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教學的特點范文

時間:2023-12-19 18:04: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武術教學的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武術教學的特點

篇1

關鍵詞: 青少年 武術教學 生理 心理

青少年正處于生理、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骨骼、肌肉、神經、各器官技能都處在可塑階段,興趣也具有一定的指向性,通過武術教學與訓練實踐,能不斷總結和發現新的規律,改進和豐富教學與訓練的方法。在教學與訓練實踐中,除了遵循一般教學與訓練的原則外,還要根據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來進行系統的、科學的訓練,以便取得較好的效果。

1.根據青少年的生理發育特點開展武術教學

1.1注重身形成長,合理控制力量練習。

青少年的骨骼比較柔軟,軟骨成分多,故彈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斷但易彎曲變形,關節窩較淺,關節囊及關節周圍的韌帶較薄弱、松弛,故關節伸展性與活動范圍較大,靈活性與柔韌性易得到發展,但關節牢固性較差,在外力作用下輕易脫位。青少年肌肉中水分含量大,蛋白質、脂肪和無機鹽類較少,肌肉細嫩而富有彈性,能量儲備較少。青少年收縮力量和耐力較差,易疲勞,但易恢復,身體各部分肌肉發育不平衡,大肌肉、上肢肌肉發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肉,肌力增長不均勻。基于青少年的這些生理特點,我們在武術教學與訓練中應注意:通過武術教學中的各種動作,培養青少年的正確身體姿勢和良好的體態儀表,促進學生身體形態良性發展。在力量訓練中,負重練習要慎用,宜用伸展練習發展力量,十二三歲后力量訓練可逐漸增加。青少年身體各部分的肌肉力量應均衡發展,各項素質搭配練習,特別應加強他們的柔韌性練習。

1.2以“雙基”教學為主,適當安排武術練習。

青少年的血液量相對成人含量大,但單位體積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含量與成人相比較低。青少年心臟的相對重量和容積均和成人相近。由于青少年的神經調節不夠完善,新陳代謝比較旺盛,故心率較快。然而心肌纖維收縮力較弱,心臟泵血能力較小,故每搏輸出量小。青少年的血管因易擴張而相對較粗,血壓也比成人低。青少年的新陳代謝旺盛,耗氧量大,呼吸頻率較快,但呼吸阻力較大,呼吸肌力量較弱,所以肺活量較小。同時,氧運輸功能較差,最大通氣量和攝氧量都較低,故在運動訓練時,通氣量的增加主要靠呼吸頻率的增加來實現。所以,我們在武術教學與訓練中應注意:青少年不宜過早地進行專項的耐力訓練。在武術教學與訓練中,應以“雙基”的教學與訓練為主,以平和的簡短武術套路進行教學與訓練。以動作的速度練習為主,如沖拳、推掌等,不宜過多地進行耐力、力量和靜力性的練習。武術教學應內容豐富,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適當發展難度動作,盡量減少憋氣、緊張性練習,以免心臟負擔過重,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應注意動作與呼吸的正確配合,凡是使胸廓擴張的動作應吸氣;反之則呼氣。如在做跳躍的動作時應吸氣;在落地時應呼氣等,引導呼吸進行動作練習。

1.3豐富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多樣化。

青少年神經系統發育較不成熟,興奮與抑制不平衡、注意力不易集中。學習動作和技術時,大多憑一時的興趣。學習和掌握動作較快,但多余動作或錯誤動作較多,易疲勞,但恢復較快。在神經認知上,第一信號系統占主導地位,而形象思維能力較差,模仿能力強,第二信號系統相對還是較弱,抽象思維能力差。所以,應該多方位地豐富教學內容和多樣化教學形式,避免單調重復和靜止的活動,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套路動作練習時,應穿賽或游戲。同時,安排短暫的休息,以免出現疲勞,提高他們的興趣。在傳授新的動作技術時,應以模仿性質為主,少講解,多示范,培養他們的形象思維的能力,全面發展各項基本技能。在青少年武術教學與訓練錯誤動作時,教師或教練員要耐心、細致,循循善誘,做到預防在先,及時糾正。可多采用直觀教學法,多運用多種現代媒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2.根據青少年心理特點開展武術教學

2.1尊重學生的意愿,合理引導。

武術教學與訓練本身就是一種教育過程。教師或教練員要不失時機地加強對少兒的思想教育和啟發,使他們認識到“雙基”訓練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在武術教學與訓練中,應掌握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以表揚鼓勵為主。教練員要及時發現青少年的優點,并給予表揚。教學訓練實踐表明,青少年喜歡表揚,一經表揚,便信心倍增,訓練積極性也進一步提高。在教學與訓練中,誰完成得好,誰出來示范,激發他們的好勝心理,增強訓練效果。往往有些教師或教練員一看到學生完成不好就訓斥、責備,使學生自信心下降,甚至因此產生逆反心理。可見在教學與訓練中過于嚴肅,反而使青少年的大腦皮層神經系統處于抑制狀態,訓練效果不佳。

2.2量化教學進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多方面增創優良情緒體驗情境,培養競爭意識。學生在武術教學與訓練中,都有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績和效果的欲望和要求,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教練員的肯定。所以,在教學與訓練中,教師或教練員如能使他們及時反饋學習結果,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能使錯誤的技術動作得以糾正,正確的動作技術得以鞏固,從而創造教學與訓練的良性循環。在武術教學一分鐘的正踢腿練習中,一組不記數,不看質量,每天踢。而另一組記數,看質量,并在訓練中嚴格要求,及時提出存在的問題和優點,登記各次成績和次數。兩組練習相同時間后,測驗結果表明后一組的效果好于前一組。由此可見,指導會使訓練取得較好的成績。指出優點和問題,能使有關神經得到陽性的刺激,而使另外的神經中樞的聯系受到陰性的強化。要加強分化過程,使興奮和抑制兩過程更加精確,促使正確技能的形成。特別是看到自己進步,將振奮精神、研究情緒。鼓舞士氣,提高有機體克服各種困難的能力。所以,要量化教學進度,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實驗教科書;化學實驗;特點;內容選擇;設計;陳述

一、化學實驗內容選擇的新特點

(一)化學實驗的生活化

將“面向全體學生的化學”“面向公民的化學”這一新課程理念落實到化學教科書中,就要求化學教科書的內容要貼近生活、貼近社會,使學生學習“有用的化學”。作為化學教科書內容重要組成部分的化學實驗,尤其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這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興趣,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身邊無處無化學;另一方面也可使學生在知道和理解化學知識的基礎上,能夠清楚所學的知識能用于做什么和怎么做;同時對化學的本質和價值,尤其是化學科學的“兩重性”,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因此,通過化學實驗來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問題,對于拓展化學實驗的功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1.選取學生身邊的化學物質作為實驗藥品

以學生身邊常見的化學物質作為實驗藥品,可以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感到化學并不神秘,就在我們身邊,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他們進行實驗探究的興趣。例如,“灼燒葡萄糖、砂糖和面粉”“蛋殼的性質實驗”“食用油和洗潔精在水中的分散情況實驗”“純堿、肥皂水、石灰水、食鹽水、蔗糖水的酸堿性實驗”“蔗糖溶液的配制實驗”等。這些實驗所涉及的實驗藥品,都是學生身邊常見的化學物質。

2.選取生活和社會中的化學現象作為實驗內容

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很多化學現象都可以作為選取化學實驗內容的素材,這些素材學生熟悉,內容豐富,易于選取。以這些素材為實驗內容,對于學生注意身邊的化學現象、解釋身邊的化學現象,利用身邊的化學現象,更好地學以致用,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吸入與呼出氣體的比較實驗”“鐵釘銹蝕實驗”“食鹽溶液、蔗糖溶液及水的凝固點的測量實驗”“氫氣流吹肥皂泡實驗”“雞蛋白性質實驗”等。

3.選取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作為實驗內容

化學在給人類帶來巨大福祉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關乎每一個社會成員,當然也應當是作為未來社會公民的學生所關注的內容。因此,選取這些問題為實驗內容,對于學生形成從化學的視角來解釋和解決現實中的與化學有關的生活和社會問題,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硫在空氣中和氧氣中燃燒及形成酸雨的實驗”“污水凈化實驗”“小組協作完成當地土壤酸堿性測定的實驗,提出土壤改良的建議或適宜的種植方案”“設計實驗,探究農藥、化肥對農作物或水生生物生長的影響”等。

(二)化學實驗的趣味化

化學實驗具有動機功能,可以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這是人們的共識。但是過分強調“學科中心”的化學教科書,使化學實驗的“學術化”傾向十分明顯。國內外的各種調查顯示,很多中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正在明顯降低,甚至一些學生放棄了化學學習。導致這一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做了化學實驗,是否就一定能夠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的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思考。因此,如何增加化學實驗的趣味性,成了人們開始關注和研究的一個問題。為此,“課標”實驗教科書中采取了“趣味實驗”“家庭小實驗”等新的化學實驗形式。

所謂趣味實驗是指以生動、鮮明、新奇的實驗現象來引發學生興趣的一類實驗。例如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簡稱“上教版”)的“課標”實驗教科書中的“面粉爆炸實驗”“用碘水檢驗馬鈴薯、芋頭、面包等食物中淀粉的實驗”等。所謂家庭小實驗是指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用品作為實驗儀器和藥品,由學生在家里獨立完成的一類實驗。這類實驗儀器和藥品相對易得,實驗較為安全,操作并不復雜,但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簡稱“人教版”)的“課標”實驗教科書中單獨設計了“家庭小實驗”欄目,選擇了“自制簡易凈水器”“鉛筆芯導電實驗”“雞蛋殼與醋精反應實驗”等。

二、化學實驗設計的新特點

(一)化學實驗的探究化

在化學實驗的設計上,以往的化學教科書過于強調實驗對所認識的化學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的驗證,即使是“探索性實驗”或“啟發性實驗”,也是照方抓藥式的設計。這樣的實驗設計學生幾乎不需要進行什么“探索”,只要按照實驗步驟做下去,就可以得出結論,別說發揮實驗的功能、促進科學素養的發展,就連學生最初的實驗操作興趣,也可能因為這樣的設計而喪失殆盡。改變化學實驗“照方抓藥”式現狀的關鍵,是加強化學實驗的探究化設計。這對于更好地發揮化學實驗的功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科學素養主動、全面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實驗的探究化設計離不開實驗方法論的指導。實驗方法論是關于科學實驗的一般過程和方法的理論,對所有的實驗活動都具有指導作用。活動是運用方法的活動,方法是指導活動的方法,兩者的關系如下頁圖所示。因此,化學實驗的探究化設計,不僅要有利于學生通過實驗來學習化學科學知識與技能,而且還要有利于學生體驗科學過程和學習科學方法。

在實驗方法論中,實驗條件的控制方法是設計和實施探究性實驗的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實驗,實際上是條件控制下的觀察”“所有的實驗,都是在條件控制下進行的”。[1]控制實驗條件是實驗這種探究活動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因此,要想對化學實驗進行探究化設計,就必須運用“實驗條件的控制”方法。所謂實驗條件是指同特定實驗對象相聯系,并對其狀態、性質和變化發生影響的諸因素的總和。中學化學實驗所涉及的實驗條件主要有化學藥品,包括化學試劑的規格,化學藥品的種類、狀態(固態、液態或氣態)、形狀(塊狀、顆粒狀或粉末狀)、質量、體積和濃度等;化學實驗儀器和裝置,主要包括不同規格的化學實驗儀器及其不同的安裝方法;化學實驗操作,主要包括點燃、加熱、冷卻、振蕩、溶解、洗滌、過濾等化學實驗操作,以及對電流、電壓、時間和壓強的控制等。所謂實驗條件的控制,就是將影響實驗對象的諸條件中的一個條件作為可變,其他條件保持不變,探究此條件的變化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以便找出最佳實驗條件的一種科學方法。[2]正因為實驗條件的控制對于探究性實驗設計具有重要意義,因而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發展科學探究能力”的“制定計劃”要素中,明確要求學生要具有“控制實驗條件的意識”。[3](10)為了反映和落實“課標”的思想,“課標”實驗教科書中,運用實驗條件的控制方法設計了大量富有創意的探究性實驗。

實驗過程與實驗方法之間的關系圖

例如,“人教版”教科書中的“溶液酸堿度對頭發的影響”的實驗。[4]該實驗通過對頭發在不同pH溶液中(其他條件不變,只改變溶液的pH)浸泡后拉斷難易程度的比較,來討論洗發液的選擇問題。溶液的酸堿度對頭發的影響,是一個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此為背景來學習溶液酸堿性的有關知識,可以創設真實的學習情景;將此課題設計成一個實驗活動,使學生通過實驗來進行探究,因而創設了一個良好的探究情景;此實驗的設計體現了“實驗條件的控制”方法,因而有助于學生體驗科學過程,理解科學方法,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

再如,“上教版”教科書中的“水與酒精混合后體積變化情況”的實驗[5](59)。以往的設計通常只是用“50 mL酒精與50 mL水混合”,直接得出“微粒之間是有一定空隙的”的結論,缺乏探究性。為此,教科書在明確了要解決的實驗問題后,引導學生先進行預測,使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化學知識,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大膽地進行猜想與假設;運用“實驗條件的控制方法”進行實驗設計:體積不變,只改變物質的種類,即50 mL水分別與50 mL水、50 mL酒精混合;50 mL酒精分別與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運用“觀察”和“記錄”等方法“收集證據”,運用“表格”的方法對證據進行處理;在加工事實和證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所探究的問題進行“解釋”,并得出結論。通過這樣的一個設計,學生既學到了化學知識與技能,同時,也學習了多種科學方法,使化學知識的學習與實驗探究活動、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二)化學實驗的綠色化

從實驗設計來看,“課標”實驗教科書除了重視化學實驗的探究化以外,還非常關注化學實驗的綠色化,體現綠色化學思想。

化學實驗的綠色化是指選取綠色化的原料、采用“原子經濟性”的化學反應,從而獲得綠色化產物的過程。所謂“原子經濟性”,是指化學反應應該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中的每一個原子,使它們都結合到目標分子(產物)中去,從而達到零排放(即沒有副反應、不生成副產物、不產生廢棄物)。一個化學反應的原子經濟性程度可以用“原子利用率”來衡量。100%的原子利用率,是化學實驗綠色化設計所追求的理想目標。但是,在實際的化學反應中,在目前的狀況下,很多化學反應很難達到100%的原子利用率,為此,非常有必要研究如何降低化學反應污染程度的問題。

例如,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過去的教科書中通常是采用加熱高錳酸鉀或加熱氯酸鉀這兩種方法來進行。KMnO4是通過焙燒MnO2和KOH制得K2MnO4,然后電解K2MnO4水溶液而制得;KClO3是通過電解NaCl溶液制得NaClO3,然后用NaClO3跟KCl反應而制得。在生產K2MnO4和KClO3的過程中,都要消耗大量的電能,工藝比較復雜,而且還有對環境有污染的副產物產生。為此,國外許多國家的教科書在制取氧氣時,大多使用過氧化氫分解的方法。H2O2主要采用2—乙基蒽醌法,先氫化,再氧化而制得,生產過程中能耗少,成本也比較低,原料可以重復使用。過氧化氫分解反應除產生O2外,生成的副產品是對環境無污染的H2O。基于這一反應的綠色化特點,“人教版”教科書在介紹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時,選用了“過氧化氫分解”的反應。

三、化學實驗陳述的新特點

化學實驗內容的陳述應該準確無誤,具有科學性。但是,保證科學性并不等于實驗內容的陳述就一定要“學術化”,全部采用學術語言,用學術研究的口氣來陳述中學化學實驗內容。采用什么樣的語言來陳述實驗內容,實際上反映了不同的化學課程觀。以學科為中心的化學課程觀,必然要求“學術化”陳述;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化學課程觀,必然要求“人性化”陳述。“課標”實驗教科書,非常重視化學實驗的人性化陳述。

(一)以人性化的實驗探究情景導入實驗

“景”指外界的景物,“情”指由外界的景物所激起的感情。情景是指能夠激起人們情感的各種景物。基于建構主義的實驗探究學習,特別強調和重視實驗探究情景的創設。所謂實驗探究情景是指能夠激發學生的實驗探究興趣、形成良好探究氛圍的情景。[6]實驗探究情景的人性化,倡導在敘述實驗步驟和實驗方法之前,應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已有的化學知識、日常生活中的真實現象、社會發展中與化學有關的問題、重要的化學實驗史實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事件等作為實驗探究情景,來導入實驗探究活動。“課標”實驗教科書在陳述化學實驗內容時,非常重視創設人性化的實驗探究情景。

例如,“上教版”教科書在引入“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時,就設計了如下情景:“在日常生活中,燃燒現象屢見不鮮。你想過沒有:發生燃燒的條件是什么?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這一問題。”這樣的情景貼近學生的生活,很容易激發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的積極性。

實驗探究情景可以是問題情境,但并不是所有的問題情境都能成為實驗探究情景。如“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質,如果將同樣體積的兩杯水混合在一起,那么,混合后水的體積是否等于混合前兩杯水的體積之和呢?”這是一個基于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問題情境,但不是一個實驗探究情景。如果將這一問題改造成:“水和酒精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兩種物質,如果將同樣體積的水和酒精混合在一起,那么,混合后的液體體積是否等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體積之和呢?”這樣的一個問題具有探究價值,可以成為實驗探究情景。

(二)以人性化的稱謂陳述實驗內容

除重視創設人性化的實驗探究情景以外,“課標”實驗教科書還注意用人性化的稱謂來陳述實驗內容。在化學實驗內容的陳述中,加進“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使用“請”字,可以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使他們感到化學實驗內容不是“計算機程序”,只呈現操作的步驟,而是“擬人化”的一種交流,是實驗內容與學生的一種互動。這樣的呈現,顯然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尊重學生的人性,體現教師與學生、教科書與學生、實驗內容與學生的相互平等上,比那種“板著面孔”“命令式”的學術化陳述,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上教版”教科書在呈現“二氧化碳的性質實驗”時,就作了如下的陳述。[5](41)

請預測圖中兩個實驗的結果。

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或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描述你所觀察到的現象。

根據實驗現象,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由此你能否試著說明用二氧化碳滅火的原因。

在陳述之初,就“請”字當頭,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和相互尊重感;在陳述的過程中,兩次用到第二人稱“你”,使學生有一種平等交流的感覺;在第2條的陳述中,用的是“自己”,而不是“學生”;用的是“老師”,而不是“教師”,這樣的稱謂是將學生作為陳述主體的口氣。因而,這樣的陳述很容易拉近教師與學生、教科書與學生、實驗內容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心境下進行學習。

(三)注意觀察與思考相結合

以往化學教科書在陳述化學實驗時,通常只是敘述化學實驗操作與觀察的內容。例如,“把少量KClO3放在試管里加熱幾分鐘,可以看到KClO3熔化后慢慢放出氣泡。這時用帶火星的木條插入試管口,觀察發生的現象。”這樣的陳述形式,容易使學生只注意實驗的操作步驟和實驗現象,不注意思考為什么這樣操作、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實驗現象,因而造成很多學生只是被動地“做”和“看”,而不是能動“思”和“想”。

人性化的化學實驗陳述,就是要從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主動發展出發,使學生在積極、能動的思考中,來進行實驗操作,來觀察實驗現象。“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要做什么和怎么做,還要讓他們懂得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不那樣做的道理和理論依據。還要注意培養他們把實驗操作(動手)、實驗觀察(動感覺器官)、積極思考(動腦)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統一于實驗實施的全過程中。這樣將會有助于提高學生實驗操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減少實驗操作中的被動性和盲目性。”[7]為此,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發展科學探究能力”的“進行實驗”要素中,特別提出“在實驗操作中注意觀察和思考相結合”。[3](10)

“課標”實驗教科書非常注意將與實驗內容有關的思考性問題引入實驗中,使學生在操作與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與觀察。例如,“上教版”教科書在呈現“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時,就作了如下的陳述。[5](23)

【實驗】

將集氣瓶容積劃分為5等份,并加以標記。

在帶橡皮塞和導管的燃燒匙內裝滿紅磷,將氣體導氣管上的止水夾夾緊,把燃燒匙內的紅磷放在酒精燈外焰上點燃,并迅速深入集氣瓶內,塞緊橡皮塞,觀察到什么現象?

待集氣瓶冷卻到室溫后,把導管插入盛水的燒杯中,打開止水夾,又觀察到什么現象?

【思考并和同學們討論下列問題】

紅磷在集氣瓶中燃燒,消耗了什么氣體?

紅磷在集氣瓶中未能全部燃燒,說明了什么?

集氣瓶中剩余的氣體是氧氣嗎?

打開止水夾,為什么集氣瓶中能吸入約占集氣瓶容積1/5的水?

你還能設計什么實驗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含量?

這樣的實驗陳述,使得學生在進行每一步實驗操作時,都要認真思考教科書所提供的有關問題,都要仔細分析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從而達到通過化學實驗促進學生科學素養主動、全面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耀亭,等.中學化學教學法[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16.

[2]陳耀亭.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德育[M].長春:長春出版社,1991.79.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3—64.

[5]中學化學國家課程標準研制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59,41,23.

篇3

【關鍵詞】高校體育 武術教育 發展特點 推廣策略

引言:1961年首次出版的體育院系武術教材,對武術是這樣定義的:“武術是以拳術、器械套路和有關的鍛煉方法所組成的民族體育形式。它具有強健筋骨,增進健康,鍛煉意志等作用,也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一項民族文化遺產。”該定義僅強調了武術的鍛煉價值,對武術的技擊屬性未曾提及,強調了武術的民族性,而把武術中史學部分的內容與基本理論的內容相混淆,在武術本質特征問題的界定上存在著盲點。高校武術就是在高等院校內所開展的適合高校群體特點的武術運動及武術相關活動。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體育事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我國在眾多體育項目中多點開花,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我國在國際體育界的地位也不斷提高。武術作為我國歷史不斷傳承下來的體育方式,其發展雖然悠久,但在體育事業大發展的今天,武術的發展卻相對較為緩慢。這與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側重點息息相關。為提升武術在我國體育界以及國際體育界中的地位,武術教學逐漸在我國大范圍展開,高校武術教育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從我國高校武術發展的指導思想出發,分析了我國高校武術發展的特點,并根據我國高校武術教學所面臨的問題,探討了我國高校武術教學發展的推廣策略。

一、高校武術發展的指導思想

目前,我國武術在全球已經引起了較大范圍的影響力,許多國家對于我國武術充滿了興趣與研究熱情。然而就我國國內本身的情況而言,年輕人對于武術的熱情程度并不高。雖然年輕人熱衷于影視作品中的出神入化的武術傳說,然而,對于現實中的中國武術的了解并不多。因此,我國重點在高校開展武術教學,以提高我國高校學生對武術的熱情程度。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傳授武術課程的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幫助學生形成武術特長,理解武術類運動文化的傳統與特點,能夠勝任中學教學和社會體育指導;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探究學習的習慣以及自學和自練的能力,具有獨立思考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思想。就我國高校武術教育而言,其主要的指導思想表現為:學生是武術教學的主體;發展系統的武術教學體制;逐漸推進我國武術教學的國際化發展。

二、高校武術發展的特點

我國高校武術教學的不斷開展,將對武術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起到推動的作用。我國高校武術發展呈現出如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 發展規模逐漸擴大

我國高校武術的開展逐漸由原來的在體育高校內開展向在普通高校內部開展發展,發展規模將逐漸擴大。武術作為我國的重要傳統文化之一,不應該僅僅是體育類高校作為專業體育的方式來進行培養,而應該是通過擴大化的教育手段,使我國的年輕人能夠更進一步地對中國傳統武術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另外,雖然武術具有十足的中國特色,但近年來,國外武術也逐漸發展。我國在進行中國傳統武術教育的同時,還應對國際武術作更多的介紹,以提升我國武術的整體水平。

(二) 教學分支逐漸增多

武術的分類較多,包括太極拳、劍術、長拳等多種類型。目前高校武術教學的特點不再僅僅是對武術的大體上的教育,而是細分到各個武術分支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對武術教學分支化,有利于我國高校武術教學內容的豐富,讓學生了解更多中國武術的實質。另外,分支化的武術教學有利于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想要學習與了解的武術分支,更有利于對學生興趣的激發。

(三)競爭性逐漸增強

隨著我國武術的發展,武術不再僅僅是作為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武術文化,其目的也上升到對武術技術的提高,并使武術在現代社會不斷發展。在這種背景下,我國武術的競技性也逐漸增強。高校內部以及高校之間紛紛舉辦水平較高的武術比賽,以提升校園武術的整體水平。另外,校外武術比賽的競技性也逐漸增強。隨著武術比賽在技術上以及規則上的不斷完善,武術的競技性將會得到更進一步的增強。

(四)科技含量逐漸提高

隨著我國武術在規模上、教育手段上以及競技性上的不斷提升,其科技含量也進一步提高。為提升我國武術教學的有效性,多種較為先進的教學方法被引入其中;為提升我國武術的競技水平,在對運動員的訓練技術上以及醫療水平等方面,其科技型也在逐漸增強。另外,在競賽過程中,教練對武術運動員的指導以及武術比賽的技戰術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斷地增加。

三、高校武術推廣策略探討

雖然我國高校武術正處于不斷發展時期,然而,其推廣力度仍然不如球類運動等其他類型的體育項目。為促進武術在我國及國際上的進一步發展,應對我國武術教學在高校中作進一步的推廣,以為我國武術供給更優質的后備人才。我們看到了很多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包括信息化和網絡化的發展。如果挑出一種在當今時代已大大退步的技術,其首選應該是武術了。僅僅是退步,當然可找出歷史的原因時代的原因等原因,但假武術盛行,真武術退隱,并進而嚴重影響到了媒體和公民對武術的認識,這確是一個不輕松的話題。武術做為中國的國粹,是強身健體的好方法,同時修身養性,為什么不從小學開始推廣讓學生習武,這樣比做廣播體操好多了,健康 防身,同時推廣了國粹,初中高中也應該盡可能的推廣,現在卻沒有,很多孩子轉向跆拳道,反而幫助韓國推廣了他們的國粹。韓國就只有跆拳道所以全國上下唯一的武術就是跆拳道,而中國的武術博大精深而且門派眾多且分門別類實在找不出一個有代表性的東西 并且現在提倡和諧社會既然和諧又怎么能天天打打殺殺,最重要的是現在的小孩子 體能太差300米跑完都累得要死,升學就業的壓力太大了長期僵坐習武之人越來越少了。再說中國的武士大多有不同門派,不好統一規定學什么,其實初中體育課本里還是有武術的,似乎還是太極什么的,估計不會再有太多的運動達,運動也成為了升學的一個方法,運動也成為了功力 的一種手段 現在的中國文人當到 沒有幾個有血性的領導 估計百年之后的中國武術,就要亡在下一代 或者是下下一代的武士手上。

(一) 提升相關部門對高校武術的重視程度

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高校相關部門對武術的重視程度仍然較低。雖然部分學校已經逐步開展武術教學,然而還有很多學校的公共體育課程中,仍未出現武術的身影。因此,在教學規劃過程中,學校相關部門應提升對武術教學的重視力度,積極提升武術教學的硬件設備條件,為我國武術在高校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條件。在課時的安排上,應適當增加武術教學所占的課時數量,以保證武術教學能夠系統地展開。

(二)積極開展武術文化交流與武術競賽

各種武術類活動的開展對于不同學校或不同群體的武術交流具有重要意義。學校可以組織更多的與外校或國外學者的武術交流活動,并舉辦各種水平的武術競賽,一方面可以提升校內的武術訓練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取其他單位或群體在武術上的教學及競賽經驗,從而提升學校的武術水平。

(三) 普及武術基礎知識,并使其與實踐相結合

雖然武術教學在我國高校中逐步地展開,但大部分武術教學的重點仍然放在對武術實踐的教學上,而對于武術的基礎理論知識涉及較少。為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高校應加強對學生進行武術理論知識教育,從而提高其在武術深度與技戰術上的水平。另外,對武術理論知識的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對武術文化本身的了解程度。

(四)改善教師質量,提升專業程度

教師質量是高校武術教學得以有效展開的基礎。學校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現有教師的武術培養工作,以提升現有教師的素質。另外,應從更為專業的團體中引進優質的武術教師,讓其對高校武術教學進行開展,從而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武術水平和學校的整體水平。

四、 結語

武術文化是我國長期以來的歷史文化之一。為提高我國武術教學的實施力度并對我國武術進行推廣,文章分析了我國高校武術教學的指導思想,歸納了我國高校武術教學的特點所在,并在此基礎上對我國高校武術教學的推廣策略進行了探討,成果對于我國武術的合理、快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任學鋒.陽光體育背景下,高校武術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23)

[2]段廷進.我國高校武術發展滯后的現狀及原因分析[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09)

[3]楊冠強,徐巧.西北高校武術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華武術(研究),2011(03)

[4]司欽如,張玉強.普通高校武術運動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述評[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0(06)

[5]徐春毅,虞定海.高校武術教育現代化的內涵、目標及途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07)

篇4

關鍵詞:武術教學;本土文化;中學武術

“健康中國2030”戰略不僅僅落實了“十八屆五中全會”的重要精神,更是履行我國對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舉措。在日益物質化的社會中,武術文化傳承面臨著巨大阻礙。大中學生作為民族未來希望、高素質人才群體,對中華武術文化傳承肩負著不可推卻的責任,因此,在大中學推行武術教育意義重大。[1]“健康中國2030”的提出,是對從事以及將要從事教育工作的人群的方向指南,對于形成一個系統的學科體系具有重要的指導及引領作用。近年來,武術教學的“不樂觀”現象日益凸顯。中學武術的教學推廣停滯不前,基層教育無法落實。為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國家提出相對應的策略——《國家發展五年規劃2016-2020年》進行宏觀調控,來指導基層教育工作的開展。對于非武術專業教師教授武術課程亦趨明顯的情況;學校在招收武術教師技術與能力不能并存的現象;武術的開展一直處于停滯狀態。面對這些問題,在中學武術教學中:首先,應該對武術教學的基層工作進行新的改革;其次,將武術的文化精髓與時代相結合,并利用好大眾傳媒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與宣傳;最后,積極進行交叉學科的交流。

1中學武術教學的現狀與分析

1.1傳統武術教育的發展需求

社會不斷的發展,經濟的不斷提高,不斷改善著人們的生活質量。但是,青少年面臨著復雜的信息沖擊,卻無法選擇判斷信息的好壞。處于叛逆期的青少年,會選擇具有刺激挑戰的信息。但是,卻使他們的認知及“三觀”出現了新的問題。出現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以及“西方為真”等現象。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它所承載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無疑是解決青少年所存在問題的最佳辦法。武術的推廣也是解決目前家庭、學校、社會武術教育與傳播脫節現象的方法。中學武術的教學就更為重要,成為武術傳播與發展的內在需求與不竭動力。

1.2思考國內外教學現狀

幾十年來,武術教師的教學模式始終是一種套用的固定模式,失去了創新這一教學特點。根據留學歸國專家講座中提出,美國社區家長對孩子體育指導,所用的教材即是我國高校專業學生學習所用的教材,這就使青少年的體育活動更加合理。然而,中國中學武術的教學卻一直沿用學習“死板套路”的方式,沒有積極地去創新,這也是武術教育發展“不樂觀”的一個原因。社會中的武術教育逐漸走向一種“非利不教”的模式,經濟化的武術成為一種“謀利工具”,一個武術項目或文化的推出必然伴隨著利益體的出現。這樣就使得武術的中學教學出現開展不好的現狀,還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因素。在家庭中的武術面臨的問題,大眾傳媒的沖擊,使本生就存在較微小的“家庭武術元素”,更難以維持下去。在如此的大環境下,武術的教學推廣效果就顯得更為重要。

1.3傳統武術教學特點

目前,傳統的武術教學活動,使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無味”。尤其是很多體育教師,經常采用田徑、籃球等教學方式來進行武術的教學,然而,對于學生武術學習而言這種教學方式是極為不利的。中學生正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階段,對于新鮮的事物比較有好奇心。[2]他們更需要一個適合中學武術的教學方式,而傳統的武術教學主要特點有:(1)中國家庭成員的減少,家庭成員的分散打破了傳統家庭武術教育的模式;(2)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與發展導致社會武術教育價值發生“異化”;(3)學校武術的師資隊伍的長期性,師生情感的疏離性,教育觀念的搖擺性使學校武術的發展舉步維艱。中國武術的發展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與改革,青少年的教育尤為凸顯,更需對武術教學方式進一步創新。

2中學武術教學的創新需求

2.1武術教育的改革需求

新形勢下,武術教育的發展不僅僅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一中運動形式,更是對青少年的價值觀及世界觀的培養方式。傳統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大,武術文化的推廣及普及,應進一步加快。更好地將武術的文化作用發揮出來。武術文化中追求與人謙和、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以及“頓悟”與創新等的精神價值以及所包含的哲學理論切實符合中華民族幾千年的事物運行定律,是歷史精華的集中產物。學生不僅僅是要對武術技術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它,并將武術文化進行傳承。

2.2中學武術教學的發展改善

國家宏觀要求:(1)武術套路的進一步推廣及改進。如今,社會的需求更多的是服務類項目,武術的表演元素也是武術發展的重要部分;(2)武術“技擊實戰”項目的開展(這里所說的“技擊實戰”非散打項目)。更應該突出武術的特色:踢、打、摔、拿、纏等,區別于自由搏擊的形式,更趨向于近代的散手,充分展現武術的魅力所在;(3)武術文化的宣傳不應限制于愛好者及興趣人群,更應該進行全面推廣,充分利用媒體效應以及國家的支持力度。將武術的文化傳播做成一個體系,如“太極禪”的模式,并招商投入中國文化的產業。中學武術教學作為文化傳播的基層工作,其武術教學的發展更應該進行深層次的改善。跟隨國家的宏觀調控,武術教育更應該形成體系的發展,進行全面創新。

3中學武術教學的宏觀引導

3.1中學武術教學發展的相關學科借鑒

武術的教學發展應該借鑒相關學科的發展模式。近年來,三大球的快速發展,跆拳道在學校教育的影響,都將是對武術的一種啟示作用,跆拳道的發展模式有:套路表演性的項目、實戰比賽性的項目以及文化宣傳性的項目,它并沒有因為形式的變化而發生本質的改變。這對于武術的教學發展是一種挑戰,武術不僅僅是套路與散打的表現,更應該對武術的文化進行傳承,應充分突出武術技擊理念,這既是對武術的承認,也是對武術的“真實推廣”。因此,在此應該更多的借鑒泰拳及跆拳道的教學形式,借鑒三大球的宣傳模式,進行創新性的武術表演、實戰比賽以及文化性的教學。目前,武術教學最大的缺失就是對文化的傳播,武術的本質及內涵要更好地呈現給青少年。就項目來說,武術也是一種運動,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與興趣是它的關鍵所在。只有真正做到教學的目的和要求,才是對武術最好的完善。

3.2引導中學生興趣的方式

課堂教育僅僅是對學生的一種興趣培養及引導,更關鍵的是形成校內外的武術交流,使學生對武術的學習及認識更加全面,對武術的認識更加深刻。經常進行學校與民間武術家的交流與論壇,是對學校武術教育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及思考。武術教育的發展仍處于不成熟階段,需要多方面的交流學習,使其可以得到更好的開展。

3.3加大武術教育的宣傳力度

武術的教育及發展缺少大眾傳媒的宣傳,縱觀媒體新聞,關于武術的寥寥無幾,特別是武術文化的宣傳更是甚少。武術的本質無法展現,導致了人們對武術的片面觀點。因此,在武術的文化及教育宣傳力度上,更應該借鑒其它學科及項目的推廣方式,無論是從外在的裝備設施,還是在文化的“包裝”上,都必須進行全新的改進。加強宣傳的力度是決定武術發展廣度的一個前提,也是使家長形成武術認可的關鍵所在。人們對武術的認識及了解,決定武術發展的廣度。所以,應利用媒體及大眾的經常性宣傳,以及區域性的集中式宣傳是對武術文化宣傳的重要方式。這些方式都是利于武術的回歸及“復興”的,中學武術教學的推廣也會因此得到進一步改善。

4結論

篇5

[關鍵詞]小學生武術教學注意問題

一、前言

小學生武術教學工作是一項科學性很強的工作。要經過小學生武術教學的實踐,不斷地總結和發現新的規律,改進和充實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學原則外,還要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來進行系統的、科學的教學,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根據小學生生理特點,在武術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培養良好體態,控制力量訓練

小學生的骨骺比較柔軟,軟骨成分多,故彈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斷但易彎曲變形。小學生的關節窩較淺,關節囊及關節周圍的韌帶較薄弱、松弛,所以小學生的關節伸展性與活動范圍較大,靈活性與柔韌性容易得到發展,但關節牢固性較差,在外力作用下輕易脫位。

小學生的肌肉收縮力量和耐力較差,易疲勞,但易恢復。身體各部分肌肉發育不平衡,大肌肉和上肢的肌肉發育先于小肌肉和下肢的肌肉,肌力增長不均勻。所以,我們在武術教學中應注意:對各種動作正確的身體姿勢的培養,養成良好體態儀表,防止骨變形。但在力量訓練中,負重練習要慎用,宜用伸展練習發展力量。12-13歲后,力量訓練可逐漸增加,而且對小學生的身體各部分的肌肉力量應均衡發展,各項素質搭配練習,為以后的發展打好基礎。

(二)以“雙基”教學為主,控制耐力、靜力訓練小學生的血液中單位體積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含量與成人相比較低。神經調節系統還不夠完善,新陳代謝比較旺盛,耗氧量大,所以心率和呼吸頻率較快。

但由于心肌纖維收縮力弱,心臟泵血能力小,所以每搏輸出量小和血壓都比成人低;,呼吸肌的力量較弱,所以肺活量也較小。

所以,我們在武術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小學生不宜過早的進行專項的耐力訓練。在武術教學中,應以“雙基”的教學為主,以平和的簡短武術套路進行教學。以動作的速度練習為主,如沖拳、推掌等。而不宜進行過多的耐力、力量和靜力性的練習。在武術教學中,小學生的運動量也不宜過大,應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密度與強度要注意交替節奏,練習時間不宜過長。科學的運用間歇訓練、重復訓練等方法。適當發展難度動作,盡量減少憋氣、緊張性的練習,以免心臟負擔過重,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同時,也應注意調整小學生在練習動作時與呼吸的正確配合,凡是使胸廓擴張的動作應吸氣;反之則呼氣。如在作跳躍的動作時應吸氣;在落地的動作時應呼氣等。

(三)內容和形式多樣化,及時糾正錯誤動作

小學生的神經系統的抑制過程不完善,興奮過程表現為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等。學習和掌握動作較快,但多余動作或錯誤動作較多。這主要是其神經細胞的工作能力低,易疲勞,但恢復得也較快。神經活動中,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善于模仿;但抽象思維能力差。所以,我們在武術教學中應注意: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應多樣化,避免單調的重復和靜止性的活動。在進行套路動作練習時,應穿插分組練習、小組比賽或游戲等。并要安排休息。以免出現疲勞,提高他們的興趣。在教授新的動作時,應少講解,多示范。培養他們的形象思維的能力,全面發展各項基本技能。在小學生武術教學時,教師或教練員不應求快、花、多,在產生錯誤動作時,要有耐心糾正。多采用直觀教學法,應運用簡單、易懂,形象生動的口令或口訣進行講解,也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以幫助理解。

三、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在武術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加強思想教育,以鼓勵為主

小學生武術教學本身就是一種教育過程。教師或教練員要不失時機地加強對小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啟發,讓他們認識到“雙基”訓練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在武術教學中,要掌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以表揚鼓勵為主,教練員應善于及時發現小學生優點給予表揚。教學實踐表明:小學生喜歡表揚,一經表揚,信心倍增,訓練積極性也進一步提高。例如:在教學中,可讓表現好的同學在其他同學面前進行演練。激發他們的好勝心理,提高訓練效果。往往有些教師或教練員一看到他們完成不好就訓斥、責備,使學生自信心下降,甚至因此產生逆反心理。而另外有些教師或教練員在教學中看似嚴肅,反而使小學生的大腦皮層神經系統處于抑制狀態,訓練效果不佳。

(二)使小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和效果

小學生在武術教學中,都有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績和效果的欲望和要求。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夠得到教師或教練員的肯定。所以,在教學與訓練中,教師或教練員如能使他們及時知道教學的效果,就能使錯誤的技術動作得以糾正,正確的動作技術得以鞏固,從而創造教學的良性循環。實驗證明:知道效果,會使訓練取得較好的成績。指出優點和問題,能使有關的神經得到陽性的刺激,而使另外的神經中樞的聯系受到陰性的強化。加強分化過程,使興奮和抑制兩個過程更加精確,促使正確技能的形成。特別是當小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也能起到振奮精神、活躍情緒的作用。這種良好的心理狀態,能鼓舞信心和勇氣,產生增力的情緒體驗。

(三)創設優良情緒體驗情景,激發競爭意識

在小學生武術教學中,要把已形成的潛在學習和訓練需要充分調動起來,創設優良的情緒體驗情景,活躍小學生的學習和訓練情緒,激發學習和訓練的積極性和競爭意識。

教學的內容、方法、手段的不斷更新和變化;環境的改變;形象生動的啟發語言;趣味性的游戲;變換教學的項目和形式等,都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訓練的積極性,調動身體各器官盡力完成教學與訓練任務。當然,教師或教練員在制定教學任務時,應注意要有一定的難度,但又是經過努力能夠克服的,這樣才能推動小學生心理的適應性不斷發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四、結束語

篇6

關鍵詞:武術 高職高專 武術教學

前 言:武術是一項具有廣泛社會價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具有很高的文化負載量。如何把這一寶貴財富保留下來使之源源流傳,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通過學校進行教學和普及。在當代高職高專教學實踐中,它符合青年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具有技術性、健身性、娛樂性的體育文化特點,深受當代大學生喜愛。本人通過武術在當今的高職高專教學中存的問題的調查分析略抒淺見如下。

1研究方法

1.1 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高職高專武術教學著作和論文,了解高職高專武術教學的發展特點及現狀,為高職高專武術教學提出改革意見奠定理論基礎。

1.2 統計分析法

通過對高職高專武術教學現狀問卷調查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定量的說明高職高專武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3 調查問卷法

根據研究的需要,設計高職高專武術賽調查問卷。針對高職高專武術教學的學生及相關專家、學者發放問卷,為論證高職高專武術教學的合理性、科學性提供實證。

2 結果分析

2.1武術的文化內涵及其特點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中的瑰寶。武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長期積淀和反映。就其文化內涵而言,武術文化幾乎涵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各種成分和要素,滲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它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融匯和汲取了諸多社會領域中的營養。因而,可以說武術文化是一個以武術為載體的、其內容具有哲理性和藝術性,其方法具有科學性的獨立完整的文化體系。

武術是一項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格斗、功法為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體現了武術是一種“技”、“藝”、“術”的文化,是圍繞”武”而發展的特定技藝和技能。隨著武術體育運動的迅速發展,它的領域已經涉及到教育、文藝等方面。它要求練習者不僅具有一定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巧,而且還要求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在當今信息社會的快節奏形勢下,通過武術的練習,可增強人體自身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從而達到高效率的適應社會的能力。武術在追求形體、姿態、動作的同時,特別講究內外合一,形神兼備。即在套路演練的技術上要求把內在的精氣神與外部的形體動作緊密結合,做到手到眼到,形斷意連,使意識、呼吸、動作協調一致。

武術演練中表現出來的強烈動感、均衡的態勢、恰當的節奏及和諧的韻律、深蘊的意境,無一不給人們以強烈的美感。武術演練的風格和技擊特性在“神”“氣”“韻”的聯系巧妙的表現出來于虛實結合,實中求虛的美學特征。武術的技術動作在表現技術攻防含意時是以一種較為含蓄的表達方式,威武而不野蠻,委婉而不失剛健.柔和而不顯松懈,給人一種含蓄而又生動的武術技藝之美感,也就是剛柔相濟的審美體驗。

武術可以強身鍵體,提高人體肌肉力量和伸展性,提高關節運動的幅度,有效地發展柔韌性。武術除了對人體自身具有健身、自衛、醫療、保健等功效外,還具有娛樂、消遣、表演、社交等社會功效,起到強身健體和陶冶情操的雙重作用。

2.2武術在高職高專教學中的作用與地位

武術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高職高專則承擔著傳承優秀文化,開拓新的知識領域,為社會培養棟梁之才的任務。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武術已成為高職高專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職高專體育教學中不同程度的發揮了多方位、多層次的教育功能。 在當前的學校體育教學中, 普遍存在體育場館、設施、器材嚴重不足的現象, 而由于項目本身的特點,武術不需要較大的場地就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為此,應充分地利用武術的這一特點在現階段學校體育教育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武術運動是一項具有濃厚的中華民族文化特色和廣泛社會價值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是一種健康文明的鍛煉方式,更是一項很好的全民健身活動項目。大學生選擇武術作為健身之道,有利于身體得到全面鍛煉,有利于拼搏精神的意識培養,有利于愛國精神和素質教育的培養。因此,在高職高專加強培養學生對武術運動的愛好和興趣,加深對武術運動的健身養身內涵的理解,使武術這一古老民族文化在高職高專這一群體中得以更廣泛的發揚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在高職高專開展武術教學,提高了人類自身文化素養和道德水準,推進了人類的進步與文明,促進了大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培養了正確體態,塑造了健美體形,煥發了青春活力,增強了體質,提高了預防和治療疾病的能力。通過表演、比賽促進了人與人之間以及高職高專之間的正常交往和友誼,擴大了大學生的社交范圍, 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弘揚了民族的藝術與文化,因而武術已成為高職高專不可缺少的教學課程。

2.3武術教學的現狀分析

武術作為一門國粹,在國家開展全民健身計劃、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的過程中,更具有特殊的作用。目前全國大部分各類高職高專在體育教學中將武術列入教學大綱,不僅規定了一定的教學時效,而且制定了具體的考核標準。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和優秀文化遺產,理應在高職高專中受到重視。但由于武術教學長期存在的一些問題未解,影響學生對武術課學習的興趣,制約了武術教學的效果。如何改變這一狀況,使得武術在學校體育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則成為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筆者就這方面的主要問題談一些粗淺的看法,供同仁參考。

2.3.1對武術運動的認識水平低

高職高專學生對體育課中武術項目的認識水平較低,通過對300名選修武術的大學生(男196名、女104名)和400名非選修武術的大學生(男284名、女116名)采取問卷調查。

如(表一)

表一 選修課學生和非選修課學生對武術概念的認識的統計表

武術的概念選修課學生非選修課學生

武術就是套路48.7%(252人)61.5%(492人)

武術就是技擊17.7%(106人)14.0%(112人)

武術包括套路和技擊33.6%(201人)24.5%(196人)

中華武術雖說是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但從調查的大學生結果看,他們對武術運動方面的知識了解甚少,關心也不夠, 尤其是把武術理解為套路的學生占比重最大,只有少數的學生認為武術是套路和技擊的結合。這說明傳統的武術課教學存在很多問題,導致學生對武術課認識水平不高,從而學習興趣下降。由此我們應該加強武術的宣傳力度,讓更多大學生了解中國武術,知道武術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武術文化,使武術這一古老民族文化在高職高專這一群體中得以更廣泛的發揚。

2.3.2武術課內容設置不合理

套路與技擊是中華武術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從歷史發展角度看,先有技擊后有套路,技擊是武術的本質。套路是人們為了便于練習、記憶和傳授攻防格斗的方法,把許多攻防動作編排成有規律、協調嚴謹的模仿攻防組合動作,它以踢、打、摔、拿等動作為基本素材,使武術攻防技術動作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其中許多動作可在攻防實戰中找到原形。而技擊是把套路中的攻防動作拆解開來,因時因地靈活運用。從邏輯學角度來看,套路和技擊是處于交叉的關系,套路和技擊都有武術的屬性———動作的攻防特征,但各自也有完全不同的內容:技擊重實用,以克敵至勝為目的;而套路重動作的藝術性,以表現高、難、美、新為最高追求。

我們在當前的高職高專課中,往往把套路和技擊二者選其一而丟棄另一方;或者重套路、輕技擊;要不就是忽略了武術運動的屬性———攻防特征。根據人的本質特征,忽略了攻防特征,學生便喪失了對武術運動的興趣。

2.3.3師資水平有待提高

實事求是地說,每年從體育學院培養出來的武術專業人才十分有限,能在教學第一線上工作的更是寥寥無幾。隨著武術在學校體育中的迅速普及,和師資極度缺乏形成極大的矛盾,于是大量非專業武術教師補充進來,但是其自身水平并不能滿足現行教學的需要。據了解,高等院校90%的體育教師不是科班出身,多數是通過普修課學到的武術技能;多數學校在上課前由一名武術技能相對較好的教師帶領全體教師集體備課,能者為師;雖然有少數的武術專業教師,但是兼職情況嚴重,責任心不強,上課流于形式,敷衍了事。這也是學生對武術越來越缺少興趣的主要原因。

3 高職高專開展武術課的對策

3.1加大對武術的宣傳力度,提高對武術運動的認識水平。

在學生選課前或者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對武術運動的認識水平,教師要大力宣傳武術運動的基本知識,可通過電視節目、廣播、網絡等,使每位學生真正了解武術的歷史特點和作用,了解習武的意義。教師宣傳時要全面、合理,要在全面宣傳的基礎上針對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有不同的重心傾斜,比如: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宣傳時要側重于攻防實用性,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宣傳時要側重武術“強身健體,終身鍛煉”的功能。在加強對武術作用輿論宣傳的同時,體育老師還應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側面不斷宣傳武術的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育的結果就是讓學生針對自己的身心需要,立足于現實,放眼未來,不斷的培養自己的體育興趣,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這樣武術課的教學就會呈現出生動活潑的局面,教學質量也就會相應的提高。

3.2優化武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實行組合式教學模式。

武術運動的內容由由套路和技擊組成的,在設置武術課教學內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強調技擊和套路相結合的教學順序;由于套路是技擊的藝術化,所以武術課堂教學應把技擊和套路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而且在教學進程中二者所占的比例要有一定的順序安排,也就是讓技擊在教學進程中所占百分比由大變小,而套路百分比則由小變大。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基礎上,逐漸理解武術運動,再過渡到對武術運動健與美的追求。

3.3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體育教師武術業務水平與能力,直接決定武術教學質量。要想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武術教學活動, 前提是要有一個強大的師資力量做后盾,這樣才能拓展武術教學的渠道。所以提高高職高專武術教學效果的關鍵是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對于高職高專來說,第一,加強師資培訓工作,通過有計劃地舉辦各種形式的教學、訓練、裁判和科研培訓班,建立師資培訓與考核制度,使其成為體育教師上崗的基本條件。第二,配備更多的武術專業教師,發揮他們武術教學的優勢,使之成為推動學校武術發展的主力軍。第三, 從管理上積極推行崗位津貼制度、教師聘任制等人事改革措施,積極推動高職高專體育。對于教師自身來說,要不斷地研究教學方法,手段上要創新,古今結合、中西結合,迎合時代的需求。教師要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充分利用計算機開展輔助教學,如多媒體課件演示教學。加強學習,注重交流與溝通,拓寬知識面。此外,學生選項的多樣化,要求教師專業面要寬,至少要能帶兩種專業課。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影視媒體等方式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另外由于擴招引起的高水平體育教師不足和青年教師居多等一系列問題,我們應通過發揮老教師的帶頭作用,通過指導和培訓青年教師的手段,來保證教學質量。

結論:武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長期積淀和反映。為了進一步讓武術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遺產,經過高等學府的提煉與發展,為學生所掌握和運用,我們應做到第一,加大對武術的宣傳力度,提高對武術運動的認識水平。武術是一項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格斗、功法為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第二,優化武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實行組合式教學模式。武術可以強身鍵體,提高人體肌肉力量和伸展性,提高關節運動的幅度,有效地發展柔韌性。武術除了對人體自身具有健身、自衛、醫療、保健等功效外,還具有娛樂、消遣、表演、社交等社會功效,起到強身健體和陶冶情操的雙重作用。武術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高職高專則承擔著傳承優秀文化,開拓新的知識領域,為社會培養棟梁之才的任務。第三,進一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展望新世紀,高職高專開展武術教學有著廣闊的前景和未來。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高職高專體育將為繼承、發揚、傳播武術教學提供良好的場所,并用科學原理與方法指導民族傳統體育的普及和提高。讓武術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遺產,經過高等學府的提煉與發展,為學生所掌握和運用,傳播到社會中去,練就健壯的體魄,保持充沛的精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作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曉麗、王新雷.對大學生武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4(4).

[2]劉 鯤.探討高校的武術教學[J].池州師專學報.2004.10.

篇7

作為幾千年來中華文化智慧的結晶,武術集合了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于生產生活中提煉出的精華,早已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成為我國文化史的一顆閃亮的明珠。如若學生從小學便開始練習武術,可以提高身體的靈敏度與柔韌度,使得身體協調性能狀態佳,進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近些年,我國部分小學都有設立武術啟蒙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來決定是否加入。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許多武術動作比較復雜,小學生在上武術課時容易覺得單調枯燥,最終導致降低武術教學的教學質量。需知,小學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點均與成年人不同,再加上作為初學者,學習過程中非常容易受生理以及心理的影響,不停犯錯,最終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因此,小學的武術教學要區別于其他教學,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此外,武術教師在具備正確的教學觀的同時,還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

一、小學武術零起點教學方法

(一)針對學生的生理特點,開展靈活多變的的教學方法

年齡范圍普遍位于7―12歲的小學生,骨骼正處于硬化過程中,就是雖然骨骼硬度小,但是相對的彈性大,極容易彎曲變形。又由于小學生關節周圍的韌帶柔弱且松弛,使得小學生可以運動幅度更大,此時身體的柔韌度以及靈活性都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當然,正由于學生的骨骼硬度小,那么在上課時武術老師應注意多些鍛煉學生速度與柔韌度的訓練,一定要控制不要出現太大強度的力量性以及耐力性訓練。老師多關注糾正學生的武術姿勢,這一年齡段的學生非常喜歡模仿,因此教導的動作一定要活潑簡單,并且充滿趣味性。

至于肌肉方面,由于學生的肌肉群中水分多,蛋白質含量相對少,即肌肉的彈性不錯。可是因為所含能量少,相對耐力以及收縮能力就會差一些。這樣在上課的時候,武術老師就需要給學生做好充足的準備活動時間,要他們身體各部位的肌肉以及韌帶都能夠活動開來。這里尤其注意,不能給學生安排過大的運動量,注重強度與密度相結合,合理安排運動量,并且練習時間不適合太長,訓練過程一定要慢慢來,可以傳授有利于身體發展的姿勢,尤其注意要適度增加難度動作,防止學生在過程中因為心臟負擔過重,最終影響到身體健康。

(二)注重培養小學生對武術的興趣,采取教與玩相結合的教育方法

由于武術大部分動作都比較復雜,由于教學要求,武術老師不得不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大量反復練習某一動作才能使其掌握。因此,學生在上武術課時,由于他們年齡小,很容易對這種呆板的接受式動作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從此對上課內容缺乏興趣,甚至產生厭學情緒,使得上課成果大打折扣。即便在最初階段,學生能持有一定的興趣,但是長此以往,很多學生在學習武術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虎頭蛇尾的情形。

因此,武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改變往常的教學方式。比如說,把與武術相關的動作同體育活動結合起來,融入正常教學過程中,營造出熱鬧的上課氛圍。可以使用扮演角色、音樂渲染襯托等方式,營造出一個理想的氛圍,培養學生的節奏感。通過種種情境教學的方式激起學生對學習武術的欲望與興趣,最終使小學武術教學質量得以提升。

(三)在武術教學過程中加入競賽以及自我展示等模塊

武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增設競賽的模塊來激起小學生的好勝心理,充分調動學生訓練武術的情緒,激起學生對學習武術的積極主動性,并可以培養學生的正確競爭觀念。老師在武術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分組練習過后,可以舉行組與組之間的比賽,并對獲勝的一組給予相應獎勵。此外,可以設立自我展示模塊,充分提供學生自我展示的平臺,完整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這樣既可以提升學生對學習武術的興趣,還可以大力培養學生的競爭觀念以及良好的團隊意識。在競賽模塊結束后,老師應該對參賽學生做出相應的評價,指出存在的問題,多多使用鼓勵,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更加積極向上。同時,在自我展示模塊結束后,老師也應做出相應客觀的評價,并適當鼓勵學生,這樣可以讓學生們知道哪里需要改正,從而掌握正確的動作,達到教學目的。

篇8

一、對教師,要提高體育教師專業技能素質

個人認為,想要讓學生對武術產生興趣,第一,教師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但依目前學校的狀況,嚴重缺少武術教師。既然缺乏專業的武術教師,那么,只有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訓,讓體育教師掌握堅實的武術基礎知識和扎實的武術教學基本功,具有學好、教好武術的基本能力,提高師資質量。由此解決武術教師不足的問題。除此之外,教師要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勤于鉆研武術的教學方法。只有好教師才能教出好學生。

二、選擇教學內容時,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興趣,選擇武術教學內容

現今,武術的種類比較多,豐富多彩,平時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興趣來選擇武術教學內容,選擇的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并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小學的武術教學內容時要以簡單的武術游戲和簡單的武術動作套路為主,由簡到繁,動作難度要求降低,簡化一些武術動作。對初學的學生來說,首先學習勾、拳、掌、弓步和馬步等一些基本動作,逐步學習手形的變換、手法變換以及步型變換等基本功,這樣才能使學生順利地學會武術的套路。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武術精神,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武術的學習興趣。

三、注重對武術教學方法的研究,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

在武術課的教學過程中,教法是否得當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在以往武術傳統教法上,只重視教師主導地位,而忽略了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新課標要求我們現在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合作的方法,不但可以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也要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讓要學生學,變成學生自己要學,課堂效率自然提高。那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調節學生學習武術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趣味性?首先,在枯燥乏味的武術教學中加入武術游戲,比如,在學習手型和步型中,把“石頭、剪子、布”的游戲融入其中,學生一邊玩游戲,一邊練習了武術動作。其次,用音樂來提高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興趣是一種情緒。如果我們在學習武術時加上音樂,會提高武術教學的氣勢,若在練習中放一首振奮精神的歌曲,比如《中國功夫》,套路加上強有力地歌曲,讓人自然而然的產生強烈的表演欲,一首有氣勢的歌曲,可以把整個課堂氣氛帶入。再次,讓動作規范的學生進行示范,可以刺激其他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增加他們的求學欲和表現欲。最后,我們在教學時,講解示范時要有趣味性和啟發性,講解示范動作時要注意講解的時機和效果,先完整示范,然后再分解教學,動作由慢到快,示范和講解相結合。把武術動作形象化,便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學習“提膝亮掌”想象成金雞獨立,“仆步穿掌”想象成燕子在水面上飛翔。平時在教學時,啟發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再加上教師生動的講解,進一步使學生學習的動作技能記憶深刻。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武術教學;教材;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8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590(2007)06-0087-03

Abstract:An experimental research is done on four different kinds of Wushu teaching materials---Rank Routine, Wushu Aerobics, Wushu Gymnastics and Juvenile Fist.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re is no distinct difference in both learning attitude and evaluation 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mong male students. However, there exis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female students towards Rank Routine, Wushu Aerobics and Wushu Gymnastics in terms of the above items,and there also exists gender distinction towards the four kinds of teaching materials. Students comparatively appreciate Rank Routine, Wushu Aerobics and Juvenile Fist, and their teaching effects are relatively good.

Key words: Wushu teaching;teaching material;teaching effectiveness

1 前言

武術教材是進行武術教學的載體和主要依據,其優劣不僅影響武術教學的實際效果和教學目標的實現,還直接制約著學校武術的普及與發展。自20世紀60年代,武術被重新納入我國中小學體育課程教材以來,逐漸形成了以基本功、長拳套路、對練套路為主要內容的教材體系[1]。這種教材體系較好地體現了現代武術運動的主要特點,在推廣武術、傳播武術文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教材體系也出現了諸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和矛盾[2],如:武術教材在體現武術運動的本質屬性――攻防特點,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可教性、可學性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不足[3];使得武術內容的豐富性及其人文價值未能得到充分的體現[4]。因此,在當前新世紀體育課程改革之際,重新進行中小學武術教材的研究則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本研究意在通過對不同武術教材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驗,檢驗比較其教學效果,以便為我國中小學武術教材的系統建構提供參照。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從北師大實驗小學隨機抽取5年級體育學習水平接近的4個班級近216名學生,其中男生110名,女生106名。

實驗教材共4種,主要包括自編武術操、自編武術健身操、段位制套路(南拳一段)、少年拳。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實驗研究法。

實驗由一位經過武術專業培訓、富有教學經驗的武術教師擔任具體教學工作,對不同類型的武術教材各進行了為期一個完整單元12學時的教學,然后用自編調查問卷對被試進行了測量和相應的數據統計分析。在取樣時,考慮到樣本基本水平的一致性,在實驗設計中盡可能控制無關變量,以求真實反映各類武術教材之間的差異。

2.2.1 關于實驗教材的選編

實驗教材選擇是針對我國中小學武術教材的特點和問題,根據近年來我國學者提出的編選體育教材的四原則[5]和武術教材研究的創新性,對相應的武術素材進行了篩選和衡量,在此基礎上我們選擇和創編了以下4種不同風格的武術教材(見下表1)。

在上述教材中,除少年拳是武術教學中長期采用的長拳類基礎入門練習套路外,其余三種教材都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最新引入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武術教材。其中武術操是我們根據許多基層體育教師在武術教學中經常有效應用、便于學生很快掌握武術最基本動作的組合小段編制而成的操化套路;武術健身操是根據目前比較流行的搏擊操編制的一種以武術動作為主要動作素材、用動感音樂伴奏作烘托、注重有氧健身健美的操化套路;而段位制套路(一段南拳)是武術專家研制的特點鮮明而便于推廣的武術入門套路。

2.2.2 測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編問卷作為量具。問卷在理論構建的基礎上,以學生的“學習態度”(包括認知、情感、意向)和“學習效果評價”作為基本結構維度。問卷采用5點評分法。根據武術教材體系建構的主要依據,我們通過查閱文獻、師生訪談和專家評定來確定問卷題目,并選出同質群體進行預測;在項目分析和因素分析后,對問卷數據進行了信度檢驗,其態度認知層面的信度α=0.7695,態度情感層面的信度α=0.8284,態度意向層面的信度α=0.8326,態度總的信度α=0.9218;學習效果評價層面的信度α=0.9272。上述不同維度的α系數都在0.79以上,而態度和教學效果評價層面的信度α系數都在為0.92以上。在此基礎上選出51個基本變量作為觀察變量,組成武術學習態度問卷和學習效果評價問卷。最后整合成正式問卷。

2.2.3 正式測試

經過為期一個多月的教學實驗后,以班級為單位對所有被試進行測試。測試時間大約30分鐘,所有測試在一周內完成。

2.2.4 問卷篩選

對收集到的問卷進行了初步篩選,剔除了未完成問卷和明顯不認真作答的問卷;將其它所有問卷數據通過輸入spss10.0,處理缺失值;在盡量不影響結果的前提下,權衡利弊進行刪除或添加處理。共除去無效數據13個,占總問卷數的3.5%,最后得到有效問卷216份。

2.2.5 主要統計方法

使用SPSS 10.0 for Windows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主要使用的方法有數據考察、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多因素多變量方差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4種武術教材教學實驗效果在學習態度、教學效果評價方面的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3.1 從表2可以看出,小學男生在這4種教材的學習上均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深入分析表明,小學男生在段位制套路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評價方面的均值最高,而武術健身操和少年拳次之。這說明這3類教材各有可取之處,較適合小學男生學習。學生對段位制套路的較高認同可能與武術段位制套路本身具有明確的目標和獲得段位的榮譽性有益于激勵學生學習武術有關;另一方面則可能是由于一段南拳本身的動作具有較為明顯的攻防含義,其動作編排簡短合理,較長拳類套路易教易學。

3.2 從表2可以看出,除少年拳外,小學女生所學段位制套路與武術操在所有維度上均存在顯著差異。這說明小學女生對段位制套路的學習態度和教學效果的評價上明顯優于武術操,段位制套路教材比武術操教材更受小學女生歡迎;而小學女生對武術健身操的學習態度也明顯優于武術操的態度。進一步分析表明,小學女生學習武術健身操的意向十分強烈,這可能是造成其學習態度產生差異的主要因素。由此看出,武術健身操比較適宜小學女生學習。

3.3 從表2也可看出,小學男生在學習態度和教學效果評價二個方面對于4種教材都沒有顯著差異(F=0.903,p>0.05);但小學女生在態度(認知、情感、意向)和教學效果評價兩方面均達到顯著性的差異(F=2.09,p

3.4 武術操是上述實驗教材中最不受學生歡迎的教材,這與我們進行武術操教學實驗的初衷完全相反。我們原來認為,這種操化武術是中小學武術教學中經常應用而便于學生很快掌握武術最基本動作的武術形式,但上述結果表明,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對武術操的學習態度不夠認同,其教學效果的評價也是4種教材中最差的。

武術的操化是為了適應班級授課制的需要而對武術進行的一種教學化改造,但由于其機械性、技擊性的流失,它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武術了。然而武術健身操也是武術的一種操化,但相比之下卻得到了多數學生們的認同,究其原因,可能與其技擊性的象征較為明顯、并有與武術操不同的動感節奏有關。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限于研究條件的制約,武術健身操教材的教學音樂伴奏很少,其配樂與武術動作特點的切合性還很不理想。如果有理想的配樂,其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而且武術健身操還是一種開放性的教材,只要誘導和啟發學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武術搏擊動作與音樂結合習練的規律,學生完全可以進行自我發揮和創造性的進行練習,這無疑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創新學習留有充分的空間。

4 結論和建議

4.1 段位制套路作為小學武術教材具有一定的可取性,如能對其進行必要的教學化改造,并與武術段位制實施密切結合,將有益于激發學生學練武術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課內外武術學練的結合。

4.2 武術健身操作為一種新穎而富有時代氣息的武術健身形式受到了多數學生的認同,如能進一步完善,完全可以將其引入學校武術教學,并在課間操中嘗試性地加以運用。

4.3 武術操在班級授課制教學中的應用要適度,它不應成為中小學武術教學中的典型教材,而只能作為一種教學的輔助教學內容或者輔助教學手段。如果運用不當,將會影響武術教學的效果和學生武術學習興趣的發展。

4.4 以長拳為主的傳統武術套路教材教授得法,仍然會受到學生的認同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其技擊性、可學性、趣味性、健身性方面還有待強化和完善。

4.5 武術教材建設要加強學校武術本身的基礎理論研究,注意武術素材選擇的豐富性和必要的教學實驗篩選,加強武術素材的教材化研究;注意武術教材與學生身心特點和實際教學條件的適切性,開發有益于激發女生武術學習興趣的教材;并從教材不同功用的發揮等層面綜合考慮武術教材的組織,謀求教材整體建構上統合性突破,以便使學生對武術的技擊性、健身性、強心性、娛人性、文化性等功用有不同層次的體驗和領會,真正提升武術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建華、王曉東、高嶸. 我國中小學武術教材的建設與改革的研究[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 (3): 92-94.

[2] 呂韶鈞、彭芳. 學校武術課程的改革與建議[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1997, (4):54-58.

[3] 張茂. 關于中小學武術教學的調查與研究.[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9, (4):85-86.

篇10

摘要高校教學中進行散打武術教學,通過攻防技擊能力的訓練以及模擬練習,不僅可以讓學生強身健體,防身自衛,還可以把中華武術不斷的發揚光大。本文對高校散打武術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對散打技擊性在高校武術教學中的應用提出了可行性的對策。

關鍵詞散打技擊性武術教學

武術是由人的技擊自衛術發展而成的體育運動項目,作為武術的最主要特點,技擊性很好的反映了武術本質屬性。而學校是育人以及傳承中國優秀知識文化的場所,自然肩負起了傳播武術精髓的重要任務,如何使散打技擊性在高校武術教學中充分的運用,是高校教學值得深思及探究的。

一、技擊性的含義

作為中華民族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武術主要起源于個體間格斗以及軍事戰爭,是一種攻防技術的總結。武術技擊性是構成技擊武術性這一種特殊文化的重要特質。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武術散打傳承了戰爭及格斗的技術,但在發展孕育成體系的過程當中又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并有利益于社會。早期的中國社會“尚武”的社會意識特別強烈,是一種對暴力的無條件敬仰與崇尚,因此武術定會具有強大的攻擊性。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技擊技術漸漸發展為以打、踢、拿等技法為主的體育運動,形勢比較溫和,有利于參賽者技術水品的發揮,也有利于安全。無論如何改變技擊性是武術的基本特質這一事實從未改變。

二、高校武術散打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內容復雜枯燥

散打可分為套路項目和對抗兩個部分,目前高校武術教學多以套路項目為首,而忽略對抗部分。因為散打套路項目動作數量多,動作的方向、節奏、身姿等因素變化繁復,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較好的靈活性、柔韌性、協調性以及記憶力。目前高校以套路項目為主的武術教學內容趣味性差,教學過程十分復雜枯燥,拳不敢打,腿不敢踢,兩人近身時又不會摔法技巧,大多數的課堂時間,散打教學是以相互擊打靶子做練習而已,不能體現散打踢、打、摔、拿四大技術的防身效果,也不能充分體現兩人在實戰中的技術、戰術等水平,使得學生缺乏興趣,并產生厭學心理,以為當今武術散打多講求動作姿態,實用性不強,所以無法全身心參與到武術教學活動中來。這嚴重的影響了大學生學習散打的美好愿望,也會影響了散打教學項目在高校中的健康發展。

(二)教學方法單一

古語用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在散打教學工作中,想要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要重視教學方法,而大多數學生對教師的散打專業水平比較滿意,但有超過一半的學生對教師當前的教學方法的滿意程度感到一般,這就表明當前散打教學的教學方法還有待改進。教師要把散打課當成重要的學科來認真對待,在散打教學改革的探討中,從自身實踐出發不斷總結經驗,把課堂講授、自學輔導、交流比賽、比賽欣賞等各種方法相結合使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要總結一些有價值的轉變課堂教學的觀念,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各自發展。

(三)教學學時少

高校武術散打教材的內容較多,但安排的學時卻很少,難以滿足教學需要。教師只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將武術的基本套路展現出來,其中包含了步法、眼法、手法、身法、腿法等,由于時間限制,教師只能以步型、手型、腿法等基本功和跳躍動作為切入點,一步步的傳授,規范練習每一動作,而后再把動作連接起來進行套路教學,但仍無法按計劃完成教學規定的套路動作。甚者大致介紹一下基本功,就開始學套路。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雖然能勉強接受,但學習成果不夠理想,根本不能深層次的理解技擊性的精髓。

(四)學生身體素質不合要求

高校學生大多數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武術散打訓練,缺乏扎實的基本功,也不具備完成散打動作所要求的身體素質。初學者在基本功和身體素質欠缺以及對武術散打認識不夠的情況下,對如何提高散打技擊性存在一定認識上的誤區。所以在課堂上漫無目的訓練,使得原本乏味的基本功訓練更為枯燥,學生對其興趣也大打折扣。

三、散打技擊性在武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強化技擊意識,注重攻防含義的分析理解

保持學生較長時間學習的積極性。散打作為高校武術教學內容,被學生賦予了很高的期望值,不僅可以強身健體,也可以防身御敵。而學校散打的教學是以套路項目為主,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學生就會對套路的學習產生很大的厭學情緒,遠遠達不到教學所要達到的效果。而在課堂中強化技擊意識,有益于注意力的集中,有助于動作中的形神兼備。通過講解動作的攻防技擊,學生領悟了散打動作技擊的目的和目標,順勢的其發力、意識等自然到位,使得動作的外表姿勢與所要求的武術內在高度一致、極度協調,形神合一,從而進一步規范散打動作。由于散打動作復雜且數量較多,學生往往出現對動作的遺忘現象,這一現象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在武術教學中,通過對動作的攻防分析,進行適當的攻防練習,可以使學生大腦皮層處于高度興奮狀態,激發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有意識、有目的的二人攻防練習,不僅使學生對散打動作的內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學生準確的記憶和掌握動作要領,擺脫了傳統高校武術教學模式下的模仿、被動學習以及填鴨式接受,更為準確牢固的記住動作,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武術學習中學生對動作遺忘。通過強化技擊意識,注重攻防含義的分析理解,使動作外在形體姿態與內在精神氣節高度協調統一,大大強化了高校武術教學的效果。

(二)打破舊的教學模式,構建新的教學體系

武術包含了眾多的中國文化元素,技擊性是其最為本質的核心,武術散打集娛樂、健身與藝術性于一體,具有較高的學習價值。高校武術教學的對象是當代具有一定理解創新能力的青年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建優良的學習動機,才能有效激發學生對散打學習的熱情。目前學生對武術散打的學習熱情不高,究其原因是武術教學偏離了武術運動的本質屬性,在教學方式方法上的變革不夠,使得學生只能機械性的記憶和模仿動作套路,并沒有真正領悟散打動作的用途與精髓,這是學生動作不規范、完成動作缺乏散打技擊性意識的重要因素。這就需要高校武術教學要從實際出發,打破舊的教學模式,突破很多限制性的條條框框,并大膽創新教學的內容方法,投學生所好,適應學習主體的需要,弱化武術套路,強化攻防技擊,在課堂武術講解和示范中就應抓住其運動的本質特點,對動作的技擊性進行剖析,使學生在攻防中理解動作,不僅可以明白動作的起始與終結,而且又掌握了動作的用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旦被調動起來,學習主動性就會得到提高,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并擺脫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灌輸的傳統的教學模式。

(三)通過散打對練形式提高高校武術套路教學的技擊性

散打對練的這種形式很大程度上可以詮釋武術的文化特點,比如技術的特性、健身效果、娛樂的特性。對練它要求以兩個或是兩個以上按照之前編好的既定的武術進攻和防守的武術套路訓練,包含了以徒手的踢、打、摔、拿等攻防技術構成的拳術對練,器械的擊、刺、劈等攻防技術組成的器械對練。在高校武術套路教學的過程中,對散打套路技擊性這一特點一定要強調其作用,我們說散打對練這種形式是對技擊性這一特點很好的詮釋,提高高校武術套路教學的技擊性在教學中有著重要意義。

(四)增強教師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散打教學效果的好壞與教師專業素質的水平有很大關系,高校武術教學中如何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意向及愿望,并能較快的吸收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充分調動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及動機的作用。教師專業的知識儲備、富有啟發式的講解,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反之則會抑制甚至破壞學生的學習動機,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充分發揮武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水平,是提高武術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

參考文獻:

[1]李勝達.武術教學策略基本問題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