是財經類專業的學員,相對而言擁有更豐富的專業知識,對此類問題會了解的更透徹。

1、深入溫州市各種中、小企業,以采訪與調查問卷等多種形式相結合,了解各企業在設立金融改革試驗區以來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能力有無提高,民間融資規范化程度是否增強,專業資產管理機構是否完善,地方金融機構改革是否得到了深化,溫州試驗區是否建立了金融綜合改革風險防范機制和地方金融管理體制是否得到完善。再根據當前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調查出的實際情況提出我們小組的看法。

2、首先對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進行問卷,采訪等方式進行調查。結合各種數理統計方法及經濟研究模型,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分析。

3、查閱相關網站和相關事實報道,清楚了解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的發展狀況,并提出我們小組的觀點。

三、項目研究結果分析

溫州金融改革試驗不僅對整個溫州的經濟健康發展至關重要,而且這個實驗區的改革結果對于全國其他地區的金融改革和經濟發展也有重要影響。在改革前期,業界對其運作效果普遍持觀望態度。如果改革是基于效益長存,可能會引發“回流效應”;如果改革是基于曇花一現,會挫傷溫州其他企業的信心。

回顧發生的種種,溫州地區的金融發展問題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溫州地區典型的“兩多兩少”的問題。從民間資金的需求方向來看,資金借貸的主體多是一些中小企業,這些企業普遍存在一些特點:在正規金融體制內融資比較困難,不斷向金融體制外的區域尋求融資;從民間資金的供給方向來看,由于存款負利率、股市低迷等原因,民間投資的渠道變得更少,投資者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率,迫使大量資金流向了民間借貸的領域;。正是因為上面所講的民間資金供給和需求雙方各自都面臨如此難以抉擇的困境,才導致供需雙方不得不同時轉向民間借貸領域。由于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機制的缺失,使民間金融領域普遍存在高利貸、非法集資、詐騙等灰色地帶。

由此可以看出溫州地區民間金融的陽光化和法制化亟待更深層次的制度改革,這也是當前溫州金融試驗區金融體制改革的一場艱難的攻堅戰。2012年3月,國務院終于決定設立“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與此同時還頒布了《浙江省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這個方案中具體提出了關于該實驗區改革的12條相關意見。這12條意見在溫州改革實驗區的發展現狀下緊扣全國金融工作的會議精神,方案在事實上認可了溫州地區民間金融活動的現實需求,不僅強調將方案落實到相關地區,還試圖通過政府推動的金融創新機制,以此來緩解溫州地區金融制度與經濟轉型的資金錯配問題。總的來說,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這一試點體現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特點。

一是要放松各方面的管制,各部門要采取措施吸引社會資金不斷流入溫州的金融服務業,以此來培育新的增長點,同時要不斷促進金融創新、降低金融風險,這就需要通過不斷促進民間金融的陽光化來完成。具體的說,就是各個機構要放松對溫州的民間資金進入金融行業的各項限制,以此來吸引社會資金不斷通過這些不同的金融平臺來真正融入實體經濟中,以此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這樣的舉措也會使得這些金融機構本身不斷成長發展為具有增長前景的、現代化的、并且能吸引社會資金不斷流入的新型現代服務業。

二是要尊重金融市場的符合實際的金融需求,還要尊重溫州民間融資活動較為活躍的市場傳統風格,并且在此基礎上,需要相關部門適當調整相關的當地金融監管制度,以此不斷地優化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的金融生態環境。

三是要強調該地區的金融活動要服務于當地的實體經濟,并強調針對溫州地區經濟轉型中的各個薄弱環節要放松一定的金融管制,通過此舉來引導社會各方的資金通過金融機構這個渠道不斷流入到實體的經濟領域中并發揮它們的作用。具體地說,是在引導社會各資金的流向方面,該12條意見強調要采取創新發展的方針來針對小微企業的專項金融產品與服務,并且一定要依照相關法律和符合相關規定來開展非上市公司的股份轉讓及文化、技術等產權交易,以此舉措來推動小微企業自主地通過債券市場來融資,同時還能推動小微企業的信用體系的建設等。

四是開展非上市公司產權交易。這是要求培育發展溫州地區的地方資本市場。依法合規地開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轉讓及文化、技術等產權交易。

這些新特點也正是溫州改革試驗區的新措施,這些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例如,方案當中的12條意見提出,要不斷鼓勵和支持溫州地區民間資金參與地方金融機構改革,期間可以衣服設立相關新型的金融組織機構等。12條意見還指出符合條件的小金額貸款公司也可改制為當地的村鎮銀行;除此之外,還可以設立與民間資金走姿相關的投資管理類機構。12條意見還提出應該順應溫州民間資本投資的多元化的特點及其特殊的現實需要,意見還認可了溫州民間資本對外投資的真正需求,并在方案中提出要在溫州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的相關試點,為溫州地區的民間投資提供便捷渠道。以上所提及的措施將會擴大溫州金融的對外開放,從而達到穩妥有序地推進溫州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進程。這些都讓溫州金融改革實驗區的情況的到了緩解,并取得了好轉,整體來說,改革實驗區的道路正逐步走上正軌。

四、研究總結和啟發

1、項目成果的學術價值

本項目旨在發現民間金融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法,總結出此方法對溫州市乃至以后全國的民間借貸發展陽光化、規范化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學術上也具有一定的價值,可以將學到的各類專業知識相結合,利用溫州改革實驗區這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學以致用,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在這改革過程中發現更多理論上的不足,從而督促我們更加認真和謹慎的學習專業知識,也使專業知識更深刻地烙在腦海之中。

2、項目成果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本項目調查發現了民間金融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該方法對溫州市乃至全國的民間借貸都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的研究調查結果將為社會公眾呈現溫州在拓寬民間資金投資渠道及其法制化監管工作的進展程度與成果。同時本項目也希望通過此次調研能讓社會各界關注我國金融改革,讓大學生對我國的金融環境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從中獲悉這一政策的效益。通過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發現“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的設立旨在期望使民間資本的相關運行更加透明陽光以及規范,與此同時將民間金融活動正式納入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嚴格監管,會使得使其更符合規范,從而降低風險。

通過我們小組對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發展狀況的調查,我們小組的成員深刻的領會到了其地區的現實意義:

1)小范圍改革意在為全國金融改革探索道路

通過查閱相關報道和金融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在溫州市開展金融的綜合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一定的程度上為溫州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緩解了之前嚴峻的形式,可以看出該方案起到了真真切切的效果。其措施當中最為重要的是積極陽光地引導民間融資逐步走向規范化,以點出發,慢慢覆蓋到面,從而可以整體提高該地金融行業服務于實體經濟的能力。通過分析相關文件和政策,不難發現,這次改革涉及面非常廣泛,包括金融產品,金融行業的發展方向,發展過程中的注意要點,與金融行業相關的機構的改變都有所涉及。可以看出,國家正在以點概面,希望在溫州這個小小試點能夠探索出全國金融的發展大方向。

2)構建多元化金融體系增強金融供血能力

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會議提出:要不斷鼓勵發展新興金融組織、要不斷構建多元化金融體系等舉措,目的在于實現資金的供需平衡。為了使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的發展走上穩定、健康、陽光之路。我們通過不斷加大金融行業的新鮮血液的供給,以此緩解之前各個企業融資困難的尷尬局面,將置身于水生火熱的中小企業拉回正常軌道,并促使金融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3)引導民間融資規范發展

眾所周知,溫州民營經濟具有非常典型的特點:民營經濟非常發達、民間金融活動活躍、民間資金充裕。針對此特點,根式出臺了非常詳細的措施和方案。這樣做的目的在于積極引導民間金融向健康平穩的方向有序發展。以減少之前由于制度不完善,配置不合理出現的各類“地下”交易。方案對溫州民間金融采取的不是打擊的措施,取而代之的是規范性“招安”。對于之前溫州地區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金融資源配置不合理的現象,我們才去的并不是一味盲目地消滅,二是積極引導其慢慢走上正軌,給這些資源或者途經一個更加安全,對社會更加有效的途徑,讓它們發揮該發揮的作用,為社會作出貢獻。不僅在資源上要合理配置和引導,相關制度上的改變也得同步進行,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合理制定適合當地金融行業發展的監督制度,一方面嚴厲杜絕和懲罰相違法違規行為,另一方面要不斷在制度上創新,使其配合新的金融行業發展方向,起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4)要不斷引導民間資本面向小型金融機構,發展“門當戶對”金融格局

近年來,草根金融的作用越來越不容小覷,在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的試驗一定要引導民間資本不斷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中小型金融機構,從而使得該金融行業的發展與草根經濟的發展共同進步。借鑒國內外相關的銀行發展經驗溫州地區應該大膽一些,多給民間資本一些機會和空間。比如:放款組建地區性民營中小銀行的限制,或者將現有的滿足條件的民間金融組織改造成能為現代社會做貢獻的民營中小銀行。同時應調整銀行利率和市場準入條件,快速發展的經濟更需要與之匹配的更為靈活的數據和制度,這樣才能加快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的腳步。還應該采取自然界“自由競爭,優勝劣汰”的模式,創辦不同規模的銀行等金融機構。放開金融行業,讓其在競爭中爭相成長,以此會得到更多的投資機會,還會獲得更好的金融服務,何樂而不為?

5)深化銀行利率的市場化改革

對溫州實行深化銀行利率的市場化改革,相關部門應該不斷努力實現該地區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采取有管理的基準利率制度,并以完善溫州地區金融市場為基礎,在潛移默化地推行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當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其自然而然也加快了利率市場化的步伐。為了減少民間融資再出現“高利貸”這類產品,放開當地人民幣存貸款利率的上下限志在必行。此外,為了為當地的金融資本取得更多的升值機會,相關監管部門還應想方設法使得民間企業獲得更多的金融資本。此外,溫州地區投融資渠道的發展必不可少,還應不斷創新研發更多的融資產品,不斷培育出更多的金融市場。

6)金融監管機制需要不斷創新

溫州的民間資本及其豐富,資源配置卻很不合理。這使得溫州相關部門不得不建立不同層次的監管體系。除此之外,還應保持地方與中央相關部門之間的信息的及時溝通,建立信息溝通機制也是有利無害。另外,為了社會公眾利益,除了充分發揮監管機構和人民銀行的作用之外,在放開民資的同時還應考慮推出更多基礎性機制。

總體而言,民間金融開放不能一蹴而就,金融體制改革也并非立竿就可見影。監管層應該做到未雨綢繆,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的實際發展狀況不斷推進制度改革,要不斷改進金融機構的弊端,建立多層次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改進機構,合理配置資源的措施固然好,但是必須得有相關政策給予保護和支持,才能逐步引導民間融資走上規范化的道路。陽光大道雖美好,但非一天可以鋪就,民間金融法制化、陽光化,任重而道遠!

五、研究工作的缺陷及尚需深入研究問題

本小組成員目前仍是在校大學生,實踐經驗的不足,對這種大方向的問題研究也是第一次,此次研究工作多以調研、查找資料、運用經濟學分析的方法開展,對于專業知識不全面的我們來說,要研究深入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此可能會導致方案設計的局限性及問卷調查表制作的缺陷。由于實踐項目的時間和同學考研的時間相沖突,此次研究沒有取得預計的良好效果,希望在下一次這樣的項目時能將項目做得更加完美。由于作為大學生知識面和視野的局限性,此次研究過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與困難,還尚需深入研究得問題有:1在學習之余多了解國家相關政策。以便在以后的研究過程中更深刻的理解某些政策的支持。2所學的經濟學知識有限,平時應多閱覽與自己專業相關的書籍,拓寬自身的知識面,以減少調研時間。3更加合理安排外出調研時間,做好完備的準備,爭取下次將調研做到更完美。4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如何建立健全民間融資監測體系的、發展新型金融組織的理論依據、如何創新發展面向特殊的小微企業和“三農”的金融產品與服務等問題還需深入研究。(作者單位:浙江工商大學財務與會計學院)

參考文獻:

[1]諸葛雋;《民間金融:基于溫州的探索》 ,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年版

篇7

一、大數據背景下醫院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麥肯錫的《大數據的下一個前沿:創新、競爭和生產力》2011版報告中預估,數據分析在醫療領域產生的潛在價值年增長率為0.7%,即每年能夠達到3000億美元。但在2011年卻只可以產生300億美元到600億美元的價值,也就是只能夠實現10~20%。造成該情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方面是需要臨床試驗證明;另一方面則是數據的共享及互操作的實現還存在著尚未解決的問題。到目前為止,醫療服務行業只是抓住了數據分析在醫療領域中10~20%的利用機會。還存在著諸如缺乏激勵機制、機構改革困難、技術人才稀缺、數據共享挑戰等問題。

1.醫院財務管理缺乏數據整合能力,使得數據無法實現交互

眾所周知,醫院單位時時刻刻都有新的醫療數據、工作部門的運行數據、財務管理數據的產生,但就現階段我國醫療行業的發展來看,眾多醫院并未意識到這些數據所存在的價值,及對與后期醫療發展的借鑒作用,因此,其不注重數據分析及整合,導致醫院在該方面能力的欠缺,尤其是在存有眾多數據的財務管理部門,數據支撐力度更是缺乏。

2.醫療成本與創收之間存在矛盾點

“自負盈虧”是當下大多數醫院采用的財務管理制度,其好處在于調動醫療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但其弊端在于有的科室為了增加利潤,抬高價格,使得醫院內部各科室之間的收入與支出差距增大,為醫院內部管理平衡造成阻礙,對醫院的長期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同時,醫療制度的不斷推進使得醫院的財務管理難度加大,不僅需要縮減成本,還需要增加財務管理信息的透明度,促進醫療事業的發展。

3.缺少復合型財務人才培養機制

大數據背景下的財務管理人員至少需要具備醫療、財務、大數據分析三個方面的技能,然而復合型人才本身就匱乏,加之醫院的人才引進及培養體系不完善,導致該方面人才稀缺,使得推進醫療事業改革的進程緩慢,在?t院財務管理制度上也無法創新。

二、大數據背景下醫院財務管理創新的有效策略

雖然大數據在醫療服務行業的應用還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但的確也有一些顯而易見的效果,比如在臨床上采用的電子病歷,雖然其大量的數據并沒有被完全地挖掘及利用,但支付方已經開始利用大數據來制定報銷策略。由此可見數據分析在醫療行業已經產生效用。另外,許多制藥企業也將數據分析應用在了簡化臨床試驗等方面的研究探索上。因此醫院如果繼續在現有的機制上停滯不前,那么錯失大量改革臨床護理和個性化用藥的機會將是不可避免的。

1.數據分析實現個性化

基于人的特征給人群貼標簽是數據分析最強大的功能之一,基于此能夠向用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更加適用的服務或產品,可見數據分析可以從深層次將事物區別開來。若將這些與患者的基因、分子、行為等數據聯合起來,那么其對醫療服務產生的影響則是我們所無法預估的。基因組測成本的減少,蛋白質組學的出現,以及實時監測技術的發展使得生成一種新的超精準化、細致化的數據成為可能。

這些數據使得健康醫療將會有新的定義。一方面,健康醫療可幫助解決醫療服務系統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樣醫護人員在看到患者身體狀況的完整數據圖后,就可能將焦點從治病轉為預病及健康管理,從而減少患者的醫療支出。另一方面,數據越精確就越能夠越精準的實現診療,醫院在設備的投資及藥品的采購方面也就會更加合理化。

2.規范醫院財務數據,使財務分析、數據整合、應用得到統一

為了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為患者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醫院需要獲取患者完整的視圖病情,在此我們提出利用醫院系統中存儲的患者的數據來進行,這些數據包括患者所有需要繳費的診治,即用藥情況、身體檢測等都包括在內。具體的操作方式是基于龐大的病歷數據集搭建智能的臨床決策工具,這就迫切需要規范醫院的財務數據,使得財務分析、數據整合及應用得到統一。那么,醫療服務方面則需要對這些無上限的數據流進行統一管理,并充分地將這些數據應用在醫療中,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3.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物聯網及大數據分析技術為醫院對患者的遠程監測提供了條件,使得醫院能夠在患者癥狀嚴重前就及時對其進行醫療方面的干預及調整。這些監測技術的使用不僅能夠大大減小患者的醫療成本,還能夠跟上這個社會的節奏,在新的商業模式中得到應用。醫院通過使用這些技術的同時,對患者的健康加以干預措施,來打造一個關注預防、制定健康解決方案的新疾病管理機制,在用戶生病前就干預診治,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與此同時,創建應用數據分析技術的健康風險監測機制,開展前瞻性的健康風險評估,用以避免不必要的住院,降低醫療保險支出。

4.加強復合型財務人才隊伍建設

財務管理離不開人員的操作,因此,培養具備醫療、財務、大數據三方面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財務管理分析人員必須要有能力對大數據進行分析應用,并對醫院的規劃與建設有全方位的認識,保證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在高效運行的同時,為醫療服務提供有效數據。

篇8

關鍵詞:油田電力管理 價值鏈 創新 路徑 協同增效

中圖分類號:C931 文獻標識碼:A

勝利油田電力管理總公司是集輸變配用電為一體的電力專業化公司,承擔著油田生產和居民生活用電的供電業務。公司資產總額26.18億元,所有者權益總額20.82億元。近年來,公司創新財務管理路徑,強化價值創造能力,在全面預算管理和全員成本目標管理方面開拓發展,全力打造價值核心平臺,積極推動協同增效,管理效果顯著。

一、價值鏈協同增效平臺建設的背景

當前,整個石化行業面臨低迷的油價,不斷關停并轉低效油井,造成轉供電量降低,經營效益持續下滑。勝利油田電力管理總公司面對日趨嚴峻的經營形勢,及時調整經營戰略,將“融合、協同、增效”作為持續著力目標,實施低成本發展戰略,確保公司在“寒冬期”始終保持增長態勢。

(一)把建設協同增效平臺作為提升創效能力的重要支撐

生產、投資、財務預算作為電力企業的“三駕馬車”,只有以價值鏈為導向才能達成三者的戰略一致,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低效無效管理行為,拓展利潤空間。

(二)把建設協同增效平臺作為促進資源優化的重要手段

建立高效的價值鏈業務流程,清除不增值的經營活動環節,準確把握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對優質資源的需求,通過先算效益將資源配置到效益最大化的項目中,實現資源優化。

(三)把建設協同增效平臺作為強化r值導向的重要途徑

通過建設協同增效平臺,全程植入價值鏈管理,不斷強化價值導向,將勞動效率和費用控制作為評價生產、投資和財務預算的主要指標,拓寬增值業務范圍,找準經濟效益增長點。

二、價值鏈協同增效平臺建設的主要內容

價值鏈協同增效平臺建設的目的是優化電力企業核心業務流程,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生產、投資、財務“三大預算”作為企業核心業務流程,推進預算流程與業務流程的整合,將預算體系與計劃、生產、物資、人事、財務等業務緊密結合起來,實現經營過程的可預測、可控制、可優化、可考核、可評價。

價值鏈協同增效平臺建設暨圍繞一個價值核心做引領,推進兩個責任主體轉型,發揮三個協調機制驅動,做好四個方面參與,落實五個管理措施,從而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核心流程精煉,核心競爭力增強的工作目標。

三、價值鏈協同增效平臺建設的主要做法

積極推動協同融合,用利潤、成本費用等財務績效指標引導生產運行,通過對全面預算管理、重點成本管控、對標追標管理、內控風險管理進行深化,實現生產、投資、財務預算的三位一體和協同一致。

(一)一個價值核心引領,實現流程融合

全面預算管理滲透到生產、經營、投資全過程,以價值鏈為核心,形成“全生產、全經營、全投資”格局。

強化“事前算贏、協同增效”的管理理念。樹立先算效益再定生產計劃、成本預算和投資規模的意識,將“事前算贏、協同增效”作為關鍵節點,通過“協同”對收入利潤、機制流程等進行有效規劃和控制。

強化“聚焦效益、邊算邊干”的工作理念。面對巨大的效益壓力,一切工作聚焦質量與效益,堅持生產計劃“以效定產”、經營活動“量入為出”,逐級核算提煉,實現業務預算與財務預算的有效結合。在預算執行過程中,轉變生產經營管理模式,根據電力業務特點,適時微調生產計劃、投資計劃,大力壓減非生產性支出。

強化“干了還算,責任追蹤”的考核理念。對分級預算單位實行“四色預警”管理,黑旗評價單位與季度承包兌現掛鉤扣罰,黃旗單位列為預算預警單位,逐月下發預警單對黃旗單位進行警示。紅旗單位根據年度預算考核辦法和成本費用節約額度予以季度考核獎勵。對預警等級下降的預算單位進行專項分析,強化管理和運行控制,確保預算、生產計劃在細節上環環相扣。

(二)兩個責任主體轉型,實現目標對接

持續推進兩大責任主體轉型發展,不斷拓展管理和分析視野,提升價值管理能力,生產、投資、經營等價值管理中的各項業務,提前介入、全過程參與。

推進總會計師職能轉型。把總會計師推到價值管理的前沿,明確總會計師在編制和執行預算、進行成本管理和經濟核算、實施會計監督和控制等方面職權。首先,總會計師將公司經營活動全面銜接起來,著力打造企業管理的價值鏈。其次,通過統籌預測公司的收入與支出,總會計師組織落實經營目標并參與經營活動決策。最后,總會計師不斷強化其價值管理的監督職能,增強對經營活動的指導與調節。

推進管理會計職能發揮。財務工作介入戰略管理和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促進財務由核算向管理會計的轉型發展。首先,發揮財務預測職能。隨著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展開,對電網投資建設、拓寬市場回報等實施可行性預測以及資金運作預測。其次,發揮財務預算職能。將生產、計劃部門納入統籌管理運行,以預算管理為龍頭引領,定期開展生產、投資平衡會議。最后,發揮財務指導功能。在預測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歷史對比分析、同行業比較分析等一系列現代管理技術和方法,評價決策的經濟效果,為各級管理人員提供支持引導。

(三)三個協調機制驅動,實現效率疊加

按照國家電力深化體制改革總體部署,成立了以預算為統領的協調機制,機構有政策研究辦公室、全面預算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和經濟活動分析辦公室,建立起協同管理信息平臺,對投資項目、生產計劃和預算投向進行論證審批,發揮頂層設計作用,驅動生產、投資、財務圍繞效益加固流程鏈條,實現工作效率有效提升。

發揮政策研究辦公室的智腦作用。協調規劃、經營、財務、科研等部門人員,建立政策研究辦公室,負責定期搜集整理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政策和新聞,以及集團總部的績效考核政策,研究政策調整和時化對公司經營的影響。財務部門側重對以上變化與調整進行總體效益分析,用具體和詳實的數據對計劃調整方案進行甄別,提出最優方案。

發揮全面預算管理辦公室的預警作用。強化油田產量與轉供電量之間的規律研究,強力發揮全面預算管理辦公室的參謀預警作用,積極探索研究油田產量與公司轉供電量、經濟效益之間的經濟模型。組織公司生產管理,逐月匯總與編制動態預算計劃,逐月編制各單位的預警和評價通報,加強預算執行效果分析和考核,及時提供預算評價考核建議。

發揮經濟活動分析辦公室的診斷作用。按照“月度常規分析、季度專題分析、年度重點分析”模式,加強費用監控與預測,提出合理化建議。月度分析注重預算執行效果和突出預算外情況,季度分析重點對政策變化、效益調整及生產經營熱點問題展開專題分析,年度分析對單項重點成本費用細化分析,關注作為成本費用驅動因素的業務分析,逐步提升和漸次促進公司經營管理的規范化、精細化和特色化。

(四)四個方面全程參與,實現資源共享

生產先行、財務引導,通過預算管理,提升財務在價值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發揮出財務管理的控制引導功能。

在經營決策方面,財務部門引導與支持。建立以變電站為標準單元的評價機制,建立效益為先的投資、成本配置機制,優先考慮投入產出的效益性。在投資決策方面,財務部門主動積極參與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始終關注工程項目的投資回報,并從財務角度提出可行性建議。

在預算編制方面,財務部門主導與規劃。按照全面覆蓋、全過程管理的要求,所有涉及價值形式的經營活動全部納入預算管理范疇。通過推進“生產、投資、財務”融合,實現各要素在經營目標和運營環節上的協同一致。預算編制方面,牽頭作好優化資源的配置工作;投資計劃編制上,始終注重投資回報,財務部門對生產經營計劃的部署提出意見,對生產安排、經營活動一體化安排,推動“三大預算”深度融合和統籌運行。

在優化層級方面,財務部門獻策與建言。發揮財務管理生產導向和經營導向的引領作用,促進協同增效。結合管理機構改革、壓扁一個管理層級的形勢,參與部門層級的優化;參與客戶信用等級評分和銷售電量合同的審核認定,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對材料計劃等各環節進行審核監督,引導牽制,參與物資材料全過程管理,防范合同風險。

在配置資源方面,財務部門審查與統籌。開展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做優存量資產與做實增量資產。協同專業部門與資產部門做好資產價值、技術狀況、資產使用情況等綜合運營分析。做實增量資產效益審核,明確計劃、財務、生產技術等部門職責分工,對效益不達標的項目實施給予否決,落實投資項目效益后評價制度,嚴格效益考核、責任追究。

(五)五個管理不斷深化,實現協同增效

各項機制健全為電網經濟的主體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地基,不斷深化全面預算管理、重點成本管控、財務創新管理等,使協同增效平臺建設更加精準和穩健。

深化全面預算管理。財務部門組織并引領公司全面預算草案的編制,做好各專業部門和分級預算單位報送的單項預算的初步審核、匯總、優化工作,監控、搜集、整理預算管理矛盾和問題。明確職責、敢于擔當并保證其各項職責,各單位、部門成立相應的專業管理機構,做到全員參與、全方位管理、全過程控制。

深化重點成本管控。購電成本由相關部門管控,轉供電成本按照成本特性分為“雙控成本、單控成本”,按照分工與職責不同進行管控。加強科室溝通、協同力度,重點對購電成本、材料費、重c管理費用進行分析,加強重點成本項目全過程管理,做到管控有力。

深化對標追標管理。以效益指標為核心,突出電網運行、營銷服務、成本控制等關鍵指標,將經濟技術指標與財務指標、價值量指標與工作量指標相結合。改進管理方式,以降損增效為主線,提高成本效益。

深化內控風險管理。發揮內控管理全面覆蓋、重點控制、權責明確、效率優先的管控作用。按照“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原則,規范行權行為,落實行權責任;深入辨識、分析公司內、外部風險因素,規避、降低風險,健全信息搜集、傳遞的渠道,保障經營目標實現。

深化財務創新管理。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機制,強化頂層設計,構建完善以提高資產回報為導向的利潤預算目標形成機制,落實各層級預算目標管理責任。不斷提升、優化流程,實現從嚴管理常態化,做好風險防控。

四、積極實現價值鏈協同增效平臺效能最大化

近年來,國際油價持續低位運行,油田電力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勝利油田電力管理總公司主動應對,積極作為,通過以價值鏈為核心的協同增效平臺,綜合線損實現歷史最好水平,達到全國供電行業先進水平。

(一)工作質量

電網運行基礎管理進一步強化,加強無功優化管理,綜合功率因數達到0.959,電網經濟運行水平和系統穩定性明顯提升。強化科技攻關,2015年完成科技立項20項,獲得勝利石油管理局科技進步獎3項、國家專利5項。通過對全年“精算”,將價值量與工作量進行合理“捆綁”,進一步優化預算投向,層層落實效益指標。

(二) 管理效益

主營業務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2015年主營業務利潤率10.84%,同比增加1.23%,發展潛力大,獲利水平高。總資產周轉率1.96次,同比增加0.15次,加速了資產周轉。轉供電單位成本同比降低0.002元/千瓦時,人均創效同比增加1.6萬元,持續提升電網質量效益水平。

參考文獻:

[1] 戴麗萍.價值鏈理論與企業并購整合研究[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 2005, 21(5):9- 14.

篇9

[關鍵詞]金融體系; 多元化; 混業經營

[中圖分類號]F8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3)09-0132-02

[作者簡介]張瑋(1976-),男,漢族,蘇州人,研究方向:金融證券、非營利組織管理。

一、金融體系概述

從一般性意義上講,金融體系是一個經濟體中資金流動的基本框架,它是資金流動的工具(金融資產)、市場參與者(中介機構)和交易方式(市場)等各金融要素構成的綜合體。金融體系包括金融調控體系、金融企業體系(組織體系)、金融監管體系、金融市場體系、金融環境體系五個方面。

美國哈佛大學著名金融學教授羅伯特·默頓歸納出金融體系的六大基本功能:1清算和支付功能;2融通資金和股權細化功能;3為經濟資源在時空上實現轉移提供渠道的功能;險管理功能;5信息提供功能;6解決激勵問題的功能。

我國現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國人民銀行進行金融調控,國有獨資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并存,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系格局。具體結構如下:1中央銀行,也稱貨幣當局;2政策性銀行;3國有獨資商業銀行;4其他商業銀行;5農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6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7保險公司;8在華外資金融機構。

二、我國金融體系多元化發展的進程與成就

(一)實現了從單一體制到多元化體系的轉變

1979—1983年,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等相繼成立,打破了中國人民銀行“大一統”的格局,從此,我國的金融體系基本上實現了“政企分開”,初步確定了中央銀行制度的基本框架。1993年12月25日,國務院《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要對金融體制進行全面改革,把中國人民銀行辦成真正的中央銀行,確立強有力的中央銀行宏觀調控體系,健全金融法規,強化金融監管,并要求建立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的真正的商業銀行。2000年,國務院頒布了《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暫行條例》,并向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等16家國有重點金融機構派出了監事會。2001年底,國有商業銀行基本完成省級分行與所在城市分行合并、地市支行適當精簡。國有商業銀行開始全面推行貸款質量五級分類管理,加強信息披露,要求對不良貸款實行“雙降”。2003年底,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首先進行股份制改革試點。此后,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先后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2007年農業銀行改革“面向‘三農’、整體改制、商業運作、擇機上市”的總原則得以確立。2008年10月,《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實施總體方案》推動了農業銀行改革。金融改革以來,我國先后成立了13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此期間,外資銀行、政策性銀行也獲得同步發展。2007年初,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3家政策性銀行情況各有不同,要堅持“分類指導、一行一策”的改革原則。

(二)農村金融機構改革初見成效

1979年農業銀行成立并接管了農村信用社。1996年,國務院了《國務院關于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旨在把農村信用社逐步改為合作金融組織,實現農民自愿入股、社員民主管理、主要為入股社員服務。1999年,江蘇等地率先進行了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主要強調農村信用社要為“三農”服務,并以小額信用貸款為主,基本解決了農村信用社的服務定位問題。2003年6月,國務院出臺的《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標志著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的正式啟動。隨后,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在全國30多個省(區、市)逐步推開。2012年銀監會批準農業銀行擴大“三農”金融事業部的試點,探索商業運作也服務“三農”的有效模式。到2012年5月末,已經組建了817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機構80%的貸款投向“三農”和小企業,成為我國農村金融領域新的生力軍,而且有效激活了農村金融市場。

(三)非銀行金融機構逐步發展和健全

我國非銀行金融機構經過4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1979年經濟和金融改革以來已逐步形成一定體系和規模。為了解決銀行信貸計劃之外的資金需求,我國一些地區、部門開始設立和籌建信托投資機構。1980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推動經濟聯合的暫行規定》中明確“銀行要試辦各種信托業務,融通資金,推動聯合”。 2007年銀監會實施新的《信托公司管理辦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明確了信托公司專業理財機構的功能定位。信托公司不斷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健全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控制指標體系,在服務實體經濟中發揮了“跨市場、跨行業、跨產品”的獨特優勢。截至2012年6月,信托業管理信托資產已發展到554萬億元,較2006年增長14倍,受托規模、盈利能力顯著提高。目前,有11家商業銀行試點設立或參股金融租賃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的創新能力與專業化建設取得長足進展。同時,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改革繼續推進,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繼續深化。

三、金融體系多元化轉變的必要性分析

(一)國際金融市場發展的需要

在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金融自由化、金融服務多元化的背景下,西方國家的金融混業經營制度及國家間開放銀行、證券、市場,對中國商業銀行現行的分業經營制度帶來強烈沖擊。當前世界金融發展趨勢體現在銀行傳統的存貸款間接融資業務比重越來越小,以表外業務和中間業務為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以混業經營證券、保險、信托及衍生金融業務為發展方向。我國金融業只有主動適應世界金融發展格局的變化,才能在未來開放市場的競爭中獲得優勢。

(二)商業銀行規模經營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要求

在我國原有的金融制度下,銀行業務、證券業務被嚴格區分,人為地割裂了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融通渠道,銀行、證券、保險的業務品種有限而單調,整體行業素質及競爭力偏低。提高商業銀行國際競爭力需要多元化股權結構,學習國外的先進管理理念和方式,打破商業銀行業務間的嚴格限制,加大資本、貨幣流通,擴大經營規模和業務種類成為必然。

(三)金融創新的需要

長期以來,我國實施分業經營制度使得銀行參與證券業務受到限制,抑制了一些具有轉移風險及套期保值功能的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的衍生和創新,影響了創新機制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應通過豐富信貸產品、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渠道創新、組織架構創新、經營理念創新,實現多元化創新。

(四)金融經營制度受全球化沖擊

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經濟往來的國別逐漸模糊,金融領域具有很強的全球化和超國界性的特點。目前,我國資本項目下的外匯管制和人民幣非國際化雖然緩解了跨境資本對我國經濟的直接沖擊,但網絡信息與貿易能夠沖破國家界限,滲透到經濟生活的各個層面。金融服務的多元化需求也對中國金融現行分業經營制度提出嚴峻的挑戰。

四、我國金融體系多元化發展政策措施

(一)提高經濟效益,降低金融風險

與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相比,國有商業銀行長期以來資產結構較為單一,信貸資產占絕對比重,而證券資產和其他資產所占比重很小,資金實力和盈利能力及風險防范能力都存在較大差距。實行混業經營,可以使商業銀行業務多樣化,利用內部補償機制來穩定銀行的利潤收入,從而改善財務狀況。

(二)有效提高金融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加快金融市場一體化進程

商業銀行的分業經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場的風險,但同時也限制了利潤空間和資金的使用效率。在對金融市場理論認識深化的基礎上,我國現已推行的一些改革措施正在向混業經營邁進。

(三)加快商業銀行介入證券市場步伐,實現混業經營

我國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者大多是個人和中小機構,具有高度投機性。混業經營使機構投資者特別是銀行能夠介入證券市場,大大降低我國證券市場的投機性和波動性,增加穩定性。此外,銀行可以通過較為理性的投資行為影響其他各類投資者,改變其短期投資行為,促使證券市場在平穩中逐步成熟。實行混業經營后,商業銀行對證券市場的介入會擴大中國證券市場的容量規模,使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逐步實現中央銀行用經濟手段代替行政手段宏觀金融調控。

[參考文獻]

[1]劉莎我國商業銀行混業經營的利弊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0(6)

[2]徐燕,王娟我國金融混業經營問題研究[J]經濟師,2010(9)

篇10

關鍵詞:煤炭企業 投資管理 建議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也就是我剛參加工作后不久,國務院機構改革將煤炭部撤銷,隨之,原隸屬于煤炭部的國有統配煤礦下放給地方政府管理,在當時宏觀緊縮政策下,煤炭價格在低位運行,用煤企業拖欠煤款的現象比較嚴重,靠貸款過日子的煤炭企業由部屬企業變為地方企業后,銀行貸款難度加大,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煤炭行業的發展在低迷期徘徊。自加入WTO后的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后半期開始,擴內需保增長的宏觀經濟政策給經濟生活增添了活力,國民經濟的發展使得投資、消費需求不斷增長,進而帶動了能源工業的發展,煤炭行業整體經濟形勢得到了根本改觀,煤炭企業擺脫了長期萎靡不振的狀態,進入了長足發展期。

尤其近年來政府主導實施的煤炭行業兼并重組政策,給國有大中型煤炭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擴張機會,各大煤炭企業通過整合小煤礦,在短短兩三年時間內成立了大量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控股子公司,形成了眾多的二級、三級,甚至更多級次的分子公司,企業規模不斷狀大。

企業對外投資規模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張的同時,難免會出現對外投資管理工作及時跟進不到位,進而管理不到位,甚至疏于管理的現象。由于新整合公司的商業模式、發展戰略、管理體系、會計政策等與煤炭集團公司的管理體系有較多不契合的方面,加之管理層級較多,使得集團公司的信息傳遞不夠通暢、及時,執行力大打折扣,進而影響了集團公司的有效決策。所以,如何加強對外投資的管理,是煤炭集團公司亟待解決的問題。

1.企業投資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概述

1.1投資決策方面存在的問題

科學決策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在決策之后往往是巨額的投資,企業的投資決策直接影響企業的資產結構及其狀況,而企業資產結構的合理性及其狀況是否良好,決定了企業投資收益能力和風險。因此,企業經濟效益的好壞與企業的投資決策是否科學、是否正確密切相關。

企業進行科學合理決策,同時也是公司治理機構良性運行的基礎。《公司法》規定,公司股東會“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公司董事會“決定公司的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公司的《章程》中在“股東會職權”和“董事會職權”中也有相同規定。然而,我們發現一些公司在進行對外投資時,并沒有完全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履行決策程序,這其中的原因方方面面:或許是受到某些政策的影響左右了公司決策層的意愿;或者是時間緊迫沒有做好前期可行性分析研究等相關工作而影響了正確決策;或者是對投資決策的審批、投資合同或協議的簽訂等權限不清所導致。

1.2投資跟蹤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就企業對外投資而言,科學決策固然重要,但對投資進行跟蹤管理更不容忽視,因為跟蹤管理不到位,不僅會影響公司對外投資的安全,還會影響公司的經營效率和經營成果。目前,投資跟蹤管理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缺乏完善有效的對外投資管理制度,缺乏切合實際的關于被投資單位董事會、監事會,以及高級管理人員的選派制和履職制度,以及被投資單位的會計控制系統以及投資的處置和收回等制度不夠完善等。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規定,集團公司對投資的管理落實不到位,導致對外投資跟蹤管理措施不到位,甚至導致投資失控。主要表現在:

(1)對外投資公司的數量不清楚。由于公司管理層級過多,加之對外投資核算不規范,有些將投資計入其他應收款,有些已經清算的公司賬面不清理,導致集團公司對所屬對外投資公司的數量不清楚,影響公司對外投資的安全;

(2)被投資公司的經營狀況不清楚。由于對投資跟蹤管理不到位,不參與對被投資公司的經營決策,甚至不能及時取得被投資單位的會計報表,導致對被投資單位經營狀況不了解,包括對有些注冊資本的變化不了解、對被投資公司盈虧狀況不了解;

(3)未建立健全被投資公司檔案,未取得被投資公司的營業執照、會計報表等會計資料;對被投資單位的工商注冊情況不了解,尤其在煤炭資源整合期間,有些投資款項已經付出,但由于客觀原因被投資公司未完成工商登記,在公司的賬面以長期股權投資反映;

(4)未建立投資管理臺賬,未詳細記錄投資時間、出資額、出資方式、持股比例、期限及權益變化,未能妥善保管投資協議、出資證明等資料;未能定期對被投資單位進行清查;

(5)法人企業未按法人管理。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公司設立的子公司是獨立法人,要進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子公司與母公司之間的經濟業務不是以合同或協議方式來約定,而是依據上級公司的文件來執行,剝奪了下級公司獨立的人格。忽視法人企業的性質,未按正規的業務處理程序來完成,難免會給公司帶來管理風險和納稅風險。

1.3對外投資的會計系統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

(1)獲取被投資單位的會計報表等財務資料不全面、不及時,甚至從未獲取其財務報告,對其經營狀況不了解。企業財會部門對于被投資單位出現財務狀況惡化、市價當期大幅下跌等情形的,未能根據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規定,合理計提減值準備、確認減值損失;

(2)集團成員之間對賬不夠及時,導致集團成員之間相互投資關系不清楚、相互資金往來不清楚;

(3)核算方法不正確。企業對外投資的收益,應適用權益法核算的,而某些公司投資全部采用成本法核算,影響公司經營成果;

(4)投資和債權混同。投資是能產生增值收益的資產,債權是只能收回固定金額的資產。有些公司將對外投資作為債權管理,導致被投資單位未能納入正確的管理體系,隨著人員的變化,該等被投資單位存在丟失的可能。

1.4不重視投資處置和收回的問題

對已經停業甚至長期停業的被投資單位的投資未能及時處置、盡可能減少損失;對無效益、經營狀況不佳的投資不及時清理;對不符合企業長期發展戰略的投資不及時處置。集中體現在賬面對外投資效益不佳。

2.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集團公司對外投資是為了利用有限資金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而各個投資項目的有效運作亦是集團公司發展壯大的支撐。因此,強化對外投資管理工作是每個集團公司亟待解決的問題。

2.1建立健全對外投資管理制度

加強對投資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對投資項目進行決策審批,按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審批后履行投資合同或協議,指定專門機構或人員對投資項目進行跟蹤管理。

2.2建立和完善管理機構及職責

被投資公司應當依據《公司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完善自身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和三會制度。集團公司要確實通過參與控股子公司股東會、董事會及監事會對其行使管理、協調、監督、考核等職能。公司各職能部門根據公司內部控制的各項管理制度或辦法,對控股子公司的經營、財務、重大投資、法律事務及人力資源等方面進行指導、管理及監督。

2.3加強對被投資單位的會計系統控制

根據對被投資單位的影響程度,合理確定被投資單位會計政策,建立投資管理臺賬,詳細記錄投資對象、金額、持股比例、期限、收益等事項,妥善保管投資合同或協議、出資證明等資料;加強投資收回和處置環節的控制,對投資收回、轉讓、核銷等決策和審批程序應作出明確規定。企業對于到期無法收回的投資,應當建立責任追究制度。

2.4建立健全財務信息系統

財務信息系統是企業信息管理的核心與關鍵,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均要通過資金流來體現,都要通過財務信息系統來完成。因而建立完善的財務信息系統,可以使集團公司及時準確地掌握子公司財務信息等相關資料。定期組織投資效益分析,關注被投資方的財務狀況、 經營成果、現金流量以及投資合同履行情況。

2.5制定細致嚴格的資金管理制度

在資金管理方面要制定細致嚴格的資金管理制度,以保證資金的安全,降低財務風險。子公司分月度或季度向母公司報告資金收支計劃。按資金的收入渠道和支出的用途,逐項分別列示。

2.6建立預算監控系統,建立預算分析、考核制度

通過對預算執行情況的監控,及時把握子公司的經營態勢,根據當前形勢適時調整經營策略,以確保整個集團公司總體目標的最終實現。根據分析考核結果,對子公司有關管理者作出相應的獎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