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業調研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09 19:37: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旅游行業調研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前言
我國旅游產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的地位不斷提升,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并以其強勁的發展勢頭,展現出在21世紀的廣闊發展前景。WTTC預測中國將在十年內成為全球第二大旅游和旅行經濟強國。旅游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其競爭關鍵在于人才的競爭。實施旅游人才戰略,搞好旅游人才資源開發,全面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素質,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我國旅游業持續發展,增強旅游業國際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通知》明確指出,要“加強旅游隊伍建設,培養一支政治素質、業務能力、職業道德水平過硬的旅游業隊伍,提升旅游業服務質量和水平。大力推進崗位培訓,實行旅游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和考試制度,建立選拔任用人才的激勵機制。”
為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建設,根據《中國旅游業“十一五”人才規劃綱要》,結合*市“十一五”海洋旅游產業發展規劃,我們組織開展了*縣旅游人才隊伍建設課題調研,提出今后幾年*縣旅游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和措施,為實現將*建設成為長三角城市群居民海上度假基地的奮斗目標提供堅實的人才保證。
(一)旅游人才的含義
在現代社會,我們把人才理解為具有一定知識、技能和品德,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取得顯著業績的人。旅游行業是一個對從業人員有特殊要求的行業,該行業的人才需求品種和專業門類不僅涉及文理各學科,而且注重品行與操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個人形象,懂禮儀,愛崗敬業,有親和力,專業技能熟練具有實踐經驗。一般來講,旅游人才被理解成直接為游客從事旅游服務的人員,如導游、飯店從業人員等;而廣義的旅游人才是指在“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六要素各個崗位上從事旅游服務工作的人才,涵蓋行政、服務技能、管理、銷售、工程、設計、客運、物流、會展等各類工種。我們對旅游人才的定義,不再拘泥于傳統的對人才的要求,凡是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熟練的專業技能、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操守,能為旅游業的發展起到一定推動作用的從業人員,稱之為旅游人才。
(二)*縣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建設的戰略意義
近幾年來,*社會經濟獲得了高速發展,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縣旅游業得到了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2005年,全縣共接待游客77.50萬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2053人次,旅游收入為4.34億元。而到2007年我縣接待的游客達到了111.25萬人次,比05年增長了43.55%,入境游客9664人次,增長率高達370.73%,旅游收入6.86億元,增長了58.06%。今后幾年隨著*大橋經濟時代的到來,以及上海世博會的輻射,*旅游將獲得更加飛速的發展。據相關機構預測,到2010年我縣旅游人數將接近249萬人次,*旅游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
在新的形勢下,要實現全縣旅游產業發展的新跨越,一個關鍵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加快旅游人力資源開發,實現旅游人才資源的快速積累,使旅游人才隊伍建設跟上迅速發展的旅游業的客觀需求。
1、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建設,是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建設,有利于提高旅游人才素質,促進旅游經濟發展;有利于增加就業,維護社會穩定;有利于建設精神文明,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2、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建設,是提升旅游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現代經濟條件下,旅游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因此對旅游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建設,有利于旅游從業人員素質的全面提高,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旅游教育體系,推進旅游人才培養和教育,打造一支優秀的旅游人才隊伍,從而全面提升我縣的旅游競爭力,推動我縣旅游經濟的發展。
3、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建設,是提升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的客觀要求。旅游人才的培養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旅游目的地品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建設,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挖掘旅游人才潛力,提高旅游服務質量,是提升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和知名度,進而提升旅游目的地功能和綜合實力的客觀要求。
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旅游從業人員隊伍,使從業人員有良好的服務意識,崇高的職業道德,扎實的服務技能;高層管理者有較強的企業管理能力和駕馭市場的能力,對于推進旅游產業發展,全面建設*旅游經濟強縣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縣旅游人才隊伍現狀分析
2008年*縣旅游業發展呈快速增長態勢。截至6月份,全縣共接待入境旅游者4324人次,同比增長59.44%,旅游創匯229.17萬美元,同比增長25.62%;接待國內旅游者62.7萬人次,同比增長17.31%,國內旅游收入4.04億元,同比增長25.62%。與此相應*縣旅游人才隊伍也有所發展,但目前仍存在著諸多制約因素,尤其是旅游人才隊伍建設與旅游業快速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比較突出,影響了*旅游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取得的成績
“十五”期間,*縣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較明顯成效,行政管理干部隊伍綜合素質逐年提高,旅游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旅游從業隊伍規模發展較快,對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才總量不斷增加,人才隊伍整體素質逐步提高。從總體上看,*旅游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旅游人才總量不斷擴張,旅游人才素質逐步提高,旅游業的整體實力不斷提升。至2008年9月,全縣共有星級飯店9家,旅行社7家,旅游景區(點)20多家,旅游開發公司8家,旅游用品商場2家。“吃、住、行、游、購、娛”的旅游產業配套格局基本形成。全縣擁有旅游從業人員超過3600人,年齡層相對年輕,使旅游行業充滿生機和活力。調查顯示全縣星級飯店和旅行社從業人員中35以下的占60%,這樣的年齡結構有利于知識更新和經營管理模式的創新。全縣星級酒店和旅行社持有與旅游業相關的職業技能證書的人約為20%。表面我縣旅游人才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提高。
2、合力興旅的“政府主導型”行政構架基本形成。*旅游業起步較晚,2001年9月*縣旅游發展委員會成立,經過數次改組后,于2003年6月更名為*縣風景旅游管理局,將原建設局承擔的風景名勝區保護、規劃、建設、管理職能劃入其中,成為*市第一個風景旅游一體化的旅游主管局。縣級旅游主管部門開始運作,成為全縣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推進力量,這支隊伍的形成使“政府主導型”合力興旅戰略具備了執行載體。
3、培訓與行業管理相結合。在全行業開展崗位資格培訓。目前全縣星級賓館和旅行社中,總經理資格證書持有率為75%,60%以上的工作人員接受過崗位資格培訓。從2001年開始,在全行業舉行了導游員資格考試、旅行社經理任職資格考試、領隊證考試和飯店總經理考試等,通過一系列資格考試,選拔了一大批旅游專業人才。
(二)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面對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和新經濟時代的挑戰,旅游人才隊伍建設也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總量不足,人才培養滯后于市場需求。截止目前,全縣旅游從業人員總量超過3600人,占人口比重的1.8%,比全國平均水平的6.1%低了4.3個百分點。人才總量的不足,遠遠制約了全縣旅游業的發展。旅游人才供給主要來源于社會招聘,目前*只有一家中等職業學校設置了一個旅游相關專業,2006至2008年三年間總共招生才100多名,遠遠不能滿足旅游業發展的需求,供需之間存在較大的缺口。同時由于其它行業的強有力競爭,目前旅游行業的吸引力正在減弱,旅游行業人才流失現象嚴重。據初步統計目前旅游從業人員缺口高達30%,外島的情況尤其嚴重,矛盾日益突出。按目前情況預測,“十一五”期間我縣將增加高星級酒店三至四家,與此相應,對旅游從業人員的需求也必將大幅度上升,尤其是對于高素質旅游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但是,旅游人才供給的增長速度遠遠跟不上旅游業對人才要求的發展速度,旅游人才建設與行業發展建設不適應、旅游人才培養滯后于市場需求。
2、結構不盡合理,人才整體素質偏低。⑴學歷結構不合理。在全縣旅游人才隊伍中,以高中(中專)學歷者為主,很多外地員工只有初中學歷,大大限制了我縣旅游業向更高層次發展。接受調查的星級飯店、旅行社45名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中,專科以上學歷人員僅占28%。由于我縣旅游人才中低學歷者、低職稱者比例較大,導致部分人員在各項工作中表現一般,影響了才能的發揮。⑵專業對口率低。從旅游行政管理機構方面來看,目前在崗在職工作人員專業對口率不到30%;從旅游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來看,基本都是半路出家,限制了行業總體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旅游作為涉外行業,管理人員外語水平普遍較低。在我縣現有的人才隊伍中,高、尖、專人才嚴重缺乏,所學專業和人員素質參差不齊。⑶部門分布不合理。旅游人才部門分布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部門、星級酒店和旅行社,占全行業人才總數的90%,旅游景區(點)、旅游開發公司及其他涉旅企業人才僅占10%,人才分布嚴重不平衡。⑷專業結構單一。目前旅游人才專業基本集中在飯店管理、餐飲管理等傳統專業,一些新興旅游服務行業所急需的人才,如旅游電子商務、會展策劃、旅游媒體宣傳、旅游規劃、旅游市場開發和營銷人才等都非常缺少。
3、培訓工作滯后。旅游教育培訓工作落后于旅游業發展需求,使各類人才學習深造的機會不多,知識、信息得不到及時補充,導致我縣游人才隊伍的整體能力有些弱化。企業對人力資源培訓重視不足,80%以上企業在員工培訓方面的支出占企業營業收入不到1%,培訓所涉及的面和層次不平衡,培訓的專業化程度不高,培訓創新較難。
4、用人機制有待于完善。人盡其才的用人機制不夠完善,存在普遍重使用輕開發,輕培訓少激勵,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人才利用率不高。業績與薪酬不掛鉤,不能體現人才的價值,沒有處理好資歷、職位、能力、智慧、貢獻等要素在薪酬分配體系中的關系。激勵手段單一,物質激勵越來越成為主要手段,沒能和各種層次、各種形式的精神激勵相結合,缺乏個性化激勵方式。此外對人才的選拔機制、保險機制也不夠健全,在實施中有些地方做得不夠到位。
5、人員流動頻繁,人才流失大。被調查的員工中在該企業工作時間在1年內占80%,跳槽非常頻繁,流動性強。其中,流動性最大的是服務人員,其次是中層管理人員,如部門經理,這類人員的流動往往給企業帶來較大的損失。員工個人認為引進和留住人才的關鍵因素依次是工資福利待遇、工作環境與條件改善、個人發展機會、企業發展前景、培訓與提高機會,對人際關系以及領導的信任方面也較為關心。另外由于其它行業的強有力競爭造成旅游行業的吸引力正在減弱,尤其是*近幾年發展迅速的船舶修造業,從規模、薪水和福利上都勝于旅游業,造成旅游從業人員和儲備資源流失嚴重。從2005年至2008年,*職業技術學校旅游班生源逐年遞減,而金海灣、常石集團等定向班卻是好幾人爭取一個入學名額的狀態。
(三)旅游人才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上述問題的存在,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受社會因素制約。在歐美國家,旅游服務行業是一個非常惹人羨慕的職業。而在*,由于地域因素以及生產力落后等原因,行業基本薄弱,群眾對這個行業存在不同程度偏見,多數人認為是吃青春飯,是伺候人的工作,根本沒有什么前途可言,很多從業人員都把從事這個行業當作暫時和無奈的選擇,從業信心嚴重不足。女員工們一旦結婚或者懷孕就紛紛離開了工作崗位。旅游服務行業受社會尊重程度低下導致潛在從業人力資源匱乏。
2、受觀念因素制約。思想觀念上對人才資源開發重視程度不夠。表面重視人才建設與實際運作差距較大,普遍重視旅游資源開發、資金項目引進、市場促銷、經濟指標的完成,重視企業的經營管理,輕隊伍的培訓、規劃和整體性開發工作。旅游企業的業主用人觀念落后,理念有待于更新,企業管理者重員工的使用、輕培訓和激勵。
3、受人才體制因素制約。目前的人才機制無法充分調動人才工作積極性,人才利用率不高,大部分企業只看重眼前利益,忽視長遠發展,在評價機制、選拔機制上有待改善。
4、受政策因素制約。主要是對人才的傾斜程度不夠。一是尚無系統的旅游人才開發規劃和配套政策,二是對已有的一些人才優惠政策缺乏有效的落實和監督。旅游行業的行政管理職權比較分散,使之在行業管理的許多方面都顯得力不從心,更談不上對旅游人力資源進行卓有成效的開發性管理。
三、加強*縣旅游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和措施
針對我縣游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從長遠來看,要建設和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旅游人才隊伍,必須雙管齊下,一方面要加強對本地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更要解放思想,大力引進人才。
(一)加大正面宣傳,提升行業的社會及經濟吸引力
政府、旅游企業應加強與電視、廣播、報刊等主要媒體的合作,加大對旅游行業動態的報道力度,通過宣傳、獎勵、推進行業自律等各種形式,倡導服務光榮理念,改變社會對旅游行業的偏見,提升行業的社會認同度,吸引優秀人才進入旅游業,從根本上解決旅游人力資源匱乏的局面。近年來,我縣通過《*旅游風景報》、*旅游網等途徑及時介紹*旅游的最新發展。2007年我縣還評選出旅游行業十佳服務明星,在評選過程中進行了登報公示,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也讓老百姓對這個行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關注。
(二)大力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培養
1、進一步抓好旅游行業重點人才的培養。緊緊圍繞我縣旅游業發展的需要,抓好四大隊伍建設,推進旅游業全面發展,提升旅游業整體水平。⑴行政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把提高政治思想素質放在首位,重點抓好行政管理者隊伍的能力建設,尤其是要根據政府職能轉變和市場經濟的要求,加強旅游政策制訂、依法行政、旅游市場開拓、旅游產品開發和行業管理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建設。通過各種形式為行政管理者創造和提供學習、鍛煉的機會,使其不斷拓展與更新知識結構,增強創新精神,增長工作才干,全面提高旅游業行政管理者隊伍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從而建立一支廉潔、勤政、務實、高效、創新的旅游行政管理者隊伍。⑵職業經理人才隊伍建設。由于*旅游企業經營者基本都是非專業人士,尤其星級酒店對職業經理人的需求比較強烈,但是現有的職業經理人人數非常有限。部門要大力營造有利于職業經理人集聚和脫穎而出的社會環境。一方面要抓好企業現有經營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的提升,通過高層次的專業化訓練,優化旅游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結構,推動旅游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制定職業經理人的職業標準、選擇機制和優勝劣汰機制,完善職業經理人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營造起職業經理人集聚的良好氛圍。⑶緊缺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根據*目前旅游業的狀況,當務之急需要培養和引入旅游市場營銷人才,通過豐富的營銷理念和手段打破飯店和旅行社等客上門的狀態,緩和過度的淡旺季差距。其次經驗豐富的旅游規劃專業人才、旅游電子商務人才、會展策劃人才也是重點引入的方向。要大膽選拔有真才實學的年輕專業技術人才到重要技術崗位鍛煉,使其早日成長,培養年輕人才的創新能力。通過各種渠道招收外地大中專畢業生到*工作,補充新鮮血液;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制定和完善各項制度,使專業人才進得來、留得住。⑷從業人員隊伍建設。從業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旅游服務質量,關系一個地區的對外旅游形象。要把提高職業道德標準、服務技能和外語水平放在首位,通過開展技能比武、在職教育、常規培訓、技能考證等方式,全面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促進旅游服務技能人才自主創新,提高服務技能,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旅游服務總體水平。
2、廣泛開展主題培訓活動,深入開展企業培訓。每年確定一個培訓主題,08年我縣旅游行業培訓主題為標準化建設。旅游培訓應引向深入,取得實效,全面帶動我縣旅游行業的人力資源開發,促進旅游教育培訓、人才培養與旅游產業發展的有機結合,促進旅游人力資源開發的可持續發展。企業培訓是提升工作效率和減少員工流失的重要手段。企業要改變短視的做法,制定人才發展戰略,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特別在經費方面,要將其營業收入的2%-3%用于員工培訓。加大人才培訓力度,有計劃地組織各類專題培訓和短期輪訓班,不僅要關注企業適應市場變化、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系統儲備能力,也要充分結合員工職業發展的需要和職業生涯的規劃,以此培養人才對企業的忠誠度。
(三)加大人才的有效激勵和保障
當前,*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發展首先要穩定人才隊伍。有效激勵和保障,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是旅游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方面。
1、改革薪酬福利體系。目前,我縣旅游行業普通員工月收入在1000-1500之間,多數被調查的員工認為自己的收入水平與外系統同學、朋友相比處于一般水平,但是勞動強度較高,福利狀況較差。切實提高普通員工的薪酬和福利水平是關系旅游業長遠發展的問題。對于普通員工,要在薪酬體制中引入寬帶薪酬機制,即薪酬與職位和績效同時掛鉤;對于高管層次員工,構建以經營業績為核心的多元分配體系。要實行高素質旅游人才收入與經營業績直接掛鉤,拉開分配檔次,允許他們獲得較高的薪酬,逐步實行以年薪制、配股制、期權制為中心的激勵機制,更好地調動高素質旅游人才的積極性。當然,也要把物質報酬和精神獎勵結合起來,樹立旅游人才的良好形象。
2、建立員工參與授權管理體系。調查顯示,授予員工一定的權力,讓員工參與企業的管理,使員工受尊重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得到滿足,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就會得到充分發揮,能更大程度地提升企業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企業管理者和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平時要多和員工溝通,多為員工創造發展的空間和不斷成長的機會。
3、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社會保障體制,是促進人力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建立完善人才政策法規體系和人事爭議仲裁制度,為維護人才的合法權益提供保障。旅游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與勞動部門的合作,健全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障體系。
4、完善人才獎勵機制。建立以政府獎勵為導向、用人單位和社會力量獎勵為主體的人才獎勵機制。各級旅游主管部門要建立人才獎勵制度,對旅游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給予獎勵,對員工培訓工作中取得卓越成效的優秀企業予以獎勵。
(四)建設人才信息工程。
建立旅游人才資料庫,搭建信息交流平臺。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相關行業的合作,建立有效的旅游人才資源統計體系。在各級政府的門戶網站和旅游專業網站開設旅游人才信息、旅游就業信息欄目,人才供需預測、人才政策信息;加強對人才流動的動態監測,提高信息有效性;建立完善配套的旅游人才評價體系;并與人才庫鏈接,完善人才信息化建設,為旅游人才的自由擇業和旅游企業擇才提供平臺,加強對旅游院校基本情況、旅游行業培訓情況和旅游行業從業人員文化程度、年齡結構、專業技術職務狀況的統計工作。
篇2
一是結合實際。班子成員和各科室思想上高度重視,方法上科學公道,作風上深進嚴謹,圍繞各自課題深進調研。調研報告全面且不失深度,系統又不失細致,對當前存在的題目,既有原因分析,又有對策建議,還有案例說明,不但生動,而且實際可行,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二是針對性強。從各自的工作職能出發,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破解影響和制約旅游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當前旅游行業的重點題目、熱門、難點題目確定課題,開展調研,為推動旅游業大發展大繁榮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三是涵蓋面廣。這次調研課題基本涵蓋了旅游局工作的主要方面,又突出了旅游體制創新、金融危機下旅游建設、進境旅游發展等重點,通過成果轉化,對推動旅游工作科學發展、整體進步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篇3
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課該如何學習,什么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我們旅游管理專業的本科生應該怎樣學習?我覺得,應當做到幾下幾點:在上課之前把整本教材像看文學作品一樣通讀一遍;上課認真聽老師講的內容;時不時地記一些筆記。以上這些只是基本,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一、三維立體學習法
這里我要說的是一個三維立體學習法。歐洲學者費奧和博邁森提出的學習立體模型,該模型把學習分成三個維度,即實踐性,交往性,和自主性。
(一)自主學習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不用老師逼迫,自己主動學習,上課時,主動把老師講的不懂的或需要深入了解的知識點記錄下來,下課通過網絡、書籍、圖書館等深入了解信息和知識。這一點我們的學生做的不夠好,認為只把老師講的記下來就行了,考試及格就可以了,記住,你學的東西是你自己的,別人帶不走,搶不去,天長日久的積累就是你的資源和財富,應付和對付到最后你什么都沒有,白白溜走了時間。
(二)交往學習
所謂交往學習,就是知識不是你自己一個人在學,而是和同學們一起學,有很多好處:不但能傾聽別人的經驗、方法,取長補短,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能力,便于今后在職場上快速融入團隊。這就是為什么教師上課時要給學生分組,分組討論,分組做一個調研報告,分組模擬一個操作等,希望同學們能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在分組作業時能發揮每一位同學的作用,不要搭便車。
(三)實踐學習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個非常具有實踐意義的專業,學生們不單單要學習飯店的發展歷史,還要學習前廳部、宴會部的一線員工是如何服務的,不僅要學習導游的工作流程,講解技巧,更要在實踐中體會、琢磨。
本文重點談談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如何增強學習的實踐性。
二、如何增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學習的實踐性
(一)增強課后擴展閱讀
1、國家旅游局官網
這里不但有旅游業的實時焦點新聞,還有相關旅游統計公報,各省旅游要聞等,是了解中國旅游業發展的最佳途徑。另外,瀏覽各省旅游局的官網,更可詳細了解旅游業的發展狀態,以及最新的產業政策等。如:遼寧旅游政務網,遼寧旅游資訊網。
2、各類旅游報刊雜志
《中國旅游報》是中國唯一的全國性旅游行業報。建議班級訂閱一份,互相傳閱。一些可讀性強的相關旅游雜志,主要從旅游者的角度,圖文并茂,感悟旅游目的地的精彩,經常閱讀,練就旅游達人。如:國家地理、中國國家旅游、旅行者、悅旅、旅游時代、旅游縱覽、旅游情報、世界、華夏地理等。
3、互聯網與旅游業結合的新業態
學生要了解目前旅游業發展的水泥加鼠標的新業態,尤其是在線旅游運營商的發展,這些旅游運營商的運營模式是怎樣的,發展趨勢如何,需要什么樣素質的人才。如:攜程、藝龍、同程、去哪兒、途牛等。
(二)多與學長溝通
著名職場勵志書《你能行》的作者,北京優可為管理咨詢有限公司CEO老可曾在這本書中寫到他請職業規劃師給在校的大學生提一點建議時,那位規劃師毫不猶豫地說“在大一的時候認識20個師兄師姐,這樣你就可以了解他們的工作狀態,可以從他們那里完成自己的職業興趣探索,從而盡早判斷你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建議同學們多和老師溝通,了解畢業生的去向和聯系方式,向他們去取經。或由他們介紹給行業內的前輩、精英,平時多溝通,交流,了解行業動態、發展以及對畢業生的需求情況。
(三)學習課程時的及時實踐
有一些同學抱怨畢業后到旅游企業的工作都是一線服務員,我們是本科生,還有許多專科生也在那做,真是大材小用,本科學生畢業后當服務員?有這種想法的同學不少!想一想,專科生比我們本科生學的更專,工作后上手快,相比之下,我們本科生年齡比人家大,雖然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操作能力欠缺。有一些同學說,我們不是學旅游管理的嗎,我們畢業之后不是要當管理人員的嗎,同學們,管理不是空中花,管理要接地氣,任何管理者都要從一線做起,了解操作流程,方法、技巧,這樣才能去管人,所謂管人就是讓人去做好事,如果你連這個事是怎么做的都不知道,那又怎么去管理呢。
那問題就來了。我們本科生如何趕超時間要比專科生做的好。隨時實踐!不要等到大四實習時老師給你安排一個崗位,那時候就太晚了,去什么方向的旅游企業,酒店、旅行社、旅游電子商務、旅游涉外保險、旅游景區?不實踐,哪個是你喜歡的你自己也不曉得,即使選擇了一個大的方向,現在實習的時候也都是雙選,企業選不選你還不一定呢,這是不是就喪失了去你心儀的企業的機會。所以,建議在平時要隨時去實踐。這種實踐包括:
1、老師在課堂上留的調研報告
比如在講旅游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時,留了一個調研報告,調查一下酒店行業和旅行社行業人員流失情況,其實,不光是讓大家完成一個調研報告,更注重的是讓同學們有一個和企業接觸的任務,逼迫大家主動接觸企業,了解行業動態,并向企業展示優良的自我形象和學校形象。實踐證明,這種形式非常不錯,學生做完調研回來,向老師匯報,有一個旅行社非常看好我們的學生,并歡迎學生課后做兼職實習。又有一個知名旅行社的客戶經理看到我們學生的風采后,特意打電話給老師,讓老師推薦10余個優秀畢業學生到企業實習。此種實踐方法的效果是看得見的。還有一些學生在完成該作業時,時常有企業人員不接待的現象,萬事開頭難,慢慢來,一定行的,這樣,學生鍛煉了膽識,磨練了意志,懂得了如何與人溝通。一份調查報告作業的內涵是多么豐富啊。這樣,在旅游經濟學,旅行社經營管理,導游學原理與實務等多門課程上,以作業形式豐富學生實踐經歷是一種非常好的表現形式。
2、課程內的參觀實踐
在旅行社經營管理、導游學原理與實務,飯店管理、旅游開發與規劃等課程上,都設計一些參觀課程,并聽取相關業界人士的講座,增加對業界的了解。
3、模擬實踐環節
根據相關課程,設置了導游模擬訓練,酒店和客房模擬訓練等模擬實踐環節,通過對相關崗位的模擬操作,達到領悟技能、流程的目的。
(四)寒暑假的短期兼職
有些學生在寒暑假時無事可做。我覺得這個時候的時間比較緊湊,是一個在行業體驗實踐的好機會。尤其是在暑假,這個時候是旅游旺季,旅行社和酒店的人員都比較缺,容易找到兼職機會。通過一兩個月的實習,基本能了解和掌握實習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服務流程,并對該行業有大致了解,不但能把老師在學校對該門專業課的講解深入體會,更能發現實踐操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便于回校后與老師同學交流。與我校有著很好合作基礎的沈陽故宮旅行社,每年到旅游旺季都會招收一些兼職景區導游員,這時我就會為他們推薦一些優秀在校學生,通過旅行社的反饋,我校學生表現非常優秀,其中有同學還獲得了游客的表揚信,從在該旅行社實習的學生的導游技能看,要比沒有去實習的同學高出很多。以后行業內發的機會更多。
(五)畢業實習
以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為例,旅游管理專業從2010級的學生開始實行三加一的人才的新模式。所謂三加一教學方式,即在有效的四年制本科學習中,集中三年時間學習理論課,最后一年進行實踐鍛練和畢業論文。加強學生在校最后一年的實踐環節,使學生能綜合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不斷增強旅游管理與服務意識,提高從事旅游管理與服務的實踐能力。我們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積極創建各類實習基地,搭建實踐平臺,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和實踐操作技能。在時間上采取“3+1”的新學制,第一,專業實習必須從第六學期期末考試結束后1個月內開始,必須在一個實習單位實習滿規定時間(酒店、餐飲滿6個月或達到6個月的工作量;旅行社滿3個月),不同實習單位實習時間不可以累計。實習時間不滿的學生,其實習成績作零分處理,并按規定重新安排實習。進一步建立完善的實踐考核體系。制定了實習管理與評估管理辦法,使校外分散實習能夠落實到實處,保證了實習計劃的完成和實習質量。第二,要求畢業論文與專業實習內容相結合,學生在專業實習過程中應該注意及時總結經驗,以便于撰寫實習報告和畢業論文。
通過“三加一”教學模式,本專業教學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一方面,是實習的質量得到了保證和提高;另一方面,是畢業論文的質量得到提高,旅游管理專業2010屆、2011屆絕大多數學生的畢業論文,是結合實習崗位相關內容寫的,所以畢業論文能夠達到理論與實踐,言之有物,質量普遍較好。
(六)參加各種旅游學術會議、講座
學生通過參加一些旅游學術會議、講座,或網絡上搜索觀看一些講座視頻,增加對旅游行業發展的深深層次了解,同時增加和同行業界的接觸和交流的機會。
(七)參加各種旅游服務大賽
通過參加學校、省市級的各類旅游職業大賽等,鍛煉學生的能力,開闊學生視野,同時也增加了行業對我校及學生的認可,進一步促進就業。
篇4
根據市行評辦關于行風評議的工作部署,7月份,我市旅游行業行風評議工作轉為第二階段,即自查自糾階段。在第一階段學習動員的基礎上,對照評議內容進行自查自評。堅持依靠人民群眾,自覺接受社會監督,把政風行風建設置于全社會的監督之下的原則,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堅持邊評邊改,評改結合的原則,認真查擺政風行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查找政風行風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廣泛征求意見,為第三階段落實整改工作奠定基礎。現將工作匯報如下:
一、 自查自糾階段工作小結
1、深化思想認識,周密部署安排。機關各責任處室及區縣旅游局把自查自評當作重要工作來抓,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明確和履行各自的職責,同時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促進自查自糾階段的工作得到落實。
2、采取多種形式,認真排查問題。自查自糾階段,分別就依法經營、事務公開、辦事高效、便民惠民、踐諾誠信、廉潔從業、文明服務等方面做了調查,各區縣旅游局分別采用座談、走訪、致函、發放征求意見表等方式廣泛征求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共發放征求意見表800份;共收集到各類意見、建議45條。各責任處室分別要求各重點參評單位向服務對象發放調查問卷3540份,廣泛征求意見。收集到各類意見和建議15條,梳理為8大類,分發到機關各責任處室研究整改。
3、積極配合行風監督員的明查暗訪。市行風監督員和行評辦通過走訪旅游企業、收集旅游廣告,暗訪旅游線路跟團旅游,聽取匯報,查看臺帳等多種形式對旅游行業是否依法行政、旅游投訴的處理機制、對旅游企業和旅游從業人員的監管做了全方位的調查,我局積極配合行風監督員和行評辦行動。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和意見及時改正,做到未評先改,邊評邊改。特別是有針對性地研究制定了下一階段整改計劃,努力通過行評工作促進行風和政風的進一步轉變。
4、研究部署了“千企大走訪計劃”。根據行管現狀,本著服務企業、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實際。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旅游行業誠信建設為切入點和突破口,以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和游客滿意度為歸依,轉變管理觀念,改進工作方式,注重從源頭上、機制創新上解決問題,制定了千家旅游企業大走訪規劃,細化了任務,明確了目標。
5、進一步加強旅游市場規范經營專項治理,推進旅游行風建設深入開展。以“一日游”、旅游廣告、旅游車輛、寺廟進香行為規范等為重點內容,指導幫助企業組建“**風光一日游”公司,“統一車輛、統一標識、統一線路、統一服務”,提升一日游品質;開展旅游廣告規范治理活動,從源頭上規范旅游經營行為;會同工商、宗教部門,檢查規范寺廟進香及其它旅游經營行為,切實保障旅游消費者的利益。組織“一日游”講解培訓86人次。
6、機關作風建設與行風建設聯動推進。以機關作風建設引領行風建設、以行風建設促進機關作風建設,堅持聯動推進,促進機關、行業的全面建設。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機關處室作風建設目標任務的要求,以“三幫五服務”活動為重點,堅持從實際出發,大力開展“評議處室”活動,不斷增強處室作風建設的動力,切實解決“中間梗阻”、政令不暢等問題,提高機關處室作風建設的水平,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和加快**旅游產業的大發展提供良好的服務和有力的保障。
二、檢查整改階段工作計劃
1、深入進行再動員,進一步提高對行評整改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經市及區縣旅游局和各重點參評單位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行風評議工作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和可喜的局面,但面上工作開展還不夠平衡,個別責任單位責任還不落實,工作不細不實,轉入第三階段工作后,要對各級旅游局和重點參評單位進行再動員、再部署,進一步提高認識、細化工作。
2、梳理問題,制定措施,認真抓好整改工作的落實。把發現和群眾反映的問題及行評代表、監督員提出的意見建議,按照各參評類別進行分類歸納、梳理,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暫時無法整改到位的也明確了整改期限、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切實抓好整改落實。
3、結合業務工作,創造性地開展行評整改各項工作。把整改工作與旅游業務工作緊密結合,繼續有力的推進有特色的專項工作,做到相輔相承、互相促進。“保增長、促轉型,打造全國最誠信旅游城市”、“千企大走訪”、“萬名游客大回訪”等工作在下階段要繼續聯動推進,要有階段性的成果,為測評工作打基礎。
4、注重加大宣傳力度。特別是旅游市場監管方面,要曝光以一批違規企業,加強正面典型宣傳,發揮好正、反典型的示范和警示作用。近期加強與電視媒體聯動,開展幾次暗訪活動,加強宣傳營造良好的行評氛圍。
5、強化對行評工作事項的督辦。一是對《政風熱線》開辦以后,繼續轉辦下來的事項;二是市行評辦繼續轉辦、督辦的事項。三是對制定的整改措施的落實,杜絕辦理超時、責任不清等現象,實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
6、全面推進“千企大走訪”計劃的實施。全局從上到下按照職責分工不折不扣走訪企業,認真聽取企業意見和建議,認真做好走訪臺帳的記錄,撰寫走訪調研報告;根據走訪中發現的問題,努力為企業和基層解難題、辦實事。 共2頁,當前第1頁1
7、啟動“保增長、促轉型,打造全國最誠信旅游城市”專項工作。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今年的工作主線,動員全處和行業廣泛開展誠信建設,通過開展旅游誠信等級測評公示、旅游服務質量等級評定、旅游合同規范與監控、企業誠信臺賬檢查規范等工作,完善旅游誠信體系,形成“企業主體、多方配合、共鑄誠信”的工作格局。
8、推進旅游標準化建設。通過推行標準化管理和規范化服務,豐富充實行業管理手段,提升旅游管理專業化、制度化水平。著重抓好《旅游購物商店規范服務標準》的制定、《特色旅游街區》、《商務便捷型酒店》的實施完善工作,以標準促進行風行規建設。
篇5
一、旅游村建設的現狀
(一)農家樂迅速發展成為旅游村建設重要支撐。**區農家樂自2001年十一旅游黃金周在瀛湖鎮湖心村興起以來,先后輻射到玉嵐鄉、南溪鄉、流水鎮、吉河鎮、新城辦、江北辦、迎風鄉、縣河鄉、五里鎮、恒口鎮等鄉鎮、辦事處,基本形成了瀛湖周邊湖畔農家樂,黃洋河、吉河沿岸田園農家樂,香溪洞周邊近郊農家樂,月河川道庭院式農家樂等發展模式,為旅游村建設創造了基礎。旅游村建設也為整合和提升農家樂發展開辟了新路子。延伸閱讀:縣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情況調研報告(各地對農家樂的定義不盡統一,但基本意思相近:利用庭院、堰塘、果園、花圃、農場等自然資源和鄉村文化資源優勢,為旅游者提供觀光、娛樂、運動、住宿、餐飲等服務的經營實體。簡單來說,農家樂就是為周邊地區市民提供吃、住、玩服務的休閑場所)
(二)景區周邊環境日趨優化為旅游村建設創造發展空間。隨著瀛湖、香溪洞、毛壩田園農業旅游示范點等主要景區的道路、綠化、景點建設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有效地拓展了以景區自然景觀為依托的農家樂的發展空間,為提升農家樂檔次、整合鄉村旅游資源、建設旅游村,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三)統籌城鄉一體化促進旅游村建設。圍繞統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思路,扶貧、農業、水利、交通、環衛等部門投入項目資金,加快了旅游村水、電、路、環衛等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7.18洪災后,各涉旅鄉鎮、辦事處結合災后重建工作,采取建設旅游社區、打造農家樂集群等措施,將旅游村建設納入鄉鎮統籌發展規劃,著力改變村容村貌,使建設旅游村基礎條件得到根本改變。
(四)立體交通網絡建設為旅游村開辟新的客源市場。自西康高速公路通車后,**旅游交通大格局優勢凸顯。隨著西康、襄渝、陽安三條鐵路復線,十堰至天水(陜西安康段)、包頭至茂名(陜西安康段)、北京至昆明(陜西安康段)高速公路的建設和安康機場遷建,構建快捷高效的安康交通樞紐,西安、武漢、重慶、成都等大中型城市進入安康三小時生態旅游經濟圈。屆時,以陜南風情特色為主體的**鄉村旅游獨具魅力,將從根本上改變目前**鄉村旅游客源僅以城區居民為一線消費群體的局面。
二、旅游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三個認識誤區。調研中發現,大多數鄉鎮認為旅游村就是以一個行政村為單位;認為旅游村建設就是農家樂經營戶的檔次提升;認為旅游村規劃就是建成一條路、房子兩邊蓋的發展模式。產生這三個誤區的根本原因在于:沒有全面地理解旅游村建設環境生態化、居住文明化、餐飲風味化、服務標準化、管理規范化(五化)標準,對旅游業的關聯帶動作用、規模發展效應認識不足,尚未系統的、全方位的考慮旅游村建設中的具體事宜。
(二)缺乏觀賞性景觀和參與性旅游消費支撐。當前,全區旅游村建設僅以農家樂為主體。由于農家樂自身發展缺乏觀賞性景觀和參與性旅游消費項目支撐,導致旅游村以吃(農家飯)、麻(打麻將)為主要消費內容,表現出旅游檔次低、消費單一性、抗市場風險能力差、發展后勁不足。
(三)人力資源不足。突出表現在,鄉鎮機構改革后,原有的旅游辦撤銷,鄉鎮現有從事旅游工作的人員均為兼職人員,旅游村建設工作人力明顯不足。此外,缺少懂旅游、愛旅游、有見解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村建設工作中缺乏創意性的建設思路。
(四)資金缺乏依然是瓶頸。當前,僅僅依靠扶貧、農業、水利、交通、環衛等部門投入項目資金建設旅游村水、電、路、環衛等基礎設施,投資渠道單一,投資額度有限,投入資金明顯不足。
(五)工作考核機制尚未建立。旅游村建設工作未納入年度專項考核,旅游工作質量競爭機制還沒有建立。
三、幾點建議
(一)政府主導、打造景觀
借鑒成都五朵金花等外地旅游村建設的成功經驗,政府按照城市建設標準,對旅游村道路、供電、供水、排污、綠化、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公共基礎設施進行整體規劃、統一建設,力求達到城市化、現代化、集約化。按照農戶出資、政府補貼的辦法,實施民居景觀化,突出規模發展的整體形象。特別是要依托自然資源,實施景觀打造,建設觀賞性和參與性較強的環境元素,營造良好的外部投資環境,吸引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入駐經營,走政府搭臺、業主唱戲的路子。延伸閱讀:鄉鎮鄉村旅游工作調研報告精選(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資料,研究鄉村旅游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系,我們成立了有分管的副鄉長為組長的旅游調研工作小組,為調研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調整規劃、打造主題
按照規模發展、不同區域打造不同主題和宜聚則聚、宜散則散的原則,適當調整旅游村布點規劃。具體地說,以黃洋河為紐帶,整合迎風鄉、縣河鄉鄉村旅游資源,融合已建成的毛壩田園、牛蹄嶺遺址、迎風袁臺清代古建筑等基本元素,以走進田園品位鄉村為主題,建設新毛壩田園以新城辦木竹橋村為核心,沿襲首屆東藥王殿壽文化節的影響力,將東藥王殿旅游開發納入其中,著力打造鄉村長壽文化整合瀛湖鎮湖心村、洞橋村和玉嵐鄉橋興村、清泉村等鄉村旅游發展基礎較好的行政村,打造湖畔漁家主題;流水鎮窯頭村以打造古鎮人家為主題,展現陜南古鎮特色。四個板塊打造的四大主題,均以親近自然放飛心情為主線,實現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的有機統一。
(三)產業聯動、健全要素
以旅游村為核心,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發揮建設區域內,運輸業、種植業、產品零售業、農副產品加工業、旅館業等相關產業優勢,完善服務,豐富產品,最大限度的延長游客消費鏈條。比如,瀛湖周邊有果樹、有茶葉、有漁業資源,除了推出摘果子、看采茶、垂釣等參與性旅游活動外,可以深加工果品、茶葉、魚產品等,滿足游客購物需求。還可利用瀛湖山青水美的資源優勢,開辟農家寫生基地,增添地域性文化氛圍;黃洋河沿岸群眾擅長制作盆景和根雕,可以將其發展壯大成為傳統產業,與旅游產業相結合,賦予其藝術內涵,為游客增強旅游文化氣息,增加其產品的附加值,促進實現以旅富農。
(四)創新模式、科學發展
鼓勵成立蔬菜種植協會、林果種植協會、畜禽養殖協會、農家樂旅游協會等與旅游行業密切相關的群眾性協作組織,村委會以專業協會為載體,協會帶動經營戶,經營戶相互協作,建立經營戶+專業協會+村委會的管理模式,匯集專業協會優勢因素服務于旅游,實現行業準入、服務質量、收費標準等方面自我規范,共同促進鄉村旅游良性發展。
(五)儲備土地、規模開發
用活土地流轉配套政策,儲備一批鄉村旅游規模開發用地;采用適度土地補償或土地入股方式,將土地資源集約化經營,專門用于大型旅游項目建設;避免農家樂小規模、低檔次、零星式經營。一方面要從旅游村建設規劃入手,嚴格限定土地用途。另一方面要把好入口關,對于投資額度小、規模小、缺少特色的鄉村旅游建設項目予以限制。
篇6
一、召開專題民主(組織)生活會
1、繼續深化學習調研
廣大黨員干部要進一步研讀關于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兩個讀本和上級部門關于推動科學發展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和重要文件精神,把理論學習引向深入,切實把思想統一到上級的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踐行科學發展觀,實現旅游新跨越”目標上來,統一到當前的旅游項目建設,旅游景區(點)等級提升、旅游宣傳等實際工作中來。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深化調查研究工作,把開展調查研究與找準突出問題,創新制度機制、改進工作作風結合起來,修改完善調研報告,并及時轉化到旅游工作實際中去,推進旅游事業發展。
2、認真查找突出問題
領導班子成員要廣泛征求意見,深入查找個人和班子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1)按照“三個對照、三個強化”要求,圍繞解放思想大討論提出的十二個問題,重點查找個人和班子在思想觀念、發展能力、服務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2)圍繞應對當前金融危機,實現年初制定的旅游工作年度目標,查找制約旅游業發展的突出問題;(3)對照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從宗旨觀、政績觀、紀律觀等方面入手,認真查找群眾反映強烈的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
領導班子成員之間要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相結合,相互談心,交換看法,坦誠相見,以利于溝通思想,增進團結,找準問題,形成共識。要廣泛征求意見,特別是認真聽取群眾的意見,對征求到的意見要匯總、梳理,分別整理出對個人和班子的意見。
3、開好專題民主生活會
不僅要在旅游行業內征求意見、分析查找問題、開展談心活動,而且要逐步推廣大行業外,要圍繞“踐行科學發展觀,實現旅游新跨越”主題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專題民主生活會以正面教育為主,重在總結經驗教訓,重在提高思想認識。班子成員要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開誠布公地談問題、找原因、提建議,既要查找班子集體存在的問題,又要查找個人存在的問題,既要主動檢查分析自己思想、工作、作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又要幫助班子成員查找突出問題。黨組主要負責同志要發揮表率作用,帶頭聽取意見,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要注重民主生活會質量,做到問題找得不準不上會、原因分析不透不上會、整改措施不實不上會,努力方向不明不上會。專題民主生活會擴大列席人員范圍,吸納黨代表、黨員、群眾代表參加。擴大黨內民主,倡導開放式、互動式、講評式民主生活會,邀請工作聯系較密切的單位、服務對象等參加,通過群眾點題、班子答題、領導講評等方式,提高民主生活會質量。
廣大黨員要認真參加支部專題組織生活會,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提高思想認識,明確努力方向。
二、形成領導班子分析檢查報告
1、認真梳理意見和建議
起草領導班子分析檢查報告前,要系統梳理旅游企業和群眾提出的關于發展理念、發展思路、發展方法方面的意見,關于民生方面的意見,關于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作風方面的意見,尤其要原原本本匯總基層和群眾對領導班子和班子成員提出的批評意見,使班子的分析報告充分反映實際情況,真實體現群眾意愿,更好地凝聚集體智慧,進一步形成領導班子和領導機關、基層單位和干部群眾對科學發展觀的共識。
2、起草領導班子分析檢查報告
領導班子分析檢查報告要充分運用學習調研、解放思想大討論和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的成果,充分反映本地區本單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際情況。重點要寫清楚以下幾個方面內容:一是通過學習調研和解放思想,形成了哪些科學發展共識;二是近年來我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還存在哪些突出問題、存在問題的主客觀原因特別是主觀方面的原因;三是我局科學發展的主要方向、總體思路、工作要求和主要措施,特別是應對金融危機、實現“三保三促”、實現旅游新跨越的有效舉措;四是我局轉變機關作風、提高服務效能以及加強班子自身建設的具體措施。局黨組主要負責同志全程主持分析檢查報告的起草工作。
3、開好局黨組擴大會議
分析檢查報告形成后,要召開局黨組擴大會議,認真聽取意見建議,集思廣益討論分析檢查報告。通過分析問題、查找原因,清醒認識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清醒認識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形成符合實際的發展共識。局黨組擴大會議由局黨組主要負責同志主持,局黨組成員參加,其他參會人員范圍可根據以往召開局黨組擴大會議的慣例和學習實踐活動實際確定。對參會人員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要匯總梳理,對反映比較集中的突出問題,要專題研究,將這些意見和建議體現到分析檢查報告中。
4、組織群眾評議
分析檢查報告形成后,要通過召開座談會、評議大會、書面評議等方式方法,組織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有關專家學者、旅游行業基層單位和服務對象代表、工作聯系比較緊密的部門或單位負責人等,對分析檢查報告進行評議。召開座談會不少于1次。評議內容要與分析檢查報告的主要內容統一起來,著重評議領導班子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深不深,調查研究和聽取意見的范圍廣不廣;查找的問題準不準,分析的原因透不透;對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應對金融危機的思路清不清,制定的措施行不行;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的具體措施有沒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強組織領導
局黨組高度重視這項工作,黨組書記張和生同志親自抓,發揮表率作用,帶頭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分析檢查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帶頭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接受群眾評議,對各個環節認真把關,確保活動質量和效果。
要堅持邊學邊查邊改,認真解決影響制約科學發展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給企業生產和群眾生活帶來的新問題,要著重幫助旅游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做好困難群體生產生活安排、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應對突發事件等工作,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根據我市旅游發展實際狀況,針對查找出來的深層次問題不斷采取新舉措,進一步樹立有利于科學發展的工作導向、利益導向、考核導向。加強作風建設,重點解決黨員干部黨性、黨風、黨紀方面的突出問題,堅決防止鋪張浪費、侵犯群眾利益的風氣和行為,通過加強考核與監督,不斷推動機關作風轉變和效能提高。
要貫徹好常州市“政策惠民、實事利民、服務為民”主題實踐和“雙百雙千”活動,多為廣大游客著想,研究出臺服務旅游企業的新舉措。
篇7
【關鍵詞】旅游英語 課程改革 實踐
一、引言
改革開放后,我國旅游行業得到了迅猛發展,隨之而來的是旅游人才大量缺乏。2011年的《海南省旅游人才發展狀況調研報告》(簡稱《報告》)指出,在未來10年,海南旅游行業人才需求缺口超過20萬人。各大院校的旅游英語專業如同雨后春筍班應運而生,筆者所在的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下稱“我校”)應用英語系的涉外旅游與酒店專業也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如火如荼地建設的背景下成立。根據教育部[2000]2號和[2006]16號文件中明確規定:“高等職業教育要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學生應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因此,如何使我們的學生成為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成為真正能夠服務區域經濟的優秀旅游人才,是擺在各位旅游英語授課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
二、我校旅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材選擇不適用。目前市場上的旅游英語教材玲瑯滿目,種類眾多。我校應用英語系旅游課程選取的教材是由朱華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旅游英語教程》第二版。該教材采用了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模塊式教學設計,將教學內容分為中國文化旅游、中國風物旅游、中國節慶旅游、中國山川游、中國水景游、中國古剎游、中國樓閣游、中國古跡游、中國古鎮游、中國主題公園旅游10個模塊,內容豐富,但文章冗長,生詞繁多,缺乏趣味性。而大部分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對學習興趣不濃,因此該教材不論是教師的講授還是學生的自學都有相當大的難度。在練習方面,該教程雖設計了多種互動式練習,有聽力訓練、情景對話、角色扮演、旅游閱讀、旅游翻譯、應用文寫作等,但聽力及翻譯練習難度超出學生實際水平,且情景對話練習選材單一,基本上是對對話的模仿或將要求學生將文章改編成對話進行表演,缺乏實踐性和趣味性。此外,部分判斷題設置不合理,如一文中的。
2.多媒體運用的形式單一。由于意識到傳統的板書式教學模式不能滿足現代教學需要,我校在大多數教室里配備多媒體教學設施,提倡教師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而在旅游英語課堂上,授課教師的多媒體運用主要體現在PPT課件展示和聽力錄音播放,形式單一,不能充分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此外,由于繁重教學任務的壓力,導致教師沒有足夠時間和精力準備課件,而是直接使用幾乎完全照搬教材內容的教材配套課件。如此一來,在沒有從實際教學角度重新設計課件的情況下,教學內容只能局限于書本,且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證。
3.實踐場地固定。高職旅游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程,雖然大部分教師認識到這點,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了角色扮演、模擬導游講解等實訓內容,但在實踐場地選擇往往固定在教室,如在教室里通過PPT展示景點圖片等以達到創設真實場景,讓學生進行模擬實訓的目的。而我校職業旅游英語課程都是大班上課,教室里人數眾多,環境擁擠,容易使學生在實踐展示時常常因緊張而發揮不佳,逐漸產生挫敗感,如果該情況得不到改善會打擊學生對旅游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害怕參與課堂活動,課堂氛圍也將變得沉悶。
三、旅游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實踐
1.結合學生情況,重新整合教學內容。旅游英語作為專門用途英語之一,其學習目標不是通過學習單詞、短語和語法規則來掌握一門語言,而是通過學習語言來掌握一種思想、一門技術和一種知識。因此注重語言知識的教師滿堂灌教學模式并不適用于旅游英語教學,切勿將旅游英語課上成精讀課、翻譯課。此外,旅游英語知識涉及面廣,教師不可總是希望在課堂上講得面面俱到,教學內容沒有重點,這樣學生難以消化知識,眉毛胡子一把抓卻什么也抓不到。而是應遵循高職“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學原則,對教材內容進行適度的刪減增補。如在本次課程教學改革中,筆者在處理教材內容時對學生工作很少涉及的盆景、主題公園部分進行刪減,而在教授中國節日模塊中春節一文時,由于教材內容空洞無趣,但對于旅游行業從業人員來說可能在今后會經常向外國游客介紹這一重要節日,因此筆者在通過各種形式搜集了有關春節的貼春聯、守歲、拜年等相關英文材料作為教學內容,并布置任務讓每一位學生能夠用英一次有關春節的介紹。總之,世界上沒有一本完美的教材,當教材編寫內容不適用于學生時,教師需要多費些心思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教學材料,真正做到活用教材、用活教材。
2.在教學過程中合理使用視頻展示。大部分旅游英語專業學生對我國的旅游知識缺乏了解,在這樣的前提下用英文去學習景點介紹對他們來說不僅難理解,也缺乏形象的認知。因此在旅游英語課堂上,在教授某個旅游景點時,不論是老師用多華麗的語言介紹還是教材文章多精致的描寫都會略顯無力。面對這一難題,教師往往是通過配套課件中的幾張景點圖片來幫助學生對景點產生初步認知,而根據筆者的經驗,播放旅游景點相關視頻會是更直觀、更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手段。當然,在準備新課時,筆者會先在網上先搜索與教學內容的相關視頻,如景點的英文宣傳片或與景點相關的新聞報道,然后用碩鼠軟件將視頻從網絡上下載并在課堂中播放。對于時間較長的視頻可選擇播放與教材內容最為相關的部分,播放長度應盡量控制在10分鐘內,以免占用太多課堂教學時間。若沒有相關的英文介紹,筆者認為中文的視頻也是可取的,這取決于該視頻內容是否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或是提起學習興趣。當然,從成千上百的相關視頻中挑出一個適用于課堂教學的視頻對旅游英語授課教師來說是一件非常費時費力的事情,但只要教師能夠堅持做好這一教學輔助材料的收集,必定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3.將課堂搬出教室外。以舞臺表演為例,表演的空間越窄,與觀眾之間距離越近,表演者越容易產生緊張、焦慮情緒。筆者就有過這樣的經歷,當自己與觀眾近距離地表演舞蹈節目時,表情逐漸不自然,笑容變得僵硬,甚至因緊張而導致忘記動作。而如果在遠距離的舞臺上因看不清觀眾的細微表情,心理負擔更小,表演也會更出色。因此,旅游英語教學可以試著轉換教學活動空間,從傳統的教室課堂教學環境中走出,讓學生在更寬松的活動氣氛中去交流、去學習、去展示。以第十六單元景點講解部分三星堆遺址課文為例,筆者通過將課堂搬到戶外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具體做法如下:(1)課前教學準備;課前布置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該景點的介紹,每位組員根據自己的喜好、英語水平來選擇自己的介紹內容,在課堂展示時輪流充當導游角色為全班同學進行景點講解。教師在校園內選擇一處陰涼且無車輛過往的地方(務必注意學生安全)布置模擬講解場景。根據此次教學內容的設置,筆者在一塊選好的位置用粉筆在地上畫出三星堆遺址平面草圖,標志出大門、第一展廳、第二展廳、1號及2號祭祀坑位置,并將課文中介紹的展品(如神樹、青銅立人像等)圖片打印出來,粘貼在樹上,以便學生做清楚、形象的介紹。(2)具體教學實施過程:首先,教師向學生介紹場景的布置及游覽順序,并準備一個擴音器以供“導游”講解時使用。然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場景內容輪流完成景點講解。在一組學生講解完后,邀請另一組成員進行點評。最后,教師對所有表演進行點評(該階段切記表揚有進步的同學),并給各小組打分。為加強小組之間的團結與合作,同組成員得分應相同,且該分數計入學生平時成績。
4.將基本的人文知識植入教材。現代旅游需要的是高素質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所以教學內容在注重實踐性和應用性的基礎上,應該把基本理論與人文地理知識逐步嵌入其中,形成一個比較系統、完善的教材體系。只有把握這些人文積淀,學生在進行國外景點介紹時,才能夠游刃有余。當然,要掌握好這些基本背景知識的難易度,由淺入深地進行,太淺或太深都無法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5.突出口語特色,引入情景教學模式。要使學生真正提高學習旅游英語的興趣,除了設置系統、實用的課程外,還應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輕口語、輕實踐教學方法,將教學重點放到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技能和實際應用能力上來。根據筆者的教學體會,要想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角,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情景式教學模式必不可少。情景式教學把學生引入一個特定的情景里,讓學生通過看、聽、說和表演等方式,輕松愉快地學習英語,并讓學生在真實情景或模擬情景中鍛煉、強化、提高運用語言知識和獲得語感的能力,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6.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跨文化交際中,交流的雙方若不能進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產生不解或誤解,從而使交際失敗。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入反映客源國文化的電影、電視和廣告片等視頻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感受中逐步培養出跨文化交際意識,在學會句式表達的同時,了解該語言合適的語境,包含的文化因素等,避免出現交際中的語用錯誤。正如托馬斯(Thomas)指出:“如果一個能說一口流利外語的人出現語用失誤,他很可能會被認為缺乏禮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際中的失誤便不會被歸咎于語言能力的缺乏,而會被歸咎于他的粗魯或敵意。”
四、結語
綜上所述,旅游英語教學不同于一般的英語教學,它具有專門的用途性。因而加強旅游英語專業建設,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基礎、專業知識和人文素養,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我們的教學目標除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和基本的口語技能,還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與訓練,使學生掌握各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知識,培養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為將來服務于旅游一線做好充分的準備。相信在中國旅游業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在專業教師的不懈努力與課堂教學的不斷改進下,旅游英語專業的發展前景也會越來越廣闊。
參考文獻:
[1]楊靖.ESP教學原則在旅游英語課堂中的運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12).
篇8
論文關鍵詞:旅游教育 課程體系 優化設置
論文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調查和實踐教育的方法,從當前旅游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現狀入手,以全新的現代教育理念和超前的改革發展意識,從理論和實踐上探討了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思路,并提出了自己的一點建議。
在高速發展的旅游業背景條件下,課程體系和教學改革研究已成為一個極具現實和理論研究價值的焦點。目前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基本框架初步形成,課程結構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與旅游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因此,更新教育理念,開發出符合旅游教育規律和人才培養目標的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對于推動旅游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科建設,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對現行課程體系的整體評價
課程體系是為人才培養服務的,課程體系的完善、合理與否,在根本上決定著學校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知識結構,決定了人才的培養質量。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與那些相對成熟的專業相比,旅游管理專業起步較晚, 而且現行課程體系在旅游業大發展態勢下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具體表現為:
(一)目標模糊
培養目標定位不準,主要表現:為旅游行業培養什麼類型的人才(是面向市場的服務操作型人才、基層管理人才、中高層管理人才,還是培養學術研究型人才),目標定位不十分明確,以致教學計劃、課程設置針對性較差,從而限制了學生專業素養的形成和提高。
(二)體系欠缺科學性
課程體系沒有形成有機的整體,顯得零散而不成系統,反映到課程設置上導致許多課程在內容上或重復,或缺漏,在課程結構上或順序錯亂,或輕重顛倒,課時比例分配不完善,課程時序銜接錯位,學生和教師無所適從。
(三)學不致用,能力不強
已成為相當一部分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面對就業時的最大困惑。由于旅游人才培養(教育)與市場(產業)需求相脫節,課程設置缺乏針對性,書本知識與實踐能力不能有效地對接,有些實踐操作技能的實習課程流于形式,使培養出來的人才在知識、能力結構等方面難以適應旅游行業相關崗位的任職要求,造成旅游人才短缺與旅游院校學生就業難的尷尬境地。
(四)特色不明
體現在課程設置上的不統一,特色課開設的貧乏。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規定的旅游管理專業的13門主干課程,在不同院校的開設程度不一,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設置存在很大差異,從中反映出各旅游院校之間缺乏統一的體現專業特色的主體課程,沒有形成明確的核心學位課程,影響學生專業特長的形成和發展。同時,目前許多高校(包括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中缺少體現地方特色的鄉土旅游課程和教學內容,學生畢業后崗位適應期較長。
二、課程體系存在問題成因透析
鑒于對現行課程體系的評價,反映出的問題是急迫的,究其原因可概括為:
(一) 課程設置理念滯后
我國旅游院校教育走的是一條“外延式”發展道路,而非“內涵式”的發展道路。大多數旅游院校采用的是國家教育部頒布的高等教育發展方針,基本沒有結合本校和本地區的實際狀況,人才培養目標的抽象化和模糊化延續到課程體系設置中,使得課程設置抽象和空洞,不能滿足日新月異的旅游業大發展的需要,現行旅游高等教育已呈現出許多不能適應時展的問題。
(二)專業設計口徑過窄
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多是以專業課為核心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模式來組織教學的,專業課程總量占據的比例較高,但缺乏對學生綜合能力素質課程及拓展專業的課程較少,學生選課余地小,加之許多旅游院校都是其他專業、學科轉軌而來,因而各校的課程安排與教學內容都帶有所依托專業的痕跡,課程設置十分混亂,旅游專業特點不突出,偏重理論缺乏應用性,這種課程設置模式既不利于學生將來的就職發展,也難于應對日益變化的產業結構調整提出的知識交叉性職位要求,課程設置有待進一步優化。
(三)培養模式較為單一
大多數高校旅游專業仍然困于傳統的經院式培養模式,進行的是以學歷教育為本位的理論化教育模式。強調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造成了理論性知識偏多,實踐性知識偏少;基礎性知識偏多,應用性知識偏少的不良局面。在教學過程中只是采用了通用教學計劃和理論教材,教學內容與行業實際斷層脫節現象嚴重,而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管理能力關注不夠,導致學生所學與社會所需發生錯位,最終勢必影響我國旅游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四)實踐教學環節弱化
旅游管理專業是應用性很強的專業,然而目前我國旅游管理專業本科課程設置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旅游專業實踐教學一直被作為“輔”課程來設置,形式化明顯,突出表現在:一是實踐學時不足,旅游本科實習多為2~3個月,最多半年;二是實踐內容不到位。學生到企業實習多是充當勞動力的頂崗實習,無法進行換崗實習和管理實習。而且大多數旅游專業學生到企業的實習屬于最后一個學期的畢業實習,因忙于寫論文和找工作,根本無心實習,使畢業實習流于形式。
(五)旅游教育資源投入不足
目前國內不少旅游院校的教學依然沿襲“教師講、學生記”的填鴨式傳統教學方式,進行大班授課,從理論到理論,平鋪直敘,蒼白無力,專業教材的內容及科目編排未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學習過程中,教學設施落后,教學手段單一,教學內容陳舊。教學組織的過程中,對幻燈片、視聽、多媒體和互聯網等現代媒體的應用略顯不足。
三、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思路
通過對我國旅游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存在問題分析,提出了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的思路,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 明確定位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決定著課程體系改革的方向,決定著旅游管理人才的培養模式。1998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的培養目標進行了定位。從培養目標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我國旅游人才的培養,必須確保旅游人才的高品質并支撐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合理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既可以和市場的人力資源合理配置有正確的供給關系,同時也能夠為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搭建學以致用的平臺。21世紀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應堅持綜合素質、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辯證統一的原則,面向旅游宏觀管理部門、旅游企事業單位,培養基礎知識較為扎實,操作能力較強,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與服務意識的復合型中高級旅游管理人才。
(二) 找準市場需求切入口
旅游高等教育的課程設置是否能適應旅游行業發展,培養的學生是否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決定著高校培養的旅游專業人才是否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因此,科學合理的專業課程設置,是旅游高等教育主動服務經濟和社會、體現自身功能和特色、實現培養目標的基礎性工作。我們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貫穿于課程開發的全過程,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同社會發展需要、企業經營活動、學生個性特質等因素有機結合,克服理論與實踐相互脫節、學校教育與社會經濟缺乏關聯的弊端,從生涯規劃的角度關注學生的完滿性發展,從而形成人才培養與市場運作的良性雙向互動。
(三) 整體優化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所在。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應是一個以旅游活動為研究對象的由各相關課程組成的具有有機聯系的整體。根據“公共基礎課+學科類課程+職業(專業)應用課程”的課程設置原則,整合課程門類,突出專業特色,優化課程結構。公共基礎課是指教育部指定的通用課程;學科類課程是指旅游管理專業所在的工商管理二級學科下,整合本學科涵蓋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選修課,構成的可以進行專業轉換的背景知識結構課程;職業(專業)應用課程是指針對學生畢業時明確的、實用的職業就業課程,強調實用性、技能性。要壓縮和精簡理論教學課時,果斷刪除陳舊、重復的課程內容,防止“因人設課”和“無師不設課”的情況,努力形成結構全面、科學合理、與時俱進的課程體系。
課程的設置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前沿性,一方面使得基礎知識的傳授全面扎實,符合學習規律;另一方面課程設置要充分體現“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優個性”的人才培養模式, 拓寬專業口徑,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第三,細化、深化專業方向,開設符合市場需求、突出不同特色的專業方向課,突破過去專業方向的單一性、單調性,豐富旅游管理專業內容研究空間。第四,鼓勵學生增修人文類課程,拓展專業視野,提升人文素養。第五,實踐課程的教學設計與有關課程整合、銜接,使具體的培養方向與社會需求同步,實現人才培養的“即時適應性”。第六,強化教學管理。對教學大綱、課程設置、教案內容實施有效的動態評估、監測,使完整、科學的教學布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四)形成多元化的課程實施方式
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課程的建設與實施,它不僅是一個系統工程,而且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的活動體系。旅游專業是一門應用性強的專業,更是一個與旅游業接觸緊密的專業。旅游高校主動加強同旅游企業的聯系,把課程的安排與當前的社會需求以及學生將來的就業方向緊密結合,更新教學設備,活化教學手段。授課形式上,以師生互動為特點,靈活采用案例教學、課堂討論、網上論壇、專題報告等多種教學方式的交叉應用。提高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大力使用校園網絡信息資源,節約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將課程理論、景區狀況和企業案例結合起來,進行全方位、互動式教學。
(五)多渠道引進、培養高水平的師資力量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高質量教學的基本前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形成一支人員精干、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是旅游人才質量提高的有力而直接的保障,也是旅游管理專業實施課程體系優化的關鍵。一方面要豐富教師的實踐經驗和技能,可有計劃的委派骨干教師到國內外高水平旅游院校進修學習,鼓勵專業教師到旅游企業兼職、掛職實習、交流,使他們能深入到旅游實踐的第一線,了解旅游業的最新發展態勢。另一方面,也可聘請同行中的專家、優秀教師及企業中的技師到學校兼職教學,形成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使行業、企業的信息、案例能在教學活動中適時應用。同時,專業教師應不斷更新知識,積極構建系統的旅游管理專業知識結構;加強科研能力培養,以科研促教學,做到教學科研相長。
參考文獻
[1] 劉紹輝.論與中國旅游高等教育[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02,(5)
[2] 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3] 吳巧紅.從供需錯位看旅游院校人才培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J].旅游學刊,2005,(S1)
[4]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1998年頒布)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篇9
【關鍵詞】生態旅游;北京與青海;比較
0 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旅游業高速發展,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第三產業――服務型產業比重不斷增大,旅游行業規模不斷地擴大,從業人員不斷地增加,經營體制不斷創新,經營環境不斷改善,旅游行業已經成為我國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就業、提高國民經濟素質和綜合國力渠道的重要的服務產業之一。而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旅游逐漸成為人們享受美好風光和增長見識的工具,成為人類生活的必需品,成為人們開眼看大千世界的重要途徑。作為歷史產物的旅游逐漸衍化為物質的資本,正如人所追求的精神財富般,每旅游一個地方就給人更多的閱歷和愉悅。旅游帶動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大發展,但導致污染日趨嚴重,天然景觀遭到破壞,傳統旅游所表現出種種問題促使人們對其進行更深一層的反思,是堅持還是摒棄?緣于希望回歸自然并到大自然中去享受自然賦予的愉悅、清新和靜謐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生態旅游應運而生。
1 生態旅游發展歷程及其理解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特別顧問謝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生態旅游”這個說法,國際生態旅游協會把其定義為:在一定的自然區域中保護環境并提高當地居民福利的一種旅游行為。生態旅游的目的地即為自然保護地,也就是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海洋公園、自然遺產地等。以及未被人類活動侵擾的或很少侵擾的自然實體,諸如高山、山地、林地、荒原、荒山、荒漠、孤島、海洋等也都是重要的生態旅游的目的地[1]。
生態旅游是引導人類在旅游目的地中去感受和了解其自身與棲息地的過程,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進行的有責任的旅游行為,這種行為應該在不干擾自然地域、保護生態環境、降低旅游的負面影響和為當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會和經濟活動的情況下進行,享受渾然天成的歷史的和現存的自然文化景觀,將生態環境保護與公眾教育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的旅游活動。在全球人類面臨生存的環境危機的背景下,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覺醒,綠色運動及綠色消費席卷全球,生態旅游作為綠色旅游消費,一經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響,生態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內涵也得到了不斷的充實,針對目前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的狀況,將生態旅游定義為“回歸大自然旅游”和“綠色旅游”;針對現在旅游業發展中出現的種種環境問題,將生態旅游定義為“保護旅游”和“可持續發展旅游”。同時,世界各國根據各自的國情,開展生態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態旅游。幫助人類進一步認識大自然、理解大自然、學自然;了解并遵循自然規律,體會人與自然關系的奧妙,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自然基礎,接受大自然的啟迪,反思大規模改造自然的惡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共生共榮[2]。
2 北京和青海的生態旅游的發展現狀
“生態旅游”這一概念是由國外傳入我國并逐漸被接受的。1993年9月,在北京召開的“第一屆東亞地區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會議”通過了《東亞保護區行動計劃概要》,標志著生態旅游概念在中國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得到了確認;1995年在西雙版納召開了“中國首屆生態旅游研討會”,會上發表了《發展我國生態旅游的倡議》,標志著我國對生態旅游的關注和生態旅游研究的起點,“生態旅游”這一概念迅速在國內蔓延開來。我國生態旅游是主要依托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等發展起來的[3]。北京在大眾提倡綠色消費,綠色旅游的同時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等自然生態景區隨之崛起,向國內外的旅游人士敞開大門,體驗自然的滋味和天然的風光。而青海則相對較晚,隨著每年大批鳥的遷移,鳥類研究者及部分驢友將鳥島、青海湖等天然生態景區帶到大眾的面前,欣然前往的各位在這里享受到了與大都市不一樣的恬靜美好,使青海的生態景區得以更好的宣傳開來。
根據我們的項目要求,我們親赴北京和青海的生態旅游景區對其當地的生態旅游現狀進行調研。經調研后,我們制作了調查問卷,根據統計數據并淺析撰寫了調研報告,又根據調研報告得出,年輕人作為旅游的主要消費群體,大部分人對于生態旅游這個詞的概念及含義并不了解,多數人都在廣播、電視和一些宣傳海報上看到過或者聽到過生態旅游這個詞,不過大多數人只是對生態旅游停留在膚淺的認識上,對生態旅游的認識不夠,多數人對旅游還停留在以衣食住行為本的基礎上,也表明了我國生態旅游的發展并不成熟,但多數人都認為生態旅游可以促使環境衛生、空氣質量、居民生活變得越來越好,這凸顯了現今旅游大眾的健康、綠色的旅游心態。
2.1 北京生態旅游的發展現狀
北京,是一座歷史遺留加改革創新的城市,既充滿了古老深厚的文化氣息,又呈現了現代都市氣息。作為解放以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作為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中國政治、文化、教育和國際交流中心,同時是東部發展的先驅城市,作為與國際接軌的大都市,無論是名勝古跡還是高等學府,都彰顯著我國的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北京位于華北大平原與東北平原、蒙古高原的交接處,對于維持東北這一相對獨立而又極為重要的地理區域與內地的聯系、維持國家和民族的統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在古代一直都是軍事要道,曾多次作為都城,所以從古至今延續下來,歷史的名勝古跡和文化景觀都得以很好的保留,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擁有眾多古今物質和文化相結合的遺產,所以北京的生態旅游具有相當好的發展條件。
北京作為我國的品牌主打者,一直都是五湖四海的人們旅游的首選之地,其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名勝古跡和皇家園林的獨特魅力,給人們帶來了不一樣的吸引力,而具有代表性的故宮、頤和園等具有文化背景的地方更是受到了許多喜歡研究古歷史文化和中國傳統古建筑的學者的青睞,還有家喻戶曉的長城,延續了千年的神話,如仙女點金磚、張果老修拐脊樓和二郎神與趕山鞭等都因歷史覆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吸引眾多游客紛至沓來。充滿京味的老北京胡同串聯分布著一條條四合院建筑,據說,如果把每一條胡同都串聯起來,可以組成一座新舊北京在歷史交錯、重疊、位移過程中的胡同的“萬里長城”。游覽其中,既可以感受到老胡同的精華之所在,又能享受到湖光山色的魅力與樂趣。自從2008年的奧運會,更是使北京作為中國的代言人,代表中國各個城市開啟了與國外交好的友誼之門,這是一個龐大的國際生態旅游潛在市場,只要加強生態旅游的宣傳,必會成為帶動我國經濟發展的發動機。
如今又提倡綠色消費,北京更是成為了生態旅游的熱門城市。許多生態景區像七彩蝶園,不僅在夏天能看到蝴蝶翩翩起舞的景象,即使是在白雪皚皚的冬季,游客也可以與蝴蝶近距離接觸,感受與蝶共舞的浪漫;像云蒙山國家森林公園,集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奇,峨媚之秀于一體,是一座以峰、石、潭、瀑、云、林取勝,以雄、險、奇、秀、幽、曠見長的名山,景觀優美著稱于世;像桃源仙谷,融溪、潭、瀑、石、洞、峰、峽、林、果、花于一體的世外桃源,交通便捷、氣候宜人、食宿方便的景區環境,是廣大旅游者的理想勝地。不管作為游客是以什么樣的目的來到這里,都能體會到大自然的美妙和醉心其中的輕松和欣悅。
生態旅游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內,范圍不斷擴大,規模也越來越大,其體驗類型也越來越復雜。但是北京的生態旅游發展的還不完善,旅游生態意識落后,旅游資源的粗放開發和盲目利用,生態旅游有名無實,景區內環境破壞嚴重,如游客在長城等旅游景點一味地自己到此一游的證明,卻未考慮到對其的破壞程度和惡劣影響,生態旅游的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加之北京的生態旅游發展并未得到重視,雖然有一些發展,但并未成為北京旅游的特點,距離生態旅游城市還有過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2.2 青海生態旅游的發展現狀
青海,座落于我國西部的一個城市,地處青藏高原東北端,發展并不如北京那么迅猛,東西部發展差異日益增大的問題及青藏鐵路的開通迫使大家把發展聚焦在西部,而作為一個多民族地區城市,在約七十多萬平方公里遼闊、神秘的高原大地上,世代繁衍生息著漢、藏、回、土、撒拉、蒙古等二十多個民族的青海也由此成為了聚焦點之一,在眾人眼里這里自然條件惡劣,寒冷多風,土地貧瘠荒涼、交通不便,更無從談起到這里旅游,這個傳統觀念對于青海的認知上有很大的影響。但事實上青海是一個具備特色突出旅游資源、潛在優勢深厚的一個“富省”。這里擁有美麗的藍天白云,碧澄的湖水,一望無際的草原,歡快奔騰的藏牛羊等等,這里的一切都是天然的美,不經雕琢的美。
青海省旅游業發展起步較晚,總體而言除青海湖附近的旅游地點,其他都是一片處女地,而所到之地所謂的景點不過是一些山區,這是因為人們的傳統意識里只有青山綠水、歷史古跡才是旅游資源,其實不盡然,凡是能夠吸引另一種并能夠為旅游業所利用、開發的資源都可稱為旅游資源。就青海湖而言,周圍有蒼翠的遠山做背景,碧澄的湖水在蔚藍的天空和雪白的云朵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靜謐幽美,湖中自由嬉戲的湟魚是青海的一大特產,逢春夏之際,近十萬只候鳥來此棲息,每到秋天,又飛回南方,候鳥遷徙的場面也不失為青海一道亮麗的風景,這些都吸引了無數的海外游客來此,更有愛鳥之人在此進行拍攝。青海屬青藏高原地區,沙漠、雪山、戈草原、峽谷、鹽場、寺廟、動物、民俗、小吃等都可稱為資源。青海在大力發展景區旅游的同時還要結合了他們的民族特色,把民族風情融入其中,竭力打造一個高原特色旅游。
除此之外青海面對如此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優勢,同時舉辦了青海環湖賽和中國郁金香節、“青洽會”大型商業經濟活動的開展、以及“中國夏都――西寧”品牌的打響,青海已經成為中國重要的避暑圣地和生態旅游目的地,青海旅游經濟在整個區域經濟發展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可以這么說,旅游業已成為青海省經濟發展建設方面的一大支柱。
據了解,環湖賽不僅給青海湖周邊的藏族牧民帶來了商機,更重要的是改善了青海的交通條件,促進了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在環湖賽的推動下,青海省公路建設速度明顯加快。國際自行車聯盟的官員也對青海的道路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稱環湖賽道路甚至比“環法賽”路線的條件還要好。而且有了環湖賽這個噱頭,也將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到青海觀光旅游。
青海的生態資源豐富,但其生態旅游發展還并不成熟,還面臨著很多挑戰。青海省旅游基礎設施與服務設施建設、產品開發、市場開發、國企改革等資金需求量非常巨大,資金短缺是其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必須長期面對的問題,但青海省經濟基礎薄弱,旅游產業規模小,雖然國家在西部開發中采取了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優先安排建設項目等增加資金投入的政策,但僅靠自己的力量和國家投入還遠遠不夠。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不可忽略高原能源的應用情況,國家提出倡導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思想,應運而生了低碳旅游的概念。而我們通過這次調查研究中發現青海的很多能源也就是所指的自然條件都很適合推廣低碳旅游的概念,這也可以為青海發展生態旅游推進新的一步。
由于這里氣候較為干燥,地處高原,氧氣較為稀薄,許多旅游者擔心高原反應和氣候不適宜的問題而放棄了來這里旅游,如何做到改變傳統觀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利用現有生態資源的形式,為其加工包裝,做大力度的宣傳,提高人們的關注度,吸引眾目。
3 對兩地生態旅游發展的建議
3.1 調動多方面力量開發和建設生態旅游資源
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建設,必須貫徹利用內資和引進外資相結合;國家、地方、部門、集體、個人一起上的方針,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爭取國家各種專項建設資金扶持;建立旅游發展基金;改善投資環境,積極引進國外資金;以多形式、多渠道地籌集社會資金,廣辟財源,多方集資,解決生態旅游資源開發資金不足的難題。開發旅游資源,應樹立長遠觀念,為子孫后代保存珍貴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不要只顧及眼前利益,應做到旅游資源開發一項、見效一項、保護一項,使北京和青海的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健康協調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空間和旅游區域。
3.2 健全生態旅游產業體系,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政府作為一個城市發展的管理者和后盾,對于城市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和用應做好相應的戰略規劃,傳統的旅游模式是高消費、高標準、低效率,人們花費了許多的時間和金錢在旅游上,但由于旅游體系的不健全,常出現導游逼迫游客消費,旅行社服務質量差等情況,所以一趟旅游下來沒有放松心情反而給自己添堵,還有因游客數量的增加及一些游客素質低,導致許多自然景觀現在不得不限人數,限時間,甚至出現關閉的嚴重現象,所以,如今生態旅游的發展需要政府對此健全生態旅游產業體系,制定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更好的保證游客的權益,更好地方便我們對大自然的探索和欣賞,達到人與自然的協調,踐行綠色旅游的理念。
3.3 加大生態旅游的宣傳力度
我國生態旅游的發展還不太成熟,旅游生態意識還比較落后,旅游資源的粗放開發和盲目利用,景區內環境破壞嚴重,生態旅游的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使生態旅游有名無實,所以要加強生態旅游的宣傳力度,重在宣傳生態旅游所需要遵循的原則及優勢,是游客切身體會到生態旅游的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貢獻,同時還可增強游客的生態意識,為子孫后代造福。
4 結束語
如今,旅游業迅猛發展,很多人認為“旅游業是無煙工業[4],不似其他產業那樣對環境造成污染”,但仔細地對旅游開發和旅游活動的環境效應加以考察不難發現,旅游作為一種產業,也會產生各種廢物。旅游業不僅能排放傳統工業廢物,而且生產的“旅游公害”對一個旅游區來說是致命的威脅。每到旅游旺季,游人大量涌入,信手丟棄的垃圾給當地的環境帶來很大危害。為了改變傳統旅游模式的弊端,對于開發和建設生態旅游資源,我們選取了北京和青海兩個具有獨特之處的城市的生態旅游進行調研,一個主要以歷史名勝古跡著名,另一個以天然去雕飾的自然景觀為主,兩個城市擁有如此之多的旅游資源,若能加以合理開發和利用,開展生態旅游,必將為北京和青海開辟一條更為精彩的道路,也能將我國的生態旅游的發展引領上一個新的臺階,兩相比較,未來生態旅游在經過一系列改革措施后將會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生態旅游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吳晶晶.我國將采取多措施規范發展生態旅游[N].2012
[2]羅清.中國生態旅游發展前景的分析[J].消費導刊,2008(16).
篇10
(一)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關系分析
通過高職酒店管理實踐教學體系的概念陳述,可以嘗試分析該體系當中各個子系統之間的關系:根據系統論的觀點,結合酒店實踐教學的特點,可以看出,處于該實踐體系的中心地位的只能是目標體系,其直接決定了余下子體系的構建,是該體系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他三大體系都是圍繞著目標體系來具體實施的。
(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的原則分析
1)工學交替。在新的教學體系中,盡量以實習為主線,上課來深。通過課程教學,安排與高職酒店管理相關的理論課程,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將理論更好的應用于實踐。通過實習,借助理論指引,必將進一步開拓學生的眼界,增長相關專業知識和行業經驗。
2)崗位輪換。學校要在實習之前與酒店進行相應的溝通,確保高職學生在實習期能夠進行一次或幾次崗位輪換,從而有利于學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酒店各部門的實際情況和運作情況,另一方面,通過輪換,可以使學生增強實習效果,增加實踐的接觸面。
3)專人監控。要設立一個專職的實習指導教師及時的與酒店的管理人員進行溝通,掌握學生的動態,同時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對學生進入酒店實習后的生活、思想、工作等進行幫助和指導。
4)動態多元評價。在學生的整個實習結束后,其評價主體必須多元化,指導教師、酒店方、學生三者要有機結合,形成多遠的評價主體,評出優秀實習生,得出實習鑒定。
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構建的具體方法分析
1)改革現有實踐教學方式。我國高職酒店專業的實踐教學尚處在起步階段,很多情況下無法與實際相聯系,學校及專業負責人必須要順應酒店行業的發展及時更新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計劃,目標設定必須以能力為本質,即實行能力本位教育。本著盡早安排,多用途使用的原則,使得實踐教學能夠真正的在全真環境中實行。此外,在頂崗實習之初,學校要做好聯絡相關酒店的工作,盡量尋找不同類型的酒店,如星級酒店、經濟型酒店、青年旅社等都可以參考。同時,最好允許學生自己聯系酒店,給與其一定的自主選擇權利,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2)改善高職校內實踐設施設備。要根據酒店行業的發展趨勢及消費者的流行趨勢,增加更新目前校內實踐教學的軟、硬件:如前廳模擬大堂吧的構建、酒窖的構建以及餐廳等相關的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要派上日程,并做到與時俱進,以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的實踐技能得到更好的鍛煉。
3)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學校起期間,酒店專業教師在條件許可的基礎上要盡量多安排一些與酒店行業直接接觸的實踐性任務。如讓學生對周邊的各類型酒店進行調查、考察,并撰寫調研報告,也可以利用休息時間由教師帶隊去相關校外實訓基地進行交流考察,讓學生切身感受酒店的真實環境。從而調動學生參與酒店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本文結合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針對目前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要求,嘗試構建新型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即建立起三級體系:第一級為基礎體系層,第二級為提高體系層,第三級為發展體系層。
1)基礎體系層。基礎體系層主要是包含了高職酒店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校內實訓等。其基礎理論知識包括了酒店相關知識如旅游行業知識、外語、管理知識、計算機操作等。使學生對整個旅游大環境有一定的了解,對相關知識有一定的掌握,從而為第二層體系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專業知識是通過組織學生考察學校周邊的酒店等,使學生初步了解酒店管理專業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包括酒店的運營、制度管理、人事體系等。
2)提高層次。提高層次是根據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特點提出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教育目標,一般而言,隨著就酒店業在中國的發展,現在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教育目標應該是使得學生最終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酒店職業經理人,能夠勝任中高級管理崗位。據此,應該開設的基礎課程的實訓項目有:禮儀訓練、前廳技能實訓、客房技能實訓、前廳相關軟件的使用、客房服務能力實訓、餐飲技能實訓等,讓學生在學校中就能夠掌握相關操作技能。
3)發展層次。發展層次主要是指為了最終能夠將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酒店職業經理人而制定的具體計劃和目標。它對于整個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實施起到了具體的導向作用。這一層次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專業頂崗實踐、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部分。專業頂崗實踐、畢業實習環節是在學校、學生和酒店溝通后由酒店統一安排實習崗位,主要集中的酒店的三大部門即:前廳、客房和餐飲。學生進入酒店后各方面都與在職員工相同,進行為期6個月的頂崗實踐,從而充分鍛煉工作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人際關系能力以及適應力,提升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和創業能力。
三、小結
- 上一篇:餐飲連鎖市場調查報告
- 下一篇:餐飲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旅游景區管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