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機電產品出口配額實時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06 11:35:00

導語:探究機電產品出口配額實時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機電產品出口配額實時分析論文

關鍵詞:機電產品;出口結構;出口額

論文內容摘要:本文對近年以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和出口結構的變化做了闡述,運用計量方法分析了出口結構與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的相關性,并就如何優化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結構提出了建議。21世紀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機電產品主要制造及出口的基地。1995年以來,機電產品已取代紡織品成為我國第一大類出口商品,意味著我國出口商品結構正在從勞動密集型為主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為主轉變。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和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正在向世界加工制造業中心快步邁進。21世紀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機電產品主要制造及出口的基地。從絕對額和比重看,機電產品早已成為外貿出口的龍頭產品。自1995年,機電產品取代紡織品成為我國第一大類出口商品以來,這一成績已連續保持15年之久。

機電產品在我國外貿出口中的地位

2003年,機電產品占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首次超過50%,達到51.9%,該類產品占據我國出口額半壁江山的局面也一直延續至今。這意味著機電產品對我國出口的貢獻有著決定性意義。據商務部統計,2004至2007年,機電產品的順差額分別為215.2億美元、763.7億美元、1,216.6億美元和2,021.9億美元;2007年機電產品順差占全部貿易順差額的77%。雖然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機電產品出口增長率下降到17.2%,2009年呈現負增長13.2%,但從機電產品占總出口額的比重看,2008、2009年仍然保持著57.6%和59.3%(見表1)。這一方面說明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各行業出口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說明國外市場對國內機電產品仍有較強的剛性消費需求。

與此同時,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國際排名也不斷上升,2006年超過日本,上升到世界第三。2008年超越德國,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大機電產品出口國。

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結構的變化

機電產品涵蓋的范圍較廣,它包括機械設備、電氣設備、交通運輸工具、電子產品、電器產品、儀器儀表、金屬制品等及其零部件、元器件。我國對外出口的機電產品結構涉及的主要產品種類有: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通信設備及零件;家電及消費類電子產品;電子元器件;電工器材;機械基礎件;汽車及其關鍵件、零附件;起重及工程用機械及其零部件;游戲用品;照明器材及零件;船舶、船用設備及其零附件;電動機、發電機及發電機組;復印設備;集裝箱;計量檢測分析自控儀器及器具;摩托車及其零附件;自行車及零部件;農用機械及零部件;醫療儀器及器械;鐘表及其零部件;航空航天器及其零件;原電池及原電池組;紡織機械及零附件;計算器、出納機及類似器件;金屬加工機床;縫紉機及零部件;鐵道及電車道機車車輛及其零件;金屬及電動玩具;照相機及其零部件;打火機;望遠鏡及其零部件。

2000年以后,我國機電產品的出口結構逐步優化。最明顯的表現是,在加工貿易比重仍然占有絕對優勢下,一般貿易出口的比重呈曲線上升。2009年我國加工貿易項下出口機電產品4,664億美元,下降12.4%,占同期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總值65.4%;一般貿易出口2,032億美元,下降19%,占28.5%。雖然2009年,機電產品出口結構不甚理想,但這與金融危機深化以及歐元區的債務危機有很大關系,因為歐美是中國最主要的機電產品出口市場。

在國產機電產品中,外商投資企業一直是出口主體,近年來民營企業的出口份額也正在逐步擴大。雖然金融危機導致國際需求銳減,但近兩年機電類民營企業的出口降幅相對較低。如:2009年我國外商投資企業出口機電產品4,944億美元,下降14.2%,占同期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總值的69.3%;民營企業出口1,066億美元,下降8.7%;國有企業出口920.9億美元,下降13.1%。

出口結構對機電產品出口額的影響分析

(一)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零部件出口額變動對機電產品出口額的影響

進入21世紀,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零部件的出口快速增長,2006年,它成為我國出口的第一大類機電產品。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零部件涉及的產品眾多,包括微型計算機、便攜機、集散型控制系統設備、CPU、顯示器、打印機、掃描儀、存儲部件、鍵盤、鼠標等,大部分數據處理設備都屬于高新技術產品。此類產品出口比例擴大意味著我國的出口商品結構正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近5年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的出口數據如表2所示。

選取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出口金額(X)和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Y)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方程:

Y=-533.4124865+6.339498115*X

(635.8708)(0.580411)

R2=0.983512F檢驗值為119.2994

回歸結果顯示,相關系數R2=0.983512,說明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與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出口額的擬合優度很高。回歸結果中F檢驗值為119.2994>F(0.01)=8.53,t=10.9224>t(0.01/2)=2.92,說明在顯著性水平為0.01下,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對我國機電產品總出口額的影響顯著。每增加1億美元的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零部件的出口,機電產品總出口額相應增加6.339498115億美元。

(二)家電及消費類電子產品出口額變動對機電產品出口額的影響

我國是消費類家電的第一生產大國,由于國內市場的漸趨飽和,不少國內家電廠商開始涉足海外市場。通過海外并購或跨國投資帶動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出口,如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海爾遠赴美國建冰箱廠等。但與此同時,在我國家電及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出口中,貼牌生產仍保持了相當高的比例。近5年家電及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出口數據統計如表3所示。

選取家電及消費類電子產品出口額(X)和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總額(Y)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方程:

Y=8090.981483+9.8578993*X

(11910.21)(27.69979)

R2=0.716959F檢驗值為12.66531

回歸結果顯示,相關系數R2=0.716959,說明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總額與家電及消費類電子產品出口額的擬合優度是很高的,F檢驗值為12.66531>F(0.01)=9.65,t=3.5588>t(0.01/2)=3.11,說明在顯著性水平為0.01下,每增加1億美元的家電及消費類電子產品出口,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相應增加9.8578993億美元。

通過上述的回歸分析可以看出,家電及消費類電子產品出口額變動與機電產品的出口總額的變動不僅呈正相關,而且其影響要超過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零部件。大部分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屬于機電類的高新技術產品,其出口競爭主要依靠技術和品牌優勢;而普通家電及消費類電子產品出口主要依靠價格優勢,即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相對低廉的比較優勢。二者出口額變動都與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的變動呈正相關,但后者的相關性更強。這意味著,表面上看我國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通信設備及零部件的出口額居前,但機電產品出口結構并不合理。因為機電行業高居國內各出口行業榜首的貢獻,更多地來自于以勞動力及原材料的比較優勢為基礎的家電及消費類電子產品。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解釋了中國機電出口企業經濟效益低下、競爭力不強的原因。值得強調的是,未經過分析的數據,并不一定能真實反映機電產品出口結構的變化。

改善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結構的建議

(一)堅持“走出去”戰略,并給予政策引導

限于我國整體工業化進程的階段性特征,機電產品出口仍以低端產品為主,資本及技術密集型的品出口比重仍然偏低。但應注意到除了歐美,亞、非等發展中地區和新興市場對我國機電產品也有較大需求。可以把國內生產能力相對過剩的產業向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進行梯度轉移,比如電視、冰箱等產品線的輸出。這樣一方面避免了激烈的國內競爭,另一方面也可以越過關稅壁壘擴大產品出口。特別是金融危機的發生,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作為我國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機電產品所面臨的貿易壁壘非常嚴重。2009年外國對華機電產品發起反傾銷14起,特別保障措施1起,與紡織業并列位居當年外國對華發起貿易救濟案件的第三大行業,次于冶金和化工業。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將加大我國機電產品對發達國家市場以及新興市場的出口難度。在這個背景下,鼓勵機電企業“走出去”更有時代意義。

人民幣處于上升通道,是海外并購的理想時機,因為收購成本相對下降。有意進行海外投資的企業可結合機電產品的特點,從優化資源配置,獲取國外市場營銷渠道、廉價原材料等方面來選擇投資或并購項目。我國相關部門應給予政策支持和引導,特別是對主動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機電產品生產結構的廠家,可提供信貸支持或審批的便利。這種舉措比調高相關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更有利于行業的長期發展。

(二)加大研發力度,從產業上游調整出口商品結構

對機電產品而言,降低功耗或能耗將成為全球研發電子電氣設備的最新課題。各國都已經對能耗提出了嚴格要求,國際能源署(IEA)向其成員國的電器產品生產商和銷售商發起了“1W計劃”節能倡議,該計劃得到了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積極響應。而調查顯示,我國多種電子電器產品的平均待機功耗高達15~30W之間,與發達國家的實施法規的要求差距很大。所以,作為機電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大國,我國必須加大研發力度,增加技術投入。在國際市場中,僅僅憑借價格優勢很難形成核心競爭力。整個機電產業結構的調整應該注重以研發為主的產業上游,而不僅僅是銷售環節。

參考文獻:

1.我國機電產品出口貿易遭遇“四面埋伏”.國際商報,2010.4

2.張廣斌.主導產業更替對進出口結構的影響[J].經濟問題探索,2008.9

3.成文華.我國機電產品進出口歷程及政策取向[J].電氣時代,2008.12

4.中國通信設備月度運行報告,2009

5.2009年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分析報告.中國商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