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改革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4 01:20: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機構改革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機構改革

機構改革動員講話

同志們: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開這次會議,主要是按照省委、省政府批準的《嘉峪關市機構改革和人員編制精簡方案》,動員和部署全市的機構改革工作。前面,曉東同志宣讀了省上批準的方案,楊林和殷繼臻同志分別宣讀了市上的實施意見和人員分流辦法,****同志作了全面動員部署,希望大家認真貫徹落實。下面,我再強調講幾點意見。

一、增強緊迫感,把思想和行動高度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上來

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對黨政機構進行改革和職能調整,切實做到轉變政府職能、理順關系、精兵簡政、提高效率,是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和政權建設的重要方面,對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促進經濟發展,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社會主義政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后進行了4次大的行政改革。從年開始的這次機構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在跨世紀的重要歷史時刻,面對新的國際國內形勢和新的歷史任務,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這次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的機構改革,共要精簡行政編制115萬名,是涉及面最廣、精簡力度最大的一次。

推進市(地州)縣鄉機構改革,是全面完成這次機構改革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解決市縣鄉機關突出問題的客觀需要。朱镕基總理在全國市縣鄉機構改革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市縣鄉在整個黨政組織結構和行政管理系統中處于基礎的位置,最接近人民群眾。市縣鄉機關中存在的機構重疊、人員臃腫、角色錯位的現象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已經嚴重影響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妨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正常運行,并且容易滋生腐敗,非改不可。市縣鄉機構改革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我們黨的執政地位和國家機器能否保持高速運轉,關系到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能不能得到最終實現。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市縣鄉機構改革從20****年9月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目前已即將結束。也就是說,我們的這項工作由于種種原因已經落在了全國和全省的后面。全市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一定要認真學習中央、省上的文件精神,充分認識這次機構改革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責任心和緊迫感,把思想和行動高度統一到中央和省上的指示精神上來,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具體部署上來,確保這次機構改革和精簡任務的順利完成。

查看全文

鄉鎮機構改革講話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按照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中省農村綜合改革工作會議要求,研究部署我市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工作。會上,我們印發了《廣安市鄉鎮機構改革實施意見》,建平同志對實施意見作了具體的說明,武勝縣交流了鄉鎮機構改革的經驗,大家要認真領會文件精神,切實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強調三點:

一、統一思想,增強深化鄉鎮機構改革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加強基層政權建設。總理在全國農村綜合改革會議上提出,力爭“十一五”期間或更長一點時間基本完成包括鄉鎮機構改革在內的農村綜合改革任務。他強調指出,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要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基層行政體制和運行機制。通過深化改革,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經濟、政治和社會管理體制,使農村上層建筑更加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去年,省委、省政府決定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全面開展包括鄉鎮機構改革在內的農村綜合改革工作。我們要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大報告和總理的講話以及全省農村綜合改革工作會議精神,從貫徹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建設服務型政府、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高度,深化對鄉鎮機構改革重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來。

(一)深化鄉鎮機構改革是貫徹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客觀需要

鄉鎮政府作為農村經濟社會活動的管理者、基層公共權力的行使者和農村改革創新的組織者,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農村稅費改革基本結束,農村綜合改革所涉及的范圍逐漸拓展到農村整個領域,涉及的層次逐漸深入到農村管理體制和上層建筑,但是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尚未消除,與農村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只有不斷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才能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才能更好地貫徹實踐科學發展觀,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才能更好地落實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查看全文

鄉鎮機構改革試題

a一、單項選擇題(本部分共20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的選項,選對得1分,不選、多選或選錯均不得分)

1.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是()。

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并且使這幾個方向互相配合、互相促進

b.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c.堅持改革開放,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

d.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查看全文

鄉鎮機構改革分析論文

[摘要]:1998年、2001年和2005年下半年,河南省基于緩解地方財政短缺的壓力和減輕農民負擔的考慮,主要圍繞著“撤并鄉鎮、精簡機構、分流人員”進行了三輪鄉鎮機構改革。但在前二輪改革中,省、市、縣、鄉四級政府之間互相推脫分攤改革成本的責任,結果這兩次改革都變成了虎頭蛇尾的“假改革”;在第三輪改革中,省委、省政府強化了相關配套措施的跟進,統籌考慮各方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協調,著力解決改革中所引發的各種復雜矛盾,最終形成了有效整合、協調一致的合作型博弈機制,僅用3個多月就解決了長期困擾河南農村發展的“老大難”問題,因此稱得上是善始善終的“真刀真槍改革”。下一步,我國將重點進行市、縣兩級政府機構改革。為防止出現低效率的重復博弈,建議黨中央、國務院直接領導這項復雜而艱巨的改革工程,省一級具體負責組織實施。

[關鍵詞]:河南鄉鎮機構;合作型博弈;改革動力機制;農村綜合改革

河南省是中國第一人口大省,擁有9600萬人,其中農民人口就有7300多萬人,“三農”問題尤為突出。據統計,到1998年底,全省鄉鎮總數為2137個,行政村總數為4.9萬個,村民組總數為40.46萬個,農村基層管理人員多達150萬人以上,每年支出經費在100億元左右[1]。為了緩解地方財政短缺的壓力和減輕農民群眾的負擔,河南省分別于1998年、2001年和2005年下半年進行了三輪鄉鎮機構改革。但由于前二輪改革沒有形成有效整合、協調一致的動力機制,其結果都變成了虎頭蛇尾的“假改革”;“而這一次,河南省強化了相關配套措施的跟進,不再‘為改革而改革’,著力解決改革中所引發的各種復雜矛盾”[2],因此可稱得上是善始善終的“真刀真槍改革”。截止2005年底,全省撤并鄉鎮236個,合并各類事業站所3117個,精簡鄉鎮領導職數接近1/3,清退鄉鎮臨時人員20551人,分流鄉鎮超編人員170022人[3],僅用3個多月就解決了長期困擾河南農村發展的“老大難”問題。它的最大成功之處在于,省委、省政府統籌考慮各方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協調,并對其進行有效整合,最終形成了一種良性互動的合作型博弈機制。這對當前我國正在開展以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縣鄉財政體制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具有極其重要的實踐借鑒意義和理論價值。本文重點從分析改革動力機制入手,試圖在河南省三輪鄉鎮機構改革中發現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

一、河南省第一輪鄉鎮機構改革緣何“中途流產”?

1998年12月,河南省制定出了《關于開展鄉鎮機構改革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拉開了第一輪鄉鎮機構改革的序幕。當時,我在豫南大別山區某鎮擔任黨委書記,直接參與了這次改革的全過程,現在回想起來仍記憶猶新。

省里《方案》統一規定,鄉鎮機構設置為五大辦公室(即黨政綜合辦公室、農林水辦公室、財經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科教文衛辦公室),“七所八站”一律改成服務中心,統一核定鄉鎮編制人數,清退臨時聘用人員和分流超編人員。但在具體操作上,該《方案》對如何解決鄉鎮超編正副科級干部待遇的問題,如何解決鄉鎮工作人員競爭上崗的問題,如何解決辭退人員和分流人員補償的問題,如何解決新分配大中專畢業生和復員退伍軍人安置的問題,如何解決鄉鎮機構合并后與縣以上部門機構工作銜接的問題,如何解決縣、鄉政府之間“事權”與“財權”合理劃分的問題,都沒有制定具體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因此,這次改革基本是“走過場、搞花架子、玩數字游戲”。

查看全文

政府機構改革講話

同志們:

這次政府機構改革工作會議是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黨的**和**精神,提高思想認識,明確目標任務,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積極穩妥地推進市縣兩級政府機構改革。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充分認識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的重要意義

黨的**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任務。**專門研究了機構改革問題,并通過了《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的意見》。去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的意見》(中辦發[20**]15號),進一步明確了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的指導思想和重要任務。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深刻論述了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提高認識。

首先,推進機構改革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政府機關是國家行政權力的載體,承擔著大量的經濟社會管理事務,直接面對基層和廣大群眾。改革開放以來,政府機構改革進行過多次,但政企政事不分、職責關系不順、行政效率不高以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等問題,尚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影響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影響了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求我們的各級政府廉潔勤政、務實高效。要通過積極推進政府機構改革,不斷調整和完善生產關系,變革上層建筑不適應的部分,促進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切實實現、維護和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其次,推進機構改革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四大以來,按照中央的部署,我們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制為目標,不斷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必須看到,我們過去所進行的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具有階段性和過渡性的特點。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20**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越來越多的問題集中在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上。比較突出地表現在:長期形成的部門管理體制以及由此帶來的政府權力部門化的傾向仍未得到解決;一些部門、行業和地區之間的分割和封鎖,制約著市場體系的培育、發展,助長了行業和地方保護主義以及無序競爭;一些職能部門仍習慣于靠行政手段管理經濟事務,不善于用經濟的、法律的手段進行管理。政府部門之間的職能交叉和重疊現象依然存在,影響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政府仍然包攬過多,社會中介組織沒有充分發揮有效作用。要通過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基礎作用,為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創造必要的條件。

查看全文

鄉鎮機構改革與職能轉換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為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加速職能轉換提出了新的課題。盡管目前社會上對鄉鎮機構改革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有一點是可以達到共識的,那就是鄉鎮機構改革的前提在于轉換職能,最終達到的目的也在于轉換職能。

鄉鎮是國家組織管理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階層,擔負著穩定一方社會、發展一方經濟、服務一方群眾的職能。透析目前農村鄉鎮在職能上存在的問題,“缺位”、“越位”、“錯位”現象十分突出,這也是造成鄉鎮機構不作為或不能很好作為的痼疾所在。

“缺位”,簡單地說就是份內該干的事沒有干好。造成鄉鎮政府職能缺位,一種是由于認識不到位,對于一些本應該由鄉鎮政府承擔起來的職能,沒有自覺地承擔起來,這種可以叫做無意識缺位。

另一種是由于受鄉鎮政府經濟能力、干部素質等方面因素的制約,使已經認識到應該做好的工作也沒有完完全全地履行好,我們把它稱之為有意識缺位。這兩種情形共同構成了缺位的原因。

“越位”,就是指做了超越政府職能范圍和權限的事。該放的權不放,不該管的事偏管,黨政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整天忙忙碌碌,工作費力不討好,群眾不買賬。

“錯位”,就是不做自己的事,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表現為有利益的事爭著搶著干,沒有利或責任大的事不聞不問,推諉扯皮。群眾遇到為難事,找誰誰不管,今天推明天,明天支后天。甚至出現了無執法權的非財稅鄉鎮干部收稅的違法問題。

查看全文

機構改革自查自評情況報告

根據《中共縣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開展機構改革評估的通知》精神,結合機構改革職能轉變情況,現就市場監督管理領域機構改革有關情況自查如下:

一、市場監管改革的基本情況

按照《縣機構改革方案》《關于<縣機構改革方案>的實施意見》《縣機構改革人員轉隸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局黨組高度重視,落實責任、明確任務、研究部署,統籌抓好市場監管領域機構改革工作落實,從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做到與縣委保持高度一致。確保在機構改革期間“思想不亂、工作不斷、隊伍不散、干勁不減”,為機構改革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組織領導和思想基礎。目前,組織領導有力,內設機構設置合理、職能職責明確,運行順暢,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二、自查自評情況

(一)提升政治站位,加強組織領導。一是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思想認識。認真落實中央、省、州、縣關于國家機構改革重要指示及相關政策和文件,進一步將全局干部職工的思想統一到中央、省、州、縣的決策部署上來,把擁護改革作為檢驗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重要標準。同時,通過開展教育,全體干部職工從思想上樹牢了“三定”的“憲法”意識。二是加強組織領導。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成立了機構改革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機構改革期間各項工作組織指揮和協調。三是明確職能職責,強化執行力。“三定”是確保單位正常運轉的根本,局黨組組織精干人馬,組成專班,認真研究相關法律法規、市場監管系統各級“三定”方案,并充分借鑒汲取兄弟部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切實明確了市場監管部門及內設機構的職能職責,同時,加大對履職盡責的責任和追究,為確保“三定”有效執行奠定了堅實的紀律基礎。

(二)深化機構改革,強化使命擔當。在機構改革期間,局黨組堅決執行縣委縣政府機構改革部署,有組織、有步驟、有紀律推進機構改革事項,盡快實現職責有機結合、內部業務融合,全體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克服了人員減少、職能增加帶來的諸多困難,以最短的時間進入工作角色,努力做到改革與發展“兩不誤、兩促進”。一是較快實現職能轉變,完善和創新內部管理。新組建的市場監督管理局除原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職責外,新劃入了價格監督檢查、反壟斷執法、知識產權等職責,呈“3+3”模式。同時,為保證市場監管職能落到實處,局黨組嚴格按照審批的“三定”方案,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結合領導班子、內設機構和人員能力素質,合理明確工作分工,基本形成了黨組統籌抓、班子成員分工抓、中層干部具體抓的科學良性運轉格局,以最短的時限實現從“物理組合”到“化學反應”的過渡,逐漸步入了良好的發展軌道。機構設置、人員配備、領導職數等與“三定”方案一致,無擅自擴大或縮小職責范圍和權限的行為。二是明確目標責任,強化執紀問責。年初,局黨組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部署,結合部門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年度目標責任分工,并將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年度目標績效考核,對任務完成質量不高的人和事,均嚴格執行紀律。為各項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紀律保障。機構改革以來,局黨組堅決貫徹執行縣委、縣政府指示,主動作為,認真謀劃和研究工作,按照新的職能職責要求,先后出臺了《縣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縣創建放心舒心消費城市實施方案》《縣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圓滿完成了州運會、景區開園、省級文明城市創建、肺炎疫情防控、脫貧攻堅、災后恢復重建等急難險重任務。

查看全文

鄉鎮機構改革情況報告

根據《中共市委辦公室、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深化鄉鎮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和《中共市委辦公室、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市鄉鎮機構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結合本鎮實際,自2011年1月初開始,我鎮機構改革工作在區編委的具體指導下,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科學設置,認真實施了機構改革工作,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機構改革的基本情況

地處市南郊,距市區23公里,土地總面積97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26700畝,其中,水澆地22000畝。全鎮現轄13個行政村,67個村民小組,共有6484戶28455人,是最大的鄉鎮。2010年底,全鎮生產總值完成6.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788元。

根據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關于鄉鎮機構改革的精神,我鎮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和特點,圍繞“減少機構、整合資源、綜合設置、提高效率”的原則,逐步精簡內設機構,整合規范事業單位,科學設置工作崗位,進一步推進了機構改革工作。目前,全鎮共有工作人員104人,其中:行政編制25人(其中黨委、人大、政府在崗領導職數8名,另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專職副主任1名),機關后勤事業編制2名。事業編制46名(農業綜合服務中心13名,社會事務綜合服務中心9名,農村文化服務中心3名,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含服務所〉16名,村鎮建設和環境衛生管理中心5名)。政策性安置33名(三支一扶6名;事業單位招考5名;進村進社5名;純農戶零就業家庭10名;大學生村官12名)。

在機構設置上,我鎮將鎮機構具體劃分為“四室五中心”,鎮內設職能機構4個,即黨政綜合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人口和計劃生育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加掛人民武裝部牌子)。調整事業單位5個,即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加掛重坪管理委員會牌子)、社會事務綜合服務中心(加掛民政保障管理服務所、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站牌子)、農村文化服務中心、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村鎮建設和環境衛生管理中心。目前,各項改革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之中。

三、主要做法及經驗

查看全文

鄉鎮機構改革調研報告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黨中央近幾年下發了一系列惠農愛民政策,“共建和諧社會,共享發展成果”成為當今時代主題,鄉鎮政府作為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直接執行者,其工作職能也應隨之轉變。20**年鄉鎮機構改革是否適應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如何深化鄉鎮機構改革,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針對這一課題,今年,我辦以全市機構編制調研活動為契機,深入全區各鄉鎮開展了一次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作個匯報,并提出一些粗淺的建議。

一、我區鄉鎮機構編制的基本情況

我區轄14個鄉鎮,其中5鎮9鄉,共128個行政村,總人口13.88萬。按照鄉鎮類別劃分,全區一類鄉鎮1個,二類鄉鎮2個,三類鄉鎮9個,四類鄉鎮2個,其中一二類鄉鎮設有黨政人大辦、社會事務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經濟發展辦四個內設機構,三四類鄉鎮設三個內設機構(不設經濟發展辦)。此外,14個鄉鎮共設有各類“站、所”123個,其中區直部門垂直管理為主的有司法所、財政所、林業站、動物防疫站等47個,鄉鎮管理為主的有勞動保障服務站、計生服務站、文化站、農業服務站、城鎮建設管理站、企業辦等76個。人員編制方面,我區14個鄉鎮共核定行政編制247名,實有208人,工勤編制14名,實有13人;核定領導職數134名,實際配備109人。全區鄉鎮事業站所共核定事業編制259名,其中,城鎮建設管理站、企業辦使用自收自支編制86名,占33.2%;農業服務站農技、農機、水利人員使用差額撥款事業編制共79名,占30.5%;其他事業站所使用全額撥款事業編制共94名,占36.3%。全區事業站所實有27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58人,管理人員215人,工勤人員2人。

二、20**年鄉鎮機構改革的主要成果

一是轉變了職能,強化了鄉鎮政府在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責任。在市場經濟初期,全區大部分鄉鎮熱衷于辦企業、辦經濟實體,在經濟活動中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既是管理者、又是經營者,但由于缺乏戰略眼光,缺乏科學決策,缺乏管理經驗,部分項目盲目跟風、盲目上馬,大部分鄉鎮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包袱,從而弱化了政府在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功能。20**年鄉鎮機構改革,實行政企分開后,擴大了企業經營自主權,強化了鄉鎮對社會事務的管理,對構建和諧農村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是精簡了機構,樹立了精簡、統一、高效的良好基層政府形象。20**年前機構臃腫、人浮于事是群眾反映較為強烈的問題之一,一些鄉鎮一方面要償還巨額債務,一方面要養活機關冗員,由于財力有限,亂罰款、亂攤派、亂集資屢禁難止,變相增加了群眾負擔,少數鄉鎮黨群干群關系一度緊張。20**年機構改革后,精簡了機構,通過采取清理辭退一批,待崗分流一批,鼓勵自謀職業等措施裁減了冗員,減輕了財政和人民負擔,近幾年來,全區無一起“三亂”案件,對鄉鎮機構改革成果群眾普遍滿意,精簡、統一、高效的基層政府形象逐步在人民心中樹了起來。

查看全文

鄉鎮機構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鄉鎮機構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鄉鎮機構改革是我國行政體制改革和創新的重要內容。通過改革,精簡機構和人員,加強和改善基層黨組織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行政管理體制,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運轉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逐步消除阻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此鄉鎮機構改革要同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密結合起來,推動改革的順利進行。

新一輪鄉鎮機構改革的指導思想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利于加強黨的領導和加強基層政權建設,通過改革和精簡,逐步建立廉潔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發展和完善;理順縣鄉關系,縣直部門派駐在鄉鎮的機構,凡能下放給鄉鎮的,要堅決下放;要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和基礎工作,完善鄉鎮政府功能。鄉鎮要在精簡黨政機關行政編制的同時,結合事業單位改革和農村稅費改革,精簡事業編制,大力清理、清退各類臨時人員,壓縮財政供養人員,減輕財政負擔和農民負擔。

鄉鎮機構改革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如何在鞏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理清思路,抓住重點,尋求鄉鎮機構改革新突破,是機構編制部門的同志們反復思考的問題,也是改革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本地的具體實際,在下一步鄉鎮機構改革工作中,我們將突出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嚴格規范鄉鎮機關、事業站所機構的設置,進一步精簡鄉鎮機關行政編制和站所事業機構。進一步精簡鄉鎮機關內設機構,減少鄉鎮領導職數,規范鄉鎮行政執法及經濟監督部門,切實精兵簡政,提高效率。鄉鎮站所事業單位機構改革要從加強、完善農業和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因地制宜,進一步精簡站所事業機構,盡量歸并綜合設置,不搞上下對口,切實減少由財政撥款的事業編制和人員。要進一步健全鄉鎮機構編制和人員計劃管理制度,嚴格把住鄉鎮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入口關”,防止鄉鎮人員再度膨脹。本文出自網

第二,切實搞好人員定崗,進一步優化鄉鎮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結構。要堅持在編制內設置職位和工作崗位,按崗擇人,在堅持基本資格條件的前提下,實行競爭上崗、擇優定崗,保留工作骨干,改善人員結構,提高工作人員整體素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