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鹿農莊范文
時間:2023-03-24 15:27: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長鹿農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禪城區鐵軍小學
五⑵班
吳坤琳
“噢,去春游了。”星期五,我們去春游。我們不是去游玩有名的白云山,也不是去桃花盛開的南國桃園,而是去刺激好玩的長鹿農莊。
噢,終于到了目的地,幾個醒目的大字“長鹿農莊”印入了眼簾。隨著導游哥哥,我們進入了農莊。首先來到了寬闊的湖畔廣場,廣場上不時有游人穿過,顯得格外愜意……
走著走著,突然一陣混合著清新鄉土味撲鼻而來,我隨著這股香氣尋去,發現原來不遠處有個陶藝坊,我可是陶藝的崇拜者哎!我迫不急待地進入小作坊,只見小作坊里擺滿了工藝品:有穿著紅肚兜的可愛小娃娃,有栩栩如生的金鯉魚,有大如車輪的南瓜,還有……令我眼花繚亂。
篇2
一來到長鹿農莊,這里的游客人山人海,一走進門口,周圍的樹木非常多。還有幾個小池塘,里面有非常多的金魚和烏龜。各式各樣的機動游戲。
我們進到里面一看,長鹿農莊原來這么美麗:什么空中飛人、水上行船、水上電單車等等,應有盡有。
一直往里面走,我看到幾個小孩在水上滾來滾去的,我走近一看,原來是幾個孩子在水上吹大了一個氣球,然后把它放在水上滾動。在往前走,我們到了一個動物表演區。這里有許多人在看表演,有兩只黑熊在舞臺上打架,你一拳我一拳最后紅方把藍方打倒了。我覺得這表演非常精彩。后來我們還玩了水上飛船、過山車、摩天輪、鬼船等等機動游戲。在玩水上飛船的時候,我感覺有點海害怕。一上船就不敢往下看。有一個同學對我說不要,在這里可以看到很多風景。我一看,哇,真的,在這里差不多看到了整個游樂場。
我覺的最好玩的還是水上單車,我們先穿好救生衣,一部單車可以做兩人,進去車里,先把腳放進踩的地方踩呀踩不一會兒又碰到了別的東西,我和幾個同學比賽,快誰先到終點,我們踩的太快了,3部單車撞在一起,我們只好倒退在來過。這次,我來踩,另外一個同學來調整方向,最后我門們終于贏了。
時間過得真快,愉快的一天過去了,我們踏上了回家的路程。今天我收益真多!
篇3
論文摘要:目前,許多農村圖書館名存實亡,難以滿足農民朋友尤其是農村的孩子對知識、對閱讀的渴求。導致農村圖書館發展滯后的原因有多種。鄉鎮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在于創新機制。要充分發揮上級公共圖書館在其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與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NDCNC)進行有機地結合。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逐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而構建完備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將作為各級政府部門今后大力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由此,新一輪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序幕即將拉開,作為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無疑占有重要位置。
一、常德市鄉鎮圖書館建設的現狀及其原因
常德市位于湖南北部,下轄武陵、鼎城、桃源、漢壽、澄縣、石門、臨澄、安鄉、津市九個區縣市,是全國著名的魚米之鄉,屬經濟較發達地區,但同時也是一個農業大市,農村人口約占70%,農村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既有人均收人名列全省前茅的先進鄉鎮,也有連飲水都困難、經濟相當落后的偏遠山區,因而農村文化建設也是千差萬別,鄉鎮圖書館(文化館)良芬不齊。總的來說,全市鄉鎮圖書館建設現狀令人優慮,主要表現:鄉鎮圖書館數量不斷減少,功能日漸萎縮;缺乏長遠的規劃,地方政府尚未真正重視圖書館建設。十五期間,隨著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評比達標活動的開展,圖書館(室)的建設作為“文明鎮”、“文明村”的硬性指標,也涌現出了一大批鄉鎮圖書館和村級圖書室。其中,不乏設施先進、藏書過萬、管理規范的農村圖書館,如武陵區東江鄉圖書館、蘆山鄉圖書館,鼎城區桃樹崗鄉圖書館、灌溪鎮圖書館、富貴坪村圖書室,桃源縣茨樹婭鄉圖書館,澄縣大堰擋村圖書室,漢壽縣周口鄉圖書館、豐家鋪鄉圖書館、太子廟鄉圖書館等為數不少的鄉鎮圖書館,一度成為全市農村文化建設亮麗的風景。如今,許多圖書館名存實亡。一方面是鄉鎮圖書館數量和功能的萎縮,另一方面,農民朋友尤其是農村的孩子對知識、對閱讀的渴求難以滿足。
導致常德市鄉鎮圖書館事業發展滯后的主要原因,一是鄉鎮圖書館尚未列人公共圖書館的發展范圍。長期以來,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建制只到縣,而沒有到鄉鎮,鄉鎮圖書館是民辦事業,缺乏一種保障機制。在各地政府創建群眾先進文化縣、區和示范縣、區的文件中,對鄉鎮圖書館建設只要求有普及率,沒有提出鞏固率的要求。二是缺乏辦館經費。在新一輪鄉鎮機構改革中,鄉鎮文化站被劃歸鄉鎮政府管理,而隨著鄉鎮企業轉制,文化站因經營部門被剝離而失去經濟支柱,從而導致鄉鎮圖書館辦館經費得不到保證,難以購置新書吸引讀者。三是圖書管理員流動性大,有的是東拼西湊發動單位和個人捐獻而來,有的是憑個人愛好隨意采購圖書,不能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五是文化主管部門扶持力度不夠。在抓鄉鎮圖書館建設上,面上工作做得多,深層次的、實質性的工作做得少。特別是在鄉鎮圖書館的鞏固與發展問題上未下功夫。六是縣(市)圖書館對鄉鎮圖書館的輔導和支持的力度不夠。
二、鄉鎮圖書館的發展思路
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一項利國利民的系統工程,而鄉鎮圖書館建設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重要的一環,因此,大力發展鄉鎮圖書館事業,是提高農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知識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創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川沒有鄉鎮圖書館的發展和普及,就談不上公共圖書館的繁榮。目前,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促進鄉鎮圖書館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創新機制
1.政府主導,做好規劃,提高思想認識,加強鄉鎮圖書館建設的力度。由政府部門牽頭,制定全市圖書館建設的總體方案,將方案分解落實到縣市區、鄉鎮各級政府。要把圖書館建設列人年度工作計劃,每年或每個階段對圖書館建設應有明確的目標、任務和措施;要求領導親自抓,制定落實目標責任制考核制度,形成層層抓、合力抓的氛圍。
2.通過政策法規促進鄉鎮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制定地方性文化政策法規,將各級公共圖書館建設納人市人大常委會立法程序,通過法律的形式予以確立,使鄉鎮圖書館從硬件設施、經費投人到人才隊伍、“軟件”服務等方面有法津保證。
3.增加投人。可以采取上級撥一點,本級出一點,社會助一點,企業捐一點等辦法,廣開資金投人渠道。
4.建立多種辦館模式。鄉鎮圖書館要以政府辦館為主,社會辦館為輔。但具體而言,由于各地實際情況不同,根據常德市鄉鎮圖書館建設的成功經驗,也可采用下幾種辦館模式:
一是與企業聯合辦館。由政府無償提供土地,企業投資建館,圖書館免費為企業職工和本鎮農民提供服務。
二是社區辦館。如常德新東街社區、紅衛社區與社區工作緊密結合,把圖書館直接交與社區管理,確保了圖書館的鞏固和健康發展。
三是主動積極聯絡社會知名成功人士,發動他們回家鄉捐資興辦館室。從農村走出去的知名成功人士眾多,他們愛國愛鄉,對公益事業更是熱心支持,只要我們做好工作,一定會得到這些知名成功人士的大力支持,為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貢獻。
四是站辦站管。購書經費和管理員的報酬由鎮文化站負責,文化站對管理員實行目標責任制考核,工作業績與報酬掛鉤。
五是培育人才。要培養一支復合型的圖書管理人才隊伍。作為鄉鎮領導應有超前意識,將他們送到發達地區圖書館學習,分期分批組織他們到上級館見習,培養他們具備全心全意為農民服務的思想,具備信息開發、信息服務、信息管理、信息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二)充分發揮上級會共圖書館的作用
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其館藏優勢、管理優勢和人才優勢對鄉鎮圖書館進行有層次、分階段地建設和系統化地科學管理。主要可以通過建立業務輔導站和圖書流動站幫助提高鄉鎮圖書館和村級圖書室的服務水平。
1.建立業務輔導站。有些鄉鎮經濟發展比較快,經濟實力雄厚,對鄉鎮圖書館的建設肯投人,起點高,設施全,藏書豐富,白身發展的后勁比較充足。對這樣的鄉鎮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就可以與其建立圖書館業務上的指導性關系,對其藏書結構、圖書加工整理、讀者活動、圖書借閱、規章制度、管理人員業務培訓等方面,開展業務輔導活動,使其業務工作規范化、標準化,以便更好地為廣大農民讀者開展服務工作。同時利用這個鄉鎮圖書館的優勢,開展業務協作與協調,把服務工作輻射到周圍鄉鎮的農民讀者中。
2.建立圖書流動站。這是公共圖書館開展文獻流通時經常使用的一種方式。它比較適合于鄉鎮經濟實力不是很強、財政投人有限、藏書數量不足的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與其建立圖書館流動站的合作關系,由鄉鎮圖書館出場地、設備和管理人員,由公共圖書館配備文獻資料,提供業務輔導等項服務,并采取定期與不定期兩種調配圖書資料的形式,保證鄉鎮圖書館有充足的文獻資料為廣大農民讀者開展文獻服務。圖書流動站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文獻數量可多可少,文獻的載體形式可以互相補充,并針對本地區的特點,建立特色文獻圖書流動站,使其服務更具有針對性,更能發揮文獻資源的作用。常德市圖書館通過建立圖書流動站的形式,參與鄉鎮圖書館的建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目前已經在20多個鄉鎮和村建立了圖書流動站,文獻數量多者4000余冊,少者600多冊,年送書量超過50000冊次。
篇4
千盼萬盼,終于讓我盼到了這一天。但是天公不作美,那天的天空仍然布滿了陰云,偶爾的一陣微 風,但 始 終 不能把陰云吹散。然而這一切毫無削減大家去游玩的興趣。我還是一大早就高高興興地到了學校。集合后同學們迅速坐上豪華的旅游大巴,隨后浩浩蕩蕩的車輛奔馳在高速公路上,朝目的地進發。過了大約一小時,我們就到達了長鹿農莊。
導游帶著我們班的隊伍到了農莊的大門口,就看到一個醒目的大招牌佇立在我們面前:順德長鹿農莊。整個大門都是木制的,既氣派又有一種旅游基地的感覺。啊!快樂的春游就要開始了。
里面的建筑也大都是用木頭做的:木頭橋、走廊 、廁所……給人一種很古樸的感覺,卻又十分精致,和我想象中的農場還是有一點差別的。
我們首先玩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全球首艘“哥德堡號”鬼船。鬼船的外表并不怎樣恐怖,但是同學們的恐嚇驚叫聲反而讓人毛骨悚然。上了船,船長先讓同學們看一部電影,這電影是關于“哥德堡號”來歷的。看完后,船長就帶我們進入鬼洞。鬼洞里漆黑一團。我首先第一個反應就是:找到一個同學一起走!我摸著摸著,找到了鄧慧琪。這鬼洞實在是太嚇人了,走著走著,我模模糊糊地看見了一個黑影從地下彈了上來,我那時真害怕那只“鬼”走過來,我就急忙退后。但定睛一看,嘿!那只“鬼”哪會走呀!我真是膽小。于是,我勇敢地走過去。我忽然感到腳下有一個軟棉棉的東西,哦,原來那黑影是海綿做的。最后,我還是走出“鬼屋”了,我頓時感到很興奮,大叫道:“我又重見光明啦!”我的心“怦怦”地跳了很久很久。
然后,我們依次去了玩射擊、摩天輪、搖頭飛椅。吃飯的時候,我幫同學們照了幾張相片。
吃完飯,精力充沛的我們又開始玩了水上碰碰車,去了思源井,看了小豬跳水。其中,水上碰碰車和小豬跳水我還記憶猶新呢!
我覺得最好玩的還是水上碰碰車,它好玩得無法用語言形容!我們先穿好救生衣,然后就開始玩啦!一部碰碰車可以坐兩人,我和鄧慧琪一組。我負責遙控碰碰車。碰碰車在水中央穿梭往返,我們好不逍遙自在!集合的時間到了,我使盡全身的法寶也沒能把碰碰車開到岸邊,我焦急萬分。但按著工作人員的指示,我還是上了岸。
接著,我們去了看小豬跳水。我想:這么冷的天,小豬們為了觀眾而跳水,它們受得住嗎?過了不久,幾只憨態可掬的小豬出場啦!排頭的那只小豬,望著那條小河。聽到訓練員一吹口哨,它就帶頭勇敢地跳了下去,觀眾臺上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那只小豬熟練地游上岸,然后自覺地跑回原地。后面的幾只小豬,你望我我望你,向后退縮了幾步,又望望訓練員嚴厲的眼光,它們大概是害怕了吧?又無可奈何地排好隊,等待命令。幾只小豬輪流跳水了,只剩下最后兩只小豬了。這兩只小豬十分膽小,訓練員非常氣憤,就打那兩只小豬的屁股,只聽“撲通”“撲通”的兩聲,兩只小豬“爭先恐后”地跳了下去。掌聲和“哈哈”聲混成一片,我只覺得小豬們可愛極了!
篇5
2、第二個景點:南海影視城。南海影視城被譽為“中國好萊塢”,是中央電視臺四大直屬影視攝制基地之一,是珠江三角洲內自然條件未受人為破壞與污染的理想拍攝基地與游覽勝地。南海影視城目前分為三大景區和一個表演區,各個時期的建筑濃縮了歷史年輪的軌跡,體現了中國建筑的輝煌。緊鄰城,是擁有3100多個坐席的馬戰表演場。《三國演義》和《》都曾在此拍攝。
3、第三個景點:清暉園。清暉園,位于廣東省順德區大良鎮清暉路,地處市中心,故址原為明末狀元黃士俊所建的黃氏花園,現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慶年間。園取名“清暉”,意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園林經龍氏數代龍應時、龍廷槐、龍元任、龍景燦、龍渚惠等五代人多次修建,逐漸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嶺南園林。
4、第四個景點:千燈湖公園。佛山千燈湖是由人工湖、大掩體(兩個,各有商鋪10間)、歷史觀測塔、水上茶亭(12座)、柏樹茶店(5座)、溪流(5座,分別是知識、豐收、白鷺、鳳凰、白鴿)、山上景觀塔(六座)、南水門、二十一世紀島、鳳凰亭、鳳凰廊、花迷宮等組成。
篇6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云霄飛車,我們坐在一個大圓盤上面,只聽見嘟的一聲,開始了!“啊!”姐姐大聲的嚷著。其實我也怕得要命,可為了表現我不膽小,始終沒嚷出來。
接著我們來到了摩天輪,從摩天輪上面往下望去,很高很高,美景盡收眼底,讓我們大飽眼福……“真美啊——”我們情不自禁的贊嘆著……
我們又跑又跳,來到了“會飛的音符”,一屁股坐在了類似于秋千的東西,先是慢慢的旋轉,然后越來越快,越來越快……“太好了,我飛起來了!!!”要知道會飛,是我最大的夢想!!我們一下子就飛的很高,一下子又降低了些,可好玩啦!!
不知不覺已經是中午了,我們來到了一家茶餐廳,一進去給人的感覺就是古香古色,清新雅致,我們隨便吃了些東西,就去散了會步,消化消化。
我們又來到了“哥德堡”號鬼船,看了可怕的電影簡介后,便開始一步步向船里面走去……里面是一條樓梯,四周都是可怕的鬼模型,還有類似于頭的東西在前面晃來晃去,玻璃窗里面全是會動的東西,仿佛一不小心就會爬出來……周圍回響著尖叫聲和鬼哭狼嚎,震耳欲聾!!!!當我出來時,臉都嚇白了……幸虧媽媽和妹妹沒進去,不然肯定會做噩夢的!!!
玩了一整天,我們很累,便回家了……
篇7
關鍵詞:薩米人;物質文化;俄羅斯
中圖分類號:K512.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0961(2008)04-0059-04
薩米人是北歐的土著民族,主要分布在挪威(3萬人)、瑞典(1.7萬人)、芬蘭(5 000人)、俄羅斯(2 000人)。
俄羅斯薩米人約80%居住在摩爾曼斯克州的科拉半島上。20世紀初,科拉薩米人全部是農村居民,而20世紀末他們中幾乎40%生活在城市里,其中很多人受過中等專業教育或高等教育,在非傳統經濟部門中工作。
在近數百年時間里,由于居住地之間空間相互交錯,薩米人與其他民族交往密切。他們與俄羅斯人交往已有八個世紀,與卡累利阿人交往時間也很長。此外,在科拉半島西南部早就居住著芬蘭人,19世紀末一批養鹿科米―伊熱梅茨人和涅涅茨人從伯朝拉河地區遷到半島東部,薩米人與他們也有較密切的交往。而現在半島上的居民絕大部分是外來移民,主要是俄羅斯人,還有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韃靼人等。
作為北歐的土著民族,薩米人祖先占有比現在分布區廣闊得多的地域,后來隨著俄羅斯人、卡累利阿人、芬蘭人、斯堪的納維亞人的進入,薩米人逐漸被排擠到極北地區。從保存下來的薩米人遠祖所固有的特征來看,薩米人的人種類型是獨特的。從語言來看,一般認為薩米語屬于芬蘭―烏戈爾語族波羅的―芬蘭語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薩米人創造了獨特的文化,這種文化明顯不同于他們的北歐鄰人,也有別于外烏拉爾的生活在相似的自然條件下、有著相似生活方式的民族。
薩米人傳統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文化,是在各種因素的長期作用下形成的,其中自然環境,尤其是北極嚴酷的氣候條件起了重要作用。作為民族,薩米人是在科拉半島北部、卡累利阿、芬蘭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這片廣大土地上形成的。這片土地的頗大部分處于北極圈內,是氣候和動植物界極為特殊的地區。現在薩米人占有的土地,無論在俄羅斯還是在北歐國家,主要屬森林凍土帶和凍土帶,包括山地凍土帶。在生態上,北大西洋沿岸是特殊的地區。對薩米人物質文化的研究表明,它主要由森林帶成分和凍土帶成分構成,前者在東部地區、后者在西部地區表現得更明顯。薩米人傳統物質文化對自然環境有很強的適應性,達到了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
薩米人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基本保持了古代經濟―文化類型的特點。這是一種捕魚、養鹿和狩獵相結合的類型。狩獵對象主要是陸地動物野鹿,后來也獵取毛皮獸;沿海地區薩米人會獵捕海獸,如環斑海豹、髯海豹、格陵蘭海豹等。與漁獵經濟相適應,薩米人過著半游牧生活。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薩米人生活在定居公社類型的地域性村莊中,在科拉半島這樣的村莊有17個。大多數村莊都有夏季和冬季兩個住地。此外,每個家庭都有幾處住地,分秋季和春季住處。所有的經營地(牧鹿場、捕魚場、狩獵地塊)在村莊之間分配,這項制度被嚴格遵守。在半島有限的空間條件下,該制度保證了各村莊在經營地利用上的平等權利,也有利于經營地的合理利用,防止資源枯竭。
19世紀末20世紀初,科拉薩米人從事的基本行業是養鹿和捕魚,這兩項工作平均提供其全部收入的2/3。由于當地動物資源漸趨枯竭,狩獵的規模已很小,只提供薩米人全部收入的10%左右。在20世紀初,薩米人工作種類增加,如在鐵路和伐木部門工作或為地質勘探隊做向導等,在非傳統行業工作的收入達到全部收入的25%~30%。
科拉薩米人傳統經濟年度是被嚴格規定的,一年被分成八個工作季,在各個工作季里須按計劃勞作,總的目標在于保障經濟的綜合性和各種經濟活動方式的有效結合。按出工數量和耗費時間,養鹿業在所有行業中占第一位。實際上薩米人全年都在從事養鹿業。從鹿群規模、牧場承受能力、牧鹿犬的利用等方面來看,薩米人養鹿業對科拉半島自然條件有非凡的適應性,對薩米人生活方式的形成起到決定性作用。
19世紀末20世紀初,薩米人的鹿群都不大。1926年,在極圈附近60%多養鹿者的鹿群規模不超過50頭,平均為20~30頭。所養的鹿主要用于馱運,也宰殺一部分,鹿肉做食物,鹿皮可用來縫制衣服和覆蓋帳篷(在較早時期鹿肉和鹿皮靠狩獵野鹿獲取)。此外,家鹿還可在狩獵時用做“誘餌”。養鹿人易地放牧主要在南北方向上進行,遷移距離一般不超過200公里。
冬季放牧時間約為四個半月(11月下半月至3月),在半島的森林地帶和森林凍土帶上放牧,距冬季村莊較近。在這段時間里,薩米人比較安逸,因為鹿移動的速度相當慢,每天約兩公里。鹿群很分散,牧人的任務主要是掌握鹿群移動的方向、防狼和不使自己的鹿群與鄰人鹿群相混。薩米人認為,這種“散”放的方式非常有利于苔蘚(鹿的食物)的保護。冬季里,薩米人相當多的時間是在村莊里度過的。除養鹿外,他們還在湖上鑿冰捕魚,獵取毛皮獸、柳雷鳥、野鹿(1月19日以后)。東部村莊(伊奧坎、盧姆博夫、波諾伊、索諾夫)的薩米人從2月到4月與鄰近的俄羅斯人一起參加“冰群狩獵”――從岸邊的浮冰群上獵捕格陵蘭海豹。
俄羅斯薩米人傳統物質文化3月中旬鹿群走出森林向北遷移,在4月初或中旬到達位于沿海地區的夏季牧場。5月6―7日母鹿開始產崽,對此,半島西部和東部的薩米人采取的方式不同。在西部地區(莫托夫、基利金地區),養鹿業對薩米人已不太重要。到達夏季村莊后,薩米人放開鹿,任其自由活動,他們開始捕魚。給幼鹿打烙印推遲到秋天進行。在東部地區(捷爾斯克興等地區),養鹿業是薩米人的主業,對他們來說,鹿產崽是十分重要的事。預產期間,牧人要一直守在孕鹿附近,須用又長又粗的繩子把孕鹿拴在大石頭上,且每天都要換新地方。這時其他鹿可自由活動。幼鹿出生第二天或第三天,即給它打上烙印。打上烙印后,幼鹿隨母鹿自由活動,這樣可以更好地照看母鹿和幼鹿,亦可防止母鹿拋棄幼鹿。著名科拉薩米人研究者B.B.恰爾諾盧斯基認為,這種產崽護理方式表明薩米人對鹿馴化的程度相當高,當然這種產崽護理方式只能在鹿群規模不大的情況下施行。
夏天,直到9月末,鹿在沿海地區牧場自由地、盡情地吃著苔蘚。除鹿群外,薩米人還有少量訓練有素的雄鹿,利用它們馱運。這類鹿單獨放養,一般在夏天把它們放在沿海的海島上,因此也稱其為島鹿。
薩米人在夏季可從養鹿業中脫身。他們只須在8月初去牧場照看一下三個月大的幼鹿,這時幼鹿的毛皮最適合做衣服。夏天自由放牧是薩米人養鹿業的特點之一。這樣,薩米人可以在夏天脫身去專事捕魚。捕魚業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薩米人很著名的行業,構成其收入的重要部分。他們在湖里捕撈白鮭、河鱸、狗魚等;在大河入海口捕鮭魚。此外,薩米人還在海邊獵捕環斑海豹和髯海豹。
夏天,鹿的自由放牧持續三個半月,到10月中旬。薩米人認為,夏天自由放牧能使鹿更好地增肥。B.B.恰爾諾盧斯基指出,鹿在自由放牧情況下,由于不是集中在一起密集地移動,而是分散甚至單獨行進,較少踏壞苔蘚,而生長緩慢的苔蘚被踏壞后需很長時間才能恢復。另外,他認為在薩米人的宗教觀念中似乎有某種禁忌,即在夏天禁止限制鹿的自由。
夏天過后的一個半月(10月至11月上半月)對薩米人來說是緊張、忙碌的,而且這時只能從事養鹿業。下第一場雪的時候,要去把散放的鹿找回來,集合到一起。首先到島上把單獨放養的雄性役鹿(島鹿)集合起來,趕回村莊。然后去凍土帶找尋鹿。用套索捕住一些鹿,通常是雄鹿。再靠鈴鐺以及特殊的喉音吸引其余的鹿,逐漸集結成群。有時也利用狗來趕鹿到集合點。把鹿集結起來后,按主人把鹿分開。然后開始向半島縱深處的冬季牧場轉移。一般在11月中旬養鹿者到達冬季村莊。這樣就結束了全年經濟活動周期。
可見,薩米人養鹿業有如下特點:在多數時間里把鹿散放,不大量聚集,牧鹿者通常步行,冬季滑雪而不用雪橇。這樣有利于保護苔蘚,防止踏壞、壓壞它。
薩米人傳統的養鹿體制保持到19世紀末,即養鹿的科米―伊熱梅茨人和涅涅茨人到來之前。他們是從伯朝拉河地區遷移到科拉半島的,是嚴重的獸疫迫使他們遠走他鄉的。科米―伊熱梅茨人借用涅涅茨人的養鹿體制,這種體制與薩米人的完全不同。他們從事的是以生產畜產品為目的的大規模的養鹿業,須一年四季不分晝夜地看護鹿。于是,在科拉凍土帶上兩種養鹿體制發生沖突,優勢自然在經濟效益更大的外來體制一邊。蘇聯時期集體農莊的組建,從根本上確立了涅涅茨人的養鹿體制。這樣就破壞了薩米人賴以生存的科拉凍土帶的生態平衡,使他們走上了失去千百年來創造的傳統文化的道路。
為適應半游牧的生活方式,薩米人創造了若干種住所樣式。在薩米人所有群體中都流行一種最古老的住所,即一種叫做“韋扎”的帳篷。它有用木桿搭成的骨架,在其上覆蓋樹皮和草皮。每根長約兩米的四根粗木桿構成韋扎骨架的基礎,插入預定的帳篷四角的地里,兩根木桿上端交叉,一對木桿平行于另一對。在這些木桿上端打透孔,五根橫桿穿過這些孔。為堅固起見,在骨架兩對基本木桿之間沿側面用一根或兩根橫桿連接。韋扎的蓋由傾斜擺放的一根挨一根的木桿構成,上鋪樺樹皮、松樹皮、云杉皮和草皮。帳篷頂上有排煙孔。韋扎外形呈平截頭四面棱錐體。
韋扎是不能帶走的建筑物。19世紀,韋扎主要建在春季和秋季捕魚的地方,也建在夏季村莊里。在更遠的時代,韋扎是惟一固定的住所,包括冬季住所。在19世紀,韋扎是地上的建筑物,而在此前它是半地下的。考古學家在科拉半島北岸發掘新石器時期村落遺址時發現了半地下的住所,其居民是現代薩米人的祖先。這種類型的住所也在居住在現在的卡累利阿、芬蘭森林地區的森林薩米人的祖先那里流行。
對在極北地區生活的薩米人來說,韋扎是特別好的住所。在韋扎的中央建有爐灶,在寒冷的季節,爐灶里的火晝夜不停地燃燒。爐灶被用來取暖、照明、烤衣服(把衣服掛在懸在爐灶上方的橫桿上)和做飯。在火爐周圍砌上大石塊。火爐上方懸掛幾條末端有鉤的鏈子,把鍋和茶壺掛在鉤上。固定這些鏈子有幾種方法,其中最通行的是帳篷骨架中央處固定有掛鉤,鏈子掛在鉤上即可。爐灶左右是睡覺的鋪位。爐灶后面,對著入口處是“潔凈的地方”,那里擺放著圣像、避邪物、器皿、食物。這塊“潔凈的地方”被用側立的木板與其他空間隔開。“潔凈的地方”與一系列禁忌和宗教儀式有關,薩米人對它的尊敬觀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逐漸減弱。
韋扎的門一般朝南,用木板做成,合頁用鐵、皮革、獸角等制作。門向外開,因有一定傾斜度而能自動關門,有利于保持室內溫度。為防風,常在門外掛上用麻布或粗帆布做的門簾。有時在門前用幾根木桿搭起窩棚,覆蓋干樹枝;有時用雪堆起類似門斗的東西。這一切很好地防止了住在韋扎里的人挨凍。
韋扎不僅可做住房,還可做經濟設施。例如,在洛沃澤爾捕魚地,薩米人把韋扎用作保存魚的庫房。他們在韋扎里挖坑,把魚放在里面。在坑里存放過程中,魚產生一種薩米人喜歡的特殊氣味。現在,各地的韋扎都退出使用了。
除固定的韋扎外,薩米人自古以來就流行一種叫做“庫瓦克斯”的骨架活動房。庫瓦克斯的骨架由長約三米的木桿構成,把木桿按圓形樹立,在頂端會聚。木桿的數量不等(12~25根),根據預計的庫瓦克斯的面積(按住人數量確定)來決定用木桿數量。在建庫瓦克斯時,先立三根木桿,頂端用繩子捆在一起,然后把其余木桿搭上。外面蓋上麻袋布或粗帆布,用繩子將其固定在骨架上。上面有排煙孔。庫瓦克斯內部布局與韋扎相同。在中央也建有爐灶,爐灶兩邊是睡覺的地方,爐灶后面也是“潔凈的地方”。庫瓦克斯是很輕便和舒適的活動房,它的建立和搬運都較簡單。有時在運送途中需過夜時,可臨時搭建半個庫瓦克斯,即使用一半的木桿,搭成半圓形。必要時,在這種半個庫瓦克斯前面安設爐灶,在爐灶旁邊立一木桿,其上端有彎曲,把鍋掛在上面,正在火的上方。至今,庫瓦克斯還被養鹿人、獵人、漁人用作移動房。
直到20世紀頭幾十年,薩米人仍過著游牧的生活,他們表現出對自然環境的奇特的適應性和非凡的耐力。許多關于薩米人的著作都指出,薩米人滑雪速度甚至超過了野獸的奔跑速度;薩米人在冬季的凍土帶上能準確地判定方位和辨別地點。多次在科拉薩米人中考察的恰爾諾盧斯基指出,薩米人有獨特的視覺記憶并能辨別一個地方的最細小特征(在地平線上森林的輪廓、凍土帶的波狀地形等)。恰爾諾盧斯基在半島東部地區薩米人的庫羅普捷夫村結識一位盲人,他能在冬天獨自去找鹿群。有一位薩米人說:“我閉上眼睛也認得路,我根據輕輕晃動的感覺和地面的高低不平就能確定滑雪的方向。”薩米人對自己居住的地方了如指掌。他們把道路分成四種:帕利格斯――小路;凱納――相鄰居民點之間的冬季道路,夏天留有明顯的痕跡;羅奧塔――走的人多的冬季道路;謝卡斯――新的道路,沿第一個痕跡走的。
在路途中,薩米人確定前進方向的方法很多:按風向(他們把風向分成八種);按天空中的星星(主要按北極星和大熊星座);按太陽、月亮;按海上天空的顏色(如果沿海岸行走的話);按樹皮的顏色,等等。如果難以找到正確的方向,就讓薩滿走在前面。各種形狀的大石頭也成為薩米人的“指路者”。
薩米人是具有超常耐力的善走者。他們能一天連續不休息地行走45~50公里。薩米人把在路上放慢腳步當作一種休息,而無須停下來。夏天沿著不易分辨出來的小路遷移時,為不偏離小路,就得掌握高超的辨別方向的技能和十分熟悉當地地形。夏季步行遷移時,薩米人一般不在途中露宿。如果不得不在路上過夜,則在石頭和苔蘚之間的干的地方或在大石塊旁邊安置下來,而且必須點上篝火。如果需要帶上許多物品和食品(如8月去牧場宰殺三個月的幼鹿,為取其皮做衣服),則須帶上馱載的鹿。和其他養鹿民族的馱鞍相比,它的馱鞍極簡單,把兩塊松木或云杉的弓形小木板搭在鹿的背上,其中一塊木板的稍厚的松球形的端部插入另一塊木板相應的孔里,這樣兩塊板上端就連接上了;而下端用皮條連接,皮條從鹿的腹部通過。馱子掛在木板凸出的上端。為防止磨壞鹿背,在馱鞍下墊一塊鹿皮或粗帆布。物品裝在專門的馱袋里,馱袋通常用麂皮縫制。現在,薩米人在夏季沿凍土帶遷移時,有時仍然使用這種古老的馱鞍。
總之,薩米人在開發和利用科拉半島自然資源過程中創造出高度完善的適應極北嚴酷條件的物質文化。薩米人傳統的經濟―文化類型、生活方式和行為準則反映了人與自然的統一。薩米人十分珍視他們的周邊環境,竭力完好地保存苔蘚地帶,那是養鹿業與他們自己興旺的基礎。他們也同樣關心水體中魚類資源的儲備,保護當地的植物群。
[根據《西伯利亞民族學文集》第6卷(莫斯科,1993年)的材料編譯]
The Traditional Material Culture of Russian Samians
CHU Xiang
(Russian Institute,H.P.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Harbin 150018,China)
篇8
科技館的外行真壯觀,具體怎樣壯觀,你去了就知道,我不想羅嗦。入場的時候,已經感受到科技的發達,是要好像坐飛機那樣安檢,進去之后,里面比外面還要壯觀,而且很大,許多同學不由自主地拿出照相機拍照,其中有我們值得一提的鬼神姐姐。地面的圖案算不上精致,但也很美麗,我也不想介紹有多精致。咔嚓。
進第二重門口了,也就是正門了。老師一說解散,我們就迫不及待的跑去參觀我們老師要我們參觀的主題——實驗與發現。一進去,我就被眼前五彩斑斕的光吸引著,走進一看,原來是電光,不知道為什么,看著看著,我覺得很恐怖,好像電光會把我燒成烤豬一樣。等到結束了,我湊上去看看這是什么,怎么那么厲害。哦,我一看,原來是個舞臺,只是加多了電磁兩個字,沒什么特別的。此外,我還看到了傅科擺,就是那個……那個……那個能驗證地球自轉的擺,規模真大,從樓頂引出一條線到離地面大約五、六十厘米左右,再與一個圓球連接,一旦搖擺它,就不要想著它會自動停下,如果你想它停下,那么真是對不起,請幾個小時后再來吧,除非你用手制止它。另外,有一個更有趣的,就是現代科技的藝術品,可以說這藝術品是偉大的,那就是鐵粒舞蹈,那些鐵粒圓股股的,動起來的時候真是可愛無比,就像裙子在擺動,又像稻草人在跳舞,既整齊、有規律,又很可愛,我認為在這個館里,這才是珍品。還有一個更新奇,在白光下能看到彩虹,但不好意思,我不知道怎樣介紹,因為我沒有看它的介紹,只看了題目,那當然,要不然,我就不能說出白光,準確來說,這是牛頓色散實驗。
介紹了這么多,都是實驗與發現,接下來,是介紹最有價值的綠色的家園。說是綠色家園,里面當然全是環保,綠色的。我們組去體驗了臺風。我們帶好配備的眼鏡,進去后,同學們馬上抓住了欄桿,仿佛欄桿有磁鐵,把我們全部吸過去,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克服的,畢竟它的磁力很小,但我就是不明白。接著,風越來越大,10級的時候,風更猛,震耳欲聾,幸好帶了眼鏡,不然眼睛就會疼了。然后,風越來越小,最后化為烏有,完了。
下面是我最后要介紹的館,但并不代表科技館就只有這幾個館。這是感知與思維館,其實這個館也沒什么要介紹的,只是里面的幾幅畫很特別。第一幅是看上去會轉動的,實際沒有轉動,這幅畫我看了許多次,可我弄不明白這是什么原理。接著是錯覺圖,我看了很久,都沒有發現什么。還有一幅是透視錯誤,就是說在同一個地方,有兩個成年人,其中一個很高大,一個只有他的三分之一,很奇妙。在里面,我們去了鏡子迷宮,這個我在長鹿農莊體驗過,不過這次很好,工作人員給了我們兩個用塑料做的棍,用來探路,不至于額頭受苦。我們進去以后,馬上揮舞棍子,其實也用不著棍子,里面人甚多,因此我們可以跟著人走,但這不過癮。然后,我看到了隱身屋,我想:魔術師應該就是利用隱身屋來變魔法的吧。因為我不知道是什么原理,所以感到很神奇。
篇9
春天是美好的季節,春暖花開,春游踏青活動旨在讓幼兒親近美麗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時,在活動中開拓幼兒視野,增長知識,感受同學情,師生愛,培養美好的情感。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春游活動方案小班,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春游活動方案小班1活動目的:
春暖花開,開拓幼兒視野,增長知識,親近自然、感受生活,讓幼兒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增強環保意識。
活動時間:2021年5月29日
活動地點:東湖海洋世界
活動準備:
1、校車3臺:8:30從幼兒園準時出發
2、幼兒及教師午餐共200份:一小瓶礦泉水、甜橙一個,沙律包一袋、一盒牛奶、
3、桌布、報紙等
安全保障措施:
1、加強管理和監督措施。
保教主管對各個環節的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層層落實,責任到人。班主任是班級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幼兒出游的安全工作,教師負責組織好幼兒活動,維持好紀律。保育員負責照顧好幼兒出游的護理工作。除此以外,各班級增配行政人員,保障出游的安全工作。
2、班級教師對幼兒進行春游活動安全教育,增強幼兒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3、保健醫生攜帶好急救用品。
以防幼兒突發事情。
4、春游活動期間一切行動聽指揮,準時出發,準時返園。
5、全體幼兒必須穿好校服,背好書包。
6、參觀活動時要做到井然有序,教育幼兒不擁擠、不追跑、不打鬧。
上、下車有序。在車上不能大聲暄嘩,不能將頭和手伸出窗外。
7、注意言行文明,愛護公物,不隨地亂扔垃圾。
8、班主任在每一次集合時一定要清點好幼兒人數,確保幼兒安全。
活動程序:
7:30——8:00幼兒在家吃早餐
8:00——8:30入園、幼兒外出前準備
8:30——準時出發
9:50——11:00參觀海洋館,觀看表演
11:10——12:00幼兒集體午餐
12:30——返園準備工作,清點物品及人數
14:00——安全入園、離園前整理
15:00——幼兒離園
春游活動方案小班2一、活動主題:“親近動物、走進自然、感受親情”
二、活動目標:
(一)讓孩子走進自然,親近自然,感受春天的美景,感受生活,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
(二)在幼兒、家長、老師的互動游戲活動中,獲得情感交流,體驗快樂。
(三)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環保意識。
三、活動時間:2021年4月17日(周二)
四、參加對象:全園托、小、中、大班幼兒、教師和家長
五、活動地點:親子活動—順德長鹿農莊
六、活動準備
(一)制定方案(負責人:張園、主任)
(二)橫幅、園旗、活動通知(負責人:助理)
(三)幼兒園準備工作
(礦泉水、車輛、人數確定、春游物品,必備藥物及安全維穩統籌工作等,負責人:主任)
(四)各年級準備:
1.各班選出3名家委會家長自愿者和1名攝影,協助活動的組織
(負責人:各班級班主任教師)
2.游戲活動材料及經驗準備。
如班牌(負責人:級長、班級教師)
3、請家長與幼兒共同準備春游物品。
(幼兒統一穿園服、家長統一帶旅行團帽、合腳的鞋子、背包袋、餐巾紙、暈車藥、食品等)
(五)安全保障措施:
1、加強管理和監督措施,對各個環節的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層層落實,責任到人。
2、班級教師對幼兒進行春游活動安全教育,增強幼兒安全防范意識和自
我保護能力。
3、保健醫生攜帶好急救用品,以防幼兒突發事情。
4、春游活動期間一切行動聽指揮,準時出發,準時返校。
5、全體教師生必須穿好園服。
6、參觀活動時,要做到井然有序,教育幼兒不擁擠、不追跑、不打鬧。
上、下車有序。在車上不能大聲暄嘩,不能將頭和手伸出窗外。
7、在游玩時請照看好自己的孩子,注意安全,并做到愛護公共環境,不
隨地扔垃圾,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示范和榜樣作用。
8、進園后,要聽老師及導游的安排等等,班主任在每一次集合時一定要清點好幼兒人數,確保幼兒安全。
9、游玩時盡量不要單獨行動,可以幾個家庭結伴一起游玩,以便能有相互照,防止走失。
10、請將手機帶在身邊,保持暢通,并在老師處保證留有號碼。
八、活動流程:
8:00出發前動員及準備
8:00——8:30大小操場集中整隊,全園依次出發。
9:50左右分別到達目的地,稍作休整。
10:00——11:10拍集體照、集中大草坪親子游戲活動,布置親子作業
11:10——14:45分散活動【長鹿休閑度假農莊】
午餐自理
14:45結束活動,大門口集合,乘坐專車返回廣州。
春游活動方案小班3一、活動目的:
1、感受春天的氣息,感知春天的特征
2、體驗與同伴一起進行踏春活動的樂趣
3、初步學習管理好自己的個人物品
二、活動安排:
地點:解放公園
時間:____年4月3日上午
三、活動要求:
方案制定:
1、____年3月28日以前完成解放公園踩點、制定幼兒園春游活動方案及安全責任書。
2、____年4月1日召開春游工作專題會,學習、討論、完善幼兒園春游活動方案;
簽訂春游安全責任書。
3、各班撰寫春游活動方案,4、3日以前交劉紅老師;
各班根據班級的要求發放告家長書并于4、2號以前發給家長;春游前由班長召開春游專題班務會。
安全工作:
關注的安全問題:不能靠近水邊,上下車的安全,隨時清點人數,
春游前的安全教育: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離開班級、不能靠近水邊、不推不擠排隊上車、下車后不亂跑跟隨老師站隊等。
關鍵時間:
8:00入園 8:30早餐 9:30出發 11:30中餐 12:30上車 12:50返回 1:00離園
服裝物品:
教師著園服
幼兒著園服(白襯衣、藍毛衣、男生褲子、女生裙子、小紅帽、鞋子各班自行統一)
請家長在每位幼兒園服商標上寫名字,以免分不清
幼兒脫衣服后注意保管,以免丟失
每位幼兒自背一個小包(用于裝飲用水、汗巾、脫下來的衣帽等)
回園后回收小紅帽
各班帶垃圾袋、衛生紙、醫療藥品、飲用水等
衛生要求:
不隨地扔垃圾
進餐時保持環境衛生,進餐后清理場地
醫療要求:
各班配暈車藥、九制陳皮、藥棉、常用藥品
保健醫帶足帶齊常用藥品
臨時醫療點設置在2號門附近
保健醫電話:_____
車輛安排:(見車頭窗戶上的號碼)
租用東星國旅的旅游車,49座2乘,45座1乘,37座6乘
車輛安排:
1號——大C班 (37座)
2號——大B班 (37座)
3號——大A班 (37座)
4號——中A班 (37座)
5號——中B班 (37座)
6號——中C班 (37座)
7號——幼A班 幼B班(45座)
春游活動方案小班4活動目標:
知道在春游時應注意的事情,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視頻
活動過程:
一、春游去——引起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了解孩子對安全的認識
1、春天來了,老師要和小朋友,還有爸爸媽媽一起去野生動物園春游,高興嗎?可是小朋友出去,老師有點擔心,知道為什么嗎?
2、小結:出去春游會遇到很多不安全或危險的情況,所以老師會擔心。
二、怎樣才安全——知道外出春游要注意哪些安全
1、乘車
怎樣乘車才安全呢?(上下車有序排隊,乘車時不在車上玩、不把頭伸出窗外、車沒停下來不在車上走動。)
2、看動物
怎么看動物才安全呢?(不隨便喂小動物吃東西,不用手去觸摸小動物。)
3、公園里人多
公園里人多要跟著爸爸媽媽,不隨便亂跑,不跟陌生人走。
4、小結:出去玩很開心,注意安全最重要。
三、準備工作——了解春游去可以帶些什么
1、春游去你會帶些什么呢?
2、除了帶上好吃的,還可以帶個塑料袋放垃圾,穿上運動鞋,方便走路。
春游活動方案小班5一、活動目標:
1、通過組織幼兒外出活動,真正讓幼兒走進大自然,開闊孩子們的眼界,增強孩子們的團隊意識。
2、增加幼兒間的交往、互助、合作、分享、獨立能力,讓幼兒感受春天的變化。
3、讓幼兒在親子和諧活動中,增進親子和諧關系,體驗與父母、同伴、老師一起出游的樂趣。
二、活動地點:沙溝湖生態示范園
三、活動班級:小四班
四、活動時間:4月中旬
五、活動準備:
1、教師確定參觀的路線。
2、向各位家長做好通知工作,家長自愿參加,告知家長本次活動的目的以及配合的事項。
3、教師準備游戲及道具。
風箏、食物、獎品、塑料袋、一次性桌布等。
六、安全保障措施:
1、加強管理和監督措施。
對各個環節的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層層落實,責任到人。每班有三位教師,具體分工如下:
班主任負責帶隊組織活動(組織幼兒游戲、幼兒安全、隊伍的排列、清點人數、活動小結等等)。
副班老師負責協助(幼兒安全、隊伍的排列、觀察體弱幼兒)。保育老師負責后勤(穿脫衣服、藥品拿放、垃圾的整理等等)。
2、班級教師對幼兒進行春游活動安全教育,增強幼兒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3、保健醫生攜帶好急救用品。
以防幼兒突發事情。
4、春游活動期間一切行動聽指揮,準時集合,準時返校。
5、全體幼兒必須穿輕便的鞋子和衣服。
6、參觀。
活動時要做到井然有序,教育幼兒不擁擠、不追跑、不打鬧。
7、注意言行文明,愛護公物,不隨地亂扔垃圾。
8、班主任在每一次集合時一定要清點好幼兒人數,確保幼兒安全。
七、活動過程:
1、觀察“沙溝湖生態示范園”的樹木、花草,感受春天的美麗景色。
2、游戲活動:
集體活動:參觀沙溝湖的花草樹木。和幼兒一起尋找春姑娘的身影。親子游戲:
(1)揪“尾巴”
準備:“尾巴”若干
玩法:游戲開始時,一位家長和孩子各自將紅色帶的三分之一塞進褲腰里,其余的部分拖在外面當“尾巴”。“尾巴”不可太短,否則孩子不容易抓住。家長和孩子面對面站立,同時數“一,二,三”,兩人同時開始左右挪動,互相揪對方的“尾巴”,先揪到“尾巴”的為勝。
(2)袋鼠抱
玩法:8個家庭為一隊,每隊分成兩組,面對面站立。幼兒學袋鼠抱緊家長的頭頸,雙腿夾住家長的腰,家長不能用手抱孩子。游戲開始,第一個家長跑向對面的家長,拍一下對面家長的手,對面家長則跑至對面。哪隊家長先跑完為勝。
(3)花兒朵朵
玩法:參加游戲者一邊念兒歌,一邊拍手,當聽見主持人說:“__花開時,就按照花的瓣數抱在一起。出錯的一組被淘汰,堅持到最后的為勝。
(4)小腳踩大腳
玩法:家長和幼兒在起點線處,孩子與家長面對面站立,孩子踩在家長腳上,游戲開始,聽到口令家長帶孩子迅速向終點處移,繞過終點后返回起點,先到起點的為勝
(5)放風箏比賽
規則:以家庭為單位,風箏飛的、時間維持最長的為勝。
(6)親子自助餐:
篇10
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爭取資金支持,抓好典型宣傳,完善培訓體系,推廣實用技術,推動云南林下經濟產業總體發展。
關鍵詞:林下經濟;林下資源;現狀分析;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S7598;F36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67-368(0)06-06-03
收稿日期:0-08-;修回日期:0-09-9
作者簡介:王學花(976-),女,云南祥云人,助理工程師。從事林業調查規劃、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相關工作。
林下經濟是借助林地生態環境,以林地資源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的自然條件、土地資源和林蔭空間,在林冠下開展林、農、牧等多種活動的復合式經營,使農林牧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林下經濟主要有4種類型: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采集及林下旅游,發展模式有林菌、林藥、林禽、林菜、林花、林下休閑等模式。林下經濟自世紀初開始在我國興起,隨著林下經濟活動成就的取得[],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林下經濟得到社會的普遍重視。根據各地的資源特點發展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林下經濟模式。廣西省荔浦縣積極開發利用本地林下野生竹、藤、草、芒植物,編織各種民間手工藝術品,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出口品種達600多種,年出口貿易達6 700萬元[3]。河北省邯鄲市除林糧、林棉間作外,先后探索出了林苗、林草、林藥、林花、林菜、林菌、林雞、林鴨、林鵝、林蟬、林蝗、林鴿、林兔、林下駝鳥、林畜等5種林下經濟種養模式[4]。
以“明晰產權、放活經營、規范流轉、減輕稅費”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使山林分到了一家一戶,農民對林地上的產品有了自,但如何讓林地資源產出經濟效益成了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完成后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之一。發展林下經濟成為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促進綠色增長的迫切需要。發展林下經濟有利于林業綜合效益的提高,增加單位面積的產出,使林業產業從單純利用林地資源轉向林產資源與林地資源的綜合利用,有效地避免了林地種植結構單一,生長周期長,經濟效益緩慢等問題,起到近期得利、長期得林、以短補長、遠近結合、協調發展的產業化效應,使農、林、牧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充分體現生態、經濟和社會的綜合效益。
.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資源概況
云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為鄰,北部同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同老撾、越南毗鄰。地理位置為北緯°8′3″~9°5′8″和東經97°3′39″~06°′47″,北回歸線橫貫云南省南部,東西橫跨8649 km,南北縱距990 km,總面積為394萬 km。云南省位于長江、珠江、湄公河等六大國際國內重要河流的源頭或上游,具有重要的生態戰略地位。土壤、植被類型豐富,自然條件復雜多樣且地區差異明顯,具有眾多生物種類生存和繁衍的生境條件,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物種數量居全國之首[5],全省藥材、花卉、香料、菌類的種類均居全國之首,具有豐富的資源發展林下經濟。
.林下經濟發展現狀
截至00年,云南省基本完成了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明晰產權的工作,隨著配套制度改革工作的深入推進,林下經濟產業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逐步發展起來。林業經濟產業主要有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產品加工、林下旅游4種類型,具體表現為林藥、野生食用菌、林菜、林禽、林下產品加工及林下休閑旅游等發展模式。
林業調查規劃第37卷第6期王學花,楊紅艷:云南省林下經濟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
.林藥
云南省擁有豐富的藥材資源,為發展林藥產業提供了條件。
石斛分布在紅河州、保山市、西雙版納州、德宏州據初步統計,0年全省石斛種植面積達 7634hm。在昭通市種植天麻,00年種植面積達 3433hm,產值 005萬元。其他還有滇重樓、珠子參、續斷、巖白菜、豬苓、半夏、黃山藥、黃草烏、大黃等都已開始林下規模種植。
.野生食用菌
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約有600多種,有松茸、牛肝菌、塊菌、奶漿菌、羊肚菌、香菇、木耳、竹蓀、猴頭菌、青頭菌、雞樅、雞油菌、干巴菌等,其中竹蓀、雞樅、雞油菌、干巴菌等野生菌產量位居全國首位。
3.森林蔬菜
據初步統計,云南省約有森林蔬菜(野菜)600種,主要有臭菜(羽葉金合歡)、刺五加、甜菜、香椿、樹頭菜、金雀花、苦刺花、攀枝花、棠梨花、大白杜鵑花、松杉尖、青刺尖等。全省林下蔬菜種植基地約334萬 hm,原料產值約5億元。
4.林禽
可利用豐富的森林資源,在林下發展林禽、特種野生動物的馴養繁殖。目前云南省的林下養殖主要有野豬、梅花鹿、山雞、豪豬、野生蜜蜂等,馴養繁殖主要用于食用、醫藥產品有活體、肉類及保健品等。養殖基地數量約400個,養殖規模約40萬頭(只、箱),活體總產值約億元。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及經營利用企業847戶,總資產超過40億元,年產值08億元,帶動農戶59萬戶。
5.林產品加工
截至0年底,云南省利用林下采集產品進行加工的企業達900多家,年產值60億元,在5家林業產業省級龍頭企業中,林產品加工企業有46戶,大量林下產品從原料種植逐步轉為產品深加工。石斛已經開發出石斛楓斗、石斛膠囊、石斛茶、石斛含片、石斛飲液、石斛沖劑、石斛保健酒等產品;天麻人工種植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通過天麻良種繁育、本地天麻“兩菌”分離提純復壯及運用,為成藥開發奠定了較好基礎。昭通的天麻生產企業已生產國藥準字號天麻成藥如天麻丸、復方天麻顆粒、天麻片、天麻醒腦膠囊和天麻今朝膠囊等,初步形成了昭通天麻的自主知識產權。
6.生態農莊
利用農村的自然山水以及農家院落的林蔭優勢、生態優勢、花果優勢、園林優勢、人文優勢等,集休閑娛樂、旅游購物、綠色消費、返璞歸真等功能于一體,不斷滿足人們對健康型、營養型農產品的需要,是一種新興產業。目前全省有生態農莊00多個,占地規模約3333 hm,00年總產值達067億元。
.林下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
.國家大力支持發展林下經濟產業
林下經濟具有發展模式多、就業容量大、從業門檻低的顯著優勢,是林地承包到戶后農民發展林業的首要選擇和重要內容。國家在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時,將發展林下經濟產業作為全面深化林改,鞏固林改成果的重要抓手,提出確保農民群眾有積極性、有能力依靠經營山林發家致富,真正實現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的改革目標才是林改成功的關鍵所在和主要標志。
.有豐富的林下資源
云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立體氣候特征孕育了種類繁多的生物資源,是全國植物種類最多的省份,幾乎集中了從熱帶、亞熱帶至溫帶甚至寒帶的所有物種,享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香料王國”、“花卉之鄉”、“藥物寶庫”和“生物資源基因庫”等美稱。全省分布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99科、 36屬、約4 000余種,其區系成分復雜、特有種多,是全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最為富集的地區之一。我國種子植物有屬04個,云南就有08個,約 000種以上。豐富的森林資源為發展林下經濟提供了有力條件,目前全省各地因地制宜,依托當地資源優勢,已初步形成了有特色的林下經濟。
3.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公眾對物質和精神文明追求的不斷提高,天然、綠色、健康的產品將逐步受到人們青睞,林藥、林菌、林下養殖產品、林下蔬菜等需求旺盛,林下休閑旅游也逐步受到人們青睞,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4.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一直以來,廣大林農就有自發性地發展林下經濟的傳統,具備一定的群眾基礎。林改后,產權明晰到戶,突出家庭承包,調動了農民靠山致富、發展林下經濟的積極性,林下經濟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全省已有一批發展林下經濟的示范戶,有的已具相當規模。
3.發展林下經濟存在的問題
3.發展規模小,沒有競爭力
云南的林下經濟資源種類多、資源總量大,但企業生產規模小、布局分散,產業集聚程度低、深加工程度不高、大多企業只能生產初級原料,處于產業鏈的最低端,難以形成規模優勢及產業龍頭,缺乏有效的輻射帶動能力。
3.基層技術力量薄弱,缺乏配套的技術保障措施
在種植和養殖過程中,農戶大多數沿用傳統的養殖方式,模式比較單一,缺少高附加值的經營模式。對科學種養技術掌握不夠,缺乏科技支撐,致使種養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適應市場需求。
33.投入不足,支持程度不夠
由于缺乏資金扶持,限制了種植、養殖戶發展新模式、引進新品種、發展深加工和延伸產業鏈等。
4.林下經濟發展對策
4.制定林下經濟發展規劃
結合云南省林下經濟特色和優勢,完善林下經濟發展規劃的編制。重點發展林下藥材、野生食用菌、森林蔬菜、林下種植、林產品加工及林下休閑旅游等產業,充分發揮各地的區域比較優勢,合理制定林下經濟發展目標,明確發展方向和規模。
4.積極爭取林下經濟發展資金支持
通過確立林下經濟發展項目,積極爭取國家及省級財政扶持資金。在林業產業發展項目中優先對林下經濟項目進行扶持。
43.抓好林下經濟典型宣傳與推廣示范。
積極培育一批林下經濟發展典型企業和大戶,在技術和資金上予以重點扶持,充分發揮其示范帶頭作用。通過新聞媒體、宣傳手冊、技術培訓等多種形式,認真總結、廣泛宣傳發展林下經濟的先進典型,及時推廣好的經驗、好的做法,充分發揮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的作用,推動林下經濟全面發展。
44.推廣實用技術,完善培訓體系
林下經濟科技推廣體系建設主要包括新品種、新栽植技術、新發展模式、新加工技術等的應用推廣。要從林下經濟發展的各個環節向林農做好技術指導、技術咨詢工作,通過科技示范、技術培訓、科學普及、送科技下鄉等多種形式,把先進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推廣應用到林業生產實踐中。
參考文獻:
[1].吳家學林下產業經濟模式研究 [J]管理學家0
[2].李金海史亞軍林下經濟理論與實踐 [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009
[3].唐初明張宜香廣西荔浦縣林下經濟發展模式與評價 [J]中國林副特產03(4):90-9