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3 01:05: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城鄉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城鄉1+1教育共進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推行城鄉“1+1”共進學校管理體制工作動員大會,目的就是為了高度統一思想,明確職責任務,切實有效地推進我區城鄉教育均衡協調發展,使更多的農村學校盡快發展成為優質學校,從而滿足老百姓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剛才,建平書記宣讀了《實施方案》,三位校長代表“聯姻”單位分別作了表態性發言,震洲局長就如何貫徹落實好城鄉“1+1”共進學校管理體制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深刻領會推行“1+1”共進學校管理體制工作的重要意義
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堅持教育公益性質”,“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這是我黨第一項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寫入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充分表明了黨中央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也給我們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推行城鄉“1+1”共進學校管理體制,正是貫徹十七大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關注區域教育均衡協調發展,關注教育自身內涵發展的具體體現,是創新教育管理體制和發展模式的新思路、新舉措,也是一項光榮的政治任務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近年來,我們高揚“樹正氣、講團結、求發展、建強區”的主旋律,全面落實教育工作的“兩項任務,三大戰略”,整體辦學水平穩步提升,學校布局趨于合理,以往農村學校“小散低差”的狀況大大改觀。但與城市化進程相比,我區教育優質化發展步伐仍相對滯后,城鄉差距仍很大,特別是在農村中小學,教育質量還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于優質教育的強烈需求。如何實現農村學校在較短時間內有較大改觀,使得城鄉教育在較高平臺上得以均衡發展,是需要我們認真研究的課題。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在廣泛調研、充分醞釀、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我們決定,在我區部分城市和農村小學推行“1+1”共進學校管理體制改革,城鄉學校互助結對,就如何促進城鄉教育共同發展進行有益的探索。其主要目的就是發揮城市學校辦學理念、管理思想、教育資源、師資力量等方面的優勢,進行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的交流與扶持,使受助農村學校接受城市學校的影響和輔射,同時,城市學校通過交流協作,不斷汲取農村學校艱苦創業的精神力量,進一步發揮自身潛在的創造力,拓寬學校發展的空間,最終實現共同發展。
城鄉視野中的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教育的外部關系規律表明:教育必須與社會發展相適應,教育要受政治、經濟、文化所制約并對政治、經濟、文化起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的作用日趨重要,尤其是高等教育可以直接參與到生產、研發和輔助決策中。“多少世紀以來,特別是在發動產業革命的歐洲國家,教育的發展一般是在經濟增長以后發生的。現在,教育在全世界的發展正傾向先于經濟的發展,這在人類歷史上大概還是第一次。”
作為學歷教育的最終端,高等教育在近現代歷史上始終處在教育發展的風口浪尖上。19世紀初,以柏林大學為代表的德國大學改革運動取得巨大成功,史家稱“柏林大學的創辦像一個燃燒點發出耀眼的光芒,一切光線都從這里發出。”這使得“德國的工業革命的進程在歐洲幾個主要的國家中是最快的,它極大的改變了1870-1914年的德國社會。”
19世紀末還是荒蠻地帶的加利福尼亞州在20世紀末成為美國第一大農業州、第一大工業州、第一大娛樂事業州、是高新科技最重要、最集中的地方,生物科技永遠是走在最前面,導致美國經濟中心在從東部向西移,該州得益于伯克利、斯坦福等幾所大學推動的硅谷高新技術區發展。
“9·11事件”的發生又使高等教育增加了一個新的使命———把不同的文化放在大學這一平臺上進行融合。這是高等教育的第四大使命,這個使命使得大學的國際化程度開始大幅度提高。在美國現展史中每次自感遭遇到重大危機,都是從教育中找問題,每次都是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入,而且成效屢試不爽。因對高等教育的重視,使其一次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二戰后,發達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一個共同趨勢是將高等教育擺到國家安全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地位,而發展中國家則將高等教育作為本國經濟、社會發展視為共同追求的目標。
二、高等教育:統籌城鄉發展的智力支撐
教育公平視野下城鄉小學體育教育發展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大力倡導教育公平理念,從而實現城鄉小學教育的教育公平。小學體育是小學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學生的體質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對當下城鄉小學體育教育發展狀況進行了概述,接著分析了城鄉小學體育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推進城鄉小學體育教育均衡發展的舉措,希望能對城鄉小學體育教育的均衡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教育公平城鄉小學體育教育均衡發展
一、當下城鄉小學體育教育發展狀況概述
城鄉小學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小學體育教育也不例外。首先,城市小學有著先進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標準化的體育運動場所,然而鄉鎮小學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體育運動場所,而是隨意劃分某一區域來作為學生體育活動的地點,并且防護措施也不夠完善。其次,很多鄉鎮教師對體育課程不重視,甚至用其他的主課去代替體育課,學生只為了應試考試努力,忽視了體育素養的培養。當下城鄉小學體育教育存在較大差異,這和教育公平的理念相背離,對學生的發展、素質教育的推進和整個國家的教育事業的發展都極為不利。所以,縮小城鄉小學體育教育的差距,使城鄉小學體育教育均衡發展,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城鄉小學體育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原因分析
1.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由于現在的現狀是鄉鎮小學的文化課教育的程度落后于城市小學,因此鄉鎮小學都在加大力度進行文化課的教育,盡力縮小城鄉文化課教育的差距,因此便忽視了體育教育,大多數小學都存在體育課上文化課的現象。并且因為鄉鎮小學過于強調文化課,著重提高學生的成績,從而不把體育納入成績的考核范圍內,因此對導致體育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小,甚至淡忘了體育課。但是鄉鎮小學過于追求文化課的教育,學生學習壓力大,往往獲得適得其反的效果。并且學生一味進行文化課學習,身體得不到好的放松,使身體的素質大大下降,更不能進行很好的學習,因此形成惡性循環,成績和身體素質都不能盡如人意。
城鄉教育推動農村教育發展交流材料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堅持與教師自身建設相結合,促進內涵發展;堅持與加強農村教育相結合,促進均衡發展;堅持與規范教育收費相結合,促進和諧發展;堅持與優化教育結構相結合,促進協調發展;堅持與推進素質教育相結合,促進科學發展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從事教育活動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師風,就是教師從業的職業道德作風、強師能要求教師刻苦鉆研、嚴謹篤學,做到熱愛自己的職業,以能做一個人民教師而備感自豪,踏踏實實從教,從從容容做師、積極開展送政策、送設備、送溫暖、送技術、送服務的“五送”活動,啟動“一托二、一托三”教育幫扶工程、積極推動標準化學校建設、加強遠程教育設施設備建設,通過對農村中小學教育技術大裝備投入、拓寬農村教育平臺,采取政府貸款、社會捐資助學等形式盡力做好“一幫一互助結對”活動、建立城鄉教師合理流動機制、縣堅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以規范教育收費為突破口,促進和諧發展、職業教育面臨教育辦學規模嚴重不足,“雙師型”教師嚴重匱乏,專業設施設備嚴重奇缺等矛盾和問題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當今時代,是一個發展的時代,一個競爭的時代,一個強者的時代。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擁有我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擁有民族核心品牌。品牌,成了我們價值的追求,實力的象征,交往的名片。曾幾何時,*教育在渝東南片區獨占鰲頭,無論是教育規模還是教育成果都是渝東南片區的一張名片。重慶直轄后,渝東南片區很多縣奮起直追,教育事業蒸蒸日上。*教育也面臨著諸多新問題,如何振興*教育,重塑*教育形象,是擺在縣委、政府以及教委一班人面前的一個大問題。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縣針對渝東地區農村教育均衡發展不足、教育結構參差不齊、辦學行為認識不夠等制約和影響教育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提出了以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以制度建設為重點,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全面提高“普九”水平,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狠抓行風和師德師風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堅持以“五個結合”為抓手,力促“五大發展”,著力打造渝東品牌教育,走科教強縣之路。
一、堅持與教師自身建設相結合,促進內涵發展
在去年的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對全國廣大教師提出了四點殷切希望: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刻苦鉆研、嚴謹篤學;勇于創新、奮發進取;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總書記的希望蘊含了教師應具備的素養,包涵了一個合格教師的全部內涵,即師德、師能、師風、師魂。充分反應了教師這個特殊群體的共同理想和愿望,也是教師個體和群體需要一生為之奮斗的從教境界。*縣把抓好師風師德建設作為促進教育科學發展的實踐載體。
一是鑄師德。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從事教育活動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有道是“立人先立德,樹人先樹品”。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行為習慣是所有發展與成功的基礎。為此,*縣教委每年積極開展“師德標兵”評選活動,以充分發揮典型教師示范帶動作用,號召全縣廣大教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以身作則、關愛學生,做一名師德高尚的教師。
教育局城鄉統籌教育工作半年總結
縣教育局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的工作要求,將**年確定為“項目·內涵”發展年,堅持一手抓災后重建,一手抓內涵發展的工作思路,扎實推進各項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災后重建進展順利
全縣學校災后重建共規劃建設項目32個,其中,新建學校6所,部分新建學校26所,新征用地411畝,總建筑面積23萬余平方米,爭取各類災后重建專項資金投入7億余元。
目前,災后重建各項工作進展順利。一是全縣32個災后重建項目已全部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并先后進入裝飾和總平施工。7月中旬將對銀都學校、安仁鎮學校建設項目進行竣工驗收。至8月底,其余災后建設項目將陸續完成并移交使用,按建設進度要求,全縣學生將于9月份順利搬入永久性校舍學習。二是校舍維修加固工作已于3月底全面完成,共計維修加固校舍12萬平方米。三是搶抓災后重建的發展機遇,積極爭取了中央、省、市教育教學設備重置資金5000余萬元,對全縣學校進行現代教育教學設施、設備配置。目前已進入政府采購程序,預計在12月底前全面完成全縣學校的教育教學設施、設備重置。災后重建完成后,將極大地改善全縣學校辦學條件,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為我縣推進教育信息化、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統籌城鄉措施有力
半年來,縣教育局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統籌城鄉發展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積極增添舉措,不斷推進城鄉教育協調均衡發展。
教委優化城鄉教育改革計劃
年,全區教育工作堅持以黨的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建設“500億”和建設市普通教育強區、北及三峽庫區教育高地和三峽庫區職教基地的總體目標,標準化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化推進非義務教育,結構化推進職業教育,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教育。
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教育事業健康和諧發展
1.將科學發展觀作為教育發展與管理的思想基礎和行為基礎。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契機,堅持解放思想,突出實踐特色,深入學習宣傳黨的教育方針、政策,遵循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形成推進教育科學發展的的保障制度,在優化城鄉教育規模結構、提高城鄉教育質量效益、提升農村公共教育服務水平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推動學習實踐活動取得實效。
2.按時間和進度要求編制完成《中長期城鄉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全面推進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各類教育編制的總量控制根據全區常住人口發展趨勢、農村改革走向、農村交通改善等因素測算;編制的空間分布按照當期城鎮化率和年均1%的城鎮化增長率計算城區人口、集鎮人口、農業人口分布;編制的單元按照城區以組團,農村以鄉鎮進行,1.5萬戶籍人口以內的鄉鎮則組合規劃。編制的標準為現行學校舍標準和設備設施配置標準。繼續推進改革城鄉教育布局結構,實現城鄉教育資源優化配置市市級實驗項目。
3.貫徹落實各類有關法律法規,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堅持抓好3月、8月的法制宣傳月和“12.4”法制宣傳日活動;組織好全區教職工的法律考試;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加強法制副校長隊伍建設和管理,深入開展“法律進學校”活動,指導學校多形式開展法制教育,做到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和經費“五落實”,切實增強學生民主法制意識;扎實推進依法治教,以創建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動為載體,指導學校創建市級依法治校示范校;啟動區級依法治校示范校創建活動。
4.加大教育經費籌措力度,提高教育發展保障水平。繼續拓寬教育經費籌措渠道,加大向中央、市級財政、對口支援爭取經費的力度,力爭常態性投入達到3.5億元以上,全面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大幅度消減教育債務。改善教育投資結構,增大教育投入,建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加大學校教育債務管理力度,對學校現有債務進行清理核實,監管義務教育學校清償,對非義務教育學校新增投入進行債務風險評估,褒獎清償債務成績顯著的學校。做好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和基礎工作。
城鄉音樂教育比較分析
音樂是一門科學藝術,聽音樂不僅可以讓人得到愉悅和放松,同時還能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開發大腦思維,也正是因為這些益處,音樂也被放到小學階段必學的課程當中。具有極強音樂天賦而主課成績差的學生就可以在以后的考試中選擇藝考,成為藝術生,對以后的就業來說也不是問題。可是,大部分的音樂大師和藝術生都是來自城鎮的,只有小部分是來自農村的,是什么原因導致這樣的現象出現呢?接下來我就來分析一下農村與城鎮的音樂教育區別。
一、家長意識差別
出現這樣的首要因素就是農村家長的教育思想觀念與城鎮的家長不同。在農村生活的家庭接觸到的娛樂方式很少,農村的家長大部分要不是在外工作,沒時間教育學生,就是從事種植行業,對音樂的了解少。這樣的工作雖然得到的報酬較高,但是卻非常地辛苦,家長就會產生一個觀念,要讓學生以后找一個輕松高薪的工作,所以就要求學生要考取好的大學,更偏注重學生主科成績的培養。就算學生的音樂天賦極高,家長也會因為教育觀念的不同而下意識地拒絕學生學習音樂,而且學習音樂的費用大,使得家長更加不愿意讓學生去提升音樂水平。反觀城鎮的家庭,他們的教育思想更先進,懂得要想出人頭地不是只有學習成績好這一條道路可以走,所以,城鎮的學生擅長哪方面的技能,家長就會花時間、花錢幫助他們學習。我是一位城市音樂教師,我們班有一位音樂天賦極高的學生,肺活量好,聲音優美,而且還能飆高音,加上這個學生成績不好,但是對音樂卻情有獨鐘,經常練習唱歌,還愛吹口琴,我想推薦這位學生到音樂機構學習,可是,他的父母對這件事完全不同意,擔心學生到外面別人欺負,再加上是女學生,家長也不愿意花錢去培養,就想以后找人嫁了,我也沒有辦法,只能用自己所學教育這位學生。
二、農村與城鎮的經濟差別
農村的交通和地形不便,導致與城鎮的經濟差距也越來越大,從而影響教育水平的差別。農村學校的音樂設備極度缺乏,使得音樂教師的教學方法受到限制,教師資源也少,一個教師要上許多班級的音樂課,任務量增加,教師容易疲憊也導致教學質量降低。而城鎮的學校不僅專門設置一個教室給學生上音樂課,而且里面的設備齊全,音樂器具大部分都有,而且教室空間大,可以讓學生在這樣的音樂環境下自由學習,而且配備的教師也都是經過很好的培訓。所以,經濟不同,無法給予好的教學條件一直是農村音樂教育最難解決的問題。我們的教學環境,沒有多媒體教學,上課基本都是圍繞書本的內容講,完全是理論知識,學生沒有得到實踐的鍛煉,音樂技能自然就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在小學階段音樂技能就被城鎮的學生遠超,輸在起跑線上,再往后的學習里也很難再追回來。
三、農村與城鎮見識的區別
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優化進路透析論文
[摘要]我國城鄉教育資源配置表現出總量短缺和結構失衡的特點,在優化城鄉教育資源配置中政府應起基礎性作用。應該從加大農村教育經費投入、加強農村師資力量建設、改善農村教育辦學條件、實現城鄉教育資源共享、深化城鄉教育體制改革、拓寬城鄉教育融資渠道等方面采取具體措施,優化城鄉教育資源的配置。
[關鍵詞]城鄉教育資源優化配置
教育資源配置實際上也就是把整個教育資源視為一種稀缺資源,既然教育資源也是稀缺,那么人們就必須做出選擇,也就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已經既定的教育資源去發展教育事業,提供教育服務產品,更好地滿足人們對教育的需求。同樣這種選擇也就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即“生產什么樣的教育產品”、“如何生產這些教育產品”、“為誰生產教育產品”。第一個問題可以理解為生產什么樣的教育產品,各生產多少是合理的,也就是社會應該提供什么類型的教育產品、各提供多少才能更好的滿足教育需求?第二個問題也就是用什么方法來生產市場需要的教育產品,實際就是如何對資本、勞動、土地、企業家才能等各種生產要素進行組合,這幾種生產要素如何合理投入?第三個問題就是生產出來的教育產品如何分配,按照什么原則分配給社會成員?正確理解經濟學意義上的資源配置內涵,是進行城鄉教育資源優化配置分析的基礎。
一、城鄉教育資源配置現狀
分析城鄉教育資源配置現狀,實際上就是要分析為什么要進行城鄉教育資源優化配置?這個問題的根源在于教育資源如同其他經濟資源一樣也是稀缺資源,所以必須對稀缺的教育資源進行選擇。目前城鄉教育資源配置現狀可以從總量和結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城鄉教育資源總量短缺、結構失衡。
第一,城鄉教育資源配置總量短缺。可以說教育投資短缺是個全球性問題,但在中國由于人口眾多,“窮國辦大教育”的事實使教育投資短缺問題更為突出。可以從兩個方面論證這個觀點:首先,可以從公共教育經費總量得到說明,據楊東平的研究,近些年我國年度公共教育經費一直維持在170億美元左右,約占世界公共教育經費總數的1.5%,而這1.5%比例的公共教育經費,卻用于培養占世界20%的教育人口,即大約2.4億全日制在校學生的教育。因此從世界角度來看,我們不可以不說我國是在以極不對稱的經費維持著眾多的教育人口。其次,可以從公共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得到說明,這一指標更能反映出一個國家教育經費投入的整體水平。1993年制定的《中國教育發展和改革綱要》提出:“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本世紀末達到4%”,而實際情況是,據楊明研究,1992年發達國家除日本和西班牙外,公共教育經費占GNP的比例都在5%以上,其中挪威等均在7%以上,發展中國家平均為4.2%,最不發達國家平均為2.8%。而我國公共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比例為2.0%。另外根據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報告課題組的研究,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1991年為2.86%,此后持續下降,最低為1995年的2.41%,2002年回升到3.32%以后,又開始下滑,2004年下滑到2.79%(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調高了2.3萬億元)。教育資源配置總量嚴重短缺是當前城鄉教育發展的一個關鍵性的制約因素,現在我們出發點就是在這樣的資源配置總量短缺背景下來考慮城鄉教育資源的協調與優化。
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策略探析
摘要: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綱領文件全面指導學前教育的發展,但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本文針對城鄉學前教育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利用互聯網思想和技術,探索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的對策,促進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策略
一、國內城鄉學前教育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越來越重視學前教育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學前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綱領文件全面指導學前教育的發展。據筆者統計,2007年至今,從國家層面了10份相關指導性文件。隨著二孩政策的逐步實施,學前教育成為了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熱點需求,各種學前教育機構及周邊產業蓬勃發展,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培訓機構迅速成長,對促進學前教育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目前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現狀仍然不容樂觀。在城鄉地區,普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學前教育機構數量不能夠滿足當前家庭需求,機構內辦學條件設施陳舊,教學水平差異性大,教師待遇差異大或待遇偏低,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落后,缺乏評價標準,教學信息化發展參差不齊等。另外,貧困地區幼兒的低入園率水平偏低,多主體辦園的局面管理比較混亂,各級地方政府對幼兒園的管理還不夠重視等問題,也制約了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
二、制約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的成因分析
從目前城鄉學前教育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來看,我國學前教育均衡發展形勢比較嚴峻,面臨的問題比較復雜。筆者從服務家庭、服務社會、服務政府的角度展開研究。總的來說,制約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的因素分為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一)客觀因素。(1)經濟因素是制約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根本因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雖說學前教育機構不能算是上層建筑,但他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當地經濟的發展。對比一些東南沿海地區就能明顯發現,經濟越發達的地區教育也越先進,教育也先進,經濟也就越發達,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鄉村地區的學前教育更多地依賴政府財政支持,這就意味著不可能有太多的空間發揮學前教育機構的主觀能動性。(2)政策因素是制約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導向因素。城鄉政策壁壘問題是困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國家在推行新的戶籍政策,旨在打破這種壁壘約束,解放資源,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的教育公平。但目前依然在人員編制、辦學性質、監管職責分工、財政支持等方面存在政策導向差異,導致不均衡現象。(3)人口因素是制約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直接因素。鄉村地區的學前教育機構毛入學率遠低于城市地區,一方面農村地區人口流失嚴重,學齡前兒童人數總是偏少,另一方面,近年來,留守兒童問題是鄉村地區的突出問題,對于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鄉村地區正在摸索前進,目前看來,并沒有比較成熟的機制和辦法來徹底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造成了鄉村地區學齡前兒童基數比較入學人數相對較大的情況。入學率偏低鄉村學前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客觀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鄉村地區廣大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低,造成學前教育氛圍不夠濃厚不夠嚴肅,不利于兒童的成長。(二)主觀因素。本文講的主觀因素,主要是指人的因素,即教師和家長的因素。(1)教師是制約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關鍵因素。筆者發現,城鄉學前教育機構管理水平、教學質量、教師信息化素養差距大等問題比較普遍。通過座談走訪,筆者總結出關于這些問題的影響因素有教師的學歷背景、待遇、發展空間、評價考核辦法、職業道德、業務能力等。從事學前教育的教師對于學前機構的所提供的平臺有一定的期待,往往鄉村地區的學前機構留不住優秀人才。人才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另外,鄉村地區現有的教師,在從事專業工作的同時,業務能力提升發展機會比較少,教師從業的初衷無法得到凈化,認為學前教育工作就是哄孩子,只要孩子不哭不鬧就可以,這樣的想法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鄉村地區迫切地希望能夠留下專業的教師。從學前機構想方設法“留住人”到教師想方設法“想留下”之間還有很長的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大膽嘗試,發揮各方力量,盡快實現夢想。(2)家長對學前教育的認識、認可等觀念因素是制約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潛在因素。城鄉地區家長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和認識存在著顯著差異。家長對學前教育是否重視直接關系著兒童在學齡前期間接受到的教育質量。筆者發現,城市的學前教育周邊機構、及師資培訓機構發展比較成熟,幾乎在每個居民小區內或者附近都會有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智力開發訓練、體能訓練等這樣的機構,家長們比較認可這樣的機構學習模式,能夠比較主動地給孩子提供這樣的平臺。但相比較鄉村地區,這樣的機構就比較少見,鎮上可能有,村里幾乎沒有的局面很普遍,因為家長覺得孩子上這樣的機構就是玩,在哪兒玩兒不是玩兒,不用浪費錢在機構里。所以,鄉村的孩子很少有這樣的機會,能夠在學齡前進入學前教育機構。這些潛在地拉大了城鄉學前教育質量的差距。
城鄉幼兒教育均衡發展探討
摘要:伴隨我國城鄉地區經濟建設發展距離持續增加,幼兒教育不均衡性更加嚴重。幼兒教育是幼兒培養的啟蒙階段,對其今后能否健康成長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城鄉幼兒教育如何均衡發展展開進一步分析,對優化幼兒教育水平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城鄉;幼兒教育;均衡發展
1幼兒教育均衡發展內涵
孩子享受均等教育是其享有的合法權益,為此應確保其享受到均衡的教育環境、師資配備,進而實現充分發展。幼兒教育均衡發展需要利用法規體制保證適齡幼兒享有相同的學習權力,政府應為幼兒們創造公平的受教育條件,秉承公正客觀的態度,利用合理科學方式,確保教育效果均等性,該過程核心便在于配置資源的合理均衡。通常來說,均衡性幼兒教育涵蓋三個層面,即教育過程、機會以及結果的均衡平等。
2城鄉幼兒教育非均衡狀況
縱觀當前城鄉地區幼兒教育現狀不難看出,其呈現出非均衡狀態,首先起點便存在差距。這是由于城鄉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使得幼兒教育出現差異。農村地區幼兒無法享受更為優質良好的學前教育,一些地區甚至出現幼兒沒機會享受學前教育的問題。相反,在城市經濟發達區域,幼兒則可達到全部入園的狀態。由入園率水平我們便可明確,農村區域幼兒入園水平始終低于城市區域,這對我國學前教育發展質量形成了負面影響,嚴重阻礙了學前教育快速前進的步伐。另外,城鄉地區幼兒教育平等性也呈現出不均衡的問題。當前,教育機會、實踐過程與最終結果的平等成為幼兒教育建設發展體現最大差異的環節。由于城鄉地區幼兒教育層面呈現鮮明的差異性,例如農村家庭認為孩子年齡較小可不進行正規教育,自然發展的陳舊觀念仍舊普遍存在。加之,教育單位長期發展進程中的不斷精簡與合并,使得幼兒沒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就近入園,令他們無法享受更加良好的幼兒教育,甚至不具備受教育的機會。從結果層面來說,城鄉幼兒教育早已體現出非均衡性,具體是幼兒們在受教育后標準水平包含明顯差別,而入園準備則是重要表現。通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農村地區幼兒入園準備與城市地區幼兒相去甚遠,后者無論是認知水平、學習方法、語言能力、個性特征上均優于農村兒童。該類入園準備差別致使農村兒童同城市兒童很難實現同步成長。為真正縮短城鄉教育教學差距,我們應由基礎環節出發,幼兒教育應變成普遍受關注的重要環節,進而實現最終的教學管理、收獲成果的公平性。不同經濟以及文化環境下,幼兒入園準備將對其未來成長發展形成極其明顯的影響,國外發達區域更加注重幼兒學前教育,同時投入較多精力。我國當前雖然漸漸重視學前教育均衡性,然而各級政府單位由于投入經費并不均衡,因此也成為幼兒學前教育不均衡發展的重要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