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音樂素養范文

時間:2023-04-04 19:25: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生音樂素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學生音樂素養

篇1

關鍵詞: 高中音樂教學 音樂文化素養 音樂情感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規定,要提高每個學生音樂文化素養,使學生各方面的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應當說,在繁重的學習任務面前,音樂是高中學齡青少年思想釋放的有效方法。然而在教學中發現,高中生雖然喜歡音樂但不喜歡音樂課。個中原因,是他們對音樂教育大多缺乏必要的情感,對音樂文化教育普遍缺乏一定的認識,音樂文化素養有待進一步加強和提高。這就成了音樂教育者值得探究的課題。

一、激發音樂表現魅力,促使學生主動親近音樂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傳統教育往往片面重視并過于強調智力因素的作用,忽略了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在人的學習和成長中的地位。新的課程觀將情感、意志因素提高到新的高度來理解,從而為課程目標明確了價值取向。音樂學科的情感體驗尤為鮮明,它的審美本質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放在不可動搖的首要位置。

所謂情感,是指人在對事物或某種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積極性、熱情和肯定心態。要讓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教師首先必須顯現音樂的表現魅力,用魅力去吸引學生,以此激發他們主動親近音樂,從而催生學習興趣。新課標指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感受音樂、用音樂美化和豐富人生的前提。”高中音樂課程把培養音樂興趣置于一個十分突出的位置。

在教學中,我注重通過優美的旋律、豐富的形式來觸摸學生的情感,敲打學生的心靈。當教學樂器時,盡可能引導每個學生學會自選樂器的簡單演奏,通過聽、感、想等手段形成審美體驗;抓住學生用感官直覺和心理感知塑造的音樂形象,引導他們逐步喜愛音樂、享用音樂和熱愛音樂。如在教學歌曲《陽關三疊》時,我先是讓學生們聆聽欣賞那依依惜別的動人旋律,再回想自己曾經有過的惜別場景,然后指導他們用不同的樂器一邊演奏,一邊感受古人創作的意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努力挖掘音樂文化,擴大普通音樂教育內涵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無疑給人類社會帶來了高度的物質文明,然而這把雙刃劍同時也帶來了各種良莠并存的思潮,這對正處于思想與價值觀、審美觀形成期的高中生來說更令人擔憂,這樣情感教育的重任就責無旁貸地落在了音樂教育上。學校音樂教育本身就有發展音樂文化的任務,我們應當遵循其規律,抓住音樂與素質教育的緊密關系為契機,以民族音樂為主體,培養學生要有寬闊的心懷,接受優秀音樂文化,使音樂教學成為以愛為本的文化傳遞活動,使音樂課堂成為培養人格精神的樂園陣地。

與一般學科相比,音樂課程有獨特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從感性入手,再由感性的發展進而到達理性的確立,最終實現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新課標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樂教育應該是師生共同感受、鑒別、判斷、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作為音樂教育者,我們要努力實行有效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音樂文化的關注與理解。現行高中教材歌曲帶有強烈的感彩和鮮明的思想性。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二度創造,調整分析和挖掘音樂教材內容,借助于不同體裁,使學生從歌詞和樂曲的節奏、旋律中直接體驗到作品的豐富美感,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受到鮮明的形象感染和高尚的情感熏陶,從而培養他們健康良好的個性特征和積極向上的行為品德。教學方法則需要教師用豐富的文化觀點,積極引導和啟發學生,既要運用好學科知識,又要走進社會生活,讓他們全方位地接受多種信息,較完整地認識各種事物,努力理解和領悟藝術作品的內涵與魅力。例如在教學《亞洲音樂舞蹈欣賞》時,我從“東方雅樂―日本歌舞”到“天方神韻―阿拉伯舞風”系列作品賞析,引導學生從不同地域的文化與民俗風情、從不同人群的與民族服飾等文化大背景來加以綜合分析,對音樂與舞蹈還有器樂知識進行相應的牽移、融合,讓學生充分關注、理解亞洲整體樂舞的特點,深入感受其豐富而又深厚的文化底蘊。

三、注重音樂教育方法,推動學生從學會到會學音樂

高中生已經發展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相對成熟階段,他們追求獨立,善于爭論,喜歡懷疑,敢于發表認識和看法,感情豐富而且熱烈。這就要求我們變換審視的眼光與角度,改進教育方式,不斷推動他們從學會音樂向會學音樂發展,為其終身學習音樂文化服務。

傳統高中音樂課程的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課程定位不夠完整,與課改內容相差較大,與中小學音樂教育不能銜接,無法形成完整的基礎教育音樂課程體系;實際開課率不足,加之音樂課并非高考科目,一些學校以各種理由少開甚至不開課;求升學率、應試化傾向明顯,人為地偏離了音樂教育目標;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習慣性地去講解和分析音樂,甚至是在解釋音樂,這種以自身感受替代學生體驗、以間接經驗替代直接經驗的教學實在是抹殺了音樂藝術的魅力。

篇2

音樂教育在大學生的人文教育中至關重要,不僅有助于大學生陶冶性情、培養藝術情操、思維創新等幫助,更有助于全面提高其人文修養素質教育。高校應注重如何利用教育活動平臺發展提升大學生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

人文素養;音樂教育;藝術

人文,可以確定為“人文科學”,如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哲學、文學等;素養,則是“能力”和“精神”相結合。故,“人文素養”,則為人文學科的研究水平,知識層面,和人文科學所體現出來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品質。音樂素養是提升人文的重要部分,近現代教育科學認為:音樂是最大化、最富于感染力的美育藝術方式。對于如何在人文素養中培養其音樂素養這個論題,開設音樂欣賞課、組建校合唱隊、舞蹈隊、管樂團和民樂團等在高校顯得尤為重要。

一、深究現狀,重整教育

雖然,人們已經意識到人文精神對大學生的重要性,但在國內,專業教育以及專業課程的繁重,導致大學生在沒意識的情況下,對大學語文、大學英語、思想道德修養、禮儀、音樂欣賞等一系列的人文素質培養課程極度缺乏重視。高校對于審美藝術類型的培養不外乎以下三方面:公共選修課,社團訓練和學校組織的文藝晚會。審美藝術,既要有理論基礎做鋪墊,又要高于一切基礎,而高于理論基礎則意味著要結合歷史背景、作品方向、作者意圖和個人情感等各方面因素,升華成感受者的個人體會。所以審美藝術,既要基于理論,又要高于理論。關于如何讓大學生體驗審美藝術,這個課題對于音樂老師一直是個難題。任課老師在課程中安排專題性藝術講解,利用多媒體和電影的結合運用,讓學生對這個專題有多面性的理解。例如,關于芭蕾這個主題。從芭蕾的歷史,圖片,現況等,讓學生有大體的概念;而后,視頻說明芭蕾的分類,學生可以從“芭蕾”的名詞形態過渡到動詞形態;結合主題電影,透過伴奏音樂,在劇情基礎上加以分析,讓學生對“審美藝術”進行多方面的理解。

二、結合研究,探索創新

日本的研究人員認為:當人腦以α腦電波為主時,大腦的潛意識大門打開,潛意識和意識的大門敞開,注意力集中;數十年前心理學家洛扎諾夫的實驗結論就給予了強有力的證明:即以優美的音樂使左大腦半球進入抑制狀態得到休息后,人的記憶力是通常狀態的2.17倍至2.5倍。以上種種研究發現,α腦電波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神奇功效:激發潛在能力、提升記憶效果以及發揮靈感及創造力。對于在學生涯探索的學生來說,社會每一天都在更新,每一天都有進步,然而在新發現的問題面前,他們需要的就是不斷提升自身的記憶效果和創造靈感,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日后的工作作出貢獻。

三、團體合作,協調同步

現代的大學生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合作協調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大部分的工作平臺需要的是利用合作協調的關系來維持正常工作運作,而非自己一人獨立完成。關于協調的訓練方式,一般來說,平時不管做什么,都是以右手為主,甚至只使用右手,左手的利用率不高,協調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鍛煉,久而久之,左手乃至全身的平衡協調能力都存在缺失的程度。而對于合作而言,一定要讓學生明白自己不僅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還是群體合作性的重要一員。在社團排練當中,任課老師開始會以左右手一起運動,還要注意相互配合,同時開發了左右腦,也鍛煉了協調能力。排練是一個整體,而非個體練習,每個學生對節奏、節拍的定位不一致,導致他們的合作協調能力一般較低,故而在開始的訓練當中,任課老師需要和學生有一個對起拍的共同節奏點,而且在多種樂器或聲部的合作當中,如何配合,協作更是對非專業類的學生有著一定的難度,而這些,都需要老師前期指導過程中,從慢到快的過渡,學會在演奏的同時分出一個耳朵去聆聽整體的節奏和樂段。

四、協調配合,精神集中

在學習樂器初期,學生的整體表現多以把握簡單音符組合的練習曲為主,隨著練習時間增加,學生的注意力開始松散,節奏不穩,錯音出現等情況間接影響整體的練習。技巧熟練取決于不斷地練習,一個錯誤可能需要上千次的重復的正確練習才能完全掌握,做到“得心應手”。在演奏時,眼要看樂譜,耳要聽音樂,手指樂器上準確的移動,身體需要支撐手部運動,帶動手臂的運動。演奏時既要記譜,還要掌握力度、節奏等。這種思維多向性的藝術練習以及對腦、眼、手的協調配合最終可練到“得心應手”的程序。彈奏時由于音樂曲目的無窮變化,都能起到訓練聽覺敏銳和思維反應的良好作用,同時就能刺激大腦感應細胞以增進注意力的集中。美國早于1967年,著名的唐歌伍德發表宣言,宣言稱“教育必須把生活的藝術、個性的構建和創造性的培養作為主要目的。鑒于學習音樂對實現這些目的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倡議把音樂置于學校課程的核心”。反思現代教育理念,不再只重視于對專業技術的培養提升,人文素質培育更是與其息息相關。如何從日常生活、學習中提高個人的人文素質,最快捷的方法莫過于讓自己在音樂的世界里探索、尋求幫助,以達到對自身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永和.淺談音樂課外活動中的德育滲透[J].教育探索.2001(10)

[2]馬蘭霞.音樂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的互補性[J].寧夏教育.1999(10)

[3]張立馳.試析藝術社團在素質教育中的積極作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12)

[4]席向陽.組織音樂課外活動應注意的問題[J].音樂天地.2005(02)

[5]王紅政,陳樂英.活動教學讓音樂課堂充滿活力[J].校園歌聲.2009(12)

[6]朱紅雯,盧宗平.音樂天空中的另一片藍天——音樂課外活動之管見[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05(03)

[7]朱詠北,郭聲健.音樂為什么能夠開發右腦[J].中國音樂教育.1999(06)

[8]李靖.開發右腦的靈丹妙藥——音樂教育[G4].吉林教育.2008(05)

[9]盧雪珊.喚起學生音樂學習的需要[J].音樂天地.2005(08)

[10]劉元平.偏失與重構:對高校音樂教育若干問題的再探討[G4].教育與現代化.2007(04)

篇3

關鍵詞:律動;音樂語言;雙語教學

一、音樂課堂組織教學精致化,為高效教學奠定基礎

1.課堂行為精致化,塑造學生藝術氣質

蘇霍姆林曾經說過:“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人的行為是人的基本素養的外部體現,學生的坐、站、行處處體現其基本素質。

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坐(學生正處于身體的發育期,正確的坐姿非常重要,同時,正確的坐姿也是運用正確方法歌唱的前提);站(包括拿書、拿口風琴的姿勢);行(要挺胸抬頭,不能駝背弓腰),這些需要教師對他們進行指導。

2.律動曲目精致化,做好新課鋪墊

瑞士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學”的主要觀點是把音樂與身體的感應和運動緊密結合起來。音樂教育應該從身心兩方面去啟發學生學習音樂。復習歌曲之前,學生需要熟悉歌曲旋律,進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緒。我精心設計了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律動,或者讓學生創編動作,教師和學生一起做律動,為他們更好地復習、演唱歌曲打下基礎。

3.音樂語言精致化,創立最佳教學效果

維克多·雨果說過:音樂地表達是無法用語言去描述,卻又不可能對其沉默的東西。我認為合理運用精致化的語言駕馭課堂教學(分配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是很關鍵的。

好動、好奇、好玩是學生的特點,跑、跳、做等是學生好動的表現,但他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師精心組織教學就顯得格外重要。在音樂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當教師用語言提示學生“坐好”“把腰板挺直”時,總有學生做不到,因此,我就在課堂中運用一些小的教學機智——音樂語言(這是我的音樂課特有的音樂語言,是在長期的音樂教學活動中不斷總結的語言,也是我和學生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形成一種默契。)課堂中我彈一段《大家快坐好》全班學生會自覺地圍成四組,安靜地坐好,等待教師提出要求,進行下一個教學環節。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如果使用獨特的音樂語言組織教學,就可以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佳的效果。

4.雙語教學精致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音樂課堂中的使用雙語教學,可以使課堂用語顯得豐富有趣,富有變化和色彩,有較強的吸引力。

如課的開始和結束:“(師唱)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morning children.(生唱)Good morning,Good morning teacher.”

評價和贊美學生的話:“Hey,hey,very good.”(你非常棒)”

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的話:“Who will try(誰來試試)?

學生躍躍欲試的表示:“Teacher,me.Teacher,me.”

Beginning class 開始上課

Stand up,please. 起立!

Sit down,please. 請坐下!

Let’s start now./Let’s begin our class/lesson.讓我們開始上課。

Let’s get ready for class. 準備上課。

Have you got everything ready for class? 你(們)做好上課的準備了嗎?

How are you today?你(們)今天好嗎?

What did you learn today? 今天你們學了些什么?

此外,教師要正確地使用肢體語言來輔助雙語教學,我在教學生說“Let’s sing”時,將英語的發音與音樂發聲時臉部的積極狀態聯系起來,配上表示面部五官的動作,使講述更形象、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需要注意的是,實施雙語教學的音樂課是建立在原來的音樂課堂生動活潑,充滿激情的基礎上,有助于增加語言的豐富性和內容的多樣化。兩種語言的出現和交替使用,可以刺激學生的神經,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對語言和音樂的學習興趣。

二、挖掘歌詞意境情感精致化,著力提升學生音樂審美情操

1.注重歌詞意境體驗,著力提升學生唱功美

我們知道,唱歌的基礎是聲、情、字、味、表、養等多個方面。要使學生的歌聲更純、更美,教師就必須在發聲、咬字上多加以訓練。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在唱歌時聲音甜美、吐字清晰呢?

通過多年的摸索和積累,我采用做法是:著重意境體驗,練好唱歌基本功,使學生把歌曲唱得美。一是讓學生在唱歌前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這項練習能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解決學生唱歌時吐字不清晰、字音走樣的問題,以保持原來字音的準確清晰。

2.注重范唱激發熱情,著力提升學生音色美

教師注重范唱,激發學生熱情,讓他們在享受中唱好歌曲是勢在必行的。課堂上,我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發聲方法演唱歌曲,隨時為學生做示范。學生的模仿能力是無限的,他們通過不斷努力和實踐就一定會有所進步。教師的教學態度、聲情并茂地演唱以及富有魅力的語言都會誘發學生的歌唱熱情,喚起他們對美好生活的體驗,激發起他們通過唱歌表現情感的興趣,從而塑造出學生美好的心靈。

3.注重方式唱活歌曲,著力提升學生情感美

在歌唱教學中,我常采用多種方法將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引導到歌曲演唱中來,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到歌曲的情感中來,并為他們創造情感體驗的機會,這樣不僅能使唱歌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且使學生的演唱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授新歌時,我要求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體會歌曲的內容,這樣不僅使學生的朗讀更有興趣,而且增強了學生的節奏感。之后,我運用聲情并茂的范唱打動學生,并為歌曲配上舞蹈動作,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進一步高漲。在學唱環節,我先讓學生充分聆聽,使他們熟悉旋律,之后采用接唱的方式使學生快速學會歌曲,使學生聲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在此過程中我常不失時機地用激勵贊賞的話語、肢體語言來調動學生的歌唱興趣,使他們的心情越來越輕松、愉快,從而使學生在歌唱中充分享受快樂。

4.注重學生心理特點,著力提升學生表現美

篇4

【關鍵詞】戲曲文化 小學音樂 素養 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0-0195-01

音樂素養是學習音樂的綜合素質教育,它包括讀譜、視唱、聽音、節奏、和聲、寫作、音樂欣賞和音樂史等多方面的綜合理論基礎。一個學習音樂的人,不學習音樂素養就等于是一個機械地彈奏和歌唱的機器人,他就無法去理解音樂、懂得音樂、表現音樂。所以,學習音樂素養是為了全面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并且以此促進其對專業科目的學習,增強對音樂的感悟、理解和創造能力。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中,引入戲曲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的熱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和音樂素養。好的音樂學習習慣和音樂素養的養成有利于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熱愛,有利于學生更好的融入課堂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自我學習的熱情。

戲曲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偉大象征,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文化價值,是人文精神和傳統文化的瑰寶。戲曲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劇種繁多有趣,它將歌唱、舞蹈、美術等融為一體,表演形式載歌載舞,有說有唱,是中國人喜聞樂見的一門藝術,在世界戲劇史上獨樹一幟。在小學音樂課上,教師通過引入戲曲文化,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氣氛,提高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的認識,促進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熱愛,更使學生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總體來講,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通過鏈接戲曲文化,可以促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增添多元化的色彩。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往往都是采用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教師在進行示范演唱,學生進行跟唱。這種教學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教師進行音樂知識方面的講解,但是學生會感到教學中沒有新鮮感,無法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音樂的熱情,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不高。通過鏈接戲曲文化,小學音樂整個課堂教學就會更加的活躍。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戲曲文化方面的模仿,讓學生通過戲曲文化中的唱、念、做、打來感受到戲曲文化中的魅力。戲曲文化中的唱就是音樂學習的一種延伸。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主動學習音樂的熱情被大大的調動起來。對于小學生這個群體而言,高漲的學習熱情是他們積極進行相關學習的基礎。戲曲引入到小學音樂課堂使小學生們更加愿意進行相關方面的學習。

二是通過鏈接戲曲文化,可以促進教師更好的進行小學音樂教學的思考。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多思考、多總結,運用各種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來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如何將戲曲文化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要能夠選擇優秀的曲目,制定合理的課堂教學內容體系。所謂選擇優秀的曲目,主要指的是要能夠選擇適合小學生學習、能夠與小學音樂課程相結合的曲目。如果教師隨意的選擇一些曲目,比如一些很難的京劇曲目、豫劇曲目等,學生不僅僅會對戲曲方面的文化學習產生畏難情緒,更會阻礙學生對于戲曲中一些表演形式深入探討的熱情。這樣不僅僅影響了小學生更好的學習音樂課程,也會影響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信心。教師通過引入京劇《鍘美案》、《紅燈記》,豫劇《花木蘭選段》,黃梅戲《女駙馬》等影響力大、容易學唱的唱段時,學生可以很容易的學會相關唱段。這一方面增強了學生對于戲曲的熱愛,另外一方面也使學生通過演唱戲曲相關選段來認識到音樂學習的重要性,進而使他們更加愿意進行音樂學習。

三是通過鏈接戲曲文化,可以促進教師更好的將戲曲中唱的方法引入課堂,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戲曲中有一種拖腔的演唱方式,由于其一字多音,半天都唱不完一句。采用傳統的聽唱或者是視唱的教學方式來演唱,學生會感到枯燥。教師可以借助相關教學的訣竅,即將學唱和動作表演相結合來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的應用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在一些音樂選段的演唱時,教師要能夠利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快速的學習到相關音樂知識。

總之,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戲曲文化方面的引入使得教師必須首先提升自身戲曲文化方面的素養,并將音樂文化的理念與戲曲文化的理念更好的融合,通過開展各種有效的教學,整合相關音樂教學資源,促進學生對于戲曲的理解和認知,讓學生更好的認識戲曲相關的社會和文化背景,充實學生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知識的學習,擴大相關音樂視野,增強音樂與文化的修養,使小學生的音樂自我學習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永紅.以傳統文化搭橋,讓戲曲與音樂聯通[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06).

篇5

一、勤思考

思考是人們獲得一切智慧的源泉。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僅僅把思維局限在音樂本身的知識性、技術性上是片面的,應當活躍自己的發散性思維,思考與音樂相關的諸多問題。如,了解音樂文化內涵,音樂發展史及與之相關的歷史、地理、人文等一系列問題。我們不能單靠空乏的音樂解釋音樂文化內涵,我們應該多思考、勤思考、善思考。思考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思考使我們有了提高自身的空里,思考使我們變得睿智。

二、多體驗

音樂是最具有情感的藝術,它比別的藝術更貼近我們的心靈。德國作曲家瓦格納曾經說過:“心靈的器官是音樂,心靈的藝術意識語言是音樂。”當我們接觸一部音樂作品時,我們正感受著作曲家的靈魂,或許我們不知道引發作曲家產生這種情感的事由,我們卻直接觸摸到了他的情感。情感具有較強的感染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自己的真情實感感染學生。比如說一首歌曲,只有深情并茂地表演,才能賦予它生命的活力。一首情歌不需要歌詞,在聲樂里就可以表現。在無聲電影時代,某種基本的情感——愛、憎惡、嫉妒、痛苦和恐懼等都有音樂伴隨。音樂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藝術,音樂的美有賴于親身的體驗。這里所說的體驗,一是對于音樂作品的體驗。比如,在教授《草原》這課時,我告訴學生今天要帶他們到大草原去旅游,以“游”貫穿整堂課,先來到草原上,聽蒙古族的人們用歌聲給我們介紹,然后到牧場看擠奶,再來到草原牧場聽《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和音樂。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都處于“旅游”的情境中,學得很輕松。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的美首先是被我們的聽覺感知,作為音樂教師只有重視對作品的聽覺體驗,才能更好地為情感體驗打下基礎。二是對作品文化、內涵的體驗。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必定有孕育她的土壤,那就是作品的文化背景。很多音樂教師往往忽視對音樂作品文化的體驗,而導致課堂語言空洞,沒有說服力。

三、博覽群書

人的知識來自于長期的不斷積累。這種積累必須建立在“讀萬卷書”的基礎上。歷史之長,世界之大,人類思想之豐富,我們不可能一一親身體驗,但我們可以通過讀書去了解、去體會。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是我們最好的學習方式,當然“行萬里路”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我們只能通過廣泛的閱讀才能了解我們豐富的民族文化,我們會驚嘆蒙古歌曲的悠長、豪放,江南絲竹音樂的雅致、細膩,以及歌劇、清唱劇豐富的表現力,只有通過深入的學習,我們才不會在博大精深、氣吞山河的交響樂前佇立徘徊。只有當我們了解作曲家的生活背景時,才能體會到他的音樂的內涵。如,我們在欣賞巴赫的作品時,我們會感覺就像進入一座陰暗的、中世紀的大教堂,起初,除了黑暗的四壁什么也看不清楚,里面冰冷、空寂而昏暗。然而,只需要過一會兒,你會注意到光會從彩繪的窗戶透入,輪廓變得清晰,這座巨大的教堂中充滿了光、熱情和美。你會看見圣徒的塑像和圣壇上柔和的燭光,你會感覺到放松和寧靜伴隨著你……這種風格跟巴赫的生活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巴赫10歲時失去雙親,由哥哥帶大,他的一生經歷坎坷,事業婚姻都帶有悲劇色彩,晚年的他因為長時間地寫譜,視力下降幾乎成為一個盲人,這些對他的音樂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四、掌握現代教育手段

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科技社會。豐富、多元的信息技術已經迅速滲透到各行各業,甚至于已經悄悄來到學生的身邊。學生從課外接觸到很多音樂,網上音樂、電視音樂、各種媒體的傳播,讓學生興趣大增。因此,學生對音樂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他們已經不滿足于單純的唱歌、識譜。他們喜歡現代流行音樂、搖滾音樂、說唱音樂等,如果我們的教學內容還只限于書本上傳統音樂的話,學生會因為失去興趣而厭學,他們希望用有趣的音樂形式接受音樂,從而潛移默化地增長音樂知識。作為教師,不得不思考: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堂,愛上音樂課呢?其實作為現代的音樂老師,不必怕流行音樂,只要我們將好的流行音樂引入課堂,將它有機地融入教材中,我們的音樂課就會吸引學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教學要迎接信息時代的挑戰,責任重在教師。教師必須掌握先進的現代化教育手段,多形式、多渠道地將音樂知識傳授給學生,讓他們在圖文并茂、音畫同步的多媒體軟件中感受民族音樂的深厚文化底蘊,感受現代氣息。

五、不斷提高教師的音樂素養

俗話說得好,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首先要有“常流水”。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不一定是音樂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須全面掌握專業知識,有熟練的技能技巧。只有這樣,才能靈活駕馭課堂,開展其他音樂課外活動。音樂教師除對本專業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揮等技能,還有作曲知識、中外音樂史及重要音樂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樂理論必須掌握外,對文學、歷史、美學、地理、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諸方面的邊緣學科知識也要有所了解,音樂教師只有博學多才,教學時才能運用自如,才能改變那種迂腐陳舊、形式呆滯的課堂教學模式,喚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才能真正勝任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工作。

篇6

關鍵詞:音樂素養;大學生;教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樹立全面發展觀念,努力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當前,各類高等院校日益重視音樂素養教育,普遍把音樂素養教育作為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一個重要模塊。

一、重要意義

提高大學生音樂素養,對于大學生德育、文化素養和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意義。

l、開展音樂素養教育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德育。音樂來源于生活,是通過聲音的形式反映自然和社會百態。通過指導學生恰當地感知音樂、欣賞音樂、學習音樂,可以讓學生融入情境,體會人世間的真善美。如《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感情真摯,弘揚了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深受社會各界尤其是中老年聽眾的歡迎。因此,音樂素質教育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開展音樂素養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文化素養。時代的發展要求大學生既要掌握過硬的專業水平,又要了解相鄰學科的發展動態和相關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文學、音樂等綜合素養。通過引導大學生欣賞音樂,激發大學生對音樂發自內心的熱愛,進而提高音樂素養以及綜合素質,有助于培養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

3、開展音樂素養教育有利于增進大學生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大眾化之后,高校學生因就業壓力、相互攀比、情感波折等引發的心理問題也不斷顯現,日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古代名篇《樂論》中論述:“夫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加強音樂素質教育,引導大學生通過音樂欣賞,熱愛生活,增強自信,敞開心扉,舒緩心理壓力,逐步培養堅毅、樂觀、豁達的性格。

二、存在問題

當前,各高校將音樂素養教育作為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普遍開設了音樂欣賞等普及性課程,在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了較好作用。但對照社會各界對音樂素養教育的較高期望以及課程的內在潛力,還存在不少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其一,非音樂專業學生的基礎普遍較差,有的音樂素養課程安排的內容包含程度較深的專業知識,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云里霧里的情況不同程度存在。其二,部分高校對音樂素養教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在資金和硬件設施上的投入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其三,由于專業師資比較缺乏,有的音樂鑒賞課同時安排幾百人大班教學,甚至隨便選派音樂愛好者開課,采取播放碟片的形式進行教學,既不分析作品,也不講授作品的創作背景,教學效果難以樂觀。其四,有的非藝術院校的公共課教師根據自己所熟悉的幾個專業領域量體裁衣,安排的教學專題覆蓋面不夠廣,內容不夠全面,難以符合音樂欣賞教育的自身規律和要求。

三、加強音樂素養教育的幾點思考

高校應進一步重視音樂素養教育,逐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質量,營造良好氛圍,充分發揮音樂素養教育在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1、著眼學生成長明確教學定位。針對不同專業對于音樂素養的培養要求,謀劃具體的教學定位。對于理工科專業的學生,一般以培養音樂愛好,普及音樂常識,提高審美能力為主要目標。對于非音樂專業的師范類學生,一般以普及音樂知識,發掘自身音樂潛力,掌握進一步自學的方法為主要目標。對于影視、播音、文化創意等與音樂學科專業比較接近的學生,要求學習程度相對較深,一般以拓寬知識面,提高表現力,促進學科知識交叉融合為主要目標。

2、以人為本安排教學進度。根據不同學生的原有基礎,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選擇合適的內容進行教學。在代表作品的選擇上,適當選取難度適中、篇幅較短、通俗易懂的片段進行賞析,以利于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因材施教組織課堂教學。有的學生從小練過樂器、參加過合唱團,有的學生先天音樂感知能力較弱,有的學生雖有一定的音樂天賦但未接受過專業訓練。因此,不同的學生對音樂藝術的認知水平和認知潛力不同,需要統籌兼顧,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善于課堂觀察、課余交談,增加對學生情況的了解。不能因第一印象先入為主地加以簡單評定,用發展的眼光對待每一位學生。

4、優化教學方法,提高音樂素養教育的實效性。現今部分高校的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模式較陳舊,單純介紹作品,然后欣賞作品,課堂互動較少。教師可以拓寬思路,采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其一,專題式教學,把課程分為若干個專題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深化對課堂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的研討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其二,啟發式教學,在欣賞古典作品的過程中,適當結合當代流行元素,如,在欣賞莫扎特第40號交響曲的時候,可以告訴學生S.H.E的《不想長大》中的部分旋律正是出自這首經典交響曲,韓劇《My Girl》中的主題曲《Never Say Goodbye》是Hip Hop的風格,但是它的主旋律也是出自于此,等等。其三,討論參與式教學,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談論問題,得出的結論可以是多種形式或是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朗誦、演唱、論文、表演等等,可以發現學生特長,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等等。

參考文獻

[1]馬蔚蔚.音樂欣賞課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廣東經濟管理學院學報,2006,(5).

[2]張亦軍,魏士林.高校開設音樂欣賞課現狀與對策探討[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4,(4).

[3]劉文,閆.張家口地區高校音樂欣賞公選課的教學與思考[J].青春歲月,2011,(12).

[4]徐桂琴. 高校音樂欣賞教學實踐探究[J]. 電影評介,2008,(20).

篇7

關鍵詞:高中教學音樂;音樂素養;培養

一、音樂素養學習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音樂素養是學習音樂的重要基礎,良好的音樂素養對音樂學習和樂器學習會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具有良好的音樂素養,是表達情感,放松,拓展思維,改善身心健康的好方法。 對于叛逆期高中生來講,良好的音樂素養對身心健康的發展更有利,提高音樂素養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文化知識的了解,對音樂藝術的熱愛,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拓寬學生的視野,放松學生的身心健康,讓海內外廣大音樂學生旅游,享受放松,健康成長。

二、在高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中存在的問題

1.從教育機構和教師的角度來看,學校普遍以升學率為主要對象,我們目前的高考體系將排除音樂課程,學校不重視音樂教育,老師和學生學習音樂課程熱情度不高。對于教師而言,每節課四十五分鐘的時間太短,大量的課程任務需要完成,或者只是專注于培養單一的樂器能力,沒有足夠的時間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方面的重點培訓,所以就會導致學生被動接受音樂教學,而對音樂的內容沒有理解,使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增加了學習壓力,失去了學習音樂的興趣。

2.受目前高校考試制度的影響,家長和學生都認為音樂課程是副科,所以對音樂課程沒有重視。大多數孩子的父母反映,音樂課只想學習樂器,希望孩子多學些專業,對是否能提高音樂素質不感興趣或沒有意識。

三、如何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1.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發展學生音樂素養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熱情

音樂欣賞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一定的音樂欣賞能力,使學生主動學習提高音樂素質,教師應重點放在學生喜歡的音樂上,拓寬音樂學習思想,與音樂相關的名人軼事,寓言等,引導學生自己探索,改變過去被動接受的現象。

2.提高音匪刂實那疤崾翹岣呱竺酪饈

著名雕塑家羅丹說過:“我們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所以的提高關鍵是對音樂的審美意識的提高,只有學生提高了審美意識,觀念改變了,學生的音樂素養才得以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處于主導的位置,引導學生進行欣賞,表演,創作多角色活動。在音樂課的教學中,結合學生對流行歌曲,流行音樂熱衷的特點,因勢利誘,盡最大限度的關注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流行音樂,積極而適當地引導他們學習和體驗音樂,學習流行音樂中有益的元素,,激發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的興趣,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欣賞能力,然后引導學生致力于音樂活動,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 教學中,我們要以音樂的專業知識為基礎,幫助學生分析他們所喜愛的流行音樂的特性,提高他們鑒賞流行音樂的能力,讓學生主動獲取與音樂相關知識。教師要以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主導,根據學生追求音樂的不同需求以及現有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實施教學規劃。

3.采取各種教學方法,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區別對待

每個學生是不同的個體,他們的條件不均衡,高中前接受的音樂教育是不同的,導致對音樂的理解不一樣,但老師的音樂素養教育要面對所有的學生,所以教師應該創造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挖掘不同學生的音樂潛能。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要豐富教學內容,拓寬教學時間和空間,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為不同學生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設定不同的目標,發揮學生個性特長,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音樂教學中來,使用對比方法分析和欣賞音樂,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成就。要由易漸難,一步一步地深入。如從樂曲到器樂曲的過渡。通過對聲樂作品的詮釋開始,逐漸過渡到樂器作品的欣賞。以及從民間音樂到西方音樂欣賞的過渡。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我們將以一定的順序將民間音樂作品引入學生,就會使學生感到親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在此基礎上逐漸過渡到西方的音樂,如《命運交響曲》、《藍色多瑙河》等等。樂器獨奏逐漸過渡到交響樂。樂團獨奏表演的單曲,風格相對比較簡單,等到學生初步了解后,然后再轉變為管弦樂,多主題和歌曲結構更復雜的交響樂,學生掌握音樂欣賞方法和規律就會變得輕而易舉了。

四、結語

音樂的表現是通過歌唱、演奏等方式,是反映生活與大自然的手段和方式,是人內心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在我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大形勢下,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版塊中音樂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對促進高中生全面、均衡、健康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何丹丹. 論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5,(2).

[2] 王雪峰、論高中音樂教學中.音樂創新教育理論研究 [J].華中師范大學. 2013,(2).

篇8

【關鍵詞】鋼琴教學;音樂飼養;措施

實際鋼琴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鋼琴演奏的基礎知識與彈奏技巧,還要讓學生具備音樂思維能力,讓學生在鋼琴學習過程發掘音樂的魅力,真正做到發自內心的熱愛鋼琴,愿意投入精力到鋼琴學習中。為此,深入探討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措施,對全面提高鋼琴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學生音樂素養的基本要素

1.音樂聽覺素養

鋼琴演奏中,學生首先是通過聽覺感知音樂的魅力,通過鋼琴演奏出的音樂來幫助學生了解鋼琴的音樂表現。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從提高學生聽覺能力方面入手,讓學生不斷進行聽覺訓練,掌握鋼琴音樂的音高與音色。同時,不同的樂曲通過聲音能夠表達不同的情感,培養學生鋼琴音樂聽覺素養,主要是讓學生通過不斷地聽力訓練來了解鋼琴曲面所表現的情感特征,力求在后期的音樂能力訓練中,學生能夠真正將感情融入到音樂演奏中,真正做到融會貫通。

2.音樂感知素養

學生進行鋼琴彈奏的練習,需要具備一定的音樂知覺素養,知覺能力是學生心理感悟的具體表現。學生具備一定的鋼琴演奏能力,就必須獲得一定的感知能力,通過分析琴譜,掌握其中的音樂術語,讀懂音樂所要表現的風格。

3.音樂情感素養

學生音樂能力的提升,不單單是指技巧上的提升,更重要的還是音樂審美能力與音樂情感的提升,要求學生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學習后,能夠與音樂本身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鋼琴教學的本質上來看,學生音樂情感素養建立在聽覺素養與感知素養基礎上,學生只有通過仔細聆聽與感知,才能獲得情感上的認識,然后將其轉變為自我能力的一部分。

二、當前鋼琴教學存在的不足

1.教學內容單一

當前鋼琴教學依舊沿用傳統板書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中依舊占據主導地位,學生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課堂學習枯燥無味,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導致學生學習效率嚴重下降,學生的音樂素養難以提升。

2.對音樂基礎知識的重視度不夠

大部分學生對音樂演奏與音樂理論不熟悉,之前也往往沒有經過專業的音樂理論培訓,學生的音樂基礎理論存在不足。針對學生這種知識組成,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常常不能給予足夠的重視,會以為學生已經基本具備較好的音樂基礎,在實際教學中只重視重點內容的講解,忽略基礎知識的教育,這樣必然導致學生音樂能力長期不能得到提升,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逐漸失去音樂學習的興趣。

3.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實際鋼琴教學中,經常會出現教師過于注重理論,忽略學生實踐培養的問題,這一方面是因為教師個人伴奏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教師往往認為學生掌握理論后即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所以往往會忽略對學生音樂實踐能力的培養。這種理論與實踐相脫離導致學生很難形成音樂思維。

4.對學生即興演奏的重視度不夠

教師即興演奏能力的不足,使得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忽視課堂即興演奏,而是更多地要求學生通過模仿曲目來提高自己的音樂演奏水平,學生的即興能力嚴重不足,這樣使得學生需要即興演奏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手足失措的情況。

三、鋼琴教學中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措施

1.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采取系統化的教學方式

鋼琴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中可以自主體驗鋼琴學習的心得體會,全身心地投入至鋼琴創作的海洋中,讓學生產生足夠的愉悅感與成就感。具體操作上,教師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舉辦鋼琴音樂會,讓學生準備鋼琴彈奏項目。

實際鋼琴教學中,因為每個學生的音樂素養不同,理解水平與鋼琴基礎存在嚴重差異,這必將嚴重影響鋼琴教學目標,因此,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合適的教學大綱,對于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音樂素養有重要意義。

2.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

鋼琴教學中,教師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進行鋼琴理論講解,學生很難感受到鋼琴音樂的真正魅力,更別提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的提升。所以要求教師在鋼琴音樂教學中,添加趣味性與生動性的內容。例如,在鋼琴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創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與生活經歷為課程導入,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提升,感受音樂帶來的愉悅心情。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挖掘鋼琴音樂內在的作用與價值,讓學生能夠全方位地欣賞音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音樂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鋼琴音樂的魅力,提高音樂學習興趣。鋼琴教學中教師應做到言傳身教,比如讓學生體會音樂感知的過程,對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從而為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3.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

鋼琴教學的實踐性較強,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做到將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例如,教師在講解完鋼琴音樂理論后進行示范性的表演,這樣就可以讓學生了解音樂演奏的盲區,為學生演奏水平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

另外,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演奏后,可以讓學生在掌握曲面的與基礎演奏技巧后,讓學生體驗創作者的情感傾向,努力發揮自我想象力與創造力,真正做到融情感于實際學習中。使學生逐漸形成創造性思維,擺脫傳統單一的復制與彈奏,逐漸形成個人獨特的演奏風格,達到學生音樂素養提升的目的。

4.注重鋼琴手指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即興演奏能力

鋼琴音樂表現主要依賴手指的彈奏,鋼琴演奏過程要求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每個手指,并且手指有一定的靈活性與協調性,能夠有效把控鋼琴彈奏曲面的音符流暢度、均勻度與清晰度。因此,在鋼琴音樂實踐能力培養上,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手指能力,比如可以在實際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練習滾硬幣,提高手指的靈活能力;手指力量的提升可以采取按壓桌面與墻壁的方式;手指獨立性的訓練可以使用皮筋將食指與中指、無名指與小拇指綁起來,經歷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將慢慢獲得手指獨立的能力,這樣演奏起來更加流暢。

另外,鋼琴音樂教學中,教師還應提高學生的即興演奏能力,讓學生控制好演奏情緒、速度與效果。在鋼琴演奏中,情緒的融入非常重要,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將個人情感與作品情感聯系在一起;即興表演中,對學生演奏速度要求較高,速度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好即興演奏的節奏,使演奏效果達到應有的水平,學生只有把握好情感與節奏,才能逐漸成為一名合格的演奏者。

四、結語

總之,鋼琴音樂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陶冶學生的情操。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使學生真正將個人情感融入到作品情感中,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慧.淺析高校鋼琴教育中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措施和方法[J].黃河之聲,2014(05):74-75.

[2]張鑫鑫,王建坤.高校鋼琴教育中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9):206-207.

[3]景鵬.談高校鋼琴教育中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措施和方法[J].音樂時空,2015(11):140.

[4]劉春序.芻議大學鋼琴教學中怎樣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J].黃河之聲,2015(08):58-59.

篇9

關鍵詞:兒童鋼琴教學 興趣 認知特點 教法

鋼琴被我們譽為是音樂上的明珠,一直受到音樂家的推崇和喜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鋼琴也開始走進了平常人家的家庭。體驗、感知、融入才是音樂世界的敲門磚。匈牙利著名的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認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形成完美的品格所要建立的基礎,沒有了音樂也就沒有了完美的人。

一、分析學生的認知特點,是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前提

(一)兒童以直觀表現的形式來認識外界事物

低年級學生正是處于生理和心理上的發育期,身心發育和性格發育都不成熟。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是遵循這樣一個過程:動作感知——前運算——具體運算——形式運算,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前后順序是不能改變的。2—7歲得兒童經歷的是一個動作感知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主要是通過各種感覺運動形式來轉化為一般的表象或是形象思維。他們語言的出現和發展,促使兒童開始頻繁的運用符號來代替或重現外界事物,漸漸出現了表象思維。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相對具體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2—4歲為前概念或象征思維階段,即兒童開始出現憑借語言符號象征游戲、延遲模仿等示意手段表征外在客體的能力。4—7歲為知覺思維階段,即兒童此時已經開始從前概念思維向運算思維階段過渡。7—11歲的兒童,開始具有邏輯思維和真正的運算能力,先后會獲得各種守恒的概念,但運算的形式和內容仍以具體事物為依據。

(二)兒童個性傾向的發展

個性傾向性是指決定個體對待客觀事物的態度與行為的內部動力系統。由需要、動機、興趣、信念和世界觀等多種心理成分組成。其中,需要是個性傾向性的源泉和基礎;動機是個性發展的內驅力;興趣是認識傾向的表現形式,是個性發展最現實、最活躍、最能動的因素;理想、信念、世界觀是人意識到的需要系統,是個性傾向性的集中表現,是個性心理的核心,它指導著人的行動,影響著人的整個心理面貌。個性傾向性中各種心理成分從不同的層次和水平上,對人的心理活動進行組織和引導,使心理活動有目的、有選擇地對客觀現實進行反映,共同決定個人行為的動力。因此,個性傾向性也叫個性的動力系統。

兒童的個性傾向發展,是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而發展的。2—3歲得兒童,在性格上傾向于自主和羞愧。這個階段的開始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機能以及開始注意到身體的能力惡化限制。如果在這個階段,孩子的成長需要能夠得到充分的滿足,那么孩子就會獲得充滿自主能力的感覺。反之,如果這個階段未能滿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容易產生害羞和羞愧的感覺。當年齡到了4—5歲得時候,孩子的個性傾向開始導向主動性上面。這個時期,孩子喜歡幻想、創作和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有很強的主動性。如果這正主動性受抑制和得不到家長的鼓勵的話,那么孩子就會有內疚感。6—11歲,兒童的性格開始有勤勉和自卑的傾向。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與別人比較和競爭。

二、運用正確的教法,是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途徑

(一)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方針

在中小學教育的課程教育中也存在著多元性,即音樂教育與語文、數學、政治、前史、物理、化學、地輿以及道德、體育等課程都有著嚴密的聯絡。其實音樂課程完全能夠和其他課程的教育相結合。比方說教育生唱一些簡略的英文歌曲,這要也能夠使學生學學英語單詞;再比方說能夠讓學生朗誦歌詞,這要就能夠進步學生的文學涵養,進而有助于語文課程的教育;還比方教授一些愛國主義的歌曲,以此來培育學生的思維情趣,這也是思維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音樂教育》副主編吳斌在《中小學音樂課程變革設想》一文中從前指出,“中小學音樂教育大概經過引導學生自動參加音樂活動,進步學生的音樂體現和鑒賞才干,使其取得審美的體會和享用成功的歡愉,以培育學生的音樂喜好和喜好,并奠定其終身學習音樂、享用音樂、開展音樂才干的堅實基礎;與此同時,經過音樂教育,著力培育和開展學生的發明力和意志力,并為其它方面的學習發明有利條件,以推進學生的全面開展。”經過采納音樂課程與其它課程有機交融的教育方法,進而進步學生的歸納本質和才干,只要這樣,才干真實完成本質教育的意圖。

(二)加強教師的教學方法

老師在課堂教育中要靈活安排展開一些文化藝術競賽活動及評比,并對每項活動都進行進程和成果的評估,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到自身的閃光點,體驗到自身成功的高興,得到活躍的自身認知,并在這以后的行動中得到更快的展開。面臨學生五顏六色的特性,需要在教育中注重每個學生的特性,尊重他們各自的喜好、喜好、專長和選擇,使他們的特性得到充分的個性體現,以充分發揮他們的表現力和創造力,推進學生身心的調和、健康展開。老師在教育進程中,要根據不一樣學生的特性,分類引導,多管齊下,運用多種教育方法和手法來進行教育實習。例如:需要經過恰當的方法對教育內容和形式加以改進,加強音樂教育的現實性及可操作性,并注意聯絡社會現實生活,防止空泛機械的說教。要注重情感教育,要以情教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要活躍安排展開一些有利的教育活動,例如安排音樂競賽、才藝展現等活動,活躍引導、激起學生自動認知,學會分析疑問、認知自身,培育活躍向上的情感,經過音樂教育推進個別學生的全面展開。

三、結語

低年級學生的鋼琴教育是一項長期的音樂性教育活動,它是與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相適應的基礎幼齡兒童教學。當下的兒童鋼琴教育,應該摒棄商業化、利益化的教育傾向,走更健康、更適合兒童鋼琴教育發展的路線。家長們也應該結合兒童自身發展的個性化傾向,引導兒童正確的走進音樂的世界,讓他們充分感受到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

參考文獻:

[1]郭莉淺.談兒童鋼琴教學中遇到的問題[J].大舞臺,2008,(02).

篇10

關鍵詞:教師素養 興趣培養 音樂素養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教學必須以聲傳情、以情育人,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為學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獲得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和審美情趣,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必須把握各個年級段對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的基本要求,領會教材安排意圖,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一、培養小學生音樂素養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1.音樂教師首先應具備深厚的音樂知識素質。音樂知識實際就是音樂理論的掌握,理論是指導實踐的基礎。音樂學科不同于語文、數學等學科,它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一個精通語文、數學教學的教師不一定精通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首先要具備扎實的樂理知識,教學中把自己掌握的這些知識傳授給學生,否則,長此下去,學生也就失去了學習興趣。

2.音樂教師還要具備過硬的音樂技能素質。音樂教師的音樂技能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即聲樂、演奏和指揮。聲樂就是要求音樂教師要懂得怎樣唱歌,不要求教師有多甜美的嗓音,最起碼要能利用方法來唱歌,而且句句在調,這樣學生才不至于唱歌像說話,張嘴就跑調。演奏技能是音樂教師必須具備的本領,音樂課上能利用樂器如鋼琴、手風琴等為學生伴奏,雖比不上演奏家但能讓學生調動起學習興趣。

3.音樂教師要具備駕馭課堂的能力。這種能力對音樂教師來說比其他課程更加重要。相對來講,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遠比學習語文、數學等課程的興趣要大。因而,課堂上學生的情緒往往不好控制。出現這種狀況,教師不能簡單地遷怒于學生,而是要因勢利導,變“廢”為“寶”,充分體現音樂教師應有的教學能力。

二、善于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在濃厚的興趣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1.根據音樂教學內容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如在《小蜜蜂》一課中,我根據情境教學的原理,把教室布置成一個充滿色彩的自然畫面:大屏幕上是一片浩渺無垠的花的世界,有各種各樣同學們熟知和未知的花朵,四周的墻壁上掛滿了許多小草和小樹,天花板上則用熒光粉畫上了一條美麗的天空,當學生走進漆黑的教室,我打開燈的瞬間,漂亮曼妙的自然景象首先出現在大家面前,引起同學們的無限遐想和極大興趣。借助這種被點燃的興趣,讓同學們打開課本,朗讀《小蜜蜂》這首歌的歌詞,配上我美妙的鋼琴伴奏,同學們學習音樂的興趣更加高漲,學習效果極佳。

2.注重采用靈活新穎的教學方法,愉悅學生的身心。教師教學方法的應用直接決定著興趣的高低。所以在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采用各種教學方法,盡量給學生以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最大的能動空間,并抓住學生渴望學習的好時機,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和引導,使學生在強烈的心理狀態下,體驗情感、參與學習,激發互動,這樣能收到較滿意的教學效果。

3.靈活運用教材,讓教學內容充滿童趣。小學生的特點就是活潑靈動,對新鮮的事情有著濃厚的好奇心。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充分抓住兒童的心理特點,采用多種方式、多種渠道進行音樂教學,可以是多媒體,可以是情景劇,也可以是打擊樂伴奏等等。

4.教學方式以游戲為主,讓學生在“玩”中學。如在教學《小樹快長高》時,我先給學生欣賞一首《好大一棵樹》,因為熟悉這首歌,學生興趣盎然,還搖頭晃腦地跟唱,然后我根據歌詞表達的意思,把學生分成幾組,以游戲的方式展示歌曲內容。又如在教學《郊游》這首歌時,我首先問學生:喜歡旅游嗎?你喜歡去哪兒旅游?喜不喜歡到大自然中去玩?然后讓學生準備到野外旅游的道具,我用鋼琴彈奏著《郊游》,學生模擬野外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音樂素養進一步得到提高。

5.教師要及時加以示范,而且示范要生動形象。教師的示范可以是完整示范、重點示范、難點示范。尤其是涉及一些舞蹈之類的課程,音樂教師示范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要示范到位、標準,要起到表率的作用。好的示范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興趣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