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教育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31 03:03: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聲樂教育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從現狀分析,聲樂教育已經成為高校藝術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隨著高校人數的不斷遞增,聲樂教育面臨著極大的挑戰,這不僅體現在教師的儲備上,還表現在教學器材的應用上,更重要的是學生水平能力有著很大的差異性,這在某種層面上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從而導致高校聲樂教育面臨極大的挑戰,針對這種現狀,高校聲樂教育必須尋求改革,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從而促進學生藝術氣質得以提升。
2優化高校聲樂教育的具體策略
2.1改進教學理念
近些年來,我國高校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這不見體現在文化課的建設上,而表現在藝術教育層面上,從而促使學生綜合素養得以改善,聲樂作為藝術教育的一部分已經引起高校的關注,并在教學理念上得以創新。很多高校開始重視聲樂課程教學,并且將全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這使得高校聲樂教育迎來新的發展階段,在豐富學生業余生活的同時,促使學生藝術修養得以改善,從而健全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借鑒其他國家的教學理念及方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促進聲樂教育課程實效性的實現,從整體角度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2.2強化作品內涵理解
高校聲樂教育改革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他們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深入挖掘作品本身的獨特性,從而明確作品的情感基調。對于作曲者來說,他們處于不同的時代背景,且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所以他們的情感基調有著加大的差異性。這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理解與領悟,并且思考如何向學生傳遞思想感情,讓學生了解作品本身需要傳遞的情感,而且彰顯作品風格,從而幫助學生能夠了解作品本身的風格,這對于聲樂知識的掌握是非常有利的一面。只有這樣,聲樂教育才能真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且彰顯作品真實性與完整性,學生能夠輕松自如的駕馭作品,同時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具有震撼力。從整體角度分析,教師的教學觀念非常重要,這在某種層面上決定了教學的走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真正體現出學生主人翁的地位。
2.3增加學生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興趣推動教學活動必然會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以往的教學主要是以填鴨式為主,而基于興趣層面的教學必然會使課堂教學氛圍較為融洽,對于教師而言需要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并且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抓住學生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生內心的求知欲,掌握新的技能。興趣教育在實施過程中會面臨極大的挑戰,基本樂理部分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但是相對復雜的音樂鑒賞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篩選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內容作為教學部分,“接地氣”的內容往往能夠達到最佳的效果,并搭建起學生與教師溝通的橋梁,增強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讓聲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充滿“人情味”,這也有助于教學獲得最好的效果。
2.4加入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內容的增加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有極大的幫助作用,強化學生表演的欲望,每位學生都具有自身的獨特性,且表揚模式大相徑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閃光點給予重視及發掘,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盡量篩選適合學生個性的教學模式,增加實踐教學內容,這對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也是有極大的幫助,并且考驗教師的教學技能,使其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儲備及教學經驗。高校聲樂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增強藝術修養,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也是益處多多,因而聲樂教育應當重視實踐教學環節,采取相應的措施去優化教學活動,比如學分制、獎勵措施等,從而促使學生對聲樂教育的興趣不斷遞增,并且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寬闊的舞臺進行表演,讓他們感受到聲樂教育帶給他們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由此可以看出實踐活動的展開對聲樂教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舉措,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與此同時對學生性格的形成也有極大的幫助,由此可以看出,舞臺表演實踐的推行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采取恰當的表現形式,這樣不僅能夠增強聲樂教學的實際效果,更能讓學生從中收獲掌聲與成功,這正是聲樂教育帶給學生的真實的體驗過程。所以教師在聲樂教學中應該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舞臺,并且為學生給予有效的教學建議,優化教學活動。
3結語
總體來說,高校聲樂教育面臨極大的教學弊端必須予以及時的改善,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及環境,從而推進教學活動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提升學生藝術修養。本文中簡要概述了當前高校聲樂教育存在的弊端,并提出優化的教學策略以提升高校聲樂教育質量。
作者:趙妍 單位:河南科技學院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淺談關于高校聲樂教育教學的改進[J].音樂時空,2015(18).
[2]毛亞雄.關于改進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幾點探討[J].音樂時空,2014(02).
[3]初冠楠.淺談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改革[J].大眾文藝,2014(17).
篇2
學前教育的發展過程中,音樂也是一個比較入門的窗口,讓孩子能夠提高智力和操作能力,進而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對于學前教育來說,確實是一個比較優秀的教學模式,我們在采取學前教育的時候,選擇音樂也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近些年來,鋼琴不再是一枝獨秀了,鋼琴教育也不再是單一的家長們唯一的選擇,越來越多的樂器被提上了學生的學習日程,讓學生能夠有很好的音樂學習機會和更多的音樂教育選擇。音樂教育的選擇性增加也與這些年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進步發展關系密切,這種發展帶來的結果是國民素質有所提高,音樂教育在學前教育中的地位也節節攀升,我們追求的是音樂教育的在智力發展階段所帶給孩子的實際影響,是讓孩子在音樂的教育中能夠領會更多的關于學習、關于生活的內容,音樂教育在學前教育中發揮的作用越大,那么在某個層面來說,音樂教育在整個素質發展的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也就越來越大,這是我們都曾經認識到的內容。總的看來,音樂教育在學前教育中的扮演的地位有三個,其一是啟蒙,這是教育的首要目的,即便家長對待學前教育的事情再功利,也不能否認其中存在的關于學前教育的種種啟蒙目的。其次是引導,家長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早日成長,望子成龍,希望能夠通過學前教育來提高孩子在未來競爭中的實力,所謂搶錢抓早,盡快謀劃,實際上是對孩子的一種引導。
2音樂教育在學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音樂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在我國也收到來自家長和教育界的廣泛關注,隨著音樂學前教育的體系不斷完善,規模不斷擴大,音樂學前教育已經產生了一個十分巨大的環境影響氛圍,帶動著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和家長不斷的投資投入到音樂學前教育當中。我們可以認真的看到,在音樂學前教育的發展當中,存在著些許不合理的地方,盡管我們將其歸納為音樂學前教育體系成長中的煩惱,轉型期的陣痛,但是我們依然需要認真的總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刻的反思,只有在問題中到答案、在問題中做總結,才能為下一步的發展和學前音樂教學模式的根本進行探究,這也是本文的一個邏輯歸宿和出發點。首先,在音樂教育中功利主義盛行,在學前音樂教育中孩子始終應該是第一位的,不是說我們投資多少、付出多少就是對孩子負責人,就是對孩子好,而是在這個過程中,真正讓還是成長多少,收益多少。在這個方面,中國的家長和學前教育機構都存在著功利主義現象,大家都沒有對孩子本身的天賦和意識進行尊重和挖掘,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一直是被動學習,不能夠真正地得到應有的良好教育,不能夠真正的在學前教育中收益,得到真正的引導和幫助,這使得學前教育變為了孩子家長變相競爭和學前教育機構不負責的收費競爭,讓學前教育變為了味道。其次,學前教育不是啟蒙一個環節,有些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學習了鋼琴,就讓自己的孩子也學習鋼琴,看到別的孩子學習畫畫也讓自己的孩子學習畫畫,覺得到了這個時間段了,應該讓孩子學點什么,沒有考慮到孩子需要什么,在整個過程中,孩子的學習時間被家長充分安排,沒有啟蒙的時間。這個過程中如果能夠一直延續,家長變成虎媽虎爸還好,如果不能,僅僅是跟風學習,半途而廢,不僅浪費人力物力,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孩子的自身的能力也沒有得到良好的啟發。最后,學前教育不成體系,學前教育機構是市場化的結果,良莠不齊的學前教育給學生帶來的授課效果也是參差不齊的,在整個學前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真正能夠看到的是不斷地對孩子進行課程調整,沒有想到孩子是否有能力完成,不斷的灌輸,填鴨式教育。沒有統一的模式,從個體、私人到機構、集團,學習教育的過程中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整個體系不統一,結構紊亂。
3學前音樂教育的教學模式
篇3
1.1教學模式陳舊
無法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目前學前教育專業教學采用的授課方式沒有跟隨時代進步進行相應的革新,傳統的理論式授課方式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得不到較好的發揮;同時,受到近年來中職院校擴招的影響,教師資源的匱乏使得學生得不到有針對性的培養,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雖然傳統的教學模式具備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但是就學前教育專業的特性來看,其目標是培養未來的幼兒教師,而不是培養音樂工作者,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過度重視樂理和技巧,這些內容往往無法提起非本專業學生的興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厭倦和懈怠情緒,主動學習的能動性較低。長此以往,學生會欠缺創新能力,使得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這對于完成教學任務是得不償失、沒有益處的。
1.2過度注重技能的培養
使得音樂的靈魂無法深入學生內心音樂從根本來說是一種深層次的內心活動,如果僅僅注重對于技巧的掌握,乃至成為模塊化的模式,將會使教育工作者和學生都無法體會到音樂的真正魅力和感染力。目前很多學前教育的學生不是音樂專業出身,在進行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是“半路出家”,缺乏音樂教育的基礎。為了能夠縮短教育時間,很多中職院校采用了拔苗助長的教學方式,只將一些簡單的教學技能傳授給學生,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基礎音樂理論進行系統性的教學,也忽略了對學生音樂思維以及欣賞層面的培養,這使得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往往只能掌握聲樂教學的皮毛,無法深入地了解音樂作品的創作意境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其結果就是所教授的學生學習不到音樂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聲樂教學如同雞肋。
2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興趣培養的重要性
2.1有效降低和消除學生的負面情緒
學前教育聲樂課的教學形式一般為小組授課,也就是說一名教師帶著幾名學生,這種形式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方便教學,但是這種形式在拉近教師與學生距離的同時,也會無形地給學生帶來一些之前沒有的壓力,課堂氣氛容易變得緊張不自然。所以說,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一定的手段來改善這種緊張的氛圍,拉近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距離,給學生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排除學生的緊張心理。這就需要教師投入情感,因材施教,用真情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在聲樂課堂上,傳統的嚴師形象應該得到一定程度的隱藏。將嚴師的形象轉變為益友,讓學生和教師成為朋友。我們要求,教師在進行聲樂課堂教學時,要確保面對所有的學生都能夠一視同仁,不因為部分學生的基礎好,天賦佳而偏愛,也不因部分學生因為音樂基礎差、樂感不足而進行歧視和懈怠。要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充滿耐心地對待所有同學。這種教學方法的益處是能夠將部分學生的不自信情緒加以稀釋,使其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和期望,容易讓學生獲得自尊和自信,產生較為強烈的能動性,主動開展學習,并根據教師要求進行努力。在創造出一種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之后,之前學生感受到無聊、乏味的理論課程也會變得充滿樂趣。同時,聲樂教學是一門具備多種特性的課程,注重對學生內心深處進行靈魂的熏陶,如果學生能夠將課程的知識、自身的情感、教師的引導融合為一,那么就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出音樂的真正魅力。所以說,一堂能夠被學生接受的聲樂課程,必定是在一種積極、輕松、快樂的情緒和氛圍中展開的。只有創造出一種平等自由的課堂氛圍,學生們才能將精力轉移到課程內容本身,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2.2提升教師綜合素質
創新教學思維一堂成功的教學課程,可以培養出未來的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一堂充滿了愉悅氣氛、輕松開放的課堂環境肯定比一堂傳統的理論授課能夠得到學生的歡迎,但是這種類型的課堂往往需要教師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就給教師帶來了較大的壓力,也就是說,輕松的課堂氛圍環境是在增加教師負擔的基礎上產生的。這是未來課堂教學的一種趨勢。就目前的教育事業發展情況來看,教師自身的創新能力決定了學生的能動性,一個充滿了進取精神的教師才能教育出勇于創新的學生,這是素質教育的內核,也是創新教育的方向。
2.3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提升學生學習能動性傳統的教學思維是教師是課堂的主角,教師要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抓住課堂氣氛,使得學生能夠專心聽講。這種教學模式將教師作為了課堂的中心,學生變成了觀眾,缺乏主動地參與,只有被動地接受。實踐證明,被動學習的課程往往效果較差,而這種依托于理論的教學課程往往脫離現實情況,使一部分學生認為所學知識不具備實用性,從而輕視了對理論課程的學習,這種情況的產生不在于課程的制定,而是在于學生未能正確掌握學習方法。教師的授課形式沒有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使得學生的潛能沒有被充分地挖掘。這種現象的產生不能說是學校的教學內容一無是處,只是能反映出教師沒能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那么,作為新時代的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師如何才能避免這一現象的再現呢?那就是確保把學生的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掌握課堂。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以往陳舊的教學觀念,由教師自導自演變為學生的自由發揮,通過讓學生自我學習,自我鍛煉,掌握進行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手段,同時深入地了解藝術規律,同時針對學齡前兒童制定行之有效的課程,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同時能夠開展新型教育。采取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程中去,而不是教師授課,學生被動接受,使學生能夠感受音樂,提升對音樂的敏感度,可以按照學生學習的接受程度和自身條件把他們安排成學習討論組,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討論和分享中來,讓學生既能相互輔導,又能互動體驗,獲得教師教學無法得到的良好效果。
3如何進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興趣的培養
3.1轉變教學思路
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溯其根源,改革傳統教學手段,實現學生從被動傾聽到主動索取的轉變才是培養中職學生學前教育專業的最終所在。實現多種內容的教學課程,確保多種手段的訓練手法,開拓更多教學思路,使得學生能夠從被動向主動逐漸轉變,促進學生自我獨立思考,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融合聲樂教學中的理論與課程實踐,變理論課為實驗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訓練,把課程的專業性與實用性進行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身能力,在掌握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實現全面發展。
3.2手法創新
點燃學生學習熱情加大討論課的比例,使得學生能夠在討論的過程中實現獨立思考,具備判斷的能力和意識。目前在中職教學機構中,在學前教育聲樂教學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將基本的理論課程向學生進行講解,同時將作品的內涵和背景進行深挖,對作品的風格和中心思想進行判斷和賞析。還要讓學生進行討論,使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嘗試更好地進行聲樂教學的方法,并逐漸掌握駕馭各種類型音樂的技能,在課堂進行的同時,教師要根據課程進展加以針對性的輔導,及時解決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并進行歸納總結。
3.3導入激情因素
激發學生唱歌欲望聲樂教學,是一個由模仿到原創的過程,在充分的學習了理論課程后,要不斷地加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對于初學者來說,在初期對教師的聲樂進行模仿并學習到位后,要不斷地深入了解音樂的深層次內涵,體會聲樂藝術帶來的魅力。聲樂教師有感情地范唱,不僅能使學生體會到聲樂藝術的魅力,而且會激起學生的歌唱欲望。對教師來講也是樹立個人形象的絕好機會。
4結語
篇4
黑格爾曾經對人的表演欲望進行過細致的描述,他認為人是通過實踐活動來實現自我價值的,當有了這種價值實現沖動時,也就形成了表現欲望。這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具體到聲樂演唱中來說,是指一個演唱者愿意利用自己的歌唱技能,通過對作品的演繹,獲得觀眾認可的過程。這其中包含個人演唱欲望的滿足、對作品內涵的充分體驗和與觀眾獲得的情感共鳴。可以看出,表現欲望和聲樂藝術的本質是一致的,所以其在聲樂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首先,能夠促進表演者深刻地理解音樂內涵。在表現欲望的推動下,演唱者會積極主動地對作品進行更加深刻的體驗。聲樂演唱是建立在聲樂作品基礎上的,一方面,聲樂作品本身就是表現欲望的誘因,另一方面,通過對聲樂作品的深刻體驗,能夠為聲樂表演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其次,能夠幫助演唱者形成良好的演唱心理。不管是成名已久的歌唱家還是歌唱的學習者,都會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緊張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調控,將會使歌唱質量受到很大的影響。而如果表演欲望強烈,則會使演唱者自覺地將精力集中到演唱本身上來,原來緊張的因素反而變為了增強自己表演效果的工具。最后,能夠對聲樂學習產生能動作用。聲樂學習是一個長期、反復和艱難的過程,長時間的技術訓練,勢必會使演唱者感到枯燥和厭倦。而表演欲望則更像劑,能夠起到積極的調節作用。在表現欲望的驅使下,學習者能夠自覺調整自己,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
二、聲樂教學中學生表演欲望的培養措施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
人的心理環境中,心境是最重要的基礎,而影響心境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環境。特別是對于聲樂學習和演唱來說,其是一個審美的過程,要求有一個優美的環境來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心境,繼而獲得表現欲望的激發。舉例來說,人站在空曠的高山頂上,都要情不自禁地高呼一聲,根本原因就是此時此地的環境使然。具體來說,聲樂教學中的環境創設,包含兩個方面:
首先是物質環境。主要是指聲樂教學和演唱的具體環境,包含教室和琴房以及內部的物體擺放等。如琴房,作為學生歌唱學習的主陣地。如果有明媚的陽光、擺放整齊的書籍、鏡子以及一塵不染的鋼琴等,學生們就會迅速形成一種積極歌唱狀態。反之,如果是一個臟、亂、差的琴房,勢必會引起學生內心的抵觸和反感。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對學生學習和演唱的物質環境有足夠的關注,盡可能讓學生形成一種積極的情緒,這將會使接下來的學習和演唱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作品環境。每一首聲樂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時代和環境,對作品的環境進行復現,也是激發起學生表演欲望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師要利用多種手段,營造出一個作品情境,學生的表現欲望自然就會被激發。學生看到和感受到這樣的場景,情感會被充分激發,并愿意用自己的歌聲來抒發這種情感,由此也就獲得了表現欲望的激發。所以,無論是物質環境還是作品環境,都應該得到教師的充分重視,將其作為學生表現欲望激發的基礎性因素來看待。
(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歌唱的技術性特征,決定了其要以良好的音樂素質作為基礎。具備了良好的音樂素質,不但能夠使個人的歌唱欲望得到激發,同時也能夠更好地進行舞臺表現。具體說來,這種音樂素質的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歌唱基本功的夯實。難以想象一個基本功不扎實的演唱者,會渴望在舞臺上歌唱。只有基本功越扎實,學生才越愿意將自己的歌唱技巧表現出來,才能夠更好地表現作品。所以歌唱技術的練習和夯實,應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歌唱技術越嫻熟、越扎實,舞臺表演的效果就越好,學生獲得的成功感就越強烈,從而對下一次表演充滿渴望,由此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其次是良好歌唱心理的形成。每一個歌唱者在初期的舞臺實踐中,都會產生緊張感,都會認為自己的表現有很大缺憾,所以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歌唱心理進行有目的的培養和調整。比如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讓學生學會如何調整自己的注意力,有效地控制緊張情緒,一旦出現意外情況,如何利用一些有效的技巧進行掩飾和彌補等。又比如培養學生頑強的性格和意志。教師可以把自己的聲樂學習經歷和學生分享,或者了解到他們的聲樂偶像,用這些歌唱家的經歷和事跡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等。
(三)端正教師的態度認識
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統領者,尤其是作為聲樂教學來說,因為是一對一的教學模式,所以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尤為密切,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培養學生的表演欲望來說,教師自身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對聲樂教學和表演的熱情。教師自身對聲樂藝術的認識和感受,將會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影響。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敷衍了事,毫無工作熱情和敬業態度可言,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無從談起,所以教師應該認識到自己身上的這種榜樣作用,通過認真、專注的教學,起到示范作用。形成一種對自然、對生活、對人生、對社會的深刻感悟,將這種對聲樂的熱愛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
其次要熱愛自己的學生。聲樂教育家周小燕曾說過,“我深深地愛著我的學生們,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般。”尤其是面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反復和不足,教師應該以寬容的胸懷和極大的耐心去理解和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樹立起學習的信心,讓這種信心始終伴隨著自己的聲樂學習,使其作為歌唱表演欲望的基礎。
最后是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受到歷史和傳統的影響,長期以來的師道尊嚴觀念,讓很多教師產生了一種高高在上的角色感,認為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統領者,教師在學生面前有著絕對的權威,學生是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的容器,不得有半點疑問或不滿。但是作為音樂教育這門強調體驗的學科來說,很多知識、技能和感受的獲得,必須要在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內才能得以實現,所以應該在尊重人、關心人的基礎上,努力構建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
(四)完善藝術實踐的建設
表演欲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個系統的過程,一次次表演成功的喜悅,無疑是表演欲望不斷強化的基礎。長期以來,藝術實踐的缺乏是高校聲樂教學中一個最大的短板,所以應該予以切實加強和完善,讓學生在一次次舞臺實踐中不斷收獲表演的經驗和愉悅。
首先,作為學校來說,要下大力氣完善相關實踐設施的建設,如音樂廳、音響設備等,通過專業的舞臺建設,激發起學生的歌唱欲望。同時,也可以以學校的名義,和當地的一些文藝單位簽訂長期的用人協議,不但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專業和更廣闊的舞臺,同時也滿足了這些單位的用人需要。
其次,作為教師來說,要盡可能多地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上臺表演的機會。在學校范圍內,可以和團委等負責各類活動舉辦的部門定期會談,制定演出計劃,讓聲樂專業的學生成為學校各類活動的主力軍。在教學范圍內,每一個教師都擔任多位學生的教學工作,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多種活動的舉辦,模擬出一個舞臺,讓學生得到充分鍛煉。如每周定期的公開匯報演唱、帶有競爭性質的擂臺賽等,教師作為評委,其他學生作為觀眾,并對每一個學生的舞臺表現進行細致點評,讓他們都能獲得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
最后,作為學生個人來說,也應該認識到藝術實踐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意義,積極主動地爭取表演機會。通過充分的藝術實踐,不但能夠讓個人的歌唱技巧得到充分鍛煉,更為重要的意義在于,讓學生經過了一個必備的從緊張到從容駕馭的舞臺表演過程,經過這個過程之后,面對觀眾的掌聲、教師的認可等,他們會由衷地感受到一種成功的喜悅,從而使表演欲望更加強烈。
綜上所述,因為歷史和文化的原因,使中國人形成了特有的含蓄和內斂,這和西方人所追求的個性、自由有著本質的差別。作為聲樂演唱來說,這是一個長處,也是一個短處。長處在于演唱一些西方曲目時,常常會因為這種民族氣質,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而短處在于,聲樂演唱畢竟是一個積極、互動的過程,需要演唱者具有熱情積極的一面。對此的解決辦法,就是有目的地加強對表現欲望的培養。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從環境方面、學生方面、教師方面和藝術實踐四個環節,對聲樂教學中學生表現欲望的培養進行了具體分析。這不僅是學生聲樂學習的需要,同樣也是中國聲樂演唱事業獲得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陳棟。聲樂教學中對沉重心理素質的調節與把握[J]。中國音樂學,1996(1)。
篇5
我們這個時代提倡全民創業、全民創新。全民創新要求人才具備可持續學習的習慣、意志和能力。現在的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創新能力將直接決定國家的發展程度,因此關注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意義深遠。學生的創新能力從何而來?從培養其可持續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中來。語文教學是其他學科教學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可持續學習習慣和能力,功在當下,利在未來。在閱讀教學中發展學生學習的可持續性,要讓學生去逐步感知廣闊的文學世界;在平時則必須注意滲透,讓學生廣泛涉獵文學作品,在接觸中產生自己的感悟。當學生接觸過相當數量的文學作品后,他們會初步意識到教材文本僅是文學世界的滄海一粟,教材文本以外的文學世界更為精彩。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也不能把精力全部放在教材文本上,而要同步重視課外閱讀,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提出要求。譬如讓學生按照詞牌名閱讀各類詞作,他們會發現相同詞牌的詞,因出自不同的作家,寫作背景不同,詞的意境就完全不一樣,學生也因此產生了更為濃厚的閱讀興趣。又如詞人因生活環境、年齡、經歷發生變化,不同時期所寫的詞也會有所差別。李清照前后期的詞作就變化明顯,她早期生活優裕、幸福,詞作多寫其悠閑生活,格調明快;后半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學生閱讀的視界越大,就越能感知文學世界的豐富,越能對學習產生持續的興趣,從而養成可持續學習的習慣。
二、讓學生擁有健康的人格必須擴展學生的閱讀視野
有人說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熱愛和未來。這充滿詩情畫意的話語對語文教學極具啟迪意義。兼具基礎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語文課程理應是“熱愛和未來”的典范,應當義不容辭地肩負起讓學生愛上學習、愛上生活的責任,讓他們成為擁有健康人格的大寫的“人”。該如何實現完善學生人格的目標,又如何通過一定的手段去造就身心健康的學生呢?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有充沛而博愛的感情,永遠為學生著想。筆者曾看到這樣一條新聞,一位高中語文老師曾把高中三年的課文花一年多時間教完,然后自編閱讀教材讓學生去閱讀。這樣的做法不但沒有影響學生的語文成績,該班的高考語文成績反而名列前茅。正是因為教師用心為學生著想,讓學生在廣泛閱讀的過程中形成了健康的文學欣賞觀念,進而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才使學生不但在課外閱讀中擴展了閱讀視野,而且能有真正屬于自己的感悟。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迸發激情,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為學生考慮,讓閱讀真正成為學生一生的財富,為完善學生的人格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筆者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非常注意在這方面改進自己的教學。譬如教學《木蘭詩》,筆者將重點放在讓學生體會花木蘭勇于承擔責任的態度上,而這種責任感又源于人們對和平的期望。戰爭是殘酷而慘烈的,《木蘭詩》沒有正面描寫戰爭,但卻從側面表現了木蘭征戰沙場的壯美。詩中壯美與柔美的高度統一,讓學生形象地理解了個人、家庭、國家三者之間息息相關的關系。之后再引導學生閱讀汶川地震中國家和民眾共同救援的故事,讓學生閱讀長篇通訊或報告文學作品,用實例和真情讓學生明白什么樣的人是完整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人。
三、總結
篇6
一、轉變傳統觀念,形成全新思維
傳統觀念認為,小學生閱讀水平只要達到識字詞、流暢讀完全文的要求即可。新課改的實施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標準,要求對語文閱讀的教學不但要掌握字詞,并且還能夠對語言進行運用,同時還要求在閱讀中興趣得到培養、性情得到陶冶、思維得到創新。這種新的標準不但是對學生的要求,同時也是對教師的要求。教師應當打破傳統觀念,明確認識新課改的要求標準,形成全新的思維。要轉變觀念,樹立全新教學思維,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實踐的探索中不斷的完善教學理念,改變陳規陋習,時刻以新標準提醒自己。閱讀教學是最能體現教師專業知識的環節,一方面,教師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是有效教學的重要基礎。比如,對文章背景知識、作者的相關故事、文章所含寓意等,如果能夠熟練的掌握,在教學過程中就能夠使學生對老師產生欽佩感,這有利于學生與老師產生共鳴,從而激起學生閱讀的欲望。
二、調動興趣 提高閱讀的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導師。提高小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習從被動型變成主動型,是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和追求的目標。小學生必須培養閱讀的興趣,有了興趣才有語文閱讀的動力,而有了動力才能真正的提高閱讀的能力。興趣的培養常常體現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表現為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因人而異的提問設置等等。萬事開頭難。對于閱讀教學工作亦是如此,小學生興趣愛好的可塑性強,所以,閱讀前的導入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在閱讀開始前,如果教師能夠增加些對課文背景或相關知識的趣味性講解,那么就能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充滿期待,在懷著興趣的情況下,閱讀的能力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相反,如果教師一上課就照本宣科,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自然閱讀水平不會有所提升。閱讀前的準備工作,體現為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對文章的背景等知識的滲透,比如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景入手,聯系課文的內容,引發對課文學習和積極性。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好奇心使學生對課文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成功閱讀教學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
三、積極引導學生培養閱讀的自主性
小學生的智力發展特點決定了其在學習過程中具有強烈的依賴性,尤其體現在閱讀的自信心。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不經意不恰當的批評,常常會挫傷學生的幼小的自尊心,從而產生對閱讀學習的反感和懼怕情緒,這種反面的情緒會在左右學生今后對課文學習的積極性。基于此,老師在課堂中,應當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多鼓勵,少批評。比如,學生課文讀的不夠流利,不應立即指責課前預習太差或記憶力太差,更不應對其閱讀能力進行負面評價。此時,應當從勇氣可嘉、發音標準等其他側面對學生加以褒獎,然后因勢利導,指出課文讀的不夠流利到底是基于生字詞還是其他原因。這樣,學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護,同時自信心受到鼓舞,才能樹立超閱讀的興趣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在閱讀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獨立意識,克服過分依賴心理。有些學生在學習中常常是老師講一句,學生記一句,老師講一段,學生記一段。學生在閱讀中,經常像猴子搬包谷,一路撿一路丟,所以,老師應特別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學習意識。比如,可以通過布置一些與課文有關的課前準備作業,如在學習《美麗的公雞》一課前,可以讓學生先自行收集公雞的特征和作用,這樣就能啟發學生對課文學習的好奇心,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
四、注重教授閱讀的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篇7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沒有足夠的耐力與定力,因此教師可通過音樂教育培養學生從對外在世界的好奇和探索轉而對自己內在感覺的探索上來。通過傾聽經典音樂,讓學生跟隨音樂的律動安靜下來,關注自己內心在音樂的節奏中的起伏變化,從而培養學生靜的功夫與定力。尤其在現代這個嘈雜與浮華的社會,充斥在人們耳邊的聲音太多太多,讓人漸漸在浮華社會中迷失自己,忘卻自己內心的聲音。世界上的聲音不計其數,而只有音樂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最動人的聲音。高雅的音樂是作曲家精神世界與高尚人格的體現,是作曲家豐富的感情體驗的記錄,通過傾聽高雅的音樂,用心感受音樂世界里的情感境界,能夠凈化現代人類浮躁的心靈,讓人在迷失于迷茫中獲得回歸,回歸自己內心最純真的境界與最初的聲音。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是這個世界最純潔、最可愛的天使,內心純凈,還較少受到社會的熏染,通過傾聽音樂,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欣賞能力能夠激發他們內心的靈性,呵護那一份純真;由于兒童的生活閱歷有限,因此感情不夠豐富,通過音樂的陶冶,能使他們獲得不同的感情體驗,在作曲家高尚的人格與感情境界的陶冶下獲得思想的熏陶也提高。
二、音樂能使人形成高尚的品格
著名的哲學家曾把音樂稱為“上帝的語言”,認為音樂能在無形中起到美育的作用;而我國古代社會也有以詩、樂治國、教化民眾的傳統;還有人說,音樂就像“上帝的手”,可以在你失落時,給予人希望,撫慰人的心靈;可以在你傷心時,或陪你一起哭泣,或為你帶來歡樂,讓你哭泣的心靈不再獨自顫抖;可以在你迷茫時為你打氣,或引領你找到回家的路。而這些都說明了音樂在本質上具有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從而使人形成高尚的品格特征。尤其是小學音樂教師,更要注重發揮音樂教育對小學生的德育的重要性,為小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小學教師應該明白真正的音樂教育不僅是要提高學生的音樂技巧與歌唱能力,還要讓學生懂得聆聽音樂的靈魂,學會鑒賞高雅音樂,抵制低俗音樂的不良影響,學會靠音樂的作用促進自己人格的健康、全面發展。如教師在教學《思鄉曲》時,可以結合歷史上愛國、愛家鄉的經典故事,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在教學《到敵人后方去》、《義勇軍進行曲》等歌曲時,可以結合英雄烈士的抗戰故事,激發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情感,教給學生責任意識,努力爭做國家的合格公民,立志努力學習將來為社會主義事業做貢獻。
三、音樂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展
篇8
聲樂教學課程當中的內容設置比較隨意,這種課程內容設置會嚴重影響到聲樂教學的整體效果。再就是聲樂教材非常單一,并沒有一個統一的聲樂教學教材,大多數教材都是教師自己收集來的資料。因此教材很大程度上都是教師的觀點,學生的接受程度被教師忽視了,教材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而且高校其余教學在心理方面的教材也是不充足的,我國的大部分高校長期的缺乏聲樂教學心理建設方面的教材,目前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的聲樂教師都是借用的專業藝術院校的聲樂教材,而且教材借用的情況非常復雜,最主要的是這些教材里面關于聲樂教學心理方面的內容也是非常少的,因此找尋適合高校聲樂教學心理方面的教材成為了目前教學的首要任務。在實踐過程當中還要一個問題就是整個師資隊伍的建設也存在問題,因為現階段有很多的高校還沒有開設關于聲樂心理方面的課程。那么聲樂教學心理方面的教師也是缺乏的,有的學校在新開設聲樂教學心理課程的時候也是沒有專業教師的,因此很多的聲樂教學心理課程都是有兼職教師教授的,這也就使得整個聲樂教學心理課程的質量普遍偏低。在聲樂教學心理課程實踐的過程當中并沒有很好地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審美能力。只是將聲樂教學心理課程作為一個小點穿插在了聲樂教學當中,只是單純地灌輸了音樂教育,并沒有將情感真實地傳遞個每一位學生。
二、高校聲樂心理課程的教學性質
現階段的專業音樂教育被分為了三類,一類是師范院校的音樂教育,一類是學院的音樂教育,還有一類是綜合性大學的音樂教育。通過對三種類型的比較我們可以知道,音樂教育的特點就是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教育,音樂院校的教育理念就是培養專門從事音樂的專業性人才,而師范院校的影月教育理念則是為了培養中小學的音樂教師而定的,綜合性大學的音樂教育則是面向非師范類的音樂專業學生,其實不管是哪種院校的音樂教育,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高校聲樂心理教學實施的意義
(一)能夠滿足大學生自身的需求
隨著人們對聲樂教育作用的不斷加深,學校的教育也從應試教育轉變為了素質教育,使得聲樂教育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勢頭,校園的藝術文化活動也隨之出現,比如說在校園中出現的校園歌手之類的聲樂比賽,這些比賽的出現讓大學生參與聲樂教育的積極性變強了,歌唱成為了高校學生音樂活動的主要形式,但是我們在實際的參與中發現,能夠真正參與聲樂教學的學生是很少的,基于此種情況,在高校中開設聲樂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一課程的開設可以讓大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自身內心的需求。
(二)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
大學生都是積極樂觀、激情四射的。他們對很多事物都是抱著好奇的心態,可以說這一階段正是培養學生審美觀最關鍵的階段,而聲樂藝術則是通過聆聽來實現學生的審美感知的,當人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會將自己精神融入其中,充分地感受音樂帶來的魅力,欣賞音樂是審美的前提,而欣賞音樂這一活動也正是人心里活動的一個體現,高校的聲樂心理教學正是從心理因素這一方面去引導大學生,從審美的角度來塑造不同的學生音樂性格,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對歌唱的審美能力,而且還能夠促進審美的外部感受。
(三)能夠提高大學生聲樂的學習能力和表演能力
歌唱的情感表現是聲樂學習的有效途徑,我們可以根據大學生學習前和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變化來及時有效地調整學習的方法和技巧,調動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與此同時,聲樂心理教學的應用對高校大學生的學習是有很深影響的,表演的過程需要聲音和表現能力的有效結合,也是一種內外部力量的結合,這個結合的過程其實就是聲樂心理教學的心理過程。
四、心理因素在聲樂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篇9
正確“打開喉嚨”的方式對于演唱發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世界著名男高音卡魯索就曾指出:“喉嚨是發出聲音時的必經之路,若是打開的不夠大而卻想獲得一個飽滿而圓潤的聲音幾乎是不可能的,同時,喉嚨還會氣息呼出和吸進的地方,若是喉嚨緊閉著,聲音便只能尋找其他通道,否則就只能悶在里面”。由此可見,“打開喉嚨”對于歌唱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最佳的聲音效果。誠然,“打開喉嚨”并非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演唱中“打開喉嚨”絕不是張大嘴巴這么簡單,這樣僅僅是外邊打開了,而里面卻仍舊處于閉合狀態。這樣發出的聲音將會是蒼白、發擠、干澀。尖亮的聲音效果。“打開喉嚨”不能通過強制性壓舌根的方式來完成,這樣將會把聲音堵在喉嚨當中。正確“打開喉嚨”的方式應該是使喉結穩定在喉位上,喉嚨部位具有一定張力的放松,促使聲音在緊拉的狀態下進行工作。
二、聲樂教學實踐中的想象法應用的意義
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都不是單獨存在的,相反它總是在多個方面和其它有關學科融匯在一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后為己所用,就像想象和聲樂的共融發展一樣,實際上也是心理學和聲樂藝術學科的良好結合,在有關學科中去體會自身沒有的方法,這樣將會從一個新的視角來解釋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并且在最終將其徹底解決,進入到新的高度。伴隨著新時代的發展,任何事情都處于相互滲透的狀態,聲樂教學亦是如此。聲樂教學是具有高度靈活性的學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決不能固守章程,而是要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去處理聲樂學習中的問題。所以說,將想象法應用于現代聲樂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想象本身便是一個極抽象的詞語,并沒有說明具體要將事物想象成什么樣子,也沒有絕對的說不能將事物想象成什么樣子,而是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經歷、經驗來發揮想象力,甚至可以是生活沒有的,只是自己在腦海中虛構出來的事物,只要能夠對學習產生促進作用,那么此種想象就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聲樂課堂上,教師要想提供給學生以想象空間,就不能束縛他們思想,將他們的思維限定到一定的范圍之內,而是要更多的鼓勵、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大膽想象、自由想象,充分發展學生對于創造事物的可能性,進一步拓展他們的視野,從而更好的將抽象化概念應用于聲樂教學中。
三、結語
篇10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能力 培養素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17
在語文考試中,閱讀的考查分值占總分值的比重較大,是考查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點,因此,任課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應當注重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和培養。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時需要結合學生的知識范圍、人生感悟等方面的內容,充分讓學生融入到文章的氛圍中。接下來,本文將針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展開討論。
一、將生活的場景融入到課堂中
初中學生正處于快速成長的階段,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隨著課程難度的不斷加深而不斷進步、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也隨著學生人生閱歷和經驗等方面的成長而不斷提高。在初中語文學習的階段,學生能夠接觸到的文章閱讀類型多為記敘文、散文、小說等內容。新課改后的語文閱讀考查內容更加注重學生對成長和人生的感悟,所以,任課教師的教學內容則在語文閱讀方面更加注重學生對文章現實意義的感悟。但現實情況往往不盡如人意,現在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們更加注重學生自身的物質需要,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需求,這就導致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實際的生活經驗,沒有對文章中所描述的生活情境產生共鳴,使文章閱讀的大意明顯偏離作者最初的意圖,從而導致學生的語文閱讀成績下降,閱讀能力較低。針對這種情況,任課教師可以將文章中所描述的現實情境進行還原,在課堂中為學生講解和展示生活中的真實情況,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中進行體驗,從而豐富人生的閱歷和體驗,幫助學生對成長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在進行情境還原時,任課教師可以采用很多方法,例如多媒體播放和情景劇展示這兩種方法。多媒體播放主要是對可以展示文章中現實情景的電視劇、電影、短視頻等內容進行篩選,選擇出最適合學生學習和了解的內容,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講解。這種方法的優點就是能夠通過視覺和聽覺形象生動的為學生進行情景還原,增加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從而增加學生的成長和人生感悟。而情景劇展示的方法則是通過劇本的編寫,讓學生自主參與演出,成為文章中描寫的主人公,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文章中的具體情節,從而產生更加深刻的感悟。這種方法的優點就是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的氛圍中,對文章中作者的感悟有更加深刻和直接的感受。
不論任課教師選擇哪一種方法,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方面,都需要考慮學生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和感悟。有一句名言說道:“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通過情景再現這種方法進行閱讀能力的提升,也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閱讀的魅力,從而產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為學生今后自主閱讀提升自身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多角度涉獵文章,增加學生的知識面
除了小說、記敘文、散文等內容,說明文、劇本、新聞等文章類型也是語文閱讀考查的重點內容。在語文閱讀能力考查的過程中,除了會涉及到學生對成長和人生的感悟,還會涉及到學生對不同事物的看法和了解。由此可見,學生知識面的范圍也關系到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因此任課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對學生知識面的擴展。
在增強初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方面,擴展學生知識面的最好方法就是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盡可能多的閱讀不同類型的文章,從而增強對大千世界的了解。任課教師可以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單獨安排一節課作為學生的閱讀課,為學生準備多種題材的文章進行閱讀,例如每天的新聞報紙、微博推送的優秀文章、新出版的刊物、著名作家的不同作品、科學產品的研究報告、旅行日記、著作的讀后感等,讓學生通過對不同類型的文章進行閱讀,增加對世界的了解,擴展閱讀的知識面,讓學生對不同的事物產生學習興趣,從而引導學生通過更多渠道進行閱讀,對這個世界有更深的了解。這樣學生才能在面對不同的文章時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對作者的內容有著自己的深刻體會,從而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在學生了解世界的同時,也能夠看到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從而取長補短,讓自己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不斷提高,為中華文化的傳播和民族傳統美德的培養貢獻力量。
三、為學生講解閱讀不同類型文章的方法
新課改要求下的教學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應試教育,而是本著讓學生全面發展的宗旨,讓學生能夠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無論是在考試中還是在日常的學習和閱讀中,針對不同的文章學生都需要掌握不同的閱讀方法,從而讓自己能夠迅速了解到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圖,從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悟這篇文章。接下來,筆者將針對兩種常見類型的文章的閱讀方法進行介紹。
首先,在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接觸到最多的文章類型就是記敘文,記敘文往往是針對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個特定的人或者事物進行描寫,讓每一個人都能夠通過這篇文章對作者所描述的內容有所了解。在閱讀這種類型的文章時,題目和開頭段是點明文章主旨的關鍵,可以幫助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把握了作者所寫內容的方向,再繼續進行閱讀能夠讓學生不會偏離作者寫作的真正意圖,從而正確把握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