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產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1 16:14: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廣播電視產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廣播電視產業

廣播電視產業管理論文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我國的廣播電視業由過去的純事業型逐步向產業型方向發展已成為可能,并且具有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必然性。認識到這種可能性和必然性,并為其向產業化方向發展創造體制和機制方面的條件,必將能夠大大解放廣播電視業所蘊藏的生產力,促進廣播電視產業高速發展,進而促進我國的媒體產業發展、信息產業發展和第三產業發展。

我國廣播電視業走向產業化的背景

廣播和電視作為現代傳播媒介,分別誕生于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的歐美發達國家。我國的人民廣播事業產生于戰爭年代的1940年,電視事業產生于計劃經濟時代的1958年。與西方國家的廣播電視業普遍走產業化發展道路不同的是,我國的廣播電視業從誕生到1980年前后一直走的是純事業的發展道路。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廣播電視也開始了由純事業型逐步向產業型的過渡。

1、我國廣播電視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情況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的工作中心開始向經濟建設轉移。我國的廣播電視業隨之也開始了逐步向產業方向過渡的過程。上海電視臺率先于1979年1月28日宣布:“即日起受理廣告業務”。1979年2月,中央電視臺開辦《商業信息》節目,開始集中播送國內外商業廣告。1980年1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該臺有史以來的第一條廣告。從此,中國大陸的廣播電臺、電視臺陸續都開辦了商業廣告業務。據統計,到1983年,全國廣播電視廣告營業額達到3400萬元。

1986年12月,珠江經濟廣播電臺率先建立。隨后,上海、北京、武漢等省市也相繼建立了經濟電臺。1988年9月,湖北漢江經濟電視臺試播。從此,我國廣播電視的經濟屬性和產業功能逐步開始為人們所認識。

查看全文

基層廣播電視產業發展探討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升明顯,相對提高了對精神層面需求的要求。并且現代科技的進步也帶動了,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等新型媒體的快速發展。新媒體環境對于基層廣播電視而言,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發展機遇。因此,基層廣播電視應積極迎合時展需求,提高自身電視隊伍整體素質,克服產業發展困難,抓住時展機遇,促進基層廣播電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基層;廣播電視;產業發展;措施分析

基層廣播電視處于傳媒體系的基層位置,直接接觸階層人民群眾,普遍既有一定的本土化優勢,承載著傳達上級政令,引導正確社會輿論,辦好自身特色節目,以及為當地群眾、黨委、以及政府服務的重要職能。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基層廣播電視產業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基層廣播電視應從挑戰中吸取經驗,不斷提升自身實力,把握時展機遇,從而實現自身的進一步發展。

一、基層廣播電視基本職能概述

1.滿足層次化分工需求

基層廣播電視普遍具有“本土化”優勢,主要負責滿足本地區的文化、經濟等信息傳播的實際需求,在傳媒層次化分工中占據重要地位。基層廣播電視可結合當地城市化、工業化、以及農村現代化發展實際需求,進行更及時、針對、貼近人們生活的媒體服務。另外,基層廣播電視作為中央及省一級電視媒體的擴展補充,可以更好地滿足地域結構差異過大導致的多種需求。

查看全文

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研究

文化創意產業,是我國廣播電視媒體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新型產業。主要是以文化為依托,運用創意創新進行開發和營銷。主要包含廣播影視、動漫、廣告等多個方面。而文化創意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受到了很多影響和制約,導致文化創意產業不能順利發展。

1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1節目內容方面。1.1.1創新不足。目前我國廣播電視文化創新不足,很多廣播電視策劃人為了迎合觀眾和潮流,不對電視節目內容進行創新,而只想通過抄襲借鑒高收視率的節目,但其實這樣的電視節目形式是不利于我國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發展的。如近幾年層出不窮的一些選秀節目,形式雷同、內容雷同,只是進行了輕微的調整,而并沒有真正地進行創新,這是不符合當今時代變化的,最終會被社會所淘汰。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廣播電視策劃人員對廣播電視文化缺乏工作熱情,漸漸被所謂的流行所同化,失去了傳播我國文化的機會。一味地模仿可能會暫時提升收視率,但是并不能促進我國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的長遠發展。所以,我國廣播電視媒體應進行節目內容的創新,增強節目的獨特性。1.1.2節目內容低俗。目前,有些廣播電視節目策劃人,會因為當今浮躁的社會風氣而急功近利,一味迎合觀眾的惡俗趣味,為了提升收視率不擇手段。這樣的廣播電視節目,是有失水準的,并且不符合廣電總局對電視節目的要求。這樣的節目既不能發揮廣播電視節目弘揚文化的作用,也不能發揮廣播電視節目教化的作用,[1]對于我國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廣播電視節目想要提升收視率,應從節目內容的創新和節目形式創新兩方面著手,而不是迎合潮流,因為潮流終會被驅散,只有文化才會永流傳。廣大廣播電視文化創意工作人員應有所警醒,避免制作出內容低俗的節目。1.2體制方面。1.2.1創新體制缺失。我國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想要進行發展,就必須要建立相應的文化創新體制,只有體制完善,廣播電視文化產業才能有據可依,才能順利發展。目前,我國在這方面并沒有提出完善的法律條文支撐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同時,有一些缺乏職業素養的媒體制作人員,在廣播電視文化創意行業內進行惡性競爭,導致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無法順利發展。另外,固化思想對廣播電視文化的傳播也產生了巨大的阻礙,當今電視媒體人應跟隨時代的發展,完善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體制,提升廣播電視文化產業整體素質。1.2.2市場環境缺失。企業的良好發展與當下的市場環境關系緊密。同理,穩定的市場經濟環境也會推動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缺乏完善的法律條文來監管電視傳媒市場。這也不利于我國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因此,國家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合理監管電視傳媒市場,使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能順利進行。

2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策略

2.1產業創新。對于文化產業而言,創新是貫穿全程的,所以,在對廣播電視文化進行創新時,廣播電視策劃人員應注重提升自身的創新意識,并根據時代的變化抓住我國主流價值觀,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在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中能引人入勝的永遠都是內容,而不是表象。廣播電視策劃人員應加強對于文化產業的創新,把握我國當下的審美需求,對廣播電視節目進行包裝。但是,在此過程中應注重內容輸出和思想輸出,并不能為了提升收視率、博人眼球而進行低俗的設計。[2]所以,廣播電視策劃人的個人素質就相當重要,不僅僅要使廣播電視節目高端化,更要精致化,給觀眾帶來視聽盛宴。廣播電視策劃人應適當地與新媒體進行結合,展開多平臺全方位的節目輸出,提升電視節目的影響力。當今的廣播電視媒體應與互聯網數字電視進行融合,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廣播電視節目的傳播力度。例如近期熱播的《國家寶藏》收視率與口碑齊飛,這樣的成功,離不開節目策劃人的創新意識和把握國家主流思想的能力。首先,這檔節目是以我國歷史文物為核心,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這就是很典型的內容輸出,讓人們在浮躁的當代生活中,體會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并且學習歷史,從歷史中得到思想價值和人文觀念。其次,這檔節目以全明星陣容展開,運用偶像的力量吸引流量,但是,最后卻是通過內容抓住觀眾的心。這樣的成功案例,值得廣大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工作者深入研究,得出全新的思路,進而促進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2.2打造品牌。對于我國廣播電視文化創新產業的發展而言,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打造品牌效應。只有觀眾對廣播電視文化創新產業有所了解、記住并信賴這個品牌,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才是真正獲得了成功。[3]在此過程中,廣播電視策劃人員應根據國內具體形勢,打造既滿足于觀眾審美需求,又具有特色的電視節目。湖南衛視就是非常好的廣播電視文化品牌。湖南衛視旗下最重要的兩檔節目是《天天向上》和《快樂大本營》,并且近期播出的《聲臨其境》也具有較高的影響力。這幾個精品節目的推出,使湖南衛視的文化品牌效應得到迅速提升,給湖南衛視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湖南衛視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離不開其電視策劃人對電視節目內容的把控和創新,這凸顯出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性,所以,廣播電視文化創意產業只有不斷用內容打動觀眾,才能讓觀眾信任其品牌。

3結語

查看全文

廣播電視產業發展

1、我國廣播電視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情況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的工作中心開始向經濟建設轉移。我國的廣播電視業隨之也開始了逐步向產業方向過渡的過程。上海電視臺率先于1979年1月28日宣布:“即日起受理廣告業務”。1979年2月,中央電視臺開辦《商業信息》節目,開始集中播送國內外商業廣告。1980年1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該臺有史以來的第一條廣告。從此,中國大陸的廣播電臺、電視臺陸續都開辦了商業廣告業務。據統計,到1983年,全國廣播電視廣告營業額達到3400萬元。

1986年12月,珠江經濟廣播電臺率先建立。隨后,上海、北京、武漢等省市也相繼建立了經濟電臺。1988年9月,湖北漢江經濟電視臺試播。從此,我國廣播電視的經濟屬性和產業功能逐步開始為人們所認識。

1992年,我國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從此,我國廣播電視生產力得到進一步解放,產業化步伐有所加快。從經營收入看,以中央電視臺的廣告收人為例,1991年達到10億元,2000年達到53億元,預計2001年將達到60億元,10年內經營收入增長了6倍。從廣播電視業的資本運營來看,從80年代后期,上海東方明珠股份公司上市,到2000年初,我國已有4家廣播影視行業的公司上市。再從廣播電視業已經積累的物質技術基礎看,截至2000年底,我國共有廣播電臺296座、電視臺651座、廣播電視臺1272座、對內對外廣播發射臺和轉播臺740座、電視發射臺和轉播臺42228座、衛星收轉站368553座、專用微波線路8萬公里、微波站2286座、有線電視光纜和電纜干線30多萬公里、寬帶有線電視用戶分配電纜300多萬公里,廣播與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已達91.5%和92.5%,有線電視用戶已接近8000萬戶。

我國廣播電視業這些年來的經營和發展狀況表明,廣播電視的產業功能是客觀的,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2、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促進了我國廣播電視的產業化發展

查看全文

廣播電視產業化管理論文

【提要】本文從產業的社會形態說起,結合當前國家有關體制改革的精神,以及廣播影視行業的體改要求,對廣播電視業的產業地位、政治和經濟兩重屬性特點進行了認識,對為何要在當前對廣電體制結構進行產業化調整、改革的難點等作了分析。特別研究思考了如何既服從于政治屬性、又能解決好適應市場經濟進行產業運作的問題,并舉簡例喻示。

【關鍵詞】產業產業結構產業經營體制機制

產業,即社會生產行業,特指各類生產性企業或組織。產業是社會的支柱,按類可劃分為三大產業。農業是第一產業,包含了種植業、畜牧業、漁業、林業等行業;第二產業包括工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包含了幾個層次:流通方面包括交通運輸業、郵電通信業、商業飲食業等部門;服務方面包括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金融、保險、房地產、公用事業等部門;再就是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國民素質服務的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事業等部門。從歷史的發展角度看,社會的不同發展時期會依賴于不同的產業作為全社會的經濟支柱。信息時代的到來,預示著社會的從業人員將大量地由第一、二產業轉向第三產業。以計算機、廣播、通信、新聞、出版、印刷、廣告等行業所組成的信息產業將得到飛速地發展。1998年國務院進行了政府機構改革,專門成立了信息產業部,加快了我國發展信息產業的步伐。國家明確提出要以電信網、廣電網、計算機網為主,共同構建我國的信息高速公路。可見,廣播電視業正面臨著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一個重大的發展機遇。另外,廣播電視所特有的文化教育、娛樂服務、信息匯集和功能也將在信息產業中占據非常大的成份。可以說,在當今世界向信息化社會急劇發展的過程中,廣播電視業將有機會扮演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就此而言,對現行廣播電視的產業化結構進行必要的調整和體制改革也將是我們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為何要對現行的廣播電視進行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呢?眾所周知,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國各個行業都需要對原有的舊體制進行改革,通過改革實現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適應,實現對社會生產力的不斷解放。比如政府機構改革、國有企業的改革等。在這種全社會范圍內的各行各業的體制改革中,一些事業建制單位的體制結構也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科研、醫療、教育等行業中均出現了完全脫離原有事業體制的企業化單位,它們在喪失了有限的國家財政支持的同時,在市場中獲得了新生,并得到了更好的發展。當前,總體性的事業單位體制改革正在有計劃地穩步推開。去年6月中組部、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衛生部聯合舉行新聞會,宣布我國將加快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逐步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和事業單位自身特點的人事管理體制,事業單位的人事制度將與黨政機關的人事制度脫鉤,逐步取消事業單位的行政級別,不再按行政級別確定事業單位人員的待遇。今年剛剛結束的全國廳局長工作會議上,廣電總局徐光春局長明確提出了今后廣電行業的改革任務和發展目標,同時積極肯定了一些省市發展廣電事業集團的改制實踐。這就是解放生產力。通過不斷進行的機制和體制改革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我們面臨的正確選擇。當然,在國家整個的體制改革中,當前廣播電視業的改革程度和力度都還很小,改革正處于起始階段,真正大的體制改革并沒有進行。我們知道,廣播電視一直是國家事業單位建制,直接接受各地黨和政府的領導。理論上講,事業單位所需經費由國庫支出,如同大部分的學校、醫院、科研機構等,是不實行經濟核算的部門和單位。廣播電視是政治屬性很強的行業,被喻為黨和政府的喉舌,是輿論宣傳工具,長期以來只講政治屬性,不提產業屬性。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實際上廣播電視其社會屬性出現了新的內容,除了政治屬性以外,經濟屬性或說產業屬性日漸顯露,政府財政的支持已遠無法滿足廣電事業自身的發展需求,以廣告收入為主的經濟解決方式成為高消耗的廣播電視業的主要經濟來源。同時我們還看到社會的發展是異常快速的,尤其是面臨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社會的生產方式由于急劇膨脹的社會發展需求而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建立在信息基礎框架上的未來社會,將極大地改變人們現有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社會經濟將由第二產業產品為主的市場向著以信息產業產品為主的第三產業,甚至第四產業邁進。這意味著代表著信息產業重要組成力量的廣播電視業勢必要完成一個真正產業意義上的發展。顯然,要達到這樣一種發展,就必須及時轉變觀念,走市場發展的道路,通過高度開放的市場,保持整個產業的先進性和產業結構的優化。雖然說廣播電視屬于第三產業行業,但無論如何現行的全額或差額撥款、即便是自收自支的事業型體制,對發展我國的信息產業仍是一種嚴重的體制障礙。改革,就是要消除一切束縛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因素,從這方面講,廣播電視行業原有體制下所構筑的框架結構顯然已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新的發展需要,計劃經濟體制下產生的事業型組織結構形態其弊端也越發顯露:機構設置重復,職能混淆,過多過亂的行政性干預,高耗低效、不計成本的運行體制、計劃事業型財務制度、內部管理流轉不暢等等。過多的行政性管理和干預加重了成本負擔,使事業運行往往陷入兩難境地;事業財務制度的結算方式掩蓋了大量的資金浪費現象;不計運作成本的業務立項,造成支出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大大增加了資金不合理成份的開支;而事業型的機構設置,不能適應全社會體制改革的要求,造成事實上的黨政不分、政企不分,背離市場經濟原則和運作規律;體制陳舊便不能導入好的機制,致使事業發展缺乏活力和后勁,潛能得不到充分開發。凡此種種,均要求廣播電視業應盡快扭轉觀念,改革體制,轉變機制,打破框框,立足新的形式,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標準,從戰略角度重新審視和研究解決廣電業的改革與發展問題。

由此可見,廣電業的改革不僅僅是內部機構的改革和調整,也不僅僅是引入什么樣的機制的問題,它涉及到了整個體制的改革以及其屬性的重新確認等較強的觀念性問題。眾所周知,廣播電視業是具有多重屬性的行業,根據我國的國情,它的政治屬性是首要的。輿論單位必須堅持“兩為”方針,必須有正確的導向作用,這一點是不能遲疑的。但同時它又具備很強的經濟屬性,廣電業的生存和發展愈來愈依賴于市場的運作,它的龐大的事業投入和運行開支,幾乎要全部依靠在市場中的經營收入,如廣告經營,有線收視經營,節目經營,技術及設施經營,信息經營,還有其它各類的產業性經營等。改革后的廣播電視體制應能夠同時比較好地滿足這兩重基本屬性要求。而當前的事業型體制顯然不能實現兩者的統一,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實際問題。

[page_break]

查看全文

廣播電視產業化運作探討論文

【提要】本文從產業的社會形態說起,結合當前國家有關體制改革的精神,以及廣播影視行業的體改要求,對廣播電視業的產業地位、政治和經濟兩重屬性特點進行了認識,對為何要在當前對廣電體制結構進行產業化調整、改革的難點等作了分析。特別研究思考了如何既服從于政治屬性、又能解決好適應市場經濟進行產業運作的問題,并舉簡例喻示。

【關鍵詞】產業產業結構產業經營體制機制

產業,即社會生產行業,特指各類生產性企業或組織。產業是社會的支柱,按類可劃分為三大產業。農業是第一產業,包含了種植業、畜牧業、漁業、林業等行業;第二產業包括工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包含了幾個層次:流通方面包括交通運輸業、郵電通信業、商業飲食業等部門;服務方面包括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金融、保險、房地產、公用事業等部門;再就是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國民素質服務的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事業等部門。從歷史的發展角度看,社會的不同發展時期會依賴于不同的產業作為全社會的經濟支柱。信息時代的到來,預示著社會的從業人員將大量地由第一、二產業轉向第三產業。以計算機、廣播、通信、新聞、出版、印刷、廣告等行業所組成的信息產業將得到飛速地發展。1998年國務院進行了政府機構改革,專門成立了信息產業部,加快了我國發展信息產業的步伐。國家明確提出要以電信網、廣電網、計算機網為主,共同構建我國的信息高速公路。可見,廣播電視業正面臨著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一個重大的發展機遇。另外,廣播電視所特有的文化教育、娛樂服務、信息匯集和功能也將在信息產業中占據非常大的成份。可以說,在當今世界向信息化社會急劇發展的過程中,廣播電視業將有機會扮演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就此而言,對現行廣播電視的產業化結構進行必要的調整和體制改革也將是我們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為何要對現行的廣播電視進行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呢?眾所周知,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國各個行業都需要對原有的舊體制進行改革,通過改革實現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適應,實現對社會生產力的不斷解放。比如政府機構改革、國有企業的改革等。在這種全社會范圍內的各行各業的體制改革中,一些事業建制單位的體制結構也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科研、醫療、教育等行業中均出現了完全脫離原有事業體制的企業化單位,它們在喪失了有限的國家財政支持的同時,在市場中獲得了新生,并得到了更好的發展。當前,總體性的事業單位體制改革正在有計劃地穩步推開。去年6月中組部、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衛生部聯合舉行新聞會,宣布我國將加快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逐步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和事業單位自身特點的人事管理體制,事業單位的人事制度將與黨政機關的人事制度脫鉤,逐步取消事業單位的行政級別,不再按行政級別確定事業單位人員的待遇。今年剛剛結束的全國廳局長工作會議上,廣電總局徐光春局長明確提出了今后廣電行業的改革任務和發展目標,同時積極肯定了一些省市發展廣電事業集團的改制實踐。這就是解放生產力。通過不斷進行的機制和體制改革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我們面臨的正確選擇。當然,在國家整個的體制改革中,當前廣播電視業的改革程度和力度都還很小,改革正處于起始階段,真正大的體制改革并沒有進行。我們知道,廣播電視一直是國家事業單位建制,直接接受各地黨和政府的領導。理論上講,事業單位所需經費由國庫支出,如同大部分的學校、醫院、科研機構等,是不實行經濟核算的部門和單位。廣播電視是政治屬性很強的行業,被喻為黨和政府的喉舌,是輿論宣傳工具,長期以來只講政治屬性,不提產業屬性。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實際上廣播電視其社會屬性出現了新的內容,除了政治屬性以外,經濟屬性或說產業屬性日漸顯露,政府財政的支持已遠無法滿足廣電事業自身的發展需求,以廣告收入為主的經濟解決方式成為高消耗的廣播電視業的主要經濟來源。同時我們還看到社會的發展是異常快速的,尤其是面臨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社會的生產方式由于急劇膨脹的社會發展需求而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建立在信息基礎框架上的未來社會,將極大地改變人們現有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社會經濟將由第二產業產品為主的市場向著以信息產業產品為主的第三產業,甚至第四產業邁進。這意味著代表著信息產業重要組成力量的廣播電視業勢必要完成一個真正產業意義上的發展。顯然,要達到這樣一種發展,就必須及時轉變觀念,走市場發展的道路,通過高度開放的市場,保持整個產業的先進性和產業結構的優化。雖然說廣播電視屬于第三產業行業,但無論如何現行的全額或差額撥款、即便是自收自支的事業型體制,對發展我國的信息產業仍是一種嚴重的體制障礙。改革,就是要消除一切束縛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因素,從這方面講,廣播電視行業原有體制下所構筑的框架結構顯然已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新的發展需要,計劃經濟體制下產生的事業型組織結構形態其弊端也越發顯露:機構設置重復,職能混淆,過多過亂的行政性干預,高耗低效、不計成本的運行體制、計劃事業型財務制度、內部管理流轉不暢等等。過多的行政性管理和干預加重了成本負擔,使事業運行往往陷入兩難境地;事業財務制度的結算方式掩蓋了大量的資金浪費現象;不計運作成本的業務立項,造成支出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大大增加了資金不合理成份的開支;而事業型的機構設置,不能適應全社會體制改革的要求,造成事實上的黨政不分、政企不分,背離市場經濟原則和運作規律;體制陳舊便不能導入好的機制,致使事業發展缺乏活力和后勁,潛能得不到充分開發。凡此種種,均要求廣播電視業應盡快扭轉觀念,改革體制,轉變機制,打破框框,立足新的形式,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標準,從戰略角度重新審視和研究解決廣電業的改革與發展問題。

由此可見,廣電業的改革不僅僅是內部機構的改革和調整,也不僅僅是引入什么樣的機制的問題,它涉及到了整個體制的改革以及其屬性的重新確認等較強的觀念性問題。眾所周知,廣播電視業是具有多重屬性的行業,根據我國的國情,它的政治屬性是首要的。輿論單位必須堅持“兩為”方針,必須有正確的導向作用,這一點是不能遲疑的。但同時它又具備很強的經濟屬性,廣電業的生存和發展愈來愈依賴于市場的運作,它的龐大的事業投入和運行開支,幾乎要全部依靠在市場中的經營收入,如廣告經營,有線收視經營,節目經營,技術及設施經營,信息經營,還有其它各類的產業性經營等。改革后的廣播電視體制應能夠同時比較好地滿足這兩重基本屬性要求。而當前的事業型體制顯然不能實現兩者的統一,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實際問題。

如何改革才能達到目的呢?體制上的產業化代表著廣播電視業及全社會整個媒體業界的發展趨勢,這種趨勢的成因是世界性的,可以說是難以逆轉的。問題的關鍵是如何走好廣播電視業的產業化道路,做到既能滿足為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的需要,又能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呢?一般地說,政治講求服從,經濟追求利潤,政治雖脫離不了經濟這個基礎因素,但政治完全不同于經濟,二者社會范疇不同,各有不同的操作規則,運行體制是完全不一樣的。現行的廣播電視體制,實際上是混合的或者說是屬性界限有些含混的體制,將不能繼續適應全社會發展需求。我們面臨著選擇,選擇一種更為適合的體制來盡快結束這樣一種似是而非的舊結構,同時在機制方面嘗試政治屬性和經濟屬性最佳的共同實現。要研究出改革的總體規劃,做到戰略清晰,推進有序。當然,改革的實現程度和推進速度最終取決于中央和上級改革總體布署和政策,但不排除各個地方在現行體制內預先進行程度不同的內部改革的嘗試。我們一方面要認真學習領會中央和總局的改革精神,同時也要既穩妥又積極地進行有益的探索實踐。作為探討,筆者以為是否可以設想將來廣播電視業的典型結構如圖1所示的模式。這是一種企業式或者說是產業化的組織結構示意圖,表達了廣電集團的企業結構概念。廣播電視不再是事業建制的廳、局、臺,而是通過轉變體制成為企業形態,起碼按當前的話說應是事業單位企業管理,或事業制度企業機制、事業職責企業運作。這樣既可保證它輿論和喉舌的政治屬性,也能適應當前市場進行產業經營。比如成立廣播公司或集團,縱向上順應行業體制發展需要,橫向上相對獨立經營,其產業實體要與行政事業體制剝離,走市場發展的道路。這是當前實現廣播電視產業化運作與發展在體制上到位的做法。內部結構可以有不同的結構形式,但經營方式和內部管理機制最好是依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

查看全文

影視文化產業廣播電視編導策略分析

摘要:影視文化產業發展下的影視人才需求表現正在發生變化,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作為培養影視文化產業人才主陣地,因其藝術性,要求具有創作創新能力,有很強的產業性和實踐性。實踐課的建構對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來說,是其本科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本文結合河北傳媒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人才培養制定、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經驗,來探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課的建構策略。

關鍵詞:影視文化產業;媒介融合;實踐課;策略

一、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影視文化產業,是把影視文化元素和商品經濟活動相結合,順應時展的要求,通過生產、加工、創造、復制等多種手段生成影視文化產品,滿足消費者影視文化需求的產業系統。隨著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目標的確立,影視行業成為業界公認的文化產業龍頭,不僅在各個領域擁有巨大的文化影響力,也帶動了更多新經濟增長點。《影視藍皮書:中國影視產業發展報告(2018)》中顯示,在政策的作用下,中國的影視產業整體向理性發展的方向邁進。同時“藍皮書”也指出了新時期影視產業結構仍需優化,在繁榮的互聯網視聽行業影響下,出現更多新興視聽渠道,為影視文化產業帶來了很多機會,正在改變著產業結構,影視文化產業需要在新的環境下調整發展。

二、影視人才需求現狀

伴隨《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出臺,媒體融合發展被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影視文化產業結構急需優化,影視人才十分緊缺。我國新媒體運營行業從業人數超過300萬,而微信公眾號更高達2000萬。自2016年起,名為“自媒體運營”的崗位悄然衍生,該行業的人才需求量正日益增加。在河北傳媒學院影視藝術學院進行最新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通過對52家用人單位展開調研發現,用人單位反映最多的是影視院校畢業生都難以勝任工作崗位的要求,這反映了院校教育與行業實際需求之間的巨大落差。容藝教育創始人李霞調研的98家影視企業當中,有17家表示根本不考慮應屆畢業生。一邊是影視行業優質人才嚴重缺乏,另一邊則是在讀學生對市場需求并不了解。影視文化產業發展融合語境下,傳統媒體的人才吸納能力在下降,新媒體行業提供的就業面越來越廣。大量新興崗位涌現,傳統崗位也被賦予更多內涵。對應聘者的綜合能力和媒介素養要求提高,互聯網思維和社交媒體實踐能力得到空前的重視,培養具有媒介融合思維,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越來越受到行業歡迎。

查看全文

市廣播電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

廣播電視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輿論工具,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也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手段。××市廣播電視事業作為我市的主流媒體和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已具有一定的規模與基礎,特別是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傳部的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宣傳工作、事業建設、社會管理、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進步,發展的速度進一步加快,整體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但隨著數字技術、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廣播電視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巨大挑戰。我們必須認清形勢,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做大做強我市廣播電視產業。下面就我市廣播電視產業發展戰略做初步探討:

一、現狀分析

1、廣播電視宣傳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十五”期間,我市廣播電視宣傳從數量到質量都有很大變化。××人民廣播電臺不斷改善節目質量,每天堅持播出《閩北各地新聞聯播》欄目,開設直播節目《成長悄悄話熱線》,還推出了一個新聞綜合性欄目《陽光早間檔》,每天上午9:00至11:00播出,電臺的節目影響力也越來越大。除××區外各縣市建立了廣播音頻工作站,每天播出12小時以上。××電視臺二套作為公共頻道獲得上級廣電部門批準開設。新聞實現天天播,開設的《××新聞》、《今晚十點》、《y城十五分》三個新聞欄目各有側重點,其中《今晚十點》成為品牌欄目,被評為省級名牌欄目。××電視臺還開設了《××方園》、《××經濟》、《七彩陽光》等新欄目并在《××新聞》的周日《新聞周刊》中開播了手語節目。同時節目評獎創優工作也取得可喜成績,特別是三年來獲省級廣播電視獎作品達到134件,并保持了每年獲省級一等獎兩件的水平。電視新聞在省臺的用稿量保持在全省地級市前列,廣播新聞的用稿量也有所上升。

2、廣播電視事業建設發展迅速。我市不斷加大對縣鄉村廣播電視光纜聯網建設和50戶以上自然村的通廣播電視建設。至2005年累計完成1627個行政村,9328個自然村的通廣播電視建設任務。網絡建設穩步推進,全市現有有線廣播電視傳輸干線網絡總長達12633公里,全市127個鄉鎮與城區實現光纜聯網,有線電視用戶達46萬戶。2003年,完成××人民廣播電臺的調頻發射機建設,改善了××人民廣播電臺信號在我市各縣(市)的無線覆蓋;2004年,經國家廣電總局批準,我市又開播了××人民廣播電臺城市生活廣播,豐富了我市的廣播節目內容。至2005年底,全市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5.42%和97.44%。原創:同時,進一步加大事業技術改革,提高科技應用水平。2004年8月,完成所有縣級廣播電臺的音頻工作站建設,大大提高了我市各縣級廣播電臺節目的采編和制作質量。××市廣電中心的設備數字化改造工作也逐步展開,在××城區網中已實現傳送數字有線電視節目,實現模擬電視和數字電視同網傳送。縣級廣播電視網絡公司的互聯網業務和政府網業務在××、××*、××等縣(市)取得重大突破。廣播電視經營創收穩步增長,有線電視收費率從原來的80%增加到97%,有線電視收入比2000年將近翻了一番。2005年××電視臺廣告收入800萬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投資5000多萬元,建設××廣電中心大樓,成為××市標志性建筑之一,也提升了廣電部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3、社會管理工作得到加強。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并匯編成冊,為規范管理提供了依據。為了加強廣電安全播出傳輸管理,建立了安全播出傳輸指揮中心,在重要時期實行24小時不間斷值班。制定了《安全播出傳輸應急預案》,市、縣廣播電視系統都建立起了一整套的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措施和安全播出監測體系,各級建立有相應的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指揮中心。全系統形成了應急、緊急、危急狀態的管理模式,從而保證了在重大節日、重要會議及敏感期的安全播出傳輸。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建設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取得了顯著效果,2002年以來,連續三年取得全省廣電系統行風評議組織工作一等獎。

4、隊伍素質有一定提高。在市直廣電系統大刀闊斧進行管理體制改革,由××電視臺、××人民廣播電臺、網絡公司組建市廣電中心,實現統一管理,統一運作,資源共享。中心成立后,全面推行了競爭上崗制度,進一步調動了廣大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堅持唯才是舉原則,招聘了一批專業技術人員,并在2004年委托××師專舉辦了電子信息工程大專學歷班,目前已有近百名的市縣鄉廣播電視工程技術人員在讀。到2006年后,這批學員陸續畢業后,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閩北廣播電視基層技術人才缺乏的問題。建立了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和局領導上黨課制度,開展了“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干部職工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開展了“十佳新聞工作者”、技術維護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選活動,促進廣電技術人員愛崗敬業,推進技術創新,激勵廣大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為廣電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查看全文

我國廣播電視產業發展論文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我國的廣播電視業由過去的純事業型逐步向產業型方向發展已成為可能,并且具有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必然性。認識到這種可能性和必然性,并為其向產業化方向發展創造體制和機制方面的條件,必將能夠大大解放廣播電視業所蘊藏的生產力,促進廣播電視產業高速發展,進而促進我國的媒體產業發展、信息產業發展和第三產業發展。

我國廣播電視業走向產業化的背景

廣播和電視作為現代傳播媒介,分別誕生于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的歐美發達國家。我國的人民廣播事業產生于戰爭年代的1940年,電視事業產生于計劃經濟時代的1958年。與西方國家的廣播電視業普遍走產業化發展道路不同的是,我國的廣播電視業從誕生到1980年前后一直走的是純事業的發展道路。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廣播電視也開始了由純事業型逐步向產業型的過渡。

1、我國廣播電視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情況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的工作中心開始向經濟建設轉移。我國的廣播電視業隨之也開始了逐步向產業方向過渡的過程。上海電視臺率先于1979年1月28日宣布:“即日起受理廣告業務”。1979年2月,中央電視臺開辦《商業信息》節目,開始集中播送國內外商業廣告。1980年1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該臺有史以來的第一條廣告。從此,中國大陸的廣播電臺、電視臺陸續都開辦了商業廣告業務。據統計,到1983年,全國廣播電視廣告營業額達到3400萬元。

1986年12月,珠江經濟廣播電臺率先建立。隨后,上海、北京、武漢等省市也相繼建立了經濟電臺。1988年9月,湖北漢江經濟電視臺試播。從此,我國廣播電視的經濟屬性和產業功能逐步開始為人們所認識。

查看全文

廣播電視行業資本運營制約因素論文

論文關鍵詞:廣播電視資本運營

論文摘要: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也正面臨這前所未有的考驗,許多的廣播電視同行們都在積極的探索。

我國的廣播電視行業作為黨和政府的宣傳工具,起到“喉舌”作用,因此它屬于事業單位。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廣播電視廣告收入的增加,廣播電視事業經費,由原來國家全額撥款逐漸改為差額撥款,直至自收自支,而且還要向國家納稅和向有關部門上繳利潤,因此廣播電視行業的產業性質也越來越明顯。我認為要使廣電產業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健康發展,不斷壯大,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過廣電產業的資本運作。

1廣播電視行業資本運營的概念

所謂廣播電視行業資本運營,就是將廣播電視行業所擁有的可經營性資產,包括和廣電業有關的廣告、傳輸網絡、信息、視音頻制作、廣播電視報等產業,也包括廣電集團所經營的其他產業部分,視為可經營的價值資本,通過價值資本的流動、兼并、重組、參股、控股、交易、轉讓、租賃等途徑進行運作,優化資源配置,擴展資本規模,進行有效經營,以實現最大限度增值目標的一種經營管理方式。隨著我國文化事業體制改革的深入,在穩步將廣播電視業推向市場,科學規劃和配置廣播電視資源的大趨勢下,廣播電視行業在產業化的道路上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同時,我們也充分意識到廣播電視業要想完成跨越式發展,就必須在資本運營這一長足的發展空間里大展拳腳,盡管這種管理意識和經營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困難重重。

2廣播電視行業資本運營的制約因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