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協會工作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17 00:52: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武術協會工作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 招新
五月來臨,書協將在五月的第二周進行招新工作,即書協再次面向全校所有同學招納書協成員,此次招新由協會宣傳部做出海報,并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宣傳全力做好此次招新工作。此項工作計劃旨在增加書協成員,發掘并培養全校學生的特長,豐富同學們的業余生活,同時也為書協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非常有利于協會的發展和壯大。
二、 換屆
由于隨著時間的推移,本學期也即將走向期末,學期結束過后書協的所有大二、大三成員以及各會長、部長也將離開學校到外實習,所以書法協會將在五月份的第三周左右進行換屆選舉工作。換屆工作直接關系到協會以后的發展和壯大,因為只有一個良好的領導班子才能帶領出一個優秀的集體、和睦的家庭,所以換屆工作也將是本月工作的重中之重。換屆前協會將通知所有書協成員參加換屆選舉大會,大會中每個書協成員都將有機會和權利參加競選,承擔會議的各評委將會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力爭選出一個有責任心、有能力的領導班子。此項工作是協會歷年來所必需面臨的,也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任重而道遠,書法協會將全力認真對待。
三、 歡迎歡送會
五月里書法協會將在換屆工作結束后的下一個周,也就是五月的第四周左右,舉辦一次大型的歡迎歡送會,本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是:歡迎新一屆書協的領導班子上臺承擔協會各項職務和各項工作,并做上任宣誓報告,再大概談談自己理想的協會未來發展方向。再由各會長、部長給予新一屆領導班子鼓勵和支持,教他們承擔責任人后具體的各項工作要求和工作須知,鼓勵并相信他們一定不會辜負其所望,感謝他們這一年以來對其工作的大力支持和互幫互助,祝愿他們學業有成、前程光明無限。而后!因為協會所有的學長、學姐將馬上離開學校、離開書協,去創造屬于他們的另一片天堂,所以由書協所有大一成員歡送各學長、學姐,感謝他們這一年以來對其的關心、照顧,以及孜孜不倦的教誨,祝愿他們在另一片藍天下,依然盡情翱翔、創造奇跡、明朝更領。最后全體大一成員齊唱《感恩的心》獻給所有的學長、學姐,以表內心深處最真摯的謝意。此項工作意義巨大,無論從各方面來說它都非常有利于協會各方面的發展,是協會所有成員之間心與心的交流、碰撞和摩擦,是情感的交織、融匯和貫通,使書協如家“書協如家、丹青長存”的心愿更快一步得以實現。
四、每周練字
練字依然是協會每周的必做工作,所以五月里照舊會安排時間讓協會成員到場練字,使他們不厭其煩,相信終能修成正果。歷經差不多一年來的練習,協會所有成員都具有了一定功底,這無不使我們感到欣慰和自豪,這也是我們這一年以來在工作上取得的一份不小的收獲。
篇2
一、領導重視,增加投入,納入規劃
近年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順利實現“呂梁第一、三晉一流、中國百強”的大跨越,在大力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特別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民健身工作,與經濟同規劃、同發展,將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逐年增加投入,使我市群眾體育取得了長足發展。在組織落實工作的過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民健身工作,專門召開會議研究有關體育的工作,將城市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規劃。將全民健身活動經費年初列入預算,在全市組織的各類比賽活動以及承辦賽事、參加上級組織的比賽,市財政投入資金,作為培訓、訓練、活動、比賽經費。近幾年市財政每年用于全民健身資金90余萬元,全市鄉村和企業用于全民健身活動、場地建設等資金達1000萬元。市委政府及各級黨政領導親自參與體育健身鍛煉,出席全民健身活動儀式,觀摩活動賽事,通過身體力行,帶動全民健身活動開展,鼓舞了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身活動的熱情,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
二、率先而為,完善組織,狠抓落實
為加強對全市全民健身工作的領導,積極完善健全全民健身工作機制。完善調整全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制定印發《全民健身工作計劃》,召開全市全民健身工作會議,安排部署了全年全民健身工作,出臺考核評估辦法,對任務進行分解,明確職責,進一步提高對全民健身工作的領導和管理,理順關系,強化職能,努力使全民健身活動步入快車道。
我市于2011年制定下發了孝義市2011——2015年《全民健身實施計劃》,在呂梁市走在了前列。兩年來,我們針對《全民健身實施計劃》規定的內容,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始組織實施。重點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體育場地在農村實現“全覆蓋”,全市體育場地678塊,面積達到84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71平方米;二是創建各類體育協會組織,依托這些組織開展培訓、晨練、活動比賽,推動全民健身;三是通過完善市鄉兩級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促進全民健身組織網絡覆蓋;四是培訓社會體育指導800余名,指導員隊伍建設不斷擴大,有80%的社會體育指導持證指導;五是組織培訓、比賽,率先普及推廣各類健身項目,促進職工體育活動蓬勃開展。
三、尋求突破,活動引領,打造品牌
近兩年,我市大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以政府、部門主辦開展的活動,體現出系列性、多元化、地域擴展、普及宣傳的特點,努力打造定時、定項的品牌效應。活動時間長,一搞幾天,圍繞一個主題,開展系列活動。乒乓球、籃球、毽球、武術、象棋、撲克、釣魚等項目多元開展,拓展活動人群。活動地點遍及全市各個地域,便于群眾就近觀看,就近參與。我們重點加強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動,正積極探索打造成我市體育的活動品牌。
通過幾年的努力,我市貫徹落實兩個《條例》做到了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基本實現了三個“納入”,組織網絡不斷健全,制度措施不斷加強,人民群眾投身全民健身活動的熱情不斷高漲,截止2012年,據不完全統計,全市體育人口比例達到29%,正在向兩個《條例》規定的目標不斷邁進。至“十二五”末,我們相信,我市一定會發展成為“呂梁第一、三晉一流”的體育強市。
四、全民健身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是公共體育服務尚處在發展階段,雖然近年來市政府和各鄉鎮街道加快了公共體育服務設施建設步伐,大力推進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但全市的發展還不夠平衡,在思想認識、經費投入、服務網絡建設、群眾的參與程度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普及面不夠廣,年齡、性別失衡較大。在大部分公共運動場、社區健身點等市民開展健身活動較為集中的地方,還普遍存在著老年人、青少年學生等占了大多數,呈現女性多、男性少,老年人多、中年人少的現象。
五、加強全民健身工作的措施和建議
全民健身活動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健身發展水平是社會進步與人類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和各街道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進一步認真貫徹《體育法》和《全民健身條例》,立足本地區體育資源特點和發展基礎,堅持以人為本,采取切實可行措施,科學配置和合理布局公共體育服務設施,進一步促進群眾健身活動的開展,保障群眾參加健身活動的權益。
(一)提高認識,更新理念,形成共識。要進一步提高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必要性、重要性認識,提高對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視程度。要強化大局意識,加強領導,加大投入,統籌規劃,共同推進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切實抓出成效,提高人民群眾對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和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工作的滿意程度。
篇3
關鍵詞: 九江市 社區體育 管理現況
1.九江市社區體育組織現況
組織作為專用名詞解釋,是一個實體。是指人們為了實現某種共同目標,將其行為彼此協調與聯合起來所形成的社會團體。[1]城市社區體育組織是社區體育活動開展的最小載體,包括兩大類:行政主導型和自主松散型。行政主導型是以政府部門或企事業單位為依托,組織程度較高的組織形式,如街道各單項體協、社區體育俱樂部等。自主松散型是社區居民自發建立的比較松散的組織形式,如體育活動點、輔導站、社區單項(人群)體協等。目前九江市各社區都建立了體協,各體育活動點、輔導站、單項主要以各類健身舞、腰鼓、木蘭系列、氣功、太極拳(劍)、健身走、登山、放風箏、籃球、乒乓球等內容為主,除登山、籃球等協會外,其他組織都以自管形式為主。
對體育活動組織的管理方式主要是以掛靠所屬單位為主,調查結果統計,截至2006年12月份,257個體育活動組織中,有102個組織無掛靠,約占總數的40.9%,有32個組織掛靠在轄區內單位處,有21個組織掛靠在社區物業管理處,其余100個組織分別掛靠在街道辦事處或是社區居委會。其中有經費來源的組織只有53個單位,約占總數的20.52%,經費來源主要以自籌方式為主,其中僅有4個體育活動組織經費來源于贊助形式。
從調查中發現,政府對九江市社區體育的組織管理行為較少,雖然在晨晚練活動點配備有社會體育指導員和體育骨干,并對體育活動組織的健身場地進行協調,但每個組織結構簡單,內部無明確的管理,規范性程度低,無規章制度;且存在著外部管理松散現象,體育部門對社區體育活動組織負責進行宏觀管理,但一般不主動過問體育活動組織,基本上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
2.九江市社區體育工作計劃制定情況
社區體育工作計劃是社區體育管理職能中最基本的一個職能,是根據轄區內體育活動的實際情況,通過科學預測,權衡客觀的需要和主觀的可能,提出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社區體育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途徑。社區體育工作計劃制定是社區體育管理科學性、系統性、可行性的一部分,一般包括指導思想、目的要求、計劃任務安排、具體措施、經費和物質保障五個方面。指導思想是根據國家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對社區體育發展的指導精神、方針政策,提出本社區體育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和爭取達到的總目標。計劃目的要求是指根據計劃指導思想和總目標,提出具體的目的要求。計劃任務安排包括社區體育管理工作中各項事務的安排及籌劃。具體措施是為了完成各任務、活動落實計劃安排,必須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采取各種措施和手段。
3.九江市社區體育資源管理現狀
城市社區體育資源包括人力、財力、物力3個方面。人力資源主要是指社會體育指導員和體育骨干,是社區體育活動開展的杠桿力量。財力是指體育經費,是開展社區體育的物質保證,社區體育的資金除了政府支持外,還應采取各種形式,拓展資金籌集的途徑。物力是指體育場館、器械設施、場地等,它們是實施和開展社區體育的重要條件。
3.1指導員情況
九江市體育指導員的安排采用就近、就便指導原則,以方便健身的居民和指導員開展工作。我市采用對社區體育指導員進行簡單登記的形式對指導員情況進行備案,主要的登記內容為: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級、指導項目、聯系方式等方面。就整體而言,我市對社區體育指導員的管理較為松散。九江市從2000年至2006年12月底,10個街道辦事處中,社區體育指導員主要分為組織管理型和技術指導型,共有158名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其中72.58%的指導員是屬于健身技術指導型,有10.69%屬于組織管理類,其余的指導員二者兼有。在164名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中,有32%的指導員屬于組織管理型。有54%的指導員屬于健身技術指導類,其余的指導員為二者兼有;22名一級指導員中,有13名為健身指導類型,7名為組織管理類,2名為二者兼有;國家級2人均為健身技術指導類。如表:
在實際調查中發現,社區每個晨晚練習點和體育活動站所承載1-3個體育組織,且不同的活動內容,所涉及到的活動人員多達幾百人,活動的時間也不盡相同,活動的人群年齡特征也不一,單靠某一項目的指導員進行健身指導是遠遠不夠的;多數指導員為兼職,在指導時間上只能以兼顧為主;指導內容主要是各類健身舞(操)、武術、太極拳(劍)、木蘭系列、體育舞蹈、腰鼓、秧歌,從圖1中可以看出,指導內容集中在各類健身舞(操)、體育舞蹈和太極三項內容上,因社區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指導內容單一,必須限制社區體育活動的多樣性發展。見圖1:
經過調查統計,截至2006年12月,男、女性社區體育指導員的比例分別為42.39%和57.61%。街道辦事處對于社區體育指導員的管理僅限于前期組織培訓和簡單登記備案,忽視對指導員進行系統的管理,在對后期缺少指導工作監督和評估管理。在登記管理中,對指導員的基本情況登記不全,指導員的居住地址、專業等信息不全。
3.2資金管理體制
社區體育資金管理的目的是廣辟資金渠道,有效籌集和合理分配使用資金,以更好地保障社區體育的順利開展和發展。據資料顯示,九江市社區體育的資金主要來源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街道財政的預算,有關政府部門的補貼,通過體育賽事商業化運作籌措經費,轄區內單位的資助,體育有償服務獲取以及體育彩票基金等。主要用于社區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體育競賽活動和全民健身活動、外聘專業人員等方面。對于街道財政預算這一方面的管理上,各街道辦事處主要采取統一由財務處管理,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轄區內支持體育活動的開展以及外聘專業人員,有關部門的補貼一般用于體育競賽活動和全民健身活動。轄區內單位的資助只要體現在大型綜合運動會方面。街道辦事處組織的體育有償服務及各類體育活動組織自行發起的有償活動服務的收入一般用以支付體育組織活動開支。
3.3場地設施管理現狀
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的管理主要目的是提高社會體育場地設施的利用率。各街道對于社區體育室內場地和經營性場地設施的使用都制定了管理規定和規章制度,指派專人負責體育場地的保養與維修,明確了開放性質并規定了開放時間;對于剛投入使用的全民健身路徑,一般由所在地居委會或物業管理處指定專人管理并進行使用說明的解釋。但這些指定的管理人員多以臨時性為主,并付有報酬。全民健身路徑是一種群眾公共體育設施,是以若干體育器械組成的健身樂園,修建在體育館周圍、公園廣場綠化帶邊沿地區以及生活小區,美觀實用,趣味性大,老少皆宜[2],能隨時吸引居民使用,使用高峰往往是在早晨和晚上,給健身路徑的管理帶來不少困難。為了給居民進行科學的指導,一個新投入使用的健身路徑,在3個月內,根據時間段配備有1-2名管理人員,這就加大了街道辦事處的管理任務和財務支出。社區內各單位和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資源豐富,室內場地是對外收費才能使用的,室外場地和資源一般是在不影響正常工作和教學的情況下對居民免費開放,開放時間也是沒有限制的,居民可以隨時進行健身和使用。
參考文獻:
篇4
9月27日,巴黎地區國家公派學者學生聯誼會成立大會在中國駐法使館教育處舉行。巴黎地區國家公派學者、學生等共計100令人參加了成立大會。教育處公使銜參贊朱小玉、一秘戴天華,負責國家公派生管理工作的二秘張小濤及相關協會負責人等也出席了大會。
朱小玉公參在致辭中對巴黎地區國家公派生聯誼會的正式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代表教育處對聯誼會籌備組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謝。她希望聯誼會在未來的工作中,一方面要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在法國家公派留學的學者和學生提供服務和幫助,另一方面要實現其社會功能,加強在法公派學者學生們的凝聚力、向心力,成就學業,為實現國家“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作出貢獻。朱公參還針對在法留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和安全問題,提出了“平安留學”的口號,希望留學生們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并期望通過聯誼會建立公派留法人員的相互幫助機制。
成立大會由戴天華主持,他介紹,目前在法公派留學人員的人數已達620人,中法公派生項目超過10個。巴黎六大博士生高代表留法公派生就聯誼會籌備情況進行了簡要匯報。自今年8月份以來,在教育處主管老師的指導下,經過聯誼會籌備組成員們共同努力,逐步形成聯誼會基本框架,并組織編寫了《公派生留學法國指南》,開通了公派留法人員信息咨詢郵箱。巴黎地區國家公派生聯誼會的目的就是要搭建一個公派留法人員交流的平臺,以實現學術交流,思想開拓和生活服務三大功能。
聯誼會的成立標志著巴黎地區國家公派學者、學生們跨專業、跨學科交流的開始,能夠極大地促進在法公派留學人員的凝聚力和使命感。
(供稿 巴黎地區國家公派學者學生聯誼會)
留德中國學聯召開專題報告會
10月25日,中國留德學者學生團體聯合會2008專題報告會暨專業研討會在柏林工業大學舉行。約200人出席了會議。
會議由中國留德學者學生團體聯合會主席何星主持,中國駐德國使館臨時代辦、公使銜參贊趙彬以中德關系為題做了報告。隨后,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姜鋒回顧了中國實行教育開放政策30年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2007年各類在德留學人員約3.7萬人,其中在大學注冊的約2.7萬人,是在德外國留學生的最大群體,2008年(截至10月15日)各類留德回國人員2278人。廣大留學人員為祖國的興盛和繁榮,為中德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現在,中德兩國在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正不斷深入,展現出廣闊的前景。
會上,慕尼黑工業大學的副校長孟麗秋教授,德國漢學家、柏林自由大學東亞研究所和孔子學院院長羅梅君教授,漢堡工業大學的曾安平教授分別向大家作了學術報告。他們以深入淺出的語言、生動豐富的例證、宏大開闊的視野向大家展示了各自在研究領域中的精彩篇章。特別是兩位中國教授深厚的理論功底、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嚴謹的治學精神給在座的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隨后,中國留德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學會、留德華人化學化工學會、全德華人機電工程學會和中國留德學者計算機學會分別進行了專業研討會。來自德國各地高校的近百名留德學人就各專業領域的最新發展和時下熱門話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會議期間還舉辦了“紀念改革開放留學30周年”展覽。
(供稿 中國留德學者學生團體聯合會)
法蘭克福教育組舉辦公派生座談會
10月26日,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館教育組邀請了部分公派留學人員代表,在北威州首府杜塞爾多夫市舉行座談。
座談會上,教育組紀達夫領事簡要介紹了在德公派留學人員的特點與基本狀況,向大家提出了相關要求和注意事項。紀達夫說,2007年開始實施“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將高層次留學人才培養與高層次科研項目合作結合起來。他強調,國家對留學人員寄予厚望,希望廣大留學人員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學好本領,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隨后,紀達夫還就與會留學人員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疑惑,進行了詳細的解答,并根據實際情況耐心地為大家出謀劃策,準確明了地為留學生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服務,使大家面對充裕而緊張的留學生活,心中有了一個更明確的目標。
與會留學人員針對公派留學人員的新特點、公派留學人員最突出的呼聲、使領館的管理等問題進行了交流,會場氣氛十分活躍。大家認為,隨著公派留學選派辦法和管理機制的調整,公派留學人員呈現出年輕化、層次高、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等新特點。大家紛紛表示會珍惜來之不易的公派出國機會,以不懈的努力和扎實的工作回報祖國。
(供稿 駐法蘭克福總領館教育組)
第20屆全英學聯第一次常委會舉辦
10月11日,第20屆全英中國學聯第一次常委會擴大會議在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召開。主席團、常委會成員以及近30位來自英國各地區的學聯干部參加了此次會議。中國駐英使館教育處一秘張總明等應邀出席。
張總明代表教育處對一直以來全英學聯所做的各項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示誠摯的感謝。隨后,他還以一位留學前輩的身份,給在場的學聯干部提供了諸多經驗及指導,希望每一位學聯干部時刻以服務留英學生學者為宗旨,在學生學者中要起到旗幟作用。在工作中,學聯還需要注意培養每一個學聯干部團隊協作的工作意識。他說,學聯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只有團結協作才能使學聯呈現良好的運作及發展狀態。同時,學聯干部們要時刻保持大局和超前意識,做到大而顧國、小而顧家。面臨當今社會多邊的經濟政治形勢,要隨時調整思路,與國家大局協調一致。他提醒大家在工作中注意協調好學業與學聯工作之間的平衡關系,做到兼而顧主。
全英中國學聯主席李澤霖博士說,要建設“服務學聯、文化學聯、知識學聯”的新思路,本屆全英學聯將攜手各地方學聯,本著全心全意為留英學生學者服務的宗旨,繼續擴大宣傳力度,使學聯真正深入人心,同時擴大學聯在海外的影響,樹立學聯民間大使的形象。
隨后,王棟、孫嗥達、于斌、文雯以及宋雄偉幾位副主席就各自分管的部門工作計劃進行了介紹,并詳細聽取了在場教育處幾位負責人和學聯干部們的意見,現場討論氣氛熱烈,好的建議層出不窮,使各部門工作計劃更加趨于完善,大大提高了計劃的可實施性。
(供稿 全英中國學聯)
留學生就業與創業系列論壇在英國舉行
10月25日,由中國民生銀行主辦、全英中國學聯承辦,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協辦的“留學生就業與創業系列論壇”全球巡展首發站在英國倫敦及曼徹斯特兩地舉行。此次論壇,中國民生銀行不僅遠渡重洋為廣大海外留學生帶來了專門為其量身打造的內容豐富,貼心周到的金融“禮物”――留學生雙幣主題信
用卡,還首次將關注的目光聚焦在了廣大留學生的回國就業和創業問題,力求能夠在留學生熱切關注的就業和創業問題上作出深入探討并給予積極建議。中國駐英使館及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館官員、VISA國際組織的代表,知名企業家及海外學者等眾多嘉賓及民生銀行高管親臨論壇現場并與超過干名的海外學子一起分享了創業、就業心得與人生感悟,并在現場向他們提供就業及創業資訊,全面介紹了民生留學特色金融服務。
全英中國學聯主席李澤霖說,此次活動全英中國學聯很榮幸與民生銀行共同開展。全英中國學聯精心打造“服務學聯、文化學聯、知識學聯”,近年來為廣大的留英學生提供了許多切身的服務。學聯工作力求面向多層次,全方位,英國是留學大國,每年歸國服務的人數占所有回國服務留學人員很大的比例,對于廣大的留英學子,每個人都會面對或者經歷過在就業與創業之間、歸國服務與暫時留英工作之間的抉擇與權衡,論壇的舉辦旨在為海外學子帶來一些啟示與幫助。論壇期間,VISA國際代表張楷淳先生,倫敦大學副校長郭正曉教授、華人金融協會監理會理事劉丹女士為大家作了精彩的演講。
據悉,中國民生銀行“留學生就業與創業系列論壇”將在全球其它主要留學目的地國家――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巡回舉辦,該論壇為鼓勵中國留學人員學成后報效祖國,將著重打造一個知名企業與全球中國留學人員溝通求職攻略、職業發展,工作心得,經驗交流的互動平臺。
(供稿 全英中國學聯)
留日學子大學園祭活動展示中國文化
大學園祭活動是在每年10月份最后一個周末舉行,今年的東工大學園祭活動在東京工業大學校園開幕。活動期間,整個校園對社會開放,來自各個國家的留學生和日本學生在校園內搭起數百個簡易帳篷經營各個國家的風味特色食品,展示民族文化,學校的許多研究室也對外開放,供大家參觀。
大學園祭活動上,中國留學生推出了中國料理店,并專門準備了統一的白色工作服,一起制作、出售美味的中國傳統食品。大餡餃子、流汁的小籠包,香氣四溢的春卷、民間小吃茶葉蛋多種美味盡收眼底。東工大中國學友會不僅僅出售中國傳統美食,還從中國帶來了北京奧運會紀念品、中國結等傳統工藝品,并從中國駐日使館借來了一幅幅優美的中國風景,文化、古跡、科技等精美圖畫,制作了宣傳中國文化的展板。伴隨著中國優美的民族音樂,通過學園祭活動向日本社會展示一個現在的中國。有的日本游客在品嘗了剛出鍋的餃子后,還詢問真正的中國餃子是怎么做的,當了解了包餃子的方法后開心地說這下可以回家給孩子們做正宗的中國餃子了。在活動中,留學生耐心細致的講解令日本游客大開眼界,他們紛紛表示希望有更多的機會了解中國飲食文化、了解中國。
據悉,本次活動所得的收入將按照歷年的傳統,全部捐獻給國內的防沙造林、受災地區和支持失學兒童復學等公益活動。同東工大中國留學生一樣,東京大學、一橋大學、東京海洋大學、琦玉大學等許多日本大學的中國留學生都會參加本大學的校園祭,生動、豐富地展示、宣傳中國文化,通過各種方式向日本社會介紹一個現代的中國。
(供稿 東京工業大學中國學友會)
墨爾本大學中國留學生舉行中國文化節
10月9日,由墨爾本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舉辦的中國文化節活動在墨爾本大學舉行。活動以弘揚中國文化為主旨,通過展示與互動相結合的形式,選擇中國文化一些簡單易懂,且形象化富有吸引力的方面展示給當地的老師與學生。據估計,參與此次文化節的人數在500左右。中國駐墨爾本總領館汪銀兒副總領事和教育組朱國亮領事參加了文化節的各項活動。
為吸引更多外國友人的關注和參與,擴大活動影響力,墨大中國留學生將此次活動選擇在校園內人流最多的公共廣場舉辦。會場充滿了中國紅的色調,碩大的中國結與燈籠等大紅的中國元素不僅勾勒出了會場的邊界,也為整個會場營造出了具有強烈中國風情的氛圍。
當天的活動包含展示與互動兩個板塊。在展示板塊,主體形式包括中國民俗風景建筑等展板,將活動廣場劃分出不同的區域,吸引過往人群的注意力。同時推出了奧運開幕式講解的海報與滾動播出的中國文化史方面的小型講座。在會場布置上,墨大學聯還特意安排了由墨爾本大學建筑系學生制作的中國古代建筑模型――北京恭王府垂花門的1:5縮小實木模型,界定了本次活動的入口。
互動板塊穿插在展示板塊之中,包括樂器與舞蹈表演、中國傳統剪紙藝術、書法和國畫的現場演示與作品展覽。另外,還有中國傳統玩具的展示,其中既有空竹、陀螺等民間玩具,也有九連環,七巧板、魯班鎖等益智玩具。李昭同學表演的舞蹈《踏歌》展示了極高的技藝與美感,富有古典韻味的舞姿很好地層現了中國古典舞蹈的輕靈與舞者的柔美。來自寧波的陳逸峰同學表演的《簫舞》則將中國武術與表演觀賞性融為一體,在三次循環表演中屢屢贏得觀眾熱烈的掌聲與喝彩。
留學生們還安排了身著漢服及中國少數民族服飾的工作人員在場內及校園內展示,活躍會場氣氛。墨大學聯主席錢江表示,希望把墨爾本大學中國文化節做成一個品牌,在墨爾本大學范圍內架起溝通中澳文化交流的橋梁,促進中國學生與外國朋友之間的互動和相互了解,更好地弘揚中國文化與精神。墨爾本大學孔子學院對這次活動給予了大力支持。
(供稿 駐墨爾本總領館教育組)
蘇黎世華人生命科學論壇成立
為增進旅居瑞士從事生命科學研究與工作的中國學生學者的相互了解、交流與協作,進一步推動瑞士與中國的生命科學學術交流與合作,在蘇黎世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和瑞士中國學人科技協會的共同努力下,10月25日,蘇黎世華人生命科學論壇在蘇黎世正式成立。
論壇將定期舉辦華人學生學者學術研討會、瑞士中國人生命科學年會,以及中瑞在生命科技研發與工業領域的交流合作活動。論壇成立的同時舉行了第一次學術研討會,吸引了許多對生命科學充滿濃厚興趣的中國學生學者。
第一位演講者是來自瑞士弗萊堡大學理學院醫學系楊志宏教授。楊教授的報告對動脈硬化疾病的發生與演化的機理以及相應的治療方法作了清晰深入的介紹,并和與會的學生學者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層開了深入細致的討論。第二位演講者是來自中科院植物所、現在瑞士聯邦理工大學植物所訪問的盧慶陶博士。盧博士對植物蛋白質組學研究的背景,技術手段與相關問題作了介紹,并重點介紹了關于葉衰老過程中水稻細胞蛋白質組的研究情況。研討會的最后演講者是中國駐瑞士使館科技處的萬秋山老師。他介紹了瑞士與中國在科技交流上的久遠歷史以及近年來中瑞兩國的科技交流現狀與展望,尤其對2008~2011年的中瑞科技合作戰略及其執行情況作了重點介紹。與會學生學者對科技合
作項目的申請、審批、經費、運作的相關細節以及個人在此過程中的參與方法進行了多方面的咨詢。
(供稿 蘇黎世華人生命科學論壇)
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孔子學院揭牌
10月30日,西班牙古城格拉納達的著名傳統文化區瑞阿雷霍鑼鼓喧天,彩龍起舞,格拉納達大學孔子學院開幕典禮在此隆重舉辦。在格拉納達大學校長弗朗西斯科?貢薩雷斯?洛德伊洛教授邀請下,北京大學副校長張國有教授為孔子學院銘牌揭幕。中國駐西班牙使館邱小琪大使特意發來賀信表示祝賀。在致詞中,中外兩位校長分別回顧了兩校30年合作交流的歷史,對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下兩校合建的孔子學院寄予厚望。中國駐西班牙使館教育組一秘王志偉在賀辭中風趣地將孔子學院的開辦比作孔夫子西來講學,以文會友。出席此次典禮的還有外方院長佩德羅教授、中方院長范曄博士以及安達盧西亞省文化司司長和格拉納達市政府的代表。
在格拉納達大學校長的陪同下,中方代表及應邀與會的西班牙各界人士來到位于格拉納達大學現代語言中心“天使苑”分部的孔子學院新址,參觀了國家漢辦的贈書精品展,
隨后,與會的中外人士及當地群眾一起觀賞了中國傳統的儀慶活動――舞龍。參加表演的演員全部由心儀中國文化、修習傳統武術的西班牙人組成,他們的表演贏得了沿途廣大觀眾的喝彩。當地多家重要媒體先后對孔子學院開幕典禮的系列活動進行了采訪和報道。
此后,中外校長和與會嘉賓來到現代語言中心本部參觀了西班牙藝術家斐東鴿的書法作品展她醉心于中國書法藝術,曾赴華深造,潛心研習,不斷嘗試通過書法藝術實現中西文化的對話與交流。
(供稿 格拉納達大學孔子學院)
駐新使館教育處舉辦公派生座談會
11月1日,在新國家公派留學人員座談會在中國駐新加坡使館舉行。在新加坡工作和學習的公派訪問學者,聯合培養博士生以及攻讀學位博士生共計99人參加了此次座談會。
使館教育處周建平參贊出席座談會并講話。她對2008級公派留學新同學的到來表示歡迎,并向大家介紹了2007級公派留學同學的科研生活情況,激勵新來的同學珍惜留學機會,刻苦學習,報效祖國。教育處一秘張國森希望公派留學人員在留學期間要保障人身、財產的安全,高度重視留學安全問題,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基礎上認真學習和努力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績,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對公派留學人員作了具體的指導。
最后,留新公派學生學者聯誼會會長江清代表全體公派學生發言。她根據自己在新加坡學習和生活的經驗,提醒公派留學人員應該珍惜和合理規劃時間,講究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同時應該加強和當地科研人員的交流,開闊眼界,并提出了舉辦學術沙龍活動的計劃。汪清希望公派留學人員多和聯誼會溝通聯系,聯誼會將盡己所能為公派留學人員服務,公派留學人員更要提高安全意識,珍惜寶貴的留學機會。學有所成載譽而歸。
會后,大家就公派學生的假期時間、收取留學生注冊費用以及購買保險等問題進行了現場提問,張國森、汪清等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一解答。
(供稿 駐新使館教育處、留新國家公派留學學者學生聯誼會)
在韓國留學生博士聯誼會成立
11月2日,在在韓中國留學生聯合會的積極籌備和推動下,在韓中國留學生博士聯誼會成立大會暨以“交流、友誼、創新”為主題的首屆學術交流會在首爾舉行。中國駐韓使館公使銜參贊邢海明,教育參贊艾宏歌及教育處其他工作人員,以及韓國留華博士會等相關友好團體代表應邀出席了成立大會。約120名中國在韓留學的博士研究生和留學生代表參加了活動。
大會伴隨著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正式開始。會議宣布了在韓中國留學生博士聯誼會的成立以及第一屆聯誼會組織成員。
邢海明公參代表程永華大使對聯誼會的成立表示祝賀。他說,近年來,中韓兩國文化和人文交流不斷發展,在韓中國留學生不斷增加,留學生交流已成為兩國關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希望在韓中國留學生努力學習韓國的先進科技,為增進兩國友好合作作貢獻,學成報效祖國。
艾宏歌參贊說,在韓中國留學生博士聯誼會是由目前在韓學習、進修和從事研究工作和學術訪問的中國學者自發、自愿組成的群眾性學術團體,致力于加強中國留學生之間的聯系和溝通,廣泛開展與韓國社會各界和友好交流與聯系,充分發揮民間友好使者作用。
博士聯誼會第一任會長、韓國延世大學研究生院教育行政專業博士生張雷生在隨后的就職發言中表示,將不辜負各位領導、老師、友好人士和廣大同學對博士聯誼會寄予的殷切期望,帶領聯誼會全體成員一道努力,為在韓高層次留學人員提供一個良好的學術交流和溝通的平臺,努力使博士聯誼會成為促進各位在韓學人互相學習和增進友誼的一片沃土,成為中韓兩國人民之間交流的紐帶。
篇5
在推進農村文藝輔導基地建設過程中,河北省群藝館深入貫徹落實河北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有關文件和“千名藝術家走進基層唱河北”“專業技術人員進萬村興百業”“為企業解難,為群眾送服務”等活動意見要求,努力尋求“基地”服務新方式、探索新途徑,推出了“四項服務”新舉措:一是便捷服務,堅持與農民群眾同吃同住。為了便捷輔導農民群眾文藝節目,輔導老師們吃住在老鄉家里,隨時隨地進行文藝輔導,深入田間地頭,根據老鄉的空閑時間安排活動,有時甚至工作到深夜。深受當地農民的熱烈歡迎;二是常態服務,下鄉輔導工作退位不退崗。在下鄉輔導過程中,省群藝館一直堅持每位專家帶兩名年輕業務干部共同開展工作,業務上起到了“傳、幫、帶”的作用。當業務專家面臨退休離位時,輔導基地的工作并未受到影響,經過長期的實踐鍛煉,許多年輕同志成長為業務骨干,順利地接替了老專家的崗位。這種常態服務為“進萬村、興百業”活動持續、穩定地開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三是多方位服務,各藝術門類全面開花。省館非常注重培養輔導基地的文化多樣性,滿足農民群眾的多層次文化需求。為了準確、全面了解當前農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現狀,省館組成調研組,在全省35個縣(區),以農村基本文化建設、農民文化需求為主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進一步豐富了文藝基地的輔導方向,拓展了藝術門類。如廊坊市安次區馬頭鎮南響口村文藝輔導基地,2006年建立時村里只有鼓樂隊,通過兩年多的培育輔導,在鞏固原有的輔導項目基礎上,又陸續組建了書法協會和秧歌隊。正定縣東陽莊村原來只有“常山戰鼓”隊,經過輔導和培訓,目前這里又新成立了“火鳳凰”舞蹈隊和河北梆子演唱隊;四是特色服務,為推動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起到積極作用。今年以來,省群藝館把文化部命名的32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省文化廳命名的100個“農村文化之星”作為建立“基地”、輔導點的優先條件,先后派出業務骨干到石家莊正定縣新安鎮北白佛村戲曲活動基地、辛集市新壘頭村農民畫輔導基地、保定市阜平縣不老樹村音樂輔導基地等地對當地的特色項目、特色節目進行輔導提高。這些特色“基地”的建立,為推出農村題材文藝作品、推薦農村優秀文藝人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始終將服務農村、服務基層作為一項大事來抓,把構建農村文藝輔導基地,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基地建設帶動事業發展,十年來共建立了廊坊南響口村民間器樂、美術、書法輔導基地、涉縣王金莊村綜合文藝輔導基地、滄州滄縣劉吉舞獅輔導基地、鹽山武術扇輔導基地、藁城戰鼓輔導基地、徐水“土坷垃”版畫輔導基地輔導基地、保定青苑縣東呂鄉北營頭村戲曲輔導基地、石家莊裕華區北豆村音樂輔導基地、井陘礦區橫北村美術、書法輔導基地、肅寧縣解王中村內畫輔導基地等193個文藝輔導基地。在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維護全省廣大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促進農村經濟、文化、政治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推進農村文藝輔導基地建設過程中,河北省群藝館積極創新思路,大膽探索文化服務新途徑,努力尋求服務新方式,推出“四項服務”新舉措:1.便捷服務,堅持與農民群眾同吃同住。為了克服輔導時間、空間受到限制,便捷輔導農民群眾文藝節目,老師們就吃住在老鄉家里,隨時隨地進行文藝輔導;2.常態服務,下鄉輔導工作退位不退崗。省群藝館一直堅持每位專家帶兩名年輕業務干部共同開展工作,這樣不但專家的工作多了助手,同時也鍛煉了新同志,業務上起到了傳、幫、帶的作用。3.多方位服務,各藝術門類全面開花。省群藝館非常注重輔導基地多樣性建設,滿足農民群眾的多層次文化需求。為了準確、全面了解當前農村文化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省群藝館牽頭與市、縣級群藝館、文化館聯動,多次組成調研組在全省開展了農村文化發展現狀、基層文化建設、農民文化需求等專題調研活動,進一步明確了文藝基地的輔導方向和定位;4.特色服務,為推動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起到積極作用。省群藝館把文化部命名的32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省文化廳命名的100個“農村文化之星”作為建立“基地”(輔導點)的優先條件,先后派出業務骨干到特色基地進行重點輔導培訓,使各地特色文化能夠繼續傳承,并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