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好是怎樣的體驗范文

時間:2023-03-20 16:59: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體育好是怎樣的體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體育好是怎樣的體驗

篇1

關鍵詞:童趣化;低段小學生;運動;影響

重視學生的體驗、重視學生的愉悅情感是我國現行教育與傳統教育最大的不同。如何為兒童構造愉快的教學體驗是體育教學中較為火熱的話題。對于兒童來說,他們參加體育活動更多的是一種鍛煉、放松,是一種參與行為。兒童的成長應當是快樂的,體育課堂應當改變過去嚴肅、單一、刻板的教學氛圍,將童趣化的教學模式融入其中,為兒童構造愉快的成長環境。

一、體育教師語言的童趣化

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雖然身體運動是主要的行為,但是教師的語言行為同樣不可忽視。體育教師的語言表達具有一定的目的,在教學的過程中能開發學生的智慧,達成教學目標。對于低學段的小學生體育教師來說,教師的語言表達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力更為重要。針對小學生的階段性特征,幽默的課堂氛圍更融洽,學生的積極性也更高。幽默的語言并不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逗樂行為,而是將一般化的體育語言轉化為富有情趣的語言表達。比如,在學習立定跳遠的內容時,童趣化的語言在教學中的使用如下:

教師:小朋友們有沒有看過動畫片啊?

學生:看過。

教師:那動畫片里的小動物們是怎樣運動的,大家知道嗎?大家想學嗎?

學生:想。

教師:那咱們今天就和小動物一樣運動吧。我問問大家:有一種動物小時候只有腿沒有尾巴,還可以吃害蟲,而且還會呱呱叫,這是什么動物啊?

學生:青蛙。

教師:青蛙是怎樣走路的?

學生主動示范青蛙跳躍的動作。

此時教師對學生的行為加以肯定,并指導學生如何利用身材優勢跳得更遠。教師借助形象的比喻增強學生對立定跳遠的理解,能夠使學生感到愉快,有興趣的活動,學生都會積極參與。與小學生同頻率的語言更易于學生接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考動物是如何\動的,并自我實踐,學生在思考與行動中掌握體育運動的基本方法。

二、體育教師肢體語言童趣化

體育運動中肢體語言較為豐富,并且由于體育運動的特殊性,大部分都是專業化的體育肢體動作。教師應用肢體語言為學生構建完整的技術動作要領,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的肢體語言不僅是規范學生動作要領的標準,更重要的是透過身體動作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體育教學中的肢體動作包括正面示范、側面示范、背面示范三種。肢體語言既能夠展現教師的專業素養,又能展現教師的人格魅力。童趣化的肢體語言主要是將體育中的肢體動作以學生的視角進行展現。比如,立定跳遠可以將兔子的跳法帶入其中。教師將手放在頭頂上當耳朵,雙腿自然彎曲并跳動。對學生來說,童趣化的體育運動不再是一種學習任務而是生活體驗,是對自己喜愛的動物的模仿。筆者發現,童趣化的體育運動使學生的參與率、積極程度明顯提升。此外,學生對體育的認知、想象力比較充分。

三、教學設施童趣化

新時代的教育中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主觀感受體驗和情緒。低段小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知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所以構建童趣化的體育教學設施和校園環境對小學生有重要意義。如果校園基礎設施、體育器材等都比較嚴肅、缺少實際應用的作用,那么小學生參與運動的熱情就比較低。在校園中,管理者應當根據小學生的實際需求,利用校園中的各種資源,為學生構建富有生活氣息、溫馨的運動小天地。學校可以投入一定的資金,購買一些童趣化的運動工具。

四、評價童趣化

傳統教師評價大多是好與不好,這種絕對性的話語影響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幸福度。童趣化的評價可以是:小明,你做的立定跳遠比“小兔子”還要優秀呢。某些小學生如果立定跳遠不是很好,可以說:“如果不好好地跳,就會被大灰狼抓住當晚餐哦!”童趣化的評價多種多樣,根源是教師要有愛護孩子的品德,關注孩子的自尊心。正能量、溫柔、鼓勵的話語對小學生的激勵作用非常大,教師應當善于并學會利用這種話語。

童趣化教學是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的一種教學方式,本文只是從教學語言、肢體語言、教學設施、評價四個角度分析童趣化教學的優勢。教師通過具體實踐,發現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快樂、幸福等主觀感受有別于前期教學階段。童趣化的教學是與學生保持同頻率的思考方式進行的教學研究,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不僅接受教師的引導,并且在此基礎上加入更多的自我思考,使想象力得以發揮。

參考文獻:

篇2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以課標為教學指導思想,體現以學生為本,以身體鍛煉為主要手段,增進學生健康,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本課所學的內容是(立定跳遠),根據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對較差、情緒變化較大,而身心發育快的特點,教師通過語言描述、實物演示、音樂渲染等手段創設課堂教學的情景,誘發學生學習體育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學生置身于情景中去體驗各種學習內容。

一、實施過程

情境教學片段――小蝌蚪找媽媽

師: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讓我們一起來當這群快活的小蝌蚪好嗎?

生:(興奮地)好:

師:那你們知道小蝌蚪是怎么游的嗎?

生:知道,老師你看我把雙手當成小蝌蚪長長的尾巴。

生:我把腳尖踮起來輕輕地移動。

師:讓我們一起游吧。

(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池塘里快活地游著。)

師出示長出兩條后腿的小蝌蚪的圖片并講解――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后腿。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里,”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到別處去找吧。”

師:我們一起來表演小蝌蚪遇到鯉魚媽媽的情境,你們邊表演邊思考一個問題――長出兩條后腿的小蝌蚪是怎么游的?

(師扮演鯉魚媽媽,生扮演長出兩條后腿的小蝌蚌。)

師: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么模仿長出兩條后腿的小蝌蚪。

生:小蝌蚪雖然長出兩條后腿,但我看到圖片上的小蝌蚪還甩著尾巴在游,所以我把雙手當成小蝌蚪的尾巴。

生:我看到圖片上小蝌蚪的兩條后腿有的伸、有的縮,我認為那是小蝌蚪在學蹬腿,所以我邊蹬邊甩尾巴。

師:小朋友們觀察真仔細。讓我們以六人小組的形式輪流來扮演鯉魚阿姨和長出了兩條后腿的小蝌蚪好嗎?

生:好:(在音樂伴奏下學生分六人小組進行表演。)

師出示又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的圖片并講解――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前腿。他們看見一只烏龜伯伯擺動著四條腿在水里游,連忙追上去叫:“媽媽,媽媽:”烏龜伯伯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師:我們一起來表演小蝌蚪遇到烏龜伯伯的情境,小朋友們邊表演邊思考――又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是怎么游的?

生:好!(投入地表演著。)

師:請說說你是怎么模仿又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的?

生:我把雙手舉在頭上當成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

生:因為剛長出的腿比較短,我把手放在身體旁邊當小蝌蚪的兩條前腿,邊蹬邊游。

生;我看圖片上小蝌蚪的動作很像我學蛙泳的動作,邊蹬腿邊劃手。

師:小朋友們的想像力都很豐富,模仿的動作都各不相同。讓我們以六人小組的形式輪流來演烏龜和又長出了兩條前腿的小蝌蚪好嗎?

生:好!(在音樂伴奏下學生分蛆進行表演。)

師出示小蝌蚪長成小青蛙的圖片井講解――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他們游到荷花旁,看見荷葉上蹲著一只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雙大跟睛。小蝌蚪游過去叫:“媽媽,媽媽尸青蛙媽媽笑著說:“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

師:你們知道小青蛙是怎么跳的嗎?

(生用自己的方式跳著。)

師:老師給你們表演一個好嗎?

生:太好了。

師:(邊表演邊念口訣)一前上擺,二后擺屈膝,三兩腳蹬地跳出,四雙腳輕落地。

師:老師把這動作取名叫“立定跳遠”,小朋友覺得怎樣?想學嗎?

生:太好了,想!

老師把立定跳遠再示范一遭,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看一看完成動作的順序應該是怎樣的?

師:輪到你們練習時看誰把動作做得最好,最早跳到青蛙媽媽旁邊。

生分四人小組討論、練習。(在《小青蛙找家》的音樂聲中練習。)

師巡視指導并給予一定的幫助。

二、思考

1.創設學習情境,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景之中,用情景來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這種教學形式效果如何,是否值得探討。

2.本案例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否有效。

三、案例分析

1.情境教學法是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的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

環境是教學中學生獲得體驗的載體。創設情境并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活動環境中,讓學生入景動情、明理知味,用情景來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優勢興奮中心,從而獲得最佳的有意注意,引導學生把興趣指向學習內容,調動學生學習、鍛煉的積極性,以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本課把教材內容以“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展開,讓學生扮演他們喜愛的小動物,通過游戲貫穿課堂。在課堂中緊緊扣住故事發展的情與景,使情景交融,學生的練習處于“樂中練、動中練、玩中練”的氛圍之中。這節課,學生始終沉浸在角色扮演的良性環境中,自覺、自主、能動地學習,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篇3

一、探究性問題

在教學中,用1-2分鐘的時間來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好奇心,從問題入手,引發學生的思考、熱情和探究。使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讓學生去思考探究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如,在上立定跳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遠的技巧,我們依次提出問題。小兔、袋鼠和青蛙跳它們是怎樣跳的呢?同學們可以試一試你們有什么感受呢?再比較分析哪一種動物跳得遠一些,為什么會跳得遠呢?手臂向前向上的擺動是不是可以幫助身體向前向上跳躍呢?等等

二、激發學生興趣

以問題帶動興趣,以興趣解決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種方法、一種手段。針對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這一種手段,而不是強制性的、命令的方式,使學生必須去服從的形式,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多采用游戲的形式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課堂上用2-3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布置場地擺放器材,事先把器材隨意散放在操場上,用搶占陣地、尋寶等游戲方式主動讓學生,去得到它并按規定路線擺放好。這樣一來學生既感到好玩又覺得刺激,遠遠比教師一個個分發器材的效果好。這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再用5-6分鐘的時間,以游戲、比賽等活動為手段進一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使學生在體育課中常置于“期望——表現——創新”的良性循環中,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激發。如在游戲“抗洪救災”中,我與學生共同創設了洪水泛濫的情境,并為各組學生提供了相應的“抗洪”物資:沙包(海綿墊、球等);救災物資:糧食(羽毛球、空盒等)。至于先“抗洪”還是先“救災”;如何“抗洪”如何“救災”則由學生自由討論,發揮想象,各抒己見,提出合理建議。讓學生的全身心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我提出怎樣利用身體的各部位接觸對方的“尾巴”。在積極的思維和活動中,學生不僅身體得到了鍛煉,同時也使頭腦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

三、掌握運動技能

在運動技能的學習中①用5-6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揮優化組合的自選權,采用自發組合群體的分組自主學習。為滿足學生個人的心理需求,讓學生自己安排各種各樣的練習形式和方法。要求學生在完成練習的次數、距離、時間及質量上各顯神通。②用1-2分鐘的時間老師針對學生的問題和出現的不規范動作進行講解示范,③用6-7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解決相互存在的問題和糾正不規范的動作。④用2-3分鐘的時間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⑤再用10-12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鞏固學習成果。并盡可能地為各類學生提供更多的表現機會,讓學生運用基本的運動知識去掌握運動技能。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從改變課堂結構入手,以形式多樣的游戲,情節豐富的故事激發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潛移默化的接受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通過運動技能的學習,絕大多數學生將學會多種基本運動技能,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興趣愛好,形成一定的運動特長,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作為教師也積極參與到學生中去,和學生一起活動并給予糾正指導動作。學生們在虛幻遐想的情境活動中,不僅心情愉快,而且身體各部分都得到健康的發展。

四、體驗運動樂趣

學生通過對運動技能的學習與掌握達到一定要求后,就轉入讓學生體驗運動樂趣,用3-4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組合小群體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互相糾錯,互相總結,感受參與運動帶來的成功與失敗、快樂與艱辛、競爭與合作、情緒的宣泄與情感的升華等豐富的內容。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催化劑。“成功感”的增強會對其興趣而產生和保持起到積極促的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總是不斷肯定學生的優點和成績,用欣賞的、肯定的目光對待學生。使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發展。

五、自我評價

篇4

關鍵詞:體育教學主體認識實踐

傳統的體育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只強調統一目標,統一內容,統一標準,很少考慮學生的體育需要。這種施加影響、改造受教育者的過程,實際上是教師單一主體觀的影響過程,這種傳統的體育教育觀念往往只注重教師主體作用,而忽視了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這個問題成了嚴重阻礙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絆腳石。

一、樹立正確的學生主體觀,增強學生主體意識。

1、傳統教學中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1)學生主體自主活動缺乏。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都比較注重自己的主體作用,對怎樣控制課堂、把握教學及怎樣講課都積累了豐富經驗。但是在教師主體作用得以發揮的背后,卻是忽視了學生的自主發展和主體思維活動。

(2)學生主體之間交往缺乏。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狀態,課堂上的交往形式主要是教師與全班學生的交流,而教師與學生個體、學生個體之間的交流就嚴重缺乏,由于學生主體性得不到重視,使本來能給學生帶來快樂啟迪、探索樂趣的課堂變得嚴肅和沉悶,壓抑了學生活潑的個性和求知的渴望,使他們覺得體育課枯燥、呆板。

(3)良好的課堂氣氛缺乏。教師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總以一副高高在上、令學生敬畏三分的面容出現在學生面前,不能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二、在教學中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實踐

1、教師轉變角色,提高主體學習效能。

在教學中,教師除了傳授知識技能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幫助學生把體育課看作是自己的健身娛樂課堂,樹立學生學好體育的信心。做到:(1)備課時心中有學生;(2)在課堂上眼中有學生。要會創設情景使學生感到積極參與的價值。同時,讓學生分享教學的決策權;讓學生參與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這樣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有利于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

2、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

新課程特別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體現,關注學生在課堂上是否其樂融融;對學習是否積極;學習信心是否增強等。實踐告訴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的來努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1)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把教師的角色定位于學生發展的合作者、鼓勵者和引導者;(2)充分發揚教學民主;(3)教師要善于調控學生情緒,并能用自己的積極情緒感染學生。(4)要創設條件和契機讓學生獨立自主思考、決策。

3、“讓學生扮演主角”是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效教學方法。

這種方法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學習活動形成有機聯系,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學生能更好地體會到學習的意義,培養學習自主性。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是怎樣想的;為什么要這樣想,甚至還會悟出不同方法的優缺點,這有利于知識技能的內化,并促進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思維的靈活性與創造性。

三、正確處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

主體性教學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絕不能貶低和排斥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其發展程度主要取決于教育所施加因素的影響。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教師所掌握的體育理論知識、技術技能、教法手段、運動經驗、對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理解和掌握,都要優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持和主導作用。體育教學既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被動接受式,也不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純粹發現式,而是在教師指導下的主動探究式。

四、實現學生主體地位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

學生在體能、技能、愛好等方面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表現在后天的學習上,而且與先天的因素有關。如:一個學生無需付出多大努力100m跑成績可達14秒,另一個學生費了九牛二虎也只能跑出16秒的成績。這就是客觀差異,這種差異往往是后天難以彌補的。如果我們在教學中用統一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評價方法對待具有個體差異的學生,對所有學生提出同樣的要求,就會造成有些學生獲益;另一些學生則可能遭受挫折或失敗。要在教學中實現學生主體地位,就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并把學生之間的客觀差異看作是一種教學資源加以開發和利用,力求每一個學生的需要得到滿足,使每一個學生都有進步和成功的體驗,從而提高每一個學生參與學習和活動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要給學生創造自由展示的課堂時空

創造性來自個人智慧和潛能的自由發揮,因此,要培養創造性人才,就要給學生自由發展的天地,不能總用硬性的教學安排把學生捆綁住,要更多地注重學生的個人興趣,要留時間讓學生干一點自己喜歡干的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反之,過分強調有序、強調精細安排,就會僵化、會顧此失彼,無法面對千變萬化的學生,不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

3、要重視并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多年來我們體育教師在教法上還是沿用前蘇聯的三段教學法。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主要是從技術學習的角度把教學設計成感知理解鞏固應用的模式。教學的落腳點是知識,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操作上采取由淺入深,從分解到完整的循序漸進方式。這種課堂結構的弊端是重教學內容輕教學對象,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教的過程輕學的過程,顯然,學生主體地位難以實現。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們在教學中就必須重視并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讓教師從關注教材、關注知識,轉變為關注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體育課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我發展的舞臺。

參考文獻:

[1]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

篇5

而這種習慣了的自我定位在語文教學中導致的后果就是我們的語文教學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處于一種相對封閉的狀態,課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師是唯一的信息傳遞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場所。在全球都在呼喚“讓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學會共同生活”、“讓學生學會生存”的當今社會,加強課程內容的綜合性,淡化學科界限,加強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和學生經驗的聯系,增進各學科之間的知識和方法上的聯系已刻不容緩,語文教學的這種封閉狀態一定得打破。

一、發揮教材優勢,落實“綜合性學習”

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語文教科書中,已安排了“綜合性學習”內容。如省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一年級下冊中明確提出“綜合性學習”的有兩處。⑴3月8日是媽媽的節日。自己做一張賀卡,寫上一句祝賀的話送給媽媽,帶給媽媽一份驚喜。不會寫的字可以問老師。⑵收集你喜歡的體育比賽或優秀運動員的圖片,在班上搞一個“小小體育窗”展覽,同學們自己來做解說員。

第一處“綜合性學習”的安排,抓住了3月8日“婦女節”這個特定的教育時機,觸及到了學生與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中華美德教育、審美教育、口語交際、識字教育、勞動技術教育等等以往可能相對獨立的教育領域都在這一刻進行了自然的融合,這是最真切的,也是最貼近學生生活的。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在這里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第二處“綜合性學習”的安排,則以激發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注重學生參與的過程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為主。整個活動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從圖片的收集、小小體育窗的設計和布置、解說詞的編寫、“客人”的邀請至現場解說,孩子們不僅學到了許多課本以外的知識,還培養了他們在集體活動中的“合作”意識,豐富了語文教育的內涵,增加了學生的經驗積累,提高了他們的語文實踐能力。當然,學生的成果也許稚嫩,但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學生全心身地投入了,心靈激蕩了,真切體驗了,感情融入了,我們就有理由認為學生的個性素質獲得了發展。

二、注重多向整合,進行“綜合性學習”

開展綜合性學習強調“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緯度目標的有機整合。這些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第二部分:“課程目標”中能明顯看出。(詳見課程標準)

例如: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教科書省教版第六冊《海底世界》第3自然段介紹了5種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教學時,采用綜合性學習,使學生既能了解海底動物的不同方式,又能促進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提高,而且在活動過程中還能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看一看”錄像:⑴大海里的動物很多很多,每種動物的活動方式都很有趣,同學們想知道文中介紹了哪些嗎?⑵下面請大家欣賞一段錄像,看后說一說錄像中有哪些動物是你熟悉的,它是怎樣活動的,好嗎?(創設情境,引起共鳴。)

“讀一讀”課文:聽同學們這么一說,海底世界真是有趣極了。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里是怎樣介紹這些動物活動方式的,找出來讀一讀,你喜歡哪一種就讀哪一種,好嗎?(想讀哪一種就讀哪一種,由自己的喜好、興趣決定,給學生以自由的空間。)

“演一演”魚類:同學們剛才讀得都很認真,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代表這幾種動物作一個自我介紹。剛才我們看過了錄像,介紹的時候可以先把它們的樣子說一說,然后把它的活動特點講清楚,可以邊說邊演一下動作。老師準備了幾個動物頭飾,你想表演哪一種動物就挑一個戴上。(由角色扮演切入,憑借教材,貼近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語言因素,讓學生在角色轉換中進行語言轉化、語言運用的練習,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四、關注學生生活,豐富“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內容的來源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生成非常相似,即源于課本,源于生活。只是它較多地從語文的范疇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上面我們已介紹了一些怎樣從課本中挖掘“綜合性學習”教學內容的做法,其實,從孩子生活中尋找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切入點同樣重要,不可或缺。這類“綜合性學習”在具體的操作中,可以考慮和“綜合實踐活動”緊密結合。

篇6

摘 要 課堂教學是學生發展的主陣地。本文從實現教學民主、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及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等方面,提出了體育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

關鍵詞 學生 主體 教學 模式

一、實現教學民主,營造和諧氛圍

融洽的師生關系易于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師生雙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引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欲望。一般說來,學生對某位教師喜歡,課堂氣氛就會顯得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油然而生。反之,學生對某位教師產生反感,就會對其所教課程會失去興趣,甚至厭惡。因此,教師要重視感情投入,成為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在平等的條件下,用自己的激情吸引學生投入到體育學習活動中去。教學中教師要用親切、平等、商量的口吻與學生交流,要與學生打成一片,傾聽他們的呼聲和要求;同他們交流思想,建立感情,做他們的知心朋友;要加強師德修養,不斷充實自己,擴大知識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比如“你能告訴老師你是怎樣想的嗎?”、“你發現了什么?”等。這種真摯的愛會喚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聽其言,遵其囑,自覺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敞開心扉,和老師一起去探索、去發現、去創新,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就會調動起來,他們就會在沒有外界壓力的氣氛中充分展開活動,使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學生才會滋生好奇心,萌發求知欲,良好的師生情感。

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保持積極參與熱情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也說過:“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身,而在于激勵、呼喚、鼓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興趣參與的活動,一定要給予熱情的支持和指導;反之,如果學生沒有興趣,任何活動都會讓他們覺得乏味。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自主、積極地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效果;學生能否通過體育與健康的學習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興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教學內容的選擇方法、到教學方法的安排,都十分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十分關注學生健康意識、鍛煉習慣和衛生習慣的養成等,這是實現課程目標和價值的有效保證。如為了發展學生耐久跑能力,教師可讓學生確定適合自己的練習方案,如: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追逐跑”;可選擇3分鐘跳繩練習;還可采用“大捕魚”、“炸碉堡”等游戲及長跑接力賽等,學生無論采用哪種練習形式,都是積極的、有效的,在這種學習氛圍中,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大地被激活了,主動參與的熱情也提高了。

三、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在體育教學實踐中,要善于保護學生的問題意識,妥善解決他們心中的疑問,對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突發奇想產生的問題要耐心解釋,正確引導;對于學生的提問和發言要認真對待,參與他們的討論,并通過問題解答和分析;要善待學生的每一個新奇的想法,鼓勵學生“別出心裁”,使學生有機會展示個性。

為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有的放矢地指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通過參加各種體育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挖掘學生的創造淺能,使學生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如:在學習投籃動作時,教師可設置問題情景:“怎樣才能提高投籃命中率?”然后讓大家分組練習,得出不同答案。有的說:投籃時出手要高;而有的說:投籃時持球要穩,肘關節不能外展;還有的說:要盡量使球在空中飛行時不后旋,拋物線不能太低……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并根據練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比較、改進練習,以此發現規律,找出問題癥結,有效地改正錯誤動作,學生學習效果極好。這種方法,充分發揮、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比教師單純講解、示范、反復操練教學效果好得多,有效地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品質,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建立多元評價體系,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運動知識、運動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尤其是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行為表現、情緒表現、合作精神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幅度等,這樣才能使一些身體素質較差,但學習態度較好的學生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讓那些先天身體條件好,但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認識到后天努力的重要性。通過評價活動,讓學生不斷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評價能幫助教師激勵學生的學習及改進教師的教學。在評價過程中,以住偏重于評價學生學習的結果,而忽視了評價學生學習的過程,偏重于評價學生學習的水平,而忽視了評價學生學習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現在我以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獲取成功體驗,建立自信心。例如:評價伙伴的協作精神,同學的敏捷性、靈活性,學生間的配合意識,以及練習中的意志品質等等,讓學生通過練習,不斷體驗到成功的滋味和喜悅。

五、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不斷優化教學手段

目前,很多學校面臨著場地小、器材少,學生多等特點,給體育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不便。在這種情況下,體育教師應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內的現有資源,精心設計,優化教法。如:利用廢舊物品自制成體育教具,進行一物多“玩”,以此豐富活動內容。為學生創設自然環境與利用環境進行鍛煉創造了條件,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新穎的活動中體會到樂趣,并使活動延伸到課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要讓學生主動地學習體育,教師必須轉變角色,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尋求新的教學突破口,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真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把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體育的主動性落到實處,從而實現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每一堂體育課都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篇7

榮獲:全國話劇表演“金獅獎”(《溫莎的風流娘兒們》等) ;全軍歌劇導演一等獎(《劉胡蘭》) ;全國廣播劇大賽最佳導演獎、最佳男演員獎(《喜劇演員》) ;全國電視散文演播一等獎(《夢中的喀納斯》) ;全國長篇小說演播政府一等獎(《抉擇》) ;“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全國十大演播藝術家”稱號;“受全國聽眾喜愛的優秀演播藝術家”稱號。

用語言感染聽眾

張家聲用他的聲音塑造了許多藝術形象,對觀眾的感染力不亞于舞臺上任何一位明星。他的普通話是無數人的標準教材,聲音圓潤飽滿、高亢明亮,充滿磁性的魅力,聽他的朗誦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而且,他演播的小說還曾幫助很多人度過生死關。

當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邀請他演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播出后,他收到幾百封聽眾來信,其中二十幾封信,分別來自尚未被落實政策者、生活極度困難者、未考上大學者、失戀者、患有不治之癥者,等等。他們的年齡、性格、職業、遭遇各異,而相同的是欲絕別于人世。但是,聽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后,痛感原本輕生的念頭不對、可恥。其中一封信寫道:“你的演播深深打動了我,挽救了我的生命,給了我活下去的勇氣和希望,我將用我的未來報答您……”

在《故土》播出之后,同樣接到上千封聽眾來信。有一封北京盲人工廠的來信,信中說:“我們是一群盲人,本來什么也看不見,聽了您演播的《故土》,我們仿佛看到了五彩繽紛的世界,是您給了我們眼睛……”

1999年,長篇小說《抉擇》在電臺播完后,一個聽眾費盡周折給他打通電話,這位聽眾自稱一年前雙目失明,一時有了輕生的想法。一天他打開收音機聽到張家聲的小說連播,一下子被吸引。張家聲的播音,讓他感到生活中未曾有過的美好,喚醒了他重新追求美好的愿望。

充沛的體力是工作的基礎

張家聲出生于武術之鄉河北滄州,從小習武,健美的肌肉顯示出男子漢的魅力。高中時代體育、音樂、美術成績非常好,跳遠是當時北京市中學生的記錄,畢業后被分配到一所中學當體育老師。那幾年的體育老師生涯為他日后的表演藝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2007年11月舉辦的張家聲先生從藝五十周年“有聲藝術語言”欣賞晚會中,他全然不像72歲的老人,他的聲音還是那么健康富于變化,時而奔放,時而委婉;他的神情,時而輕快,時而悲憤;他以精湛的技藝、深厚的修養和飽滿的思想激情,將觀眾帶到一個個活生生的場景中。

張家聲的發音科學、共鳴飽滿、表達清晰、對作品的闡釋深邃細膩,令人嘆為觀止。對此,他認為,聲音來源于氣息,氣息依靠力量控制,話劇演員在舞臺上,沒有充沛的體力不可能完成兩個多小時的演出。拍電影、拍電視更是夜以繼日,身虛體弱,記憶力欠佳,就不能達到角色的要求。感于此,張家聲說,體育和人生有直接的關系,健康密切聯系著每一個人、每一個行業。

投入地工作是他成功的秘訣

張家聲的表演會賦予那些經典名作以新的生命力,極富感染力。這是因為每次上舞臺表演前,他都要反復讀劇本、揣摩角色,對不熟悉的事物還要親身進行生活體驗。他曾應邀朗誦散文《紅樹禮贊》,以前沒有看過紅樹的他,特意去看紅樹林;同樣,在莎士比亞的戲劇《溫莎的風流娘兒們》中他扮演胖爵士福斯塔夫,為了演出醉的狀態,他就去酒館觀察別人喝酒。

篇8

人教版數學教材對一年級下冊的“統計”一課內容進行了如下安排:例1(見圖1)是通過直接數一數各種顏色花的盆數,涂一涂格子,初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例2是通過逐一報出花的顏色,讓學生初步體驗記錄收集的方法,并在比較中感悟用畫“正”字號容易數出數量,同時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這部分內容雖然容易理解,但在體驗收集數據和畫圖的過程中是比較費時的。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都把以上內容合并在一個課時中,造成教學過程非常匆促,出現收集數據環節走過場、認識條形統計圖表不到位的現象。因此,筆者在教學時對教學內容作了一些處理:分為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集中在條形統計圖的認識;第二課時再去體驗收集數據的方法。教學后收到較好的效果。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感知統計

1. 從零亂到整齊,感知雛形統計圖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今天有許多小動物要到我們班做客,你們高興嗎?(師投影呈現圖2四種小動物零亂的畫面)

師:上面有哪些小動物,分別有幾只?

(學生逐一數各種小動物的只數)

師:這樣數速度比較慢,你們有好的辦法嗎?

生:讓小動物們排一排隊吧。

師:好的!小動物們聽了同學的話,已經自覺地來排隊了。看!它們對齊排隊,豎著看,你能一下子看出哪種動物最多,哪種動物最少嗎?

課件演示動畫排隊的過程,并呈現出如圖3的雛形統計圖。

生:小兔最多,小猴最少。

師:這樣排隊能一下子看出誰多誰少,要知道各有幾只,數起來也快一些了。

2. 從添格到涂色,感知條形統計圖

師:現在我們要給小動物們造一座房子,請它們住進去。看!每只小動物都住一個房間,這樣數起來是不是更快了?

(教師出示圖4,讓學生分別數一數各種動物的只數)

師:這樣數還是有點麻煩,如果我們在這個格子圖的左邊標上數,不用數,能直接說出各種動物的只數嗎?(出示圖5)

師:小動物一只一只地住在格子里,如果要你畫出每只小動物也很麻煩。現在把每一欄涂上顏色,涂一格表示一只小動物。

(教師引導學生在空白的方格上逐一說出:小豬要涂的格數,小兔要涂的格數,小猴要涂的格數,小狗要涂的格數,這樣逐步呈現圖6)

屏幕上同時呈現圖5與圖6,教師再引導學生說一說圖5與圖6的相同之處。(學生說出兩幅圖都表示小豬是6只,小兔是8只,小猴是3只,小狗是7只)

(評析:知識的產生往往從解決問題開始,以需要而呈現。教師針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經歷從比較難以數出各種動物的數量,到容易得到各種動物的數量,再到很快地知道各種動物的數量這一動態的過程,使學生自然地感知條形統計圖,并體會到條形統計圖的優點。)

3. 解讀統計圖

師:圖6是條形統計圖,從圖6中你能回答出下面的問題嗎?

(1) ( )最多,( )最少。

(2) 兔子的只數比小豬多( )只。

(3) 小豬和小狗一共有( )只。

(在反饋中教師特別注意學生看統計圖的方法)

師:從圖中你還能知道什么呢?

(拓展學生對統計圖的解讀,并呈現統計表)

(二) 引導操作,鞏固認識

教師先出示下面表格和方格圖7,并提出:下表是一(2)班同學喜歡這四種小動物的人數統計,請你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在方格中畫一畫統計圖好嗎?

學生畫圖后,教師交流評價,同時讓學生注意:顏色要涂在格子內,數量要準確。

接著再讓學生針對統計圖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

(評析:教師設計背景相同、只對動物數量作一些改變的素材,目的是讓學生獨立模仿上一環節畫出條形統計圖。這樣的操作非常及時、必要。因為只有通過親手畫,學生才有可能在腦子里建立條形長度與數量的對應,才能及時加深對統計圖的認識。)

(三) 變式解讀,加深認識

1. 質疑正誤

師:看到這張統計表和統計圖,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第三組畫錯了。

師:是嗎?一定是圖畫錯了嗎?

生:可能圖是對的,表格里的數寫錯了。

師:你們說的都有可能嗎?(學生表示同意)

師:下面我給大家提供兩位同學對話的信息(如圖9),你覺得是圖畫錯了,還是表格填錯了?

生:表格填錯了,表格中第三組的紅花朵數應該改成“4”。

教師把表格中第三組的紅花朵數改為“4”后,又向學生提出:看到第四組得到的紅花只有2朵,你想對第四組同學說些什么呢?(學生在交流中提出:要對第四組同學說聲“加油”)

(評析:通過變式練習,教師較好地引導學生針對圖表的對應數據進行質疑,這樣可以讓學生在以后畫圖與填表時注意數據的準確對應。)

2. 看圖填數

師(出示圖10):這張統計圖中的部分數和圖被擋住了,你還能看出一(3)班三、四兩組最喜歡各種食物的人數嗎?請你把看出的數量記錄在表格中。

(學生記錄后,教師再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看出的)

(評析:學生通過對不完整統計圖的觀察,重新想象出完整的統計圖,從而提高了識圖能力。)

3. 補充圖表

師(出示圖11):表格中缺了兩欄,你能根據下面兩位同學的對話,計算出合唱組和體育組的人數嗎?

小莉:虞老師給我們的統計表有兩欄空著,統計圖也沒有全部畫好。小紅,你知道他們班參加合唱組和體育組分別是幾人嗎?

小紅:我知道參加合唱組的人數比參加舞蹈組的多3人;參加體育組的人數比合唱組的少2人。

學生獨立計算解答后,教師組織反饋訂正。接著教師又提出:你能根據合唱組和體育組的人數把表格和圖填畫完整嗎?

(評析:教師讓學生結合圖表與對話,先計算出有關數據,再把圖表填畫完整。這樣訓練較好地把統計圖表與解決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進一步加深對統計圖表認識的同時,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 小結延伸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你們知道統計圖表中的這些數據是怎樣了解到的嗎?

生:向同學了解到的。

師:是一個一個地去問,還是有其他好的了解方法呢?

生:可以每一組同學舉手,比如讓參加美術組的同學舉一下手,我們數一數就好了。

師:是的,這是一個好方法。同學們,了解數據的方法很多,今天我們先不去研究,等下節課再來學習好嗎?

(評析:教師考慮到統計圖的畫法與解讀已在教學中逐步得到了深化,所以在小結時沒有涉及畫統計圖的注意點,也沒有小結怎樣去觀察統計圖,而是提出如何對統計圖表中出現的數據進行收集,從而引發學生對數據收集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篇9

一、培養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樂學的心理因素。采用情節式體育教學法能使學生對教學活動的興趣大增,激發學生參與運動。如:我在教一年級學生“立定跳遠”動作技術時,先以“小白兔與青蛙”的活動姿勢和生活習性為情節融入教學之中,引導學生體驗,進入故事情節,學生身臨其境地做模仿動作。在這種歡樂有趣的氛圍中,教學活動輕松愉快,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愛好得到了發展,興趣得到了培養。

二、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體育教學之中

在“情節式體育教學”上運用情節的寓意性,把思想品德教育寄托或隱含在活動的內容、方法、規則之中。有3方面實例。1.寓意于內容中。在教學曲線跑時,采用“繞過小樹林”的游戲,在游戲中注入保護花草樹木、愛護環境等教育因素,學生不僅學練了曲線跑的動作,而且在游戲活動中接受到思想品德教育。2.寓意于方法中。游戲“套花籃”,這是一個能使學生的柔韌和靈敏素質得到鍛煉的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學生探討到了正確的拉手方法,加上老師的適時鼓勵和參與游戲,既培養了學生之間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文明行為,又增進了學生身體的健康和同伴之間的友誼。3.寓意于規則中。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特別活潑好動,剛入校不久,對校園的環境很好奇,在上體育課時容易出現亂走亂跑的現象。因此,我就想方設法組織好學生在一定的范圍內活動,確保了活動時的安全性。

三、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現例舉一節二年級體育課采用情節式教學的案例并作簡單的分析。課的主題是《我們都是宇航員》o在課前,先劃好活動場地邊界和場地內的四個圓圈,象征宇宙中的月球、金星、木星、水星等。在課中,老師扮演一名老宇航員,學生們扮演小宇航員,在老宇航員的引導下組建“飛船”、遨游“太空”。

1.導入:我國自己設計制造并成功發射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到達太空后又順利地返回到地球上,這件事轟動了全世界。飛船上的宇航員叫楊利偉,他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我們大家要好好學習,鍛煉好身體,長大了去當宇航員,為建設和保衛祖國做好準備,好嗎?(學生們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表現出躍躍欲試的樣子)。分析:用祖國的大事、英雄的形象來激發學生的熱情,具有號召力。

2.健身操音樂響起,老宇航員喊:“小宇航員們,我們一起來做健身操,準備乘‘飛船’去邀游太空!”小宇航員們歡快地跟著老宇航員一起自由發揮動作(學生情緒高昂、手舞足蹈,在活潑歡快的音樂聲中,天性盡釋)。分析:音樂是用來激發興趣、陶冶情操的,為使學生有自由發揮動作的空間,教師以牽引動作為主,學生做出自創的動作,他們的表現欲、創造欲被激活,個性得到了發展。

3.老宇航員介紹組建“飛船”的方法并和小宇航員們組建“飛船”的樣子,同時啟發和鼓勵他們組建出新樣式的“飛船”(學生們三個一伙兒、五個一群地忙著組建起了“飛船”)。分析:在組建“飛船”的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共同參與、互相交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集體協作能力得到培養。

4.飛船起飛。老宇航員向小宇航員們說明“飛船”行走的路線和要求,然后發令:“飛船起飛啦!”分析:學生們互相觀賞著對方的“飛船”運行,心情舒暢。

5.老宇航員喊:“登上月球!”“登上金星!”“登上木星!”“登上水星!”小宇航員們在各自的“星球”上(劃好的四個圓圈內)做自由發揮的動作,如:走、跑、跳的夸張動作。分析: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基本活動能力。

篇10

關鍵詞: 素質教育 心理環境 差異教育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為完成教學目的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形式的總稱。從活動的主體看,教學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白”,而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白”;從活動結果上看,它必然使師生雙方在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因此,體育教學中教學風格的形成、良好的心理環境,以及對學生的“差異教育”等問題,無疑對實施素質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就體育課堂教育如何結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及體育教學風格的形成有助于素質教育的落實,談談個人的認識。

一、體育教學風格的形成有助于素質教育的落實

體育教學風格是體育教師能力和個性在教學上的反映,是體育教師教學成熟的標志,是創造性的體育教學學術特點。它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條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熱愛與追求。體育教學風格形成的背后必定有成熟的教學思想,而形成成熟的教學思想就需要體育教師付出艱辛的努力,有崇高的理想,對教學藝術、體育教學科學有著執著的追求精神。一位特級教師曾說過:“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必須解決三種力的問題,既動力、能力和精力。”缺乏動力不愿干,缺乏能力不會干,缺乏精力不能干。三者之力,首要的是動力問題。動力就是理想、事業心、對教學藝術的追求,因此做任何工作,沒有動力,其他便無從談起。北京景業學校特級教師馬淑珍說過:“只有對教育有了感情,才能把課教好。”她還說:“我離不開孩子,當我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青春的活力仿佛又在我身上復蘇,學校生活是那么美好、充實,令我陶醉。”這些都說明只有教師產生了強烈的事業心和對學生有赤誠的愛,才能在教學工作上不辭辛勞,孜孜以求,才能在探討教學藝術上有所創新和收獲。藝術的魅力在于以情感人,一個厭惡學生、不喜歡體育學科的教師,難以形成自己的體育教學風格。

2.學習和積累。深厚廣博的知識營養是形成教學風格的基礎。一個教學信息閉塞、知識貧瘠、孤陋寡聞的教師,是不會搞好教學的,更談不上形成教學風格。因此,我們體育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更新自己的知識,開闊視野,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拘一家,博采眾長,有所發明和創新。這樣,才能真正地達到提高學生素質之目的。

3.實踐與創新。體育教師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就要在體育教學研究、教學改革中勇于探索、勇于實踐。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不管有沒有人聽課,總是力求出色地完成體育教學任務。優秀教師正是依靠這種勇于實踐、勇于創新的精神,才踏入了教學的藝術殿堂。所以,希望早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的教師應像優秀教師那樣,在體育教學上走自己的路,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體育教學風格。這樣,體育教學的最終效果才能體現在體育教學質量和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上。

二、心理環境直接影響學生的素質提高

課堂教學活動是學校所特有的育人環境。這種環境是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雙向心理活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健康而積極的體育課心理環境能產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體育教學效果的積極因果。心理學家們研究表明,一個人在積極時可以發揮80%―95%的才能,反之則只能發揮30%左右。因此,對體育課堂教學來說,只有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形成一種團結進取、協調融洽的心理氣氛,才能激起相同的情感體驗,產生感情上的共鳴,教師傳授的知識才能為學生愉悅地接受和自覺地掌握。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心理環境影響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課堂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都受到心理環境的制約。在實際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學方法的選擇、體育教學手段的應用、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的安排、師生課堂的交往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各種心理環境因素的影響。例如:校風、班風、課堂教學氣氛和師生人際關系等,課堂體育教學環境的心理因素自始自終影響著教學活動的各環節,影響著體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例如:課堂上聽不到呵斥聲,看不到僵持和苦惱的陰影,師生關系融洽,配合默契;學生在課堂上不是緊張、恐懼、壓抑,而感到的是輕松、愉快和滿意;教師發揚教學民主,在分析、討論問題時敢于讓學生大膽質疑,形成暢所欲言、寬松民主的體育教學課堂氣氛等。構造如此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環境,對于教學活動順利進行是至關重要的。

2.心理環境影響體育教學活動的結果。實踐證明,不同的課堂教學心理環境會將教學活動導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產生不同的體育教學效果。師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課堂教學活動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的精神風貌、工作和學習熱情及其努力程度,在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環境中,勤奮好學、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風氣,以及體育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學生對體育教師的尊敬和愛戴等都是無形的精神力量,深刻地影響著師生的內心世界,激發著師生的工作和學習熱情。這種熱情可以在體育教學工作中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對教師教的結果與學生學的結果產生積極的作用,從而保證體育課堂教育活動的良好效果。

三、差異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位教育專家曾說:“只有從不同身心成長條件和智力體力發展水平的實際出發實施素質教育,才是素質教育的真諦。”應當說,素質教育是在承認個體差異的條件下開展的教育。學生是千差萬別的,教育只能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因而素質教育必須是差異教育。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有共性和個性兩個方面,共性寓于個性之中。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對人才的共性要求,這個共性要求只有落到千差萬別的個性之中,才是真正的落實。沒有個性就沒有各種類型的人才,沒有個性就沒有光輝燦爛的世界。從當前教育現狀看,一些做法嚴重地扼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落實。如只用成績或達標等級衡量學生,使很多某方面有才華的學生,往往因為成績或達標等級差而喪失信心的,才華被埋沒;體育教學中還存在著“一刀切”,它使超常運動才能被壓抑,身體素質較差的因吃不了苦而喪失發展信心,這都嚴重地干擾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學效果往往事與愿違。實踐告訴我們:注重差異教育、個性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開展“差異教育”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轉變教育觀念,改變用達標等級或成績衡量學生的教育思想和對學生要求“一刀切”的舊觀念,樹立因材施教的教育觀。教師要學做有心人,注意觀察學生的語言舉止,分析各種心理狀態,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如: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是怎樣發展進步的?“雙差生”是怎樣形成的?為什么有的“調皮生”在班上具有號召力?為什么有的“差生”在一般能力上的發展并不差?學生的懶散是怎樣造成的?為何學生的身體素質存在差異?教師要善于掌握“第一手材料”,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2.體育教學中正確處理全體和個別的關系。教師要把精力放在教學班集體的教學上,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出發,按照他們的接受能力進行教學;正確處理難與易、快與慢、多與少的關系,使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適合大多數學生的水平;對于在學習進度中身體素質較弱且接受力較差的學生要注意觀察和了解他們,學會適當指導,幫助他們克服理解、接受上的困難,使他們通過理解,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逐步提高身體素質,縮短與其他同學之間的差異。對于身體素質較好、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在體育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要引導他們發揮他們的智能、體能潛力,引導他們通過獨力思考主動積極獲得知識并創造性地應用知識,從而發展他們思維的靈活性、獨立性,培養他們的靈敏性、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提高其身體素質和運動體能。

差異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長善救失”,這不僅能發揚每個學生的長處,而且能抓住個別學生的短處,有針對性地做工作。如對學習上粗心大意,生活上比較懶散的學生,要求他們完成動作要認真細致;對反應遲鈍的學生,要著重鍛煉他們思維的敏捷性;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專心的學生,要多檢查多提問,隨時引導他們集中注意力;對運動能力較強,但學習鍛煉不勤奮的學生應多教他們難度較大的動作并維持一定的運動量,要求他們勤于鍛煉。只有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因材施教,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在課堂教學中落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