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誠信思考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9 06:02: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會計誠信思考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會計誠信思考論文

篇1

     寫會計審計畢業論文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從事會計審計相關的基本訓練,小編為大家推薦介紹會計審計專業畢業論文題目大全,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會計越發展 政治越文明——論會計審計的政治環境及其在政治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2.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誠信問題之我見

3.當前企業會計審計誠信問題研究

4.論現代企業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5.現代企業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6.關于加強企業會計審計的思考

7.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的誠信問題之我見

8.世界銀行充分肯定我國會計審計準則改革成就——解讀世界銀行《中國會計審計評估報告》

9.淺析會計審計中的會計核算方法

10.國際化會計審計人才培養策略研究

11.政府購買會計審計服務的績效評價研究

12.公允價值會計審計研究動態:國際視野與無形資產視角

13.當前我國企業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14.會計審計獨立性的影響要素及措施分析

15.現代企業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16.分析會計審計對財務管理的促進作用

17.公允價值計量:中國引入綠色GDP理念和環境會計審計的重要前提

18.會計審計風險因素與信息化審計策略研究

19.探析會計電算化下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策略

20.會計審計風險因素與信息化審計對策探究

21.關于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誠信問題的思考

22.云計算的發展及其對會計、審計的挑戰

23.會計審計與會計財務核算的研究

24.中國企業境外上市、會計準則趨同與會計審計跨境監管——由中概股風波談起

25.會計審計風險因素與信息化審計策略研究

26.關于現代會計審計技術的思考

27.國際會計公司成員所的審計質量——基于中國審計市場的初步研究

28.基于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誠信價值的研究

29.基于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誠信價值的研究  

30.淺談會計審計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

31.電算化條件下會計審計監督和風險防范

32.對會計審計實驗教學評價標準與環節設計探討

33.談提高會計審計質量與會計監督的措施

34.我國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35.提高會計審計質量和會計監督的策略探討

36.會計審計以及會計財務核算淺析

37.探究企業會計審計誠信問題

38.試論會計審計風險因素與信息化審計策略

39.會計審計在企業經濟效益探討

40.分析現代企業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41.試論會計審計風險因素與信息化審計策略

42.會計審計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分析

43.中國商業銀行會計和審計的現狀與未來

44.會計審計制度改革中審計穩健性的概念體系構建

45.對企業會計審計存在問題的分析

46.提高企業會計審計質量和會計監督的策略探討

47.面向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誠信問題研究

48.論公允價值會計審計理論與實務中的若干重大問題

49.現代企業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50.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誠信問題分析  

51.會計審計對工程財務管理的促進意義研究

52.會計審計的風險影響原因分析和信息化審計對策探微

53.基于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的誠信價值的研究

54.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中的誠信價值分析

55.對于會計審計獨立性的影響要素及措施分析

56.解析會計審計與會計財務核算

57.探析提高會計審計質量和會計監督的對策的分析

58.淺談會計審計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

59.論企業內部會計審計

60.會計審計的誠信價值與信任機制重構

61.探討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誠信問題

62.國際化會計審計人才培養策略

63.中國會計審計準則建設的歷史豐碑——中國會計審計準則體系會上的發言摘要

64.簡析信息環境下會計審計的誠信問題及建議

65.探討會計審計中的誠信價值的重要性

66.新會計準則下公路管理單位會計審計相關思考

67.對企業會計審計存在問題的分析

68.會計審計與會計財務核算的若干研究論述

69.會計審計對財務管理的促進意義研究

70.現代企業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71.淺析在國營企業會計審計工作當中的經驗

72.海峽兩岸會計審計高等教育資源共享機制研究——以福建省先行先試為平臺

73.國際化會計審計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

74.會計審計中的誠信價值考量

75.我國會計審計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76.會計審計質量與會計監督的提高途徑分析

77.企業會計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78.美國會計審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及其啟示

79.國際會計審計及其監管的最新發展與中國對策——歐盟國際會計審計發展大會綜述

80.內部控制審計對會計盈余質量的影響——基于滬市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

81.對新會計準則下公路管理單位會計審計的若干思考

82.解析會計審計與會計財務核算

83.現代企業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分析及應對策略探討

84.探究關于加強企業會計審計的思考

85.現代經營理念下企業的會計審計問題及對策

86.提高會計審計質量和會計監督的策略探討

87.淺談會計審計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

88.會計審計準則體系:中國會計審計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89.會計審計中的誠信價值與博弈分析

90.探析會計審計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

91.探討企業會計審計對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影響

92.新會計審計準則對遏制會計信息失真的作用

93.對企業會計審計存在的問題分析

94.新會計準則下的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審計風險

95.加強企業會計審計的有效策略分析

96.會計審計工作對優化企業財務管理的路徑構建

97.會計獨董、治理環境與審計委員會勤勉度

98.會計信息化審計方法初探

篇2

  會計論文寫作程序一般包括確定論文題目,草擬論文提綱,寫出初稿,反復修改直至定稿等內容。

  (一)選題

   選定論題范圍簡稱選題,是論文寫作的起點,即選擇論證的學術問題在實際工作中碰到的需要解決的問題。論題不同于論文題目,論文題目是論文的標題,是從論題范圍中選擇出來的,研究的范圍比論題小。

  1.論題的來源。論題可以從理論研討和社會實踐兩方面來。一方面,來自社會實踐中出現的新現象、新業務、新問題。比如,企業的存貨大量積壓,從而造成會計報告中的存貨的信息嚴重失真。再如,隨著企業股份制改造力度的加大,原有的企業內部會計制度需要進行改革。這樣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解決,由此圍繞著“會計誠信的思考”、“企業會計制度設計”等展開討論。隨著會計環境的不斷變化,一些新事物、新現象層出不窮。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股票期權業務的開展,以知識資本進行的投資,資產重組概念的提出,通貨膨脹的加劇等等,這些都對原有的會計理論、會計實務提出了挑戰,也迫切要求有新的理論去指導實踐。另一方面,來自科研領域中出現的新觀點、新問題。此外,全球經濟一體化,要求我們的財會工作也要和世界接軌,接踵而來的一些新的經濟業務、經濟關系勢必要求我們的會計理論先行一步。比如,跨國企業會計、海外投資業務處理、金融保險會計、戰略管理會計等問題,都值得探討、研究。 

一般會計論文論題的范圍包括:

(1)會計方面

(2)財務管理與成本管理

(3)審計方面

(4)管理會計與預算會計方面

(5)會計電算化方面

在本資料附注中,有相關的論文選題參考題目。

   2.選題的一般原則。客觀上講,要選擇有科學價值、有現實意義的論題;主觀上講,要選擇自己感興趣,有利于展開研究,自己可以駕馭完成的論題。 

  這里所說選擇有科學價值的、有現實意義的論題,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論價值,就是指那些對本專業、本學科的建設與發展能起先導、開拓作用,對各項工作起重要指導、推動作用的重大理論問題。其二是實用價值,就是指那些經濟發展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即選題應該著重考慮的是人們在社會生活和工作中的重點、難點、疑點和人們關注的熱點、爭論的焦點問題。 

   (1)創造性原則。 

   (2)現實可行性原則。就是要根據自己的專業優勢、興趣愛好,并考慮基本的實際研究能力、資料積累,以及可能爭取到的指導、協調等條件去選題。我們應該在自己熟悉或有濃厚興趣的業務領域內選題。 

   (3)補充性原則。可以去選擇那些在財會學科的研究中、工作實踐中被忽視的領域和被忽視的環節,經過研究提出見解,填補空白。 

  (4)前瞻性原則。

  3.選題的方法 

  (1)觀察事物,尋找問題,發現矛盾,探討解決方法。論文選題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即從會計實務中選題、從會計理論中選題及從會計實務和會計理論發展形勢中選題。 

  (2)多方面探索和一方面選擇相結合。

  (3)想象、聯想、直覺選擇的方法。

   4.選題注意事項 

  (1)虛實結合,以實為主,既要有理論分析,又要有業務方法的探討。

  (2)難度適中,量力而行,即要探索新問題,又要考慮自己的專業基礎。 

選題切忌過大、過難、過舊。

  (3)要有自己的見解,中心明確,避免綜合論述,拼湊成章。 選題時,要掌握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該選題研究的現狀以及發展的趨勢。不要人云亦云,湊熱鬧,找“熱門”,要經過深入研究,冷靜地考慮,確有新見。 

  此外,還要考慮個人的時間、資料和研究能力。 

  總之,寫財會論文,首先要找資料,看文章,了解別人已有的觀點、目前存在的問題,啟發自己思考。領域的學科帶頭人,理論著作及最新研究成果,其次,對各種材料必須消化吸收、融會貫通,重點研究,形成自己的觀點,提出獨到的見解。看材料、寫文章,猶如春蠶吐絲,先吃進桑葉,經過咀嚼、消化,排除廢物,然后吐出蠶絲,做成美麗的蠶繭,進而織成五光十色的錦緞,切忌搞大拼盤,進行簡單的組合裝配。

選好題目后,接下來就是研究步驟。

1.研究課題的基礎工作——搜集資料。考生可以從查閱圖書館、資料室的資料,做實地調查研究、實驗與觀察等三個方面來搜集資料,

2.研究課題的重點工作——研究資料。考生要對所搜集到手的資料進行全面瀏覽,并對不同資料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閱讀、選讀、研讀。在研究資料時,還要做好資料的記錄。

3.研究課題的核心工作——明確論點和選定材料。在研究資料的基礎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根據選題,確立基本論點和分論點。提出自己的觀點要突出新創見,創新是靈魂,不能只是重復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時,還要防止貪大求全的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復述已有的知識。那就體現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據已確立的基本論點和分論點選定材料,這些材料是自己在對所搜集的資料加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組織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邏輯關系和主次關系。

  (二)草擬論文提綱

  提綱是文章的骨架,體現作者的總體思路,以及全文的邏輯性和結構框架。通過草擬提綱,可以規劃基本內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確、條理清晰,還可以發現構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論據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論文寫作少走彎路。

論文提綱一般應包括文章的基本論點和主要論據,反映文章的體系結構。簡單地說,提綱要列出一級題目、二級題目,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說明。有的人不習慣于寫提綱,提起筆來就寫初稿,結果由于構思不成熟,往往費時更多。 

  提綱寫好后,要不斷修改、推敲。一是推敲題目是否恰當,是否適合;二是推敲提綱的結構,是否能闡明中心論點或說明主要議題;三是檢查劃分的部分、層次、段落是否合乎邏輯;四是驗證材料是否充分說明問題。這些工作完成后,再開始動筆寫初稿也不遲。 

  論文提綱按照詳略程度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 

  (1) 標題式提綱。用簡要的詞語概括內容,以標題的形式列出。在正文中一般可以作為主線、大的框框來處理。這種寫法簡明扼要,一目了然。 

  (2)句子式提綱。用一個能夠表達完整意思的句子概括內容,該句子可以帶有標點。 

  (3)段落提綱。是句子提綱的擴充,常用來編寫詳細提綱,故又稱詳細提綱。

   上述三種形式可以綜合運用。論文寫作者可根據內容和篇幅的需要加以選擇,只要用起來得心應手即可。 

  3.編寫提綱的方法與步驟 

  (1)先擬標題。擬定標題時,力求簡單、具體、醒目,或揭示論點,或揭示論題。需注意的是,編寫提綱的標題一般是最后確定的標題。 

  (2)用主題句子列出全文的基本論點,以明確論文中心,統領全綱。 

  (3)合理安排論文各大部分的邏輯順序,用標題或主題句的形式列出,設計出論文的結構和框架。 

  (4)對于論文中的各大部分,逐層展開,擴展深化,設制細項目,結合搜集使用的材料,進一步構思層次,形成近似論文概要的詳細提綱。 

  (5)對于每個層次分成各個段落,寫出每個段落的論點句子,并依次整理出需要參考的資料,如卡片、筆記等,標上序號,排列備用。 

  (6)檢查整個論文提綱,做出必要的修改,即增加、刪除、調整等。

擬定提綱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邏輯結構,構建論文的基本框架。

  (三)編寫初稿與修改定稿

  俗話說:“七分材料三分寫”。會計論文執筆前重要的準備工作,為論文執筆成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如何把會計領域中好的研究成果,形成創造性的見解和觀點,落實在書面篇章中,這是會計論文寫作的關鍵環節。 

  1.起草初稿。根據編寫的論文提綱,撰寫論文初稿。初稿撰寫有兩種方法:一是一氣呵成寫完初稿,然后再從頭仔細推敲加工修改;二是根據文章的層次結構,一部分一部分地撰寫、推敲、加工修訂,全文分部分寫完后,再合并起來通讀、統稿完成。 

  會計專業的學生撰寫畢業論文時,在搜集材料充分的前提下,撰寫論文初稿應適度掌握速度,不宜求快,做到綱舉目張,順理成章,井然有序,詳略得當。 

  2.文稿修訂。一般說來,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論文初稿完成后,往往存在不成熟、疏漏、重復、有誤、用詞不當等問題,需要反復推敲修改。修改前,應重新閱讀有關參考文獻和資料,虛心聽取論文指導教師的意見。修改論文,也是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良好學風的難得機會,因此要認真、嚴肅、不厭其煩地反復修改。修改要注意精煉,簡明。

通過這—環節,可以看出寫作意圖是否表達清楚,基本論點和分論點是否準確、明確,材料用得是否恰當、有說服力,材料的安排與論證是否有邏輯效果,大小段落的結構是否完整、銜接自然,句子詞語是否正確妥當,文章是否合乎規范。

   3.謄清定稿 

  論文修訂后作最后檢查,滿意后定稿。

  畢業論文應由學員本人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杜絕一切抄襲、剽竊行為。學員在專科學習階段所作畢業論文不得直接或變相用作本科階段的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應做到觀點新穎、明確,材料翔實有力,論證充分,思路暢通,結構完整、嚴謹,條理分明,語言通順。需把握以下幾點:

    (l)要思路暢通,綱舉目張

    (2)要層次清晰,有條有理

    (3)要論證充分,以理服人

    (4)要首尾一貫,明白確切

  畢業論文應當具備學術文體的一般特征。調查報告、工作總結及文學作品等種類非學術文體的文章不能作為畢業論文提出。

二、會計畢業論文基本格式:

  畢業論文由標題、摘要、目錄、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方面內容構成。

標題要求直接、具體、醒目、簡明扼要。原則上,題目要簡單明了,能反應畢業論文的主要內容,使讀者能一眼看出論文的的中心內容要講什么,切忌籠統、空泛。語言也要補實,同時能引起讀者的注意。畢業論文的格式應該有專業的模板格式,參考格式請點擊畢業論文格式。

  目錄

  摘要即摘出論文中的要點放在論文的正文之前,以方便讀者閱讀,所以要簡潔、概括。內容摘要要求把論文的主要觀點提示出來,便于讀者一看就能掌握論文內容的要點。目前比較通用結構式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摘要應有高度的概括力,且要全面反映論文要點,簡明、明確、暢達。

關鍵詞:3-5個

  正文是畢業論文的核心內容,包括緒論、本論、結論三大部分。緒論部分主要說明研究這一課題的理由、意義,要寫得簡潔。要明確、具體地提出所論述課題,有時要寫些歷史回顧和現關分析,本人將有哪些補充、糾正或發展,還要簡單介紹論證方法。本論部分是論文的主體,即表達作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闡述自己的觀點及其論據。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闡述觀點,要準確把握文章內容的層次、大小段落間的內在聯系。在畢業論文中,最常見的安排層次的方式有三種:一是層進式,即論文的各層意思之間是層層推進的關系。各個分論點作為中心論點的論據,呈現出一種縱向聯系的層次關系。二是總分式,即采用"總題分述"的方式,先總括起來說,然后分開說;或者先分開說,最后再總結。三是并列式,即論文各層意思之間是并列關系,各分論點的段落相互平行,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論證中心論點,各個分論點呈現出一種橫向的內在聯系。

  正文中的各個層次如果用數字表示,一般要用不同類型或種類的數字。第一層次為:一、二、三、四、……;第二層次為:(一)(二)(三)(四)……;第三層次為:l、2、3、4……;第四層次為:(l)(2)(3)(4)……;第五層次一般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或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序列詞,以標明幾層意思、或幾個方面之間的聯系,或者用詞語的重復來表示思路的層次。層次和段落有著密切的關系。層次,著眼于文章內容的劃分;段落,側重于文字表達的需要。它們之間,有時是一致的關系,即文章段落的劃分正好反映內容的層次;有時,層次大于段落,即幾個自然段表達同一個層次的內容;有時,段落大于層次,在一個大的自然段里,又可以劃分為若干個小層次。 

篇3

近年來,高等院校會計教育層次逐漸完備,會計專業教育規模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此外各高等院校還致力于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改進會計教學方法,會計教學的軟硬件條件也得到了穩步改善。盡管如此高校會計本科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教學方法落后。國會計教學基本上是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多注重傳授知識而忽視傳授學習方法,師生間溝通較少,這樣會影響教師施教與教學質量提高,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大多數老師只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有的學校盡管采用了多媒體教學,但很多老師只是將原來的教案轉換成了“電子版”,雖形式變化而本質沒有改變。這就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思維能動性,影響了學生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課程設置不合理。(1)某些院校按學科大類招生,而從大三開始學習專業課知識明顯太晚。有的高校實行大類招生,過分強調“通才”教育,前兩年并不開設專業考查課以向學生傳授會計專業的專業知識概況、案例等。這樣的結果是:既不利于學生及時建立起專業信心,產生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以后正確選擇專業方向,難以銜接以后的專業課知識。(2)有的院校前兩年基礎課程過于輕松簡單,而后兩年的會計專業課程則安排過多。相比大一、大二的課程輕松簡單,大四的會計課程則明顯過多。而此階段學生都忙于找工作、考研、出國留學等,根本無法兼顧到學校課程,這樣就形成僅有幾個人上課的尷尬局面;同時學生的專業知識增長也受到了嚴重的局限,最終必然影響到學生的職業素養。

3.教材質量仍不盡如人意。在教材選擇上,雖然會計教材比比皆是,但一些學校和老師存在盲目選擇教材的現象,致使許多院校的教材與學科的定位不適應。其主要表現為:一方面,有的高校會計專業使用的教材不能緊密結合當代經濟發展的需求。在授課時無法及時納入最前沿會計領域的新發展和會計科研成果,所以學生掌握的知識難以符合當今社會經濟和企業會計核算的需要;而另一方面,有的院校選擇注冊會計師考試用書作為教材,這里的知識無疑是最新的,但用這種教材授課,書中例題逐年減少,因此教學雙方均感吃力。可見教材的選擇目前仍然是擺在高校會計教育中說來易、做來難的一個棘手問題。

4.會計本科教育與實踐脫節。(1)實習機會少。許多高校普遍將實習安排在大四學生將要畢業的時候,而平常理論學習與實踐實習不能同步進行,這顯然不利于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而大四期間有的學生索性利用實習期間復習考研、考托福雅思、考公務員等,實習過程有名無實。(2)社會給予會計實習教育的支持不夠。由于種種原因學生想要在實習公司中參與具體的工作非常不易,這也是許多大學生在工作中眼高手低的主要原因。

5.缺乏論文的專業訓練。目前大多數高校把會計畢業論文設計安排在大四學年,然而在這個時候大部分學生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求職上,另外考研、留學準備等也極大地牽扯了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再讓學生靜下心來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難免有些強人所難;這也客觀上導致了高校本科學生論文抄襲的不良習氣。

6.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仍未得到足夠重視。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和會計執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有很大關系,然而目前許多高校比較“人性化”地迎合學生學習的功利性,較多關注專業知識的教學以應付社會上的各種考試,而對于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的教育仍然不夠重視。教育的不重視使學生忽視了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具體表現為:不少學生從內心并不認為考試作弊行為有多么的可恥,而這種誠信的缺乏無疑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帶來隱患。

7.會計教師的后續培訓及實踐經驗缺乏。(1)會計教師的繼續教育問題。隨著會計領域新學科、新知識和現代化會計辦公手段的不斷涌現和更新,會計教師的繼續教育也成為必然。作為高校教師應該是最典型的“活到老,學到老”的人群,由于目前高等學校的經費投入普遍不足———尤其是對于教師后續培訓缺乏足夠的重視、經費分配得不合理,使得會計教師的后續培訓無法正常進行。(2)會計教師的實踐經驗問題。目前我國高校的會計師資隊伍很少有先做會計工作再轉行當老師進行教學的。高等教育需要重視并加強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應變能力,而會計更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應用學科,如果會計教師本身就缺乏實務能力或者毫無實踐經驗,事實上就無法教會學生們去理論聯系實際,客觀上增加了學生就業后與單位的磨合時間。

8.考試制度僵化。(1)高校目前仍實行應試教育,教學似乎僅圍繞著考試展開。目前大多數高校評價學生的方法仍然主要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其特點是:重理論,輕實務;重記憶,輕理解;重期末,輕平時,這樣學生的實際水平將無法真實反映,學生的素質也將無法真正衡量。同時這種評價方法也容易扭曲教育的目的,導致學生過度關注考試分數和名次,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全面提高。(2)考試效果不客觀、不科學。絕大多數高校的考試幾乎是誰教學,誰命題,誰評卷,而這種作法弊端甚多:考試的質量得不到應有的保證,有時還會助長不正之風。另外,有的學校會給期末考試不及格的同學提供若干次補考的機會,從而造成了一些同學從思想上不重視平常學習的惰性。多次補考都還不及格的現象,使得高低年級學生間上行下效———反正早晚也得過。

二、目前高校會計本科教育的改進建議

針對目前高校會計本科教育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改進思路和建議,以促進高校會計本科教育的發展。

1.改變會計教學方法。(1)改變教學方式。教師的工作應當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2)改變教學手段。如課堂上采用啟發式提問、結合案例教學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2.完善課程設置。首先,對于采取大類招生制度的學校,最晚要在大二下學期就開始系統的專業課學習。這樣有利于同學加強對會計作用的認識,培養學生專業學習的興趣。

3.合理選擇及修訂教材。學校應該合理選擇與課程內容相符合的教材,使學生們容易接受。

4.會計教育與實踐相結合。(1)增加實習機會,將實踐實習與理論學習相結合,大致同步進行。在學習專業課理論期間,應該根據課程的學習和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設置每個階段的專業實習。這樣不僅能及時鞏固專業課理論知識,還能使學生更全面地接觸會計實務,提高實際操作能力。(2)建立相對穩定的具有專業特色的社會實踐基地。高校教務部門、各院系等應加強與社會各部門、各行業的溝通,依照互惠互利、優勢互補的原則整合社會資源,在各行各業建立不同層次和類型的社會實踐基地。這樣一方面有利于教育,另一方面也便于各單位及時發現合適的會計人才,同時也間接地有利于學生體會并發現適合的就業單位。

5.重視培養論文寫作能力。高校會計教學應借鑒一些西方的教育經驗,注重培養學生平時的批判性思維。這樣做畢業設計(論文)時,學生就有能力和經驗撰寫有一定水平的論文,不至于抄襲成風。

6.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在會計人才培養中,必須要加強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培訓,讓他們懂得承擔社會責任和具備風險意識。在本科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應開設《會計職業道德》《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與《會計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等課程并將其作為必修課。通過職業道德教育使學生樹立“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的行業理念,并真正領悟“誠信”是會計執業機構與會計工作人員的安身立命之本。

7.提高會計教師的實踐能力與業務水平。首先,各高校應創造條件為會計教師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以增加教師的會計實務經驗,并將這種實踐制度化。其次,高校要重視教師的后續培訓,加大經費投入,安排好教師培訓期間的工作銜接,樹立一種“高素質教師有利于高校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篇4

【關鍵詞】 會計教育;職業能力; 教育模式;創新

一、研究背景

隨著市場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以及投資和經營界限的擴大,會計師需要一種全球化的眼光來了解商業和其他組織經營的情況。會計師工作環境的一個主要特征是快速變化。變化的壓力來自于許多方面,包括全球化,信息和交流技術以及股東集團的擴大化,還包括立法者和監事會。公司和其他組織從事比以前更加復雜的安排和交易活動,商業貿易更加超越國界,風險管理變得更加重要,這些趨勢要求職業會計師有更高責任和更高職業文化的水準。中國的經濟有了巨大的發展并且正加快步伐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會計職業在中國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經濟環境的改變要求更多具備廣泛的知識、技能及更高職業價值觀修養的會計專業人員,同時也提出了會計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IFAC倡導的職業會計師能力框架綜述

2003年10月,為了確保全球范圍內職業會計師教育的質量和一致性,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教育委員會頒布了國際教育準則1-6號,包括國際教育公告框架,國際教育準則導言,IES1《職業會計教育計劃的準入條件》,IES2《職業會計教育計劃的內容》,IES3《職業技能》,IES4《職業價值,道德與態度》,IES5《實務經驗要求》和IES6《專業能力和勝任能力的評估》,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2004年5月,又頒布了IES7《職業后續發展:終身學習和職業勝任能力后續發展計劃》,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國際教育準則的頒布,為職業會計師準入教育和職業后續發展建立了全球性的標準,有助于IFAC各會員團體在本國范圍內制定和實施教育標準和要求。

2003年,國際會計師聯合會( IFAC) 了《成為勝任的職業會計師》(IEP2),這些代表性的報告系統化的規范了各個國家或組織下的會計人員能力框架,并在實踐中得到不斷的應用和完善。按照IEP2的劃分,基于職業能力的方式可劃分兩類,一種被稱作功能分析,其出發點是關注會計師在實際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任務,職業能力被定義為在實現這些角色和完成這些任務時達到既定標準的能力; 另一種基于能力投入,其著眼點在于成為勝任的職業會計師所必須的、潛在的專業能力,而職業能力由這種能力來界定。根據IFAC于2003年10月的《國際教育報告框架》,職業能力指的是在真實工作環境下按照既定標準實現其職責的能力,而專業能力指的是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及專業價值觀。展開來看,職業知識包括一般知識、會計與相關知識、信息技術知識、組織與經營知識; 職業技能通常是通過教育與執業經驗相結合所獲得的,包括智力技能、人際關系技能、交流技能; 職業價值觀更大程度上考慮的是維護會計行業與整個社會的利益,包括承諾保持公正、客觀、獨立,遵照職業準則,關注公眾利益和承擔社會責任、致力于終身學習等等。

在總結各職業團體研究經驗的基礎上,IFAC(2003)建議,與職業會計師相關的核心實務領域至少應包括財務會計與報告、審計與鑒證(內部和外部)、管理和成本會計、稅務、財務管理、一般管理、IT技術、公司治理與倫理。職業團體也可視具體情況向現金管理、清算與公司重整、財務分析、組織與物流、公司理財、經管責任與控制、股東報告、戰略規劃與決策支持等方向拓展。與核心實務相關的核心知識是勝任能力的基礎,要達到既定業績目標,職業會計師至少還需具備一些素質,如正直公正、行為技能、廣闊的經營視野、職業技能、技術水平及智力等。職業團體可擴展能力需求,如分析技能、問題解決技能、人際和交流技能等。除了核心知識之外,職業會計師至少應具備法律、經濟、數量方法、營銷和行為科學等相關知識。

三、會計教育現狀與會計職業能力需求的差異分析

會計教育必須跟上商業社會的發展,會計教育應當為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價值觀提供基礎。因此,會計專業教師必須清楚地知道會計職業界對高校會計專業畢業生的要求是什么,特別是會計課程和教學方法的設計必須考慮會計人員在提供各項專業服務時需要具備的知識、技能及價值觀。

(一)我國會計教育現狀

總體來說,目前我國會計人員能力框架的實際建設狀況并不盡如人意。鄧傳洲、趙春光和鄭德淵(2004)指出,我國的高等會計教育基本上是一種封閉的脫離實際的模式,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現象還普遍存在,會計的高等教育已嚴重滯后于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傳統的會計教育的特點及不足:一是偏重于教育會計專業知識,忽視了學生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二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科書為依據,缺乏師生教學平等、互動的教學平臺;三是側重于教育國內會計制度,忽視了現代企業向全球性發展的趨勢;四是傳統的會計教育各科目之間各自為政,忽視了彼此之間的關系,包括課程數量、授課內容等方面;五是目前中國的會計教育相對局限于傳統的會計學科,而涉及企業管理和其他社會人文領域的跨專業學科知識和技能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二)會計教育與職業能力需求的差異分析

林志軍、熊筱燕、劉明(2004)通過問卷調查,考察了中國會計從業人員、會計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對會計教育中應注重的知識、技能和教學方法及其重要性或有效性的認識。研究結果顯示,多數受訪者認為會計教育應著重對財務會計、金融學、管理會計、稅務學、商法、審計/ 鑒證服務、職業道德、信息系統、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等課程知識的傳授。同時受訪者認為計算機技能、職業品行、外語才能、人際關系、決策能力和分析性/ 批判性思考等技能也是專業會計人員必需具備的。而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依次是信息分析、公司實習、案例分析和科技應用。另外會計從業人員認為“商法”“職業道德”涉及商業管理和社會人文學領域的跨專業學科知識,以及分析性/批判性思維、寫作能力、語言表達技能等更重要;而會計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則更為重視外語能力的培養。

現行會計教育體制遠不能滿足傳授會計人員所需知識和技能以及對職業價值觀培養的要求。因此,中國會計教育改革不僅是必須的,而且勢在必行。特別是我們必須強調商法、職業道德、信息系統、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和其他跨專業學科知識的教育。雖然技能的培養在過去被長期忽視,但是在目前,職業品行、計算機技術、人際關系、分析性/ 批判性思維、語言表達能力等技能已經被認為是未來會計專業人員的必備條件。因此,中國的會計教育模式必須創新才能滿足社會對會計從業人員職業能力的需求。

四、我國會計教育模式的創新

(一)引入靈活多樣的會計教學方式,構建教、學互動平臺

從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 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課堂講授可以配合我們一直倡導的互動式、啟發式教學。要注重講授理解知識要點的思路和整體把握知識的技巧。同時,要求學生通過對大量參考書、資料的閱讀和分析,大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根據課程特點和需要,適當引入一些課堂演講、討論的方式。老師可以布置綜合性作業,學生課下充分準備,獨立或分工合作完成,并進行課堂演講、研討,老師最后集中點評。

(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開展多種科研化教學形式

主要內容包括:專業主干課和理論性強的課程應選科研能力強的教師任課;因課而異制訂任課教師的資格標準,同時大量開設專題報告和學術講座等形式來補充課程開設和課時不足的矛盾;加強課堂討論及系、年級、班、小組學術研討活動,加強師生間和學生間的學習交流;拓寬第二課堂,進行經常性的論文寫作和課題講解,成立專業寫作科研小組,提高學生的自學及深入鉆研專業的積極性,激勵學生發展職業懷疑態度和職業判斷能力;通過論文的寫作,培養學生確認相關信息、使用邏輯評估、傳達清楚的結論、揭示研究結果的學術能力。

(三)改革會計教育方法,大力推行案例式教學

近年來,案例教學大受歡迎,并得到迅速的推廣。通過會計案例教學,能解決當前中國高等會計教育嚴重存在的理論脫離實踐的現象,實現由會計教育課堂化過程向社會化過程的轉變。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公司實習、社會調查等多種理論聯系實際的社會實踐。這有助于學生具備確認問題,找到什么是解決問題的知識,明白在哪里找到這些知識,并且知道如何以一種道德觀念運用知識得到適合的答案。當然,我國會計教育案例教學的進一步實施還需要具備較強理論知識和豐富實際工作經驗的師資隊伍,權威的高質量的案例教材,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完備的會計實驗室建設以及教學投入和教育結構調整力度等。

(四)大力提高會計教師的科研能力

教師既要會講課,還要有研究成果來支持教學,兩者都不能少。科研不僅可以加快教師的知識更新,還可促使教師對專業問題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鼓勵教師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教師的科研能力,為承擔級別較高的課題打下基礎。對于可以承攬課題的教師,學校可以采取鼓勵政策促使他們帶動其他教師一起做課題,增加教師學術交流、對外聯絡的機會,進而拓寬承攬課題的渠道。同時,也可以鼓勵教師加強與國外合作院校和其它院校教師的科研交流與合作。

(五)積極進行會計課程成績評價機制

有效的考試模式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導思想,一是進一步加大平時考核力度,平時考核與期末考試有機結合。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平時學習的積累。平時成績可與多樣的教學方式相結合,增加那些能考察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內容。二是考試內容要由針對具體問題、獨立知識點的考核向綜合性、系統性問題考核發展,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評價機制就是每門課程的綜合成績中,小組交流和模擬教學、探討及爭論問題占總成績的一半分數,每個學生的課后作業及期末標準化的筆試加在一起只占另一半的分數。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懂得,評價作為一種體現主體價值信念和價值目標的觀念性的判斷活動,對評價客體或對象起到直接的價值導向作用。這種成績評價機制,不僅強調將不同主題和不同領域的知識、技能以及職業價值、道德與態度融合起來,以解決多方面的和復雜的職業需求環境,更強調他們的個人人格力量及與人合作的精神。

(六)強化職業價值觀教育

近年來,會計信用危機的加劇,使得會計誠信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會計專業學生是未來會計行業的主力軍,他們的職業誠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會計信息的質量,對他們進行以誠信為主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是歷史賦予中國未來會計教育的使命,是高等會計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筆者以為,對會計專業學生應開設“會計誠信學”課程。該課程在內容上,以會計信息真實可靠、不作假賬為切入點,進行思想、品德和意識教育,以喚醒學生的誠信意識和責任。

【參考文獻】

[1]鄧傳洲,趙春光,鄭德淵. 職業會計師能力框架研究[J]. 會計研究,2004,(6): 31~35.

[2]林志軍,熊筱燕,劉明. 中國會計教育中知識及技能要素的發展[J]. 會計研究,2004,(9):72~81.

[3]陳興述,羅勇,姜永德. 大學會計教學科研化的實踐與思考[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141-143.

篇5

論文關鍵詞:會計信息披露,會計準則,監管主體,關聯方交易

 

在我國資本市場規模擴張的大環境下,股份制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迅猛發展。但是,隨著政府公共監督影響和社會媒體關注度明顯提高,上市公司的誠信問題日益成為公眾普遍詬病的焦點。特別是近年來上市公司一系列造假事件如銀廣廈、ST猴王、ST金泰、藍田股份等,使上市公司在股民們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所以,因涉及到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會計信息披露已成為上市公司與輿論社會直接接觸的主要途徑。另外,在現代商業社會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面臨內部管理與規模經營不相適應的困境,公司管理層為了自身利益或出于保護既得利益而隱瞞公司本應披露的公開信息甚至散播虛假信息。以此造成了管理層和投資者在會計信息供應與需求之間兩者的矛盾。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是證券市場最重要的信息之一,是投資者和相關信息需求者最直接、最主要的信息來源,是反映一個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和資金運行情況的晴雨表。會計信息披露的嚴重失真會影響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中小股東等)和監管者(政府、監管機構)判斷上市公司的真實情況,對其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錯誤做出結論,進而誤導投資決策。另外,從目前現狀來看小論文,上市公司對會計信息披露的程度尚不十分規范。離監管機構對上市公司披露會計信息的范圍和詳細程度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基于社會信息風險考慮,上市公司亟需引入規范會計信息披露的理念,加強對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管理和協調,促進其信息披露體系完善并增進投資者了解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的財務戰略和資金狀況。

一、影響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因素分析

會計信息披露的控制效果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監管體系、管理層對信息披露的重視程度。研究影響上市信息披露的因素,是了解會計信息披露的運用和規范程度。從這些因素入手并分析如何使上市公司有更強烈的動機對會計信息進行更加詳盡和高質量的披露,以便監管機構和投資者發現上市企業在日常管理活動中潛在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避免潛在的風險演變成現實,起到保護資產安全的作用。對會計信息的影響因素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顯著相關的,更多公司治理結構的因素將會影響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政策規定。監事總規模較大、董事長與總經理職務分離不由一人兼任披露會計信息的情況較好。根據上市公司發展狀況和治理結構特點,投資者運用其對治理結構健全的了解信息和統計資料,測算結構指標及指標體系,反映上市公司管理層在行業中的口碑和財務狀態,為決策評價和決策提供參考。

2.監管機構。上市公司的證券主管機關一般僅就重大事項或違規行為進行監管,假如涉及到市場欺詐、會計信息失真,要由證券主管機關介入處理,并由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定期報告實施事先登記、事后審核。對上市公司臨時公告實施事前形式審核,督促上市公司依法真實、準確、完整、公允地披露信息。除此以外,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對為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出具審計意見的注冊會計師進行規范和監督。政府監管部門也隨時收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變化資料,以此加強對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監督和監管,以保護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3.管理層的重視程度。只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層真正意識到會計信息披露規范的重要性,才會有較強的動機真實披露經營管理信息,建立起適應本公司的信息披露控制體系。在經營環境發生了變化以及隨著公司經營規模不斷的發展,上市公司的披露政策和范圍也不斷發生調整,在這種情況下,管理層對會計信息的態度也會影響到信息披露的范圍和詳細程度。

二、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弊端

目前,上市公司在會計信息披露環節上,出現了一些存在弊端,客觀分析如下:

1、夸大經營業績,披露缺乏及時性。

我國公開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公司信息披露實施細則中雖然規定了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中期報告的時間期限,但在實際執行中,雖然大部分上市公司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披露年度報告和中期報告,但存在著披露時間偏晚的現象,有的公司直到規定披露時間的最后期限才公布企業的財務報告而對于臨時重大事件的披露小論文,從而降低了相關信息及其他信息的及時性,直接影響到眾多投資者的切身利益。

2、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含量偏低。

現行財務報表的信息含量主要是以財務信息為主,缺乏非財務信息以及企業背景信息的披露,這樣子使信息使用者缺乏對企業的全面了解,如缺乏分部信息的披露、衍生金融工具運用的披露、核心業務與非核心業務的區分、關聯方及關聯方交易報表定項目的不確定性披露等信息。

3、信息披露不客觀不真實。

上市公司出現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惡化,為避免退市,鋌而走險,編造和捏造虛假原始憑證,操縱會計信息,致使信息使用者難以對上市公司進行合理的判斷并正確地作出決策,最終導致理性的投資者失去了對市場的信心。

4、目前監管體系薄弱,監管手段落后。

證券會等政府監督機構包括上市公司內部的監事會監督手段落后,有些還存在監管人員不足的現象。在此情況下,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會計造假發現的可能性是較小的。再加上主要依靠行政處罰手段來打擊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造假,對直接負責人追究刑事責任的不多,民事賠償也是微乎其微。

三、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采取的對策

會計信息披露的有效控制和規范發展,不僅牽涉到上市公司的監督控制和投資者資金的安全性,而且關系到上市公司財務資源運營的持續發展和戰略定位,直接決定著上市公司的興衰成敗和社會系統誠信建設。在會計信息披露控制過程實現上市公司發展目標,強化信息披露程序和內容的規范發展,兼顧未來發展完善的需要,實現服務于投資者和股東的目標。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內容規定,強化會計信息披露的管理力度。上市公司要改善會計信息披露狀況,落實好管理層和監事會的責任。證券監督機構也要在披露內容規定的制訂上加大力度和宣傳,并統一規范化的格式準確性則,確保披露內容與會計準則有關規定相接軌,并對上市公司明確相關披露要求,要其對存在欠缺的披露內容作出補充。如規定招股說明書中要作出盈利預測和相關解釋資料。

2.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對經營者的約束和控制。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管理層的股權責任意識淡薄,可通過引入外部董事改變上市公司內部人控制狀況。大力培育資本市場的機構投資者以及建立市場化的動態的激勵機制等措施來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培養社會公眾股股東;充分利用外部資金,使其積極參與到公

司治理中來。保持合理的股權集中度,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充分發揮社會公眾股股東和監事會的力量,促進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發展充滿信心。

3. 加強會計信息披露監管主體建設,提高監管水平。

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小論文,轉變內部監事會職能,加強自律性組織的自律監管,通過相應的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充分發揮自律監管的作用。另外,證券監管部門要建立起上市公司信息監查員制度,派出相應機構或監查員到各上市公司,對上市公司的信息包括招股說明書、中報、年報、股利分配信息等的生成和披露加以監督,加大監管執法力度。

四、結語

完善規范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工作,提高監管的有效性,切實保護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利益,這項任務相對我國現狀而言顯得任重道遠,形勢嚴峻。但通過加強改革和提高認識,從長遠角度來看,必定會使會計信息披露在質和量兩方面更上一層樓,完善會計信息披露規范性和有效性水平,改善信息披露環境,增強社會公眾的投資信心,促進證券市場公正健康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頂柱,“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的若干問題探析”,《會計之友》,2004年6月。

[2]鄭麗,“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財會研究》,2009年2月。

[3]袁金平,“淺談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合理有效性”,《信息技術》,2010年35期。

[4]李靜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對策”,《經濟師》,2010年12月。

[5]呂景彩,“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對策思考”,《財政監督》,2008年5月。

篇6

關鍵詞:統計數據失實;高校教育改革;影響

一、中國各行業統計數據現狀

2010年2月,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官員到廣東省某電器廠“幫助”大量的下崗職工。政府官員的到來,讓該廠廠長感到很緊張,但是他卻不敢亂說一個字。官員們本身就是法律。這些官員命令他告訴自己手下的員工可以有兩種選擇:接受下崗,然后獲得離職金;或者簽訂“辭職書”,然后獲得一份薪水更優的工作。

“大約有70%的工人選擇了后者。全廣東的情況都是這樣。”工廠廠長說:“我幫助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他們隨后再來幫助我。”

這個公開的秘密,很明顯可以幫助中國偽造其失業率,因為簽字的工人并不包括在失業率中。中國歪曲了從GDP到零售數據等許多方面的數據。這種行為不僅是不道德的,而且是很危險的:它最終會將中國經濟推向懸崖邊。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的劉先生指出:“中國每年都要宣布其GDP的增長目標。在中國文化中,似乎政府必須完成該目標,否則就是極沒面子的事。例如,政府宣布2009年GDP的增長目標是8%,那么官員們就要不惜一切代價來實現該目標。”

但是,地方和省級政府官員實際上也在修改數據。他們擁有很大的自治權力,可以為了一己的私利來制造經濟統計數據。在中國宣稱它是全球的經濟體中經濟發展最健康的國家的時候其實是建立在錯誤的統計數據基礎上的。

然而,對于零售和GDP增長的分析顯示了不同的事實。中國每年國內零售銷售額都上升15%,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消費者將多購買15%的電視或者T恤。中國政府將工廠運給零售商的貨物全部計入統計數據,這意味著政府將沒有使用或者存放于倉庫中的貨物也統計到消費數據中。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國有企業之間相互采購貨物,這種交易額也被計入國家統計的零售額中。

總之要想制定宏觀調控措施,做出科學、合理、正確決策的必要依據.要確保統計信息的質量,必需重視基層,加強對統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培訓以及加大統計執法力度等,以保證源頭數據的準確性,使我們的統計工作更好地為現代社會經濟服務,為學校教育改革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中國統計數據失實的影響因素

本世紀初,我國進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發展階段。作為一個國家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基本情報的統計數據,其真實性直接影響到中央和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制定政策、進行決策和調控管理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因此統計數據是否真實直接關系到我們建設小康社會的成敗。然而當全國上下都關注經濟發展時,在統計數據上弄虛作假、虛報浮夸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統計數據的質量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質疑和批評。在此基礎上做出的決策、制定的政策其效果都不得不大打折扣,甚至由于虛假信息的誤導,造成許多決策的重大失誤,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很大損失和浪費。

影響我國統計數據準確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次調查所擬定的影響我國統計數據準確性的因素主要有社會風氣、統計管理體制、領導干預、統計方法制度、統計法律法規、統計隊伍狀況和統計工作條件。

1.社會道德失衡,誠信嚴重失范,是造成統計數據失真的社會基礎。

2.干部管理機制不完善是導致和助長統計數字造假的一個重要源頭和關鍵所在。

3.統計法制意識淡薄,執法力度不夠是造成統計數據造假日趨蔓延的關鍵因素。

4.統計部門自律制度不完善是造成統計部門對統計數據失真、失守的關鍵因素。

5.統計工作人員及社會各界和領導的自身素質水平低下是造成統計數據失真的又一主要原因。

三、中國統計數據失實對高校教育改革的影響

1.首先敗壞了學校教育中的誠信教育。在進人新的世紀后,我國明確提出了以德治國的方略,并在全社會開展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學習活動。對于統計數據的造假問題,已不單單是法制方面的問題,已經敗壞了學校教育中的誠信教育。因此,加強全社會的道德、誠信教育,提高全黨、全民的道德誠信意識水平極其重要。

2.其次嚴重阻止了進一步完善學校本身的干部管理體制。我們必須進一步完善干部管理體制,對各級干部的考核、評價與相應的升遷與任免,要建立嚴格、科學、規范的業績評估制度,中國統計數據失實嚴重阻止了進一步完善學校內部的干部管理體制。

3.再次影響了統計部門的自律、監督機制的完善。要從會計部門的財經紀律抓起,在統計部門,建立起一套責、權、利相協調的管理機制,完善統計部門的自律、監督制度,以嚴格約束、監督統計工作,統計數據失實,統計部門工作人員也跟著撒瘋敷衍,盲目隨從,以至于敗壞學校風氣,影響學生素質。由此從統計工作人員業務素質波及到全民文化素質,全社會統計意識下降。

四、總論

綜上所述,加強統計工作管理是現代社會科學化、規范化發展的基礎,嚴格按照統計工作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控制統計數據失真,端正政治思想,做好統計工作監督管理。根據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不斷完善統計工作的法律法規,提升統計人員知識水平,加強業務能力,提高統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保證統計數據的準確性,更好的推進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勇,曾平.關于基礎會計教學改革的思考[J].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3).

[2]劉智英,崔瀾.關于成本會計教學改革的實踐探討[J].哈爾濱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3).

[3]張艷秋.英國會計教育模式及其對我國會計教育改革的啟示[J].會計之友,2004(1).

[4]封小青.深化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7(18).

[5]夏晟,陳珍銀.新時期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價值取向與路徑選擇[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4).

[6]劉鋼軍.新時期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模式創新[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05).

[7]蔡曉紅.新時期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歷史回顧與思考[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1(03).

[8]鄭和平,袁麗,孫德課,希穎.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基本思路[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1(04).

篇7

關鍵詞:會計教學;會計職業道德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

一、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會計教育的重要內容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從事會計職業的人員在會計工作中所應遵循的與會計職業活動相適應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隨著經濟的發展,一方面社會對會計信息的需求不斷增加,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另一方面我國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道德素質水平又參差不齊,導致我國許多企業會計信息被嚴重扭曲。事實上,我國會計人才市場上存在著數量上供大于求,但素質和結構上供不應求的畸形現象。這種矛盾的出現與我國會計教育只注重會計技術的培訓,忽略基本素質的培養有關。因此,有相當一部分的會計人員并沒有理解和掌握會計法規、準則,即使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相關問題,也無法做出合法的或合理的職業判斷,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會計法》及有關會計法規、準則的真正實施。而另一部分業務素質較高的會計人員則恰恰相反,他們比較熟練地掌握了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并且熟悉會計法規、準則以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制度。但是,若高素質的會計人員缺乏道德意識,他們的負面影響和危害就更大了。近年來,某些上市公司會計造假事件接二連三地被披露。一些單位為了小團體利益,在會計數據處理上大做文章,以達到轉移國家財產、偷逃稅款、粉飾業績包裝上市的非法目的。這些造假事件反映了會計工作人員職業道德水準低下。會計造假事件中的違規者中大多數是會計專業的精英人物,他們用高超的專業技能來鉆法律的空子,為滿足自己的私欲而損害國家、廣大投資者的利益,這與他們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有著最直接的關系。如果老師在執教的時候只是一味地注重智力教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忽視職業德育教育,其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二、寓德育于會計教學實踐

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兩方面的內容。思想品德教育旨在使學生和會計從業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培養其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在會計工作中做到忠于職守、敬業愛崗、實事求是、盡職盡責。法制教育主要是讓學生和會計從業人員知法守法,培養他們學習和執行有關法規政策的自覺性,把自覺遵紀守法納入整個教學環節和工作過程之中,使之形成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

(一)將會計教學與案例相結合。在講授《會計學基礎》時,由于基礎會計的內容極為抽象和理論性很強,需要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思維分析能力才能理解知識要點。因而,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運用概念、原則與典型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寓枯燥抽象的說教于生動具體的案例剖析中。如課前讓學生上網查有關安然公司的資料,上課時讓學生介紹安然公司的情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在講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時列舉安然公司不恰當地利用“特別目的實體”(簡稱SPE),是為了特定目的而構造的實體,是一種金融工具,企業可以通過它在不增加企業資產負債表中負債的情況下融入資金)高估利潤、低估負債。安然公司為了能為他們高速地擴張籌措資金,利用SPE成功地進行表外籌資幾十億美元。但是在會計處理上,安然公司未將兩個SPE的資產負債納入合并會計報表進行合并處理,但卻將其利潤包括在公司的業績之內。根據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只要企業對SPE有實質的控制權和承擔相應風險,就應將其納入合并范圍。僅就這兩個SPE,安然公司就通過合并報表高估利潤5億美元,少計負債25億美元。導致了安然公司在事先幾乎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突然宣布破產,以資產總額498億美元創下了美國歷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產案記錄,同時他們也承擔了相應的法律責任。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業務水平,增加了學生對職業道德的感性認識,又能增強對會計的法律認識,并且迅速提高了學生學習會計的興趣。下課時布置課后作業:在網上查找會計造假案例,要求在下一周講述并討論。

(二)培育學生的職業榮譽感、敬業愛業的思想。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應當具有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等的作風。在講授《會計學基礎》緒論時,教育學生充分認識會計工作在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認識未來所肩負的光榮職責,從內心熱愛會計職業,把個人的理想同會計職業的發展結合起來,培養他們的職業榮譽感和腳踏實地、吃苦耐勞的精神;在講授會計核算方法時,把會計法、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等法規貫穿其中,教育學生依法辦事,嚴格規范職業行為,不做違法亂紀之事;在講授憑證填制、賬簿登記時,教育學生對每一筆經濟業務都要實事求是地進行核算,做到嚴謹、規范、數字真實、計算準確、賬目清楚。在講授《成本會計》時,講明收益來之不易,教育學生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要精打細算,反對浪費,反對講排場、擺闊氣。把“誠信教育”貫穿于整個會計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作業、考試、實習中都以誠信為本。在布置實踐報告或畢業論文時,強調必須通過調查、了解和實踐,自己總結,自己撰寫,不能利用現代的科技手段抄襲,否則,屬剽竊行為,侵犯他人知識產權,要負相應的法律責任。

(三)大力進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輿論氛圍是一種導向,也是影響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外部條件。大眾傳媒、文化藝術與輿論宣傳工具,對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有著特殊的感召力、滲透力和影響力,它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一種意志、情感和價值取向,能給會計人員以某種榮譽感和恥辱感。會計人員的行為符合職業道德規范,受到社會輿論的贊譽時,會感到喜悅和自豪,這種情感體驗,會使會計人員的言行得到激勵,社會輿論正是通過這種褒揚來促進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會計人員的行為不符合職業道德規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時,會感到內疚和羞恥,這種情感體驗,會使會計人員的言行受到抑制,社會輿論從另一個側面來促進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在校時,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閱讀賬經類報刊、雜志、書籍和網站,一方面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分析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讓學生養成較強的學習自覺性,幫助學生在走出校門之后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而且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應多聘請企業事業單位高層會計人員到學校來講學,用他們親身經歷的實例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如果企業想通過做假賬來欺騙社會,也只是能得逞于一時,而最終難逃被處罰、被淘汰的命運。誠信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基石,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客觀規律所必備的要求。

總之,在會計專業課中進行職業教育是我們每一位財會專業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教育工作者對社會的誠信。財會專業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將德育貫穿于教與學的全過程,只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學之中,才可獲得良好的德育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1.東北財經學院;2.貴州財經學院)

參考文獻:

[1]朱秀華.《淺談會計人員基本道德》,2003.

篇8

摘要:我國《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第十點明確提出,系統設計、實施生產性實訓和頂崗實習,探索建立“校中廠”、“廠中校”等形式的實踐教學基地,推動教學改革。強化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鼓勵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校企聯合組織實訓,為校內實訓提供真實的崗位訓練、營造職場氛圍和企業文化;鼓勵將課堂建到產業園區、企業車間等生產一線,在實踐教學方案設計與實施、指導教師配備、協同管理等方面與企業密切合作,提升教學效果。要加強安全教育,完善安全措施,確保實習實訓安全。

關鍵詞:VBSE;財務綜合實踐;教學應用平臺;研究

一、本課題相關研究在國內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傳統教學模式已跟不上現代化的步伐,教學方法亟待改進。傳統的會計類專業的實訓環節,學生在一兩周的實訓當中,只是單純的完成賬套的業務處理,不能親身感受到企業的生產制造過程,成本核算過程,以及財務中心的核算過程。

“VBSE”虛擬商業社會環境財務綜合實踐教學應用平臺是用友新道教育集團2011年上市的一個新的財務會計仿真實訓平臺,這個平臺又稱為“把企業帶進校園”,該平臺將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習環境,在環境建設及相關文化氛圍等方面盡量與實際相一致,形成真實或仿真的實習環境,通過在基地的實習,學生能夠親身經歷和了解現代企業生產組織管理的全過程,并能真正地感受企業的文化及氛圍。

目前,全國已經有大概一百所院校構建了“VBSE”虛擬商業社會環境財務綜合實踐教學應用平臺,我院也于2013年9月開始構建VBSE財務綜合實踐教學平臺。此項目屬于一個新開發的項目,所以對此課題的研究較少。而此課題對于傳統的會計綜合實訓體系的改革尤為重要,基于對此課題的研究就有其可行性及必要性。

二、本課題研究內容

該平臺對現代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進行全方位的模擬經營及管理,學生通過在多類社會組織中從事不同職業崗位的工作,訓練在現代商業社會中從事經營管理所需的綜合執行能力、綜合決策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感悟復雜市場環境下的企業經營、學會工作、學會思考,從而培養自身的全局意識和綜合職業素養。

課題研究緊扣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會計職業崗位和職業資格考試大綱,從課程體系開發、課程內容整合、項目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仿真實訓基地建設、保障機制完善等方面,探索和實踐高職“VBSE”虛擬商業社會環境財務綜合實踐教學應用平臺實施方案。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研究“VBSE”虛擬商業社會環境財務綜合實踐教學應用平臺課程體系的開發。該平臺的課程體系建設應該符合新知識經濟時代對管理人才的需要,培養出來的學生不但具備勝任某一個專業所對應的崗位與崗位群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還需要具備從事相近、相關專業所對應崗位與崗位群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

(2)研究“VBSE”虛擬商業社會環境財務綜合實踐教學應用平臺教學內容的整合。該平臺的教學內容應在“市場引導業務、業務驅動任務”的設計理念指導下,將企業的財務活動與企業的產供銷業務活動密切結合,從企業管理的全局出發設計企業財務工作的主體內容。

(3)研究“VBSE”虛擬商業社會環境財務綜合實踐教學應用平臺實訓仿真教材體系的建設。

三、本課題研究的問題

本論文將針對以下問題進行研究:

(1)對該平臺建設的物理環境進行研究,在物理的搭建上,應當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在環境布置、設備配置、文化氛圍、管理模式等方面要求與實際相一致,物理環境的構建應充分體現規范性、先進性、和實效性,形成真實或仿真的職業環境。

(2)重點對該平臺的構建及應用進行研究,包括課程建設方案,課程教學實施方案,虛擬實訓系統,視頻教學系統,實踐教學經營管理系統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

(3)對該平臺的教材及實訓資源的開發進行研究。包括對仿真實訓資料,教學案例,配套電子教材(PPT),實習教具套包,以及對配套資料的補充等。

四、本課題的研究假設

“VBSE”虛擬商業社會環境財務綜合實踐教學應用平臺可在愛崗敬業的素養、誠信為本的精神、遵紀守法的習慣等方面對學生職業素質進行“養成教育”,為他們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及其發展奠定基礎。

“VBSE”虛擬商業社會環境財務綜合實踐教學應用平臺可以解決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財務專業同學實習難的根本問題;可以有效檢驗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五、本論文研究框架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對該平臺進行研究,將可以得到以下課題成果:本課題最終成果:課題調研報告;課題研究報告;虛擬“VBSE”虛擬商業社會環境財務綜合實踐教學應用平臺分析報告;虛擬“VBSE”虛擬商業社會環境財務綜合實踐教學應用平臺課程建設、教學模式改革及師資力量培養方案;虛擬商業社會環境VBSE財務專業綜合實踐教學平臺仿真實訓教材研究方案;系列相關論文,并在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作者單位: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本課題以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虛擬商業社會環境VBSE財務專業綜合實踐教學平臺個案為例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資產減值,金融危機,會計處理

 

我國在2000年底,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制度》中采用未來經濟利益觀對資產進行了重新定義:“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并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按照資產的這一不可或缺的特征,不具備有望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流入的資源,則不能確認為企業的資產,也不能作為資產繼續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此定義也體現了會計原則中的穩健性原則。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企業會計準則》第8 號----資產減值準則中資產的定義又得到了充實,即“本準則中的資產,除了特別規定外,包括單項資產和資產組。資產組是指企業可以認定的最小資產組合,其產生的現金流入應當基本上獨立于其它資產或者資產組產生的現金流入。”資產組的概念相當于國際會計準則的現金產出單元,在單項資產減值準備難以確定時,應當按照相關資產組合確定資產減值。這一定義為資產減值的確認、計量和披露奠定了基礎。

1.新準則下資產減值準備的處理從以往八項準備的計提實踐來看,上市公司通常傾向于利用資產減值準備進行盈余操縱,面對《資產減值》準則中“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的新規,上市公司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如何在年報中反映其已計提的減值準備,以及在實施新準則后如何作出計提資產減值的決策,都引起了學術界和實務界極大的關注。

根據新準則的規定,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不得轉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時再進行會計處理。因此,在新準則頒布但尚未實施即2007年1月1日之前,許多學者預計部分上市公司會在2006財務年度,中期、末期突擊轉回部分往年已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以此增加賬面利潤。

根據2007年半年報有關資產減值數據統計,07年上半年我國1392家上市公司共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0.78億元,而06年同期數據為229.26億元;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共計0.0071億元,06年同期數據為169.98億元;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06年上半年為27.72億元,而07年同期上市公司未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對于應收賬款壞賬準備項目,07年上半年壞賬準備合計為875.36億元,06年同期為956.13億元;存貨跌價準備合計168.40億元,06年同期179.50億元。科技論文。由06年和07年半年報數據比較可見,2007年1月1日新企業會計準則在上市公司全面實施后,與《資產減值》準則規定范圍相關的長期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較06年同期有了明顯的減少,因為準則規定資產減值準備一經計提不得轉回。而如壞賬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之類未在《資產減值》準則規定范圍內的相關減值準備的計提與06年相比未發生較大變化。由此可見,新準則的實施對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產生的影響是值得關注的。

2.資產減值準備會計政策存在的問題2.1關于資產減值轉回的問題盡管財政部三令五申禁止企業為調節利潤的目的秘密計提減值準備,但在利益驅動和監管不力的情況下,仍有不少公司明知故犯。準則中規定資產減值準備一旦計提不得轉回的做法如果從防范公司舞弊的目的來看,此項規定尚可理解,但從會計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缺乏理論依據和可操作性。若該項規定得以實行,則會計上面臨的主要問題有:

其一,不能如實反映企業的資產狀況。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會計信息相關性要求,使調整后的資產價值更符合客觀實際,但如果減值恢復時不轉回已計提的減值準備,也就無法反映資產的真實狀況。如A公司擁有一項價值150萬元的固定資產,2005年的可收回金額為120萬元,計提30萬元的減值準備,2006年該項資產可收回金額恢復至130萬元,此時該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己恢復10萬元,但按準則的要求,恢復的10萬元減值準備不予轉回,賬面價值仍為120萬元。而此時的賬面價值既不等于該項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也不等于歷史成本,因此這樣處理的結果,只是滿足了謹慎性的要求,并未反映出資產的真實價值。

其二,資產變現時同樣產生巨額收益。按照相關制度規定,資產實際變現時,其存有的減值準備必須同時轉回,抵減當期成本,增加利潤總額。因此,準則的做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公司操縱利潤的隨意性,但無法控制公司在資產實際變現當期獲取高額利潤。

2.2 關于“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問題這一計量方法雖然在其他會計準則中也都有提及,但真正運用者卻十分稀少。因為企業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率的確定,以及資產組和資產組組合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率及特定風險的確定,沒有一個熟悉過程和實踐過程,可能很難在實務中操作和推行。當然在實務中要求企業管理當局或會計人員通過會計預算或預測,合理地確定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確定好折現率,更多地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對提高企業的經營能力和管理水平也有很大的促進,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3.對資產減值準備政策改進的對策 我國資產減值會計準則雖然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趨同,但是由于我國實施資產減值會計準則的環境尚不成熟,針對實務操作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應不斷完善相關方面的對策和機制,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達到健全我國資產減值會計,使其為我國的市場經濟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3.1 使資產減值損失轉回的規定更加合理筆者認為,從理論上說,既然當有減值跡象表明資產己發生減值時確認減值損失,那么當有跡象表明以前年度己確認的減值損失不再存在或己經減少時,主體重估該項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并相應確認資產減值損失的轉回是合理的。不應該因為擔心資產轉回被濫用而使資產偏離了其“未來經濟利益”的內涵。同時,禁止資產減值的轉回可能會導致新的濫用。正確的做法應是在允許資產減值損失轉回的同時對其做出嚴格的規范,比如借鑒IASB的做法,規定企業在前一次確認資產減值損失以后,只有在計算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中所使用的估計發生改變時,才能沖回以前年度已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并對引起資產潛在服務能力提高的估計改變做出明確規定。科技論文。此外,針對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也可以考慮資產減值損失的沖回暫時不計入損益而進入資本公積,從而堵住了上市公司濫用資產減值調控利潤的渠道。

3.2 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關鍵由資產未來現金流量和折現率兩個因素的準確性來保證,這就對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判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論文。會計人員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職業判斷能力,才能充分認識和估計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使企業的財務預測更加準確,為正確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企業管理層應注重并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如安排培訓課程,對會計人員進行定期考核等。會計人員應當認真學習和領會新會計準則的精神實質,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大膽探索,注重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以此來提高自身的職業判斷能力。同時應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誠信教育,對需要反映的經濟業務的判斷和表達應當基于客觀的立場,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實事求是,嚴格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參考文獻】

[1] 許華榮. 資產減值可回收金額計量問題研究與分析[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01) .

[2] 李映照,陳妮娜. 資產減值會計問題探討[J]財會月刊,2007,(02) .

[3] 黃長江,劉蘋. 資產減值新舊準則比較[J]交通財會,2007,(01) .

篇10

關鍵詞:會計專業 職業道德 建議

會計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活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現代會計經過近七十年的發展,職業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技術的進步掩蓋不了許多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從國際到國內的一些典型事件,都不容置疑地說明了一個問題: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比會計職業技術更為重要。當前,會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職業道德不夠規范。他們受不良社會風氣和單位負責人道德水平的影響,往往會做出一些不符合法律法規的行為,甚至達到職業犯罪程度。各種會計違法的報道也屢見不鮮,那么如何在源頭上杜絕各種違法,會計類專業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就顯尤為重要。本文結合自己在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教學實踐,談談加強中職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的建議。

一、加強會計專業文化建設,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

專業文化建設的實質是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教育,專業文化建設的難點是如何將職業道德教育融于專業文化建設的始終。中職學校會計類專業要努力開拓新形勢下學生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把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到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生活的各個環節,滲透到學校工作計劃的各個環節,滲透到教學計劃制定與實施的始終,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管理和文體活動的各個方面,貫穿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要通過制定學校的會計專業文化建設總體方案,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到方案之中,明確教學部門、學生管理部門和黨團組織在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中應當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界定各自承擔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職責。

在會計專業教學計劃中構建“三位一體”的分層次、分階段、多形式的會計職業道德教學體系 。學校在制定會計專業的實施性教學計劃時應分“專業入門教育法律道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三個層次設置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系列課程。從新生入學開始,在各個學期設置不同課程或講座,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地對學生進行系統完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二、改革專業課程設置,加強職業道德學習

會計專業雖把《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列為專業核心課程,但學習的目的仍然是圍繞考證。中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也不可能通過一兩門課程就達到效果 所以需在專業教學的各個環節體現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在進行專業理論教學時,教師除了對專業知識進行講解外,還應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力,融入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如在講授專業核心課程時,結合現場需要可適當增加職業道德內容。也可將案例教學與道德教育相結合,讓學生了解違規會計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和內在原因,通過討論分析職業道德沖突的解決途徑和方法,從而幫助學生培養職業道德觀念,增強法律意識和提高職業道德水準。如在講到一些企業將本應費用化的利息支出進行資本化,虛增當期利潤,以達到粉飾會計報表的目的等違規行為時,教師應及時指出,這是會計法規所不容許的,要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抵制這種違法行為,使知識的外延得以延伸,陶冶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情操。在校內實訓教學環節,要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付諸實踐,在實訓中要注意變換學生的崗位角色,使學生熟悉實際工作中的業務處理流程,了解各崗位的職責要求,讓學生親身實踐,深刻全面地認識和理解會計職業道德知識。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并將實踐中遇到的有關職業道德問題加以整理,作為案例教學的內容,補充教材的理論知識,化解學生在學校教育與社會現實之間的認知矛盾,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基于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特殊性,教師只有通過平時細微的量的積累,寓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于各門課程之中,才能培養出綜合的職業道德水平。

三、豐富教學內容,革新教學方式。

會計職業道德理論、原則一般較枯燥、抽象,若按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學生不易真正領會,甚至會反感。教師在講授會計課程時有意識在課堂上結合相關案例資料,鼓勵學生思考,這是培育學生快速思維的有效形式。在進行案例教學時,要取得好的效果,一是選擇好案例。案例的選擇主要圍繞有關會計職業道德的內容,但同時要注意與學生已掌握的專業知識聯系起來。例如在教學會計從業資格的班級時,針對教學的內容主要是“崗前培訓”,因此選擇的案例側重于會計未來職業道德的內容,這些案例除了涉及道德決策外,少不了涉及會計學許多理論和實務問題。因此,學生通過案例研討不僅能使自己思考在各種情況下做出怎樣的決策,而且還有效地復習和鞏固了已學過的會計知識,并且使已學過的有關知識得到靈活運用。二是要對案例內容作好充分準備。教師不僅要熟悉案例,而且還要盡力收集其他輔助教學材料,如各類專業性報刊上有關論文、觀點等。通過案例分析探討,使學生鍛煉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鞏固了所學的相關會計專業知識,提高了靈活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在生動活潑的學習中培養了道德觀念。

四、重視會計的師德建設,言傳身教。

學校是進行系統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而教師更是學生養成良好職業道德的直接影響者。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正確引導學生樹立“誠信為本”的職業人格,幫助他們在學習階段就為將來走人社會形成正確的職業判斷打下良好基礎。這就要求在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的同時,加強會計教師的專業素質培訓,不僅是會計專業技能上的良好素質,還包括了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使他們更自覺地接受職業道德的教育。

參考文獻:

1.項懷誠.會計職業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