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額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4 13:20:5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出口額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出口結構對電產品出口額的影響
關鍵詞:機電產品出口結構出口額
論文內容摘要:本文對近年以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和出口結構的變化做了闡述,運用計量方法分析了出口結構與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的相關性,并就如何優化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結構提出了建議。21世紀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機電產品主要制造及出口的基地。1995年以來,機電產品已取代紡織品成為我國第一大類出口商品,意味著我國出口商品結構正在從勞動密集型為主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為主轉變。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和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正在向世界加工制造業中心快步邁進。21世紀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機電產品主要制造及出口的基地。從絕對額和比重看,機電產品早已成為外貿出口的龍頭產品。自1995年,機電產品取代紡織品成為我國第一大類出口商品以來,這一成績已連續保持15年之久。
機電產品在我國外貿出口中的地位
2003年,機電產品占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首次超過50%,達到51.9%,該類產品占據我國出口額半壁江山的局面也一直延續至今。這意味著機電產品對我國出口的貢獻有著決定性意義。據商務部統計,2004至2007年,機電產品的順差額分別為215.2億美元、763.7億美元、1,216.6億美元和2,021.9億美元;2007年機電產品順差占全部貿易順差額的77%。雖然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機電產品出口增長率下降到17.2%,2009年呈現負增長13.2%,但從機電產品占總出口額的比重看,2008、2009年仍然保持著57.6%和59.3%(見表1)。這一方面說明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各行業出口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說明國外市場對國內機電產品仍有較強的剛性消費需求。
與此同時,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國際排名也不斷上升,2006年超過日本,上升到世界第三。2008年超越德國,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大機電產品出口國。
人民幣增值對工業出口額的影響
自2005年以來我國人民幣處于緩慢升值的態勢,特別是2010年以美國為首的多個國家以強大攻勢將人民幣匯率問題再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而人民幣升值的直接影響效應主要是對我國出口企業產生的巨大影響,因此,從政府和企業雙層角度研究應對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的挑戰,是我國近幾年以及未來面對的重要課題。
一、人民幣匯率升值以及原因分析
(一)人民幣以較快速度升值自2005年7月21日實行匯改制度以來,人民幣基本保持小幅升值態勢,如下圖1所示。尤其在2006年,人民幣升值速度明顯加快。尤其在2006年5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破8.00,達到1美元兌換7.9982元人民幣,首次突破“8”元大關;而2007年12月31日,與匯改前相比,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超過10%。進入2008年后,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在2008年5月16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再次突破7.00;據統計,自2005年匯改以來直至2010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累計升值幅度達到25%。截止到2011年4月8日,美元與人民幣的兌換比例為1美元可兌換6.542元人民幣。
(二)人民幣升值的原因分析第一,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增長方式,為人民幣升值奠定了基礎。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為了盡快融入和適應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實行了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增長方式。主要靠低廉的價格不斷提升產品出口數量,多年持續的貿易順差使我國逐步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為人民幣升值建立了內在動力,特別是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從此為人民幣升值打開了缺口。就在實行該制度的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即1美元可以兌換8.11元人民幣。由下表1、2可顯示出2005年至2010年國際收支表經常項目的巨額順差和持續增長的外匯儲備。第二,2008年爆發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形成了人民幣升值的外部推動力。自2001年來,中國一直為美國和歐盟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地[2]。據統計,2009年,美中貨物貿易逆差為2268.3億美元,占美國對外貨物貿易逆差的45.3%;歐中貨物貿易逆差為1863.0億美元,占歐盟對外貨物貿易逆差的129.1%。尤其在受到金融危機的重創后,美國國內失業率不斷上升,其政府及民眾將貿易逆差所導致失業率上升的原因歸嫁于人民幣被低估這一現象。因此,步入2010年以后,美國及歐盟就開始不斷對我國的匯率政策施加壓力。由于受到了來自美歐方面迫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人民幣升值問題的表態也由模糊轉向堅決,使得人民幣升值處于很強的外部壓力和推力條件下。
二、人民幣升值與我國出口數量的相關分析
根據1998年至2009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變動與出口總額、初級產品出口額、工業制成品出口額之間的相關關系為例來具體分析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企業的影響程度。(一)數據來源及說明下文中所使用的1998~2009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年均價及出口總額、初級產品的出口額和工業制成品的出口額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10年》;在進行以下三種相關分析時,變量的選擇依次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年均價與年出口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年均價與年初級產品出口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年均價與工業制成品的出口額。(二)相關分析將1998~2009年間每年的匯率變動值分別與出口額、初級產品出口額、工業制成品出口額的相關數據進行二元變量的相關性分析,用Pearson相關系數來衡量,得出以下結果:從上述表4中可看出,概率0.00小于0.05,表明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出口額具有顯著性影響,而相關系數-0.868小于0且其絕對值大于0.8,即說明在直接標價法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與出口額之間呈高度負相關關系;從上述表5中可看出,概率0.00小于0.05,表明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初級產品的出口額具有顯著性影響,而相關系數-0.856小于0且其絕對值大于0.8,即說明直接標價法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與初級產品的出口額之間存在高度的負相關關系;從上述表6中可看出,概率0.00小于0.05,表明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工業制成品的出口額具有顯著性影響,而相關系數-0.868小于0且其絕對值大于0.8,則說明直接標價法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與工業制成品的出口額之間存在高度的負相關關系;此外,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變動與工業制成品出口額之間相關系數的絕對值大于匯率變動與初級產品出口額之間相關系數的絕對值,所以,匯率變動對工業制成品出口額的影響程度大于其對初級產品出口額的影響程度。
解析影響出口額的宏觀經濟原因
消費、投資和出口被稱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一國經濟保持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出口額的增長,本文結合最近十幾年來的相關數據,對影響我國出口額的一些主要因素做了分析。
一、人民幣匯率與出口額的關系
從1989年~2006年我國的匯率變化(見圖1)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89年~1994年,這段期間人民幣對美元持續貶值,從初期100美元對377元人民幣到期末100美元對862元人民幣;第二階段從1994年~2005年中期,人民幣對美元保持在100美元對825元人民幣左右;第三階段從2005年中期~2006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升值,100美元在初期兌換820元人民幣到期末兌換781元人民幣。
在第一階段,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促進了我國出口額的增長。對1989年~1994年我國出口額和人民幣匯率數據(見圖2)進行簡單相關性分析(Pearson)得知,在0.01顯著性水下下,兩者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其相關系數高達0.968。因此,這期間人民幣的持續貶值是我國出口額增長的一項重要因素。但從1995年開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保持穩定到2005年中期開始的人民幣升值說明在第二、第三階段我國出口額的不斷增長不是靠貨幣貶值起作用的。
二、國內物價水平與出口額的關系
國內物價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出口商品的價格,進而影響出口額。如果國內的物價水平較高,在匯率一定的情況下,用外幣表示的出口商品價格較高,不利于出口;反之,則較低,有利于出口。從1989年~2006年期間,我國通貨膨脹率的變化有以下一些特點:
出口額擴大國外對華反傾銷阻礙出口貿易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對華反傾銷的發展態勢;中國屢遭國外反傾銷指控的原因剖析;應對國外反傾銷的具體措施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反傾銷訴訟的次數日益增多、被訴傾銷產品的范圍不斷擴大、征收反傾銷稅的稅率明顯提高、實施反傾銷帶有很強的歧視性、中國出口商品屢遭國外反傾銷指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非市場經濟國家”的觀念根深蒂固、中國對外貿易額的迅速增長、我國的出口多為輕工、紡織等勞動密集型商品及機電、電子等低附加值的商品、國際營銷謀略不足、法律應訴不力、中國出口企業不積極應訴是導致國外對華反傾銷屢屢得手的重要原因之一、推進經濟改革,摘掉“非市場經濟國家”帽子、主動對外溝通,營造良好貿易環境、建立獎懲機制,鼓勵企業積極應訴、加強宏觀調控,制止惡性出口競爭行為、加強財務管理,健全會計資料、拿起反傾銷武器,保護自己正當權益等,具體請詳見。
傾銷本是一種不公平的競爭手段,在客觀上都對進口國國內產業造成一定的損害或威脅。因此,WTO及其前身GATT都制定并完善反傾銷協議,各國也制定自己的反傾銷法規,對傾銷行為進行打擊,以維護公平貿易秩序。但由于反傾銷協議本身存在一些不合理性,使許多國家以反傾銷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濫用反傾銷措施進行貿易保護。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出口額的擴大,國外對華反傾銷指控也越來越多,迄今已有480起,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00億美元以上,從而嚴重阻礙了我國出口貿易。
一、對華反傾銷的發展態勢
1、反傾銷訴訟的次數日益增多。自1979年歐盟首次對我國出口的糖精鈉提起反傾銷訴訟后,西方國家對我國出口商品實施的反傾銷措施便層出不窮,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對華反傾銷的指控更有愈演愈烈之勢。歐盟僅在1996-1997年上半年就發動了10起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美國在1999年6月開始對中國濃縮蘋果汁征收反傾銷稅,8月中旬又指控中國鋼材對美傾銷。2000年,國外對中國大宗出口商品反傾銷案件多達38起。我國入世后,隨著國際貿易的拓展,國外對華反傾銷的勢頭有增無減。
2、被訴傾銷產品的范圍不斷擴大。近些年來,西方國家只要認為危害或將要危害到本國競爭力差的產品,都可以列為反傾銷產品的范圍。被訴產品從最初的輕工、紡織等傳統商品,擴大到機械、電子等新興出口商品,總計有4000多種商品。尤其是美國的特別301條款和超級301條款,相繼把保護的范圍由一般商品擴展到勞務、投資、知識產權等,其可訴的范圍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3、征收反傾銷稅的稅率明顯提高。西方一些國家對我國征收的反傾銷稅稅率非常高,征收幅度低則百分之十幾,高則達百分之百甚至上千。1997年7月,美國商務部對我國幾家企業出口小龍蝦征收的反傾銷稅稅率平均為122.9%,最低的是91.5%,最高的是156.7%。而墨西哥對我國出口商品征收100%以上的稅率的就有:家電129%,自行車144%,玩具315%,服裝537%,有機化學產品673%,鞋類競高達1105%。面對如此高的稅率,無論哪家企業都無法承受,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將被迫從該市場完全退出。
外貿企業現狀調研報告
為了進一步摸清慶元縣外貿企業的現狀,宣傳當前外經貿促進政策,切實有效的為外貿企業服務,近日,由經貿局分管領導組織外貿科相關人員,對全縣有自營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進行走訪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1-6月份,全縣外貿出口額1185萬美元,同比增長85.7%(全市平均同比下降17.5%),增幅居全市第一。其中農產品出口449萬美元,同比增長248.1%;輕工工藝品出口489萬美元,同比增長70.9%;機械產品出口221萬美元,同比增長71.3%;化工產品出口27萬美元,同比下降70.4%。上半年,全縣新增自營進出口主體3家,有進出口實績企業26家。
二、各行業情況
(一)食品行業
食品行業有自營進出口權企業12家。由于食用菌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對整個行業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出口額增長迅猛,1-6月份農產品出口額449萬美元,同比增加248.1%。如百興食品公司1-6月累計出口額99萬美元,同比增長191.5%。大山菇業公司6月份出口達到260多萬美元,是去年同期的50倍,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今年出口將比去年翻三番,達到500萬美元。
出口退稅率調研報告
為了進一步抑制外貿出口的過快增長勢頭,緩解我國外貿順差過大帶來的流動性過剩、對外貿易摩擦加大等突出矛盾,同時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抑制“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促進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和進出口貿易的平衡,最終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2006年以來,國家多次調整出口退稅政策,其中,2006年9月國家五部委聯合下發的財稅[2006]139號和2007年6月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的財稅[2007]90號文,兩次退稅率下調所涉及的出口商品面廣量大,尤其是2007年6月的這次調整,涉及2831項出口商品,約占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37%。如此大面積下調退稅率,對出口貿易、出口退稅、稅收收入和地方經濟必然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下面結合江蘇實際,談談這次出口退稅率下調的影響情況。
一、退稅率調整影響的基本情況
自去年以來,國家對出口貨物退稅率的調整所涉及的面很大,我們根據2007年1-6月份總局下發給我省的出口貨物的海關電子數據,剔除來料加工貿易出口以及海關特定監管區域內企業出口數據,按涉及調整的出口貨物退稅率,從理論上進行了測算。測算的總體情況:退稅率調整后(包括退稅率降低、取消、退稅改為免稅三個方面),我省涉及出口企業18777戶(其中:降低退稅14987戶,取消退稅3770戶、改免稅20戶),占我省退稅認定企業總戶數的60%,占我省有出口業務企業的83%;涉及出口額211億美元,影響面占退稅出口額710億美元的30%,具體情況如下:
(一)退稅率調整測算情況
1、降低退稅率商品涉及出口額191億美元。按企業類型分:外貿企業62億美元(占32%),外資生產企業101美元(占53%),內資生產企業28億美元(占15%);按貿易性質分:一般貿易出口133億美元(占70%),進料加工貿易出口58億美元(占30%);按規模大小分:大型企業55億美元(占29%),中型企業29億美元(占15%),小型企業107億美元(占56%)。
2、取消退稅的商品涉及出口額20億美元。按企業類型分:外資生產企業7億美元(占35%),內資生產企業13億美元(占65%);按貿易性質分:一般貿易出口16億美元(占80%),進料加工貿易出口4億美元(占20%);按規模大小分:大型企業5億美元,中型企業3億美元,小型企業12億美元。
汽車產業生產性服務貿易論文
一、中國生產性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生產性服務作為某一產品跨國生產的中間投入,將其分散在各地的生產企業連接起來,成為全球價值鏈的紐帶。為了體現生產性服務業作為全球價值鏈的生產中間投入的服務性活動,將汽車產業生產性服務貿易的概念定義為組成汽車產業全球價值鏈的外包生產中間投入的服務性活動。因此本文利用投入產出法來估算中國汽車產業的生產性服務貿易現狀。
(一)研究方法
目前國內對生產性服務業產值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將定義為生產性服務行業(包括金融保險業、交通運輸業、計算機軟件服務業、郵政和倉儲業、通訊業等)的產值加總;另一種是運用投入-產出分析法進行計算。投入-產出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國經濟學家Wassil-yW.Leontief在1936年發表的論文《美國經濟制度中投入產出的數量關系》中創立的一種研究經濟體系各部門之間投入與產出互相依存關系的計量模型。本文認為,通過將各服務行業的產值簡單加總會高估我國生產性服務行業的實際產值,且對組成結構分析也有很大偏差;而利用投入產出法,通過將各部門中間投入服務額加總來計算某一行業生產性服務行業產值和生產性服務業總產值更能反映實際情況,故本文最終選擇投入產出法進行分析。根據本文對生產性服務貿易的定義以及生產性服務中間投入的特點,得出投入產出法計算某一部門生產性服務貿易額的計算公式為:(A部門使用的中間服務價值/A部門的總產值)*A部門的出口額。式中(A部門使用的中間服務價值/A部門的總產值)度量了該部門每出口一單位商品所包含的中間生產性服務,即生產性服務貢獻度乘以部門出口額,就度量了這一部門的生產性服務貿易出口額。本文計算生產性服務業產值、生產性服務貿易額的數據來自歷年投入產出表、投入產出延長表和《中國統計年鑒》。
(二)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產值
基于前文所述投入產出法,計算生產性服務業產值。1983—2010年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產值增長迅速,從1712.9億元升至157334.5億元,增長了近91倍。1993年全國生產性服務業產值突破萬億大關,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總比重由1983年的40.7%增至1995年的56.8%達到峰值,之后下降到50%左右。綜上所述,從行業總產值角度來看,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速度驚人;另外根據周蕾(2009)計算所得1995—2007年美國生產性服務貿易行業產值總計增長1.5倍,而我國為4.5倍,可見相比發達國家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產值增長速度更高。再從生產性服務行業所占比例來看,在一段時期內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總產值比重總體呈上升趨勢,這反映了生產性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以及整個服務業中地位有所提高;對于1995年之后出現的一定回落,本文認為主要是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以最終消費需求為主的第三產業迅速崛起,導致了生產性服務行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
世界經濟貿易發展現狀分析論文
2006年,世界GDP增長了3.7%,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歐洲經濟的恢復。由于金融市場和地產市場的風險增大、通貨膨脹和利率提高預期的加強以及經常項目長期嚴重失衡,預計2007年世界經濟增長會適當減速,世界名義GDP的增速約為3%。
2007年4月12日,世界貿易組織發表了最新的世界貿易報告。該報告根據初步統計數據綜述了2006年世界經濟與貿易發展,并結合當前形勢,對2007年世界經濟與貿易發展進行展望。
2006年世界經濟發展概況
2006年,世界GDP增長了3.7%,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歐洲經濟的恢復,其增速高于2006年初的預期。另外,出口的快速增長拉動了美國經濟增長,日本內需盡管沒有大的改善,其經濟增速也有所提高,中國和印度經濟繼續高速增長,最不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也連續三年超過6%。
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美國、歐盟和日本政府財政赤字的減少和通貨膨脹壓力得到緩解;世界流動性提高和較低的實際利率使世界股票市場價格回升;新興國家股市比發達國家增長更快,其債券與美國政府債券的利息收益差距也在迅速縮小。
投資利好還表現在全球FDI的迅速增長方面,已接近歷史最高水平。聯合國貿發會的報告表明,由于并購活動的增加和股價上漲,2006年全球FDI流動增長了1/3,達1.23萬億美元。
探究機電產品出口配額實時分析論文
關鍵詞:機電產品;出口結構;出口額
論文內容摘要:本文對近年以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和出口結構的變化做了闡述,運用計量方法分析了出口結構與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的相關性,并就如何優化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結構提出了建議。21世紀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機電產品主要制造及出口的基地。1995年以來,機電產品已取代紡織品成為我國第一大類出口商品,意味著我國出口商品結構正在從勞動密集型為主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為主轉變。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和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正在向世界加工制造業中心快步邁進。21世紀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機電產品主要制造及出口的基地。從絕對額和比重看,機電產品早已成為外貿出口的龍頭產品。自1995年,機電產品取代紡織品成為我國第一大類出口商品以來,這一成績已連續保持15年之久。
機電產品在我國外貿出口中的地位
2003年,機電產品占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首次超過50%,達到51.9%,該類產品占據我國出口額半壁江山的局面也一直延續至今。這意味著機電產品對我國出口的貢獻有著決定性意義。據商務部統計,2004至2007年,機電產品的順差額分別為215.2億美元、763.7億美元、1,216.6億美元和2,021.9億美元;2007年機電產品順差占全部貿易順差額的77%。雖然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機電產品出口增長率下降到17.2%,2009年呈現負增長13.2%,但從機電產品占總出口額的比重看,2008、2009年仍然保持著57.6%和59.3%(見表1)。這一方面說明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各行業出口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說明國外市場對國內機電產品仍有較強的剛性消費需求。
與此同時,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國際排名也不斷上升,2006年超過日本,上升到世界第三。2008年超越德國,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大機電產品出口國。
小議中國蔬菜出口的影響及對策
我國是蔬菜生產大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大蔬菜出口國。隨著國外蔬菜市場準入門檻的逐漸增高,我國蔬菜出口受國外綠色貿易壁壘制約日趨嚴重,以農殘超標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綠色貿易壁壘正在成為阻礙我國蔬菜出口的最嚴重的威脅。蔬菜產業是我國的優勢產業,具有較大的增值、增收潛力。大力發展蔬菜專業化生產和貿易,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外向型現代化蔬菜產業,是中國政府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就業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時也對我國實施出口帶動戰略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論文以蔬菜產業為例,分析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并提出了應對綠色壁壘的對策和措施。
一、中國蔬菜出口貿易概況
(一)出口總量分析
蔬菜在我國農業發展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地位,是種植業中最具活力的經濟作物之一。近年來,隨著全球蔬菜貿易量不斷增加,我國蔬菜出口貿易也呈現出較為穩定的增長態勢,發展勢頭良好。中國作為世界蔬菜生產第一大國,現已成為世界蔬菜出口大國,且出口遠遠大于進口。
1995年至2005年,我國蔬菜貿易發展迅速,出口量由213.49萬噸增加到680.19萬噸,增加了2.19倍。中國的蔬菜貿易自2001年起進入加快發展階段,尤其入世幾年來的幾年增速迅速,2001年—2005年期間,出口量由394.02萬噸增長到680.19萬噸,年均增長率為14.53%,出口額由23.42億美元增長到44.84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了16.68%。特別是2001年—2003年期間,蔬菜出口量的增長極為迅速,2004—2005年期間,增長速度開始下降。盡管如此,蔬菜出口額依然保持強勁增長勢頭。這說明2004—2005年期間,我國出口蔬菜的平均價格呈現上升趨勢;進口量由1.86萬噸增加到9.75萬噸,增加了4.24倍;進口額由0.14億美元增加到0.82億美元,增加了4.86倍。雖然,蔬菜進口上升較快,但是其基數較小,所以在我國蔬菜貿易中的地位遠遠低于蔬菜出口貿易。
(二)出口市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