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掩耳盜鈴范文

時間:2023-04-11 13:11: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成語故事掩耳盜鈴,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成語故事掩耳盜鈴

篇1

1、掩耳盜鈴講的故事是: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里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后再分別搬回家。

2、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于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鐘嗎?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么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鐘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3、現用來形容: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會聽不見,比喻自欺欺人。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寓言故事是按照本相也許假造的故事向人們講述一個道理,給人以啟迪。并且大部門寓言,是為了講述一個道理而假造的,并沒有的確的按照。

在收編成語故事的工夫,有工夫人們也會把寓言收編出來,并且歷史自身就帶有很多值得人們思慮的道理,學會有關于馬的成語故事。以是,很多成語都能帶給人一些道理。

說白了,成語固有符合寓言故事的分類首要是在講述故事的宗旨上有不同,成語故事的宗旨是補充成語沒有完全表達的形式,使成語更容易剖釋,寓言故事的宗旨就是講述道理,兩者不抵觸,成語故事視頻下載。只是分類不同。很多成語故事自身就是一個寓言故事,但不能以是就說成語故事就是寓言故事。

比方一個班,有人嗜好音樂,有人嗜好行動,寓言故事和成語故事有什么區別。有人即嗜好音樂又嗜好行動,那么嗜好音樂的人就是成語故事,嗜好行動的人就是寓言。

所謂寓言即有所托付的話;用假托的故事或天然物的擬人手法來闡發某個道理或指導的文學作品,常帶有取笑或勸戒的本質。

所謂成語是言語中經過恒久應用、鍛煉而變成的穩定短語。它是比詞大而語法功效又相當于詞的言語單位。成語大多由四字組成,你看有關于馬的成語故事。它經常用精練的言語展現出富厚的形式。

特征:我不知道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①機關的絕對定型性。②意義的全體性。③時間和空間的慣用性。④變成的歷史性。事實上

有關于馬的成語故事,寓言故事和成語故事有什么區別

。寓言故事和成語故事有什么區別。⑤形式和形式的民族性。

源泉:①歷史故事。②寓言故事。你知道成語故事。③神話或其他傳說。④古典文學作品。

篇3

一、以內容豐富的成語故事激發幼兒口語表達的愿望

處于幼兒期的孩子都特別愛聽故事,且大班的孩子們已經對成語故事產生了興趣,開始喜歡聽成語故事了,而許多成語都來自于一些寓言故事、神話傳說、歷史傳奇,這些故事不僅情節生動而且寓意深刻。選擇生動有趣、貼近幼兒生活的成語故事,借助生動形象的教具、結合聲情并茂的講述、豐富的肢體語言能激發幼兒學習成語故事的興趣,從而聚精會神地去傾聽,使他們的形象思維與創造性聯想得到充分的調動。如:“井底之蛙、狐假虎威、對牛彈琴、驚弓之鳥”等與動物相關的成語故事內容;如:“掩耳盜鈴、自相矛盾、刻舟求劍”等有名的歷史成語故事以及一些易于理解接受的、和實際生活接近的成語進行教學。在這過程中,孩子們興趣濃厚,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見,成語故事不僅可以擴充幼兒的知識,豐富幼兒語言的內容,更能激發幼兒口語表達的興趣。

二、以形式多樣的活動促進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

1、教師可以采用音樂表演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學習成語故事“狐假虎威",這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成語故事,為了激發幼兒傾聽故事的興趣,更好地敘述故事內容,一開始以音樂導入,吸引了幼兒,以“聽音樂來講這個故事”,把音樂和故事有機結合起來,幼兒聽得特別認真,當聽到第二段時,小朋友的表情發生了變化,有害怕的,緊張的,還有身體抱成一團的……到了第三段幼兒的表情又恢復了剛才的平靜,欣賞完配樂故事后教師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當教師提出問題“你喜歡故事中的老虎和狐貍嗎,為什么?”時,幼兒發言特別踴躍,有人說:“我喜歡狐貍,它很狡猾但是也很聰明……”還有人說:“我不喜歡老虎,因為它太笨了……”接著,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感受著狐貍和老虎之間的對話和較量,孩子們都能積極投入,在聯想故事中的相關情節中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 第二遍讓幼兒分段欣賞,讓幼兒通過看圖譜一邊欣賞音樂一邊模仿狐貍和老虎的動物形象,通過表演來感知兩個動物的個性特點,幼兒分組模仿老虎翻越高山、走過小橋、跨過小溝等動作。讓幼兒的參與興趣為百分百,從而也讓幼兒在說說玩玩中提升口語表達能力。第三部分讓幼兒分角色進行表演,請幼兒扮演狐貍、老虎、等其它動物,幼兒興趣異常濃厚,在音樂游戲中自由表演,大膽表述。

2、教師可以采用游戲形式引導幼兒在充分理解成語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完整的敘述故事內容,正確的理解故事含義,積極的表達個人想法。如學習成語"盲人摸象"。先進行游戲:我請幾名幼兒上來扮演盲人,然后再拿出一個他們不熟悉的物體,請他們摸一摸。在幼兒摸的時候,我讓他們摸的部位是不同的,結果他們在說摸到什么的時候,他們說出的內容是不一樣的。于是我就提問幼兒:"為什么他們說出的答案是不一樣的?他們說的對不對?為什么?"通過這樣的導入,對幼兒的印象特別的深刻,而且活動中,幼兒們活動的氛圍特別的濃厚。于是我再讓幼兒們通過看看、聽聽、說說成語故事內容,在理解成語故事的意義基礎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讓幼兒明白觀察事物、看問題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的道理。

3、為避免在成語教學的過程出現枯燥無味的現象,教師還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視頻進行教育活動,讓幼兒通過這些視頻有個直觀、生動的畫面。在這些生動有趣、色彩艷麗的動畫中輕松地理解成語所蘊涵的意義,由此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會積極表達自己的困惑和想法,老師也能事半功倍。如學習成語故事"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幼兒對螳螂和蟬是什么很好奇,教師先播放這個成語故事的視頻,讓幼兒對螳螂、蟬和黃雀都有了直觀正確的認識。接著老師進行更深層次的講解,使幼兒感知動物的食物鏈現象,同時了解生態平衡的淺顯道理,使幼兒明白食物鏈的概念以及動植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最后運用談話的形式讓幼兒說說大自然中的動植物哪些是朋友,哪些是天敵的關系,讓孩子在看中學、學中說、說中議的教法,最大限度的去發揮孩子的主體性,讓大班幼兒在理解故事意義的基礎上學會小組交流,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參與探討。

此外,成語故事的學習還可以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對孩子來說,生活是最好的學習契機,在一日活動中隨機滲透學習成語,對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有較好的效果。

篇4

1.看動畫學成語

動畫視頻聲音畫并茂,能為幼兒創設引人入勝的情境,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寓成語教學于情趣之中,激發幼兒學成語的興趣。如教成語“守株待兔”時,我播放成語動畫,動畫中那懶惰的農夫形象及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他們看得十分專注,看后不但理解了成語的意思,知道了這個成語的典故,而且對守株待兔這個成語是過目不忘了。瞧,第二天,還有小朋友對老師提出了請求:“老師,我們還想看《守株待兔》。”

2.聽故事學成語

不少成語都包含著一個妙趣橫生的故事,如自作聰明的“畫蛇添足”,不知變通、不肯努力的“守株待兔”,見識短淺的“井底之蛙”,自己欺騙自己的“掩耳盜鈴”等等。我們為這些成語故事設計相關的教學流程,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孩子們在生動的形象、曲折的情節、優美的語言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自然悟出其中的道理。為了增強幼兒聽故事學成語的情趣,我們還輔之以音樂表演等游戲形式,既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又降低了理解的難度,使聽故事學成語成為孩子們生活中的一大樂事。

有些成語如“水滴石穿”“雨后春筍”等,我們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孩子們獲得身臨其境般的具體感受;又如“義正詞嚴”“威武不屈”“大義凜然”等成語,則在欣賞有關革命志士戰斗場景錄像的基礎上,讓孩子說。如此教學,教師輕松自如,幼兒感覺淺顯易懂,有事半功倍之效。

3.看圖畫配成語

中國語言文化一直追求“詩、音、畫”一體的藝術境界,很多成語就是這樣“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讀著文字就會在腦海里浮現出生動的畫面。如“眉開眼笑”“愁眉苦臉”“橫眉豎眼”等。由此,我們設計了畫圖猜成語的活動,用簡筆畫的方式,讓孩子和老師一起邊畫邊說,或者邊說邊畫:眉眼彎彎,嘴角上揚,很高興的樣子,是“眉開眼笑”;眉毛緊皺,嘴角下彎,一副愁苦相,是“愁眉苦臉”;眉毛豎起來,眼睛瞪起來,是“橫眉豎眼”。這樣一組圖畫,情趣橫生,孩子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在比較中學會了這組成語。

4.看表演猜成語

有的成語故事情節豐富,于是在課堂上我就請愛好表演的幼兒將故事表演出來,請大家猜成語、說意思。如教“狐假虎威”這一成語,我讓兩名幼兒進行了表演。只見一幼兒彎著腰走路,說話尖聲尖氣,另一幼兒昂首挺胸,大搖大擺。下面的孩子很快就猜出他們演的是狐貍和老虎。接著“狐貍”帶“老虎”來到了森林,小動物們都嚇跑了,當“老虎”恭恭敬敬地拜“狐貍”為大王時,下面笑聲、掌聲不斷,大家也都猜出了他們表演的是“狐假虎威”;又如教成語“畫蛇添足”,我先讓一個小朋友上臺來畫一條蛇,之后再請他在蛇的身體兩邊添畫四條腿。下面的小朋友看了都叫了起來。錯了,蛇是沒有腳的。這時我就出示成語“畫蛇添足”并告訴這個成語所代表的寓意。幼兒在直觀中很快就理解了這個成語。

5.大自然中找成語

一年四季我們都可以帶孩子到戶外感覺季節的變化。并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感受學習成語。如在“陽春三月”帶著幼兒外出踏青,引導他們觀察身邊的大自然,感受陽光的溫暖、彌漫的花香、婀娜的柳枝、飛舞的蝴蝶,從而告訴他們這樣的天氣就是“春光明媚”。暖洋洋的陽光下,花朵競相開放就是“春暖花開”,整個公園處處都是春天的景色、處處充滿春天的氣息就可以說是“春色滿園”“春意盎然”。“夏日炎炎”“驕陽似火”,這時讓幼兒拿著冰棍兒,體驗著片刻的涼爽,他們自然要“望穿秋水”了。

6.隨時隨地說成語

成語教學可以是隨時隨地的。隨機教育使得成語出現在具體的、生活化的語境中,使幼兒更容易理解其含義,并為幼兒正確運用成語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如某某小朋友在做練習時非常認真,這時教師可以表揚那位小朋友是專心致志、一心一意的寫字,榜樣的行為可以令幼兒輕松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體育運動之后幼兒滿身是汗,這時教師可以說:“你真是汗流浹背呀!”于是幼兒很自然地學到了汗流浹背這個成語。今天天氣非常好,老師可以說:“今天陽光明媚,我們到戶外去散步吧。”讓幼兒知道陽光明媚就是天氣非常好的意思。生活中這樣的機會還有很多,只要教師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和成語教育意識,都可以發現和利用好這樣的機會,我們就通過在日常生活中開展隨機的成語教學,大大提高了幼兒的成語詞匯量。

除此之外,我們還設計了成語接龍、成語搶答等游戲,讓孩子們在區域活動時間,邊玩邊積累成語。有一些由數字構成的成語,如“一嗚驚人”“二話不說”“三令五申”“四面楚歌”“五湖四海”“六月飛雪”“七嘴八舌”“八仙過海”“九牛二虎”“十全十美”……孩子們拿著卡片找一找說一說,別有一番趣味。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相關的游戲規則,自由輕松地體會著玩游戲學成語的快樂。

篇5

【關鍵詞】《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學生;教師

一、教材簡析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組第一課《文言文兩則》中的第二則。《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雙方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被兩個小孩笑話。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二、學習目標

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三、重點難點

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

讓學生參考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確地斷詞斷句,把句子讀通順,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

四、設計理念

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特點,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基礎,而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以及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是文言文學習遇到的困難,因此,筆者充分發揮教師的“導”和學生主體性的“學”,在情境創設、資料搜集、資源整合及學法指導上力求凸顯新課標新理念新精神,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成目標。

五、學習流程

(一)課前預習

1、判斷正誤,對的打“√”,錯的打“×”。

(1)太陽在早晨離人近。( )

(2)太陽在中午離人近。( )

(3)太陽在早晨和中午離人一樣近。( )

2、上網或查閱資料,了解上述有關科學知識,并初步了解孔子的生平。

3、利用網絡搜索文言文《兩小兒辯日》的朗讀資料,練習朗讀;并借助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二)課堂學習

1、誦讀課文,理解內容。

第一,學生根據注釋,讀通課文。

第二,教師范讀并指導,學生誦讀課文,理解故事內容。

學法指導:讀――看――解――誦――背――寫。讀,指讀句子;看,是看注釋;解,是理解句子意思;誦,是在理解現代文意思的基礎上,來誦讀文言文;背,是在誦讀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文言文;寫,通過學生當堂默寫,或者認真抄寫以增強記憶效果。

第三,用自己的話講故事:兩小兒辯日

進入角色,領悟道理。

第一,“古代的孔子”

指名學生介紹孔子的生平,并分角色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孔子、兩小兒上場表演劇情。

第二,“生活中的兩小兒”

飾演兩小兒的兩名學生進行對話、表演。(分角色朗讀課文第2至5自然段)

第三,“現代的孔子”

分角色讀并演故事的結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教師點撥:古代科技落后,孔子無言以對自然可以理解;然而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解開這道難題易如反掌,那么,誰來以“現代孔子”的身份給這兩小兒滿意答復呢?

第四,還原自我。

《兩小兒辯日》講述了孔子遇見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認為____________,一個認為____________。為此,雙方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故事體現了兩個小孩____________和孔子____________的態度。

背誦課文,培養興趣。

第一,熟讀,背誦。

教師組織學生可按原文順序,即事情發展順序指導熟讀背誦;可通過抓關鍵詞句,如“之”等引導背誦;可通過領會現代文的意思來背記文言文;也可按照辯論賽雙方展開辯論指導背誦等等。

第二,自讀,背誦。

教師推薦學生嘗試自讀成語故事,如《鄭人買履》、《揠苗助長》、《掩耳盜鈴》等,并嘗試用上述方法背誦。

(三)課外延伸

篇6

關鍵詞: 小學語文 經典作品 寓言教學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了許多寓言故事,這對于弘揚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底蘊,宣揚傳統的儒家思想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對這樣的舉措我們當然表示支持。再加上寓言故事以小見大、諷喻性較強的特點,對于培養小學生的想象能力、發散思維,提高其語文素養更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一味地把思路與體悟在授課過程中強行灌注給學生,應該在課堂上注意給予學生自主發言的機會,提高他們自主思考的能力,為培養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人才作出貢獻。

一、品味語言,感知形象

寓言的語言與其他文學樣式有明顯的區別,寓言的語言具有獨特的魅力,通常具有簡潔性和概括性。寓言的表現手法也具有多樣性,或是比喻,或是象征,或是擬人,形象地告訴人們深刻的哲理。寓言作家總是借助比喻,運用諷刺、夸張的手法,塑造生動的寓言角色,如狡猾的狐貍、井底的青蛙、掩耳盜鈴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發人深省的角色,作家對這些角色不做形象的描繪,主要是通過角色出人意料的語言、行為、思想方法,用可笑而可悲的結局構成一個完整的、耐人尋味的小故事。在寓言教學中,要使學生能概括寓意,理解題意,教師必須充分地感受寓體形象,在充分感受寓體形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利用寓言運用的諷刺夸張的表現手法,再現寓體生動的情境,讓學生看到寓言中的角色。教師可以運用圖畫表現的手段,可以是簡筆畫或是剪貼畫,與繪聲繪色的語言描繪相結合創設寓言情境。寓言教學應以文本為依托,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感悟,利用寓言人物鮮明、適合朗讀的特點讓學生感知形象。

二、以聯系實際故事揭示寓意為核心

簡短有趣的寓言故事里有著豐厚的容量,蘊涵深刻的人生哲理。它是通過具體的人物或人格化的動植物、無生物的藝術形態引發學生的思維、想象和領悟言外之意,以此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道德觀,激起思維火花。因此,引導學生正確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學的核心。在小學高年級語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不僅僅是生動的情節、形象的描寫,更應該培養學生根據實際寓言故事用不同的方法抽象概括的能力,從中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教學中我們發現一些教師對寓言的內容情節分析得較多,而對高年級學生學習寓言缺少理性的思維剖析。雖然這樣的學習學生也能明白其中的寓意,但其中的教育意義是不夠深刻的。寓言本身就具有故事簡短的特點,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根本不需要這樣面面俱到的分析。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認真感受寓言中的形象,引導學生把寓言中的形象當做真實的形象來認識。這樣學生對寓言中的藝術形象印象深刻,而且對寓言的理解會加深。

三、不拘一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般教師教學寓言的程式是,分析故事情節,提示教參書上所揭示的寓意。其實,這是一種單向的、模式化的教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創造性思維是人的智力結構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教學忽略了學生智力的培養,更沒有把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納入整個教學過程。小學生好奇心強,愛發問,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所要求于學生的,主要不是讓他們發現前人尚未知曉的知識,造世界上還沒有的新事物,而是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他們真正引進教學過程,提供更多的求異思維機會,鍛煉他們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增強觀察、存疑、判斷、假設、推理、驗證等方面的能力,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知識,進行創造性的學習活動。

四、注重拓展延伸,增加文化積累

1.推薦寓言故事書。教師要給學生推薦一些寓言作品,讓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中國古代寓言》、《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和相關的成語故事、歷史故事等有關書籍,并向學生提出每人每周不少于兩篇故事的閱讀要求。使學生對寓言這一體裁文章有更深一層次的了解,拓寬視野,擴大閱讀量。學生逐漸從被動讀書轉變為主動讀書,對語文學習起到推動、促進的作用。

2.組織寓言故事會。老師在學生大量閱讀中外寓言故事的基礎上,趁熱打鐵,組織寓言故事會,用不同的形式詮釋對寓言故事的理解,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改編后的相聲、小品、課本劇,等等,以此激發學生對寓言故事的學習興趣。

3.編寫寓言故事。想象和寫作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想象力對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積極作用。寓言故事是一個充滿了機智、幽默、滑稽、諷刺、膽識和豐富的想象力的世界,十分符合小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為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機。通常情況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語言精練簡潔。有的寓言只講故事沒有明說道理,在結尾對故事的結局或人物的命運或作品的寓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想象空間,讓讀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充分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并根據寓言故事的特征設計續寫寓言故事、改寫寓言故事、仿寫寓言故事等教學環節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教改背景下,寓言教學已經成為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寓言教學進行深入研究,善于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寓言教學,讓學生能夠在寓言課程學習中收獲知識的同時,也能夠獲得一些人生啟迪。

參考文獻:

[1]馬玉璽.淺談小學語文寓言教學.學周刊,2011.3.

篇7

關鍵詞:蒙漢翻譯;文化交流;作用

語言與文化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于民族發展,因此,在各民族交往過程中,對語言的理解將成為推動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伴隨著國家間經濟、政治等活動的日趨頻繁,不同民族與國家的文化滲透與交流得益于翻譯。翻譯作為不同語言相互轉換的重要手段,在民族交往與國家交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文化背景以及用語習慣的不同,要求翻譯尊重文化的差異性,因此,在翻譯中,對于文化差異的正確理解和認知將決定翻譯的水準。蒙漢翻譯同樣需要尊重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因此,兩種語言的相互轉換實現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1蒙漢翻譯的民族文化特色

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生活中形成的民俗,民風以及民情,構成了一個特有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斷地被和建立,在未形成穩固的生活區域之前,與歷史演變相攜。伴隨著民族與國家的發展,民族文化的日趨完善,為了互通有無,形成了貿易往來,在此過程中,語言的不通促使翻譯的出現。在跨文化翻譯中,注重民族文化特點,深入挖掘其內在的文化底蘊,對于文化交流以及經濟、政治等社會活動往來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我國的成語故事《掩耳盜鈴》,故事講述了一個偷盜的人看中了一家人門上的鈴鐺,想將它偷取過來,可鈴鐺在碰觸下會發出聲音,容易被人發現,于是,這個偷盜的人就想出了一個辦法,掩住自己的耳朵,就不會聽到聲音了,可想而知,偷盜的人很快就被人抓住了。這個故事的告知,不要做愚蠢而自欺欺人的人。如果對歷史文化了解不夠深入,那么,很難得出故事背后深刻的寓意。在蒙漢翻譯中,譯者對于兩個不同民族的歷史典故、朝代更迭、生活習慣等的了解,將決定著譯文的欣賞性和研究價值。

2蒙漢跨文化翻譯的意義

蒙漢跨文化翻譯在解決語言障礙的同時,也促使了不同民族文化間的相互交流。在人類語言形成之初,語言就與文化相互依存,這意味著語言的流通也將促使文化的交流。對于不同語言的翻譯,在增進文化交流的過程中,使得不同文化間產生的碰撞,這種碰撞容易激發人們對不同文化的深入研究,從文化交流的意義上看,翻譯對不同語言的構成以及使用條件有了一個全面的闡述,在思維層次上向人們揭示了文化的差異性,同時內在的文化信息又向人們闡釋了一個民族的發展歷史以及深遠的民族文化,從而實現了文化的互通。在蒙漢翻譯中,對于語義的表述以及語法構成的研究,將決定譯文的表述是否符合限定的文化背景。例如:對于語法,從宏觀的角度出發,譯者要從主語和主題兩個方面考慮譯文的組合。漢語對于動作的發出者或實施者賦予了決定的權利,所以,具有強烈的主導作用,因此,在蒙漢翻譯中,確定主語或主題,對于有效完成譯文翻譯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翻譯的文化意義,可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考慮。宏觀可從文化層次上進行分析,而微觀則是通過句子的構成來探究。在對語言的微觀意義研究上,可從通過四種方式表現,即象形、映射、折射和暗示。我國對文字的運用手法極為豐富,人們在抒感、描寫事物以及闡述觀點的過程中,為了達到寫作的目的,通常會借助修辭手法加強表現效果,因此,在蒙漢翻譯中,對語言修辭手法的解讀將加強翻譯的感染力,從而使譯文更為生動。

3蒙漢翻譯的文化傳播功能

在各民族與國家交往中,語言上的交流讓人們了解了彼此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以及風俗習慣等,從而使不同民族的文化得到了交流,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促進了文化的進一步發展。蒙漢兩個民族很久以來就建立了友好的往來,在蒙漢交流的過程中,兩個民族語言上的互通對于社會活動的友好進行創造了條件。蒙古廣闊的草原賦予了那里的人們不畏艱難、積極進取、生態倫理的思想和民族精神,而漢族則以農耕為主,他們在耕作中收獲希望和幸福,對賦予他們生命的土地O其熱愛。在漢耕文化中,大儒思想讓人們懂得了順應農節耕作,才能有所收獲,這也體現出了順應自然發展規律的思想。在蒙漢翻譯的過程中,兩種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促使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等發生了改變,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民族間的交流更為順暢,為建立良好的民族關系創造了條件。

3.1文化的凝聚功能

在不同的文化領域,文化的凝聚功能使得不同的文化具有了相同的文化傳播主旨,通過對文化的凝聚使得民族間形成了和諧的發展氛圍,對維護民族穩定以及社會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民族間文化的傳播,使得文化不斷吸納新的事物,實現了文化的創新和豐富,在這一過程中,翻譯作為重要的交流工具,將推動文化傳播向著更為深遠的方向發展。

3.2文化教化功能

文化傳播的受眾者在對文化的感知中逐漸理解并接受不同文化的核心內容,從而自覺遵守該文化的要求,這就是文化教化功能的作用。在跨文化交流中,翻譯的目的不僅是讓人們理解彼此的語言表述,同時也要讓人們對彼此的文化能夠認同,進而能夠自覺地將該文化帶入到自己的生活范圍中影響他人,從而使文化得到進一步的傳播,這也是翻譯要達到的最高目標。在蒙漢文化翻譯的過程中,譯者要關注受眾者的感知情況,并盡量讓其接受文化熏陶,從而達到影響的目的。

4結語

蒙漢翻譯作為兩個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在翻譯的過程中需要對文化差異有足夠的認知,這不僅能使翻譯完成基本的作用,同時也能促使兩個不同文化相互滲透和影響,從而使接受者能夠受其影響并能夠自覺接受這一文化的熏陶,成為文化傳播的載體,以推動不同的相互交流,為實現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促進貢獻力量。蒙漢翻譯是凝聚蒙漢兩個民族的重要紐帶,為促進民族間的友好發展,文化的相互交流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烏恩巴雅爾.淺談蒙漢翻譯工作[J].青年文學家,2015(20):140.

篇8

[關鍵詞]美術課堂;審美育人;作業分層;個體差異;實施策略

一、研究緣起

在中小學開設的所有課程中,都或多或少滲透著美育的思想和內容。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分辨真假、善惡、美丑的能力相對較弱,對事物的理解尚不能抽象感知。而以繪畫、欣賞、手工等為主要內容的美術課程,通過圖片、視頻、實物等手段讓學生感知美與發現美,成為培養小學生美育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美術課堂上最能體現學生知識技能掌握程度和教學有效性的便是學生的課堂作業,而傳統“一刀切”的課堂作業布置方式忽視了學生發展的實際需要,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已不適應當下課堂教學。因此,我們應承認差異、尊重差異,在“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優發展”的教育觀念下,設計具有層次化、個性化的美術課堂作業。這有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的發展,同時也使得美術課審美育人功效發揮到最大化。

二、小學美術課堂作業分層設計的內涵及價值

作業分層設計是“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作業分層設計是指教師在對班級學生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基于學生的身心發展階段特點與認知差異,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具有層次化的作業,從而實現各個層次學生有的放矢的發展。當下,班級授課制成為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班級授課制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很難照顧到每位學生,不能考慮到每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而作業分層設計體現了個別化教學,實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多樣化、多層次化的美術作業設計可以促進學生特長的良性發展,激發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與潛能,促進學生發現自我、肯定自我,享受美術帶來的樂趣,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奠定了他們向更高層次發展的信心,從而實現美育的最大成效。

三、小學美術課堂作業分層設計的實施策略

作業設計看似輕而易舉,實則滲透著美術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班級學情、學生發展水平的把握。在此考慮的基礎上,美術課堂作業分層設計的實施策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立足師生經驗基礎,充分把握教學目標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做深入的認識,在圍繞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要學會“跳出教材看教材”,要有廣闊的教材視域,使美術課堂作業設計在教學目標的引領下更加符合學生的口味。例如,人美版六年級《圖形的魔術組合》一課,教材主要引導學生理解藝術家的不同表現風格,通過“魔術”這個有吸引力的詞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畫面空間、透視、比例等因素,達到出人意料的視覺效果。基于教學經驗總結的該階段小學生局限于局部觀察的特點,我讓學生圍繞課題中的“組合”進行造型變化,設計了作業A“用擬人的手法表現一件生活物品”。學生以熟悉的物品或動植物為創作媒介,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進行造型組合,創作了出乎意料的作品,如《貓的公路》《007情報處》《千年葫蘆》。鑒于活潑好動的學生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不喜歡拘泥于一件物品中進行創作的情況,我也設計了開放的作業B:“魚會上樹嗎?水里有火山嗎?你會飛嗎?描繪一個天馬行空的夢,起一個富有詩意的作品名。”學生“腦洞大開”,紛紛回憶起自己的夢境,發現夢里的自己無所不能,夢里的世界沒有規律。于是,一幅幅有魔性的作品誕生了。

(二)聯系學生實際生活,適度進行課程創生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前提下,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需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因勢利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突破臨摹,設計開放性的美術作業。例如,六年級《添畫人像》一課,課本中原來的作業要求是通過添畫大師作品的另一半實現向大師學習的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有部分學生用夸張的手法將作品進行了改編,重組后的造型竟然產生了抽象畫的效果。所以在作業設計中,我將選材范圍拓寬,加入了學生喜歡的明星、偶像以及熟悉的人,引導學生利用發散性思維進行二次創作,從而得出了全新的時代形象,如唯美的TFBOYS隊長王俊凱、長角的鹿晗、惡搞的江南style等。這些作品新穎生動,彰顯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注重教師課堂示范,發揮學生首創精神針對手工課堂創設情境式的手工作業,我們首先要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解決學生的技法障礙問題。為了增添趣味性,在接下來的自由創作部分,教師主要圍繞表現主題創設各種不同的創作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合作樂趣。比如,六年級泥塑課《故事里的人》設計了“四大名著”“童話故事”“成語故事”等創作主題,“取經路上”“掩耳盜鈴”“東施效顰”等學生們耳熟能詳的文學作品成為他們創作的源泉與素材;《發現老房子的美》一課根據各地風格設計了“民宿風情展”,有的學生模仿不同地域的建筑做成具有民族風格的民宿大院;二年級《擺花樣》一課,通過“巧手廚師選拔賽”,教師設計了由易到難的層層遞進的關卡游戲,讓學生在排列與組合中體會到變化多端的秩序美,等等。課堂作業的設計考驗著老師的教學智慧,讓學生把作業當作品來創作,給他們足夠的創作空間與支持,學生的創造力會超出我們的想象。

(四)建構多元化評價機制,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利用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建立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評價機制,及時進行反饋與強化,通過多元化的作業評價,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體驗到美術創作的快樂,進而調動接下來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實行教師層面的個性化評價方法,比如彩虹評價單評價法、繪畫作業星級統計法、手工作業愛心統計法、溫馨評語評價法。星級評價法就是根據學生的作業得A多少在封面加星,學生的成績一目了然;手工作業愛心統計法是根據作品質量和帶材料情況添加愛心;彩虹評價單是實驗班的任務,主要通過學生自主管理獲得獎勵。利用微信平臺和作業本的“愛心信箱”建立家校合作評價平臺。利用微信平臺讓家長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為建立更加親密的親子關系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愛心信箱”是讓學生將自己感覺較好的作業旁邊貼上愛心便利貼,爸爸媽媽在看作業時既可以在這里寫下自己對作品的理解,也可以寫下對老師說的話。通過書信形式的交流拉近了家長和老師的距離,也發揮了家校情感紐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