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出口結構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時間:2022-07-08 09:07:00
導語:小議出口結構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出口和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大幅增強,而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相對下降。這說明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出口作為重要的需求因素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提高顯著。出口結構是指一國(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各類出口產品在整個貿易總額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國外貿結構狀況的重要依據。一般而言,一個國家或地區按照自身的比較優勢生產產品,從而決定了其出口商品的結構。理論上而言,通過發展對外貿易,可以更多地參與國際分工,為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信息和方向,從而最終推動自身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國內外學者關于出口貿易對產業結構影響的實證研究中多集中在出口總量影響產業結構變化上。在關于出口結構變化對產業結構的影響研究中,其研究方法上較多地使用回歸分析,而使用Granger因果分析和協整分析的較少。鑒于此,本文將使用Granger因果關系和協整理論檢驗出口與產業結構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由于在出口結構變化對產業結構的影響研究中,大多是將出口產品分為初級產品和工業制成品,然后研究這兩類產品對產業結構的影響。鑒于此,本文將采用聯合國的國際標準貿易分類方法對中國出口產品歸納為三類:資源密集型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并且分別將這三類產品出口額與第一、二、三產業比重進行回歸分析。這對于優化我國出口產品結構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出口產品總額中占據過半比重的輕紡產品及其制品和機械及運輸設備類產品的出口增速大幅下降。這說明在我國即使是機械及運輸設備類產品,大多數也屬于加工程度低、技術含量不高的一般性工業制成品,其依靠的都是勞動力成本的優勢,缺乏國際競爭力,容易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在國際貿易持續收縮的影響下,為了保證我國出口貿易的持續發展,關鍵是調整出口產品結構。
二、出口貿易與產業結構之間關系的實證檢驗
(一)數據來源與變量的選取
由于從1992年開始,中國海關統計改用新的對外貿易商品目錄,為了使所選數據的統計口徑一直,故本文的研究時間是從1992年到2008年,基礎數據是中國的總出口額、分類商品出口額和三次產業產值。數據來源于中經網數據中心。用EX表示出口額,用Gi(i=1,2,3)表示各產業的產值,用Ii(i=1,2,3)表示各產業占GDP的比重,用RES、LAB、CAP分別表示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額、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額、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額。另外,由于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且產業結構的優化過程中第三產業比重不斷提高,因此,本文用第三產業的比重(13)來代表產業結構這一變量。
為了消除異方差和數據劇烈波動的影響,本文對選用的基礎變量進行了對數變換,分別記為LnEX、LnGi、Lnli、LnRES、LnLAB、LnCAP取對數后將更容易得到平穩數據,且不會改變原序列的性質和相互關系。
(二)時間序列的平穩性ADF檢驗
C.J.Granger通過多次模擬分析,發現非平穩的時間序列變量之間經常發生協回歸現象而造成所得結論失效的不良結果,因此,對經濟變量的時間序列進行回歸分析、因果關系檢驗和協整分析之前,首先要進行單位根檢驗,以判別序列的平穩性,只有平穩的時間序列數據才能進行回歸分析和因果關系檢驗。若時間序列數據非平穩且同階單整,可以進一步進行協整性檢驗,以確定時間序列變量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長期穩定的關系。本文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方法來檢驗變量的平穩性。運用eviews5.0軟件對各變量進行了平穩性檢驗。
平穩性檢驗結果(表1)表明:出口額、第三產業比重、第一產業產值、第二產業產值、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額、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額的原序列均是平穩的;第一產業比重、第二產業比重和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額的一階差分序列是平穩的;而第三產業產值的二階差分序列是平穩的。
可見,出口額和第三產業比重是同階平穩序列,且所有選取變量都是平穩的時間序列,符合回歸分析的要求。出口額和第三產業比重符合因果關系檢驗的條件,因此,為了考察出口和產業結構的關系,本文將對二者進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三)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經濟研究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確定經濟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C.W.J.Granger對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做了定義,并就這種因果關系的存在性提出了檢驗方法,即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為了明確同階平穩變量之間是否存在一種時間上的因果關系,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法對出口和產業結構之間的關系進行檢驗。由于Granger因果性檢驗式是VAR模型中的一個方程。因此Granger檢驗式的滯后長度也可由確定VAR模型的滯后長度確定之(張曉峒,2007)。根據AIC和SC準則,經過多次試驗后確定選擇最優滯后階數為2。
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結果表明:在10%的顯著水平下,出口和產業結構之間是互為因果關系的。即出口的變化會引起產業結構的變化,同時,產業結構的變化也會使出口發生變化。但本文主要研究出口對產業結構的影響,因此,下面將運用協整技術,檢驗二者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
(四)協整性檢驗
協整分析的經濟意義在于揭示時間序列變量的長期穩定關系。目前采用最多的協整檢驗方法是Johansen檢驗法。由于出口額與產業結構是同階平穩的時間序列,符合協整的前提條件,它們之間有可能具有協整關系。并且在因果關系檢驗中也已證實出口會引起產業結構的變化。現將測算出口對產業結構的影響程度大小,結果如表3所示。
從得出的協整方程可知:出口對產業結構的影響系數為正,即出口貿易的發展對產業結構具有帶動作用。可見,出口貿易的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升級,對產值的增長和結構的優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出口貿易對各產業影響程度的定量測算
通過ADF檢驗得知本文所有變量都是平穩的時間序列,均滿足回歸分析的要求,不會出現協回歸,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證明了出口和產業結構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即出口的變化會引起產業結構的變化,并且協整檢驗說明二者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正向關系,這表明出口貿易的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升級,對產值的增長和結構的優化具有重要作用。但出口對各產業的影響程度分別有多大、對哪一個產業的貢獻最大,這些還不明確。因此本文下面將分別對出口額與三次產業產值進行回歸分析以確定出口貿易對各產業影響程度的大小。
從回歸結果來看,系數和回歸方程都通過了t檢驗和F檢驗,出口和三次產業之間都是正相關的關系,擬和程度都達到了90%以上。這說明出口貿易的發展,會很大程度地促進三次產業的發展,推動產業規模擴大。而從對三次產業的系數比較來看,出口對三次產業增長的貢獻度是不同的。出口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第一產業產值增加0.379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產值增加0.72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產值增加0.782個百分點。說明出口貿易的發展對第三產業產值的貢獻度大于第二產業,而對第二產業的貢獻度又大于第一產業,因此出口的發展會使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增加,而使第一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下降。同時,對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相對比重來講,第三產業比重的增加又快于第二產業。可見,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出口的增加,第三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這符合產業結構調整的一般規律。
四、出口結構對產業結構影響的相關性分析
中國統計年鑒中將出口的商品劃分為初級產品和工業制成品兩大類,總共包括九個小類。采用聯合國的《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ITC)對中國產品進行分類。通常將0~4類初級產品定義為資源密集型產品,第6、8類制成品定義為勞動密集型產品,而第5、7類制成品定義為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第9類為未分類的其他產品。在分析了出口總量對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有重要作用之后,本文將從出口的產品結構人手分別分析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額、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額、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額對各產業的影響。為此,本文分別將這三類產品的出口額第一、二、三產業比重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
由回歸結果可知:
資源密集型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以及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與第一產業比重進行回歸的系數均為負數,且系數和回歸方程都通過了t檢驗和F檢驗,方程的擬合程度都達到了80%以上。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系數為負,說明屬于初級產品的資源密集型產品的出口的增長,沒有對第一產業起到帶動作用;勞動密集型產品與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系數為負,即隨著這類產品出口的增長,引起第一產業比重的下降,說明屬于工業制成品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與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的增長,會吸引勞動力和資金等向該部門轉移。總之,隨著出口的增加,第一產業的比重是不斷下降的。
資源密集型產品、勞動密集國際經濟合作2010年第3期型產品以及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與第二產業比重進行回歸的系數均為正數,但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與第二產業比重的方程擬合程度較低,且F值較小,方程整體不顯著。而勞動密集型產品與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的系數和回歸方程都通過了t檢驗和F檢驗,且這兩個方程的擬合程度都在80%左右。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與第二產業比重的回歸方程的整體擬合程度較低,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此類產品出口與第二產業比重變化沒有明顯的關系,同時進一步說明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部門與其他部門聯系不深;勞動密集型產品與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系數為正,說明這兩類產品的出口貿易的發展對第二產業比重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即這兩類產品的出口通過吸收勞動力、吸引資本和技術等途徑,直接和間接地促進了第二產業的發展。而從對第二產業比重的影響系數來看,這兩類產品的出口對第二產業發展的貢獻率是不同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對第二產業的拉動作用要大于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這說明,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對產業結構的優化有較大的貢獻。
資源密集型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與第三產業比重的回歸方程的擬合程度較差,方程整體顯著性較低。表明這兩類產品出口與第三產業比重變化沒有明顯的關系;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的系數和回歸方程都通過了t檢驗和F檢驗,且對出口的影響系數為正。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對第三產業比重的影響系數為正,說明其出口能夠提高第三產業的比重,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大量出口通過產業關聯等途徑對相關配套的服務業產生強勁的帶動性,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可見,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
五、結論與建議
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和協整檢驗證明出口與產業結構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且從出口額與三次產業產值的回歸分析來看:出口貿易的發展對第三產業產值的貢獻度大于第二產業,而對第二產業的貢獻度又大于第一產業,因此出口的發展會使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增加,而使第一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下降。同時,對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相對比重來講,第三產業比重的增加又快于第二產業。可見,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出口的增加,第三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這符合產業結構調整的一般規律。即出口貿易的發展,會很大程度地促進三次產業的發展,對產值的增長和結構的優化具有重要作用。
從出口產品結構和各產業的比重來看: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與第二、三產業比重呈正相關關系,與第一產業比重呈負相關關系;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與第一產業比重呈負相關關系,與第三產業比重沒有相關關系,與第二產業比重呈正相關關系但相關系數小于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的系數;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與第一產業比重負相關,與二、三產業比重無相關關系。這進一步說明了出口結構變化和產業結構變化是正向的長期穩定關系。即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對產業結構的優化具有重要作用。但中國現階段的出口結構仍是以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主要來自廉價的勞動力和資源,而很少來自資本和技術要素。出口缺乏國際競爭力,很容易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難以創造穩定的出口發展環境。所以,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是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的當務之急。應盡快實現出口結構調整,優化出口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
由于輕紡產品是我國傳統的出口商品,在我國出口商品結構中占有很大比重。而我國輕紡產業的整體技術裝備水平仍然落后,并且這種狀況在短時期內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變,通過引進外商直接投資或與國外大企業進行技術合作,可以在較短的時期內提高輕紡產業的技術水平。因此,輕紡類產品企業應該引進高效和智能化的技術裝備來改造和取代傳統的輕紡設備,在產品出口方面應樹立和強化自主品牌,建立和規劃好國際銷售渠道,以提高出口效益;在經歷連續多年高增長的機械及運輸設備類出口產品的企業應進行戰略性調整,即要在相關領域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產品選擇、開發和定位。因此,機械及運輸設備類出口企業在大規模引進先進技術的同時,要充分利用并提高自主研發體系在某些研究領域的優勢,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體系,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在機械及運輸設備類產品出口方面應向深加工產品出口和成套設備出口方面轉變。
總之,要提高我國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國際競爭力,要優化我國的出口結構,以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最終實現我國經濟的穩定、健康、持續的增長。
- 上一篇:思想是行動指引者
- 下一篇:支行副行長競職演說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