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與健康范文
時間:2023-03-15 22:19: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飲食與健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發達,食品豐富的時代.超市里擺滿了琳瑯滿目的零食,商店里也擺滿了包裝精美的食品.紅橙黃綠青藍紫,樣樣齊全.但是,病毒,細菌也跟著來了.
特別是校門口,路旁到處都是小攤子.里面的東西看了就讓人惡心.什么威龍啊,辣條啊,依我看來,都是毒的不得了的毒藥!因為這些都是"三無"產品.可是,有些同學卻那么喜歡吃.怪不的,現在的孩子都那么體弱多病,沒以前小孩子那么強壯.
我記得以前報紙上曾經提到:有個小孩每天都吃校門口賣的垃圾食品.有一天中午,他突然感到肚子痛.于是,去醫院檢查,居然得了急性腸胃炎.
篇2
一、日常飲食重要分為蔬菜、水果、肉類
(一)蔬菜類
含有豐盛的維生素、礦物資等營養成份,有調解飲食、促進健康作用。例如:土豆又叫洋芋,含蛋白質、Vc、胡蘿卜素,含有較多鉀。鉀能增進膽固醇消除及降壓作用。土豆同時具有彌補健脾、消炎作用。
(二)水果類
含有大批水分、維生素等養分物質。有很多功效,例如西瓜有清熱、止渴、利尿功效;山楂能健胃、消食及破瘀血;獼猴桃含豐碩糖分類脂、Vc、Na、P等防止致癌物質發生,對肝炎、高血壓有食療作用。
(三)肉類
不但味美而且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功能。羊肉性味甘、熱,富含蛋白質、脂肪、VB1和VB2,以及Ca、P、Fe。有御冷保熱,健身壯體,增強抗病才能。帶魚的肉美而且魚磷含有較多卵磷脂可加強人的記憶力,同時富含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有美膚作用。
二、日常飲食中的誤區
盡管日常飲食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份,但假如食用不慎也會有損健康。例如:食鹽氯化鈉可以增強食物的美味,攝入過多了,會引起高血壓,心血管病。水對人體非常重要,為使體內水堅持平衡,必需從飲食中得到彌補。飲料、牛奶都含有大批水分,但飲進過多,特殊在出汗,失水過多時,輕易導致脫水。因此,喝白開水還是很主要的。飯后不宜喝茶:由于茶葉中的鞣酸可與食品蛋白質聯合,既妨害蛋白質接收,又易產生便秘。可樂雪碧不可當水喝:可樂喝多了會使體質變弱,皮膚發生變更。可樂是由許多化學物質萃取物合成,加上糖制成,不僅營養價值低,而且積有的化學物質對肝不好。
營養學是一門聯合實際的利用科學。合理的營養可以防治多種疾病。食物是營養素的“載體”,人體所須要的營養素必需通過食物獲得。營養學家主意用食物來滿足人體對營養的需求,倡導公道的膳食是營養之本。合理營養是健康長壽的保證。所謂公道營養就是使人體的營養生理需求與人體通過膳食攝進的各種營養物質之間堅持平衡。
1.粗糧、細糧要搭配:粗細糧合理搭配混雜食用可進步食物的風味,有助于各種營養成分的互補,還能進步食品的營養價值和應用水平。
2.副食品種類要多樣,葷素搭配:肉類、魚、奶、蛋等食品富含優質蛋白質,各種新穎蔬菜和水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兩者搭配能烹調制成品種繁多,味美口香的菜肴,不僅富于養分,又能增強食欲,有利于消化接收。
3.主副食搭配:主食是指含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糧作物食品。主食可以供給重要的熱能及蛋白質,副食可以彌補優質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等。
4.干稀飲食搭配:主食應依據具體情形采取干稀搭配,這樣,一能增添飽感,二能有助于消化。
我們都知道,現在世界上號稱最先進的國度是美國,但是他們的乳癌、直腸癌以及肺癌的罹患率,都名列世界的前三名。他們有百份之五十以上的人,是逝世于心臟病、高血壓、或血管方面的疾病,反觀那些貧窮落后的國度,他們得這些疾病的非常低;這個事實已經吸引了很多的科學家開始投入這方面的研討。愈來愈多的證據已經顯示,這些所謂‘先進國家’的飲食習慣,基本就是一項重大的過錯。世上有關于這方面最完全的研究,是美國康乃爾大學的肯博教授在中國大陸所做的研討。經過多年的追蹤研究成果發明,這一些吃低脂食物,也就是吃米飯跟菜類的中國人,他們得到乳癌的機率非常小,而直腸癌、肺癌或是骨質疏松癥的罹患率更低;相形之下,那些吃大批的高脂食物,也就是愛吃肉的美國人、英國人、瑞典人及芬蘭人,他們得到這種疾病的人,實在是高得驚人。眾所周知,高脂肪飲食會進步人們患心臟病、癌癥、糖尿病和肥胖癥的幾率,因此人們在飲食上得到的忠告一直是少食脂肪,有的人甚至完整謝絕脂肪。因此,良好的飲食習慣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影響,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保證健康的主要辦法。(l)公道分配三餐一日三餐的食量分配要適應生理狀態和工作需要。盡力做到低鹽少脂。(2)葷、素搭配恰當葷食中蛋白質、鈣、磷及脂溶性維生素優于素食;而素食中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和纖維素又優于葷食。所以,葷食與素食恰當搭配,取長補短,才有利于健康。(3)不挑食和偏食人體所須要的營養物質是由各種食物供應的,沒有任何一種自然食品能包括人體所需要的全體營養物質。單吃一種食物;不管吃的數目多大,營養如何豐碩,也不能保持人體的健康。因此,在飲食中,不可長期挑食或偏食。(4)不暴飲暴食,暴飲暴食不僅能損壞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效,引起急性胃腸炎、急性胃擴大和急性胰腺炎,而且由于隔肌上升,影響心臟運動,還可誘發心臟病等,假如挽救不及時,會產生性命危險。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大吃大喝。
篇3
關鍵詞:飲食;營養;健康;概況;對策
在漢字里,“營”是謀求的意思,“養”是養身或養生的意思。兩個字組成一個詞,應當是“謀求養生”的意思。我國營養學家周啟源教授對“營養”一詞作了定義:生物或使生物從外界吸取適量有益的物質以謀求養生,這種行為或作用稱為營養。而這里的有益物質主要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無機鹽、維生素和水六大類,通常稱為六大營養素。中職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生和大學生,中職生除理論學習外,還有生產實習任務,故他們的活動量較大,加之正處于生長發育的中后期,是一生當中各種營養素需要量最大的時期。但是中職生對于食物分類及營養素的來源了解很少,更不懂如何平衡營養,在營養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到中職生的學習和成長。
一、“健康”的現代科學定義
“健康”的現代科學定義是身體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動態平衡,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營養與健康的關系甚為密切,合理的營養可以增進健康,而營養失調則會引起疾病,由營養不足所引起的疾病統稱為營養缺乏病,比如缺乏維生素A可引起眼干燥癥、夜盲癥,缺乏維生素B會引起神經炎、腳氣病等。由營養過剩或失去平衡所引起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癥、高血壓、糖尿病等。中職生也不例外,由某些營養物質攝入不足引起的疾病,和營養過剩或不平衡引起的肥胖癥比較普遍。因此,使中職生能夠合理營養、促進健康尤為重要。
二、中職生營養與健康狀況存在的問題
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會長杜玉俠指出,我國學生營養與健康狀況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一是缺乏營養知識,飲食習慣不科學。二是飲食結構不合理。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攝入比高,鈣、鐵、鋅和維生素A等微量營養素缺乏普遍存在。三是體力活動不足,不吃早餐,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對健康影響日益突出。中職生在這幾方面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1.缺乏營養知識
在我們的飲食中首先要求含有人體所必需的一切營養素,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六大營養素,其次食物還必須要有利于消化、吸收、利用,還要新鮮無污染,制作加工合理,能夠增進食欲并實現多樣化。此外,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推薦,各餐的熱量比要恰當,早餐30%,午餐40%,晚餐30%。據了解,在中職生中普遍缺乏營養知識,由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導致的健康問題比較突出,不同專業的學生表現得也不一樣,食品、烹飪等專業的學生營養知識優于其他專業。總的來看,女生要優于男生。
2.飲食結構不合理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16~19歲青少年每天營養素的平均供給量:熱能3000千卡、蛋白質90克、鈣1000毫克、鐵15毫克、維生素A 2200毫克、胡蘿卜素4毫克、維生素B 11.8毫克、維生素B 21.5毫克、維生素C 90毫克、尼克酸18毫克。男女生略有差別,男生比女生指標略高。
中職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代謝旺盛,活潑好動,學習、實習任務繁重,這一時期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一系列變化。而營養素的供給量必須與這一變化過程相適應。這個時期的男孩子,由于肌肉和骨骼生長的需要,每天蛋白質供應量應不少于55克,礦物質中的鐵與鈣以及B族維生素需要量大。而女孩子由于月經來潮致使鐵大量丟失,若得不到及時補充,將會引起缺鐵性貧血。
中職生每日應吃大米或白面550克、豆制品400克、肉類100克、各種蔬菜500克、食用油25克。此外,有條件的學生每天應吃2個雞蛋,500克牛奶或酸奶和100克水果。另外還應該經常吃一些水產品和動物內臟。
據調查,目前中職生的飲食以米面為主,其次為蔬菜、肉類、豆類及制品。水果、魚類、乳類、蛋類等的攝入量均未達到要求,飲食構成不夠合理。
3.飲食習慣不科學
中職生大多為學校住宿生,遠離父母和家庭,日常飲食由自己掌握,很多學生的生活習慣極不科學,主要表現在:(1)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或從不吃早餐,三餐分配不合理,各餐熱量分配不均衡。(2)許多學生沉迷網吧,常在校外包夜上網,使身體素質急劇下降,上課時精神不集中,不專心聽講,常常饑一頓飽一頓,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飲食習慣的不科學。(3)挑食、偏食、吃零食現象嚴重。女生中蛋白質攝取量偏低,尤其是動物性蛋白質食用量低,糖攝入量普遍超標。(4)吸煙、飲酒的學生逐漸增多,甚至一些女生也沾染了這些惡習。他們仗著年輕,忽視身體健康,大量的抽煙喝酒損害了肺臟、肝臟和生殖功能,還妨礙了各種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
三、提高中職生飲食質量的措施
1.加強營養衛生知識的教育
應該把食堂管理也納入到學生管理中來。食堂應配備具有一定營養知識的廚師,并加大對炊事人員食品營養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飲食營養水平,以保證學生的飲食健康。同時可以考慮對學生增加飲食營養方面的講座,或直接在體育課中加入營養與健康的知識,并在體育課考試中占一定比例。通過這些措施,可以使學生獲得飲食營養與健康方面的知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減少各種營養性疾病的發生。
2.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一日三餐應定時定量,早餐吃飽,中餐吃好,晚餐吃少,三餐熱量分配要科學合理。但是,中職生中有相當多的同學不吃早餐,或對早餐重視不夠,在食物選擇上比較隨意。因此,學校應大力推廣營養早餐,要根據學生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科學合理搭配,使學生吃到熱量和各種營養素都達標的早餐。還要加強健康教育,幫助學生糾正因偏食、挑食造成的營養不足。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吸煙、飲酒、沉迷網吧等不良生活方式對身體健康造成的危害,使他們自覺調整生活方式,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3.完善飲食結構
人體對營養素的需求是全面的、均衡的,沒有一種天然食物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因此,要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就應當廣泛食用多種食物。中職生活動量大,對能量的需求量也大,谷類食物基本能滿足,因青少年生長發育的需要,應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現在中職生飲食結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水產品、奶類及水果蔬菜等攝入量較少。建議應適當增加豆及豆制品、乳及乳制品、動物肝臟、動物全血、禽蛋、深色蔬菜及海產品的供應,以豐富食物品種,均衡營養、促進健康。
4.社會共同關注,努力維護學校的飲食環境
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學校周邊出現了許多網吧、飯店、快餐店,還有街邊商販、燒烤攤,這些路邊攤出售的食品,多為自己加工制作,食品原料質量沒有保障,使用的用具多為不合格產品,從業人員大多沒有健康證明。部分學生長期食用這些不衛生食品,以及快餐店里營養價值極低的快餐,導致學生身體健康和體質急速下滑。有關管理部門應當盡早整治學校周邊的不衛生攤販,定期檢查飯店、快餐店等餐飲機構的衛生條件,切實維護好學校周邊的飲食環境,保障學生的飲食安全。
中職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他們的身體發育旺盛,心理變化復雜,正是人生中風華正茂的好時光,腦力和體力活動量大,消耗的能量多。因此,科學的營養和合理的膳食是保證他們健康成長和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基礎。擁有了健康的身體,無論對社會、家庭,還是自己本身都具有積極的意義,是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最大本錢。
參考文獻:
[1]李殿鑫.飲食營養與健康[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9).
[2]陸建邦,孫喜斌,單新國.飲食營養與健康[M].鄭州大學出版社,2008(4).
[3]趙法.今日營養與健康[M].金盾出版社,1985(6).
[4]王大江.對大學生飲食習慣與身體健康的思考.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3).
篇4
【關鍵詞】合理營養;營養素;必需氨基酸;平衡膳食
【中圖分類號】R151.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10)12-0074-2
我國1997年頒布了《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00年公布了首部《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目前正在醞釀出臺我國首部《國民營養條例》。提高人們的飲食健康意識,促進人們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身體素質是目前亟待解決問題。
一、中國營養政策
《2001-2010年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提出到2010年,人均每日攝入能量9414kJ(來自植物性與動物性能量各占75%與25%)、蛋白質80g(其中35%來自動物性食物)、脂肪80g。
二、關于營養學的基礎知識
(一)營養
營養是指人體消化吸收、利用食物營養物質的過程,也是人類通過攝取食物以滿足機體生理需要的生物學過程,通俗地說就是解決人類“吃什么”、“吃多少”、“如何吃”、“吃后如何”的問題。
(二)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指由于一種或一種以上營養素的缺乏或過剩所造成的機體健康異常或疾病狀況。
(三)合理營養
合理營養是指通過合理的膳食和科學的烹調加工,能向機體提供足夠數量的熱能和各種營養素并保持各營養素之間的數量平衡,以滿足人體的正常生理需要,保持人體健康。
(四)營養素
食物中可被人體消化吸收,對人體有利的化學物質。共6大類,40多種。
第1大類,9種必需氨基酸。人體蛋白質由20余種氨基酸組成,其中9種是人體不能合成但又是維持機體氮平衡所必需的,必須由食物供給,稱為必需氨基酸。包括亮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色氨酸、蘇氨酸、組氨酸。
第2大類,2種必需脂肪酸。在不飽和脂肪酸中有幾種多不飽和脂肪酸在人體內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提供,這幾種多不飽和脂肪酸稱為必需脂肪酸,目前確認的是:亞油酸和亞麻酸。
第3大類,14種維生素。根據溶解性維生素可分為兩大類,在營養素缺乏中以維生素缺乏最為多見。脂溶性維生素:A、D、E、K,溶于脂肪及有機溶劑,在食物中常與脂類共存,攝入過多可引起中毒。水溶性維生素:B1、B2、B6、B12、VC、葉酸、煙酸、泛酸、膽堿、生物素,溶于水,體內不能儲存,從尿中排出。
第4大類,7種常量元素,體內含量>0.01%,需要100mg/d,包括:鈣、磷、鉀、鈉、鎂、氯、硫。8種微量元素,僅含微量或超微量,包括:鐵、鋅、碘、硒、銅、鉻、鉬、鈷。
第5大類,糖: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乳糖、淀粉、糖原、糊精、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果膠樹膠和海藻膠。
第6大類:水。
三、營養食譜的制定
(一)營養食譜的主要內容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主要內容包括食物要多樣、饑飽要適當、油脂要適量、粗細要搭配、食油要限量、甜食要少吃、飲酒要節制、三餐要合理。
(二)不同人群營養配餐能量需要量的計算步驟
第一,根據成人的身高,計算其標準體重。公式為: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
第二,根據成人的體質(BMI),判斷其屬于正常、肥胖,還是消瘦。公式為:體質指數(kg/m2)=實際體重(kg)/身高的平方(m2)。
中國人的體質指數在18.5-23為正常,大于23屬超重,25-30屬肥胖,大于30屬極度肥胖。
第三,了解平臺職工體力活動及胖瘦情況,根據成人日能量供給量表,確定能量供給量。公式為:全日能量供給量kcal=標準體重kg×單位標準體重能量需要量。
(三)主食品種和數量的確定原則
主食要注意大米與面粉、細糧與粗雜糧、谷物與薯類的搭配。
平臺重體力活動者鉆工需要的平均能量供應量為3 200 kcal,按糧食供能量的55%-65%計算。則糧食提供的能量為1760-2080 kcal(碳水化合物的產能系數為4kcal/g),即需糧食440g-520g。確定每日每人平均糧食用量后,應在三餐中合理分配,并與三餐的能量分配基本保持一致。
(四)副食搭配要科學合理
首先,每份菜應兼有動物性食物與蔬菜,由葷菜和素菜兩部分配成。動物性食物不僅限于肉類、禽類、蛋類,還應盡可能采用魚、蝦、貝及海帶、紫菜等海產品。新鮮蔬菜應首選綠葉蔬菜,豆莢菜、根莖菜、瓜果菜等都應根據不同的上市季節搭配選用。豆類品種多,應盡量做到每天有一餐以上和兩種以上的豆制品。菌類與藻類具有其他食物難得的營養功能,也應注意選用。其次,要根據不同的食物性質(營養、口味、軟硬、外形)確定搭配形式與制作方法。熱菜與涼菜,熟食與生食,葷與素,干與稀,菜與湯,爆炒與紅燜,干炸與清蒸等,都要合理搭配,以適應不同性質的食物、飯菜之間和幾種菜之間的品種與口味的調劑。
蔬菜的進食量應達到500g以上,其中有400g以上為綠葉蔬菜,綠葉蔬菜占2/3,紅黃色蔬菜占1/3。從營養平衡考慮,每日膳食中動物性食物量應達到100g以上,最好為150g左右。
(五)應注意控制食油、食糖和食鹽的攝入量
為了保證每日膳食能攝入足夠的不飽和脂肪酸,烹調使用的植物油每日20g左右,最少應不低于15-20g,最高不宜超過40-50g。
膳食中甜食不宜多,菜肴也不宜用過多食糖調味。每日用糖量,包括糕點、牛奶、豆漿、烹調及零食糖果在內,以50g為限。
烹調用食鹽量每日應限制在6g以內,而通常往往超過10g。
三、營養餐的制作
第一,核實,檢查烹調原料。
第二,運用合理的烹飪方法。
第三,定性,定量,標準化烹飪。
四、食物與營養發展
第一,平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食物多樣化、優質化需求明顯增加,對食物安全衛生要求不斷提高。綜合營養平衡、酸堿平衡與性味調和的理論,根據調制飯菜口味的需要,平臺每日膳食中選用的食物品種達到5大類、18種以上。其中包括3種以上的糧食類食物(大米、白面、玉米面、雜糧、薯類、小米),3種以上的動物性食物(包括肉、禽、蛋、魚、乳類),6種以上的蔬菜(包括根、莖、葉、花、果等)和藻類,2種大豆及其制品,2種食用植物油脂。我們平臺每日每餐必須選用足夠品種的食物,以滿足營養上的需要。
第二,引導平臺食物結構向營養、衛生、科學、合理方向發展。對平臺已經出現的肥胖和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脂肪肝、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加以指導和宣傳,讓平臺職工知道多數人的肥胖主要是攝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肥胖會促使血壓升高;易患心血管疾病;加重糖尿病的發展;與腫瘤的發生也有密切相關;易患脂肪肝和膽石病;改變正常的內分泌與代謝;過度的肥胖還會影響肺部呼吸。
總之,應通過對平臺職工飲食營養與健康的宣傳和指導,促進平臺職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職工的身體素質。
篇5
摘要:本文以增強我國人民體質健康為研究目的,分析我國人口健康情況現狀,提出了合理飲茶與健康飲食相結合的構想,并提出以健康為導向的茶與飲食結合構想的具體實施措施。通過培養人民健康的飲茶與飲食習慣,提升國民身體素質,促進社會煥發新的生機。
關鍵詞:健康為導向;茶;飲食
茶作為與可可、咖啡齊名的世界三大無醇飲料之一,在我國已經有千年的發展史,我國璀璨的茶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6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后流入日本,日本茶道傳承了中國古典茶文化的精髓而享譽海外,形成東方飲茶習俗的代表,歐美國家則將本土文化融入到飲茶之中,形成獨具特色的英式下午茶。茶作為一種飲品深受人們的喜愛,不僅是因為其香醇的口感,更重要的是茶葉中的多種成分有助于人們身體健康,抑制人體血糖等指標升高。因此,在以健康為導向倡導人民健康飲食的同時,結合合理飲茶,對保持人民身體健康,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1我國人口體質健康情況現狀
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社會發展、人口素質、衛生保健水平等重要指標往往從國家民眾的健康情況中反映出來。國家人民良好的健康狀況既是國家強盛的重要體現,也是經濟不斷發展的重要目標。以歐美為首的眾多發達國家在很早就開始關注國民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制定符合當前時期的社會發展政策,通過多種體手段引導國民合理膳食,以改善國民營養和健康狀況,保證了國家經濟、政治平穩快速的發展。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和農村居民的飲食與健康情況均得到了明顯改善。因營養不足和營養不良而患病的人口數量不斷下降,在取得如此可喜成績的同時,我國人民也面臨著營養過剩、營養失衡的雙重挑戰。根據中國人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城市居民日常飲食的營養結構十分不合理。谷類粗糧類食物消費偏低,而肉類及油脂消費普遍偏高,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快速迅速。報告數據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患高血壓;糖尿病;超重;肥胖;血脂異常等疾病的比率分別為:18.8%;2.6%;22.8%;7.1%;18.6%。總體上城市患病率高于農村,但部分地區城鄉差距并不明顯。值得注意的是,患病人口已逐年偏向年輕化發展。
2茶與飲食結合的必要性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飲食首要考慮到的是口味與口感,極少數人會考慮營養因素,這就造成諸多問題:如①人們飲食結構不合理,過多的攝入能量、高脂肪食品、高鹽飲食而導致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和肥胖;②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不科學的用餐時間,過量飲酒而導致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的患病幾率攀升;營養素攝入不均衡,脂肪攝入量多而體力活動少等突出問題。此外,年輕人為應對過快的生活節奏,常選擇零食替代主食,導致蔬菜、水果和粗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攝入不足,長此以往,身體代謝紊亂,代謝物不能盡快排出而反復吸收容易導致便秘,以至肥胖等。因飲食而引起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正趨向于年輕化發展。經過國內外的科學家研究發現,茶葉中的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等是抑制血糖升高的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可以保護胰島β細胞、提高胰島素活性、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腸道內相關酶類活性,抑制葡萄糖運轉載體活性,以及下調控制葡萄糖異生作用基因的表達;茶多糖主要通過抑制腸道蔗糖酶和麥芽糖酶的活性,使進入機體內的碳水化合物減少,起到降血糖作用;茶色素可以通過降低血漿粘度和纖維蛋白原,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等途徑來降低血糖、血脂含量。因此,宣傳人民健康飲食的同時,倡導人民合理飲茶,是促進人民身體健康,降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病率的有效途徑。
3以健康為導向的茶與飲食結合路徑探究
3.1建立健全健康的飲食計劃
社會在制定健康的飲食計劃時,應從三個維度出發,如健康的飲食標準,健康的食品供應體系以及健康食品的營養成分標志。旨在向人民提供提高更健康更豐富的飲食選擇,倡導人民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這其中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可以發揮自身權利,設計倡導方案:①幫助人民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按時服用早餐,減少每天攝鹽量,堅持吃果蔬等。②對食品進行嚴格篩選,打上健康標志,幫助國民做出更好的購買選擇。③推廣健康的中式烹飪方法,無論是餐廳還是家庭廚房,在每日的食物中適當減少鹽﹑糖的用量。
3.2加大茶葉產品的宣傳力度
目前我國茶葉企業還存在,經營方式老化,科技含量低,工業化程度低,跨區推廣難度高,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創新性不足等諸多問題。因此,要想將優質、健康的茶葉產品送進千家萬戶中,一方面,茶葉企業需挺好優質產業產量,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茶葉口感及品質,讓消費者品嘗到健康的茶葉產品。一方面,茶葉生產地區應大力發展有機茶,綠色茶等符合國內國際衛生標準的健康茶葉培育,提高茶葉產量。一方面,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茶葉企業應注重茶葉產品的深加工,將茶葉產品進行延伸,增加附加值,如氨基酸、茶黃素、茶油等茶葉提取物。另一方面,注重茶葉產品的包裝宣傳,針對不同消費群體,制定不同的營銷策略,打造工薪階層都能消費得起的茶葉大品牌。
3.3培養人民健康飲茶的思想觀念
飲茶不光是一種感官享受,更是在飲茶中解讀中華民族流傳千百年的茶文化。近年來,茶文化事業的發展被納入到培養人民健康飲茶的大范疇,比如特色茶館、特色茶園農家樂、茶樹盆景等,都得到重視開發,并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所接受,成為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科學水平不斷提高,人口素質不斷增強。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而健康的身體歸根結底是要以健康的飲食為基礎。茶葉作為一種健康的飲品,其豐富的營養元素不斷被科學家發現。培養人民合理膳食、健康飲茶,對提升國民身體素質,促進社會健康蓬勃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推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劉馨秋,朱世桂,王思明.茶的起源及飲茶習俗的全球化[J].農業考古,2015,(05):16-21.
[2]韓馳.飲茶對癌癥、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預防作用[J].中國茶葉加工,2015,(05):73-77.
[3]栗志文,王媛媛,王根輩,陳艷芳,李長文,馬曉慧.普洱茶提取物與綠茶提取物降糖功效的研究[J].茶葉科學,2014,(05):428-434.
[4]高燕,李適,劉仲華,施玲.以需求為導向的茶產業結構調整研究[J].茶葉,2013,(03):149-152.
[5]王元鳳.綠茶的神奇功效及飲茶誤區[J].決策與信息,2012,(06):75-77.
[6]杜彥霞,趙明,馮易,王欲曉,施榕.茶油結合飲食運動干預對糖調節受損者血清脂肪酸含量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09,(21):1939-1941.
[8]毛偉峰,宋雁,韓馳,等.綠茶及其有效成分對腎性高血壓大鼠左室肥厚抑制作用的研究[J].衛生研究,2008,37(1):43-46.
篇6
關鍵詞:孕婦;孕期飲食營養;健康保健
【中圖分類號】R1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6-0486-01
眾所周知,孕婦的營養不僅會對自身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會關系到胎兒今后的生長和發育,健康、合理的飲食和健康保健是確保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然而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部分孕婦都能做到合理的飲食。接下來,筆者將結合我院曾接收的120例孕婦的具體情況做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選取我院曾接收的120例孕婦,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0人。其中對照組孕婦的年齡在21歲到39歲之間,45例患者為初產產婦,15例為經產產婦。在觀察組中孕婦年齡在22歲到40歲之間,初產婦為46例,經產婦為14例。對所有孕婦進行檢查后,均未發現任何肝、心、肺和腎等疾病,此外,也無一例孕婦發生產前并發癥。
1.2 方法:首先,對所有孕婦均采用24小時膳食回顧調查法,并對孕婦在調查前所攝取的所有食物的種類和數量等進行詳細的記錄。
其次,還應對孕婦的飲食做相關的指導。很多孕婦都會有惡心、嘔吐等早孕反應,這時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少食多餐也是非常必要的。此外,由于最初子宮脹大,非常容易出現便秘的現象,因此,孕婦還應多使用一些纖維含量較高的蔬菜。孕期的最后三個月是胎兒發育最快的時期,同時這也是孕婦營養的關鍵時期,合理、均衡和充足的飲食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對孕婦做一些心理輔導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孕婦的情緒長期低落,就會嚴重影響內分泌功能,進而對胎兒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對孕婦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輔導是非常關鍵的,同時也是胎兒發育健康的重要保障。
2 結果
通過對這兩組孕婦進行追蹤調查,發現觀察組孕婦無論是在心理素質、健康情況、飲食情況,還是在胎兒健康方面都明顯的優于對照組,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3 討論
妊娠期孕婦會隨著妊娠時間的變化而發生一系列連續的身體變化,對營養物的需求也在明顯的提高。如果孕婦在孕期營養不足,就很難滿足自身和胎兒的生理需要,甚至就會引發嚴重的并發癥,危及胎兒的健康和發育。由此可見,孕婦孕期合理的膳食和健康的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3.1 能量: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的能量達到RNI的80%即可以滿足機體的需求,但是對于孕婦而言,隨著胎兒的不斷生長和發育,所需要的能量也會逐漸的增加。通過本次的調查顯示,大部分孕婦早期能量嚴重缺乏,這主要是由于早孕期間出現的惡心、嘔吐等妊娠反應有關。如果孕婦能量不足將會對其他營養的攝入造成嚴重的影響,如蛋白質的吸收和利用等,同時也會給孕婦和胎兒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
3.2 合理的膳食結構:孕婦在孕期除了要補充足夠的能量外,還應合理的對膳食結構進行安排。在本次調查中很多孕婦的脂肪攝入比較高,而蛋白質的攝入只能滿足基本的需要,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過低。導致這種現象與孕婦的膳食結構不夠合理、科學有直接的聯系,目前大多數人在飲食習慣上普遍存在多吃菜,少吃飯的誤區,這就使孕婦不能充分的補充所需的營養,從而造成了某些營養缺乏。
3.3 維生素:對于孕婦而言對維生素的需求量相對較多,大多數孕婦的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的攝入量明顯不足。由于維生素B2是構成體內多種氧化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維持生長的必須元素,該種維生素的缺乏往往會導致生長的停滯,長期下去還會造成孕婦的缺鐵性貧血。由此可見,孕婦的維生素合理攝入也是至關重要的。而動物肝臟、雞蛋和奶類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所以孕婦應多食用這類含維生素較多的食物。
3.4 礦物質:礦物質是人機體內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如鈣、鐵、鋅等。如果礦物質攝入不足就很容易危及胎兒的生長和發育。尤其是鈣,它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一種礦物質,主要集中在骨骼中。如果孕婦的鈣攝入不足,不僅會引發孕婦的高血壓和骨質疏松等疾病,同時對胎兒骨骼的發育也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除此之外,孕婦還應增加體育鍛煉,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從而提高自身和胎兒的抵抗能力。
4 小結
總而言之,孕婦孕期的飲食營養和健康保健是影響孕婦身體狀況,以及胎兒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對孕婦以及家屬的營養飲食和健康保健的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促進健康飲食理念的形成,從而減少妊娠期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大學生健康狀況飲食習慣
中圖分類號:TS97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在“首屆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論壇”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楊貴仁表示,從1985年開始,中國進行了四次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調查顯示,最近二十年,中國青少年的體質在持續下降。太原理工大學體育學院的郭兆霞老師以此調查資料為依據,與1985年、1991年、1995年、2000年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從1985年到2005年,山西省大學生身體形態發育漸好,而身體機能卻有所下降,大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總體呈下降趨勢,具體表現在耐力差、速度差、身體脆弱。是什么原因導致青少年身體素質下降?青少年身體素質下降與飲食習慣是否有關?為了弄清這些問題,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社會工作專業我們組5人于2011年5-6月對山西大學在校本科生進行了調查。
1、樣本與資料
1.1樣本設計
由于我們調查的范圍較小,僅在山西大學內部,所以調查樣本的抽取不是很復雜。我們小組5人平均每人分發40份問卷,提前商量好分發給不同學院,盡量讓男女比例保持在1:1,文科和理科比例為1:1,同時要兼顧藝術生,體育特長生,使得調查問卷更具代表性。
1.2變量測量
本研究中將大學生飲食現狀界定為飲食的環境,飲食習慣,飲食結構,對飲食知識的關注及普及等主客觀因素。調查中,將飲食現狀操作化為以下幾個變量:(1)在哪里、是否吃早飯(2)一日三餐是否定時定量,有無挑食、吃夜宵、吃零食等不良的飲食習慣(3)各餐中是否包含應有的營養食物,食物搭配,三餐比例是否合理 (4)對一些健康飲食的知識是否了解,對自己的飲食現狀有何認識。
1.3資料收集與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93份。有效回收率為96.5%。樣本基本構成情況:男性占48.7%,女性占51.3%;按年級分類:大一占85.5%,大二占15.5%
2、結果與分析
2.1對于早餐的態度
因為早餐在營養學上對人一天的活動有很大的影響,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特別設置了關于早餐的進食情況的題目,希望引起大家對早餐的重視。
圖1早餐進食情況調查
不吃早餐的原因(選擇每天都吃早飯的同學跳過此題)
0每天都吃早餐1早上有課,時間緊迫2認為沒有必要3早上睡覺 4減肥 5習慣不吃
圖2不吃早餐原因
通過調查,盡管每天都吃早餐的人數最多,但偶爾不吃早餐的人數緊追不下,經常不吃和從來不吃早餐的也占有部分比例。從圖2可以看出,早上有課時間緊迫和早上睡覺是早上不吃飯的主要原因。
2.2吃飯的環境、地點
學生的飲食環境作為飲食健康的外在條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選擇在哪里進餐對學生的健康具有較大影響。飲食餐點是否健康衛生關系到大學生的切身利益。通過調查數據進行統計計算,學校食堂和路邊臨時攤點的早餐最受歡迎。學校食堂的早餐相對健康,但路邊臨時攤點的狀況卻不容樂觀。調查數據顯示:有32.1%的學生會經常吃路邊攤,不難想象這對他們的身體狀況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2.3每餐的結構是否合理
飲食的結構是否合理,關系到吃下去的食物能否被良好的消化,營養能否被吸收,影響著進食的質量。我抽取了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以點帶面,反映大學生的飲食結構是否合理。
(1)、每天吃飯的食物是怎樣?
1肉多菜少2菜多肉少 3菜肉均勻4都是素菜 5全是肉菜
圖3 食物的肉菜比例
(2)、就餐時,哪一餐吃得最豐富?
1早餐 2中餐 3晚餐 4都差不多 5沒比較過
圖4三餐中哪餐最豐富
從圖3可以看出,能做到菜肉均勻的只有32.64%,高達將近50%菜多肉少,營養難以跟上。從圖4可以知道,本應吃的最簡單的晚餐有13.47%的人吃得最為豐盛,還有15.54%的同學三餐吃的同樣豐盛。
2.4飲食習慣是否合理
飲食習慣可以說對飲食現狀具有最為關鍵的影響。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塑造一個健康硬朗的身體,而一個糟糕的飲食習慣卻可以毀掉一個人的身體。同樣,我選取了幾個有代表性的問題考察同學們的飲食習慣是否健康合理。
一日三餐是否定時定量;是否有吃宵夜的習慣;否會因為心情而影響食欲;除一日三餐外,是否有大量吃零食的習慣等,通過調查得出有31.1%的人能做到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高達22.8%的人每天三餐既不定時也不定量。有65.8%的人偶爾吃宵夜;有27.5%的同學經常會因心情影響食欲,有99.5%人會因心情影響食欲;
有74.1%的同學有偶爾大量吃零食的習慣
2.5對飲食知識的了解和關注程度
對健康飲食的關注與了解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同學們對自己健康情況的重視程度:就餐時是否邊喝水喝飲料;對飲食習慣的態度等。從科學上講,邊喝水喝飲料邊吃飯對人身體是有極大的傷害的,設置該問題是為了了解同學們對將健康飲食方面的關注度和了解度。通過調查得出:只有24.35%的同學從不在進餐時喝水或飲料;只有33.16%的同學會很關注自己的飲食習慣;有21.76%的同學會選擇在身體出現不良反應時才對飲食習慣進行關注。
3.小結與討論
通過對193名在校大學本科生調查資料的統計分析,本文從對早飯的重視程度及營養含量、吃飯的地點環境、每餐結構是否合理,飲食習慣,飲食狀況關注度等方面,對大學生飲食現狀進行了了解。研究結果表明:
3.1 在對于早餐的態度上,有30%左右的同學偶爾不吃早餐,早餐沒有引起同學們足夠的重視。在不吃早餐的原因當中,早上有課、時間緊迫及早上睡覺成為最重要的兩個原因。
3.2在吃飯的環境、地點的選擇上,除了食堂外,路邊臨時攤點攤點最受歡迎,與食堂分庭抗禮。有32.1%的同學抵御不了路邊攤的誘惑,經常去吃路邊攤
3.3在三餐的結構上,能做到菜肉均勻的同學只有32.64%,高達將近50%的同學進食菜多肉少,營養難以跟上。在三餐的豐富程度上,有13.47%的人在本應吃的最簡單的晚餐吃得最為豐盛,還有15.54%的同學三餐吃的同樣豐盛。
3.4在飲食習慣上,只有31.1%的同學能做到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高達22.8%的同學。每天三餐既不定時也不定量,其余的要么是定時不定量,要么是定量不定時。有72%的人偶爾或經常吃宵夜,有99.5%人會因心情影響食欲,還有74.1%的同學有偶爾大量吃零食的習慣。
5.在對飲食知識的了解和關注程度程度上,有33.16%的同學會很關注自己的飲食習慣,有21.76%的同學會選擇在身體出現不良反應時才對飲食習慣進行關注,甚至有5.18%的同學從不關注自己的飲食習慣。
4.建議
研究的結果也給我們帶來一些新的啟示,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
首先,對于早餐問題,同學們必須保持足夠的重視。年輕人不吃早餐可能引起身體慢性透支。醫生提醒,長期不吃早餐,會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進而引起慢性臟器功能失調。雖然人體具有很強的代償能力,或者說有很好的儲備功能,但這種代償能力畢竟是有限的,長期不吃早餐會消耗掉這些“潛能”,這對年輕人的身體是一種嚴重的慢蝕。而等到了老年,比如60歲以后,身體的代償能力被耗盡,身體上的不適就會以各種慢性病、老年病的形式全部暴發出來,而且無法靠身體的“潛能”彌補或代償,中風也就“找上門”了。
其次,對于路邊臨時攤點,同學們應該保持清醒的認識。或許有很多人都知道地溝油,也有一部分人了解路邊臨時攤點的各家飯店都有使用地溝油的嫌疑,但是因為長久以來也沒有發生過重大食品安全問題,所以讓我們便把它漸漸淡化了,但同學們確實應該注意它的衛生狀況,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少吃路邊攤。
篇8
文/水淼
這個諺語說的是每天要定時排便,排出體內的垃圾、毒素,人才能健康長壽。從中醫觀點看,體內毒素不能及時排出,與一些疾病的發生確有一定關系。便秘與衰老密切相關,長期反復便秘有損于健康,可招致疾病和衰老。
人的衰老與“自身中毒”有關,大腸中腐敗食物和細菌產生的毒素,如果不能及時排出,被肌體吸收后可使人慢性中毒,內臟功能也會因毒素作用而發生障礙。長期、反復的便秘,使腸內腐敗食物和細菌不能及時排出,增加自身中毒的機會,加速衰老的進程。
便秘可引起多方面的癥狀,大量毒性物質吸收入血導致自身中毒,可出現精神淡漠、頭暈、惡心、嘔吐、食欲減退、乏力、煩躁癥狀。由于糞便硬結,排便時可引起肛裂及痔瘡,導致出血。特別是那些老年高血壓病人,有的因大便干燥,排便過于用力,還可能誘發腦溢血、心肌梗死。相傳彭祖以辟谷的方法來養生,活了八百多歲。這當然是個傳說,但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定時排出體內垃圾,保持腸道的清潔,這樣就可能避免一些疾病的產生。
大便是人體中可以看得見的垃圾。漢代醫學家張仲景將長時間留在人體內的大便稱為“宿食”,并指出其引起的許多并發癥。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糞便長時間積存腸中會產生亞硝基化合物、甲基吲哚、苯并芘等毒物,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長期便秘的人,由于腸內糞便發酵后易產生有害氣體,促使靜脈回流受阻,便會出現食欲減退、舌苔厚膩、口苦口臭、惡心腹脹、頭暈乏力、煩躁易怒、失眠等癥狀。長期便秘,不僅可引起或加重痔瘡、肛裂、脫肛等疾患,還可誘發高血壓、心肌梗死、腦中風和腸癌等病癥。
何為“便秘”?中醫說,排便只要不爽,就謂之為“秘”。西醫也說,不管大便是干還是稀,只要超過48小時不排,就算便秘。
目前由于生活學習和工作壓力較多,患便秘者已有日趨增多之勢。防治便秘,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思想重視。每天不管多忙,大便是大事,要養成定時如廁的習慣。
注重飲水。每日飲水不得少于8杯(約1500毫升),夏季酌增。
選擇飲食。除了食用高纖維食物,如菠菜、芹菜、蒿菜以外,還應多食富含膠質纖維性質的食物,如西紅柿、南瓜、胡蘿卜、紅薯、芋頭、木耳、銀耳、香蕉、木瓜等。
增強運動。特別應選擇收腹、彎腰、下蹲站立等促進腸蠕動的動作。
按摩。飯后2小時后,或睡前、晨起前,以雙手交疊在一起,以手心用力向肚臍部位壓下,向左、右方向各旋轉揉按30~50次。注意手心位置應固定,不要隨意移動。
值得一提的是,在便秘期間,切忌擅自亂用瀉藥。若上述防治方法不能緩解,即需引起重視,及時去醫院診治。
飲食與成語――生米煮成熟飯
“生米煮成熟飯”是一個常用的比喻,指已經做了的事情無法改變,含有無可奈何的意思。清代李漁的《憐香伴》中就使用了這一成語:“我的女兒被他騙上手了,圣旨又是我自己請下來了,生米煮成熟飯,還拗得到那里去?”
篇9
(一)國內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可見飲食的安全對人體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食品安全問題像一個難纏的毒瘤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三聚氰胺事件的震驚、瘦肉精事件的蔓延、染色饅頭的喧囂、塑化劑事件的紛紛揚揚、地溝油的長久不衰,讓中國人對食品“無從下口”。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中,人們對食物的選擇成為一件舉足輕重的大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成為保有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中職生飲食習慣調查分析
為了解中職生的飲食習慣的現狀,特別對在我校中職生的飲食習慣進行了問卷調查。事后對調查的結果進行了統計,發現主要存在以下不良飲食習慣:
1.偏食。接受調查的學生中有68%的比例有偏食的行為,在選擇食物時65%的學生注重食物的口感,只有14%的同學會考慮營養的因素。
2.挑食唯“色”。調查中發現62%的同學在挑選食物會被食物的顏色所影響。學生喜歡顏色鮮艷的食品,有些廠家為了降低成本,會使用非食用色素,長期下去會給肝帶來“一種不能承受的重”。
3.光顧小攤,不重衛生。調查中發現,48%的同學把油炸燒烤類選為零食,96%的同學會光顧街邊的各類小攤等。小攤往往處于馬路邊,灰塵、廢氣縈繞,食品很容易會被污染,加上為了降低成本,很多攤主會用價廉、不安全的原料,如地溝油,變質的肉等。
4.飲料當水喝。在平時的飲料攝入調查中,18%選碳酸飲料,54%選果汁飲料,42%選奶茶,很少人提出以水做飲料。
5.零食當道,不重正餐。調查中有8%的學生經常用方便食品來代替正餐,84%偶爾為之,只有4%的同學表示正餐無誤。結果顯示,同學們的飲食中確實存在著不少的不良習慣,已經或深或淺的影響到了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認知。
二、實踐措施
在化學教學中,筆者通過知識融入、實踐分析、時事解讀,并結合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理論,以中職化學教材和學生實際生活為依據,選擇適合養成學生良好飲食習慣的內容,將健康飲食教育融于中職化學教學。
(一)融食品化學于課堂中,明食物作用
在化學課堂上,可以根據課本的內容因勢利導的介紹化學物質在食物中的存在和這些物質在人體中的作用。可以說每個章節都有很多知識點可以和生活中的食物相聯系,常見的有氯化鈉、鋁、鎂、鐵、糖、脂類、蛋白質、添加劑等,現例舉如下:在無機化學的內容中有氯化鈉的介紹,作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調味料,學生非常熟悉,但是又并不深入。除了常規知識外,我還添加了氯化鈉對人體的反作用:食鹽過多會引起高血壓、水腫、感冒、危害心臟、導致胃癌,從而勸說學生少攝入含食鹽過多的食物:如泡面,蜜餞,腌制的食品,如醬、醬菜、咸肉等,同時要求把知識傳達到家庭,促進知識的傳播。在有機化合物的學習中有糖類,在學習了糖類的結構,性質等內容的同時,筆者還強調了糖類對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癥:糖類是人體熱能最主要的來源,主要是由米飯、面條等含有淀粉的食品供給的,另外食物纖維是一種不能被人體消化的糖類,雖不能被吸收,但能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而在學生當中為數不少的同學都很少吃飯吃菜,經常吃泡面餅干或其他的零食,故主食吃得很少,長期下來獲得的熱量過高營養卻很低很容易造成便秘,形成的肥胖身材、心臟病、糖尿病以及某些種類的癌癥。總之,在化學課堂上,抓住可以利用的機會進行滲透,讓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分析食物的營養成分,挑選食物時以營養為主要依據,能夠選擇相對健康的飲食。
(二)揭不當烹調危害于課后,擇健康方式
在眾多的烹調方法中,其中油炸、燒烤、麻辣燙是三種價格便宜、美味,學生比較喜愛又能承受,但是卻隱藏著巨大的危害的烹調方式。課后,我組織學生從食堂借來工具,組織了油炸、燒烤、麻辣燙的活動,在過程中講述危害。
1.油炸食品香、脆,但是往往存在很多問題:①小攤會采用劣質的原材料:像加很多香精,粉的快要變質的肉類或已經變質的肉類,以便取得更大的利潤,也為了用低廉的價格吸引顧客,但是對健康危害很大。②使用地溝油。即使是使用合格食用油,經高溫反復加熱,致癌物和有害物質的含量驟增。如炸薯條中含有高濃度的丙烯酰胺,是一種致癌物質。③高溫油炸使食物中的維生素喪失、蛋白質破壞,并產生了高脂成分,可高脂不利于消化,不僅影響腸胃,而且導致肥胖。
2.燒烤也是極其具有危害的方式:首先燒烤過程會使蛋白質變性,氨基酸破壞,維生素流失。其次小攤可能會用低劣而含有毒害物質的原材料。再次,食品尤其是肉類食品在燒烤前的腌制會引起亞硝酸鹽的產生,而在燒烤過程中則會產生苯并芘這種強致癌物,常食用會在體內蓄積,能誘發胃癌,腸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的發生。
3.麻辣燙:熱氣騰騰的麻辣燙是很多人在冬天的最愛,當然也包括很多的學生。但是存在很多不安全隱患如甲醛處理過的水產品、動物血等,其次麻辣燙鍋底往往反復使用,其中積累了很多有害物質,比如亞硝酸鹽。再次為了加重口味,往往加入過量的鹽、味精、辛辣調料等,這易引起高血壓、心臟病、腎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等各種慢性疾病。在活動中,學生了解了這三種烹調方式的危害。表示以后會少吃,即使吃也要在正規的商家,不去小攤小販處。
(三)納媒體食品知識于環境中,與時代接軌
我平時會注意收集食品化學方面的知識。如果來自網絡我會制成課件的形式展示給同學看,一則增加了學生的知識,二則也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如學習糖類時,了解到常見的單糖是果糖,是蜂蜜的主要成分,引入新聞“女子買蜂蜜竟撞到蜂農勾兌添加劑可致老年癡呆”教育學生要買質量有保障的東西,不可貪圖便宜,買到有害的物質。諸如此類,在課堂上見縫插針,既不會占用很多課堂知識,也宣傳了很多的化學食品知識,學到了很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除了課堂展示之外,我也積極動員學生在課后從報紙,雜志,網絡等各種媒體上了解食品的相關性信息,經過選擇之后,由專人制成班報貼在班級墻面上進行宣傳。一個人的精力時間是很有限的,用這種合作的方式,可以讓同學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多的資源,同時也是緊張學習的緩和劑,可以說一舉多得。
(四)做食品實驗于家庭中,提學習興趣
篇10
我等“文化”不夠,所以只能從醫學的觀點來討論一下飲酒與健康的關系。
飲酒與健康,是一個復雜的話題,首先,酒是一種包含多種成分的液體,各種酒類,除了酒精即乙醇是必有的成分(用甲醇勾兌的假酒例外)以外,所含有的各種成分并不相同。而各種成分對人體的健康影響也各不相同。人也復雜,一是各人對酒的耐量不同,二是酒中某物或對某一器官有利時又對另一器官有害。所以即使從醫學的角度來說,似乎也難有絕對的結論,不過,雖說如此,但基本的觀點還是有的。
飲酒傷身
先說肯定的事:飲酒傷肝。酒精被吸收后,乙醇在肝臟中“乙醇脫氫酶”的作用下,演變為乙醛,乙醛再在另一種叫做“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演變為乙酸,再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經呼吸和排尿排出體外。需要注意的是,這代謝過程的中間產物乙醛,恰恰是一種肝毒性物質,能損害肝細胞,導致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乃至肝癌。當然,乙醛脫氫酶能轉化乙醛,消除其對肝臟的毒性作用,但人體的乙醛脫氫酶能力有限,飲酒量稍大即應接不暇。更何況據研究,東亞地區的人,如我國人,此酶活性(即能力)不強,稍一飲酒便面紅耳赤,即乙醛濃度已在血中升高之像。無怪乎隨著我國酒業的興旺,治療酒精性肝病的醫業也發達了起來。
再說也是肯定的事:飲酒傷胃。高濃度的酒,直接刺激胃黏膜,使之充血、水腫,實際上是引起了急性化學性胃炎,可能導致胃出血。低度酒大量豪飲,也會導致急性胃擴張,引起嘔吐,劇烈的也可引起胃出血,甚至食管下端黏膜撕裂出血。飲酒傷腦。飲酒稍多,人即興奮了起來,但仔細觀察,卻是語無倫次、有失常態。其實,非是興奮,而是高級神經活動受到抑制的結果。即或稍后清醒過來,也大多頭腦脹痛,即是腦組織水腫尚未完全消退之故。不但酒醉傷腦,近有報導,有人追蹤調查經常飲酒者,每次飲酒之量雖不致醉,但每日飲酒或經常飲酒,年老之后,老年癡呆、帕金森綜合征(一種能引起不自主抖動的病征)等的發病率皆明顯高于不飲酒或不經常飲酒者。
飲酒與癌癥的關系也引人注目。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上海腫瘤研究所的流行病學專家即發現,患肝炎后繼續飲酒者,肝癌發生率高,因此認為酒精為促癌物質。但近年的醫學研究報告則指出酒精為肝癌的“獨立致病因素”。“獨立”致病因素,即:即使沒生過肝炎,單是喝酒也會喝出肝癌來,也就是說酒精不僅是促癌物質,其本身即有致癌作用。也不僅是肝癌,在食管癌、胰腺癌的研究中都發現,嗜酒者此類癌癥的發生率皆高于不飲酒或很少飲酒者。而在乳腺癌的研究中甚至發現;少量飲酒,注意,不是大量,也會使婦女的乳腺癌發生率增加。
酒精不僅傷肝、損腦、害胃,酒精對心臟也同樣是有害的。酒精可引起心律,即心臟跳動的規律失常。酒精還能損害心肌,導致擴張性心肌病。
飲酒健身?
但是就在對心臟的問題上,“挺酒派”打開了缺口。因為酒不等于酒精,用來作為飲料的酒不是化學實驗室里的酒精。酒里還有別的成分,這些成分里就有對心臟有益的。說得最多的便是紅葡萄酒里所含的多酚類物質中的原花青素,甚至直指為白藜蘆醇。此物主要含在葡萄皮與葡萄籽中,而紅葡萄酒系連皮帶籽一起釀造的,故含此物。上世紀90年代初,有人研究發現白藜蘆醇在人體內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即俗稱“好膽固醇”的那種膽固醇。這種膽固醇個兒小,能自由進出動脈粥樣硬化的部位,甚至能將動脈粥樣硬化部位的脂質“帶出來”,而減輕動脈粥樣硬化,也即俗說“軟化血管”的作用。甚至還有人提出一個“法蘭西悖論”的說法,謂是法國人所食奶酪之類甚多,脂肪飲食絕不少于美國,但冠心病卻較少。即因法國人多飲葡萄酒之故云云。
不過“反酒派”則指出:由于紅葡萄酒中白藜蘆醇含量有限,欲達此療效,必需大量飲用,如是則肝臟必遭酒精損害。說到此處,必定會想到能否從葡萄皮、葡萄籽中直接提取白黎蘆醇,多多地加入葡萄酒中,或是干脆做成丸藥吞了下去?美國一家著名藥廠曾以為是蘊藏著的商機,斥巨資研究多年,惜乎至今仍無收獲。當然除白藜蘆醇外,在紅葡萄酒中提到的另一化合物名皮黃酮,與白藜蘆醇同屬于原花青素一類,它們都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理論上可以延緩衰老;有一定的抗凝作用,可能有減少血栓形成的作用;甚至還有研究提到紅葡萄酒有提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而有預防糖尿病的作用。不過,也有醫學研究指出:抗血小板作用過度,會增加腦溢血的風險;而將在小鼠身上研究預防糖尿病的作用推算到人,則每人每天約需喝下一公斤紅葡萄酒,事實上并不可為。
不過一些“挺酒派”也常引用一些流行病學資料,表明適量飲酒者其心臟病、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發生率與病死率較低,不但低于飲酒過量者,也低于完全不飲酒者。而且這一現象似乎與酒的品種無關。所以“少量飲酒有益健康”之說,如今十分盛行。考其依據,大多緣于此類調查結果,尚無深入可靠的理論研究作為基礎。當然,亦有反酒人士指出,如今多數“少量飲酒”者,大多有稍好的經濟條件、一定的知識水準,也多數是較多健康意識者。他們的飲食結構或較合理,或許也較注意運動,一旦生病,醫療條件或許也好些。冠心病的發生率與死亡率較低,也未必是“少量飲酒”的結果。
不過適量飲酒能使人心情愉悅,也是好事。所謂健康也應包括精神健康,心情愉悅亦應為個中之意。其實世上之事,好壞、利弊,也常在于一個“量”字。“少量飲酒”的這個量如何判定,眾說不一。有人曾匯總分析逾百份研究資料,將能最大獲益而危害最小之量訂為:成年男性每人每日攝入酒精之量應不超過24克、女性應不超過12克。此外,還有兩條附加說明:一是不提倡以飲酒之法來“保護”心臟,因需考慮酒精對其他器官的不利影響;二是女性、尤其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最好不飲酒,因研究資料顯示,即使少量飲酒也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