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匯報范文
時間:2023-03-15 08:43: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課堂匯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本次大賽得到了學校的支持和配合、評委的公正評價,參賽教師認真參,使大獎賽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使青年教師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充滿了信心。
其實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大獎賽并不是一場重結果的賽事,更多的是一個研究、交流、學習和提高的過程。我們將分學科的大賽中的基本情況進行了總結,旨在使青年教師能夠明晰自己課堂教學中的優點和不足,找到發展的方向,盡快地使自己成長,為學校的教學事業做貢獻。
這次活動主要針對語文、英語、數學三個學科進行了評比,參與比賽的三個學科教師在講課的評比過程中,找到了不足,同時也對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實際教學也有了對應的解決方法和對策。
一、優點
1、對教材的理解準確到位
教師能夠準確地解讀教材,合理地安排課時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的目標,重點突出;增強了學段意識。特別是低年級的課。實驗小學桂巍的《寄給青蛙的信》和文化小學賈忠楠的《童年的問號》很鮮明地體現了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點,真正地使低年級的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在閱讀中鞏固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重視了教學生學習方法。靖安小學的劉揚老師在《我愛你,中國的漢字》一課中,在指導學生用“畫出文中重點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的方法學習第一自然段后,引導學生總結學法,然后,用所學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再全班交流,培養了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教學過程關注了學生的讀書指導,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的時間。海明小學張麗穎老師在教學《匆匆》一課時,出示《閱讀提示》后,給學生讀書思考的時間非常充足;能借助配樂朗讀來激發學生的情感。
2、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合理適當
方法靈活。教師都能夠在教學中采取多種途徑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反復訓練,給學生提供了大量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的眼、腦、口、手并用,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語言;板書新穎。教師將教學內容與板書設計有機地進行結合,將要求四會的單詞、功能句都用四線格書寫,重點突出。同時,突破傳統的板書形式,結合簡筆畫等內容,使得板書設計醒目,新穎,圖文并茂,為教學內容增色點睛。
3、教學效果顯著
參賽的各小學比較重視教學工作,制度健全,管理規范;指導深入,措施得力;校長和業務領導經常深入課堂,聽評導課,各項工作都在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教師自身努力教學,進步明顯,參加比賽的年青教師精力充沛,通過培訓,他們的教學水平明顯提高。
二、不足
繼續加強學習,提高分析教材的能力,教材分析不到位,教學偏離目標。由于教材分析不到位,導致教學起點不恰當,教學目標偏離,教學重點不突出。例如:教師在教學口算300×10時,不是引導學生從乘法意義的角度去思考此題應該怎樣計算,而是讓學生先計算3×1=3,然后在3的后面添上兩個因數末尾的三個0,等于3000,這樣計算也可以,但是要在大量的練習題后讓學生自己通過做題發現這么一個規律,而不是一開始教師就告訴學生這種計算方法,要尊重教材的編寫意圖,不能偏離教學目標;關注學生不充分,教學缺乏實效。課堂教學應該關注學生,但在聽課過程中,發現課堂教學實際上不關注學生,只是流于形式,教學缺乏實效性的現象比較嚴重。充分關注學生,提高課堂效率。教學目標設置不全面,只注重知識能力,不注重情感目標和文化。在這六節課中,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的德育教育的幾乎沒有。導入新課也存在問題,導入不直接,不自然;小組活動利用不當,為小組活動而小組活動;有些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講的太多,給學生的時間太少,教學環節設計不科學;教案落實不到位。
三、建議
篇2
關鍵詞:課堂教學模式;數學;教師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3-0170-01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校通過開展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大研討活動,探索總結出符合本校的"三環自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匯報反饋)活力課堂教學模式。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如何組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匯報反饋呢?下面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談談體會。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匯報反饋"三環自主活力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三環自主"活力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育人為本"原則,學生自主發展原則,師生互動交往平等原則,評價促發展等原則,有清晰的課堂理念和操作步驟,分為三個環節,自學(即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互動(即合作交流)、反饋(則是一種發展性課堂評價),可操作性強。課堂特點:"自主":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根本宗旨,體現教師的精講,學生的精煉,滲透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落實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學生的主體參與,體現學生的自主精神;關注學生的興趣、動機、情感和態度,突出思維開發和能力培養,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陣地。"活力課堂"課堂上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敢嘗試,教師能引、能導、能放、能創新。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匯報反饋"活力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策略
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習主體在認識活動中的能動作用,重視從問題出發,設計以解決問題的活動為基礎的數學認識過程。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進行探究,以凸顯學生的探究過程。如教學面積公式時,可設計如下問題引導學生探究:你能否把這個圖形轉化成一個已學過的平面圖形?你是怎樣拼的?原來的圖形與新拼成的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原圖形的面積又怎樣計算?新拼成的圖形面積怎樣計算?這樣的探究經歷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
2.1創設情境,激發探究興趣。創設情境,激發探究興趣的起始點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應本著"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的精神,抓住契機,用心制造"問題場",設置一些問題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誘因"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點燃學生探究問題的靈感和熱情。
2.2課堂互動。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放手讓學生對課本、課外資料自學,嘗試解決一部分疑難問題,對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做上記號,其次,以4人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討論,相互幫助自學,解決自學過程中碰到的個別疑難。老師則當"旁聽生",在他們講疑答難的時候,會驚喜地發現他們所具有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極大地出乎教師的想象,同時,也只有給學生足夠自由的空間和活動的機會,把課堂變為"師生共同交流信息和切磋學問的論壇",探究才能成為現實。
2.3合作交流、深化理解。
2.3.1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去發展自己的數學思想,去傾聽別人的想法,去學會進行數學交流,以增強整體合作意識,那么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設計一些適合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并通過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體會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人的長處都能在集體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組織一些合作參與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合作,并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有趣的學科活動中體會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樂趣。
2.3.2訓練合作技能。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主要是通過討論、爭辯、表達、傾聽及參與實踐等形式來展開的。
(1)學會傾聽。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我要求1人先說,其他人必須認真聽并且不能打斷別人的發言,要能聽出別人發言的重點,并做出判斷,有自己的補充或獨到見解,在這樣要求下訓練,學生不但養成了專心聽的習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尊重的品質。
(2)學會討論。為了提高討論的質量,教師要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各組由一人匯報自學或獨立思考的內容,其它成員必須認真聽,并且有自己的補充和見解,最后,還應將各自遇到的問題提供給全組成員討論,對達成共識和未能解決的問題分別歸納整理,準備發言。
(3)學會表達。在合作學習中,教師首先要提供討論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敢說、會說,培養學生善于傾聽、思考、判斷、選擇和補充別人意見的好習慣。其次要求小組成員人人都說,而且要能大膽完整地說,要鼓勵禮貌用語。如對某一問題有不同看法時,起來補充或糾正時可以這樣說:"我對第X小組XXX同學的意見有補充或有不同看法。"
篇3
課前,我帶領全班同學參觀了市龍爪水源水庫和龍爪水源博物館,了解了從長江取水到變成生活用水所經歷的復雜過程等一系列知識。課前分組活動,一組去市節水辦了解我國及我市水資源情況,一組到校總務處了解我校近半年來的用水情況。在這些活動中,學生親身參與,有了切身體驗,因而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是積極的、主動的,情緒也是激昂的。課前我還帶領盲生分別以不同的方法分組測量出我校某個水龍頭不同單位時間內的滴水量,把測得的數據一一做好記錄,并統計出我校共有多少只水龍頭。我還讓走讀生調查了自己家以及鄰居家每月的用水量,了解居民用水的水價等等生活知識。應該說,有了這么多實踐活動的鋪墊,再加上我精心制作的以“珍惜每一滴水”為主題的宣傳畫版已經擺進教室,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等上課了。
不是嗎?課前一些低視力生看了畫版上有關水污染的圖片后,深有感觸地說:“老師,我真的感到缺水就在我們身邊了。”“現在再不注意節約用水,我們的后代很快就會沒水用了。”一位盲生在經歷了測量滴水龍頭耗水量這一活動后,高興地告訴我:“吳老師,今天我在經過食堂的水池旁時,聽到有滴水聲,我就摸到那只未擰緊的水龍頭,把它擰緊了。”有了這么好的前期鋪墊,盲生又能說會道,上一堂教學實踐活動匯報課,那還不是水到渠成嗎?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為了充分發揮盲生能說會道的長處,我設計的第一個教學環節就是交流去市節水辦了解的有關情況,以此引出“珍惜每一滴水”的課題。
令我想不到的是,那種你說一句我說一句的輕松氛圍并未出現,學生都顯得很拘謹。開局不順,接下來的課堂氣氛異乎尋常的比往常沉悶得多。一句話,我想象的那種課堂效果并未出現。
課后,一女生伏在桌上哭起來。我強忍心中的失落,走上前去安慰她。只聽她說:“老師,您帶我們搞了那么多活動,我們太想上好這堂課了,誰知道越想上好卻越緊張。這堂課沒上好您一定很傷心,我們心里也很難受。”接下來,其他學生也紛紛表示:“是呀,我們太緊張了。”“我的心也抖,手也抖。”只有一名學生說不緊張,但他臉色蒼白,看上去正好跟他說的相反。
我不由得記起不久前發生在班級中的一件事。
我去外地參加教研活動,帶回當地的特產與學生分享,大家說過謝謝后高興地品嘗起來。但有一名學生卻默不做聲,始終不吃,我問他是不是不喜歡吃甜食呀。不想他說:“我從來不吃別人的東西。”
我內心不由一顫。老師大老遠的帶回當地特產給你們品嘗,這是一份心意呀,即使不喜歡吃也應象征性地嘗嘗,這樣多沒禮貌啊。
這位平時很懂禮貌的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呢?這是因為生理的殘疾導致心理的閉鎖,他們往往以自己固執的思維支撐著整個心靈世界。他們既需要外界給予保護,又排斥外界。他們的心靈是脆弱的,他們的性格往往是雙重的……
篇4
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系,讓家長協助學校,協助教師共同教育孩子,是一個有效的途徑。現在的孩子很難管理,獨生子女多數,在家中受寵愛,任性,并且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思想出現滑坡,可能表現在行動上,也有些孩子心理上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對于這些現象,應該怎樣教育、啟迪、引導他們,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自己的孩子怎樣教育,更是每一位家長的責任。我們可以讓家長懂得教育孩子的藝術,這樣便于我們更好地實施教育。2005年起,濰坊市全面啟動家長學校課堂,使百萬家長進學堂,這是教育發展的一大舉措,這樣的課堂,使教師自身素質得到提高,可以在給家長授課的同時,更好地把學到的理論知識用于指導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家長們更是學到了教育孩子的科學、實用、有效的教育方法。作為一位教師,又是一個孩子的家長,應該更清楚怎樣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使他心理健康,意志堅強,將來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我應該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身體力行,讓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讓孩子開心、健康地成長。
教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甄教授通過大量的圖片,詳細的資料,具體的事例,從家長和孩子兩方面向我們說明了舉辦家長學校的意義。有的家長以舊有的簡單粗暴的辦法對待孩子,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家長以誘導的方法教育孩子,但是難以說服他們;其次,孩子的內心世界越來越難以進入,這都需要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理解他們,由此可以看出,舉辦家長學校的重要性。孩子方面,有心理問題的孩子正逐漸增多,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自殺、自殘事件時有發生,說明了開設家長學校課堂是社會的需要。對我們教育者來說,使我們步入家長教育先行者的行列,利于我們在教學、科研方面做出成果,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家長課堂可以促進親子、師生關系更加和諧。作為家長,我們知道,沒有不成材的孩子,只有教育不好的家長,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我們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情感,調動他們發展的內驅力,研究他們的內在需要,使我們的課堂有生命活力,從而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我們要尊重家長的人格,考慮他們的現狀,因為他們的觀念、知識、個性等方面皆有差異,因此要學會傾聽他們的心聲。
篇5
【關鍵詞】電子書包;小學英語;智慧課堂;構建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教育領域帶來了新的機遇,以電子書包為代表的數字化課堂讓我們進入了智慧課堂時代。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電子書包不僅通過情景體驗讓學生更加積極地融入教學,而且給予了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和更廣闊的創造空間。
一、電子書包
電子書包是利用信息化設備開展教學活動的便攜式終端,隨著信息化教育的不斷推進,電子書包在實現家校溝通、為學生提供數字化教育資源、幫助學生解答學習問題等方面的作用逐漸顯現,而我國也從2012年開始在一些有條件的中小學開始了推廣電子書包的嘗試。
二、小學英語智慧課堂在構建中出現的問題
智慧課堂是一種運用信息技術的力量,營造一個具有情感認知、思維推理以及輔助決策等智慧因素的學習環境,從而推動學生的智慧實現全面、協調發展的創新型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構建智慧課堂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但是目前在構建中卻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有些教師由于對學情把握的不及時、不準確,從而造成了整個課程的構建無法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契合;有些教師在教學中存在著多媒體資源運用不當,或者形式主義等問題;還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科學合理的評價檢測機制等。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充分發揮電子書包的各項功能,從而讓課堂更加智慧、更加靈動。
三、電子書包環境下小學英語智慧課堂的構建
(1)準確地掌握學情。新課講授之前,教師在第一課時完成知識的初步講解后,根據教學任務為學生安排了基礎知識作業,作業的內容主要是單詞和常見口語的練習,學生在完成作業之后會利用電子書包將作業上傳,這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就會實現透明化,學生之間可以依據作業內容進行互動交流,而教師也可以通過作業內容客觀地分析學情,并對學生的作業進行點評,最后教師根據學情有針對性地設計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
(2)利用視頻創設教學情境。電子書包的視頻演示功能,可以實現教學內容的重新整合,并綜合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參與知識學習,例如在以Family為主題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通過課堂采訪,讓學生對自己的家庭成員以及職業等情況進行簡單的英文介紹,這樣學生就會對父母的職業,以及即將學習的課堂內容有一個直觀的感知,然后,教師再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構建,制成生動有趣的視頻,最后,學生在視頻營造的教學情境中,不但獲得了英語知識,還激發了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3)實時測驗,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況。課堂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一個教學環節向下一個教學環節過度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利用實時測試的方式了解學生對上一個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完成度和差異性,有計劃地安排下一個教學環節。在電子書包的幫助下,課堂的實時測試變得簡單又快捷,例如教師可以利用電子書包中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的熱身、導讀、初學、精讀、口語練習等各個環節插入小練習,進而幫助學生及時完成知識的鞏固。
(4)利用資源推送,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有效的課堂參與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構建智慧課堂的重要內容,教師在利用電子書包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兩點入手:一、利用電子書包的推送功能,向W生進行學習任務、課后測驗以及課外閱讀等內容的推送,同時利用屏幕廣播或者信息上傳等功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并進行答疑解難;二、鼓勵學會生互動,利用電子書包的模擬功能,為學生創造多維互動的機會,從而讓學生在發現問題、體驗情境中融入課堂,提升智慧。
(5)完善多元化評價體系。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增強學生學習信心的重要途徑,在智慧課堂的構建中,如何突破傳統課堂教學中片面重視結果評價的困境,是目前小學英語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的重點。而在電子書包的環境下,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其多元化功能,鼓勵學生通過作業分享,實現學生之間的互評,同時利用教學過程中的情感評價,教學后的測試評價以及作業展示等形式,實現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多元評價,進而保證學生在智慧課堂中能夠實現全面的發展。
四、結論
總之,英語的學習是一種自主的認識過程,是學生個體將外在的知識觀念轉化為其內部的精神財富的過程。而電子書包這種現代化教育技術既能夠滿足英語學科發展的內在要求,也符合智慧教育的基本理念。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利用電子書包構建智慧課堂的過程中,應該積極轉變教學思想,以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促進者的身份把握課堂教學,以充分發揮電子書包的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篇6
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中產生回避現象的調查統計
課題組對該院2011級開設大學英語的不同專業,不同性別,不同任課老師的34個班的學生進行了隨堂問卷的調查統計,以下是具體的調查統計數據。(附表1)
問卷調查共設計了三種題型,單項選擇題1-10,多項選擇題11-14,簡答題15-17等內容。(附表2)
該問卷分為三個部分,單選問題具體內容大致為:你聽說過“回避現象”嗎?你認為在英語視聽說課堂中會發生回避現象嗎?你認為在英語視聽說課堂中通過自己的努力能避免回避現象嗎?你認為英語課堂上發生“回避現象”老師有責任嗎?你了解在英語課堂上發生“回避現象”的原因嗎?等。多項問題具體內容大致為:避免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回避現象你希望教師如何做?避免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回避現象,你希望自身如何做等。簡答問題為:在你看來,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回避現象”的原因有哪些?對于如何避免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回避現象,你有哪些好的方法和建議?就如何改善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等。第一部分為單項選擇題。選擇否定答案的學生占少數,第二部分選擇多項的學生占有較大比例,第三部分簡答題很多學生給出了諸多建議。
調查結果歸納與分析
(1)本次調查人數占2011級非英語專業學生總數的34.3%。其中文科生420人,占總調查人數的38%;理科生682人,占總調查人數的62%;男生共720人,理科男生532,文科男生188人;女生共482人,理科女生120,文科女生362。調查涉及2011級開設大學英語課的10個專業。其中文科四個專業,理科六個專業,任課教師19個(其中兼任文理科教師7人)。
(2)調查問卷于2012年4月期間隨堂進行,在1102份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1059份,空白卷43份,有效率為96%。調查涵蓋了目前各獨立院校的主要開設專業,考意到影響該課題的實施的因素不同,即:文理科專業有別、男女生性別有別,任課老師的綜合水平有別。此次調查文理科專業人數分配比例合適,男女生性別分配均勻并在不同的任課老師的不同班級里進行了調查。數據真實具體,分配合理,真實的反映了獨立學院學生對回避現象認知情況及英語學習回避在課堂教學中的現狀。
(3)從單項選擇題的結果統計來看,80.5%的學生給予肯定答案,這表明大部分學生對于回避現象“從沒聽說過”或“聽說過,但不大了解”并且認為課堂教學中發生回避現象是普遍的,是不可避免的;從多項選擇題結果統計來看,72.1%的學生選擇了多項答案,這表明大多數學生認為回避現象的發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特點也是多種多樣的;從簡單題結果統計來看,81.1%的學生提出了克服回避現象的多種建議,這表明回避是普遍存在的,很難克服的,但可以找到應對的教學策略。
學生的回避現象原因總結與分析
通過此次問卷結果調查與統計,分析原因如下
(1)很多學生片面的認為“學習外語的懈怠、不主動”,“課堂上對教師的提問不積極,敷衍了事”即為“回避”。可見學生對回避這種消極的語言策略對于外語學習帶來的不良影影響無太多認識,避免回避現象的對策更無從談起。大多數學生沒有認識到課堂教學中發生“回避”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自身造成的,而把克服回避現象寄希望于教師,這就產生了很多教師難以掌控的回避現象,就教師單方面解決此問題困難重重。
(2)因獨立院校的學生有著自身的特點,加之大學英語課并不是專業學生開設的,故學生自身的英語成績低,水平參差不齊。統計結果分析得出,獨立學院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回避現象集中的體現在詞匯使用,句型使用以及文化方面。這說明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堂回避現象的產生有著其自身的客觀原因。
(3)在調查過程中,課題組發現英語水平偏低的學生傾向于使用回避現象,把它作為應試策略之一。特別是在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時,水平偏低的學生更傾向于使用自己業已熟練掌握的詞匯和句型,從而導致了語言內容的貧乏,英語水平也就停滯不前。教師在教學過程并沒有關注到這些特殊群體,導致了回避現象的內在原因。
(4)獨立學院學生對英每文化的了解尚淺,對本族語文化了解不深。在英漢兩種語言的轉化的過程中出現了差異,從而造成了回避現象的發生。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灌輸目的語的文化內容,而忽視了擴展學生對英語文化的閱讀和了解。造成了教與學不能達到同期的效果,從而產生了回避現象。
對克服回避現象的建議
(1)要求學生充分認識到回避現象存在的普遍性及其產生的消極作用,從而上課之前預習課文準備課堂知識。
(2)就獨立院校的學生的自身特點,獨立學院的學士應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不斷哦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3)要求教師在準備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特點。多收集課外資料,豐富教學內容,靈活掌控課堂,減少回避現象的發生。
(4)大英學生應對英美文化的了解,擴展自己的課外知識,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須先進行相關內容的引入,再進行課堂目標內容的講解。這也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對“回避”現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時在外語教學方法及策略上作相應的調整。
綜上所述,回避現象是英語學習中不可避免的語言現象,它的客觀存在影響著學習者的英語學習效率。因此,針對這一語言現象采取一些相應的對策對于學習者的英語水平的提高是有必要的。
篇7
[關鍵詞]小學思品;情境;生活;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3)32-0062-03
[作者簡介]倪曉輝(1970―),女,江蘇如皋人,本科,江蘇省如皋市外國語學校教師,中學一級。
DailyReport是在英語新課開始前,由一名學生向全班學生報告,時間一般為三到五分鐘。匯報完畢后是提問階段,在此基礎上,教師點評提升,導入新課。DailyReport作為課堂導入的一種方法,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課堂參與度,而且也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能力。
新頒布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對初中英語教學的五級(九年級結束時)要求:“學生能嘗試使用不同的教育資源,從口頭和書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擴展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并描述結果,能在學習中互相幫助,克服困難。”首先,DailyReport為學生搭建了展示自我、分享交流的平臺,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主觀能動性。同時也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供了機會,促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學生在匯報前通過網絡、報紙、雜志等渠道搜集、整理、篩選信息和資料,在準備的過程中更好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和風土人情,在大量的閱讀中增長了知識、擴大了視野,在歸納整理信息時用自己的語言組織文字和表達思想,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其他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聽音、辨音的能力得到訓練,經常開展這樣的活動,能夠增強學生的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DailyReport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DailyReport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容難度過大
DailyReport過程中,經常由于匯報內容過難、生詞過多、話題過于冷僻,其余學生無法理解,參與面不廣。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選擇那些同學們熟悉的、感興趣的話題,控制生詞量,讓學生在匯報前把生詞寫在黑板上。這樣不但可以降低文章的難度,同時也能幫助所有學生擴大詞匯量,以提高DailyReport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效。
(二)匯報時間過長
DailyReport的時間最好為三到五分鐘,然而在實施過程中常常超時,影響課堂任務的完成。所以教師要制定DailyReport的實施步驟和規則,明確活動規則,規定匯報時間,避免出現匯報時間過長的現象。
(三)準備不到位
DailyReport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有的學生聲音過小、內容不熟悉、匯報時結結巴巴、儀表不當、語言表達不到位、匯報時緊張等問題,導致匯報很不成功。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匯報前做好充分準備,引導學生熟練朗讀文章,了解一個優秀的演說者應該具備的素質等,確保學生在匯報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二、DailyReport活動的設計原則
DailyReport的活動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活動的設計應該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1.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DailyReport要為所有學生的發展構建平臺,幫助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2.真實性原則。教師要努力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用英語做事。3.合理性原則。DailyReport設計要具有比較強的可操作性,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英語水平和能力,注意難度要適中。教師要合理安排時間,以確保活動的順利完成,同時不影響課堂教學進度。4.趣味性原則。DailyReport設計應形式多樣,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5.目標性原則。DailyReport設計應將活動和日常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三、DailyReport活動的實踐與創新
(一)打破常規,變一人匯報為多人匯報
一人匯報循環周期太長,學生需要做的準備工作量太大,尤其是對于英語基礎差的學生是個很大的挑戰。所以采用多人(包括兩人,但不要超過四人)匯報,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取長補短,分工合作,策劃、搜集、整理資料、組織文字、匯報,各司其責,可以大大提高DailyReport的質量和成效。英語語音語調不好、語言表達不流利的學生在活動中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同時,教師要加強對學困生的心理指導和方法引導,消除其畏難情緒。在他們表演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有進步的時候要帶著全班學生鼓掌表揚。在小組合作匯報中,教師可以讓組長給他們布置一些簡單的英語任務,或者是一些他們擅長的事情,消除他們英語課的緊張心理和情緒,給他們一個很好的自我表現機會,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舞臺和角色,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下面的小組合作記錄表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關注小組活動情況和分工合作狀況,及時調控和指導,隨時解決問題和提供幫助。
(二)變單一、隨意性的匯報話題為分階段、分層次的匯報話題
DailyReport實施之初,學生自由選擇話題,常常會出現主題太偏太深奧、內容太難太空的現象。所以,筆者開始實施階段性、層次性的主題。如在班級剛成立、學生之間不熟悉的時候把匯報主題定為“Self-introduction”,要求學生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夢想等;在學生熟悉以后,主題定為“Mynewfriend”,介紹自己在新班級結識的好朋友。教師還可以結合教材話題,布置相應的匯報話題,如在7BUnit4AmazingThings單元,教師可以讓學生匯報不同的世界奇聞;在7BUnit1MyHomes,7BUnit2Welcometomyhometown,教師可引導學生介紹世界不同的家庭、學校。結合教材的話題能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
(三)變單向匯報為互動問答
傳統的DailyReport只是學生單一的匯報,不能激起所有學生的參與,課堂氣氛不活躍。教師可以改進匯報模式,增加下面學生自由提問和匯報學生提問環節,比如在聽講過程中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問題,匯報學生事先準備三到五個問題。在匯報后既有臺上學生的追加提問,又有臺下學生的輪流提問。而且臺下學生為了能提出更好的問題,聽講更認真。臺下學生提出的問題,也可以由其余學生回答。互動氣氛變濃,不僅提高了活動效率,也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語言輸出的質和量。
(四)變教師評價為師生共同參與的多元評價
一般來說,DailyReport結束后,教師會給出自己對于當天匯報學生的評價,發表自己的觀點,對當天的DailyReport進行簡單小結。教師一般會鼓勵參與學生,引導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然而,教師簡單、單一的點評有時不能全面、客觀地評價當天活動,可以采用師生共同參與評價,多角度地評價當天活動,讓更多的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對所有學生有效地參與以后的活動也是一個很好的借鑒和指導。
如對于聽講認真的學生,教師可以選出“GoodListeners”,鼓勵和提高學生聽講的質量;如對于提問很有深度、很有思想的學生,教師可以評出“Sharpthinkers”,對學生積極主動善于思考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于學困生,教師尤其要關注他們在活動中的參與情況,如用電腦使小組的匯報更精彩(最佳創意獎)、以歌曲導入匯報(最佳才藝獎)、以黑板上畫畫和板書輔助匯報(最佳板書獎)等,其他諸如“最佳策劃獎”“集體才藝獎”“協調合作獎”,都能很好地肯定和鼓勵學生的勞動成果,幫助學生體驗自身的價值和成就感。
(5)把匯報與教材中的Project相結合
牛津初中英語教材(譯林版)每三個單元設有Project板塊,“訓練學生用英語獲取和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綜合運用前幾個單元所學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及學習技巧才能完成課題任務”。教師可以把課堂DailyReport活動與Project板塊緊密相連,學生在課后完成設計,撰寫匯報,課中與其余學生分享他們的課題情況。
總之,教師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有效實施DailyReport的途徑,從而充分發揮DailyReport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能力為目標,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能充分展示學生風采和提高學生能力的DailyReport課堂活動,真正發揮DailyReport在教學中的作用,實現英語課標的要求,“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 互動展學 課堂教學 提問
互動展學――清除課堂思維障礙的良方,活躍學生思維的策略 。
思維能夠“看得見”嗎?思維有規則可以遵循嗎?思維可以教嗎?在卓越課堂里,答案是肯定的。思維可以有形化,也有規律甚至步驟可以遵循,是可以“教授”、可以“學會”的。卓越課堂是問題導學型的課堂,從教學理念到操作策略再到實踐反饋,完整地向我們呈現了“構建思考的課堂”的全過程,并提供了靈活多樣的思維策略。其中,對學生而言,同伴助學、互動展學――它們能夠提升學生的自我信念,活躍學生思維,帶領他們走上“成功的螺旋”,并學會更好地與他人合作,在面對未來人生時,能思考得更周密、更有遠見,并對人類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與實踐,我校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已經見到可喜的變化,本次課堂模式改革的核心“六學課堂”(個體自學、同伴助學、互動展學、教師導學、實踐研學、網絡拓學)已經滲透到學校每個學科的教學當中,在這“六學”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互動展學”這一環節,下面就結合我在平日課堂上的做法,談談我對“互動展學”這個環節的一些個人體驗。
我在以前的課堂上,學生展示的環節基本上都是讓優秀的學生或者是將優秀的案例(作品)向全班學生進行講述或展示,盡可能使其達到以優秀引領來帶動其他學生的效果,不可否認這種做法有一定的示范性作用,但這僅僅是一種單向的知識性或技能的傳遞,往往會忽略了很多值得深入挖掘的內容。
現在的“六學”課堂,在“互動展學”這一環節中,帶給我的是另一番景象。這里“六學”課堂的“互動展學”是指學習發生在闡釋之中。學習者能夠運用自己的語言來闡述和解釋自己的所學、自己的理解與建構,才真正發生了學習、體驗了學習,因而享受了學習。同時,在“展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成就感、自信心都得到了有效培養。而“展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則充分體現了師生民主、平等對話和學習共同體文化。而且,在互動中能夠開放內容、關注差異、指導關鍵點、生成新目標,能夠碰撞思想、發現問題、啟發思維,還能夠溝通激勵、引申拓展。
在我的課堂中“互動展學”環節我是這樣實施的,每次需要進行匯報或進行展示時,我都要求以小組為單位,組內的所有成員一起上臺,由其中一位學生代表將小組的內容向全班學生進行展示匯報,組內的其他學生進行補充匯報,匯報完成后要接受班上任何學生的評價和提問。如:在三年級科學課的一次比較材料柔韌性的實驗中,其中一個小組上臺匯報實驗結果,首先由匯報組內的1號學生進行匯報,匯報完后班上的同學對該小組同學進行提問:
學生提問:“我不同意你們組的實驗結果,你們組得到的結果是塑料條的柔韌性比木條的柔韌性好,我的實驗結果剛好跟你們的結果相反,原因可能是什么呢,請問你們組能解釋一下嗎?”
匯報小組的2號學生補充回答:“我覺得原因可能是你在測量這兩種材料時,沒有選取相同的長度進行測量比較,假如木條的長度比塑料條的長度長很多時,結果將會是木條的柔韌性比塑料條的柔韌性好。”
匯報小組的3號學生補充回答:“還有有可能是你壓在這兩種材料上的力的大小不相同。”
提問:“如果長度一樣,那么我們怎么能確保壓在這兩個材料的力都是一樣大小的呢?你們的方法是什么?”
匯報小組的4號學生補充回答:“為了保證作用在兩種材料上的力都是一樣大小的,我們的方法是在材料上掛上相同的重物,這樣就能確保受力大小一樣了”
……
通過這樣不斷的提問和交流探討,學生們很快就清晰掌握了材料的柔韌性受材料的長度、粗細、作用力的大小等因素的影響。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有獲得知識的成功感,又表現得非常積極,更可貴的是這樣的展示讓那些學生一節課從頭至尾都表現得很有興趣。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會把自己的理解展示給其他同學,在這樣的分析交流的過程中會使他思考更嚴密,表達更條理,自信心不斷增強,參與的主動性也會隨著不斷提高;接受新知較慢的學生也會在與同學共同探討的過程中豁然開朗。同時在展示的過程中,當自己觀點與別人不同時,或者自己的構思別人暫時還沒有想到時,能在他人展示時傾聽他人的意見,并學會相互質疑、接納、贊賞、分享,認真思考別人的觀點,分析別人觀點與自己觀點的不同之處,一旦發現自己的探究結果有問題,又學會勇于承認、放棄或修改,盡量吸收他人意見中的合理因素來完善和改進自己思維,這將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由上述可以看出:六學課堂中的“互動展學”模式能很好地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能真正做到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達到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我們應繼續往這條路大步走下去,爭取有更多的收獲。
【參考文獻】
[1]代利偉. 小學語文素質教育點滴[J]. 新課程(小學版), 2009 (04).
篇9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分組;任務書;匯報;賞罰分明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08-0098-02
中職生的學習基礎一般。大部分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初中時,這部分學生可能就被教師特別關心,但成績仍是一般,說明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授課方式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在新課改潮流的引領和感染下,筆者開始在實踐中嘗試著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
一、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為學生分好組
實施項目式教學要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但學生分組的困難明顯。每個班級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有的教師為了方便分組,如按學號的大小或單雙號來分、按學生的座位表來分、按學生的性別來分等。筆者認為,這些都不是很好的分組方法,只是趨于形式,沒有意義。要分好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 選一個集體榮譽感強的組長。組長的作用是帶領整個小組配合教師完成任務.同時督促組員積極配合。組長的人選不一定要小組中成績最好的。但一定要選性格上很強勢,有很強的表現欲和責任感,與其他小組競爭時有強烈的求勝意識。
2 選一個有特長的匯報員。匯報員要向教師和其他小組匯報和展示小組的工作完成情況。有的小組做得很好但是沒有宣傳好,會影響小組整體成績和信心,而教師由于課堂容量等因素也不可能每次都會幫各個小組宣傳完成情況。匯報員要具備一定的特長,可以有特色地匯報,這樣可以很好地調節課堂氣氛。曾有學生用唱歌的形式匯報任務的完成情況,效果很好,學生記憶很深刻。
3 優秀學生和后進生的分布要合理。不能把成績好的學生都分在同一個小組,否則會嚴重消減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放棄學習。
筆者在實踐的過程中按照以上原則進行分組,強弱搭配,注意成員間的水平差異,力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二、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制定尺度合適的任務
實施項目式教學時。任務書的制定是很重要的步驟,也是一個困難的過程。筆者曾在這一環節遇到難題,不斷改進后,終于能制定適合的任務書了。在制定任務書時應注意以下方面:
1 不能只拘泥于形式。有些教師就是把以前的習題改成任務,這樣顯然是不行的。任務書必須讓學生有事情可做,而不是簡單地為了形式而制定任務。
2 內容詳盡要合適。濃縮不一定是精華,如果給學生的任務太簡練,在執行任務時沒章法可尋,甚至不知道從何人手,很快就沒有邏輯和思路,更談不上完成任務;任務書的內容也不能太詳細,這樣會給學生帶來無形的壓力,學生討厭看到大堆的文字或公式。
3 要附上評價表。學生希望在完成任務后能得到肯定的評價。在任務書上可附上評價表,要有自評、組長評價和教師評價。學生完成任務后先自評.然后讓組長給每個成員進行評價,最后由教師給出客觀評價。這樣。學生覺得自己的勞動得到肯定:如果因任務完成得不好而得到不好的評價,則會激勵他們更好地完成任務。
三、大膽創新,讓學生匯報,給學生表演的舞臺
完成任務后,一定要向教師和其它組的同學匯報本組完成任務的情況。在此過程中,最好也不斷匯報自己的任務完成情況。筆者讓學生完成任務后將結果讀出來。這樣是給小組中跟不上的學生以提醒,未完成的學生在這種提示下會積極尋找答案。匯報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 匯報形式不限。匯報只注重結果.想辦法讓教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記住就行。
2 匯報人選可以改變。雖然每組都有一個匯報員專門負責此項工作,教師也可在上課過程中點名匯報,防止部分學生思想開小差。
3 匯報結果是一種反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匯報的結果來掌控課堂教學。如果學生的完成情況較好,教師可以適當延深;若學生完成情況不理想,教師可以適當指導和提示。
四、賞罰分明。讓學生懂得努力才會成功
對學生的獎勵或懲罰一定要有目的性,賞罰得當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適當的賞罰制度調節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1 表現好的學生一定要獎勵。這種獎勵的形式可多種多樣,如職業類學校的學生有平時表現分的,可以拿出來作為獎勵用,即采用加分制,而不是傳統的扣分制。對表現一貫好的學生和小組還可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以此激勵他們。
2 表現不好的學生一定要懲罰。懲罰的方式要合適,簡單地說就是切中學生的“要害”。學生最不喜歡去辦公室.如果將他們都請到辦公室進行輔導,既起到懲罰作用,又可對其課后輔導,可以一舉兩得。
3 教師的作用要凸顯。教師在課堂上要把自己最厲害的一面展現在學生面前。筆者的特長是語言組織,在課堂上經常會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讓各個小組搶答,效果非常好。
項目式教學和課改仍在繼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很多一線教師都在探索。但并不是所有課程都能采用項目式教學,還受學生的學習能力,包括查閱資料、溝通技巧、閱讀方式的能力的限制。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進。循序漸進地進行,不能追求一步到位。
參考文獻:
篇10
組織合作學習的方式發生了轉變
以前沒有運用“可持續教學模式”上課時,我們也會安排小組學習,但那是課堂上教師臨時提問,學生臨時思考,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是粗糙的、隨意的,甚至有時是無效的。而“可持續教學模式”下的小組學習讓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探究更加規范、科學、具有實效。比如:在講授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26課《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第二課時之前,我先讓學生對“葉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從哪些語句感受到?畫出相關語句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空白處”這些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課前自主探究。這樣,學生第二課時就有充分的時間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收獲了。由于學生是帶著思考走進課堂的,在交流中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思維的廣度、深度就產生了。學生們對文字的敏感度、批判性思維能力都會得到提升。
課堂教學的立足點發生了轉變
在準備這節公開課的時候,我花了很長時間思考設計的立足點在哪里。以前備課時,教師的立足點往往是教師自己。雖然也備學生,但大多數是從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備課的角度出發,預設一兩個“小陷阱”讓學生“上套”,或者在課堂上和學生玩“藏貓貓”的游戲。而對學生在上完本課之后能達到什么程度、應該達到什么程度,沒有明確的目標。而“可持續教學模式”立足點在學生,是在學生“先學后教,問題導練”的教學模式基礎上,以問題為主線,以及時評價為手段,解決學生低效學習、教師低效教學的問題。堅持“主體探究,綜合滲透,合作活動,知行并進”的原則。只有把課堂教學的立足點弄清楚,教師在備課時才能做到有效備課,在課堂上才能做到有針對性教學。
正是因為改變了教學的立足點,這節公開課才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組交流的位置發生了改變
自從學校進行了“可持續教學模式”的研究之后,教師都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講臺前面來匯報,把他們討論的結果展示給全班看,其他小組可以補充或訂正。開始的時候我覺得這樣做沒有必要,因為我覺得在哪兒匯報并不重要,而且讓學生到前面來匯報很耽誤時間。但在一次總結會上,學校的王麗萍老師說了這樣一句話:“讓學生在座位上匯報與到講臺前匯報,這轉身之間的距離并不長。但對于學生今后發展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課堂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