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投入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0 18:48:5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財政投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等教育財政投入分析論文
一、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評價的內涵
高等教育財政投入即是指政府對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財政撥款。包括兩項內容,一項是預算內教育經費(教育事業費撥款、基建撥款、科研經費撥款、其他經費撥款);一項是各級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稅費(城市教育附加費、農村教育事業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企業辦學校教育經費、校辦產業、勤工儉學和社會服務收入用于教育的經費)。
財政投入的績效評價是現代財政基礎評價理論發展和實施提高教育財政投入效率實踐探索的結果。當前公認的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評價的核心目標,就是在高等教育資源投入總量不足的條件下,要求高等教育財政投入能科學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財政資源,從而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及與市場的協調能力,保障高等教育目標的實現。其評價的基本原則為經濟性原則、效率性原則和有效性原則。
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除直接效益之外,絕大部分表現為間接效益,即教育項目的產出——各級各類畢業生進人生產崗位后高效率工作而為社會多創造的價值,即畢業生的工資進行計算,具體涉及:經濟和收益的增長、收入差距的縮小、經濟行為的改善和教育的外部效果。如何讓有限的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發揮最大的教育效益,一直為各國政府所關注,其間對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考核顯得尤為重要。
二、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評價的現狀與問題
使用現有的績效考核指標并結合上述的產出模型對我國的高等教育財政投入進行考核,筆者發現了如下問題:1.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的產出效率偏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與勞動力相比,教育資本的產出彈性是0.023,遠遠低于勞動產出彈性1.134。這一結果一方面說明高等教育財政投入仍然欠缺,仍然是制約高等教育產出擴大的瓶頸;另一方面,實際到位的財政投入中用于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的比例較高,使資本投入的效益短期內難以顯現。2.高等教育的效益較強地依賴于專任教師比例。在我們的投入產出模型中,α=0.023。如果以專任教師總數替代普通高等學校教職工總數,那么我們得出的α>0.023。即在高等教育的勞動投入中,專任教師對高等教育產出的影響更強。換言之,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的效益隨著高校專職教師的增長而增長。
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研究論文
公共財政的危機已是全球高等教育面臨的共同問題,如何讓有限的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發揮最大的教育效益,一直為各國政府所關注,其間對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評價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評價的內涵
高等教育財政投入即是指政府對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財政撥款。包括兩項內容,一項是預算內教育經費(教育事業費撥款、基建撥款、科研經費撥款、其他經費撥款);一項是各級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稅費(城市教育附加費、農村教育事業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企業辦學校教育經費、校辦產業、勤工儉學和社會服務收入用于教育的經費)。
財政投入的績效評價是現代財政基礎評價理論發展和實施提高教育財政投入效率實踐探索的結果。當前公認的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評價的核心目標,就是在高等教育資源投入總量不足的條件下,要求高等教育財政投入能科學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財政資源,從而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及與市場的協調能力,保障高等教育目標的實現。其評價的基本原則為經濟性原則、效率性原則和有效性原則。
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除直接效益之外,絕大部分表現為間接效益,即教育項目的產出——各級各類畢業生進人生產崗位后高效率工作而為社會多創造的價值,即畢業生的工資進行計算,具體涉及:經濟和收益的增長、收入差距的縮小、經濟行為的改善和教育的外部效果。如何讓有限的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發揮最大的教育效益,一直為各國政府所關注,其間對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考核顯得尤為重要。
二、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評價的現狀與問題
財政投入效益的傳導機制詮釋
[摘要]農業財政投入的經濟效益顯著,且短期波動和臨時沖擊均會帶來持續的影響從長期來看,農業財政投入對社會與生態效益的提升具有良好的、漸進的推動作用。相關部門應進一步采取措施,優化財政投入結構,提高財政投入效益,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良性互動。
[關鍵詞]農業財政投入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
一、引言
“為了遏制城鄉差距的擴大,2002年中共十六大在制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的同時,針對城鄉二元結構提出了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方針”,各地各級政府紛紛開始探索縮小城鄉差異的統籌發展之路。其中,促進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是統籌城鄉的重要途徑。從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來看,規模化、產業化經營是提高農業效益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農業具有投資周期長、風險高、收益低等特征,使得對以追逐高投資回報率的市場主體吸引力不足,財政不得不成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主導力量,并以此引導社會資金進入。隨著城鄉統籌的不斷推進,各地政府持續加大農業財政投入力度,在此背景下,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研究農業財政投入取得的效益及其傳導機制,對合理安排財政投入,使其切實發揮對社會資金的引導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國內對農業財政投入的研究始于改革開放以后,國內學者在強調農業基礎地位的同時,開始關注財政投入與農業發展的關系問題”(孫美玉,2007),即著手研究農業財政投入的效益。從目前相關研究成果來看,一些學者著重關注經濟效益,如石愛虎和霍學喜(1996)、孫良(2002)、馬樹才和李華(2003)等:另外一些學者則采用比較分析方法,通過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揭示農業財政投入與效益的關系,如李嘉曉和羅劍朝(2004)、侯石安(2005)等。筆者認為,立足于農業的持續發展,對農業財政投入的經濟、社會與生態三類效益的關注不可偏廢,且不僅應關注投入與效益的關系,還應進一步研究其背后的傳導機制。因此。本文在以往研究文獻的基礎上,試從動態角度對財政投入效益及傳導機制進行分析,即從單位根檢驗人手。運用協整分析方法,研究農業財政投入所取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通過建立誤差修正模型分析投入效益的長期均衡與短期波動通過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分析,掌握農業財政投入變動對三類效益的影響、傳導機制和持續效應。
二、模型及方法
新農合醫療制度均等化財政投入
從2003年開始,濟南市選取章丘市作為濟南市新農合的試點地區,并逐步推廣,至2011年,在全市構建起了政府財政補助加農民個人繳費,以縣(區)為統籌單位,主要解決農民大病就醫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與新農合制度全面推開之前相比,財政對于新農合的投入力度有了極大的提高,這也從濟南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醫療和保險實行政府相同財政補助的政策中體現出來。2011年,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政府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與新型農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的政府補助標準相同,體現制度設計者一開始就意識到醫療保險城鄉財政補助均等化的重要性。與之前老農保片面強調農民個人繳費,忽視政府責任的做法相比,無疑體現了政府財政體制加大向鄉村傾斜的趨勢。
但是,探究新農合的財政投入的公平性,我們不能僅從投入財力的單純數字增長以及城鄉財政補助標準均等化的角度,而應該從建國以來長期實行城鄉二元體制,長期強調以犧牲農村為代價發展城市而造成的對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和農民醫療保障的歷史欠賬的角度深入分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政府財政投入的實質公平性。
建國以來,特殊的國情,導致我國無法像西方國家那樣通過海外殖民實現資本原始積累,而不得不通過城鄉剪刀差的方式,通過統購統銷低價購買農民糧食,然后在向農民高價銷售工業品的方式,為我國工業發展積累資金。與此相對應,在政府的財政醫療投入上,也實行重城市輕鄉村的政策取向。城市醫療機構的建設和城市居民的醫療保障有國家承擔,而在農村地區,則主要由農民自己出資。顯然,這種長期重城市輕農村的做法是不符合公平理念的。
為了更直觀的分析,我們參考了濟南市2010年統計年鑒,并將濟南市及分區縣的衛生機構數,床位數,人均床位數等作為考量指標。根據年鑒,市區擁有各類衛生機構3088家,占全市的60.7,%,為平陰縣的12.7倍,濟陽縣的4.4倍,商河縣的11.3倍。而且在這些衛生機構中,濟南市區醫院數量占市區衛生機構的比例為5.7%,而平陰縣的這個數字為1.7%,濟陽縣為0.2%,商河縣為1.1%。市區擁有醫院178家,占全市醫院數量的90.8%,為平陰縣的44倍,濟陽縣的89倍,商河縣的59倍。市區擁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數量224家,占全市(252家)的89%,是平陰縣的37.3倍,濟陽縣的112倍,商河縣的56倍。市區擁有床位數(包括各類衛生機構)24098張,占全市的75.4%,為平陰縣的21.5倍,濟陽縣的21.7倍,商河縣的23.1倍。市區千人擁有床位數為6.92張,為平陰縣的2.3倍,濟陽縣的3.4倍,商河縣的4.1倍。市區每千人擁有醫生數為3.91人,為平陰縣的2.5倍。濟陽縣的2.9倍,商河縣的3.9倍。以上這些還只是從數量進行比較,而實際中,由于醫療設施的差距衛生人員的學歷水平和醫療水平而產生的居民享受的醫療服務質量的差異上沒有計算在內,如果把這些質的因素也換算成數字進行考量的話,實際差距將遠遠大于以上我們做得比較。
概括起來,濟南市區同下屬縣在醫療資源投入和分布的不公平行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醫療機構數量城鄉間嚴重不均衡,過多的醫療機構分布在了濟南市區,導致基層各縣的醫療機構數量不足,城鄉分配失衡。這直接導致了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過程中缺乏強有力的醫療支撐。這體現濟南市城鄉醫療設施在量上的不均衡.
財政投入績效評價研究論文
[摘要]大眾化高等教育背景下財政投入的績效評價,不僅是公共財政管理體制下的緊迫問題,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財政支出效率、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資源、保障高等教育目標實現的有效途徑。本文針對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的現狀及績效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評價
公共財政的危機已是全球高等教育面臨的共同問題,如何讓有限的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發揮最大的教育效益,一直為各國政府所關注,其間對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評價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評價的內涵
高等教育財政投入即是指政府對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財政撥款。包括兩項內容,一項是預算內教育經費(教育事業費撥款、基建撥款、科研經費撥款、其他經費撥款);一項是各級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稅費(城市教育附加費、農村教育事業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企業辦學校教育經費、校辦產業、勤工儉學和社會服務收入用于教育的經費)。
財政投入的績效評價是現代財政基礎評價理論發展和實施提高教育財政投入效率實踐探索的結果。當前公認的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評價的核心目標,就是在高等教育資源投入總量不足的條件下,要求高等教育財政投入能科學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財政資源,從而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及與市場的協調能力,保障高等教育目標的實現。其評價的基本原則為經濟性原則、效率性原則和有效性原則。
財政投入與幼兒教育的公平性
摘要:幼兒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幼兒的教育質量及未來發展。當前我國相關教育發展綱要及條例的頒布,使得人們對于學前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我國幼兒教育普遍存在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財政投入的公平性是引起該現象的主要因素。本文從我國幼兒教育的現狀出發,分析財政投入與幼兒教育之間的關系,并從當前幼兒教育的財政投入問題出發,總結幼兒教育的財政投入改進方法,以促進我國幼兒教育的未來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財政投入;公平性
學前教育是公益性教育的一種,財政投入在學前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學前教育開展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幼兒教育的財政投入中存在較多的問題,使得學前教育發展不佳,難以為長久教育的發展提供動力。
一、財政投入公平性與幼兒教育之間的關系
(一)財政投入少引起幼兒教育問題我國幼兒教育普遍存在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財政投入少是引起幼兒教育問題的重要因素。多年來,幼兒教育在教育事業中關注度較低,關于教育的責任承擔問題尚未達成共識,進而使得各級政府對幼兒教育的政策及經費投入出現不公平現象。當前我國政府對幼兒教育的經費投入約占總教育經費的1.3%,與國外其他國家相比明顯較低,如泰國占16.4%,墨西哥占8.9%,且我國幼兒教育的經費主要來源為家長,政府投入較少[1]。
(二)財政投入不均勻引起幼兒教育問題當前我國財政投入不均勻狀況是引起幼兒教育問題的重要因素。當前我國的幼兒教育財政投入主要集中分布在城鎮機關幼兒園、公辦幼兒園,且以示范幼兒園為主。如在農業人口較多的縣城,幼兒教育的財政投入大多數給了縣級幼兒園,而對于鄉鎮以下幼兒園的財政投入較少,多處于缺乏狀況。一些研究統計結果顯示,當前財政投入中鄉鎮當地幼兒園比例約為17.7%,村辦幼兒園僅占15,7%。呈現出明顯的財政投入不均勻狀態。且當前許多農村幼兒園處于無財政投入狀態。幼兒進入不同類型的幼兒園,主要依據父母的社會職業、工作單位等,部分流動兒童甚至出現入園難問題,非戶籍所在地入公辦幼兒園時,需繳納高額的額外費用,進而使得許多幼兒教育機會出現不公平狀態,一些幼兒甚至缺失早期教育,影響幼兒的未來教育和發展。
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研究論文
[摘要]大眾化高等教育背景下財政投入的績效評價,不僅是公共財政管理體制下的緊迫問題,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財政支出效率、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資源、保障高等教育目標實現的有效途徑。本文針對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的現狀及績效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評價
公共財政的危機已是全球高等教育面臨的共同問題,如何讓有限的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發揮最大的教育效益,一直為各國政府所關注,其間對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評價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評價的內涵
高等教育財政投入即是指政府對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財政撥款。包括兩項內容,一項是預算內教育經費(教育事業費撥款、基建撥款、科研經費撥款、其他經費撥款);一項是各級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稅費(城市教育附加費、農村教育事業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企業辦學校教育經費、校辦產業、勤工儉學和社會服務收入用于教育的經費)。
財政投入的績效評價是現代財政基礎評價理論發展和實施提高教育財政投入效率實踐探索的結果。當前公認的高等教育財政投入績效評價的核心目標,就是在高等教育資源投入總量不足的條件下,要求高等教育財政投入能科學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財政資源,從而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及與市場的協調能力,保障高等教育目標的實現。其評價的基本原則為經濟性原則、效率性原則和有效性原則。
財政投入不足產生危機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我國高等教育投入體制的現狀;改進高等教育財政投資體制的建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高校財政危機問題日益走入公眾視野,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高等教育投入體制、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投入存在的問題、教育投入4%目標仍未實現、財政投入總體不足、財政投入結構不均衡、強化法律的保障與約束功能、增加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國家財政貼息補息、加大對高校貧困學生的資助力度、增強金融杠桿的支持、建立新型的高等教育財政撥款機制、舉辦民辦高等教育、鼓勵多種模式共同舉辦高等教育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筆者認為,高等教育陷入財政危機的最大原因當屬高等教育財政投入不足。應通過強化法律的保障與約束功能;增加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國家財政貼息補息;加大對高校貧困學生的資助力度;增強金融杠桿的支持;建立新型的高等教育財政撥款機制等方法改進高等教育財政投資體制。
【關鍵詞】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投資;改進
吉林大學自曝財政危機以來,高校財政危機問題日益走入公眾視野,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原因眾多,如國家財政支持不足、擴招、財務管理混亂、資金的有效利用率低,以及缺乏明晰的產權和明確的責任等,但高等教育陷入財政危機的最大原因當屬高等教育財政投入不足所致。
一、我國高等教育投入體制的現狀
(一)高等教育投入體制
縣計劃生育經費財政投入情況匯報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提高思想認識,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計劃生育工作;切實加大投入,為計生事業經費提供保障;加強計生事業經費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預算安排優先考慮計劃生育,支出撥付優先考慮計劃生育、全縣計劃生育經費投入分正常事業發展部分和國家確定的項目兩部分、根據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對計生經費按月及時撥付、改進和完善經費投入目標責任考核辦法、計劃生育主管部門根據國家和省市的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各項財務管理制度、認真執行計劃生育“四種手術費”免費制度、對實行計劃生育好的困難鄉、村和農戶進行重點幫扶、積極落實好獨生子女父母獎勵政策、獨女戶獎勵政策、村級計生專職干部補帖政策、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政策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近幾年來,**縣在財政支出上把計劃生育放在重要位置,切實加大計劃生育經費投入,為全縣計劃生育工作深入開展提供了可靠的經費保障。現將我縣幾年來計劃生育經費財政投入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提高思想認識,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計劃生育工作
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人口問題始終是制約我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有效地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產生了巨大影響。近幾年來,**縣財政部門充分認識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從有利于**發展的大局出發,切實加大財政投入,力促我縣計劃生育方面達到四個目的:出生人口素質明顯提高,出生嬰兒性別比趨向正常,育齡群眾享有基本的生死保健服務,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觀念和生育文化,從而達到造福全縣人民,推進社會穩定,促進我縣可持續協調發展的目標。
二、切實加大投入,為計生事業經費提供保障
加大計劃生育投入,確保人均計劃生育事業費投入達到規定標準,是財政部門的重要職責,也是貫徹執行全縣計劃生育總體部署的重要內容。
繼續教育財政投入探析
一、繼續教育的產品屬性
繼續教育產品具有混合產品的性質。一方面,這一產品能夠提高受教育者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提高其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能力,使社會受益,因此,繼續教育更接近于公共產品;另一方面,繼續教育在提高受教育者技能和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職業能力,使他們更容易轉換職業,得到升遷,獲得更高的報酬和社會聲譽,因此,它又接近于私人產品。繼續教育的教育形式、教育內容、教育對象極其廣泛。比如,黨政干部、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等類人員的進修提高,其主要受益者是社會公眾,其投資主體應是政府,此類繼續教育產品的屬性是公共產品。許多社會機構舉辦的各種職業證書、英語培訓等教育形式,其受益者更多的是培訓者個人,且培訓機構也得到相當高的收益,這種職業繼續教育產品更接近于私人產品,這類繼續教育的投資主體應該是被培訓者。繼續教育產品,其屬性可以由接近公共產品一直延伸到接近私人產品。
二、繼續教育的投入機制與存在的問題
1.繼續教育的投入機制。第一,國家有關繼續教育經費的規定。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2007年9月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一般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足額提取職工教育經費;從業人員技術素質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可按2.5%提取。”這為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提供了經費保障。第二,多元化的繼續教育經費籌措機制。我國已初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企業、社會、個人共同分擔的合理的投入機制。下一步的工作如下:一是借鑒世界各國的先進經驗,制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法律法規,保障他們接受教育的權力;二是明確企業投入責任,鼓勵企業建立以專門培訓和崗位培訓為特點的繼續教育;三是鼓勵社會機構從事繼續教育,鼓勵公民個人自費學習,建立相關主體在繼續教育經費投入方面的責任,形成合理的費用分攤機制。
2.存在的問題。第一,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由于繼續教育以政府行業部門投入為主,教育和財政主管部門缺乏對繼續教育財政的有效監督。一些國有大中型企業并沒有完全按照“一般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足額提取職工教育經費;從業人員技術素質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可按2.5%提取”的規定進行投入,導致國家財政性繼續教育財政投入不足。第二,繼續教育財政投入浪費嚴重。一些政府行業部門、國有大中型企業設立了教育培訓中心,但這些教育培訓中心實際用于教育培訓的較少,大量資金用于非教育設施建設。一些教育培訓中心設置豪華,名義上是教育培訓中心,實際上是娛樂餐飲旅游中心。第三,繼續教育的社會資金投入過于分散。繼續教育的社會資金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營利上。繼續教育是個廣闊的領域,許多投入繼續教育的社會資本熱衷于投資于熱門行業和領域,以營利為目的。除了少數社會教育結構具有較高的社會信譽和教學質量,許多社會教育機構沒有自己穩定的辦學方向,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
三、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