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鑒別與評價范文
時間:2023-03-30 23:52: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信息的鑒別與評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摘要:教師教學工作評價需同時承擔鑒別和促進發(fā)展雙重功能,片面發(fā)揮鑒別功能的評價是不完全的,片面強調發(fā)展功能的評價也是不全面的。基于發(fā)展目標的教師教學工作綜合評價,堅持促進教師發(fā)展的目標,發(fā)揮評價的多重功能;其工作機理在于堅持發(fā)展為本的指向性、評價主體的多元性、指標體系的周密性和信息分析的充分性,把握好“發(fā)展是目標”與“鑒別是手段”的關系。其實踐路徑為,以評價教師教學績效為切入點,時績效評價結果進行勝任力、努力程度以及其應用勝任力的能力三方面歸因分析,進而發(fā)現(xiàn)關健問題,與教師一起制定改進計劃,綜合實現(xiàn)鑒別與發(fā)展雙重評價功能。
在高等教育蓬勃發(fā)展的今天,在擴大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教學質量問題日益受到人們關注。同時,隨著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推進,教師教學工作評價在高校管理中的越發(fā)重要,它既直接影響教師個人的發(fā)展,又直接影響學校管理的權威性。研究表明,我國目前高校教師教學工作評價在評價功能定位方面存在含糊、片面的問題,在評價內容、評價途徑、評價結果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著簡單化、信度低等問題,嚴重影響評價質髦。
一、基于發(fā)展目標的教師教學工作綜合評價命題提出
長期以來,我國教師的教學工作評價,其結果多用于教師聘任與人事升遷決策,發(fā)揮的是鑒別功能;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國外教師發(fā)展性評價理論的興起,評價重在幫助教師發(fā)現(xiàn)教學問題,促進教師發(fā)展的功能受到廣泛關注,并出現(xiàn)了發(fā)展性評價和鑒別性評價在觀念及實踐中的割裂傾向。在此,筆者在區(qū)別評價目標與評價功能的基礎上,在協(xié)同觀念的指導下提出“基于發(fā)展目標的綜合評價”的命題,希望在觀念上有所澄清,為實踐提供較明晰的思路。
1.鑒別與發(fā)展:綜合評價協(xié)同雙重評價功能
所謂教師教學工作綜合評價,就是通過評價過程的綜合達到評價功能的綜合,使評價既清晰地鑒別教師教學質量,又給教師充分的發(fā)展空間,協(xié)同鑒別和促進發(fā)展雙重評價功能。
綜合評價命題的提出,有利于解決發(fā)展性評價和鑒別性評價在觀念及實踐中的割裂問題。無論在理淪上還是實際需要中,評價的鑒別功能和促進發(fā)展功能都需要;而且鑒別功能與促進發(fā)展并非水火不相容,可以相輔相成地發(fā)揮作用。評價,簡單地說就是評定價值。教師教學工作的最大價值是促進學生發(fā)展。鑒別性評價通過核定教師教學質量,為學校教師獎懲、聘任提供依據(jù),指向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教學服務;發(fā)展性評價,通過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最終促進學生發(fā)展。因而,無論核定控制取向的評價,還是促進發(fā)展取向的評價,是可以殊途同歸,共同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目前,國內研究強調發(fā)展性評價,不應導致對鑒別性評價的全部摒棄,而應認真研究如何科學地組織評價工作,將兩種評功能結合起來。片面發(fā)揮鑒別功能的評價是不完全的,片面強調發(fā)展功能的評價也是不全面的,教師教學下作評價需要同時承擔兩種功能。
2.促進發(fā)展:教師教學評價的目標定位
教師教學工作評價的功能有鑒別和發(fā)展兩方面,其目標應明確定位于促進教師發(fā)展。促進學生發(fā)展是學校工作的終極目標,促進教師發(fā)展是教師教學評價的本位目標;鑒別只是實現(xiàn)目標的一種功能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
以發(fā)展為目標的教師評價是全球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產物。教師評價,應尊重教師的專業(yè)地位和尊嚴,相信教師有追求專業(yè)價值的愿望,認定教師有責任并有能力對自己的教學作出判斷和思考,在評價中幫助教師獲得足夠的信息與有用的建議,激發(fā)教師自我發(fā)展的熱情。這樣激發(fā)起來的內部動機比獎懲性的外部壓力具有更大的激勵作用,評價活動就能成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發(fā)力點。
二、基于發(fā)展目標的教師教學綜合評價作用機理探微
基于發(fā)展目標的教師教學工作綜合評價,堅持促進教師發(fā)展的目標,發(fā)揮評價的多重功能,其工作機理在于堅持發(fā)展為本的指向性、評價主體的多元性、指標體系的周密性和信息分析的充分性,把握好“發(fā)展是目標”與“鑒別是手段”的關系。
1,發(fā)展為本的指向性
基于發(fā)展目標的教師教學評價,堅持以教師的發(fā)展促進學校發(fā)展和學生發(fā)展的邏輯思路,把教師提高作為學校管理的核心。
基于發(fā)展目標的教師教學評價以促進教師發(fā)展為目標,通過核定教師教學方案、過程與活動,及時為教師提供診斷反饋信息,切實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積極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反對把評教活動直接與教師的利益掛鉤,反對給教師分門別類,貼上不同的“標簽”。評價結果對教師人事管理僅作一定參考,不作唯一參考,不憑某一次的結果下結論,而需借助累積、比較等信息分析和處理方式作判斷。
2.評價主體的多元性
根據(jù)克龍巴赫的定義,教育評價是為了作出關于教育方案的決策而搜集和使用信息的過程。評價主體應該是掌握信息并能夠進行有關價值判斷的人,包括他評人群和教師自我。不同評價主體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各有側重地對教師教學工作的某些方面進行評價,相互作用,有利于綜合實現(xiàn)評價的雙重功能。
教師主體參與評價能有效提高評價的信度和效度。教師是掌握信息并能夠進行有關價值判斷的人;教師決定理會還是不理會評價信息,決定評價功能能否發(fā)揮。在教師自我評價中,教師個人特色和風格能夠得以展現(xiàn),內在的教學思想能夠得以解說;同時,教師得到尊重信任,自我發(fā)展的動力就更大,能自覺地把評價和發(fā)展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教師的自我評價中,應引導教師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觀察、追問和改進思考,而不僅是打分。近年,美國部分高校采取了一種新型教學評價方法,即“教學文件選輯法”,教師按照學校和學院導向自己制作,選輯的文件包括教師本人的教學思想和理論闡說、優(yōu)良的教學產出、教學材料、搜集的他人的評價材料等。
3.才旨標體系的周密性
評價指標體系的周密,是評價結果真實和準確的保證,是評價被教師接受從而實現(xiàn)基于發(fā)展目標的教師綜合評價功能的保障。
指標的周全性。周全的評價指標一是應全面關涉教師的課程教學和研究兩大方面,課程教學至少包括教案等課前準備、課堂實施以及課后作業(yè)輔導、考試考查等環(huán)節(jié),而不僅僅是課堂教學。二是在有量性指標的同時要有質性評價,質性評價是不可或缺的,以保證教師獲得具體的意見和建議。只有量化結果的評價往往會使教師感到無所適從,它無法為教師提供明確的改進要求。獲得質性評價的途徑有問卷中的開放題、座談等。三是要有評價課程的指標。研究表明,課程開設的必要性、被學生認可的重要程度等不由教師決定,卻影響學生對教學的評價,評價課程的指標與評價教師教學工作的指標都應有,并須有提示語分開,以便分析評價結果。四是教師教學情況評價內容既要有績效(果)評價,又要有勝任力與態(tài)度評價(因),以便進行歸因分析。
指標的嚴密性。一是不同類型課程應有不同的評價指標。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根據(jù)不同課程的性質和授課特點,將學生評教問卷分為理論類、實踐類和體育類。二是評價等第應有明確描述。評價等第宜采用形容詞—定義式量表,這樣可以較好地減少不同評價人由于對評價等級理解的差異而產生評價誤差。三是指標應盡可能行為化,是教學中可觀察的教學表現(xiàn),而不是對隱性因素的猜測、推斷。如:“提供或推薦的教學資料有助于學生學習”較“注重引導學生課外學習”具體。四是為盡可能減小評價者的主觀隨意性,應設計評價者對參評情況的自我問責題,如“我的評價是否客觀公正”等。
4.信息分析的充分性
分析評價信息是得出評價結論、進行歸因分析、提供合理建議的過程。信息分析不應僅是對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加減排序,更要進行各種縱橫比較,幫助教師發(fā)現(xiàn)根本問題,提供一些質性的意見和建議,以同時發(fā)揮評價的鑒別與促進發(fā)展雙重功能。
在教師個體的縱向分析中,要區(qū)別不同成長階段的教師情況,對照教師成長的一般階段特征給予恰當?shù)脑u價。根據(jù)評價結果進行人事決策,審慎的態(tài)度應該是借助累積的信息,而不是某個年度的信息。
在信息分析中傾聽教師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組織教師和專家進行交流,有助于教師對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形成深刻的認識,有利于實現(xiàn)促進教師發(fā)展的評價目標。
三、基于發(fā)展目標的教師教學工作綜合評價路徑構建
基于發(fā)展目標的教師教學綜合評價以促進教師發(fā)展為目標指向,力求實現(xiàn)鑒別與促進發(fā)展雙重功能,講究指標的周密性等,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作,構建清晰的實踐路徑十分重要。筆者以為可以遵循這樣的總體路徑:以評價教師教學績效為切人點,對績效評價結果進行勝任力、努力程度以及應用勝任力的能力三方面歸因分析,進而發(fā)現(xiàn)關鍵問題,與教師一起制定改進計劃,這樣綜合實現(xiàn)了鑒別與發(fā)展雙重評價功能。在此,教師績效鑒別不止于一種管理手段,更是歸因分析的基礎,是為促進教師發(fā)展這一評價目標服務的。具體可有這樣四個階段的工作。
1。制定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jù)不同評價主體、不同課程類型制定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各評價指標體系要周密,追求高信度高效度。
2。實施評價
確定評價時機,組織多主體參與評價,注重在實施評價的現(xiàn)場作一定的宣傳與“訓練”。例如,組織學生評教時要使學生能夠對“什么是好的教”有恰當?shù)睦斫狻T诹炕u價的基礎上,要輔以座談等多種形式的質性評價。
3,得出評價結果
充分分析評價信息,得出對各位教師的個性化評價結果及情況分析,使教師能據(jù)此認識自我。
篇2
關鍵詞:生藥學;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268
生藥(crude drug)是指來源于天然的,未經(jīng)加工或只經(jīng)過簡單加工的植物、動物和礦物類藥材,具有“生貨原藥”之意。《生藥學》是以天然藥物為主要研究對象,應用植物學、植物化學、藥物分析學、藥理學、中藥學、臨床醫(yī)學等學科來研究生藥的基源、鑒定、有效成分、生產、采制及資源可持續(xù)性開發(fā)利用等的一門學科[1]。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生藥學》作為一門專業(yè)必修課,而對于高職的學生專業(yè)基礎薄弱,對該課程的學習存在畏難情緒。同時,該課程需要記憶的量相對很大,所以從考試成績來看,不是很理想。追溯生藥學發(fā)展的近200 年,其研究目的和任務已由最初的對生藥進行真?zhèn)舞b別,到今天對藥材進行真?zhèn)舞b別、質量評價、安全性評價及其資源開發(fā)利用等方面[2]。但是,如今高職《生藥學》教學仍然沿襲著多少年不遍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筆者從事《生藥學》教學工作,期望通過對教學過程中的常見問題進行梳理,并通過教學革新,以期提高《生藥學》的教學效果。
1 高職《生藥學》教學面臨的問題
1.1 課程定位不明確
《生藥學》在教學過程中與《中藥鑒定學》的教學內容在內容上有著很多的重復性,雖然在生藥與中藥概念之間以是否將中醫(yī)傳統(tǒng)理論作為指導進行區(qū)別,但是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論從課程內容還是教學手段上都基本一直,這樣給學生的印象就是這兩個課程講的是同一個內容,將生藥和中藥等同概念。
1.2 教學內容和形式單一
以往《生藥學》教學著重講解生藥品種的來源、性狀、鑒別三大塊,格式體例一致,極易產生學習疲倦感。《生藥學》是應用本草學、植物學、動物學、化學、藥理學和中醫(yī)基礎理論、中藥學等學科知識,來研究生藥的名稱、來源、生產、采制、鑒定、化學成分、和醫(yī)療用途的科學。目前該學科教學主要對生藥進行真?zhèn)舞b別、質量評價、安全性評價及其資源開發(fā)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但是這一研究內容并未在職業(yè)院校《生藥學》的課堂教學中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在職業(yè)院校《生藥學》的課堂上仍然是在教傳統(tǒng)的藥材鑒別,重點是性狀和顯微鑒定占據(jù)90%以上的課時量,導致不少學生對生藥學課程產生錯誤的認識,認為學習生藥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識別生藥。現(xiàn)有相似藥材的橫向對比研究,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情況是學了后一種生藥內容忘記前一種內容,教學和學習的效果很低下。
教學形式即使在多媒體技術的加入后,也無非是手上那個生藥標本,然后按部就班的對照鑒別要點一一核對,進行記憶。由于體例一直,很多藥材描述的術語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對學習記憶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
1.3 實驗項目過于簡單
目前生藥實踐教學普遍出現(xiàn)的現(xiàn)況是實踐動手能力很差,學習的過程僅僅停留在模仿上,缺乏創(chuàng)新思維,缺乏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實驗項目往往按照藥用部位進行劃分,設置10個左右的項目,每個項目若干個生藥品種,然對對照課本對各味要進行講解,提出每個藥的鑒別要點,按照書本的鑒別方法和步驟,將課本的鑒別要點逐一的按照老師規(guī)定的格式抄錄到實驗報告上,這樣項目實訓就結束了。久而久之,學生對生藥實驗也就麻木了,所謂知其然不知情所以然也,到學期末也僅僅是將短時間的記憶內容的重現(xiàn),對個人技能的掌握沒有帶來有效的幫助。
2 《生藥學》教學思考與實踐
2.1 明確《生藥學》培養(yǎng)目標和任務
《生藥學》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和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對生藥進行鑒別、質量評價、質量標準制定和新藥研制等方面的綜合能力,是藥學類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同時該課程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對于高職《生藥學》教學過程中,受到教學課時數(shù)和學生基礎知識的閑置,教學目標應該定位在生藥鑒定和質量評價方面,同時適度拓展到現(xiàn)代生藥質量標準和控制綜合技能的學習,重在方法的掌握,增加高效液相色譜法、分子遺傳標記法等新的鑒別手段引入教學中,能夠做到舉一反三。
2.2 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提前預習本節(jié)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講訴中藥小故事。比如夏枯草的小故事,秀才的母親得了瘰疬,巧遇與郎中,郎中讓他上山采摘長圓形葉子、開紫花,枯萎時如麥穗的野草,還告訴他這種中藥一過夏天就沒有了。如此的小故事,不光描述了夏枯草的植物形態(tài)、功能主治,也包括該藥材命名的又來。如此通過一則小故事將該藥材的大部分的知識點都能夠記住了。實現(xiàn)預習、藥材形狀、采收、功能主治的學習和掌握。學習的樂趣和學習的積極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3 優(yōu)化教學內容
我院《生藥學》教學團隊根據(jù)藥學相關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適當?shù)恼{整教學內容及重點。對于高職高專層次學生的培養(yǎng),生藥學的教學目標應該是突出生藥學的實用性,面對市場中生藥(中藥)品種混雜,來源多樣,企業(yè)急需能夠對生藥的真?zhèn)斡休^強的鑒別能力,特別擅長與常規(guī)性狀鑒別的技能。著力培養(yǎng)傳統(tǒng)鑒別技能。同時,針對市場中偽品,如提取過揮發(fā)油的薄荷,能夠通過一定的理化鑒別與真品進行鑒別。高職教師在教學中可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生藥側重講解,借以提高學生就業(yè)后崗位適應能力。
2.4 教學方法多元話
教學中學生始終是教學主體,努力充分的調動學生對生藥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因此,要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靈活運用信息化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研究式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開展課堂教學十分重要。信息化教學結合板書可以保證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向學生傳授最大信息量;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掌握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具體問題的方法,并要求在授課過程中要逐步增加案例教學的比例,通過典型案例的介紹,能夠是學生掌握自我學習生藥的方法和內容;為了能更好地體現(xiàn)互動式教學法,將多種教學方法綜合應用,學院生藥學教學團隊作了多次研討,比如在進行皮類生藥厚樸的教學時,將藥材分發(fā)給各個討論小組,讓小組同學根據(jù)其性狀鑒別的方法,仔細觀察厚樸的形狀、外表面的顏色、表面附屬物,是否存在結晶物,感受厚樸的質地,內表面的顏色,是否能刻畫出油痕,觀察折斷面的特征,通過鼻聞、口嘗去感受藥材的氣味,進行小組討論并由小組代表現(xiàn)場描述厚樸的鑒別要點,由主講教師進對學生描述內容進行點評和知識補充,對沒有觀察到的鑒別要點由老師引導再次進行認真觀察[3]。
2.5 建設口袋標本館
《生藥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加強實踐操作的訓練,精選具有典型性狀特點和顯微特點的生藥品種作為大綱內容。教學形式以理實一體話教學,將實驗與理論知識有機融合,教師在授課時將生
(下轉第294頁)
(上接第292頁)
藥標本分發(fā)給每個同學,由學生自己選擇具有顯著特征的標本進行封裝、收藏,這樣極大的增加學生接觸生藥標本的機會。學生能夠用看、摸、嗅、嘗等方式進行生藥學習,從而能更好地辨別和拓展各生藥的性狀、來源、成分、功效及應用等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6 充分利用我院百草園與中藥標本館
植物園的40余種本地道地中藥材的種植規(guī)模,讓學生直觀、形象的觀察到原植物的形態(tài)和形狀特征,同時也對植物種植、產地采收以及其生長環(huán)境和資源現(xiàn)狀有著進一步的了解。本院標本館已有生藥標本800余種,其中包括水浸標本、臘葉標本和常見生藥藥材標本,涵蓋所有生藥藥物的用藥部位類型。該場地是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第一場所,為課堂理論和實踐內容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3 小結
在高職《生藥學》的日常教學中,對課程內容進行梳理和歸類,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手段,并結合傳統(tǒng)生藥教學基本功,注重互動、啟發(fā)式教學,理實一體話的教學。充分利用學院百草園和生藥標本館的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口袋標本館工程,激發(fā)廣大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學效果,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出具有高素質、高水平的藥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呂艷娜,趙芮,李文靜等.發(fā)揮中藥標本館對《生藥學》教學實踐的促進作用[J].科學教育,2015(08):243.
篇3
(一)發(fā)掘文化價值
從一定意義上講,文化代表著發(fā)生過的歷史事件的積累過程,它是用形象的符號來表示事件經(jīng)過的。這種符號,可以看成形象和含義的有機結合,具體包括聲音、形體動作、文字和圖形、數(shù)字等。而檔案就是由文化傳播者制作的各種信息符號轉化成的,它采用符號的方式來描繪內容,可以全面再現(xiàn)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多種角度。同時,檔案是文化建設成果逐步積累的產物。隨著文化建設產物的不斷累積,文化日益呈現(xiàn)出多樣性特征。積累的時間跨度越大,文化的內涵也就越深厚。如果沒有文化建設的逐步累積,就談不上文明的進展。檔案作為文化建設成果累積的工具,是儲存先進文明的重要方式。離開了檔案,文化建設也就失去了重要的物質載體,文明的傳播缺少接續(xù)性。因此,檔案既是文化建設成果的累積,又是衡量文化建設層次的標準之一。然而,不同的檔案資源管理人員對于文化建設的認識存在差別,這會導致檔案資源的管理者按照自己的主觀判斷,任意選擇檔案中的文化信息資源進行保存,從而浪費了一些沒有被選取但是真正具有價值的文化建設信息。因此,在挖掘檔案資源文化含義時,管理者和研究人員一定要保持中立的立場,要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上來鑒別和篩選信息,選取那些對于傳播人類文明、繼承優(yōu)秀文化建設產物具有核心價值的資料來保存。在進行進一步的探討研究時,檔案學科研究者要從檔案的實際情況入手,分析檔案的來源、產生背景、與之相關的社會公眾生產生活方式等,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形成對于檔案與文化建設的總體性認識。
(二)統(tǒng)一鑒別標準
對于檔案材料進行文化價值的鑒定,就是對檔案信息收集整理和保留工作進行客觀評價。從目前的檔案資源管理實踐來看,檔案資源的鑒定人員通常會忽略檔案自身帶有的文化建設價值,在鑒別檔案文化價值的過程中,憑借主觀判斷來下結論。截至目前,我國檔案管理業(yè)還沒有制定一個統(tǒng)一的鑒別標準,因此,如何確定能夠統(tǒng)一適用的檔案資源文化鑒別標準,就成了一個擺在學科研究人員面前的難題。要確定科學的檔案鑒別標準,首先要注意考察檔案的來源。在對檔案歸類整理工作進行評價之前,要按照檔案材料的形成部門來為檔案分類,將檔案的文化建設價值作為衡量材料價值的重要標準,區(qū)分價值層次高的檔案和價值層次較低的檔案。這種原則普遍適用于檔案的歸類鑒定、入館鑒定、保存狀況鑒定過程中。在明晰了檔案材料的來源之后,工作人員還要評估檔案自身內容的獨特價值,考量材料內容所具有的重要意義、新穎性和典型意義。另外,一份檔案資料所具有的文化建設價值,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轉變。在確定檔案資料的文化建設意義時,要重點考察檔案的證據(jù)性和借鑒性兩個層面。
(三)完善管理體制
要研究檔案與文化建設方案,就要轉變檔案管理的指導理念,并用體系化的制度來規(guī)范檔案管理行為。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檔案管理事業(yè)在我國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人們往往忽略檔案的保存和歸類整理。同時,管理制度的種種弊端和社會公眾的認識水平,也制約了檔案管理事業(yè)的進步。完善檔案管理體制,首先要向公眾宣傳檔案管理的重要意義,使社會公眾明確檔案與文化建設事業(yè)的密切聯(lián)系,從而轉變觀念,重視檔案的保存和應用。檔案管理人員要從思想深處重新認識自己的工作性質,提升管理意識,自覺糾正自己行為上的偏差。要從文化建設事業(yè)延續(xù)、人類文明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高度,重新認識檔案在社會文明進步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用正確的認識來指導日常工作行為,避免被傳統(tǒng)觀念和偏見所束縛。
二、總結
篇4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亞硝酸鈉和食鹽的鑒別”內容選自蘇教版《實驗化學》專題3課題2。本課題涉及的物質鑒別的方法是對高中化學知識的實踐應用。而鑒別的對象是跟生活相關的工業(yè)鹽(亞硝酸鈉)和食鹽,加強了化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本節(jié)課教材只列出了課題方案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實驗注意事項,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以充分發(fā)揮他們在整個實驗過程的主觀能動性。所以上好本節(jié)課可以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提高學生動手設計并完成實驗的能力。通過對亞硝酸鈉和食鹽的鑒別學習可以防止誤食亞硝酸鈉而導致中毒。培養(yǎng)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學目標
2.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亞硝酸鈉和食鹽的相關化學知識。
(2) 獲得相關化學實驗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2過程與方法
(1)通過亞硝酸鈉和食鹽的鑒別,初步學會物質鑒別的一般方法。體驗觀察和分析實驗現(xiàn)象在化學實驗中的重要作用。
(2)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觀察實驗,評價實驗等綜合實驗能力。
2.3情感態(tài)度
(1)以生活中如何防止誤食亞硝酸鈉中毒為知識載體,建立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提高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
3教學重點難點
“鑒別亞硝酸鈉和食鹽”的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4教學過程
[引入]在新聞報道中常出現(xiàn)因誤食亞硝酸鈉而導致中毒的事件,為什么會造成誤食呢?亞硝酸鈉俗稱工業(yè)鹽,廣泛應用于各建筑工地上。它的外觀和味道跟我們平常使用的食鹽很相似。作為食品防腐劑,它也廣泛應用于食品加工業(yè)中,在自制腌菜中如果沒有腌制成熟,亞硝酸鈉含量較高容易引起中毒。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誤食亞硝酸鈉而中毒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
[ppt1]因誤食亞硝酸鈉而導致中毒事件(略)
[教師]物質鑒別的一般原理、方法及步驟是什么呢?比如現(xiàn)在有兩瓶已經(jīng)脫落標簽的氯化鈉和碳酸鈉固體,如何將它們鑒別出來?
[學生](1)加鹽酸; (2)加BaCl2; (3)測pH; (4)用HNO3酸化的AgNO3
[ppt2]物質鑒別圖表表示法(略)
[教師]演示一遍:說明注意事項①滴管的使用;②試劑的用量1~2 mL。
描述要規(guī)范:用藥匙分別取用少量兩種固體放入到兩試管中,各加適量水配成溶液,然后分別滴加稀鹽酸,如果有氣泡產生則原固體是碳酸鈉,如果無明顯的現(xiàn)象是氯化鈉。
[教師]請大家將方案4表述一下。
[學生] (略)
[過渡]當然鑒別氯化鈉和碳酸鈉除了上面討論的化學方法外,也可以觀察它們的外觀差異,應用物理方法,比如它們的晶體顆粒的形狀差異。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物質鑒別的原理是:
[ppt3]物質鑒別的原理:利用幾種物質的不同特性,用一定的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一一區(qū)別。
[ppt4]物質鑒別的一般步驟:物質性質確定實驗方案評價和優(yōu)化進行實驗記錄現(xiàn)象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氯化鈉和碳酸鈉為載體,引導學生根據(jù)已有知識,找出其性質上的差異,運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將他們一一區(qū)別開,從而了解物質鑒別的原理和一般步驟。為本課題的順利完成打好基礎。
[教師]今天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將裝有亞硝酸鈉和食鹽兩瓶物質鑒別開來,我們首先要找到它們性質上的差異。對于NaCl的性質大家都已經(jīng)很熟悉了,那么NaNO2具有什么樣的性質呢?我在課前收集了NaNO2有關資料。請大家閱讀資料,從中可以獲取哪些NaNO2的性質?
[ppt5]資料:“隱形殺手”亞硝酸鈉
NaNO2俗稱“工業(yè)鹽”,是黃色或淺黃色的晶體,有咸味,易溶于水,且溶解時吸熱。NaNO2對應酸為 HNO2(Ka=4×10-4), HNO2 僅存在于冷的稀溶液中。NaNO2是一種重要食品添加劑廣泛應用于食品的保鮮。如果沒有它,香腸顏色會變暗,奶酪會失去特有的香味,但過多食用含NaNO2的食品不利于健康。人體安全攝入標準為0~0.1 mg?kg-1體重,人食用0.2克就可能出現(xiàn)中毒癥狀,如果一次性誤食3克,就可能造成死亡。因為NaNO2能使血液中正常攜氧的低鐵血紅蛋白轉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從而失去攜氧能力,引起組織缺氧而中毒。
學生猜測,教師記錄:
[學生1]NaNO2其對應酸HNO2(Ka=4×10-4),可以推測HNO2是弱酸,所以,NaNO2水解呈堿性:NaNO2+H2O HNO2+NaOH
[學生2]僅存在于冷的稀溶液中,可以推測HNO2不穩(wěn)定容易分解。(提示有氣體放出并從化合價變化分析產物)
NaNO2+H2SO4=NaHSO4+HNO2, 2HNO2=NO+NO2+H2O
[學生3]因為NaNO2能使血液中正常攜氧的低鐵血紅蛋白轉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可以推測NaNO2具有氧化性(酸性溶液),可以與還原劑(KI、Na2S、FeSO4等)反應:
2NO2-+2I-+4H+=2NO+I2+2H2O
[教師]NaNO2為什么具有氧化性?
[學生4]因為NaNO2中N元素的化合價處于+3價可以下降被還原,所以可以做氧化劑。
[教師]那么從價態(tài)上分析NaNO2還具有什么性質?可以與那些物質反應?
[學生5]NaNO2中N元素的化合價處于+3價也可以升高被氧化,可以與氧化劑(溴水、KMnO4、溶液、氯水等)反應。5NO2-+2MnO4-+6H+=5NO3-+2Mn2++3H2O
[設計意圖]要順利鑒別兩種已知物質,必須找到其性質上的差異,學生對于食鹽性質都已經(jīng)很熟悉了,而對于亞硝酸鈉性質還是陌生的。所以,要順利將它們鑒別,必須先學習亞硝酸鈉的有關性質。在NaNO2性質的學習過程中,不是將NaNO2的性質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在課前通過查找資料準備了有關NaNO2性質的科普小論文,讓學生閱讀小論文中有關NaNO2應用的介紹后,獲取有用信息加以分析推測出NaNO2性質。這樣既提高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對具體性質的學習上只要求了解,對于涉及到具體的氧化還原的離子方程式的配平及書寫上,課堂上只舉典型的例子,其余留作課后練習完成,以便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和動手實驗的時間。
[過渡]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NaNO2的基本性質,下面分(4人一組)小組交流討論設計鑒別NaNO2與NaCl的實驗方案。
[ppt6]圖表表示法(略)
學生匯報:見表1(注意表述規(guī)范)
[教師]大家設計的實驗方案是否切實可行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根據(jù)已有的試劑親自動手實驗讓事實來說明。
[ppt7]實驗探究注意事項(略)
[教師]強調注意事項
學生分組實驗(約15 min)
[設計意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運用已有知識設計實驗方案。在學生交流完實驗方案后,沒有馬上對各種實驗方案是否可行進行評價,而是讓學生帶著躍躍欲試的心情進行實驗,并親自動手完成實驗。讓學生親自體驗實驗過程,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收獲,使他們獲得相關化學實驗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習了實驗研究的方法,訓練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并動手操作實驗的技能。也培養(yǎng)了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實驗中學生獲得了相關感性認識后再對各種實驗方案進行評價,這樣評價過程中學生獲得的體會更加深刻。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學生分組匯報實驗結果,教師進行評價。
[教師]大家覺得這些方案都可行嗎?在實驗中有沒有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
[問題1]方案3中我們組在其中一試管中觀察到溶液呈淺藍色;放置一會后,試管內液面上方有紅棕色氣體產生,這淺藍色溶液可能是什么?
[教師]方案3中淺藍色溶液是怎么產生的呢?它的存在需要什么條件?
[學生]紅棕色氣體應該是NO2,所以,這淺藍色溶液可能是氮的氧化物。
[教師]大家可以從化合價推測一下可能是氮的什么化合物?(提示N的常見氧化物)
[學生]應該是三氧化氮(N2O3),我在資料上看到過N2O3是藍色的。
[教師]很好!這的確是液面下生成的亞硝酸(HNO2)不穩(wěn)定,分解成藍色的三氧化二氮(N2O3),而液面上的N2O3會分解生成紅棕色氣體NO2。那么我們可以設計實驗來證明我們的猜測嗎?已知N2O3也具有不穩(wěn)定性。
[學生]給淺藍色溶液加熱。
[學生演示實驗]淺藍色溶液變無色,試管上方紅棕色加深。N2O3=NO+NO2
[問題2]方案4中我們組發(fā)現(xiàn)兩組試管紫色都褪去,只是一組褪色快一組慢點。這是為什么?方案4中酸性KMnO4溶液與氯化鈉也可以發(fā)生反應:10Cl-+2MnO4-+16H+=5Cl2+2Mn2++8H2O 所以,兩組溶液都可以褪色。但有些組沒有此現(xiàn)象出現(xiàn),說明該反應跟酸性KMnO4溶液濃度也有關系,該方案可行但不好。
[問題3]方案6中我們組發(fā)現(xiàn)兩組試管都出現(xiàn)了白色沉淀,但是再滴加稀硝酸后發(fā)現(xiàn)其中一組沉淀溶解,我們在書上查到AgNO2+HNO3=AgNO3+HNO2應該原溶液是亞硝酸鈉。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評價這些實驗方案,哪些方案可行?哪些方案在實際實驗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預期想象?沒有出現(xiàn)預期想象的原因在那里?比如加酸性KMnO4溶液鑒別的實驗方案中有兩組同學發(fā)現(xiàn)兩組溶液中KMnO4溶液紫色都褪去,原來,5NO2-+2MnO4-+6H+=5NO3-+2Mn2++3H2O,NaCl中的Cl-離子在濃度較大時也可以將MnO4-還原。這樣不但使學生復習和鞏固了已有知識,還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的思維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對于在加稀硫酸利用HNO2的不穩(wěn)定性進行鑒別時,溶液中出現(xiàn)了超出預期的實驗現(xiàn)象,對學生進行引導、分析、推測其可能中間產物為N2O3, 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同時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再從試劑易得、現(xiàn)象明顯、操作簡便、操作安全、環(huán)境友好等幾方面對以上實驗方案進行評價和優(yōu)化,培養(yǎng)學生評價實驗的能力。
5教學反思
5.1課堂內外有機結合,緩解課時緊張
《實驗化學》教學時間為36學時,時間有限,而《實驗化學》涉及的內容卻較多,其中探究性實驗的進行更是費時,如何在有效的時間內達成教學目標是每一個化學教師必須面對的挑戰(zhàn)。因此,在教學中要依據(jù)課程內容標準,課堂內外有機結合,確保學生有效地學習。實驗方案中有關的化學方程式如何落實?本人在另外一個平行班教學時對涉及的氧化還原的方程式進行了逐個配平和書寫花了較長時間,這樣勢必沒有充足的時間留給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并動手進行實驗操作。本人認為從《實驗化學》的《課程標準》要求看,通過本模塊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化學實驗研究的一般過程,初步形成運用化學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亞硝酸鈉的有關性質只是知識載體,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它們的鑒別讓學生了解物質鑒別的一般原理和步驟。所以在這里,教學重點是實驗方案的設計、評價和學生的動手實踐。而涉及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則以課后作業(yè)提綱的方式讓學生去完成。
5.2積極利用實驗評價,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
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過程中的現(xiàn)象和結論,老師在課前可以做到基本預測,但課堂上還是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新的情況,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更強的課堂駕駛能力去調控課堂。化學實驗也往往因為外界條件的不同出現(xiàn)不同的現(xiàn)象,而實驗中出現(xiàn)的異常現(xiàn)象是我們課堂中生成的很好的教學資源。這樣既能培養(yǎng)了學生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批判精神,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變和創(chuàng)新能力。
5.3從環(huán)保的角度,改進與完善實驗
化學實驗與環(huán)境保護密切相關,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改進有毒、有害實驗,比如:通過實驗裝置的改進,把敞開式裝置改為封閉式,實驗儀器生活化、微型化,實驗藥品微量化等,盡可能減少污染。如對有氮的氧化物產生的試管口可準備好浸過堿液的棉花塞子。試想如果按照課本中的實驗裝置進行操作。全班至少二十多組同時實驗,小小的實驗室里氮的氧化物污染可想而知。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5
【關鍵詞】 中藥鑒定;分子生物學技術;免疫法;綜述
近年來,許多新學科理論和試驗技術不斷滲透到中藥鑒定領域,中藥鑒定技術有了一定的發(fā)展,現(xiàn)綜述如下。
1 聚類分析法
聚類分析是按照對象的定性或定量特征進行分組歸類的一種現(xiàn)代統(tǒng)計方法。選取不同的模糊相似系數(shù)或長短距離計算公式,將一批樣品或變量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得到不同的動態(tài)聚類圖,從數(shù)圖上即可分類、鑒定和評價藥材質量。經(jīng)李慧珍等[1]對馬勃等18種真菌顯微特征聚類分析、蘇薇薇[2]以砂仁及其偽品的紫外光譜為量化特征在計算機上用聚類分析法進行分析的實踐,證明該法的實驗結果與傳統(tǒng)的生物學方法吻合,顯示了該技術在中藥鑒定中的廣闊前景。常璇等[3]利用此法對寧夏中寧縣、平羅縣兩地枸杞中銅、鋅、錳、鍺、硒、砷等6種微量元素的含量進行了綜合評價,以比較研究不同產地之間的枸杞。聚類分析結果表明,該法在整體水平上可區(qū)分不同產地枸杞中6種元素含量,誤判率為0。提示經(jīng)過更多的驗證之后,在不同省區(qū)枸杞之間進行聚類分析比較研究,可為枸杞道地性質量標準的制定提供有價值的理論依據(jù)。張水寒等[4]應用系統(tǒng)聚類法,對20批關黃柏樣品的HPLCFP中各特征峰的相對峰面積進行分析。聚類結果顯示16、17、18、19、20號樣品為道地藥材樣品,質量均較好,且以湖南的道地藥材樣品為好。此方法可用于中藥的鑒別,方法較為簡便,且樣品處理較簡單,這將對中藥質量的規(guī)范化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2 指紋圖譜法
中藥指紋圖譜技術[5]是指某中藥材或中成藥中所共有的,具有特征性的某類或幾種成分的色譜或光譜的圖譜。即用一定的方法(如HPLC、GC、TLC、HPLCMS、GCMS、FTIR、Xray和UV等),對特定的對象(如中藥材、提取物、飲片、注射液等)和過程進行分析,得到的有特征性的相對穩(wěn)定的圖譜。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指紋圖譜的特征性,有效鑒別樣品的真?zhèn)巍D壳笆褂米疃嗟闹兴幓瘜W指紋圖譜是采用HPLC法[6],可提供大量的信息,符合中藥復雜體系研究的需要。
3 免疫法
不同的動植物藥材含有不同的特異蛋白,免疫鑒別即利用該蛋白制備的特異抗體與待檢品中的特異抗原結合產生沉淀反應來鑒別藥材的真?zhèn)巍T摷夹g適用于動物藥材的鑒別,尤其是親緣關系比較接近的動物藥間的鑒別[7]。國內學者[8]采用免疫電泳法及瓊脂免疫擴散法準確鑒定了虎、豹等多種動物的骨骼,還能將豹骨進一步鑒定為雪豹、石豹或金錢豹,說明免疫鑒別方法是一種特異性很強的鑒別法。
4 DNA分子遺傳標記技術
分子標記技術也稱DNA分子診斷技術,是基于研究DNA分子由于缺失、插入、易位、倒置、重排或由于存在長短與排列不一的重復序列等機制而產生的多態(tài)性的檢測技術[1]。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研究發(fā)現(xiàn),中藥材(不含礦物藥)物種的多樣性是由于其基因多態(tài)性的結果,而基因多態(tài)性可在分子水平上檢測,它比在形態(tài)、組織和化學水平上檢測更能代表其變異類型的遺傳標記。由于DNA分子標記直接分析的是生物的基因型而非表現(xiàn)型,鑒別結果不受環(huán)境因素、樣品形態(tài)(原品、粉狀或片狀)和材料來源的影響,因此可為中藥品種鑒別提供更加準確可靠的手段。如:限制性片斷長度多態(tài)性分析技術(RFLP);多聚酶鏈反應(PCR)測序技術;隨機引物PCR技術(RAPD); DNA序列標記技術等。
綜上所述,現(xiàn)代中藥鑒定學發(fā)展的目標是:建立包括聚類分析、基因組成特征、指紋圖譜法、等多層面的中藥鑒定學科體系,同時通過這種學科體系建設,為尋找和擴大新藥源提供可靠的指導資料。
參考文獻
[1]李慧珍,李水福,胡清宇,等.馬勃類18種真菌顯微特征的聚類分析[J].基層中藥雜志,1996,10(3): 8.
[2]蘇薇薇.聚類分析法在砂仁及其偽品鑒別分類中的應用[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1998,11 (2): 158.
[3]常璇,胡奇林.用聚類分析方法對寧夏中寧縣和平羅縣枸杞中6種元素綜合指標的比較研究[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7 (3): 248.
[4]張水寒,郭偉偉,蔡光先.HPLC指紋圖譜結合系統(tǒng)聚類法對不同產地關黃柏藥材的分析研究[J].科技導報,2006,24(9): 53.
[5]王睿,徐偉,方翼,等.中藥指紋圖譜研究進展[J].中國藥師,2004,7(10):764767.
[6]路飚,彭詠梅.HPLC法測定心腦健滴丸中兒茶素和表兒茶素的含量[J].湖南中醫(yī)雜志,2007,23(1):7878,83.
篇6
[關鍵詞] 阿膠; 化學成分; 鑒別方法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7-006-01
Research on Effective Components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the Donkey-hide Gelatin
Hui Qiusha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Shandong,China 250014)
[Abstract] The donkey-hide gelatine, which is a kind of gelatin protein, has many medicinal curative effects. Now, we make a review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the donkey-hide gelatine in recent years,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donkey-hide gelatine quality.
[Keywords]Gelatina Nigra; Chemical compositi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阿膠系驢的皮經(jīng)煎煮濃縮制成的固體膠。它與人參、鹿茸并稱“中藥三寶”,因補血健身效果明顯,有補血“圣藥”之稱,其功效主要為補血滋陰、潤燥止血,能用于貧血,心悸,燥咳咯血,先兆流產,產后血虛,肌痿無力等病癥[1]。目前對阿膠的研究多集中在藥理方面,為阿膠新用途的開發(fā)奠定了基礎,但是對阿膠品質鑒別的研究相對較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分析儀器被應用于阿膠的鑒別研究,使阿膠的鑒別標準更加科學合理。
1 阿膠化學成分研究 阿膠的組成部分既有大分子的蛋白質,又有小分子氨基酸和無機鹽,也有不溶性物質。大量研究表明阿膠由蛋白質、多肽、氨基酸、硫酸皮膚素、透明質酸、生物堿以及多種微量元素組成[2],因此也決定了其藥理作用。為了控制阿膠質量和研究藥用機理,廣大醫(yī)藥工作者對其成分和相應的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
2 阿膠有效成分的分離提取方法 對阿膠化學成分的研究表明,蛋白質、氨基酸等是其主要的有效成分,因此對阿膠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包括針對蛋白質、氨基酸等常用的提取方法,如堿提酸沉法、離心、液-液萃取等[3,4],除此之外,很多學者也發(fā)現(xiàn)、改善了不少新的提取方法。
2.1 液一液一液三相靜態(tài)萃取 針對成分復雜的中藥所建立的樣品預處理方法,主要是利用了“相似相溶”和“分子擴散力”原理。在三相萃取體系中.中藥成分按分子極性大小擴散富集于相應極性的相中。假設三相莘取物互為雜質,那么通過三相萃取,就可以使每相萃取物都得到精制和純化。于海英等[5]將阿膠細粉溶解,通過離心后,將上清液與三氯甲烷、環(huán)己烷組成三相萃取體系,靜置分離,得到了良好的分離效果。
2.2 分級過濾法 阿膠的組成可大體分為三部分, 一是小分子部分,包括糖、無機鹽等;二是大分子主要是蛋白類物質;三是不溶性雜質。劉穎[6]等采用濾紙、半透膜對阿膠水溶液進行分級過濾,旨在將三者分開。應該指出的是用半透膜滲析法分離大分子蛋白質和小分子物質時,由于小分子在膜內外建立平衡,因此不可能將小分子物質全部滲析出去,他們采用了Langmuir方程外推法確定了可以滲析出的小分子物質全部量,從而也就確定了蛋白質和小分子物質的含量。在不溶性和蛋白質的測定中,經(jīng)滲析后的樣品由蛋白類物質和不溶水的雜質組成,這兩部分可用濾紙過濾分離。
3 阿膠化學成分的含量測定
3.1 蛋白質 傳統(tǒng)測定蛋白質含量的方法是凱氏定氮法[7],該法可準確的測量出蛋白質的含量,但操作較復雜。李麗等[8]采用二硫酸鉀堿性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的方法,使阿膠中絕大多數(shù)的蛋白質定量的轉化為可供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的硝酸鹽,然后在220±1nm處對其進行了測定,結果良好。
近年來,對阿膠中蛋白質含量的測定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樊繪曾等[9]就曾將雙縮脲法、酚試劑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進行了比較,他們分別參照了Gornall法、Lowry法、Murphy法配制試劑和測定操作,結果與凱氏定氮法近似,且無需滴定,操作簡單。
劉穎[6]等人則通過分級過濾法測定阿膠中小分子含量、蛋白質含量、不溶物含量以及它們的粘均分子量來評價阿膠質量的好壞。王若飛等[10]利用質譜法分析了阿膠Mr在1500~13000區(qū)間的蛋白質、肽分布及其相對分子質量。
3.2 氨基酸的含量測定 霍光華[11]采用標準酸水解法、氨基酸分析測定儀對4種阿膠炮制品中氨基酸進行測定,結果表明4種炮制品中均至少含有十七種蛋白氨基酸,總含量在56.73-82.03%之間,以甘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天門冬氨酸和賴氨酸,以組氨酸含量最低。
實驗表明,阿膠中游離氨基酸的含量較少,氨基酸主要以膠原肽的形式存在。楊繼忠[12]等運用堿水解法處理樣品,加入氯胺溶液,對二甲氨基苯甲醛溶液顯色后,采用紫外吸光光度法在563nm處測定其吸光度,間接評價了阿膠中膠原蛋白的含量。
王曉坤[13]等人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對阿膠水溶性成分進行了分析,以水-乙腈梯度洗脫,經(jīng)C18色譜柱分離出28個共有峰,采用液-質聯(lián)用分析確定了5個成分,分別為游離的異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程顯隆等[14]采用HPLC法同時測定阿膠中4種主要氨基酸的含量,實驗證明該方法可在短時間內得到良好的結果,且準確可靠,是近年來測定阿膠中氨基酸含量的主要方法。
3.3 微量元素的含量測定 黃必勝[15]采用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了阿膠、龜板膠、鹿角膠三種膠中Zn,Cu,F(xiàn)e,Mn四種元素的含量。樣品采用干灰化法處理,測定各樣品的原子吸收光譜,結果表明,阿膠中鐵含量最高。而王朝輝[16]等則用硝酸-高氯酸對阿膠進行濕法消化后,用導數(shù)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測定了阿膠中的銅、鋅、錳含量。
3.4 硫酸皮膚素 樊繪曾[9]通過降解驢皮蛋白聚糖分離獲得硫酸皮膚素(DS),精密吸取經(jīng)脫脂、水解處理后的,離心,取上清液,并采用紫外吸光光度法測定吸收值,計算出的DS的含量為1.24~1.83mg?g-1。
4 阿膠的鑒別方法 動物膠類藥材的主要成分為可溶性膠原蛋白及其水解產物[17],但由于動物種類的不同,其膠原蛋白尤其是次級代謝產物將會有所差異。基于此,對阿膠的鑒別刻不容緩,現(xiàn)階段除了采用水試、火試等理化鑒別外[18],現(xiàn)代分離分析技術也越來越多的應用到其鑒別中來。
4.1 薄層色譜法 藥典[19]中記載的鑒別方法是對阿膠煎煮處理后配成供試品溶液,然后以甘氨酸為對照品,通過薄層色譜法鑒別,該法是鑒別阿膠的經(jīng)典方法,但趙曦[20]等通過比較測定30種阿膠,發(fā)現(xiàn)按《中國藥典》1995年版一部(附錄Ⅸ L)測定阿膠及偽品膠的總氮量無顯著性差異,而采用酸堿滴定法測定結果顯示阿膠中的氨基氮含量遠高于偽品中的含量。因此,實驗者提示以氨基氮含量>0.16%來控制阿膠的質量。
4.2 電泳法 蛋白質作為阿膠的重要藥效成分,也是其區(qū)別于其它動物膠的特征成分之一。李峰[21]等用連續(xù)系統(tǒng)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法(SDS-PAGE法)對不同廠家的兩種阿膠及兩種偽品雜皮膠進行了鑒別,結果顯示阿膠與雜皮膠不僅譜帶數(shù)目不同,而且各譜帶的Rf值及著色程度均有顯著的差異,因此認為SDS-PAGE法鑒別阿膠具有操作簡便、經(jīng)濟實用等特點,具有良好的鑒別價值。陳振江[22]等用等電聚焦電泳法對正品阿膠和三種偽品阿膠進行鑒別,結果各樣品都有清晰的IFE圖譜,除了可以鑒別藥材真?zhèn)危瑫r也確定了樣品中主要蛋白質的等電點及測定各蛋白質成分的含量。
4.3 高效液相色譜法 HPLC法可以測定阿膠有效成分含量的同時,亦可作為鑒別阿膠的有效方法。于海英等[5]用HPLC法建立了東阿阿膠、龜甲膠脂溶性成分的指紋圖譜,他們標定了阿膠、龜甲膠的共有峰,通過相似度分析及聚類分析顯示兩種膠間存在著明顯差異,故可作為區(qū)別不同動物膠的方法。該法穩(wěn)定可靠,可同時作為動物膠劑的鑒別及質量控制的依據(jù)。
4.4 X射線熒光光譜法 X射線熒光光譜法是通過測定樣品中元素種類,并與阿膠對照品的元素特征譜比較從而進行識別與判斷。王文靜[23]等就以該法測定了6個產地的阿膠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元素特征譜,從而準確的判斷出阿膠的真?zhèn)危⒘藴蚀_快速、直觀有效的鑒別方法。關穎等[24]對該法進行了改進,結合X射線衍射法對5種不同來源的阿膠進行了鑒別,結果證明該法專屬性強,靈敏度高,是目前為止最簡單易行,結果可靠的鑒別方法。
5 總結 阿膠有著悠久的藥用歷史,因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硫酸皮膚素、多種微量元素等,其藥效在國內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經(jīng)濟效益不可小覷。由于阿膠的品質參差不其,鑒別阿膠成為學者們關注的問題。目前,鑒別阿膠的方法有很多,如薄層色譜法、電泳法等,其中X射線熒光光譜法是最簡單可靠的鑒別方法。然而近幾年,制約阿膠走向世界的主要難題在于阿膠的質量控制,因此,建立一種簡便、快速、科學的質量控制方法是目前阿膠行業(yè)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胡軍影,程顯隆,肖新月,等.阿膠的化學成分及質量評價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藥事,2007,21 (3):193-195.
[2] Chen D,Wang J,Liu W.Analytical studies on amino acids and trace elements in donkey-hide gelatin[J].Zhongguo Zhong Yao Za Zhi, 1991,16(2):83-84,126.
[3] 寇明鈺.花椒籽蛋白質分離提取及功能性質的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4] 劉榮森,楊虹琦,黃郁維,等.植物中游離氨基酸的提取、純化及分析方法[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8(3):76-79.
[5] 于海英,周永妍,程秀民.阿膠、龜甲膠中脂溶性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譜指紋圖譜[J].色譜,2009,7(27):447-452.
[6] 劉穎,周慶華.中藥阿膠有效成分測定方法的研究[J].中醫(yī)藥信息,2001,18(6):46-47.
[7] 北京大學生物化學教研室.生物化學實驗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87.
[8] 李麗李,俊松.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阿膠總氮量[J].中成藥,1994,16(12):31.
[9] 樊繪曾,劉曦,謝克勤.驢皮硫酸皮膚素的鑒定與含量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1994,19 (8):477.
[10] 王若飛,尤昭玲,劉小麗,等.基于激光解析/離子化-飛行時間質譜技術的中藥阿膠蛋白質組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13):2518-2521.
[11] 霍光華.阿膠氨基酸礦物成分分析與評價[J].氨基酸和生物資源,1996,18(4):22.
[12] 楊繼忠.第十二屆山東省藥劑學術會議論文集[C].山東省科學技術學會,2006:103-106.
[13] 王曉坤,程秀民,于海英,等.阿膠水溶性成分HPLC指紋圖譜研究[J].上海中醫(yī)藥志,2008,42(2):66-69.
[14] 程顯隆,肖新月,等.柱前衍生化HPLC法同時測定阿膠中4種主要氨基酸的含量[J].藥物分析雜志,2008,28(12):1997-2000.
[15] 黃必勝.阿膠龜膠和鹿角膠中微量元素的測定與分析[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1,12(6):4871.
[16] 王朝暉,孫漢文,李潞銘.導數(shù)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阿膠中的銅、鋅、錳[J].中國藥學雜志,1999,34(4):227.
[17] Hu J.Y.,Cheng X.L.,Xiao X.Y,et al.Chinese Pharmaceutica lAffairs,2007,21(3):193
[18] 黃巧平.阿膠及其混淆品的鑒別[J].蛇志,2006,18(1):73-74.
[19] 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0:175.
[20] 趙曦,翟乙娟,都恒青,等.30種商品阿膠的質量比較[J].中國藥學雜志,2000,35(10):690- 692.
[21] 李峰,張振秋,韓家珩.阿膠的凝膠電泳鑒別[J].時珍國醫(yī)國藥,1999,10(5):346.
[22] 陳振江,張桂枝,劉靜芬.阿膠及其偽品的IFE研究[J].中成藥,1998,20(12):31.
篇7
【關鍵詞】 腎功能;檢查項目;合理性;探討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3)18—0087—01
腎臟是人體重要的生命器官,主要參與排出體內多種代謝產物及廢物,還可產生多種細胞因子參與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的調節(jié)、血壓維持及其他多種生理學功能。腎臟疾病可影響其他系統(tǒng),其他系統(tǒng)疾病也都可直接或間接累及腎臟,引起腎功能障礙,甚至導致腎功能不全而影響人類健康。腎臟疾病的診斷需綜合考慮患者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結果。監(jiān)測腎功能可指導進一步評價和治療。但腎臟檢查項目繁多,臨床醫(yī)生需了解并合理利用各種-腎功能監(jiān)測的常用指標,對疾病進行診斷、鑒別診斷、病程檢控和預后判斷。本研究選取我院收取的1783份腎功能檢驗申請單進行分析,旨在合理應用腎功能檢查項目,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本研究共選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取的1783張腎功能檢驗申請單作為研究對象,依據(jù)目的不同分為四組:①健康體檢或住院常規(guī)檢查870份;②疾病診斷、鑒別診斷333份,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的診斷及腎前性少尿和腎性少尿的鑒別;③腎臟病變的嚴重程度及腎功能狀態(tài)377份;④預后判斷203份。
1.2 判定標準依據(jù)檢驗項目臨床意義與預期結果為原則,結果分為:①檢查項目合理或基本合理:要求的檢查項目能反應疾病本質,無檢查項目過多和不足;②檢查項目不合理:分為檢查項目過多(申請單上出現(xiàn)與疾病無關或對疾病診斷無實際意義的項目)和檢查項目不足(申請單上缺少能夠反應疾病本質的必要的項目)。
2 結果
所有入選申請單中,合理或基本合理1521份(85.3%),不合理262份(14.7%),其中檢查項目過多占8.4%(149份),檢查項目不足占6.3%(113份)。
3 討論
3.1 腎功能檢測項目的選擇與應用 應根據(jù)臨床需要選擇必要的腎功能檢查項目或項目組合,為臨床診斷和鑒別診斷,病程檢控和疾病預后判斷提供依據(jù)。
健康體檢和住院常規(guī)檢查,可選用尿液自動分析儀對尿液進行一般檢查,包括腎臟生理、腎小球濾過功能、腎小管吸收功能和排泄功能及其他生化檢查(尿蛋白、尿酶等)。對于懷疑或已經(jīng)確診的泌尿系統(tǒng)疾病患者,重點檢查尿蛋白和有形成分,進行尿沉渣檢查,有助于指導進一步診斷和治療。
已確診的可導致腎病變的全身性疾病者,為盡早監(jiān)測腎臟損傷,應選擇應用較敏感的尿微量蛋白,包括尿微量清蛋白、α1-微球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等,是評價各種原因所致的腎臟早期損傷的理想指標。對疾病鑒別診斷,要選取特異的客觀指標,如腎前性和腎性少尿的鑒別應選用尿濃縮試驗,尿滲量和尿Na重吸收等指標。
為了解腎臟病變嚴重程度和腎功能狀況,應選擇應用腎小球、腎小管功能試驗或球-管功能組合試驗。對于主要累及腎小球的疾病應監(jiān)測Ccr、血肌酐和尿素,但這三者只在腎臟病損較嚴重時才有意義;對于主要累及腎小管的疾病應考慮選用尿微量蛋白和稀釋一濃縮試驗;其他疾病應根據(jù)受累部位不同選擇相應的監(jiān)測指標,如急性腎衰時應動態(tài)檢測尿滲量和有關腎小球濾過功能指標,慢性腎衰時應選用球-管功能組合試驗。
3.2 造成檢查項目選擇不合理的原因及其對策 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快速發(fā)展,醫(yī)學檢驗學也逐步提高,許多檢查項目由人工手動操作改進為自動化操作,減少了手工檢驗中主觀因素的差異性,參考值單位范圍也發(fā)生了相應的改變,同時增加了很多新項目。部分臨床醫(yī)生對新開展的檢驗項目了解不夠,缺乏及時知識更新,不清楚疾病特異性診斷的檢驗項目,僅依照傳統(tǒng)檢驗項目和自己以往的檢驗知識開出腎功能檢驗申請單,檢驗項目籠統(tǒng),缺乏選擇性,從而造成了檢查項目不合理;另一方面,部分醫(yī)院實施效益核算制度,對臨床醫(yī)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也可能造成檢查項目過多。
檢查項目過多會增加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檢查項目不足可造成診斷依據(jù)不足,甚至診斷錯誤,引起醫(yī)療糾紛。檢查項目不合理對疾病診斷和鑒別診斷、病程檢控和疾病預后判斷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加強檢查項目合理應用的監(jiān)測有利于患者的診斷與治療并可以減少無故的資源浪費。
針對上述檢查項目不合理可定期對院內醫(yī)生進行檢驗相關信息培訓,更新信息,定期新設備、新檢查項目相關信息,闡述相應參考值、臨床適應癥及臨床意義。同時可定期組織院內各科室臨床醫(yī)師專家和檢驗科專家進行學術講座,加強檢驗人員與臨床醫(yī)師的交流,及時將醫(yī)學新進展和相關知識應用于臨床和檢驗,以求更好的服務于患者。
參考文獻
[1]許玲利.腎功能檢查項目合理性選擇與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0.8:2242.
[2]王敏,王琦,顧潔,等.實驗室腎功能相關檢測項目在診斷慢性腎病中的特性分析[J].檢驗醫(yī)學.2012,27(5):340—344.
篇8
【關鍵詞】 骨腫瘤;X線攝片;良惡性鑒別;診斷價值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6.074
骨腫瘤是指發(fā)生于骨骼或其附屬組織的腫瘤, 在全身腫瘤中的發(fā)病率約 2%, 但近年來隨著腫瘤總體發(fā)病率的增加, 其發(fā)病率也呈現(xiàn)上升趨勢, 越來越受到醫(yī)學界的關注[1, 2]。對骨腫瘤的早期鑒別診斷是明確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的關鍵, 而影像學檢查是骨腫瘤診斷的最重要方式之一。X線作為臨床診斷骨腫瘤中最常見、最基本的影像學檢查, 能夠全面觀察并反映病灶的基本特征, 特別適用于基層醫(yī)院對病變組織的初步篩查[3]。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67例骨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旨在評價 X線檢查在骨腫瘤良惡性鑒別中的應用效果, 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jù)。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2年 3月 ~2015年 6月本院收治的骨腫瘤患者 67例, 均符合骨腫瘤臨床診斷標準, 且經(jīng)組織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其中男 38例, 女 29例;年齡 21~69歲, 平均年齡 (47.83±10.54)歲;腫瘤部位:股骨 14例, 肱骨 12例, 脛骨10例, 腓骨10例, 脊柱7例, 骨盆6例, 髕骨4例, 髂骨 3例, 指骨 1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 X線片檢查。檢查時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范進行, 行常規(guī)正側位攝片, 必要時補加斜位、切線位攝片;對于解剖結構復雜、有重疊現(xiàn)象、骨硬化遮蓋者通過放大攝影的方法進行檢查;圖像結果由2名資深影像學醫(yī)生共同判讀。X線片檢查檢查后, 對所有患者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 以明確骨腫瘤性質及分類。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不同性質骨腫瘤的 X線片特點, 并以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 計算 X線檢查對骨腫瘤的診斷準確率。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率 (%)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活檢或術后病理診斷結果 病理診斷證實:67例骨腫瘤患者中, 良性 31例, 占 46.27%(31/67), 其中骨軟骨瘤20例(29.85%), 骨巨細胞瘤11例(16.42%);惡性骨腫瘤36例, 占53.73%(36/67), 其中骨肉瘤20例(29.85%), 軟骨肉瘤12例(17.91%), 淋巴肉瘤 3例(4.48%), 脊索瘤 1例(1.49%)。
2. 2 X線檢查與病理診斷對骨腫瘤的一致性比較 X線檢查結果顯示:67例骨腫瘤患者中, 良性病變 33例, 占 49.25%(33/67), 其中骨軟骨瘤 16例(23.88%), 骨巨細胞瘤17例(25.37%);惡性骨腫瘤 34例, 占 50.75%(34/67), 其中骨肉瘤 18例 (26.87%), 軟骨肉瘤 13例 (19.40%), 淋巴肉瘤 2例 (2.99%), 脊索瘤 1例(1.49%)。與病理結果比較, X線檢查的診斷準確率為 79.10%(53/67), 診斷結果與病理學檢查之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15.63, P
2. 3 不同性質骨腫瘤的 X線表現(xiàn)
2. 3. 1 良性骨腫瘤 本組 31例良性骨腫瘤的 X線表現(xiàn)特點為病灶輪廓清晰, 邊緣銳利, 無周圍組織浸潤, 多數(shù)骨殼完整;無骨膜反應, 少數(shù)患者的骨囊腫因病理骨折而引起骨膜增生, 但骨膜仍光滑、完整, 未見骨膜三角;常無軟組織腫塊。
2. 3. 2 惡性骨腫瘤 36例惡性腫瘤中均表現(xiàn)為病灶輪廓模糊, 斑片或篩孔狀骨質破壞, 形狀不規(guī)則, 與周圍組織浸潤, 局部骨小梁、骨皮質消失, 可見大范圍低密度影;部分軟組織及骨內可見瘤骨或瘤軟骨。
3 討論
骨腫瘤是骨科較常見的疾病之一, 有良性和惡性之分, 良性骨腫瘤可根治且預后良好, 而一旦發(fā)展為惡性骨腫瘤, 則因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3]。骨腫瘤的發(fā)病因素復雜, 目前尚沒有確切的病因, 而大量研究報道顯示, 早期鑒別骨腫瘤的良惡性, 在指導治療方案的制定、提高治愈率及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4]。近年來, 隨著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完善, 骨腫瘤的診斷準確性也不斷提高, 為其早期診治提供了有利的平臺。在各種影像學手段中, 傳統(tǒng)X線片檢查是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 也是骨腫瘤影像學檢查的首選方法。
X線片檢查是最基礎、最常見的影像學檢查之一, 以操作簡便、費用低廉、信息量大等優(yōu)勢成為骨腫瘤診斷的首選方式, 該方法可準確反映病灶的發(fā)生部位、范圍、病灶生長方式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等;還可顯示病變程度及類型, 指導臨床醫(yī)生對病灶性質、復發(fā)與否或轉移情況等作出準確判斷, 從而制定出適當?shù)闹委煼桨福?提高治療效果。例如:在腫瘤的生長情況上, 良性腫瘤表現(xiàn)為生長緩慢, 不會侵入到鄰近組織, 但是會出現(xiàn)壓迫移位, 無轉移;而惡性腫瘤則表現(xiàn)為生長速度快, 容易侵入到鄰近組織, 器官可有轉移。在局部骨質變化上, 兩種腫瘤表現(xiàn)為膨脹性骨質破壞, 與正常骨的界限分明, 邊緣銳利, 骨皮質明顯變薄、膨脹, 但是保持其連續(xù)性特點;而惡性腫瘤則表現(xiàn)為浸潤性骨破壞, 病變區(qū)域與正常骨的界限非常模糊, 邊緣不整。在骨膜增生方面, 良性腫瘤一般無骨膜增生, 病理骨折后會出現(xiàn)少量的骨膜增生, 而骨膜新生骨不被破壞;惡性腫瘤則表現(xiàn)為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 且增生的骨膜多不成熟, 可被腫瘤侵犯破壞。在周圍軟組織方面, 良性腫瘤無腫脹或是腫塊影, 若有腫塊, 則邊緣清晰;惡性腫瘤長入軟組織形成腫塊, 與周圍的組織沒有明顯清晰的界限。但是此方法獲得的影像圖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疊現(xiàn)象, 會對部分組織和結構的判讀造成影響[5]。如:在X線片檢查中, 若惡性骨腫瘤對鄰近軟組織的病變未出現(xiàn)明顯的體積變化, 就不會有明顯的變化, 只有當病變達到密度的輕度變化、局部輕度體積改變時, X線片檢查才會出現(xiàn)明顯的征象[6]。所以說, X線片檢查雖然對于鑒別骨腫瘤良惡性具有重要價值, 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缺陷。
X線片檢查對骨腫瘤的定位價值遠高于其定量價值。本研究結果顯示, X線檢查的診斷準確率為 79.10%(53/67), 診斷結果與病理學檢查之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綜上所述, X線片檢查空間分辨率高、定位準確, 可反映病灶的全貌及骨質破壞情況, 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對脊柱等深在部位骨腫瘤的顯示不佳, 無法顯示脊髓病變、病變與相鄰結構之間的空間關系, 在觀察軟骨、肌腱韌帶、關節(jié)囊、軟組織等的改變方面依靠X線片較為困難, 但是在基層醫(yī)院, 初診中應用X線片進行骨腫瘤的良惡性鑒別診斷價值確切, 分辨率高, 可在基層醫(yī)院中大量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驚喜, 王宇, 王林森, 等 . CT灌注成像對單發(fā)骨轉移瘤與原發(fā)惡性骨腫瘤的鑒別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12, 28(5):729-732.
[2] Flanagan AM, Delaney D, O’Donnell P. Benefits of molecular path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musculoskeletal disease : Part II of a two-part review: bone tumors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Skeletal Radiology, 2010, 39(39):105-115.
[3] 王聯(lián)營, 張博 . X線和 CT在骨腫瘤患者診斷中應用價值探討.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2, 11(20):1651-1652.
[4] 王強修 . 骨腫瘤診斷與治療 .北京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10:69-76.
[5] 張一秋, 石洪成, 陳曙光, 等 . SPECT/CT聯(lián)合三相骨顯像對骨骼良惡性病變鑒別診斷的增益價值 .中華核醫(y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 2012, 32(5):363-367.
篇9
【摘要】 目的 探討彌散加權成像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價值。資料方法 總結分析彌散加權成像在動物及臨床試驗中對腫瘤療效的評估價值。結果 彌散加權成像可以在分子水平實現(xiàn)對腫瘤療效的評估。對腫瘤治療療效的早期預測,鑒別殘余腫瘤組織及早期監(jiān)測腫瘤復發(fā),監(jiān)測腫瘤治療的相關副反應都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彌散加權成像 腫瘤療效
彌散加權成像(DWI)作為臨床上唯一的一種完全無創(chuàng)性的、無輻射的快速掃描的方法,已廣泛應用于腫瘤的診斷及分期。隨著研究的不斷拓展深入,DWI能夠監(jiān)測腫瘤組織結構的微觀信息變化并獲得動態(tài)的定量資料,因此在腫瘤治療反應及療效評價及殘余病灶的復發(fā)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筆者對近年來DWI在相關實驗室及臨床研究中的應用做一綜述。
1 DWI的基本原理
彌散運動是分子的隨機側向運動,即布朗運動。活體組織中,水分子的彌散運動包括細胞外、細胞內和跨細胞運動以及微循環(huán)灌注,其中細胞外水分子運動和灌注是組織DWI信號衰減的主要原因。目前用DWI可進行分子隨機微觀運動的定量測量,其大小以表觀彌散系數(shù)(ADC)表示。通常在腫瘤組織中,核漿比增加,細胞密度增大,胞外空間和水分子的彌散空間減少,導致ADC值下降,在DWI上呈高信號。放化療使組織細胞壞死,數(shù)目減少,細胞間隙加大,細胞內細胞器碎裂、溶解等,導致水分子彌散能力增加,ADC值升高;腫瘤殘存或復發(fā)時腫瘤細胞增多、細胞間隙變小等,限制了水分子的運動,ADC值降低,DWI表現(xiàn)為高信號,因而可以用來評價腫瘤的治療效果。
2 DWI對評估腫瘤治療效果的應用
2.1 DWI與評估腫瘤治療療效的相關性
早期DWI與腫瘤治療療效的相關性研究始于動物實驗。Herneth等分別對早中晚期腫瘤的荷瘤小鼠進行DWI檢查,將所得的ADC值與病理相對照,發(fā)現(xiàn)隨著病程的進展,腫瘤的ADC值逐漸升高,并且腫瘤中的壞死成分和存活成分ADC值具有顯著差異,這一研究結果為DWI對腫瘤療效評價的可靠性提供依據(jù)。動物實驗表明實體腫瘤治療后MR彌散加權成像ADC值的變化與腫瘤療效具有相關性,因此DWI是可以用來評估腫瘤治療療效的。
2.2 DWI早期預測腫瘤治療效果
目前對實體腫瘤有很多有效的治療方法,正確評價其療效,對后續(xù)治療及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通常實體腫瘤的療效評估是根據(jù)其病灶的大小變化進行判定,往往其評估時間為治療后3個月,如何早期預測腫瘤的療效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聶翔等收集了13名鼻咽癌初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單純放療,放療前、放療3周內及放療結束時鼻咽部DWI檢查。腫瘤ADC值在放療后3周內呈上升趨勢,第一周上升幅度最大,而體積消退則在第三周最為明顯,放療前ADC值及第一周ADC值與體積變化有相關性, DWI作為一個影像學指標可以實現(xiàn)對治療療效的早期評估 [1]。相關臨床病例研究提示腫瘤治療后ADC值變化先于形態(tài)學的改變,因此,認為DWI實現(xiàn)了腫瘤治療療效的早期預測。
2.3 DWI在腫瘤治療后殘余病灶及復發(fā)中的應用
腫瘤治療后,由于腫瘤及其周圍組織有或多或少的壞死、滲出、纖維組織增生等改變,因而影像學表現(xiàn)非常復雜,因此鑒別腫瘤殘留或是復發(fā)還是治療后改變非常重要。袁程等對膀胱癌術后可疑復發(fā)44 例患者,行MR增強掃描及DWI檢查。比較增強序列與DWI鑒別膀胱癌復發(fā)及炎癥的效果,顯示DWI與病理診斷結果的符合率要優(yōu)于增強序列[2]。因此,DWI在腫瘤治療后鑒別是否存在殘余病灶或復發(fā)具有重要價值。
2.4 DWI監(jiān)測腫瘤治療的相關副反應。
腫瘤的治療方法多樣,主要有化療、手術治療、放射治療、介入治療等,在治療腫瘤的同時,往往可能對于周邊及全身其他正常組織帶來傷害,例如放療,除殺滅瘤區(qū)的腫瘤細胞外,有時難以避免的造成瘤周組織的放射性損傷,早期發(fā)現(xiàn)及監(jiān)測腫瘤治療的副反應也是臨床治療中的難題。DWI和ADC圖已逐漸應用于放射性腦損傷的研究中,通過測量照射區(qū)域的ADC值對潛伏期和早期的微觀損傷作出預判,以便早期進行干預性治療,降低放射性腦病的發(fā)生機率、減小放射損傷程度 [3]。DWI為早期發(fā)現(xiàn)及檢測腫瘤治療中相關的副反應提供了可能。
3 DWI在評估腫瘤療效價值中的優(yōu)缺點
DWI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性、從分子水平獲取活體組織超微結構信息的功能成像,在全身各系統(tǒng)中都得以廣泛應用,不但在腫瘤的診斷及鑒別診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對腫瘤的治療療效的評估作用也日益得到重視。多個研究結論表明腫瘤治療前后細胞形態(tài)、密度、細胞外容積等均發(fā)生變化,相應ADC值也產生變化。病灶的ADC值在腫瘤治療后一周內即已經(jīng)產生變化,其變化與3周及3周后的病變形態(tài)學變化相一致,因而DWI實現(xiàn)了對腫瘤治療療效的早期預測。腫瘤治療后對于活性腫瘤組織、壞死組織、正常組織、纖維肉芽組織等的鑒別,對于監(jiān)測腫瘤是否殘留及復發(fā)具有重要意義,研究表明腫瘤組織的ADC值與腫瘤組織內細胞密度、核漿比、腫瘤間質內纖維含量及微循環(huán)灌注情況相關,因此ADC值的變化能夠鑒別殘余腫瘤組織及早期監(jiān)測腫瘤復發(fā)。
DWI對于腫瘤療效的評估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DWI作為一種成像技術,其空間分辨力有限,對磁場均勻度要求較高,骨質及空氣旁組織容易產生磁敏感偽影,當接近這些區(qū)域測量的ADC值,常出現(xiàn)誤差。近年來,國內外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多b值的彌散加權成像研究,以實現(xiàn)提高彌散圖像的信噪比。相信隨著影像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臨床應用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DWI成像在評估腫瘤療效價值中的應用將有更廣泛的前景。
參考文獻
[1] 聶翔等 鼻咽癌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與放療療效的相關性研究
篇10
關鍵詞:乳腺腫瘤 彩色多普勒超聲 鑒別診斷
近年來,乳腺癌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危害著婦女的健康,且年齡逐漸年輕化,所以預防成了關鍵,為了達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我們用簡便、無創(chuàng)又經(jīng)濟的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良惡性腫瘤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為臨床提供更多的診斷診斷信息和依據(jù),從而提高乳腺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質量。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錄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經(jīng)手術和病理證實的乳腺腫塊患者68例,共檢出腫塊72塊,惡性42塊,良性30塊,病人年齡最大74歲,最小16歲,平均年齡42.8±8.2歲。
1.2儀器和方法:
儀器為PHILIP-HD11型彩色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7-10MHz。患者仰臥位,雙臂上舉,充分顯示兩側及腋窩,按一定順序對乳腺四個象限和乳暈區(qū)分別掃查,發(fā)現(xiàn)腫塊并記錄其大小、位置、數(shù)量、縱橫比,形態(tài)、邊緣,有無暈征,內部回聲,后方回聲及血流信號情況,并測量其Vmax,RI,并按照血流豐富程度分級(Alder半定量分級),0級:病灶內無血流信號;1級:少量血流,1-2處點狀血流;2級:重量血流,可見一條主要血管,其長度超過病灶的半徑或者幾條血管或者3-4處點狀血流;3級:豐富血流,可見四條以上血管或者血管相互連接,交織成網(wǎng)。
1.3統(tǒng)計學處理:根據(jù)病理結果將病例分為良性組和惡性組,使用SPSS11.0統(tǒng)計學軟件,連續(xù)變量組之間的差異比較用t檢驗,分析變量采用卡方檢驗,P
2.結果:
2.1腫塊的病理類型:共檢出的72個腫塊中,惡性42塊,其中浸潤性導管癌30例(71.4%),粘液腺癌6例(14.3%),導管原位癌3例(7.1%),硬癌2例(4.8%),髓樣癌1例(2.4%);良性30塊,其中纖維腺瘤17例(56.7%),腺病8例(26.7%),導管內狀瘤3例(10%),乳腺炎2例(6.7%)。
3.討論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超聲儀的不斷更新?lián)Q代,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對乳腺癌,甚至微小癌(直徑≤10mm)的檢出率及診斷率都有顯著提高,它已成為乳腺疾病篩查的首選手段之一。通過本研究對乳腺腫塊的良惡性作如下分析:
(1)乳腺的良、惡性腫塊的二維超聲特點:惡性腫塊:縱橫比大于1,邊界不清,呈毛刺狀,內部回聲多呈不均勻性減低,且有微小鈣化,后方衰減明顯,周邊可見高回聲暈。良性腫塊則形態(tài)規(guī)則,邊界清晰光滑,縱橫比小于1,內部回聲均勻,后方回聲無衰減。總之:二維超聲圖像特征對乳腺腫塊的檢出,良惡性的判斷方面有著重要價值。
(2)CDFI表現(xiàn):本研究的72個腫塊中了下腫塊在血流檢出率及血流分級上有顯著性差異,惡性腫塊的血流呈內部豐富,且較粗大,分布不規(guī)則,主要原因是腫瘤細胞分泌的細胞生長因子至腫瘤血管生長迅速,動靜脈瘺形成有關。從PW上通過本研究可見腫塊內部血流參數(shù)Vmax及RI明顯高于良性組,且惡性組Vmax均≥15cm/s,RI均≥0.65,與相關文獻報道的相近。PW波形呈收縮期前移,舒張期血流速度減低,此特點可能與腫瘤生長過快有關。總之,CDFI能清晰顯示腫塊內的血流分布及血流的定量判斷,為我們鑒別乳腺腫塊的良惡性提供了重要信息。
4.結論:
彩色多普勒超聲作為價廉、簡便、無創(chuàng)的檢查方法,在乳腺腫塊的檢查中能清晰的顯示二維圖像特征,腫塊內部的血流分布狀態(tài),并能進行定量的血流參數(shù)分析,為腫塊的良惡性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提供了更有價值的參考信息。
參考文獻:
1.徐志章,現(xiàn)代腹部超聲診斷學,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