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基礎理論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6 08:42:4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會計基礎理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會計基礎理論

互聯網對會計基礎理論影響試析論文

[內容提要]隨著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出現了網絡公司等新經濟組織,同時利用電子商務進行網上交易成為企業的新時尚,這些都對傳統的會計基礎理論產生強烈的沖擊。本文論述了對傳統會計基礎理論的影響,并就其對策作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會計基礎理論影響對策

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運用國際互聯網和電子商務進行生產和交易,企業的經濟活動由此產生巨大的變化,這將對傳統會計基礎理論產生強烈的沖擊。本文論述了互聯網對會計基礎理論的影響,并就其對策進行了探討。

1、對會計主體假設。會計主體是指會計為之服務的對象,在傳統會計描述的會計主體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單位實體。而在基于互聯網的電子商務中,存在著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網絡公司、網上公司、網際公司,以及以信息資源為主導服務的信息中介服務公司。在會計上是否認定這些公司為一個會計主體?這將給會計主體假設產生影響。

這些形式新穎的公司是虛擬化了的,為完成一個目標,會在短時間內結合,形成一個新的公司主體,待項目目標完成后又立即解散。這與傳統的實體公司在組織形式和業務經營上存在明顯的差別,但在網絡上它又確實是一個公司,并且在經營著業務,會計行為上必定要對它經營著的業務進行質和量的反映。因此,應將傳統的會計主體假設變為相對會計主體假設,來確定會計為之服務的對象。

2、對持續經營假設。上述的網絡公司、網上公司、網際公司為了一個特定的目標,會在短時間內結合,形成一個新的公司主體,但項目目標完成后又可能會立即解散。這些公司沖破了傳統企業連續經營的框架,進行著不定期的經營活動,在可預見的將來可以即時解散,其各項會計要素也即時終結,等到為另一個特定目標而臨時成立公司時,這個公司或許已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公司了。因此,傳統的持續經營假設理論已不再作用于此類公司的會計行為。

查看全文

會計基礎理論結構探討

【關鍵字】會計基本理論公理化方法秩序穩健主義事實反駁

【摘要】如何構建會計基本理論的結構體系是貫穿會計發展史全部過程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文以自然科學完成理論構建所使用的公理化方法的起源觀念為基礎,結合會計學作為社會科學的自身特點,探討了公理化方法在會計應用中的可能貢獻并提出了用公理化方法重構會計基本理論結構的理論框架與具體思路;在此基礎上,以穩健主義在構建公理化的會計基本理論中的特殊作用為例,具體說明了會計基本理論公理化過程的實現途徑。

會計基本理論的結構問題貫穿于會計發展史的各個階段。理論方面,對于會計基本理論整體結構的宏觀認識有助于從總體上把握會計學學科的發展方向,深化對學科相關知識的理解。實踐方面,會計規則的質量不高是國內外眾多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即存在會計信息的規則性失真(吳聯生,2002),而會計基本理論中的諸多內容都直接影響著會計準則的制定方向。從會計理論中穩定的核心觀念出發,建立一個具有開放性的會計基本理論結構,使理論在發展完善過程中不斷與外部進行信息交換,將有助于解決會計信息規則性失真的問題。本文擬以自然科學完成理論構建所使用的公理化方法的起源觀念為基礎,結合會計學作為社會科學的自身特點,提出用公理化方法重構會計基本理論結構的理論框架與具體思路;在此基礎上,以穩健主義在構建公理化的會計基本理論中的特殊作用為例,具體說明會計基本理論公理化過程的實現途徑。

一、公理化方法的核心思想及其在會計研究領域應用的可能貢獻

公理化方法被廣泛地應用于自然科學獨立學科知識系統化的過程之中,是一種關于整理科學理論知識結構的方法論。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Euclid)在他的《幾何原本》中,從已有的相對分散的幾何學定理中選擇少量原始概念和不需證明的幾何命題作為定義、公理、公設,使之成為全部幾何學的出發點和邏輯依據,然后運用邏輯推理演繹得到其余所有幾何命題;歐幾里得由此創立的演繹體系稱為實質公理系統,而他用來對幾何學知識體系進行重構的方法就是公理化方法(張家龍,1983)。希爾伯特(David·Hilbert)后來進一步提出了形式公理系統,與實質公理系統相比,涉及的概念是未加定義而由公理加以刻畫的初始概念,對初始概念進行不同的解釋,一個形式公理系統可以有不同的論域②。從這個意義上講,它為公理化方法在社會科學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公理化方法的應用之一是利用形式邏輯建立學科理論知識的關系。關于形式邏輯在會計基本理論發展中的作用,利奧·A·施密特教授曾做過有益的探索。他提出,演繹邏輯是“通過顯示討論中的某一現象是一種公認判斷的特定例證或應用,從而形成結論的過程。公認判斷在專業上稱為大前提,特征事實的表述則稱為小前提。”而且,他還嘗試著列舉了三個會計方法中的大前提以及如何運用三段論式的演繹方法表述存貨計價的方法。他在研究中將演繹的方法引入會計學,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但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他僅僅看到在會計師的日常工作中的確存在著一些觀念性的公認的前提,而他們所做出的判斷又往往是基于某種前提的暗示,但是對于這種暗示的實質并沒有加以揭示。而且,他沒有具體解釋這些前提在會計基本理論結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理論本身發展所可能遵循的途徑。他的觀點還停留在對會計活動的直觀感受上,而尚未將其與公理學以及數理邏輯的研究成果相結合,上升為一種系統化的理性認識,因此也沒能指出會計學演繹方法的本質。

查看全文

財務會計基礎理論組成

美國會計學會1966年的《論會計基本理論》提出,會計理論研究可以起到四個方面的作用:確定會計的范圍,以便提出會計的概念,有可能建立會計理論;建立會計準則來判斷、評價會計信息;指明會計實務中有可能改進的一些方面;為會計研究人員尋求擴大會計應用范圍以及由于社會發展而需要擴展會計學科的范圍時,提供一個有用的框架。20世紀80年代以后,各個國家以及一些會計國際組織開始研究并且制定、財務會計概念公告,會計理論工作者希望會計理論能對會計準則的制定起引導或指導作用。目前,國內外會計學界討論會計理論結構問題的說法不一,大部分采用了理論結構概念框架的方法,即按照會計假設、會計職能、會計目標、會計準則、會計要素、會計環境、會計程序等構成來進行研究。

1財務會計的客觀內涵--會計職能

會計職能是指會計在經濟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和能發揮的作用,它是會計的客觀內涵。會計職能是與經濟發展不同階段對會計的要求密切相關的,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在經濟管理活動中的作用范圍不斷擴大,會計職能也將不斷增多。我國會計職能的研究是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受馬克思關于“作為對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總結的簿記”論述的影響,對會計職能基本傾向于“核算”和“監督”兩大職能。到20世紀80年代,又出現了從“一職能說”、“二職能說”直到“八職能說”以至“全職能說”并存的局面。但這些研究始終以馬克思對簿記的論述為基礎進行,沒有考慮會計實踐的發展,因此不利于會計理論結構內容的完善。

從現代會計發展趨勢來看,會計的職能應總結為“反映”和“管理”兩大職能比較合適。反映職能是指將會計信息向使用者進行充分的揭示和披露;管理職能是指會計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包括預測、決策、控制、分析等。會計反映職能和管理職能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反映職能是管理職能的基礎,為管理職能的發揮提供服務,管理職能是會計的固有職能,是會計的首要職能。實踐證明,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越高,對會計與管理結合的要求也越高,會計管理職能也就發揮得越充分。不同會計人員由于其崗位責職不同,一般地應分別發揮不同的職能,這就為監事會和會計委派制提供了理論依據。

2財務會計的工作要求--會計目標

會計目標是財務會計工作總的目的性要求,它是會計職能的具體化,往往作為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由于會計目標和會計職能的內在聯系,西方會計學界強調會計目標,我國會計學界則強調會計職能,這是由于對財務會計體系運行的目的不同造成的,是期望達到主觀要求還是發揮客觀功能。目前會計界普遍接受會計目標的概念,但不同學派對會計目標的理解也有不同。如“決策有用性學派”認為,會計目標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經濟責任學派”則認為,會計目標是反映和報告受托經濟責任及其履行情況。我國會計準則中會計目標的定義是:為國家有關管理部門、外部投資者以及內部管理部門提供會計信息。目前,世界各國大多采用決策有用性觀點,筆者也傾向于這種觀點。原因在于,財務會計理論結構問題的研究應具有前瞻性,應該從長遠觀點出發,以確保其框架的穩定和適用。

查看全文

知識經濟對我國會計基礎理論體系影響論文

一、會計原則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在堅持傳統會計核算原則的同時,又要符合其獨特要求,拓展或改變部分原則內涵。歷史成本原則顯得不合時宜,在盡可能的情況下應采用某種形式的市場價值,混合使用兩種或多種計量基礎,完整地反映企業會計信息;相關性原則要做到對外對內報告并重,對外部投資者、債權人和內部經營者都要快速提供相關信息資料,滿足多變環境的要求;為利于反映現金流量信息,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等因素,適應現實經濟中的衍生金融工具等經濟事項,權責發生制原則將與收付實現制結合起來運用,對網絡經濟以現金流動制為基礎進行核算;配比性原則因“虛擬公司”的出現及合作各方要求合理分配實物資產、人力資產、智力資產的耗費,配比范圍擴大了,核算方式也因不確定性要進行合理的調整;及時性原則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基礎上,會計必須能夠隨經濟業務變化而變化,提供“實時”信息和預測信息;靈活性原則致使人力資源會計、知識會計在堅持精確計量的同時,合理地運用模糊計量方法,將精確計量和模糊計量有機結合起來;充分披露原則既要求反映財務資本的貨幣化會計信息,也要求將人力資源、知識資源在報告中全面、適當、公正地予以揭示和披露。

二、會計假設

1.會計主體假設。隨著我國加入WTO,在我國除了具有獨立資金、完整組織機構和人員的經濟實體外,將會更多地涌現出經濟發展水平多樣化和財產權益日益復雜化的虛擬主體。虛擬主體實質上是一種名義上或形式上的企業組織。在網絡化經濟時代,經濟組織的結構和功能都具有較強的變動性。企業可以由多家獨立公司通過信息技術進行迅速的聯合和重組,形成一種臨時性結盟組織,即虛擬公司。虛擬公司的出現,突破了以往的空間概念,它極大地改變了會計主體的存在方式,組成公司的各獨立企業借助計算機網絡迅速分組,隨時根據實際情況需要增加或減少組合。虛擬公司使會計主體變成一種新型的“相對會計主體”,這種“相對”會計主體,拓展了傳統有形的會計主體假設。“網上公司”、“遠距離多主體的網上合作體”等形式的出現,則突破了原有會計主體的“空間”概念。“媒體空間”中的會計主體會越來越多,外延也愈難以界定。會計主體應承認現實主體與虛擬主體并存,會計上對虛擬公司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計量及有關記錄和報告,都應適應這個特殊會計主體的需要。傳統的會計主體假設將有可能被“相對會計主體假設”所取代。

2.持續經營假設。基于現實主體和虛擬主體同時存在的情況,持續經營是假定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將按照既定的目標持續不斷地進行下去,但隨著競爭加劇和風險增大,企業隨時會出現被并購、清算、終止的可能,虛擬公司的經營活動呈現出即合即分的即時性特征,具有臨時性和不可預測性,它能根據市場需要,適時介入、退出與轉換,虛擬公司是一個存在于網上的臨時性組織,進行的多是一次性交易,完成后即進行解散,因而引發對持續經營假設的挑戰。有人主張代之以破產清算和破產清算期間假設。因為在知識經濟社會中,知識更新、擴散的速度很快,從而經濟活動面臨著較大風險。正是意識到這一點,“網上實體”的經營活動便呈現出“短暫性”,因此,筆者也認為確立破產清算及破產清算期間假設,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3.會計分期假設。在網絡經濟環境下,虛擬企業隨市場機遇的出現而產生,市場機遇的可變性決定了它的存續時間可能很短,甚至可能在幾分鐘之間就形成一個虛擬企業,完成一筆業務后即宣告解散,所以在一個極短時間內再劃分時間段已無必要,只要把會計期間與交易期間統一就可解決該問題。因此,有人提出以虛擬企業的網上交易期作為一個會計期間,可以在一次交易后只編制一次會計報表便可滿足需要。這樣就不會產生成本費用的跨期分配問題,從而使收益等會計信息更真實、可靠。從另一方面說,在網絡時代,計算機強大的運算和傳輸功能使企業財務管理由靜態走向動態,使企業在任何時點,都可將已發生的經濟交易和事項反映在財務報告上,企業內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時地得到企業實時的財務和非財務信息,而無須等待會計期末,因而網絡時代信息傳遞的實時性使會計分期假設消除了時間的斷點,因而網絡時代信息傳遞的實時性也引發了對會計分期假設的否定。筆者認為,對于網絡經濟可取消會計分期假設,對實體經濟仍可適用會計分期假設。

查看全文

大數據思維融入基礎會計教學分析

摘要: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成熟與發展,“大數據+”已經成為大數據技術縱深領域應用的代名詞,本文旨在通過基于《基礎會計》課程中大數據思維如何嵌入為主題開展論述,為新技術背景下傳統的會計專業課程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徑。

關鍵詞:大數據思維;會計教學;應用

近年來,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日趨成熟,pathon正在逐漸成為時下最為熱門的大數據處理工具,從減輕從事大量的表格業務的處理工作量的崗位來看,大數據技術確實為人類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種種便利。會計學屬于傳統學科,其“憑證——賬簿——報表”的較為固定的業務處理模式已經風靡世界幾個世紀,及時財務機器人的出現,也并未改變會計學科業務處理模式的本質。會計教育的基礎仍然是復式記賬原理,這是不會隨著技術的進步而改變的。但,如何能找到一個契合點,解決傳統會計教學中的大數據思維問題呢?

一、基本概念

(一)大數據。數據是人類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反映活動過程或者結果的痕跡或證據。大數據(bigdata)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處理的信息資產。大數據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征。(二)大數據思維。大數據思維包括全樣思維、容錯思維和相關思維。全樣是相對于抽樣的概念,在大數據時代,借助技術實現全樣數據的搜集正在變為現實。采用抽樣方法處理數據時通過工具進行數據清理和加工以保證數據處理過程精準性的思維需要改變,全樣數據中存在一定的錯誤率也是符合實際的。在全樣數據下,將本家注重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分析,從而發現規律為決策和研究服務。

二、傳統的《基礎會計》教學模式概述

查看全文

創新教學模式會計教學論文

一、新時期高職會計教學模式創新對策

在查閱大量相關資料、整合實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筆者針對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模式的創新提出如下可行對策:第一,相關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需要首先樹立正確的會計專業課堂教學觀念,明確新課程形勢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在傳統高職院校會計課程教學中,教師以學生對會計基礎知識以及基礎技能的掌握程度作為教學質量的評價指標,而對于學生的技能實踐能力的評估環節則相對匱乏。因此,為改善當前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效率低下的現狀,相關教師需要明確新課程環境對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能力要求以及目標定位。第二,改變傳統理論與實踐脫節的教學模式為實踐理論一體化教學模式。當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熟于理論、疏于實踐的現狀可以通過教學與理論相結合的一體化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模式予以改善、緩解。在設計教學模式時,相關會計專業教師需要按照社會對于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模式來進行課堂教學的具體設計工作,該教學模式的原則在于邊講邊練、講練結合,教師需要達到會計課程理論知識講授結束的同時,為學生提供基本理論運用機會,從而鍛煉學生憑借會計專業知識來處理具體實際問題的能力。

從實效性方面看,理論與實踐現結合的一體化會計教學模式的效果表現為多元化,不僅有利于學生會計基礎理論知識的鞏固,而且有助于學生提煉書本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之間的關聯作用。通過會計課程的課內實踐、課上實踐,對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予以深化,對學生的實際理論操作能力予以提升。在具體的高職院校會計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這一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第三,引進案例教學法等多元化高職院校會計教學課堂設計方法,增加課堂活躍度,提升學生基于會計理論知識的實踐參與熱情。情景教學法是近年來興起的、有效的課堂改革的典型方法,對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教學而言也同樣適用。在學生看來,僅憑教師口頭傳授的方法所提供的會計專業理論知識顯得枯燥、難懂、脫離實際應用,而案例教學法是以基礎客觀示例為依托所進行的教學手段,其優勢便在于其有效的將會計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環境相結合,為學生展現具有生命力的高職會計專業課程內容,讓學生在角色扮演、小組互動、組件討論等多樣性課堂參與形式中深入體會會計課程的實際應用價值,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會計課程的學習熱情的提高,更有助于課堂活躍度的提升以及課堂教學效果的強化。

二、結語

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教學模式的創新化、教學理念的升級化都將成為高職院校會計教學現狀改善與創新的可利用途徑。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模式的改革之路漫長且艱巨,本文所提策略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相關從業人員以及教育研究工作者們提供理論參考。

作者:熊淡寧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查看全文

中職《會計基礎》課堂教學技巧研究

摘要:《會計基礎》是中職院校會計專業開設的重要課程之一,由于會計專業理論知識較為枯燥,對于基礎較弱的中職學生來說,學習難度較大,因此教師應當致力于課堂教學技巧的運用,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職院校;會計基礎;課堂教學;教學技巧

《會計基礎》是中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也是每個學生掌握會計理論知識,應當引起重視的重要基礎課程。該門課程是主要側重會計基礎知識,以及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基本程序等知識的講解,使學生了解會計學概念,對象,特點和原則。在掌握會計基本方法之后,學生可以對會計基本理論了如指掌,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整個學科的知識體系。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中職院校《會計基礎》的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和學生自身素質,教材編排等因素息息相關,同時也和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密不可分。在各項原因中,最容易改變,也最值得改變的,就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受限于傳統教學方法,學生往往難以充分吸收教師所講的知識點,也沒有調動自身學習熱情,更沒有養成自己學習的習慣,一味在教師的引導下亦步亦趨,很難真正達到授人以漁的教育目的。這對于《會計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也有一定啟示作用。《會計基礎》可能涉及眾多專有名詞,而且往往不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專業性較強,對于年齡尚小的學生來說,可能具有較大理解難度。因此教師更應當對教學方式的創新有所重視,善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真正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會計基礎》課程特征

(一)具備較強理論性。現階段中職院校在會計教學上,主要開設開設《會計基礎》、《財務管理》、《企業財務會計》等課程,目的就是使學生掌握會計基礎理論知識,熟練掌握計算技能和會計核算能力,從而成長為企業所需初級會計應用型人才。《會計基礎》是在中職一年級開設的專業課,在會計基礎課程教學體系中,學生會接觸大量會計原理和衍生的抽象概念,在教學中會充斥和各種晦澀難懂的記憶點、公式,使學生面臨較大學習壓力。例如概念公式、所有者權益、會計恒等式等,都會讓零基礎的中職學生感到困惑,平添更多學習難度[1]。(二)具備較強實踐性。中職院校開設會計專業,本質上也是為了向社會輸送從事會計工作的人才,因此在實際設置課程時,也會和企業會計工作需求高度統一。實際會計工作當中,會涉及到會計報表、會計賬簿、標記憑證填制等重要工作,因此在中職學生學習會計基礎的階段,主要將會圍繞相關工作內容展開,進而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未來工作中必需的實操技能,實現自身知識體系的學以致用,達到企業人才標準。

二、中職《會計基礎》課堂教學現狀

查看全文

基礎會計教學探究

摘要:在財務會計學科中,基礎會計是門基礎課程,學好這門課程,對于學生后續學習的良性、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基礎會計一直都被各類相關教育機構作為財會教學的關鍵內容來抓,如何做好基礎會計教學,提高學習質量,是財務會計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該文針對基礎會計教學有關問題進行探討,詳細闡述了基礎會計各個階段的教學重點,分析了教學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對應的解決策略,對于更好地開展基礎會計教學有著一定參考作用。

關鍵詞:基礎會計;教學;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賬務處理流程

會計是經濟管理學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組織、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而基礎會計則又是學校開展會計、經濟和管理等專業教育時必修的專業課程,是學生學習上述專業時所必須掌握的核心知識技能。基礎會計這門課程的學習,為學生今后深入學習后續課程打下基礎,對于后面的專業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具體到財會專業,學生只有經過基礎會計課程的教育后才能學習后面中級財務會計和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基礎會計教學是財務會計教學體系中的基礎支撐。學生只有學習了基礎會計這門課程,才能繼續循序漸進學習更高層次的內容,缺乏對基礎會計的學習,后面的學習就是無根之木。基礎會計是門綜合性學科,內容豐富,學生要想學好這門課程,首先必須對這門課程的組成架構以及各個組成部分間的內在聯系有一個較為清晰全面的認識和了解。按照從低到高,從簡單到復雜,從理論到實踐的順序,學生第一步要進行會計理論知識的學習,在具有一定基礎后,按照經濟業務活動的要求對各類票據的原始憑證進行收集,編制記賬憑證,然后根據原始憑證及記賬憑證登記各種賬簿,同時要做好財產清查工作,以保證記賬內容真實準確,符合實際。最后根據會計賬簿編制會計報表。根據學習重點不同,基礎會計教學主要包括以下3個階段。

1會計理論學習階段

財務工作者要正常開展會計工作,必須具備一定水平的財務會計理論知識。因而,基礎會計的第一個學習階段,就是進行會計基礎理論的學習。會計基礎理論是人們對于財務會計工作的最基本認識,是基礎會計各種理論的概述和初步探討。基礎會計理論包括會計的概念、功用、各類會計賬戶的定義、復式記賬、借貸記賬等各類記賬方法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會計分錄的含義等基本知識。除了上述這些概念性的內容外,基礎會計理論學習還是對財務會計工作中最常見的應用領域——制造業企業主要經濟業務的核算進行學習。基礎理論教學階段主要是理論學習,一般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計算機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得枯燥的教學變得生動活潑,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適當進行多媒體教學,作為在傳統教學方式之外的重要補充,可以發揮出非常顯著的作用。在判斷是否需要進行多媒體教學時,需要遵循適度原則。如果常規的教學方法本來就可以滿足教學需求,就沒有必要開展多媒體教學,畢竟多媒體教學所花費的成本要高于傳統教學方式,如果取得的效果相同,就沒有必要開展多媒體教學。反之,有的教學內容相對抽象,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效果不大。這種情況下就可以開展多媒體教學,將復雜、抽象、艱深的理論概念轉換為生動、形象、具體的形式,無論是降低教師講授難度,還是提高學生的理解,都是非常有利的。具體到教學內容上,賬戶結構以及內容由于相對繁瑣、復雜,如果單純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授課,學生很難充分理解,這種時候就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通過幻燈片以圖形的形式向學生講述教學內容,讓學生對賬戶的結構及組成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和理解。

2會計實踐階段

查看全文

中職會計基礎教學方法創新分析

摘要:筆者針對中職院校會計基礎教學的現狀進行了探究與分析,并提出了中職院校會計基礎教學的有效方法,希望有助于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中職院校;會計基礎;教學方法

在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的今天,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加。與此同時,人們開始越來越關注中職院校教育的實施。會計基礎是中職院校會計專業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學科,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會計逐漸成為我國市場中的一個熱門工作。這也對中職院校對會計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課教師必須根據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對會計基礎教學進行恰當的改進和創新,以此培養出更加優質的會計專業人才。

一、中職院校會計基礎教學現狀

1.教學觀念較為陳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節。部分中職院校會計基礎教師的教學觀念較為陳舊,一直照本宣科地實施教學活動。會計行業是一個發展較快的行業,并且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也在隨著市場的發展不斷地完善。然而,很多中職院校會計基礎課程學科教學的教材并沒有跟上行業的發展和變化,沒有及時對教材和教學觀念進行更新。多數中職院校會計基礎教師一直致力于理論教學的研究,比較缺乏實踐經驗,這也使會計基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節。2.教學方法較為單一。目前,我國部分高等院校會計基礎教師依然在沿用傳統的灌輸式和填鴨式教學方法,教學方法較為單一。這部分任課教師往往過于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忽視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十分不利。大多數學生往往并沒有真正地了解會計基礎學科的知識,而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這些知識,一段時間不運用就很容易遺忘。并且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很容易使學生感到會計基礎教學既枯燥又乏味,失去對會計基礎知識學習的興趣。3.中職學生基礎相對較差。中職院校學生大多都是初中階段學習相對比較差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往往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思想上很容易被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風氣和現象所影響,并且這部分學生通常很喜歡表現自己,以此引起別人的注意,讓別人更加關注自己。另外,這部分學生的家庭教育一般較為欠缺,缺乏學習自信心,學習自覺性較差,內心比較敏感,很難做出正確的自我評價。正因為中職學生基礎相對較差,所以十分有必要對會計基礎教學進行改革,以此不斷提高中職學生會計基礎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

二、中職院校會計基礎教學的有效方法

查看全文

會計基礎知識信息技術思考

一、信息技術環境下會計理論基礎的重新認定

會計理論基礎是支撐會計理論大廈的腳根、支撐點,同時也是會計理論產生、發展、豐富和完善的力量和源泉。二者的辯證關系具體表現在:一方面,會計理論基礎的完善與否直接制約著會計理論的發展與完善;另一方面,完善的會計理論在一定程度上也鞏固了會計理論基礎,使得會計理論基礎更加堅實、雄厚,更好地促進會計理論的發展和完善。在高科技信息技術時代,會計理論基礎受到了信息技術的巨大沖擊,其內涵、外延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我們對于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會計理論基礎的重新認定就顯得尤為必要。

(一)信息技術環境下會計理論基礎的界定

信息技術環境下,為了正確地對會計理論基礎進行界定,我們有必要先澄清會計理論基礎與會計理論以及會計基礎理論的關系:這三者之間有無區別、它們關系是什么以及它們在會計理論大廈中的地位和作用各是什么等。

1.會計理論基礎與會計理論的關系

會計理論基礎是會計理論研究的根本和出發點,它與會計理論的關系十分密切。就本質而言,會計理論基礎和會計理論都是會計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成果,只不過會計理論基礎比較直接、具體,而會計理論相比較則較為間接、概括。從整體考慮,會計理論基礎應該是會計理論學科體系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要想系統、透徹地研究會計理論的實質、精髓,必須要將會計理論基礎納入到會計理論學科體系當中,因為離開了會計理論基礎而單純地、孤立地研究會計理論,無啻于是紙上談兵、空中樓閣,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從局部出發來考慮,會計理論基礎還應該是會計理論研究者著重研究的課題,因為會計理論基礎的穩定與否,將會直接影響到會計理論大廈的穩定和完善。然而會計理論基礎并不等同于會計理論,它不具備會計理論所特有的高度抽象性、普遍適用性、嚴密邏輯性和普遍指導性等特征。因此,會計理論基礎只能是連接會計理論與其他學科理論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二者之間的關系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①先有會計理論基礎,再有健全的會計理論學科體系;②會計理論基礎是會計理論的一部分,它們之間是局部和整體的關系;③會計理論基礎是會計理論主體與其他學科理論之間的關節點,類似于橋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