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場問題范文
時間:2024-04-18 17:59: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旅游市場問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旅游市場營銷是通過分析、計劃、執行、反饋和控制這樣一個過程來以旅游消費需求為導向,協調各種旅游經濟活動,從而實現提供有效產品和服務,使游客滿意,使企業獲利的經濟和社會目標、在市場營銷中存在盲目削價競爭問題旅游市場營銷存在忽視售后服務問題,導致游客流失、旅游市場營銷中存在的法制意識淡薄問題、旅游市場營銷中存在科技含量低的問題、旅游市場營銷中存在追求短期銷售目標問題、要建立行業協會,制定價格標準、要積極建立完備的旅游產品售后服務體系、要注意對旅游從業人員的法律培訓、要注重發展、應用科技手段,促進旅游事業的發展、要有長期規劃和發展眼光、要視形象為生命,把旅游公司的形象宣傳作為一項工作目標、面對多樣化的旅游選擇,旅游市場中綜合性滿足的需求、在個性凸出的時代,旅游市場對特色項目的需求、現代文化的崛起和對“自然”與“本色”的需求,等。具體材料詳見:
摘要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改善,旅游已經成為我國人民休閑、度假的良好方式。我國的旅游事業蓬勃發展,旅游市場營銷是發展旅游事業的重要問題,在研究、分析我國旅游市場營銷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后,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探究了旅游市場營銷的合理發展趨勢。
關鍵詞旅游;市場營銷;問題;對策;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加深入發展,新世紀的中國旅游業開始從新的經濟增長點邁向新的支柱產業,從世界旅游大國邁向世界旅游強國。中國旅游業正處于蓬勃興旺時期,近年來取得了輝煌成就,中國旅游業已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時代。各地的旅游開發也蔚為壯觀,旅游公司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它們紛紛展示自己的優勢,加大宣傳力度,極力吸引游客,形成了激烈的旅游市場營銷競爭,面臨這種現象,研究旅游市場營銷十分必要。
一、我國旅游市場發展概況
旅游業正在發展為世界上最大和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中國旅游市場在21世紀將進一步擴大,其不斷發展的有利條件有:中國豐富的旅游資源不斷得到開發;旅游產品結構不斷完善;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發展旅游的大環境逐漸優化,這些都為中國旅游市場的擴大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入境旅游市場:入境旅游市場將會繼續擴大,亞洲是中國的最大客源市場,隨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過去,東南亞、日本的經濟復蘇,亞洲客源肯定有較大的發展;歐美遠程客源國來華人數都在不斷增長,在中國國際旅游市場上,來自歐美的游客只是一個全球的平均水平,歐美來華旅游的潛力顯然很大。出境旅游市場:中國對出境旅游的政策是“適度發展”,但中國出境旅游的發展速度很快,自2000年因私出境的人數首次超過了因公出境人數。隨著一批高收入者的隊伍不斷擴大,中國的出境旅游將有一個大的發展,出境的目的地也將由目前的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及近鄰國家擴展到歐美發達國家。國內旅游市場:20世紀90年代國內旅游出游人數平均每年以18.5%的增長速度發展,城鎮居民和農民的出游率不斷上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節假日的延長,閑暇時間的增多,必然會極大的促進國內旅游的發展。假日旅游的火爆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發達國家發展旅游業的經驗表明,在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以后,旅游的大眾化、普遍化便開始迅猛發展,我國已經接近于這一臨界值,說明我國的大眾旅游時代很快就要到來。按國際慣例,國際旅游收入與國內收入的比例為1:8或1:9,,我國目前僅達到了1:2.35,潛力很大。中國的國際旅游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入境過夜旅游人數只及法國的一半,國際旅游收入還不到美國的1/5。由此可見,中國旅游業的發展潛力巨大。
二、旅游市場營銷的涵義
旅游市場營銷是通過分析、計劃、執行、反饋和控制這樣一個過程來以旅游消費需求為導向,協調各種旅游經濟活動,從而實現提供有效產品和服務,使游客滿意,使企業獲利的經濟和社會目標。旅游市場營銷的主體很廣,包括所有旅游企業及宏觀管理的旅游局。如:旅游景區、景點、旅行社、賓館酒店以及旅游交通部門等等。市場營銷是個人和群體通過創造并同他人交換產品和價值以滿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種社會和管理過程。旅游市場營銷是發展旅游事業,獲得經濟效益的重要環節,研究旅游市場營銷無疑會對我國旅游事業的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三、我國旅游市場營銷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要求旅游企業的生產經營導向由計劃轉向市場,但就我國大多數旅游企業而言,在營銷方面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其主要表現為:
(1)在市場營銷中存在盲目削價競爭問題。許多旅行社把降價作為主要競爭手段。拋開套匯問題,這一報價遠低于成本。從表面上看,通過套匯賺取差額后,旅行社仍然有利可圖。且不論其做法是否違法,如果以這樣的營銷戰略長期進行營銷,只會影響旅游企業的產品形象,損害旅游企業自身利益。另外,外團降價還會影響國內旅游收入。例,近幾年來,由于東南亞團隊價格偏低,致使該區潛在游客減少,旅游業收入相應減少,旅游業發展緩慢。
(2)旅游市場營銷存在忽視售后服務問題,導致游客流失。現代旅游市場營銷中,旅游產品是一個包含核心產品、有形產品和附加產品的整體概念。它不僅要求要給予旅游者生理上、物質上的滿足,而且要給予旅游者心理上、精神上的滿足。這就要求旅游企業把游客視作“上帝”并為之服務,否則必將被市場所淘汰。現在絕大部分旅游企業沒有一個較好的旅游產品售后服務體系,許多旅游企業認為這根本沒有必要。
(3)旅游市場營銷中存在的法制意識淡薄問題。有的旅游企業為旅游者提供虛假的旅游服務信息,以賄賂手段拉攏顧客,詆毀其他旅游企業的聲譽,有的甚至冒用其他旅游企業的品牌等等。這種做法嚴重擾亂了旅游市場秩序,損壞了旅游企業形象,破壞了國家的法制,是旅游市場供需雙方都受到不必要的損害。許多旅游企業除酒
店行業外,大都采用的是承包經營的運作方式,特別是旅行社經營。許多經營者只顧經濟利益而忽視法制化經營。經果造成因旅游合同未能履行而發生大量糾紛和旅游投訴。加強法制觀念,用法律規范旅游市場營銷中的行為,是我國旅游企業應注意的問題之一。從長遠來看,依法辦事是保護旅游企業和旅游消費者雙方合法權益的必然選擇。不要為了眼前利益而置國家的法律法規于不顧,最終只會使雙方受損,并且會破壞旅游企業的對外形象,嚴重阻礙我國旅游業的健康發展。
(4)旅游市場營銷中存在科技含量低的問題。系統性不強,沒有把網絡技術的優勢充分運用到旅游市場營銷當中去。缺乏高質量、高品位的旅游營銷策略。沒有高科技的旅游營銷支持,會制約旅游業的規范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趨勢。許多旅游企業在經營運用過程中,手工勞動較多,缺乏對高科技、新技能的運用。以旅行社日常業務為例,大都停留在對電話、傳真的使用上,基本沒有旅行社運用互聯網輔助日常業務工作,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這樣的營運模式顯然是不能跟上時展需要的。
(5)旅游市場營銷中存在追求短期銷售目標問題。中國的很多旅游企業追求的是短期的銷售目標,而不是長期的營銷目標。沒有幾個部門或旅游企業在年初即擁有自己完整的《年度營銷計劃書》,更別說近、中、長期旅游營銷規劃了。他們不熟悉旅游產品策略、旅游價格策略、旅游銷售渠道策略、旅游產品促銷策略之間微妙而又復雜的關系,不太根據消費者需求心理去選擇適合的推廣對策、促銷載體。旅游市場營銷戰略與營銷計劃尚停留在初級階段,不能深度挖掘,更不用談什么旅游市場營銷計劃控制、旅游市場營銷成本利潤控制、旅游市場營銷信譽控制和戰略控制。即便是對于推動作用較大的節事活動與公關活動的策劃設計和執行方面,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一個好的節事活動或公關活動將帶來巨大的眼前效益和未來的間接效益,然而,更多地方卻并不深諳市場運作的妙處,或者抄襲照搬別人的模式,或者在自己管轄的地盤里“鼓吹”一番,將舉辦該類活動的真正意義顛倒過來,結果勞民傷財,卻達不到促銷的真實目的。
(6)旅游市場營銷中存在忽視旅游形象問題。旅游形象問題已成為各地一個較為頭痛的普遍現象。而營銷的主要訴求又是要將充分反映實際特色的旅游形象提煉出來,通過有效的營銷手段傳播予目標受眾。但近幾年國內在大力推銷自身的形象特色時,由于沒有認真分析旅游目的地文脈與地脈,不能充分根據市場需求來科學設計具有鮮明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形象,以致于促銷經費花了不少,游客量卻上不來,旅游淡、旺季差異性極大,形象宣傳口號雷同等等現象比比皆是,更不用說打造旅游品牌了。
四、解決問題的對策
1要建立行業協會,制定價格標準。使各個旅游公司都能在規定的價格范圍內進行有序競爭,對違反價格規定的旅游公司,行業協會應當給予相應的制裁。協會成員應當預先繳納價格保證金,存到行業協會,當哪個公司出現問題,協會立刻扣罰該公司,同時,開除協會,協會成員單位不許同其協作。
2要積極建立完備的旅游產品售后服務體系。旅游產品售后服務體系對于一個長期發展的旅游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應包括:對游客售后服務滿意程度的跟蹤調查,獲取旅游者對旅游產品的要求和意見,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旅游者建立一個完備的資料庫,以便今后在進行旅游市場營銷及開發新的旅游產品時避免主觀性和盲目性。另外,旅游產品售后服務體系的建立還可以幫助旅游企業樹立良好企業形象,建立口碑效應,為今后旅游服務產品的市場營銷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同時也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
3要注意對旅游從業人員的法律培訓。在各級導游證考試當中要加強對法律知識的考核,鞭策導游人員自覺學習法律知識,強化法律意識。在旅游公司經營活動中,旅游監管部門,要加強檢查和監督,定期深入旅游市場,常抓不懈。聘請監督員,微服探察,適時進行監管,對有問題的單位責令其限期整改,達不到要求的要停業或吊銷營業執照。
4要注重發展、應用科技手段,促進旅游事業的發展。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把互聯網等引入旅游經營當中,使各個公司網絡連接,作到信息通暢、快捷、方便,促進旅游工作效率的提高。
5要有長期規劃和發展眼光。注意研究旅游市場營銷策略,切實針對市場發展變化趨勢,制定適合本公司的中、長期規劃。根據旅游者消費心理,深入挖掘潛力,不斷推出一系列有新鮮創意、有經濟效益的營銷策略,開掘新渠道,增加旅游公司的收益。
6要視形象為生命,把旅游公司的形象宣傳作為一項工作目標。要經常利用報刊雜志、電視、電臺等媒體,廣泛宣傳旅游公司和旅游服務項目、景點、產品;多組織展覽、旅游形象大使巡游、旅游知識有獎競賽、旅游攝影比賽、模特表演等,積極攪動旅游市場,讓更多的人更加認識旅游公司和旅游景點。導游和其他旅游公司成員要在工作當中注意儀表、舉止、言談等,在實際工作中努力為顧客留下良好的印象。恪守承諾,搞好服務,讓游客有賓至如歸的感受,使旅游市場淡季不淡,增加旅游收入。
五、未來旅游市場營銷發展的趨勢
1面對多樣化的旅游選擇,旅游市場中綜合性滿足的需求。進入90年代以來,旅游市場最突出的變化之一是,由于已經有了多樣化的旅游可能,一般化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特別是以單一形態出現的一般化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對旅游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而且這一趨勢在可見的未來必將越來越明顯。來自現實市場的種種跡象也都表明,越來越多的旅游者不僅愿意選擇那些更“獨特”、更“奇異”、更“新穎”的旅游景點,而且,他們特別看好那些具有綜合性特征的旅游地和旅游項目即奇異獨特的自然景觀能同特定的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從而在一次確定的旅游過程中獲得集知識性、娛樂性、體驗性、享受性等為一體的多重滿足。
以英國和美國的例子說明,人文旅游和生態旅游在那里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認為這兩者是未來旅游發展的真正價值所在,同時,他們尤其強調如果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將能夠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從而創造出更加巨大的財富。他們對目前中國一些充分考慮到各種綜合性因素的旅游項目抱有較高的評價,而對那些比較單一的思路卻批評有加,再三強調綜合性的考慮對于現代旅游業未來發展的至關重要。
2在個性凸出的時代,旅游市場對特色項目的需求。從整個當代世界的范圍來看,休閑生活與普遍公眾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與此相應的一種重要變化,突出地表現為在休閑方式的多樣選擇中,個性特征起的作用越來越大。諸如這幾年悄然興起的“民俗旅游”、“探險旅游”、體育旅游、“自行車旅游”、“攝影旅行”、“考察旅行”、“駕車旅行”等等,都屬此類。
就總體而言,國內的旅游業在特色旅游這一領域的開拓尚處于初始階段,沒有獲得更多旅游業
經營者的足夠重視,還未形成真正的規模和氣候,在這方面的潛力很大,有相當多的文章可以認真去做。關鍵在于對這一市場需求應有足夠的了解和重視。應該強調,現代旅游市場需求中對特色項目的偏愛,與上述所謂綜合性滿足的需求,并不矛盾,二者間的內在指向其實是完全一致的。
3現代文化的崛起和對“自然”與“本色”的需求。最近幾年來,我國旅游業快速發展中產生的一個重大失誤,集中體現在一些“人造景點”的盲目上馬方面。不少“人造景觀”之所以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對現代旅游市場需求的發展趨勢缺乏必要的認識。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旅游者所做出的旅游選擇中,明顯地表現出對“自然”和“本色”的偏愛。這同早些年某些大都市以“繁華”構成旅游吸引力的情況似乎正好形成明顯的反差。我們用不著對這種變化過分驚訝,由于旅游者的主要構成是城市人,而所謂“回歸自然”又是現代文明中的一大主題,因此,對自然和本色的追求必然成為現代旅游中的一項基本特征。
以云南的情況為例,許多旅游者都反饋道,云南擁有如此多的人文資源和如此豐富的自然資源,其旅游發展的潛力很大。但是,不少人直率地表示,在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夠好,比如大理的蝴蝶泉,人為的東西太多,在一條長街上有那么多人叫賣同樣的衣服,對旅游者特別是人文旅游者說,肯定是無趣的,回去以后,不僅不會愿意再來,也不會向其他人推薦,這就是一個過分人為的東西和商業化破壞了自然景點的例子。相反,麗江的古城建設,就采用了比較好的思路,古城新建的計劃令人鼓舞
4旅游行為公眾化、多樣化消費檔次的需求。旅游活動曾經囿限于少數有閑階層內,但進入本世紀的后幾十年以來,卻漸漸成為眾多普通人的休閑行為。由此而來,眾多現代旅游者在其旅游過程中對消費檔次的需求正越多越多樣。有一個例子較能說明這一點的重要性。韓國的旅游業在近30年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1965年,全國只有37家飯店,客房1338間,到了1991年,已有飯店678家,客房62505間,但是,在最近幾年里,發展最快的已經不再是星級飯店,而是各種服務于不同旅游者的公寓式旅店、簡樸而又富民族特色的高麗式礙館、青年旅館、低價旅店、船上旅店、帳逢營等。這一多層次的住宿結構滿足了不同檔次的各種旅游需求。
我們知道,旅游業從它的興起到現在已經發展了整整一百多年。構成現代旅游者的各種基本動機和需求,都已發生了種種變化,他們的喜好、習慣不斷趨于復雜化和個性化。因此,如果仍然沿用傳統而陳舊的旅游觀念來主導我們的旅游業,必然會出現某種程度的失誤,甚至是根本性的失誤。相對于不斷發展的旅游業來說,我們對現代旅游市場需求方面的研究,從總體上顯得比較薄弱。我認為,對現代旅游市場的需求以及種種已經變化和正在變化的東西,對其主要發展趨勢等,均缺乏足夠的分析和研究,那就難免使得我們的不少旅游規劃和項目設想,與市場未能接口,從而導致一些規劃遠遠落后于現實的需求,特別是中遠期發展的需求,其相關的項目當然就容易成為“時過境遷”的東西,其較長時限內的中遠期效益將更無從談起。
旅游業的興起,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現象,發展國內旅游業可帶動和促進國民經濟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帶來廣泛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我們應抓住當前國內旅游大發展的有利時機,從戰略高度國內旅游業,運用現代化的網絡技術,加快現代旅游的市場發展,完善市場策略,規劃和加速國內旅游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曉慧,王誼,茍小東:《秦嶺北坡森林公園旅游市場營銷新策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7月;
2、游云飛:《森林旅游產品開發與市場營銷策略》,《福建林業科技》,2001年3月;
3、毛勇:《北方經貿三峽重慶庫區國際旅游市場營銷策略研究》,《經濟縱橫》,2001年12月;
篇2
關鍵詞:大學生旅游;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一、大學生旅游市場存在的問題
1.政府及旅游相關部門對在校大學生旅游市場不夠重視
政府及相關部門對在校大學生群體旅游市場不夠重視,宣傳力度和促銷手段都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很多人都覺得在校大學生是一個高風險、低消費、不好管理的群體。旅游相關部門沒有對在校大學生群體旅游市場進行深入的考察探討也沒有收集到非常準確的旅游消費信息。在面對在校大學生旅游群體的安全與健康方面,政府及相關部門一般選擇的是最保守的態度,不積極鼓勵學生外出旅游學習,在這方面抑制了在校大學生的出游需求,又使得旅游業不敢放心大膽地去做在校大學生群體的旅游市場。在這個旅游市場中在校大學生群體沒有獲得足夠的推動和重視,使得在校大學生群體旅游市場陷進了不好的發展狀態。
2.在校大學生外出旅游的保障性嚴重缺失,制約在校大學生旅游市場的健康發展
在整個旅游過程中,大學生社會經驗少,是出于一個弱勢群體的地位,有很多合法權益都沒辦法得到保障。比如“吃、住、行”的安全問題、經濟消費的服務質量等問題都得不到保障[1]。
3.很多高校對在校大學生群體外出旅游的正確教導不夠完善
在新聞媒體上,我們看到了很多因為旅途中出現的各種意外而引發的悲劇[2]。在大學生中也有這方面的問題。由于學校不重視學生旅游這一塊兒,沒有對學生進行定期的旅游常識和安全教育,從而間接導致學生旅途中死亡的概率。
4.旅游業在旅游項目的價格、開發和管理上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足
在校大學生外出旅游的花費太多是在旅游交通和旅游景點方面,經過調查分析,了解到在校大學生在這兩個方面的開支太高,從而會減少在校大學生群體出游的時間和次數[3]。大學生在旅游產品的開發存在著相當高的期望,但是因為旅游企業在資金和人力上存在著嚴重缺失,所以針對大學生旅游的產品相對就比較少。大學生群體是個比較先進、充滿活力和個性化的人群,而因為旅游產品沒有滿足大學生求新求異的心理,從而吸引大學生旅游的目光就比較少[4]。而在旅游信息的獲得上旅行社和旅游景區宣傳所占的比重都很小,這表明旅游企業在對旅游景點、景區的宣傳工作上存在很大問題。這說明,政府及旅游相關部門對在校大學生旅游市場不夠重視、在校大學生外出旅游的保障性嚴重缺失、高校對在校大學生外出旅游的正確教導不夠完善以及旅游項目的價格開發管理上的不足,這些都是制約在校大學生外出旅游的重要原因。
二、大學生旅游市場開發建議
為了更好更快的拓展在校大學生群體的旅游市場,從相關部門支持、新產品的開發、旅游安全常識教育、定價和營銷策略、費用解決方式等地方提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議。
1.增加強化政府和旅游相關部門對在校大學生外出旅游的政策支持
政府應該看到大力發展在校大學生外出旅游對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因此,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該從以下幾點來支持:①政府應該從制度及政策層面來推動支持旅游相關企業積極主動的加入在校大學生群體旅游市場的開發;②政府應該聯合相關部門出臺多項措施,進一步深化對大學生旅游的優惠力度;③政府應該聯合學校,鼓勵在校大學生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適量的健康出游;④政府應該主動與旅館、餐飲、景區景點等互相商量調節,針對在校大學生群體的住宿、飲食和門票應該適當的降低費用;⑤政府應該出資修筑在校大學生關于旅游的基礎配套設施;⑥政府應該繼續提高在校大學生群體旅游市場的法規建設。
2.旅游企業應該盡量努力的開發設計有針對性的旅游新產品
①旅游企業應該推出多種有特點、多元化的新產品;②旅游企業應該推出大學生群體旅游專線,盡量開發適用于大學生群體喜愛的新產品;③旅游企業應該根據旅游產品組合的重點,開拓“機動靈活”的新產品;④推出個性化旅游產品。從之前的特征研究中能夠了解到在校大學生群體存在著很多有別于其他旅游群體的特征,然而在整個旅游市場中這個新群體沒有占據應該具有的地位。為了更好地開發這個旅游市場,應該注重成立專門的大學生旅行社。這樣才能提升出游的質量,使之保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3.高校有必要增加對在校大學生群體出游的安全常識教育
①高校應定期舉行不同形式的基礎旅游常識和安全教育;②高校應支持鼓勵由在校大學生自己組建的旅游協會等社團的開展,正確引導和鼓勵在校大學生旅游的自我管理;③高校應針對大學生旅游建立有效溝通機制和應急機制;④高校應充分意識到適當旅游對大學生知識、身心、鍛煉和精神上有著正面的促進作用。大學生在旅游中進行規劃并執行等活動既鍛煉了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等,同時也能使大學生更好的認知社會,培養他們學會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各大高校應該正確指導支持和鼓舞在校大學生群體積極參與旅游活動,將旅游作為在校大學生群體素質教育的第二課堂。
4.旅游定價策略和營銷策略的新方式
①旅游定價策略:其一,針對大學生旅游的定價應采取低價策略,以薄利多銷為原則[5];其二,旅游產品明碼標價;其三,根據不同的時間制定不同的價格;其四,根據不同的空間制定不同的價格。因為受到家庭經濟因素的限制,在校大學生群體對價位非常在意。在校大學生群體的外出旅游人數會隨著價位的漲幅而增加減少。唯有定價的合理,才可能導致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群體外出旅游,形成在校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的旅游市場。②旅游營銷策略:其一,增加對旅游業的形象進行傳播,創建大學生旅游品牌[6],讓在校大學生更好的關心支持現在的旅游業市場;其二,建立高校旅游網絡,進行網絡營銷對于開發在校大學生旅游市場是一個非常積極健康的手段。經過前面的數據分析,我們知道在校大學生群體獲取旅游信息的渠道來源多是網絡。由此可以看出,旅游相關部門在景點景區宣傳和旅行社宣傳這兩方面必須改進,在營銷策略和手段上得以改善。
5.大學生旅游費用的解決方式
經過前面對在校大學生群體外出旅游的消費來源、外出旅游的購物、外出旅游的飲食和外出旅游天數等問題的分析中可知,家庭經濟條件是約束在校大學生群體外出旅游的最主要原因。關于這個問題的處理方式,除了家庭、高校等外界因素的支持以外,還要依靠在校大學生憑借自己的方式使費用這一關鍵因素得到緩解。關于解決的方式有:①鼓舞有出游意愿的在校大學生自己打工兼職賺取外出旅游費用。在校大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勞動賺取的錢來實現自己外出旅游增長知識面,來實踐自我人生價值。沒有因為家庭經濟條件的制約,而丟失開闊視野的機會。并且我覺得自己勞動賺的錢花起來也是比其他方式獲取的費用更讓人開心的;②鼓勵各大高校旅游專業的師生積極加入到在校大學生旅游行為的激發行列中,為大學生量身定做經濟型的旅游產品。學校自己制作的經濟型旅游對于旅游本專業的師生是一個實踐挑戰,對于在校大學生群體外出旅游的低消費窮游起到一個正面鼓舞的作用;③鼓勵經濟型的旅游方式。外出旅游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在經濟型的出游方式方面,旅游費用就是大幅度的降低,所以有必要鼓勵經濟型出游方式。比如一些學生組織一起腳踏車出游、徒步出游等方式。
作者:張冰 單位:河南省黃河迎賓館
參考文獻:
[1]常睿.長春市在校大學生旅游行為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謝暉,保繼剛.旅游行為中的性別差異研究[J].旅游學刊,2006,21(1):55-59.
[3]佟靜,洪帥.淺談大學生旅游市場需求與供給的矛盾[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7(3):50-51.
[4]馮倩新,新休假制度下大學生旅游行為特征分析—以上海高校為例[D].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篇3
關鍵詞:旅游管理;市場需求;旅游市場
1引言
常州紡院旅游管理專業于2005年成立,是由七位具有專業教學經驗、具備較高的管理理論素養和扎實的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并從事國內旅游業務的專業性工作的教授和講師團隊組成。專業培養適應旅游發展需要,培養目標是培養出具有人文素質、國際視野、領導藝術、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社會責任的下一代;也要求其熟悉現代旅游經營管理方法和手段,能夠在旅行社、酒店、高級餐飲業機構、教育科研機構等從事管理、接待服務及教學科學研究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專業人才。本人2005年很榮幸,能在旅游管理專業中擔任專業教師一職,在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學到了如何與不同性格的學生相處,豐富了旅游管理教學閱歷,擴展了“自由行”的信息,提高了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組織能力,增強了責任心,學會處理有關旅游管理專業方面的問題。通過十年努力,亦然愛上旅游管理這個專業,但可惜的是現在市場的需求發生變化,導致我院旅游管理專業招生不太景氣。此文旨在通過探究旅游管理專業“市場需求”矛盾,分析學生在實習期間帶團過程中的問題,產生創意,發現新的需求,為我院旅游管理專業生源和提升教學經驗盡一份責任心。
2旅游管理專業“市場需求”問題分析
為了進一步了解市場需求,推動我院的專業建設,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針對旅游管理專業進行了市場調研,作為朝陽產業的旅游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世界旅游組織預測,中國將在2020年成為世界旅游強國,旅游強國需要旅游強才,旅游精才。令人尷尬的是,目前旅游行業發展與人才缺乏的矛盾日益顯著,一方面是旅游市場對高技能、高素質人才需求旺盛:如具備語言翻譯能力和出國帶團的領隊人才的求賢若渴;另一方面是某些大專院校旅游專業畢業生呈現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兩張皮”現象,不能適應旅游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發展要求;再者,90后00后的畢業生忍受不了從基層做起的導游專業特點而轉行,使旅游管理專業對人才的培養付諸東流。以常州春秋旅行社為例,春秋旅行社平均每年從常州各大院校輸入一大批旅游管理專業的實習生和畢業生達20人以上,但經過實習經歷,被淘汰出局或跳槽的達半數以上。留下來工作和實習的旅游學生在帶團過程中,問題也層出不窮:問題一:旅游市場游客安全意識薄弱。在旅途中,自由活動成了出游最向往的一個環節,因此散客出團游已經是旅游市場的主要的需求點,但散客出團過程中存在了諸多的安全隱患。例如:一次無錫惠山之旅的出團過程中,導游在車上講解行程并多次強調在景點內不允許單獨上山,不允許坐纜車等安全注意事項,到了景點后又再三強調,可是在臨近自由活動時間結束,集合返程之時,有一名散客在單獨爬山后下山途中不慎扭到了腳,被緊急送往了紅十字救助中心,最后被診斷為腳踝受傷。問題二:旅游市場導游與游客溝通存在問題。一般情況下,旅游市場中無論是線上旅游,還是旅行社的線路行程都是旅行社提前安排好的,所以導游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負責人規定的時間和路線安排游覽,即使這樣,依舊造成了游客的不滿。例如:一次旅行社一名導游接到任務,和中學老師合作帶學生團,帶團到無錫惠山古鎮游覽途中,按原計劃午餐過后為自由活動時間,規定時間為下午15.20集合發車,可是在14.20的時候,老師自行把學生帶到車上,準備返回。原因是老師認為旅行社安排的行程線路不滿意,便自行甩掉了導游帶學生回去,這樣一旦發生安全等問題,很容易出現責任推卸問題。造成了導游與老師學生之間的問題沖突的根本原因,一則是旅行社對市場的認知問題,一則是導游溝通能力問題。問題三:旅游市場的衛生問題嚴重。按我國旅游市場管理要求來說,在旅行車行駛過程中,游客是不能隨便吃東西的,特別是味道大的食品。可是長達4個小時以上的旅游行程中,游客難免控制的住,所以車上垃圾隨處可見;其次,旅游過程中午吃飯時間,因為沒有固定場所,有時只能找空地而坐,午飯又都是盒飯,即使強調垃圾要扔到垃圾箱里,也都于事無補,造成環境衛生等方面的問題。
3如何解決旅游市場中學生帶團存在的問題分析
3.1積極做好旅游市場的安全意識教育工作
介于學生群體對安全概念性理解不夠,旅游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安全隱患措施的培養和實踐教育,讓學生對以后的導游工作人員應具備知識提前做好相對應的措施,嚴肅強調事件的后果以及嚴重性,必要時,讓學生收集和了解旅游市場安全案例,以防學生在工作中防微杜漸。發生問題時,導游人員應立即與旅行社負責人員聯系,正確處理好問題,安慰游客,積極做好溝通工作。
3.2增設旅游市場中的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等方面問題的課程
導游人員在職場中主要是與不同行業、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性別、和不同國籍的人打交道,所以做好溝通工作,取得老游客的信任,是學生在旅游專業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過程。當問題出現時能及時補救,將問題最小化。
3.3旅游市場中導游員的責任心培養
在出團過程中,應聽從負責人的安排,嚴格按照行程單安排瀏覽行程,結合當時情況隨機應變,遇到任何問題,都要處變不驚,當游客出現抱怨時,應耐心安撫,妥善處理一切突發狀況。在公共場所以身作則,跟游客溝通,強調衛生重要性,即使有垃圾也要扔到每個人分配的垃圾袋中,吃飯時間,飯盒一定要扔到垃圾箱里,不要隨地亂扔,導游人員應適當督促。
4結束語
篇4
【關鍵詞】殘疾人旅游;無障礙旅游;細分市場
【中圖分類號】D6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0475(2017)07-0082-03
在旅游業迅猛發展的今天,外出旅游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精神享受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旅游市場日益細分的情況下,殘疾人這一弱勢群體一直處于尷尬的邊緣位置,這樣的現象引起社廣泛關注。本文主要分析制約我國殘疾人旅游市場發展因素,將其劃分為殘疾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類,并提出改善和發展殘疾人旅游市場的對策。殘疾人旅游市場的改善與發展,不僅僅是社會的進步,也是旅游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具體表現。
一、我國殘疾人現狀
截止到2016年,世界殘疾人數量已經達到6.5億。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顯示,中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各類殘疾人總數共達到一億,占據全世界殘疾人總數六分之一左右的比例,約占全世界總人口數量的6.34%。
從表格可以看出,占比重較大的兩種殘疾人類型有肢體殘疾、聽力殘疾,共占據殘疾人總數的53.17%,其次就是多重殘疾和視力殘疾的人群。其中智力殘疾和精神殘疾人群不適合進行旅游活動,多重殘疾的人視個人情況而定是否適合進行旅游活動,其他殘疾類型人群均適合進行旅游活動。
二、 制約殘疾人旅游的因素
(一) 內部因素
1.自身身體因素
殘疾人在自身身體方面與正常人或多或少有一定差別,無法保證他們像正常人一樣進行旅游活動。例如:肢體殘疾人群,在抵達景點之前需要乘坐交通工具,常規式的交通方式無法滿足殘疾人自身差異,而且舟車勞頓也不適宜肢體殘疾的人,另外,在景點景區游覽過程中行走不方便,大大影響出游體驗。聽力殘疾人群,首先一點游覽過程相關重要事宜不了解,其次相關景區景點介紹也聽不到。視力殘疾人群,只能聽見卻看不見美景,達不到旅游目的。精神殘疾人群,馬斯洛需求論分為五個層次,第一就是生理和安全需求,精神殘疾人群都不能保證自己的最基本的需求,那么需求也不會再上升。對于殘疾人來說,自身身體方面產生的各種各樣的阻礙,大大的制約了殘疾人進行旅游活動。
2.自身心理因素
殘疾人自身行動不便,也擔心給別人帶來麻煩。一般來講,殘疾人群體由于自身身體缺陷以及所處的成長環境,普遍會產生自卑、孤獨、敏感等一些不穩定情緒。因此,他們常常會將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不愿意與人溝通交流,甚至不能與人正常相處,也沒有朋友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沒有朋友分擔憂愁。另外,他人在不經意間所展示出來的同情心和憐憫心,也會深深地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長期處于這種生活環境下,與正常人接觸會使其不適應,反而加深其自卑、孤獨、敏感情緒。這種惡性循環嚴重阻礙殘疾人旅游動機,也破壞馬斯洛需求層次論原理。
3. 經濟收入因素
旅游活動包括食、住、行、游、購、娛,滿足這六大基本要素需要一定的經濟收入作為支撐。雖然現代化科技可以讓某幾種類型殘疾人取得一定技能,教育形式與制度改進也使殘疾人具備一定知識以及素質,但是社會上總體工作崗位是供不應求現狀,再加之許多工作崗位對殘疾人是有一定難度和限制。殘疾人可以勝任的工作還是少之又少,收入水平相對來說依然很低,恩格爾系數趨近于1,可以維持基本生活費用;但還有一部分殘疾人生活花費大部分來源于家庭,因此他們根本沒有經濟收入,并不存在可自由支配收入。有無可自由支配收入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多少問題成為殘疾人出行另一大難題,極大地遏制殘疾人的旅游需求與動機。
(二) 外部因素
1.社會關注度不高
現在國內外已有旅行社類型中,沒有一家專門致力于殘疾人旅游的旅行社;另外,雖然市場所開發的旅游產品雖然多種多樣,比如主題公園旅游產品、生態旅游產品、假日旅游產品等等,但是并沒有專門針對殘疾人群體的旅游產品;政府政策或者規定中也沒有特別提及,盡管很多學者致力于研究此類問題,但也鮮有人去付諸實踐,呼吁社會及公眾去關注這個問題,將殘疾人旅游這個問題正面徹底解決,因此社會關注度特別低是有因可尋的。
2.設施設備不完善
在交通、公共設施設備以及旅游景區設施設備上,沒有做到讓殘疾人無障礙使用。交通方面,大多數的交通方式都是為正常人使用的,并不能為殘疾人提供安全的保障,而交通出事率還很高的今天,殘疾人出行乘坐車輛就沒有一定的保障。在服務區以及景區景點的公共衛生間,雖然有專門標記了殘疾人專用的衛生間,但是很多這種殘疾人衛生間卻是堆放雜物的儲物間或者直接關閉鎖門,形同虛設,不能為其所用,既浪費了資源又不能真正為殘疾人提供方便。
3.旅游產品開發成本太高
篇5
[關鍵詞]體育旅游 和諧發展 潛在問題
隨著休閑時代和體驗經濟時代的來臨,旅游業正悄然發生著轉變,以參與和體驗為特征的休閑、體育旅游正逐漸成為人們的最愛。體育旅游凝聚了體驗經濟時代人們休閑活動的多種功能和特征,是體驗經濟時代必不可少的內容。在國外,體育旅游已成為一種時尚和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人們通過消費體育旅游產品,達到休閑、健身、交際、發展自我、實現自身價值的目的。國際休閑研究的權威人士作出預測:2015年前后,休閑、娛樂活動和休閑旅游業將成為下一個經濟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可以預測,在我國,體育旅游產品也將成為人們休閑消費的主體產品。
然而目前在我國,體育旅游尚處于起步和萌芽階段,市場發育不健全,體育旅游占旅游經濟的比重和貢獻率還很低(2000年占全年旅游收入的十分之一)。作為一項綜合性和關聯性極強的產業,其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系統與外部環境的關系之間還存在諸多矛盾和沖突。這些矛盾和沖突的存在,既影響著體育旅游自身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也影響著社會的和諧發展。在和諧社會構建中,構建和諧體育旅游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將對當前我國體育旅游市場潛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旨在為建立和完善體育旅游和諧運轉的制度、規則和文化,優化體育旅游發展環境提供參考。
一、當前我國體育旅游市場潛在的問題分析
在我國,體育旅游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而呈現出了巨大的市場需求,但由于起步晚,目前我國體育旅游的理論和實踐層面、管理和文化層面、制度和法規層面等均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1.體育旅游文化建設滯后,行業規范和標準不健全,旅游者的旅游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還十分缺乏,旅游活動中道德失犯的現象隨處可見。“旅游是經濟性很強的文化事業,也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事業”。旅游消費文化在人類的消費活動中不僅有強大約束力,而且有重要的經濟功能。旅游消費文化制約著旅游消費主體的消費目標選擇的可能性空間和行為選擇方式。正確的體育旅游消費文化,其內在的“美”與“善”等觀念能減少“丑”與“惡”的旅游消費行為,能有效維護良好的社會經濟秩序,形成社會和諧的局面。
2.理論研究薄弱,專業人才短缺。目前,體育旅游尚未成為一個獨立的分支學科,專業研究人員十分潰乏,人才培養也處于空缺狀態。體育旅游研究基礎與范圍薄弱,還不能經受各種檢驗。有關體育旅游文化研究、政策法規研究、體育旅游經濟文化一體化研究以及體育旅游規劃和產品開發研究等還遠遠不夠。理論研究的滯后必然導致旅游產品開發的層次和深度不夠,就會使許多獨具潛力的旅游資源經過初步開發轉化為初級產品后維持現狀,無力于對其內涵的進一步發掘。也會導致環境保護和使旅游資源得到持續利用的科學技術手段的缺乏。
3.旅游者與旅游目的地居民之間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的和諧局面尚未形成。旅游者不尊重接待群體的習俗、傳統的和宗教以及當地的禁忌、名勝和圣地,破壞當地的動物、植物和其他自然資源的現象時有發生,對接待群體的風俗、信仰和行為也缺乏理解。這使得游客很難受到目的地居民禮貌和尊重的接待。與此同時,旅游目的地對旅游活動進行虛假宣傳、誤導游客、旅游產品以假冒真、宰客等現象也隨處可見。這些現象的存在,影響著和諧的人際和社會關系的形成,折射出我國旅游管理的脆弱和旅游文化建設和道德建設的乏力。
4.體育旅游與環境之間的沖突十分明顯。政府為了追求經濟的增長往往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商家的過度開發已成為中國大多數旅游目的地的通病,游客環保意識的缺乏和旅游道德的缺失正在吞食著大自然的綠色。這些都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這固然有著管理和認識上的原因,但不可否認,政府的可持續發展意識不強、科學決策能力不夠,商家的急功近利,人們旅游道德的缺失等是導致這一結果的最主要的原因。尋求發展與保護、經濟與文化之間的平衡點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5.體育旅游的市場供給還不能滿足社會需求,體驗型體育旅游與觀賞型體育旅游發展不平衡。有資料顯示,2001年“體育旅游年”全部體育旅游活動中,可供游客自由參與消費的僅為35%,大多數人仍然處于旅游觀賞的位置,在我國依靠自然條件開展的體育健身旅游,目前較為成熟的只有冰雪活動,在城市,節假日常見的體育健身消費市場多為一些技術性較強的網球、羽毛球、保齡球、乒乓球、健身房、輪滑及游泳等,真正能引起人們興趣的特色體育健身市場極其缺乏。
6.體育旅游資源富集區往往地處經濟落后的西部地區,資金不足、設施不全、技術手段缺乏、安全措施保障不力、專業人員缺乏等矛盾還非常突出。
7.區域和地區間的協作機制尚未形成,條塊分割、各自為政、自我封閉、行政分治、產品重復、搶抓客源等惡性競爭的現象還大量存在。體制不順、管理混亂的問題還沒從根本上得到堅決,旅游產品開發“趕熱跟風”現象嚴重,造成許多近距離、低水平重復雷同開發的失敗案例,且眾多差異性不大的旅游產品之間的競爭無序和相互壓價,導致區域旅游產品開發陷入需求疲軟、效益縮水、質量下降的惡性循環。
8.體育旅游行業與其他行業之間的產業鏈尚未形成。由于體制的原因,目前各地區尚未設立能夠對體育旅游產業鏈中各行業進行協調和綜合管理的專門機構。體育旅游發展還存在“六要素”的發展不均衡、不配套。有些地方發展體育旅游業只注重某個別要素的發展,或只孤立體育旅游業本身的發展,相關行業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缺乏有效地互動和支持,體育旅游與相關行業之間有效合作與共贏的機制尚未形成,體育旅游產業總體效益不佳。
9.政府在體育旅游發展中還存在職責不清、角色不明的狀況,在管理過程中的 “缺位”和“越位”等行為還普遍存在,主要表現在:一是政府的管理職能還不明確,全能政府的形象還沒消除,還沒有完全實現從經濟職能向服務職能的轉變,政府在旅游經濟活動中既是社會資源的管理者又是市場的經營者,始終將自己看作是市場競爭的利益主體;二是“地方保護主義”和“諸侯經濟”普遍存在,人為地割裂旅游經濟發展的區域共通性和整體性,對相互關聯的各部門之間以及地區和區域之間的協調作用不強;三是對旅游發展的前瞻性認識不夠、引導不力。對旅游政策、法規的制定,旅游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旅游產業結構調整,旅游區域合作,基礎設施建設,旅游公共產品的提供,旅游整體營銷,旅游主體利益的保障等缺乏科學地認識和管理等等。
二、推動體育旅游和諧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1.充分認識旅游文化作為非正式規則對人們思想的引導作用和行為的約束作用,大力加強旅游文化和旅游道德建設,不斷提高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的旅游文化素質、道德素質和環境保護意識等。增強人們在旅游活動中的自我約束力。
2.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行業規范和標準,通過“外在的強制力”不斷規范政府、旅游企業、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在旅游活動中的行為,不斷提高旅游管理的法制化水平。
3.政府和旅游企業在體育旅游發展中,要充分認識旅游文化在旅游發展中重要的經濟功能。認真研究發展與保護、經濟與文化的關系,尋求它們之間的平衡點,使它們處于一種和諧的、相生相長的狀態。要不斷轉變管理職能,強化服務和綜合協調職能,提高科學管理和決策的能力。在宣傳、融資、人才引進、市場開發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要遵循體育旅游經濟特性、發展規律和行業特色,促進體育旅游管理的科學化。
4.加強跨地區旅游協作的現代旅游大市場開發研究,建立跨地區、跨區域旅游協作聯動機制,實施 “聯通工程”,不同行政區域和旅游區域在產品開發、市場運作、服務等方面形成有機整體,實現區域間優勢互補、市場共享、信息共享和規模效益,使區域間和地區間形成合作共贏的局面。
5.改革管理體制,建立能夠協調和管理體育旅游產業鏈中各行業的專門機構,促使體育旅游產業鏈的高效運轉,形成各相關行業合作共贏的機制。
6.加強理論研究和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服務人員的培養力度,提高體育旅游從業人員的專業化水平。注重體育旅游產品創新,特別要注重安全設施建設和服務人員的安全技能培訓。使體育旅游的產品開發、市場運作和服務朝著科學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鋼.旅游業要在休閑經濟大潮中當好主力軍[N].中國旅游報,2001-11-01
[2]鄧明艷:體育旅游產品消費的文化背景,資源開發與市場[J].2002(18)
[3]于光遠馬惠娣:關于文化視野中的旅游問題對話,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J]. 2002(5):13-18
篇6
關鍵字:體育旅游;市場分析;市場細分
體育旅游,是指依托和利用當地或異地的各類體育旅游資源,將各種體育活動與旅游活動相結合,以滿足人們進行體育訓練、競技比賽、康體健身、休閑娛樂、觀賞賽事等消費需求的所有活動和關系的總和,也是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新興業態。云南以其多樣的地質地貌、優美的生態環境、獨特的氣候類型、眾多的民族集聚條件,形成了得天獨厚的體育旅游資源。云南體育旅游的發展將是云南旅游產業一次新的嘗試,云南旅游產業尋找新的突破點的探索。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云南省體育旅游市場現狀與發展。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主要通過中國知網查閱與體育旅游相關的文獻資料。
2、問卷調查法
為了更好地掌握云南體育旅游市場現狀與特征,進一步了解云南省體育旅游的市場的發展狀況,對云南體育旅游市場進行了一定數量的市場問卷調查。實地問卷調查和網上電子郵件問卷調查的全部有效問卷為350份,有效收回326份,有效率約93%。
3、實地調查法
走訪了云南省的體育旅游景點,對專業體育旅游的人士做了筆錄。
4、數理統計法
問卷均用spss19.0進行數據整理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市場特征分析
1、游客結構特征
通過問卷調查顯示,對體育旅游感興趣的男性游客占58.4%,女性游客占41.6%,男性比例明顯高于女性,主要是因為參與體育運動的人群一般都是男性占多數。同時,從游客的年齡分布看,對體育旅游感興趣的游客主要集中為中青年人,尤其是年齡段在18-25歲的人數最多,占到58.4%;其次是26-40歲年齡段的人數占到24.7%;再次是40-60歲年齡段的人數占到12.5%;而17歲以下和60歲以上的人數不到5%。這說明體育旅游的客源市場主體以中青年為主,特別是青年人是體育旅游的重點目標客源群體,由于這部分人時間充足,精力旺盛,喜好挑戰自我,對體育旅游鐘愛,因此是體育旅游市場發展的重點。
2、收入水平特征
通過問卷統調查分析反映出,目前云南旅游仍主要以大眾觀光旅游為主。從對游客收入統計分析,可以看出收入水平在3000元以下的游客占到66.7%,主要以高校學生、一般工薪階層和離退休游客為主,這部分游客雖然收入不高,但人數眾多,因此是云南體育旅游發展的基礎客源市場;其次,收入水平在3001-5000元的游客占到22.7%,主要以機關單位、事業單位、企業一般管理人員為主,這部分游客大多有比較穩定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可支配收入,是云南體育旅游發展的重點客源市場;再次是收入水平在5000元以上的游客占到10%左右,主要以企業高管、自由職業者和部分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為主,由于這部分游客具有較高的收入,并且對高端休閑度假旅游需求旺盛,其帶來的經濟邊際收入最大,因此是云南體育旅游主要發掘的目標客源市場。
3、消費需求特征
通過對游客體育旅游的出游時間統計看,選擇體育旅游時間在三天的游客占到46.39%,選擇四天以上的游客占26.46%,充分說明游客選擇體育旅游并不僅僅是為了觀光游覽,更加看重體育旅游中的康體健身、休閑娛樂,從而愿意花費更多時間進行體育旅游參與和體驗。同時,從游客對體育旅游消費意愿的統計看,愿意一次消費在300元以下的人數占22.34%;一次消費在301-600元的人數占42.96%;一次消費在601-1000元的人數占12.03%;一次消費在1001-1500元的人數占14.43%;一次消費在1500元以上的人數占8.25%。其中游客消費愿意在在300-600元的人數最多,其次是600元以上的占到25%左右,而300元以下的占22%左右,說明游客的體育旅游消費需求大、消費支出水平高,不僅反映出云南體育旅游發展的市場潛力大,而且反映出體育旅游的經濟效益也是比較好的。
4、影響因素特征
根據對游客體育旅游的影響因素的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反映出最大的影響因素是時間因素,占到占28%;其次是經濟原因占22%;再次是身體原因和興趣原因,分別各占19%;而體育旅游產品原因僅占10%。通過進一步的訪談調查,發現時間因素之所以是最大的影響因素,主要是我國休假制度不合理,同時由于云南地處邊遠地區,出游途中的花費時間較多,從而對云南體育旅游發展具有較大的制約;其次,經濟原因、身體原因與興趣原因的影響也相對較高,主要與人們對體育旅游的理解偏差密切相關,從問卷訪談中發現,很多游客把體育旅游僅僅局限為運動量較大的體育活動,而不了解體育旅游中還有適宜各個年齡階層,參與性、體驗性、趣味性較高的康體娛樂、健身休閑、民族體育旅游項目等。因此,通過上述分析結果,也為云南在體育旅游發展中,如何打造適應大眾體育旅游的康體娛樂、健身休閑、民族體育旅游項目提供了重要的啟示。
(二)細分市場分析
在現代體育旅游中,由于人們的年齡、職業、收入等不同,形成的體育旅游市場群體也有較大差別,從而對體育旅游產品的消費需求也有較大差異。因此,不能按照傳統區域客源市場劃分方法,進行簡單的體育旅游市場分類,而應該針對不同市場組群進行分類研究,為此本文分別從大學生青年游客、普通大眾游客和專業體育旅游者三個游客群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具體分析情況如下。
1、大學生青年游客
大學生青年游客,大多數年齡在18-25歲之間,不僅處于人生中精力最旺盛、最喜歡新鮮事物的青年階段,而且文化程度較高,沒有任何家庭負擔,具有充裕的時間,經濟來源也大多數有家庭供給。因此,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意識比較超前,對具有健身休閑的體育旅游也比較認可和喜愛,尤其是對富有挑戰性、刺激性且獨立、冒險精神的體育旅游活動更加喜愛,是現代體育旅游的重要客源市場。通過對這一市場群體的分析,對云南體育旅游市場發展具有以下啟示。
(1)體育旅游愿望比較突出。根據對問卷調查的統計分析得出,大學生游客愿意參加體育旅游的人數占到被調查大學生人數的65.41%,很愿意參加的占6.92%;而不愿意參加和很不愿意參加的僅占9.43%和0.63%。由此說明,以大學生為主的青年客源市場,對體育旅游具有突出的參與意識和愿望。
(2)體育旅游動機相對集中。通過對大學生的體育旅游目的和動機分析,其中以休閑娛樂為旅游目的和動機的人數占到31.3%,以強身健體的占到25.9%,以緩解學習壓力的占24.1%,以社交需要和減肥健美的分別占11.7%和7%。通過以上分析表明,以大學生為主的青年游客群體參與體育旅游的目的和動機,主要是通過體育旅游來滿足休閑娛樂、鍛煉身體和增強體質等需求;同時在體育旅游過程中釋放來自學業、生活的壓力和增加社會交往等。
(3)對云南體育旅游產品開發重點。根據對問卷調查統計分析,大學生青年游客認為云南是比較適合開發體育旅游產品的,其中認為適宜開發戶外運動旅游、民族運動旅游產品的比重分別占到28.24%和27.48%;此外認為適宜開發水上運動旅游、極限運動旅游和大眾運動旅游的比重也在10%以上。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體育旅游這種新型、刺激的旅游方式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征,能夠使他們在戶外運動旅游過程中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帶給他們的全新體驗;另一方面,云南絢麗的民族風情和特色的民族體育活動,能夠滿足大學生求知探索、追求奇異獨特的欲望,從而達到滿足開拓視野、豐富知識的旅游需求。
2、普通大眾游客
普通大眾游客,是指在本課題問卷調查中,除了大學生游客、專業體育旅游者以外的游客。根據對這些游客問卷調查的統計分析,除了前面的總和分析外還具有以下幾方面典型特征。
(1)游客面較廣,中青年較多。從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看出,游客年齡段在26-40歲的占43.75%,41-60歲的占23.96%,18-25歲的占19.79%,61歲以上的占12.5%。其中,以26-60歲之間的較多,原因主要是這一年齡段人群處于中青年時期,大部分人身體健壯、精力充沛,并且有固定的經濟收入,在當今快節奏、壓力大的工作環境下,渴望尋求新的方式使自己身心得到徹底放松,而體育旅游正好符合他們的心理特征和需求。
(2)具有體育旅游消費的收入來源。通過對普通大眾游客的職業和收入分析表明,大多數游客屬于企業、事業、行政單位人員和自由職業者,尤其是企業、事業單位人員比重高達31.25%和22.92%,這部分人不僅擁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而且還有一定的閑暇時間(許多企事業單位還有帶薪休假),因此其參與體育旅游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此外,離退休人員也是參與體育旅游的潛在游客,這部分人時間與經濟能力兼備,加上剛退休不想讓自己空閑下來,體育旅游是這部分人外出旅游的上乘選擇,通過體育旅游可以使他們活動筋骨、增強體能和延年益壽,更能滿足他們追求生活質量和歡度晚年的需求。
(3)體育旅游消費相對較高。根據對普通游客對體育旅游消費意愿的統計分析,大多數游客比較愿意為體育旅游而化費,其中愿意一次為體育旅游消費的人數相對集中在301-600元與1001-1500元兩個層次,并且比重都相對接近30%。這一方面表明體育旅游市場的消費潛力較大;另一方面反映出普通游客體育旅游消費的層次性。因此,既要開發大眾大眾健身休閑旅游產品,又要開發高層次的體育運動旅游產品,才能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體育旅游消費需求。
3、專業體育旅游者
專業體育旅游者,在本課題問卷調查中,主要指專業體育運動員、體育運動教練、體育運動愛好者和組織相關體育活動的人員。由于對這類人員無法開展問卷調查,因此主要通過訪談來了解他們對云南體育旅游發展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對訪談調查的梳理和分析,比較一致的主要觀點和意見如下。
(1)云南適宜大力發展體育旅游。尤其是云南氣候優良,環境優美,海拔多樣性,是高原體育訓練的最佳選擇地。針對云南擁有的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超高海拔等不同地區,每一類海拔地區都有適宜訓練的體育活動,每一地區都能打造成專業的體育訓練旅游目的地。因此,云南要積極發展以高原體育基地為依托的體育訓練旅游產品。
(2)具有穩定的體育訓練市場。隨著奧運會、世界足球杯等大型國際運動會和各類重大體育賽事的舉辦,使以爭奪競技運動獎牌為目標的體育訓練日益常規化,因此體育訓練市場比較穩定;同時,專業體育運動訓練通常停留時間較長、消費較高,并且會吸引一些球迷、粉絲蜂擁而來,從而對旅游目的地發展具有一定的帶動力;此外,如果運動員在云南體育訓練效果明顯,在奧運會或其他大賽奪得金牌或獎牌,從而產生名人效應,提升云南高原體育訓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云南體育訓練旅游的發展。
(3)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由于體育旅游對基礎設施、體育設施、公共設施、旅游接待服務等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大力發展體育旅游,能夠促進當地基礎設施、體育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旅游接待設施的發展,帶動體育產業、旅游產業及相關產業發展,進而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是通過舉辦重大賽事,能夠使云南得到最強有力的宣傳,在全國乃至國際上產生影響,推動云南體育旅游的較快發展。
三、結論建議
本文對云南省體育旅游的游客進行具體分析得出:(1)云南體育旅游游客以青壯年為主,其中高校學生和工薪階級是主力游客。因此云南體育旅游應大力迎合這一部分游客的需求,開發游客喜好的體育旅游產品,發揮主力游客對云南體育旅游的貢獻。(2)游客對云南體育旅游的了解程度不高,但樂意消費體育旅游。因此云南應大力宣傳體育旅游,擴大體育旅游在整個旅游市場的份額。(3)影響游客參與體育旅游的主要因素是時間因素與經濟因素。(4)在細分市場中,高校學生對體育旅游的參與度較高,大眾游客旅游是云南體育旅游發展的主力軍與發展重點,專業體育旅游者能對云南體育旅游知名度的能產生名人效應。云南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體育旅游市場進行細分,在每一細分市場上,最大限度的滿足游客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單鳳霞.河南省體育旅游客源市場的現狀調查[M].中州體育,2009(4).
[2]舒宗禮、夏志等.我國體育旅游者行為特征分析及其動機研究[J].首都體育學報,2008,05(2).
篇7
青島旅游業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分,在淡季城市的旅游設施和從業人員大批閑置,旅游業經濟效益大幅度下滑,給旅游業帶來非常大的損失,如何對淡季旅游市場進行適度的開發就成為旅游業亟須解決的大問題。
一、相關概念界定
(一)旅游季節性的涵義
由于中國旅游業起步較晚,因而對于旅游季節性的研究也晚于國外,Allak(1989)對季節性的定義是:“游客流集中于一年中相對短暫時間段的趨向”; JangSoo Cheang(1992)認為,季節性是每年重復發生的周期性模式而且通常情況下是指需求中出現的短暫的不平衡,并通過旅游者數量、旅游者支出以及住宿天數表現出來;Butler (1994)指出季節性是旅游業中暫時的失衡現象這種現象可能是由于游客的結構或者花費或者交通等因素導致的;馬勇(1998)認為,旅游的季節變動性是指旅游者外出旅游時間的選擇和旅游接待地企業經營業務上所體現的明顯淡、旺季差異性;傅云新(2003)稱旅游資源由于受自然力和社會因素的作用往往在時間上呈現出一定的變化性,即具有一定的節律性。
綜上,可以看出學者們大多是從旅游活動、旅游資源和旅游業三個角度來對旅游季節性進行定義,即旅游者出游行為、旅游資源和旅游業的經營上都具有時間變化性,表現出顯著的旺季與淡季之分。
筆者認為,季節性旅游是指,旅游地因受到主客因素的影響,在時間上表現出的具有顯著變化的游客接待量,并有一定的節律型的現象。
(二)旅游淡旺季的劃分及反季節旅游
在旅游經營過程中,一般情況下旺季指一年中旅游者來訪人數(或者某一地區人口中外出旅游的人數)有顯著增加或者高于年平均游客人數的階段,而明顯減少或者低于年平均游客人數的階段稱為淡季,除此之外的其他時期稱為平季,搜集國內外文獻資料,也有學者提出,平季、旺季和淡季的劃分,但是均無明確的界定,旅游學界至今也沒有一個比較統一的劃分標準。
對于“反季節”旅游,“季節”有兩種含義,其一是指旅游市場的淡旺季;第二是指旅游景區景點的淡旺季,與此相對應,“反季節”旅游是指:第一,避開旅游旺季出游的行為,例如,避開春節出游;第二,指避開特定旅游目的地的旺季出游,例如,冬季避開海南出游。
二、反季節性旅游產生的原因分析
旅游季節性的成因很多,Baron和Hartrran認為,旅游季節性的產生歸因于自然和制度兩方面的原因,自然界的季節性是自然界的規律性變化,而制度因素反映在社會習俗和社會規范上;Hinch認為旅游季節性原因的產生是由于氣候方面的因素和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傳統因素;周修宇認為造成旅游季節性的原因主要來自旅游客源國和旅游目的地國;李團輝等認為,旅游季節性是旅游需求、旅游資源、旅游業以及人為政策等各方面原因的綜合性結果。
(一)青島旅游淡季成因
青島旅游業發展迅速,但是,由于季節性原因,造成青島旅游市場季節分配冰火兩重天,黃金季節為四月中旬到十月,其余月份屬于旅游淡季,旅游淡旺季分明。其實,青島在傳統的旅游淡季依舊有秋景和海濱風光可以供游客欣賞,造成青島旅游淡季的原因,由于游客選擇青島作為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原因是納涼避暑,因此造成了秋冬季節的旅游淡季;其次,經過五一、十一黃金周之后,造成旅游需求后勁不足;旅行社和青島政府在“淡季觀念”的影響下,未對“淡季”旅游給予足夠的重視,在營銷和政策支持上與“旺季”旅游相脫節。
(二)季節性旅游帶來的影響
1、社會的影響
由于旅游業的明顯季節性,旅游公司會在旺季人手缺乏時雇傭臨時人員進行旅游服務,這些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大多未經培訓就上崗工作,給旅游行業的口碑帶來消極影響;而在淡季,旅行社收入減少無力聘請優秀員工,導致優秀旅游人才另尋他職,造成旅游行業的人才流失現象嚴重,這些現象長此以往得不到解決,最終將會造成旅游行業服務質量低下,影響旅游業健康快速發展。
2、經濟的影響
大型的旅游企業在旅游淡季相對來說會保持正常經營,而一些小規模旅游企業,由于在旅游淡季出現虧損的現象,因此選擇淡季停業,進而導致整個行業在淡季出現蕭條的現象。加之人們的淡季心理,出現資源浪費和設備閑置現象,導致旅游業盈利能力下降,增加了旅游業的運營成本。旅游業在淡季收入減少,相應地,本應在淡季進行的旅游設施維護和更新也會因為旅游企業的資金不足而擱置,不僅造成了旅游景區競爭力的下降、安全隱患的增加,也會因此使景區游客吸引力下降,使景區旺季收入降低,如此惡性循環會對青島市旅游收入造成不利影響。
3、環境的影響
旺季時,旅游景區人滿為患,景區超負荷運營,給景區環境帶來了不可逆的破壞。由于旅游需求的明顯季節波動性,旅游供給又不可能在短期內產生變化,青島以沙灘、海水海濱風光著稱,然而,游客在旺季的大量無截止涌入,造成了海濱環境污染,生態環境惡化。青島是夏季避暑圣地,無污染的自然環境是青島發展旅游業的重要支撐條件,旺季游客超負荷地進入旅游景區,超過景區環境的承載力,景區生態系統無法在短期內自我修復,長達半年以上的旅游旺季給景區環境帶來了無法修復的破壞,為青島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埋下隱患。
三、反季節旅游應該采取的營銷措施
筆者認為應該發展反季節旅游。追求居住地景觀與目的地景觀的極大化是反季節旅游所追求的,反季節旅游實質上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要想達到利益最大化,最主要的是對人們傳統的“淡季思維”觀念的突破。青島市要沖破“淡季思維”的禁錮,必須在調整旅游產品結構,進行產品創新與市場營銷方面做出調整。具體措施應該從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購、娛的各個方面入手,進行旅游產品全方位、多角度的創新。具體建議如下:
(一)開發季節性特征較弱的旅游產品
季節性較弱的旅游產品,可以為緩解“旅游季節性”這一難題做出貢獻,這類旅游產品的推出可以為逐步引導游客消除淡旺季觀念起到推動作用,延長旅游“旺季”,縮短甚至消除旅游“淡季”。可以推出“現代工業游”、“鄉村秋收自駕游”等季節性較弱的旅游新產品。在青島,海信、海爾、青島啤酒、波音公司等著名世界級的知名企業,為工業游提供了條件,工業游可以成為反季旅游的熱門線路,既可以保證游客體驗的質量,也開拓了青島旅游市場的新項目。
(二)旅游飲食的創新
當前旅游者對飲食的需求不再是填飽肚子的團餐,而是更具有當地風情的特色餐食。青島屬于沿海城市,具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可以為內陸游客提供新鮮的海產品。青島可以以開海捕魚節為契機,宣傳青島的海洋產品。另外,飲食已經變成一種文化,讓游客的旅行餐變成傳遞飲食文化、青島海洋文化和青島市旅游形象的最直接載體。讓小小的餐桌變成吸引游客二次游覽,提高景區重游率的元素之一。民以食為天,游客除了對青島美景的向往外,也可以因青島的海產品而來到青島。因此打好飲食的這張王牌,不僅可以提高游客在當地旅游的滿意度,還可以提高青島海產品的知名度,使旅游市場帶動區域經濟。
(三)旅游住宿的創新
旅游者對旅游住宿條件已經不止于舒適、方便、整潔,更具旅游目的地特色的住宿環境更加受到游客的青睞,在反季旅游的住宿安排中,彌補反季旅游自然、氣候缺失的室內陳設、造景會極大吸引游客來訪。室內充滿海濱風情的諸如,海螺、五彩貝殼飾品、細沙畫等等,會在很大程度上滿足游客的異域獵奇心理,把寓住于玩、寓住于看的住宿理念融入到青島的旅游住宿中。拉動反季旅游發展,增強游客反季出游體驗。
(四)旅游交通的創新
旅游交通是游客出游的方式,也是反季旅游的重要創新點。青島跨海大橋是青島的新地標,在反季旅游行程中,應該把跨海大橋這一受季節性影響小的著名地標作為重要游覽景點,不僅提高青島城市形象更為游客帶來新的出游體驗。另外,乘坐旅游巴士這種傳統而枯燥的出游方式似乎成為了游客們詬病的聚焦點,寶貴的旅游時間有大半花在了乘坐旅游巴士上,在反季旅游中,騎馬出游、游輪出游等既能作為交通工具又新奇有趣的出游方式可以作為旅游企業考慮的對象,加入到游客的出游計劃中進行推廣和宣傳。
(五)旅游購物的創新
旅游購物可以借助近年來韓劇的熱播和青島的區位優勢,發展集購物、休閑、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商業項目。中國人對韓國商品的追捧程度與日俱增,青島作為距離韓國最近的旅游城市,在發展韓國主題購物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旅游購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因季節性因素造成的“旅游淡季”效應,在旅游淡季,韓國美食節、韓國風情購物節等,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小的風情購物主題活動可以極大緩解淡季造成的旅游客流量少的尷尬局面。
四、總結
未來,旅游業依然是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行業,。對于青島來說,積極追尋現代旅游業前進步伐,以創新思維進行旅游項目的翻新、改造,著力抓好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做好旅游營銷工作,做好青島市的旅游城市形象定位,在做好旺季旅游服務營銷活動的同時,更注重反季旅游營銷,使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資源價值最大化。
篇8
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是我國建立主義市場體制下住房制度轉換過程中新出現的一種特殊現象。,活躍于房地產市場的公房差價交換行為主、公房動遷時貨幣安置等做法,均涉及到“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這一敏感。根據我國現行規定,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是不允許的,一旦發生矛盾,訴諸法院,這種行為往往被認定為違法。但不管怎樣,這一行為已經從開始的私自地下交易日益走向公開化,事實上已得到了某些地方政府的默許和認可。現實的需要走在了和法規之前,迫使我們對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的法律問題進行深入。本文通過對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的現狀考察,了公房使用權的法律性質,對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行為的合法化及如何進行規范作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
公房使用權 有償轉讓 法律性質 合法化 規范化
目
錄
論文摘要……………………………………………………………………………1
一、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的現狀…………………………………………………2
(一)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的表現形式……………………………………………2
(二)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中存在的法律問題……………………………………3
二、房使用權的法律屬性…………………………………………………………4
(一)現階段我國公房使用權的特殊性……………………………………………4
(二)公房使用權的法律性質………………………………………………………5
(三)房改實踐事實上已承認了承租人對公房的大部分收益權…………………6
三、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的現實意義……………………………………………7
(一)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是住房從實物福利分配向貨幣化、
商品化、市場化分配轉變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產物………………………………7
(二)公房使用權償轉讓的合法化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7
四、規范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的法律對策思考…………………………………8
(一)對上海市、武漢市等現有地方性政策的借鑒………………………………8
(二)在前頭法規中確認公房使用權的用益物權性質,
使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行為合法化,并加以規范……………………………9
…………………………………………………………………………11
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是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住房制度轉換過程中新出現的一種特殊現象。目前,活躍于房地產市場的公房差價交換行為主、公房動遷時貨幣安置等做法,均涉及到“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這一敏感問題。根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是不允許的,一旦發生矛盾,訴諸法院,這種行為往往被認定為違法。但不管怎樣,這一行為已經從開始的私自地下交易日益走向公開化,事實上已得到了某些地方政府的默許和認可。現實的需要走在了理論和法規之前,迫使我們對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的法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本文通過對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的現狀考察,分析了公房使用權的法律性質,對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行為的合法化及如何進行規范作了初步的探討
一、 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的現狀
(一)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的表現形式
1、公房的差價交換
公房的差價交換是指居民將自己租住的公有住房,補貼差價后購商品住房或私人住宅,或與其他居民租住的公房交換使用,或有償轉讓給他人使用的行為。最初的公房交換,是從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原則出發的一種純粹的房屋交換行為。九十年代初,“差價換房”這個詞才開始出現。隨著九十年代房改和市場經濟的興起,人們逐步懂得房屋的地段、層次、面積、結構、朝向、年限等都含有一定的價值,于是人們開始按等價交換的原則,用差價的辦法開展公房交換。到后來,演變為單純的“房租證買賣”,即公房使用權人直接將公房的房租證(即使用權)轉讓給他人,從中獲利。
2、公房動遷的貨幣化安置
公房動遷的貨幣化安置,是指把被拆遷人(公房使用權人)應安置的居住面
積,根據安置地房屋建筑面積的單價折算成貨幣款,由拆遷人支付給補拆遷人,被拆遷人自行購置居住房屋的行為,也叫對公房使用權的“買斷”。通過這種方式,公有住房的使用權一下子就全部變成了現金歸公房使用權人所有。
以上公房交易的兩種形式都有一個共同性質,即對公房使用權進行有償轉讓。
(二)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中存在的法律問題
進入九十年代后,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漸漸地從自發的地下交易走向公開化,成為房地產交易中爭議很大的一個熱點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一些地方政府有關部門于近年紛紛出臺有關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的操作規范。如武漢市于1997年6月頒布了《武漢市直管公有住房權有償轉讓管理試行規定》,天津市于1997年推出了《關于加強公產住租賃過戶、調換、置換管理的若干意見》,并對公房試行貨幣化運遷;上海市房地局自1997年底至1998年上半年,出臺了一系列的有關規定,如《關于可售公有住房上市的出售的試行辦法》、《上海市不可售公房差價交換試行辦法》、《上海市危棚簡屋改造地塊居住房屋拆補償地塊居住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試行辦法》;另外福州、溫州等沿海城市也開始了公房使用的上市交易。上述種種情況表明,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行為已得到了不少地方政府的認可和鼓勵。
然而,有關法規遲遲未出臺。根據現有的法規,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是違法的。
1、從一般的法律原理上來看,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侵害了公房所有人——國家的權利
因為從理論上來講,既然是房屋租賃關系,那么,公房的承租人就只有房屋的使用權,不應享有處分、收益的權利。不管理是公房的差價交換,還是房租證的買賣,或是公房的“買斷”,都是將屬于國家的收益轉移給了房屋使用人。也正因為如此,公房使用權的交易一直被視為“禁區”。
2、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缺少法律依據
1994年建設部《城市公有房屋管理規定》第26條規定,承租人將承租的房屋擅自轉租的、擅自轉讓、轉借他人或擅自調換使用的、擅自買賣公有房屋使用
權的,出租人有權終止租憑合同,收回房屋,并可索賠損失。《上海市城鎮公有房屋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規定“未經出租人同意擅自交換房屋使用或通過交換房屋使用非法牟利的,其交換無效,交換人應各自搬回原處”。“擅自轉租或變相轉租公有住房的,沒收非法所得,并處以非法所得三倍罰款”。類似的規定在此不再贅述。總之從現行法規來看,歸結到一點,未經允許,公有住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是違法的。雖然最近一、二年,不少地方政府的房地部門出臺了有關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和行政性文件,但其效力畢竟不及國家行法規及地方性法規。我院近年處理了數起這樣的案件,未經允許的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行為均被認定為違法,得不到法律的保護。
3、公房使用的有償轉讓缺乏統一的操作規范,有的甚至處于失范狀態
公房使用權的交易自發產生,屢禁不止,一直是名不正言不順。對其利弊得失,亦褒貶不一,可以說國家一直是持觀望態度。從全國范圍來看這一交易領域處于混亂狀態,如收費沒有統一標準,從幾百、幾千至上方元不等;房屋評估隨意性大,甚至出現一套住宅相差10萬余元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個案;參與有效期價換房業務的單位魚龍混雜,大多不具有經營房地產交換的資質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使換房者的利益受到了損害。
二、公房使用權的法律屬性
對于當前房地產市場上涌動的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這股激流,是堵還疏,能否將其合法化,房地產界、司法界都有不同的認識。筆者認為,對于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能否合法化這一重大問題,必須首先從理論上尋找它的立足之本。公房使用權的法律性質就是一問題的理論基礎。其中的關鍵點就是公房使用權到底是物權還是債權,如果物權就能夠流轉,如是債權,則不能。
(一)現階段我國公房使用權的特殊性
眾所周知,“公房使用權”是我國傳統福利性住房分配制度的體現。凡享有這類“公房使用權”的承租人。必須是在國家機關或國有、集體企、事業單位工作。其工作到一定的年限,組織上就會根據其工齡的長短、職務的高低、工作業績的大小,加上家庭人口等諸多因素,確定分配給他的家庭一定面積的房屋,并由此建立起職工與國家或單位之間的房屋租憑關系。這種公房的使用權實際上隱
含了價值,是職工多年工資中住房消費的補償,也是勞動力價值,是職工多年工資中住房消費。這種公房的使用權實際上隱含了價值,是職工多年工資中住房消費的補償,也是勞動力價值的組成部分。按市場經濟的一般,勞動力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所必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而住房既是必要的生產資料,又是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因此,體現勞動力價值的職工工資應包含其住房消費在內。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住房消費部分約占職工工資收入在1/3至1/4。而在我國原有住房分配體制下,則把住房作為工資外的福利進行分配,即把原屬于職工工資中的住房消費部分,當作利潤納入國家財政,再由國家統一撥款建房,無償地分配給職工居住使用,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低租金。這樣,就將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扭曲成國民收入再分配,職工的住房消費工資轉化為公有住房的國家產權,職工只是獲得了住房的使用權。可見公房使用權的價值本質是,職工工資中住房消費部分的積累,是勞動力價值中原先被扣除部分的補償,是職工必要勞動創造的價值。因此,不能把出賣公房使用權看做是國家資產的流失,也不應看成是職工從國家那里到了一大筆意外之財,應看做是職工應得的利益。
從商品交換的條件來看,只要具備價值,具有需求市場,價值能夠被確定并得到雙方認可,且具有交換的市場流通條件,就可以進行交換,并在交換中實現其價值。現實生活中,大量自發的使用權房屋差價交換,及公房的貨幣化運遷,正是公房使用權價值的體現。
(二)公房使用權的法律性質
由于我國現段公房使用權的特殊經濟特征,使得它不同于通過一般的房屋租賃取得的房屋使用權。筆者認為,它是物權化了的租賃權,具有用益物權的特征。
1、公房使用權是物權化了的租賃權
公房的承租人不僅具有使用公房的權利,而且具有占有、收益的權利。
首先,公房的使用權是長期的,甚至可以繼承,承租人可以長久居住下去,實際上已擁有了占有權和使用權。其次,公房租金非當事人約定,它遠遠低于市場價房租。國家在租金上的收益微乎其微,而且每年還要補貼房屋的維修費。因此,國家對公房實際下喪失了任何收益權,公房對國家而言不是財富而是“包袱”。在福利制住房體制下,房子建得越多,“包袱”越重。相反,承租人完全擁有了
收益權,它的收益就來自公房租金與住房市場租金之間的差價。由此可見,在公房租賃關系中,國家對房屋的所有權虛化了,承租人獲得永久性的占有權和使用權、低租金收益權。也就是說這項權利在相當程度上物權化了。
2、現階段的公房使用權可歸結為用益物權
我國物權法尚未出臺,按我國民法學原理,用益物權是從所有權派生出來的他物權,是指對他人所有的財務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其基本特征是:①用益物權是以所有權的能為的,而對所有權的行使有所限制的權利。②用益物權是非所有人基于法律、合同或其它合法途徑而取得的權利,是對他人的財物享有的直接支配權。③用益物權是從所有權的權能分離出來的相對獨立的他物權,是可以對抗所有權的對世權。④權人暫時或長期失去部分或全部職能。我國現階段公房使用權基本符合以上特征。
雖然物權實行法定主義,我國民法沒有規定公房使用權為物權(用益物權),但是各國物權上規定的物權也是隨著社需要而逐漸消亡;另一方面為適應的需要產生了新的物權。如1986年我國制定民法通則時,為適應改革開放以來調整的現實,確立了全民所有制承包經營權、農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及國有資源使用權等重要的用益物權制度。進入90年代以后,立法繼續堅持以用益物權制度調節公有生產資料的實際利用關系,又于《城填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1900年)與《城市房地產管理法》(1994年)中確立了土地使用權。既然土地使用權等都可以基于現實的需要確立為用益物權,那么同樣的道理,為什么不可以將公房使用權歸入用益物權范疇呢?
(三)房改實踐事實上已承認了承租人對公房的大部分收益權
按照房改方案,允許職工以遠遠低于同商品房價格的成本價購買公有住房的產權,規定每個職工家庭只能享受一次,房價中將工齡作為折減系數。其實質就是對購房職工過去工資含量中住房貨幣分配不足的一種補償,是對公房承租人收益權的確認。
如果我們對公房使用權的物權性質還有什么疑惑,我們再看看同居家庭成員在承租人死亡后對公房使用權的繼承、離婚析產時時公房使用權的分割等法律事實,我們就會明白,公房使用權的價值、分房使用權的物權性質,早已得到普遍
的接受和認可。
三、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的現實意義
從來看,確認公房使用權的物權屬性,將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合法化,并在法律上加以規范,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是住房從實物福利分配向貨幣化、商品化、市場化分配轉變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產物。
任何權利或權,只要能預期給主體帶來凈收益,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它便具有一個市場價格。只要公房租金與市場租金之間還存在差距,公房使用權的容易便會存在下去只有當公房租金與市場租金水平一致時,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才會自動消失,因為此時公房使用權已沒有了“含金量”,試想有誰愿意在支付租金之外再支付一筆使用權價格來承租公房呢?因此,公房使用權有有償轉讓的最終解決只有依賴于加快房改步伐,提高公房租金。但我們也要看到,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是存在的,相禁止也禁止不了,而且也具有合理性。那么,與其回避,束手無策,任這種混亂狀態持續下去,還不如正視現實,調整政策,加以規范,建立一個公開、競爭的市場交易制度。
(二)公房使用權償轉讓的合法化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1、有利于搞活房地產二、三級市場,促進空置商品房的消化。近幾年,我國商品房空置積壓數量呈直線上升趨勢。1997年已超過7000萬平方米。商品房空置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會大大房地產業的健康。在目前商品房供應量不會明顯減少的情況下,搞活房地產市場的著眼點應放在刺激需求上。如放開公房使用權的交換,鼓勵差價換房,就能大大刺激三級市場的運作規模,三級市場搞活了,舊房流通加快,必然會帶動或加快二級市場上空置房屋的消化,實現二、三級市場的聯動。
2、有利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實現住房分配的貨幣化、商品化。在目前的住房改革中,住房分配貨幣化、商品化的方向已經確定,但由于各種原因卻難以到位,國家和企業也拿不出一大筆資金將職工的住房消費完全納入工資。因此,放開公有住房使用權的交換,讓一般職工能有一筆起始“資本”,再貼補少量資
金另加上的支持,就能較容易地與商品房市場接軌。
3、有利于解決居民的住房困難,逐步改善居民的住房。據統計,全國人均面積不足4平方米的住房困難戶達300多萬戶。他們是經濟條件相對較差、購房能力相對較弱而改善居住條件愿望最為迫切的一批居民。以上海例,這此居民很多住在不成套使用權公房內。根統計上海有由于不成套等原因不可出售的使用權公房近4000萬平方米,再加上可售未售的使用權公房3600萬平方米,如都能進行使用權交易的話,其規模、容量之大,足以使上海的房地產市場成為百姓市場。這一方面能使一部分居民通過差價調房,逐步改善居住條件,另一方面也能讓缺房戶買到低價舊公房,這對于調劑住房余缺、提高舊公房的使用效率,改善居住條件,具有積極作用。
四、規范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的法律對策思考
既然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是合理的,又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那么,面對房地產市場上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的這股激流,理所當然我們的選擇是“疏”——將其合法化并加以規范。
(一)對上海市、武漢市等現有地方性政策的借鑒
按照上海市《關于可售公房上市出售的試行辦》及《不可售公房差價交換辦法》的規定,上海市公房使用權的差價交換只限于不可售公房,可售公房想上市交易的,必須先購后賣,買房與交換兩步并一步走。筆者認為,從上講,這兩個試行辦法是相互矛盾的,難道一個是物權另一個竟是債權?作出這樣不具有連貫性,甚至是相悖的政策確實有點令人費解。或許是因為政策制定者對公房使用要權的法律性質存有疑惑,不能肯定公房的使用權是物權還債權,或許是在權衡了利弊之后,作出的有限制性的小心翼翼的選擇。歸結一點,由海市對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的性質及是否合法,仍沒有一個完整的、清晰的說法。其他的一些試點城市如武漢市、天津市,在放開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上則邁開了較大的步伐,對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沒有可售與不可售之分,凡公有住房都可以進行有償轉讓(武漢市自管公房還未納入交易范圍)。武漢市于1996上開始試點,至1997年6月正式推行《武漢市直管公有住房使用權有償轉讓管理試行規定》。這一規定試行前,筆者看到過一些資料,自1996年元月至1997年5月,武漢市辦
理直管公有住房使用權有償轉讓手續2302戶①。因此,業內人士認為,“使用權有償轉讓有五益處:啟動了商品房銷售,緩解了運遷過渡難,減少了同套戶,減少了擁擠戶、無房戶、減少了空閑房、多余房。做到了住房滿意,開發商滿意,房管部門滿意,拆遷戶、同套戶、擁擠戶、無房戶滿意”。他們這些成功的經驗值得國家有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借鑒。
(二)確認公房使用權的用益物權性質,使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行為合法化,并加以規范.
建議國家盡快修改《城市公有房屋管理規定》或是制定有關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的行政法規。除確認公房使用權的用益物權性質外,法規的主要內容應包括:
1、公房的范圍。不管是可售還是不可售公房。亦或是直管還是自管公房,都納入使用權有償轉讓的范圍。當然,這里公房的范圍應嚴格限制在舊的分房體制下已出租給職工的舊公房。因為公房使用的有償轉讓,畢竟只是住房分配由福利向貨幣化、商品化轉變過程中的一個過渡性產物。當務之急是停止福利性分房,防止新房再流入舊體制而形成惡性循環。
2、有償轉讓的形式。(1)公房使用權的出售(其中應包括公房的貨幣化運遷,視為把公房使用出售給房地產開發商);(2)公房的差價置換。包括公房使用權之間的差價交換、以公房的使用權換購新建的商品房或私人住宅;(3)公房的轉租。公房的轉租與轉讓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區別只在手;轉租是將公房的使用價值分期出讓,而轉讓則一次性出讓。所以既然允許公房使用權進行有償轉讓,那允許承租人轉租公房使用權也應不存在問題。據悉,建設部最近正在制定有關加強出租公房管理的規定,將適當開放公房轉租市場,這是一件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好事。筆者認為,公增強立法的性起見,本質上一致的公房使用權的轉租、轉讓行為宣放在一個法規內,統一加以規范。
3、對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過程中價格行為的規范。明確規定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過程中涉及到的收費種類,如評估費、咨詢費、費、交易管理費、變更登記費、物業管理費等、并嚴格制定收費標準。
4、建立職工公房使用權交易信息庫。明確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每戶人家只能享受一次,以避免長期以來成的住房分配中的不公平貨幣化、合法化。
5、確保公有房屋所有人的收益。我們說公房的使用價值包含了職工的剩余勞動的成果,但我們也要看到體現在住房中的物化勞動與勞動者的工齡等因素相關,并不一定都是其個人乘余勞動的積累,而往往是社會財富統籌分配的結果,也就是說,通過政府的管理作用,一部分人較早享受到了社會的某種福利,一部分人沒有。如果福利分房能夠一直延續下去,就僅僅是一個先后的問題,但現在不是。所以對于公房使用權的有償轉讓所得收益,一律由原公房承租人獲取具有不合理性。因此,公房使用權有償轉讓的一次性出讓費或轉租費應由公房所有人與承租人接一定的比例分成。這個比例應定多少,筆者認為,很難劃一個統的標準,個人所作的貢獻不同,其應享受的份額就一不樣。大至來說。大致來說,工齡越長,享受的份額應當越高,就如同公房的出售,職工工齡越長,他享受的優惠越多。
最后,還有一個對拆遷法規的修改問題。按照1991年國務院通過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的規定,對房屋使用權人不能補償,只能進行現房安置。既然我們認為公房使用權具有價值,可以進行有償轉讓,而且從上、武漢、天當等城市的試點情況來看,貨幣安置對于降低動遷成本、減小動遷難度,提高動遷速度具有積極的作用,那么,我們建議有關部門盡快修改這一條例,使公房拆遷的貨幣化安置合法化。
1.江平
《民法學》
政法大學出版社 北京 2000年6月.
2.王利明 《物權法論》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北京 2003年7月.
3.何培華 《房產法》
法律出版社
北京 2003年4月.
4.韓燈
《房屋買賣與權屬登記》 中國法制出版社 北京 2004年6月.
篇9
關鍵詞:中醫藥旅游;產品開發;旅游管理
一、引言
中醫藥旅游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一個概念,它是以具有藥用作用的動植物及中醫藥文化景觀為旅游對象,讓旅游者在旅游的過程中獲得中醫藥藥物知識和體驗中醫藥醫療文化的專項旅游活動。它以中醫藥物質為載體,以傳統的中醫藥文化為靈魂,集醫學、旅游兩產業于一體,集社會、經濟、環境價值于一身,是旅游業的擴展和中醫藥產業的延伸。中醫藥旅游產品的開發已初具規模,包括中醫藥購物旅游,中醫藥觀光旅游(中醫藥人文景觀,中醫藥動植物觀賞),中醫藥體驗式旅游,中醫藥學術旅游等在內的旅游產品深受市場追捧。
二、中醫藥旅游的出現及發展現狀
中醫藥旅游,可以說是一種古老的旅游形式,很早就已經出現。我國人民很早就有了尋醫問藥的活動,傳說中的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可以說中醫藥旅游的雛形。始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仙游”,就是道學家們為求得長生不老在自然山水中找尋精神與身體的醫藥良方而開展的出世型旅游活動。而后,又有各朝各代的醫藥名家為探尋中醫真諦、窮究中藥之理而進行的旅游活動,如明朝李時珍在寫《本草綱目》前,為識得中醫藥草的藥理及藥用,在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的基礎上,還親自遍訪名山大川,為中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如今,隨著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中醫藥旅游也逐漸火熱并漸具規模。中醫、中藥、中國傳統健身方法和中醫新成就,在世界上廣有影響,這已成為中國旅游的重要項目。每年都有許多外國人和港澳臺同胞來大陸就醫、參觀學習,進行考察和洽談中藥材貿易。針灸、針刺麻醉、氣功醫療、治療脫發病、學習太極拳等更是熱門項目。僅為醫療脫發,日本曾先后組織了1000多人的旅游團體來華。中醫藥旅游的實踐已先理論而發展起來,迫切需要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發展過程。顯然,現在的研究成果遠遠不能滿足蓬勃發展的中醫藥旅游實踐發展的需要,它需要一套完整、系統、深入的理論體系來指導發展。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其經濟價值、環境價值和社會價值,使中醫藥旅游帶動旅游業和中醫藥產業的共同良性發展,使它真正成為人們一種在新的健康觀念引導下的旅游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推動中醫藥旅游長足發展的對策
1、樹立全新發展觀念,提高對中醫藥旅游的認識度
中醫藥旅游是中國特色的旅游方式,要充分認識其在國際國內的影響,使之成為旅游環境容量分流、挖掘旅游資源內涵、實現旅游產品升級換代的重要舉措。改變目前的中醫藥旅游作為中醫藥副業的現狀,早日實現其主體業務地位。應從可持續發展觀念出發,對中醫藥旅游市場進行規范。加強中醫藥人員道德培訓,強化服務意識,嚴格執業資格,加強藥材管理尤其是各旅游地的土特中藥材管理,杜絕假冒偽劣。同時,應規范各旅游點的服務標準、旅游價格以及收費標準。按照公平與效益的原則,保護與鼓勵經營者之間的競爭。
2、找準旅游發展定位,實現差異化競爭
對于地方政府,需要從中醫藥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引導中醫藥經營者找準發展定位、理性開發體驗旅游,打造各具特色、產品差異大、互補性強的中醫藥旅游產品,提升中醫藥旅游的整體實力。對于中醫藥經營者而言,發展定位需要結合企業的實際資源狀況,應基于所開發產品的整體利潤貢獻是否能持續支撐中醫藥旅游的運作成本,不宜一味追求大而全,可以選擇打造在修學、觀光、休閑、娛樂等某一方面具有突出優勢和特色的旅游產品。中藥經營者還應強化與同類產品的差異化競爭,既區別于中醫藥博物館靜態的展覽,又要區別于其他中藥經營者的同類產品,這可從展示手段、展示內容、旅游功能、企業優勢產品和技術等多方面來進行區分,避免產品同質化的競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找發展的路徑。
3、以旅行社客源為基礎,努力開拓客源市場
中醫藥企業與旅行社除在傳統的旅游線路合作外,還可以與旅行社共同設計開發新的旅游線路,與新的旅游產品相結合,以新奇的中短程旅游線路吸引游客,如可以考慮與周邊區域的其他行業的工業旅游點合作,以開辟工業旅游專線的形式來積極拓展新的客源市場。在穩定旅行社客源的基礎上,還要從長遠戰略出發,強化旅游營銷手段和措施,努力開拓客源市場。如針對中老年市場,可以開發中醫藥養生之旅。
四、結束語
中醫藥文化與旅游業的融合,有效提升了旅游業價值,也進一步提高了旅游管理人才的素質,為旅游管理專業注入了長久的生命力。繼續發揮成都中醫藥大學的優勢,加強旅游專業中醫藥文化方向人才的培養,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專業旅游人才隊伍,是發展健康養生文化旅游產業的關鍵環節。市場對中醫藥文化方向的旅游人才需求旺盛,因此,繼續發揮成都中醫藥大學的優勢,加強旅游專業中醫藥文化方向人才的培養,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專業旅游人才隊伍,是發展健康養生文化旅游產業的關鍵環節。
本論文是成都中醫藥大學校基金課題《中醫藥文化對旅游市場及旅游管理專業的價值提升之探索》,課題編號RW200818。
參考文獻:
[1] 李時,宋明.中國特色旅游———中醫藥[J].中國科技信息,2008,(2):165-167.
[2] 張群.我國中醫藥專項旅游開發初探[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112(6):77-85.
篇10
【關鍵詞】旅游購物;旅行社;旅游消費;導游
國內的旅游業是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興起的,在近20年內有著質的飛躍,同時帶動了旅游購物市場從數量到質量上的發展,旅游購物已經成為旅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項環節,在這項重要的環節中逐漸的體現出一些比較尖銳的問題,諸如旅行社的零團費或負團費競爭、司機和導游臨時更改行程、加購物點、購物商店哄抬價格等等問題,引發了游客的不滿和投訴。
一、旅游購物消費問題根源分析
(1)旅行社惡性競爭。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旅行社如雨后春筍一樣的發展了起來,形形良莠不齊的旅行社遍地都是。隨著旅行社數目的增多,旅游行業客源的競爭就出現了一年不如一年的尷尬境地。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近幾年許多旅行社推出了“零團費”和“負團費”的旅游項目,旅行社為了擴大市場份額,不惜一再的壓低價格,在這些低價的背后就出現了旅游線路規劃不完善或是旅游景點少的現象,在相同的行程內旅游景點減少了就會增多游客的購物消費或是自由活動時間;有時旅行社在沒有經過游客的同意情況下就私加旅游購物項目或提供有償的服務,使游客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2)購物商場哄抬價格。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出游人數增多,大多數的游客都有著“窮家富路”的想法,想著外出旅游一次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帶回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紀念品、特產等,此時由于游客對當地旅游產品的信息掌握不全,所購的商品大多來自于旅行社在行程中安排的購物商店中或是由導游或司機的推銷和誘導商店,這就形成了旅行社與購物市場的一個利益鏈。通過市場商品的交換獲得銷售利潤是任何經營者的最終目標,當生產成本一定時,要想獲得更高的利潤就必須從商品的價格上著手。于是在市場商品信息不透明不公開化的情況下,商品的價格就會出現一定的上浮,上浮的程度就是商家給予導游和司機的停車費或是回扣。有些商家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不止提高了商品的價格,也將商品的成本價降低,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很多商家把這些游客當成是一次性的顧客,沒有想過要做回頭客生意。認為只要與旅行社中的導游和司機保持好這種利益關系就不會缺少客源。(3)旅游消費不健全。現在大多數的游客出行選擇旅行社時更多關注是旅游團的報價,不會太多的去考慮價格太低背后的陷阱。國人在好面子和好奇心的驅使下,當到了旅游購物點時就會好奇的去看去嘗試,等嘗試過后在覺得不買不好的狀態下就陷入了不法導游和旅行社安排的購物圈套之中。游客往往會忽視導游人員為了獲得購物回扣所采取的誘導手段。有些游客即使發現了導游和司機人員利用旅游購物來獲得巨額的回扣時,大多采取的是“息事寧人”、“好聚好散”、“默認”和“忍讓”的態度,有些游客則是把這種不滿的情緒表現在口頭上,在接下來的旅游中或是歸途中跟導游進行理論爭執,而不會運用法律手段和投訴程序去處理和解決問題。從而助長了這種利益鏈的惡性循環。(4)導游薪酬缺陷。導游這份工作在外行人眼中是一份即能出去玩又有錢賺的好得不能再好的事情,但是導游人員的處境一直處于尷尬的地位,導游的基本工資在近20年來沒有提高,有些旅行社還出現了零工資的情況。并且基本上沒有其它的福利待遇,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成問題。從目前的旅行社惡性競爭中來看,導游的待遇不可能會有更好的改善,并且在接團時還要為旅行社在“零團費”和“負團費”條件下招攬來的游客交納人頭費給旅行社,沒賺錢已經先倒貼錢了,這種情況刺激了導游人員的“自救”行為的產生。同時由于旅游的季節性造成了導游人員常期處于失業與半失業的狀態下,直接導致了導游人員在帶團的過程中出現的“暴富”心理,每帶一次團就“賭一把”的投機行為就形成了。
二、旅游購物市場規范化分析
(1)規范旅行社。由各地的旅游局進行牽頭改革、分化和重組,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提升旅游業整體素質。把當地的小、散、差和亂的旅行社進行重組,與那些已經運行成熟的旅行社進行合并運營,形成“大有大的優勢”、“小有小的特色”局面。并且由旅游局對當地的旅游景點門票、交通車輛、餐飲和住宿等與旅游相關的項目進行物價評定,根據不同的旅游線路制定出相應的旅游合同,限定旅游線路最低報價,各旅行社不得私自更改旅游報價和旅游線路,更不得在旅游的過程中沒有經過游客的同意私加行程和更改行程。規范旅行社的運營,保證旅行社的正常利潤,讓旅行社積累足夠的利潤進行企業投資發展。為游客提供一個良好的旅游環境。(2)規范商店市場監管。根據旅游購物回扣的現狀,政府相關部門應盡快的出臺相關的反暴利的政策法規。同時要求地方的工商局、稅務局、物價局和質量技術監督局等部門聯合對當地的旅游產品進行定價,同時對市場進行監管和督查,對以次充好和哄抬物價的商店給予一定的經濟處罰和嚴重警告,如發現仍私下給導游和司機回扣的商店則給予取締銷售商品的權力并處以罰款。同時由當地旅游局和質量技術監督局牽頭擬訂《旅游商店質量評定標準》,通過市場驗證和專家的評審后實施,以期提高經營商品的質量和樹立旅游產品的形象,打擊商業暴利和商業賄賂行為,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3)加強游客維權意識。首先游客要對自己此次參與的旅游項目有一個系統的全面的認識,不能因為哪家的旅行社的報價低就選擇哪家,更不能因為報價低就失去了維權的意識和能力。與旅行社簽訂合同的時候要明確的知道旅游線路、途經景點、購物地點、購物次數、自費項目、交通工具、餐飲和住宿條件等,在旅游進行之前對自己的行程全面掌握。如在旅游的過程中發現了導游和司機私自更改旅游線路或是私加購物點和購物次數時,游客可以跟旅行社進行交涉,向旅游局進行投訴,如投訴未果,可以考慮付諸法律程序。不能忍讓,更不能報著一種這是大家的事的心態來看待問題。要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4)規范導游薪酬制度。只有基本的生活有了保障才會在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現。針對導游人員目前的薪酬構成主要以回扣為主的情況,應該建立健全導游薪酬的激勵機制。首先應該由旅行社支付導游人員的基本工資,保障了基本的生活需求;讓導游人員由兼職變成專職,不會因為淡季或旺季而游離于失業與半失業的狀態,并且由旅行社給導游人員購買三險;建立網絡不記名投票的游客滿意度調查表,通過這項數據的統計對帶好團、多帶團、帶出特色團的導游人員在薪酬方面給予差別性待遇,同時對擁有不同學歷、不同資歷、不同級別的給予差別化待遇,在此多重的保障和激勵下再適時的對導游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使導游人員自覺提高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
提高旅游社經營的透明度,減少惡性價格競爭,以規范經營和品牌意識為旅游企業的發展導向,促使旅游業內部改革和自身產品升級優化。同時將旅游企業的核心成員導游的薪酬制度進行改革,改革做到一步到位,保障導游人員的基本生存條件,激勵性的薪酬將會帶動導游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度。這樣就為旅游購物市場中的回扣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堅持的支撐。
參 考 文 獻
[1]安剛強.導游購物回扣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
[2]盤曉娟.我國旅游購物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分析[J].中國商貿.2010(12)
- 上一篇: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報告
- 下一篇:優秀的校本課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