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學方法范文
時間:2024-04-03 11:07: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藝術教學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感知培養,讓學生在直觀感受中提高觀察能力和鑒賞能力
觀察是視覺藝術最基本的活動,也是美術教學訓練的起點。在教學中可以抓住機會適當地加入壯錦知識。比如在教學《絢麗的少數民族文化寶藏》一課時,加入壯錦相關知識的介紹(起源、發展、現狀),使學生認識、關注這一傳統工藝。可以利用實物、多媒體等,從外形的美感到內在結構,再到藝術分析,指導學生學會“看”作品的方法,在直觀感受中讓他們獲得藝術美的享受,激發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欣賞、分析、觀察、捕捉審美對象的藝術美,學會欣賞評述壯錦的藝術特征,提高他們的感知能力。
二、臨摹練習,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壯錦基本元素的認識
通過臨摹練習,讓學生把壯錦的圖案、紋樣、色彩元素直接應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學習其圖案的紋樣造型、色彩的搭配以及工藝的風格表現,進一步加深對壯錦基本元素的認識。壯錦有自成體系的三大種類、二十多個品種和上百種圖案紋樣,有傳統的花、草、蟲、魚、山、水、鳥、獸,還有復雜的雙鳳朝陽、雙龍戲珠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壯家織錦人又創造出反映時代生活和精神風貌的鳳凰花、和平花、桂林山水以及民族風情劉三姐、繡球舞、銅鼓舞等多種新舊花樣,這些都可以作為學生臨摹的素材。臨摹訓練中重點訓練框邊紋。傳統的邊紋有菱形紋、萬字紋、回字紋、小波紋、云雷紋、紋、小梅花紋等,這些邊紋元素雖不比主圖顯眼,但它們是連接和組成壯錦必不可少的元素,沒有了這個元素,壯錦的淳樸風格就很難形成。在色彩臨摹訓練中,要強調突出壯錦喜用重彩,對比鮮明強烈的用色特點,這與壯族人民的生活習慣和思想感情有著密切的聯系。如“紅配綠,看不俗”就是壯錦配色的一大特點,以紅為背景,充滿熱烈、活躍、歡騰的氣氛,用綠作烘托,富有靜穆開朗的情調,既艷麗好看,又經久耐新,把實用與美觀緊密結合起來。
三、歸納訓練,讓學生掌握規律,從臨摹轉向培養想象力
通過提取壯錦圖案中的形、色、意,學生將原始的圖案素材經過主觀的整理、消化,將其融合成自己的語言;通過打散與重構等形式,重新組織畫面進行設計或者創作。在重組上可用分離、連接、聯合、重疊、透疊、減缺、重合等方法,組合成新的元素。訓練中也可參考專業的圖案重組結構的方法,如骨骼線打散重構法、元素打散重構法、自由重構法等。壯錦紋樣有上百種,內容豐富,有植物花卉類、動物形態類、生活物品類、文字祝福類、幾何圖形類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其運用簡練變形、抽象、夸張等藝術手法進行系統的整理,找出共性,產生聯想,尋找抽象元素與現代繪畫和設計的共通點,為下一步創作新作品打好堅實的基礎。
四、再創作,讓學生體會用藝術手法表達情感
篇2
關鍵詞:物理;教學方法;新知已知;預習;鉆進
一、新知已知熔于一爐,遙相應和
新舊知識,珠聯璧合,桴鼓相應,前后必須緊密咬合,配套與學生講解,猶如汽車的盆角尺,錐形尺和扇形尺相互作用,激發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同時能夠起到溫故知新之效。物理教學中有“核心循環教學法”,已知已成,未知尚存,虛實照應,采取空白刺激法,學生的想象力被激發,下課了,不是就和所學的知識分道揚鑣,而是相互之間唇齒相依。這就需要教師的控制和引導能力,需要耐心總結,不斷推陳出新。
課堂上,應用技巧,提起懸念,緊扣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渴求。比如我給學生介紹物理學家卡文迪許軼事:“卡文迪許衣冠不整,不修邊幅,扣子常常都沒有,你一定認為卡文迪許家境貧寒吧?不!卡文迪許家財萬貫,他的仆人病了,他仗義疏財,一擲千金,拿給仆人一萬英鎊,還許諾繼續幫助仆人。卡文迪許終日忙忙碌碌,不可開交,但是他家藏萬卷圖書,每一本都整整齊齊地擺放,分門類別,管理得井井有序,無論誰借書,他都要做一個詳細的借書登記手續。卡文迪許‘金口難開’,客人來訪,一言不發,或者答非所問,令人哭笑不得。同學們,為什么卡文迪許這么富有?因為他是研究物理的嘛!”幽默詼諧的語言使同學們聽得入神,引發深層的思考,激發了他們對物理學的熱愛。
二、物理學習要重視預習
預習是新知之母,會預習的人有了學習主動性,就相當于有了兩個老師,會預習的益處無需多言,對于物理教學尤其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預習養成習慣以后,自然而然,熟能生巧,預習分為長短兩種,長的可包括一章或一個單元,短的預習課涉及上課前對本節內容進行粗讀和細讀即可。預習要做到疑問,要列出目標,比如我要記住重點、了解學習的內容、領悟目標和要求。能夠看懂的和不能夠看懂的要分開,標記難點和不會做的題型。每一節后的練習題要提前自我檢測,帶著問題聽課有備而來,具有針對性,如果經常能夠做到對學習的內容胸有成竹,就是一個學習的革命。
三、提高學生對物理的鉆勁
有鉆勁,就有不懈的動力,就會樂此不疲。學生在物理學習中,非智力因素(自信、毅力、誠信、樂觀等等)方面對學習存在一定的影響。學習物理,事半功倍,成績低劣,喪失信心。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質量很難得到真正的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的發展受到了了嚴重地阻礙,產生了很多在學習物理種的形形的心理障礙。作為教師,我們要耐心分析這種障礙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異。增強學生的意志,加大學生的鉆勁。人生在中學這個學習階段,心理方面不是很成熟,遇到困難容易望而卻步,有問題羞于出口向別人請教。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很大的可塑性,培養空間相當廣闊,一般而言,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有相當發達的智力。教師要巧妙地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在學習物理方面的提高。在自然科學等中,物理學是其基礎,一個學生的物理成績如何,涉及他的科學素養。教學物理,不僅僅是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還要研究學生的心理,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學生得到全方面的發展。
篇3
摘要:在社會市場經濟中,人才的衡量標準在趨向于注重實踐能力,而能力的培養完全依賴于實踐鍛煉,這就使的我們在教學方面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不能再將死板的課堂教學繼續下去。在我們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將實際的社會工程項目帶入到教學環節中,使學生更加深層次地了解到理論是如何在實際項目中應用的,同時增長實際工作經驗、鍛煉動手制作能力。
關鍵詞:實踐能力;教與學
藝術專業教學研討中,經常會將授課形式與教學方法作為討論的話題,這也是教學工作中的重點。而當前社會的發展進步則促使教師應該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和探究一些新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從而提高和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能力素質。
一、改進授課方式,提高實踐能力培養。
現今的藝術設計教學方法已經發生轉變,單一的課堂教學開始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走出課堂投入到社會實踐中是今后藝術專業教學的必然趨勢。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掌握了理論知識后,并不能適應社會各領域的工作崗位。
以提高實踐能力為主的教學改進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因為學生在就業時,往往會面對以工作經驗為衡量的聘用標準而束手無策,而將實際項目引入到課程中,學生一邊學習理論內容一邊制作項目,工程項目來源于社會,學生參與了社會工程制作也就積累了工作經驗,這樣學生就符合了社會市場需求,成功邁開了的就業第一步。
在社會市場經濟中,人才的衡量標準在趨向于注重實踐能力,而能力的培養完全依賴于實踐鍛煉,這就使的我們在教學方面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不能再將死板的課堂教學繼續下去。理論知識是基礎,是任何學科的根基,這是不容置疑的,也是我們應該堅持的。但將這些理論傳授給學生的方式與方法是多樣的,我們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和社會的需求,學生的需求是如何更快地得到專業技能,社會的需求是如何得到有能力的人才。考慮到這些方面使得我們在教學方法與方式上必須進行改進,應將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作為授課的主要目標,將實踐能力培養帶入到課堂,使學生了解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
在我們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將實際的社會工程項目帶入到教學環節中,使學生更加深層次地了解到理論是如何在實際項目中應用的,同時增長實際工作經驗、鍛煉動手制作能力。這種圍繞實際項目的授課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參與實踐鍛煉的熱情,也使學生通過項目制作逐漸掌握理論知識;并且通過實際項目的制作可以帶動多門課程,使多門專業課程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學生頭腦中零散的設計理念凝結在一起,使之成為必備的實踐能力。
二、教與學,主動與被動的扭轉
在課堂授課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教與學,學是主動行為而有些學生卻將其變為被動的。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講解內容,發現有些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態度非常不積極,課堂氣氛十分低沉,這是因為學習存在主動性和被動性。學生一旦放棄了主動學習就變得厭學,給教師授課帶來極大困難,學生也無法掌握專業知識。
學生本應該是主動的學習,而現在學生的學習情緒變的被動,教師在課堂中一味地主動的授課也是徒勞的。一堂課下來,老師講的口干舌燥,而學生卻毫無收獲。老師主動地授課,學生被動地聽課,老師付出了勞動而學生沒有收獲知識,學生之所以在課堂不主動學習是因為缺少學習的目標和需求,而在課堂結束后需要做結課作業時,才想到把以前教師授課的內容應用上,但此時學生已經錯過學習的機會,做起作業來十分艱難,最后作業做得不夠理想。這種現象一直以來都廣泛存在,而針對這種現象則應該調整一下教學方法。
篇4
關鍵詞:中職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方法;探討
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主要以實踐為主,而實踐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上。傳統教學模式是專業基礎課慢慢地過渡到專業設計課,讓學生逐步掌握專業知識。這種教學模式表面上是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但現實中學生往往對藝術專業知識的學習是淺嘗輒止,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獲得的知識相對割裂,學生很難發揮自身的創造力與團隊合作意識。實踐實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使教師、學生可以從課堂教學的某些束縛中解脫出來,在教師有意識地指導下,學生通過實踐實習的多種因素主動積極地了解學習知識和技能,培養探索、創新和團隊合作意識。
一、激發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專業技能大賽
伴隨著“校校有比賽,層層有選拔,全國有大賽”口號的提出,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的局面,技能大賽在中職教學過程中越來越被大家所重視,因為每次活動的開展對參賽學生來說都是一次技能水平提高的良好機會。中職院校的教學內容以“必需、夠用和實用”為基本要求,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卻很難把握它的尺度。但這一要求在技能大賽中卻非常明確。各省市學校比賽前都會有賽前集訓,由有經驗的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專家對參賽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集中訓練。學生會在封閉式環境下拿出多套項目堅持每天十幾個小時高強度訓練,反復操作,逐一排難。正如有的學生這樣說:“即便是不能最后參加技能大賽,對我的影響也是蠻大的,學到了很多知識,為今后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從實踐中學會自主學習,感受到獲得知識的快樂。每一次大賽的結束,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新起點。“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包括思維的參與和行動的參與,既要有教師講授和指導,也要有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就是激發學生積極性和團隊合作意識,由練習中的某些困難誘發興趣而自主學習、逐一突破,使知識點記得更加牢固,學會交流,學會合作,體會實踐活動中的快樂,在實踐中掌握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過技能大賽這項實踐活動的開展推動課程教學的成果。
二、創造真實的教學情境,實現教學與就業無縫對接
篇5
關鍵詞:藝術考生?搖鋼琴教學?搖教學策略
隨著高校藝術類鋼琴考生的擴招,對鋼琴專業考生的演奏專業水平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鋼琴專業藝考生的演奏水平,是各類中等學校對藝考生的培養面臨的重要問題。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遵照新的藝考要求,提出了六條藝考生鋼琴教學方法的改進策略。
一、正確掌握基礎理論教學
眾所周知,鋼琴演奏是技術性很強的藝術。但萬不可忽視理論才是實踐的基礎。由于藝考具有時間緊、任務重的特點,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忽略了理論基礎,直接嘗試實踐,有些教師甚至手把手地教學生演奏樂曲,而學生本身甚至連鋼琴的基本常識都不熟悉,這是不可取的教學方法。在對鋼琴專業高考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針對培養目標來教學演奏的基礎理論知識。在鋼琴教學中,不可只對音符、節奏、時值等提出要求,認為只要彈好一首曲子應付考試就可以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向學生有意識地滲透樂理、和聲、曲式的理論知識,這些知識不但有助于學生深刻的理解作品內涵,對提高學生音樂表現力也有很大的幫助。
實施這條策略一般應在進行教學前對備考生的演奏水平進行全面了解,通過讓備考生演奏他所演奏過的樂曲,來了解考生的音準、節奏、技巧、演奏音色及音樂表現力等方面能力的掌握程度,初步了解學生鋼琴的基礎理論功底。其次,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補好鋼琴的基礎理論課。打好鋼琴的理論基礎,鋼琴演奏才能有一個好的根基。
二、正確把握“慢練”的培訓方法
所謂“慢練”,是指鋼琴的慢速練習。慢速練習有利于形成正確的演奏風格。通過慢速練習,可以有意識、有目的地對旋律、和聲、段落的變化進行分析、處理。如果忽略演奏細節,急于求成,那么就會出現很多與作品演奏風格背道而馳的問題。多年的實踐證明,鋼琴的慢速練習有利于增進鋼琴演奏的流暢性。有的老師以為手指練習是增進演奏速度和作品流暢性的惟一方法,所以就讓學生做反復的無休止的手指練習,結果費時耗力,效果不佳。鋼琴演奏并不單純是手指機械的運動,考生在學習演奏考試曲目的時候,一定要在慢練的過程中,仔細分析、處理每一個演奏細節,形成正確的演奏風格。正確的方法是:當速度上不來而總出現停頓的時候,我們更要放慢速度,使手指、手腕、手臂的每一次揮動都達到合理化,然后,再漸漸提高速度。只有當速度完成的動作恰好為快速所需要時,才能做到準確、快速流暢的演奏。
三、正確分析鋼琴作品的演奏風格
鋼琴藝術的表現力很大程度源于對鋼琴作品演奏風格的正確分析。在鋼琴教學中,要使學生成功地演奏一首樂曲,并把該樂曲的內容完美地表現出來,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分析、理解作品的風格。每首音樂作品,都有其作者要表現的思想內涵。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作者的創作意圖,了解創作背景,并用熟練的演奏技巧表現作品,這樣才能將作品的內在思想詮釋出來,才能賦予其音樂感染力和生命力。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不同派別、不同時代作品的演奏風格。在學生接觸一部新的鋼琴作品時,教師要給學生介紹作者是屬于哪種樂派、哪種風格及哪個年代的作曲家,他的創作特點是什么。要根據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分析該作品應該應以什么樣的感情演奏,才能將作者內心深處要表達的情感通過音樂展現出來。當然,在分析作品風格的同時,要讓學生學習和掌握表現音樂風格所必須掌握的演奏方法。在把握作品演奏風格的前提下,演奏方法掌握得越多越好,練得越嫻熟、越流暢,運用得越自如,才越能在演奏時淋漓盡致地表現作品獨特的音樂風格。
四、正確把握樂曲中的難點
在鋼琴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就是學生在學習一首樂曲時,不論是在技術上或是在音樂上,都會遇到一些需要拿出來解決的難點。從近年藝考的情況看,由于學生過于緊張,還有一些平時看似容易的問題,在考試中卻變成了較難解決的技術問題。教師應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找出難點,并把難點列出來,進行單獨練習,并教會學生解決難點的方法。比如樂曲中所出現的復合節奏,往往是所有學生的難點所在。復合節奏常見到的是一只手彈兩個音符,而另一只手彈三個音符。老師一定要告訴學生,在彈奏這種節奏時,通常都要找出它們的最小公倍數,也就是把雙方的音符各以六個等份分割開,然后,正確地把握住各個音符所處的位置。等到練好后再改用三等分計算。手指有了很好的訓練和對節奏有了充分把握以后,再彈奏這樣的復合節奏,就不會有困難了。作品中的技術難點多種多樣,不一而足,而且還因樂曲和學生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攻克技術難點是否徹底,直接影響學生學習一首樂曲的進度和演奏的質量。只有攻克技術難點,才能得心應手地進入藝術再創造的境地。筆者認為,從快速提高藝考生演奏水平出發,老師應給學生布置少量作品有難點的練習曲,這樣,對學生解決樂曲中的演奏難點會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五、正確進行相關的綜合訓練
筆者認為鋼琴教學與視唱練耳學科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目前,大多數音樂專業院校在招生考試中,都設有樂理、視唱練耳的考試內容。因此,在鋼琴教學中,訓練學生敏銳的聽覺尤為重要。敏銳的聽覺,也是打好鋼琴演奏基礎最重要的一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反復提醒學生,要用自己的耳朵來聆聽自己的琴聲,時時都要牢記培養聽力是鋼琴演奏的最基本的技術訓練。當然不能僅聽音準,還要聽音色,因為音色是表現作品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能聽出問題并及時糾正。高考學生應該格外注意這一環節,要盡可能地多練聽覺,這樣,不僅能提高鋼琴演奏能力,還能提高練耳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聽覺能力訓練,對視奏能力也有推進的作用。視奏能力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視奏能力強,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能提高視唱能力,為鋼琴演奏、樂理、視唱練耳等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輔導考生的過程中,要將相關學科結合起來,重視對學生聽覺、視覺、大腦和心靈協調一致的訓練,幫助考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提高其整體演奏能力。
六、正確、完整地演奏作品
在鋼琴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學生學習一首樂曲,技術上的問題解決了,但就是譜子背不下來,因而影響了作品的演奏。或者是技術上的問題解決了,曲子也背熟了,可是在臨近考試時,就是不能一氣呵成地彈下來一首樂曲,缺乏完整性。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就在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未能抓住作品整體脈絡這個至關重要的環節。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它是通過樂句的連接、音色的控制來抒發作品情感的。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多動腦,在把握對樂曲整體到細節的處理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背譜演奏。背譜演奏,對于鋼琴演奏的學習者來說是重要的內容之一。背譜準確、快速,這是對每一個學生的基本要求。老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加深對鋼琴作品的理解,并運用其所學過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學習經驗進行連鎖記憶。即使在看譜熟練演奏的同時,也要對樂曲中調性、和聲、曲式及樂段之間的聯系等構成音樂的要素分析清楚,以便對演奏曲目從部分到整體形成進一步的認識。這種從理解音樂內在聯系出發,建立在熟練演奏基礎上的背譜,較之單純背音符,效果是顯而易見的。這樣才能用思想感情主導演奏,讓思想感情走在演奏的前面,使情感與琴聲緊緊相連。
篇6
【關鍵詞】樸實;穩健;幽默;謙遜;學生為本;人格魅力
數字影像技術教學中如何把知識更好的傳播給學生,我們除了一顆熱愛教育的熾熱之心,還需要講究方法技巧,結合本專業掌握教學設計的藝術,體現“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育特色。堅持“專業與產業、職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的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方向。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評價模式的改革需要,貼近崗位工作過程,打破單純學科片面強調系統性、邏輯性的局限。探索以項目、任務、活動、案例為主的教學方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適應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過程性評價等教學方法的實施。
教學過程細化:學習目標啟發思考與認識(教師演示)確定學習任務(教師引導)項目實踐1(學生做,子任務1)互動1(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討論、教師總結)項目實踐2(學生做,子任務2)互動2項目相關理論知識(教師講)項目評價(課內考核)課后作業。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師必須有創造性”。實踐證明,創造性是教學藝術的重要的品質。因為藝術的生命力就在于創新。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當具有創新意識,使自己運用教學方法的藝術具有獨特的風格。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科學地運用教學方法,形成高超的技能技巧,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
一個班級的學生,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愛學習、并能夠主動學習的類型。對于這樣的學生要在班級里樹立典范,可以起到帶頭作用,有的時候可以當教學的小幫手。有些基礎弱的學生更愿意找他們來講解知識難點,他們也很愿意來教。既緩解了教師反復教學的勞累,也很好地促進了學生們自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第二類是邊學邊玩型。這類學生自覺性差,對于學習惰性十足。但只要對他們多督促,他們還是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的。在教學中,可以采用一些容入時尚元素的案例,甚至可以直接向學生了解他們最感、最希望學的內容,把這樣的內容結合知識點做為教學實例,吸引學習的注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第三類是不學習型。這類學生基礎差,甚至是無基礎,也有點自暴自棄的心理。對于這類學生我在講課時運用現代媒體技術,進行全程的視頻錄像。把錄像拷貝給大家,課后可以一邊看一邊學。這樣的學生有著極強的個性,不愿循規蹈矩。我在教學中盡量發掘他們身上的優點對他們采用多鼓勵,多表揚的方法。比如在二維動畫教學過程中,有個學生就不按我課堂講的內容去練習,他說自己美術不好畫不好人物形象,自己用圓圈、線條畫小人并錄了動畫,我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在階段小結時對他提出了表揚。這下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日后的學習中,這位同學居然用這種方式創作了一系列的動畫,大家說原來他這么有才呀。在藝術的教學中由為重要的是尊重每一個獨立的個體,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引導,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藝術是教學領域的藝術,它基本上繼承了藝術的含義。如果從上述“ 藝術” 的兩層含義出發,結合教學活動的具體特點來考慮,我們可以將教學藝術表為師生交互作用、緊密合作,遵循教學規律,創造性利用各種教學變項,最佳完成教學任務的活動特征。在這個定義中,“師生交互作用,緊密合作,遵循教學規律”是教學藝術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而“ 創造性地利用各種教學變項,最佳完成教學任務”則是教學藝術最高境界的和結構內核。
教學藝術的創造,同其他藝術中的創造一樣,具有求異性和原創性。但由于教學的對象是身心特點各異的活生生的青少年,因而教學藝術遠比其它藝術更為復雜,是一切藝術中最復雜最精細的藝術。教學藝術的創造性,內容十分廣泛,它涉及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教師每一次課,都必須進行一次創造性的勞動,經歷一次藝術加工的過程。首先,要使這堂課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掌握教師就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和綜合,深入鉆研,既要考慮教學內容的邏輯序列,又要考慮學生心理發展的序列,選擇適合教學目的的教學方法和教具。其次,教師還要考慮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怎洋啟發學生,積極發展學生的智力。這就要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設置疑點。疑點引出后,教師還要考慮如何幫助學生解決疑點,這也要講求教學藝術。正如《學記》所言,教學要“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再次,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遇到意外事件,需要教師迅速決斷的處理,這要求教師必須有相當的教育機智。由此可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師進行創造性勞動的過程,離開了教師的創造性思維品質和教學藝術修養,要獲得教學成功是不可思議的。
綜上,教學方法要具有鮮明的職業特色、勇于創新,教學藝術要具有創造性。在事業中放大自己的個性,在“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模式中培養自己的人格魅力。學為人師,清風兩袖養浩氣;行為世范,熱血一腔育棟梁。
參考文獻:
篇7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specialty the development which educates to the university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however it also has certain problem at present in the teaching, must strengthen to the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specialized teaching research, promotes the teaching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utilizes literature methods and so on material law, interview law, and unifies oneself many year work experiences, proposes own viewpoint and the sugges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art specialized teaching.
關鍵詞:環境藝術專業教學方法
key word: Environmental art specialtyTeaching method
作者簡介:齊放(1981-),男 ,陜西延安人,廣東海洋大學中歌藝術學院美術系,助教,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前言:
近年來,隨著教育資源等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變化,高等院校招生數量逐步增加,更多的學生獲得了進入高校學習的機會,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數量也隨著高校擴招大潮的出現而急劇的增加。學生數量的增加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提供了活力和保障,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然而在在學生數量增加的同時,我們必須注意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在逐年下降,很多學生無法找到適合的崗位,存在著就業難的問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就業難的問題與專業教學有著很大的關系,筆者在參考大量文獻資料、訪談的基礎上,結合教學經驗,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一.環境藝術專業教學的對策研究
1.1采用情景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知識涵蓋面廣、實踐性強、學習難度大,相對枯燥無味,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很難將教學內容全面的講解給學生,而由于受到教育條件和認識能力的限制,學生也很難全面的理解教師傳授的理論知識。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制造教學情景提高學生專業學習的興趣。情景教學可以結合學校的實際,引用學生較為熟悉的素材進行情景設計。比如可將校園的改造計劃作為情景教學的內容,開展情景教學之前,向學生講解教學的目標,教學的注意事項,然后學生通過自由搭配,對學校進行考察和了解,進行攝影、設計,分析各種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最佳的設計方案。然后教師結合不同的設計方案,對專業教學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闡述。情景教學能夠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專業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動腦、動手能力,讓學生根據教學目標,有步驟的進行學習,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1.2挖掘文化內涵,提高中國化設計
我國具有優秀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奮斗、不斷創業的歷史。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具有本土化的特色設計理念,我國各民族、各區域豐富多彩的設計風格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提供了參考。然而,隨著社會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外國的各種理念涌入到國內,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也受到較大的影響,目前大部分學生追求設計的西洋化、國際化,對外來的設計風格和理念具有極高的熱情,對我國的設計文化關注度逐漸下降。同時學校的教學科目中,外國專業知識的介紹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必須加大對我國本土設計文化的傳承,加大本土設計專業課程的比例,讓學生深入的學習和理解我國優秀的設計文化,提倡多挖掘我們中國的文化與文脈,培養學生設計出具有中國文化的設計作品。
1.3督促教師繼續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教學過程有不可或缺的人力因素。訪談中發現,部分環境藝術設計教師在專業技能、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上存在一定不足。必須督促教師不斷的進行專業技能學習,學習新的專業知識,了解專業的前沿理念,鼓勵教師通過自學、進修等形式進一步的提高專業知識,為教師奠定豐富的知識儲備。同時要督促教師緊密結合學生和專業實際,不斷的完善教學方法,不斷創新專業教學的手段和途徑,繼續提高課堂的組織能力和控制能力,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
1.4加大教學監督,進行客觀評價
教學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必須加大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監督,對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過程的進行進行全面的監督,保證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按照專業教學的規律、學生的實際科學的進行。教學的監督要注重監督的長期性和實效性,要成立督查小組,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及時的進行意見的交流,保證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監督的科學性。同時要加大對專業教學的評價,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要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學生的學習成績、課程的合理化等進行評價,及時的反饋教學評價的信息,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開展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歐陽巨波.當代藝術設計教育改革的思考[J].裝飾.2006.9
[2]田恩舜.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模式的建構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6,7
篇8
一、室內軟裝陳設品雕塑教學在裝飾雕塑教學中的重要性
室內軟裝陳設品雕塑教學從專業角度上講,其屬于造型藝術教學中最為典型的一種,這項雕塑課程不僅有雕、有塑,還有大量的刻,通過這些不同的手法技藝來使得一個物件或是一面建筑體最終達成一個藝術上的裝飾形態,這一方面便是體現了現代性的藝術雕塑。同時,室內軟裝陳設品雕塑也包含了廣泛的富有傳統藝術韻味的東西,比如說在一面建筑體上進行的花鳥魚形態的雕塑,這些就完整展現出了時代感,甚至還會進行一些民族性十分強的雕塑,但總體來說這些都屬于三維空間上的再創造,其除了具有濃厚的藝術價值外,還有很強的功能價值。為什么說室內軟裝陳設品雕塑屬于裝飾性雕塑,是因為這兩者所表達的藝術形式都是相融的,也都是互通的。在教學上,最基礎的教學便是雕塑知識的專業教學。
二、室內軟裝陳設品雕塑教學課程開展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是教學對象也是教學客體,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被實施者和重要組成單元。實際教學中發現:目前大學裝飾專業學生對雕塑知識了解有限且接觸時間短,創造性能力基礎相對薄弱。同時,大學裝飾雕塑課程設置時間較短,教學時長不足。現有課程時長略顯倉促面對教學時間短、教學對象基礎薄弱等教學現狀,如何做到循序漸進,在為學生打好造型能力的基礎上,進行藝術觀念的引導呢?針對室內軟裝陳設品雕塑課程中多數學生零雕塑基礎這一現狀,因材施教成為我們的一個首要課題。
三、關于室內軟裝陳設品雕塑教學方法的改善
(一)課程設置的巧妙性和合理規劃
根據學生情況在課程設置上做出合理規劃和安排,既要兼顧裝飾專業學科之間的關系,注重課程的關聯性,又要側重雕塑專業的要點,讓學生打好基礎并學以致用根據由淺入深,由平面至立體,由具象到抽象等原則,將課程的教學順序作如下設置:裝飾雕塑基礎課程、傳統裝飾雕塑課程和現代裝飾雕塑課程。通過這一巧妙設置既可以幫助學生依次了解雕塑的含義和功能,以及裝飾雕塑特點等基礎性知識,同時又能逐步推進具象雕塑與抽象雕塑的實踐練習,并掌握裝飾雕塑的歷史,設計方法和制作手段。
(二)多?用多媒體教學工具
室內軟裝陳設品雕塑是學生學習雕塑方面的基礎課程,大部分學生是首次接觸雕塑,為加深學生對課程要點的理解,避免雕塑制作模式和流程的單一性,觸發學生興趣點,應引入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形象化的教學模式,著重講解裝飾雕塑概念、功能、歷史背景、形成要素等借助實例講解,使學生準確認識到學習裝飾雕塑的意義以及現有裝飾雕塑的制作工序在課程實踐環節,側重于增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使學生從被動灌輸知識的狀態中擺脫出來,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三)綜合材料創作強化教學成果
為有效提高教學互動性和學生參與度,增強知識的連貫性,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設置真實的案例教學,比如說與某裝飾公司進行聯合創辦一次裝飾雕塑主題,針對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學重點滲透:第一讓學生明確課堂學習,強調作品環境、對象及功能的重要性。任何基于空間的創造。還能有效地同現有展示環境相結合,傳遞美感,增強學生藝術洞察力;第二,普及雕塑材料知識,細化現代雕塑教學。現代雕塑材料的種類紛繁復雜.除了石、泥、陶、術材等基礎材料外,隨著工業化進程和現代科技的發展還衍生出金屬材料、塑料等后加工混合型材料,可見普及材料特性和運用方法的重要性;第三.加強展覽展示環節,以點蓋面、有針對性地解決先前課堂遺留問題。在此可安排學生作品展覽展示環節,展覽其實也是一堂課,強調教師和學生的親力親為,把作品從立意到完善,從想法到拓展的各項環節展示出去學生展示的作品內容豐富,顯示出較高的藝術創造意識。同時,展覽的開展可以為學生們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提高學生作品關注度.增強學生自我營銷意識.強化其與社會需求相結合的觀念與此同時,展覽增強了學生的能動性,更益于學生未來的擇業發展和社會競爭力的增強。
篇9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復合型學科,隨著科技進步與學科發展,環境設計學科的相對獨立性日益增強,同時與多學科、邊緣學科的聯系和結合趨勢也日益明顯。除了仍以建筑設計作為學科發展的基礎外,工藝美術和工業設計的一些觀念、思考和工作方法也日益在環境藝術設計中顯示其作用,同時隨著環境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建筑設計、綜合管網、歷史、文學、旅游、電子、自動化、機械等多種學科與環境設計的結合,促進了環境設計的創新與進步。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原有的教學方案往往將學生限制在本學科的專業課程學習中,忽視了關聯學科相關知識的傳授與培養,這也造成了學生思維方向的局限,也就使設計作品缺乏創新性。針對上述問題,很多院校在教學中也做了一些改革嘗試,比如將課程作業與實際的景觀工程結合,帶領學生對工程實地進行考察,給學生推薦各種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相關學科的書目等教學改革措施,雖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杯水車薪,教學局限性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在應用技術轉型要求下,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方法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方法向應用技術轉型改革的舉措
(一)為青年教師和學生創建與市場對接的窗口與機會要解決傳統教學方法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要從內外兩個方面入手加以改革,對外學校要和廣大的設計公司、裝飾公司建立合作機制,在校內合作建立相關實驗室,在校外增設更多的實習實訓基地,增加師生與市場接觸的機會;對內首先為青年教師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讓教師到設計公司、裝飾公司長期兼職或短期任職,使教師們能夠了解市場運作模式、熟悉裝飾材料和施工工藝。其次要改變將教學限制在教室內的授課方式,鼓勵教師將教學拿到教室外,甚至拿到校園外進行,將學生分組分批次送到實習基地做短期實踐學習。通過這些舉措,讓學生更早更多地與市場接軌,使學生更快的適應社會,適應市場需求,真正改變以往教學與實踐脫節的問題。
(二)建立和完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相關工作室、實驗室。大多數地方院校都是在最近十多年內設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在工作室、實驗室建設上和專業院校有很大差距,這是以往制約學校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原因。其中材料室的缺乏,直接導致了學生無法直觀的了解環境設計中材料的裝飾效果和施工方法;各類工作室的缺乏,直接導致學生缺少團隊合作完成設計的工作場地;模型制作室的缺乏,直接導致學生無法將二維的紙面方案轉化為三維直觀的實體模型,這些都嚴重限制了教學方法的豐富和教學質量的提升,更為嚴重的是造成了學生對于環境藝術設計理解和實踐上的偏差,出現設計只是紙面方案的表現,方案轉換為現實與設計無關的錯誤觀點。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應用技術轉型改革,目標就是讓學生在校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出校就能適應社會需要,而工作室、實驗室的缺乏已經成為實現應用技術轉型最大的硬件障礙,所以大力建設、完善工作室、實驗室已經成為轉型院校必須要做前期工作。
(三)改善師資力量構成,聘請校外設計公司的負責人,以及成功設計師為外聘教師單純靠將年輕教師送出實踐學習來改善師資構成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僅僅通過短期掛職或兼職并不能根本解決實踐教學差的問題。打破教師資質與學歷的限制,聘請部分成功的社會從業人員擔任特定課程的全部或部分教學工作,通過階段性授課或者講座的形式,讓學生了解環境藝術設計的市場運作模式、掌握設計方法與步驟,熟悉材料的選擇與運用,了解施工的工序與構造,使教學真正向應用技術轉變,這是應用技術轉型改革軟件方面的必備條件。同時可以讓學生與這些從業者有更多課堂以外的交流機會,了解學習他們從業的感受、創業的艱辛、成功的經驗,這都是傳統教學方法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教學效果。
(四)充分發揮綜合性院校的學科聯合優勢,激發教學方法的創新性就環境藝術設計發展的趨勢來看,設計創意仍然是其核心推動力。功能性創意早已在現代主義時期完善與定型,文化性創意也已經在后現代主義中發展了幾十年,層出的大師已經將各種文化創意玩味多次,短時期內要實現突破已經很難。放眼當今社會,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不斷帶來大眾生活、工作方式的改變,如何把握住科技發展潮流,將環境設計與現代科技結合起來,已經成為最新、最前沿的創意源泉。而綜合性院校相較于專業藝術院校而言,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學校內學科的豐富性。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加強學科聯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創意尋求其它學科的技術支持,將階段性作業從傳統的紙質方案變成模型實物,并要求學生在實物中將所有設計意圖實現出來,例如:學生制作音樂噴泉模型,這需要建筑模型、聲光電材料以及控制系統來實現,傳統教學方法只需要學生在紙面上畫出造型,輔以文字說明來表達設計意圖。改革后的要求是:學生必須尋求本專業以外的幫助,從建筑學院、物理電子學院、機械自動化學院等獲取技術支持,咨詢老師,聯合同學,共同將模型制作完成。這一改革舉措雖然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成本,但是通過學習,讓學生既熟悉了模型材料特性和制作工藝,又掌握了音樂噴泉的技術原理和實現方式。更為關鍵的是讓學生真正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思想上理解“設計就是解決問題”這一實質特征,同時,這將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拓展設計思路。
(五)打破學科界限,真正培養一專多能的設計人材環境藝術設計是一個復合性極強的學科,要學生在短短四年內完全掌握學科所有知識,成為面面俱到的設計師幾乎是不可能的。并且每個學生因自身興趣愛好的不同,個性特長的差異,所關注的學科領域也會有所差別,例如有的學生對于室內功能設計更感興趣,有的學生對于室內裝飾陳設設計更加關注,而有的學生對于室外的景觀設計更加愛好,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設計的基本方法和理論知識的同時,更加合理的引導學生在感興趣的方向上進一步發展。由于設計學科的發展,學科交叉性越來越強,單靠環境設計專業老師的教學已經不可能完成學生特長的培養,在此背景下應該打破學科界限,推進學分互認制度,學生可以就自己的興趣需要選擇與環境藝術學科有關聯和交集的其它學科的課程學習,甚至選擇本校內其它學院的課程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在掌握本專業基本知識的前提下,最大化的發揮自己的設計特長和特色,真正實現一專多能的培養目標。
三、結論
篇10
關鍵詞:教學方法;信息技術;藝術性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7-0191-01
信息技術課要上好,教師是關鍵,他是導演,他不僅要有責任心,而且要知識廣博,多才多藝,同時,更要努力地掌握教學藝術,更好地應用教學藝術,以教學知識本身的藝術魅力抓住每一位學生的心。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剛開始,學生對計算機都懷著神秘、興奮的心情,學習興趣十分濃厚,并覺得信息技術課可以上網、聊天、打游戲,非常好玩,于是非常想學。但隨著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內容的不斷深入,有的內容理論性非常強,需要記憶,且枯燥無味,知識難度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逐漸降下來了。
1.聯系實際,形象比喻
教學語言是一門藝術,如果教師運用風趣的語言、適當的比喻或與眾不同的思維,就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計算機學科中有些教學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作為老師應化繁為簡,將深奧的理論講得通俗易懂。在教學中巧用生活中的實例,形象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學生接受。
例如,在講計算機原理及結構時,可以將計算機比喻成一個人,人的感官系統(如手、腳、眼等)相當于計算機的輸入設備,輸入信息到CPU(相當于人的大腦)經過處理后,由輸出設備(嘴巴等)輸出來。
又如,講到"內存"時,可比喻"內存"為一唱戲的舞臺,舞臺往往比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準備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須到舞臺(內存)中來,才能表演。這樣一講,學生比較容易容易而且正確地理解。可以說比喻法是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一大特點,在本課程可大量運用。
2.須教有疑,靈活提問
學生的思維往往從提問問題開始。古語亦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課堂提問既是一種教學手段,又是一門教學藝術。宋代教育家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 "須教有疑",就是老師通過提問,使學生心中產生疑竇,激發他們的思維,使他們進入問題探索者的角色,這就需要老師注重課堂提問藝術。
提問可以是直問與曲問,正問與反問,單問與環問,獨問與對問,還可以是明問與暗問,提問形式應根據教學需要與實際靈活運用,相互配合。
2.1 課堂提問應能做到設疑新穎,激趣。
2.2 問題的設計一定要有啟發性,要真正提出事物的客觀矛盾,形成問題的情境,引發學生展開積極、主動的思考與學習,從而獲得"舉一反三"的成效。
2.3 提問要注意時機,要問在學生"欲發而未發"之前,問在學生"似懂而非懂"之處,問在學生"無疑與有疑"之際,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去積極思維。
2.4 提問要有層次性,注重差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3.興趣激勵,巧設懸疑
興趣是個水閘門",借助它,注意的水庫被打開,并規定了流向。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采用興趣激勵法,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知識的動力,這樣,學生在濃厚興趣的推動下學習,一旦取得一定的成績,就會產生學習的價值感、榮譽感和自豪感,學習興趣得到進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環。
例如,我在教學"網上尋寶"時,構建了以學法指導為中心,以小組協作模式組織課堂教學。 當學生急切想知道網上有哪些寶貝時,我向他們推出了搜索引擎"百度和 googl e",使學生知道利用這兩種搜索引擎能搜索到任何他想知道的寶貝。接著,我 又以"我的寶貝"為題,使學生融合在一起,小組一起設計幻燈片。這種方法既 讓學生了解了"powerpoint",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又如在講授畫圖軟件的復制部分時,上課伊始,巧設懸疑:"同學們,孫悟空吹根毫毛能變出幾十只小猴子,那我們只畫一顆星,能不能變成滿天星呢?"這一番妙語緊緊扣住學生的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復制的方法。
在當前形勢下,無論哪位教師都很難完全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因此,教師和學生都需要不斷地"充電"。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努力營造活躍、寬松、快樂、協作、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氣氛,讓我們的課堂生動活潑起來,讓學生愛學、會學、知道自己要學什么、想學什么,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讓學生在應用中有所創新,有所收獲。要上好信息技術課程這門課程,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到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教學是藝術,藝術的發展是無止境的,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實踐、探索、創新。
參考文獻
[1] 《開放性主題活動課程》仇忠海,霍益萍出版日期:1999年12月
[2] 安桂清 研究型課程控微[J].課程.教材.教法,2000,(3)。
[3] 《現代教育技術》.蘇州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